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十篇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十篇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16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1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患儿胆红素升高,并且有继发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危险,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患者即使幸存也会出现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2],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出生10~27d,平均日龄(17.2±4.1)d;体重2~10kg,平均(3.7±1.3)kg;血清胆红素251~597μmol/L,平均(271.2±22.4)μmol/L。研究男57例、女33例;出生9~26d,平均日龄(16.8±3.8)d;体重2~9kg,平均(3.5±1.1)kg;血清胆红素247~586μmol/L,平均(267.1±21.3)μmol/L。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为出生24h确诊有皮肤黄疸;治疗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之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次照射8~10h,连续照射间隔12h,同时按5mg/kg体重口服鲁米,每日3次。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营养护理、对证护理和照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抚摸护理、游泳护理、光照护理等。患儿出生24h后,于脐部贴好防水脐贴,在专业护理人员协助下将患儿置于室温26~28℃,水温37~40℃的游泳池中进行游泳运动,1次/d,在患儿游泳结束后,对患儿全身进行轻柔的抚摸。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变化。疗效标准[3]:患儿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为痊愈;患儿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为有效;患儿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未下降甚至升高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儿痊愈5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40例、有效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相比,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6.12±2.11)d,血清胆红素平均含量(110.63±11.12)μmol/L;对照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8.74±2.63)d,血清胆红素平均含量(169.47±18.96)μmol/L。两组相比,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胆红素产生多,但是肝细胞摄取和加工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入肠道的胆红素经过肠肝循环又被大量重吸收导致体内胆红素潴留引起黄疸。新生儿黄疸除皮肤不同程度的黄疸外,根据病因的不同还会引起感染、贫血、肝脾大、甚至胎儿水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体质,促进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促进黄疸消退,可起到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昌辉,吴青,李茂军,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6.

[2]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3]杨丽清,江英.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6-2747.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2

可提高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可积极采用。【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胆红素脑病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59

新生儿黄疸属于早期新生儿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病灶。针对该疾病,临床主张采取蓝光治疗[1]。在治疗期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次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38例;足月儿40例、早产儿46例;发病时间分布:24例在出生1d内发病、28例在1~3d内发病、20例在4~7d内发病,其余14例在1~2周内发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

1.2方法此次入选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采取蓝光治疗方法,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病情观察在护理期间,需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详细了解患儿相关的喂养方式、保暖方法以及体质量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尿液以及大

作者单位:136200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便的颜色改变情况,从而获取患儿黄疸状况。

1.2.2健康宣教由于新生儿年龄的限制,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的危害性,引起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从而增强治疗的配合度。

1.2.3饮食护理对于黄疸患儿来说,倘若有吸吮乏力症状发生,则会导致喂养艰难,因此需要实施少量多次喂养措施,或者采取间歇喂养措施;与此同时,需将奶量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

1.2.4病理整体护理针对患儿具体病理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若患儿血清胆红素过高,需采取蓝光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需采取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双眼,以此避免视网膜损伤。保护患儿隐私部位,治疗时长维持在3~5d。在治疗期间,倘若不显性失水明显加重,需及时补水。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同时对腹泻以及发热做好相应预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给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提供便利,进一步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规范科学进行补液,以不同补液内容为依据,合理调控速度,充分避免高渗性药物快速滴入的行为,以此使胆红素流入脑组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临床护理效果结合罗文英[2]作出的研究,并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为依据,将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皮肤黄疸完全消除;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经复查,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1.3.2满意度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将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由家属辅助填写完成。总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两者之和。

2结果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痊愈7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7%。满意70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为95.35%。3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将出生28d内新生儿引发的黄疸视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胆红素生成偏多、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4]。在临床中,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为了改善患儿预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本次提到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病理整体护理等[5,6]。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对症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痊愈78例、有效6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7.67%。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满意70例、

较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同时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需对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后遗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一步为

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敏.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护理.现代养生,2014(6):231.

[2]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当代医学,2013,19(15):115-116.

[3]陈玲,杨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医药前沿,2013(14):294-295.

[4]蒲玲.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3):1786-1787.

[5]高鸿英,苗福荣,刘春平,等.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医疗装备,2013,26(7):90-91.

