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25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关精神,加大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有效地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此项活动。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的评选内容须紧紧围绕>:请记住我站域名/

(1)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反思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育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评价及反思和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等。

(2)学案的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科特点,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策略、教具、学习流程及教学反思等。

(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报告应是参评教师本人指导,基于学生亲历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应呈现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确定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体会等内容;报告应主体明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数据准确、文本规范、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教师的指导与反思应呈现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研究结果的评析,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报送成果时需注明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学生)姓名及课题实施年级。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秀论文、学案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以文字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word2003)的形式上报学校教研室邮箱()。文字稿要求:统一用a4纸,必须有封皮(写有:学段、论文、教案/案例/学案题目,科类、姓名、单位),正文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设置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实践 探索 网站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况

新课程改革颁布以后,很多学校掀起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热潮。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前”“课后”教学过程的整合,即比较重视“课外整合模式”的研究;我们中国则相反,历来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即比较重视“课内整合模式”的研究。这种差异主要由东西方的文化背景所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谁比谁好,只能说各有优势和不足,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取长补短,那么教育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同学们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在广大中、小学全面推广。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笔者任教这门课程已三年。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在我校刚推行不久,所以我校主要将它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共同构成高中的综合实践课。我校还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将研究性学习与跨学科学习联系起来,力求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完美解决。为此我校严格按照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该模式框图如下:

三、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1.建立特色网站

我校建立了特色网站,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将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案例上传到网上,形成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进行研究性学习所用的表格,可以根据网站上已有的优秀研究性学习案例实施自己的活动。研究性学习案例所需表格如图2。

2.表格的使用方法

我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的所有表格,比如:开题报告、访谈情况记录表、考察和调查情况记录表、实验记录表等等都放在本校的网站上,学生需要用到时可以自己到网站上下载所需要的表格,打印后进行填写,或者直接填写电子格式交老师审查。

3.论坛交互

一个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历时大概一个月,时间较长,而且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发放整理、实验等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指导,对此我校网站平台中的论坛就发挥了巨大功能。学生通过上网给老师发邮件或者直接在论坛上给老师留言来和老师进行交流。

4.建立管理机制

研究性学习评价过程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我校重点从三个环节抓起,即开题时的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时的评价人手进行测评。研究性学习评价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学校建立科学而严格的评价管理网络。成立校长为组长的成绩管理小组。由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指导教师组成,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基础上组织评审组对课题小组、个人成绩评定,最后由教务处负责成绩记录、电子档案管理。成立专家组,与评审组一同评选出课题优秀小组、优秀个人,由校评价管理小组审核。优秀小组成员及优秀个人作为学校评比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保送生条件之一。

5.成果展示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不同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努力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课外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其中有《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后大溪污染研究》《中学生近视问题》《废旧电池回收方法》等等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题,都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09年9月,何路祯等六位同学的课题《茶花对生活环境影响的研究》获得了金华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一等奖;王德龙等七位同学的课题《金华市六所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获二等奖,江梦云等六位同学的课题《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获二等奖。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3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执笔:林小苹

总课题特邀语文等专家组

苏立康、崔峦、陈金明、伊道恩、张定远、钱梦龙、顾之川、孟素琴、吴立岗、许汉、周励群(排名不分先后)

立项背景

1984年,香港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十几年来,他一直与技术研发专家们共同商议软件更新换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探讨项目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并秉承“益民利众”的理念,使纵横码服务于多元化的应用群体(如幼儿、少数民族、聋哑残障人士等),积累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2004年下半年,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绵德幼儿园率先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开始称纵横输入法教学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效。2006年7月28日,来自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的百余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长参加了教学实验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接受了来自四个省、市、自治区共63所学校的课题申报。2007年5月起,第二期《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接受了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十几个省的共58项子课题的申报… …一项凝聚着学术专家们研究理念和千百位教学实验教师探索热情的公益协助研究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百余所中小学开展。

项目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将纵横码的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汉语言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索,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学习技能,促进人的潜能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具体可感的实验过程,比较典型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整体研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归纳了十项特点,特别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以150多个项目学校的实验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作为实践支持,初步得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智力发展和创造潜能”的结论。

2008年3月,在总课题组广州活动现场,中央电教馆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领导,亲临实验现场调研,一个新的机遇使实验迈上了新的台阶,实验被列入国家课题BCa060016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牵头,总课题组与九个省市电教馆合作,在约180所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教学校中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此期国家课题与总课题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成果共享。

总课题组成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组建于2005年。总课题组现有专家十五位,其中既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又有认知心理学专家梁宁建教授,有计算机信息编码专家钱培德、杨季文教授,还有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学前教育、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家。富有时代责任感和热情的专家研究团队,共同的理念和相互之间的默契,使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这项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课题立项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香港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专家组成总课题组的一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

第一期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实验(4省63校);第二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13省158校);第三期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17省303校);第四期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北京实验点学校延申、天津特别方案、特教特别方案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的研究、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阶段课题研究双轨并进同步发展。第一,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再次合作,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可继续成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单位。第二,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而立项的公益群体协作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单位,也可申报。

从未开展实验而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申请,递交申报表。申报表将公布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资源库,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30日。

第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特别合作项目,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快乐纵横数字体验”。

多轨并进,滚动发展,成果共享,奉献时代,造福未来。

研究宗旨

优秀语言能力与语文信息素养,是新型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将汉语言学科与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

潜心探索研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培育“高素质、高品格、高智慧”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的研究宗旨。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总结并形成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实践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揭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纵横汉字输入法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应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学习群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开发基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教与学的工具平台,协作开发具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特色、可共享互通的软件资源。为实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样例。

