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31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1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急救和护理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新生儿20例。通过有效管理新生儿呼吸道,加强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措施。同时在入院后,对新生儿做好护理工作,给予一定的雾化、吸痰、吸氧、营养和环境等支持,并要及时为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结果在治疗20例重症肺炎的新生儿时有效应用急救和护理等方法措施,使20例新生患儿都得到良好的痊愈。结论急救和护理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采用良好的急救措施,加强住院后的护理水平,对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起到重要影响。

[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2(c)-0040-02

新生儿时期极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病情发展迅速,父母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或没有及时将患儿送与医院治疗,则在很大程度上会转变为重症肺炎。新生儿还没有成熟的呼吸器官和功能,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极易发生死亡事故[1]。新生儿患上肺炎主要是由于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在吸入性肺炎中,主要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等。感染性肺炎主要包括出生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全文通过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新生儿的急救和护理治疗,对重症肺炎新生儿应用有效的急救措施,采取良好的入院后护理方法,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下文全面分析急救与护理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应用。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新生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8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2例。新生患儿体重均≥2400g,有3例新生儿≤7d,17例新生儿8~28d。检查选取2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病情都符合医院制定新生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0例新生儿中,有18例新生儿咳嗽,20例新生儿气促,6例新生患儿体温不升,5例新生儿发热,3例新生患儿合并心衰,10例新生儿合并呼衰,1例新生儿低血糖,1例新生儿休克,1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1例新生儿呼衰合并心衰。其中新生儿痊愈19例,死亡1例。

2急救处理

①确保新生儿呼吸道能够保持通畅。急救人员要立刻将新生儿置于辐射台上,摆正体位。查看新生儿体温情况,体温不升的新生儿要将其进行保暖。密切关注新生儿呼吸情况,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保证新生儿能够通畅呼吸。若是经过以上急救处理措施后,新生儿呼吸道依然没有通畅,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气管插管[4]。

②吸氧。急救人员在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同时,要进行吸氧。

③建立静脉通道。急救人员要立即将新生儿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休克的新生儿,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部分新生儿建立静脉通道时,若是静脉难以刺穿,需要立即建立骨髓通道。

④新生儿入院时,要立即进行心电、呼吸的监测,同时要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其血压。

3护理

3.1一般护理

新生儿置于暖箱时,体温不升新生儿的暖箱温度要调整为中性温度,湿度保持在55%~65%,密切观察患儿体位,防止体位不当,造成呼吸道堵塞而加重缺氧。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科学使用抗生素。

3.2吸氧

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小于88%,氧分压小于60mmHg时,要立即给予氧气。流量为5L/min。部分新生儿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对氧浓度进行合理调整。当新生儿病情稳定时,要立即停止给氧,并要将呼吸机立即撤离,防止新生儿氧中毒,或患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等症状[3]。

3.3雾化和吸痰

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每天3次,每次15min。雾化后,若是出现明显痰鸣要立即进行吸痰,吸痰的压力小于200mmHg。吸痰时,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Spo2不得低于86%,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

3.4预防医院感染

保证病房清洁,每次2次空气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患上急性感染时,禁止接触患儿。暖箱每天消毒1次,使用中的暖箱不得超过7d。我院收治的新生患儿未发生感染[2]。

3.5营养护理

喂奶前,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将摄入量的热卡和奶量进行计算和控制。喂奶时,抬高患儿上半身,防止发生误吸。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要立即停止喂养。呛咳严重者,可采用鼻饲。

3.6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首先体温检测,患儿体温过高,会伴随惊厥,损害神经系统;体温过低,会导致寒冷损伤、肺出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每4h测量一次体温,体温异常患儿半小时测量一次,直至正常。其次密切监测患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监测。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查看患儿呼吸有无窘迫、暂停情况,呼吸道有无分泌物等。监测患儿心血管系统,关注患儿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每2h监测一次。监测患儿消化系统,关注患儿有无腹胀、呕吐情况,做好腹围测量工作。患儿鼻饲之前,查看胃内有无储留。

3.7体位护理

每2h给患儿翻身1次,防止出现压疮。及时改变体位,可以使患儿肺部分泌物从小气道到大气道引流,避免出现肺不张。

3.8口腔护理

重症肺炎新生儿由于长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极易发生鹅口疮。新生儿入院后要随时注意口腔卫生,每天两次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患儿若是出现鹅口疮后,护理人员要使用1.4%的苏打水进行口腔护理。

3.9血糖监测

重症肺炎由于缺氧以及感染等,会造成血糖下降。患儿在过快和应激输液时,会导致血糖升高。新生儿血糖需要保持在5mmol/L,满足神经系统代谢需要。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微量血糖仪,每天4次监测新生儿血糖情况,低于2.2mmol/L时,要加快输液速度,改善过低血糖。高于7.2mmol/L时,及时告知医生,并合理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3.10心理护理

在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心理护理工作。新生儿病情发展变化快且严重,家长需要承担着较重心理负担,要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新生儿抢救工作,不会受到家长刺激和阻碍,需要让家长离开抢救现场。患儿病情控制后,家长要积极配合新生儿护理工作,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3.11用药护理

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滴速,密切观察,防止发生药物渗漏等情况。

4出院指导

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的新生儿,出院痊愈19例。患儿出院后要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每4周随诊1次,不适随诊。出院后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预防感染。严禁与感染者接触,并要尽量减少亲属的探望。采取合理方式喂养,加强营养摄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

参考文献]

[1]杨琼,蒋恒亮.2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8(35):156-158.

