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46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纺织业;产业结构;管理体制;人才竞争

纺织业是民生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就业和拉动消费都有很大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纺织工业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其中棉纺、丝绸、毛纺等行业的原料又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入世以来,纺织行业全球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河南乃至中国的纺织业企业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但由于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落后、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使其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纺织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要使河南省纺织工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占主动地位,实现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首先要深刻认识其纺织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升级策略。

一、河南省纺织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销售渠道单一

产业内部结构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虽然上世纪末,河南省纺织工业开始实施“发展两头(原料和服装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中间产品(纺织加工产品)”的战略,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产品结构仍是初加工产品为主,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初级产品棉纺织(含印染)生产能力偏大,服装、针织等深加工最终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发展滞缓,并且越往下游产品延伸竞争力越弱,从而缺乏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晴纶、涤纶短纤维等基本上从外省和国外购进,服装面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配套能力低,整个纺织行业没有形成通畅的产业链条,产业被挤压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造成该省纺织业大而不强。

(二)机制不灵活,管理体制落后

纺织业的经营机制还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痕迹,一些企业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对待现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企业改革与改制进程缓慢。从1995年以来,纺织企业开始试行股份制,但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善,企业缺乏内外约束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缺乏生机活力。技术开发、管理、用工等方面不能适应国际纺织业的新变化。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营销观念落后,市场调研与分析不规范,营销职能空缺。企业激励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

(三)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优势不足

河南省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不足,自己开发创新的产品少,产品链短,大路产品及初级产品多,全省纺织产品仍未摆脱以低档产品、低附加值、初(粗)加工产品为主的格局,致使出口创汇水平低,与纺织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特别是服装发展没有形成真正的突破,服装出口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此外,河南的纺织产品主要是中、低档的初级加工产品,缺乏知名品牌。虽然我省纺织行业形成了一些名牌产品,但总的看来,名牌产品太少,最终产品的名牌基本上是个空白。国内外其他服装的品牌经营的战略,已经对我省的服装业造成一定冲击。

河南省多数纺织企业建立时间较早,近年来,其装备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技术改造步伐缓慢,大部分企业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该省针对纺织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费用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不少技术改造项目得不到落实。因此,河南省纺织业装备水平落后,企业缺少设计人员,产品开发创新和设计能力弱,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机制,缺乏创新产品,最终导致产品不具备竞争力。

(四)人才流失严重,国际竞争力较弱

提升一个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中国的劳动力工资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而河南纺织行业的工资水平又比沿海地区要低40%左右,致使河南纺织工业难以吸引人才。目前,全国的纺织教育出现萎缩现象,生源日趋减少。虽然河南省的纺织教育具有一定基础,但纺织院校的多数毕业生由于前程考虑、报酬等各种原因而不愿进入纺织行业,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生更不愿到纺织行业工作。即使有些人最初选择了纺织行业,但后期跳槽现象十分严重。人才的过度流失,大大阻碍了河南纺织工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下,纺织企业越来越需要一批熟悉世贸运作规则、精通外语、有国际化经营思路、能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新产品开发设计需要现代科技人才;企业实施经营管理需要现代管理人才;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需要一大批懂技术又会商务的专门人才等等。而人才的过度流失必然导致河南省纺织工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人才技术支撑的纺织企业和纺织产品,很难拥有国际竞争力,因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河南省纺织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有效实现产业升级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谋求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河南省加快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应抓住全球资本重组、产业转移的机遇,将东南沿海地区纺织业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河南省则应抓住发达沿海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

从这种转移过程中,河南省要实现设备的更新,进行产品升级,通过产品开发以不断向高附加值产业链转移。改变产品结构仍是初加工产品为主的局面,提升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并大力发展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成熟的纺织服装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培养市场应变能力,改进营销观念,规范市场调研与分析,健全企业激励制度等。

(二)树立创新意识,构建品牌优势

树立创新意识具体体现为两方面,一是管理创新,二是技术产品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竞争的基础,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要求,借鉴国内外纺织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追求管理创新,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和理念、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技术产品创新是竞争的根本。企业要占领市场,就必须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而产品质量则要依靠技术创新。因此,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机制,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发,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推动河南省纺织产品更新换代,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名牌产品,尤其是最终产品的名牌,逐步形成本省的纺织业品牌优势。

(三)培养引进人才,应对国际竞争

人力资源是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河南省纺织业人才的流失严重,加之目前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纺织企业急需熟悉wto规则、精通外语、熟悉纺织行业的专门人才。纺织企业需要积极引进人才,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努力创造良好条件来纺织人才的流失。政府也该应大力支持和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各种层次的纺织职业技术教育,来培育纺织人才。

目前,世界纺织工业中,高新材料、高新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方式的应用,促进了国际纺织行业的发展,也带给中国包括河南省更大的冲击。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手段悄然而生,我国纺织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贸易壁垒。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些冲击和新壁垒,就对我们的防止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大力培养、引进和留住高级人才,才能使我们的纺织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邹丽.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纺织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5):96-98.

[2]李双燕.河南省纺织业竞争力问题分析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6):34-37.

