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12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1

一、建市以来全市农村妇女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建市以来的25年,是我市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25年,也是我市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四个文明建设并大有作为的25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25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的推进,突破了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全面活跃了农村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妇女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伟大的变革,积极参与各级妇联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参与中实现了新的进步。农村妇女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焕发出蓬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农村妇女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重新回到一家一户手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模式,为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批农村男劳力流入城市或进入乡镇企业,多数农村妇女因为社会角色等原因留守在家,“男耕女织”的传统分工形式逐渐被“男工女耕”的格局所代替。广大农村妇女坚守土地,服务家庭,承担了大部分农业生产任务,成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力量。部分农村妇女告别锅台、走向市场,从事编织、加工、运输农副产品等工作,走上了亦农、亦工、亦商的路子,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随着“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级妇联组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妇女进行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妇联自办、与有关部门联办、请女能人代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村妇女人才。截至**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妇女27.5万人,有3.39万名妇女获绿色证书,2.32万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共有34人被评为省级、部级“双学双比”女能手,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群体,为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级妇联不断培养、扶持了一大批妇女致富骨干,创建了集生产、科研、培训、服务、创收于一体的各种“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共201个。一些农村妇女摒弃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不断深入发展、横向拓展,成为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从个人养猪到带领全村妇女发展规模化养殖,成立养殖协会,建起占地236亩的“三八”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的科技女状元巴兰华;从种植食用菌起步发展到带动起周边几十个专业村和上千个专业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的利津县绿野菇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奎,全市共涌现出巾帼创业标兵、致富女能人、创业女状元200余人,累计辐射带动8万名农村妇女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其聪明才智承担起重要责任。

改革开放初期,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市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5.78%,初中文化程度的在一半左右。各级妇联根据不同的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培训重点,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面向各层面的广大农村妇女,结合“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开展扫盲竞赛,到1995年底,全部扫除了全市青壮年妇女文盲,使30%的脱盲妇女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依托女子农函校、科技指导中心、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实现了平均每村有4~5名农民技术员;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妇女,开展电脑操作、家政服务、缝纫等就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面向农产品市场营销女能手,开展营销知识培训,提高了她们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营销的能力;面向基层妇女干部,开展业务教育培训,加强“双带”能力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叫得响、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各种活动和培训拓宽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视野,求知、求富、求发展已成为现代农村妇女的共同要求。

广大农村妇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身优势积极向社会传播文明新风,带头参加妇联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等创建活动,促进了家庭环境的改善;带头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推动了文明家风的建设;带头参加“家庭读书”、“万名妇女学礼仪”、“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文化素质。截至目前,全市评选表彰“平安家庭”1800户,已有6个村居被评为省级“零家庭暴力村居”,70个村居被评为市级“零家庭暴力村居”;评选市级以上“美在家庭”活动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80个,示范家庭180户;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6.2万户,达到70.3%,其中,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村中“十星级文明户”均达到了85%以上。“做文明人、建新农村”已成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

(三)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和家庭地位进一步提高。

各级高度重视促进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建设,《妇女权益保障法》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区)建立了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妇女法律服务热线、家暴致伤鉴定中心、家暴投诉中心、家暴救助中心等各种维权机构,建立了妇联特邀陪审员和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制度,社会化维权格局初步形成。各级人大、政协多次对《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维权,开展了妇女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妇女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婚姻和生育自利、财产继承权利等都得到进一步保障,生存健康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维权法庭”、“权益热线”、“投诉站”等机构的建立,方便了妇女,缓解了妇女投诉无门、诉讼难的现象。妇联参与法庭陪审制度的建立,加大了维权工作力度。通过“四五普法”、“五五普法”、“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普法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87%的农村成年妇女接受了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权益保护意识。农村妇女在广泛参与中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机会和收入来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也促进了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许多农村妇女增强了自主自强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施展才华。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农村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全市农村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有乡镇(街道)妇联45个,配备妇联干部50名;有基层妇女组织1849个,组建率达到100%,妇联基层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各级妇联积极发展各类妇女联谊组织,团结各界妇女,共同推动妇女发展,因地制宜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家庭教育促进会、葡萄协会、冬枣协会、畜牧协会等社团组织和1447支由村妇代会主任统领,妇代会成员为骨干,热心妇女工作的优秀农村妇女参加的“巾帼文明队”,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根据妇女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的现状,各级妇联积极推进经济领域的妇女组织建设,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在从业妇女10人以上的794家企业中,妇委会组建率达37.5%;从业妇女在5-10人的1128家企业中,妇女小组组建率达70.8%。

各级妇联组织寓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于致富能力培训之中,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据统计,仅2007、**两年,新发展农村女党员人数达559人,占发展农村党员数的23.7%。截至**年9月份,全市共有女党员13098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5%,其中农村女党员6147人,占女党员总数的46.9%。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能够带头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农村妇女进入党员队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农村妇女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信任,逐步成为农村领导层中的中坚力量。200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以后,全市有女干部的村291个,女性进村“两委”比例为16.34%,比上届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女性进村党支部的村217个,占12.2%;女性进村民委员会的216人,占12.1%。全市农村妇代会主任中35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12%提高到了27.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14.5%提高到了43.8%。一批有文化、年纪轻的优秀农村妇女竞选为村级妇代会主任,使农村妇女干部队伍的结构向年轻化、知识化迈出了一大步。

多年来,我市农村妇女工作多次受到全国妇联、省妇联的表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省“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等。以上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干部和妇女群众的拼搏、进取。

二、建市以来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找准妇联工作的位置。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是农村妇女工作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25年农村妇女工作的发展始终是与市委市政府在农村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相联系的。由动员妇女在承包土地上发展种养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到引导妇女转变观念闯市场,进入流通领域,再到组织妇女发展产业化经营,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程都体现了为大局服务,为妇女服务。农村妇女工作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农村改革的发展和妇女求知求富的愿望,不断地找准位置,充实内容,开拓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妇女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必须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只有立足于妇女素质的全面提高,立足于新型妇女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从根本上推动妇女进步和男女平等。多年来,我们正是抓住了提高妇女素质这个关键,下大力气建立“女性夜校”,并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立“网络课堂”,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使农村妇女面貌大为改观,地位明显提高。各级妇女组织不断加强巾帼文明队的规范化建设,把巾帼文明队作为妇联组织联系、服务、凝聚妇女群众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市农村1447支巾帼文明队以文艺宣传、保洁、护绿、调解等多种形式,组织、带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倡树社会新风。如巾帼文艺宣传队以移风易俗、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编排了快板、相声、小品、吕剧等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提高了素质。

(三)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把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正确的决策。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思想,把一切为了妇女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把一切依靠妇女群众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把广大农村妇女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四)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妇女发展和维护妇女权益两条主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农村妇女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把引导农村妇女消除贫困、走向富裕,与消除愚昧、走向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促进妇女发展就是要推动妇女全面进步,获得与男子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妇女又是社会保护的对象,维护妇女权益就是要针对各种损害妇女权益的问题,为妇女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与帮助。两条主线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是维权的基础,维权是发展的保证。农村妇女工作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通过维权,为妇女发展扫清障碍,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发展,启动妇女内在因素,从根本上维护妇女权益。

