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43

化学知识要点篇1

正直但无知识是软弱的,也是无用的;有知识但不正直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重要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1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盐:naCl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2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其他: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摄氏度)

品红溶液——红色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3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

mno4-(紫色)

有色固体:

红色(Cu、Cu2o、Fe2o3)

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

no2(红棕色)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4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2e-pbSo4

pbo2+2e-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阴极:pbSo4+2e-=pb+So42-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

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

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

)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5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如:

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

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

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

化学知识要点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学生素质

一、课堂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

1.集中形式与分散形式

集中形式,是把一个单元里有关的一些知识(理论或概念)集中在一起,按知识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新的知识体系来讲授的教学形式。选的内容应是化学上的重大事件。例如近代化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原子分子论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都可采用集中形式讲授。

分散形式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按知识点讲解的形式。按照教材内容,大多数的重点,难点知识都采用分散式教学。

2.单元起始课和单元总结课

单元起始课的讲授应抓住重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于知识的广泛迁移。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典型的元素化合物为重点,由典型带动一般。抓住重点,能使知识系统化,便于知识的记忆。重点知识有层次、有联系,抓重点就能使知识形成类别、系统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的重点。知识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而教师难以讲授、难以处理的知识内容。重点决定难点的讲解深度,不能过于强化难点单元总结课。

单元总结课要对重点知识归纳网络。学完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时,要把重点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知识线和网络,使所学知识概括、系统,以利于形成一个优化的系统和知识结构。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大量化学方程式。若把这些知识孤立的讲,往往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实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重点,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重点的教学。(1)要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舍得花时间,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内容,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花精力解决。(2)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在多种联系和反复渗透中突出重点。要集中较大精力抓好重点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对一般知识内容可以少讲、略讲,使其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3)要对重点知识内容及时强化。如通过实验、直观教具以及板书设计,使学生视听结合;通过提问、讨论、练习、边讲边实验,使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及时巩固。

三、以启发式作为整个教学法的指导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二氧化碳》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制备气体的原理——原料——仪器——收集——验证”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2、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知道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即教材的编写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一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学,去进行讨论。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首先列出应掌握的知识:一个原理(电离),两个基本概念(酸和碱),四个碱的通性(与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盐反应)五个酸的通性(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反应),;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酸碱的性质。通过这样阅读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说明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又以此为基础再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和认识的,从而使化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3、解题时,帮助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我的具体做法是:

(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4、实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知识要点篇3

一、分析知识生长点,建立知识生长树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时候,教师已经引导学生熟知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知识内容的增多,高中阶段若仅仅从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去认识,他们就感到知识又多又乱,如一团乱麻,所以有必要根据高中知识深广度的特点,分析学生认识化学的知识生长点,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物质的结构知识可从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分子结构(分子空间结构及成键方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和晶体结构(结构中粒子及相互作用、晶体空间结构)入手作为知识生长点。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类别通性、氧化还原性及特殊性质入手作为知识生长点。如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包括三方面:其一,具有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如与水、碱、碱性氧化物进行反应,类似于二氧化碳,其二,从价态讲,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以还原性为主,如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褪色。其三,特殊性,如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再如,化学计算教学中应以物质的量为知识生长点形成知识网(如下图)。

教学中如果以这样的知识结构进行引导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进而形成内化的知识结构。

二、找准知识生长点,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找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弄清哪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才能准确地面向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构建新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认为“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教师应以此作为知识生长点,要学生列举已经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化合价变化拓展原有认知结构,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进而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使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点生长,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中,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酸、碱、盐是电解质”,“电解质与电解质的电离”。所以,教师在新知识学习之前,要以“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通常包含哪些种类的化合物?”作为认知基础。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呢?”以此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再通过课件演示“氯化钠与醋酸溶于水电离”,加强直观性,从现象到本质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解释每种物质的电离程度、电离过程、离子浓度的大小,由直观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最终顺利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寻找知识结合点,创设中心问题

化学知识要点篇4

关键词:知识地图;微课程;在线学习评估;可视化

中国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23-0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mooC、SpoC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适合碎片化学习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不同行业的学者给出了各自关于微课的定义[1],本文中采用苏州市电教馆原馆长金陵关于微课程的定义: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对目前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微课程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微课程只是单个或多个零碎知识点的视频及其组合资源的堆积,课程知识点缺乏结构性组织,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可视化数据来指导学习者的“学”和教师的“教”。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缺乏引导,不利于知识的重构和应用;教师缺乏可视化的数据为个性化学习指导和进一步的决策提供参考,而知识地图正好弥补了以上缺点,为可视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知识地图简介

