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十篇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十篇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0:01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

历史学科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考证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和深化历史内容,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借助历史科学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历史学科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对古文明的发展探究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核心要素的定义

核心要素指的是学生为达到自身发展进步及新时展的能力,也是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时空观念、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历史价值观等,是现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授课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导向。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文化价值,紧紧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脚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初中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其更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以后更深入地探究历史知识夯实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包括基础文化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首要核心。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文化底蕴,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素养要高于知识与技能,技能重在侧重个人的能力,素养不仅包含个人的能力,还包含能力之上的综合素养,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有更深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以及教师细心的教学慢慢获得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核心素养与21世纪下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与能力相契合,不但可以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还可以指导授课教师更深入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使新时代下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可操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改革,是当下教育任务的难点和转折点,教育工作者应有临危不惧,敢于挑战的责任意识。

二、现阶段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足

相关教师应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主旨,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基础文学理论,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历史学科内容的本质特性。有些时候,历史教育者对历史核心素养未能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元素构成未能有效地综合,导致对历史核心素养元素的认知零碎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历史核心元素的组成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一)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学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引教学方向,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课堂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树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深刻的影响。历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历史核心素养有深刻的领悟,将标准的历史课程研究透彻,严格把控历史核心素养的准确目标间的内在关联,并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逐步递进的,不能为追求素养质的发展而忽视学生量的吸收的能力,不能将所有的核心素养集中在一个课堂中。如在讲解唐朝时,为让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系统分层,考虑有哪几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本节课堂,深入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等。

(二)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提升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综合多个历史核心,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爱好,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是创造问题情境,完成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分析,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知识点及重点的总结,以实现历史学科的策略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主观意识对教学环境的认知,新颖的授课模式对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性,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娱乐性,增加历史课堂中授课过程的趣味性。新颖的授课模式对受教育者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激发,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思维主观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死记硬背地学转变为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后去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突破口,制订创意情境的多元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内心对历史疑问的研究欲,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问题的设定上设置悬念,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认证意识和历史问题的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引出一个有悬念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自爆发以来,作战节节胜利,在东征取得胜利后,社会经济全盛发展。但是,由于某一事件的发生,直接改变其命运,太平天国如昙花一现般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主动查找相关内容,以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高速发展,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授课教师也可以准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如在讲解唐朝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的课程时,可提前制作好唐代时的地图,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每个地方不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差异,学生“穿越”到唐朝,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自主分析相应的历史内容,主观地讲解自己对唐朝历史文化的理解。历史资料的理解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讲述有效地总结出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是对历史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四)普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是当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工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必须熟练掌握核心要素的含义,通过对此的熟练掌握,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展的脚步,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将教材内容熟记于心;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学习,增加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也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结构化的培训,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倡导者,与学生同发展,组织团体研究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丰富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讨论学习,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讲解和评判,使问题得到有效的改正,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贯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为条件的,在当下的历史授课过程中,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学生培育历史核心素养提供支撑,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的体会得到深化,增加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使其历史文化底蕴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组织探讨授课“战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而助力。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体育;高效课堂

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就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来开展体育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中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是符合素质教育最终目的的,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二是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在如今的教学中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的。很多教师的教学带着功利性。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缺乏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中职体育的理论教学而言,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教学目标的明确紧紧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构建。然而,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都存在弊端,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体育理论课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其二,教学设计陈旧落后。中职教育本就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太过重视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的开展非常少,以致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这非常不利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渗透,也不能很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二、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以此真正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800米、1000米长跑理论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因此长跑需要考察学生的耐力与肺活量,所以长跑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害怕的一个体育项目。那么,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其中可以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消除阻碍,完成对高效课堂的构建。[1]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3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本文就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学生了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要注意积极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注意积极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注意提高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等三项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内涵特征发展策略

近些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践行,各科教师纷纷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就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进行了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本文就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

要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首先必须要明确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一)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能力或者是技巧,是训练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结果,是经由后天培养而获得的有助于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和技巧的总称。而与此相对应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某一学段教育的过程中,经由后天的教育活动所逐步形成的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2016年9月我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主要的方面,其从本质上解读和阐释的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教育基本问题,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指的就是经由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来说,其解读和阐释的是“在体育学科,或者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什么样学生”的问题。因此,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必须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界定。通常来说,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了解并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素养;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素养;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特征

