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十篇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十篇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33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1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在理财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重视现实案例的应用。将现实案例和理财课程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理财实践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麦肯锡公司在对2020年银行业预测时指出,“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将是理财”。国内理财市场发展非常快速,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额是2千亿元,2007年则突破了1万亿元,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以3万多亿的规模震动了整个理财市场,短短几年时间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大众理财的方式之一。为了适应理财市场的发展和增加学生就业,不少高校金融专业近年推出了《理财规划》课程。

《理财规划》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非常强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综合理财知识对处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因此,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财规划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现实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现实案例教学就是拜现实为师,以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真实客户为案例背景,设计理财方案,并将方案反馈客户进行真实评估。现实案例教学将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锻炼出清楚的理财规划逻辑。因此系统研究现实案例的选取和教学设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案例的选取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对理财规划的感性认识,选取合适的现实案例是十分重要的。选取现实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现实为师。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以现实为师,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理财活动的真实感觉,提高自己在理财方面的认知水平,而且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理财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体验、思考。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还可以切身体会,比较分析不同的理财人群的行为特点。

2.参与性。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主要指学生以理财师身份观察体验理财活动,比如为不同的实际客户群体设计理财方案;而所谓虚拟参与,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理财活动中的特定角色,比如从客户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理财方案的感受和反应。

3.主动性。案例内容设计必须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培养他们对理财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一旦感知其中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建立对理财本能般的反应,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锻炼出清楚的理财商业逻辑。

4.实证性。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的案例,都要从现在的理财市场背景和真实客户出发,并据此作出理财决策。理财习惯是有区域特点的,中国地域广泛,不同区域间存在收入差距和观念差别,理财市场情况和案例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案例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市场的学生就业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实证性和可靠性。

二、现实案例教学在理财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1.案例教学的准备。该阶段包含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有:结合上课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好案例,将客户资料仿真化,通过设计市场调查、仿真规划、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胜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线理财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学生准备主要包括熟悉并记住案例的主要内容,确定并列举出本案例分析所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等。

2.明确案例角色要求。案例角色要求首先是对客户风险偏好调查及客户资料的收集。小组成员实地操作,以问卷或拜访方式进行风险偏好的调查并收集客户资料。其次,学生必须了解理财产品及其风险和收益等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否则无从对客户进行理财分析和建议。通过明确案例角色要求,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并以学习目标为基准,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目的。

3.案例实际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设计不同的情境,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以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从而提升沟通技能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出个人理财的目标、内容、步骤。在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进行理财规划时,引入个人理财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不同偏好的客户提出初步的理财分析和理财建议,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4.小组讨论。一般要求学生按照每组4~6人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围绕论题逐一展开讨论,针对每一问题形成该小组的基本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学生讨论,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理财规划分析报告,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理财设计方案。

5.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可给每组10~20分钟的时间,由每组推举一名代表作课堂发言,阐述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小组理财方案,然后其他学生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案例,阐明自己的看法、分析及理财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

6.案例总结阶段,教师是总发言人,讨论结束后,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还可以针对理财方案的优劣作一个评讲,将所讲的内容与理论结合起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讲授重新具有活力。

7.理财案例教学的成绩评定。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可以占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的50%。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和案例作业两部分组成,案例讨论表现50分,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以及讨论参与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要求学生参加群体评估,每小组就案例教学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首先由学生相互评分,然后是小组之间相互评分,最后是教师评分。学生按照评价标准,既作自我评价,又评价他人。案例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案例分析书面作业和总结的情况来打分。

三、体会与思考

1.在理财规划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现实案例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现实观察、感受、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对理财的敏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不但自己要经常以现实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还要将讨论的情况计入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对理财规划的兴趣、素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思考,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

2.现实案例教学可以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假定的实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学生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前提下,在“做中学,学中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之,把在“做”中学到的个人理财理论与方法再应用于经济社会的理财实践。现实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缩短培养合格金融人才所需的社会成本。

3.建立过程反馈系统。正如确保产品质量的最好方法是防患于未然一样,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过程反馈系统,这样做有利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沟通,学生可以对现实案例教学过程的提高不断地提出意见,教师及时进行一些微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2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年至2005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10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30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4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01-09.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3

商业意识是使财务管理走出静态下处理信息和管理资源的模式,将财务管理同整个企业的商业行为连接在一起的理念。

做财务工作多年,笔者对“财务”一词的理解产生了这样的感悟:“财”应包括所有能用货币单位量化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而“务”则指在消耗资源和创造资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业务。因此,将“财”’同“务”组合到一起就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即管理企业资源(totalCorporationResources)和业务(Business)。

商业意识(BusinessConsciousness)是管理理念,也是解决财务难题时应借鉴的一种思路。商业意识的应用能转变财务的职能和角色,有大局观(Boardperspective)并全面介入企业业务流程和交易过程。

商业意识的价值还体现在当财务遇到难题或障碍时可以通过全面筹划企业资源来化解交易障碍。通过策划可执行的商业方案(BusinessSolutions),选择可操作的合同条款和交易路径将企业的商业目的实现在交易过程中,而不是只将目光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账务处理上,更不能为了做账而做账。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如何在财务管理中运用商业意识提升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全面提高财务参与策划企业商业方案的能力。

财务人的多重角色

财务功能和角色的设置要适应企业商业交易的需要。在企业商业活动中财务应扮演多重角色,从商业方案策划开始介入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关注交易的路径(pathways)和交易细节。评估和分析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或障碍并提交财务解决方案。财务控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商业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并最终将商业方案转化成财务结果,实现公司的商业利益。

任何一个商业方案都要经历策划、制订、实施、运行、结果的记录等过程(见图1)。因此财务角色应贯穿整个商业方案的运行过程,按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划分财务角色:

*业务伙伴(Businesspartner)-财务人员同公司业务人员的目标一致,就是要实现公司的商业利益。

*业务规划者(BusinessGuider)-总体规划和引导公司资源服务于最佳商业方案;参与商业方案的拟定和合同条款的制订,协助设计交易路径化解可能会遭遇的风险或交易障碍。

