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6:00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1

2010.6.1正式由开校出发,来到罗定供电局实习,本次实习主要做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录入.

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把电力设备绘制到地理图里面,然后客观的反应出电网的布局,同时储存各种设备的数据和用户的数据,将gis地理信息系统与营销系统结合,使得电力资源管理更有秩序.

gis地理信息系统(下面用到,只写简称"gis"),只要由客户端软件和一个服务器组成,客户端软件有着各种设备的图形,类像cad,这样能快速的画出各种电力设备,这次实习,我主要用客户端软件录入电力网的各种数据.

录入数据前,我们要清楚各种数据录入的命名规则,和软件当中那些数据是需要填写的.因此,在录入数据前,我们都被培训了差不多两周时间,这个培训过程中,我们主要培训了:中压的设备命名规则,和中压画图美观性.由于我们在学校时对画图的美观性有一定的练习,所以这次培训主要命名规则.由于设备过多,命名的复杂性,类似性,经过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我们才对命名规则有了一定的熟悉.培训完后,我们正式开始在生产机上绘制正式的图.由于云城等地方任务没办法完成,所以我一开始就绘制低压图纸,低压画图规则与中压稍有不同,所以画低压没有难度,很快就上手.由于刚开始接触这些绘图软件和绘图规则,因此在前20天的绘图中,绘图速度有点慢,美观性也有稍差,不过不影响图纸质量.

8月底,我们罗定驻点要完成中压图,所以我又由低压转向了中压,绘制中压比低压麻烦复杂,绘制中压时,在看文档的同时,还要看外业队拍回来的相片,以确认刀闸,跌落式熔断器等开关的接线顺序,因此在画图速度上,比画低压慢了很多,画一条不大的中压,至少要几天.

9月初,我们基本完成绘图,开始导表.导表,就是利用之前画图时记录下的座标(用excel按顺序排列),将之前一个没画上的虚拟电表,通过导表,将虚拟表画进图中.

导表前,要将表做好,将用户,对照相应的座标,一一对应的在excel中排列好.在这导表过程中,我发现了之前的导表效率很低,因此我根据学得一些编程知识,应用在excel中,利用公式对一些项进行填写,

实习心得

4个月的实习,过几天就就结束了,这次实习中,让我学到了不少,知道社会与学校有着很大的不一样.

在这次实习中,除了工作得到锻炼外,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锻炼.来这里锻炼后,我们才知家里父母的艰难之处,可能我们现在体会到的还没有父母的一半.但是,也让我们体会生活艰难.以前,在学校生活,没有钱了,就向家里拿,过得轻轻松松;回家了,也不用愁什么,有吃,有穿,有玩,生活过得乐融融.但是来到罗定之后,这种无忧虑的生活,被打破了,彻底的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态度.中国人都说民以食为天,来到罗定后,我首要解决的是吃饭的问题,以前认为煮饭是好简单,当真的要去做时,并不是那么易,什么都要买.柴米油盐,煮饭的,炒菜的都要去买.来到罗定后,我体会到了,其实生活不容易.

人人都说,想在社会获得一个立足之地,就要有足够的有脉关系,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在来博纳公司实习后,我虽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句话的意思,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人脉和良好的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工作中,能得到很多的好处,如职位进升;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就能让你在领导人眼中闪闪发光.当然也要工作能力上有很好的表现.如果仅工作能力上很好,但是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领导也不会看到你这个闪闪发光的星星,基本永远埋没在这个低层,得不到提升.所以在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后,也要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没有人知到你这个会发光的星星.

说到工作,就要说到薪水,说到薪水,那就说到钱了.钱,是这个社会人人都想拥有,并要拥有很多的东西.来到罗定之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钱的强大作用.罗定的物价比广州还高,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我们吃一餐饭,就要10元,这样的消费,首个月没有领到薪水时,手中的那点钱就如杯水车薪,不够用,最后公司知我们的状况后,各我们预支了部份薪水,才免强过完第一个月.来到这里实习,什么

都要讲都钱,吃饭要钱,生活要钱,出门要钱,什么都要用钱,那点工资差点不够我们的支出.来到罗定后,与以前的同学在广州开了间购物店,最后也因资金问题,戈然而止,,这时知道钱更重要.虽然知道钱很重要,但是我也不是拜金主义者,我的钱够我用,够我投资即可,钱多了,用不完,也没用,不能像某些人,为了有更多的钱,铤而走险.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2

针对上述局限性,国内外会计界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改进广泛作了研究,但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基本特征仍没有改变。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与普及,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创造了物质条件。

一、互联网技术与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已不同于过去纯粹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它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模式。因此,互联网技术给会计报告模式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报告技术的进步上,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基于五联网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信息提出的新要求。

(一)网络社会的会计信息需求

经济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新的信息需求。在会计发展史上这种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这种进程有不断加速的趋势。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已远远超越了局部或技术性影响的范畴,事实上,它正在推动着工业经济社会向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纯技术观来看待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

1.数字经济产业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正在催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等一大批新产业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形成。由于传统会计报告以反映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形资产为主,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的产物。对新兴产业来说,传统的会计信息已很难真实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企业会计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背离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正在消失。面对新兴的产业,未来会计报告模式需要从有形资产揭示扩展到数字资产揭示、无形资产揭示等领域;从货币计量扩展到各种非货币计量领域;从历史成本计价扩展到评估计价、公允价值计价等多种计价模式,使其不仅能反映过去的价值,同时也能反映现在甚至将来的价值。

2.企业竞争方式改变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企业等企业组织形式,正在替代传统的企业兼并方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越来越把竞争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技术上,同时利用巨联网络跟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企业间建立价值键型虚拟企业和联盟型虚拟企业,实现业务相互渗透、资源优势组合,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世界潮流。面对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竞争方式,未来的会计报告需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分部报告、专项报告等多元化报告体系转变;从单一主体的会计信息揭示扩展到业务关联方范围内的信息揭示;从定期的财务信息揭示扩展到以业务事项及其完成的周期为基础的事项信息(包括大量非财务信息)实时揭示领域。

3.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开始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敏捷制造方式转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开始向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生产系统和作业管理模式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一方面需要有全面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本身也在实时产生大量的生产经营信息,要求实时记录和报告。因此,以事后记录历史成本信息为特征的传统核算体系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根据新的生产和管理过程,按照企业再造原理,分作业或事项重新定义信息结构和内容,并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标准化存贮,以满足企业内外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二)网络社会的会计报告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结构和模式,并引发了社会对会计信息新的需求;同时也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准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1.会计报告载体技术的变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在会计中的应用,给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载体技术。磁介质、光电介质等新的信息载体技术替代了纸介质成为会计信息新载体。计算机信息载体不仅数据存贮量大,而且特别适宜于信息的再加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可对其存贮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极其快速的分类、汇总、再分类、再汇总、传送、转存等数据处理工作。计算机信息载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技术进步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进步的重要特征之一。

2.会计报告处理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类、计算功能,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际上是当代技术进步最快的一个行业),计算机系统体积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只要会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即可随时产生会计报告内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中,受计算能力限制而产生的种种特征均失去存在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分类和计算功能也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受人工操作能力的限制,传统会计报告是以预先确定信息需求为前提,通过一个报告期的层层处理和汇总,最后形成报表。传统报表处理模式时间上表现为一个周期、内容上表现为一个过程,定期性和通用性是它最显著的特征。现在,只要我们建立了具有标准编码结构的原始数据库捐助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分类和计算功能,随时可以组合产生特定需要的会计报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准备了物质条件。

3.会计报告传输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巨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会计报告的传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会计报告传输和的时空限制将不复存在,通过互联网会计报告将逐渐成为主流渠道。

总之,信息载体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同时应用,为建立面向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时报告系统创造了条件。

