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44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1

一、完善知识理论结构

完善的知识理论结构,是中小学美术教师立足于教学工作的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目前,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进修等长期学习的专业发展方式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从客观上要求教师接受终身教育,这也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最主要方式。

中小学教师以此方式发展自身专业,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自学与继续教育。自学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美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的研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积极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与教育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时间上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教师可利用点点滴滴的工作与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在学习内容上具备选择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依据自身的特点及知识储备情况,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欠缺的或急需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但此种方式也存在这一定的弊端。首先,其缺乏系统性,致使教师的知识理论体系不完整;其次,学习时间缺乏保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欠理想。但是,教师可以以继续教育的方式来弥补自学方式的不足。继续教育是指教师利用假期进修或脱产进修,包括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及岗位培训等形式。具有知识理论学习系统化、完整化,时间保障充分,效率高,学习效果显著等特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学与继续教育的不同特点,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不断学习,完善理论体系,加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为自身确定良好的专业发展道路。

二、注重教学反思

目前,中小学美术教学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专业教学水平与新课程要求相去甚远。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并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审视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不断的趋于专业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循序善诱、因材施教,以提升教学能力。因此,注重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自身教学工作中寻求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美术教师应当针对专题教学进行反思。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专题教学反思正是为围绕这一教育教学目标来展开的。要求对美术课程中的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多层面、多方位思考,具有取向性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对于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也较为深入。美术专题教学反思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可以是针对美术教学系统中的众多教学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也可以是针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或是对美术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设置进行思考。使美术教学符合现阶段新课改革教学要求和规范,并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其次,整体教学反思。这是要求美术教师不要把精力放在教学的某一具体要素或问题上,而是从整体把握美术教学活动,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突出问题,寻求改善和解决其中问题的途径。整体反思是一个长期的思考过程,每一堂课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状态,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促进教学整体改进。同时,亦能促使美术教师较为全面的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三、重视教学研究与评价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教学研究是由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学实践两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术教师应深入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兴趣、动机得到满足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美术教学的深度,实现专业化教学。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研究时就应当开发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教学渠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以能够与实践结合为标准。鉴于此,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强化发展评价所针对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将教学的所有经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性质分阶段的进行评价,继而综合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促进专业发展。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自身不同阶段的认知与定位;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态度;对工作的优点和缺点的客观分析;专业化发展定位。这四方面的评价是美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自身的实际经历和能力发展历程结合起来,才能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

四、强化创新与交流

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寻求基本专业能力与专业教学能力之外的更具创新意识的改革发展策略,才能够实现专业水平的稳定发展与全面提升。首先,应当具有教学创新意识,跳出课本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限定,建立起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以足够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基础,实现在美术教学方面的专业发展。美术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快速发展,就应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并加以实践,从中逐步了解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与思索中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强化美术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一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中的重要环节。经验老道的教师有着对教学独到看法,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各种动向,而新近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则有着非常强烈的突破创新意识,采取“新老结合”,能够在共同参与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观察到对方专业教学的优势与长处,实现双方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从而使专业教学水平得到共同的发展。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教师之间组建交流平台,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以求取长补短,得以专业发展。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2

【关键词】人文性、技术性、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9-0243-02

关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性质问题,现在基本上已经统一到它的人文性为主的性质上来了。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应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要目的,使艺术教育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经过艺术教育的培养与熏陶,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从造型艺术角度,丰富对生活的认识,并具有初步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以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在这个基本性质的影响之下,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实验教材的逐步实施,对人文性的突出逐渐在教学中明显凸显,已成为教学理念中的的主导倾向。但问题的另一面页随之逐渐暴露,就是:美术的技术性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淡化,至于蕴含于其中某些科目的准确性要求,更是无从谈起了。这样就似乎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美术是一个可以随意放任的东西,不像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戏曲、舞蹈等那样严格,似乎可以随意为之。这种印象发生于教育由知识技能性转向人文性转轨过程中。它的存在使得美术教育知识与技能一类属于美术本体的东西,逐渐失却了它在造型表现中的制约作用,由原来对作品人文性的表达形成支撑的基础地位,转到了可有可无,甚至于感觉对形象表现有障碍作用的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暴露了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矛盾,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矛盾。应该个矛盾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而且是业内人士所共知的。

