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38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1

关键词创新领导“互联网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必然会推动领导活动的变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放在了首位,充分反映了创新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意义,这对领导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领导,是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其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组织成员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活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其必然要面对各种客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等各种环境因素;此外,其还包括权力关系、领导文化、制度等因素。领导活动是否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是决定领导活动最为重要的客观因素。

十八届五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同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互联网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创新;互联网是创新的重要空间,而“互联网思维”引领着这种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创新要突破过去对创新的认识,重新形成提高创新成功率的新方法和新思想。

在互联网时代,领导创新在方式方法上更要顺应时代潮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领导的方式方法不能仍然采用教条式方法、一成不变。领导者要根据各种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领导方式方法的创新。当然由于思维和制度的惯性,新的领导方式方法的引入必然存在一定的阻力,领导者要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在互联网时代,领导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其开展创新的重要基础。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因此,领导创新必须要把握领导活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趋利避害,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领导者要不断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把握互联网的规律,关注网络热点,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处置以及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这就必然要求领导者要把握时展的脉搏,树立“信息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提高对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的驾驭能力。同时,领导者还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安全关乎社会的每一个人;新时代的领导要能够做到知网、懂网、用网、爱网,通过领导创新更顺利地开展领导活动。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包括迭代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跨界思维、极致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起源于互联网,多运用于互联网商业之中。但绝对不是说“互联网思维”只限于互联网人和互联网行业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领导活动和领导创新也需要“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下的“迭代思维”,多运用在软件的更新和升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计算机应用程序都是不断地更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一个新的版本或改进一些缺点,又或是增加一些新的功能;而迭代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对于领导活动来说,这更像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不断提升领导的能力和效果。“用户思维”的本意是用户至上,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或服务的质量。对于领导活动来说,具备用户思维可以提高其管理的水平,并且更容易树立领导威信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跨界思维”可以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大数据思维”可以提升领导活动的效率。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和领导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有很高的契合度。

领导创新要通过借鉴“互联网思维”。领导者应应用“互联网思维”对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各方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促进行政方式变革,通过领导创新可以实现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效果。

领导创新要实事求是,更要解放思想。曾经指出:“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笔者认为,是希望大家能够解放思想,同时还要实事求是。

要创新,就要突破思维的局限,突破经验的局限,不能搞僵化和教条主义。互联网时代下,领导创新需要奇思妙想,更需要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由于当今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出现,往往会使人感觉应接不暇。因此,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认清客观事实,把握客观需求,掌握和了解客观规律,看到发展的趋势,这样才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

在互网时代下的领导创新,自然要更加注重网络安全。作出了这样的重要论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句话极为深刻地说明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是无国界、无边界的,所以其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既需要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安全的保障。当前,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深度融合、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我们正在奔跑着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时时刻刻都影响着我们。作为领导者,首先,要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当网络安全有了保障时,创新的环境也就得到了保障;其次,领导者要用创新的方法来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且自身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只要我们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让安全的网络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

时代在变,领导者思想观念也要转变。在互联网时代,领导创新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面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情况,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善于使用新工具和新方法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凤台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邱濡恩.领导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互联网时代》主创团队.互联网时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2

【关键词】领导思维思维创新四个途径

【作者简介】关胜侠,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军队政治工作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C9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7-0042-02

当今时代,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要想跟上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挑战,领导者就必须具备很强的思维创新能力。

一、领导思维创新的涵义及特征

思维创新是领导活动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领导思维创新是指领导者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为了避免固守或陶醉于已有工作成绩而作出的更加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思维方式变革。

1.发散性和系统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具有创新素质的领导者经常使用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共赢思维等,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拓展思维视角,灵活多变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特征。同时也内含了创新思维的系统性,因为这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在系统中思考问题。这些创新思维都是着眼于整体和个别之间、整体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把它们作为一个系统综合地加以思考。

2.动态性和时效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加快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处在剧烈地变动之中。现代科学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学发明向生产转化的周期大为缩短,知识和生产力的更新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必须从相对稳定转向灵活多变。可以说,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思维创新永无止境。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面向未来,抓住时机和机遇,以更加灵活的动态性思维去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同时,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会受到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这体现了思维创新的时效性。

3.辩证性和非线性

用多向思维或者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思路看同一件事,这样看是坏事,那样看它可能就成了好事,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辩证性和非线性。

4.目的性和方向性

这里讲的思维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广大领导干部在确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脉博,看准方向。

二、影响领导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

领导干部要勇于创新,力求实干,不断破除各种思维障碍,才能承担起带领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1.传统思维定势对领导思维创新的影响

由于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很容易积淀成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势。由于思维的惯性,人们常常倾向于应用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问题本身和问题存在的环境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存在很大差异。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旧的思维方式,故而在决策过程中不注重深层次思维,考虑问题总是局限在一个点上,一条线上或一个面上,思维缺乏准确性,把运动、发展着的事物模式化。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无疑是错误的。

2.极端心理状态对领导思维创新的影响

极端心理状态主要指的是人们处在剧烈的情绪化状态中形成的偏执思维。这种状态会产生一些非理性思维与行动,如果任其发展,往往会酿成极端性和破坏性的后果。如何摆脱极端心理状态下的偏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是值得领导者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更需要领导者冷静思考、理智判断,从而作出科学理性的决策。

3.片面性思维方式对领导思维创新的影响

片面性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有些领导者认为思维创新只在于政治“作秀”、捞取个人政绩和名利,而非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有意无意地称为了群众需求,结果是损害群众利益,导致领导思维创新严重脱离实际。更有甚者在上任伊始,盲目“破旧立新”,借创新之名行破坏之实。

4.狭隘意识对领导思维创新的影响

在处理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有些领导干部严重缺乏全局意识,经常为了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领导思维创新的途径

领导思维创新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

1.放眼世界,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思维创新

市场、金融、信息和文化等全球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被交通、通讯、传媒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的发展变化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我们了解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看到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清楚了我们的优势所在,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为了从容应对各种状况,领导者要不断更新不符合世界潮流的观念,以更快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2.关注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进行思维创新