本码特点

民族性特点;创新性特点;承传性特点;简易性特点;通用性特点;快捷性特点;高效性的特点;自主性特点;人文性特点;发展性特点。

操作定义

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改变对这一实验课题的表面认识,以科学的信息化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与学优化设计理论等指导整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能够领会和表述课题项目的定位、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纵横码本码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纵横码的基本原理、规则,进行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并运用这种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学习。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子课题的选题假设,课题研究的设计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能够根据选题设计的实验目标,选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开展能够体现在愉快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特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分段目标

1.实验起步阶段――学习强化技能阶段

完成对基本原理、常用规则及常用功能(笔形、单字、词组、简码)的掌握,实行计算机上机操作。

看打――文本输入。

选打――词语游戏。

想打――看图写话、看图作文、读后随笔。

2.研究初步阶段――促进能力发展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与课程结合,进入常态教与学,根据总课题目标、子目标进入研究过程,探索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定向与机遇相结合”等研究,探索纵横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各子题可进行结合实验目标的微观研究,例如: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阅读。

选打──寓学于乐的游戏式词汇快速积累。

想打──看图作文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流畅。

3.研究发展阶段――探索研究学习模式阶段

进一步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科学实验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验的过程,研究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可供借鉴参考的范例。

4.研究反馈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抽取与组织实验样本、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国家课题和总课题组的结题评审方案自行评审,并配合结题总结工作。

管理原则

课题实验科学性原则。

课题实验真实性原则。

课题实验实效性原则。

成果归属全体所有原则。

成果应用既独立又共享原则。

课题评估择优奖励原则。

选题指南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教学实验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潜能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不同学习群体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实验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

… …

2.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语文技能的提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幼儿汉语字词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内隐学习能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促进小(中)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或扩大阅读量的研究。

…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研法为辅)。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案例。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选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什么方法为主,什么方法为辅,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所选选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阶段要求进入常态教学、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形式。实验班应与常规班级一致,欢迎全校性开展。

提倡比较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可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进行纵向的前后比较;通过以下几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效性比较分析。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

定向与机遇相结合。

个案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子课题组织

建议每申报单位以单位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教师组成子课题管理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子课题每半年(6月30日前)递交一次中期实验研究报告,每一年(12月30日前)递交一次年度实验研究报告。中期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各省组织初步评审,总课题组秘书处抽查。年度实验研究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两年为一期总结评估以综合评估方案进行评审。

对积极有效组织子题进行课题实验各省市组织机构,总课题组按原来模式给予奖励和支持。

申报方案

基本信息准确完整。

实验对象清晰明确。

实验比较同质均等。

条件基础扬长避短。

提出假设研究问题。

变量关系基本确立。

方法灵活内容充实。

预期效果突出有效。

奖励机制

经过申报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参加总课题组征集组织的活动成绩和实验报告评估成绩,均可作为申报奖励的资格与材料。

奖励项目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组织管理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校长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先行探索研究示范点校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学习能手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研究成果奖。

评奖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预期成果

组织举办“优秀实验设计与课例”和“优秀课件学习软件”、“创新学习”大奖赛或活动测试。

出版发表科研论文。

出版科研学术论著。

总结优秀成功案例。

发展纵横信息教学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写作及评阅作文系统。

成果应用原则

子课题相对独立。

著作权限自主。

成果资源共享。

协作关系友好。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4

摘要:积极教育定义为传统技能和幸福教育。为什么应该在学校开展积极教育?美国学者认为,学校中的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症状,提升甚微的幸福感以及幸福教育可以促进传统教育。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小组实验了两种不同的计划:pennresiliencyprogram(prp,宾夕法尼亚韧性项目)和strathhaven积极心理学必修课程,研究幸福是否应该教授给学生。实例证明,幸福教育应该开展,而且可以在学校开展。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幸福;优秀品质;抑郁

在物质日益丰富,精神产品也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生活满足感却没有大幅度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年轻人普遍存在着抑郁症状。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需要学习寻找快乐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韧性、产生乐观情绪、愿意积极参与事情。美国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这种技能在进入社会前就应该被教授,显然,学校应该承担起这种积极教育的责任。

积极教育被定义为传统技能和幸福教育,幸福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教育。儿童和青少年的启蒙教育大部分是在学校里完成的。例如,在美国,6~17岁的孩子一般每星期要花上30~35个小时在学校里(hofferth和sandberg,2001)。因此,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日常交流和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幸福感有很大影响,这正是“幸福教育计划”的重要目标。在学校,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但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学者也应该把幸福教育和性格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即使不是核心(cohen,2006)。www.133229.Com

在美国,多数学校已经或多或少地开展了这项工作。近些年来,美国学校关于这一前景的共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学者们认为,“幸福教育计划”可以:第一,提高被大多数或者全部家长认可的技能和能力;第二,可以在学生健康和行为方面产生显而易见的改善;第三,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成就中。

美国积极教育研究小组花了近15年的时间,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幸福是否应该教授给学校的学生。他们坚信“幸福教育计划”与药物干预一样,必须以证据为根本,因此实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计划,pennresiliencyprogram(prp,宾夕法尼亚韧性项目)和strathhaven积极心理学必修课。

一、prp项目

prp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处理那些日常压力和大多数人青少年时期常见的问题,提高抵抗忧郁与焦虑的韧性。prp通过教学生更加客观灵活地考虑遇到的问题来激发乐观精神。prp也教会学生果断、创造性思维、做决定、放松,以及生活、社交、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技巧与技能。prp用于预防年轻人的抑郁症,在过去的20年间,在17个正式研究项目中被评价分析过,是经过最广泛研究的方法之一。

1.研究方法

大多数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整个项目包括2000名8~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自于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不同居住地区(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以及不同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葡萄牙);整个prp研究小组呈多样化,包括教师、法律顾问、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在校心理学研究生,以及一些研究项目的计划组织者,还有独立的prp分析师。

