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53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1

   网上证券交易方式正逐渐为广大投资者认同和接受,网上证券交易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国内的证券公司纷纷投入巨资拓展网上证券交易,it公司等进入网上证券交易市场的意愿日益高涨,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呼之欲出。

   2001年有几项政策信息值得关注,一是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8日公布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可设立专门从事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同时证券公司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设立专门从事某一证券业务的子公司;二是2001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中国证券业电子商务研讨会”上指出,将允许it公司发起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三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起草完毕,并多次征求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四是2001年10月出台的《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技术服务站点”的概念,这将为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和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界定

   从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开展网上证券交易的证券经纪公司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证券经纪公司,另一类就是所谓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既然两者都为客户提供网上证券经纪服务,那么划分传统的非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呢?

   传统证券经纪公司在为客户提供电话委托、柜台委托、磁卡委托等交易方式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方式;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在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方式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电话委托等其他替代交易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以电子信息交换网络为主要手段。简单地说,如果一家证券经纪公司以电子交换信息网络为主要手段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服务及相关业务,则其就归入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韩国、台湾等海外的证券界,由于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人们习惯于将那些一开始主要借助互联网络拓展市场的证券经纪公司界定为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传统证券公司日益融合,两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那么,网上交易所占比例不到20%的台湾网路证券究竟应归入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是传统证券公司范畴呢?网上交易所占比例超出60%的金华信银和数位公诚证券究竟应归入传统证券公司还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呢?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在分析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由此可见,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有的观点认为,针对传统证券经纪公司的管理办法只须稍作调整,完全可以适用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并不需要专门出台针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管理办法。鉴于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出台专门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还是必要的,但我们在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是动态概念这一点。与此同时,在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和非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施监督和管理方面,如何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和公正,在两者之间求得很好的平衡,从而促进我国证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1997年,我国个别传统证券公司开始为客户提供网上证券交易服务方式,现在已经有约80家证券公司开通了网上证券交易。2001年11月,网上委托交易量占全国股票和基金交易总量的比例为6.17%,网上交易开户数所占的比例达到9.94%。考虑到2000年网上交易所占比例只有1%这一点,这组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速度之快。其中,华泰证券公司等少数证券公司的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25%。当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

   从业务范围看,海外一些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所涉足的领域比较宽泛,业务多元化趋势明显。如美国的e*trade,目前已成为一家“金融超市”,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网上保险,可谓无所不有。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既然属于证券经纪公司,因此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外乎证券买卖、登记开户、证券的还本付息和分红派息、证券代保管和鉴证、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还需要单独提出申请,即只有在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后,方可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当然,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证券业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将会出现网上路演、网上直接发行(Dpo)、网上客户理财、网上投资产品销售等业务。我们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考虑允许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开展这些方面的业务。如果将来我国金融业允许混业经营,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超市”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

   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的资格,二是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一、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

   从海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情况看,这些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来自各个领域,有证券公司,有it公司,有资讯服务公司,有工业类企业等。还有一些是由自然人发起设立,吸引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发展起来的。

   从我国的情况看,证券公司在资金实力、证券专业人才和投资咨询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it公司在信息技术、it人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证券公司和it公司将成为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专门从事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或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信息技术公司出资不得低于拟设立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注册资本金的20%”。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业务与商业银行、电信公司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受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限制,参股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存在着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电信公司的对外投资可能也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就很少有电信公司。

   我们认为,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以证券公司为发起人和主要出资人,it公司参与发起,同时吸引其他公司和管理层参股。这是由于it公司的资本金实力比较差,同时不太熟悉证券经纪业务方面的流程,作为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不合适。

   当然,就证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设立的网上证券经纪子公司而言,《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持有股份不得低于51%。证券公司可根据需要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全资子公司,或者采取吸收其他股东参股的方式组建网上证券经纪子公司。

   二、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网上证券经纪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和智力密集型的产业,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具备相应的条件。《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对设立专门的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所应具备的条件作出了规定。我们认为,资本金实力、技术条件和人才资源是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条件。

   1.注册资本金。证券业对资金量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自然也不例外。技术开发投入,计算机软、硬件投入,证券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服务网点的设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考虑到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今后一段时间在发展规模、客户数量和客户资金量等方面的增长会非常迅速,同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所面对的风险和责任比非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要大,一旦发生偿付能力方面的危机,影响面往往比较大,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确保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偿付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需要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设置一个“门槛”限制,同时设定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财务风险监管指标。

   在注册资本金方面,《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原先《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我们认为,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求应适当提高,是否可以考虑将进入“门槛”设置在1亿元人民币?《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对外负债(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额的3倍;同时经纪类证券公司在对外负债超过其净资产两倍时,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并说明原因和对策。很显然,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考虑到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特点,我们认为财务风险监管指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即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负债总额(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额的280%,同时其流动资产余额不得低于其流动负债余额(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