对基础美术教育人文性的强调。这是目前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界的主流,由技能性教育向人文性教育在理念上的转轨也是势在必行。因为它必先考虑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接受能力问题。但是如果面片面的强调人文性,而忽略了技术性一面,又会损害美术语言作为本体的东西,造成学生对美术理解的偏差,这个矛盾潜含在整个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不设法解决,势必要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正确认识。如何协调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矛盾关系,协调到什么程度,必然要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际上,任何一种艺术理念的表达,在它的人文性的背后,都有着与之相应的技能性的强力支撑,否则,造型语言的形象表现力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便失去了基本的表现手段而无从呈现。这是基础美术教育阶段的学生自己虽不能亲手去做,但却需要理解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要知道画家为什么能在画面上将一个形象表现得这么好,他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如忽略了技术教育,我们便无法在学生与画家作品之间架设一道鉴赏的桥梁。学生对美术方面的人文性的理解也就只能留于浅表面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以获得一个较深层次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协调这个矛盾,不能使之偏彼一方。

为了协调和解决矛盾,我们首先需要看一下这个矛盾是怎样产生的。拟从两个方面去看。

1美术教育阶段性的存在导致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矛盾在基础美术教育领域内表现的特殊性

美术技能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而且每一个阶段对人文性的强化程度与知识性和技术性的要求皆不相同,这是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学科不同于其它艺术学科的地方。别的艺术学科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也有阶段性,但从学习情况看,其教学中对技术性要求的严格程度是前后一致的。也就是它对其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强调也前后一致的,无论学生多大年龄,教学要求并不而改。如戏曲,在声腔上绝无放任的可能,始终坚持一个标准。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排除这个艺术形式的传统因素,对教学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实际上每个艺术门类也都有它的传统,也有艺术流派,这一点与其他艺术形式是一致的。但美术与它们不同之处在于:美术具有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活动和美术作品的产生,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教学传统的制约。它承认美术技能发展的阶段性存在,如学前阶段,基础美术教育阶段,高中和师范学校的有由得重点的普及阶段以及专业美术院校的专业阶段,从教学情况看,这几个阶段的要求差别很大,只有后两个阶段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在相当的程度上注意了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统一。而在基础美术教育阶段,则只注意学生人文性感受的表达。而忽视了与之相应的造型技术的严谨与提高。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观点:如强调技术性会扼杀一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何不利用美术学科自身的其他功能。降低对技术的要求,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美术产生兴趣,加入到美术学习中来,因此索性承认各种学法,作为教师,也不必要像戏曲教学一样,严格唱腔的准确性,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情况鼓动学生按自己的感觉唱下去。这就是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技术知识愈加不重视。

从学校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小学阶段,基本上是学生以美术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用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新颖的思维创意和画面表现。到了初中阶段,则以知识丰富多彩的美术现象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绘画练习,对技术性的要求也不高,只是遵守基本的绘画步骤即可,从小学到初中,对人文性的重视和技术性的淡化是同时倾向,而带来的不良情况是:学生不会用美术的眼光,从美术的角度看生活,看艺术作品,并对之作出美术角度的评价,原因则是,学生缺乏进行美术思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大多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这样一个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我们所接触成人画家的作品中,造型因素是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存在,是艺术家综合运用的结果,如果我们只鉴赏它的一个方面,不去研究它与其它方面的有机联系,就无法感知它在美术作品形成中得作用,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我们承认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强化在教学上的作用,同时我们又要看向艺术作品的人文性和技术性之间的关系。即以单一的,散乱的,薄弱的知识接受与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所需要得整体联系所形成的人文性之间的矛盾。而对这种整体性联系的认识,没有相应的技术知识,是很难理解的,这样学生所掌握的单一的美术知识,也就无法达成我们对其内涵的人文性的认识理解,所以必须正视这个矛盾,努力在教学中使一些单一的知识训练能发挥整体作用,我以为这是我们基础美术教育中应该强化的地方。

2关于怎样协调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基础美术教育教材的结构特点中找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即从技术性知识的整体联结入手。