*业务分析者(Businessanalyst)-收集和量化公司的业务资源(非财务数据,non-financialdata),掌握企业资源的总量和分布及使用状态,重点分析交易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转化出来的新资源,评估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培训师(Businesstrainer)-向非财务人员培训财务知识和讲解商业方案向财务结果的转化过程,并重点讲解相关的经济法规和政策,运用财务数据分析交易的结果和资源消耗。组织财务人员培训非财务知识,使其了解企业基本商业元素和业务流程。

*业务控制者(BusinessController)-财务人要铭记,控制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控制而去控制。控制是应该正面引导公司资源的合理使用、规范业务流程和交易过程。

以上财务角色的定义和描述都同企业资源和业务有关。当财务的职能和角色全面服务于企业资源和业务时,商业意识就会自然贯穿整个财务日常管理,参与策划企业资源的使用、分配方案和决策企业的商业方案,从而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价值。

现实中,财务管理者要扮演好多重角色取决于“组织授权”和“主动获得”两大因素,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授权(expressauthority)的方式是指公司决策层直接授权给财务官。例如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的是双向式管理。子公司财务官由母公司财务官任命并垂直汇报工作,日常业务向子公司总经理汇报。子公司财务总监有独立的权利能深度介入子公司的业务。例如奥的斯公司财务官手册中有规定,公司所有的对外合同必须由财务官和总经理两人签字后才能生效。全球奥的斯公司的财务官是由公司董事会任命,公司在制度上赋予了公司各级财务官独立执行业务的权利。对于公司股东和决策层而言,财务同业务是全公司管理的两条主线,都是为实现股东利益而履行各自的职责。他们之间的工作不是一种矛盾的关系,只是各自用不同的专业角度去审视公司的业务,最终的目标一致就是要实现公司的商业利益。

2.默认授权(impliedauthority)是指公司财务官可以通过在实际业务操作和执行中积累和树立威信,获得默认授权。其实任何授予的权利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履行权利的意义和实现权利的效果。财务官执行权利是一门“艺术”。不能机械地去行使权力,更不能为了控制而去控制,要引导和疏导公司资源的合理流向和业务流程。

3.财务官综合能力和素质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客户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整个市场是处于快速的发展和正在向成熟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市场、客户、政策等环境不是常态下的模式,制订公司财务政策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要务实和可操作。例如当业务部门遇到交易障碍或政策性限制时,财务官要有非常清晰的意识和思路,处理该业务问题时首先考虑整个业务方案能否实施,而不是局限于去纠缠一些政策或法规。毕竟在现实中财务官的威信和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可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筹划资源配置实现最佳财务结果

企业资源是保障商业方案能够实施和实现公司商业利益所必备的资源。财务要运用商业意识策划企业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方案,使其能服务于企业商业方案的实施,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商业利益。

1.企业资源的定义和收集

企业中全部可用货币单位量化的有形和无形资源都是企业资源,其中主要是指非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是全面覆盖企业业务的量化信息。财务要负责收集和管理企业的非财务数据信息:

-知道公司可利用资源(totalavailableResources)的总量和分布及资源的状态。

-按企业基本的商业元素划分资源的使用范围。

-熟悉企业的业务过程和细节。例如生产过程包括: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工艺流程、材料消耗、人工消耗、设备和辅助资源的消耗等。

-定量分析业务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转化。

2.企业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方案

企业资源的价值在于能为商业交易提供有保障的资源。其实任何一笔交易的实现过程都是先消耗资源随后再转化成另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每一笔交易在消耗资源的同时又会创造出一笔新的资源。公司利益的实现其实就是资源循环消耗和再创造的过程。

实际上交易结果的实现过程是用一种资源去交换另一种资源。当遇到政策影响商业方案实施时,可以通过企业资源作为交易筹码换取对方的资源,将商业方案落实并实现企业的净收益。

在筹划企业资源分配和使用时适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以公司总体利益为目标全面规划企业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局部资源的消耗和资源的转化要为实现公司的总体商业利益服务。

例如当企业策划一个商业方案时,首先要想到的问题是:该商业方案预计需要消耗的资源总量是多少?如果事先评估出一个商业方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政策时,企业有无可利用的资源做为交易筹码来实现该笔交易(见案例1)。

案例1

某国外控股公司a同在华全资子公司B为在华刚成立的外资公司C公司制造设备。三方进行商业谈判时C公司提出B公司提供的设备合同的金额并入a公司的合同金额中,而且全部报价中不含有B公司作为国内设备制造商,其合同金额应包含17%的销项增值税金。

a、B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如果不同意C公司的合同条款,会失去该笔成交机会。如果同意,B公司将独立承担销项税金。

B公司采用的策略是:B公司的财务官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限定在财务思维中,而是想到B公司有可利用的资源同a做交易筹码。最终,该笔交易是通过内部转化a、B两家公司的业务资源实现的。结果是a、B两家公司的净收益没有减少。

该案例提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企业资源的消耗和使用方式。上述财务障碍的解决方案取决于有效地利用了企业资源,尤其是业务资源作为筹码同其他公司进行资源转换。既能实现企业资源在商业交易中的价值,又能化解交易障碍。公司使用资源和消耗资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企业有权利决定企业资源的使用和消耗的程度。政策对消耗资源和分配资源的界定没有量化的定义。

3.企业资源信息即非财务信息向财务结果的转化

a.定期分析非财务数据并依此预测未来的财务结果;

B.按企业利益和商业目的引导非财务数据向财务数据转化;

C.通过调配资源的消耗和使用方案,合理的实现财务结果。

参与企业商业方案的制订

财务要介入企业商业方案的制订,选择可操作的商业合同条款,从业务过程的源头开始规划交易过程、化解交易障碍,最终将商业方案转化成财务结果,实现公司利益。

1.商业方案向财务结果转化中会遇到的障碍

只有当商业方案能最终转化成财务结果时,企业才能实现商业利益。但是,现实中往往最初预测的商业方案同实际财务结果之间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差异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性的障碍会影响交易的结果向财务结果的转化。

2.分析障碍成因并归纳出影响商业方案的因素

商业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政策性的障碍。同时在特定市场环境和商业背景下,客户、股东或其他利益人会对商业方案提出各种要求,这些要求将引发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交易障碍。表1从四个方面归纳企业商业方案可能遭遇到国内、国外政策性的障碍,及所应考虑的客户和股东的利益因素。