二、实时会计报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不仅是报告技术的进步,还涉及到体系结构的变革。由于会计报告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影响到整个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

1.对会计目标理论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在受托责任基础上的,即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资源,同时承担如实向资源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后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传统会计报告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管理人员经管责任的会计信息,内容以反映客观事实的历史数据为主。实时会计报告模式是适应干网络经济及其技术环境的会计信息需求模式。实时会计报告系统将大大扩展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和内容。会计的目标不再停留在反映历史数据的经营责任信息上,它将更多考虑决策相关的信息,包括不确定的未来信息、风险信息,各类非财务信息,同时更多地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需求。

2.对会计假设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也是这些假设的产物。网络经济社会及其实时报告模式的出现,使传统会对假设理论的存在基础面临挑战。加会计车体假设是对会计报告的空间范围所作的规定,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大量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企业的空间范围比传统企业更具不确定性。传统单一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能解释网络时代的经济问题。同样,对虚拟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的时间、范围、对象的可变性,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也面临挑战。又如,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分割,定期会计报告就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实时报告模式实际上否定了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3

关键词: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信息技术会计假设会计原则

查特菲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中有一句名言: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浪潮,会计是如何反应的呢?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极大影响了企业的信息生成方式,而且也使信息的报告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在可预见的将来,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on-lineReal-timeReportingSystem)将取代传统的手工财务报告系统。实时财务报告也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是指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变动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它的出现,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提出了挑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电子联机实时报告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实时财务报告发展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表现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包括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国际互联网是通过tCp\\\\\\\\ip协议将全球的计算机联结在统一的网络中,世界各地的用户均可共享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它使人类活动极大地突破了时空限制,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查询成为轻而易举之事。通过internet,会计信息能便捷快速地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从而使实时报告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企业内部网技术的核心是:(1)以web(网页)为中心的信息及数据库存取;(2)利用“群体软件”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intranet在企业中的使用,使得各个业务部门可以方便地互相、交流与共享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其中的信息枢纽。通过intranet,会计部门可以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跟踪、反应、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可称作“实时核算系统”。正是有了intranet和internet,才使企业的各种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即可实时记录、实时处理、实时报告。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或竞争优势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丧失殆尽,加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一些表面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财务困难,甚至破产清算。在此环境下,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相关性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的地位也越发突出。以英国巴林银行为例,1995年2月巴林银行因投机日经指数期货失败而宣告破产,但此时银行连1994年度的报告都尚未完成。

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用户的需求成了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催生婆”,但实时报告时代的到来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到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立一个或若干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中心,要求公司将通用会计报告采用联机或脱机的方式报送到该中心,以便信息使用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查找和提取数据,使跨公司、跨行业的分析与比较更为便利,加速信息的流通,从而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会计数据库,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经过9年的试运行,该系统于1992年正式投入运行。从1995年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所规定的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该系统提交财务报告,而该系统又与internet连接,使每个进入intertnet的用户都能便捷地获取财务信息。

第二阶段是个报告公司均与如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自己直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通用财务报告,但有的开始允许部分信息使用者查询和接触其明细信息。目前日本的一些银行和德国的一些公司的主要债权人银行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第三阶段是各报告公司均与如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通过网络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明细的以及综合的会计信息。这又可能经过两个时期:先是定期报告时期,后是实时报告时期。

二、实时财务报告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

(一)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报告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管责任的信息,这种目标的形成主要与但是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有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反映经管责任”逐渐被取代,以提供有助于使用者决策的相关信息为目标的“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报告的主导方向。但我们知道,不同的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他们据以决策的决策模型也是千差万别的。传统的技术手段生产的通用财务报告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因此也就限制了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实时报告的出现则朝此目标的真正实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因为在电子联机下,信息提供者与信息用户的双向交流成为可能,企业可以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大目标之下,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提供能够灵活满足不同决策模型需要的差别财务报告。

(二)对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

同其他理论体系一样,会计理论也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便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四项假设基础之上的。实时报告的出现对这四项假设均产生了影响。版权所有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假设是对会计报告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然而在网络化经济时代中,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极强的变动性。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具有自己的现金流量和负债的单一产品就可能形成一个公司。网络公司可能只是一个“虚拟公司”,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分组迅速,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也就是说,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可能立即解散。“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使对主体的把握变得复杂。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的观念是由股份公司的兴起而促发的,它是对17世纪以前的一次性的合伙商业活动中,要求在每次冒险活动后即计算损益观念的一种否定。随着网络化企业的出现,那种即分即合式的商业冒险又有了可能,因为网络公司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地重构和分合,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对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挑战。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为了定期总结企业的经营状况,人为地将企业的经营时间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期间并将其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时间范围。显然,这一假设的提出与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技术受到限制有关,而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使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则可从网络上随时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某个会计期间结束才可获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从另一方面说,在电子联机状态下,将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更合理。因为这样就不产生成本费用的跨期分配问题,从而使收益等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货币计量假设内涵包括:货币计量、币值不变、币种唯一。从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来看,单纯的货币信息已难以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而电子联机使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传输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出现使传统的货币计量增添了新的内容。

(三)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1.对权责发生制的冲击。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为合理计算各期的经营成果,需运用应计、递延、分配等程序,这是权责发生制的存在基础。然而在日益发展的网络经济中,电子货币将广泛应用,现金流动将大大加快,因而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而实时报告也使及时有效的传递成为可能。所以,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下,收付实现制比权责发生制更合理。

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因其固有的缺陷一直倍受争议,但在传统的技术方法下,却没有更好的替代。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使现行价值、可变现净值等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三、实时财务报告的优点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质量特征就是它的及时性。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无疑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因其及时,避免了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获取那些业经整合的、历史的信息,使信息更为可靠,对使用者的决策也更为相关。

(二)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偏好和信息处理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提供者同信息使用者的双向交流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不同决策模型所需的会计信息,使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企业可通过在实时报告系统中预先设置计数器,了解到什么样的信息使用者最需要,从而按其所需,改进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方式。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4

内部报告的内涵及体系

目前会计准则和会计上通常所称的财务报告是外部报告。相对于外部报告,内部报告是由企业内部编制,在企业内部传递,为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所使用,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内部报告包括内部报表及相关资料。内部报表是根据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报的成本费用表、资产使用状况表等,其种类、数量、格式等都可根据公司管理的需要而设计。应当明确的是,对外报告的报表与内部报表的界限划分受主观影响较大。如果企业自愿披露一些会计准则强制披露以外的报表,那么,对外报告可能包含上述内部报表。同样,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所谓外部报告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内部报告也可包括财务报告。

与财务报告的设计不同,内部报告体系的设计不是由企业外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或相应的机构来完成的,而是由企业管理者根据自身决策与控制需求所设计的。内部报告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应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信息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决策可分为资本经营决策、资产经营决策、商品经营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四个层次,以此为理论依据,形成了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内部报告系统。

1、资本经营内部报告系统。资本经营是指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经营效益的经营活动,其活动领域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反映资本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所以,要实现资本经营目标,一方面要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即搞好资产经营);另一方面要搞好资本运作,降低资金成本,特别是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用好税收政策。因此,资本经营报告系统应包括:资产经营报告、资金成本报告、资本结构报告、所得税报告、eVa(经济增加值)报告等。

2、资产经营内部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是指企业以资产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与使用资产,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反映资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企业要搞好资产经营,一方面要提高销售利润率或商品的盈利能力(即搞好商品经营);另一方面要搞好资产配置与重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速全部资产周转。因此,资产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商品经营报告、资产结构报告、资产利用程度报告、对外投资报告、资产损失及不良资产报告、资产利用效果报告、资产重组报告等。