概括来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备差异性的特征。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差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国外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注意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教育实际,在学习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二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定要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多维健康观着眼,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来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备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之间不但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纵向联系的。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也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即:一方面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等有所不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另一方面,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应是层层递进、相互衔接的一个完整体系,要能够体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之间的连续性,要能够确保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备综合性的特征。根据上文所阐述的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可知,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指的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运动能力或者是体育态度等相关内容的某一方面,而是多项内容的整合,既包括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运动能力,又包括了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情意表现等多个方面,是学生个人发展各方面要求与体育学科之间的全面整合,因此,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特结合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如下椎愎赜谘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首先,要注意积极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基于不同学段的体育教育实际,积极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之上,将该阶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具体化、明确化,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基本前提,也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认真分析本学段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两者结合起来,积极构架适合本学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以促进核心素养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践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其次,要注意积极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l展要通过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要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仅仅只具备了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而在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时,为了确保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一定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时,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以及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确保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二是,在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两种评价标准并驾齐驱的问题,这样不但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甚至还会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消极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全面考虑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有机的融合起来,构建一个科学的、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免给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注意提高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依靠学校体育任课教师来得以实施和推进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依靠学校体育任课教师才能够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因此,学校体育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学校应注意通过鼓励教师进行在职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讨、组织开展与核心素养相关的交流学习等方式,来促进学校体育师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为核心素养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兵,谢军,龙建新,等.核心素养―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青少年体育.2016(12).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一、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历史”,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亦即在现在时间节点之前所出现的各类人物、事件等项内容,其依靠文献、建筑、考古文物等形式留存至今,是历史研究的客体;其二则为学习者主观印象中的历史,即依靠对客体进行研究所形成思维印象。对于高中生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于两个历史界定方面的无限接近过程之中,将这两方面拉得越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越成功,其导向功能的发挥作用也就越大。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高中生所有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特定表现与吸纳形式,此类素养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密切相关,是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相应思维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是非常深远的,如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问题解释、家国情怀感触等,皆属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属于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理论指导方法,它最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种观念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之为参考,对人类发展历程加以了解,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再者,历史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徙过程中的,出于把握人与事物衍生变化特征的考虑,便应当构建一个时间框架,且使时间框架归属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由此造成了学习时所需要的时空概念,这亦应当认同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如果能够将时间同空间进行合理结合,才能继而做到融古今为一脉,达体用为一炉,产生科学的认知效果。另外,我们可以认为史料证实属于必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属于历史核心素养取得过程中的环节保障,学生借助对史料的感知、分析、评价等,从中找到为我所用的信息内容,产生对于历史的基本客观认知,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特别是家国情怀等,均可谓之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教师达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效果的准备

(一)转变关注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关注点进行积极转变,使思维方向产生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养习得与培养,也就是要在教学之前,乃至教学之中及之后,把关注点真正落实到如何养成核心素养上面去,由原来的致力于探讨教什么,转变为致力于探讨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历史教育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均能得到呈现,一方面为学生奠定坚实有效的知识储备、技能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得到培养,带动学生更接近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对课程观念进行调整,思考怎么样把知识培养变化为素养培养,亦即认识到,只有可以成为素养的知识,才真正值得向学生传输,并因而掌握这种素养类知识的传输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历史教师这样想,且这样去做了,才能清晰梳理核心素养的认知,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彰显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保证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能有真正的收获。

(二)认清目标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进取的过程,它既要关注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习得,也要关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的实效性,为了保证这两种效果的实现,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如前所述,按照“核心素养”概念的基本认知,再参考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情感及价值观念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理化渗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教师能够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化渗透,也就是说,要让核心素养同具体教育过程统一起来,以起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真实化,而非仅停留于空洞的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保证核心素养的统摄功能,教师在此统摄功能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介入,介入时可以从多个环节着手,比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合作探究的有效组织、对情境问题的积极创设、对情感体验的促进增强、对多元评价的理性构建等。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上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且让教师准备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在讲授具体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做出策略上的调整。