[3]郭燕.生产要素在我国纺织产业升级中的作用[J].纺织导报,2005(11):35-38.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2

关键词:纺织企业出口问题对策

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业部门――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而又受到高度保护的工业部门。年出口总额位居国内其他行业前列,对世界纺织企业的供求平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自2001年11月入世后,纺织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10年出口额已达2065.4亿美元,出现了纺织业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纺织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然而,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快、出口退税的下降、劳动成本的提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到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国际中的地位正趋于下降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企业面临着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财富与风险同在的世界贸易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好当前贸易的同时,修炼好“内功”,以求更好的发展。

1中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现状

1.1中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以及出口位居全球第一,纺织业产销总量和出口总额位居我国各进出口产品前三。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15%以上,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增创外汇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纺织企业行业发展迅猛(如下表)

中国纺织业就世界纺织业而言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纺织企业和出口品是基于中国劳动力的低价格策略和简单的加工,现我们已经没有这种优势了。南亚的国家,如泰国,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相比而言更有劳动力优势。所以需要寻找新的模式,来改变现状。否则,在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形势下,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品肯定是逐渐萎缩,直至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退出纺织服装行业,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08年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为1852.2亿美元,比07年增长了8.2%,增幅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2、6月份居然出现了负增长。这是中国自加入wto后,前所未有的。09年至11年,虽然我国纺织品和出口品占总出口额度未出现大幅度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可见纺织企业出口品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在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中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的出道打破了原全球纺织业的平衡,随即就出现了挤占他人市场,同时就出现了各种反倾销等各种障碍。一些发达国家距今都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地位和经济地位,甚至都干预到中国的金融政策。单单从纺织业的层面上讲,是因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的迅猛和量之多导致与进口国纺织业市场内部平衡被打破。中国纺织企业甚至占据过多的进口国市场份额,对进口国纺织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与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纺织业的众矢之的。

在面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之后,又出现了一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现成为了阻碍纺织企业出口品的又一大强力障碍,虽然我国出口的纺织企业在价格上拥有很大优势,但我国的相应的劳动力几乎都是不被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作业的,面对进口国家实施的越发苛刻的劳动壁垒措施,相应的纺织行业虽然已经开始实行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公约的社会保障责任体系,但是在初期,必将受到重重险阻。

2.2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2.2.1纺织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强

我国纺织企业,是以加工为主的贸易形势,缺乏自主的生产研发和产业升级。又因为我国从事于纺织品加工的能力有限,规模一般,只能占据中低档产品的市场,导致我国的纺织业利润一直处于低下的情况,其微乎其微的利益只是加工环节的辛苦钱。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而且该行业大多数企业利润率连1%都不到。一个技术水平低下,需要大量劳动力,缺乏自主创新的加工行业想要长久占据市场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已经失去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2.2.2成本增加,缺乏自主品牌

首先是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是棉花、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甚至出现了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出口税率的下调、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阶段性和季节性的“用工荒”都说明了成本的增加,企业利润的更加削弱。缺少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纺织业在做的只是劳力加工,赚取的只是加工费,而这种中国制造的代价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加剧了企业成本投入。而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更是让中国纺织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2.2.3生产技术缺陷,不能达到国际标准

科技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国内的纺织行业所拥有的技术对于国际间的先进技术而言,不值一提。例如纺织化学纤维品种变化慢,需大量进口化纤面料;纺织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毛纺锭、印染设备只有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技术方面刚刚起步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

2.2.4出口结构不合理

许多的企业在出口品时不够合理,纺织服装过多,其他纺织企业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衣着多,产业装饰用少。其单一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企业受制颇多,并且极易产生恶性竞争,导致与我国的纺织业发展停滞不前。

2.2.5市场过于单一、产品价格偏低

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主要集中于三大市场,对于这些指定市场过于依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的难度和不稳定性。中国出口纺织企业数量虽然惊人,但同时其价格之低下,非国际常理。

3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在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应对措施

3.1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

政府应当把国外的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等作为参考对象,加大对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尽量减少不合格产品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面对针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的贸易限制,应当做到政府出面,以谈判为主体,对于给予我国各种贸易限制的欧盟和美国做必要的谈判。欧盟国家众多,意见未必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跳板,突破欧盟“坚实的防御”。美国政府的意见更加一致些,在处理贸易摩擦时,使二者必须小心处理贸易摩擦,中国应该认识到它的国际地位,在适当时候对美国进行必要的反击。同时政府应当加强与各贸易国政府的交流,通过政治协商达成共识跨越贸易的各种壁垒。

政府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立法体系,按照国际公认的贸易标准,加快建设中国的贸易壁垒系统,为了来还击滥用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国家。

一手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一手促进产业内贸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慢慢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距离,通过产业政策扶持,促使高科技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有利的贸易政策以巩固它们在国际中的地位,从而建立资源、环境、贸易和社会发展之间产生良性循环。

3.2纺织企业的应对策略

3.2.1升级技术,以到达国外技术标准

现在对中国存在不承认、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劳动壁垒的国家是以一种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来对中国纺织企业隐蔽性很好的限制方式。企业因就这些问题积极响应,加以增强争取让发达国家无痕可寻。则应加速升级纺织企业技术,减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就会增强纺织企业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构成良性循环。但同时因为我国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生存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特点。企业则可以,向银行贷款,利用技术贸易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应用和提高企业的规模同时提高企业的创新和国际应变能力。之后,申请取得外国的标准系统的认证,从根本上摆脱发达国家的各种壁垒的制约,又对于树立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3.2.2发展多元化市场

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品主要是在上文所说的三大市场,所以,只要是其中任意一市场对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品实行一种限制,都会如同蝴蝶效应一般的对我国整个生产和加工的纺织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为了减缓这种制约,企业因在向发达国家出口大量纺织企业的商品的同时,对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各个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3.2.3走创新之路,树立品牌意识,推行“品牌战略”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朝着一体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想要面对这样的国际新形势,我国纺织业想要生存下去,改革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一个只靠低技术,密集劳动力,低附加值的产品长久占据市场,是不可能的。必须有自主创新,才能持续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国纺织业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朱伟红.浅谈日本纺织企业现状以及中日纺织企业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05(6):3.

[2]王钰.我国纺织企业服装出口贸易的逆境与出路[J].经济管理,

2006年8月.“经济学”文摘卡季刊2006年3月.

[3]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4]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06.2.

[5]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企业和出口品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6.1.

[6]肖夏.纺织2006岁末盘点.亦喜亦忧[J].中国经贸,2007(121).

[7]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8]木军.我国服装行业竞争力居世界首位[n].中国证券报.2002(12).

