教学资源的规范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07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1

关键词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提出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和技术性,使得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制订学院教学资源建设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和规范准则

1.建设目标

制定教学资源库内容规范的目标是建成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规范,为高职院校资源开发提供一套基本框架和内容要求,以保证教学资源基本属性的一致,适用学院学历教育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管理的有关领域。为资源共建、共享、使用和带动专业群的发展提供内容规范支持,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

2.规范准则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应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等技术标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经验,结合我高职院校专业特点与教学资源建设实际需求而制定的。其内容规范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元素、课程教学资源元素、教学资源素材元素、教学资源开发流程、教学资源命名等规范与技术要求。

三、教学资源库总体结构

1.资源结构逻辑层次

(1)用户层:教学资源用户层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专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社会学习者等。通过建立教学资源统一管理门户网站,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权限,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引导。

(2)平台层:教学资源平台层主要是指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平台,包括学习平台、实训平台、测试平台、交流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等。按照不同的需求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不同用户提供友善的互动操作界面和后台技术实现。

(3)资源层:教学资源层即资源内容层,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资源库、素材教学资源库和图书期刊等公共教学资源库。

2.资源内容逻辑层次

本规范将教学资源按内容的逻辑层次分为专业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素材资源和公共教学资源。

(1)专业教学资源:即供专业建设所需的相关信息、数据和参考资料等资源,由专业建设资源、主干课程资源、综合项目案例资源等构成。

(2)课程教学资源:即供课程建设所需的相关信息和参考资料等资源,由课程建设资源、课程教学与实训资源、考核评价资源、部分素材库资源等构成。

(3)素材教学资源:即教师备课和教学、学生学习和实训等所需的公共图文、声像、动画等原素材资料等资源,按素材元素格式、功能和用途分辨别类归档,供教学、实训、应用开发和服务使用。

(4)公共教学资源:即数字图书、电子期刊等公共教学资源,按国家图书期刊分类归档和使用。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的规范

2.课程教学资源元素

子素材目录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和补充。

五、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基于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并与国家相关规范同步,从课程资源库、专业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内容规范研究,分别制订出符合各专业和各模块间易用性、通用性、实用性、扩展性、可持续性、规范性强的标准和行为准则,将资源库内容建设的每一份工作进行细化,从而达到教学资源内容的统一,方向的统一,管理的统一。优化了教学资源内容和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创建高职院校与企业创建无缝对接,实现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内容规范标准。

基金项目:本论文课题来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资助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2YJ18。

参考文献:

[1]张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规范的研究[J].学理论,2009(6):224-225.

[2]2007年全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培训班资料汇编6.2007.

[3]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2004.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2

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它的建设应遵循标准规范、共建共享和保证质量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互联优势,打造新一代资源开放共享应用的资源管理平台新体系。

开放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的站点都是网内的一个节点,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是实现网内资源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管理和提供共享资源信息的服务体系。其特点是基于元数据标准规范,充分开放,充分共享,形成能上连省、国家信息资源中心,下连县市区、学校资源管理平台,横向连通史弟地市信息资源中心的一个资源服务网络体系。

在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数据的存储与分布问题,存储与分布数据的方式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应用体系结构。新型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应用体系,可以将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中存储到一个中心节点,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资源本身的物理存储则可以采取集中和分布两种方式,既可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也可以保留在分布的节点或者原来的系统中,形成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整个平台系统的核心是中心节点,它的作用主要有:

资源注册所谓资源注册,就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资源编码,将一系列最基本的元数据描述信息(注册信息)添加到注册库中,注册信息包括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和资源的地址等元数据规范标准描述的所有信息,对资源进行元数据编码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存储的基础。资源网内的各节点可以利用中心节点的资源注册服务进行注册,将节点资源纳入统一的教育资源库中,而资源本身可以保留在原来的系统中,不会受到任何干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资源本身直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

资源检索所谓资源检索,就是用户通过查询注册信息库,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的注册信息,并且通过存储地址或者有关描述使用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

管理公共资源库中心节点可以存储并管理所有学科所有类型的资源以及描述信息,并支持按照学科扩展的资源描述规范,可以对所有符合元数据规范的资源描述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是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共享和的集成平台,完全基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技术开发规范,以数字化的各种教育资源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教育资源库群为支撑,以多种检索技术为手段,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对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和共享的迫切需求,它应该具有以下功能模块。

对资源实现元数据规范的标准编目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源信息编码完全基于《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编目,这是整个管理平台的基础。

资源内容批量互换接口资源内容批量互换是资源共享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依据平台的管理功能实现中心节点和分节点之间的资源同步或资源互换,分节点之间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资源内容的批量互换,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科目或目录进行内容互换。

资源检索中心资源目录检索中心是通过资源站点注册中心,提供多种同步策略将分布在不同节点的资源目录信息同步到中心节点的目录服务子系统,从而实现对分布于不同地点资源库目录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定位。

因特网教育资源搜索雷达因特网教育资源搜索雷达可以实现对因特网上教育门户网站、中小学网校、学科资源站点的自动发现、自动分类和动态跟踪,充分展现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分布共享的特性,这项功能通常是基于一些免费资源的搜索。

资源内容评价系统目前资源库建设的评价在网上几乎都是以发贴子的简单形式来实现的,面对这种现状,新型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将能够实现异地分时对同一资源进行量化和人性化评价,系统能够根据量化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和整理,建立满足需要的资源网络评价管理系统。

个性化资源服务构建分布式资源管理平台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共享不同的资源站点、资源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根据学校对资源使用的实际需求,配合学校管理平台,完全可以开展个性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建设应用服务。

资源建设的一般步骤

在系统组织实施时,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为一线教师是完成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任务的主体。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一般步骤如下(供参考):