(五)坚持社会化的农村妇女工作格局,找到妇女参与和社会参与相互协调的有效载体。农村妇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形成合力。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工作方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妇女事业发展。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妇联正是通过社会化的方法,协调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为农村妇女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法律和舆论等各种服务,为农村妇女参与发展和自身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妇女工作必须更加面向社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使农村妇女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全部基础,只有面向基层,夯实基础,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工作位置上,帮助基层组织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地扩大工作领域,调整活动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使农村妇女工作永葆活力。党的十七大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妇女群体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完善组织网络,扩大覆盖面。巩固提高乡镇妇联组织,进一步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推动农村妇女干部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合理流动,才能推动妇女工作在创新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三、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一)组织建设方面。“妇代会”是最基本的农村妇女组织,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各项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村级妇女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乡镇、村级党组织不够重视。农村妇女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党政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视的乡镇,在换届选举中给女性以适当的倾斜措施,女性进入两委的情况就好,反之,党政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得力,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两委换届中妇代会主任当选率就低。还有为数不少的村两委干部认为农村妇女工作说起来重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认为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

二是传统的观念落后、妇女自身素质偏低。首先是妇女自身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出头露面的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持家管孩子。其次,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农村妇女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妇女对参政参选持“无所谓”、“小家更重要”的态度;在思想上不够解放,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羞怯,不善于表现和宣传自己等,这也是造成妇女参政参选比例低的原因。

三是受村级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妇代会组建率和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的比例较高,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落实的好,反之,经济条件薄弱的个别乡镇村的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比例低。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妇女的主体意识、觉醒程度较低,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生计方面,不愿意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是由于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委会出于减少开支的想法,不愿采取聘用或误工补助补贴妇代会主任,所以很多村都聘用计划生育小组长兼任妇代会主任。由于绝大多数村妇代会主任享受的是计生补贴,妇代会主任通常会花时间完成有工资待遇、经费支持的计生工作,对妇女工作没有热心,影响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农村妇女观念有待更新。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带头致富的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不敢大胆探索,不会主动创业,全市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由于科技含量比较低,附加值高,收入偏低。二是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滞后。在农村妇女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滞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少,掌握现代科技能力较差,缺乏增收致富的本领。三是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弱。由于农村资讯不够发达,难以及时而准确地获取高科技、市场等多方面信息,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造成盲目模仿生产和盲目决策,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维权能力方面。受经济地位与残留的性别歧视影响,在农村侵害或轻视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化维权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农村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仅靠妇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维权工作实践看,由于妇联的职能有限,上访受害妇女由妇联说服教育之后,必须转移到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有的职能部门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接受,协调难度大。还有的职能部门,把上访到本部门的妇女直接推到妇联。二是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固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传统观念,对家庭暴力等不合理的婚姻状况,大多是忍气吞声,不能很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尤其是离婚妇女家庭财产权利、城乡结合部出嫁女土地承包及受益权利等时常受到侵害,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一旦受到侵害,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此外基层执法人员有限,处理不及时,农村妇女的侵权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四、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审视现在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这就需要全社会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样更需要妇联组织和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妇联组织做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对象是妇女和家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组织、动员、集中、凝聚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妇女新形象。

(一)科学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部分男劳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离不开全市农村妇女的的广泛参与。能不能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想法设法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各级妇联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农村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农村妇女发展新环境。在农村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应不断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农村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

二要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要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文明进农家、和谐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二)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家家有产业的良好局面。要深入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帮助农村妇女转移创业致富,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培训会技能,帮助千家万户依靠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一是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女农民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带动一片人增收。各级妇联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让创业农村妇女成为妇女工作的品牌和旗帜。

二是以基地建设促增收。抓基地、办协会,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做好服务。1、抓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以妇女发挥作用为主的示范基地,增强周遍辐射带动作用,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市场服务工作。2、扩大龙头企业+妇代会+农户模式。这是当前我市农村新的妇联基层组织结构模式,要突出“两手抓”,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手抓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把致富女能人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主任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工作思路,培养农村女经纪人。3、围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继续抓好“妇”字号项目示范基地的幅射作用,使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蓬勃发展,形成亮点,带动多点,覆盖全面。并利用巾帼示范基地的传、帮、带功能,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培训,形成整村推进的良好格局。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岗位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

三是以“城乡联动”促增收。各级妇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岗村联动、结对帮扶形式,实现以城促乡、城乡互动。各级“巾帼文明岗”要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农村妇女在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强力支持。真正实现城乡妇女发展资源的有效对接,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新格局。

四是以组织建设促增收。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要围绕“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发动农村妇女投入生产和建设的妇女代表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妇代会组织工作制度,有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活动,有一个保证组织妇代会正常活动的创收基地和活动阵地”的“五有”目标,加强培训,提高岗位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真正把妇代会建设为能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坚强妇女组织。

(三)培养人才,新农民注入农村工作新活力。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各级妇联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源泉。各级妇联要把提高妇女素质贯穿建设新农村始终,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打造创业新形象,打造文明新形象。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妇女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百名农村女村干部、千名创业带头人、万名农业技术骨干,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农村妇女人才队伍,再通过这一优势群体将知识层层传递,提高整个农村妇女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层次。

一要培育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今后各级妇联要在培养选拔基层女干部中积极呼吁,竭力推荐,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女村官”。要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劳动报酬,促进村妇代会待遇问题的解决。要切实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她们真正成为带领妇女群众科技致富的明白人,成为保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言人,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路人。

二要培养一批致富有门路的女能手。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的重点对象。各级妇联要有的放矢,广泛开展营销、网络等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创新、创优本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增收的“领头雁”;要深入开展“女企业家、女能手、女农民”的科技结对以及“岗村连动”活动,帮助她们提高种养殖技能,成为带头富、带领富的女能手;要鼓励、扶持女能人创办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把它建成广大农村妇女学技术、学本领的“实习地”,带领更多妇女共同走上致富路。

三要培育一批适应发展的新型女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一代有作为的新型女农民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对农村妇女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增强她们适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开展帮助广大农家女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掌握一门技能技术,订阅一种书籍报刊,学会一种文体爱好健康文明的活动,引导她们走出家门学技能,让广大农村妇女会种田、会上网、会生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四)整合资源,新力量搭建服务妇女新平台。

农村妇女工作面广、量大,各级妇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借劲使力,互动联动,搭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项目入户和扶贫救助等工作平台,有效地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服务。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科协等部门的支持,共同推进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要采取“走出去培训,敞开门学习”的方式,组织妇女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二是整合扶贫资源。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不动摇,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创新扶贫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建设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鼓励经济薄弱村妇女自主创业、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积极为贫困妇女牵线搭桥,寻找脱贫门路。深入开展“岗村连动”结对“手拉手”等活动,营造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2