关于教材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知识技能中心点所形成的单元结构,但单元结构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属于并列式结构。或可这样说,整套教材中潜含着一个知识的整体联系,充分考虑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性和知识技能与接受者的年龄学段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教材的结构特点,这种关系必须依靠授课教师的梳理和组合才能显示。而且随着学习知识的多少,这种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不可能一下全部完成。但如果教师不做这项工作,那么学生所学到的东西永远都是散的,如不织成网就永远起不到整体作用。如小学段的色彩知识,从三年级起步,散见于四五年级的教学单元中。有如造型语言的知识。这些知识充其量是作为一些造型元素而存在的,对这些元素能不进行综合运用,能否进行综合运用,是这些知识能否在绘画和鉴赏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而能否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关键有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作品的实际情况去有效地指导学生有目的的组合部分知识,关键是从人文性和整体性的高度去完成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不是单纯的单向的练习。像游泳训练,进行单项练习而不整合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分别从人文性和技术性两个角度概括一下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协调统一在形成美术素养的意义。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3

关键词:热情;连接;充实;拓展;保持

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主力在应试科目上,小学开设的美术课有的顺便让非专业的老师兼任,有的干脆改为自学课,这是农村学校最普遍的现象。由于小学阶段学习不完整,加上不少学校迫于升学考试压力裁掉了初三的美术课程,有的学校初中的甚至是整个义务教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就“浓缩”为初一初二学年约80个课时。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机会少之又少,作为具有专业水平的美术教师,到底是依照学生现有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还是采取自由的态度,把教师擅长的专业技术教给学生,或是该对学生手头现有的教材进行整合重新制订计划,还原给学生一个该阶段美术的整体知识结构呢?关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事项,笔者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对美术教学工作需要有满腔工作热情

从事过农村美术教学的教师都有此体会:美术课由于其视觉特点的要求,筹备一节精彩的美术课,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设计安排,又要准备大量相应的教学用具,加之农村美术教学设备欠缺,现成的教学资源不足,多媒体教室又是其他学科经常需用的,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任务艰巨,有时准备工作就将用上好几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如果缺少对学生的关心是难以坚持的。因此,美术教学需要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要准确把握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知识结构与学习内容的连接

学生对美术了解少,再加之课时不足,如果照本宣科,或者只按照教师的意愿随意教学,那么所学未必能涵盖学生本需掌握的美术知识范畴。所以教师在了解全套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现状,把握和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对有限的课时作合理地安排,重新架构起教学脉络,才能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知识引导。例如,教学《美术就在你身边》时,笔者注重知识联系,强调学生对美术的整体与分类的认识,开课欣赏建筑图例,以殿宇比喻为美术,绘画、雕像、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是支撑的主心柱,各柱上承托的横梁则代表其下更细的体系,各梁柱之间联络的关系则代表着各门类的联系。通过比较法,学生对美术的种类与形式理解更深刻。教师对整个美术教学体系有了全面地把握,才能设计出切合学生的有效课程。

另外,学校分配美术教师循环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加快掌握教学体系。美术科组制定整学段的授课计划,真正落实集体备课、筹备教学用具,减轻教师单一备课的精力耗费问题,使教师更能寓教于乐。

三、充分利用美术欣赏充实学生知识与拓展视野

初中美术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美术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由于课时少、知识涵盖量大,美术专业技术形成所需课时长,因此应充分利用美术欣赏课容量大、欣赏的形式多样灵活等特点。笔者注重欣赏艺术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共鸣。例如,教学《向画家学构图》时,我先展示大师的美术作品图像,引出疑问:你理解画中的构图吗?然后开展逛商店的游戏活动。把大黑板布置成服装店的展台,以展挂时装的形式去表达服装店如何展现衣服的款式与色彩之美吸引顾客。穿插衣服因数量、长短和颜色改变等引起美感改变等问题的讨论。以亲身体验方式引出学生构图应用以及构图美的思考。接着回到大师作品解决构图知识。最后以临摹和改变大师作品构图的两个小练习来巩固所学。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构图美的主题加深理解。美术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感受艺术家个人思想意图,认识其表达语言及手段,理解其生活态度,思维过程与审美活动的不断递进发展。从知识与技能学习,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形成自然的积累和提高,是直接见效的教学方法。