市场化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在积聚资源、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比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它通过经济作用不断向各国文化、政治等社会各个方面渗透。在市场化的推动下,政府原来的部分职能领域逐渐被多种社会力量所代替。我们必须关注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始终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作为领导者必须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贸易的增长,贸易的增长也必然带来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3.尊重知识,在知识经济大潮中进行思维创新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科学研究成为新的独立产业,冲破了工业生产的外壳,成为第一生产力。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也成了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人才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周期性变动,预示着一场剧烈的深刻的社会革命的到来。知识社会使知识技术和信息成为稀有战略资源,资本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源,脑力劳动者变成了社会劳动的主力军,劳动者知识化成为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正通过教育,加速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的转化,使劳动力结构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

4.重视人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思维创新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3

【关键词】园艺与创新创客空间员工创新

一、一起实际案例的分析

用空旷和荒芜描述新厂区风景是最合适不过了。春节刚过,为避免几年前投巨资购买的新厂区给初来咋到者留下空旷荒芜的糟糕印象,厂领导为此专门开了n次会议,讨论新厂区绿化问题,最后在一把手的坚持下一致通过《关于在XX公司新厂区大面积植花种草、绿化环境的决定》。文件一经公布,全厂上下在新厂区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植花种草运动,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空旷、荒芜的新厂区基本被翻耕一遍,一株株从国外新移载的花木、一块块白花花刚翻耕后撒下苏格兰草种的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全厂员工在期盼和焦急中等待着新草发芽,花木吐绿。然而,时间一天天从人们眼角溜去,奇迹并未发生。也许是进口的苏格兰草种太高贵,根本无法适应新厂区这片贫瘠的土地,尽管园丁们用进口的喷灌设施对其一遍遍浇水施肥,撒下的草种仅仅是稀稀疏疏象征性地有几株拱出地面,倒很像厂长头顶稀稀疏疏的头发。移载的花木同样不愿意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无论园丁们如何精心管理,那些花木还是一棵棵渐渐枯去,倒很像公司这几年的人才流失。

移栽的花木多数枯去,撒下的草种多数逝去,空旷、荒芜重新占领了新厂区。和以往的春天相比,经过这次折腾,被铲掉野草野花的新厂区今年春天颇显萧条。

其实,这个春天有一段时间新厂区风景也是很迷人的,尤其是在撒下苏格兰草种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借着园丁们分配给苏格兰草的水和肥,长势异常的好。黄的花苞,红的花朵,绿的小草,交错掩映,层次分明,格外好看,给人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然而,这种美景并未能持续很长时间,一次集团领导来新厂区视察,大力倡导植花种草的一把手发现花大价钱种下去的草、移栽的花木并未成活多少,当场把有关领导召集过来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把新厂区的管理者狠狠批评了一通。第二天,新厂区重新展开了一次轰轰烈烈的铲草、拔草运动,一夜之间,那些撒下苏格兰草种的土地重新恢复了原貌,野花被员工们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地铲掉了,野草被带着怒气的人们一棵棵拔掉了,只留下那些稀稀疏疏的苏格兰小草在空地上诉说寂寞,空旷和荒芜又一次占领了新厂区。也许名贵草木并不适合在新厂区生长,无论花工们多么地精心养护、无论管理者多么地光顾、关注,这些草木在新厂区并没有生长起来,最后一天天枯萎、死掉了,留给人们无限惋惜。

仔细想想,也只能是这种结果,试想:心里面连一棵野草、一株野花都植不入的管理者,又怎能种植好、管理好那些名贵的花木和进口的绿草呢?管理者要做到虚怀若谷,必须有若谷的胸怀,必须学会培育各种花草,既要为那些名贵花木、进口草种创造生长环境,又不能忽视本地花木的存在,他们同样能够点缀我们的空间,美化我们的环境。因为无论是名贵草种,还是本地花木,都是用自己的绿色点缀自然、美化环境。管理者用人又何不如此呢?所以,宋代欧阳修曰:“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社会早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社会,就像一个花园,必须承纳、收养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是本地的花草。无论是来自哪里的花草,只要这些花草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能够给周围的居民提供人们需要的绿色,能够点缀自然、点缀生活,能够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片土地就应该为其提供生长必须的养分。而园丁恰好是花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各种花草能获取多少水、肥、能否健康茁壮地在花园里生长,全掌握在园丁的手里,花园里一草一木的生命权全攥在园丁手里。

领导者不就是组织的园丁吗?组织成员能否在组织内部得到很好地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管理者的支持密不可分。

二、员工创新思维的挖掘离不开领导者的关注和认可

创新思维活跃的员工,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极强,他们对周围充满好奇,敢于质疑一切,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能够运用非常规思维寻找解决办法。在组织中,这样的员工常常不受同事欢迎,有些领导也不太认可爱挑毛病、有着千奇百怪想法的员工。可是,这些员工又好像是生命力极强的小草,不受园丁欢迎园丁却没办法“斩草除根”,想获得领导的认可又极其困难。对园丁而言,要想花园充满绿色,就应该装得下野草的生长,一个没有一棵野草的花园不能算是最美丽的花园。组织何不如此,一个缺乏充满创新思维的员工,到处是对领导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员工,成员个个唯领导者马首是瞻的组织,好比是一潭死水。这个组织将缺乏活力、缺乏竞争力、缺乏创新能力。华为能够成为今天国人的骄傲,与任正非对员工创新思维的支持和鼓励密不可分。苹果能够成为世界手机之王,乔布斯开创的苹果公司“创新架构”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乔布斯生前倾心打造的创新架构,苹果很难持续辉煌到今天。领导者要像允许花园里生长野草一样,允许组织内部存在不同的声音,尤其要关注那些敢于质疑、喜欢质疑、充满好奇心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施舍必要的水、肥等各种养分,终有一天,这些小草、不知名的花木会成长为组织的参天大树,成长为组织创新的栋梁。

三、员工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领导者的全方位支持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组织,一定有一个能够海纳百川、视创新为生命的领导者。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组织,就好比是一个长满各种花草树木、四季常青的花园,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在不同的季节以自己的生命和绿色点缀花园,使得花园得以四季常青。能够海纳百川的领导一定会及早发现那些有创新思维、敢于创新、有创新能力切与众不同的员工,并及时为他们打造必要的创新空间、提供必需的创新资源,出台各种培育创新思维的政策。在总裁任正非的倡导下,“劳动者普遍持股制”在激发员工创新思维、提升集团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核能效应”,华为公司目前有八万多研发人员,每年近百亿元的研发经费中,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新产品开发。用华为员工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公司总裁在资金、人力、物质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