   2.技术条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对技术条件的要求相当高,同时又是全方位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必须:(1)有符合要求的网络交易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2)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系统中有关数据传输安全、身份识别等关键技术产品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安全性测评,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系统及维护管理制度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安全性认证;(3)具有控制网上证券经纪业务有关风险的技术、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有效措施;(4)拥有完善的系统故障应急方案,包括信息传播及委托方式的转移、数据及系统的恢复措施等;(5)拥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技术岗位管理制度、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应急管理体系和实时监控系统等。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专业性很强,在评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技术条件过程中,监管机构应广泛听取技术专家的意见。

   3.人才资源。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和运作需要多方面人才,证券交易专家、投资咨询专家、技术和管理人才、法律专家、市场推广人才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中国证券业电子商务研讨会”上强调,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证券公司拥有大量的证券交易和投资咨询等方面的专家,it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证券公司和it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可以很好地实现两者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互补。

   《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设立经纪类证券公司,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不少于15人,并有相应的会计、法律、计算机专业人员;设立专门从事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还要有10名以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并能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高级管理人员中至少有一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我们认为,这一要求适用于所有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同时要对技术负责人的资格作出专门的规定和要求。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应允许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建立股票期权制度。开户,交易与清算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向投资者提供证券经纪服务,涉及多个方面的环节,其中主要的环节是:

   1.开户

   与传统证券公司一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必须为客户分别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传统证券公司主要采取直接开户方式,即客户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证券公司下属营业部开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除了可以通过直接方式为客户开户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和方式为客户开户。

   海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开户非常简单,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1)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页申请开户申请表;(2)公司送来开户申请表;(3)将填写好的开户申请表发回公司;(4)公司发来交易时需用的用户iD和密码。在办完这些手续后,只要向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汇入一定的钱款,客户就可以进行交易了。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通过网络方式为客户开户,需要对客户的身份予以核实。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明显滞后,缺乏电子签名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因此,网络开户方式还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寻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Ca认证机构等的支持与协作,利用投资者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保险单以及Ca认证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数据资料,对申请网上开户的客户身份加以验证。

   在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通过方式为客户开户,是一个比较可行并值得推广的做法。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可以委托那些营业网点多、信誉好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邮局和电信公司等机构开户。当然,委托第三方开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须与被委托方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

   另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也可以通过下属服务网点直接为客户办理开户手续。服务网点同时还可以承担与开户机构联络、接受开户机构客户资料等职能。

   2.交易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须向证券交易所申请独立的证券交易席位。至于证券公司控股的网上证券经纪子公司,我们认为也需要向证券交易所申请独立的证券交易席位,以便于监督和管理。

   除了电子信息交换网络这一主要手段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必须为客户提供电话委托等其他必要的替代交易方式,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当然,这方面涉及长途话费等问题,需要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电信等部门开展合作;或者是通过银证合作,充分利用银行网点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应向客户提供与证券交易相关的信息查询服务,包括委托、成交、清算、资金与股份余额等交易相关数据的查询。同时,应定期向客户提供书面对账单。

   3.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及销户

   根据客户指令,在确定客户的有效身份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方式和直接方式为客户办理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及销户手续,具体的做法(尤其是销户)与开户手续比较类似。

   4.清算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在具备资格的商业银行设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和清算备付金账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统一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和清算备付金账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商业银行开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动划转系统或银证转账系统,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任、义务和有关的流程。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划转可以采取网络转账、电话转账和银行汇款等方式。采取网络或电话转账方式的,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与储蓄账户之间通过因特网方式或电话方式进行划拨,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就此与商业银行、客户签订协议。服务网点对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来说,设立有形服务网点是十分必要的。服务网点的设立,可以提高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信用度,开展与证券经纪相关的业务。与此同时,海外网上证券经纪业的发展表明,拥有有形服务网点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发展一个客户的平均成本远低于没有有形服务网点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正因为如此,海外很多原先没有设立服务网点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纷纷设立相当数量的服务网点。

   与传统证券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相比,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功能应有所调整,规模趋于减小,表现在服务网点不为客户办理现金存款,不办理柜台交易和交割,不为客户提供大、中户交易室和营业大厅等经营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同时服务网点应突出其在网上交易演示等技术方面的功能。这一定位基本符合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发展需要。

   《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证券公司可以申请设立技术服务站点,规定“技术服务站点是证券公司对客户从事网上证券交易提供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分支机构”,“申请设立技术服务站点的证券公司应取得网上委托业务资格”。《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同时对设立技术服务站点应具备的条件、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可以经营的业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兰州、西安等地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证券交易“黑市”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考虑到网上证券经纪业的特点,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监管。建立“防火墙”,不允许服务网点与客户直接发生现金往来,关注机构的资信情况,同时中国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当地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情况,特别是要防止有人假冒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名义欺骗投资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可以设立一家从属于中国证券业协会或者独立的专门机构,通过互联网站及时披露有关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情况,同时开通电话查询,方便投资者识别服务网点的真伪,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外,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资者的辨别能力,同时建立投资者举报制度。