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基于情报学理论首次提出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的概念[2]。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地图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本文中的知识地图参考了文献[3]的描述:知识地图是一种以可视化方式展现的显性化、结构化的知识关系网络,具有知识管理、学习导航和学习评估等功能。有研究表明,在学习文本材料时,使用知识地图在客观认知和主观情感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学习方式[4];Shaw研究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下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完成特定的程序,通过两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基于知识地图的实验组在学习分数、学习满意度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方面都胜过基于浏览器方式学习的实验组[5]。

目前,在在线学习领域,知识地图的研究已由探讨性的方法研究转向实际构建技术。可汗学院基于Google地图的接口对其练习题系统进行优化,生成了二维知识地图。学生的答题数、正确数、错误数、连续正确数以及答题总时长都记录在单元格中,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学生遇到的困难,从而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三、基于知识地图的微课程学习体系构建

1.学科知识地图构建

o’Donnell(1994)指出垂直的知识地图能更好的提升学习成绩[6]。鉴于目前国内微课平台开设的课程基本是针对中小学的,本文以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为例,尝试给出构建基于垂直方向知识地图的微课程学习体系的思路。

知识地图的构建有三步构建法、四步构建法、五步构建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几个环节: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建立、知识地图的可视化设计以及知识地图的动态更新[7]。构建微课程的知识地图时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1)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2)体现“微”特征:从微课程的本质出发,以“微”角度来进行总体分析和设计;(3)个性化:根据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风格及学习过程数据,构建基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地图;(4)动态性、可扩展性:能够实时更新学习者学习进度、掌握情况等可视化数据,方便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反馈数据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调整。

知识点需要该知识领域内的专家团队协助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起对本课程进行研究后提取出来,可参考教材的章、节、知识点进行概念抽取,同时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因此,先要建立整个学科的知识地图。如图1为初中物理学科体系知识地图示例,包含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1)知识点的结构化展示。根据学科、教材、章、节、聚合知识点、基本知识点的形式展现整个学科领域知识点全貌。点击某个知识点左上角的+可展开该知识点。同时,通过类似Google地图的分层展示方式,实现对知识点的局部放大与缩小以及知识点的拖动。

(2)知识点属性的描述。知识地图中应能显示知识点的具体信息,例如学习者鼠标停留在某个知识点上时,显示该知识点的相关属性(名称、描述、重要度、学习目标、关键字、主要内容等)。可根据关键字进行全局知识点的搜索和定位。知识点的重要度可通过节点的边框颜色来区分。

(3)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取出四种关系:包含、类型、前驱、关联。例如学习“速度”知识点时最好先了解其前驱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和“速度”这两个关联的知识点最好参照学习。跨章节的知识点之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展示,指导学习者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更好的梳理学习路径,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迷茫与焦虑。

(4)知识点相关的资源素材。知识地图上还应提供学习资源的链接,方便学习者快速进入知识点的学习。点击知识点下方的,可以进入视频的学习,视频时间按照微课设计原则控制在8-10分钟以内。点击和,可分别进入知识点的讨论和测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其它形式的学习活动嵌入到知识点的学习环节中。

2.学习过程数据的挖掘

课程知识包括显性课程资源(视频、学习素材、题库等)与隐性课程信息(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经验等),知识地图不仅可以用于显性知识的管理,还可用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数据,可以通过分析挖掘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例如登录次数、学习时间积累、作业测验的完成情况等得出,其计算规则由教师确定,例如对于叶子节点(即基本知识点),学习进度100%=完成视频的学习+参与讨论的有效次数不少于3次+完成作业+完成测验;对于聚合知识点,根据该知识点及其各子节点的学习完成情况确定。学习者可查看知识点学习详情,根据提示继续未完成的学习。

对于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习者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状态,以便对班级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与评估。教师知识地图与学习者知识地图类似,这里的进度是本班所有学习者完成该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如图2所示,教师可以查看某个知识点上的具体学习进度数据。通过该表,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进度较慢的学习者,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如学习督促、单独辅导等。