[9]丁卓君.中国纺织业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曙光[J].中国经贸,2009(4).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3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12922002Y。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纺织增值税所得税改革

一、引言

自2007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与其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和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增值税)。这些旨在扩大内需、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税制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必将对我省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工具,那么在我国当前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探索陕西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新思路对于推动我省纺织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陕西省纺织行业现状

早在2008年底,陕西省政府就计划陆续拿出1亿元资金用于贴息;2009年制定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20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就包括纺织产业发展集群的规划;2009年省政府正式批准《陕西省纺织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发展求生存、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做精做专做特做强的发展思路,出台了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此外,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改造项目自2009年4月全面启动,2010年11月22号,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这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对于推进陕西纺织产业集群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在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省纺织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生机,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盈利1.36亿元,扭转了截止2009年连续18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1]

三、税改对我省纺织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好坏和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而我省纺织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老化、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企业对老设备的淘汰。以我省国有纺织企业为例,2007年到2009年我省国有纺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陕西国有纺织企业投资明细表单位:万元

分类200720082009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472.108,200.406,176.60

数据来源:2009年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处理软件数据库

由表1可知,三年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下降,其中2008年下降幅度达到34%,2009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更是不足2007年年投资额的一半。但我们还可以看到,2009年固定资产下降的幅度较2008年明显下降。这其中,增值税转型改革不无影响。

(二)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新的企业所得税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33%降到25%,这项改革措施必将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进而增加留存收益,从而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仍以我省国有纺织企业为例,2007年-2009年我省国有纺织企业留存收益情况如表2所示。

表2留存收益明细表单位:万元

分类200720082009

盈余公积7,892.407,520.808,148.70

未分配利润-421,196.70-122,288.30-202,442.10

数据来源:2009年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处理软件数据库

由表2可知,企业的盈余公积有正的积累,而且在2009年还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较2007年增加了3.2%,较2008年增加了8.3%,这对于我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纺织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说明我省纺织企业已进入逐步恢复期。2010年我省纺织行业首次打破长达18年的亏损局面,仅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盈利1.36亿元,说明我省纺织经济正处于复苏与发展期。此外,从表2可以看出,未分配利润连续三年为负值,这主要是我省纺企长期亏损的递延影响,但整体上看负值金额下降了,说明税负降低对我省纺织企业增加内部积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不仅要看其净利润的多少,更要看其现金流量的多少,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的直接标志。根据2007年-2009年度陕西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得到表3陕西国有纺织企业现金流量明细表。

表3陕西国有纺织现金流量明细表单位:万元

分类20072008200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07.26,266.28,365.9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6,648.626,286.350,136.6

数据来源:2009年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处理软件数据库

从表3可以看出:(1)从现金净流量变动来看,我省国有纺织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在2009年有了极大提升,较2008年上升了90.7%,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所需现金流;(2)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看,2009年较2007年增加了30.6%,较2008年增加了33.5%,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营利质量提高,另外也说明2010年我省纺织行业的扭亏为盈是我省纺织经济发展的趋势。

导致我省纺织经济好转的原因众多,但以下两方面最为重要:(1)我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我省纺织企业摆脱历史旧账、重新轻装上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税收制度的改革为我省纺织企业形势的好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对员工就业率的影响

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较大的就业空间,因此历来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点行业,陕西省纺织行业也不例外。新的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聘用残疾人员或下岗人员给予较大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就业问题。我省国有纺织企业2007-2009年就业人数如表4所示。

表4陕西国有纺织全年平均职工人数明细表单位:人

分类200720082009

全年平均职工人数54,87138,20240,203

数据来源:2009年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处理软件数据库

由表4可知:(1)2008年我省国有纺织企业就业人数下降比率为43.6%,这可能于当时的金融危机以及我省在2008年对国有纺织企业的大面积重组改革有关;(2)2009年的就业率较2008年上升了5.2%,这可能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促进和企业经营情况改善所致。

(五)对企业科研投入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自主创新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这是导致我国纺织产品附加值低的根本原因。我国成为国际纺织品市场初级产品的加工地,也使我国纺织品的利润空间极低,极易受到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为了增加我国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新所得税中增加50%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的规定,将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我省国有纺企2007-2009年研发费用如表5所示:

表5陕西国有纺织企业研发投入明细表单位:万元

分类200720082009

研究开发费用合计1,051.60410.10484.30

数据来源:2009年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处理软件数据库

由表5可知,我省纺企的科研投入整体下降,2008、2009年的研发投入较2007年分别下降61%和54%。可见我省纺织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很不够。一方面,需要我省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加大对纺织企业研发的宣传和支持工作,使我省的纺织企业能够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以实现我省纺织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应当利用所得税制度中的优惠措施加大科研投入,在增强创新的同时减少企业税负。

四、新税制下我省纺织行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省纺织行业目前存在良好的发展势头,新税制改革也给我省纺织行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在加大投资和增加科研投入以求发展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一)改善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方面

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降低、增值税转型都将促进我省纺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但同时应考虑到,税改的另一个目标是提升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因此,投资方向应确定在能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领域。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应从制度上不断创新,加大对纺织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投资的扶持力度,以鼓励企业跟上经济与技术发展的脚步。

(二)改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方面

新税制改革在制度方面为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提供了激励机制,下一步就是企业在实践中的实施问题。具体来说,要求企业在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长期发展的机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这方面政策的宣传工作,并辅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比如向企业提供研发辅助基金;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搭好桥梁,以使有关研发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

我们相信,以国家税收政策为发展契机,借着优厚的政府制度激励,凭着自身的不断创新,随着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的快速推进,我省纺织行业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我省扭转纺织工业18年连续亏损局面》,通讯员:严家民,记者:苏辉,陕西日报,2010.9.5.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常见问题;检验报告;纺织品

一、前言

所谓纺织品检验报告就是为了确保纺织品质量,以纤维检测机构(简称“检测机构”)对纺织品进行检验,将最终结果以报告形式表现出来,检验报告是纺织品灵魂,也是该机构生存与发展之根本。而检验报告且是检测机构进行管理核心与主题,其报告质量更是检测人员努力之方向,更是检测机构发展基础与价值体现。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对检验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纺织品检验报告常见问题以及策略具有实际价值。检验报告中所包含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1检验报告中所包含信息

