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15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1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与实施问题。文章首先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重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常规小学体育构建重要性构建内容构建策略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是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但比较好动,而且好奇心也比较强,对于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再加上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所以,很难约束自己认真的上完一节课。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就成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构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可以说是为了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顺利、高效进行而对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构建科学、明确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并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严格的落实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概括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式来组织开展的,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诸多器械练习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器械接触也是难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同伴的保护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课前器械检查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安全性。

其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上文已经提到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再加上小学体育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此时如果不加强管理,往往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问题。例如:在慢跑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因为肢体碰撞而引起相互推搡、打闹等等。而如果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执行,那么不但能够避免以上情况,而且还能够逐渐的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最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与落实,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长此以往,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构建的内容

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科学构建,首先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通常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部分内容。其中,课前常规主要涉及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活动的开展、教学常规和器材的安全检查、请假的处理以及教师候课等内容;课中常规主要涉及了集合整队与问好、教师点名,清点人数、安全见习生以及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内容;课后常规主要涉及的是场地器材的整理收拾以及课后总结等内容。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工作时,必须要注意从课前常规、课中常规以及课后常规三个方面入手同时进行,以确保所构建的教学常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落实策略

首先,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趣味认知的方式来让学生记住课堂教学常规,理解课堂教学常规。例如:可以采用歌谣的方式,将课堂常规编程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歌谣;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常规的内容融入到小故事之中,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课堂教学常规,理解课堂教学常规。

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常规,接受课堂教学常规。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确保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行为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切实的体验课堂教学常规,接受课堂教学常规。例如:通过集合整队演练来提高学生的集合速度,培养学生的集合整队意识。

最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课教师不但要通过自身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为学生树立同伴榜样,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评选声音洪亮小教练、集合迅速小标兵等等,以此激发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意识。

参考文献: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2

一、抓好课堂常规训练与教育的意义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练”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5、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要求。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可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宜。运动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一些较轻松的身体练习,使身体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做整理运动时量不应大,尽量缓和、放松。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3

关键词:体育课常规教学效果圆满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成果,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的程序性工作。

教学常规主要包括课前准备工作、课中常规以及课后总结等多个环节,是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的应遵循的教学规定,是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态度、习惯的重要途径,常规具体如下:

课前常规:教师提前到上课地点,检查场地、器材,排除隐患,并安排学生准备教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随堂见习生或布置不能集体进行运动的学生适当的运动。

课中常规:整队,检查出勤人数。随后宣布本次课内容任务和要求。学生上课时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课前请假,病事假要有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迟到者,要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在教师的允许下方可入列。学生上课着运动鞋、运动服,不得随身携带有碍运动安全的物品。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产,对场地、器材、设备不得损坏。

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清点器材,并了解归还情况,以利于下次课的正常进行。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意见,写好课后小节,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缺课学生及时进行了解,弄清原因,及时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纪律要求,因此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课前,教师在课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怠慢,要勤查教学设施是否安全等有碍于课堂教学的因素,并能够及时处理,并做好事假、病假以及旷课、见习学生的登记,尽量避免浪费上课时间。

课中,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能丝毫马虎。例如:课的开始部分,体育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凡事开头难。通过提前的集合、队伍的整理,体委的报告,让学生逐步的形成有纪律、守时的习惯,绝对不能一带而过,站要有站样,行就要有行的摸样,并且教师本身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决不能吊儿郎当。身教重于言教,以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特别是在闷热和寒冷的天气以及上室外课的时候特别需要体育教师这样做,要求学生做到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把课堂的管理做前、做细,同时也避免学生在集合过程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实践也证明,学生是喜欢这样的老师的,教师要做好详细的记录,要让学生明确老师是很严谨的,这个老师不好“欺负“,长久下去,学生的自律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也会顺利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会不以为然,时常逃课,行为不端,进而荒废了自己,也鄙视了老师。

我们体育教师上课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原则、规律,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中体育教师在此之上要切实注意场上的每位同学的安全问题。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运动场,要杜绝学生的运动伤害,作为体育老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学生体育课活动的安全教育。每节体育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严格课堂的纪律,安排好保护与帮助,明确活动的规则,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水平。教师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

下课时的整队以及及时归还器材等都是锻炼学生自律、守信的方式,因此教师要作有心人,要策略地予以培养。

课下,体育教师能够和学生互动,并做好总结,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针对不足及时的调整策略,避免无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