3.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制订具体战术

a.首先弄清楚财务同业务的关系。

财务同业务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Causality)。先有业务行为的出现,后才会有财务结果的产生。任何财务信息的出现都是记录具体商业交易过程中消耗和转化的资源。因此,商业交易的过程是相对的(Relative),商业交易的方案是相对的,商业交易的结果也是相对的。但是,商业方案向财务结果转化中信息的记录是绝对的(absolute)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准则。

B.遇到交易障碍时不要将目光和关注的焦点只盯在账务处理上,不能为了做账而做账。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策划商业方案开始。

整个商业方案从筹划到最终实现财务结果的全过程中,合同条款和细则对后期的商业结果和财务结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商业合同的签订都是依照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要求而签订的,包括合同的成交方式、交易路径、合同条款的描述等。

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放在商业交易的方案选择,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商业合同的条款中,利用后期的交易过程化解可能遭遇的政策,避免后期从商业结果向财务结果转化中出现损失和风险。具体战术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见案例2。

案例2

m公司是一家大型装备制造商,接受n公司的邀请作为被选的供应商之一参加投标。商业谈判中n公司提出将m公司的主合同分拆成设备合同和技术合同,按不同税率计算合同额。如果接受n公司的商业方案,m公司可能遭遇政策和承担风险,例如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

最终m公司的财务官重新设计的商业方案如下:

1.按不同签字日期分别签订设备合同和技术合同。

2.根据合同生效日期在不同时间内启动设备和技术合同。

3.技术合同服务的装备的名称由n方的其他设备替代。

4.统一规划m公司的资源分别服务于技术合同和设备合同。

5.向m公司的各部门下发内部使用资源的方案和使用会计科目的方案

上述商业方案的规划要达到的实际效果见表2:

总之,筹划商业方案在考虑各方利益的同时,应从资源、政策、业务流程、财务等方面综合考虑方案的实施过程和可操作的的细节(见图2):

综上所述,商业意识是使财务管理走出静态下处理信息和管理资源的模式,将财务管理同整个企业的商业行为连接在一起的理念。通过全面筹划企业的资源和引导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消耗,提高企业利益并最终转化成财务结果。同时,财务角色要贯穿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参与策划企业商业方案,制订可执行的交易方案和交易路径,实现公司的商业利益。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纳税筹划作用应用研究

虽然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纳税筹划在国内仍是一种新生事物,因此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过程中,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在遵守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基于对税法规定的研究,做出的综合经济行为,旨在确保纳税费用支出最小化,并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会涉及到财务、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经营和交易等内容。从上述界定来看,企业税收筹划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这是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即税收筹划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关手段、途径等,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不违反现行规范的条件下,采用正当的手段制定对企业有益的纳税方案;第二,纳税筹划的目的性。从本质上来讲,税收筹划属于理财活动的范围,因此税收筹划过程中,所有的计划、安排和方案选择,都是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中心,全面开展的;第三,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对于税收筹划而言,实际上它就是企业对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一种能动应用,同时也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一种策划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对税法、政策非常的熟悉,而且还要掌握企业财务管理要素,懂得如何在当前的税收环境条件下,将上述因素整合在一起,为目标活动服务。第四,税收筹划的时效性。税收筹划属于政策措施,它以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策为基础,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主要根本,当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因形势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失去效力。

二、企业财务中的纳税筹划必要性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其成本的主要方面即为税收成本,因此实践中应正确认知企业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纳税筹划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缺乏对税收筹划重要性的准确认知。第二,企业财会人员没有税收筹划方面的经验,以致于企业丧失了原本可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在该种条件下,企业应严格遵循税法之规定,正确应用国家税收政策,从而实现最大限度避税之目的。对于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取收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对于企业利润而言,其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因素即为成本,而企业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却非常的多,尤其以税收为重。从性质上来讲,税收具有无偿性、公益性等特点,企业支出税款也就纳入到了净流出资金的范畴,但依法纳税是基本义务,所以必须应用税收政策来减少纳税数量。这说明,纳税筹划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纳税筹划,非常有必要。

三、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

基于以上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纳税筹划必要性和积极影响分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其影响作用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税收筹划在筹资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在企业筹资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可有效减轻筹资负担。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企业常用的是负债、权益两种筹资方式。其中,负债筹资方式有银行信贷以及企业债券发行等方式;而权益筹资方式,则主要是发行股票、收益留存等方式。对于负债筹资而言,其所承担的费用、利息等,通常是在税法范围内实施税前列支,具有一定的抵税功能,而且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对于权益筹资而言,其所承担股息尽可用来分配所得税后利润而已。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负债越高,则减税效果越好,因为当负债筹资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财务风险也会随之提高;而且当企业生产经营息税前收益比负债承担成本还要低时,可能会对企业的整体收益产生不利影响。典型案例分析:

某股份公司为扩大规模,预计要筹资500万元。目前可选筹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银行信贷与发行股票。其中,前者所需偿还成本10%的利息,而后者需发行50万股普通股票。根据实际盈利状况分析,公司只能支付大约60万元的股利,若公司盈利,则以当前的企业所得税25%来计算纳税额。具体分析如下:企业息税之前所得的利润是100万元,如果选择负债筹资方式,则净收益额为37.5万(计算公式是:(100―500x10%)x(1-25%);如果选择的是权益筹资方式,即发行普通股票,则其净收益额只有15万元(计算公式是:100x(1-25%)一60。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负担的成本少大约10万元,但因负债成本可用以抵税,所以净收益就多出大约22.5万元。由此可见,选择负债筹资方式更为合理一些。这一案例说明,当企业有几种纳税方式可选择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对比,选择最优方案。同时,这也是税收筹划在筹资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体现。

(二)纳税筹划过程中,可采取租赁形式来有效降低成本费用

当前企业主要有经营与融资两种租赁方式。其中,以生产经营租赁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若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则可适当在受益范围内进行税前折扣,即用于抵税;而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即便其所支付租金不能在税前进行扣除,然而租金利息、手续费却可以进行税前折扣,并按相关规定对该固定资产提取适当的折旧费用,于税前折抵。由此可见,通过租赁纳税筹划方式,可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其租赁成本费用。