二、纺织品检验报告中常见问题

要提升纺织品检验报告质量,必须要从纺织品检验报告中分析常见问题,进而针对问题采取合理强化措施。

事实上因为纺织品产品的种类比较多,各种检测项目比较多,并且其分析方法比较复杂,各种因素造成纺织品检验报告中极易出现差错,而且出错率比较大,比价常见问题有:

(1)报告中各种基本信息不健全,一个完整的检验报告中基本信息应该包含,样品名称、商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质量等级以及生产单位与委托单位名称与地址,检验日期、样品数量及检验类别等等各种相关信息。如果是一份完整、合格检验报告就必须要包含了上面这几个基本信息,因为检验报告就是样品身份特征,缺少了上面任何一个项目都会给认定样品造成争议,必然对样品报告法律效力造成影响。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编制报告时常常出现了填错、漏填等各种现象,例如按照规定样品名称就一定要明确出具体实物名称,可是许多检验报告中常常看到纺织品一块等一些混淆不清表述;而有一些产品需要质量等级要求,可是在许多检验报告之中并没有得到翔实体现,还有一些将生产单位中漏字错字,表面看似乎就是少了一些字而已,但却体现出不严谨性,这些问题看似比较小,但是就会对检验报告的完整性、科学性及准确性与有效性造成一些漏洞。

(2)检验依据不符合要求;纺织品检验依据主要是产品的标准与国家对纺织品产品所制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同时还包含了规范性的文件。如今从我国的标准来看,主要分为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几个等级,而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同时也分为了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标准。因为纺织品的种类较多,必然造成各种产品标注数量达到千千万万,因此不但要对产品基本情况做一个全面了解,还必须要熟悉各种标准所适用的范围,适用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从实况来看,纺织品检验报告中的检验依据所出现问题占据了较大比重,归纳总结起来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同样的检验结果所应用检验依据存在差异,而最终所产生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纤维成分含量、标准,其中70羊毛/30的腈纶精梳毛的针织绒线,所应用的强制标准为GB5296.4一l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按照纺织品的使用说明作为了检验判断的依据,同时所采用的产品标准为FZ/t7100l一2003《精梳毛针织绒线》,依照检验判定的依据情况如下表所示:

其二部分的检验项目,在引用检验依据之中没有作为要求;根本原因在于一些老产品所用标准之中并没有将检验报告作为依据,并且把产品的标准当成了检验依据,同时也没有把检验项目当成了所涉及标准,也没有将标准当成检验的依据。

(3)填写数据单位与技术要求等各种项目上都存在一定缺陷;数据单位必须要和检验标准要求之间存在一致,必须要注意的是是不能够把“%”当成计量单位,其中技术要求是判定需要检验项目是不是合格唯一的依据,在填写上“技术要求”非常重要,一旦没有及时了解更新相关信息就可能会造成判断出错。同时在“检验结果”上所填写数据处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其检验结果同样也是检验报告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重要栏目,但是从实况来看所填写的数据有效位数和标准要求常常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有一些检验报告之中还并没有按照检验方法是要求进行修约以及随意修约等各种现象,因此这样必定会给临界值的结果造成一定错判,甚至对检验报告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加入检验的结果低于了方法检出限,那么检验结果之中就应该标明“小于检出限”,而不能够标示出具体检测数据;如果标示成“未检出”,那么就应该在“备注”的栏目中标示出应用这个方法检出限。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5

withthedevelopmentoftextileindustry,textilemachineryenterpriseisbecomingfrommanufacturingfactorytoenterprisegroup.theproblemsofmanagementandcontrolbetweenparentcorporationandsubsidiarycorporationarebecomingmoreandmoreprominent.thispaperhassummarizedthedevelopmentofmanagementandcontrolpatternofenterprise,comparedthethreecommonmanagementandcontrolpatternsandanalyzedtheproblemsandfactorsoftextilemachineryenterprisemanagementandcontrol.atlast,thispaperhasstudiedtheselectionandbuildingofmanagementandcontrolpatternorientedtotextilemachineryenterprisefortherealizationofsynergisticeffects,whichprovidesagoodreferenceforthetheoryandpracticeoftextilemachineryenterprisemanagementandcontrol.

加入wto后,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而纺织机械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公司治理结构和管控模式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成

败。因此,打造大型纺织机械企业集团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而解决因企业集团管理的复杂性而带来的公司治理和管控问题,也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其中,母子公司之间的管控模式是集团发展历程中所必然面临的课题,也一直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重视。例如,杨翠兰对集团公司管控的理论与模式进行了探讨;陈志军等基于管控模式对集团母子公司的战略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罗彪等提出了基于战略管控的业绩管理系统,给出了具体的理论模型和分解操作模型;侯孝国对效绩评价与企业集团内部管控进行了研究;赵黎明等为企业集团针对不同权属企业选择适合而有效的管控模式进行了研究。

我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母子公司管控探索的时间并不长,虽然目前理论界对我国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问题的研究已有较多论述,但从论述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对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的理论分析,且大多停留在宏观层次上,缺少具体的制度设计和路径安排,更少有针对我国纺织机械企业集团应如何改进其管控模式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建议。

因此,本文首先比较当前企业集团几种常用的管控模式,分析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对基于协同效应纺织机械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行业相关企业治理和管控的研究及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企业集团管控的主要形式

企业集团管控是指大型企业的总部或者管理高层,为了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在集团发展壮大过程中,通过对下属企业或部门采用层级的管理控制、资源的协调分配、经营风险控制等策略和方式,使集团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达到最佳运作效率的管理体系。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简言之就是通过一套制度和方法,保证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和使命的顺利实现。

其确定过程需要涉及到3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关系;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还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等;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

根据企业集团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一般把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划分成运营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等3种管控模式,如表1所示。