内容规划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确定教育信息的学科范围,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各学科要建设的资源的详细内容。

确立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确定资源建设标准,依据标准规范描述资源的每一个具体属性。

编制评价指标编制资源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为“资源建设评审专家组”对征集上来的资源进行审查提供依据。此外,明确评价标准也有利于保证资源的质量。

组织培训对资源建设有关人员(如学科教师、技术组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各相关人员掌握工作的技术细节,明确资源建设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整体实施计划。

资源征集分配资源征集任务,并向各个部门下发。在任务分配时要考虑到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证资源征集的质量。也可同时配发资源征集完成量化登记表,监督和评价各学校的资源征集情况。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伴随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不断深入开展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帮助作用日渐加强,教学资源的内容在网络教学中占核心地位,是顺利进行网络教学的主要保障。

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核心就是网络教学资源,它已成为在网络教学中和网络学习中顺得开展运行的重要保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者可以在网络教学中放置全球范围内最优良的教育资源,而学习者只要学会上网,就能随时随地快速、方便地搜索和获得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和资源,从而非常方便、有效地进行学习。不仅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而且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实现了,还使得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受教育成为了可能。

但是,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质量却很差,缺少有效的资源,不能确实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教育者的教学需求;关注点侧重学习者,忽视教育者;资源库(平台)缺乏良好的互动性;资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资源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1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者对用户的真实需要不明了,缺乏卓有成效的资源。目前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高校大多通过购买得来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商并不是从学校的需求出发,不是依据院校一线教师对教学的真实需要,再由于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商并不是真正对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了解,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也不十分了解,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商制作的教学资源不能真正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需要。而依靠教师自身力量建设的网络教学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难以达成规模。所以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能用的资源却不是很多。

1.2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资源的共享无法实现。大部分高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中,各自为政,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造成资源无法共享,形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1.3资源缺乏良好的互动性,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之间交互被忽视。网络教学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开发者缺乏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者的交互作用的重视,学习资源和学习者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这样学习者学习的效率无法提高。

1.4资源的更新滞后。很多学校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一旦建成就再不过问,不更新、不维护,这样造成网络教学资源内容严重滞后,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1.5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没有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发者们只重数量而忽略质量,致使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没有保证。而且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和后期管理中没有规范合理的一套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因此,没有办法评估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效,教学资源建设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改进。

2对于上面所述的出现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确保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效率

2.1应先具备开放的、规范化的理念,不应该保守。采取相应的手段,如在某种程度或者比例上与外部资源进行交换或者访问。还有即是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要始终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只有全球都遵守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才有可能实现,也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个性化、系统化、实用性的建设理念,善于总结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掌握运用,并且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完善。

2.2争取通过与多个部门的多方面多途径的协作开发,建设出大量的具备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以重点专业和学科为引领进行推广,用成功案例激起其他学习者和开发者的兴趣,达到以点带面的功效。

2.3确定或借鉴合理科学的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并能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网络教学资源再开发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质量。

2.4从教学实际出发重视用户的真实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的积极性。网络教学资源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启发教师和学生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动性,才能真正建设出真正被需要的教学资源。要让教师和学生既是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和建设者。

2.5尽量争取到学校或者领导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的大力支持,重视实施各级保障措施,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的效果。推广普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和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带动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指导或培训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和学习。学院应制定长效的激励机制或者通过多种保障措施政策的实行以及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对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和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顺畅运行提供有益条件,确实提高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兴趣与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更新要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变化。并且,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中,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工作,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的维护和管理,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过程组织,这些都是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明桓,曹靖,程超.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l].网络安全,2008(123).

[2]黄晓鹏,廉立军.关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7,21(2).

[3]袁俊.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优化

综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地区已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计划,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已经平稳度过了初级阶段,如何合理、有效的促进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规范、高效使用成为当前面对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组织、加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的后续投入,保证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平稳发展,避免这一功能强大、耗资巨大的工程走弯路或是停滞不前。

一、全面、规范的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使各级、各部门、各校领导进一步加深认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强大促进作用。就作者调查的各省、市、地区而言,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使用者对该项工程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项工程的超实用性和巨大作用。其次,及时听取一线教师、一线管理人员的反馈信息。作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一线使用者和管理者,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管理拥有第一发言权。庞大的系统中必然存在一定问题、弊端、瑕疵,只有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良性发展,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强大功能,才能够更好的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和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再次,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的资源库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同样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整合,在不断的循环改善中发展进步,最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国家资源中心。

二、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1、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

就高职高专学校发展方向而言,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有规划合并迫在眉睫。星散的校园分布必将导致政策贯彻的冗余和滞后。因此,江苏省应充分考虑成立职教园区,合理规划合并高职高专学校,规范整合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资源。以期达到创办规模化高职高专学校,形成规模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目的。

2、大力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政策性措施,并设立了相关项目基金。但是各校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仅是依靠政策安排部署,并未主动计划申请,或是申请过程中,准备不充分、计划不周详。介于此,各校完全可以指派相关部门或是雇请专业人员整理资源库建设计划,争取政府项目基金,进而扩大校本资源库规模,进一步提高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

三、深入开展各项相关培训

1、领导培训

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良性发展,政策性措施取决于领导的决断。因此,江苏省市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市局和各校领导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建设和管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重视程度,从而更方便、有效地贯彻国家政策方针。

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日常管理和更新中,专业管理人员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苏省各高职高专学校基本采用信息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管理建制,虽然相较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各校信息中心管理部门时间、经历、专业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各校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合理性、素材资源的规范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专门部门、专人转项负责制,并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日常维护、更新、管理等相关培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和高效运转。