除了上述学习进度相关数据外,通过跟踪挖掘学习者的其它学习行为可以获得一些潜在的信息,例如可参考陈方华等[8]在其文章中提到的Sheard等开发的ViSion可视化学习工具,对web日志中导航行为记录进行分析,生成学习者基于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学习轨迹。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特征,结合知识点学习轨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学习资源、自适应学习路径的精确推送。

3.学习结果评价体系

在微课程学习中,学习者在学习时间、知识点学习顺序的选择、学习资源的利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自由空间,在这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者往往不清楚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目前,大多数在线学习平台通过测验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的缺点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往往仅限于教师;二是评价结果不能精确到知识点。在基于知识地图的微课程学习体系中,借助已建立的知识地图框架,可以建立基于知识点的多元化评价系统。

首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学习者自身、同伴、授课教师团队;其次,评价内容也应是多元化的,除了传统的包括作业、测验得分等在内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块外,还应包括其它维度的评价模块,例如学习态度评价模块:包括学习者登录系统次数、知识点累计学习时间等评价项;学习活动评价模块:包括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参与讨论交流的情况、提问以及主动答疑情况等评价项;学习贡献评价模块: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反馈建议、学习资源的分享与传播等评价项。评价项数据的来源是多层次的,包括来自学习系统采集的数据以及同伴、学习者自身、教师等多角度的主动或被动反馈的信息。

教师选定评价模块,制定各模块的评价规则,构成知识点及整个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借鉴万海鹏等[9]提出的知识点掌握状态计算公式来构建学习评价体系。学习者在知识地图上的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得分为与该知识点关联的各个评价模块的得分总和,而每个评价模块的得分为该模块各评价项的得分之和。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Score(Ki)=(Score(mj)*mwj)(1)

Score(mi)=(Score(ik)*mwk)(2)

其中,Score(mj)为学习者在基本知识点Ki上的评价模块mj上的得分,mωj为该评价模块的权重;Score(ik)为学习者在评价模块mj上的评价项目ik上的得分,iωk为该评价项目的权重。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单个知识点的得分后,对于学习者在聚合知识点上的学习得分,用其本身及其子节点的加权得分之和来计算,其计算公式类似公式(1)。

学习者的学习评价结果需要直观地展示在知识地图上,将学习者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根据上述计算的分数进行分类,比如分成三类:较好(分数大于80分)、一般(成绩介于60-80分之间)、较差(成绩低于60分),然后以三种不同的颜色来填充学习者知识地图上对应的节点,以便学习者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将学习者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数据进行汇总后以饼图或柱形图等方式展现在教师知识地图上,方便教师反思教学设计。

四、结语

知识地图能够实现隐性认知结构的显性化表征、显性知识的结构化及可视化表示,基于知识地图将微课程学习中的用户模型、学习过程数据及学习结果可视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效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构。同时,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把握有了具体、细节的可视化数据支撑,有利于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如何基于知识地图构建协作性可视化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教师共同参与知识的构建,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挖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数据并结合可视化工具进行展示,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重组、建构、应用和创新,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BrookesBC.thefoundationofinformationscience[J].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s,1981,(1):3-12.

[3]Lee,J.H.,&Segev,a..Knowledgemapsfore-learning[J].Computers&eduacation,2012,59(2):353-364.

[4]Hall,R.h.,&o’Donnell,a.m.Cognitiveandaffectiveoutcomesoflearningfromknowledgemaps[J].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1996,21(1):94-101.

[5]Shaw,R.S..astudyoflearningperformanceofe-learningmaterialsdesignwithknowledgemaps[J].Computers&education,2010,54(1):253-264.

[6]o’Donnell,a.m..Learningfromknowledgemaps:theeffectsofmaporientation[J].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1994(19):33-44.

化学知识要点篇5

一是初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初中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而高中的教材是苏教版的,教材的延续性相对较差,知识的跨越较大。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比较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甚至删减,而这些知识很多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而这些内容高中教材中又没有重新体现,这样就容易形成盲区,给教学衔接带来问题。

二是学习内容上,初高中化学本身存在一些不相适应。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的学了要加强形象思维外,还要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三是学习方法上大多数学生还未走出初中学习的模式。不少学生仍在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来学习高中课程,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矛盾,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使初中的教学能更好地为高中的教学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前提

作为教师,应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初中教师要能够知道哪些知识在初中必须过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有出现而高中不再出现;高中教师基本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不再出现但有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应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二是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如o2和Co2的主要性质;实验室制取o2和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三是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等。