[6]王燕,刘娜,孟丽.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医药前沿,2013(31):15-16.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3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市 4083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妈咪爱与茵栀黄联合对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患儿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出生的且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西医常规方案对对照组实施治疗;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妈咪爱与茵栀黄联合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和黄疸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妈咪爱与茵栀黄联合对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患儿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妈咪爱;茵栀黄;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疾病是在新生儿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患儿人数较多,其中没有结合的胆红素具有潜在神经毒性,严重者会出现胆红素脑病,以至于留有后遗症,甚至还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时间的发生,临床治疗非常棘手[1]。本次对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患儿应用妈咪爱与茵栀黄联合实施辅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出生的且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7例;患者日龄1-8天,平均日龄(2.2±0.4)天;黄疸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1±0.7)小时;治疗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6例;患者日龄1-9天,平均日龄(2.1±0.5)天;黄疸发病时间1-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2±0.6)小时。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①胆红素水平较高或上升速度较快的患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血浆和白蛋白,具体剂量因人而异;②酶诱导剂的应用:口服苯巴比妥,每天剂量控制标准为5mg/kg,分早晚一次服用;③蓝光照射治疗:在波长为260-2800nm的蓝光条件下对患儿进行光疗,首次应该持续照射12小时,以后每天的照射治疗时间控制在8小时左右。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每次10mL,每天一次,口服妈咪爱颗粒,每天一袋,分早晚各一次服用。两组具体治疗时间,根据治疗过程中患儿情况而定[2]。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皮肤黄染现象彻底消退,胆红素水平没有达到171μmol/L;有效:皮肤黄染现象已经大部分消退,胆红素水平在171-221μmol/L之间;无效:皮肤黄染现象没有消退,或进一步扩到,皮测胆红素水平在221μmol/L以上,或出现其他并发症[3]。

1.4观察指标

选择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和黄疸治疗总时间、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黄疸患儿经治疗后,15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2%;治疗组黄疸患儿经治疗后,17例显效,2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6%。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和黄疸治疗总时间治疗后(5.68±1.41)d对照组患儿黄疸症状消失,黄疸疾病共治疗(7.39±2.56)d;治疗后(3.15±0.68)d治疗组患儿黄疸症状消失,黄疸疾病共治疗(5.13±2.08)d。两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新生儿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宫内低氧可对红细胞的生成产生良性刺激,新生儿在分娩之后,呼吸机制会随之建立,这会使其机体内的血氧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破坏红细胞,释放胆红素,再加上γ蛋白在新生儿肝脏内部的含量相对较低,肝细胞主动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也并不理想。肝细胞微粒体内存在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实际含量相对较少,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不能够被在短时内被顺利的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初生阶段的新生儿的胆红素肠肝循环特点仍与胎儿相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后,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蓄积,引发黄疸[4]。茵陈蒿、山栀子、大黄、黄芩四味中药是茵栀黄注射液的主要药物组成,其中茵陈蒿主要具有清热利胆、利湿热的治疗功效,栀子可以清除三焦内存在的湿热。大黄可对下焦进行清理。妈咪爱主要由乳酸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等成分构成,不仅仅能够在新生儿的肠道内定居,还可以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繁殖,对肠道的菌群状态进行迅速调整,通过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含量,使有益菌群生长速度加快,产生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5]。

参考文献

[1]李凤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3(07):1160-1161.

[2]王淑清,王艳杰.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特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09):57-59.

[3]张军营.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06):130-131.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等症状[1]。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有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黄疸的发病率,同时可提高光疗法和中西结合疗法治疗黄疸新生儿的康复率。因此,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非常重要[3,4]。本研究以80例处于治疗期黄疸新生儿,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诊时日龄为13.8±3.5d,体重2.1-4.8kg,发生黄疸时间3h至27d(12.3±4.0d);血清胆红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前期评估了解患儿胎龄、出生日数、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质量、喂养、保暖情况及巩膜、皮肤黄染程度;有无头皮血肿;询问患儿家长体温、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次数及有无服用药物。

1.2.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使用宁波戴维XHZ-90单面160w光疗仪,采用波长425-475nm蓝光,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3-50cm。