(三)分开经营业务,可有效减轻税负

纳税筹划过程中,对不同税率条件下的收入进行分类核算,可有效减轻企业财务管理税负。比如,某企业即经营仓储业务,又经营装卸和搬运业务,该年度所获得的生产营业收入共计900万元,装卸搬运与仓储业务收入分别为300万、60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企业未能分别核算两种业务,只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统一计算时,则依据的是高适用税率。因此,该企业本年度的营业税即为900X5%=45(万元);而若该企业分别对上述两种业务进行纳税计算,则最终应缴税额为300x3%+600x5%=39(万元)。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业务应当分开来计算,否则正如本案例所示,企业将多交6万元税款。

(四)将适用低税率的相关业务独立出来,成立单独的公司

正如上述案例,笔者建议将低税率业务从原来的综合性业务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公司,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税负。比如,某公司为增值税普通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其适用于17%的税率收费范畴;货物销售过程中,还要负责为客户送货到门,因此收取的货款中含有一部分运费。根据当前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之规定,纳税人生产经营中的销售额是销售货物、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与价外费用。其中,价外费用就是上述案例中包装费、延迟违约金以及运输装卸和代收代垫款项费用等价外收费。基于此,该公司处理运费问题时,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根据收到包含运费在内的货款全额,收取l7%的增值税;方案二,货物销售时,直接委托运输单位进行送货,并由后者开发票,然后公司付运费。若选择该种方案,虽然该公司对收取的运费不用再缴纳增值税,但是公司很难赚到运费差价;方案三,公司投资成立运输公司,将原来的销售收入分解为销售货物、运费收入,采取两票结算方式,然后由公司运输公司向购货方提供运输劳务,收取相应的运输收入。三种方案相比较,只有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对公司最有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不损害现象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社会利益的基础上,企业可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来获得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这对于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意义非常重大。基于以上分析、论证,笔者认为纳税筹划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行为和财务管理能力,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纳税筹划策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应用[J].经济师,2011(02).

[2]王志霞.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教学模式;以赛促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98-03

1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将企业的各种实际案例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了解企业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之间讨论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性的意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创造的,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表明,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近年来,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也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一般步骤

准备案例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可知,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又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案例。因此,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收集学科素材,并且不断对案例进行更新。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该事先将课前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教学的大致内容,并且查找相关的资料,积极做好课前准备。

讲解讨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其中心环节是对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设置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案例过程,让学生通过逼真的场景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总结案例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对这些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适宜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不确切的知识点,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同时要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要真实准确并具有代表性;

二是案例要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教学,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是综合性原则,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激发学生深入仔细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高校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简单运用,是指能够根据学过的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主要涉及一个知识点的应用问题;

2)综合运用,是指能够运用学过的财务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涉及几个比较综合性的应用问题。

这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的高层次要求,但是当前的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016年,以京津冀地区在读与已毕业学生为对象展开的随机调查与访问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理论课程之后,不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很难在实践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分析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能够对这一不足予以弥补,在学生修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通过学习案例课程,可以对所学知识予以一定程度的提升。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能够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性进行培养,使他们真正实现对财务管理学科基础与拓展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并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予以运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程的开展多以课堂教授与小组讨论结合为主,虽然有的学校对一些应用型软件予以采用,但所采用的软件多为证券投资学、eRp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类型的软件,以资金运作为视角展开价值分析的软件还比较欠缺,致使现有的课程教学具有形式单一、方法粗放等不足。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开展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两方面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手段有待丰富。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小组讨论能够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予以提高,但是很难避免存在于部分学生中的“偷懒”现象的发生,学生亦不会有足够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方法需要创新。当前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太过简单,致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之时表现出懒散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

实际上,案例分析会做出多种条件的假设,但这些假设条件并不会真正地出现于现实之中,因而当学生转为对现实中的事项进行分析之时,还是会面临一系列难题,致使其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决策分析能力亦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4参加“网中网”杯比赛对完善案例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

“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比赛形式为团队竞赛,以CFo视角对企业运营、财务、管理、涉税等各环节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在企业处理实际业务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风险管控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税收筹划能力等。

竞赛模式拓宽了教学内容从创业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这其中包含了对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经营预算等内容的考查,而管理会计课程中最基础的就是经营预算,财务会计课程中所包含的财务报表编制的考查又会在经营预算中体现,最后的“风险分析”又考查到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容。通过一个案例可以对财务管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考查,将不同知识内容串联起来,融于一体。在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商业敏感度选择合适的参赛项目,继而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做好项目投资规模预算。如2016年燕京理工学院参赛的项目是一个生产电暖器的项目,规划如下。

资金来源预算: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贷款400万元,自筹600万元。

投资规模预算是这样的:资金主要用于购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办公用设备,生产中所需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其他各类期间费用等。学生通过对投资规模预算表、预计利润表、项目可行性分析(经营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得到各项投资指标的数值,比如净现值(npV)、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动态投资回收期(pp),然后对企业进行经营安全率及安全等级的分析。

参赛创新了教学方法可以将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按照这种竞赛的方式进行设计,进行混班分组授课,代课教师为指导老师兼评委,一个学期可以进行三到四个不同方面的案例竞赛。成型的案例既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还可以参加竞赛,比如参加“创青春”这样的比赛,甚至可以作为商业计划书呈现给风险投资者,比如有个学生团队的定制服装创业计划就已经获得风险投资注入,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意义。

增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课程安排,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十分有益。同时,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和教师的接触较多,很多地方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增加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以赛促学达到的效果分析

燕京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参加财务决策大赛是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种有益尝试。参加大赛使得案例教学课堂取得如下效果。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现有的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设置是从股利政策、企业投资、企业筹资、企业资金管理等方面选取案例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商业决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有综合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因此仅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远远不够,案例教学的新思路应该拓宽,相应选取一些有实际影响力的案例,并拓宽案例选取的范围。

