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技能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54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1

【关键词】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培训内容;课程改革

我校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以来,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训练、考核实施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员专业技能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装备保障模式的不断改进,对军械士官的技能水平又有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和拓展士官学员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使技能培训更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士官学员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一)培训科目的实用性不足

在电路形式上,现行的课程教学多基于分离元器件的电路,进行培训考核电路同样也是分离元器件的。这与装备上越来越多的使用集成电路的情形不相适应。在电路结构和装配工艺上,现在进行操作培训考核的方式,是在网孔板上用导线连接元器件进行电路装配,与实际设备上全部采用pCB板电路为基础有较大差异。在焊接和拆卸时绝大多数是一些常用的小器件,而一些散热较快的材料(铝材和较大部件)很少涉及。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的操作多在实验试验台上进行,真实感不强,实训的氛围和效果不好。

(二)培训科目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装配训练电路大多是理论课相应的实验电路,这些电路与装备上的结构电路有许多区别,没有考虑干扰信号、电路稳定性与级联效应等,没有涉及补偿、隔离电路。不选择综合性实用性电路与各电路相近与装备电路相价相近进行培训,学员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时,又要花费功夫去补课。培训科目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内容不够丰富

在内容、方法和配套设备上显得不够充实。对机类和机电类专业学员进行电工技能培训时,开设的直流电路参数测量培训项目和三相交流用电较多,安装电路较多,对一些电工器件的拆装及维护较少,一些新型器件如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的测试与装配较少。装配电路的项目较多,整机调试与故障排除练习项目较少。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二、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培训考核标准

1.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收集最新的国家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和军队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明确培训考核的工种划分、等级差别、军地行业差别与军地行业与工种对应关系,找出适合军械装备保障专业工作的技能点、知识点、考核点。深入到各种装备保障专业,研究军械保障岗位工作的工种分布情况、操作的工艺流程、对岗位人员技能的要求、及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调查相关专业岗位技能的分布及技能的共性、个性情况,为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定好方向和标杆。使军械装备保障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鉴定规范更符合工作实际,结合形式发展与要求。2.重视军械装备保障工作特点在制定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时注意专业的交叉与综合。一方面由于装备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士官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解决某一模块或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战时的特殊性,装备保障岗位工作中要求士官必须是有一专多能的技术来应对各种突况。因此在指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的标准时对装备上相近相关的岗位需要在某一专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可能需要的技能。3.制定阶段性培训考核目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同类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在专业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学员水平已经达到了地方职业鉴定中对一些工种初级工或中级工的要求,如电焊工、集成电路测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等。在这一阶段让学员参加地方组织的技能鉴定与考核,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兴趣,促进技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学员在退役后寻找合适的工作也有帮助。

(二)完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

1.针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来完善内容在对相关专业技能调研时,明确以往技能培训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取专业技能要求中所包含的基本技能,适合战场抢修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的技能,如仪器的使用技巧、工具的应急使用等。在实训项目与任务中对装备上的电路模块或组件进行简化处理,作为基本技能培训,实训的参考。把运用信息化手段也纳入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2.结合相关经验和现有条件编制培训与考核项目任务找一些专业的理论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按岗位和专业划分、设计分块、分阶段、分层次的要求设计培训任务。结合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和设置培训和考核题目。在理论知识试题练习中多结合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故障排查中见到的原因,多与装备维修中发现的原因相似。一些维修手段和维修工艺也是维修中常用的。维修职业技能标准指导的项目在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与技能标准为靶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才是形成岗位职业技能的根本。3.注意维修方法的训练要克服技能培训时只装配少维修的现象,大量增加电路故障排除的训练,学思路、学方法。特别注意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常出现的、典型的故障类型要多训练。除了元器件类故障外,注意加强模块化修理的训练在维修思路与理念为专业学习打基础。

(三)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充实加强的原则,对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按装备维修需要进行反推,取舍和添加教学内容。力争管用、精炼。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时,一定要请精通装备维修的教员和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员一起,从架构、内容到深度广度的讨论,在维修的思路、方法到项目与案例的设计以及作风养成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提高教员的专业技能

要搞好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教员要主动去学习专业与装备知识。到装备上去观看操作或维修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找到技能培训与专业更多的联系,获得制作案例的素材和维修操作的实践经验。教员要注意参加地方的相关培训,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势与最新要求,学习地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及时组织学员参观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学习活动。注意请地方的老师到学校讨论研究,为搞好军械士官学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帮助。

三、结语

士官学员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是士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明确军队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基本技能鉴定的标准和尺度,盯着专业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内容,改进培训考核方法,就一定能搞好基础课阶段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学员。

【参考文献】

[1]刘高山.职业技能标准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项目的系统设置《.科教导刊》2015.4:9-11.