[2]韩红琳.2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37(1):113-115.

[3]陈崇斌.新生儿重症肺炎5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9(28):119-121.

[4]滕金巧.新生儿湿肺51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0,28(18):566-568.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特点、临床症状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密切的观察与恰当的护理,46例患儿均病愈出院。结论:新生儿肺炎发病急,死亡率高,治疗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以及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观察;护理

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因此,一旦感染该病,极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等,危险性极大,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肺炎按其感染方式不同分为二种,一种是感染性肺炎,另一种是吸入性肺炎。由于是新生儿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更高,病情及患儿各种体征的变化均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才能掌握,因此,恰当的护理和细致观察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通过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护理观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男31例,女15例;最小1天,最大25天;其中早产儿13例;本组病例中感染性肺炎41例,吸入性肺炎5例。

1.2病情观察方法:我院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首先进行生命体征及状态的观察,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因此不仅要根据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等进行症状判断,还需对新生儿意识状态,哭声微弱、眼睛等进行观察,有时体温未升高,但患儿表现意识状态差、呼吸心率减慢、哭声微弱或不哭以及刺激时无反应等,均显示病情严重;其次对患儿呼吸频率的观察,重点是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双肺有无呼吸音改变等,另观察患儿面部、唇、指、趾有无青紫,若出现呼吸异常如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吸气、呼吸暂停等,即表示病情严重,应立即抢救。第三,观察新生儿哺乳情况和呼吸道分泌物性状,多数患儿因肺炎会拒奶、呛奶、吐奶,一旦观察到患儿呈喷射状吐奶显示疑似颅内压增高,应即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呼吸道分泌物的观察主要检查是否有呕吐物、羊水、血液、或胎粪的吸入以及分泌物的颜色、量、黏稠度等;第四,注意观察患儿情况,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败血症、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3]。

1.3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1.3.1一般护理:室内最好保持适宜的温度22~24℃,湿度控制在65%以下,保持病室安静,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根据患儿病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体温检测,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应放置暖箱内,高热患儿,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保持患儿体温在36.5~37.5℃;对感染性肺炎患儿分感染种类分室,传染性较强的尽可能隔离;本组46例患儿均每日定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2次以上,患儿便后用温水洗净,脐带未脱落的患儿要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出情况等,以预防口腔、脐部及皮肤炎症;对患儿的检查、治疗等尽可能集中进行,以防止因患儿哭闹挣扎而加重心脏负担;呼吸困难及缺氧的患儿在给氧时注意浓度和流量[4]。

1.3.2保证呼吸通畅:由于新生儿发育不健全,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等可导致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从而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出现痰液应及时吸出,以保持患儿保证呼吸通畅。

1.3.3合理喂养,预防和控制感染:在对患儿进行喂养时应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式,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对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后冲洗鼻饲管,保持管内清洁;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及交叉感染极易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在护理时必须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

1.3.4用药方面的护理:保持输液速度稳定,做好心电监护及观察用药后患儿的反映;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症状。

2结果

通过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本组4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3结束语

新生儿肺炎发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新生儿身体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因此,所有症状均需通过护理观察才能发现并及时处理,密切的观察和有效恰当的护理是提高新生儿肺炎救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培英.新生儿肺炎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3):87.

[2]薛春香.新生儿肺炎炎3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13-1014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56―366.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并发症护理

4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83-01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由于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转愈十分重要。现将住院治疗的12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62例,女58例;其中早产儿24例,足月儿94例;过期产儿2例。年龄最小者出生后lh发病,生后72h内发病者86例;最长者29d。吸入性肺炎40例,感染性肺炎80例;合并心衰3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窒息12例,低体温20例,硬肿症5例,败血症2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手册》。通过采用维持体温,维持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86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3%,疗效满意。

1.2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年长儿有很大的差别,加之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平均应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测周围体温与肛温,因新生儿体温上升多不明显,部分表现为体温不升,应区别发热是由环境因素还是疾病所致;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出现青紫、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

2护理措施

2.1维持正常体温病房温度应在22-28℃之间,室内空气要新鲜,湿度50%以上、通风良好。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低体质量儿或体温为30℃及以下患儿,均予远红外线暖箱复温。体温大于30℃的患儿放入预热至30℃的暖箱内,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2-34℃。使患儿在6-24h之然指凑常体温。护理人员应注意温箱调节,切忌加温过速,复温过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出血等。

2.2吸氧对有呼吸节律明显增快,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口唇、甲床紫绀等症状时及时给予吸氧,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氧气应预先湿化并加温到32-35℃,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氧流量约为0.5L/min;病情严重呼吸困难、青紫明显时用面罩吸氧法,氧流量为1-1.5L/min,对少数患儿病情轻,无呼吸困难及明显乏氧症状患儿,每次给患儿吃奶前后或哭闹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以减少患儿氧的消耗。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肺炎时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加之新生儿的咳嗽反射弱,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签擦净。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期湿化气道以稀释痰液,使之易排出,发现呼吸道梗阻应迅速吸痰,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等准备工作。吸痰时轻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负压一般为3-6k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15秒,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4输液护理患儿入院时一般病情较重,为保证药物及营养的快速摄入,一般采用静脉输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头皮静脉表浅,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滴速一般为6-8滴/min,在输液过程中,应避免因输液过快而导致的肺水肿、心力衰竭。

2.5合理喂养肺炎患儿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维持热卡供生长及消耗所需。喂完奶后应轻拍背部,以利胃内空气排出,不会吃奶或呛奶者用硅胶胃管鼻饲,同时做好鼻饲护理。发热、出汗、呼吸快其失去增多,要多喂水使咽喉部湿润。

2.6其他对症护理发热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响;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采用清洁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严重腹胀者可禁食;烦躁患儿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氧耗量,并可预防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陈树宝.儿科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8.