总之教学常规是常态稳定的、是严肃的。教学常规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因此要持之以恒的践行。体育课常规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它既可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但要真正做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经常地、耐心地宣传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充实、提高。在具体执行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养成习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自己更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赏罚分明,持之以恒,必有良好的效果。

教学常规要始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是上课质量形成的最重要一环。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坚决一贯地执行教学常规,只有在有良好的常规纪律保障的前提下,一堂优质体育课才可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青海杨发德《体育课教学常规浅谈》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存在问题;培育策略;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49-01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管理教学效率近两年来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事实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对教学所产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不同的班风、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安全教育、激励评价、差异对待、培养自主能力,加强体育课前、课中、课后的组织与管理,在小学体育低年级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存问题

1、疲于应对教学任务,“放羊式”的教学

由于教师编制受限,体育老师课时量多,应对教学任务之余,常显精力有限,造成对课改研究不深入,于是课堂教学荒废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得过且过,不追求教学质量。

2、教师自我要求不高,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要求不规范,有些教师没能以身作则作用,课堂教学过于随意。如接听手机、聊天、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现象常常存在。

3、日常教学中肢体冲撞时而有之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特别是集体项目,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低年级的教学里也会发生因小事而引起你推我撞,毫不讲理,自私的行为,往往老师为了处理这样的小事,而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进一步恶化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课堂常规培育策略

1、培育安全意识是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与保障

安全教育是教学的最基础内容,没有安全何谈教学。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控制能力差。在小学体育教学里,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让学生知道体育课里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及这些不安全行为给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每节课里,通过行为规范的训练,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明确教学常规要求,让建设落到实处

(1)课前常规

服装:不带任何硬件物品上课;做好见习生的工作安排;听从体委在指定的地方集队。

要求:由小组长检查记录着装是否按要求,排队做到快、静、齐。

(2)课中常规

内容包括:按要求到达指定的地点上课,报告人数;清晰学习任务和内容;学习预见性的安全内容。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小组和团队的学习,听从体育小干部的指挥,发挥个人与集体的力量。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课堂常规建设

为了让学生在上体育课中,做学习的小主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把年度计划、一个月一个星期的学习任务,甚至一节课里要解决的问题,清晰的告知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并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一节课里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更是要学生保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时间。并告诉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如果在排队时,因某人的原因而影响了大家上课的时间,会受全班学生的共同监督和批评。让学生在团队里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针对低年级心理特点,完善激励评价

(1)争做领操人,吸引上课的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去表现自己,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每一次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在男女生中产生各一人出来带操。要求课前常规做到的,例如,服装达到上课要求,纪律性好就可以了。至于动作规不规范、声音响不响亮,在带操中给予专门的指导。这样,学生在带操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大胆展示自我,敢用响亮的声音叫口令,渐渐地树立了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特别是平常表现一般的同学,更是渴望争取这样的机会。因此,通过争做领操人,能较好的约束学生在排队时规矩的养成。当然,为了鼓励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适当的把要求降低,给纪律松散的学生一个机会,那么在下一次课堂里,纪律较差的学生也会很好的反馈上次课你给他的机会,慢慢地都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2)争抢自由活动时间,提高集队效率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耍,特别是在体育课里运用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进行游戏,更是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此,抓住这一特点,和学生约法三章:a准时到达操场;B全班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的;C不需要任何老师提醒的。都可以在上课前奖励5至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做到放而不松。这样,当学生一次尝试到自由活动的乐趣后,在下次课,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快的配合体育委员做好集队的工作。但如果是因其中几个学生没有做到的话,那么就要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否则,这几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也就会越来越散漫。时间久了,就会变成“难教”的学生了,因为坏习惯已养成。所以说,在集队时一经发现不良现象,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

5、因班而异,进行差异性教学常规建设

首先,男生较多的班级,班风显得活泼,学生好动,自控能力较差。但学生喜欢竞技比赛类型的体育项目,爱表现自己,喜欢上体育课其次,女生较多的班级,班风好,听教听话,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好,不太喜欢竞技比赛体育项目,但也喜欢上体育课。最后,班主任配合且管理能力强的,常跟踪教班级的教育,整体上课堂常规会较好。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5

摘要:高段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初的懵懂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个性思维也开始形成。在课堂中,他们追求与老师间的平等,又追求与同学间的平等;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又希望得到同学的尊重。而体育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动态中完成。因此学生们争强好胜,盲目的张扬个性在动态的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体育教师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在发扬学生的个性同时又控制学生的普遍性,只有“软硬”兼施才能确保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体育课堂软硬兼施