[2]王玉芝、孟令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职教论坛》2015.7:59.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2

1、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建立培训体系

供电企业的培训工作主要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工作方针、政策及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生产经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电力企业开展培训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培训效果的根本前提。

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搞好教育培训,关键在师资。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培训,特别是技能培训工作的关键。因此,提高专业师资的素质和水平,加强电力生产和企业实践经验培训,组建一支业务水平一流、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企业培训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2)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选拔培养师资队伍。根据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培训师队伍主体可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选拔部分热爱培训事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组成专职培训师;二是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中选拔部分专业扎实、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技术高超,可以担当培训重任的优秀人才作为公司的兼职培训师;三是与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外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聘请外部专家、学者、教授为公司员工讲课、培训,让这些专家成为电力企业培训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着力抓好企业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兼职培训师的培训、考核、选拔。针对申报兼职培训师的员工虽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及专业技术、技能,但缺乏培训技巧的特点,要积极开展培训师教学教法、教学组织、授课技艺和技能、培训项目的开发与设计等多方面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与选拔。二是建立兼职培训师师资库。兼职培训师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机制,适时吸纳优秀人员进入到兼职培训师队伍中,并及时淘汰不合格的培训师。三是实现兼职培训师资源有效应用与合理调配。

3、做好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使培训更具针对性、适用性

课程体系建设,就像开发企业产品一样重要,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设计开发培训课程。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企业岗位需要为原则,以员工绩效改善计划为基础,从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补充知识、技能转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才干及培养创新上来。对技能人才注重敬业爱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现场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成为业务精湛的操作人员;对辅助人员注重学习岗位的基本知识,重点提高服务技能和岗位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将培训课程内容分为领导、管理、专业、技能和辅助五大类和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岗位主修课和选修课四个方面。

4、科学管理,抓好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教育培训基地,是实现创建一流电力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开发的基本措施,也是使培训、考核、职业资格鉴定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有力保证。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建设,优化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培训设施、设备的档次。教育培训基地规划和建设的思路是:一是坚持先进性的原则,即致力于创建一流的培训中心。二是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尽量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和设施,使电力企业各培训中心之间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培训和办学质量。

5、教育培训观念创新

一是要树立教育培训的观念。要把教育培训放到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发展框架中去规划和执行,使之与企业发展对员工岗位履职能力的要求相适应,深入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员工加强培训,年轻员工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二是要树立教育培训深入一线的观念。生产一线人员,好比一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培训与一线员工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将造成培训资源极大的浪费,严重影响培训效果。结合电力企业生产现场特点,推行教育培训“一线工作法”,即课题到一线调研,人才到一线培养,培训到一线开展。三是要树立“持续提高”和“终身培训”的观念。要把持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作为培训的重点,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6、培训管理思路创新

以现代培训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方向和培训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实行培训项目负责制,培训效果考核制,使培训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树立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营造培训成才、岗位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良好氛围,把每位员工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7、培训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一套既能与当前培训要求相适应,又能逐步与先进培训管理模式接轨的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运转灵活、管理规范、执行有力的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整体功能。特别是要突破职业培训证书的限制,打破培训证书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脱节的现象,逐步推行岗位职业资格培训证书制度。

8、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创新

要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既要注重在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又要注重和提高员工职业品德修养。授课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员、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一是文化灌输。二是技能培训。三是岗位训练。

结束语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Doi]10.13939/ki.zgsc.2017.09.206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四川省2016年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通知》和绵阳市人社局、财政局《关于做好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2016年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已经完成对近10000名学员的培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标准将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分为:公共课程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两大部分。

1公共课程

1.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全体学员。

1.2涉及模块

公共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网页制作、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网络营销、电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网络采购六大模块中共有的基础知识,任何一个模块的培训都必须涉及公共课程的培训。

1.3培养目标

通过公共课程的培训,让学员对职业道德及电子商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1.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32学时。

1.5教学计划

1.6培训内容

1.6.1职业道德

培训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

1.6.2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培训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1.6.3计算机网络应用

培训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搭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1.6.4电子商务基础

培训内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史;电子商务的分类;电子商务的框架;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及防范。

1.6.5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培训

培训内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目的及意义;电子商务创业的相关政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公司注册的流程;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

2专项技能

2.1网页制作

2.1.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t。

2.1.2涉及模块

网页制作模块。

2.1.3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学员具备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1.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1.5教学计划

2.1.6培训内容

(1)图形图像处理。培训内容: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透视原理;色彩基础知识;图形图像的处理;网站页面的设计。

(2)Flas制作。培训内容:Flash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简单图文动画的制作;层、库、遮罩及运动层的综合使用;按钮及菜单的制作。

(3)Frontpage网页制作。培训内容:网页制作的基础概念;Frontpage的基本操作;站点创建及管理;页面的布局;网页的内容添加;超链接的使用;CSS样式的使用;Html语言;网站的。

2.2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

2.2.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2.2涉及模块

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模块。

2.2.3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交换、及信息更新及维护的能力。

2.2.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2.5教学计划

2.2.6培训内容

(1)网络商务信息基础。培训内容:网络商务信息的基本概念;网络商务信息的特点;网络商务信息的分级;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信息整理的基本步骤。

(2)网络商务信息的采集。培训内容:网络商务信息收集的常用工具使用;信息下载的常用方法及工具使用;信息的存储方法。

(3)网络商务信息的处理与分类。培训内容:信息的整理方法;信息的分类。

(4)网络商务信息的。培训内容:信息的渠道;信息常用工具的使用。

2.3网络营销

2.3.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3.2涉及模块

网络营销模块。

2.3.3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络市场调研与网上商品销售的能力。

2.3.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3.5教学计划

2.3.6培训内容

(1)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培训内容:网络市场调查的方法;市场调查的设计;市场调查的分析方法;市场调查报告书的书写。

(2)网络营销工具。培训内容: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如网站、博客、微信、电子邮件等主要工具的使用。

(3)商品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培训内容:商品的图像采集;商品的介绍书写;商品的分类。

(4)网络广告与网络促销。培训内容:网络广告形式及广告的设计;网络促销的方式;