二、纺织机械企业管控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1.纺织机械企业管控存在的问题

纺织行业是关系国济民生的产业,纺织机械主要为纺织行业提供装备。我国纺织机械特别是棉纺机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日渐缩小。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纺织机械企业抓住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系列产品;实施出口策略,技术不断升级,竞争力不断增强。

但是,自从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外纺织品市场萎缩,纺织机械市场需求低迷,纺织机械企业的生产、销售处于低谷。虽然2009年年初国家推出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纺织品关税调整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纺织企业出口产品的赢利能力,但依然没有改变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

分析其中的原因,既存在市场低迷、复苏缓慢等外部原因,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等内部问题。特别是随着企业形态逐渐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实体向集团化转变过程中,在企业集团的管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控模式建立不到位。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统计,全国纺织机械企业超过千家,有些企业逐渐成为纵向多级法人结构的集团公司。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模式,使总部缺乏对集团内部企业在战略、财务、绩效等方面有效的管控能力。

(2)集团战略执行力不够。综观国内多数纺织机械集团,虽有一定程度的重组整合,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企业的自身利益,导致同类业务分散经营,甚至出现同类产品分属不同企业经营的状况,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竞争,使得集团的战略不能很好实现,战略执行力不够。

(3)母子公司职能定位不清。在纺织机械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是国有企业通过行政捆绑而成,有些是民营企业逐步发展而来,但是都存在着母子公司如何定位的问题。有些企业集团出现了母公司空心化、股权结构复杂、管理成本过高、运营风险加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集团公司的有效和良性运行。

2.纺织机械企业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

我国多数国有纺织机械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是由国家按照纺织工业的布局要求设立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多数国有企业通过行政捆绑逐渐建立了企业集团。但是如何建立有效合理的管控模式成为制约纺织机械企业集团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战略。企业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差异必然要求不同的管控模式来支撑,企业集团所涉及的各种业务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有不同的特性,因此管控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对集团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规模。当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时,需要管理和协调的事务越来越多,全部交由集团总部来决策便会影响到决策速度和质量。纺织机械企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容易因为决策速度而贻误商机,这就需要集团总部合理授权。因此,企业的发展规模是选择管控模式的重要因素。

(3)资源关联度。资源关联度是指在一个集团内部由总部掌控的资源与子公司经营的业务之间的关联程度,通常可以从原材料及其产品的相关性来判断,如果成员企业的资源相关性较高,那么多采用运营管控型管控模式。反之,如果相关度低,企业集团一般采用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或财务管控型的管控模式。

三、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和构建

1.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纺织机械企业集团总部应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和各下属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以上关键影响因素,以三大管控模式为基础进行灵活设计,明确总部功能定位,落实管控具体措施,这是企业集团管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集团管控的效果。

目前,通过行政捆绑而成的集团公司内部管控模式往往是以战略控制型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综合。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电力、煤炭等业务单元采取战略控制模式,对汽车配件等业务领域采取财务控制模式;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对医药、贸易等业务单元采取战略控制模式,对金融等等业务领域采取财务控制模式。当然,伴随着这些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未来的管理模式也将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国内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在设计和选择管控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历史、现状和未来,对国有纺织机械企业通过行政捆绑而成的企业集团,对其中纺织机械等相关业务单元应采取战略控制模式;对其他投资业务应采取财务控制模式。从总体定位和管控模式选择应该是战略控制型控股公司(图1)。

对民营纺织机械企业通过自身发展而成的企业集团,对其中的纺织机械业务,应采取运营控制模式;对其他投资业务应采取财务控制模式。从总体定位和管控模式应该是运营控制型控股公司。当然,随着这些纺织机械企业集团业务结构的调整,未来的管理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2.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构建

(1)明确总部功能定位

目前,多数国有纺织机械企业集团存在着定位不清、管理界限层次不明等问题。出现了要么集权过度,要么权力分散等管理上的错位和越位现象。造成了管理上层次太多、考核不到位、有效监控难落实、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结果,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总部功能,理顺母子公司的关系。

①明确总部定位。许多企业集团总部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不清晰,捆绑型集团公司总部的功能定位更是一个新的问题。集团公司总部的基本职能和定位是企业集团实现有效管控的关键问题,集团总部要通过明确发展战略,推进业务重组,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集团公司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②确定总部职能。目前,多数国有纺织机械企业通过行政捆绑而成的企业集团定位成战略控制型控股公司,总部设定为投资决策中心、战略规划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审计监督中心。按照这种职能定位应加强总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资本运作和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增强集团公司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并按照战略决定组织的原则,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③理顺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关系。建立有效的管控模式,要合理科学划分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权责,做到集权有序和分权合理。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到集而不散、分而有序的设计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架构。按照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建立总部子公司企业三级法人管理体制,使集团总部逐渐成为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成为利润中心,企业成为成本中心。

(2)落实管控具体措施

不同管控模式有不同管理措施,国有纺机企业要实现战略控制型控股公司职能,应重点落实以下措施。

①强化战略管理,确保战略协同。集团公司作为战略控制型控股公司,战略管理是统揽全局的一项工作,应树立战略规划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念。应该始终清晰集团现在哪里、将来到哪里、如何走过去,制订具体的战略规划,确保子公司战略和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相衔接。对所属企业的改革、改制要积极推进并严格控制,确保子公司在改革、重组等方面的举措与集团公司的体制改革、战略规划相一致。

②强化财务管理,成为监控中心。要努力使集团总部成为投融资中心,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对企业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指标控制及借贷、担保的监督。要树立赢利比规模更重要、控制风险比赢利更重要的理念。对所属企业要逐步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相统一,严格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③强化资本运营,优化配置资源。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是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管控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加强资产监控和提高资产质量。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使集团总部成为资本运作的中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孵化器。完善投资项目责任制,将投资项目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对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确保项目收益。通过内部整合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结语

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管控模式是保证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大型纺织机械企业集团而言,用科学理念统一思想是实现内协外争的有效手段;建立控制有力的管控模式是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纺织机械企业集团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通过构建科学的管控模式来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方面的不足,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标。而本文正是通过对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管控模式构建的探讨,力求为纺织机械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傅孝文.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9):2728.