四、开启美术兴趣之门及保持浓厚兴趣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善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美术学科本身内涵丰富,发挥空间大,但没有创意的教法必定会成为生硬沉闷地说教。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情感表达。知识技能演进的发展过程是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教师可多从学生生活切入,观察学生生活细节,“投其所好”,引出学习的趣味,搬走学习障碍。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艺术感受;特点;教学方法

在形象可感的色彩和形状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生动的图片及直观的画面小学美术教育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美术课程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必要的认知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从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角度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有效结合。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与生理渐趋完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意识及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从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多方面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1.审美教育的渗透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课程实施的核心目的,基于美育教育基础之上的美术课程开展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教育特征,同时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观念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德育与美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还体现出自身综合学科的教育特点,将美术教育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2.趋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物质原料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其中关于物体空间及面积的描绘需要通过各种工具辅助实施,因此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成为了现阶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广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并赋予美更多的艺术内涵,这对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影响深远。

3.特殊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探知欲望促使下他们能够积极发掘身边事物的特点,然而在真实和虚幻之中他们一般很难辨清,注意力极易分散。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容易和乐于跳出现有学习模块的束缚,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对于视觉艺术本身也有着强烈的内心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小学美术教育在迎合不同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在专业师资力量训练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也形成了一定学科关联,文学、舞蹈等学科的融入对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极为有利。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特定学习氛围下促进自身审美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发展。社会生活与美术课程的结合其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对于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2.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

小学美术课程的一般教学步骤表现为先讲后画,这一教学模式在当前美术教育中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教师可以边讲边画甚至是先画后讲,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内容掌握情况来决定。课内外内容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在实践研究能力培养方面也大有裨益。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外出写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3.多媒体教具的辅助

多媒体教具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出现已屡见不鲜,这对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也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如何开展多媒体美术教学的问题探讨方面还需要诸多斟酌。我们可以将网络教学视频或是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在课程中呈现给学生,或是通过网络教学指导来提升学生对图画的整体感知。此外,感受画面的情感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学生思维意识的拓展极为有利。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差异也是需要在小学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视的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形成,这对创造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传统模仿式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绘画天性被抹杀,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师生之间融洽平等关系的构建是极为重要的,这对美术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基本认知规律考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趋势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美术教学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征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尽可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真正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学环境的创设也应符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在积极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张法.美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新课标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通过美术教学相关的活动体验到快乐,感受到了美的真谛。让小学美术课堂教与学的环节更清晰、更明了、更顺畅。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一堂好的美术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一言堂教学。学生只能够死板的跟进学习,被动机械的再现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教学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是一个打击,就更不用说是“兴趣”学习了。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如果仅靠“正经”的教学,是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为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小学生对“游戏”更是情有独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而且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课堂教学的新鲜性和趣味性,让他们更加喜欢上美术课。

二、让小学生学会从比较中发现美术的“真谛”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发现美术学习的真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获取”美术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对物体性能及特征的体验、对作品的塑造体验。按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审美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四、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一是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借助教科书上的图案颜色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让他们欣慰和喜悦。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二是伴之以听觉,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三是可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渲染气氛,增加审美情趣。

五、结合年级特点选好学生课堂欣赏内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欣赏特点必须是内容富有情趣、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五花八门,比例不再准确,表现无拘无束。为此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中年级的欣赏特点是要贴近生活,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第八册是“挑花”、“竹编”手工课等,主要是通过欣赏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高年级欣赏特点是了解全貌,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欣赏内容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美术欣赏课主要以专题欣赏课为主,所以必须进行创新教学。一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课本内容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例如美术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欣赏的内容,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在美术专题欣赏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采取分析一幅或一组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教师再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分别给予充分的肯定,能使欣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打造高效小学美术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玲.美术思维和美术兴趣在小学美术中的意义[J].美术教学,2013(15).