(5)网上商店的开办。淘宝、京东、亚马逊、微商等销售平台的应用。

2.4电子交易

2.4.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4.2涉及模块

电子交易模块。

2.4.3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上商品买卖、交易等相关的能力。

2.4.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4.5教学计划

2.4.6培训内容

(1)网络采购。培训内容:网络采购基础;网络采购流程及操作;电子订单及处理。

(2)电子合同。培训内容:电子合同的概念;电子合同的特点;电子合同的法律知识;电子合同的编写及签订。

(3)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培训内容: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售前及售后服务;客户投诉及处理;商品的跟踪及管理。

(4)电子支付。培训内容:电子支付的概念;电子支付的种类及常用的网上支付操作;电子支付的安全。

(5)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培训内容:B2C模式、B2B模式、C2C模式、o2o模式的交易流程及后台管理。

2.5物流信息管理

2.5.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5.2涉及模块

物流信息管理模块。

2.5.3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对象具备物流信息收集与分析、配送方案制定及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

2.5.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5.5教学计划

2.5.6培训内容

(1)物流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物流信息的基本概念;eDi;RF与RFiD;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

(2)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培训内容:商品条码的作用;商品条码的结构及应用;商品条码的生成;物流条码的作用;物流条码的结构及应用;物流条码的生成。

(3)自动仓储系统。培训内容:仓储和仓储管理概述;仓储及其设备;自动仓储系统。

(4)物流管理。培训内容:物流基本知识;物流管理过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管理。

2.6网络采购

2.6.1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6.2涉及模块

网络采购模块。

2.6.3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络采购及网络招投标及网络合同签订及处理的能力。

2.6.4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6.5教学计划

2.6.6培训内容

(1)网络采购。培训内容:采购管理基础;网络采购的特征;采购的发展趋势;采购的信息化。

(2)网络采购流程。培训内容:采购需求分析;网络采购的方式;网络采购流程。

(3)招投标。培训内容:招投标的基础知识;招投标流程;招投标书的编写;相关法律法规。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4

关键词:系统思考;创新发展;仿真建模系统

孝感供电公司为了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系统思考、特色再造、突出亮点、争先进位”的总体战略发展思路和“依法从严抓规范,重心下移抓基层,以人为本抓队伍,创新思路抓品牌”的工作理念,体现了公司党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铸塑孝感供电公司良好形象的战略思考。积极改革培训方式、模式,全力打造培训特色亮点,是职工培训中心始终坚持的创新发展理念,也是培训中心决心打造孝感供电公司教育培训品牌形象的良久思考。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教育培训品牌形象工程的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特色培训亮点,推进了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打造农电工“一培四证”特色培训亮点,推进“三新”农电队伍建设

根据今年3月份人资报表提供的数据表明,农电工素质现状令人堪忧。

为了积极推进农电工素质建设,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农电工培训力度,着力开展了农电工“一培四证”(培训合格证、技能鉴定等级证、特种作业证、电工进网作业证)培训。

农电工“一培四证”培训,我们实施了“基础培训―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分层推进、全员覆盖的培训方针。

基础培训:截止2006年,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农电工全员第一轮上岗培训任务,对市公司全体农电工开展了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技能提升培训:2006年后,我们按照公司部署,采取分层推进的原则,开展了农电工“一培四证”技能提升培训。“一培四证”培训采用“实践为主、技能为先”的培训方法,着力开展电工基础知识、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气安全技术,电工常用工具及电工仪表,电机、高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照明装置,低压电力线路等主要内容的技术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农电工的综合素质。

技能鉴定培训:在“一培四证”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农电工技术技能等级资格的考试考核的技能鉴定培训。2009年,参加“一培四证”技能鉴定培训的农电工约为707人,98%的参考农电工取得了进网作业证书和特殊工种作业证书;约有300人取得了技能等级初级工资格证书。“一培四证”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农电工钻业务、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潮,为加强“三新”农电队伍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启动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为变电运行培训安上“智能”翅膀

(一)变电运行培训的“里程碑式”意义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填补了长期以来培训中心变电运行培训的空白,对于开展电网主营专业的变电运行培训,具有“里程碑式”的发展意义。

(二)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变电运行人员学技强能的迫切需求

根据变电运行培训需求调研所知,目前,我市变电运行人员现状不容乐观,业务不精,操作技能普遍偏低;敬业精神不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变电运行单位期望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电力系统“厂网分开”改革战略的逐步实施,保证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将是今后电网公司头等重要任务。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网调度人员以及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近年来,电网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但缺乏足够合格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在某种程度上给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留下了隐患。

所以,开展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电网建设与发展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变电运行人员素质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世界上技术发达国家称之为提高工人素质、确保生产技术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和“尖端武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大型工业企业相继采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职工培训,效果十分显著,参训人员在数周内可以取得在现场2―5年的工作经验。

我培训中心建立的变电运行仿真系统,以我市彭湾220千伏变电站和西城110千伏变电站为仿真模拟运行操作实体参照物。培训中,学员通过全数字实时仿真,进行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模拟各种运行故障的异常及处理。该系统,在全省电力教育培训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省唯一一个模拟真实电网变电站,实现三维仿真的系统。其高层体系结构(Hia)的分布式,交互电力仿真支撑平台的研究和应用,可视组件变电站三维仿真建模系统,总体技术与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为我公司变电运行培训安上了“智能化”翅膀,助推了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学员反映,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使学员对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保护装置有了进一步认识;模拟演习,对倒闸操作、事故处理步骤及过程,留下了真实、深刻印象;可以从容面对操作,对突况和事故处理,有了更多自信。对平时变电站内难以遇到的事故及故障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对事故的应急和处置能力。