对于组织中的一般员工而言,好比花园里不知名的花草。虽然没有领导关注,但是他们长期处于生产一线,对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为了解,对处理这些问题最有经验,对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想法和思维。由于在政策上缺乏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没有同事的配合,加上自有资金短缺、得不到领导者的重视和认可,一些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想法很容易胎死腹中。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组织内部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创新团队组建等方面给予特别关注,为挖掘那些无名员工的创新思维打造特别的创新平台。例如,可以在组织基层打造“员工创客空间”、“员工创新梦工场”、“员工创新俱乐部”等各种面向基层员工的创新平台,为他们发挥创新思维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员工创新思维的丰欠离不开阔的创新胸怀

领导者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组织创新能力的强弱。正如海尔领导人张瑞敏说的那样: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就是敢于进行破坏性创新。领导者创新思维开阔,有宽广的创新胸怀,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像乔布斯一样,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推崇创新,善于打造组织创新氛围,这样的组织常常充满创新活力。领导者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提振员工创新士气、打造组织创新氛围的前提。一个创新能力长盛不衰的组织,其领导者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创新者。敢于创新的乔布斯打造了苹果帝国,推崇破坏性创新的张瑞敏缔造了海尔帝国,喜欢个性张扬、行事反叛的霍华德・休斯创造了美国休斯飞机公司。被称为精神教父的任正非和他的创新团队已经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使用费。所有这些,无不告诉领导者,领导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组织的重要性,对员工创新思维丰欠的重要性。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4

“素质”一般是指人在一定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修养而形成的内在特质,它是人从事一定活动必备的主体条件,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等。在正常人身上,这些素质虽然都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和个人修养不同,各方面素质又有强弱和大小之别,其中有一种素质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核心素质。

新世纪,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创新。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创新型领导者。领导者固然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创新能力,但在新的世纪和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和首要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创新。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跳动脉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把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此外,领导干部之所以应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在于他们不仅仅是一般创新者,还是创新的领导者。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容忍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带头创新和推动创新,担负起时代和事业赋予自己的领导责任。

从领导干部素质本身的构成来看,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整体中,创新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单纯的“有知识”、“会管理”、“能力强”等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不是有效领导的关键。“有知识”还要会创新,不能创新,知识再多也没有意义;“会管理”也要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能力”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会创新、不善创新,不能说是“能力强”。在不断发展变革的新世纪,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者的首要素质,也是一流领导者与一般领导者的最重要区别。

二、领导干部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领导干部从事创新活动,至少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换句话说,领导干部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创新能力。

1.健康的个性和独立性。个性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由于生理素质和生活经历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独立性是指主体具有自主性,在思考和行动时能够自由做出决定,不受他人的干扰和支配。创新与个性和独立性密切相关。因为创新虽然是社会和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最初的创新总是由个别人做出的,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如果个人受制于人,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不能独立思考和“标新立异”,只能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考和行动,就不可能有创新。

当然,这里的个性不是指怪僻、任性和故意同别人唱反调,独立性也不是指处于与世隔绝的孤立封闭状态。如果领导干部将自己孤立于群众之外,不接触社会,不参加实践,不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关起门来搞创新,必然是闭门造车。即使有所谓“创新”,也难以合乎实际和推动实践发展。保持个性和独立性与走群众路线是不矛盾的。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才能不断创新。

2.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不存在离开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能力。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知识)基础上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知识越多,经验(经验广义上也是知识)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不可能有创新。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知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爆炸性地积累和增长,另一方面又在急剧地更新和老化。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四年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受用终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过时和老化。知识经济时代则不然,如果以现在公认的知识半衰期6年计算,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其四年所学知识可能有30%已经老化。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不再学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和无能无用的人,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领导干部只有站在时代前列,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否则,就会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所淘汰。

3.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它们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才能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断创新;才会自觉地把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有的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不曾有丝毫创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当然,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不一定就能创新。要创新,还必须借助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创造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求异性思维,它不满足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乐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新的思想火花,发现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创新思维又是整合性思维,它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组合、迁移和应用,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创新思维还是联想性思维,通过横向联想、纵向联想、逆向联想、超时空联想等多种形式,加以引伸或移植,产生新的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领导干部要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推动实践创新,就要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4.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创新是对传统的否定。如果把传统视为绝对完善和神圣不可违反的东西,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永远不会有创新。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领导干部既要乐于接受和继承有益的传统,也要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在现实中,传统往往是与权威、上级、书本、原理、原则、经验等等联系在一起的。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里的“怀疑”,不是怀疑主义,而是遇事问个为什么,不盲目相信和崇拜;这里的“批判”,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指对对象采取分析的态度。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上级,珍视经验,依靠专家,但又不迷信他们。当这些东西与实践发生矛盾时,他们会自觉地抛弃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因而能经常创造出新的成果。

同时,创新又是对现实的超越。“现实”即当下的客观实际。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来说,客观实际是第一性的,人们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实际的条件和可能。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为了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不断把社会推向前进,就应该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满足于现实和既有的结论。否则,就不可能创新。

创新还必须有自我否定精神。创新不但要敢于否定他人,而且要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认识和经验,特别是那些在工作中做出重要成绩的领导者。现实中不乏这样的领导干部,新到一个岗位后,为了打开局面,一般能够推陈出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一旦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陶醉于这些成功经验之中,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框框,因而很难继续创新。

创新还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而探索是要冒风险的,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尤其是领导干部,创新不成功,不但会造成一定损失,而且还有可能丢掉乌纱帽。因此,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有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四平八稳,是不会创新的。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创新能力的涵义

创新能力的定义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通俗地讲,创新能力就是产生某个以前不存在的东西。创新能力不一定要开发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新的东西,它更多的是开发出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新的东西。当我们改变我们自身时,世界就以两种方式随着我们改变:一是以我们的行为影响世界的方式,二是我们经历世界的一个变化了的方式。