1.2.3护理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均为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抚触护理,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同时新生儿出生2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的游泳圈和游冰池,室温调26-28℃,水温38-41℃,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答黄疸的病因、性质、护理及预后,解释提出的问题,减轻心理负担。让患儿与父母接触,增加情感联结,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排便量,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对于光疗法的疗效及胆红素下降幅度。显效:黄疸完全消退;有效: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μmol/L-171μmol/L;无效: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μ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1护理干预对排胎便的影响,见表1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结果显示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排胎便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首次拍胎便时间(h)每日排黄便次数(次)

观察组4544.3±11.27.1±1.2

对照组3573.5±12.54.3±0.9

2.2护理干预对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见表2观察两组黄疸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52814393.3%

对照组35237585.7%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否则有引发核黄疸的可能,同时,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由于家长对于黄疸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正确的健康宣传非常重要的。注意让家长思想上重视黄疸,并掌握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的原因,及时检测方法可以指导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养情况,以及婴儿身体各部分的的颜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获得父母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及时发现病变,并积极与合作医院做治疗和护理。本研究中观察80例黄疸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黄疸患儿的康复率。同时,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治愈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病因对黄疸患儿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并向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研究[J].2011,18(8):110-111.

[2]张玉霞.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6):1447-1448.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5

【关键词】黄疸监测卡;新生儿;访视观察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和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全所致,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体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情况的黄疸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及时地控制和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引起核黄疸,严重者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1],所以,病理性黄疸出现时应尽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产后访视新生儿157人次,监测1次者87人次,监测2次者49人次,监测3次者6人次,住院15人次。

1.2方法

1.2.1新生儿出生后第3~5d由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到妇产科随访,及时进行第一次监测,填写时间、部位、数值、建议,每2~4d监测一次,按新生儿人均住院7d,在院期间可增加监测1~2次。将新生儿病情信息动态填写于卡上。

1.2.2应用南京产JH20-1B型tCB测定仪做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同时测定三个部位的tCB读数,常规部位在上额正中部位(遮盖部位在患儿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部位),前胸正中,脐部下方,并将黄疸分为轻、中、重度。不同程度黄疸给予不同处理方法。

1.2.3产妇出院时,将卡片交与家长保管。儿科根据新生儿出院时的黄疸情况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指导相关知识。出院后每周监测一次,至新生儿满28天可监测2~3次,监测结果异常时建议住院治疗。

1.2.4主要观察项目:经皮胆红素读数、巩膜颜色、新生儿皮肤、口腔疾患以及脐带是否脱落、新生儿喂养、大小便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有无合并其它疾病。

1.3新生儿黄疸判断标准轻度:脸部、巩膜呈微黄;中度: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呈淡黄色至桔黄色;重度:全身皮肤、巩膜呈金黄色,手心,脚心出现黄染。

1.4黄疸处理方法

1.4.1轻度黄疸和一般情况良好的中度黄疸新生儿,给予适当的护理,新生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后,可不经药物治疗,黄疸能自行消退。

1.4.2中度黄疸和有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则应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

1.4.3重度黄疸新生儿则需及时住院检查和治疗。

2结果

157例新生儿中有69例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占新生儿总数43.94%:其中第一周58例,占总黄疸数84.07%;第二周9例,占13.04%;第三周2例,占2.89%。从上述比例可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干预的重要性。其中52例轻度黄疸新生儿,指导家长正确观察黄疸,产妇合理饮食,进行日光照,给新生儿喂适量葡萄糖水,同时注意皮肤和脐周清洁,1周后黄疽自然消退;2例中度黄疸且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通过加强对新生儿观察与护理,经用药治疗,黄疸消退。15例住院治疗中7例中度黄疸新生儿存在病理因素;2例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有合并症新生儿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黄疸消退;3例重度黄疸新生儿,2例新生儿溶血(父母血型不合),经及时住院治疗,黄疸消退,痊愈出院。