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从现有的教学手段上来看,虽然有些学校引入一些软件进行教学,但是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而且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这些软件的机会较少,学生软件的操作技能不熟练,而且这些软件与现实操作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在实操中学生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的。而参加财务决策大赛符合多样化教学手段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操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采用的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及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都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没有竞赛的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因此,采用竞赛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斗志和学习热情都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核是对所学内容或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最后评定,案例教学也不例外,也应该进行教学考核,评价该方法应用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使评价具有教育性、监控性、导向性等功能,通过评价可以收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加强和w生的交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促进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财务决策大赛的作品由评审团评比,评审团有很多实务界的专业人士,提高了评比的层次。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院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而进行了教学改革,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还要继续深入。以赛促学、案例教学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课程改革,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艳玲.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文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6.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保险理财规划;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57-03

一、引言

1.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意义。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同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它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我国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从2011年开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工作。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紧随国外先进教育发展的脚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传播手段,面向服务主体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现代科技前沿知识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建设内容。作为教育部着力推进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稀缺与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推进我国教育内容、教学与管理方法、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除了最大化教育资源价值外,精品课程的建设还大幅度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和课程效果评价,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发现不足,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加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促进教育者和课程服务主体二者双赢,最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2.《保险理财规划》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保险学是包含了自然与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类学科,它以保险及其相关事物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与金融、数学、法学等领域联系密切,具有多属、广泛、法律和实践性等多类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除了理论基础外,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中,保险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应该被着力培养的。新经济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快发展保险教育,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实际工作中,应该反思当前保险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笔者及其团队基于保险学实践教学的理念,对《保险理财规划》这门课程进行深入构思和设计,凝炼出多个实践教学专题,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上述专题于2014年由辽宁电视台和东北大学联合录制成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并在辽宁省本科教学网上线,成为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二、《保险理财规划》精品课程设计策略

1.课程目标的制定。按照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设计理念,保险理财规划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理论基础坚实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素质。实施模式是利用多种授课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对保险学的兴趣,将理论知识以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同学掌握;同时重视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保险理财相关事务的能力。课程的具体目标设定为:首先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保险是金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学习金融及保险学的方法,并用此来学习保险学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技能实训和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其次是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社会实践中,养成用保险学思维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保险事务的习惯,提高学生对金融以及保险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未来的职业素质,达到能胜任岗位的高技能要求。最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及理财观,拥有积极的保险理财和消费观念,用以指导日常的金融实践。

2.课程内容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收入、财产的快速增加,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便产生了理财的需求。个人理财就是对个人(家庭)的财务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方位管理,以实现个人财产的合理使用和消费,有效地增值和保值。个人或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等,保险是进行个人理财的重要工具,与住房、子女教育、养老退休保障、遗产避税等人生各个方面休戚相关。在保险市场产品不断丰富、功能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市场上的工具,合理分配资产、满足理财安全性、收益性。基于以上个人理财与保险涵盖的各个方面,将教学内容归纳为若干部分,包括保险与理财、保险的十大黄金价值、不同生命周期保险险种的选择和财产保险专题等等,这些应用实践性教学专题将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

3.实践教学设计。

(1)开设保险实践性教学专题。由于保险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逐章逐节的讲述,学生往往会掌握不到重点,不满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从而缺乏学习兴趣。专题式教学将相关联的章节内容凝练成一个个专题,选择重点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深入探讨,可以克服照本宣科带来的教学问题。保险理财规划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开设实践性教学专题可以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将现实生活中大家关注的保险理财热点、焦点作为专题详细剖析,引导学生掌握保险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和综合分析解决社会保险事务问题的能力。不仅对于学生,实施专题教学也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专题内容、拓宽研究领域,树立起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提高科研水平,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2)引入案例教学法。保险理财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只有结合案例,学生对保险原则、保险合同等理论才能理解的更加深刻。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方式,具体实施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等模式。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将所教理论融于案例之中。接下来是强化案例教学的讨论流程,将其分为展示、讨论、交流与总结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将案例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是集中集体智慧,分组对案例进行深入和剖析与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得到对案例及其所含理论的独特见解。第三个部分是全班交流,也是案例教学模式的高潮,即通过ppt等多种形式将组内讨论成功向全班展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各组的经验知识得到共享。最后是由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将学生所扩展的内容落到课堂基础知识之上,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教学理念的应用

《保险理财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含开设专题讲座、引入案例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模式,其中专题式教学在课程设计策略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相比与其他几种实践教学模式,《保险理财规划》课程的专题式教学有着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专题式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较强,符合保险学应用实践性的学科特点,还可以有效的弥补教材的时效性问题。当代高校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各类金融保险问题,这些问题还会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改变而变化,即使是最新的教材也无法将理论与这些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在一起。通过专题式教学,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与最新的资料案例结合成专题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大量教材之外的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专题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研水平。专题式教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与保险事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钻研探讨,确立研究方向,提高其学术研究和科研水平。借助专题教学模式的优势并结合课程的自身特色,将保险理财规划的教学内容分为保险与个人理财、保险的十大黄金价值、不同生命周期保险产品的选择等若干专题。

1.保险与个人理财。这一专题主要介绍保险在个人理财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个人理财的三大主轴――储蓄,保险及投资,并由此凝练出10个制胜的理财观念。内容涉及如何配置个人资产用于日常消费、储蓄、保险及投资等各个方面,以及如何使用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从而保证高收益性及高流动性,如何进行保险的配置尽量减少个人资产的折损,以及如何运用基金、债券、股票,基金定投、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工具进行个人投资与理财规划。

2.保险的十大黄金价值。这一专题主要介绍保险作为个人理财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保障功能。由此引出保险的10大黄金价值,分别包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爱有所继,幼有所护,壮有所倚,亲有所奉、残有所仗、钱有所积、产有所保,财有所承。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别对上述功能所对应的各保险产品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健康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生死两全险,养老保险,万能险,财产保险等等。

3.不同生命周期保险产品的选择。保险是进行个人理财的重要工具,与住房、子女教育、养老退休保障、遗产避税等人生各个方面休戚相关,涉及到资金的安全运动和增值。人们的经济状况和年龄各不一样,因此保障理财的重点各有不同。在险种选择这一专题中,依据个人所处的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向学生具体分析阐述不同生命周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对不同的保险品种进行对比分析。