二、创新能力是国有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价值。企业“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我国国有企业领导者尤其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是由我国国有企业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着实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在学习运用这些重要理论思想指导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时,要着力用这些锐利思想武器准确吃透上级精神,充分发挥政策威力,正确把握基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做出科学的决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勤于学习、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积极的创新者,必定是将求知的触角伸向更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一个领导者,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头脑中储存了大量信息,遇到问题需要决策时,才可以把大量有用信息调出来,充分利用广阔的思维空间,得出高超的谋略。

一要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行动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创新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与目的;二要努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领导干部平常要注意了解现代科技新知识,掌握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概况;三要认真学习实践知识。三是要不断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四要认真学好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深刻了解历史,才能准确把握现实,正确走向未来。

(三)了解工作、熟悉工作

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必须了解工作历史、工作过程、工作现状,不断提高对工作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工作创新就是要坚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群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在实际调研中开启心智,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强化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创新总是要遇到困难的,任何创新或多或少都要打破原有的平衡,都会带来一些麻烦,产生一些阻力。缺乏了工作的主动性,没有主动创新的意识,创新就无从谈起,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是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1.要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创新的价值观是一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才能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断创新;才会自觉地把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

有了创新的价值观并不一定就能创新。要创新,还必须借助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求异性思维,它不满足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是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新的思想火花,发现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

2.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勇敢的探索精神

创新是对传统的否定。如果把传统视为绝对完善和神圣不可违反的东西,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永远不会有创新。

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领导干部既要乐于接受和继承有益的传统,也要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

创新还必须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应当看到,探索和创新总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随时会遭到各种挫折和失败。创新不成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个人的声誉和地位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但风险又往往意味着机遇和未来。因此,企业家需要有一种锐意进取、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精神和意志。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有敢闯、敢冒、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是不会创新的。

3.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创新的价值导向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6

关键词:领导干部;创新;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10年同志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要想创新必须首先培养创新思维,只有有了创新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思路,才能有创新的实践,才能有灿烂辉煌的成果。

一、领导干部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

所谓创新思维,是以超常规乃至反常规的眼界、视角、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它是人类思维的精华,也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但是,领导干部脑海中有一些无形的障碍,阻碍着思考与创新。

(一)习惯

哲学家杜威在《理想的冲突》中指出“人基本上是一种由惯性铸成的动物”,总喜欢按习惯的方式方法想问题办事情,不愿意改变。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团队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惯性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不积极主动改变,思维可能会封闭起来,形成死角阻碍创新。也许在农业时代,按照习惯的方式做得非常好,在工业时代做得也不错,但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有些习惯定势可能不适应了。时代变了,必须对自己的惯性化的思维方式也来一次彻底变革!

(二)经验

经验能使人缩短探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经验在时间空间、条件和主体方面都有狭隘性,而且容易形成经验定势。因为人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枷锁,在学会思维的同时也学会了屈从常规和惯例。如果领导干部跳不出经验定势的束缚,丢不开程式化的固有做法,总是用老经验指导工作、用老套路抓落实、用老办法处理问题,会影响到工作决策最优化。所以,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说:“我们的后半生大概很多情况下都在清除前半生那个知识和经验所给我们带来的遮蔽和阻挡。”

(三)权威

权威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普遍对权威怀有崇敬之情并有意无意地听从权威。领导干部做决策也常常采纳专家意见、引证权威观点,这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关键。但如果总是以权威的“是”为“是”,以权威的“非”为“非”,甚至对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从,就会形成权威定势导向,不仅扼杀人的创造性和反叛意识,还会成为创新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清晰地道出了人的逐利本性。很多时候,一部分领导干部也会耿耿于怀于那点利益或者怕失去那点既得利益,进而自缚手脚、难以超越,甚至对革新和创新也持反对和排斥态度。如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很难,面临很多障碍,很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领导干部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五)从众

从众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当从众产生“泛化”,成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原则和个人的思维原则时,便成为思维领域的从众枷锁。从众倾向比较强烈的领导干部,在认知事物、判断是非时往往附和多数、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难以创新。而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干部,由于未能与众人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可能会被认为标新立异而被孤立,如何既与众人保持一致又不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被扼杀是个难题。

(六)规矩

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所以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规以规范人的行为。但是,规矩有时候也会禁锢人的思维,扼杀人的创造性。比如一条“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认识或叫规矩,导致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几乎荡然无存,经济活力难以激发。

二、培养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的路径

创新思维人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会用善用,有的人不会用不善用。培养创新思维,学会并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是每位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需要领导干部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是萌发创新的基石。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问题得到解答更为重要”。马克思也强调“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问题意识,树立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问题的观念。在工作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问题、长于解决问题。

(二)培养突破思维,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创新需要技术,但在本体上又是超越技术的,它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的破位,有时甚至是对制度规则体制机制等的突破。因为,当最难的问题摆在面前,人所共知的技术知识并不是取胜的独门武器,有没有违反成规甚至打破金科玉律的胆略,才是最终制胜的法宝。作为领导干部守规矩是必要的,但是当一些规矩规章制度阻碍社会发展和创新时,要有“事到万难要放胆”的勇气和魄力,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勇于尝试,勇于打破一些旧的、禁锢创新的条条框框。

(三)善于多视角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同,就像同一个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的思维的触角也不是一个,要学会多视角思维。首先,经常转向思考。当对一个问题在一个角度一个方向思维而停滞时,及时转换角度和方向,这也是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的“换一个地方打井”的智慧。其次,学会局外思考。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在管好内部的同时必须兼顾外部,由外看内,跳出某单位看某单位,跳出某地看某地,跳出中国看中国。

(四)要有战略眼光,立足当前看长远

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眼光需长远,最根本的是学会用战略眼光分析问题,不在眼前事务中兜圈子。一要有世界眼光。“不审天下之事,难应天下之务”,只有用敏锐的世界眼光审视复杂多变的世界,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有效应对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二要超前思考。即找准眼前与长远的关联点,立足当前看长远,把握未来看走势,在谋划未来中提高超前思维能力。

(五)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美国福特总统曾说“如果有所谓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有站在对方立场审时度势的能力,即由他人的观点看事情,如同你自己的观点看事情一样。”作为领导要经常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尤其要多点“群众思维”,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讲话,站在群众立场想事,从群众利益角度办事,这样才能避免“为群众服务,群众却不领情”的尴尬。

(六)培养求异思维,敢于“反其道而思之”

求异思维也叫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有的问题如果通过正面常规的思考得不到解决“山穷水尽”时,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可能会“柳暗花明”。生活中有很多对立的范畴,领导干部不仅要熟悉那些范畴,还要善于逆向思考,让思维向对立方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进而实现有实际价值的转化。

(七)加强团队协作,创造“1+1>2”的效益

三个和尚没水喝和三只蚂蚁搬大虫的故事令人深思。前者没水喝是因相互推诿扯皮不讲协作,后者能搬动大虫则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作为领导不能总是过分地强调个人,要有全局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经常把自己放到大局、团队中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一种大的格局。要谨记“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的格言,通过团队协作,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健.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玲.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J].法制与社会.2010,(34).