2.研究结果

降低或预防抑郁症的发生。17个研究项目中有15个检测了prp对抑郁症状的效果。这些研究项目的元分析充分证实了所有接下来对prp的推断,即大约实验后6~12个月的后期干预效果(brunwasser和gillham,2008)。

减轻绝望的感觉。元分析也发现prp明显减轻绝望感,提高乐观的情绪(brunwasser和gillham,2008)。

预防临床等级的抑郁和焦虑。在几个研究项目中,prp预防了中度到重度几个等级的抑郁症状。例如,在首个prp研究中,通过2年的实验后随访,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症状的发病率减半。在最初的治疗中,prp预防了那些抑郁症状不稳定但却在诊断标准线上的青少年的病情发展。

减少和预防焦虑。虽然关于prp对青春期少年焦虑症状的效果研究较少,但是大多数研究还是发现了明显而持久的效果。

减轻行为问题。虽然prp对于青春期少年的行为问题(攻击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研究较少,但是几个研究还是发现了明显的效果。例如,实验3年后的最新大范围项目评估发现,通过

编辑整理本文。

存在行为问题青少年的家长汇报,prp有着很明显的效果。

对不同种族背景的孩子都起作用。没有证据表明prp的效果会因种族和宗教不同而发生变化(brunwasser和gillham,2008)。

二、strathhaven积极心理学必修课

积极心理学必修课是第一个以实验为根据的青少年积极心理课程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必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标志性优秀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增加学生对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希望提高学生韧性、积极情感与对自身目标和意义的认识。

1.研究过程

在美国教育部280万美元的资助下,研究小组完成了对学校积极心理课程的随机控制的评价。实验随机分配347名9年级的学生到语言艺术班,其中包括积极心理学课程组(积极心理学干预组)和无积极心理学课程组(可控组)。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实验前要完成标准的问卷调查,实验完成后,还要接受两年的随访。问卷评估学生的社会技能、行为问题和在校的快乐感,此外,还要检查学生的等级。课程总计大约20~25次课,每次80分钟,授课于9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课涉及优秀品质的讨论(或者其他积极心理学概念和技能),还涉及课堂的活动,这是可以鼓励学生在个人生活中应用概念和技能的实践家庭作业,以及以后进行反思。

2.研究结果

积极心理课程增加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快乐感和充实感,使他们投入学习,享受校园生活并取得成就。教师反映,研究实验改善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如好奇心,对学习的热爱,创造力)。这些研究结果是非常可信的,因为进行评价的教师,他们本人并不进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授课,也不知道学生参加的是实验组还是空白对照组。非常重要的是,增加寻找幸福感的技能并不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互抵触,而是在促进传统教育。

通过将prp与积极心理学必修课结合起来,或是更加严密的干预,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由于这是对积极心理课程的首次研究,因此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对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学生效果的普遍性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三、积极教育的培训

基于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幸福教育应该开展,并且可以在学校开展。宾西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一直在培训美国和英国的教师掌握这些技能。培训重点放在实验教师如何在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专业上应用传授他们的技能,通过举出实例和细节化的课程教实验教师如何传授给孩子这些技能。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的练习和应用,使准则和技能得到认识上的强化。培训后,培训人员全年驻扎,同时邀请许多访问学者,每个人待上一周或更久,在积极心理学专业上指导实验教师。

这种培训尚处于早期阶段,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部分:传授积极教育、嵌入积极教育和生活积极教育。

1.传授积极教育

课程通常被设置成独立内容,被称为“独立课程”。独立课程传授积极心理的元素:如优秀品质、韧性、感恩之心、力量、生活意义、投入[1]、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即传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

优秀品质课程。第一堂课,参加via特长问卷[2]标志性优秀品质测试前,学生要写下他们处于最佳状态时的故事。当学生得到他们的via结果时,学生们对照着他们的优秀品质,重新读以前的故事。几乎每个学生在他们的故事中都发现自己两个以上的优秀品质,大部分甚至发现3个。优秀品质课程还可包括采访家庭成员以发现优秀品质的“家族史”,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能力来战胜挑战,开发不在个人优秀品质前五名的能力。最后一堂课,学生们共同推选他们认为是各个优秀品质典范的校园领袖(学生或者老师)。这个共同认可和开发能力的过程,使老师和学生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来讨论他们的生活。

积极情绪课程。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学会如何品味美好记忆,如何克服消极偏见,如何对给予者感恩。在祝福日记中,学生晚上可以回想白天的美景。

韧性课程。首先,学生学习abc模型(ellis,1962):逆境影响随后感觉的信念会怎样,然后学生们学习如何通过更加灵活、更加精确地思考怎样放慢这个abc过程。最后,学生们学习“实时韧性”(reivich&shatte,2003),以处理经常面对的“盛怒”逆境。

abc模型(ellis,1962)是指: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信念(beli

编辑整理本文。

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ellis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ellis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因此,对a的经验常常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2.嵌入积极教育

独立课程侧重教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但积极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独立课程。可以将积极教育嵌入大部分的学术课程中,可以是运动场上、田园辅导中、音乐中、教堂里。以下是课堂示例:

英语老师讨论小说中的标志性优秀品质和韧性。尽管《麦克白》是一个相当抑郁的读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讨论主要人物的力量,以及这些品质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在讨论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物面对的挫折时,英语老师可以用韧性的概念来演示想法的准确程度。

地理老师让学生考虑怎样衡量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以及从澳大利亚到伊朗再到印度尼西亚的幸福标准也许是不一样的。还可以研究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对幸福有何影响。