3、商品经营内部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一定的人力、物力消耗,生产与销售尽可能多的商品,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反映商品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经营利润率,企业要搞好商品经营,既要提高营业利润率,也要扩大销售规模与水平。其中,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即产品经营)是基础,同时注重产销平衡、提高商品销售价格、降低采购价格及相关费用。因此,商品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产品经营报告、营业收入报告、商品销售价格报告、市场占有率报告、采购价格报告、管理费用报告、营业费用报告、财务费用报告、营业外收支报告等。

4、生产经营内部报告系统。产品经营是指企业在统一战略计划指导下,以一定的人力、物力消耗,按时、保质、保量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反映生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产值(或收入)成本率。要降低产值成本率,一方面要增加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另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因此,生产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商品产品成本报告、单位成本报告、材料成本报告、人工成本报内部报告的价值与应用领域

明确内部报告的内涵和体系,为我们理解内部报告的价值和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内部报告作为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完全信息的报告系统,对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反映、评价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

(一)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从目标角度可分为实现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和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在这三种控制中,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属于法规控制。企业无论进行何种内部控制,都必须具备控制标准信息和控制报告信息,只有将实际报告与控制标准相比较,才能发现偏差,进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第一,从内部控制目标看,企业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本身就包括对外报告信息和内部报告信息;另外,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作业目标,关键在于内部经营管理决策,而内部报告信息的相关与可靠程度将决定这些内部决策与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二,从内部控制要素看,内部控制离不开内部报告。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无论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等五要素,还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等八要素,或是控制环境、控制变量、控制标准、信息报告、执行评估、纠正偏差、业绩评价、激励机制、信息沟通、监督控制等十

要素,其中的报告信息都是必要和关键的要素。

第三,从内部控制系统程序看,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编制控制报告、评价控制业绩、进行管理激励是重要的程序和步骤。其中编制控制报告是进行内部控制的中心任务,控制报告实际上是根据控制目标和标准,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的报告。而内部报告又是控制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没有内部报告,就没有内部控制报告,也就没有内部控制。

(二)内部报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目前人们主要将管理会计定位于满足内部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会计内容的划分有两种:一是分为完全成本会计、差异会计和管理控制会计;二是分为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虽然从表面上看其定位和划分都符合会计的本质与内涵,但实质上都是强调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不是研究为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因此,现在的管理会计学实质上不是会计,也不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因此,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大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本内容和方法。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正如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

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应当报告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这一会计本质和目标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规范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实践中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

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或称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使用的、用于内部决策与控制、评价及沟通的各种会计报表及说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虽然也编制成本报表等,但编制这些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最终完成财务会计报告服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管理会计报告不是改进问题,而是创新问题。

告、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产值成本率报告、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影响报告、废品情况报告等。管理会计报告的创新离不开管理会计目标,特别是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看会计相关性,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这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及其内容创新指明了方向。笔者从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角度设置内部报告,可以说是对管理会计报告创新与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内部报告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报告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只有全面、系统地理解与掌握企业的报告系统,即处理好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的关系,才能为决策与控制提供完整的依据。然而,目前无论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往往都重视和使用财务报告而轻视内部报告。其实,内部报告不仅可以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与控制提供信息,而且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全面、系统、相关、可靠的内部报告对完善财务报告系统同样至关重要。

第一,内部报告是财务报告的基础与补充。财务报告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综合情况的报告,而形成财务报告的基础是内部报告中更详细、更系统的分类信息。所有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往往都来自于内部报告,同时内部报告也是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补充。

第二,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和对可靠性的重视,一方面为企业自身经营决策与控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为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

(四)内部报告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5

[关键词] 财务报告  未来财务报告    知识经济时代    预测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而且财务报表已进入“附注时代”; 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则并无定规,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等。在我国,特有的其他财务报告是财务情况说明书。 

未来财务报告是未来会计环境的产物。未来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我们难以准确对未来财务报告作定型化描述,因为谁也难以完全做到先知先觉。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对未来财务报告的定向作一个粗略的估测,以便我们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本文打算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已包融解脱受托经管责任所需的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谁会需要不可靠的相关性信息呢?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但我们应该知道对内、对外会计信息均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过去只在企业内部报告的预测信息已经对外报告了,这说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早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早已“借用”了管理会计信息,正是财务会计利用了管理会计的特长——提供相关性预测信息。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未来应改变这种现状,以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会计才会在学科与职业的“群星”中更加闪烁与辉煌。 

二、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 

1、 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未来企业的竞争讲究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的话,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表现在它能提供财务信息,而非非财务信息,这也是会计之所以成为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资本”,譬如区别于统计。 

现在,人们谈到财务会计的局限,势必触及财务会计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并得意于戳中了财务会计的短处与“痛处”,于是开出的“药方”是财务会计要将精力放到提供非财务信息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财务会计提供非财务信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信息均出自会计一家之手,其实企业的信息可由企业内各种子系统生成与,例如统计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甚至利用新闻报道与新闻会等。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亲自去“生产”非财务信息。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人们便误以为财务会计理所当然可以“生产”并报告非财务信息了。而我们则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这些非财务信息经会计人员之手弄进了财务报告中,也并不表明这些非财务信息就是或应当由会计来“生产”,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因此,更实事求是地说,财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认为财务报告只是公司报告的一个主要部分。这也可以成为解释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报告不称财务报告而称公司报告或年度报告的理由。由此,我们预见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拿来”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会计在“生产”财务信息时的“副产品”是个例外,如对会计政策的揭示,是会计“自产自销”的非财务信息)。甚至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2、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连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方法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大大高于其帐面价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报告微软公司巨大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价值。当然,会计界已在无形资产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进入操作阶段仍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好,也许这是一个跨世纪难题。会计同仁应迎难而上,在开发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时,着重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通通纳入财务报告范畴,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予以表述。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 

    4、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 

    基于会计信息用于评价经营受托责任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结构正在朝网络化、扁平化甚至虚拟化方向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合理报告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先进性和价值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资产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企业还是社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失败可能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而泱及相关企业,所以评估一个企业时还需要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该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即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提出了这种信息需求,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以便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未来财务报告时效 

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财务会计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的信息揭示会与投资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乃至即时性要求发生巨大矛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进行实时报告也不会是天方夜谭了。如今,人们已设想了一种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electronic on-line Real-time Financial Report)系统,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上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因此,它又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的普及,这一种报告系统的应用在不久即会变成现实,从而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四、未来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以下假设的:一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们制定决策的模型。然而,即使从经管责任观来看,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使用不同的会计责任基础,他们的信息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由于:(1)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2)被估价的资产不同,(3)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更何况很难事先确认使用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和他们的决策模型,因此通用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显著。如今,通用财务报告却应用广泛,究其原因在于:(1)通过与使用者沟通,可事先获得使用者的一些信息需求,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一些共同需求;(2)有助于保持不同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3)标准化财务信息使拥有有限资源的监管者、准则制定者以及审计人员能更经济、有效、实用和方便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而并不是由于它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求。为了革除通用财务报告模式的弊病,人们开展了各种探索,以增强财务报告的?榛钚岳辞惺德男泻貌莆癖ǜ婺勘辍?nbsp;

