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08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新生儿;呕吐原因;护理干预;病情分析

    呕吐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病情,引起其病因多种,绝大部分为生理性,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临床上对患儿不及时地观察,或者采取不当的护理措施,可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延误对其疾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发生因呕吐导致的窒息死亡。所以认真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新生儿呕吐现象的发生,避免新生儿因呕吐窒息死亡[1]。搜集我院2006,7~2009.7间新生儿呕吐病例138例,进行了原因分析,先将分析情况记录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是依据我院2006,7~2009.7间收治的138例新生儿呕吐病例,对病因初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新生儿呕吐护理的经验和建议。本组资料中男95例,女43例。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白色泡沫、呕吐奶液、奶块或黏液为59例,呕吐物为咖啡色样血性液体者23例。呕吐胆汁者26例,呕吐羊水者20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3例,低体重者21例,大于2500g者93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治疗:首先按原发症状及起病状况,将资料中的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和治疗。其次调查登记新生儿的出生时间、性别、母妊娠期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呕吐症状、住院日期等。检查措施采取了影像学检查、血液电解质。

    1.2.2 治疗方法: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查找呕吐的原因,针对病情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按呕吐的性质把资料病例分成两大类,即内科性呕吐和外科性呕吐,对内科性呕吐针对原因首先治疗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给患儿用0 9%氯化钠30~50 ml,经鼻腔插入胃管连接注射器洗胃、禁食,灌肠或胃肠减压等方法。这样的治疗还不能减轻症状,患儿仍不能停止呕吐,继续给予胃动力药物治疗。如患儿诊断为外科性呕吐则转外科治疗。咽下综合症的新生儿洗胃后给予5%葡萄糖10 ml,经过试喂2~3次奶后,停止呕吐并无特殊情况,再给患儿喂配方奶10 ml,采取多次喂乳,每次的奶量尽可能少一些,经过24 h后患儿无呕吐、无腹胀者,表明情况正常逐渐增加奶量,正常补喂。根据起病原因及患儿腹胀、肠鸣音、呕吐情况决定禁食和禁食时间,期间密切观察胃肠减压内容物的性质和数量,重点观察有无血性液体、胆汁等[2]。对患儿应用电动胃肠减压器进行胃肠减压,负压为-1~-2 kpa,以此同时经静脉补充葡萄糖液或静脉营养,每天监测血糖。

    2 病因分析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治疗,汇总情况后认为: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主要是喂养方法不合适、咽下综合症,少数患儿因为肠道感染。还有一少部分患儿的呕吐原因是颅内压升高、幽门痉挛、消化道畸形和药物的副作用导致的。所以说,导致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护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减少、缓解、或者杜绝新生儿的呕吐现象发生。 具体原因见下表:

    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

    3 护理干预

    临床上新生儿呕吐是常见病症现象,常见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呼吸暂停,并继发呼吸道感染。因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和治疗新生儿呕吐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加强呼吸道的检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呕吐情况做好记录,并协助临床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

    3.1 合理细心地喂养:合理喂养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指导患儿母亲喂奶的姿势正确,我们知道新生儿胃内容量小,发育差,胃多呈水平位,幽门肌张力强,贲门肌张力弱,容易发生呕吐。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所以避免呕吐一定要采取正确合理的喂养方法。避免患儿哭闹时喂奶,避免过量吞入空气,可以有效防止吐奶。其次牛奶的温度要适中,太热、太冷以及喂奶速度太快,都是产生呕吐现象的原因。最后母亲要耐心、细致、定量、定时。每次奶量不能过多,喂奶后将头抬高片刻,也可以是头高足低右侧位,并轻轻拍击背部排除胃内气体,还要注意喂奶后不要翻动患儿,避免奶液在消化道内流动[4]。 

    3.2 禁食、胃肠减压:采用禁食法治疗新生儿呕吐,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关键。具体禁食时间应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在患儿禁食期间的护理方面要注意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哭声动作,觅食反射程度等。监测血糖情况,避免低血糖发生[5]。 

    3.3 洗胃、灌肠: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由于羊水、胎粪咽下过多,刺激胃粘膜引起的呕吐,临床采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另外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我们采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从而抑制呕吐。

    3.4 建立静脉通路:对肠道内外的感染,遵医嘱适当给药,针对呕吐原因恰当及时地用药,滴注时严格控制滴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6]。 从而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

    3.5 呕吐护理:新生儿脏器及皮肤娇嫩,所以呕吐后及时清除,用棉签粘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把口、咽内的残存奶汁以及呕吐物轻轻揩净,还可以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期间的操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如果因为呕吐而致窒息,实施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进行人工呼吸。

参考文献

[1] 何文红; 刘爱玲; 朱学江; 李小娟;   新生儿呕吐138例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09期