3讨论

3.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的,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遭到破坏的速度较快,从而产生较多胆红素,因新生儿肝酶活力低,不能清除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多为生理性黄疸,没有危害,可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3.2新生儿大部分出生后2~3d即出现黄疸,一般于出生4~6d达高峰,足月儿出生10~14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伴随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疾病、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等,表现为中、重度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在产后访视中,对轻、中度黄疽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新生儿,主要是指导家属观察黄疸情况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皮肤及脐部护理,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3以前我院新生儿黄疸监测主要是妇产科病房根据新生儿情况由医生开检查单,儿科护士到病房去做,通常只做一次,产妇出院后儿科无法跟踪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只能等家长自己带患儿来医院求医,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仪器使用率不高,也不利于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3.4应用新生儿黄疸监测卡,可动态监测新生儿在院及出院后的黄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高可靠的资料,满足家长关于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需求,增加科室、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5通过监测卡可动态对比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及时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并及早治疗,对未成熟儿、早产儿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3.6由过去等人来做检查变为主动上门服务,满足家长对新生儿健康及安全的需求。

3.7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吸引周边人群前来咨询就医:由于我院儿科开展黄疸监测工作及出院后及时电话咨询指导与上门服务,吸引部分患儿家长来我院就医,对稳定及开发我院周边市场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6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三、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7

云南省巍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云南大理672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位为围产期因素(121例,占46.90%),第二位为感染因素(82例,占31.78%),第三位为母乳性黄疸(36例,占13.95%)第四位为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19例,占7.36%)。结论感染因素、围产期因素以及母乳性黄疸依次是位居前三的新生儿黄疸病的重要病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防止早产及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窒息等产科因素及防止感染、鼓励和促进有效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举措;对于黄疸病例首先应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积极的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b)-0089-03

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就是新生儿黄疸,其病因复杂,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应引起重视。该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来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根据病因提出防治措施,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258例,男132例,女126例;足月儿215例,过期产儿11例,早产儿32例;日龄≤2d34例,3~7d158例,8~14d52例,>14d14例。24h内出现黄疸的15例(5.81%),24h~7d出现黄疸的215例(83.33%),7d以后出现黄疸的28例(10.85)。血清总胆红素值为263.5~425μmol/L(280.5±5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30例(11.63%)。

1.2诊断评判标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符合《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①黄疸在出生后1d之内出现;②已达到危险因素下及相应日龄的光疗干预标准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或血清胆红素值每小时>0.85μmol/L,或每天上升>85μmol/L;③有较长的黄疸持续时间,早产儿超过4周,足月儿超过2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1.3方法

入院后即查28项血分析、血糖、母婴血型、CRp、尿分析、大便常规、头颅彩超检查;次晨抽空腹静脉血,直接胆红素、血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间接胆红素,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Lt、LDH、aSt、aLp采用全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乙肝2对半、梅毒检测、肝胆脾肾彩超等;根据患者病情有选择性地进行toRCH、有无溶血、头颅Ct等检查。根据辅助检查,结合孕母因素、新生儿生产史,包括羊水、胎盘、脐带、产程、窒息、生产方式、孕周等因素,查找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根据病因探究预防措施,评估高危因素,并及时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4统计方法

数据库建立使用epidata3.1软件,通过双录入法对数据进行采用;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相关结果

①统计分析258例新生儿黄疸病因,如表1所示。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第一位为围产期因素(121例,占46.90%),第二位为感染因素(82例,占31.78%),第三位为母乳性黄疸(36例,占13.95%),第四位为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19例,占7.36%);围产期因素中,围生期窒息所占比例最高,共44例(36.36%),其次为早产或低体重39例(32.23%),第三位为剖宫产,15例(12.40%),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应用催产素、产前进行保胎、胎膜早破、过期产、原发病用药等)23例(19.01%;感染因素中,新生儿肺炎所占比例最高,共41例(50.00%),其次为脓疱疹,共19例(23.17%),再次为结膜炎,共8例(9.76%),其他(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宫内感染等)14例(17.07%);母乳性黄疸36例中,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22例(61.11%)、母乳性黄疸晚发型14例(38.89%);aB0溶血5例(1.94%);低蛋白血症等其他新生儿疾病14例(5.43%)。

②入院后依据患儿原发病因,评估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者尽早干预,有感染者予以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贫血者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人血白蛋白,酶诱导剂及予以光疗和茵栀黄,母乳性黄疸早发型者加强喂养,晚发型者停喂母乳。治愈225例,好转21例,转诊12例,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3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常为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常见于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严重者可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尤其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