(一)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

人们在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时,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以自身背景对事件的合理性、影响作用等加以理解,造成了主观历史与客观历史的疏离。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应当积极避免自身感彩的过多介入,从而保证不会因自身主观情绪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比如在讲解到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问题时,教师即需要以客观的立场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在图片中让学生看到汉朝、宋朝、明清等几个不同时期,皇帝与朝臣在议事时候的状态,让大家分析几张图片中存在的差异。学生很容易能够发现大臣从最初的坐而奏事,到接下来的站而奏事,最后是跪而奏事,可谓越来越谦卑低下了。接下来,教师以明清时期历史为大背景,带领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接下来教师则要求学生回到现实环境中来,重新审视我国古代君主制度强化的影响。这种利用图片进入真实情境,再还原到现实加以理性思考的做法,是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的合理途经,有助于帮助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方面能力的进步,且可以使之将历史思维应用到平时生活里面去。

(二)以核心素养引导开展史实教学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历史事实时,一定要保证知识传播的真实无误,这是因为史料对于学生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教师一定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知识点都加以认真核对,用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接触这些内容。举例来说,当讲解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君主制度演变知识,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按照时间轴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各个时期君主制度的史实,像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明清的君主集权制度演变等,使学生在真实史料的带动下,自主总结历史演变规律,且进一步分析这种规律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亦需要以史料为基础,帮助学生分析其间的关键点,以保证学习效果即核心素养导向的完善化。

(三)以核心素养引导历史观念进步

唐代名臣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事实正是这样,人们借助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可以由此产生有益于自我发展的人生启示,这也是历史学习于现实有所裨益的重要方面,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具正能量的历史观念引导,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带动下产生尊重、自由、自信、平等等思维观念。比如在接触到中国近代反抗侵略、求取民主的思潮内容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各国列强的侵略同我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斗争事实,也要让学生同时意识到我国人民所处境遇及反抗的决心,即史实与情感两者兼顾,以带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学习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项知识内容时,真正理解我国革命变化及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并在潜意识里产生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思想。总而言之,教师利用把历史知识和相关精神内涵结合起来的办法,会让学生主动挖掘历史史实所附着的思想内容,且使学生能够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吸收,成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历史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同自身生活是存在一定时空距离的,因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其对历史的深度体验变得非常不容易。而同时,由于教育理念的不落后、教育实践经验的不完善,课堂与学生也同样有着相互阻隔的问题。这两种阻隔的破除要求,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用核心素养为导向,依靠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改进,以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和学生一道投入到身临其境式的历史现场中去,将有可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思考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增强其批判与反思的能力,向着理想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态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44-49.

[2]李熙.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间观念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5(13).

[3]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20-21.

[4]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5]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人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6]栾永强.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7):190-191.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5

摘要:在传统的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作为英语教学任务的重点,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却无法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也无法有效培养出真正对整个社会有用,对个人成长有利的人才。本文将以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实际的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实现英语教学的突破,并有效达成相应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24-02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上,很多一线教师的思路非常闭塞,教学过程也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们只注重教给学生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的语言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们只成了教科书的奴隶,而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利于长期的语言发展和个人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近期在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对新时期新阶段的人才所提出的新的综合性的要求。根据本文的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思维品质。如对语言材料中所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理性地辨析,以判定其的正确与否;运用多样的逻辑思维来对语言材料中所出现的信息进行整理;对语篇中所出现的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并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语言能力。如w科意识,语言感知能力,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识别赏析的能力以及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等。

第三,学习能力。如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宽学习渠道;规划选择学习,提高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等。

第四,正确的价值观等。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体育锻炼,热爱读书,与同学友好相处,能正确地辨别真、善、美等等。

第五,文化素养。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知识以及对于相关文化知识的正确的理解,学生所具备的在实际的跨文化语境中的交际的能力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等等。

二、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职高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响应核心素养的呼唤,尊重这样的呼唤,并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这样的呼唤。根据本文的研究,为了能够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及相关的部门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第一,调整英语教学的目标。根据本文的研究,只有有了正确、合理,又能紧跟时代要求的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才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也才能正确地指导日常的职高英语教学。因此,对于职高阶段的每一堂英语课,教师都应该在宏观上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来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大体上来看,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禁锢,并从发展人、塑造人的角度出发,将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来。