一、农村妇女工作现状

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倾斜、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妇女组织的不懈努力,__市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广大农村妇女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伟大的变革,积极参与各级妇联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参与中实现了新的进步。农村妇女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焕发出蓬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农村妇女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批农村男劳力流入城市或进入乡镇企业,多数农村妇女因为社会角色等原因留守在家,部分农村妇女告别锅台、走向市场,从事编织、加工、运输农副产品等工作,走上了亦农、亦工、亦商的路子,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随着“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级妇联组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妇女进行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妇联自办、与有关部门联办、请女能人代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村妇女人才。

二是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其聪明才智承担起重要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妇联根据不同的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培训重点,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拓宽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视野,求知、求富、求发展已成为现代农村妇女的共同要求。广大农村妇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身优势积极向社会传播文明新风,带头参加妇联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等创建活动,促进了家庭环境的改善;带头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推动了文明家风的建设;带头参加“家庭读书”、“万名妇女学礼仪”、“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做文明人、建新农村”已成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

三是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和家庭地位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高度重视促进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建设,《妇女权益保障法》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维权,开展了妇女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妇女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婚姻和生育自利、财产继承权利等都得到进一步保障,生存健康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维权法庭”、“权益热线”、“投诉站”等机构的建立,方便了妇女,缓解了妇女投诉无门、诉讼难的现象。通过“四五普法”、“五五普法”、“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普法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87%的农村成年妇女接受了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权益保护意识。农村妇女在广泛参与中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机会和收入来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也促进了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农村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提升。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全市农村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5个县(市、区),县、乡镇、村(局委会)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基本健全,49个乡镇(局委会)、512个行政村基本建立了基层妇女组织,组建率达98%,同时,各级妇联组织寓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于致富能力培训之中,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能够带头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农村妇女进入党员队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农村妇女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信任,逐步成为农村领导层中的中坚力量。

二、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1、组织建设方面。

“妇代会”是最基本的农村妇女组织,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各项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村级妇女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乡镇、村级党组织不够重视。农村妇女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党政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视的乡镇,在换届选举中给女性以适当的倾斜措施,女性进入两委的情况就好,反之,党政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得力,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两委换届中妇代会主任当选率就低。还有为数不少的村两委干部认为农村妇女工作说起来重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认为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

二是传统的观念落后、妇女自身素质偏低。首先是妇女自身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

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出头露面的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持家管孩子。其次,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农村妇女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妇女对参政参选持“无所谓”、“小家更重要”的态度;在思想上不够解放,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羞怯,不善于表现和宣传自己等,这也是造成妇女参政参选比例低的原因。三是受村级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妇代会组建率和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的比例较高,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落实的好,反之,经济条件薄弱的个别乡镇村的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比例低。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妇女的主体意识、觉醒程度较低,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生计方面,不愿意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是由于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委会出于减少开支的想法,不愿采取聘用或误工补助补贴妇代会主任,所以很多村都聘用计划生育小组长兼任妇代会主任。由于绝大多数村妇代会主任享受的是计生补贴,妇代会主任通常会花时间完成有工资待遇、经费支持的计生工作,对妇女工作没有热心,影响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

2、经济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妇女观念有待更新。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带头致富的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不敢大胆探索,不会主动创业,全市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由于科技含量比较低,附加值高,收入偏低。

二是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滞后。在农村妇女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滞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少,掌握现代科技能力较差,缺乏增收致富的本领。

三是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弱。由于农村资讯不够发达,难以及时而准确地获取高科技、市场等多方面信息,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造成盲目模仿生产和盲目决策,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维权能力方面。

受经济地位与残留的性别歧视影响,在农村侵害或轻视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

一是社会化维权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农村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仅靠妇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维权工作实践看,由于妇联的职能有限,上访受害妇女由妇联说服教育之后,必须转移到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有的职能部门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接受,协调难度大。还有的职能部门,把上访到本部门的妇女直接推到妇联。

二是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固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传统观念,对家庭暴力等不合理的婚姻状况,大多是忍气吞声,不能很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尤其是离婚妇女家庭财产权利、城乡结合部出嫁女土地承包及受益权利等时常受到侵害,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一旦受到侵害,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此外基层执法人员有限,处理不及时,农村妇女的侵权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三、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联工作,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市妇联的主体活动,还是承接__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妇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科学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随着__市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部分男劳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__、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全市农村妇女的的广泛参与。能不能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想法设法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__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各级妇联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农村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农村妇女发展新环境。在农村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要不断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农村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

二要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要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文明进农家、和谐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2、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家家有产业的良好局面。要深入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帮助农村妇女转移创业致富,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培训会技能,帮助千家万户依靠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一要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女农民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带动一片人增收。各级妇联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让创业农村妇女成为妇女工作的品牌和旗帜。

二要以基地建设促增收。抓基地、办协会,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一是抓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以妇女发挥作用为主的示范基地,增强周遍辐射带动作用,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市场服务工作。二是围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继续抓好“妇”字号项目示范基地的幅射作用,使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蓬勃发展,形成亮点,带动多点,覆盖全面。

三要以“城乡联动”促增收。各级妇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岗村联动、结对帮扶形式,实现以城促乡、城乡互动。各级“巾帼文明岗”要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农村妇女在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强力支持。真正实现城乡妇女发展资源的有效对接,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新格局。

四要以组织建设促增收。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要围绕“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发动农村妇女投入生产和建设的妇女代表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妇代会组织工作制度,有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活动,有一个保证组织妇代会正常活动的创收基地和活动阵地”的“五有”目标,加强培训,提高岗位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真正把妇代会建设为能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坚强妇女组织。

3、培养人才,新农民注入农村工作新活力。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各级妇联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源泉。各级妇联要把提高妇女素质贯穿建设新农村始终,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打造创业新形象,打造文明新形象。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妇女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百名农村女村干部、千名创业带头人、万名农业技术骨干,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农村妇女人才队伍,再通过这一优势群体将知识层层传递,提高整个农村妇女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层次。

一要培育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今后各级妇联要在培养选拔基层女干部中积极呼吁,竭力推荐,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女村官”。要切实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她们真正成为带领妇女群众科技致富的明白人,成为保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言人,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路人。

二要培养一批致富有门路的女能手。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的重点对象。各级妇联要有的放矢,广泛开展营销、网络等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创新、创优本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增收的“领头雁”;要深入开展“女企业家、女能手、女农民”的科技结对以及“岗村连动”活动,帮助她们提高种养殖技能,成为带头富、带领富的女能手;要鼓励、扶持女能人创办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把它建成广大农村妇女学技术、学本领的“实习地”,带领更多妇女共同走上致富路。

三要培育一批适应发展的新型女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一代有作为的新型女农民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对农村妇女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增强她们适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开展帮助广大农家女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掌握一门技能技术,订阅一种书籍报刊,学会一种文体爱好健康文明的活动,引导她们走出家门学技能,让广大农村妇女会种田、会上网、会生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4、整合资源,新力量搭建服务妇女新平台。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3