该研究分析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的相关结论:最主要的因素是围产期因素,占46.90%,包括产前进行保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应用催产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吸助产、剖宫产、宫内窒息、产时窒息、过期生产、早生产或低体重等。上述诸病中尤为常见的是围生期窒息,所占比例为36.36%。出生窒息或者是宫内窘迫会导致缺少氧气,加速葡萄糖无氧酵解,进而代谢性酸中毒,氧离曲线右移,Hb对氧亲和力下降,在肺部表现为血液携氧减少,继而组织供氧不足,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引起黄疸[2]。有研究发现,新生儿产后窒息的发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位异常、产程、分娩方式密切相关[3-4],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及早发现引起窒息的高危因素,及早治疗,预防宫内及出生窒息,一旦发生窒息,积极有效的实施复苏技术,减轻缺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以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围产因素中,早产因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等容易发生,影响胆红素与血清蛋白联结以及降低肝酶活力。与此同时,这些患儿因为进食少、晚开奶、应用抗生素等导致肠道菌群也逐渐减少,从而增加了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再吸收,进而增加了肠肝循环量,最终引发黄疸[5],且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围产因素中,分娩方式对病理性黄疸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剖宫产,剖宫产手术麻醉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胎儿肠蠕动减弱,胎便排出减少,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而且增加了红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胎儿因为剖宫产导致没有建立完善的首次呼吸功能,产生红细胞也大量压积增高,被破坏的红细胞破不断增加,使得胆红素也不断增加[6]。因此,在分娩期因加强监护加强,降低难产发生率,控制非医学指针剖宫产,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第二位因素,占31.78%,主要疾病有新生儿肺炎、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脓疱疹、腹泻、结膜炎、臀炎、宫内感染,以新生儿肺炎最为常见(占50.00%),包括胎粪吸入性肺炎。同样,不能忽视脐炎、脓疱疹及宫内感染。病原体分泌毒素或其本身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胆红素增多,这些可能是因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与此同时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使血清胆红素增加了[7]。此外,严重的胎粪吸入综合征,可并发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使胆红素产生过多。普及孕前优生优育项目的检查,减少宫内感染的几率,加强分娩期监护,减少胎粪污染,普及新法接生,杜绝脐部的感染,加强新生儿的护理,降低细菌感染率,发生感染者,根据感染源,积极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引起黄疸的第三位因素(13.95%),可分为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晚发型),前者多发生于生后3~4d,因不合适的母乳喂养方式引起黄疸,由于产妇泌乳不足、哺乳次数少、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等引起[8]。后者多发生于生后5~15d,持续2~12周才消退,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9]。该组母乳喂养性黄疸所占比例相对高(61.11%),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采取早开奶、按需哺乳、24h母婴同室等成功母乳喂养方法,充足的母乳喂养和热卡摄入可减少黄疸的严重程度。目前,尚缺乏对晚发型的母乳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把引发新生儿黄疸的各种病因逐一鉴别排除后再做出对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母乳性黄疸也可用试验性诊断,通过黄疸对出生3d后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监测,如果血清胆红素达到205μmol/L以上,可试着停止喂养停母乳,利用3~5d的时间待黄疸消退,胆红素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以上可考虑母乳性黄疸[10],诊断明确,待黄疸减轻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位居前三的主要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和母乳性黄疸,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防止早产及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窒息等产科因素、防止感染、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举措;对于黄疸病例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积极的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9-122.

[2]黄可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53-54.

[3]蔡凤娥,万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12-614.

[4]金翠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肌酸激酸同工酶变化与感染分析[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1,21(7):815-816.

[5]朱桂芳,汤利,陈新明,等.新生儿黄疸136例病因分析[J].齐齐哈尔学院学报,2013,34(19):2870-2871.

[6]雷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应用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66.

[7]寸丽苹,赵琳,李艳红,等.昆明地区5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54-55.

[8]黄劼.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779-780.