3、一线教师培训

江苏省各校教师虽然初步掌握杀毒软件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下载资源等基础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操作系统安装、影、视、音频编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摄像设备等稍高难度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时代,这些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专业人员,因此,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也亟待开展。唯有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及其素材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必须对资源库建设、管理和更新及其内素材资源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规范和评价反馈,有助于开发者明确开发目的,实现资源库实用功能;有助于管理人员规范日常维护工作,合理更新资源库内容,避免为达到政策性要求而进行随意扩充与任意更改;有助于使用者高效搜索素材资源,有效使用数据资源,有效上传素材资源,维持资源库的健康发展,保证其良好的适用性。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与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的调动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和使用者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素材的提供部门、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高效运转和充分适用。同时,定期开展教师的信息化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探索、共享、使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的素材,也为省级、部级的相关比赛选拔了优秀参赛者。

作者:张静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多媒体技术在现在教学中正确开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6)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5

论文关键词:CeLtS;规范;教学资源;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正逐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变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一直在探索并努力构建教学资源系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已建教学资源无论是从内容或者组织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增强资源内容的适用性,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各个不同教学资源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充分体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数字教学资源现状分析

数字教学资源固名思义,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即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具有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可跨平台跨系统共享与交换等特点。

通过对多家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的走访和调查,发现:

(一)教学资源只求数量而忽视了教育和教学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眼光放在了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系统容量都很大,而里面的教学内容却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可用性不强。

(二)资源中高职教学特色体现不鲜明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技能训练、实训练习应该是贯穿始终的重要教学内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设的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这类传统的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

(三)教学资源数据不标准、不规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发教学资源时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在资源库的结构、资源类型、资源属性等方面缺乏规范,各个平台、系统之间无法交换和共享资源,许多同类资源重复建设。

(四)教学资源系统的动态维护效果差

资源库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发展、更新问题,是在资源库建设、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随着专业知识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应贯穿始终的常抓、常建、常新的问题。

二、CeLtS对教学信息资源库构建的意义

(一)我国CeLtS教学资源建设规范标准

CeLtS(China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它包含5类标准: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和教育管理相关标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是针对资源建设而制定的资源开发指导规范。本规范的目的是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以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并为学习者或教育者等对教育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能获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不同资源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二)CeLtS对教学信息资源库实现的功能

1、提供标准的数据文档格式,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换

资源库的结构、资源类型、资源属性等方面缺乏规范,这使得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各个平台、系统之间无法交换和共享资源,许多同类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本规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致的标准,利于数据互换与共享。

2、有利于用户对资源内容的定向检索

CeLtS提供了对教育资源属性进行XmL标记的格式约束,提供了编写相应DtD文档或Schema文档的依据,用于实现对资源基于内容的定向检索,以提高在互联网上搜索所需教育资源的效率,并可根据要求细化到不同的层次,如细化到某道试题或某幅图片的粒度上。

3、为教育资源的多种表现形式提供了可能

同一套XmL文档可以采用多种XSL定义显示方式,这意味着某一教育资源既可以朴素简单的形式呈现,又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具体表现形式由不同的教育情境来决定。

4、为教育资源的多种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了可能

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封装性和可分解性。单个的教育资源可以封装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对象,也可以分解成几个学习对象,这些可通过CeLtS的描述来确定学习对象的粒度。由于它们采用标准化的统一标识,因此在用户查询、搜索、使用时,可以通过规范的实例,即教育资源属性标识来过滤、选择特定主题的学习内容,从而简化并快速地更新、搜索和管理内容的过程。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关教学资源的内容建设

职院校要加强建设针对性强的专业教学资源,除提供各专业“必需、够用”的各类型学习资源外,要特别提供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应用技能的资源类型,如专业图片素材、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情景视频等,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各种最新动态、相关职业背景前沿等。

下面就高等职业教学资源建设中应该重点建设的几种教学资源做重点介绍:

(一)高职特色的多媒体素材资源

我们这里所讲的多媒体素材主要指与高职专业学科有关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目的是提供直观形象的资料。如机电、机械专业需要的机械结构图片、常用的零/部件模型模具实物图片,工作原理或加工等过程的三维动画,旅游专业需要的景点风光视频等。

(二)高职特色的多媒体课件资源

建设多媒体课件资源,即可以整合本校教师已有的优秀课件资源,也可以购买或者从网上或从其它兄弟院校获得适合本院校的优秀课件资源,最后通过网络共享成为学校的共享教学资源。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借鉴使用其中比较优秀的课件资源,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学习先进的制作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件资源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

(三)高职特色的视频教学资源

在多种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喜欢的就是视频教学资源。视频中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操作、真实的教师手势、体态和面部表情等,既能够传达教学内容,,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快,维持学习时间久。视频教学资源主要来自购买的VCD/DVD教学片,录制的卫星电视教学节目,拍摄的讲座、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实况和专门制作的教学片等。

(四)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资源则是网络课程中的精品资源。精品课程应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可以为多数高校教师学习借鉴,也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提出了“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来建。

(五)提高科学人文素养的视频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除了需要了解本专业应用行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外,还需要加强文化道德法纪等方面的修养。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关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有裨益。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6

论文摘要:介绍了教学资源库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意义。结合具体资源库构建的实践阐述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资源库应具备的功能以及主要技术特点。

1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自主在线学习成为可能,教育资源的大规模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经成为网络教学首要的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人数多、基础参差不齐,建立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高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1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将多种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和整合形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用以为教学提供支持性服务的多媒体材料和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信息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方式网络化、教学对象个性化等教学特点,为发挥学生创造性、个性化、协作性等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2目前网络资源库现状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网络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相应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在很长时间内,各校“有车少货”以及重数量、轻质量、教学资源建设简单化,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等现象非常突出,致使网络及现代教学设施大量低效率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停留在“表面”,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在:

(1)资源库数据不符合规范。数据资源的建立没有统一的标准给数据的共享、交换与更新带来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教学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不易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传统的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模式建设的资源库只能满足局部或少量用户的使用,当有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时,就会出现资源访问的瓶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的需求。