[3]刘琼.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4]包仁香.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及其培养[J].政治研究.2010,(1).

[5]李家强.信息化环境下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1).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7

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到具体等。

逻辑思维方法分正面和负面推理方法。正面推理方法是从归纳开始,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负面推理是从演绎开始,也就是从一般到个别。这是两种推理,即正推理与反推理。这种工作方法的规范性和理性化,对整体工作的指导不乱方寸阵脚,非常有好处。

可以先从正面推理方法来分析工作,即从归纳开始,先研究问题的现象,最后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对某公司某年度工作的认识,从正面来看,先分析整个公司年度工作总体是怎么计划,怎么实施的。从整体上分析检查工作是怎么布置,下面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些问题?这里有一点,当问题的产生是个别的、少数的、偶然的,从整体往下找,应该是层级解决制。从上面往下分析问题,上面都正确没有问题,基本上合理,但问题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应该从下边层级解决。第一,如果发现从上边到下边都普遍存有问题,例如:在某年,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么这一普遍现象出现的问题就要从上边找,从整体找,而不能从下边找。

以上是正面推理思维方式,分析以上情况,问题基本上是出在上边。所以,总结某年整体工作时说,从整体上大的决策有失误,有些局部具体的决策是正确的,但落实不下去。落实不下去是下面的问题,但根源在上面纠正不力,推进不力。下面不执行,上边也不处罚他,所以下边便可以不执行了。因此,要从上面来找问题,有关的主要领导要承担责任。同时,从下面再认识这个问题,并层层解决。这便是正面推理思维方法。不要指责下面总是不执行命令,告诉过你们如何去做,你们没做。这问题的责任是谁呢?告诉他做,他没做,为什么没处理他呢?这样的领导能行吗?用逻辑思维方法,由上往下找问题。问题发生在下面,根子在上面。要通过这种思维方法去检查工作。

第二,问题产生在下面,是个别现象,整体都很好,问题是由于个别部门、个别人或个别领导的问题,就由个别领导人承担责任,不需要上面承担责任。不能总认为一切失误都是由上面造成的,一切问题是上面的,这是不科学的思维方法。个人出了问题,当领导的不处理他,袒护他,是领导的责任;如果领导严肃处理他,领导没有责任,问题是下属的。不能保证所领导的一切人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做到主客观相吻合,做得很正确。这是正面推理思维方法。另一方面,从下面往上看,看一些具体工作,其中哪一些正确?哪一些是反映了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哪一些没有反映决策层的指导思想?哪一些是错误的?检查整体的目标、计划、控制是不是正确,如果从整体上是对的,那么问题是下面的。

以上是在工作中用逻辑的思维方法来检查工作。有些同志不是用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功劳都是我的,错误都是你们的。有问题推到上面,有失误查找下面,上推下卸,这是错误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相对的思维方法,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观察事物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想问题、解决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它不像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层层推理,而是在两分法原则下,坚持主要矛盾确定事物本质,坚持对立统一、矛盾相互转化的原则。主要矛盾可以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正确的思辩。否则就乱辩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坏事能说成好事,好事可能说成坏事。

例如:某人或某集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好事,是主流,是主要矛盾,是规定事物本质的东西。但如果取得成绩后,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了,可能由此而导致落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发生了变化,向另一方面转化。辩证思维方法就是提供一种防止由先进向落后转变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懂得了辩证思维方法后,你就会谦虚谨慎,既正确肯定自己的成绩,同时又看到自己的不足。检查自己,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同时提出下一步新任务,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向新的任务迈进,那就可以避免盲目和骄傲。

逆向思维方法

这是与逻辑思维方法相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与一般思维方法相反的方法,以达到正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比如田忌赛马,这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好马对好马,劣马对劣马。但孙膑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最差的马对对方最好的马,用最好的马对对方次好的马,用次好的马对对方最差的马,结果赢得了胜利。

又如军事上,你来攻打我,我来对挡,这是正常的逻辑思维方法,但是却采取了诱敌深入,杀回马枪的方法,在敌人冷不防的情况下给他来一刀,这就是逆向思维方法。这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以小的力量来牵制敌人。有一个军的兵力,但并非用整体兵力与你对打,而是以小部队牵制你的大部队,同时分解你的大部队。把大部队转移出去,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弱小,也是这种方法。

在工作当中,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对外应付的工作很多,主要力量不能用在对付应付上,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做,领导人不应该将主要精力牵扯到这里来,以小部分力量应付就行了,主要领导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否则把精力放在弱小的事情上,就会影响全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要用逆向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去应付和处理。

换位思维方法

换位思维方法是指思维者站在对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进行思维的方法。对同一个事物要换位思考,站在领导与被领导不同角度去审视,被领导要站在领导角度考虑如何做事和解决问题。再换位,一个领导或一位被领导,站在第三个角度分析、评判该事物正确与否,即大脑对对象事物问题的研究方法,是采取三换位的分析、归纳、抽象等的研究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掌握事物的本质,给予理性的相适应的解决方法。

在企业,只要是领导,在做任何事时一定要考虑被领导者他们的客观情况,一定设身处地的想,您是被领导者该怎么办,您会怎样想,然后制定计划和行动方案,特别是分配政策,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制度、政策等。作为被领导者,应该考虑我是领导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分清是非曲直,才能高度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形成团队的组织力量,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创造性思维方法