   证券交易佣金政策

   一段时期以来,证券交易佣金政策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市场上的猜测和传闻很多。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出现,必然会引发我国证券交易固定佣金制度的变革。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和传统证券公司的佣金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1.两者均实行现行的固定佣金制度。当前,我国固定佣金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市场和自身的情况对佣金的收取作适当调整是大势所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出现以后继续实行固定佣金制度,显然不利于网上证券经纪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这一方案是不可行的。

   2.两者均实行自由浮动佣金制度,不设上、下限,公司可自主决定。海外证券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普遍采取这一做法。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证券业普遍缺乏自律和规范的情况下,我们尚不具备完全实施自由浮动佣金制度的条件。一旦完全放开,就必然会导致证券经纪业的注意力集中于价格竞争,从而忽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商业银行高息揽存、保险公司赔本竞争的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因此,这一方案也不可行。

   3.传统证券公司继续实行现行的固定佣金制度,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行自由浮动佣金制度。巨大的反差同样会引发我国证券经纪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直接和公开的价格竞争受到限制,传统证券公司就会采取变相和隐蔽的价格竞争,从而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危害,同时不符合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2

【关键词】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合规问题;风险

一、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务概述

《投顾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接受客户委托,按照约定,向客户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投资建议服务内容包括投资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以及理财规划建议等。”由此可见,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包含四大要素:首先,投资顾问业务的主体为证券公司或者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其次,投资顾问业务的形式以与客户签订协议为基础。第三,证券投资顾问的性质是有偿服务。第四,证券投资顾问的服务内容是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并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证券投资顾问的上述四大要素是区别证券公司其他业务的关键。

二、合规风险点

(一)证券投资顾问人员的资格管理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其从事证券投资顾问的人员也不同于普通的证券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如下:

1、注册的要求

根据证券委员会关于《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证委发[1997]96号)第十三条规定,其明确了申请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必须具有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的经历,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见,投资顾问注册的要求比普通的证券从业人员注册要求要高。此外,根据《投顾暂行办法》第六条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注册登记有关事宜的通知》(中证协发[2010]178号)(以下简称“《投顾注册通知》”)的第一条规定,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投资顾问。因此,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务不是简单具备了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就可以去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特别是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应当避免仅仅让仅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员工就直接从事投资顾问业务,必须依法合规的持“投顾”证上岗。

2、兼职问题

关于证券分析师兼职证券投资顾问的合规性问题。根据《投顾暂行办法》第六条明确了证券投资顾问不得同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因此明显可知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顾问不得兼职,若两者混同,则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这也违背了《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中证协发[2010]203号)避免利益冲突的要求。

关于证券经纪人兼职证券投资顾问的合规性问题。《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09]2号)第十一条:“证券经纪人在执业过程中,可以根据证券公司的授权,从事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活动:(一)向客户介绍证券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基本情况;(二)向客户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及开户、交易、资金存取等业务流程;(三)向客户介绍与证券交易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证监会规定、自律规则和证券公司的有关规定;(四)向客户传递由证券公司统一提供的研究报告及与证券投资有关的信息;(五)向客户传递由证券公司统一提供的证券类金融产品宣传推介材料及有关信息;(六)法律、行政法规和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可以从事的其他活动。”由此可知,证券经纪人的执业范围不能够超出上述六点的规定,因此可以排除证券经纪人从事证券公司非经纪的所有业务。即不可以兼职证券投资顾问,而且也不能够向利用证券公司的研究分析报告向客户提供投资操作建议。

3、变更、离职的要求

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人员在变更与离职时,也有特殊要求。根据《投顾注册通知》第五条的规定,证券投资顾问变更岗位,不再从事证券投资顾问的,所在证券公司应当在该事项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业协会办理申请注销有关人员的证券投资顾问注册登记;证券投资顾问变更岗位从事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或者证券分析师变更岗位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所在的证券公司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业协会申请注销有关人员的原注册登记,并为该人员办理新的注册登记。有关人员变更注册登记完成后,方可从事相关业务。

同时,《投顾注册通知》第六条的规定,证券投资顾问离职,其所在证券公司应当在劳动合同解除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中国证券业执业证书管理系统提交离职备案。证券业协会依据公司提交的该人员离职备案材料,办理注销该人员的证券投资顾问或者证券分析师注册登记。

从上述规定可知,从事投资顾问的人员在变更、离职投资顾问岗位时,证券公司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这里特别注意证券公司办理投资顾问变更、注销手续的时间结点,变更登记是在证券投资顾问变更岗位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同时,如果是分析师变更投资顾问,则必须先将证券分析师资格注销,然后重新向证券协会申请注册投资顾问,并且在注册登记完成之前不允许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而当投资顾问离职时,证券公司与证券投资顾问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10日内证券公司必须向中国证券协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这里的解除劳动合同之日的确认,可依照《劳动合同法》(主席令[2007]第65号)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证券公司与投资顾问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双方协商约定的日期为劳动合同解除的日期;(2)投资顾问提前30日书面通知证券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以30日后的日期为劳动合同解除的日期;(3)投资顾问有过错的,证券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证券公司通知投资顾问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为劳动合同解除的日期。因此,证券公司应当关注投资顾问变更和离职手续的管理,若未按规定时间办理相关手续,则会产生合规风险导致被中国证券业协会纪律处分。