[2]杨翠兰.集团公司管控的理论与模式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33.

[3]陈志军,孟执芳.基于管控模式的母子公司战略控制探讨[J].科学学

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8):198200.

[4]罗彪,方波平,季红梅.过程业绩管理:构筑企业集团的“管理神经系

统”――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业绩管理方法[J].管理现代化,2006(4):1013.

[5]侯孝国.效绩评价与企业集团内部管控[J].国有资产管理,2002(7):2730.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6

一、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纺织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二、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纺织业发展起步晚,自动化生产技术落后,盲目推行和生产我国纺织业全面发展起步较晚,自动化发展力度不足,盲目引进外国技术的同时又进行盲目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发展不明显,产品市场价值量偏低。

(2)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投资力度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企业终端技术自主研发和高端技术资金投资力度不够,以沉重的资金支出代价换回属于技术老化的国外机械自动化纺织业生产技术,必然导致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实力。

(3)国家相关政策性鼓励力度不足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力度不够,特别是科技研究支持力度偏低,很多方面只是流于形式上的鼓励,实效性鼓励政策很难落实。受到国家体制方面的影响,纺织业在发展方面相对一段历史时期内步履维艰。由此,我国纺织业发展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程度相对低下。

2、解决措施

(1)结合我国纺织业发展实际促进纺织业领域机械自动化技术全面发展纺织业发展首先可以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纺织业发展市场空间很大,作为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纺织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自主研发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力度,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2)充分发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实现纺织业飞速发展机械自动化具有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特点,运用当前先进的微软技术,计算机对机器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节约,生产速率快速提高的生产目标。

(3)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提升企业自主研发的竞争力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纺织业企业也不例外,要实现纺织业的全面机械自动化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实现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纺织业雄厚的发展基础。例如防治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研究生产机械配套运用与自动化生产发展的核心研发部门,大力引进高端发展人才,不断自主研发创新生产发展方式,实现自主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结语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7

棉花收储政策在实行之初,的确起到了托市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政策的继续实行,且收储力度广度不断加大,导致市场棉花供应紧缺,既没有实现惠及棉农的目标,又伤害了纺织企业的经营诉求。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只有实行针对棉农的直补政策,才能打破现有的棉花产业困境。目前主管部门正在研究政策细节,下一步可能会进行试点,一年以后可能推广。新疆是我们推荐的试点地区之一。”

中国证券报:目前储备棉成交颇为冷清,截至7月16日,累计上市总量12137004.91吨,累计成交总量2989331.453吨,总成交比例仅24.63%。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高勇:原因有三点。其一,放储价格太高,约达19000元/吨,造成了总体成交清淡。近期成交量有所回升,是因为所放储备棉大部分是新疆棉和进口棉,质量较好,受企业欢迎。

其二,2012/13棉季所收的棉花质量太差。因为今年是敞开收储,许多棉花以次充好,且因收储数量太多,检验部门难以仔细甄别,所收棉花悉数入库,导致棉花整体质量下降。总体上,新疆棉和进口棉质量较好,新疆棉大部分存储在新疆和邻近新疆省份的仓库,所以企业买棉花会根据储备棉所在仓库的地理位置确定是否购买。

其三,企业资金问题。近期纺织企业实体经营效益低迷,流动资金不足,而同时银行贷款也出现收紧,只能是需要多少买多少,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提前买足几个月的库存。

可以说,最初收储政策应市场要求而生,对于稳定国内棉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国内棉价稳定之后,国内棉价和国外棉价产生了较大价差,再加上2012/13年的收储政策继续执行,价格从19800元/吨抬高至20400元,而且是敞开收储,几乎把2012/13棉季的棉花产量600多万吨全部收储。(摘自中国证券报)

业界:贷款利率放开对纺织业利好几何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项政策一出,立刻成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

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河南国际商会服装商会执行会长李刚看来,央行放开贷款利率,这对有1万余家服装企业、1400多家纺织企业的河南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盘活社会存量资金大有好处。接下来,大家都非常关注各商业银行会具体出台哪些相应政策。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协会副秘书长沈莹宝则认为,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门槛之一是资金。贷款控制放开后,相信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会有所放松,不会都投放到央企,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利好。但企业也有担心,放开之后贷款利率会涨到多少,希望比中小贷款公司的融资利率要低一些。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只放开贷款利率不放开存款利率,我们担心银行在操作中不会有实际的效果。象征意义重于实际,对企业不会产生很大作用,但是这释放出中央政府利用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给予支持的积极信号。作为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温州,融资难、融资贵是影响每一家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制约门槛。”

针对此问题,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件好事,短期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是中性的,但从长期来看是个利好消息。大企业的贷款需求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银行在增加给小微企业贷款,资金的供给增加了,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增加,成本也会降下来。(摘自中国纺织报)

许吉祥:麻原料难题待解

在行业内外大谈棉花问题的当下,纺织行业的另一种原料——麻,同样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认为,近年来,我国麻类作物种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品种质量下降,与麻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麻纺织产业发展需要。目前亚麻、黄麻纤维原料进口比例已相当高,因此,为了产业的安全性和行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解决麻纺原料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麻纺行业的重要课题。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8

[关键词]微小型棉纺企业;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69-02

纺织企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中型、小型、微型)为主。多年来,为满足国内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平衡外汇收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浮动和一些条件的制约,我国纺织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这些条件的限制以及市场经济的浮动,我国微小型纺织企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并在不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1微小型企业的定义

微小型企业是指小型、微型、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总称,是具有规模和产值较小,生产的产品种类单一,产权和经营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的经济组织。