1、多栏式报告模式 

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是相同的假设暗含了所有使用者对公司业务都持有相同的看法,这导致当存在多种会计方法时,只使用一种方法并提供单一信息。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得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提供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所谓数据固化是指信息使用者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以看清数据的变化是会计政策变化引起的,它意味着使用者忽视不同会计方法有不同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于是,人们提出了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问题。虽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生产和披露更多的信息变得容易起来,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成本,但这并不是等于解决了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人已经论证了,许多人的信息瓶颈在于人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时间和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财务会计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2、“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预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一假设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综合信息最严重的问题是阻止使用者按他们自己的需求来重新编制报表;另外,加工综合信息的过程还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与扭曲。同时,综合信息也忽略了使用者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进行盈利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提供了空间;使信息变得不及时,并为有效审计和使用信息设置了障碍,还排斥了使用者参与编报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又提出了其他模式,如“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索特(G·H·Sorter)在1969年提出的“事项会计”((events accounting)理论将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索特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亦可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据此,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创立以来通过帐户分别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各种事项的报表,收益表是直接表现企业于某个期间所发生经营事项的报表。从数据处理角度来看,事项会计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目标,经济事项发生之后,通过各业务处理子系统进入数据库,根据各类事项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以期达到反映和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 

数据库会计模式旨在提供一个数据库以便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它是在数据库环境中对“事项”报告模式的拓展,但与“事项”报告模式有不尽相同的取向。“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财务报表,而数据库会计模式则着重于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这时,对信息使用者的专业要求更高了,他们应该成为财务分析专家。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当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许多行业中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mass Customization,mC),通过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实现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之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C概念实际上也适用于财务报告,因为信息比物质产品更适合于采用mC,其理由是:(1)信息是不灭的,即原始数据、中间信息和最后的报告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2)信息是可以由多个人共享的;(3)容易复制,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4)信息可以不断地合计与再分解或分类与再分类;(5)信息可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6)易于模块化和组合。于是,一种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 interactive and Customizable Reporting model)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型的基本要素如下: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6

为了更好地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与以往相比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从发展的眼光,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推测。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演进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发展经历100多年来的演革,这也是一个对会计本质逐步认识的过程。在早期,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别以某使用者或集团作为唯一使用者,满足其要求。它们不要求财务报表去遵循所谓“公认”的、但定义却含糊的会计原则,而且通常并不期待会计师正确地计价资产和计量收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唯一报表的情况下,会计报表不是经常提示资产和权益各项目的记录,而是对它们进行现行价值的反映。早期会计的本质可以说是资产的计价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第二张主要报表——损益表,会计重心由资产计价转移至利润计量,那里的会计本质可以说是费用与收入的配比过程。不久,又出现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这样早期会计分类账发展到今天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以及其他特殊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资料等。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状

综观世界各国的财务报表,主要有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的总额、构成、流动性、权益的总额、构成、比率等。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主要是以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额及其构成。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额、流出额、流入流出净额以及现金流量的构成,现金流量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权责发生制反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进入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时,都经过严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程序,具有很高程度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从当前会计环境来看,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综合反映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报告文件。目前企业财务报告,按传统分类,可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前者是企业对外部提供的、按会计准则强调指出的通用财务报告;后者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层使用的,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不具有法律责任的非正式财务报告。此外,还有税务会计报告,它包括按准则规定编制的外部报告,如增值税报告、所得税报告等,以及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的内部报告,如税收筹划报告。

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同时,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要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二)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的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三)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四)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

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利润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五)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因此,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一)第四表的产生

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英国aSB、美国FaSB、iaSC和“G4+1”(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iaSB派出观察员参加)都已经开始在研究公司财务报告改进问题。

aSB、FaSB、iaSC和“G4+1”关于财务报告改革的研究,反映出了一种趋势:要求财务报告披露全面、有效的财务成果信息。要达到该目标,单靠传统损益表已无能为力,许多财务业绩信息是绕过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中权益部分对外报告的,因而必须扩大企业业绩报告的内容。其改革思路是保留传统损益表,增加“第四表”,如aSB“全部已确认得利和损失表”、FaSB“全面利润表”和iaSB“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或者“G4+1”提出的扩大原损益表或权益变动表的报告内容,补充提示财务业绩信息,构成新的业绩报告体系。

此外,突破现行的收入实现原则的束缚,扩大财务业绩报告的内容;同时,将绕过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未实现利得的损失,集中在一张财务业绩报表中予以反映企业取得的全部财务成果。但是,他们的研究无法突破传统会计理论框架束缚,因此有一定局限性。

(二)XBRL的产生与发展

XBRL被称为是一个“商务报告的革命”,它有望成为未来全球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一般认为,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性信息,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未来信息;在披露形式上,可包括全面系统的整体报告,地区、行业或产品类别的局部、分部报告;在报告的时间性上,可包括期末报告、中期报告和实时报告;在披露信息价值基础上,可包括历史成本计价报告,现时成本计价报告和未来价值的预测报告(ReportingonFinancialForecasts);在信息披露的传送方式上,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数据库、宽带远程通讯等广泛应用,使未来财务报告传递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此外,未来报告还应包括社会责任报告(ReportingSocialResponsibility),披露企业在教育与医疗卫生、职工就业与培训、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城市改选等方面信息,反映企业在绿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信息。

在未来网络经济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将更广泛、深入地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如适时生产技术(Justintime,Jit)、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高级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amt)、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pR)、政府资源规划(GovernmentResourcesplanning,GRp)、知识资源管理系统(Knowledge&Resourcemanagement,KRm),以至于未来将广泛采用的经营报告语言扩展系统(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等实时报告系统,致使跨国公司、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高度一体化。

随着现代网洛技术的发展,传统财务报告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属性、报告内容和分析方法,而且还可能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或与税务会计“合二为一”,乃至最终决定传统财务会计的“生死存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关于改进财务报告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为应付未来挑战,会计界人士正在积极应对、研究对策,进行跨学科研究并抓紧制定新的财务报告标准。

在新经济时代,有人将会计称为新信息的创造者。未来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下的信息时代,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许多传统观念将时移势易,GRp、eRp、KRm、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RRS)和XBRL等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将使未来财务报告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XBRL被称为是一个“商务报告的革命”,它有望成为全球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奠定技术基础。XBR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XBRL不强调制定新会计准则,而是致力于增强按现有会计准则提供信息的有用性,使用XBRL后企业财务报告和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工具最终都将实现电子化处理。同时,XBRL可使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编制更加容易,它可使非财务信息具有与财务信息同样的地位。有了XBRL后,政府可对其投资的重大项目以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有用XBRL可向全球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呈报丰富而个性化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将得到极大地缓解。互联网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实时商务通过接入XBRL对实时经营、实时定价、实时管理等工作进行实时呈报。目前,国际上各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服务与信息供应商等机构已采用或准备采用该项目和技术,世界各国已经有250多个机构参加了XBRL国际组织。

(三)彩色模式的运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沃尔曼(wallman)先生提出了分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它将财务报告的内容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分为多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所有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四个标准的信息,它们构成了传统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第二层次是报告仅具有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不能可靠计量的信息,如某些无形资产信息、知识资本信息;第三层次是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但不符合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的信息,如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最后一个层次只报告那些仅符合相关性、而不符合其他几项标准的事项,如产品市场份额、公众形象、主要关联方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彩色报告模式的应用,可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这样就会更好地达到决策相关性目标。

(四)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的分离

安然、世界通信、施乐、维旺迪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无不从反面向我们证明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分离的极端重要性,如同是安然和维旺迪咨询顾问的安达信,由于与上述两公司存在经济利益联系,又如何期望其提交的审计报告具有独立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呢?目前发达国家正着手重塑独立审计体系,决心将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分开,以提高独立审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全面系统的整体报告,地区、行业或产品类别的局部、分部报告;在报告的时间性上,可包括期末报告、中期报告和实时报告;在披露信息价值基础上,可包括历史成本计价报告,现时成本计价报告和未来价值的预测报告(ReportingonFinancialForecasts);在信息披露的传送方式上,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数据库、宽带远程通讯等广泛应用,使未来财务报告传递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此外,未来报告还应包括社会责任报告(ReportingSocialResponsibility),披露企业在教育与医疗卫生、职工就业与培训、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城市改选等方面信息,反映企业在绿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信息。