在这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大好日子里,市妇联的各位领导及各县区妇联主席相约xx,隆重召开全市妇联主席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昨天,各位领导参观了我县浯溪镇唐家岭村、黎家坪镇新塘村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今天,我们又在这里欢聚一堂,就全市妇女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交流经验,畅谈体会,共商全市妇女工作发展大计。这次现场会的召开,是对我县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肯定和鞭策,为我们进一步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xx妇联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各位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的一件头等大事,也是各级妇联组织展现新时期巾帼时代风采的大舞台。今年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我们立足xx实际,深入宣传造势,广泛筹集资金,大力发展产业,加大建设力度,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开局。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性开展工作,为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县妇联认真履行职能,团结和带领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及广大妇女,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双学双比”、和谐家庭建设、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帮助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目标,以提高妇女素质为重点,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为抓手,推出了“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新农村建设文明户”、“巾帼生态庭院”创建活动等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了一大批活跃在乡村的巾帼文明队、妇女健身队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县妇联及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党中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这就为各级妇联组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工作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县妇联要认真贯彻全国妇联提出的“培育新型女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劳动力转移、巾帼示范村”等方面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妇联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与的历史使命,努力把党和政府的要求变成妇女的自觉行动,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在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新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要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目标,认真抓好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技术培训,精心培养出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要以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核心,积极培育和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妇”字号龙头企业、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条,促使农村妇女在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中增加收入。要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为主题,不断丰富“双学双比”的载体和内容,扎实开展好“十星级文明户、美德在农家、巾帼生态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家风促进乡风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维护妇女权益保障为重点,努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不断推动妇女维权工作向纵深发展。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4

××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910万人口中有640多万是农民,其中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近期,我们重点就“如何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妇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近年来,农村“男工女耕”的趋势日渐明显,农村经济建设妇女唱主角、妇女是主力。第二,妇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村,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抚养主要靠妇女,邻里关系的协调程度直接决定于妇女,农村的文化宣传活动、家园街巷的卫生也主要靠妇女去做。第三,妇女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随着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将更广泛地参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多方管理事务。

二、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推动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农村妇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妇联组织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找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积极探索妇联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原创:充分发挥妇联职能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农村妇女工作的新亮点和新品牌。要牢牢把握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这一根本点,引导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贡献力量。今后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二个关键、深化三项服务、发展四类典型、实施五大行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具体地说:

“一”就是要牢牢把握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条主线。

“二”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培养“双带”型基层妇联干部、妇女带头人这两个关键。

“三”就是要不断深化科技、培训、创业三项服务,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项目、家家有钱赚”的目标。

“四”就是要发展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妇”字号龙头大户和巾帼示范村四类典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围村组共同发展。

“五”就是要实施“生产发展提升”、“生活宽裕富民”、“乡风文明示范”,“村容整洁推进”、“管理民主参与”五大行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投身“创业杯”、“小康杯”、“新风杯”、“家园杯”、“和谐杯”五杯竞赛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引领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具体要抓好“五大行动”建设:

(一)实施“生产发展提升行动”,引导妇女发展新农业,争创“创业杯”。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妇女塑造计划”。加强县、镇、村妇女培训学校阵地建设,重点培育10个有特色、上规模的巾帼培训基地,年培训10万名新型女农民,力争实现“十一五”期间培训妇女50万人的目标。二是引领妇女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组织农村妇女和家庭争创优质粮种植大户、精品畜禽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园艺特产生产大户、绿色食品发展大户,指导和推动农村妇女开展以“赛科技创新、赛优质高效、赛规模经营、赛带动效应”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促进农村妇女守土生财。三是发展各类“妇”字号新经济组织和女能人队伍。引导和鼓励巾帼龙头企业、妇女专业大户、农村女能人,领办创办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妇代会+协会”形式,积极探索“妇联+公司”、“龙头企业+妇联+农户”等模式,培训一批协会带头人,扶持一批妇代会主任领办新经济组织,树立一批妇女新经济组织先进典型,培养壮大女经纪人队伍,使她们成为传授新技术的“信息员”、农产品的“推销员”、农村妇女走向市场的“领航员”。06年,六县(市)及贾汪区要培育5个、每个镇村要培育2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典型。

(二)实施“生活宽裕富民行动”,引导妇女开辟增收新途径,争创“小康杯”。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引领广大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转移致富、创业致富。一是实施“带动”计划,加快妇女劳动力转移步伐。要在帮助农村妇女转变观念、提高转移就业技能、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打造转移就业品牌、保护转移就业积极性上下功夫,提高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妇女转岗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村妇女离土致富。要鼓励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把“打工潮”变为“创业潮”。要引导女企业家到农村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妇女就业。今年全市要帮助3万名农村妇女实现转移致富。二是实施“提升”计划,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在全市农村妇女中喊响“创家业、做能人”的口号,通过结对带动、项目拉动、典型促动、政策推动等措施,扶持现有女企业家做大做强做优,鼓励有志妇女创新创业。继续实施家庭创业致富工程,倾力打造10大妇女家庭创业项目、100强家庭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10万名妇女从事来料加工。三是实施“帮扶”计划,带动弱势妇女致富。组建“女能人科技致富报告团”,扩充“科技专家讲师团”,深入农村传授致富经验和种养殖实用技能。抓住全市实施“整村推进”计划的契机,采取项目扶贫、拉手扶贫、科技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妇女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三)实施“乡风文明示范行动”,引导妇女倡扬农村新风尚,争创“新风杯”。不断深化和创新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的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综合开展“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活动,使广大妇女成为发展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创建新组织、倡扬新风尚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打造“双合格”家教实践品牌,帮助未成年人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深入开展“双百结对”共创文明活动,组织100个市、县巾帼文明示范岗与100个村结对共建文明村。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5

一、我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据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全市约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其中,女性约20万人,约占50%。市妇联作了调查统计,*—*年,全市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有46.5万人。其中:女性21.5万人,占46.2%。她们从事行业的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二产业6.1万人,从事建筑业2.3万人,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1.6万人,从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就业的有4.3万人,从事家政服务业3.8万人,从事其它行业3.4万人。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特点:

一是妇联组织参与的力度不断加大。*年,全市妇联系统共举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培训班143期,培训5633人。转移输出了3359名农村女劳动力进城就业,其中,就地转移2583名,输送到昆明就业617名,输送到省外就业159名。2005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妇女组织举办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培训班85期次,参训妇女达7630人次,共推荐转移了4882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其中:就地转移2959人,转移到市内1800余人、省外123人。

二是对农村家庭贡献逐步增加。2005年,妇联组织推荐转移输出的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187元增加到371元,年收入可达4458元,增长49.5%,占农村家庭增收部分近一半,为改善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是转移的渠道不断增多。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参与、组织下,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逐步从自发向稳定有序转变,已经形成组织发动、产业带动、项目拉动、企业推动等多种转移渠道。