一、“软硬”兼施的体育课堂的成因

1、环境因素

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娇气蛮横,傲气十足是独生子女的显著特点。他们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在他们幼小的心目中清楚的懂得,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要听他们的饿,爷爷、奶奶要听他们的,不可一世。在学校里,他们明知有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但却不愿意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同时在某些方面如果比别人强一些,他们则傲气十足,对一切事物都不屑。因此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及时改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软的、硬的两手抓。

2、性格因素

高段小学生对人、对事非常敏感。他们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个体的主导意识不断增强积极秀出自己的个性和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但在这个时期,他们又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常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和严重的不平衡之中。而这些学生往往是同学眼中领导人物、老师眼中的调皮捣蛋分子。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如何抓住这些学生的心是确保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如何实施体育课堂的“软硬”兼施

软硬兼施,顾名思义为软的和硬的一起使用。硬的是老师严的一面,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严格态度;软的是老师宽容的一面,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每个体育老师都做到了这两方面,那我们的体育课堂将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引人注目。

体育课课堂常规要硬

体育课堂教学有别与其他的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动态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过程。因此,对与体育课堂常规要硬,如:对学生上体育课的穿着,不佩带钥匙,不随身携带尖锐物体,准备活动要做充分等等。

体育课堂常规本来就是一个习惯的锻炼模式,它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和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在对学生硬的同时也要做到对自己硬,也只有做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起到以身示范的效果,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平等的,体育课堂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

2、对爱“作秀”的学生要软

在体育课堂中,永远有那么些学生会引起我的注意,他们会有夸张的语言,也会要夸张的动作表情。每当我说一句,他们就在下面回一句,往往这个时候,我就特别讨厌他们,讨厌他们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体育课堂,但一次偶然间的闲谈让我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今后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我以后的体育人生。

有一次,一家人吃晚饭,闲谈中,妈妈问我林婆婆的孙子小绍的体育课是我教的吗。妈妈又说,前几天林婆婆跟她说,她孙子吃软不吃硬,爱听好话,只要别人一夸他,那他立马会变得很兴奋……

妈妈说的小绍我很清楚,他也一直是我眼中的“红人”。体育课上就他喜欢跟我顶嘴,就他故意带着同学与众不同;每次体育课上声音最响的就是他;跑步最后的也是他。经过了这番了解,下节体育课,在做准备活动之前我就有意识的表扬了那小子前节课表现好的地方,果不其然,在受到表扬后的他在做准备活动中非常认真,还非常积极,别的同学有捣蛋的,他还提醒他们呢。仅仅一句表扬的话就有那么大的威力吗,这不仅让我深深的思索。

3、要学会赏识教育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6

关键词:常态常态体育课规范

常态是指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常态体育课是指在通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的体育课,它具有即时性、自主性等特点。没有观摩课、展示课、评优课等的刻意设计和追求完美,也不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前者是对课改阶段性成果的传承,后者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远离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常态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提倡,也坚决制止。做到以下三大点,八小点,还常态体育课的朴实不奢华,自然有实效。

一、课前准备

1.精选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尊重教材,依据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原则,根据本校器材条件,本校教师能力水平,本校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体育主题来精选。首选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队列队形;球类的三大球;技巧、单双杠、健身操等能充分体现体育课程性质的基本内容,再考虑校本教材的开发。

其次,常态体育课不是“放羊课”,不是随便哪位教师都能上的课,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如此,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及运动效果的延伸,体现“技能与体能的和谐发展”,彰显体育课堂教学本色。

2.科学制定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在一节常态体育课中不可能全部兼顾,教师必须明确这一节课要教学生什么,教会学生什么,怎么样教会学生,抓住一节课中最核心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少、小、精,便于操作,易于评价,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得“以学生为中心”为由,进行“放羊式”教学。

二、课中实施

1.课堂常规不可少。

课堂常规包括服装要求,出勤纪律,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与目标,严密的队列队形操练,规范的队伍调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安全意识提升的强调等。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和调控的保证,体现了体育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之处。良好的课堂常规既是对学生的高要求,又是对教师素养的高要求,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传承。

2.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易于目标的实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易于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坚持对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动作、锻炼方法的“三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得教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省时又有效的方法是常态体育课的首选。