(3)用户参与方式不灵活,交流性、交互性差。

(4)资源库建设创新性及扩展性较差,不利于断更新和补充。

2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资源库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学校公共必修课程,教师工作量大,设备不足,学生人数多,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建设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将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对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科研水平与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将起到积极作用。

3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积累、资源共建、资源共享、资源评价的综合性平台,为各高职学生和教师提供综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资源库的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3.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操作案例反复练习,所建立的学习环境必须能够支持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与情境,有利于学生发展自身在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潜能。

3.2以案例驱动为导向,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以案例驱动为导向,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能适应实际生活中的办公需求。所以资源库的建设一定要具有强烈的应用特征,注重和学生的生活及未来工作岗位紧密联系。

3.3注重网络资源库的稳定性与开放性、跨平台性、可扩展性要让网络资源库可以跨平台运行;遵循教育部规范,能够与其它平台兼容;采用相应的架构使设计有利于平台功能的扩展。

3.4以教育部基础资源规范为主

以教育部基础资源元数据规范为主,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来自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共享来自教育、学术研究方面的资源。

4《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库的建设

4.1资源库主要内容

确定所面向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文本素材:包括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教学团队等文字表达;②教学课件:主要是本课程的各章节教学课件;③教学录像:本课程主讲教师各章节教学录像;④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题目的集合,主要是选择及填空题;⑤操作素材:结合全国计算机高新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模块)四级认证的操作内容,列举部分操作素材及样张用于学生上机操作;⑥操作视频:是指由教师录制的各章节典型操作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操作的重难点;⑦互动交流:针对某些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师生网上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⑧资源链接:列出本课程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4.2主要功能模块

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看,主要提供的功能应有:资源的分类浏览、资源的检索(提供基于关键词、组合条件的检索方式)、资源的预览、资源的上载、资源的下载;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提供的功能主要应有:资源的录入、资源的删除、资源的修改、资源的审核、用户的管理等。该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系统开发工具采用:JSp技术和SQL2000数据库,主要包括:

(1)资源浏览模块。各种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库。允许网络上多个用户同时登陆,正常地、安全地使用资源库系统,并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全文检索功能、提供论坛、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

(2)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可在线管理多媒体资源,增、删、改、上传多媒体素材。这几种操作都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来操作完成,不必到服务器端进行操作。各个用户通过认证后,管理系统授予对应的管理权限,才能对系统进行操作。各个用户的操作都是独立的,所做的操作并不影响其他用户,各个用户也不能对其他用户的资源记录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除外)。

(3)用户管理模块。资源库系统对用户进行细分,各种用户有不同的权限,不能越权使用系统:普通用户,有资源的使用权限;教师用户,需要认证,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增、删、改等权限;审核员,需要认证,有对资源的改、删和资源等权限;系统管理员,需要认证,具有最高权限。

5结束语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建设工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需要不断更新与维护,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

[2]柯和平.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2(1).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7

一、中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职教攻坚的形势下,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不少的资金与政策的扶持,但由于资金覆盖面有限,众多的学校的实训基地仍没能解决高标准的建设问题,尤其重硬件,轻软件与基地场所情境建设的现象,仍是基地建设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教学设备数量不足;专业教学所需的“高、精、尖”教学仪器设备匮乏;资金投入跟不上设备更新步伐;实训基地的现场生产性环境和企业氛围缺乏等情境建设问题,总的来说,大部分的中职示范性基地建设与现代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发展要求仍存在差距。

2.师资问题

一支高水平、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实训基地功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目前,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公共基础课转轨教师多);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扶持;面对一些高新技术的设备,部分教师还不会使用。

3.管理不善,盲目投资

一些实训基地没有合理规划,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实训基地建设出现一些问题如:资金重复投入过多;奖金使用管理不当,导致实训基地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二、中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1.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主动走出校园,争取政府、行业、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在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投入。

2.科学规划,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首先,应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管理的项目建设理念。在立项之前,学校应充分考虑原有的基础,整合资源,紧密结合区域性经济建设的需要,设立管理机构,制定基地建设的规划及相关保障机制等工作,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

其次,在建设项目时,应实行项目负责制,基地建设采用政府公开招标,严格实行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核算制度,确保建设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最后,要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基地项目建设制度,如完善实训室的维护与安全制度、管理员与实践教学教师的岗位职责、实训基地设备使用登记表、学生实验操作规则等管理机制,使实训基地管理与维护责任明确,运行安全,确保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方案,常抓不懈,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具体如下:

(1)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及管理体制,结合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具体发展规划与实际情况,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安排骨干教师到部级培训、区级培训基地学习,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引领专业发展。

(2)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教师理论与技能培训,聘请或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工作,来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

(3)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有利于教师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

(4)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专业教师结对子互助等多途径来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教研、竞赛、讲座、精编校本教材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培养教师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努力下不断地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教师学习与交流,促进不同区域学校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6)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在培训进修、职称晋升、优秀评选等方面对骨干教师进行适度倾斜,来提升教师继续学习的动力。

(7)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搭建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使用共享的知识资源,如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素质。

4.工学结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硬件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推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学习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顶岗实习等途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丰富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2)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讲求实效,在资金不充足时,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生产性与仿真性结合等原则进行教学活动:如计算机网络实训设备中的高端路由器的数量不足,以虚拟实训作为补充,沿着“模拟(虚拟)训练仿真实训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这一路径进行模拟教学实践活动,来弥补教学实训设备的不足,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改革教学评估体系与监控体系

以传统的教学评估与监控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是导致一些实训基地教学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监控及评估体系,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估,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成绩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等教学评估与监控体系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5.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资源共享