在课标删减或降低难度的知识点中,很多在高中的学习中马上要用到,如酸碱盐的溶解性在离子反应中的运用,建议对于类似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能够在相应的章节做适当的拓展,特别是初中有出现但没作要求但高中有要求并没再出现的;高一教师在开学初可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利用一些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对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化。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关键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建构。化学又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学会“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采用“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推论,而后再用实验进行论证。

二要学会用联想、类化的学习方法。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这一节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让学生联想熟知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指出“物质的量”与它们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巧妙地引用这样的联想和类化,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要学会用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化学知识太细、太零散、太零乱极易混淆。如在学习高一《钠的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组成、类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和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不仅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学会及时整理、归纳。华罗庚和钱学森都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由“从厚到薄”。显然两位科学家在学习上强调整理和归纳。因此,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便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如学习完《氯气》这节后引导学生从结构、性质、制备、鉴别、用途、贮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总结,才能达到学习的更高层,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知识。

化学知识要点篇6

1.初中生化学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从初中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来看,初中化学是任何一名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基础,为此,要让每一位学生有良好的化学基础,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就有必要教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会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诸如类比、联想等等。让学生学会迁移,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寻找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也能进一步深化已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从化学知识的学科角度来看,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它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大致分为“感知、加工、形成、联系、整合、应用”这几个阶段。而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知识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的来源以及感知化学知识的概念很是重要。初中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找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规律,找相似点。这种能力的培养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2.浅谈初中生化学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途径

2.1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组图的方式来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曾经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这句话形象揭示了有关思维的深深奥妙。我们知道,化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零散的,而所谓思维导图的方式就是确定一个中心主题,由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有关联的分支,这样层层推导就有利于知识重点的把握,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由此及彼,从而不断扩展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我们可以用化学课本中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来举例说明。假如以“火”为主要主题,由它展开则可分出这样几个次主题,即燃烧条件、预防火灾、如何自救、认识消防标志,在燃烧条件中又可以分为着火点、氧气、可燃物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串联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学习的有效迁移。

2.2引导学生重视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迁移能力。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其自己的规律,通过重视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逐渐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举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当中,我们首先通过实验现象的感知、实验现象的分析从而归纳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对此现象的微观分析得出,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从而让学生清楚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的实质,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感悟、体验,增强化学知识的迁移观念,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知识迁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2.3引导学生学会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学会总结、反思。迁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在已有的认知系统下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运用,即它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发散、转换。所以,学生学会复习是形成知识系统网络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学生学会知识点之间转移的一大重要前提。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网,通过知识网络的建构来将新旧知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知识更加合理化、系统化。而复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复习不仅使原有知识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这也是将新旧知识联系、关联新旧问题、拓展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手段。

2.4引导学生学会概括知识点的特征,学会寻找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初中化学极具零散性,而它又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入门。为此,初中生应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概括能力,即要在实际的解题运用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找到知识点的特征,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共同成分,这也是促使学生学会迁移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的化学知识比较零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并不十分明显,学生所接触的化学知识也较简单,知识量也不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更清楚明白地理解化学现象。因此,学生要有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微妙关联就需要学会概括,学会寻找规律。我们知道,初中化学中的概念与原理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我们的任课老师可以从具体的实验现象着手,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中发散,从具体中概括事物本质属性,通过这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化学知识要点篇7

一、主抓课堂学习,完善学生学习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培养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低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推动学生个人发展的进程。但是目前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习惯,为提升其学习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预习复习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习惯,促使其以更好的面貌参与知识的探究当中,加深知识点在其心中的印象。首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门类。其中涉及很多趣味性的知识点,教师在新知识的教学之前,要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趣味性的一面,激发他们对知识点探究的欲望,从而带动其预习的热情。比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自己对标题的理解,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接着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为他们高效的预习知识找明方向,进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参与到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当中。其次,新知识点教学之后,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布置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自主的投入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更好的扎实知识点在其心中的印象。教师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可以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学生课上学习效率

高中生接受了很长时间的课堂式教学,对于课上知识点的教学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完善其课上知识点的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包含很多复杂的知识点,教师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听讲,让他们发现重难点知识奠定其学习效率的发展。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学习用品都放在桌子上,免除学生因知识点的记忆造成手忙脚乱的现象,防止其因此忽略了知识点的记忆,接着教师要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手脑并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记忆,提问他们接下来应做什么,可能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其中包含哪些化学知识点,加强师生间互动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当中。并且遇到重难点知识教师要进行重点的讲解,为学生更好的发展铺平道路。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边用耳朵听一边观看教师的讲解,课堂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实现听看全面同步,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其心中的印象。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听、看、想”结合发展,提升高中化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引导构建高效化学笔记