[2]马玲,叶丽华.6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10):1475.

[3]杜龙,张淑霞.静脉营养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4.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15―01

新生儿肺炎本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但由于患儿年龄小,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感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肺不张,通气换气受限,易并发呼吸衰竭,进一步引起心力衰竭[1],且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再度出现,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是导致围产期小儿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我院对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38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6月间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38例,男22例,女16例;其中早产儿8例,足月儿30例。年龄l小时―28天。吸入性肺炎12例,感染性肺炎26例;合并心衰13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手册》[2]。

1.2护理措施

1.2.1加强新生儿的保护,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限制家属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四次,桌面、物体表面每日84消毒液擦洗两次,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清扫四次。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各种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新生儿用具、衣服等清洁。当工作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不能接触新生儿。

1.2.2维持正常体温,保证热量供给.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或早产儿应放在开放暖箱或闭式暖箱中保暖。暖箱温度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3]。新生儿患病期间进食少,易呛奶,喂奶由经过培训的护工执行,病人物品专人专用,每日消毒,病情轻者可少量多次喂奶,但不易过饱,防止呕吐和吸入,呛奶严重者改用稠奶,喂奶后托起患儿协助排气,取头高、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喂奶后30min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重症患儿可鼻饲,并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对液量的具体要求静脉补液。不能进食者还应补充氨基酸和脂肪乳,以保证热量和水分的正常吸收。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患儿由于咳嗽反射弱,故痰不能很好排出,而痰易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心衰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尤为重要。应经常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下而上,由向肺门,五指并拢,掌心内凹拍击,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1.2.4新生儿由于呼吸浅,肺活量小,机体对病原体刺激的反应能力低下,炎症发生时,呼吸道水肿,肺泡渗出液增多,使氧的交换困难,易引起气急、青紫。应加强呼吸管理,给予氧气吸入,可采用面罩或头罩法给氧,氧先经过湿化,并使湿度达31~33℃最为适合,氧流量1~2L/min,重者2~3L/min。但贫血和周围血管扩张的病儿缺氧时,发绀表现可不明显,故以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酸碱度最为可靠,供氧使pao2维持在6.65~10.7kpa(50~80mmHg),不高于16.0kpa(120mmHg),以防氧中毒。如一般供氧方法无效,可用简易Cpap,一般不用气管插管或机械呼吸。

1.2.5胸部叩击。通过产生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一肺部的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叩击动作要轻快,我们常用软的面罩或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叩击时手指手掌紧贴患儿胸壁,手指方向与肋间平行,用软的面罩边缘接触胸壁,以免漏气。在新生儿呼气时用腕部的力量轻叩肺部,叩击部位在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肩胛下左右共8个部位,叩击速度为100次/min~120次/min,每次叩击提起2.5cm一5.0cm,每次叩击1min-2min,每个部位反复6、7次,总共时间不超过10min,叩击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紫绀,胃管喂养后30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在喂养或吸痰前30min-45min改变后再叩击,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一15%,对于用呼吸机的为危重患儿48h~72h及肺出血、体重低于1.0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1.2.6并发症护理

病儿经治疗后,如呼吸困难及发绀突然加重、面色发灰、全身状况恶化,烦躁不安等,应考虑并发气胸或脓气胸。病儿应取半卧位,保持安静,烦躁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并吸氧,经X线确诊后,要协助医师立即抽出脓液、气体、必要时,施行闭式引流术。发热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响;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采用清洁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严重腹胀者可禁食;

2结果

本组38例患儿经过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痊愈25例,好转1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7.4%,效果满意。

3讨论

一方面新生儿病室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护工持续24h进行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利于新生儿疾病恢复同时降低了呛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数,减轻患儿痛苦。新生儿由于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瘀血发生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此时通过对新生儿系统、专业的护理,尤其通过肺部物理疗法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瘀血,对控制感染,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玲,叶丽华.6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10):1475.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

辨证护理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在临床运用上,已有学者通过实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护理学特点,摸索出了“病、证、症”3个层次护理的中医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新认识,对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有其独特之点,中医辨证护理更应具有儿科特色。笔者认为,从儿科特点出发,中医儿科的辨证护理更应从多层面考虑。因此,本文在已有学者提出的“病、证、症”三个层面的护理基础上,试从多元性角度,探讨中医儿科辨证护理的特点和临床运用思路。意在完善中医儿科辨证护理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儿科护理和儿童保育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一、辨病辨证与辨症护理结合标本兼顾