依据学校及区域性经济特点,采取“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实现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和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等多维度的资源共享有机结合。

资源共享是采取面向各类学校、企业、个体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向全社会开放,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在设备、师资、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实行共享,满足本校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本分摊是指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及降低建设与维护的成本,具体措施有:利用各方资源如校、政、企共同建设,完成相应的实训、技术研发、培训、生产等。

共享合作模式有:与产学合作、产品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的资源共享;与相关学校组成资源联合体,建设共享师资、设备、考证、培训的整合资源;将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延伸,不断吸收企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建设新的资源;政、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资源等。

总之,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要在社会中起到示范性作用,需在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入手,遵循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规律,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建设出科学规范的示范性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刘振强,赵菁.友好合作互利双赢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8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资源网站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林克松(1984—),男,江西上饶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linkeson@swu.省略。

长期以来,大学是师范生培养的主阵营,中小学校大多只是大学的“顾客”,是教师教育的“消费者”,较少承担师范生培养的职责。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把被传统教师教育边缘化的中小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的另一重要基地;把中小学校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参与师范生培养变成中小学校内在的行为,而非外在的一种嘱咐或压力,从而使中小学校和大学筑成合力共同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所决定的对“从教体验”的观照性,2010年3月起,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建设了基于该教学模式的资源网站,以期促动免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双实”基地,是指高校所代表的教师教育机构将中小学校打造为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同体。而双边联动主要是指高校与“双实”基地围绕免费师范生培养而进行的教研互动与教学互动。[1]在该教学模式中,高校改变长期只将中小学校简单定位为“实习实践基地”的传统,而赋予其“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的功能,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基地学校的教学、教研有机统整,围绕免费师范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构建起教、学、研全方位,一体化,渗透式的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

从模式的运行机制来看,高校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校教师输出理论知识和规范的科学实验研究范式,而“双实基地”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高校教师提供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以及教育实验研究阵地。在这样的逻辑链条中,免费师范生得以在高等教育经验与中小学校经验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中小学校获得了高校的知识帮扶、智能支持以及相应科研经费支撑,大学则拥有了稳定的免费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场所。如此,大学、中小学校、教师、学生都能从这种关系中得益,实现共生共赢式发展。实践表明,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以“双实基地”构建为载体,以“教、学、研”联手互动为形式,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准则,以利益联合为旨归,能够极大地激发中小学校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内在动力,并从根本上符合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内在要求,对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卓有成效。

二、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原则

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互动的频度、密度和效度,实现互动的全程性、实时性和便捷性,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建设资源网站的形式,为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平台支撑。而资源网站本身也成为了高校与“双实基地”共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联合阵营”。为了发挥资源网站的最优价值,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则:

1.“双赢互惠”原则

“双实基地双边联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积极关系是建立在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互惠性原则基础之上的。在共同价值取向的利益追求下,高校与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相互发展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特殊性表现为高校受益与中小学校获益的双赢互惠性。基于此,网站建设必然要体现双赢互惠的理念。网站建设的双赢互惠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的理论性资源与教学的实践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二是教学实践资源与教学研究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三是教学性资源与学习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

2.“多元整合”原则

基于不同的使用者,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往往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本网站的使用者主要是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因此网站建设尽力凸显资源的多元整合。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资源和面向中小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二是显性学习资源与隐性学习资源的包容渗透。既大力开发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学习的实用显性资源,也融入塑造从教体验、营造合作氛围、展现理念碰撞的隐性资源。三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整合互补。网站尽力避免大量理论知识的“搬迁”,着重提高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资源的比例。四是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有机融合。网站力求资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增强资源结构的立体性和鲜活性。

3.“动态交互”原则

资源网站要真正促动学习者的“学”还务必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基于此,我们以系统教学设计理论为导向,将资源网站建设纳入“教”与“学”两个系统中进行优化设计。网站建设除了发挥传统的资源搜集、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外,还足够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与教的互动以及高校教师、“双实基地”教师、免费师范生等不同主体的交互。网站主张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创新性的交互方式(如公告板交互、即时交互、邮件交互等),并将这些功能有机融入资源网站的应用平台之中,从而提高资源网站的整体效能。

4.“规范易用”原则

资源网站着重关注的是资源上传与分享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信息存储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在坚持规范建设网站的前提下,考虑到“基地学校”的经济能力以及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本网站在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选择上,以稳定、实用、交互性强、易于部署的运行环境和技术为主,降低平台应用的硬件门槛,扩大平台应用的普适性。譬如,在平台架构上,我们采用了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其不仅具有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维护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度;平台的web服务器采用apache,作为一种开放源码的Http服务器,apache的应用普适性体现为可以使平台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平台选用php作为开发语言。php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编程软件,可以免费支持于商业和非商业用途,因此适合于教育应用;最后,在数据库选择上采用了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中小型网站建设,适合在中小学校推广应用。

三、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功能框架

网站以同时服务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旨,一方面致力于为免费师范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且结构良好的学习资源,培养其从教的专业态度和精神;另一方面致力于为“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辟新型的学习路径,为其提供大量平时难以获取又切合需求的教学、科研资源。此外,平台还力求推动由免费师范生、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优秀研究生共同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四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这样的思路,网站构建了“四个板块、十四个模块”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

1.联动资源板块

高校与“双实基地”在联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具有优势资源互补性。利用网站平台整合双边的优势资源,不仅可以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养料,也可以促动“双实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免费师范生“学生”、“教师”的双重身份,在双赢互惠的理念下,联动资源板块主要围绕教学资源、教研资源、学习资源的浏览、下载等功能来建设。在内容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五课”资源,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录像、课件、听课稿、课后反思、评课记录等;教研资源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课题论证书、研究报告、实验报告、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学术论文等;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中小学各科目电子教材、电子图书、名师讲座、教育随笔等。在类别上,网站所建构的联动资源系统既包括外来资源,也包括自建资源。其中,自建资源是主体,外来资源是辅助。所谓自建资源是指高校与基地学校所拥有或合作开发出的资源,外来资源是来自诸如网络等其他途径的资源。