课堂上学生都会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都会加速课堂节奏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记笔记的过程非常的凌乱,经常出现漏记或者是课下不知道记得内容的含义,对他们化学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掌握一套高效的记笔记方法,为学生课后复习知识做出铺垫。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学生直接抄教师的板书,黑板上的内容教师都会在课下进行整理,课上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不能做到有效的记忆,影响他们课上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把黑板上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发现知识点中心性的语句进行记录,既可以提升学生笔记效率还可以加深知识点在其心中的印象,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学习方法,深化知识点印象

化学虽然是一门理工类学科但是其中包含很多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知识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进程。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采用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化学知识点扎实在学生的心中,从而加速学生的发展进程。首先,课本中有很多抽象化的知识点,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实行对比式的记忆教学,课堂上说出教学的知识点内容,让学生联想性质相近或相反的物质,深化学生心中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得学生心中化学知识点趋于系统化。其次,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带动他们更好的实行互帮互助渐渐的加速全班学生的发展进程。并且教师可以组织以交流学习方式为主的班会,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和学生一起对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优点与缺陷,采用针对性的引导方式推动他们取得更多的收获,为高中生今后的成长做出积极的铺垫。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知识点的验证过程进行探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知识点在他们心中的印象,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发展进程。

化学知识要点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有效性

现代教学不仅对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该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好的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有效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就是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较之于学生消极被动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点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如果被动的进行记忆,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记忆,即使能够机械的背诵化学方程式,也难以对化学方程式进行灵活应用。反之,如果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自主获取了知识点,那么学生首先能够对方程式有深刻的理解,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对学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为高中学生创造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要求教师不管是在对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是在其他教学环节,都要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知识点体系化

将知识点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思想,也是学生有效进行学科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点的体系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某一学科学习,然而学习的知识点越多,大脑越混乱,难以建立清晰的知识线条,使得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为了解决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将知识点体系化,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知识点体系化。

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参考目录寻找大框架。当然为了建立起有助于学生个人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个人多下工夫。在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之始,学生可以先建立比较简单的知识框架,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再不断完善知识框架,通过学生个人的努力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框架,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强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再感觉混乱,相反能够全面的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学生会发现化学学科的知识线条是如此清晰,大大树立了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信心。

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将化学学科的学习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实验能够很直观的将一些现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克服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目前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没能有效的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为了使高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好的与实验结合起来,本人认为一方面对于比较简单的实验,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生活中的资料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好的通过实际操作去体会知识、把握现象。另一方面,应该把握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验演示,一方面观察实验现象,一方面积极进行思考,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同时学生还应该把握好每一个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一边努力将实验付诸实践,一边积极思考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四、注重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能力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一门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能力水平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思考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的方法,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生在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针对知识点展开讨论,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深入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些对学生的知识点学习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化学知识要点篇9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先前满堂灌的教育理念,完全限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大脑.化学教师要想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必须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天真好奇的天性,会让其在实验时大脑保持极高的活跃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平时所学理论知识也得到有效巩固,并且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课程的知识繁杂凌乱和需要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对课程与实践做好规划,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化学教育千差万别,实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与运用是教师的最终目标.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化学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复习巩固旧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在引入新知识后,联系先前的旧知识,对旧知识起到巩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到新知识的过渡,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各种条件与反应效果的过程中(加热,沉淀,气体生成等),传统的刻板记忆方式,对学生化学学习思想产生限制作用,并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采用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任何科学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断进行探索推断,并用文字加以记录总结的结果.化学概念也是人们根据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得到,是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要想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必须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通过化学基本概念衍生出的各种自然化学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难理解了.再通过化学实验,对化学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元素化合物板块涵盖知识面广,虽易理解,但知识凌乱,各种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导致元素化合物板块学习一直是化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型教育模式下,通过反思教学理念的贯彻,对教学方式,课改的理解以及学生引导方式进行反思,做到紧扣新课标要求,把握化学课程特点,实现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和素质水平有效提升.