语言老师让学生分析日本、中国和法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的优秀品质。

音乐老师用韧性方法从频繁的演奏失败的经历中建构乐观。

体育教练发现将积极教育嵌入到体育课中比较难。一些教练用重新定位注意力的技巧唤起队员对场上曾经愉悦的回忆,这些教练报告说,更多的队员因为这样想而克服了负面偏见。一位教练发明了一种以优秀品质为框架的方法来总结比赛。通过总结会,学生通过优秀品质的角度来总结比赛的胜利与挑战。另外,可以引导学生确认那些未能使用优秀品质的机会,这种确认过程能增加将来使用这些品质的主观能动性。

3.生活积极教育

当学生到学校面对教师时,教师可以问,“孩子们,昨晚过得怎么样?”孩子们会乐于分享他们简短的事情,比如“我昨晚吃了我最喜欢吃的苹果派”或者“昨晚和哥哥打球我赢了”。如果孩子每天以思考昨天有什么好的事情开始新的一天,他就是生活在积极教育里面。生活因为这个“好的开头”而提高质量了,生活得更好了,学生们会更热心去学习,通过学习并使用不求报答的做好事的技巧,而得到了助人为乐的经历。

这些零散的例子说明积极教育,无论是传授、嵌入还是活在其中,都会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及生活发生变化。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5

现代型优秀教师专业能力反思能力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于人才,振兴人才的希望在于教师。要想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化国家,无疑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型人才,要培养现代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一大批现代型优秀教师。学校之间的竞争必然是现代型优秀教师之间竞争。打造高水平的一支现代型优秀师队伍是每一个学校当前培养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校本培训,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意识和基本的素养。

一、做现代型教师势在必行

1.在当前的教育中,传授知识性的教育方式已在悄悄地退出舞台,随着新教材改革的全面推开,合作性探究式的教育方式正在全面推开,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水平。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调查表明,人的10%~20%之间的知识来自于读书,70%左右的知识来自于合作流。无论是成功的科学家、学者,还是高级管理者和著名的企业家,他们成功的根源主要不是来自于高端的知识,而是来自于他们超人的思维水平,他们经常会从不同角度或者说从常人想不到的地方出发,让自己脱颖而出。

2.做现代型教师是新教材改革的需要。新教材的理念必须是以学定教,生本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景,或者以声音、图像更直观、生动的提供学生的学习环境,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用常规方法解决不了的教学环节。例如,应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行探究几何规律,比起学生只凭想象或者只凭老师说教,无论从体验效果或者从兴趣出发都是无法取代的。科研的重点应该是每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要始终围绕如何培养知识后面的思维能力的研究,从而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较强的资料收集和整合能力也是成长为现代型教师的必要因素。

3.从教学效果来说,高考考查能力的题逐渐增多,而且逐渐从多角度考察能力,有些能力单纯的以考代练或者讲授式教学是难以实现的。

二、现代型优秀教师的构成要素

现代型优秀教师的构成要素,是较高专业水平+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欲望+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强资料收集和整合能力+较高的反思能力。

1.较高的专业水平是做现代型优秀教师的前提。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首先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教师,因为现代型优秀教师是较高层次的优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成功开展教学的关键,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能力不可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好比教练只能在浅水中游泳,他还能敢引领学生到深水里游吗?

2.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欲望,是现代性优秀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为什么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呢?如果单纯有较高信息技术能力,但是没有应用信息技术的欲望,常常不会根据内容恰当地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其实,只要有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欲望,很容易学会需要的信息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能进行word文档的输入和编辑,学会做ppt幻灯片,会进行超级链接,会连接图片、视屏等,还要学会与学科联系紧密的软件。比如,理科必须熟悉几何画板,有能力可以学会fiash,会插入剪贴画和音乐,会编辑动画效果即可。而且现在许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高,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做课件,也是让学生学习提高能力的过程。

3.为什么要有一定的科研能能力呢?没有科研能力,又怎么会想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又怎会设计引领学生探究问题的途径呢?又怎会发现问题呢?又怎会思考解决的办法呢?当然,科研能力也不是科学家、学者的那种科研,他们更侧重理论的大的科研,我们中学教师立足于实践中的科研。因为我们天天接触学生,天天都要教学,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存在的小问题,或者出现的小困惑,甚至一个教学环节,都可进行研究或者对比试验,我们科研的重点应该是每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要始终围绕如何培养知识后面的思维能力的研究,从而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情景或者路径,学生至少能得到愉快的学习情景。

4.较强的资料收集和整合能力也是成长为现代型教师的必要因素。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捕捉信息,善于通过图片或者视屏保存下来,我们才能为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提高支撑和提供必要的素材。还有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自己找资料、做课件,网上有很多有用的素材和课件,我们只要善于收集,善于改变,采取“拿来主义”,也是可以的。

5.较强的反思能力,是成长为现代型优秀教师最为重要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做了任何事,都不会反思,那他永远不会改正错误,也永远不会提高。只有每天写教学反思,反思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或者需要改进的。因为做任何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有时候我们弄巧成拙,有时候我们会无心插花柳成荫,有时会突生灵感,这些都有必须记下来。长年累月就会成为心得,成为学术资料,加上理论支撑甚至会成为著作。

三、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的途径

1.利用校本培训,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意识和基本的素养。兴趣决定努力程度,需要决定动力。如果老师没有这样意识,仍然会抱着现实不放,因为部分教师总会认为轻车熟路,机械式重复性教学已经把这类教师定固定在模板式认知水平和教学水平上,要改变它必须改变观念。牢记大炮极强的时代早已淘汰刀枪的时代,让他们明白,这是必须的。机械化操作必将取代刀耕火种的时代,打火机不因有少数人继续使用火柴而限制打火机的发展。还要培训一些专业知识,要培训常见的教学模式,要观摩研究一些教学案例。

2.通过观摩课和优质课,促进现代型教师成长。通过定期的教研组、备课组上典型的交流课,让教师去观摩,去分析比较,促进交流学习。通过定期的优质课模式,提高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水平,也能促使骨干教师加速成长。