为了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该板块引入了“资源共享时录”和“资源利用排行榜”技术。“资源共享时录”主要用于动态实时地采集来自于访问者的信息。这种来自于终端用户的客观数据,比单纯的专家评价更加逼近真实情况,切合实际需求,有利于为资源建设提供真实参数。“排行榜”技术则有助于测量各种资源的现实利用程度,其所得到的指数更是可以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2.联动主题板块

本教学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四个校本”而展开,即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四个校本”不仅是本教学模式的活动主题,其本身也基本囊括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资源网站设置了联动主题板块,下设“四个校本”模块。联动主题板块主要发挥成果展示与成果传播的功能。一方面,网站及时地把院校合作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以简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使活动成果按类别得以记载和永久保留,也可以让免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校,进而把这种熟悉内化为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院校双边以活动为载体在联动过程中制造了大量宝贵的学习素材,如校本培训系列活动中的专家讲座视频、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的特色课程电子资源、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中的优质公开课视频、专家精彩点评视频、院校合作课题的电子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研究报告书等,网站对这些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成果的广泛传播,发挥“双实基地双边联动”的最大效益。

三年来,伴随本教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网站内的资源不断更新、扩张,为了解决大量资源与用户需求日益专门化、垂直化的矛盾,减少寻找资源的麻烦和困难,我们在该板块增加了“站内搜索”技术,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资源。

3.联动交互板块

联动交互板块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不同学习者通过交互而形成的共同学习场域,以网站为载体,使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和高校研究生组成虚拟学习共同体,达成对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扩展。该板块由联动论坛、专家博客和咨询服务三个模块构成。联动论坛主要解决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方便院校交流而设置,具体包括《专家坐坛》、《资源交流》和《思想碰撞》三个栏目。《专家坐坛》栏目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定期在平台上解答免费师范生提出的各种学习、发展等困惑;《资源交流》栏目通过虚拟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思想碰撞》栏目延展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空间。

除了采用论坛这一协作交流工具外,平台还应用了当前流行的Blog技术,通过高校部分专家学者与基地学校优秀教师开通博客的形式吸引免费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互动当中。此外,为了优化服务,网站还借鉴目前风行的“互动式知识问答”技术,在该板块开设了“互动问答系统”。与传统的答疑系统不同,本系统主要采用“单问多答”的问答模式,即用户提交问题后,可以由其他用户或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来回复,并对已有的答案进行补充和评价。这种方式不但方便用户对回复的问题进行甄别,选出最优的答案,而且还有利于用户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习质量。

4.联动管理板块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集结多边智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系统。因此在网站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我们同样强调多边主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网站管理上,我们要求高校与基地学校共同“经营”,实行“联动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免费师范生的自治式协同管理,从而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联动管理板块主要由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新闻管理以及论坛管理四个模块构成。用户管理主要是对网站用户身份的审核。资源管理主要完成对资源进行分类、上传资源以及审核资源等任务,新闻管理主要负责院校联动过程中所有相关活动的新闻,论坛管理主要是栏目设置以及对帖子的内容进行审核。

在四个联动管理模块中,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可用度和共享度,在资源的上传以及资源的审核上,我们严格强调资源的标准性。总体而言,我们要求所有上传的资源必须同时满足技术性和教育性两大要求。所谓技术性要求,是指上传的资源要保证基本的技术标准。比如文本资源素材中,所有的英文字母和符号统一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汉字则采用GB码。所有资源的存储格式应当是doc、txt、ppt、pdf、caj等规范存储格式中的一种。如果资源是图像素材,则灰度图像的灰度等级至少不应低于128级,而彩色图像的颜色数则不应低于256色。如果是扫描的图像,则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72dpi。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原则规定使用wma或者Ra等流媒体格式,以规避网络传输速度慢的问题。教育性则要求所有资源应当有正规或权威的出处,要有实际的可使用价值。此外,为了促进高校与“双实基地”的远程协作,一方面我们对网站资源进行了层次分类,并赋予不同类型的用户于相应的资源空间和资源管理权限;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双边管理人员随着院校联动活动的进展而及时整理、提炼与优秀学习资源,形成院校资源共享的动态机制。

四、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应用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资源网站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依托,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整合教师教育的资源,力求实现“天网、地网、人网”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活力和价值,推进本教学资源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网站的应用。

1.拓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

“教育技术服务是将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之中。”[2]因此,教学资源网站不应当是教育教学素材的简单堆积。为了真正获得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教师深层次的、专业上的支持,则需要不断深化网站服务教学的功能,扩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总体而言,我们力求让网站达到“资源进学习、资源进课堂、资源进课程、资源进科研”的理想效应。具体的举措有:

一是资源服务自主学习,开阔学习的视野和形式。不管是针对“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网站尽量提供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手段、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力求组建由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研究生等多主体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二是资源服务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不管是“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都可以从资源网站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下载诸如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课堂视频等以供借鉴和参考。另外,我们还以小学各个学科的各个单元为准,按照学年次序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按照主题建设成资源压缩包,并尽力完善资源压缩包的素材,以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交互技术也尽量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个体反思或群体反思的路径。三是资源服务课程建设,充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能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中小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也是免费师范生需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基于“双实基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状况,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了特色课程资源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对充实“双实基地”的校本课程内容和提高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帮助。四是资源服务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教育科研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却也是高校的重点和亮点。因此,在本教学资源网站中,教育科研资源占有较大比例,且这部分资源主要由高校教师或者研究生负责遴选提供。