2我国微小型纺织企业的发展

(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在快速提升,产品的出口量在大幅增加,企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同时,纺织产品的使用范围扩大至各个领域,如:航天、农业、交通、医疗等。对于企业就业人数需求增加,吸纳的就业人员超过了2000万人,其中农民工就占据了80%的比重,使纺织产业的生产效率大幅上涨。在2006年我国的纱线产量达到1740万吨,同比增长了20.8%;布产量达550亿米,同比增长了13.5%。根据我国海关统计的数据可得,同年我国的棉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累积达5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7%,36.2%。

(2)在2008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开始升值,出口退税的下调,劳动员工的成本上升。我国的纺织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现了市场需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的现象,经济效益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因此,纺织企业的生产速度明显降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可得,2008年,我国纺织企业有4.7万户的生产总值累计达34780.61亿元,同比增长了13.73%,但是增长速度和前一年相比却下降了8.84个百分点。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我国出口量的下降,给企业的赢利带来巨大的压力。在2008年,全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累积升值8.7%,若排除升值的因素,纺织企业的实际结汇收入与前一年相比也成下降趋势,同比减少约0.7%。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众多纺织企业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境地,处在亏损的边缘。

在2008年我国出口纺织的销售金额为652.6亿美元,成衣出口销售金额为1200亿美元,两者在世界销售金额的占比分别为26.1%和33.2%,总计销售金额在世界销售金额中占比为30.3%。

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棉纺织业的产量也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至2008年的棉花耗用量中就能够体现。在2006年我国棉花的耗用量达1049.8万吨,在全球占比为40%;2007年我国棉花耗用量仍上升为1089.8万吨,在全球占比为41.3%,到2008年时我国棉花耗用量呈下降趋势,全年耗用量只有899.9万吨,在全球占比为39%。

(3)在2009年,根据国内企业生产的情况,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帮助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开始出现内需市场的稳步上升。2009年的1月至11月,我国纺织企业规模有5.3万户企业的生产总值累计达34268.04亿元,同比增长了9.71%,增长速度比前一年同期下降了4.62个百分点。同期的销售产值同比增长了9.82%。最终的产销比达到了97.67%。

(4)为了恢复企业生产和稳固纺织产业的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在我国纺织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各区域服装产业的不平衡,处在东部沿海的区域由于产业对于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将面临紧张的趋势,同时雇用劳动力的成本不断地上升。而现在的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原料和劳动力充足的优势,这些因素也加快了纺织产业区域转移的进程。在2009年中部地区完成了1076.76亿元的固定投资,同比增长30.1%,比东部地区高出22.24个百分点。新项目的开发达3069个,同比增长48.69%,高出东部区域26.3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18.17%,相比东部地区高出9.36个百分点。

我国纺织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对于中西部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多。2007年时对于我国东部的投资同比为16.33%,占比为66.56%,而对于中部的投资同比为54.2%,占比为25.52%;2008年我国纺织业在东部的投资同比为-3.62%,占比为60.1%,对中部的投资同比为27.05%,占比为30.38%;到2009年我国纺织业在东部的投资同比为7.86%,占比为56.93%,而对中部的投资同比已达30.10%,占比为34.71%。

在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的纱产量已达27.79万吨,出口比值比2005年增长了21.14%,布产量达15.49万吨,出口比值比2005年增长了12.25%。2009年中部地区的纺织企业的经济指标也在上涨。2009年东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达31956.67亿元,同比增长了8.81%,利润总额为1111.16亿元,同比增长21.28%;中部地区的工业产值为4319.97亿元,同比增长了18.17%,利润总额为179.06亿元,同比增长了44.95%。

3微小型棉纺织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受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条件的约束,我国的微小型纺织企业主要是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产品特色突出,规模小效益明显,占据中国纺织业的比例较大。但是,微小型纺织企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微小型棉纺织企业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融资困难,科研能力偏低等。

(1)微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微小型企业的创办是以自有资本为投资的来源,规模较小成本过高,而金融机构一般以提供流动性资金和购买固定资产需要的资金,这便给规模较小的微小型企业的贷款带来了困难。因此,微小型企业一般采用民间筹资的方式,但是高昂的利息会使微小型企业的经营进入困境。目前,我国众多的微小型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制度,没有企业财务方面的状况记录,使金融机构无法得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这便严重阻碍了微小型企业的融资。

(2)产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微小型企业多以加工型企业为主,规模较小,企业生产设备落后,多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多是注重产品的量。成本低廉是这类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3)发展的盲目性。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微小型企业片面地追求产值的快速增长,而企业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产品机构和技术能力的失衡,阻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4)缺乏创新能力。微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低廉成本的基础上,企业缺乏对于技术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自主创新的人才。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技术模仿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4解决微小型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方法

(1)面对微小型企业融资问题。首先,促进金融机构观念的改变来强化对微小型企业的信贷投入。为微小型企业设置专业的信贷部门,研制出微小型企业贷款方式的多样化来解决微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其次,成立微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①形成微小型企业贷款担保的途径,如基金担保或政府政策性担保。②建立担保机构资金风险赔偿体系。形成一定的制度来规范担保组织的资金情况问题和受担保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

(2)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控制。设立相关的政策来规范微小型企业中的对于量的追求,加强他们的产品质量意识。

(3)加大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要求微小型企业严格按照制度管理企业,企业生产设备和近期投入提升,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例如,双甸镇很多企业受到市场需求萎缩,原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2011年由于在生产中受到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内部管理的松散,人员素质低以及产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影响,众企业开始忽视政府的制度盲目地抢市场,但是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初喷质量问题致使33家企业停产。而当时的南通世纪天虹有限公司,加大了对于产品设备资金的投入,使企业生产提高了近3倍,使企业的首季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0%。

(4)增加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主要是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和员工的产品创新意识。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创新的投入,改变原有的低成本理念。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立一定的创新奖项来激发微小型企业的创新意识,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5结论

占据我国纺织业较大比例的微小型纺织企业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2011年,国家研制的《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明确相关问题。同时出台了相关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优惠政策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微小型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自身的改进,一定会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悦恒,陈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浅析[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9

作为分管纺织产业集群工作的领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见证了产业集群从萌芽到壮大的发展历程。