在未来网络经济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将更广泛、深入地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如适时生产技术(Justintime,Jit)、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高级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amt)、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pR)、政府资源规划(GovernmentResourcesplanning,GRp)、知识资源管理系统(Knowledge&Resourcemanagement,KRm),以至于未来将广泛采用的经营报告语言扩展系统(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等实时报告系统,致使跨国公司、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高度一体化。

随着现代网洛技术的发展,传统财务报告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属性、报告内容和分析方法,而且还可能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或与税务会计“合二为一”,乃至最终决定传统财务会计的“生死存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关于改进财务报告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为应付未来挑战,会计界人士正在积极应对、研究对策,进行跨学科研究并抓紧制定新的财务报告标准。

在新经济时代,有人将会计称为新信息的创造者。未来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下的信息时代,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许多传统观念将时移势易,GRp、eRp、KRm、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RRS)和XBRL等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将使未来财务报告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XBRL被称为是一个“商务报告的革命”,它有望成为全球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奠定技术基础。XBR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XBRL不强调制定新会计准则,而是致力于增强按现有会计准则提供信息的有用性,使用XBRL后企业财务报告和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工具最终都将实现电子化处理。同时,XBRL可使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编制更加容易,它可使非财务信息具有与财务信息同样的地位。有了XBRL后,政府可对其投资的重大项目以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有用XBRL可向全球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呈报丰富而个性化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将得到极大地缓解。互联网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实时商务通过接入XBRL对实时经营、实时定价、实时管理等工作进行实时呈报。目前,国际上各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服务与信息供应商等机构已采用或准备采用该项目和技术,世界各国已经有250多个机构参加了XBRL国际组织。

(三)彩色模式的运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沃尔曼(wallman)先生提出了分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它将财务报告的内容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分为多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所有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四个标准的信息,它们构成了传统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第二层次是报告仅具有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不能可靠计量的信息,如某些无形资产信息、知识资本信息;第三层次是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但不符合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的信息,如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最后一个层次只报告那些仅符合相关性、而不符合其他几项标准的事项,如产品市场份额、公众形象、主要关联方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彩色报告模式的应用,可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这样就会更好地达到决策相关性目标。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7

关键词:XBRL网络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74-02

一、XBRL概述

XBRL是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缩写,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在财务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

XBRL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表达形式、规范了网上企业信息的披露途径。它的原理在于,基于XmL技术,依据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将企业的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元素,再对元素赋予唯一的标记,形成标准化规范,进而利用互联网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XBRL可以使商业数据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地进行存储、处理、交流与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能力。

二、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使用者据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和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满足需求而应具备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可理解性四个质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各属性的层次与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就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具体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三、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可理解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可弥补传统的不足,对会计信息的各质量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一)可靠性

1.如实反映。在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下,外部人员并不知道企业会计人员平时的工作,利用此漏洞,企业管理层可以在期末视需要授意会计人员修改数据,提供一份经过人工修饰的财务报告。采用XBRL模式后,由于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可以做到实时对外,企业管理层难以预料整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其在后期就无法对已经公开的财务数据进行操纵和篡改,从而解决了“内部人控制”这类问题,做到如实反映。

2.无不当差错。在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会计人员若想利用其他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只能以手工方式重新录入。手工输入不仅任务繁重,成本不菲,而且容易出错,报表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采用XBRL模式后,由于XBRL作为一个标准接口可以实现数据在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直接交换,只要所有系统都遵循统一的XBRL语言标准,那么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就会保持一致,数据可被直接重复使用,大大减小了录入错误数据的概率,增加了财务资料的正确性。此外,使用了XBRL标准后,可以通过软件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查核对。

3.中立性。在XBRL财务报告模式下,企业将其财务信息公开在互联网上,有着广阔的信息披露平台,此时不仅会引起投资者、债权人的关注,而且会引起同行业竞争对手、政府、银行、证券和供应商等方方面面的关注,报表使用人群更加广泛。这样一来,企业就不会对某利益相关者特别有利或特别不利,反而会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来反映其经济事项,更加诚实地反映其财务信息。这显现了XBRL模式比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更具有中立性的优势。

4.充分性。一方面,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都是汇总信息,并没有披露更为具体的明细信息,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取丰富的支持信息以正确解读财务报表;另一方面,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多是量化的财务信息,而仅仅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非财务信息进行说明,内容相当有限,由于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这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XBRL模式下,上述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具体作用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供更多明细化的信息。由于XBRL具有跨平台使用性及其分类标准可加记标识,所以来源于不同分部、不同系统的财务信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综合汇总。也就是说,XBRL不仅具有向上综合的功能,而且具有向下挖掘的能力,这使得明细信息的提供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分解出任何一个部分的明细信息并加以利用。(2)完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诸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可以在XBRL分类标准中单独列为一类分类信息,对其进行披露和报告,从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详细的考查。

5.审慎性。当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要保持必要的谨慎,做到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损失。一般情况下,审慎性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XBRL模式下,对同一事项可以多角度的展示,灵活的报告展示技术能够使会计做到多角度如实表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过多的职业判断,淡化审慎性原则。

6.实质重于形式。对于涉及到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不同的交易,通过利用XBRL,可以快速、准确地搜索到交易双方各自的列报信息,再将其放在一起比较,若两者有不相融合的地方,就可以判断出至少一方的会计信息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质量特征。

7.可验证性。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仅仅提供一系列单调的汇总数字,而且数字是无法进行追溯的,即报告中的每一个数字,信息使用者并不知道其是如何生成的,也就无法对它进行验证。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方便信息使用者监督验证信息的真实性,这主要是依靠XBRL的“下钻”功能实现的,即XBRL可以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链接,再根据相关的链接和线索,寻找追踪数据的来源,自上而下考察数据的源头直至最底层的数据,从而方便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数据的生成过程,实现对特定财务数据的追踪复核与验证。

(二)相关性

1.预测价值。如前所述,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可以涵盖企业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等非财务信息,使事前预测成为了可能,大大增加了信息的预测价值。

2.反馈价值。在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下,信息使用者面对的只是一份通用的、单一的财务报告,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不能进行直接的、互动的交流,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反馈。在XBRL模式下,信息供需双方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有着良好的信息反馈途径。信息需求者不仅可以获取个性化的财务报告,而且可以通过提问或建议的方式将新的需求和疑问反馈给信息提供者,并得到回复。XBRL将消极的、被动的、间接的反馈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直接的反馈,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

3.及时性。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在会计周期结束后的数月才被披露的,这些滞后的报告数据不能反映企业现时的情况,过长的报告周期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获取实时财务信息的需求。以XBRL为基础编写并财务报告的模式,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利用XBRL可以缩减企业财务报告的产生时间,使得财务报告由定期转变为实时。这是因为,XBRL通过将会计业务处理系统与财务报告系统连成一体,有关的系统可以实现无缝接合共同工作,做到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输出,将财务报告的时间缩减至“零”天;另一方面,对财务信息使用者而言,可以实时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是因为,通过利用XBRL,在企业经营业务发生后,有关会计人员用会计语言记录业务情况并录入数据库,与此同时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入到原始会计数据库,然后就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自行分析数据或根据自身所设定的条件来获取财务报表,无需等待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从而可以获取实时最新的财务信息。

(三)可比性

1.横向可比。在XBRL模式下,跨越多行业、多国家的不同主体可以直接进行对比分析。以跨越多国家可比为例,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不同而难以直接对两主体进行对比,但现有了XBRL技术的支持,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是因为,企业对其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标记后,可以根据不同会计准则下的实例文档,生成符合不同准则的财务报告,即XBRL能够使财务报告在不同会计准则之间进行方便的转换。如此一来,就为横向可比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2.纵向可比。由于XBRL对所有数据都赋予与其相对应的唯一标签,这样就方便信息使用者利用搜索引擎快速、准确地寻找到特定的对比信息,无需以人工方式搜寻数据资料,同时还可将对比信息以直观的表格方式显示出来,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对同一主体的跨越多个时期的财务信息的对比。