辨病、辨证与辨症护理结合是中医护理实施的基本要求。辨病施护侧重于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考虑护理,重视病的内在实质的调理;辨证施护主要针对疾病阶段病情状态进行护理,针对病因,调整疾病阶段性的病变本质。辨病、辨证施护主要立足于病本质的调理,而辨症护理则是针对急症,为解除病标,缓解病情而设。三者结合,以辨病旋护指导辨证施护,以辨证施护充实辨病施护,以辨症护理辅佐辨病、辨证护理,三位一体,标本兼顾,相得益彰。儿科护理更须考虑小儿生理病理和病证的特殊性,做到病、证、症相宜,如:小儿“脾常不足”,易为六淫、乳食所伤而致泄泻,泄泻更易损伤脾胃,影响营养吸收。根据小儿病变特点,从病论护,应以保护脾胃、固本为原则,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食量,选用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减轻脾胃负担,保证营养供给,忌食肥甘厚味,及时补液,调摄寒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从证论护,应以审证求因为目的,针对不同病因辨证施护。伤食泻者,护理以消食化积为主,延长进食间隔时间,给服神曲、山楂等消导之品,摩腹以消胀化积;湿热泻者,宜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大便性状及全身病情变化,给服清热利湿中药,注意增液补津,忌辛辣炙博之品;脾虚泻更应加强饮食护理,少量多餐,经常服用健脾化湿之品,忌荤腥油腻、不易消化之食,或行艾灸、推拿法温脾胃助运化。当泻下急迫频数或伴呕吐不止者,则应先护其标,给予止泻、止吐,防止阴竭阳脱,恰当的对症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减轻病儿痛苦,提高疗效。只有准确把握辨病、辨证与辨症的护理关系,才能达到标本同护,全面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二、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护结合客观准确

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法,仅靠医者直观感觉,由外揣内,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测或片面性;而微观辨证则是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理化检测方法,直接了解体内的客观病理变化,并用中医理论分析其病变,归纳其证候,不仅能弥补由外揣内之不足,且能为内脏病变提供更加可靠的辨证依据;在宏观辨证基础上结合微观辨证,更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疾病本质。中医护理以辨证为核心,护理措施的确定,也应以对疾病宏观的直观认识和微观的客观病理变化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尤其是小儿抗病力弱,易发病,病变迅速,在无病可辨,或出现“隐性证”,或证候复杂,或症状与病变不符的情况下,宏观认识往往只能处于模糊状况,而微观辨证则能对临床护理实施起到客观准确的指导作用。如小儿咳喘,早期咳喘不甚兼有表证,但肺部听诊呼吸音增粗,**线提示肺纹理增多,多由外邪犯肺或邪阻肺气所致,护理应以解表发汗,宣肺止咳,减除病邪对肺部侵害为原则,给服发汗宣肺中药,防腠理闭塞邪不外达。若咳喘逐渐加重,伴喉中痰呜,肺部闻及湿性哕音,**线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多为痰饮阻肺,护理应以宣肺、涤痰、定喘,消除肺部炎症为主,给化痰止咳剂或取肺俞、定喘穴行穴位注射,忌食油腻、甘甜之品,防助湿生痰。

后期咳喘症状消失,临床认为治愈,但肺部听诊仍可闻及湿性哕音,**线呈浅淡、散在、不规则片状阴影,说明息儿正气不足,病灶尚存,此期护理应着重于扶正补虚,增加营养,补养脾肺,并针对肺部病灶于背部肺俞穴及肺底部闻及湿哕音处拔罐,以利病灶吸收,加速肺部恢复。又如已有实验研究表明,小儿肺脾二脏病证易反复惟患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其原因机理是肺脾气虚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在以微量元素为指标的研究中,肺气虚证血清锌低下,与脾气虚证、脾阳虚证的情况相似。所以,经常给小儿服用健脾益气药物和含锌量较高的食品,可增强小儿肺脾功能,升高体内微量元素的含值,增强抗病能力,对预防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辨病期护理随机应变

疾病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各阶段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也各有异,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实施护理,称为辨期护理。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变证复杂,病期界线不易划清,病情变化难以揣测,治护措施准确把握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把握发展病期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实施辨证护理的关键,辨期护理更针对阶段病变的主证,随病机应变,成效显彰。如小儿麻疹,病程一般可分为疹前期、见形期、疹没期3个不同病期,疹前期疹点未发,针对表证,护理当发散解表,助汗,驱邪外达;见形期热毒内蕴,疹点外透,护理重在清解邪毒,透疹外出,观察疹点透布顺序及色泽、形态、体温变化,透疹泄毒,补充水分,观察逆证;疹没期肺胃阴伤,更当养阴清肺,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助正气恢复。辨期护理还应结合脏腑病机变化、证候轻重浅深层次,作为决定护理措施的根据。

四、辨病势护理因势利导

病势是指疾病所表现出“证”的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动态趋势和疾病证型变化、发展的趋势,它包括邪气发展之势和正气抗邪之势,是正邪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临证中辨别病势,以发展、变化的目光观察疾病的态势,顺势驱邪,辨势防变,因势利导,护理疗效可事半功倍。

4.1顺势驱邪

小儿神气怯弱,抗病力差,易感外邪,又因“纯阳之体”,受邪后易从热从火而化,邪热或充斥、或结聚,以致临床实证、热证较多。临证应审察邪气在表在里之动态趋势,根据邪势主流,采取恰当护理措施顺势驱邪。如:初感外邪,发热恶寒,病位在表,病势向外,护理当解外,顺势助汗驱邪外达,切忌凉水擦身,以防腠理闭塞,阻断病势外扬。病邪深入,或饮食郁滞,表现为但热不寒,病位在里,病势向内,护理当清内,但更须辨清邪势在上在下,或散或聚,予以清上或泻下;高热烦渴,热势散漫在上向外,当选气薄味轻之清热药,配合凉水擦身或针刺法,顺势透热降温,注意补充水分;热盛腹满便秘,热势结聚在下在内,当选气厚味重之泻下剂,配合润导或灌肠法,随势通里泻热,注意饮食清淡。