第二,调整英语教学的方法。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正确的英语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还应该相应地调整职高英语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灌输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展对于综合性的人才的需要。相反,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综合性的人才,更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调整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调整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对于信息的分类汇总能力如何,学生的目标达成意识是否强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等等。

三、职高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的文件要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来抓。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第一,设置相关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本文的研究,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当然,在设置场景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角度,切不可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否则便失去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比如,对于职高英语学习过程中anger这一词汇,教师可以在传统的词汇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这样来对学生进行提问:Boysandgirls,whatwouldyoudowhenyouareangry?这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找亲近的人发脾气,乱摔东西,口不择言,暴饮暴食等。紧接着,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展开谈论:pleasediscusswithyourgroupmembersonthebadresultsofyouranger.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便可以深刻思考生气对于自己和对于他人的不良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提高。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如何有效地归纳信息,如何有效地排除不相关的信息的干扰,如何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如何一边学习一边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如何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如何保持持久的进行语言学习的注意力,如何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等等。比如,在讲解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第五单元what’syourhobby?中的阅读时,鉴于该阅读语篇的任务是要求学生understandtalksaboutone’shobbies,教师除了应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完成一些相应的任务之外,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的阅读过程以及对于正确的阅读技巧的运用。具体来看,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们:Howdoyoufindouttheusefulinformationonthehobbiesfromthispassage?ifyouhavesomedifficultiesinyourreading,wouldyouchangeyourreadingstrategies?Doyoureadthepassagebeforelookingthroughthequestions?Doyoulookthroughthequestionsbeforereadingthepassage?

第三,从时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本文看来,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当今时代,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对外贸易的持续推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便成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四、结语

总之,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实际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塑造健康的品格,独立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参考文献:

[1]刘建德.关于课堂的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马兰芳.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功效[J].科技资讯(社会科学版),2013,(12).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国际社会日益交流密切的大环境中,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在生活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通过多角度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塑造以及对核心素养观念的延伸,希望通过师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努力,有效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改变教学结构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取向

所谓教学结构体系的调整与改变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英语结构体系是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只做到了“授之于鱼而不是授之于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阻滞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想彻底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有关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探索一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向多方向发展的道路。具体的实施措施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又要符合知识体系的要求,让教学计划能与学生的发展特点得到有效的契合,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成效性具有不可小觑的显著作用。例如,在进行学习“whatareyoudoingforvacation?”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在教学结构体系中能适时增加一些新鲜血液。教师可以先用有关的句子表达一下课文中自己在假期都做些什么来代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通过多种教学结构改革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散,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育人导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教书育人实现教学手段的成效性是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要求。如今教学的内容不应只放在学生的分数上,传统的分数定终身的传统理念应该及时地予以摒弃。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将育人的导向放在注重学生的理想观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当今世界缺乏的是多种综合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质性人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将这些新时代的理念授予学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育人方向上要讲究课程整体的功能和价值,在评价学生的能力时要进行多角度的培育。同时,教师应在英语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培养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使英语课程的新课标改革能够万变不离其宗,使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育人的首要前提。例如,在授课“whatwouldyouliketovisit?”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手把手教学的育人方式,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能够先准备好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或者比较有意义的地方的照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上用简单的英文讲解一些有趣的事,教师要积极予以鼓励。科学合理育人导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英语的能力具有显著成效,可以极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理念已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核心素养是当今时展必要的元素,学生应该充分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注入日常的英语教学方式上。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以后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该及时否定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应该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向多方面发展。如: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每周组建一回外教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樱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勇敢、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时,有效的一些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教学理念是让核心素养的观念进入英语课堂的重要一步,故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塑造。

当前我国核心素养观念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故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摸索一条能够全面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高研.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朱黔.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7