4.保险购买前后的注意事项。保险作为一种金融理财产品,结构相对复杂,买保险时除了要知道自己想拥有哪些保障外,还要根据待解决的问题和保费的多少作合理安排。做到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保障。在本专题的教学中向学生详细介绍日常购买保险产品时所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能够买到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

5.保险理赔难的原因。在理赔核保这一专题,针对当前国内保险业出现的理赔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理赔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我国保险业的理赔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群众对保险认识不足,对保险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原则理解不足,造成了很多人对保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真实的保险案例来引伸出保险的基本原则,分别包括:最大诚信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近因原则。

6.财产保险专题。财产保险是指以各种物资财产和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以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保险财产的毁损、灭失或相关利益损害为保险事故,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目的的保险。在这一专题中向学生简要介绍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的,并讲解财产保险业务的特征和财产损失保险主要险种的内容。

7.责任保险专题。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保险。此专题的教学重点是要明确责任保险的特点及业务构成,介绍各种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及其经营特征并进一步介绍责任保险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8.信用与保证保险专题。信用保险是权利人投保义务人信用的保险;保证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证人(投保人或义务人)向权利人提供信用担保的行为。在这一专题中主要向学生介绍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特征以及两者的区别,阐述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业务的内容及介绍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重要作用。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我国教育内容、教学与管理方法、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和保险人才需求加速上升的背景下,将实践教学理念引入保险理财规划的精品课程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种课程设置来达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培养专业保险理财人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朋娇,田金玲,姜强.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86-92.

[2]柳礼泉,吴艳娇,丁蕾.教学方法创新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13,(1):75-78.

[3]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125-127.

[4]何金旗,唐汇龙.“小专题”教学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中的应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6(3):77-80.

[5]李小艳,康颐.关于保险学课堂案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4,(6):227-228.

[6]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3):45-46.

[7]蒋勇,杨巧.新形势下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经贸教育,2016,(3):147-149.

[8]李勇杰.高校保险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J].高教研究,2009,21(2):95-103.

[9]李丹.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4):122-127.

theDesignStrategyandapplicationoftheprovincialexcellentCourseof"insuranceFinancialplanning"BasedontheConceptofpracticalteaching

YUanYing,wanGXue,LiYing,LiYa-ning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69,China)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7

【关键词】起征点; 纳税筹划; 案例分析

起征点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起点,即开始征税的最低收入数额界限。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达到起征点时,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目前,起征点在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中的应用比较多,这就为相关纳税人的涉税筹划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利用起征点纳税筹划的技巧进行案例阐述。

一、利用增值税的起征点进行纳税筹划

由于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个人)一旦销售额超过起征点就要对所取得的全部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因此,在具体筹划决策过程中,如果纳税人的不含税销售额位于增值税起征点的附近,应当尽量使自己的不含税销售额低于税法规定的起征点,从而享受免税的优惠待遇。

相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达到起征点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根据修改后的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增值税起征点的具体幅度调整如下:(一)销售货物的,由现行月销售额2000~5000元提高到5000~20000元;(二)销售应税劳务的,由现行月销售额1500~3000元提高到5000~20000元;(三)按次纳税的,由现行每次(日)销售额150~200提高到300~500元。上述所称销售额是指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即不含税销售额。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家税务局应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案例分析1:2012年,个体工商户李枫销售新鲜蔬菜、水果,每月含税销售额大约为10500元,当地财政厅和国家税务局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为10000元。假设该行业的利润率为30%,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只计算增值税及附加税费,暂不考虑其他税负)。

方案一:每月含税销售额为10500元。

该个体工商户每月不含税销售额=10500÷(1+3%)=10194.17(元),超过了增值税的起征点,应当缴纳增值税。

全年应纳增值税=10500÷(1+3%)×3%×12=3669.9(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669.9×(7%+3%)=366.99(元)

合计纳税=3669.9+366.99=4036.89(元)

税后利润=10500×12×30%-4036.89=33763.11(元)

方案二:将每月含税销售额降低为10290元。

每月不含税销售额=10290÷(1+3%)=9990.29(元),没有达到增值税的起征点,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

税后利润=10290×12×30%=37044(元)

由此可见,虽然该个体户每月含税销售额降低了210元(10500-10290),但全年税后利润反而增加了3280.89元(37044-33763.11)。因此,应当选择方案二。

案例分析2:个体工商户方田经营一家电动车修配店,每月的收入总额在36000~40000元之间,当地财政厅和国家税务局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为20000元。假设2012年该行业的利润率为20%,当月方田取得劳务收入38000元,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只计算增值税及附加税费,暂不考虑其他税负)。

方案一:不进行分立。

应纳增值税=38000÷(1+3%)×3%=1106.80(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106.80×(7%+3%)=110.68

(元)

合计纳税=1106.80+110.68=1217.48(元)

当月税后利润=38000×20%-1217.48=6382.52(元)

方案二:将电动车修配店一分为二。

每家修理店的收入均不超过20000元,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

当月税后利润=38000×20%=7600(元)

由此可见,将修配店进行分立增加了当月税后利润1217.48

元(7600-6382.52)。因此,应当选择方案二。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个体工商户进行分立可能会略微增加其他相关成本,但只要分立时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低于少缴的税款,这一纳税筹划就是有价值的。

二、利用营业税的起征点进行纳税筹划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8

1.1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我院财务管理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双向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繁多的书本知识。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理论知识传授偏多,实践环节较少的授课模式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和发挥,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1.2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涉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以西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主导,这类教材存在一些问题:(1)忽略了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我国的特殊国情等因素;(2)忽略了经济发展处在不同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电子货币形态的资金管理、网上金融等应运而生,资本经营、无形资产的决策等重要问题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又加上缺少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训教材和相应的实验室等,使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毕业后难以胜任具体岗位。以南华工商学院为例,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采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编写的财务成本管理教材,这种教材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基本上没有实训项目,即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90课时设计30课时的实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训条件难以仿真,一般教师授课时辅以案例或通过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和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课程集中实训,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室做大量的案例分析题和计算题,而这些题目通常是练习性的,学生仅需要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简单演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相差太远,难以达到真正实训、提高学生技能的目标。