4、公司投资顾问制度的要求

根据《投顾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制定证券投资顾问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证券投资顾问人员注册登记、岗位职责、执业行为的管理。同业也应当建立健全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管理制度、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覆盖业务推广、协议签订、服务提供、客户回访、投诉处理等业务环节。上述规定明确要求了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里应包含专门规范证券投资顾问的管理制度,不能与公司其他管理制度混同,否则也属于违规。

5、培训的要求

根据《投顾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证券投资顾问的职业操守、合规意识和专业服务能力。因此证券公司内部管理证券投资顾问的部门应当有专门针对证券投资顾问的培训计划,以加强证券投资顾问的合规意识。虽然《投顾暂行办法》并没有具体要求培训的方式和时间长短,但《投顾暂行办法》把证券公司对证券投资顾问的培训作为一个合规要求。因此,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好的方式是证券公司在对证券投资顾问培训时做一个留痕即可规避该合规风险。

(二)投资顾问的执业活动

投资顾问业务由于是投资顾问向客户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因此具有特殊性,投资顾问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关注以下合规风险:

1、投资建议的依据

前文已经提到《投顾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证券投资顾问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应当具有合理的依据。投资建议的依据包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基于证券研究报告、理论模型以及分析方法形成的投资分析意见等。由此可知,证券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必需是证券研究报告或者基于证券研究报告、理论模型以及分析方法形成的投资分析意见。但若出现证券研究不足以支持证券投资顾问服务需要的,证券投资顾问也不能发表自己独立的投资建议,根据《投顾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当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不能满足证券投资顾问的服务时,应当向其他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者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购买证券研究报告,提升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能力。但是若证券投资顾问仅能够发表证券研究报告的意见,则证券投资顾问的仅仅是证券分析师的传话筒而已。事实上,由于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服务需求不同,证券投资顾问所依据的证券研究报告观点会有差异,证券公司的券投资顾问人员就研究报告的同一问题向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的观点可以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投顾暂行办法》里恰恰是鼓励证券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与研究报告的观点不一致,在《投顾暂行办法》第十九条中就明确了鼓励证券投资顾问向客户说明与其投资建议不一致的观点,作为辅助客户评估投资风险的参考,但前提是建立在证券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否则就有合规风险。

2、提示义务

若证券投资顾问在对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时,必需提示投资风险,否则就是违规行为。因为《投顾暂行办法》第十九条已经明确了证券投资顾问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应当提示潜在的投资风险,禁止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因此避免该合规风险的方法便是与客户签订《证券投资顾问业务风险揭示书》,《投顾暂行办法》第十三条明确了证券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风险揭示书》的内容必须符合《证券投资顾问业务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的通知(中证协发[2010]200号)的有关内容,而且应以书面或者电子文件形式,由投资者签收确认,并由证券公司归入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档案保存。

3、以分成方式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合规问题

《证券法》第171条规定,投资咨询机构不得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尽管该项规定是对投资咨询机构作出的,但是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从事同样的业务,应当遵循同样的规则。

《投顾暂行办法》第23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与客户协商并书面约定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的安排,可以按照服务期限、客户资产规模收取服务费用,也可以采取差别佣金等其他方式收取服务费用。该项规定明确了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的基本要求。证券公司可以按照上述基本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合理的证券投资顾问收费方式。

由上可知,《投顾暂行办法》要求证券公司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是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服务,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不客户作出投资决策,也不接受客户全权委托管理客户资产。证券投资顾问服务采用收益分成的收费方式,可能会激发相关顾问服务人员为了获取分成收益,向客户提供不适当的、高风险的投资建议行为,一旦客户亏损,会导致大量纠纷。因此,合规的服务费用收取方式为按照服务期限、客户资产规模收取服务费用,也可以采取差别佣金等其他方式收取服务费用。同时,要注意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应当以公司账户收取。禁止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以个人名义向客户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

4、投资建议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的要求

《投顾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明确了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或者类似功能服务的,应当符合:(1)客观说明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的功能,不得对其功能进行虚假、不实、误导性宣传;(2)揭示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不得隐瞒或者有重大遗漏;(3)说明软件工具、终端设备所使用的数据信息来源;(4)表示软件工具、终端设备具有选择证券投资品种或者提示买卖时机功能的,应当说明其方法和局限。若在运用软件工具、终端设备为载体提供投资建议服务时不按照上述规定即属于违规。

(三)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推广

证券投资顾问在进行业务推广时必须遵守监管部门的规定,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根据《投顾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合规风险点:

首先,在进行业务推广和客户招揽行为,禁止对服务能力和过往业绩进行虚假、不实、误导性的营销宣传,禁止以任何方式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

其次,证券公司若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对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进行广告宣传,应当遵守《广告法》(主席令[1994]第34号)和证券信息传播的有关规定,广告宣传内容不得存在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以及其他违法违规情形。同时证券公司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将广告宣传方案和时间安排向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媒体所在地证监局报备。这里的证券信息传播的有关规定指《关于协同做好广播电视证券节目规范工作的通知》(证监办发[2010]78号)、《关于规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的通知》(证监发[2006]104号)、《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证监机构字[2005]143号)、《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证监发[1997]17号),根据上述规定,特别注意参与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的证券公司和投资顾问必须具备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而且禁止与相关媒体、通讯服务机构及其他合作方进行咨询服务收入分成。禁止以夸大、虚报荐股业绩等方式(包括以推荐的个股市场表现代替推荐的证券组合的市场表现),进行不实、诱导性的广告宣传及营销活动,或传播其他虚假、片面和误导性的信息。

第三,证券公司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形式,进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推广和客户招揽的,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向举办地证监局报备。

因此,证券公司在业务推广时不得出现虚假宣传、或在通过公众媒体或讲座等形式宣传时、必需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向当地证监局报备,否则就会存在合规风险。

(四)参加公众媒体

《投顾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鼓励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组织安排证券投资顾问人员,按照证券信息传播的有关规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客观、专业、审慎地对宏观经济、行业状况、证券市场变动情况发表评论意见,为公众投资者提供证券资讯服务,传播证券知识,揭示投资风险,引导理性投资。”由此可见,证券投资顾问是可以参加公众媒体的,而且依法可以发表评论意见。但《投顾暂行办法》第三十一二条对证券投资顾问在参加公众媒体时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证券投资顾问不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作出买入、卖出或者持有具体证券的投资建议。

(五)客户回访及投诉处理机制

1、客户回访

《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了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建立客户回访机制,明确客户回访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并指定专门人员独立实施。因此,证券公司应当关注以下合规风险:首先,证券公司内部没有相应的客户回访制度。其次,客户回访的人员是从事证券投资顾问的员工;第三,回访的内容不够具体,并且没有将回访的内容以书面或电子文件形式予以留存。

2、投诉处理机制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涉及证券公司的客户较多,一旦与客户发生纠纷,证券公司应当有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并作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必备要求之一。《投顾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事项。”从这一条可以看出,在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时,遇到与客户之间的各种矛盾甚至纠纷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因此应该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能让事件扩大,尤其不能被新闻媒体报道,否则将对公司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而且缺乏投诉处理机制还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避免该合规风险的方式有:(1)公示客户投诉途径。(2)及时稳妥解决客户投诉问题。(3)客户投诉及处理过程结果予留痕。

三、违规可能面临的处罚

(一)刑事责任

《刑法》(主席令[1997]83号)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证券公司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违反《证券法》第二百零二条、《证券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八十三条、《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六条,《投顾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罚款、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责令清理违规业务、责令暂停新增客户、责令处分有关人员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3

一般而言,盈利模式是指那些经济体通过投入一定的经济要素,取得的现金流的形式或者其他经济利益方式进行的组合,它的关键就是获得现金流入的关键。笔者就从盈利途径、业务结构、盈利方式以及成本组成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具体来讲,盈利途径就是指可以促使证券公司获得盈利的业务,也就是说,具备的盈利途径越多,从而盈利能力也就越强;业务结构则是指业务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合理的业务结构能够促使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更加均衡;盈利方式则是指证券公司通过盈利途径取得收入的媒介。立足于传统盈利途径基础之上,更优良的盈利方式能够提高盈利能力;成本控制的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支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能单纯地为了控制成本,影响证券公司业务发展。与此同时,政策、国际环境、证券公司内部环境不断变化,从而也就需要盈利模式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促使盈利模式更好地顺应现代化资本市场的发展。

2当期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盈利途径有限,业务拓展能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业务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业务(即证券发行业务、经济业务、委托投资管理以及自营业务)范畴内,且收入达证券公司总收入的80%多。从而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创新能力非常有限,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但是传统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这样就使得证券公司只能够很被动地去接受市场,从而就使得证券公司的盈利伴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收入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经纪业务

纵观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经济业务的收入是其主要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非常有限。由于收入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结构,与此同时,当期我国资产市场发展还较不成熟,从而就制约了证券公司业务创新能力。再加上证券承销、兼并等业务非常容易受宏观管理政策以及市场波动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市场需求不稳定,再加上市场交易的品种有限,规避风险的工具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业务结构,致使证券公司收入过分依赖经纪业务,深受市场行情影响,致使收入不稳定。

3新形势下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

3.1重组证券经纪业务

(一)改成传统经纪业务竞争模式。这样在一定程度就要求营业部由过去的交易通道向着金融超市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营业部要努力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以此来识别有价值的客户,逐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同时建立起证券经纪人制度为核心的营销组织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优化经纪业务管理模式。首先,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其次,改变分散交易模式向着集中交易模式方向发展,以便为证券公司的发展搭建起一个整体交易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达成整体优势。