三、eRp、SG186培训,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智能电网,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

建立eRp管理系统、实施SG186工程,是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革命。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提高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的坚强支撑。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引入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将彻底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变智能管理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流程管理,实现公司一体化、精益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信息的实时、集成、共享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的集中、透明、可控的集约化,为企业提高分析决策能力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支持管理创新,推进绩效持续改善。

2009年7月13日,孝感供电公司在职工培训中心启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培训.eRp培训,涵盖设备pm系统培训,财务FiCo系统培训,项目pS系统培训,物资mm系统培训,人资HR系统培训。

eRp培训,涵盖了基层有关最终用户,也涵盖公司高中层用户。

共举办SG186营销管理培训班23期,共培训学员863人。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了评估抽样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员给予了积极肯定评价。

对培训效果描述评定意见,统计了226份问卷调查意见:

对“对本次培训的质量如何评价”一项,认为“极好”的101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44.7%;认为“好”的115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50.9%;认为“一般”的8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3.5%。

开展“三部曲式”大学毕业生岗前培训,打造知识型新员工队伍大学毕业生培训,创建了“半军事化”管理、“三部曲式”培训的特色培训模式。“半军事化”管理,即实行集中培训、统一吃住的“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模式;“三部曲式”培训,即按照实施“走进企业――归属企业――贡献企业”的“三个阶段”,“认知――熟知――践行”的“三个过程”,“企业认识教育――专业基础培训――实践技能养成”“三大培训主体”开展培训。

“走进企业”,即通过军训、“企业概况”、“职业道德”、“电力系统”、“绩效管理”、“优质服务”等课目的培训,向学员进行对企业的“认知”教育,让学员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使学员牢固树立“走进企业”、自己已成为企业一员的理念,从而培养学员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其间,穿行到大悟革命老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参加唱红歌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员的感恩意识和报效意识。

“归属企业”,通过安全知识、电力营销、高低压电力线路及设备、机电保护、抄核收知识等电力专业知识培训,促使学员从“认知”企业到“熟知”企业,认识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5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中德师资培训;双元制;电子专业

有幸参加了电子专业中德师资培训,让自己对电子专业有了更深层的领悟。本次培训由德国专家亲自为我们授课,讲解职业类院校在德国的发展及教师在职业类院校的培训,以及如何更好更适时地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让我们的毕业生做到毕业就上岗,上岗就上手。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元制”

“双元制”职教体系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含义。①元办学主体——企业和学校,而两者中首要的办学主体是企业和工厂,对徒工进行“实训”培训,另一元办学主体才是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学。②培训者兼有双重身份——企业的学徒(要有和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等)和学校的学生。③培训者由两部分人员担任——企业的实训教师,学校的理论教师。④实施培训的教学原则由二部分组成——政府颁布的企业培训条例及大纲和州文教部制定的学校教学大纲。⑤基础有两个方面的——企业培训的为《职业教育法》,由政府主管,学校的为《学校法》或《职业义务教育法》,由各州负责。⑥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企业(企业培训费)和国家及州、镇政府(职业学校费用)。

德国的职教,往前渗透到基础教育,往后延伸到继续教育。其“双元制”职教体系含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和民族理念。按照德国的“双元制”职教体系,所谓职教,一方面不能单纯在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内实施,另一方面也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实习和培训,而必须由双元办学主体——企业和学校——构成的统一体系来实施。为此,必须有严格的法规,有不断调整的培训计划,有严密的组织,有系统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法、考试制度,并有高水平的教学力量(师傅和教师,而不是“双师型”的教师)。正规的职教必须由国家公布必须培训的职业名称,即“国家承认的职业”。同时,“双元制”职教体系的实施又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多层次人才需求、同企业投入的积极性、同社会公民的新的人才观念、同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双元制在我们院校中的应用

(1)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传统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一方面依据学科地位而定,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我们下一步的做法是要加大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比例,总体上满足全部学生对基础知识需求,以满足未来就业面宽的需求。有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门路宽。

(2)增设电子工艺实训课。针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元器件测试、焊接、组装能力不足的弱点,增设电子工艺实训课。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测量方法、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电路焊接与装配技术,为学习专业课和完成电子产品制作打下基础。

(3)eDa专业课教学的实践环节。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电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术,而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快,为使学生能接触较先进的电子设计技术,掌握更为实用的工具软件及设计方法,在实用性较强的eDa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机会,以实用为出发点,利用实际设计进行训练,以适应社会需求、就业需求。

(4)电子产品营销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电子产品营销、维护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将需要一大批人员来从事,也是未来电子行业就业的一大主要方向。

(5)单片机应用技能实训力度和难度。在现代电子行业中,单片机的应用与开发是要求就业人员专业性、技术性强,且需求人数多的岗位。加强单片机应用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作为电子专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包括加强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力量,加大学生实践力度,增加实训学时,拓宽实训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创新设计,以实用设计为主等多方向的教学改革,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

(6)选修课的门数。目前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还不够多,还不能体现多专业方向性。今后除增加选修课数目外,更主要是能体现电子行业就业的多方向性,满足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的要求,并能真正有教师任课和完成相应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三、明确毕业生面对四个就业岗位群各自技能要求