[2] 杨云闪;   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年03期

[3] 孙艳敏; 王亚岩; 张翠香;   新生儿呕吐病因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年29期 [4] 杨云闪;   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年03期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因素分析;对策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原因复杂,可分为病理性呕吐与非病理性呕吐,前者症状多明显,易被发现,往往得到及时的诊疗,痊愈率较高,后者多由人为因素所致,症状较轻。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因致症状因素不易被发现,不能及时排除,患儿呕吐症状不能缓解,易引起患儿家属的恐慌、焦虑,是引起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总结新生儿呕吐非病理性因素,及时排除显得非常必要[1]。本次研究就某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接产并发生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81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致症原因与预防、处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共接产新生儿1998例,共发现非病理性呕吐者81例(男45例,女36例),胎龄37~41+5w;体重3.6~4.4kg,平均(3.83±0.34)kg;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58例。排除标准:早产儿、窒息儿,病理性因素致呕吐者。

1.2方法采用行为观察法,所有新生儿均行常规护理,对其家属及产妇给予常规医嘱,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分别于清晨、午后、小夜行常规查房,对出现呕吐的新生儿提高监护标准,排查原因,对病理性呕吐对症治疗,对不明原因的呕吐进行备案,填写设计好的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资料表,包括新生儿一般资料如胎龄、性别、质量、apgar评分、分娩方式等[2]。对非病理性呕吐患儿,分别于上午、中午、下午、小夜、大夜进行监护,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进行评估,执行相关护理,积极排查原因,并将分析、排查、转归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表格的内容包括呕吐时间、呕吐物的性质与质量、呕吐原因、排查时间、消除时间、呕吐终止时间、转归时间等。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

2结果

2.1新生儿呕吐非病理因素81例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共排查出93例次非病理性因素,人均1.15例次;其中喂养过量、喂养方法不当、啼哭判断发生率较高,占非病理因素构成比较高(见表1)。其中喂养过量表现为产妇及家属担心新生儿饥饿,增加喂养量、喂养次数所致;喂养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喂奶姿势不当、喂养后未拍背等。

2.2新生儿非病理呕吐发生、排查发现、好转、转归时间分布新生儿发生非病理呕吐发生在出生后第1d居多,发生59例,占72.84%,发生呕吐后均在当日内排除原因并好转,其中43例当日转归(见表2)。

3讨论

3.1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因素

3.1.1喂养过量胎儿分娩前与母体通过脐带进行营养输送,出生时体内仍带有充足的水、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足够满足大部分营养需求,因此出生后数日不宜喂养过多,只需要摄取少量的初乳即可。产妇出于"爱子心切",担心新生儿营养不足、饥饿,增加喂养的次数及量,而新生儿此时也因本能的吸允,不能自我控制摄入量,此时极易致喂养过量,自然容易发生呕吐。本次研究中喂养过量例次发生率41.98%,占因素总例次36.56%。

3.1.2喂养方法不当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病房均实行母婴同室,加之独生子女众多,新生儿出生时便备受关注,陪护人员较多,且大部分未有新生儿喂养经验。一般来说喂养时稍微抬高头部,喂养过后进行适当的拍背有利于奶液的进入,喂养后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可有效抑制减少呕吐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喂养方法不当例次发生率40.74%,占因素总例次35.58%。

3.1.3啼哭判断失误致新生儿啼哭因素较多,除饥饿外,不舒服、环境过热、大小便、甚至是"皮肤饥饿"渴求拥抱等,都可能致新生儿啼哭[3]。产妇及陪护因经验不足,发现新生儿啼哭时,排查尿布后未见异常,便武断的认为是饥饿导致的,采取增加喂养或摇动摇篮措施,未能准确的排除原因,致新生儿呕吐。本次研究中共发生14例次发生率17.28%,占因素总例次15.05%。

3.1.4护士相关指导不及时产房护士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相关指导可能不及时,且部分新生儿家属出于种种考虑,并未有自动问询的意愿,新生儿发生呕吐甚至是呕吐不止时才反应过来。本次研究中共发现相关指导不及时致新生儿呕吐2例。

3.1.5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发生时间本次研究中出生后第1d发生呕吐59例(占72.84%),第2d14例(占17.28%),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3h是首次喂养的最佳时间,此后每隔3h喂养一次为宜,此时因喂养过量、次数过多致呕吐的比率较高。

3.2预防、排查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对策

3.2.1预防对策新生儿肠道功能尚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身体抵抗力弱,科学、高质量的护理非常重要,为预防非病理性呕吐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时、定量喂养,以出生后3h、每隔3h喂养1次为宜,当新生儿不哭、不闹即可,采用竖喂式为佳;创造光线、温度适宜的环境等[4]。

3.2.2排查新生儿发生呕吐,首先应考虑病理性因素,在检查尿布、周围环境后,逐一排查,一般来说喂养过量、喂养方法失当是常见的呕吐因素。

3.2.3加强相关培训新生儿护理要求较高,医院应加强相关指导,对新生儿加强监护;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于产前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护理教学提高产妇及家属护理能力;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春艳.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呕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35-236.