1.3定量分析操作性差,实验条件欠缺,教学准备乏力

在财会专业中,目前高职教育往往只建立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基本没有。另外,也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多数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大多数实习基地基本上以培养学生做账的能力,财务管理的相关能力如财务分析、财务信息采集、财务决策、财务预算等,在实践实习很少涉及。以该院为例,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工作,没有参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1.4考核评价方式单调,难以考查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大多采用闭卷形式,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和课堂表现。以该院为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占40%。但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和计算非常繁多,而难以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考试中完成,因此期末考试只能考核学生对于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真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只是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也能考出较满意的分数,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投机取巧,有悖于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如何设计考核方式,既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又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也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

2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2.1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项目化

根据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定位及教学要求,在教学上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财务管理各项目的过程中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每一个项目可以从职业能力、内容安排、能力要求、任务分配、调查分析和项目评价等6个方面来设计,以项目投资决策项目为例,其项目化之后的内容设计如表1。这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设计项目任务的项目化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各项目的过程中完善财管理论知识,提高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引入eRp沙盘实训,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可以投入一定资金构建eRp沙盘实训室,eRp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涉及一个制造型企业的战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与安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分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eRp模拟沙盘教具主要包括6张沙盘盘面,代表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基本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这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其融和理论与实践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eXCeL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中涉及的公式和数学模型至少有100个,对于层次不高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掌握这些晦涩的数学模型,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如何能较好的把eXCeL基本功能和财务管理的内容灵活有机地结合,学生可简化其繁琐的计算过程,而将精力集中在根据eXCeL的计算结果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与效果。

(2)建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三阶段教学模式,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课程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案例教学的讨论和剖析,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实训教学环节,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要求其独立收集资料,完成财务管理的实训报告,教师只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关键是案例的引入、分析、解决问题,其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第三阶段学生的实训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

(3)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笔者在实训教学中,尝试将一个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以小组为单位,虚拟地分给每个小组注入一定资金,要求学生虚拟的“创设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在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引导下做出合理决策。通过设计多种情景,让学生的创业面临筹资、投资、资本运作、资金周转等财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分析问题,找出适合自己创业项目的决策方案。然后要求各个小组制作ppt展示其成果,由组长陈述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从2009年至今,有6届会计专业的学生实施过该方法,其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这样的创业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两个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将自己的方案付诸实践,并取得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

(4)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师生、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21世纪是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现代化技术,建立微信、QQ群、讨论组、facebook等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笔者长期建立微信、QQ群和facebook这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除了跟同学交流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也沟通交流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反映来看,教与学的效果不错。利用这些实时通讯工具展开网络协作教学,实现网上答疑与问题讨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交流工具。

2.4建立财务管理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目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以考试成绩为学习目标,注重答题水平提高,课后的学习仅仅针对考试内容,长期下来,这种应试的逻辑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评价也未发挥其“指挥”的作用。为切实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应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点关注过程性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通过小论文、课堂表现、调查报告、实训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来强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9

【关键词】财政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优化

哈佛医学院最早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法探索,随着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成功,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国最早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是管理教育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内容、方法上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各学科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并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分析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政府各种政策组合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宽度和广度,更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以典型案例作为教育媒介,并在授课教师的指导和策划下,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迫使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情景,使相关人员能借助案例这个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案例具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功能。案例中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习者通过阅读来了解某一国家、地区、行业的大量背景知识。

(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一方面,课程学习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课程所涉及理论派系多,且各派系的理论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大相径庭(如对财政的概念就有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社会关系论等不同的定义)。另一方面,课程的应用性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释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能力。传统的“讲授”模式难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到具体情景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带入模拟的具体情景中,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是参与者,甚至是案例情景中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案例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面上看教师的担子是轻了,但实际上,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作用是启发、诱导。教师想要扮演好启发、诱导角色,首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反复钻研案例材料拟定讨论题或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主持好案例分析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等。要完成好这些工作,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还要懂财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方法和内容,更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不是担子轻了,而是担子更重了,教学与实际接轨了。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实例

案例教学之所以称之为案例教学,首先在于它有被用于案例教学的“实例”。但“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案例必须由实例构成;另一方面,教师举例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比如,教师从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摘用的有关介绍财政政策、法规以及财政运行的文章或者一段报道,虽然揭示了某些财政理论问题,但它并非专门为案例教学所写。尽管以这些资料为媒介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所达到的效果同案例教学是有差异的。案例教学所运用案例是具有特定的问题和写作规范的,案例应有标题、摘要、引言、背景介绍、主题内容、结尾,其中主题内容应由具有启发性的、可供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构成,其所运用的案例应符合案例教学的以学生为主的功能需求。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堂讲授时所举的零星短小例子,当作案例教学。

(二)案例素材准备不足

案例教学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但我国高校财政学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案例库建设问题,大多数高校均未建立专门的、动态的财政学案例库,出版的财政学案例教材也比较少。具体表现为:一是案例资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实例,缺乏深入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理论”。二是案例老化,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缺乏代表性。一些财政政策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必须紧跟时代形势。财政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国家、地区颁布的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财政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良性的案例开发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只有通过专业教师的高投入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案例开发,但是我国目前未把开发案例列入科研成果,这样的科研评价机制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案例开发的动力。同时,缺乏有效的案例开发合作机制,也导致开发出来的案例覆盖性和应用性较差。

(三)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法需求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人,一个好的财政学教师不但要对财政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部门工作经验或者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比如经常下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实岗挂职等。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想法。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运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对财政理论的理解仍然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粗糙,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功效。

(四)学生学习观念不适应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深入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来理解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延伸阅读,课前熟悉案例,否则在课堂讨论时容易陷入沉默寡言或偏题的困境。但很多本科学生特别是“二本”学校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满足于哑巴学习,导致案例教学课堂发言、讨论不充分,课堂沉闷,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不到既定的案例教学目标。