(1)产品营销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标准以及应用领域。

(2)产品装配工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办法、技术参数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元件的安装工艺与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具有较强的pCB板图和元件装配图的识图能力以及编写装配工艺流程卡的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设备与装配工艺的能力。

(3)产品技术维修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并能熟练分析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具备运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去测量、分析与判断电路故障的能力,掌握元器件的替换与焊接技巧,掌握电子产品的运行操作能力与调试技巧,具备良好的电子产品维修技能。

(4)产品一线生产、质量检验、调试、管理生产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生产安排与调配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要求。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我们在教授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也要在专业课上实时与现展的最新技术领域相接轨。教师在学校上课与深入工厂相结合,每三个月一个轮回,到工厂了解最前沿的岗位需求,回过来教授给学生针对性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劳社厅.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劳社厅.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m].北京: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7

论文摘要:针对山东半岛削造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分析生源现状,加快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完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威海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任务,提出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船舶工业的战略。在造船业中,船舶电气技术是最核心的专业技术,与船舶电气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是最关键的岗位之一,因此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的有利保障。

1社会需求调查及现状分析

1.1威海船舶工业企业急需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威海市已经成为山东半岛最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船舶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船舶电气设计建造技术人才,但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目前,山东省仅有两家职业院校培养该专业学生,专业人才的供给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威海市的修造船企业的调研,主要修造船企业对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每年达120余人。

1 .2专业建设基础

    为适应威海市及周边地区船舶修造业的需要,我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已开设的相近专业有8个,相近的专业基础课已能成熟开出。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特别是经过我院的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同时,也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顺利开展本专业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充足,有可共享利用的校内实训基地1个,拥有电子与电气技术基础实训室8个,可以完成船舶电气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部分实训课题。

2我院近两年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生源情况

    我院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招生范围面向全国,2008年我院船舶电气专业面向全国招生s4人;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我院纳人国家单招试点院校,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招生100人,其中包括山东省内单招43人,生源充足,单招学生执行力略差,但在创造力和社会能力方面都具优势。该专业实现了以高质量教育教学为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层次创造条件的良性循环。

3实施船舶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我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路是“1个创新、3个加强,1个确保”,即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人点,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

3 .1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旋律下,以船舶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情境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主性,规范教学过程与考核标准,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完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是,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岗位技能要求以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融人教学之中;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专业课程,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施教。

3.2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按照“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训到位”的理念构建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和所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准确定位;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强专业发展后劲,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注重夯实专业基础课程,保证基本理论的系统性;注重能力培养,通过岗位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合于一体化施教的核心专业课程和基础平台课程的实训课题,使学生就业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达到能力提高和培训到位的目的。

3.3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1人,根据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造就名师”的原则,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先进课程开发技术,拓展专业视野,增强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利用校内外资源,培训专业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制定“择优聘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实现教学团队结构的优化。争取在2011年师资水平达到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2013年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

3.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利用示范性院校建设已经完成的电子技术等专项技能实训室,但是船舶电气专用实验室及设备还没有,根据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船舶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报验与管理等能力为主线,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和体系化的建设原则,需新建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一船舶电工工艺训练室一个;船机拖动控制系统实训室、船舶自动控制系统实训室、船舶电站专项技能实训室3个和集控室、辅机实训室等综合技能实训平台(在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中);新规划一个船舶电气创新工作室,以满足师资培养及科研的需要;使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条件得到完善,形成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船电专业实训室建成后可以同时承担船舶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

3.5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机制建设

    半年的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刘一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验,也是一个再培养的过程,又是与社会生产实践接轨的过程,积累了学生的生产现场经验。为确保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顶岗实习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院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协调,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企业是保证完成任务的最关键的一方。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 农电工;技能培训;企业发展

农电企业担负着农八师18个农牧团场近15万户的用电管理、维护、服务工作,2000年对各团场电管站进行收编后,将农电工纳入系统统一管理,截止2010年12月,农电工共有320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中专以上人员有35人,高中及初中以下有285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如何提高农电工的安全知识、服务水平、专业技能,加强农电工的培训已成为农电企业刻不容缓的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农电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岗位培训领导小组,将农电工业务技能培训作为主要工作目标。

一、高素质人才培训的意义

鉴于目前农电工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针对性的开展农电工作培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农电工的培训力度。举办适合农电工不同发展阶段的全方位培训,能够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企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企业灵活应对竞争的能力。随着政策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农场发展,农电企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面对新的体制变革,唯有通过培训提高农电工的技术水平,才能建设坚强的农电工队伍,提供优质的农电服务,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应对的能力。为农电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援。随着农电体制的改革,农电工已不再是编外人员,而是农电企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培训农电工是提高农电企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源泉,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割舍的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学历教育水平偏低的农电工,要想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企业文化体系中,使他们理解认同自愿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没有足够有效的培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农电工的企业文化培训是不可缺少的。

二、优化培训方式

对农电工培训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严格遵循“内容适用,费用经济,效果匹配”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易于让农电工接受的培训方式,能够让培训真正发挥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现结合农电工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脱产式培训。对电力生产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安全生产规程、电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术理论知识、职业道德规范都可以采用脱产式培训。由于农电工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专业知识系统学习的时间较少,对于枯燥的规程和专业化的术语理解不够,难免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在农电生产工作中对电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对电力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定期组织农电工进行脱产式培训。