[2]严家丽.小学美术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6

关键词:美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意和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90-0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话春秋”的传统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出一种新的学科理论――信息技术学科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这不仅是对传统与现实的创新,也是对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高要求。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某一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和实施步骤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该学科的一部分,并起到督促、增进、加强和辅助该学科学习的作用。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整合的理论意义。

一、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美术鉴赏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现行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教学过程,“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就教学条件来说,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憾。例如,在分析齐白石的作品《蟹》时,通过制作动画,让蟹“动”起来,组成不同的画面结构,生动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的黑、白、灰搭配带来的审美视觉效果,促使学生充分体悟到大师原作中看似随意却匠心独运以及水墨画特有的笔墨趣味与黑白灰美感。这样,就把我们用语言很难表达的艺术理论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能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可以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它是我们现代教学强有力的工具。

三、中学美术鉴赏课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

中学美术鉴赏与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素质教育技能课,尤其是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课中大量的欣赏环节以及创意活动缺少直观的表现形式;而信息技术课堂在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学生的作品缺少创意和设计,缺少美感,审美效果不尽如人意。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我们两个学科的教师想尝试探索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把两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比如制作海报、校刊、多媒体作品等。基于此,我们以每班的兴趣小组为单位,以三种形式(即海报、校刊、多媒体作品)为表现形式,以作品主题为统领,以技能(画图、photoshop、word、powerpoint)为手段,尝试探索让学生围绕主题,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作品,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技能叠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而是有一定美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审美和创造性的集中展示,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我们最终看到的是同学们如何把美术鉴赏的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加上创意和想法,做一个能看到“自己影子”的作业。

四、中学美术鉴赏课与信息技术课结合的意义

通过两个学科的整合,我们认识到:各种学科的知识是相互关联、有联系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各种知识关联结合的过程;要以一定主题作品去实现知识、技能、审美、创新的结合展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两个学科的整合,有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以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变干巴巴地讲理论、讲技能为以主题任务为驱动的实实在在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会更有收获;在信息技术和美术鉴赏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思路,以主题作品渗透进各种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知道学会这个知识技能的好处,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回顾研究过程,我们发现在美术鉴赏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美术鉴赏素养;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能力;3.学生学会了创造美、鉴赏美。当然,在两个学科的整合中我们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如:1.两个学科的整合,契合点的选择比较难;2.在作品的制作中,学生和教师各种知识的丰富性和个人创意的独特新颖性始终是整合的难点;3.丰富和提高教师、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是必须的;4.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眼界是创新的关键。希望在以后的探索和实践中,这两个学科的整合越来越完善。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3—0141—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完美度,对人的整体发展全面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素养的提高也逐渐被全民认同并重视,这就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发展艺术教育的契机,学校的美术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美术教师应更新观念,齐心协力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为提高全民整体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面向未来、注重完整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的着眼点一定要高远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人才。人的完整性一直是马克思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人的素质由众多的因素构成的相对素质和绝对素质的整体,教育法也明确指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美术教师,要真正认识到美术教学的意义,把教学纳入到教育的整体工作中去,美育是人整体发展的一部分。缺失了就会对人的完整性造成极大的破坏。

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可以促进人的完整性,在人类的活动中,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学科,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感性,在这方面其他学科可能要逊色一点。一般来说,美术活动主要是视觉,而视觉又是主要感觉,视觉不仅给人的生存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是人生乐趣与幸福的一个重要依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绘画基础课还是工艺美术课、艺术欣赏课还是手工操作课都离不开视觉来进行评价。在大量的绘画基础课中无一不体现着美术学科的综合性,例如《静物写生》一课,在摆放的几组景物面前,让同学去观察各种静物之间的关系,同时重点要让同学学会从整体上去观察,把散落的静物内在的关系挖掘出来,让主体物和其他物品成为一个整体,处理好主体物和其他物品的主次虚实关系,这样进行绘画前的观察构思,画面才会完整统一,静物才会有生命和活力。这也符合了哲学的理论中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互相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通过这节课既提高了绘画能力又掌握了看问题擅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的方法论。是促进人心理发展的良好契机。静物是没有生命力的,在不断的观察绘画过程中,就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各种物品的造型、色彩、质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在关注绘画技巧和表现力的同时,学生也会对画面的情感和表现力做出评价,也能通过画面去体会品位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直到与自己产生共鸣,就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如果说绘画课偏重美术专业性,那么手工课就是培养人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所有的手工课都体现着动手动脑、探究合作的特点,例如《舞台布景》一课涉及场景构思、背景设计、道具制作、服装设计、灯光布控等各种艺术手段与方法的综合运用,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品位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演出和晚会也成为了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渠道,这样每个学生对舞台艺术设计均有不同程度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组成设计小组,首先确立晚会主题,再根据每个人对演出主题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场景空间综合效果的把握与想象,多角度集思广益动手设计搭建一个融可性、美观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舞台。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从选主题开始,例如:戏曲舞台要设计成古典风格的,童话剧设计成卡通风格的,演唱会要设计成梦幻风格的,国外的歌剧舞台要设计成西洋风格的等等。制作是学生遇到困难最多的环节,材料的选取、立体道具的绘制制作拼接及牢固性等等。舞台搭建的每个细节都需要周密的思考,无论是选材、设计、制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无一不凝结着学生的智慧与汗水,无一不需要个体与集体的合作,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提升综合能力,对每个人的完整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善于运用自己的视觉去发现美。提高视觉的鉴赏力。这样极大丰富一个人的信息量,对一个人的整体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更能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和品质。既影响终生,更受益终生!