0引言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工作,革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推动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措施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具备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效率较低,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高中英语课堂之中,教师要围绕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当前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认识到英语的学习并不枯燥,要基于高中英语教材,增强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鼓励学生多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并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听英语、读英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读英语。在听英语和读英语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英语单词与词汇的写法和用法,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此外高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为了能够扎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造条件。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学生的“自习课”,而是师生充分互动、共同参与的高效课堂。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更多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将这些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主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验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只关注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知识。推动探究式教学法与高中英语课堂的融合,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目标化,先是创设一个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探究目标的主要内容,明确探究的任务。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探究目标。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多,其关注的焦点在于英语学习之上,学生的思考活动大大增多。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开始增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理解所学内容,其语言能力、思维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在课堂展示环节,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组织课堂活动,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与我国的汉语在发音、书写、词义方面有着较多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误解其意,不利于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英语单词的词义,更要教授其背后的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文化环境下,运用英语去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关于英语文化的内容,了解英语文化的深厚历史。还可以播放一些影视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对比同一单词、短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进而理解所学知识的文化含义。在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上,教师可开展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英语所表达的词意与汉语所表达的词意之间的差别,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使学生在模拟中,逐渐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再通过活动课、情景对话、舞台剧等,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8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应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下就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联系我国课程标准改革面临的挑战,探究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一、我国推进课程标准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1.由于缺乏核心素养、能力方面的内容,使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出现教育能力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混淆。在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受到欧美教育学者的推崇和赞同的是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并注意更加详细全面地诠释课程内容。这种学科知识体系使得教学内容从难到易,循序渐进的编排课本知识,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学情,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形成牢固的学科基础。也正因课程标准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科学与完整,使得课程标准多以学科知识为导向,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科学与完整,教学内容多为抽象的学科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国内现行课程标准中缺乏质量、表现标准。质量标准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学科具体学段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经过一定教育阶段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国内课程标准虽然从内容、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进行说明,但在能力维度方面却缺乏明确具体且可操作化的能力表现标准;

各国都开始重视课程标准中的质量标准或表现标准,这是因为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当中的具体体现,质量标准可以用来监测学生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达到的程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在课程标准中添加质量标准,为教育质量的提供了评价依据,促进教育权利的下放和教育问责制度的完善。

3.国内现行课程标准当中缺乏明确的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议。教育界一般⒔萄в肟纬探ㄒ槎ㄒ逦课程机会标准,是关于教育教学的过程性支持系统的标准。课程机会标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教学安排、课程设置、课堂组织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质量标准,培养相应的核心素养。

在我国现行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与课程资源使用建议等方面的规定较为模糊和简单,学科特色体现的不够充分,在实现具体学科能力方面缺乏有效地建议和措施,不利于指导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国内课程标准应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详细制定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使用建议等相关内容,指导和帮助教师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其改革的基础都是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起的课程体系。而当下国内的课程改革也应与国际教育改革接轨,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课程体系应包含如下部分:首先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何种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其次是内容标准,它是指在某些核心学科领域(如数学、阅读、科学等),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再次是教学建议,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提供的教育经验和资源,通过提供相应的资源来保证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教学建议的外延较为广泛,既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组织安排、重点处理和传授方式,也包括学校公平性、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被称为“教育机会标准”或“教学过程标准”。最后则是质量标准,即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继续受教育的基本准备和基本能力以及学生在适应未来社会等方面的能力上需要达到的基本水平。

根据国际现有改革经验和国内现有课程体系的特点,上述四个部分与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应呈现如下关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来体现和反映;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则是为了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质量标准是对教学结果导向的标准,内容标准是教学过程导向的标准。一方面,过程标准有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另一方面,结果标准也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只有将过程标准和结果标准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各部分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

首先,作为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指导和统领本学科其他内容编排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应根据学情特点,结合学科内容,设置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且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与此同时,应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其次,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应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传授学科知识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学科教学形式成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与传统课程标准相比,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要求内容标准应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而不是将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作为根本依据。在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实际学情和核心素养目标来安排具体的学科知识。

最后则是质量标准,它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宽泛的能力,它指的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与核心素质。质量标准反映的是学生在某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水平,有利于教育活动的理性判断和科学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相比,质量标准更加符合课程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质量标准与内容标准有机结合后可以用来指导教育评价。

四、结语

因此,应顺应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学情和学科特点,立足核心素养问题,探究课程体系的建构问题,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建构起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现代科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年05期.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影视赏析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2-01