——各级妇女组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有80%以上的农村女劳动力掌握了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妇联组织通过培养“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实施农村小额信贷项目,鼓励妇女自主创业或参与当地产业化的农业基地建设,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女劳动力2959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按照市妇联的要求,市妇联家庭服务处、妇女再就业服务中心、女子职业学校、外来劳动力市场市妇联窗口等阵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打造工作品牌,积极主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不断拓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今年1-6月,市妇联劳动市场服务窗口与1445家单位建立了用工关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岗位4560个,市妇联再就业中心、家政服务处积极寻找市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开展市场调查,进一步调整用户收费标准和服务员的工资(人均提高80-100元/月);另一方面,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然后再积极向各酒店、宾馆进行输送。上半年,共举办1期“酒店服务员职业资格培训”和3期“家政服务员培训”,培训人数达169人,其中:41人取得酒店宾馆服务资格证后从事酒店宾馆服务;27人取得家政服务中级合格证、88人取得家政服务初级合格证后持证上岗,取证上岗率达92.3%。经过培训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从事保洁、老人及母婴护理、烹饪等家政服务,宾馆、酒店大嫂服务,医院保洁,企业工人等方面的工作,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道德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四是妇联和妇女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参与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中,妇联组织网络健全,工作扎实,发动面广,工作深入细致,得到了各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的肯定和认可。除专门针对劳动力转移开展培训外,近30万妇女在各级妇联建立的“妇女之家”等多个培训基地上得到科技、文化、法律、家教、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培训,提高了素质,掌握了技能,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增加了收入,改变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了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市妇联成立了由市政协副主席、市妇联主席陆玉珍任组长,市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跃红任副组长,有关部(室)、事业单位及14个县(市)区妇联主席为成员的转移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召开了市妇联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下发了《市妇联2005年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要点》,层层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工作责任;市妇联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掌握情况,不断总结有效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工作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完善了各级妇联组织上下联动,培训、输送、推荐就业、维护权益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即:县、乡妇联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输送,市妇联负责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跟踪管理服务、维护合法权益等。

(二)发挥妇联组织的网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有序转移

按照昆明市妇联转移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上下联动,形成培训、输送、推荐就业、维护权益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14个县(市)区妇联组织启动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妇女网络,在调查摸清当地富余女劳动力的年龄、文化、就业需求等基本情况下,通过召开妇女大会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大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宣传、动员、培训工作,在我市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考虑到山区群众外出困难等问题,县(市)区妇联主动上门、走村串寨,把培训班办到村里,目的就是要使最广大的农村群众充分认识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目的、意义、步骤、途径,最终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主要做法是:

一是针对部份农村妇女对转移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工作不太了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实际,确定了工作重点乡,妇联干部进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开展“三创”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农村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引导她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信心,增强她们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深化对劳务输出政策法规的认识,积极勇跃进城就业;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分层次、多渠道,对农村女劳动力进行转变择业观念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她们外出就业的信心,提高了农村女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就业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打造家政服务工作品牌,推动农村女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上新台阶

结合我市妇联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市妇联确定转移农村女劳动力的工作要以家政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家政服务工作品牌,并积极探索向省外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拓宽转移输出渠道,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妇联组织的积极性,推动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各县区妇联组织输送到市妇联家政服务处的家政服务员,由市女子职业学校统一组织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证》,培训费由市妇联承担。二是对县(市)区妇联组织输送到市妇联家庭服务处的服务员,由市妇联家庭服务处负责推荐就业及管理,并按照实签合同人数返回基层妇联劳务费,具体标准为每人120元。三是按家政行业市场情况,不断提高家政服务员工资待遇。四是实行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市妇联将对转移输出工作中突出家政服务特色的县(市)区妇联给予一定奖励。

(四)强化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进城就业率

提高农村女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农村女劳动力,是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基础。2005年,市妇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帮助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女劳动力提高就业率。一是充分利用市妇联女子职业学校、家庭服务处、各级妇女之家(学校)等培训阵地,采取集中分散、校内校外、请进来走出去和轮训、委托代培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女劳动力进行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转变农村女劳动力的择业观,提高其职业技能;二是规范培训、注重实效,根据家政服务市场用人的需求和结构变化确定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制定培训标准,规范课程,将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努力提高培训获证率及就业率,力争转移进城务工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具体做法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协调各方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对农村女劳动力进行转变择业观念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组织她们学习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与卫生、家庭礼仪、操持家务、看护婴幼儿、照料老人、孕产妇护理、家庭保洁、美容美发、烹饪、熨烫等知识;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订单”培训,根据用工协议和意向岗位,进行定向专业培训,提高了农村女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教育已进城就业的农村女劳动力要珍惜工作岗位,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立足岗位作贡献。

(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为保证基层妇联组织有的放矢地组织农村女劳动力进城就业,市妇联建立了市、县、乡、村家政服务网络及用工信息网络,由市妇女再就业服务中心收集整理出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每月向各县(市)区公布一次,各县(市)区妇联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条件、报酬等情况组织相应的农村女劳动力,经过培训后输送给用人单位。市妇联根据各县(市)区妇联组织、培训、输送的情况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市妇联还对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及儿童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并通过政协提案等途径,呼吁、协调有关部门维护好进城就业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用中要切实保护好农村女劳动力的土地权益,使她们后方稳固,安心在外就业;要将男女平等国策意识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决策中,实现农村男女劳动力平等就业;要对农村女劳动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培训、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要解决好农村女劳动力子女的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要加强劳动监察和仲裁,努力解决外出务工妇女普遍反映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合同不稳定、无社会保障等问题。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妇联组织在参与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要求,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妇女文化层次、科技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相当一部份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纯体力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转移层次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对技术更新的要求;

二是广大农村妇女就业观念有待更新。传统就业观念与长期相对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构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或外出就业的积极性。

三是妇联工作经费有限,各级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费投入不平衡,各地妇联参与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工作发展不平衡,形不成规模,影响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

四是各地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县、乡、村就业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再加之有关方面提供的用工信息(特别是省外用工信息)不够准确,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五是进城后,务工人员的人身、劳动、子女就学等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持续、公平、有效的维护,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转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六是跟踪管理滞后,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后,由于跟踪管理不够,相继派生出子女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

四、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所了解掌握的情况,我们对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责任感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把这项工作列为2005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各级妇联组织要发挥好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找准工作切入点,充分认识到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是帮助农村家庭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渠道,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妇联组织要从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认真扎实地推进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网络优势,加强对基层广大妇女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她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对广大妇女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她们转变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树立“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思想;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农村进城务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广泛宣传进城务工女性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农村妇女勇于走出家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农村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党委、政府重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政府引导行为变成农村妇女自觉参与的行动。

(三)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技能

各级妇联组织在利用好自有资源的基础上,要协调有关部门抓好社会培训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形成妇联与教育、农业、劳动、科技等多部门协调运作,共同参与培训农村妇女的社会化培训格局。要在培训中增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内容;强化对“四自”精神、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她们掌握公民道德规范;要建立社会化的培训机制,推进用工单位开展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在岗妇女的综合素质;妇联组织要着重抓好外来务工妇女的教育培训,增强她们融入城市文明的能力和素质。