[9]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0-171.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8-01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体内血清未结合的胆红素升高而产生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严重者有可能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光照疗法是通过荧光灯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临床疗法,该法可使患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分解成为水溶性异构体,并随尿、胆汁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减少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1]。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按照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具体报告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病房住院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在出生2-4d后面部、四肢及躯干出现黄疸,重度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肌张力亢进或减退,凝视、吸吮反射弱等症状,光照前查总胆红素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2]。

1.2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均予以双面照射光疗暖箱机光照治疗,同时针对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光疗前护理:首先,患儿家长心理准备。因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会使很多家长误以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现象,加之对光照疗法认识不足,个别家长会存在焦虑心理,甚至会拒绝接受光疗。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家长常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工作,使家长了解该病发病原因、光疗作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消除家长疑虑,取得配合,保证患儿尽早接受治疗。其次,患儿准备。光疗前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温监测,并检查患儿皮肤是否完好,有无硬肿、红臀,确保患儿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患儿抓破皮肤,必要时对患儿手足进行包裹处理,并佩戴眼罩,应松紧适宜。为防止损伤患儿生殖器,以尿垫遮盖其会,及时更换尿垫。最后,环境准备。检查光疗箱灯管,并用酒精清洁,接通电源,观察灯管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应及时更换。预热蓝光箱,向箱内注水至箱容积的2/3,将箱温设在30~32℃间,相对湿度设在55%-65%间[3],严禁在箱上、箱内放置杂物,以防遮挡光线,影响疗效。(2)光疗时护理:待患儿进入光疗箱,将其裸放于箱内最佳光照位置,每照射2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将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间,根据其体温来调整灯箱温度,若患儿体温低于35℃或高于37.8℃则应立即停止光疗,并及时给予适当处理。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儿哭闹,使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减少消耗。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哺乳需要、箱温是否正常、尿垫是否干爽、患儿是否存在呕吐、发热腹胀及惊厥等症状。若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于医生,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按医嘱进行静脉输液,确保患儿的水分与营养补给。光疗进行过程中患儿全身,失去了,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触觉及听觉给予患儿一定心理安慰,使其获得安全感,有所依靠。通过给予轻声安慰、温柔抚摸四肢等爱的提示可使患儿情绪稳定,保持安静,也有利于其生长发育。(3)光疗后护理:出箱前应先预热患儿的贴身衣物,穿好衣物,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摘除患儿眼罩,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皮疹及炎症等,若存在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作出处理。

2结果

本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经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1-2d后巩膜、皮肤黄染现象明显减退,第3、4d的复查显示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170μmol/L,未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其它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应尽早接受治疗,尤其是早产儿及伴严重酸中毒、缺氧、严重感染、颅内病变的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生核黄疸[4]。对其的治疗有药物、换血、光照等手段,其中光疗最为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经济方便,但在光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及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环境的改变。新生儿在接受光疗时全身,会失去安全感,加之温度改变、灯光刺激,往往会出汗、剧烈哭闹、烦躁不安。

其次,皮肤损伤。新生儿皮肤娇嫩,若保护不当,皮肤易被损伤。足月儿其指甲会超过指端,易划破前胸及面部皮肤,若未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光疗时患儿极有可能抓破皮肤,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患儿双足会与床平面有机玻璃进行反复摩擦,有可能擦伤外踝皮肤。光疗时环境温度较高,若更换尿垫不及时,易形成红臀,再加上光疗时间相对较长,新生儿皮肤娇嫩,患儿眼罩处皮肤也易损伤。

再其次,体液不足。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极高,比正常情况高出2~3倍,因此,若不及时补水会引发脱水。

最后,家长知识及护理人员自身知识的缺乏。若护理人员宣教力度不够,同患儿家长的交流不充分,会导致家长对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对该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预后处理等存在疑惑,在多次问及患儿病情未得到满意解释时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有少数护理人员对光疗疗效影响因素认识不足,如机箱湿化器、灯管灰尘等的清洁处理,新生儿皮肤涂油剂、扑粉的使用,灯管使用寿命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光疗疗效[5]。

因此,在光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精心护理,做好光疗时间记录工作,勤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反应等。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及时更换患儿尿垫,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间的信任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100.