一、影视赏析课程开设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之于高校学生而言,此概念的提出是从提升学生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适应社会需求的要求。然而,影视赏析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渗透和浸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气质。因此,影视赏析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当下众多高校几乎都已开设影视教学课程,笔者在借鉴众多研究者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从摸索影视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现问题、开发潜力,摸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二、影视赏析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在开设影视欣赏课程时,存在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程的设计初衷把握不够,不清楚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认识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教育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影视欣赏课程关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作用认识不到位,造成影视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短时间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正面作用,形成学生不重视,教师难以重视。基于此,在学校层面可以从政策上消化教育部文件内容,从宏观角度解读课程设置的意义,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调控能力,使用好学校资源,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得到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功利性目的强。些许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影视学院,对于此类课程都是集中的、短时限内完成任务。也因此,教师们更难以将核心素养的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不应该一蹴而就。课堂需要的是优良的人文氛围,学生素养需要的是人文素养的浸润与熏陶。在这个通过影像表达的自媒体做主的时代,学生们更加依赖的是读图。因为生动的人物形象、可视的经历过程,带给学生们的是对社会、对人生,最为直观的感受。这种感性化的影像就是核心素养的传递效应,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好的辅助效果。教师在讲授基本的电影知识的同时,更多的需要传达人文知识,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实现。

(三)教学内容广泛、简单。由于影视课程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方面来开设课程,所以国家对此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学校在开设课程时随意性很大。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安排也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而进行设置,并没有一套标准范式和大纲要求。呈现出不同专业学识背景的教师、所属不同院系的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教授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也不一。

三、影视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科学统一

影视作为课程教学的手段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逐渐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工具,给受众创造快乐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传播一种生活态度,从而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自发式压力教学创新。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形成认知层面素质和认识层面素质之后,建立一套自我的实践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关注的内容。笔者认为首要的也是重要的,积极引导学生心态,有效地让学生们把最初的“要我学”强迫态度转化成“我要学”的积极主动意识,所以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发式压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事实、常识以及文化变革,以此调动这些内容对学生个体的利益影响,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愿的自发式压力,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条件下自觉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节节奏。动静结合这样的方式尤显关键。在课堂上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动与静,从头至尾的动,抑或是自始至终的静,都不是科学的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味地动,会使学生筋疲力尽,不堪忍受;而一味地静,则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萎靡不振。因此,在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时,要巧妙安排影像与内容,讨论与感悟的节奏。把影视反映的动与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静结合起来,把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动有效结合,按照科学的教育教学法,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教学活动自然可以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境界。从而将教学的内容内化,形成学生端正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创新与变革[m].科学出版社,2007.

[2]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孙芙蓉.试论课堂生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11.

[4]吴鹏泽.基于导生制的主题教学设计与应用[J].教育研究,2011.

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篇10

关键词: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建构

数学素养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00年所颁布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文中着重地强调了数学素养对民族、社会、国家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并且认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笔者在阐述数学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详细地提出了具体的建构核心素养的实施办法,以供各位读者师生探讨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讲,素养是指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笔者对数学素养的理解是指学生掌握、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与内化数学知识与思想的能力.从核心构成要素来看,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六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各有侧重又形成体系的方面.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1“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在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人们重视数学学科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数学素养,培养我国人民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思想处理工作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其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和基础,其不仅包含了基于数学基本知识而形成的各种数学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更体现着数学在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及对其价值的认识.

2“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其数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成为我国优秀公民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现着我们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基本的知识和思想,更能够积累起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以后的实际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我们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更是我们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已经作为一项急迫的任务摆在各级教育工作者的案头.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更加追求学习思维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建构

1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内在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助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减少数学的抽象性,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

交流是促进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擦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交流,学生在交换想法与积极思考中,很容易产生很强的创造力,这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数学交流,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3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践出真知,面对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常常会多有感触,往往对自己参与研究制作的东西印象更加深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课题,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动手实践,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国家文件的方式第一次提出了“数学素养”这一新概念,文件中指出:“使w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教育改革中的概念之一,更是应该付诸实践的教学目标与行动指南.各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遗余力地对其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寻找更加适合培养自己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与路径.

参考文献:

[1]华志远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