3.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可以建立全体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要求,要求部分优秀教师尽快成长为现代型优秀教师。建立现代型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定期评出一批现代型优秀教师,让他们引领同行前进。

4.建立奖励机制。对于成长为现代型优秀教师的要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在评优晋级上优先。

总之,以后的学校竞争必然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必然着眼于现代型优秀教师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更是现代的专家型教师,做现代型优秀教师必然是名师的结果,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加快自我发展,走现代型优秀教师之路是明智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6

为全面提升机械行业课题研究水平,总结推广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及优秀创新成果和优秀学习成果,11月24日至25日,中国机械工业政研会在徐州召开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课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机械工业政研会专家委员会有关委员及行业专家、全国机械行业十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代表、全国机械行业十佳政研会工作者、获得2014―2015年度优秀创新成果和优秀学习成果一等奖的单位及个人、机械工业政研会高级特邀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2016年度行业课题领题人和相关人员,以及机械工业政研会秘书处人员。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主任李伟到会并作“推进工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的演讲。机械工业政研会常务副理事长魏锋主持会议。会议承办单位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格致辞并介绍了徐工集团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与文化建设。

会议进行了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课题研究的结题、交流与培训。机械工业政研会秘书长邵乐利对全年课题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特点作了介绍,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由机械工业政研会承接、东风汽车集团领题的中机联重点课题项目《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领题人从课题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题所涉及内容及行文框架和起草、修改过程等方面,对立项课题的结题进行了全面阐述。由五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在结题阐述后发表了验收意见,一致认为《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纲要》起草形成过程严谨,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构建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测评体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评价内容和方法,具有行业特点,有着较高的前瞻性、创新性与操作性,体现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需求,对于促进机械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具有指导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结题。

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会议邀请机械工业政研会专家王超作了专题讲座,从课题研究的定义、课题研究的选题、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方面作了简明的系统讲解,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会上,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课题组代表作了结题阐述。会议还就进一步推广普及2014―2015年度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学习成果,专门安排了获一等奖的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北京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交流了获奖研究成果。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徐工集团生产现场及文化建设成果。会议期间,还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会员单位对研究会工作建议。

魏锋在会议总结点评时指出,这次会议时间短、内容多、信息量大,与会同志聚精会神,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深度得到了许多收获和体会,达到了会议的预期目的,相信今后的课题研究和优秀成果的推广普及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他希望与会同志把这次会议精神带回去,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出充分展示机械行业特点的课题研究和优秀成果,以此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机械行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深入推动机械行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继续向前发展。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格;人格特征;16pF;对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六条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儿园如何选拔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培养的合格幼儿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岗的幼儿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素质?对在岗幼儿教师的研究,尤其是对优秀幼儿教师的研究成果无疑是一个选拔、培养及幼儿教师自我完善的良好参照。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或特质的综合体,它显示出个人的能力、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他(或她)与环境的交互作用。[1]如国内学者所言,幼儿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2]: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父母的“人”———常常要处理许多非教学任务。职业的独特性对从业者的素质自然有独特的要求。人格作为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如果它与职业或岗位之间的相符性或适合性愈高,则事业的成功希望就愈大。不同的职业或岗位需要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做,人格特征适应其工作需要时,则能因才施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往往需要较长期、科学的培训,如不及早发现有相应人格特征的人才,一则培训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二则他们的淘汰将会造成各方面的损失。另外,有关人格的知识有助于幼儿教师自我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14所幼儿园的教师人格进行测评,旨在了解优秀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为幼儿教师的科学选拔、培养及自我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的深圳市、韶关市及佛山市的14所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共570人,剔除部分不完整的问卷及6名男性教师的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501份,问卷有效率87.9%。有效问卷全部为女性,年龄均值33.09岁,标准差9.198。其中,公办幼儿园308人、集体所有制幼儿园82人、民办幼儿园111人。501人中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共97人,专科学历幼儿教师共239人,中专或以下学历幼儿教师共165人,样本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以近五来年曾被评为各级优秀教师作为优秀幼儿教师的操作性定义,共有优秀幼儿教师209名。考虑到心理测评的相对性,拟将全国女性常模及另292名普通幼儿教师作为优秀教师的对照组。

2.研究工具

采用华东师大戴忠恒、祝蓓里修订的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简称16pF)。[3]该量表是一个双极量表,由187道题目组成,从16个维度对被试人格的16种不同因素做出了解,在使用中可将各因素的粗分转换成标准分(采用标准10分,分数范围从1~10,均数5.5,标准差2)。该量表还能通过特殊公式计算出四项次元人格因素和四项应用分(心理健康Y1、专业成就Y2、创造能力Y3、环境适应Y4)。3.统计工具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优秀幼儿教师与16pF全国女性常模的比较

将优秀幼儿教师的16pF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进行对照,t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1),优秀幼儿教师与全国女性相比,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13个人格因素上差异极显著。

2.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比较

将全体幼儿教师16pF得分转换为标准分后进行比较,t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2),两组幼儿教师在持强性、敢为性和独立性等3个因素上差异显著。

3.人格特征对优秀幼儿教师的回归分析

以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幼儿教师为因变量(1为优秀幼儿教师,0为普通幼儿教师),16pF各因素为自变量,对全体幼儿教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稳定性、持强性、敢为性和独立性进入回归方程,这预示稳定性、持强性、敢为性和独立性四个人格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能预测能否成为优秀幼儿教师。