4.2辨势防变

小儿“心肝常有余”,热邪枭张,易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临床当掌握小儿病变的传变规律,细致观察先兆症状,预测病变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将疾病控制在欲发未发或已发未盛之际。如小儿高热过程中,一旦出现烦躁不安,鼻柱发青,手足一时抽动,即为热盛发惊之兆,应积极降温、止痉,阻止病势的发展。

五、辨体施护因质制宜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阴阳生理平衡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昼夜消长发育不停,在变化中求平衡,所以具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特点,又因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结构、生活起居、地域差别的不同,儿童中存在着体质类型的差异。对于儿童的体质分类,李燕分为阳盛质、阴盛质和阴阳平和质三类,温振英以阴阳为纲,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分为阴阳平和型、滞热型、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也有分为正常、燥红、迟冷、腻滞、倦怠、晦涩等类型的,并认为小儿体质类型与疾病的病因、病机成正相关,体质类型不同,对疾病也有不同的易感性。如: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燥热质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阴盛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营养性贫血多由脾气不足,生血功能薄弱造成;厌食多与嗜食厚味,久则伤胃阴,过食生冷伤脾则气虚,久致气阴两虚有关。因此以疾病为系统、以体质为背景,辨明体质差异,“因质制宜”确定儿童保育与治护措施,改善病理性体质,有助于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

5.1辨体质综合调理

辨体施护也应从饮食营养调理、生活起居调护、慎用药物以及心理调理等方面考虑。如阳盛质小儿,感邪后易从热而化,护理应以清热润肠为原则:服用清热生津的药物,慎用大苦大寒伤阳之品,选食甘寒凉类食物,如苦瓜、冬瓜、萝卜、绿豆等,忌食辛热之品,如韭菜、辣椒、大蒜、羊肉等,多饮开水,保持蝻气通畅;衣着宜薄,以免汗出太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于锻炼,避免情绪烦躁,养成合群、讲道理的性格。阴盛质体质偏寒,多见于易感儿、久泻及贫血患儿,护理应温补脾肾,气血双补:服用健脾益气温阳的药物,宜食辛甘温补的食物,如羊肉、鸡、荔枝、桂圆等,忌食苦寒滑腻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鸭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予鼓励,少予训斥打骂,培养健康的精神情感。针对体质特点,采取综合措施调整不良体质,维护优良体质,有利于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增强小儿抗病能力和疾病的康复能力。

5.2区分年龄段养护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体质特点上存在差异,随个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而演变为若干个不同的体质阶段,每个阶段内,体质随个体的自身发育,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对外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御病能力及发病特点、病证规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小儿不同的生理阶段,根据其体质、发病及病理特点,区分年龄段按“因质制宜”原则制定不同的养护和预防保健措施,并随年龄增进而循序渐进,这也是辨体施护的体现和要求。

六、辨时护理把握良机

辨时护理是根据人体节律的规律变化,按不同的时间节律实施护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季节、昼夜的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人的生理病理应季节、昼夜节律的存在和周期性变化而变化,辨时护理注重天、地、人的统一。因此,顺应自然规律,掌握小儿在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与病变机理及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观察病情,把握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取得最佳疗效。

6.1据昼夜节律观察病情

人的生理病理活动与环境、疾病种类以及时辰、气候季节有关,并随昼夜、季节变化呈现出多种节律性,能把握时间及疾病的节律性特点,可有效地观察病情及护理。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小儿发热体温常于下午或夜晚明显增高;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每年10月~次年3月,且在一天中深夜24时一次日3时(子、丑时)发作频繁,多因小儿肺气不足,卫表较虚,抵御外邪能力弱,冬春季或夜间寒邪较盛,寒邪侵袭肺卫,引触伏痰而致哮喘发作。

6.2据昼夜节律择时服药

按照人体的生理节律选择服药的最佳时刻,可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如:催吐、利湿、益气补阳药宜清晨或上午服,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顺应人体气机的升浮进行,效果最佳;滋阴养血药宜于入夜服用;安神药和抗皮肤过敏药,一般在临睡前30min服下;助消化药宜在饭前10min服下,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充分与食物混合;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30min服,可避免或减少刺激,消除副作用;泻下药宜空腹服,可使药物较快地发挥最大疗效;定时发作性疾病宜发前服,以截其未发。同时,小儿药食亦可按季节选择,做到天人相应,春秋宜温补,冬宜大补,夏宜清淡。

6.3.据时间节律按时施针

人体气血在经脉中循行,随时间不同可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合,开时气血旺盛,合时气血衰落,依据气血按时盛衰的变化施以针刺,运用得当,收效显著。如:寅时为肺经气血旺盛之时,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证,宜在气血流注肺经,肺气方盛的寅时针刺,泻肺经的子穴尺泽;肺经虚证,宜在肺经经气流注时辰刚过,肺气方衰的卯时针刺,补肺经的母穴太渊旧。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护理特色,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从全方位探讨中医儿科护理的新模式,拓展中医儿科护理层面,是儿科临床的实际需要,有助于中医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推广,提高儿童保育及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华。王美兰。刍议中医护理之层次观[J].辽宁中医杂志,1998(9):柏。

[2]谭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1(7):8-10.