(四)齐抓共管,维护进城妇女的合法权益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强调,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要切实维护好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在工作决策中要增强男女平等国策意识;各级各部门要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培训、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妇联要促进有关部门在出台针对对外来人口就业、保障、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中,增强性别意识,对流动人口中妇女及儿童合法权益给予政策上的关注。各级妇联要加大对进城务工妇女的维权力度,要加强对用工单位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要通过人大法制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等渠道保障进城务工妇女的权益得以落实。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6

纪念“三八”妇女节领导讲话

同志们:

天时人事日相催,春来阳生现生机。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表彰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和妇女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妇女和妇女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服务妇女,不断丰富“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涵,在引领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推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维护妇女权益、救助困难儿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妇女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在跨入新的一年的同时,也跨入了新的五年规划的实施时期。××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大好,区委召开了七届十次全委会,确定了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需要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开拓创新。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区委七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区委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建功立业。全区广大妇女要勇敢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新业绩。借此机会,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贡献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我区是农业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极其繁重。各级妇联组织要明确任务,把握要求,找准工作切入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一要把提高农村妇女文明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建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有较高文明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手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十一五”规划的组织实施中,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培训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传达到广大农村妇女中去,使广大农村妇女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激发广大农村妇女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文明素质较高的农村新女性。二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村妇女收入这个目标,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庭院开发、巾帼立功”、“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创建等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农村妇女在推进石榴、蔬菜、畜牧、林果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对广大农村妇女的示范引导,使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四项产业的发展中来,不断提高我区的特色产业水平。三要加大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的力度。要把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妇女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拓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渠道和途径,推动农村妇女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四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建设。要引导农村妇女依托自身优势和当地产业,优势,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合作组织等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的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生产组织能力、增收致富能力以及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要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中求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区也提出了坚持走城市化、工业化道路,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首要任务。各级妇联组织要教育和引导各行各业女职工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本行业、本单位开展的各项自主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女工程师、女技术员等技术人才作用,组织开展广大女职工乐于接受的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技能培训活动,使广大女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要把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作为妇联的重要工作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尤其对城镇妇女来说,就业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也是提高社会地位、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妇联要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发展妇女就业创业服务网络,抓好“巾帼就业创业”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妇女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推动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充分就业。要积极配合劳动等部门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要在构建和谐××中立新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也是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区委确定的建设和谐××的目标,把促进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做好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工作,做好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工作,解决好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一要切实做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工作。要以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维权工作力度,采取积极协调、源头参与、依法维权等措施,确保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婚姻家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社会化工作机制,加大维权服务工作力度,努力为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切实做好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工作。妇女在家庭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以推进和谐型家庭建设为目标,通过开展创建廉洁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以及“美德在农家”、“双合格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赋予“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新的内涵,充分发挥妇女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三要切实解决好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各级妇联组织要广泛开展“倾听妇女心声”活动,妇联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倾听妇女群众的要求,了解妇女群众的意愿,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维护下岗失,业妇女、城乡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老弱病残等弱势妇女群体的合法权益,竭诚为她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她们心中,努力促进和谐××建设。

四、在加强妇联自身建设中增活力

妇联是各族各界妇女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担负着代表妇女利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平等的重任。要完成新时期赋予妇联的光荣任务,更好地凝聚广大妇女为实现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目标任务不懈奋斗,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主线,不断深化妇女工作,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出品牌特色。同时要根据妇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子,精心筹划、科学设计一些更加贴近妇女群众需求的新活动、新载体,增强妇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推动妇女工作争一流、塑形象、创品牌。要发挥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作用,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各项目标的落实。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妇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进妇女发展,努力做妇女的“代言人”、“贴心人”和“娘家人”。

妇女工作是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工作做得怎样,组织妇女、宣传妇女、教育妇女、服务妇女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级妇联组织要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坚持把能力建设与服务大局结合起来,与创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结合起来,与改进妇联组织作风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能力。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妇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妇联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联系妇女、宣传妇女、组织妇女、服务妇女的本领。要积极参与开展村级班子建设年活动,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妇女组织网络,努力提高村“两委”中女干部的比例,不断巩固妇联基层基础。要关心支持基层妇女工作者,尽力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特色、具有妇女特点的妇联工作新路子,努力把妇联建设成为党政信任、妇女拥护、群众认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妇女群众组织,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妇女工作格局。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7

一、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存在问题

1、妇女总体素质偏低。农村妇女长期以来获得的教育资源始终处于劣势,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低。据对武进牛塘等部分镇村33586名18-50岁妇女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047名,仅占20.7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26942名,占79.27%,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她们在农业现代生产中的作为。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业精神。大多数农村妇女对丈夫的依附性仍然较强,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严重制约妇女的发展潜能;二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技能等,不能有效地掌握,对一些生产经营、政策措施、网络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2、妇女就业观念保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一部分土地被征用。据调查,除户口已经农转非、能享受城镇养老金的老年妇女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外,几乎所有的失地妇女都面临着就业问题。虽然现在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就业机会较多,但不少农村妇女观念保守,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和本事,只能在家做家务、搓麻将,创业不是她们的所能,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在就业方式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镇村干部来解决就业岗位;心理上准备不足,突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让她们一下子按照劳动力市场需要重塑自我,可能性不大;受家庭牵制和周围环境影响,绝大部分妇女不愿抛夫弃子,外出就业。武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领先地位,要让本地妇女像外地贫困地区的打工者一样离家讨生活,目前不太可能。

3、妇女创业资金短缺。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协调市农业银行、市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中增设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贷款项目,解决了上项目资金不足的困难,但这与广大农村妇女的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原创:调查显示,资金匮乏是妇女在生产经营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即使贷款,条件手续也比较繁琐,且贷款额非常低,不能解燃眉之急;向亲戚朋友借款,或是高利息借钱,只能增加她们的负担。资金上的困难,导致致富项目难以实施或达到预期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妇女脱贫的障碍、致富的阻力。

4、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由于交通不便,缺少行业协会的帮助等原因,农村妇女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别人赚钱了,咱也跟着干”,造成生产的盲目、被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欠缺。调查中还了解到,一部分已经富起来的种养植大户,因连年品种单一,造成销售困难,她们急需引进新品种、开展新项目,打开产销之路。所以农业经济市场化使农村妇女获取致富信息、致富项目和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需求十分强烈。从本次调查情况看,34.4%的失地妇女急需了解致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希望掌握一、二门脱贫致富技能,10.8%的农村妇女依恋她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希望继续从事农副业生产。

二、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早在1989年,全国妇联牵头并推动农业部等12个部委,在农村妇女中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全面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结对、科技示范活动,提高妇女增收能力;实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程,扩展就业空间;开展“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千名农家女家政培训就业计划”,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扶持奖励一批“三八”龙头项目、“三八”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举办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和“订单”式的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创业致富本领。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内涵的不断深化和丰富,以及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妇联组织如何引领农村妇女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挑战一:如何提高在家务农妇女的素质和技能,拓展其发展机会。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主要以男性和年轻女性为主,滞留在家的大多是4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的中老年妇女。在被随机抽查的牛塘镇白家村、沈家弄、竹园等三个村民小组986名妇女中,40.8%的妇女在乡镇企业上班,33.4%的妇女在自己或家人开的个体企业中打工,失业在家的占9.4%,只有临近集镇的竹园村有9名妇女是自主创业的。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这些妇女的素质和技能、拓展发展机会、实现增收致富是妇联面临的新课题。