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岗位工作实践,强化被培训者的理论知识应用。对农电工的岗位培训主要针对操作技术的应用和优质服务的时间能力,采用在岗位上边学习边实践的形式,应用“传、帮、带”的方式,让有经验的农电工对缺乏经验或新的农电工传授技术要领,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并在岗位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体验式培训。对企业文化和优质服务内涵的培训,单纯依靠培训者讲授的方式不易让接受培训的农电工理解并产生共鸣,往往课堂上明白,工作中忘记,没有达到预定的培训效果。体验式培训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培训效果,通过组织被培训的农电工参观其他单位的优质服务窗口,与优质服务标兵座谈,加深农电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对优质服务内涵的理解,增强农电工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优质服务的自觉性。

引导式培训。针对农电工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公司与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联系,定期组织安排学历教育培训,采取自觉自愿的原则,引导农电工主动参加学历教育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扩大整体人才密度。

契约式培训。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规范的相关要求,未来几年实现农电工全员持证上岗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农电人员持证上岗率还未实现100%的现状,企业与未取得职业上岗资格证书的农电工签订培训协议,并组织开展农电职业资格培训,根据协议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取得职业资格的农电工,企业将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在与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协商一致,避免产生劳动争议。契约式培训对农电工有较大的压力作用,从而提高农电工的培训参与率和培训效果,为企业带来实效。

三、创新教育机制,打造学习平台

农电工队伍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目前,通过鼓励农电工自学或进学校学习,使他们获得理论知识,加上本身的实践知识,使其综合管理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境界。(1)开展继续教育。农电企业可出台职工后学历管理办法,鼓励农电工参加继续教育,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成绩纳入《继续教育登记卡》,作为晋级、晋职、岗位优化组合的依据,限定其每年完成几门学业。鼓励有潜质的农电工到电力学院深造,接受高起点、系统化的现代科技理论和管理理论,为现代技术竞争奠定基础,储备人才。以送培的形式对农电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开展岗位培训。组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授课老师可根据自身在农电企业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对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生产现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农电企业发生的典型事例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农电工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见效快,便于时间操作。另外,发挥企业内部先有人才的潜能,让师傅带徒弟,传经授艺。

四、提高培训效果的建议

培训效果是企业关注和实施培训的重点,为试培训真正服务企业发展实际,提高农电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培训计划前应明确培训目的,了解接受培训的农电工的技术知识现状。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使其能实用有效,各单位要详细了解计划受训农电工的实际状况,有针对的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培训师,并在培训前奖每一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与农电工、培训师及农电工所属企业取得共识,充分沟通,使培训做到有的方矢,提高培训效果。创建农电工培训系统管理体制。农电工培训作为农电企业系统范围员工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电工的培训要改变过去临时的、间断的、非系统的状况。将农电工培训建成固定、长期、系统的管理体系,形成从培训需求到调查分析到培训教材编排,再到培训教师的选择和培训课程实施,以及最后的培训效果考核等一整套清晰的流程,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每一项培训,从而保证农电工培训服务于公司农电发展战略。

建立有效地分配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合理拉开农电工收入差距,对接受培训后工作技术提高的农电工根据技术等级给予相应的薪酬奖励。为提高培训效果,激励农电工主动参加培训,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必不可少。对培训后技术提高并能胜任更高岗位要求的农电工,可转入高一级岗位工作,获得对应的岗位工资;对培训后技术没有提高的农电工转入低一级的工作岗位工作,降低其原有的岗位工资。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9

【关键词】煤矿;电工;技能培训

随着我国煤矿行业建设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电器类产品追风掣电的汰旧换新速度,说明了我国的煤矿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发展。但是,因为电气设备仍然有故障问题的存在,致使在施行煤矿安全和生产作业时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所以对与煤矿的安全工作和生产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有效的提高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加强井下电工技术水平和素质,培养大量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时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积极面对和解决新挑战,以达到煤矿的安全工作和生产建设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煤矿电工的观察,研究提高其技能应做到以下几点培训内容。

1.牢固掌握好电工基本理论知识

关于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应先了解和掌握电工技能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其主要知识点有三个方面:①电工的电路、磁路和仪表仪器的基本知识;②电工的自动控制、机械拖动、模拟技术、微机原理、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③相应机械和液压的传动知识,以及提升劳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等[1]。以实践操作电气设备为例,应先采取部分停电或是全部停电措施,在实行检修设备工作,可确保能够安全的完成技术和组织的措施,而高压设备出现停电情况时,应立即做验电和装置接地线工作,才能够实施检修工作,在采取部分停电的措施中进行工作,技术人员应与带电的机械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允许在危险范围内进行工作,更不能在没有拉开刀闸的机械设备上实行工作。这些都应是煤矿电工在相关技能培训中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对最为基础的电工理论知识要有相当的熟识度,才能有效避免在提高技能培训的学习中出现盲目性,才能在实际的电工岗位中进行基本技术操作。

2.加强自主能力

电工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必须注重电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相结合,加强电工手动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课程内加入实用的生产知识点,让学员根据已设定好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动手设计,然后做出相应的设计报告,将接线图与布线图画好,由培训教师验收检查,检查合格后在让学员自己亲手动手进行制作与调试。在培训课堂中,培训教师可从旁鼓励学员自觉的实行试电举措,亲手将故障逐渐清除,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促进学员的独立性,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分析、操作以及有效地进行解决,还可以提高学员排除机械故障的能力,同时纠正了学员不爱动脑的不良习性,阻止发生抄袭的情况。电工的培训技能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①关于安装调试、控制系统、排除故障、检修编制和仪表仪器等操作技能的使用;②仪器与仪表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问题等。经过该课程的技能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已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关于电器设备的设计、制作、调试、安装、检修等技能有着明显的提高。