[2]黄晓宇.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药,2013,13(23):171-171.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3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儿童健康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的儿童保健护理指的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育特征以及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尽量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

儿童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它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其特殊的规律,这种特殊规律的特殊性具体就表现在人的体魄、心理和美育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社会主体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当今社会,完全可以说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事业和创造奇迹的坚实基础。

儿童保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我们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护理,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整张发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及患病儿童的护理。广义上讲,一切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童护理保健的范围。

我们常说的儿童保健护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护理评估难度大,这就体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已经成为父母日常消费的主要体现,父母为了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金钱远比以前多,孩子的健康自然也就成为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所以父母在为孩子保健付出了代价之后就要求达到相应的效果,这就对我们儿童护理保健提出了新的挑战;②病情观察任务较重;③护理项目繁杂琐碎,由于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更新,儿童护理方面也涌现出了相当多的门类,这就要求我们儿童护理保健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熟练先进设备的操作,为日常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④护理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不是很好,所以,比较容易感染疾病,在平时,注意给孩子摄入均衡且丰富的营养,这是保证孩子的关键要素,另外,要注意让宝宝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3]。

1怎么进行儿童护理保健

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

1.1休息是恢复身体疲劳、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婴幼儿身体的调节机能还未完善,有时往往出现孩子发烧至40℃,精神却很好,因此很难做到卧床休息。为了不使孩子出去玩耍能好好休息,尽可能让他在房间内或床上听音乐、看画、讲故事、搭积木等,当孩子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适当地抱抱他。

1.2要多喝开水领孩子到医院看病,常常听到医生讲:"回去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起什么作用呢?水分在身体组织成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年龄越小比重越大,婴幼儿身体内水分的总量占体重的70%~75%。由于发烧,出汗较多,水分消耗增加,这就需要多喝水及时加以补充。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常常碰到孩子不肯喝水,这就要家长想方设法,如在水中加些鲜果汁。对大便稀薄的孩子,不宜多喝糖水,可喝些淡茶水,茶叶内有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4]。

1.3饮食调理孩子患病后消化机能降低,出现食欲下降,胃口不好。这时过多吃营养食物是不能吸收和利用的,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最好能根据患儿平时饮食习惯,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吃些富于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面等。

1.4要给孩子测量体温一般说体温高低是疾病变化的标志之一。体温高时每隔4h测量1次,如体温在38℃以下,上下午各测量1次就可以了,采用腋下测量比较安全。体温的波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起床时体温比较低,上午8:00~9:00时开始体温逐渐上升,到晚上21:00~22:00时达到最高,以后又慢慢下降。患儿体温一般呈波浪形,但是像下楼梯一样,逐步下降到正常。假若患儿的体温变化符合这个规律,家长可不必担心了[5]。

2特殊儿童进行儿童护理保健的方法

2.1发热发热是儿童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的正常体温在一昼夜间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的范围不会超过1℃。儿童正常体温温度36.9℃~37.5℃,腋温36℃~37℃,舌下温度较温度低0.3℃~0.5℃,一般认为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则认为是"发热"。发热的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8.9℃,高热39℃以上。

儿童发热护理要点:①体温在38.9℃以下,物理降温。冷湿敷、温水洗澡、擦浴;②体温在39℃以上,药物降温;③卧床休息多饮水;④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

2.2惊厥儿童惊厥常常是突然发生,发作时可出现两眼凝视,口吐泡沫,四肢抽动,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儿童惊厥护理要点:①让患儿马上躺平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窒息;②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2.3呕吐儿童呕吐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如果儿童出现呕吐的症状作为儿童护理保健人员首先须注意:①呕吐物的性状与颜色:呕吐物是否有酸臭等异味,有否含有咖啡色样的物体;②呕吐的同时是否伴腹泻、腹痛;③呕吐的同时是否有咳嗽、流涕、气急等;④呕吐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头痛等。

儿童呕吐的护理要点:①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如睡觉时呕吐,马上给予侧卧位);②呕吐时仅有少量咳嗽或无其他症状时,吐后小儿精神状态良好,继续观察;③如呕吐呈喷射状并伴发热、精神萎、腹痛加剧等症状,应送医院诊治。

2.4儿童支气管哮喘病的护理儿童哮喘是由于过敏所致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哮喘发作:首先防止灰尘污染,室内避免放置花草、鸟羽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进行户外阳光下活动,不要在易引起过敏的某种花草中乱跑。合理膳食,因哮喘发作使消化功能减弱,严重咳喘易呕吐,应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应及早发现喉痒、胸闷、干咳等发作先兆。

总的来说,儿童自身的抵抗力比较薄弱,在特定的时期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更需要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儿童保健护理主要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在护士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准。由此可见,儿童综合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防止儿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出现各种营养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波,王临虹,张文坤.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水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1(12):273-274.