三、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加强和充实案例库建设

财政学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必然带有国家具体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和地方特性,要使财政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实际所用,它所涉及的案例就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研究、介绍财政,也需要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出发,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来研究财政的一般规律。所以,财政学专业课程设计的案例种类就比较多,一般包含三种类型:一是理论说明型案例,主要是介绍理论和观点的背景和对理论的补充说明;二是政策介绍型案例,主要是对中外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介绍,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所产生的影响等;三是分析型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财政案例所涉及的财政政策、法规和实务内容多,而且多变。单靠一个教师推动全国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多种类案例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高校管理学院设立以共享为目的的服务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模式,通过虚拟联合的共享模式,根据“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公共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实现建立财政学科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国际合作共享的共享平台,来推动我国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传播案例教学成果。1.探索构建“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建议由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章程,各高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共享中心”,凡是成为“共享中心”会员单位的高校每年均须承担案例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任务。“共享中心”每年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用于维持“共享中心”的日常运作。入会会员可共享“中心”的案例,案例库应以教学案例数据库为主。2.明确“共享中心”规范案例编写的程序。“共享中心”根据“统一规范,分散开发”的原则,给各个会员高校下达案例编写任务,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课程建设实际和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开发原创性典型管理。案例开发按照统一规范程序进行,即按照确定主题、编写计划—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素材加工构思写作—形成案例正文、使用说明—“共享中心”确认评审入库的程序进行案例开发。

(二)努力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一堂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课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估三大环节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能力水平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针对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团队建设和实岗锻炼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1.组建教学团队。设立课程负责人,并由课程负责人担任团队负责人,组建一支相对稳固的案例教学团队,团队实行公开备课、共享案例、教学观摩等方式,达成教学重点、案例讨论组织形式等共识,提高团队成员的课堂组织引导和课后评估能力。2.推进实岗锻炼,提高案例教学水平。针对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相关的财政部门进行实岗挂职,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财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

针对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转变观念,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分步来组织:第一步是分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要求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个人案例分析;第二步是课堂讨论,由学生围绕该案例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第三步是课后评估,在课堂讨论后,每个小组结合本案例撰写一个书面的分析报告。总之,在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应结合课程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案例,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合作,不断改进,探索出适合实际的财政学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7)

[2]关慧,.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专业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4)(中)

[3]汤凤林,邱向宁.财政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0(15)

[4]匡萍.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理财规划实例分析方案篇10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税收筹划出现在我国的时间较短,发展也比较缓慢,虽然目前有关于税收筹划的文章已不少见,但是系统上对税收筹划的理论和实际情况的研究并不充分,这些地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税收筹划不仅要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也要符合税法的立法目的,这是区别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的根本出发点,税收筹划是企业获得合法的纳税利益的唯一途径。其中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是税收筹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企业的所得税是不可以转移的,占企业纳税的比例也较大,因此对企业的纳税影响也是最严重的,但是由于税负的弹性较大,可以筹划的空间大,因此企业所得税成为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优先考虑的税种。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及问题

(一)纳税筹划组织结构不明确

对于企业来说,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上到下所有人员努力才能实现预期效果。按照体制的不同,纳税筹划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以财务部门负责为主体制和以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为主体制,以财务部门负责为主体制适应于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筹划事务和权力相对比较集中的集权型企业,以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为主制度适应于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例如企业有下设二级公司或事业部等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决策权的集团企业。专门集团纳税筹划部门的成立,可以统一协调集团内部纳税规划,使其更好的为集团战略利益服务。从企业纳税筹划组织结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局限于对个别案例的研究讨论和设计,缺乏相应的纳税筹划部门,因而缺乏全面统筹的对企业纳税筹划进行规划。很多企业实行产品营业部决策的体制,二线公司和产品部门的决策权较大,而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具有财务核算和汇总的功能,这样的职能分配导致企业在纳税筹划问题上只重视研究战术忽视战略决策的研究。

(二)纳税筹划流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企业纳税筹划在财务设计上相对比较分散,主要只是关注个别案例,缺乏从整体性和逻辑性的规划考虑。就纳税筹划作为简单问题设计而言,实质上就是对纳税筹划个别案例“节税”最大化的分析与比较,问题的分析模式也无非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较结果——修正方法”的直线结构,其中并没有涉及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等综合性的问题。纳税筹划是企业重要的决策内容,因而在筹划决策时不单单要考虑“节税效益最大化或者节税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还需要对纳税筹划问题复杂化情况的处理,即使企业克服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新的问题也会接二连三的出现。首先,企业信息在组织传输时候可能会失真;其次执行员工对自我否定的方案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抵触心理,很难选出能够解决问题并执行方案的人选;最后由于复杂问题处于不断变化中,企业无法准确的确定变化中的要素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综合上述情况可知,企业选择最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只是凭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规范纳税筹划流程的设计可以保证上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纳税筹划操作性不强

目前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整体较差,缺乏一定的拓展广度和深度,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首先企业主要采用改变开票时间和方式来做高存货和低应收款,减少坏账准备等筹划手段的运用;其次企业在结构组成上相对较为偏重于对税收优惠中涉及地域和技术优惠的运用。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与之相关的客户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和客户沟通障碍,还会因税法变动和税务机关的不信任而使纳税筹划活动的深入开展遭到限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筹划的要求。

二、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建议和措施

(一)准确把握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

纳税筹划是对纳税行为的合理规划,并不是违法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规划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很容易在筹划的时候造成违法的漏洞。为了防止这种损害企业利益甚至葬送企业前途的事情发生,企业和其他纳税人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要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学习理解,同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未来发的发展规划。此外还要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这些因素来进行纳税筹划,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企业的纳税筹划造成直接影响。

(二)正确区别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

企业要正确区别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可以减轻企业的纳税压力。但是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一个是合法的一个是非法的,纳税筹划和税法的要求是相同的,纳税筹划是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的,纳税筹划的实施不会影响国家法律的功能。偷税漏税是一种违背法律,违背纳税精神的行为。因此二者从本质上是有着区别的,不可以相提并论。然后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纳税筹划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这些企业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偷税漏税,有着这样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错误地将纳税筹划行为变成偷税漏税。企业的纳税行为和税务机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避免企业偷税漏税事情的发生,税务机关要对企业进行时时的监管,企业也应该与税务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尝试从税务机构的角度去理解国家机关的税务法律、法规,尽量避免自身的纳税筹划行为与税务机构的要求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参考文献:

[1]王娟.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J].经济研究参考,2011(4).

[2]徐冰.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策略[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1(7).

[3]丛欣荣.正确认识税收筹划促进税收工作合理健康发展[J].山东电大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