3.积极披露。在XBRL模式下,企业可以对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进行更为详细的披露,既方便信息使用者了解某一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政策,又方便使用者对不同企业间的会计政策进行对比和分析。

(四)可理解性

1.列报形式的改进。在XBRL模式下,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展示财务报告,列报形式丰富多样。

2.文字措辞的调整。在XBRL模式下,有着专业的阅报软件,还可以动态地对财务报告进行解说,对特定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解释与补充,避免使用者对报表信息的不理解或是误解,降低对使用者专业知识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3.辅助形式的应用。在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下,信息使用者所面对的财务报告仅仅包括文字和数字,其他辅助形式并不多见。而在XBRL模式下,可以由原先文字加数字的单一形式,扩展到图片、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增添了图、音、像等多种辅助形式,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XBRL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其子质量属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可以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做到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XBRL并不能使我们一劳永逸,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和应用XBRL的过程中,在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改进与完善XBRL,使之发挥最大的价值。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4171]

参考文献:

1.张天西.XBRL财务报告:理论、规范及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孙铮,杨世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3.吕志明.XBRL财务报告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4.现行会计准则下XBRL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J].财会月刊,2010(6)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8

关键词:XBRL;财务报告;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09-02

XBR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是非结构化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其描述简单可扩展性高,主要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XBRL较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单位内部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使得在传统报告模式下无法实现的财务信息实时交互成为可能。本文采用XBRL和XSLt构建了财务交互报告系统核心展示及转换模块的同时,结合weB技术和mQ推送,实现信息的实时推送与。

1项目背景和总体方案

1.1项目背景

传统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关注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而内容相对固定,可定制化差。本文针对传统财务报告的缺点,建立了交互报告系统,除关注传统财务所关注的信息准确性、实时性之外,为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的交互及XBRL财务报告的推广提供支持。

1.2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XBRL技术的财务交互报告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一个显著阻力来自于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对XBRL技术规范以及转换流程的把握,为保证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方案设计遵循如下原则:技术先进、系统实用、结构合理、产品主流、成本控制、持续运维作为基本建设原则。

2详细功能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从总体上分为展示层、控制层、XmL接口层、数据层四层。控制层为整个系统的核心,依据XBRL的构建原则和XSLt的转换原则进行构建,对财务报告的组成元素进行变换及相对自由的组合,从而生成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可定制化报告。目前支持XBRL基本元素及XSLt中全部标签:xsl:templatexsl:call-templatexsl:apply-templatesxsl:paramxsl:with-param的使用和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设计和业务流程见图1、图2:

3项目实施方案

3.1开发技术平台选择

1)weB应用设计

系统采用mVC三层结构,因考虑XBRL和XSLt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在数据层的基础上又构建了XmL接口层,形成展示层、控制层、XmL接口层、数据层四层,XmL的消息队列处理使用iBmmQ。

2)数据库设计

经系统需求分析,需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且数据量级在百万以下,因此使用SQLServer作为系统数据库,eRStUDio作为设计软件。

3)网络设计

考虑到财务系统的特殊性,通过aCL实现用户ip访问限制,通过端口映射隐藏数据库实际ip地址,同时使用加密技术防止网络嗅探。

3.2项目实施阶段

4系统功能及实现

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系统制定报告的生成频率、报告类型、报告对象,并可通过可配置化的界面对既有模板进行可选项目的增加和删除。信息提供者可通过系统配置对信息使用者的权限进行指定,可细化到数据列级别,同时可对数据库连接等参数进行修改。系统界面及部分编码实现如下:

5结束语

本文从XBRL网络财务的基础支撑-XBRL文件的构建为出发点,构建了财务交互报告系统。目前系统还有待完善,存在界面配置不支持可拖拽化、只支持中文、XSLt转换模块还不支持递归等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增加技术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系统的完善工作。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高层次信息使用者的积极反馈,财务报告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使得财务信息更加智能化、实时化、为XBRL等新技术对财务工作者和使用者的冲击提供了有效缓冲和知识储备。新技术形式下,如何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会计核算基础等制度的约束下,提升信息化的适用性,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应唯,王丁,黄敏,等.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架构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3(8):3-9.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9

关键词:内部信息需求;外部信息需求;eRp;网络财务报告XBRL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对建设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有了迫切需求,很多企业已经或准备应用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正处在从“部门级”到“企业级”的转型阶段。与此同时,作为支持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信息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发展,其中,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通过制定互联网上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的技术规范及其实现手段,以支持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实现,从而推进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的进程。在这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如何转型,如何应用网络财务报告技术去或获取财务信息,eRp、XBRL给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什么变化,本文将从其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关系的视角,梳理出脉络,以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会计人员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需求

(一)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前提目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尚无明确统一,但从会计信息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和作用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即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维护各种会计数据,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二是信息支持,即辅助信息使用者作出最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在实现这两方面功能之前,首先要明确谁需要会计信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需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即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者等,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做不同的决策对信息的需求都不同,同时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的是通用财务报告这种折衷方式。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处理和信息支持系统,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就会被淘汰,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和求生存的危机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技术支撑,为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二)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会计信息以掌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资金流状况,并据以组织、调节、控制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推进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从会计管理的视角来看,内部管理者需要一个满足内部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即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系统。这一系统要求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金等会计信息;能够实现会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与分析,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经营管理的绩效和决策水平。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系统,受“职能壁垒”和“会计科目分类记录”的约束,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只能被动的等待业务单据的传递、按企业的会计科目采集会计数据,并按科目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类、汇总、计算,一直浓缩到财务报表。对于内部管理者来讲,这种滞后的会计信息不能被有效利用;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分离,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按会计科目浓缩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急需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强有力地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因此,消除“职能壁垒”,将会计业务与其他部门业务融为一体,实现整个企业的数据共享,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一,成为企业信息系统改革的方向。而eRp系统正是适应这种变革的产物。

(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需求而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变化满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涉及的因素很多:一是会计信息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不是简单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信息支持问题;二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众多主体,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中不同的个体,做不同决策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都不同,很难全部枚举;三是经济在不断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四是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受成本约束等。目前最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首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进行规范,并纳入法规范畴,这就是企业会计准则;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采用折衷方案――通用财务报告。显然,这种方案不能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国际大环境使得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国界模糊,迫切要求会计国际化和财务报告全球化,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是会计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无法彻底解决以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各国会计准则也只能是“趋同”,而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同”,因此,同一财务报告在不同会计准则间的转换仍然是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融资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扫除了时空障碍,人们开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希望在互联网连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上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使会计能发挥国际商业语言的功能,并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供支持。网络财务报告、XBRL就是顺应这种国际化、信息化的产物,其将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和财务报告模式发生变革。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组成部件会计作为一个管理和控制系统,是要以企业目标为立足点的。而企业又是一个由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和供、产、销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一体的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复杂系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要将其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整体最优效果。20世纪90年代,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日趋成熟的条件下,eRp系统应运而生。eRp系统经历了mRp(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演进过程。mRp是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将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计划整合为一体进行管理,解决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设备的充分利用、作业的均衡安排、库存的合理储备;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能力负荷的分析和计算;mRpⅡ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将财务、成本、市场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