对此,在纺织产业集群会议召开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陈树津。

诸多挑战

“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都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在采访刚开始时,陈树津便指出了纺织产业集群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劳动力短缺是普遍现象。陈树津指出,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丧失,在一些集群地区,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产业集群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材料问题对当前纺织行业所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产业集群也难以幸免。原材料问题主要来自于棉花,在一些棉纺织产业集群,由于受到棉花政策的影响,目前发展得比较艰难。

此外,纺织原材料中的pX问题,对于行业的影响也将逐渐凸显出来,这对于以化纤为主的产业集群势必也将造成一定影响。

一些东南亚国家纺织产业的兴起对国内产业集群的冲击不容忽视。

陈树津指出,东南亚一些国家凭借着价格优势,对我国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带来了挑战。此外,由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当地政府也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向东南亚等国转移。

除了上述几种问题外,土地资源、地方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挑战。

摸清现状

当前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集群经济是有周期性的,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没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路径。事实上,通过创新升级等方式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在意大利的一个地区,那里有一万多家纺织企业,并且这些企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到现在持续发展了一百多年。”陈树津分析说。只要能够采取相关措施应对当前的困难,集群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可以做到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摸清纺织产业集群的现状尤为重要。

为此,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进行了复评工作。

“本次复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照2010年所签的‘试点共建协议书’,认真回顾总结三年来协议内容的落实情况,反思集群经济发展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试点共建的效果与不足,结合当前的形势,明确下一步工作发展思路,让试点地区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提高竞争力。”陈树津说。

实际上,这并不是纺织产业集群的首次复评。为了完善纺织产业集群工作的部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要求每三年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开展一次复评。2010年进行了第一次整体复评,今年是第二次复评。

分享经验

2013年的纺织产业集群会议将围绕“面对各种挑战,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如何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镇长论坛、市(县)长论坛和书记论坛是本次会议的核心。”陈树津指出。

镇长论坛主要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比如广东大朗镇,是毛衫生产的聚集地,但以前当地先进的电脑织机不到300台,企业和政府都感到了技术改进的紧迫感。对此,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目前,老织机已全部被淘汰,该镇先进的电脑横机达到了4万多台。

“现在大朗镇是国际上最大的电脑横机集散地,并且带动了机械制造、创意设计等广泛的科技进步,让大朗毛衫业在几年内上了一个台阶,显示了新的竞争力。”陈树津介绍说。

市(县)长论坛则主要从支持产业发展的角度,探索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优势。

福建省长乐市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长乐市以前以经编花边等产品著称,由于产品中大量使用锦纶等化纤原料,长乐市大抓相关的产业链配套,一批批化纤项目落地生根,带动更多的经编企业进入了产业链,加快了经编行业的技术创新。

而书记论坛则主要从地方发展全局考虑,在落实中央提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实现互动的政策要求基础上,研究如何采取措施支持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比如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劳动力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政府从全局角度去考虑。”陈树津强调说。

做好服务

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快速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引导。

多年来,专门负责纺织产业集群工作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从宏观政策和具体服务方面对集群地区的发展进行了指导。

“在宏观政策上,我们向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传达了‘纺织工业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各专业协会未来的规划。而在具体服务上,我们则帮助当地的产业集群在规划、技术、人才、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指导。”陈树津说。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0

绿色环保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现有民用废旧服装回收模式、技术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联盟应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政策,继续创新民用废旧服装回收模式、技术等培育一批技术典范企业,建立科学的回收体系,举全社会之力促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了建立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标准及如何让废旧纺织品能够安全、高值化利用等问题,向大会做了“疏堵结合、物尽其用,提高再加工纤维规范的有效性”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在加工纤维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主要工作,要求废旧纺织品回收要重点抓好原料监管、安全生产和安全使用三个环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主任兼废旧纺织品联盟名誉理事长杨东辉对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做了介绍,指出环保、质量达标的废旧纺织品可以利用在建材、填充物、隔音材料、石油等众多领域,是解决未来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记者获悉,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于2008年8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围绕着这一发展方向,《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纺织工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发展目标。

技术成熟前景广阔

据介绍,我国纺织品消耗量正以12%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亿吨,其中化纤类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3000万吨,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记者在会议中了解到,现在我国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不到10%,相对年产近3000万吨废旧纺织品来说,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废旧纺织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据介绍,的废旧服装处理综合利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民用废旧服装回收模式及利用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去年,上海市曾就废旧服装回收利用进行试点,在全市500多个小区放置了520个回收箱,回收旧衣物292吨,受到居民欢迎。回收后的旧服装,经过分类处理,加以利用或重新做成纤维,实现了良性循环。如果废旧纺织品回收产业形成,将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会议中介绍了中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苍南)试点基地的创建情况,目前全县该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0万人以上,各类机器近两万台,相关企业近两千家,2012年产值达150亿元。并在实际生产中与东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重点攻关了废旧纺织品自动分拣技术、杂物检测技术、适度切割技术等,分两期共投入科研资金两千万元。

除此之外,各专家学者也发言论证了当前技术力量已具备了回收废旧纺织品的能力,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院长赵国樑还为与会人员详细讲解了聚酯纺织品回收的关键技术、再利用步骤、前期工作以及后续研发和预期成果。可以看出,学界对废旧纺织品回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正视困难积极解决

记者在会场得知,虽然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产业发展还有诸多阻力。

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的企业普遍存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等特点,也存在无序竞争等现象;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回收企业各自为战;没有骨干企业参与,目前尚没有一家大型的龙头企业从事大规模、高值化、资源化的再生利用。

具体难点是原材料收集、加工无污染化和市场附加值。需要确保充足的原材料,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保证再生纺织品的无害化,同时设法促进市场需求。只有这样,废旧纺织品回收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会上专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国家还应当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废旧纺织品回收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但对个人而言,纺织品回收需要采购设备、引进人才,会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扶持,多数企业和个人对废旧纺织品回收的积极性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