(三)逐步拓展经纪业务的外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从而经济业务的拓展模式也就呈现出与企业联盟以及与其他行业共同成长的发展趋势。从而就要求证券经济公司要努力与当期银行等潜在投资者建立起战略联盟。

3.2合理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一)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由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往往是将机构客户作为其主要对象,但是,机构投资者因资金运营能力较强,这样也就意味着资金具备较高的成本,从而所要求的期望收益也就越高。同样道理,由于个人投资者具备较低的资金运营成本,从而所要求的期望收益也就越低,因此,开发个人理财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投资品种结构。纵观当前国际经验,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保本是不常见的,同时证券公司会将大部分委托资金投资于那些能够获得固定收益的证券,用于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的资金非常有限,这样就可以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由于当前我国证券公司仍是坚持股票为主,从而就应该适当调整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债券和基金为主,少量股票为辅的投资结构。而且由于我国的委托投资契约通常都是一年期和半年期的结构,这些也应该属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活动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不然的话,受托资产存在变现的压力,就会导致资产利用效率降低。

3.3逐步拓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4

截至2009年7月底,我国共有汽车金融公司10家,资产总额为378亿元。其中,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模式的汽车金融公司有通用、大众、丰田等9家。2009年,我国首家本土汽车金融公司,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起步较晚,2005年4月20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后,才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性质、结构安排、各机构职责、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等各项内容作了初步规定。2008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公布,虽然进一步放开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和融资方式的限制,但是其具体实施还要受《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限制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这些都为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2008年1月18日,国内首单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通元2008年第一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正式设立,这是自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首次发行的以个人汽车抵押贷款为资产池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志着国际上成熟的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正式登陆中国,也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已从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展到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传统工商企业贷款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扩展到新兴个人消费贷款。

二、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分析

(一)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供给规模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发行的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只有“通元2008年第一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一种。所以,目前其供给规模即为该债券的总规模。总规模为1993462461元。从2005—2008年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情况来看,目前所发行的品种只有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贷资产、重整资产、中小企业贷款和汽车贷款等寥寥数种,并且信贷资产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2008年占到了当年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额的66.05%。在美国,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起步与发展阶段的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其发行比例超过20%,从2006年开始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额占全年aBS发行总额的比例降低到10%以下,这是由于资产支持证券市场产品结构多元化所致。与之相比,中国的汽车贷款证券化规模相对偏低。在证券市场上,实际的总供给表现为全社会各发行单位一定时期通过股票、债券和基金实际所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所以当年债券的实际总供给为该债券市场上的期末余额增量部分,表现为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实际供给规模为2008年的8.87亿元。

(二)对未来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供给规模扩大的分析

1、汽车行业及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

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虽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急速回落,但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千万辆,分别高达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普及率也大幅提高。近年来,私人汽车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加。汽车消费量、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也促使了汽车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从汽车消费贷款规模来看,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是80%、日本60%、澳大利亚75%,中国的汽车贷款比例只有1—20%。随着私人汽车销售量的提升,汽车消费贷款总量也会随之增加。并且,中国居民的消费理念也从量入为出逐渐向主动负债转变,居民长期的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也将导致贷款购车的比例提高。这样,汽车消费贷款在汽车消费额中比例的上升带来汽车消费贷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从发放贷款主体的结构来看,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明显不如银行。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318亿元。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20%,比例较低。但是在国外,车贷业务的80%都是由汽车金融公司来做的。

2、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困境

在发达国家中,汽车金融公司能够通过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和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而在我国,虽然可以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等,但是同发达国家汽车金融公司的多种融资渠道相比明显不足。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母公司的资本金和银行贷款;然而,银行的贷款利息又加大了其经营成本,对于其运营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不能从事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业务,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从母公司获得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以及汽车信贷属于风险较大的业务等问题,均导致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资金运作成本较高,削弱了汽车金融公司专业化的优势。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立的相关法规规定,首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高额的注册资本阻碍了我国国内汽车公司的进入。其次,汽车金融公司不能擅自发行债券、向境外借款。第三,资产证券化作为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的重要分支,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是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是问题。但是,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只能依靠资本金进行运作,来源非常有限。如果公司发展迅猛,业务发展就非常有可能不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因此,增强流动性便显得迫在眉睫。可见,在汽车消费贷款领域,相对于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性更高。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和流动性问题,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

3、政策的松绑与支持

2009年3月20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规范发展,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等”。4月7日,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汽车金融服务配套制度建设,稳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与汽车消费信贷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平稳发展。政策的松绑与支持促进了汽车金融公司建立与发展,对汽车消费的支持有利于汽车贷款总量的扩大,也促进了以汽车金融公司为发放贷款机构的贷款扩大,使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规模扩大成为可能。