2.建立参与网站的激励机制

为了推行资源网站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之间的应用,扩大资源的应用形式,我们对每届参与本教学模式的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旨在提高其资源创建、分类、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培训的内容既包括像教学资源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分类管理等基本的应用技能,也包括基于资源网站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等内容。实践表明,恰当的培训对提高免费师范生,尤其是“双实基地”教师使用资源网站的兴趣、信心和效率非常有必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双实基地”一起建立了免费师范生、教师参与资源网站的激励机制。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上传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使用教学资源的次数和成果,三是参与网上交互的频率和密度。我们把评价与奖励相联系,对于在资源建设和使用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对网站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则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如针对免费师范生,评价结果要求占期末实践考察成绩的10%。对于“双实基地”教师,则把参与网站建设表现作为一项教学成果纳入年终考核和业绩评定之中。

3.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范围

网站平台是高校与“基地学校”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而互动合作的有效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站只能限制于高校与“双实基地”之间。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性,不仅可以使本资源网站成为推介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窗口,也可以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为网站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添砖加瓦。扩大网站功能的辐射性主要依靠网站链接而实现。除了高校与“双实基地”自身将本资源网站作为单位网页链接源之外,我们还与区域教研机构(如区域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等)协商,将本资源网站链接到其门户网站中,以更大地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总结与展望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三年来,在项目研究人员和“双实基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促进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成长,更带动了所选取的某所“双实基地”农村小学教师显著的专业成长速度,同时改善了大学的教师培训范式,促进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本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资源网站作为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同样功不可没。自2010年11月网站正式投用至今,网站访问量已经破千,网站存储的教学资源颇为可观,网站成为了参与本教学模式改革的许多免费师范生和“双实基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库和可靠帮手。最近,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参与本项目的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对网站整体比较满意。但是,网站在日常管理、资源更新等制度建设上有待完善,在资源的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送和个性化存储等个的开发上更是有待深入探索。此外,随着本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站的功能和内容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修正再实践”的有序循环,如此,方能最优实现教学资源网站的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9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并且总结了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而讨论了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云计算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进人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最新发展,云计算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1.关于云计算的表述

学术界和不同的企业对云计算的表述各有不同,但大多基于充分利用网络化计算和存储资源、达成高效率低成本计算目标的考量,希望能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不同设备上的信息和应用,把所有的计算、存储资源连结在一起,实现最大范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而云计算对广大用户来说,更大程度上是在建立一种服务未来的具有无限能量的、便捷高效的云计算环境。

2.云计算的特点

(1)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云计算采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人侵等麻烦。

(2)按需服务、及时方便、费用低廉。“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它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按需购买和计费,使用十分方便。

(3)通用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和很强大的数据共享。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满足不同应用和不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4)超大规模,无限可能。“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3.云计算的功能

令人捉摸不定的“云计算”,其实就是要把所有的计算应用和信息资源都用互联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云计算的虚拟环境,供个人和企业用户随时访问、分享、管理和使用—相关的应用和资源可以通过全球任何一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获取。在这样的云计算环境中,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1)提供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与现有软硬件技术无限缝合,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架设出规模巨大的全球化的数据库及存储中心,能够实现海量云存储、出色的安全性、高度的隐私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应是高效、低价和节省能源的。

(2)提供动态的数据服务。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经过处理的结构化数据。在未来以数据为王的时代,一个好的云计算架构一定要有提供大规模数据存储、分享、管理、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智能。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并发访问的瓶颈问题。

(3)提供计算平台,包括软件开发api、环境和工具。只有如此,云计算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有生命力、有吸引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4.当前典型的云计算环境

(1)微软公司的“蓝天服务平台”—windowsazure

windowsazure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和azureServicesplatform一样,是微软软件和服务技术的名称。windowsazure的主要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azure服务平台包括了以下主要组件:windowsazure;microsoftSQL数据库服务,microsoft.net服务;用于分享、储存和同步文件的Live服务;针对商业的microsoftSharepoint和microsoftDynamicsCRm服务。“蓝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的计算平台,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

(2)1Bm的“蓝云”计划

2007年11月15日,iBm公司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Cloud)”计划。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ServerFarms,而是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蓝云”基于iBmalmaden研究中心(almadenResearchCenter)的云基础架构,包括Xen和powerVm虚拟Linux操作系统映像以及Hadoop并行工作负载安排。“蓝云”由iBmtivoli软件支持,通过管理服务器来确保基于需求的最佳性能。这包括通过能够跨越多服务器实时分配资源的软件,为客户带来一种无缝体验,加速性能并确保在最苛刻环境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云计算无疑会引领it行业走上划时代的转折,成为驱动未来科技的重要力量。而在教育领域,云计算也为网络学习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云计算将是未来网络教学的基本环境和平台,并通过“云服务”支持并推动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发展。

二、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将多种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和整合形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用以为教学提供支持性服务的多媒体材料和教学系统。目前,许多教育软件机构、企业、学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进行着大量有益的探索,已有一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育教学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

(i)资源数据的生产不标准、不规范。数据不标准、不规范导致了“数据孤岛”、“数据坟墓”的产生,这样一方面给数据的共享、交换与更新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参与面不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仍主要以网络中心的管理工作人员为主,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低,效率不高。

(3)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适用的资源库不多,给资源库的共享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限制。基于传统的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模式建设的资源库只能满足局部或少量用户的使用,当有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时,就会出现资源访问的瓶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的需求。

(4)用户参与方式不灵活,交流性、交互性差。这是目前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5)持续性建设得不到保障,创新不够。资源库建设并非“一次性”工程,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做到健康、持续发展。