挑战二:如何城乡统筹开辟适合农村妇女的就业岗位,增加致富途径。在家务农或待转移的农村妇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要种好少量的责任田,又要照料好老人和孩子。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迫切需要一种比较灵活的就业方式。因此,提供一些让她们不用离家离土的诸如半成品加工、手工刺绣等就业项目,是切实解决就业和增收的比较可行的方式。比如我们调研的新区孟河镇,有汽摩配件的传统产业优势,产品加工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这使得全镇80%的农村妇女能够灵活就业;西夏墅丁村一户以电器配件为生的家庭作坊生产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每年5万元的收入,还辐射带动了6户家庭妇女实现增收。

挑战三:如何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一个尊敬老人、夫妻和睦、教子有方的家庭氛围。农村妇女由于在家庭、村民关系协调、村庄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但是这个主力需要教育、引导和推动。

挑战四:如何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阵地作用,培养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男女两性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也是农村和谐的必备要素。而农村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情况较为突出,她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手段都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唤醒农村妇女平等意识、维权意识、参与公共事务意识,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是实现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用的建议思考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鉴于以上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妇联的农村工作也必须提出系统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扎根农村的优势,有所作为。一是围绕素质,大力实施劳动力分层培训,尤其是要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教育培训,依托网站扩大培训覆盖面,推广“十万农家女、十项新技术”科技培训工程和定单式、项目化的培训,注重农村失地妇女及富余女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全年培训2万人次,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实用技能;二是围绕产业,以实施农村妇女“125”致富工程为重点,配合农林部门全力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建设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培强工程”等七大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引导农业从业妇女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观光农业,使农村妇女在发展中成为致富能手。三是围绕创业,继续拨出专款奖励、扶持“巾帼创新业”项目,开辟社区就业岗位,推出一批适合女性创业、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加大对初创业妇女的扶持力度,发动女企业家与初创业女性结对,进行传帮带;鼓励农村妇女发展庭院经济,大力开发家庭致富项目,立足家庭致富;打造妇联家政品牌,促使大龄失业妇女创业。四是围绕城乡联动,依托各级巾帼中心等已有的就业服务网络,统筹做好失业、失地妇女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工作。深化“百万妇女大转移”行动,重点帮助3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谋发展;鼓励进城妇女返乡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五是围绕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三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女能手协会的作用,通过自办、联办、能人领办、参股合办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区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示范带动面广的“三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片、带动一方。

2、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一是要以“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文化家庭。如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无毒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家庭文化建设良性发展。二是要以“双合格”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家长学校、农村家教指导站、留守儿童救助站等为阵地,积极开展“双合格”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帮助农村家长增强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三是要以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为载体,促进文明新村建设。引导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参与改水、改厕、改路、改沟、改圈的“五改”和饮水干净、街道干净、庭院干净、居室干净的“四净”生态活动,改善和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8

一、切实加强政府作为,重视留守妇女工作

留守妇女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特别需要公共部门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一是政府在思想上加强认识。二是出台相关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三是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各地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中应整合各种政府资源,成立统一的管理留守妇女的专门机构。四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好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减轻留守妇女的负担。五是走农村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农村经济,多渠道引企业入村。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让农村妇女增收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要务。这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最基本的措施。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留守妇女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家属的问题。其中包括:

一是针对农村妇女致富信息闭塞和种养技术落后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服务机制,为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和便捷高效的实用技术指导。二是建立能够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市场动态、投资效益分析等方面服务的智能体系,降低农村妇女创业风险。三是制定相关政策,优先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女能手、女农民企业家给予信贷支持,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妇女从事的农业开发、科技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保证她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发挥好科技推广、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加强与各地妇联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协作,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合、集组织培训、推荐就业和跟踪服务于一体的劳务输出体系,为农村妇女离土创业搭建好服务平台。

二、充分发挥农村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众所周知,农村妇女联合会是广大农村妇女的群众组织,妇联不仅是妇女意志的代表者,妇女利益的维护者,同时也是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留守妇女的发展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离不开农妇会的推动和发展。基层妇女联合会不仅是加强自身建设,还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各种专门工作。

第一,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为带领留守妇女建设新农村打造坚实基础。

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状况与所担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加强妇联自身组织建设的任务艰巨,加强妇女主任自身学习任务艰巨。一是村妇代会组织机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二是村妇代会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村妇代主任队伍整体素质落后,文化程度不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三是村妇代会的工作条件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不少村妇代会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在很多农村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地步,妇女工作在基层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第二,各级农村妇联转变工作观念,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改变农村妇联名存实亡、发挥作用有限的现状。基层妇联应转变工作理念,进一步转变以往以计划生育、农村妇女疾病防治的工作重点。确立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留守妇女为重点对象的工作思路,真正发挥农村妇女联合会的作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围绕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尊重妇女群众的意愿,找准工作定位,强化服务功能,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培养新型女农民为根本途径,以加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为保障,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促进妇女发展,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第三,培育新型农村妇女,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水平。

妇联具有严密的组织性,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服务功能,以培养新型女农民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农村妇女持续增收为核心。着力建设面向农村妇女、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要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妇女公共服务平台,善于挖掘妇联自身的资源和借用社会资源,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为农村妇女提供培训、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实实在在的服务。要拓宽服务领域,注重为农村妇女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有效的服务,帮助她们持续增收。如:

建立农村留守妇女档案库。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工作,开展全面的留守妇女调查工作,建立农村妇女档案库,摸清当前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及上级决策提供原始的、第一手的材料。成立专门农村留守妇女培训学校。定期开展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使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完善妇女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为农村妇女参加继续教育和科技培训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长效机制。

三、探索发展特色的农村妇女协会

这种新型农村妇女合作组织集妇女专业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经营等生产上专业合作组织,还包括生活上联合、文化娱乐的联合、情感上的联合于一体的新型组织协会。即实现生产联合、生活的联合、文化娱乐联合、情感联合。这些联合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的功能:最低层次是经济上的功能、中间层次是生活互助的功能、最高层次是精神的功能。是广大农村妇女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生活上互助、文化娱乐的分享、情感上诉讼为主要内容、以自愿组合为前提,以联合协作、互利互惠为目的,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妇女联合会的帮助下,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高级民间组织。

充分认识建立这种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男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到农村劳动力60%以上,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加快建立自质的农村妇女新组织。可以组织农村妇女大力发展以农业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劳动密集型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作坊式的农林牧产品加工业,用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连接起千家万户,形成群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建立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走组织化、协作化道路,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形式,实现农村妇女一家一户式小生产与市场的连接,是未来组织农村妇女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治本之策。