三、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分析

(一)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需求规模

本文通过债券市场的资金流量情况来对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的需求规模进行分析。从2003—2009年我国债券市场的资金流量情况看,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中资金的运用者主要是金融机构,其次是住户,两项相加占到了我国债券市场资金流量的90%以上,而且其比重在逐年加大。表明在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和住户在能力和意愿上具备相对较大的需求。据此推测以金融机构和住户为主要需求者的汽车金融公司证券化产品的需求状况。

(二)对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需求主体的分析

1、个人投资者

我国居民作为个人投资者成为汽车金融公司资产支持证券的需求者,有其客观可能性,基于下列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股市高风险而银行低储蓄利率的情况下,更多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为我国城乡居民所需要,以实现在较低风险下的较高收益。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提供的投资渠道很狭窄,到目前为止,居民可以投资的只有国债、企业债券、基金、可转换债和股票等寥寥数种。其次,持续增长的居民储蓄为居民的个人投资提供了基础。2009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077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68%。庞大的储蓄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另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有六成多(63.2%)的居民家庭最主要金融资产为“储蓄存款”。这也说明居民目前投资结构中储蓄偏高,证券类偏低。一旦设计出较好的证券化产品,投资者从储蓄类转到证券类空间很大。一般来说,资产支持证券相对于其他证券来说风险要小,相对于国债收益要高。具体到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说,其运作流程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较为相似,同时又有信贷金额较小、期限较短等特点,所以汽车贷款作为标的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相对来说更可以满足居民对于投资的资金流动性的需求。而从发放贷款主体来看,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性也是一种质量的保证。所以,汽车金融公司贷款的证券化产品比较符合我国城乡居民的投资需求。

2、机构投资者

从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来看,其最主要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包括社保基金、商业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

(1)投资基金

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基金所占份额较高,是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2008年证监会加大力度支持固定收益类债券基金的发行,截至2008年底,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净值总额的比例由2007年的23%上升到2008年的30%。债券型基金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属于此范畴。出于对债券类资产组合的需求和基金本身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的重要地位,再考虑前文所提到的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投资基金,尤其是债券类投资基金具备成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需求者的可能性。

(2)养老基金

为了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养老基金需要进入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养老基金的投资种类及所占比例,到2009年10月,基金对固定收益产品投资约占46%,对股票投资约占32%,对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和现金占22%。可见,在养老基金的投资结构构成中,固定收益类所占比例较大。但养老基金对于固定收益类等低风险产品的需求相对其它产品较高。以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贷款为标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具有资产支持,风险相对较低,养老基金如果考虑投资资产支持证券,汽车金融公司证券化产品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5

一、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内涵

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是指其逐步在全球发展其业务的过程。证券公司国际化的载体是证券市场。以国别为标志,证券公司国际化就是在别国的证券市场开展业务和为别国的投资者在本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筹资提供服务的过程。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相互关联的,但两者在内涵上又有着本质区别。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指本国的证券市场逐步向国际开放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其功能由国内向国外的延伸和发展。从市场运行规则的角度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就是证券市场的制度规范符合国际通行的惯例,从而使其成为全球公众与机构参与的市场。

而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其具体的业务形式,为全球的筹资者和投资者在全球证券市场提供筹资与投资的服务的发展过程。以证券公司所在国为判断标志,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本国市场为依托的国际化,即为外国投资者和筹资者在本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与筹资提供服务;二是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化,即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为全球投资者和筹资者(包括本国投资者)提供报务。

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是一逐渐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证券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是不同的,而且是一个永无止境或者是一个可以不断深化的过程。怎样来衡量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程度呢?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程度可以从不同层面并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第一,筹资与投资主体的地域分布。第二,收入来源的地域分布。第三,来自于国际业务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第四,非本国员工在公司员工总量中的比重;筹资与投资主体和收入来源分布越广,来自于国际业务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和非本国员工在公司总员工的比重越高,该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就越高。

二、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证券公司国际化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积聚能量,在适当时机开始业务国际化。证券公司在其开展国际性业务之前,一般在国内有一个相当长的实力积聚阶段。美林证券国际化过程中提供的经验是:只有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地位之后才能把业务触角伸向国外。美林证券在开展大规模国际化业务之前,其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本实力已相当强,且业务优势相当突出,在国内市场确立了无可替代的市场领导者的地位。美林证券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兼并收购动则以数十亿美元计,不但反映了其超强的实力,也反映其超强的驾驭国际资本市场的能力。

特征之二,早期以设立分支机构为主,充分熟悉非本国市场的规则和国情,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后采取兼并收购等大手笔运作。设立分支机构与兼并收购是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基本路径。但从美林证券的国际化历程看,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在早期以设立办事机构为主,条件和时机成熟时才采取兼并收购这样的大手笔运作。这是因为,在国际化的早期阶段,需要对所在国的市场进行了解,而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则需要较强的资本实力,同时还需要有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证券公司推进国际化不但应具有强大的跨国服务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全球各地直接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比如,美林于1978年收购国际性投资银行whiteweld,迈出拓展国际业务的关键性一步之前,主要是采取设立分支机构的办法拓展其国际业务网络。即使在进行这样的运作之后,也仍然根据国别情况,继续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如1993年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在90年代,由于条件成熟,美林证券则连续实施并购等手段,在短短的几年内相继并购英国、澳大利亚、泰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不断地增强从事国际业务的能力。