[2]金汉珍,黄德民.实用新生儿学.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3]胡嫦.儿科护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1.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9

[关键词]白蛋白;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4(a)-0080-03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mainmethodandclinicaleffectofalbumintreatingneonataljaundice.methods96caseswithneonataljaundicereachedclinicalinterventionstandardandreceivedclinicalconventionaltreatmentinourhospitalfromnovember2011toDecember2013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thetreatmentgroupandthecontrolgroup,andtherewere48casesineachgroup.thetreatmentgroupwastreatedwithalbumincombinedwithbluelight,and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bluelightandYinzhihuang.thechangeofserumγ-Gt,tBiL,CRpandFFabeforeandaftertreatmentandtheclinicalefficacybetween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3daystreatment,inthetreatmentgroup,42caseswerecuredand6caseswereeffective,an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100%whileinthecontrolgroup,30caseswerecuredand8caseswereeffective,an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79.2%,andtherewasastatisticaldifferenceoftheclinicalefficacyinthetwogroups(p

[Keywords]albumin;neonataljaundice;Clinicaleffect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之一[1],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就会出现黄疸,黄疸产生的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很多新生儿若在出现黄疸并经治疗仍没有退却或者退而复现,表明普通的黄疸已经成为病理性黄疸[2,3]。目前,临床研究表明,白蛋白属于胆红素载体,在治疗黄疸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与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门诊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其中,男婴50例,女婴46例;年龄2~28d;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血常规、肝功能和B超常规等多项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并达到我国2001年制订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之干预标准[4],所有患者均排除肝炎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蓝光治疗仪来自北京华运安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药(械)准字:京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205号。

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加茵栀黄治疗。蓝光治疗方式为多次间歇照射式,每天需要照射8~10h,连续治疗2~4d。茵栀黄(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Z20080039):口服,1g/次,3次/d。

治疗组:给予蓝光光疗加白蛋白治疗。蓝光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5-7]。白蛋白治疗方法:静脉滴注,每次用药剂量按照1g/kg的方式进行计算[1]。将准备好的白蛋白加入20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

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γ-Gt、tBiL、CRp、FFa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疗效判定

痊愈:黄疸全部消失,肤色变为正常肤色,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85~119μmol/L);有效:黄疸明显改善,但肤色仍显黄色,未全部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仅下降到222~257μmol/L,仍需要进一步治疗[8-11];无效:黄疸及肤色无任何改善,血清胆红素未达到以上任意1个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3d后,治疗组痊愈4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3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79.2%,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

治疗5d后,两组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毒副反应。

3讨论

在儿科门诊中,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健康的新生儿在出生后都有可能出现黄疸,而引发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多,如黄疸达到干预标准而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并将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严重者甚至死亡[12-13],所以,新生儿黄疸一旦达到临床干预标准,医护人员必须立即采取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措施,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使疾病得到控制。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比较多,最常用且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是光疗,其中蓝光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蓝光治疗之所以能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是因为在蓝光照射治疗下,新生儿体内过量的胆红素会被转化成为异构体,这种异构体能够在水中溶解[14],所以,在不断照射下过量的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并最后通过胆汁、尿液直接排出体外,且光疗是在浅层毛细血管或间隙中作用于胆红素白蛋白联结物。一般而言,在给予蓝光光疗过程中,为了使黄疸症状得到快速缓解,多数医生均会使用其他可抑制胆红素的药物加以辅助治疗。白蛋白可以与非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联结物,增强蓝光治疗的效果。白蛋白治疗黄疸的效果比较明显是因为白蛋白本身属于胆红素载体,所以在注射后这种载体能够将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胆汁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使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蓝光加白蛋白治疗的治疗组相对于给予蓝光加茵栀黄治疗的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

总而言之,白蛋白加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7,306.

[2]陈昌辉,吴青,李茂军.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9(14):318-319.

[3]赵瑞斌.加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73例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0):214-216.

[4]《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5]王大玲.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3,33(6):104-105.

[6]陈兰,石碧珍.蓝光照射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3(5):137-138.

[7]刘秋玲.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4):4528-4529.

[8]余木焕.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125.

[9]黄敏.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374-376.

[10]查燕红.苯巴比妥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25例疗效观察[J].九江医学,2003,18(4):224.

[11]王育花,张天云.蓝光光疗结合茵桅黄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疽的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65.

[12]伊慧珍,张倩,申英杰,等.新生儿黄疸检测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的临床价值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7):991-993.