四、分析与讨论

正如国内专家所言[2],同时又如本研究所显示:幼儿教师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从事该职业者自然也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本研究发现,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在16pF中的13个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此结论与邢少颖[4]等人的研究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邢少颖等人的研究与本研究都表明,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在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上得分偏高,而在怀疑性、实验性上得分偏低。与国内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还发现,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有高的稳定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以及较低的聪慧性、独立性和紧张性(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优秀的评定标准有关)。造成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优秀幼儿教师每天接触的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以及生动活泼的教育内容,周围的同事多为女性,且不用面对升学压力,使她们形成了热情、外向、轻松兴奋、情绪稳定而成熟,且敢作敢为、较女性化、易与人相处的人格特征。国内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对象是人)人格与绩效的预测研究显示[5]: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能显著预测工作绩效,尤其是关系绩效。我们估计以育人为工作任务的优秀幼儿教师,较高的乐群性、兴奋性(特殊公式中的心理健康Y1的正向预测因子)、敢为性、敏感性(有利于对幼儿细心照顾)、稳定性(心理健康Y1的正向预测因子)、幻想性(有利于对幼儿开展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自律性,较低的怀疑性、紧张性(心理健康Y1的反向预测因子)可能有利于其工作取得更好的绩效。研究发现,作为幼儿教师中的较为优秀代表的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聪慧性与实验性(亦称变革性)得分偏低,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聪慧性因素主要考查的是一个人思考的敏捷程度、学识的丰富程度及抽象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它所鉴定的是人的一般能力。如国内专家所言[6]:跨世纪幼儿教师应具备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为一身的完整的能力结构。幼儿教师聪慧性偏低不利于幼教工作深入开展,这可能与幼儿教师学历总体偏低有关,本研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教师占32.9%。各方面的证据都表明,中专或以下学历的教师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本研究中的方差分析表明,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在聪慧性得分上显著高于专科学历、中专或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F=7.04,t=0.001,事后多重比较LSD)。另外,这种状况可能也与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关。部分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艺术类课程(尤其是专科学历教育),甚至部分院校从艺术类考生中招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导致学生理论素养偏低。本研究所显示的优秀幼儿教师在实验性(较保守和尊重权威)上得分偏低可能也与幼儿教师总学历偏低有关,不利于幼教工作的创新。就本研究的样本而言,优秀幼儿教师人格尚有待完善之处,但她们仍是目前幼教工作的优秀代表。将她们的人格特征与普通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对照,有利于普通幼儿教师尽快地成长为优秀幼儿教师,也为师范院校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参考。本研究与国内研究表明:与普通幼儿教师相比,优秀幼儿教师在持强性[7]、独立性[4]、敢为性(仅本研究)上得分偏高。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持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优秀幼儿教师做出预测,这预示着幼儿教师中的好强奋发、积极独立者容易成为优秀者。

五、对策与建议

1.增进工作与学习中的积极体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兴起了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而积极人格与积极体验、积极的社会制度一起,成为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国内专家指出:积极人格特质其中一项标准就是与幸福生活的实现相联系,满足道德价值,不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受到公众社会的肯定,在社会角色有较高的价值意义等。[8]本文且将幼儿教师中的高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自律性、持强性、独立性及低怀疑性、紧张性作为幼儿教师的积极人格特征。如本研究所示,具有上述人格特征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易成为优秀者,因而这些人格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培养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地获得积极体验,是重要的途径。如幼儿园中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们明确职业的价值;通过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教师的情感体验;幼儿园创造条件让在工作中取得积极结果(幼儿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表彰等)的幼儿教师得到及时反馈,让幼儿教师们体验到幼教工作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师范院校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未来教师们明确未来职业的意义。正确的认知是积极情感产生的基础,只有对幼教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不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2.促进幼儿教师良好自尊的形成

自尊是一种关于自己技能、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评价后产生的对待自我的态度[8]。当一名幼儿教师积极投身于幼教工作,并不断获得关于自身能力、价值的积极反馈的时候,其积极的工作方式将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意味着在幼儿教师身上形成了某种积极的人格特征。国内研究表明,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是提高自尊的两种重要方式[9],这为通过培养幼儿教师的良好自尊,进而达到培养幼儿教师积极人格及其人格的自我完善提供依据。幼儿园应多组织如公开课、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幼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水平或专长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教师们在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同时获得自我能力感。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们应主动地与成功者进行比较和反思,发现自己与成功者的相同之处与不足。

3.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方案

学历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重要指标,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代表一个国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很多国家的幼儿教师培养都由部分大专或大学培养朝完全大专或大学培养的方向发展[10],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刻不容缓。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通过函授等各种方式提高学历,有关部门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让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师范院校要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既重视艺术素养又重视科研精神与能力(尤其是本科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理论水平。由师范院校实施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也应加强幼儿发展与教育知识、自我发展知识等教学,淡化艺术技能的要求,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

作者:邝廷舜李城许晓梅李晓云范晓荧单位: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2]张建人,祁虹鹏,凌辉,刘雯瑜,胡蒙江.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4(5):17-21.

[3]祝蓓里,戴忠恒.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88(6):14-18.

[4]邢少颖,贾宏燕.关于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1):41-46.

[5]张天.卡特尔16pF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绩效预测效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秦旭芳,庞丽娟.略论21世纪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及原则[J].学前教育研究,2001(2):37-39.

[7]杨敏,朱丽丽,张瑛.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3):19-21.