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要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不局限于原有的认识,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怀疑,善于提出问题,开拓认识新领域的活动。这种思维方法特点是:积极的求异性,即总是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敏锐的洞察力、非常的新颖性和主动性。对常规的管理提出疑问,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认识,对不合实际的方法提出改进意见。这种思维方法还善于提出新的设想、假想。

比如:看到杯子,便发现杯子有一个不好的方面,不能保温。这样,想象思维开始起作用了。看到暖瓶,它的保温性很好,能不能将暖瓶的瓶胆缩小后,装到杯子里面去呢?这就是创造性思维,这样就创造出了保温杯。

我们在研究利用创新思维方法,在科研上要敢于创新,要打破过去旧的既定概念,要敢于设想并进行科学试验,才能发明创造。在工作中,不简单的搬“本本”,搬规定,一定要调查研究,要把文件、规定与当地的时间、地点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研究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即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突出的成绩。三株公司是全国性的公司,各地区情况差异很大,只有用好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得优异的工作成绩,别无他法。一切新的工作经验和发明创造的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突出平衡、平衡突出的思维方法

突出平衡、平衡突出的思维方法是人们对事物运动发展过程普遍的一般规律的思维认识,且在此基础上驾驭运用指导工作的思维方法。例如一棵独树,它长高是突出,是发展,在突出过程同时向四周发出枝杈叶是平衡,再长高又是突出,再长出枝杈叶又是平衡,如此循环向上长,当这棵树不能再向上长时,最后的平衡是稳住它的安全。这时的树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开始缓慢的衰退,到死亡。

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是平衡,发展是突出。在群体工作运动发展过程中,在同一项工作中,有众多人同时去工作。因每个人对工作认识不同,对工作的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每个人的悟性和灵感不同等,工作过程的结果成绩就不同,在这一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就涌现出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人才,并创造了工作经验,这是突出。指挥这项工作的群体领导,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向这项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经验的人才学习,这是平衡。这是领导用突出平衡的思维方法指导工作。

例如我们三株集团公司领导,在指挥三株员工学习和管理及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运用突出平衡、平衡突出这一思维方法指导工作。三株公司每月开一次中高层干部工作汇报、经验交流会。每月都有新的优秀工作者出现,领导每月点评下属各位的工作,并组织群体向先进经验学习,即是组织新的平衡。使工作的业绩不断地由一个新的平衡点再突出,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样循环不断地向前发展。领导本身也是在这一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认识,不断地提高运用突出平衡,平衡突出的法则的思维方法,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新的成绩。

针对某一工作,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是系统整体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还是辩证思维方法或换位思维方法,还是逆向思维方法,还是创造性思维方法或突出平衡、平衡突出思维方法?还是互相穿插去解决?对各自范畴内的任务,要自己寻求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之。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8

关键词:战略思维能力;智库;外脑;科学决策

总书记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主要内容就是“八荣八耻”。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八荣八耻”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战略思维、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实践创新“四种能力”,忠诚地为党和人民谋利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坚持不断学习 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善于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超前预测和防范,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不断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变成自觉而不是强加的、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和决策工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更加突出了科技、智力的重要性,中国能否在这一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的因素取决于新世纪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具备素质之一。我们除了系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所必须关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去学习,理解其本质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领导者、组织指挥者,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需要了解和掌握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方面的知识等,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人人学习用科学技术”的良好氛围,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辨别是非能力,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有了一定定位,但需要把握三个方面情况,那样才能保证战略思维能力的正确性。一是要把握全局,善于从战略高度认识问题。任何一级的领导干部都有担任着独挡一面、独立负责一定范围的工作职责,要有“全局一盘棋”的观念,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觉服从工作全局,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各项工作大发展。二是把握执政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具备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当前,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又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等优势的巨大压力。国内随着政策的深化,许多体制上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暴露。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认真思考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必须研究时代面临的各种新课题,注意从战略性的高度找准自己工作的重点,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新形势下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新的不利因素,会带来一定影响。领导干部只有率先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牢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勤奋工作,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强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坚持两个深入,增强调查研究能力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详尽占有材料,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从中得出规律性的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就是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原始资料,分析其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深入实际,就是坚持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我们调查研究,首先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出发。尊重客观实际,到现场、市场中去摸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客观实际,发现其发展趋势。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在现场、市场运作中不断探索规律和掌握其动向,才能把调查研究工作推向前进。第三,要正确对待过去的经验,及时发现新的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不能凭脑海中的印象,去分析它的变化,要按实际情况发展效果下结论。四是无私无畏,排除干扰去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力戒形式主义和浮躁心态,扑下身子,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面对事实摸实情。克服来自权威和上级部门的“定论”,实事求是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还有一个深入,就是深入群众。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重要的因素,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只有把人民群众视为领导干部的“上帝”,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有成效。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要放下官架子,不要让秘书等有关人员代劳,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和谈心交友的方式广泛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然后将群众零散、不系统的意见、经验等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概括、提炼,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充分表达群众的意愿,真正形成有较高决策作用的调查研究报告。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小型调查会、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民意测验、专家调查等方法,提高调查的科学价值。

三、坚持发扬民主,增强科学决策能力

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这里讲的出主意,就是决策。其实用干部,也有决策的问题。科学决策就是按照决策的理论和健全的科学程序,运用现代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的活动。

纵观我国领导决策的发展,不难看出科学决策也随着变革而不断完善。传统的经验型决策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这种决策是同封闭的政治和经济活动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它不仅跨越对象类型,而且跨越地域乃至国界。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靠自己的经验来作出满意的决策,既难以实现,又不符合经济高效的原则。现在,一个国家的政府或首脑拥有一套甚至几套顾问班子,已相当普通。这几年,不少地方“首脑机关”建立了以各行各业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地方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料,新世纪领导干部拥有几个或一批经济顾问、管理顾问、法律顾问或科学技术顾问,将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从封闭的、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拍板”的思维决策方式,变为建立睿智、形成领导者思维决策及反馈的“外脑”和“耳目”,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效益最大化。

广大领导干部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形成“集团军”作战,创造辉煌的业绩。领导是整个决策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中枢神经”,不断发出指令,同时获得