[2]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3]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0.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2-02

呕吐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因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喂养不当等原因引起,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其他年龄组小儿不尽相同。为了探讨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本文对我院近期新生儿呕吐病例94例进行了护理与观察,现总结报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9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1.68:1;胎龄29~41周,体重1.35kg~4.4kg,早产儿38例,其中体重

1.2临床表现。94例均具有频繁呕吐,喷射状呕吐4例,非喷射状呕吐90例,含胆汁21例,伴呕血5例,腹胀19例,发热14例,吸入综合征8例,水电解质紊乱7例,发病于生后数天内的早期呕吐58例,中晚期呕吐36例。

1.3病因与治疗。

1.3.1病因。①内科性疾患(61例64.89%)。其中咽下综合症31例(32.98%),喂养不当8例(8.51%),胃食道返流8例(8.51%),胎粪性便秘5例(5.32%),感染性疾病5例(5.32%),幽门痉挛4例(4.26%)。②外科性疾患(33例35.1%)。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14例(14.98%),先天性巨结肠7例(7.45%),肥厚性幽门狭窄4例(4.26%),不全性肠梗阻3例(3.19%),胃扭转3例(3.19%),食管闭锁2例(2.13%),闭锁2例(2.13%)。

1.3.2治疗方法。采用、饮食、洗胃、胃肠减压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胃肠动力药(吗叮宁、普瑞博思、红霉素)和抑酸剂(西咪替丁)。外科手术治疗5例。

1.4转归。内科疾病组痊愈17例,转好9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0例。外科疾病组痊愈16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2例。

2临床护理

2.1病人的护理。

2.1.1病情观察。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上消化道疾患引起的呕吐物中均无胆汁,为乳汁及乳凝块,多伴有溢乳和吞咽困难。若呕吐物中含有咖啡色样液体,应当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发生。含有大量胆汁,腹胀不明显或仅有胃型,则病变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呕吐物为棕褐色粪便样物质,病变大多在乙状结肠、直肠或[1]。观察小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哭声、精神状态、有无脱水、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等。将观察所得详细记录。

2.1.2洗胃与胃肠减压。由于在新生儿早期呕吐中咽下综合征约占1/6[1],以及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胃内血液贮存对胃粘膜刺激引起呕吐。所以针对相应病因给予1%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洗胃,清理胃肠后呕吐即可缓解。对于呕吐频繁伴严重腹胀,可持续进行胃肠减压。

2.1.3及饮食治疗。采用上半身抬高15~30度向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诊断未明确前,尤以考虑到有外科性疾病,或有中度以上脱水时,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排除以上情况,可给予饮食调整疗法,少量多次进食。足月儿按需喂养,早产儿采用定时、定量喂养,喂奶后保持固定。

2.1.4药物治疗的观察。普瑞博思因早产儿服用后有延长间期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近年来关于在儿科应用有争议,所以应用此药前要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或猝死家族史,用药前、中、后进行心电图检查[2]。

2.1.5呕吐症状的护理。护理新生儿呕吐应注意观察,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呕吐后要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时将口角、面部、颈下、耳后等处的呕吐物清洗干净。呕吐物玷污的内衣和包被及时更换,以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暖。

2.2健康教育。

2.2.1一般指导。将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呕吐的原因,以及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告诉家长,使他们对新生儿呕吐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对于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进行喂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并教会母亲采用正确方法,姿势来喂养婴儿,减少呕吐的发生。

2.2.2喂养指导。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孩子含住整个及大部分乳晕,喂哺后将小儿竖起,轻叩后背,防止溢乳,然后取右侧卧位,幽门痉挛者要立位哺乳后取半卧位。如发现哺乳方法不正确,应及时纠正。

2.3出院指导。告知家长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长期性。治疗好转出院的患儿仍需每日坚持治疗,减少哭闹。早产儿少量多次进食,足月儿按需喂哺。营养不良患儿鼓励母乳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教会家长在患儿呕吐后如何正确处理,辨别有无发绀。每日监测体重,评估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3小结

很多因素或疾病可引起新生儿呕吐,呕吐是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有时也是疾病严重程度的表现。因呕吐物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导致营养不良[2]。所以新生儿呕吐的防治不容忽视,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家长科学喂养,减少呕吐的发生并合理的护理,对于新生儿期的保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干预;护理;患儿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与日益进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胃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症中防治。作为多器官功能障碍靶器官之一的胃肠道,同时也是促进全身发展的动力器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发部位。而在临床中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胃肠功能障碍,所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早期纠正胃肠功能障碍。因为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现将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168例危重抢救患者,其中84例,在还没有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之前,采取了早期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措施,效果良好显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67例危重抢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4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31例,

1.2对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患者在急性危重病状态下,突然或逐渐出现下列症状的:呕吐且呕吐呈咖啡样物质;出现便血现象;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及严重腹胀者

2方法

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都对原发病进行了及时控制。同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肾、肺、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并还进行了其他对症及支持的一系列治疗。两组均给予危重病例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病例采取了防止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2.1.1早期引起重视由于患者的原发病症状严重,当危重症患儿还没有出现下列症状,如消化道出血、严重腹胀或肠鸣音减弱及消失等这些明显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时,医护人员就很容易忽视对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和预防,大多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患儿的原发病抢救治疗上。