[8]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8

(一)课程实施质量有待提高(学科优秀率没有达到80%以上,学科合格率和书写合格率都没有达到100%)。

(二)教师教学研究兴趣不浓,热情不高,能力不强。

(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四)学生阅读与作文能力较弱。

二、工作目标:

1.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质量,使学科合格率和书写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以上。

2.打造教研组团队文化,发挥组内教师的潜力,争创优秀教研组。

3.及时总结经验,争取有更多优秀论文、教案发表或获奖。

4.推动“走向儿童需求的教学内容创生研究”的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6.切实提高学生阅读与作文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有效开展组本教研活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建立学习型教研组,认真组织本组语文教师研读教育理论和基本理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结合网络教研和远程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与提升教师教育观念结合起来,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经常化。有主讲、有讲稿、有记录,使我们组语文教师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逐步养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2、继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组本教研的活动,梳理问题确定科研专题,围绕本组的专题积极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看优秀课例等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灵活的成分,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

(二)推进课题研究的专题化进程,追求研究实效

本学期研究的课题是:走向儿童需求的教学内容创生

研究,我们组从儿童需求入手,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教学内容的创生”为研究切入口,扎实开展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及调查问卷和学生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作文能力。具体安排每两周做一次教研课,检验研究效果,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组织老师加强单元教材教法研讨,以教材为凭借,要在创生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每位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所研究的课题,去认真解读教材,在优化教学设计上作相关的实践,并撰写出有创意的优秀教案积极向外投稿。加强组内教研课研讨。人人上教研课,组织老师围绕研究课题开展集体备课,随上随评。评课时人人参与,并发表各自的见解,组内老师轮流作好评课记载。认真组织好小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要准时参加小组活动。本学期小组活动内容将按照“教研活动安排表”上严格执行,并由组内老师轮流主持活动。

(三)严格落实常规管理,在规范中求发展。

1、备课。从目前老师们的备课情况看,还是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难以把握。因此,本学期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老师针对每单元课文的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采用以个体备课为主,组内教研课采用集体备课。各老师平时的独立备课要有自己的特色,严禁抄袭以前的集体备课教案。每位老师要做到提前一天备好课,杜绝不备课就进课堂上课的现象。

2、上课。针对本年级学生课上发言不够积极的情况,每位老师在上课时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适合学生表达的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多用激励性、点拨性语言去引导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举手、读书、写字等姿势。每位老师上课时应严格执行教导处关于上课方面的规范。

3、作业。①严格按语文教导计划设置作业本。②平时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好作业量的督查及记载工作。③作业格式按规范执行。④各老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本学期批改等第统一改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⑤对于学生的错题、难题要作认真指导,让学生及时订正。凡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要严格让学生重做。⑥各班要认真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要在写字姿势和写字态度、方法上作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⑦关于练笔可安排在双休日进行。⑧组内老师要

做到每两周自查,主要检查学生作业本的保管、字迹工整、内容正确、订正及时和批改等。

4、培优补差。学期内教研组将组织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一至两次向正式出版的报刊杂志的投稿,鼓励学生自行把优秀习作向外发表。组织学生开展组内“美文诵读”比赛、钢笔字比赛等。本学期每位教师还要设置一本补差记录本,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补差,除了课上要多关注以外,要利用课后或中午时间随时进行个别辅导。放学时补差人数不超过5人。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9

关键词:优秀研究生素质

一、研究背景

素质(quality),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升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的总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主席在十七大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等学校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研究生做为高层次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以及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质量。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对研究生素质问题很少采用实证研究,多为经验性的定性描述,本研究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建立优秀研究生素质模型,一方面为研究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明确了目标,为学校和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和职业指导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甄选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来定义优秀研究生:(1)优秀的学生;(2)成功的就业者;(3)具备成功社会人的潜能。优秀研究生操作性定义为:能较好就业并且能够适应社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研究生。调查对象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在学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率为84.6%。

(二)研究工具

首先通过对30名优秀毕业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用人单位人员进行结构化访谈,收集优秀研究生的素质特征,了解其在个性、能力方面的特征和具体行为表现。访谈结束后,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初步整理获得优秀研究生素质特征共45个,将这些特征编制成5点量表并请有关专家(如学校优秀硕导、用人单位招聘专家等)对这些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逐一评定,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异,去掉得分在3.5分以下的项目,由此共选出20个素质特征项目,最后编制成“优秀研究生素质特征评价表”,要求被调查者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对所有项目作惟一回答,按照1―5分计分。问卷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20个项目的重要性评价。

我们通过研究生就筛选后的20个项目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并将平均值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值越高越重要),结果如表1所示,我们发现研究生们在这20个项目上的平均得分都高于4.0以上,这说明以下20项素质都是优秀研究生应该具备的较重要的素质特征。其中排在前5位的素质是:责任感(4.89)、进取(4.72)、团队协作能力(4.70)、人际交往能力(4.70)、解决问题能力(4.66)。

(二)对所有项目的因素分析及命名。

1、因素分析及信度检验

采用因素分析法找出项目之间的内在结构。根据选取样本规模,选取主成分分析法,去掉所有因素负荷量小于0.4的值,并通过正交旋转,使每个因素上具有较高负荷的变量个数最小化,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最后得出以下四个因子。通过Kmo检验和Barlett球度检验,发现Kmo的值为0.801,Bartlett球度检验中的显著性为0.000,该因素分析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四个因素能够被接受。各因素的alph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141,0.9098,0.8436、0.8906,总问卷的alpha一致性系数为0.9611,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四个因素共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8.372%,各因素负荷量(见表2)。

2、结构分析

对各因素的命名按照其所包含胜任特征的意义进行。第一组由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自信、进取、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六个素质组成。通过对这六个素质的涵义和内容分析,认为其主要体现了一名优秀研究生在组织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表现出来的与人协作能力,它是与组织分工合作相关的一系列行为和特征的表现,因此将这组因素命名为分工合作。有较强主动性、进取心和自信心的研究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既定目标、克服困难,营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促进组织的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则体现了个体的相互协作、合作意识。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将关注点从自身转向外界,主动将外环境内化的过程。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的研究生能够在应对外界环境时表现出主动性。