二、不断学习,提高质量

美术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美术教师在工作中应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短训班、研讨会、公开课、组内研讨等形式,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及教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然而,现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不断的变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我们教师固守的那桶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那一杯水了,教师的角色要求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学习就不能工作。所以学习贯穿于工作,乃至于人全部生命历程。例如:我们在教学国画这一章节时,组内几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互相学习切磋,利用课后时间在原有基础上苦练一笔一势,同时走访专业画师,虚心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原有国画技能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有大幅度提高,国画课堂上挥洒笔墨,游刃有余,使学生不仅大开眼界而且兴趣浓厚,达到了教师以精湛的技能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是最宝贵的情感财富,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所在,情感在活动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活动的动力上,在美术教学中,情感不仅作为活动的动力发生作用,而且是作为处理对象存在的,在处理一幅画的过程中,学生要将喜怒哀乐情感倾注在自己的画中,我在全市美术课大赛中上的《色彩的感觉》一课就体现了情感在美术课上的重要性。比赛在异地举办,上课班级的学生是和我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群体,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在每个人的心里有积极和消极的感受,例如红色给我们共同的感觉是热烈、火辣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兼有烦躁、暴力等消极沉沦的一面。在欣赏评价昨天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的画面主色调是黑色,而且是凌乱无章的线条与色块,这位小作者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勇敢的说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就是和同学闹矛盾后的孤独感一直在困扰他,他的真诚倾诉让同学很感动,尘封的矛盾顷刻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终身难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表达释放,愉悦了身心的同时,让学生将爱好化作习惯,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教育的成功不过如此!

教育调查资料显示,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总是那些知识丰富磅礴、乐观不乏新思想、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现在学生接触世界林林总总,他们已经不喜欢板着面孔的大眼镜,不再需要只有知识的古董,阳光激情活力四射的教师才是他们的最爱。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喜爱,才能让学生对你的学科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才触手可及。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和他们交朋友已经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和环节。学习学生心理学,跟上时代步伐,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不断更新知识是教师的必修课。作为美术教师和各个班级的学生接触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要想和同学尽快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动脑筋想办法。先了解孩子的心里,从外表先打动他们,都说生活是面镜子。你笑他就笑,我说学生也是面镜子,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整个课堂的情绪,所以多年来我已经形成习惯总是带着笑容走进课堂,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没有理由不高兴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的脸,微笑回答每一个孩子的问题,让笑声充满课堂,充满每个孩子的心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对美丽的颜色更是感兴趣,所以我很在意自己的外表,让学生更能赏心悦目,从着装上走近他们。学生更喜欢年轻活泼能懂他们的老师,课下经常和学生聊天,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到知己知彼也是教师作为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专业性上,更体现在知识的广泛性、实用性上。美术教材内容广泛,与每个学科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触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触及社会的不同方面、触及时空的过去未来、触及灵魂的每个角落。美术欣赏课有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画、名胜古迹,美景美图的赏析过程中所涉及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教哲学、生态环境。无一不要求教师去了解这些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赏析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名画名胜的情绪情感。以此只有做到才思敏捷、睿智博学才能胜任美术教师。学海无涯愿美术老师能以苦学伴终生无悔于教育事业。