2.1.2早发现只要进入危重病室的危重抢救患儿,都要严格按照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危重患儿的肠鸣音的变化、腹胀情况、呕吐物及大便的性状要进行密切观察,对于一个称职的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胃肠功能障碍的在各个时期的临床床表现:①早期:患儿面部色苍白、腹部感觉稍胀、情绪烦躁、恶心呕吐、胃液、粪潜血试验(+-++)、肠管明显扩张积气、肠鸣音正常或减弱。②中期:有的患儿会有嗜睡现象、肠鸣音减弱、呕吐、脸色苍白非常明显、腹胀感觉明显,胃液、粪潜血(++-+++),肠管积气、明显扩张。③晚期: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肠鸣音消失、伴有呕吐、柏油样便、严重腹胀、胃液、粪潜血(+++-++++)。当护士发现上述任何一种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时,都要立刻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1.3为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要早干预早期实施护理干预:①早置胃管:由于危重症患儿病情的重,有的患儿会出现神志不清、意识障碍等,从而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甚至有的患儿根本无法进食和喂药。②对胃肠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为了扩张胃肠道血管,使胃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以缓慢静脉注射酚妥拉明,通过静脉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确保胃肠道的供氧供血。③早吸氧:危重症患儿需要早期进行吸氧,因为胃肠黏膜是人体内毛细血管最为丰富的部位之一,需要充足的血液灌流。一旦危重症发生缺血缺氧时,由于血流需要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因此胃肠道又是最先遭受缺血缺氧损害的器官,易引起胃肠功能障碍,所以,早期给予氧气吸人是非常必要的。④务必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对出现较多痰液的患儿,要定期及时吸痰,也可以平时通过拍背、翻身等方式,使患儿的痰液有利于排出。例外对口腔及鼻腔中的分泌物要随时清理,确保呼吸道的畅通[1]。

2结果

观察组人数84人,胃肠功能障碍10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11.9%;对照组人数83人,胃肠功能障碍28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33.7%。

3讨论

由于人体内胃肠不能直观的看到其病变表象,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加之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早期临床表现症状又很不典型。此外,有的患儿出现的原发病病情比较严重,无形中掩盖了消化系统的症状,等到病情症状明显时候,已经属于晚期而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通过早期干预胃肠功能障碍,是减少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上述两组试验表明,采取合理进食、改善微循环、早期吸氧、早置胃管等一系列的早期干预措施,能对胃肠黏膜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的血氧供应进行很好的改善,不但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而且使危重患儿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抢救成功率更大。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法;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高胆红素血症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最好的辅助治疗方法,但是其蓝光照射也有许多安全隐患。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新生儿工作管理经验,完善、改进管理模式,补充系统缺陷,有针对性避免相关风险因素,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及医疗纠纷,提高了新生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

1临床资料

院新生儿科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51例,孕周28~40周,体质量在1.45~4.56kg,日龄2~10d,其中早产儿33例,足月儿18例,蓝光治疗时间为48~96h。

2方法

本院新生儿科从2008年3月开始对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实施风险评估,找出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蓝光治疗中常见的风险种类有箱温不稳、眼罩脱落、皮肤损伤、体温的改变、水分丢失、呕吐窒息、哭闹剧烈、感染、受损等,针对以上风险制定护理措施。

2.1箱温不稳光疗箱放置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温箱间距要>90cm,尽量降低房间内热源,使室温维持在24℃~26℃,箱温30℃~33℃,湿度在55%~65%,灯管使用时间达1000h应给予更换,特别要注意定时清洁灯管上的灰尘及检查灯管的亮度。温箱内温化液每天定时更换,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

2.2眼罩脱落过去笔者自制纸眼罩有缺陷,松紧不好掌握、胶布固定有时会损伤皮肤,硬度大,增加了患儿的不适感。为此又制做了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带,松紧度可掌握,确保了眼罩不会脱落,完全能遮盖眼睛,又不会堵塞鼻孔,既安全又舒适。

2.3皮肤损伤①入箱前套好小手套,以防婴儿抓破皮肤;外踝处用3cm人工皮粘贴,以防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引起外踝处皮肤擦伤;②必要时使用可折叠的温箱围垫2条,围住温箱的周围,防止婴儿皮肤擦伤,同时使患儿有安全感,减少烦躁不安的现象;③2h给予患儿翻身一次,防止红臀,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干净,涂上氧化锌软膏,有利于保护皮肤。

2.4体温的改变每2h监测体温、箱温及湿度,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6.5℃~37.2℃之间[2],及时记录,并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光疗箱箱温,调整幅度不超过1℃。

2.5水分的丢失两次喂奶之间喂哺5%或10%葡萄糖水20~30ml,以补充水分及促进排尿。

2.6呕吐窒息防止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吵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呈右侧卧。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儿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防止窒息。

2.7哭闹剧烈由于患儿身体裸睡在光疗箱中,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闹,用手给予患儿皮肤进行抚摸,并配以轻柔的语调给患儿说话,使之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让光疗继续进行。

2.8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3]。首先,患儿温箱内的铺单必须纯棉制品,高压灭菌后使用,污染后及时给予更换。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口腔、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消毒。光疗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再放人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0min,晾干备用。

2.9受损选用小号一次性纸尿裤遮盖会防止受损,但也应注意充分暴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的效果。

3小结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治疗措施,简单易行。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疏忽大意,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考虑不周,容易造成婴儿痛苦及患儿家长的投诉。随着人们对服务理念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特别是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护理风险多。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对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51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接受蓝光照射的新生儿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组织学习,制定防范措施,并按流程落实到操作中。护士长利用晨间大交班时间对存在和潜在的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在5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无发生一例因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而引起患儿家长投诉及医疗纠纷的。由此可见,在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时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实施防范性管理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存在的识别能力,提高了专科的护理质量,可确保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解晨,李振香.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8-122.