[13]牛会晓.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3,33(2):93-94.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篇10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7-0144-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exploreclinicalriskfactorsinneonateswithseverehyperbilirubinemia.method:108casesofsevere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patientsselectedfromnovember2012tooctober2013inauthor’shospital,andtheresult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clinicalriskfactorsofseverehyperbilirubinemiainneonates.Result:Clinicalriskfactorsof108casesof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were:infection,perinatalfactors,breastmilkjaundice,polycythemiafactor,hemolyticjaundicefactors.Forthis,infectionfactorswas46cases(42.59%);perinatalfactorswas27cases(25.00%);breastmilkjaundicefactorsinchildrenwas15cases(13.89%),redbloodcellsincreasedwas12cases(11.11%),hemolyticjaundicefactorswas8cases(7.41%).infectionfactorsinthisstudywasmainfactorsofhyperbilirubinemia.Conclusion:neonataldiseasewihhighbloodbilirubinwasthemain,healthcareworkersshouldstrengthenpreventiontreatmentandnursingcareintheperinatalperiod,fortheriskfactorsbuildthetargetedinterventionwork,andeffectivelyreduceincidenceofneonatalappearhighbloodbilirubin.

【Keywords】Highbloodbilirubin;newborn;infectionfactors

First-author’saddress:FoshanCitynanhaiDistrictpeople’sHospital,Foshan528200,China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体内血胆红素升高,造成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情况[1]。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有胆汁排泄异常、胆红素合成慢、新生儿肝脏摄取量较少、胆红素分泌过多等。近几年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越来越多,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显得极为重要[2]。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分析新生儿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愈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其中男59例,女49例;顺产65例,剖宫产43例;早产患儿20例,足月患儿72例,晚产患儿16例;出生体重4000g的18例。发病年龄7d的患儿47例。

1.2诊断标准

所选患儿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中所示,若足月儿在出生时其(脐血)总胆红素>51μmol/L,或出生24h内的总胆红素>102μmol/L,或出生48h内总胆红素>153μmol/L,或出生72h后总胆红素>205μmol/L,早产儿总胆红素>255μmol/L,则可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

1.3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红细胞增多因素、溶血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46例,其中肺炎感染的新生儿15例,败血症10例,其他感染21例,感染因素占全部因素的42.59%;围产因素27例,其中胎龄因素4例,新生儿重量因素5例,胎儿分娩时窒息因素7例,胎粪的排除时间因素3例,其他因素8例,占总因素的25.00%;母乳性黄疸因素15例,占总因素的13.89%;红细胞增多因素12例,占总因素的11.11%;溶血性黄疸因素8例,占总因素的7.41%。由此可见,本次研究中感染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体内血胆红素升高,造成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情况。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造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会引发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显得极为重要[3-4]。对于新生儿以及早产儿,医护人员应细心照看,因为此时的幼儿的血脑屏障不成熟、肝酶发育不全、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较低,大量血清胆红素涌进脑组织,聚集在神经细胞膜上,形成核黄疸,进而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5]。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要以预防为主,对于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产妇及幼儿要严格监督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6]。

本次研究中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红细胞增多因素、溶血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占全部因素的的42.59%;围产因素占25.00%;母乳性黄疸因素占13.89%,红细胞增多因素占总数的11.11%,溶血性黄疸因素占总数的7.41%。由此可见,本次研究中感染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3d后,主要是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以及尿路感染等,对于此类患儿应当进行尿培养和血培养,为预防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应加强对孕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先传工作,从而有效的防治败血症以及脐带炎的发生。其次是围生期因素,其中包括胎龄因素、新生儿重量因素、胎儿分娩时窒息因素、胎粪的排除时间因素等,窒息新生儿多会伴随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等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儿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动功能,造成患儿血胆红素升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会造成患儿血脑屏障受到损伤,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对于此类患儿应加强围生期的护理工作,对于异常分娩的产妇,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或产伤,从而有效的避免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因素,占总因素的13.89%,因近几年母乳喂养逐渐增多,新生儿患有母乳性黄疸也随之升高,患儿多表现为黄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退,因为部分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活性较高且含量较多,可以使胆红素葡萄醛酸酯发生分解,与胆红素相结合,生成未结合的胆红素,使小肠进一步吸收,加重患儿肠肝循环,提高了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所以,应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早治疗。

综上所述,造成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防治工作以及围生期的护理,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婕,谷献芳.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34-135.

[2]陈南侠,班树萍,余丽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54-55.

[3]赵培侠,刘小红,康燕,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3):366-367.

[4]刘芳,杨素艳,杜志方,等.足月儿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2):34-35.

[5]王艳,张军,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