[3]曾庆明,雷悦。略论<伤寒论>因势制宜治则[J]。江西中医药,1992(4):43.

[4]李燕。125倒夏季出生足月健康新生儿体质分型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20.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6

【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使先心患儿肺部感染减少。方法:对我院先心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评估,管理和操作等。结果:我院先心患儿肺部感染减少。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先心患儿肺部感染。

【关键词】:先心;患儿;肺部感染;护理措施;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先心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自出生后就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年龄越小,表现越重。尤其是‘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心,由于左心系统富含氧的动脉血大量分流到右心系统,引起肺动脉血流曾多,造成肺部充血,加上患儿自身免疫缺陷,致全身发育及营养状况落后,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导致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甚至是肺炎,严重者可以出现心力衰竭,呼衰,SBe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心功能、积极控制感染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营养供给、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家长心理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现将我科72例先心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无1例因住院治疗护理不当而病情加重.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

我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72例先心病并肺部感染的患儿,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1—2个月25例;2个月至1岁30例;1—3岁17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8例;房间隔缺损20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14例;法洛氏四联症8例。结果均经心脏超声明确诊断,所有病例胸片均示支气管肺炎改变。

正确评估

患儿入院后应及时给出正确评估,既往有无呼吸道感染史,缺氧发作史,以及了解患儿平时运动或苦闹或吃奶等有无发生严重缺氧。评估患儿肺部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有无痰音及有无咳嗽咳痰,痰液的性质等。

环境管理

普通病房告知患儿家长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减少探视,开窗通风,【避免风向对着患儿直接吹】,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为50%一60%,使空气新鲜,同时注意冷暖,出汗多的患儿及时更衣,防止受凉。保持安静和充分睡眠是患儿病情恢复的主要措施。静卧,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哭闹。重型患儿严格卧床休息。各种操作尽可能时间集中。烦躁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尽量不安排感染的患儿【合胞病毒阳性,副流感阳性】与未感染的患儿同以房间。及时处理患儿痰液的分泌物。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护理

取半卧位,平卧抬高颈肩部,怀抱位;保持气道的通畅,同时降低膈肌,增加胸腔更好的咳痰咳嗽。有文献指出,平卧位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而半卧位则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有效的拍背,拍背时患儿应直抱或侧睡,手应微微卷起,形成中空状,这样既不会感觉很痛,并且震动效果比较好。拍背时应顺着两侧肺从下往上,左右前后都应拍到,尤其是患儿的背部和肺底部更易产生痰液积聚,所以应着重拍这些部位,且有肺不张或肺炎的一侧更应着重拍,力度适中,应发出‘啪,啪’的响声,左右的拍背才能有效。有文章指出,婴幼儿拍背不仅是有效的体疗方式,同时还能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

有效的雾化,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同时也能适当减轻患儿呼吸道的局部水肿,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我科采用氧气雾化;15-20分钟,餐前半小时或吸痰前进行为宜;避免持续性雾化【加重患儿咽喉不适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及时清理分泌物。雾化完要及时洗脸或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上网雾珠。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Um为宜,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

有效吸痰;为餐后2小时,辅以雾化吸入及有效拍背,短时高流量吸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吸痰时间<15秒,量多时刺激咳嗽,间隔3-5分钟,患儿耐受后在进行。发生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立即停止吸痰,供氧,休息后再吸。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选择吸痰管的型号和负压大小。患儿剧烈哭吵无法配合时,尤其时合并肺高压的患儿可遵医嘱予适当镇静后进行。观察痰液性状,颜色,量,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合理喂养

饮食及喂养是供给患儿足量热卡和营养的关键。先心病的患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出汗。小婴儿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及热卡。

氧疗

氧疗是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措施之一。一般给予鼻导管吸氧l一2L/min,有严重发绀呼衰者,立即给予头罩或面罩吸氧4—6L/min,及时观察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烦躁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在吸氧过程中如喂奶、喂水要谨慎,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呛咳。

合理补液

开放静脉通路;因患儿发育较差,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我科对于危重患儿常规穿刺深静脉补液】,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液体量以及输液速度。对心功能不全、不能进食者,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以内,速度宜慢,根据年龄不同控制在5mL/(kg?h)以下,以保证足量抗生素及其他治疗药物的供给,同时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及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尿量,判断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酸中毒。

严格三查七对

密切观察药物疗效。遵照医嘱在使用各种药物时,特别是应用解痉、平喘、镇静、利尿、洋地黄、扩血管药物、激素等药物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计算方法和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从而保证治疗正常进行,以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严格观察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患儿年龄越小,病情往往变化快,随时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给予心电监在护等措施,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也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患儿病情一般进展快而且严重,恢复起来较其他肺炎患儿慢,思想工作准备不足,经济,心理负担较重,应充分理解家长及关心患儿,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家长和患儿恐惧心理,并说服其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以利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房,翟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的经验总结中国实用医刊2010年3第37卷第5期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重点护理;要求

小儿肺炎作为当前儿科呼吸道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幼儿中发病的比例较高。这种疾病的病发对患儿心肌组织的损害较大,合并心力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较大[1]。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把握住护理的重点内容与步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儿当前的护理质量,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3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4例,他们的年龄在1~7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15例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是呼吸急促、发热、腹胀、嗜睡、肝脏肿大、心率过大等。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采取常规性护理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重点护理的要求。其内容包括药物对症治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检测等。