三、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云计算的提出,给现代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在未来的云计算环境下如何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成了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必须有长远规划,使之能健康、持续发展。教学资源库应以支持教学科研为最终目标,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重在应用、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分类、整理并吸收最新的、外来的优秀成果,结合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it架构思想和服务,不断创新,建构科学优质、高效适用的教学资源库。云计算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稳定、快速。运行稳定,具有强大、方便、快捷的搜索和查询功能;二是数据资料存储规范、门类清晰。标准统一,分类规范,方便用户编辑和使用,利于资源库的持续性建设。三是资源在安全的云端。所有信息数据均在云端,本地无需保留和备份。四是资源库操作平台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各级各类用户可以很快捷地找到需要的资源和相应功能,并能在云端很容易地进行控制和处理。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2008年,iBm提出会制定更多的相关流程和标准来保证客户的数据安全,并提供云计算方案与终端,为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云计算模型的数据中心。如此,各教学机构和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库及云计算的思想和服务,构建自己单位或区域的“私有资源云”并积极地与外部的“公共资源云”相连接。

(2)建立科学、严密、精细的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技术标准。SUn公司提出,未来的数据中心,不必再花巨资建设庞大的机房,而只需要花费很小即可拥有。在对用户终端最小要求的前提下,云计算环境具有同时也要求有很强的数据通用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数据孤岛”的产生。所以资源库的建设规范和标准是必须要考虑的。可以从四个方面规范:一是从资源的技术开发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用户的角度,为方便地使用这些素材,需要对素材属性进行标注,并从可操作性考虑,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国内颁布的元数据模型,从制作素材简便性、使用素材方便性出发选取一些最为普通的元素。资源的属性可以作为资源库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资源评审者的角度,提出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作为用户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3)与现有互联网紧密缝合,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利用云计算环境中的动态数据服务,各类教学人员可以自主、方便地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整理活动中,从而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维护中参与面窄的问题。运用微软的“蓝天”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共享教学资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利用提供的工具在“云”中对数据资源(结构化的或半结构化的,甚至是元数据)进行编辑和整理,使之适合自己或他用,而无需考虑自己机器的容量、运算能力及软件环境,从而使资源库不断增添能适用的鲜活的教学资源。

(4)建立综合的强大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管理,提供用户多种终端的“透明”检索和多向的交流机制,增强交互性。充分利用云计算带来的技术和服务,建设开放的有透明度的资源库,使用户能很容易地检索各种资料信息。设置资源入库、编辑、调用、查询、下载等服务,提供个人用户、单位用户、管理员用户以及超级管理员用户和评价检验等的不同权限,提高资源库建设中的一系列管理问题,使用户可以使用能运行浏览器的最简单的终端设备(使用开源系统的个人电脑,oLpC,甚至支持无线局域网的掌上设备)和网络,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资料处理和实验。而且在平台上,用户便可很方便地搜索、浏览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充分发展的web2.0技术,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现最大范围的交流和交互。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篇10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一大趋势,且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模式的主流。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受到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学资源也从传统的纸质资源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资源。因此,为迎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大潮流,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

1.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近几年,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覆盖,部分高校建设了拥有自己特设的ipV6网站,如六维空间、北邮人、饮水思源、山大之家等;我国高校几乎全部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多媒体建设。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也逐渐正规化。但是,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我国高校还存在技术不规范,平台建设不统一,资源安全性低,而且在集成性、开放性等方面建设不够科学合理[1]。

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由于现代社会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且能够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有些老师还利用校园网络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改变传统教学辅导方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校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学生学习、生活好多方面都能通过高校网络平成,利用校园卡这一媒介能够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如吃饭、洗澡、打水、选课、成绩查询、借还书、信息查询等等。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还不够充分。有研究部门统计: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感兴趣的教师只占46.1%[2]。有些教师思维模式固化,不愿意打破传统工作和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只是具有浏览网页、使用办公软件、收发邮件等简单的网络运用能力,对于更高深的网络资源开发、整合等信息技术不能熟练的运用,导致他们不愿意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2.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1完善、学资源技术规范

由于教学资源种类多、属性不同,因此在教学资源分类、命名、编码等技术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资源技术建设有利于降低教学资源管理难度,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等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查询、共享等功能的实现;有利于简化操作,让教师能够更有效的获得有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统一化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应该具有立体、互动、开放等特点。统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能够让师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最大程度地开放,针对该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建设统一平台,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体系,完善的分类体系有助于对信息查找提供有效指导,能够让使用者快速的链接到目标信息;由于学科专业种类繁多,因此科学化的分类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定标准化的分类体系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专业的个性和特色。其次,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还要进行一体化及可选择性设计,在媒体形式的选择方面,要让需求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同时教学资源也要对学习对象、目标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教学资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2.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

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光要注重其规则、内容、平台的建设,还要加强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并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教学资源进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要定期对系统、资源进行升级、更新。由于教学资源的管理需要网络、教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因此要注重教学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再者,管理部门为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资源更新速度,要设立激励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考核,对于先进的教师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福利待遇奖励。对于保障性建设,主要是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对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让师生在使用时没有后顾之忧。

2.4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集成性、扩展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种类内容多、规模数量大,如果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化处理,将会加大资源管理的难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要注重后期的系统的维护升级和资源内容的更新,确保教学资源与时展保持同步,同时能够做到去伪存真。为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就应注重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开放性是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吸纳优质改进建议的前提;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为防止教学资源被滥用、盗用、破坏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还要注重资源平台安全性建设。

3.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为提高其应用率,实现其应用价值,要对其应用加强推广,要通过大力的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包含的内容,认识到使用该平台的便捷性;通过普及系统使用方法和使用规范,让师生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目标资源,然后才能让师生将信息化资源应用到教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了让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师生中普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利用校园网,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板块;二、开展专门的培训讲座;三、校园海报、电子屏宣传。

4.结束语

迎合信息技术发展大潮,加强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定能够使高校信息化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