个系统统一管理,形成集财务、制造、销售、采购、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等子系统为一体的相互协同作业的综合集成系统;eRp系统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顾客需求、企业内部制造活动、供应商和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客户需求制造的思想。从eRp演进历程不难看出:无论是mRpⅡ还是eRp,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作为mRpⅡ或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也将其称为“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eRp系统中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融为一体eRp系统对企业业务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实现了企业各职能领域的集成管理和全流程的动态作业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订单拉动的机制,会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协同作业。因此,eRp中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全面业务流程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如当一笔销售业务发生,销售发票(凭单)生成后,可以自动触发销售出库和发货业务流程以及收款业务流程,并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发货单以及出库和收款记账凭证。将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融为一体,不仅可以自动采集会计数据,也缩短了原始凭单到会计部门传递的时间,可以及时反映企业资金运行状况、动态的成本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纠正偏差,履行监督控制的职能,提高管理绩效。

(三)eRp系统中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eRp系统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各个职能管理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无缝连接,消除了传统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企业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另外,通过eRp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整合,还可以共享企业上下游的信息资源。eRp系统之所以能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首选方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先进的体系结构。eRp系统采用的是“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结构”,是基于业务过程和业务事件构建的系统。系统结构能使物理上分散的企业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整体,支持不同层次、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当经济业务发生后,按业务事件规则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和存储后,可建立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库,实现了业务源数据的共享。由于eRp系统内的信息处理打破了“职能壁垒”,可以根据管理者的决策需求对源数据进行信息加工,能够同时获得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网络财务报告

(一)网络财务报告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提交和阅读的方式网络财务报告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财务报告方式,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手段,将企业财务报告转化为一种可以通过网络呈报和阅读的报告形式。目前,我国网络财务报告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是纸介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即纸介质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网络版本。这种方式对于财务报告的生产和提供者,要求其将已提交的纸介质的财务报告的电子版按监管者要求的格式传递到指定的网站。如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证监会要求在其指定的报纸上披露,同时传递到证监会指定的网站。而对于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增加克一种获取财务报告的新途径: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阅读软件(woRD或pDF或HtmL)获得财务信息。虽然这种网络财务报告方式对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的弊端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其没有增加企业的提供成本还能提高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不受时空约束,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所需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企业网站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因此,网络财务报告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

(二)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要求电子财务数据标准化及跨平台使用虽然网络财务报告迅速普及,但纸介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带来信息利用上的诸多不便。首先,用woRD或pDF或HtmL格式提交的电子化的财务报告只能阅读,如果要将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再利用(如对某个行业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则需要将财务报告数据重新采集与输入,再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处理,不仅耗费时间也增大了数据重新录入发生差错的风险,不利于财务报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如果采用数据库文件形式的电子化的财务报告,由于电子化的财务数据交换标准的不一致,以及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平台的不兼容,也不利于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利用。因此,网络财务报告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电子化的财务报告数据的标准化以及计算机应用平台的无关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呈报手段改革的优势。由此,产生了可扩展财务报告语――XBRL。

(三)网络财务报告对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网络版的通用财务报告无法解决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但是网上披露信息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企业财务呈报的时间和方式、数据的多样性、财务信息的可利用性以及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过程的变革提供了技术动因。另一方面,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探寻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解决方案,其中“事项法”会计就是Sorter教授在1969年提出的。Sorter认为,通用财务报告是以价值法会计理论为基础的,价值法会计假设“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可预知性和同一性”,故现行的会计理论根据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规定经济事项价值汇总、分摊的方法,以会计科目为基础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并以价值为基础进行财务报告。而事实上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企业也并不了解外部使用者对信息分类汇总的需求,因此,价值法会计受到质疑。“事项法”会计建立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即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够重构发生过的事项。基于“事项法”会计理论,会计信息系统仅存储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事项的原子化的数据,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提取数据进行信息的加工、汇总等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事项价值信息,还可以获得非价值信息,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事项法”会计加大了信息提供成本,同时也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要求较高,因此相当长时间未受到重视。随着网络和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入发展,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结构集成了经济交易事项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基于“事项法”的财务报告模式逐渐被提出,如“数据库报告模式”、“按需报告模式”等,也使网络财务报告由仅是方式的改变向财务呈报的内容、格式、信息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和手段的变革转换,对基于“价值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

四、会计信息系统与XBRL

(一)XBRL是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电子财务数据交换的一种国际技术规范XBRL于1998年在美国提出,迄今为止,对XBRL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从技术角度来看,XBRL是要解决网络财务报告中电子化的财务数据能在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因此,首先要制定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电子财务数据的标准以及数据处理的技术规范。而1996年底由w3C提出的XmL(eX-

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和技术正好符合了XBRL的需求。XmL是一种能够使用户创造标识的语言,可以将数据与格式从网页中分开,便于存储和共享数据,并且具有平立性等众多技术优势。XBRL是基于XmL技术基础的,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在互联网上披露企业财务报告的国际标准和技术。XBRL的标准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和分类标准(taxoiomy)。前者是XBRL的核心,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后者是技术规范在各国财务报告的具体应用,必须基于特定版本的技术规范制定,这样保证了各国财务报告的技术手段的一致性。我国也正在着手建立相应的分类标准。

(二)XBRL是互联网环境中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计算机语言XBRL国际组织网站(省略)从商业价值、技术特征及应用三个方面给出了XBRL的定义:XBRL是应用于商业和会计数据电子化交流的一种语言,用来改革全世界的商业报告。它有助于商业信息的编制、分析和交流,对提供和使用会计数据的所有人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以及可靠而准确的商业信息。这一定义说明了XBRL的语言环境、目标和功用,即通过XBRL制定的规范化的标准可以编制出方便使用者检索和阅读的网络财务报告,从而提高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利用财务信息的能力。用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最主要的特征是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分离。财务报告的内容被转换成标准化的带有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材料”保存在XBRL实例文档中,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结构化文本检索技术、信息分析技术进一步处理;而财务报告的显示格式保存在XBRL样式单中,同一个财务报告的XBRL实例文档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样式单来实现输出多种样式的报告。目前,我国对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还在试点阶段,上交所和深交所将部分上市公司提交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电子版,通过XBRL格式转换器,将其转换成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采集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XBRL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XBRL彻底创新了网络财务呈报的手段。首先,制定了电子财务数据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只要能联上互联网就能共享和传递;其二,改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结构,传统的只能阅读的非结构化的电子版的财务报告转变成标准化的带有统一标签的结构化的“信息材料”,这样便于使用者自由采集分析所需的财务数据;其三,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分离,对于同一个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便于不同类型的用户生成不同的报告;其四,基于XBRL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深入到账簿系统和经济交易事项,使得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传输和利用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由此,我们看到,XBRL使财务呈报链条上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到电子信息标准带来的利益,方便了各类信息使用者自动搜索和用软件处理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改革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五、结论与启示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篇10

在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披露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从结构到内容均需要进行变革,以形成会计信息化下的新型财务报告即网络财务报告。作为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它还将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呐容、模式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审计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一)财务报告质量要求的转变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作了准确地描述。它认为,从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要求出发,信息质量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决策有用性。在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前提下,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应该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为会计信息所设立的这一质量体系可以说是相当完善的,然而执行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国内外会计学界与实务界都几乎一致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消失,而可靠性始终令人怀疑。

在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信息可以从网上披露。网上披露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时效性与信息含量。从时间上来看,企业可以将会计处理程序以及编报程序在网上连成一体,将整个会计的核算流程,从原始凭证的信息输入到最后的会计报表数字输出在同一时间完成。从信息含量上来看,网上信息不受任何限制,不仅可以披露规范的报表信息,而且可以披露内部管理的信息;不仅可以披露财务信息,还可以披露非财务的信息,这样可以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大提高。外部信息使用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查询自己所关心并需要的有关信息,从而使整个会计信息市场更加有效,社会资金的流向及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二)财务报告模式的变化

在会计信息化下,随着会计目标的转变,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向。为满足这些需求,财务报告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