3.教学手段要多样、实用。

常态体育课,少了些“奢华”,多了些“低调”,尤其在场地、器材的布置与设计上,道具的应用上,情景的导入上,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实用、简便,做到一物多用。如篮球场的底线、中线、罚球线等可提高跑步的趣味性;也可增强立定跳远的目标性;还可衡量上下肢力量的大小等。

4.课堂安全要重视。

课堂安全是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保证,在每节常态体育课中,我们必须重视,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提醒,随时做到实例分析,以确保学生进行安全的学习与锻炼。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安全:课前器械的安全检查;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留意学生的身体、精神状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关注上下课时间节点等。

5.教学管理要加强。

体育课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在相对开放的教学场所实施教学,所受外界的干扰因素比其他学科复杂得多,因此,对常态体育课的教学管理要求更高。课堂上要形成“规矩”,此“规矩”包括课堂常规、学生行为规范、练习组织形式、教学安全、教学评价等。如课堂的教学组织方面要求,应具有符合常规的并具有教师个性特色的组织指令,一般我会用握拳高举右手代表以我为圆心集合的意思,学生只要看到我的手势,就会第一时间集合过来;又如学生看到我做出“暂停”手势时,就会停止讨论,集中注意力静听……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组织管理形态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习惯,保证常态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有实效。

6.学科特性要凸显。

重视常态体育课教学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固有的基本要求。一节常态体育课应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规律等,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通过大量各种身体练习,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当前整个基础教育背景下,体育课是主阵地,体育课中主要教材练习时间充足,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落实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客观需要。

7.放松不能流于形式。

“放松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捷径”。常态体育课的放松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消除疲劳,调节身心,使学生由紧张运动逐步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常用的放松方法有缓慢牵拉、意念放松、听音乐、做游戏等,放松不可轻视。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促进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改进教学问题;课后反思有助于体育教师改进和提升教学经验;课后反思有助于体育教师改进和优化知识结构。从我做起,从看似简单的小事做起。

常态体育课中,若能规范以上几点,那么,恭喜:你的课堂已经成功了,你也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让我们坚定信念,调整好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坚持把常态体育课上好。

参考文献:

[1]余立峰.体育教学.2010.7.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7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8

【关键词】体育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本质分析

1.课堂纪律的本质

关于课堂纪律,在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受到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以往我们过多地重视纪律的手段,它不仅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还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课堂纪律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它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说,体育新课堂在提倡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应放松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日常体育课堂纪律的教育,达到促进学生社会化及个性的形成。

2.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民主与约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自由与纪律,他们是一对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即自由是与纪律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课堂中有了学生的自由,纪律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而要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就必然牺牲学生的自由。体育课堂管理的成功,并不在于限制学生们享受自由的机会,而是通过帮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更多地学会彼此合作、相互尊重来增加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享受自由的契机与质量,带给学生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

二、体育课堂纪律的双重特性

体育课堂纪律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课堂常规,体育课堂与其他课堂不同,具有它独特的属性。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大,学生思想容易分散,更需要教师经常变换组织教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相应的纪律就更差一些,必然会降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其二是体育课堂的纪律还会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层面上。体育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纪律教育的良好素材。因为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相应的规则与礼仪。如网球、高尔夫等运动,不是比球技,更应该体现运动的规则与礼仪。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运动项目所体现的礼仪,学生们在学习该内容时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否则会阻碍活动的进行,遭到同伴的批评和谴责。在体育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对学生们个性品质及社会化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三、影响体育课堂纪律控制的学生因素分析

1.年龄差异

体育课程伴随着学生度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各个阶段,而学生随之逐渐成熟,在制定体育课堂纪律时,年龄因素是不能被忽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学会如何按照社会普遍接纳的方式行事,更加需要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纪律性培养。而年龄较大的学生出现违纪的几率大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其原因未必是忽视了教学规定程序或者没有能力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无事生非或是故意扰乱课堂纪律。作为教师应当清楚,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必须因人而异的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妥善处理违纪行为。

2.性别因素

由于男女同学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对待其纪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男同学一般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很希望教师给自己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果这种表现欲望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抵触、起哄、捣乱等纪律问题。教师应当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进行控制课堂秩序。而女同学则恰恰相反,他们大多数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自尊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应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在语言表达上要非常谨慎,一旦损伤女同学的自尊心,纪律问题就很可能无法控制了。