四、社会各界把目光投向留守妇女

第一,媒体关注。媒体界应加大关注留守妇女的力度,深入实地,报道现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媒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属于留守家属的留守儿童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同样,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留守妇女群体,也同样应该得到媒体的关注,真实的反映留守妇女的现实情况,通过社会力量来解决。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9

一、城乡统筹,整合力量,有效促进渔农村妇女全面发展。

按照我市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协调小组要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渔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协调小组的桥梁作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渔农村妇女全面发展。

一是部门协调共同推进。全市各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把“三学三比”活动纳入部门整体工作中,在制定政策、部署工作、配置资源时予以保障,努力构建培训平台、创业平台、协作平台,为妇女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今年将根据换届需要及时调整“三学三比”协调小组、海岛妇女创业大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还将召开协调小组会议,鼓励各部门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协作,深入推进全市“三学三比”活动。市妇联将继续与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单位联合举办全市人才劳动力交流大会暨女性劳动力专场招聘会。

二是岗村联创互相促进。要抓住新渔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把握城乡妇女统筹发展契机,鼓励全市各行各业、各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面向渔农村、面向新社区,服务于新渔农村建设,开展“巾帼文明岗”与行政村、村妇代会结对,充分发挥“巾帼文明岗”的先进示范作用和在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中的辐射作用,探索“巾帼文明示范社区(村)”建设,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妇女工作新格局。

三是区域协作共同发展。根据“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工作原则,继续实施区域结对工作。今年,市将继续加强与宁波市的交流合作,抓好区域结对项目对接实施工作,积极开展“科技牵手,项目牵手和资金牵手”活动,推动两地妇女共同发展。

四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妇联在“三学三比”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努力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带领渔农村妇女为新渔农村建设、海岛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不断创新渔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妇代会+协会”、外来妇女组织、新经济妇女组织和社区妇联组织等组织形式,继续强化妇女代表联系制度。要加强渔农村基层妇女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促使她们在发展生产、带头致富,组织妇女参加来料加工、转产转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扶持典型,强化宣传,充分发挥渔农村先进妇女的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市各级协调小组要注重发挥先进妇女

典型的带动作用,扶持、宣传一批创业妇女中的先进典型,引领更多的渔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一是努力培育三类新型渔农村妇女,即一批“科技型、创业型、环保型、节约型”女科技示范户和带头人,一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女营销能手和女经纪人,一批“技能强、收入多”的妇女创业就业典型。今年将继续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帮助妇女创业。

二是积极抓好渔农村妇女科技示范基地、“三八”绿化示范基地和女性领办的经济合作社建设,积极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今年将根据省妇联的指示对全市范围内的省“妇字号”龙头企业进行复查。

三是大力宣传创业妇女中的先进典型。运用报纸、网络、妇讯、论坛等宣传阵地和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一批渔农村创业妇女中的先进典型。今年市妇联将与日报合作推出创业兴家等栏目,还将依托女企业家协会举办一场女性创业论坛。

三、建立机制,强化培训,努力提高渔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培训教育是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广大渔农村妇女的创新热情、创造活力和创业潜能,以适应现代渔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要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妇联发动、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社会化妇女教育培训机制。要充分利用“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培训平台,充分利用妇女院校、妇女教育培训基地、妇女活动场所等平台,充分利用巾帼科技致富讲师团、女企业家协会等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培训。今年,将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平台,积极组织开发制作有关妇女创业和维权的课件,同时继续组织市巾帼科技致富讲师团送科技下乡。

二要因地制宜抓好渔农村妇女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一类是抓好“妇女转移就业”培训,以渔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举办实用就业技能培训,促进渔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一类是抓好“新型女农民”的培育,以从事养殖业女农民、“渔(农)家乐”女带头人、女能手为主要对象,举办现代渔农业新技术、旅游、餐饮服务业务培训,让留在第一产业领域的妇女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女农民;另外是抓好“创业女能人”的培育,对“妇字号”龙头企业女带头人、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巾帼科技基地和渔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妇女领办人进行针对性培训。今年,我们市妇联将举办一期女经纪人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她们参与市场、发展企业的竞争力。

四、顺应形势,树立品牌,努力提升渔农村妇女创业层次。

现代渔农业的新目标是在发展效益渔农业的基础上,以发展高效生态渔农业为主攻方向。因此,全市渔农村“三学三比”活动也应把重点放在建立品牌、提升层次上,以此进一步调动广大渔农村妇女为新渔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积极性,推动她们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是打造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品牌。按照“加快发展一批、努力改造一批、迅速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发展思路,将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区域优势明显、竞争力较强的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社,提高渔农村妇女创业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打造“三学三比”科技示范基地品牌。为适应现代生态渔农业发展需要,要继续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重点应放在培育和发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上,引领更多的渔农村妇女转到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农村妇联的主要工作篇10

一、理清思路,科学谋划布好局。

根据上级妇联“巾帼示范村”创建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洪江区成立了“巾帼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坚持区妇联指导,乡、村负责,妇代会具体实施。明确了目标任务,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把“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妇女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完善组织机构,下设创建小组,以争做“新女性、建设新农村”为创建活动主题,将“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采取优中选优的方式,把“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作为动员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来推进各项工作。

二、注重实效,整体推进促发展

第一因地制宜壮大新产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创业理想,拓宽致富渠道,走科技型、集约型、特色型发展之路。横岩乡鸬鹚村以种植楠竹为主,且居家留守妇女为主,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村妇代会在区妇联的指导和乡党委的带领下引导当地妇女开展楠竹种植、加工,并引进志锋竹业(恒盾竹业有限公司),进行专业楠竹加工工艺,广销省内外。今年3月,横岩乡党委又组织鸬鹚村部分种养殖能手,赴新晃县实地考察,参观了肉牛养殖基地。希望她们能将技术带回家,利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发展养殖产业的这条致富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二实施“岗村共建”活动,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为创新工作,实现城乡联动,XX年年以来,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岗村牵手,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妇幼保健院与获怀化市“巾帼文明岗”的区地税局与三个巾帼示范村进行结对,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在共建活动中,通过送法律送科技下乡、赠书活动、文艺联欢、医疗服务等方式,搭建农村与文明岗之间的桥梁。

第三注重班子建设,开展村民自治管理。如铁溪村村委班子成员中,女性占60%,是洪江区为数不多的拥有女性支部书记的村庄之一。在她的带领下班子团结和谐,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村务公开每季度一次,接受群众监督。通过鼓励和引导妇女参与村务公开、村务管理,从而发挥好村民自治管理的作用。同时积极发现和推荐优秀女性人才,做好妇女发展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坚持党建带妇建工作。

第四党建带妇建,共建和谐洪江。积极推动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巾帼示范村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使妇联的工作更好的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今年4月,区妇联在鸬鹚村召开洪江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示范点及“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卫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通过边走,边看,边学的方式交流经验,鼓励她们在创建活动中要敢想、敢做,为创建巾帼示范村,构建和谐洪江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