1.3评判标准

本组研究的评判标准的内容包括:一是无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二是有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得到纠正,血常规逐步恢复正常;三是痊愈,即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2]。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重点护理要求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从上表中可知: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两组患者在HR数值的变化中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3探讨

在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重点护理要求包括以下五点[3]:

首先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工作,在服药之前要检测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当患儿的心率小于120次/分钟的时候需要暂停服用该种药物并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以采取有力的急救措施[4]。当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心律失常、黄视、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状况时要即刻汇报给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使用利尿剂的时候,需要在一到两分钟内利用静脉注射完成,并记录患儿在一天内的出入量,并定期检查患儿的血钠与血钾。

其次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并包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半流质食物。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以降低膈肌对患儿心肺功能的不利影响。对于婴儿的母乳喂养时间,每次为七到八分钟。而对于人工哺乳,需要采取措施让奶汁可自行滴落的速度为佳。

三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处理工作,对于需要急救的患儿,需要将病床的床头抬高30°~60°,用鼻导管给氧每分钟3~5L,并及时地给予患儿吸痰的处理。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血管活性的药物的注射,另一条用于抗感染或者利尿药物的注射。

四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即护理人员要运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理论知识耐心回答患儿家长的问题,并用温柔和蔼亲切的语言安抚患儿恐惧、紧张的心理。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救治方案、救治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与教育,逐步增强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勇气与耐心。

五是要做好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检测工作,医务人员要运用多功能的心电监护设备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RR、HR数值进行检测,并细心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以及心音的强弱变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三凹症、呼吸深浅度、鼻翼煽动、点头样呼吸的状态,在必要的时候检测患者的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的结果来有效调节给氧的时间与含量。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病区的安静,减少对患儿的不必要刺激,以免患儿出现焦躁不安、恐惧、哭闹的情绪。同时要按照主治医生的嘱咐给患儿注射镇静药物,以免患儿暴躁不安而引发心率加快与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孙祥玲.小儿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30例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9,(1):56-57.

[2]王春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2):54-56.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20-01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并伴有体温低下的综合征[1]。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室温过低。保温不良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也可在感染、产伤、窒息之后发生。本病大多数在生后不久或生后7-10天出现症状,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的硬肿症患儿有10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例中有9例为早产儿,1例足月低体重儿,其中有2对双胞胎(早产),2例合并窒息的患儿,住院天数在10~20天,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2新生儿硬肿症的原因分析

寒冷、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和窒息为主要原因。新生儿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过大,皮下脂肪层薄,易于散热;早产儿体内棕色脂肪少,在感染、窒息和缺氧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导致体温过低;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其熔点高,寒冷时易于凝固。一般以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多见。全身表现为体温低于35℃,重症患儿低于30℃,局部表现为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发生顺序一般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患儿反应低下,哭声低弱或不哭,吸吮困难,严重者可导致休克、肺出血、心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损害而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3观察及护理

3.1复温:其中复温是治疗的最关键的措施。其中凡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以置于已经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暖箱中,一般要经过6-12小时就可以恢复正常的体温,那些体温低于30者应置于比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逐步提高暖箱1℃,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3.2合理喂养:提供能量与水分,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遵医嘱给予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有条件时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检查输人液体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防止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3.4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护理单,监测体温,每2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一次,监测心率、呼吸、血液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肝素、止血敏、呋塞米(速尿)等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机等),一旦病情突变,能分秒必争进行有效地抢救。

3.5其中健康教育,会向家中们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知识,嘱母亲坚持拔乳,要保持母乳的通畅,一定也要避免因患儿住院就造成的断乳,也介绍相关的保暖、防感染、喂养、预防接种等的一些育儿的知识。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对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就应正了这一点。该病症对新生儿健康可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者会引起多种器官功能损害。下述五点主要预防措施是每个家长都要好好学习的: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上述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增添极大安全保障。预防,是避免疾病发生的关键,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针对疾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小结

通过对10例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对广大家长的健康宣教,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防止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等多脏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措施

重症肺炎是威胁小儿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好发生于冬春季节,重症肺炎除肺炎常见呼吸道临床症状外,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并累及其他系统而出现多种合并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和中毒性休克等,具有起病急,病情杂,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多见于婴幼儿,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密切监护,精心护理[1],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6月我院小儿科收治的60例患者均符合wHo推荐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孩38例,女孩22例,发病年龄3月-6.5岁,平均2.7岁。住院天数6~15天,平均6.4天。

1.2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憋喘等,合并烦躁、嗜睡5例;呼吸节律不齐21例;(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心率突然>160次/分);腹胀、腹泻伴呕吐19例;血压下降伴四肢凉15例。

2结果

60例小儿重症肺炎经临床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平均住院时间6.4天,全部患儿治愈出院。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病情危急,家属烦躁,易激动,患儿烦躁不安,要体谅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的心情,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护士因该主动、热情、耐心地给家属解释有关疾病知识和护理要点,与小儿及其家属建立友好关系,使其在温馨的气氛下乐意接受治疗。

3.2基础护理

3.2.1保持舒适环境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照适宜,并注意室内通风,更要注意患儿保暖,防止对流风。相对湿度50%~60%,温度在18~20℃。