1.经济事项报告模式事项报告模式由索特提出,是指在披露通用信息基础上进一步披露企业的经济事项的明细项目的报告模式。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亦可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和交易。现行的财务报告信息多为一些综合数据,使用者往往有不同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同时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用户,以便信息用户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件。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报表,它将计价和对信息及会计方法的选择留给用户。这种报告模式对用户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者具有相当的财务知识,而且知道如何确认和报告经济事项。因此,这种模式实施的可能性较低。

2.专用报告专用报告指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它考虑了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信息需求差别,有选择地和重点地对特定用户披露特殊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特殊信息。例如,为股东重点提供净资产收益及资本保值增值等与其密切相关的信息,为债权人侧重反映偿债能力信息,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及收益回报等相关信息。等等。这样,企业既可以满足特定用户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外部报告模式将财务会计交给外部专业机构可节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设置,取得规模效益。同时,还有利于改进报告质量,降低使用者的成本。外部特别适合小型企业。但外部报告模式在保守商业秘密的方面尚未有切实的解决方案。

4.在线报告模式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显著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适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询的数据库中供用户随时查询。在线实时报告系统使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就可以记录、处理和报告,用户可随时获得实时报告信息,不必再等待已成为历史信息的公共报告。作为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在线报告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它将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使用以及财务报告的审计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5.多栏式报告模式现时提供的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便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所提供的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所谓会计数据固化,是指信息使用者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以看清数据的变化是会计政策变化所引起的,它意味着使用者忽视了不同会计方法有不同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于是,人们提出了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转向多元化信息。

(三)财务报告内容的变化

在会计信息化下,信息是多元化的,财务报告既要反映货币信息,又要反映非货币信息;既要反映财务信息,又要反映非财务信息;既要反映历史信息,又要反映现时信息。要能够充分地披露信息,信息才更具有可靠性和可相关性。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向需求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为此应拓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这是会计的本质特征。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也相当重要。非财务信息具体包括:(1)背景信息:主要披露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关联企业交易状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等;(2)前瞻性信息:主要提供公司发展前景规划,公司管理决策部门的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及信息;(3)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对员工的责任信息、公司对所在区域的责任信息和对生态环境维护责任信息。

会计信息应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和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从而最终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2.在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来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wto使世界走向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西方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都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公允价值概念,我国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将来在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动力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加剧对技术与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并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必然要转向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之,财务报告的重心也必然发生转移,即能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在开发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模式时,重点要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因此,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4.增加相对值信息的揭示,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时,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会演变成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发展的主流。

二、会计信息化下重要的财务报告模式——在线财务报告

在线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它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

(一)在线财务报告的特点

在线财务报告与普通书面报告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兼容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实时报告系统可以很好地兼容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处理方式,如利用超文本链接,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由总括性信息转入明细信息,而且这种明细信息可以细至每一项具体的交易;利用超媒体技术,使用者可以读到各类文字与数字信息,也可以使用各种直观的图表与图像。

2.信息容量大,信息冗余度低由于在线报告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存贮,因此在线报告在某种意义上是突破了书面报告所含财务信息数量上的局限性。此外,由于在线报告所特有的交互性,同一个数据可以被不同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引用,但是它却可以只存贮一次,这就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度。再者,由于在“超文本”中引入“信息链接”,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同报告之间相互切换,查询信息,多个报告都涉及到的信息就可以只在其中一个报告中作详细说明,其它报告中只要注明索引位置即可,避免同样的信息在多个报告中重复出现,减少了信息的冗余度。

3.阅读方便在线报告中的“信息链接”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分布在不同报表内的数据,也可以是以前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指标,甚至可以是互联网上其它站点上的相关信息。因此,“超文本”和“信息链接”的引入使得财务报告所含信息量无限扩大,财务报告的读者在阅读报告时可以随时追踪信息线索,无形中提高了阅读财务报告的效率。

4.传递迅速、更新及时在线报告大大缩短了财务报告传递的时间,提高了会计消息的价值。事实上,电子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送的,几乎可以看作是没有时间差。这样,迅速的传输速度就使企业有可能随时更新在线报告的内容,信息使用者也因此可能获得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即时报告。同时,在线报告最大程度的缩短了会计期间结束日与财务报告公布日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将有助于防范内幕交易,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5.更具个性化有效的信息获取过程应是一个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点上,计算机网络与报纸等书面媒体相比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因为网络为报告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在线报告所提供的人机对话,使财务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一改以往财务报告使用者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财务报告的局面。在线报告可以按照使用者指定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信息,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报告所含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供相关的财务指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使用者分析财务报告的工作量。目前,大多数在线报告都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优点设置信息搜索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设定关键字来控制信息获取的数量与内容。

(二)在线报告对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

由于在线报告与书面报告相比具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既对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新问题,也为今后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1.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结构书面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线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由于建立了“信息链接”,呈现出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报告结构的差异改变了报告使用者阅读报告的方式,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阅读书面报告时,为了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减少信息搜索花费的时间,报告使用者总是依照报告编排的顺序进行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告使用者是遵循着报告提供者预先设定的思路来阅读报告,整个阅读过程是一个被动的信息获取过程。在线报告的阅读方式完全不同于前者,阅读者可以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信息,不再因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信息搜寻上而中断阅读的思路,从而实现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接”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包括非货币化信息。所以在线报告的出现突破了财务报告只提供货币化信息的局限,同时也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它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使它们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络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由于上述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善,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读者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可以通过“信息链接”直接到其它经营报告上获取相关的信息。

3.在线报告的出现对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将这种新的财务报告形式进行规范,只有通过规范,会计和其他信息系统人员才能据此设计控制程序,并运用信息技术预防、检查和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线索。实时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规范,必须使披露的信息符合实际经济现象的本质,信息披露控制的主要规范和控制程序,应同时嵌入信息系统中,成为信息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在线报告的出现使会计和审计人员应更加重视事前控制和实时控制在线财务报告的信息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会计和审计人员十分重视与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协同合作,并提前参与系统设计和控制会计和审计人员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修改阶段积极介入,帮助提出实施控制,使信息技术为新的服务方式提供机会。这些服务方式包括:验证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以及检索信息时查询信息结果的准确性。只有会计师、审计师、系统开发者一起努力,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更加有效地控制在线财务报告的风险危机。

5.在线报告的出现也冲击了传统的审订观念企业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财务报表,意味着不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各种不同数量与质量的信息的财务报告。目前,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都只是针对原始财务报告的。在线财务报告中,个性化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对这些个性化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比较困难。审计师可能不再根据公认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而是根据公认控制准则,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收集、储蓄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程序发表意见。可以猜测,未来审计报告不仅要针对信息披露方式,还要针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发表意见。

(三)在线财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及形式

在线财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量大,从内容上看,应该包括各种管理、控制、预测、分析和决策所需的各方面不同层次的信息,尤其应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加以详细披露。这些信息主要包括:1.知识性资产的信息,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等。2.金融工具信息,包括金融工具的范围和性质、关于利率风险的信息、信用风险的信息、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信息和预期交易的套期保值信息。3.履行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社会资产、负债,社会贡献率与社会积累率,环境的破坏及改善情况,人力资源的培训及安置情况和公正商务情况等。4.分部信息。这种信息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按行业和地区分部,从多角度提供企业的各种信息。5.预测性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预测分析及其他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非财务信息,既可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满足例行得日益增强需求,同时可以弥补传统会计报告内容的不足。

在线财务报告应披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会计频道与各种形式的信息集成——原始分类数据、特殊目的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多种不同的集成形式;(2)实时信息查询系统——网上查询、电话查询和其他查询;(3)网络热线——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问题而专设;(4)留言板——灵活的交流场所,进行各种特殊信息的交流。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