三、面向全体,重视普及

美术教育的目标已经由培养专业人才转变成为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上。教学过程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基本途径,因此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不应把眼光只盯住成绩上,教学的过程是这一活动的重要环节,抓住了这一环节,其他就迎刃而解。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讲解到位,语言精炼有吸引力,重视每个学生知识反馈情况,不应用业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来看待教学,如重视提高忽略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拔尖人才忽略面向全体,重视艺术教育的比赛结果,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些都偏离了小学对美术教学的培养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普及即面对课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发展。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8

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1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五年科学和二年美术。五年科学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而二年美术是我已经教过一遍的旧学科。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本职工作,本学期我拟定了如下计划:

抓好常规教学。

1,认真备课,做到重难点突出,简明条理,课后分析评价恰当。

2,充实课堂容纳量,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加强自身建设。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认真开展"两学"(学习业务和政治),进一步提高师表形象。具体做法是:

1,坚持参加集体学习,并与自学相结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新课程改革指导》,及各类业务书籍为主,借鉴先进经验,树立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中学会反思,改进自我。进一步规范教育言行,不迟到,不早退,维护集体利益,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三,关注学优生,进行培优训练

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及个性特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总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在科学课方面为了能尽快熟练本学科的,我也做了如下的计划:

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十月份:

1、举办国庆书画展。

2、兴趣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2、优秀案例评比。

十二月份:

1、组织美术期末考核。

2、撰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担任二、四、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周课时每班两节课。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的传统教学和画画的技法、方法、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自学、勤练、寻找自身的不足,要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自圆其说,以及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改变。过去教师习惯的“选出谁画得最好”、“那张最差”之类的语言,应改为“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强调个性审美取向;“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启发创造思维,完善他人创造的语言。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一年级可以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

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本学期的科研小课题------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

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4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作如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绘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理解绘画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掌握临摹、写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和色彩、构图、透视等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其绘画技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进度:

学校共开设素描、色彩、速写等美术高考必修课程。本学期开设素描石膏和素描静物、色彩静物、速写等基础课程。

素描:石膏结构与明暗、静物结构与明暗、基础透视理论课;

速写:人物速写;

色彩:认识色彩、色彩基础课、简单静物色彩写生;

周次日期工作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素描静物

第三周——第五周:石膏几何形明暗素描

第六周——第十周:静物明暗素描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认识色彩

第十三周——第十八周:色彩静物

第十九周随堂考试

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5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五年科学和二年美术。五年科学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而二年美术是我已经教过一遍的旧学科。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本职工作,本学期我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抓好常规教学。

1,认真备课,做到重难点突出,简明条理,课后分析评价恰当。

2,充实课堂容纳量,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二、加强自身建设。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认真开展"两学"(学习业务和政治),进一步提高师表形象。具体做法是:

1,坚持参加集体学习,并与自学相结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新课程改革指导》,及各类业务书籍为主,借鉴先进经验,树立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中学会反思,改进自我。进一步规范教育言行,不迟到,不早退,维护集体利益,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三,关注学优生,进行培优训练

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及个性特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总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在科学课方面为了能尽快熟练本学科的,我也做了如下的计划:

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9

关键词:中小学生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美育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以生为本,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因而我们美术教学的课堂只是一个学生接受美育的起点,学校课堂是一个很小的审美环境,要让学生们有更多接触美、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的时间与机会。小学和中学同属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美术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初中从事美术教育十几年后,又步入小学成为了一个新手。一切从头开始,从教青春期的少年转变为教可爱的小朋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的制定了1――9年级四个学段的目标、内容及实施建议,但真正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这些在职教师不断的探究、摸索、实践,特别是从少年转向儿童年龄段转变,教学实施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内容实施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的差异