3.2.2饮食护理因以清淡、易消化,并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食物为宜,由于患儿高热、呕吐、腹泻等影响饮食;随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少量多次喂水和乳制品等,因高热、呼吸增快、液体丢失增加等。鼓励年龄较大的患儿多喝水,给予流质饮食,如奶类、米汤、果汁等。

3.2.3输液护理严密观察监护室内各种抢救监护器械。如中心吸氧、负压吸痰、心电监护等,Spo2是观察的重要指标。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精神、面色、生命体征及咳喘等体征的变化[3]。静脉输液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进药途径:患儿见效快,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和水分。输液穿刺时动作要熟练做到轻、准、稳。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8-10滴/分钟,并均匀滴入,预防滴速过快导致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衰,因此最好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维持液体24小时均匀输入。因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时,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严禁不同药物之间的发生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反应及输液反应等问题。

3.3合并症的护理

3.3.1呼吸衰竭的护理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患儿出现发绀、三凹征和呼吸困难。治疗上给呼吸兴奋剂并高浓度高浓度吸氧。由于分泌物增加而堵塞呼吸道,致使通气功能障碍,增加通气功能为首要措施,是做好抢救呼吸衰竭护理工作的首要环节。(1)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由于积痰阻塞引起的呼吸道通气功能障碍更加重了呼吸衰竭。(2)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时采用坐位,坐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4]。患儿最好采用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抬高床头30°头高足低侧卧位,以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沉降到肺泡。在雾化吸入后给予叩背、体位引流等肺部体疗可取得更好的排痰效果[5]。叩背应持续3~5min,每个动作3~4次,右下向上,由外向内,力量适中,引起肺部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6],(3)患儿咳嗽后,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要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预防痰夜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每2h翻身吸痰一次,吸痰前拍后背,使分泌物进入上呼吸道易于咳出。吸痰管及容器每日换消毒。(4)吸氧:给氧的目的为了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其饱和度,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换气功能。重症肺炎时患儿的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低。本组均采用导管给氧,氧流量和氧浓度根据呼吸衰竭程度而调节,吸氧时血氧分压≤50~60mmHg时,持续正压给氧,在改善缺氧的同时,注意改善通气功能。Ⅰ型呼吸衰竭时原则上给高浓度的氧,密切注意预防氧中毒。Ⅱ型呼吸衰竭时一般给低浓度低流量的氧气吸入。

3.3.2心力衰竭的护理观察患儿若出现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等时要立即吸氧,采取半坐卧位,适当选用强心药物,至心衰彻底纠正后停药,并速尿0.5~1mg/kg·次入壶,要细致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包括呼吸、体温、循环、面色等。

3.3.3高热的护理持续高热可引起抽搐,进而呼吸困难,引起窒息。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酒精擦身。烦燥不安的患儿,可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等措施,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机体有耗氧量。

3.3.4腹胀的护理肺炎患儿常发生腹胀,使小儿感到不舒服而出现不安,防碍正常呼吸。可置热水袋于腹部,以利于排气,亦可采用肛管排气,若排气后腹胀仍不见好转,提示有中毒性肠麻痹存在,预后较差。

总之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患儿的病情,保障治疗的有效实施,促进患儿病情的全面恢复,对提高治愈率的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碧云,施文翔.婴幼儿重症肺炎56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5):158-159.

[2]潘黎明,周莉,仉妍.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2):1145-1146.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篇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77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由于小儿神经系统特殊的解剖特点,免疫功能低下,又因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微生物,一旦受到感染,难以清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容易伴发其他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则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导致功能衰竭,甚至会引起患儿的死亡[2,3]。在加强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4.55±2.92)岁;临床表现:发热23例,咳嗽咳痰16例,听诊肺部??音11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4.96±2.85)岁;临床表现:发热22例,咳嗽咳痰18例,听诊肺部??音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给予患儿症状体征的临床护理、基础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等,且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

1.2.2观察组本组患儿采用pDCa护理模式,即先制定好预期的护理目标,再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然后再对实施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应注意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便于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过程。任何一项护理措施都采取此种循环模式,进一步开展好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临床表现与体征消失时间、两种护理方法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1.4.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住院2周之内血白细胞及血沉均达到正常水平;显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血白细胞及血沉均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体温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好转: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明显好转,且体温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是没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显著变化,病情有加剧的趋势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2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向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与护理态度满意度进行评分,问卷分值共计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越佳。

1.4.3临床依从性评价标准临床依从性主要由患儿家属及分管医护人员共同进行评价,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出现显著性的抗拒情绪与行为为临床依从性差;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均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但经干预后能够顺利完成上述措施为临床依从性一般;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均未有显著抗拒现象,且上述各项措施均可顺利实施或者开展为临床依从性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分析比较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4例、17例及5例,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8例、27例及3例,本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p=0.032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以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

2.4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依从性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住院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皮疹、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分别为3例、2例及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分别为2例、2例及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9,p=0.289>0.05)。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咳痰以及听诊肺部??音等症状。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因此,应对患儿及时进行治疗。本病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前者主要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阻止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支原体生长,其血药半衰期长,血清浓度高,持续时间也长,可很好的控制发热症状。但对肝功能有损害,不宜长期应用。阿奇霉素属于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对肺炎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报道。

为了能够使患儿病情及早康复,除了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应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因为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病情,且还能够大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临表现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等。国内外很多文献资料报道称,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康复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有促进性作用。但也有护理文献报道提示,不同的护理模式,其效果差异也很大。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针对不同的个体,选择相对理想的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