反馈信息。专家是决策的“智库”,也是“外脑”,他们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咨询的形式,拓宽决策者的智力,帮助决策者进行各种预测、分析、论证等,提高决策质量。群众是保证方案得到准确、有力执行的“操作者”,他们有无穷的智慧在实施方案中进行充分发挥,将创出最佳效益。这样聚成“三位一体”集团军,齐心合力,就会使决策方案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和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要规范决策程序,不能头脑发热盲目“拍板”,减少决策方案的风险系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高明的决策者,首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找准决策核心“定位”。然后集思广益,拟制方案。在拟定方案阶段,领导者一定要发扬民主作风,和专家、群众等一起平等地、民主地讨论问题,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广开言路,拟订积极、应变、临时三类方案,比较鉴别,以便选择最优方案。再分析评估,方案优选。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公示制度,让群众参与方案“品头论足”,择优筛选,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最后实施方案,反馈调节。坚持慎重初战、务必求胜的原则,加强决策追踪,锐意创新,不断修正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增强实施方案的最佳效果。

四、坚持求真务实,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都是马克思主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之构成要素。因此,领导干部坚持以求务实精神,崇尚实践,开拓创新,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9

关键词:求实性;哲学思维;领导者

领导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也凝聚着哲学智慧。对于领导者来说,是否能够正确地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是衡量其领导力水平的基本标准;是否具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哲学思维,是对领导艺术的更高要求。也可以说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是领导者决策的显著特点,高超的领导艺术,得益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维。领导者的哲学思维方式有很多,求实性思维就是领导智慧的养成途径之一,在领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求实性思维的内涵及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先入之见,要避免带着主观的好恶和感彩来看待事物,要尽量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领导者必须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把求实性思维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石,在领导活动中一以贯之。

所谓求实,即求实际情况、实际效果,是讲究效益,保障实效,切实解决问题,它与“假、大、空”相对立。求实性,也可以说是唯实性,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去思考问题和事情,而不能“唯书”、“唯上”。求实性思维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能动地认识、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达到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和驾驭规律的目的。可见,求实性思维方式是以反对唯心主义为任务,以寻找解决问题的立足点为目标的。

求实性思维是一种客观性思维或理性思维,是一种符合客观的科学思维。求实性思维的本质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其意思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理。同志古为今用,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并为其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注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见,研究客观事物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就是实事求是。

二、坚持求实性思维是领导者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

科学思维方式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既非一成不变,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只有牢固树立求是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才能确保各项决策活动正确无误。

(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较真才能准确了解实际情况

求真务实,求真是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就不可能做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较真,坚持真理,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苟且,正是坚持求真务实所需要的一种态度。

敢于较真,前提是要有勇气。勇气来自无私无畏。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就应当敢于同一切与党的宗旨相违背、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现象较真,祛邪扶正、破假立真。敢于较真,基础是了解实情。实情来自严谨深入。较真的依据从哪里来?主观的推测、感觉是靠不住的,只能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实践。这就需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田间地头、学校工厂,深入到群众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敢于较真,关键是掌握方法。方法来自科学求实。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人的认识各不相同。正确地较真,就不能不分主次、处处苛求,不论大小、事事计较,而应该着眼大局和长远,抓住本质和主流,善于在求同存异中取得共识,在取长补短中相互促进。这就特别需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出于公心、防止偏见。这样的较真,才有利于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共同致力于推进工作和事业。

(二)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必须使人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情况。这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绵延不断,永无终结。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日益变动,人类的实践过程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当今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勇于和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根据实践的要求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方针政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不断开拓创新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些片面地理解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将二者对立起来,或者一讲实事求是,就忽视了开拓创新,或者一说开拓创新,就忘记了实事求是,不善于从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层面去认识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从而造成思想上的封闭、守旧和工作上的被动、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实现正确的开拓创新。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不是不顾条件的一味蛮干,也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更不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形式主义。真正的开拓创新,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自缚于陈旧的框框,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地将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使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意见

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政之所废在逆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民情有实际的情况,民意有急迫的要求,民生有政治反映,民心有执政力量。百姓之心有事情、有决策、有导向、有诉求、有策略、有民计、有民权,所以,“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悖之则亡”。领导者在制定各项计划和措施之前,应当尽可能先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领导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做任何领导工作,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极大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这个创造力和积极性,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是我们夺取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关键。民心,可敬、可亲、可爱;民意,有智、有情、有愿。举事当先审民心,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说,不可须臾或忘。

三、领导者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求实性思维

哲学思维与领导决策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使领导力有显著提升,必须熟知领导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领导决策的程序、方法和原则;除此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哲学思维的基本原理,把握求实性思维的丰富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总结求实性思维运用于领导决策的经验与方法,使哲学思维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发挥其方法论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求实性思维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保证。

要做到求真务实,决非易事。坚持求真务实,必须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勇气,具有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敢于求真务实,重要的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解放思想,是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事业的必由之路;不敢解放思想,就走不出新路子,干不成新事业。敢于求真务实,必须敢于自我否定。不断自我否定缺点错误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敢于求真务实,就是要为人民的利益随时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对自己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只有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诚恳听取批评,主动接受监督,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敢于求真务实,而且要善于求真务实,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道道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根本目的。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可以说,亲历亲为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官”德情操,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本事。求真务实需要提高能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又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求实性思维要力戒以个人偏好看待事物

力戒以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和情感偏好为尺度来看待事物,避免带个人利益看问题。如果每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绝对化,缺乏理性的分析,就容易走向对事物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客观的认识,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貌,所以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来充分认识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偏好的一种局限性,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带着个人的情感偏好,主观好恶来看待人,看待对象,看待事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我们作为认识主体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个人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偏好是有个人的局限性的,是一种先入之见,我们应该力戒避免这样做,尽量通过不断利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的比较,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总结,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认识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马克思在1846年讲了一个观点,人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的,这就是说,从利益出发看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总是带着自己的利益来看问题,比如说看待一个人,当这个人和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时候,跟我关系相当好的时候,我很容易把他的优点发扬光大,他的缺点可能就视而不见,和我有利益冲突,我们之间有矛盾,那么很容易把它的缺点发扬光大,把它的优点视而不见,所以带着利益出发来看待这个人,就很难达到对这个人的一种客观认识,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看待对象的时候,要尽量的把个人利益先放在一边,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这个事物、这个对象的客观认识。所以哲学思维给领导干部提供的第一个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就是要从客观出发,避免从主观出发。这种求实思维,对于领导干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运用求实性思维必须善于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它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洞悉民情、为民办事,需要通过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民之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科学决策,更离不开调研。调查研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性环节,只有深入调研,使基本情况清楚明了、决策依据真实可靠、分析思考全面深入,真正做到汇聚民智、集思广益,才能使作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在个别领导干部看来,调研不过是下去一趟、听听汇报、写篇报告,调研作风不正、能力不强、水平不高,越来越成为一些干部的“软肋”。因此是否善于调研,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更是作风问题。