[2]薛松梅,姬栋岩.儿科护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20-121.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重症;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系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反复惊厥发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根据重症患儿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特点,如何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结果,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至14岁;住院天数7天~35天;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高热32例,头痛30例,呕吐25例,抽搐10例,昏迷10例,瘫痪3例,脑疝2例,视物模糊1例。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36例,异常30例;心电图检查30例,异常15例;头颅Ct检查25例,异常16例。全部行血生化检查:23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心肌酶异常27例。全部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0例,其中白细胞增高29例,蛋白质增高10例。

1.2 方法

 对每位重症患儿均实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先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对象朝向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

1.3 结果

 38例患儿中治愈34例,好转2例,放弃1例,死亡1例,治愈率89.47%(34/38)。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留置胃管鼻饲患儿,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定时更换贮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次。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2 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

2.2.1 高热的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病初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以上者,头部可用冰帽持续降温,大血管暴露处可放置冰袋降温,四肢给予保暖,也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擦浴,力求使体温保持在38℃以下。用亚低温治疗重症患儿且疗效明显[2],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2~34℃。如高热冷敷疗效不佳者,可用药物退热。高热期要保证患儿足够营养和液体量摄入。

2.2.2 惊厥和频繁抽搐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发生惊厥是脑缺氧、缺血及脑水肿加剧的标志。患儿惊厥发生,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置压舌板与两齿之间。必要时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伤害。患儿惊厥频繁,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同时寻找惊厥的原因。患儿应住单间,保持环境安静,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应观察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抽搐时有无大小便失禁等。

2.2.3 频繁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患儿频繁呕吐时及时查找呕吐的原因,如提示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应抬高床头15~30cm,遵医嘱应用脱水剂,给氧等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果是食物引起的呕吐应查明原因更换易消化的食物。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频率、方式,评估患儿体液丢失情况,及时给予补充,呕吐过频繁者,遵医嘱给予止吐的药物,指导患儿暂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2.2.4&nb

[1] [2] [3] 

sp;高颅压的观察与护理

 在发现颅内压增高明显或出现脑疝前驱期症状时,如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血压持续升高、呼吸变慢,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每次输注脱水剂时均应评估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合理使用静脉。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调节滴速,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或注射泵。患儿如出现头痛、恶心或喷射性呕吐、前囟紧张饱满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而对于不能说的患儿,一旦出现脑尖叫、频繁呕吐、抽搐等也提示颅内压增高,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抬高床头,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每日测量头围次,保持大便通畅。如为严重颅内压增高,尤其是脑疝时,患儿表现为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开辟条静脉通道,以备紧急抢救和抗感染同时进行,治疗期间使患儿维持在轻度脱水状态(眼窝稍微凹、口略干、皮肤弹性尚佳)至症状及体征消失为止。但要注意边脱水边补充,勿过度脱水。

.. 昏迷的护理

 昏迷患儿应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制定翻身卡,一种姿势不能超过小时,如发生褥疮应积极采取措施。患儿如果是眼睑不能闭合或角膜外露者,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双眼,防止角膜干燥及受损。

.. 瘫痪的护理

 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根据肢体功能更换体位,及时的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次,每次~min,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及时指导患儿或家属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康复训练,活动要循序渐进,不易过急和过量,加强保护措施,防止碰伤。 

. 呼吸道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病毒性脑炎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密切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及时发现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叩击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每次吸痰前后应听诊肺部痰鸣音情况。持续吸氧,保证氧气供给,是防止呼吸衰竭的关键。

. 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高热、昏迷、呕吐、抽搐均可造成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衰竭。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液体量。治疗当中应严密监测水、电解质、血气分析及其它生化指标,定期称体重作为营养状态的指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疾病恢复。在使用降颅内压药物时,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致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h出入量。

. 精神异常的护理

 向患儿介绍环境多与之接触,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应询问幻觉的内容,给予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双目无力,感觉过敏,脑膜刺激征阳性,应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置。

. 加强饮食护理

 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处于应激状态,多处于高代谢、高分解、高消耗状态,易导致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并发症。根据患儿吞咽与咀嚼能力,急性期可选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逐渐改为软食或普食,鼓励患儿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昏迷患儿,做好鼻饲管的护理,要特别注意避免胃管脱出。

. 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病情较重,病程长,少数患儿可存在瘫痪、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患儿及家属受到沉重的精神打击,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护士应以亲切、温和、诚恳的语言与家长交流,使患儿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清醒的患儿应使其尽快熟悉病室的环境,消除陌生紧张心理。鼓励患儿与同室患儿认识,相互熟悉交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接受治疗,并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昏迷患儿的心理护理同样很重要。为了促进患儿意识恢复,从开始就采用徐朝华报道的呼唤式护理方法,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擦浴、大小便都要先与患儿交流,像对待清醒的患儿一样与其不断交流,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实现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儿早日清醒。