3.完善师资队伍

不断完善和强化师资队伍,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快速的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构已将加强队伍的建设置于首位,因为只有教师优秀才可培训出具备实力的人才,因此,在提高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中,师资方面应不断的开拓新渠道,对于师资队伍里每位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智能结构方面进行更新工作[3]。对电工的培训必须要选择专业能力优秀和表述清晰的技术人员进行任教,逐步建立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同时逐渐完善师资队伍。此外,还要开展有关的教研活动,在技能培训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授课竞赛、教学课件对比、教学技能进修等丰富的教研活动,强化师资队伍里每位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综合性能水平,从而有效促进技能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4.建立安全意识

通过相关技能课程的培训,使接受培训人员都逐渐加强安全观念,将各项工作的安全和技能措施都落实到位。电工职业相应的安全培训有电工安全、电子设备安全维修、电工日常维修等多个方面操作规程内容,在教育培训时,培训教师有义务不断提醒学员注重安全的问题,这是在电工安全上的一种责任,可有效促进经济效益发展,不仅要在生活中注重安全问题,还要注意工作安全,这属于基本的生存常识和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将安全问题置于首位,不能因一己之私而忽略安全,当个人安全和集体安全产生相互矛盾时,集体安全应属于优先地位。安全得以保障,是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经济基础的,因此会有个别人员将安全培训、监管和建造设施等资金投入费用转变成消耗资金,甚至是变化成生产资金,这同时体现了两种各不相同的安全问题。安全也可称之为经济效益,在确保无任何事故发生的前提下,也要注意控制事故的发生率,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成安全问题的形成。培训人员要端正对安全管理的态度,了解其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安全培训意识,彻底的清除旧思想,逐渐向安全的生存意识慢慢转变。

5.规范内容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煤矿电工的需求越来越大,适时的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电工技能培训,而这其中也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各样投机盈利方法,以及只求经济利益得到迅速发展的培训行为。根据这种情况,应立即采取正确且有效地整顿措施,并且对电工实际所需的技能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实行有计划的培训,坚持其基本原则,逐渐将培训工作提升至生产的第一线上,而与此同时,还应努力完善煤矿电工技能培训机制,把培训技能、实践使用和薪资问题有机的相结合,可不断促进人才的培育和发展,使其在庞大的培训队伍里脱颖而出,特别是高技能的电工人才。并且为了使电工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策划和设计电工技能的培训课程时,应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新的教学题材,做到完整性的补充和教学质量的完善[2]。对于教学实际所需能否得到满足,就要实施对教学课堂和培训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可使技能培训质量得以保证,促进技能培训成效性和针对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充实了电工技能培训,使其可得以完善,在进行拓展的道路中求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最终达到提高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毓强,李少纲.高校电类专业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方法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03):141-142.

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篇10

关键词:教材建设;特色培训;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管理平台

带电作业作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为全面落实“以特色亮校,强化管理,打造国家一流的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思路,河南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提出了要重点建设和发展“特色实训基地”,旨在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针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培训基地提出“以多媒体教材推动其特色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一、以多媒体教材推动特色基地之培训教材创新

1.纸质教材与多媒体教材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按照其表现的形式可分为:

其一,普通版纸质教材。多以文字为主或者图片多为黑白的示意图,但作为其主流教材,目前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有所突破或被替代。

其二,图解版纸质教材。以图为主(包括实际图片和绘制图片等)并兼顾文字的彩色教材,可实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目前教材发展和推广的一个方向。

其三,电子版多媒体教材。采用新技术在图解版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转化的数字化教材。它具有完整或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及能独立使用或具有双向互动的功能。多媒体教材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上的新突破,而且配合电脑或手机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图书以及网络版上的各种资源“动态浏览、播放或网络交流、学习和考评”等,是未来教材发展和推广的一个方向。目前比较认同的有关多媒体教材的定义与理解为:

(1)多媒体教材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材。

(2)目前已广泛在教学中使用的,如多媒体课件、音像教材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不是现在所指的多媒体教材。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在功能上并不具备教材的特性,在内容上往往是文字教材简明扼要的展示或是幻灯片、文稿、动画、音像片段的集中展示,只能称为多媒体教学资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材。音像教材是单一的视听认知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其学习是被动的,多媒体教材则是集成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的统一体,在教学方式上是双向的互动式教学,其学习可以是主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则是辅帮助学习的工具、材料,必须依托于文字版教材,而真正的多媒体教材具有内容的完整体系,可以作为一门课程的教材独立存在,不需要依托文字版的教材。

(3)传统纸质教材作为主流教材已经形成了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风格,特别是在知识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上是目前多媒体教材无可比拟的。而多媒体教材在其知识的载体上、内容学习的多样性及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生动性、直观性及其共享性则是传统纸质教材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4)在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材时,目前需要亟待解决和处理的问题有:如何将多媒体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如何用多种媒体技术呈现各种资源的动态浏览、播放或阅读等。

2.多媒体教材之媒体文件的选用

(1)文字的选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文字编排格式,建议文字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学习与阅读、理解与应用,满足职工培训教学需要即可,要特别区分于职前教育中的重“知识”传授,教师贵在“传道、授业”;而职后培训,特别是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中的重“技能”传授,教师重在“授业、解惑”。有关《配网带电作业发展概述》中的文字编写范例摘录如下:

电能的生产(发电厂)、输送(输配电线路)、分配(变配电所)和消费(电力用户)的各个环节有机地构成了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所组成的一个强大的发电和供电系统。2002年,电力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厂网分开”,设立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分为五个区域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为5个电力公司。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进一步降低设备停运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公司系统要大力开展和推进配网带电作业的发展。同年在颁布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范》中,增加了综合利用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以及旁路作业设备的“综合不停电作业”项目。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颁布了《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同年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了促进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一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电力公司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旨在安全地开展10kV架空配电线路综合不停电作业的同时,推广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并确保此项工作安全开展。

(2)声音的选用。包括现场同步声音、后期配音以及音乐或特效等,建议整部教材应全部配音,其好处是更有利于学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阅读,并适当调节一下学习方式与教学氛围。

(3)图像的选用。教材中的图像,包括二维图像、三维图像以及一些平面动画等,是形成以图解形式呈现其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方式,特别是二维图像建议应重点采用。

(4)视频的选用。包含了所有的媒体文件,目前来看是突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最好的培训教学方式,建议应重点推广与应用。

(5)虚拟场景的选用。包括3D技术以及软件与硬件设备等,由于其制作过程复杂、开发与投资费用太高,建议应重点取舍与合理应用(适当地秀一下也未尝不可),但它(包括物联网技术)应该是未来技能培训努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3.多媒体教材之资源的动态浏览、播放或阅读

多媒体教材集成了多种媒体文件,必然带来存储量的增加,对转存、携带以及将来要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中使用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配备的播放软件增多,不利于使用,特别是教学中老师或学员的使用;多媒体教材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中的使用,因操作系统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某些功能”的实现。综合论证后采用以pDF(图片格式)存储,利用adobeReader(图片软件)实现资源的动态浏览、播放或阅读。

二、配合多媒体教材建设,加快实现网络一体化数字培训系统,以推动特色基地之培训模式创新以及管理水平提升

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电带电作业培训基地位于河南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内,始建于1998年,2001年开始进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岗位培训及资质培训工作。目前为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实训基地,主要承担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资质培训工作。为了积极响应和配合培训中心提出的重点建设和发展“特色实训基地”的需要,通过相关可行性技术研究和探讨,提出的建设思路是以多媒体教材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建立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网络一体化数字培训系统》,其功能的实现均由软件与硬件平台所组成的四个分系统来完成网络一体化数字实训室、网络资源交流管理平台、工器具管理和检测中心、资质培训考评管理系统。

1.网络一体化数字实训室

以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建立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网络一体化数字实训室主要包括:实训系统控制区、会议交流中心区、安全培训展示区、培训基地概述区、网络一体化教学区、室内高仿真培训区和室内低工位训练区。主要是实现室内培训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重点是解决实际培训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实际问题现场化、教学内容动态化以及网络一体化培训资源如何共享与再现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公司层面的这种大集中式培训示范窗口与平台,加快推进培训向常态化、形象化、规范化、网络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以推动特色基地之培训模式创新。

2.网络资源交流管理平台

以先进的知识共享软件建立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网络资源交流管理平台包含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其功能主要是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来实现,目的是在满足带电作业人员网络培训或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公司层面的带电作业资源统一管控,完善带电作业考核评比制度,实现带电作业新技术推广、交流与创新的平台以及带电作业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平台,以推动特色基地之管理水平提升。

其一,配网带电作业应该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实行专业化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推进带电作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其二,在带电作业项目开展、协调推进等方面应该加强整体考虑和统筹规划,深入研究和推广带电作业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带电作业应用范围和作业项目,落实带电作业现场标准化作业,满足其带电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三,统一强化带电作业班组管理,实现带电作业班组标准化管理,开展班组规范化培训,夯实带电作业发展的班组基础。

其四,建立带电作业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各地市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组织省际间、同行之间的带电作业的技术交流,推动配网带电作业的持续发展。

其五,在带电作业人员激励机制上设立配网带电作业岗位津贴,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稳定性和带电作业的创新发展。

其六,在完善带电作业培训考评监督管理机制上,实现动态管理和优胜劣汰机制以及加强带电作业人员储备机制,实现带电作业岗位备用制度。

3.工器具管理和检测中心

以工器具物联技术智能管理为基础,建立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和检测中心,主要是强化公司层面的带电作业工器具(包括带电作业车辆)管理与检测等工作,实现带电作业工器具从申购、领用、保存、试验、使用等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管控。

健全工器具管理制度,对带电作业用工器具进行对应唯一永久编号,从带电作业工器具的购置、研制开发、保管、作业车辆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加强管控,实现配网带电作业工器具绝缘化、轻便化、多功能组合化,以满足配网带电作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以科研试验机构或培训基地成立省公司层面的配网带电作业工器具检测中心,达到规范工器具的检验方法,加强对带电作业车辆的状态检测,满足配网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和带电作业车辆检测的需要。

4.资质培训考评管理系统

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为支撑建立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资质培训考评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试题库管理、组卷管理、试卷库管理、试卷打印管理等五个主要功能模块以及资质培训考试试卷制作区等。主要是实现和完善教考分离机制,在确保培训考核公平、公正和科学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成效或学习成效;在健全和完善带电作业用人培养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带电作业班组的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带电作业资质证书)以及带电作业培训职业化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