四、结语

化学知识要点篇10

关键词:复习高效针对性思维误区盲区方法宏观微观中观体系构建精讲精练优化通式通法

高考政治复习我们都习惯上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由量变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方法科学,策略正确,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知识和能力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远离教材,源于课本的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远离课本的是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在单纯的知识中是没有的,但知识是能力和方法的载体,高考考查的能力总是基于课本知识之上。如果把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和第一阶段的复习已经具备的能力比做一棵大树的话,那大树的根基就是课本知识,想要能力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就要大量从根基吸收养分,即回归教材。所以越临近高考我们越要回归教材,固本培元。我后期复习的策略就是主要引导学生有效回归教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考政治的后期复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后期复体思路是以知识带热点,以能力带基础;以专题串系统,以综合突重点;以训练促规范,以规范提分数。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提高应后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专题复习(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分析热点、提升能力。)

政治的四个模块在高考中占的比重是有差别的,从宁夏的三年高考试题统计和10年新课标卷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占总分值的30%,政治生活占24%,文化生活占16%,生活与哲学占30%。在后期复习中要把侧重点放在经济和哲学,其次是政治和文化。这样我们更能提高复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策略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一、有效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按照宏观---中观---微观,多角度多维度构建知识体系。我想现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帮助学生把已经储备的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结成面,由面织成网,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多角度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可能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知识学得太死,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差,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复习和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角度过于单一,这样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定势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灵活性,当然知识迁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

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复习阶段,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都是必要的。这是基于人的认识特点而言的。只有从宏观上知道了所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情况,才能够用宏观的认识统领微观的知识,更为理性地分解、认识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要点,才能够找到每一个具体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意义,也才能够在具体情境发生变化之后,准确运用具体知识。

如果前期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是漫天撒网的话,那后期复习就要重点捕捞。捕捞的重点就是,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找准核心知识,精讲精练。

二、高效突破核心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知识点

(一)对比高考成题明确复习方向

统计近三年新课标卷可以看出四个模块的高频考点。《经济生活》:价格决定与变动,汇率,企业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财政作用,科学发展,宏观调控,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政府职能和责任,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等。《文化生活》:文化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建设,等等。《生活与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规律,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联系,创新意识,矛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二)从学生思维的盲区入手,讲练结合,练就一双慧眼

我认为制约学生得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存在的思维盲区,也就是一些知识掌握时的薄弱环节,如果能坚实地突破这个盲区,学生的得分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我是用九个方法突破思维盲区的:(1)、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大跨度构建体系,多角度精练核心知识。(2)改造高考成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3)帮助学生理清核心知识的脉络。(4)让学生了解哲学试题的特点即语言表述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强,增加了试题难度。(5)对于有些重难点知识要全程突破,滚动复习。(6)拓展知识,增加重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7)对于有些难点知识在比对中深化理解。(8)扩充重点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9)不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整合,拔高学生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思维误区处入手,讲练结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知识是导致学生失分的关键因素,由于先入为主或者认知结构的缺陷,有些知识是一错再错,屡改屡错,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误区。一般而言就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从认识水平上有很多共性,所以通常会犯集体性错误,这就是我们后期要着重强化矫正的易混易错知识点。

突破的方法:(1)对比相关找联系,打通思维障碍。(2)讲清理论,正本清源。(3)对比相似知识找差别,明察秋毫。(4)巧记易混知识(非此即彼)。(5)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养成良好习惯

三、后期复习的几个主旨思想

(一)注重实效高效,智取高考。

后期复习要做到“五优化”。(1)优化备课的环节——胸有成竹。(2)优化上课环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讨论、练习等(牢记能力是练出来)。(3)优化训练。抓练习题材料的质量,所选试题必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切忌脱离学生实际的套题进课堂;练前抓选题。(4)优化试题讲评。我以为讲评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有针对性及时性。讲评要有强化矫正。讲评要有深刻反思

(二)依纲为纲,以本为本,万变不离其宗

具体做法:1.坚持上课后上黑板默写主干知识,默写单元题目、课题、框题。2.上课做到书不离桌、不离手。3.分析高考成题的答案,特别是主观试题的答案。(哪些是课本的原语言,哪些是课本语言的变动,扭转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4.用课本的情境材料为背景命题,引导学生用课本的情境材料自行命题。

(三)善于总结通式通法,受学生以渔

1.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学会归纳、学会建构,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2)学会积累、学会变通,掌握灵活的答题方法。(3)学会甄别、学会删减,适当减轻学习负担。(4)学会读书、学会做题,形成良好习惯

2.教会学生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