调研贵在深。只有树立良好的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浮在表面迎来送往,不“蜻蜓点水”做样子,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才能摸清实情、摸出隐情,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打下基础。否则,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问题就容易“抓空”。调研贵实。调研的过程是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的过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调研贵于思。爱因斯坦说:“只有你的眼睛能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开展调研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透过现象认清本质,通过偶然发现必然,努力从普通的现象中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升华,推广运用,从当前的工作中预见到未来的隐忧,未雨绸缪,争取主动,既了解事,又明白理;既在工作上见成效,又在思想上有收获。通过深入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出规律,揭示出本质,总结出经验,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路阳,顾明进.现代领导思维与创新[J].领导科学,2009,(2).

[2]闫顺利,敦鹏.哲学作为思维方式的超越——论马克思的实践过程思维方式[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胡志鸿.领导干部思维模式探讨[J].湘潮(下半月),2010,(7).

[4]赖松龄,高建和.论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的转变[J].人民论坛,2011,(26).

[5]程亚平.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探析[J].世纪桥,2011,(11).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篇10

1、政治素质是核心和前提。政治素质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思想观念的概括浓缩,世界观标举人生指南,权力观揭示权力本质,事业观蕴含施政方向,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因此,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党性锻炼,通过“三观”教育,夯实干部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战略思维的形成提供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方面的保障。

2、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是必备条件。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知识,我们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导致工作脱离理论指导,作出的战略决策不够科学,隐含巨大的风险。同志曾指出:“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发展,不断研究解决问题,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就是为了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干部战略思维能力进行的高瞻远瞩的论述,是十分精辟和深刻的。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决策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战略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3、领导干部认识能力是基本保证。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达到终极真理。所以不管你水平多高,能力多大,对决策信息的获取,筛选和认定都有局限性,特别是偏远地方和信息相对闭塞的干部,其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思维也存在局限性。如,在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如果只从本地经济发展的直观印象和资料报表出发,就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况且,有些思维问题还具有潜在的性质和隐含的特点,其本身不可能为人们所轻易觉察或认识把握,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去发现。我们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把握本质特征,正确判断各种复杂的事物,为科学决策提供保证。

4、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是内在动力。人作为能动的实战主体,与环境不单是一种适应关系,更主要是一种改造关系。在改造过程中,领导干部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心理素质的好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战略思维有相当大的影响,有的人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能力不够,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照抄照搬。有的同志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事物认识形成一种“成规”,总是用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注意事物发展变化。这种带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影响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障碍。还有的人看不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凡此种种,容易导致人们工作顾此失彼,影响全局,还有一些干部心理素质薄弱,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和挑战,有畏难心理和逃避心理,造成战略思维的严重障碍。有的同志情绪容易波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与同事及同行关系紧张。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思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只要加强道德修养,改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5、民主氛围和竞争环境是客观因素。民主氛围和竞争环境是制约战略思维的客观因素。一方面要通过民主决策,解决好集体领导和个人意志的关系问题,使班子成员能对重大决策充分发表意见,增强班子成员对重大决策的关切度,发挥民主参与热情和氛围,减少个人专断,尽可能降低决策风险,另一方面,要提倡公平的竞争环境,改革政府职能和审批制度,依靠公平、公正、公开的决策机制减少决策失误。要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战略高度上营造民主氛围,改善竞争环境。

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增强提高领导水平的自觉意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战略思维的能力。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当前发展实际,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战略思维问题上,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战略思维能力本身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必须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以期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素养和水平。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战略思维主要是管的方向性、客观性的问题和长远性、发展目标性的大事,因此必须讲政治,讲政治才能看清目标,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妥善解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排除各种诱惑和干扰,在战略抉择面前作出正确的决断。

3、要努力扩大知识面。战略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要求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既要具有胜任工作的专业知识,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和拥有一些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学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知识。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促进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要求不断更新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4、要善于总结经验。历史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获得,但战略思维的提高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实践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阅历,因而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战略思维能力不是人天生具有的,它离不开向实践学习,领导干部特别应当注重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只有从丰富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获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在具体工作实际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兼顾四方,统揽全局。战略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问题。从大局、全局考虑问题就是要求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一地一域的狭隘利益,要赢得

全局的结构合理和系统的整合。正如明朝政治家刘基所言:“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领导者,是组织的“第一人”,是组织的根。他的打算,他的念头,他的创意都为组织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领导者只有明确了组织发展战略的部署,确定了战略规划,工作人员才能方向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组织的人力资源才能被充分挖掘出来,组织就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才是领导者该练的“真功夫”。2、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无论是对过去辉煌的沉迷还是对败绩的深省,进行战略性思维就是要立足现实、把握未来,更专注于未来,具有超前的意识和过人的前瞻性。超前的战略思维是指导前进的明灯,它为未来描绘一幅独特的画面,它的基础是质的突变,而不仅仅是量的积累。古人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因时因事而变,就是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看准事物发展的趋向,领导者必须有独到的眼光,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前景,才能事事先人之前,夺取胜利。经常强调领导者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就是超前战略思维的体现。我们应该把“将来”作为“对手”,促使“今天”变成“落伍”。

3、科学决策,理性思维。现在领导决策过程中的非确定因素逐渐增多,正确进行决策的难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决策能力有时也会做出正确判断,但决策失误的概率较大。所以,在一些关系到重大战略决策的问题靠经验已经不可能了。为此,在制定的战略时,必须提倡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依赖科学的思维方法。领导者在决策前可以充分地思考,任意地想像,但正式决策时就不能“拍脑门”,随心所欲,要动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思维,最终实现科学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