. 康复指导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腹泻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67-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症,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1]。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循证护理正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在2周岁以下为主,夏、秋季发病率高,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2]。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小儿腹泻的护理实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共收治6个月―2岁小儿腹泻患儿360例,其中男孩218例,女孩142例;年龄6-12个月172例,12-18个月127例,18-24个月61例。

1.2结果

本组90例患儿运用常规腹泻病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发生临床护理并发症1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5-7天,将循证护理运用于270例患儿临床护理中,发生临床护理并发症15例,平均住院日为4.5―5.6天。

2循证护理运用于小儿腹泻的护理实践

2.1通过护理查房,发现存在的重要循证问题

2.1.1忽略疾病的诱因及发展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小儿腹泻发生的机制是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以及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这些情况可以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重者甚至引起死亡。而护士在临床护理时考虑较多的是疾病本身的护理,而相关的发生机制并未引起重视,造成对病情治疗的延误,进而影响疾病的预后。

2.1.2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判断力发生小儿腹泻的患儿易出现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烦躁、精神萎糜、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有些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常对患儿的诉说不重视,导致患儿病情延长,甚至引起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全身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2.1.3缺乏科学的饮食指导临床发现有70%的护士对营养教育和饮食护理,在临床中介入的内容、时机、方式不甚了解,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在执行饮食医嘱时未考虑身体其他疾病或指导过于抽象,缺乏准确的量,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1.4对于疾病相关知识及进展缺乏了解由于小儿腹泻发生的机制不同,相关的护理措施会有些差异。有些护士常常忽略同医生一起查房及查阅病历,不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又没有及时获取新的信息,这样就会导致制定的护理方案,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容易出现由于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2.2成立护理小组全面分析循证问题,确立实施循证护理的措施

2.2.1建立、全面、高效、准确的护理程序护理小组通过对以往临床经验的总结,查阅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源,检索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护理程序。

2.2.2饮食护理小儿腹泻要求饮食营养促进恢复。轻度腹泻给予易消化食物,忌给生冷、油炸等食物,呕吐严重的暂禁食,一般不禁水。母乳喂养时要减少喂奶次数,延长间隔时间。腹泻时间长或营养不良患儿,可给予小米汤,加稀释牛奶至正常饮食,对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全静脉营养

2.2.3控制感染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格消毒,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根据临床,结合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并随时进行调整。

2.2.4发热的护理体温超过38.5度用退热药,用药后及时测量体温。嘱其家长让患儿多饮水。如果体温不降,可用冰袋枕、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体温不升,应立即停止;出汗多的患儿勤换内衣、床单等。

2.2.5呕吐的护理患儿呕吐时头偏向一侧,迅速清理口腔的呕吐物,防止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呕吐严重的临床上用VB6注射液肌肉注或静脉静滴,必要时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

2.2.6肠道症状的护理腹泻明显患儿可用肛管排气,一般多采用给予热水袋热敷,但切记热水袋外包裹毛巾,防皮肤烫伤,及时更换位置,如症状不缓解给予蜂蜜合剂口服。严密观察患儿大便的性状、量、颜色、次数并详细记录。患儿腹泻次数多,刺激肛周皮肤易红、肿,引起患儿哭闹不止,因此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肛周,用软布轻轻擦干,使皮肤清洁、干燥。如臀红患儿清洗后擦干,给予鞣酸软膏或红霉软膏适量涂肛周。对吐泻严重的患儿应观察有无倦意、无力、呼气有酮味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如有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2.7输液的护理由于患儿腹泻、呕吐使血液未稍循环差、血管不充盈,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因此我们对腹泻患儿输液时应耐心、细致地找血管,并给予静脉留置针,要固定好,输液时勤观察、勤巡视,根据脱水的性质,正确排列顺序,调节滴速。

2.3全面更新护士知识储备,掌握前沿知识,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针对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护理小组根据自身情况,收集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网上关于此类疾病的动态,并以批判性评价对成果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最后把经过充分论证的结果整理,向全科护士推荐并及时应用临床,为患者提供身心的全面护理,充分的体现了在不断的批判、寻找中循环上升的循证观念。

3体会

通过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实施,使护理措施更加科学化、个性化,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强调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成果、临床专科知识和经验与病人的需求相结合,全面提高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同时使护理人员在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应用信息的方面具有优势,大大提高了护理科研和科学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小儿心脏手术;消化系统;护理

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诊治小儿心脏病的医疗队伍和专业的手术设备,其临床操作技能也已接近国外发达国家[1]。近十年来,发现小儿心脏手术后出现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应激性溃疡[2]。现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脏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儿50例,对比分析总结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脏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儿50例,男31人,女19人,年龄0-4岁。患者间的年龄、病史、文化程度、性别、手术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将入选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儿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详见下文的3.2-3.4),对照组儿童仅采用常规护理;对所有患儿手术后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比分析护理效果。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规定p