3.运动能力水平的差异

学生的能力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多,身体素质和文化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教师设定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致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产生上课枯燥无味,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实践中,教师要学会有教无类,区别对待的原则,耐心的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不能偏颇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有个别学生确实难以跟得上教学进度的,再适当的区别对待的加以指导。这样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对学习有了信心,跟上了同学们的基本步伐。反之如果忽视了关心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则会出现破罐子破摔,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这恰恰是引发纪律问题的导火索。

四、新课程背景下贯彻体育课堂纪律的管理方式

1.实行人文管理

实行人文管理,实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早期的体育课堂管理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非常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强化的关系,纪律成为强化的手段,行为矫正就成为课堂纪律的重要理论模式。此后,课堂纪律的理论中出现了生物观,他们更加关注课堂外部环境,强调环境的某些因素如温度、噪音等对纪律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关注课堂纪律对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功能,认为课堂纪律并非是对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强制性的约束与控制,而更加关注纪律对于学生行为的促进,能力的提高。

2.纪律的执行应当公平一贯

在体育教学课堂管理中,教师的留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气氛和学生本人的情绪。所以教师在处理违纪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在实践中个别教师常常会因为某个学生在班级的表现差异,习惯性的做出自己的反应。在课堂中学生以同一方式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会有不同方式的惩罚措施。这样的做法不但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而且使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情感、行为出现矛盾,最终会使学生对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提出质疑。

3.课堂纪律的执行中应m量采取积极的强化方式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9

论文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还要强调课堂常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文章认为:课堂常规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新课改背景下不仅仍然需要强调课堂常规,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地把课堂常规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为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还要强调课堂常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们认为:

一、课堂常规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他们的身体、心理、情感、意志力以及思想品德、价值观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活泼好动的性格和乐于彰显自我、成就自我的愿望,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一面。而教育本身除了传承知识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适应,学会按照统一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而意志品质就包涵着学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必要前提。在学生时代,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忽视了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为将来的成长埋下隐患。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教师的人格魅力固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知识的力量也可以吸引学生去积极探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其自制力正处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之中,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点的兴趣,他们会分心,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会习惯成自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保持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这一培养过程不可能一墩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常规正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本标准,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纠正那些不当的行为取向,养成有利于班集体,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

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篇10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良好行为习惯

研究对象:我校2009届一年级新生跟踪研究至二年级结束

研究方法:实验法、资料法、对比法、观察法

研究的主要措施:互动性策略、激励性策略、创造性策略、实用性策略、层次性策略。

良好习惯培养的途径:①规范学生课堂行为;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①指导方法,强化认知;②严格训练,强化练习;③相互交流,相互促进;④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一、研究效果与分析

1.课堂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关键。课堂常规教学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系列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造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目前,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下,部分教师将过去的“放羊课”误认为新理念下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把常规教学形式模式化、格式化、具体化,势必把整齐划一看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使体育教学变成“军事阵地”,控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体育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目的不是不要课堂常规,而是把课堂常规教学提高升华,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固定式向灵活性发展,由单一式向多元性迈进。

行为语言有:真诚待人,互敬互让,认真负责,遵守规则等。还可以利用“点”“线”教育学生相互配合。“点”是检查者,即是排头兵又是小组长。“线”成为每位同学的站位,既提高学生准确性,又节约时间,效果很好。

2.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以致健康成长。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而形成教学风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渠道。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知识时,就是紧紧依靠教师巧妙的引导来获得运动技能与知识的。

⑴合作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合作学习──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学程序为:引导阶段—尝试阶段—合作阶段—评价阶段—归纳阶段。

⑵探究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探究学习──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包括发现学习、技术探究、社会探究、学习探究等不同的类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类型,要讲策略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从小培养潜在的探究意识,在课堂教学中,①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从学生的好奇心中找到探究学习的源泉。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质疑解疑中找到答案。③教师要参与学生探究活动,从中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解决学生的疑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学生采取各种探究方式。④在表达和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获得探究结论。

⑶评价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评价学习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的掌握。在评价学习中,教师应从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入手,促使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与交流讨论。

3.教师教态在培养学生体育课堂行为习惯中的作用。教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动作、仪表、衣着等,是教师教学风度直观的外在因素,是教师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其教学行为方式展现在教态之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教态,丰富并强化其非语言教学行为方式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增强其示范性和感染性。

4.加强安全意识行为习惯的教育。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较多。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即爱自己、爱别人、爱器材。

二、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