第二组由计划能力、执行能力、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五个素质组成。这组素质代表了研究生在适应社会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关行为,它指人们采取行动实现既定目标、完成既定任务的手段和能力。因此命名为实践执行能力。其中,计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体现了一个人能否及时抓住问题关键点或分辨出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合理分配时间和人力等解决多个复杂或时间跨度很长的问题。有较强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研究生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及时地调适自己的情绪,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环境。执行能力强的研究生表现为在生活学习中面对棘手问题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决定,并采取相应行动予以解决。

第三组由领悟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聪慧性五个素质组成。这五个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摆正个人目标,将思考化作实际行动,它是人们理解和解决相关关键问题的表现,因此命名为综合思维。学习能力体现了个体的聚合思维和常规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个体思维的流通性和突破固有思维的能力,聪慧性主要体现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则体现了个体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性。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候积极思考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与个性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进行理性思考,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组由责任感、敬业精神、踏实、勤奋这四个素质构成。这组素质表现在研究生学习生活当中的与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命名为个性特征。敬业精神体现了个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对工作本身的专注和卓越追求的精神;责任感是一种自觉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征;勤奋是在为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在学习中具有锲而不舍、探索追求、持之以恒的专研精神;踏实是指在工作、学习中采取切合实际的态度、脚踏实地地迈向任务目标、实事求是不浮躁的人格特征。

这四组素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在研究生个人成长和发展中一起发生作用。这四个方面代表了一名研究生适应社会寻求个人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是缺一不可的。一个人只具有良好的思维理性,但却缺乏将思考落实到行动的动力,是永远无法成事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不与外界互动,不懂得团队协作,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也同样无法获得成功。

四、讨论

(一)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技术,总结了我国优秀研究生应该具备的20项素质,并根据胜任特征的层级理论,以及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式,初步从分工合作、实践执行、综合思维和个性特征4个方面研究了优秀研究生胜任特征的结构,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优秀研究生的素质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分工合作特征的6个因子――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自信、进取、沟通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实践执行特征的5个因子――计划能力、执行能力、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综合思维特征的5个因子――领悟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聪慧性;个性特征的4个因子――责任感、敬业精神、踏实、勤奋。

(二)优秀研究生需要具备的素质特征

研究生做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肩负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因此优秀研究生必须具备特殊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应对着新的挑战。

具体而言:优秀研究生应该具备分工合作素质。其要求研究生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主动与他人沟通;配合团队有效地开展工作;也可独挡一面,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任务的能力;善于与上下级做好工作的配合和衔接;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团队目标的达成。实践执行素质要求研究生在工作中能够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以达成结果为导向;能够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和信息交流,利于完成工作任务;灵活地运用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能去解决问题;对计划中的事务保持关注,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触类旁通;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使工作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等。综合思维素质要求研究生很好地理解工作目标和关键问题;悟性很好,对问题有正确、独到的判断能力;对工作程序和关键环节的思考科学合理。相关个性特征要求研究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积极投入和执著追求,为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而坚持不懈,不断努力。

研究生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因此研究生素质研究也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关于研究生素质内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二分法”和“五分法”。“二分法”认为研究生素质教育内容应包含两个方面:基本素质和特色素质。基本素质是研究生的素质平台,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特色素质是研究生的核心素质,包括研究素质、社会素质、创业素质等三个方面。“五分法”理论认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社会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文献分析法定性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运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来研究优秀研究生的就业胜任素质,丰富了研究生素质的研究领域,以期对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其不足之处有二:一是样本量稍显不足,样本取样较为单一。虽然访谈对象涉及毕业的优秀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以及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但问卷调查对象仅为在学研究生。二是仅探索了优秀研究生胜任特征的内在结构,并未对该结构的效度进行了初步验证,欠较深入的分析。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既需要更广泛的收集优秀研究生的样本数据,同时也要以若干毕业的优秀研究生研究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扩大问卷发放对象包括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以便更深入地探讨我国优秀研究生素质的特征及其在优秀研究生就业行为中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

[2]卢黎歌.对21世纪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4):18.

[3]黄瓒.对我国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3,(1):39.

[4]陆伊.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代玉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徐燕茹等.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医学研究生学报[J],2003(16):282-283.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7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中学生从心理上逐渐走向成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主性不断形成,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模式,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新途径,大胆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一、指导思想

致力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总体设计

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渗透中国文化元素为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三、意义

1.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指出在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地理、数学、物理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与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实施原则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与课后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4.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重点

(1)实施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达到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②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与课后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运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2)实施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等。

(3)实施重点

本课题的实施重点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四、本课题的实施思路、实施方法、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

1.实施思路

本课题的基本实施思路是: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促进学生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英语充当加深中西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媒介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后的关系进行教与学的反思提出正确实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或策略。

2.实施方法

本课题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活动实践等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1)文献研究法:进行有关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内外文件检索,充分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水平,借鉴有价值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使本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2)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占有量。

(3)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把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班级发展前后变化作比较,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收集研究数据,分析归纳,为课题结题提供依据。

(4)活动实践法:通过“英语角”、参观、游览、诵读等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经验总结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逐步调整研究措施,保证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入。教师通过深入课堂的实践研究,及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定期整理研究心得,将研究得到的经验以文字形式公开展示,为建立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3.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是:课题研究准备课题设计开题实验处理各个阶段总结结题报告。

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课题申报、立项,理论学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实验处理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

①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进行实践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②第二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实践研究,阶段总结、反思,撰写论文。

③第三阶段:2016年3月――2016年8月,进行实践研究,中期总结,形成中期实验报告及论文。

④第四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实践研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及论文,终期总结。

⑤第五阶段:2016年12月,汇报研究结果,申请结题。

五、实施保证措施

1.笔者所在学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是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学校图书馆有藏书9万余册,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微机室、视频教室、校园网等教学设施,班班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同时在时间上、经费上、技术上、资源上也给以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不断学习先进经验,调整方案,及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定期整理研究心得,改进方法,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Kramsch,C..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