2结果

2.160例患儿经心脏手术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共有54例(90.00%),其中恶心呕吐的有35例(64.81%);肚胀、腹痛、腹泻的有16例(29.63%);应激性溃疡的有3例(5.56%)。

2.2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改善率90.0%、腹胀;腹痛;腹泻改善率83.3%、应激性溃疡改善率50.0%,对照组相应的改善率分别为93.3%、60.0%、0%。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小儿心脏手术后,因手术后损伤因素的作用相对增强、胃肠道粘膜的保护机制减弱、神经内分泌失调等综合作用引起消化道并发症机率较高。小儿心脏手术后出现的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应激性溃疡。对此,医务工作者需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3.2恶心呕吐多见于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拔管后4-6h。主要原因是小儿手术全麻导致体内的胃肠蠕动速度减慢,气管插管与药物等的刺激引起。手术前未充分禁食,手术后过早进食将导致小儿胃肠胀气。因此,手术后应观察口腔内有无分泌物与异物、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腹胀等情况;通过床旁胸片判断患儿的胃肠基本情况,若有大量积气应及时吸净小儿口腔与鼻腔的分泌物,并行胃肠减压。患儿清醒后,若有恶心呕吐症状,应先将气管插管内的气囊充气,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呼吸道的阻塞与污染;呕吐量较多时需进行电解质、血气检测,以及时发现与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

3.3肚胀、腹痛、腹泻可采用润肠通便、胃肠减压等相应措施。若出现严重腹胀可使心功能差、小体重、重症的患儿腹压升高、回心血量受阻减少,引起患儿血压下降、呼吸紊乱、烦躁不安、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等呼吸系统症状。腹痛的患儿多是因手术切口疼痛、肠道寄生虫、腹泻、腹胀、大便不通等情况所致,需对症处理。腹泻常见于体重小于10Kg、年龄小于1岁的婴幼儿,需仔细观察患儿大便性质,若呈黄色蛋花样或绿色,则提示合并有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对此,应隔离大便,喂食时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4应激性溃疡这是小儿心脏手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胃酸与溃疡出血混合后的咖啡样内容物,可导致循环功能紊乱、贫血、腹胀,与手术后患儿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心功能下降更严重、加剧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形成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出血[3]。若呕吐物或从胃管内吸出有深红色或咖啡色液体,排除口腔和鼻腔出血后,应首先考虑应激性溃疡[4],此时患儿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此应立即留置胃管,用适量的冰盐水洗胃[5],报告管床医生,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选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可输入新鲜全血。

总之,小儿心脏手术后出现消化系统并发症较为常见,若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求医务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早发现早治疗,本研究通过对60例心脏手术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消化系统各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科学护理有助于小儿心脏手术后的症状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文祥.我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21(5):266-267.

[2]龙小毛,林辉,李香伟.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症状病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5):295-296.

[3]陈光献.心血管手术后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杂志,2009,3(5):409-412.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未结合胆红素;光照疗法;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主要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1]。2005年1~7月我科共对2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儿,男21例,女8例,年龄为出生8~26天。其中早产儿1例,aBo溶血1例,疑胆道闭锁1例。光疗前查总胆红素123~336μmol/L。

1.2光疗设备全部病例均使用德国Drger公司生产的photo-therapy4000型单面光照治疗仪,采用蓝光灯管,18w/支,4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2护理

2.1对患儿家长的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父母,还有双方的父母和亲属,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长常规进行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母婴分离后的有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2光疗仪器的准备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照射效果,灯管使用300h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h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并使箱温升至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2.3对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2.3.1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每2h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发热是光照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当患儿在光疗过程中有发热时,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保持在30℃~32℃,室温20℃~26℃,湿度55%~65%。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

2.3.2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脱水患儿入光疗箱前及光照结束后均称体重,以便观察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能补充足够的水分。由于在光照治疗下的患儿进入一个较封闭的环境,易哭吵、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2],而且由于光照治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丧失更多。所以,在患儿光照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进入量及大、小便次数。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进食不佳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输液,以保证水分供给。

2.3.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臀红光照治疗时需要将患儿于光疗箱内,此时患儿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闹,故入光疗箱前要剪短患儿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箱内4周用布类与周围有机玻璃分隔好,以免患儿哭闹时撞到箱内硬物而损伤皮肤。用黑色不透光的纸片或布制成眼罩遮盖患儿眼睛,妥善固定,避免眼罩脱落。患儿会用尿片遮好,特别是男婴,要注意保护,皮肤不扑粉。另外,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臀红发生。故光照治疗的新生儿除勤换尿片外,还需用抗感染治疗、皮肤的物质保护其臀部皮肤。给患儿换尿布后,用红霉素眼膏涂于其臀部,使之起到一层保护膜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粪便对患儿臀部皮肤刺激,防止臀红发生。

2.3.4预防呕吐,防止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吵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呈右侧卧。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儿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吵中,因吸入过多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3.5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须戴好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备用。光疗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0min,晾干备用。

3结果

本组2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27例患儿好转出院,其中光疗24h20例,8~16h5例,1例aBo溶血及1例疑似胆道闭锁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4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