美术学科是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美术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使学生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在中学的课堂,教师进入教室讲解相关知识时,虽然也要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入,但一般只是一两句便进入课题在十几分钟的讲解后,教师即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式、辩论式、问答式、讲述式、抢答式等与学生为主体的横向交流之后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实践了。例如七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七年级上册学习速写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后,学生们就可以讨论交流所学到知识然后动笔实践。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的辅导。而在小学课堂上教学需要分步骤讲解分步骤巡视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如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三年级下册第六课迷彩服,用彩纸对折之后打开,一面镂空剪出动物的轮廓,一面用彩笔绘制出动物的斑纹,完成后将纸对折可以看出有斑纹的动物。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把步骤分解。第一步,把彩纸对折,然后进行巡视并辅导。在确定学生们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再进行第二步的讲解。一面彩纸镂空剪出动物的轮廓,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教师需要边示范边讲解边巡视边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表扬只正确的学生,在另一面画上斑纹,不做具体要求,学生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最后对折完成作业。同样是讲解的时间短,动手实践时间长,但如何讲如何动手却大相径庭。

二、学生理解力的差异

中小学的理解力有差异这一点尽人皆知,好像没必要说,但在实际教学中这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的理解力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就“教”学生是否能“学”会。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过程不仅是主动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在美术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起决定性的只要,学生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是作为学生认识与发展的主体所具备的内因和动力。中学生在经过六年的小学教育后,在所学知识有一定积累后,掌握新知识理解新知识都比较容易。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即使他理解了掌握了所学知识也会想凭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法,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材料。而小学生则不同,他们很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希望能够用和老师一致的方法,绘画作品能和教师的一样,但由于能力有限,作业的质量当然和教师的范作有较大差距。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小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

三、作业要求的差异

中学生的美术作业要求,构图合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作业内容有个布局,要有整体规划。线条要简洁流畅,色彩的搭配要有美感,小学生的美术作业要求,在教师的辅导下学会如何选择合理的构图,辅导学生们会用点线面来表达美术作品。学会三原色及认识多种色彩。美术欣赏部分,更体现了巨大的差异,小学阶段欣赏自然景色动植物、图片录像剪纸、民间艺术、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以讨论比较的方式来表达美术作品,是在特定的范围中进行感知。而中学生有单纯的欣赏课,课题建议学生们欣赏古今中外的大师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和评价。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对于小学生美术作业的质量不必强求,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要对小学生的作品要多肯定,且鼓励形式多样。对学生作品中所蕴含的创新意识,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

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无论差异如何作为美术教师必须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艺术教育论》上海出版社

[2]《美术新课程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美术教育杂志》

小学美术知识点整理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优越性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中以形象直观的美术教学最为受益。计算机辅助教学,因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各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在突破传统教学的诸多难点上,计算机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难以理解之点,技法的难以掌握之处。以下举例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解决中小学美术教学难点的一些应用。

1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获得独特的数码虚拟视觉效果,协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数码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以七年级第十四册《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为例,通过欣赏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标志,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标志很小,教师拿在手中展示,学生想要看清楚都很费劲,更别说欣赏了,对教师而言,同样也不便于知识的讲解。而若通过计算机和数码投影仪,将各种标志投影成2米见方的影像,就可以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达到最佳的审美感受。同时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结合知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由此,视觉的传达与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和提高。

欣赏三维造型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通常的视觉方式,让学生欣赏到物体在某一视觉角度的造型或其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出“动感显示”效果,让三维物体旋转起来,欣赏到它的各个侧面,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比如九年级第十八册《现代》一课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按预先设置路线,带领学生虚拟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学生有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同时,也会真正理解它的三维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真实新奇的视觉效果,独特的感染力,将使学生对这一课留下难忘的印象。

2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Cai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在工艺与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关工艺制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教师要想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绘制“简单图案”教学,仅其中的上色环节,就不是一遍两遍能完成的,非常耽误时间,而且没有办法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好口头教授,稍作演示,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难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将图案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进行放映,从绘制草图、拷贝、涂色,到最后调整、修改,色彩转换,都非常方便、快捷,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独特,学生边看放映边学习,印象深刻,教学难点轻松解决。

3通过整合培养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历来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难点。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计算机,可以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突破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计算机辅助的美术欣赏课中,把和美术、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能充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格尔尼卡》时,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画子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指针,指点画中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产生审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