特征之三:在拓展国际业务的同时,保持自身的鲜明特色。美国等许多国家的证券公司在进行国际化时,都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经营风格,重点发展特色业务。如美林进行国际化时,大力进行国外的兼并活动,但以收购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与此同时,他们也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使主要业务更加突出,重点业务领域仍然十分明确。又比如,摩根斯坦利在证券承销与信贷业务领域进行国际化扩张并始终保持在这一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而高盛证券则在企业并购业务上进行国际化扩张并始终在国际上处于独占整头的地位。

特征之四:组织形式多样化,但控股集团方式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在国际化过程中,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在国际化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且也关系到能否有效地促进国际化后业务的发展。总体上看,国际化的证券公司在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但以股权为核心的控股集团形式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形式。美林集团可以看作是以控股公司方式经营投资银行的典型模式。

三、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动因

证券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呢?我们再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理论上探讨证券公司国际化,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政府管理的层面;二是从证券公司本身的层面。

1.从政府的层面看,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是与政府的相关管制政策密切相关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对证券公司的业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只是管制的形式与程度有别。因此,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是与政府的管制政策变化密切相关的。但从总体上看,政府对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是持积极态度的。政府之所以鼓励本国证券公司走出国门,实际上是服务国家如何利用和整合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目标的。证券公司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资本流动。我们知道,资本只能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流动既是利用其他经济资源的方式,也是自身实现最大增值的方式。而从国家的战略利益看,资本本身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既能使本国更能有效地利用别国的资本资源,又能使本国过剩资本更有效地输出到投资边际收益最高的国家,从而最大地为本国资本寻找到最佳出路。同时,利用证券公司服务于资本流动这一优势,国家还可以达到影响甚至操控别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的目的。可以说,这是国家鼓励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根本利益所在。

进一步看,只要存在资本流动的需求,就必然存在资本流动服务的供给。因此,作为以资本流动为服务对象的公司,其业务活动随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而国际化,是一种自然的逻辑结论。就一个国家而言,总是存在资本流入与流出,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是国际闲置金融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但资本流入与流出是极其复杂的,涉及资本流入与流出的边际生产力、体制、市场、法律等多方面的评估,而证券公司通过其特有业务性质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本流入与流出的效率,不但为国内资本创造更多更好的增值机会,而且也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提供更为有利的机制。

2.从证券公司本身的层面看,证券公司国际化直接受利润追逐所驱驶。总结美林和其他国际性的证券公司,以下四点是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根本原

(1)追求最优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证券公司拓展业国际业务的根本原因之一。证券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规模扩张,经营范围的扩大,内部资源能得到更为高效的综合配置,从而使得单位变动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分散,投入产出效率提高。因此,经营规模的扩张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这一点在美林证券和其他证券公司的国际化过程中表现特别明显。

(2)追求优势业务的全球市场主导地位。在美林证券的国际化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美林始终把其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国际化的主体,从而使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从国内延伸到国际,树立该业务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领导者地位。这也是其他国际化证券公司的共同做法。如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在其国际化过程中始终突出其优势业务。追求优势业务的国际市场的领导地位是其国际化的动因之一。

(3)形成合理的全球收入结构,规避经营风险。如果证券公司把业务局限于本国之内,那么,其收入就会受本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甚至可能在经济萧条时使公司毁于一旦。二十世纪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倒闭的许多证券公司,亚洲金融危机时百富勤清盘案例等,就是明证。证券公司将其业务国际化将有效地分散其经营风险。证券公司发展国际业务一方面可以拓展公司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收入多元化。同时,当在某国或某地区出现经济波动而导致经营风险时,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获得弥补,从而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4)适应国际资本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投资国际化所驱动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许多新兴市场的开放,各国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逐渐扩大他们的交易范围,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中国际资产的比例大大增加,他们自身开发的资产组合管理工具也被用于其他市场。与此相适应的筹资需求的国际化,比如中国就在美国、欧洲等地发行债券。在这种条件下,证券公司进行国际化扩张,乃需求变动所使然。随着投资与筹资需求的国际化而推进证券公司业务的国际化,不但使证券公司有着业务扩张的市场条件,而且也使证券公司可以不断地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其收入来源。四、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及组织结构演变

证券公司从其产生到真正形成具有强大实力的国际化公司,一般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力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证券公司的经营视角集中于国内,主要在国内拓展业务,使自己的资本实力逐渐扩大。在业务上,一般完成业务由单一性业务向多元化业务转变,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业务。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美林证券从其创立到在国外具有三家分支机构,经历了56年,到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更是经历了82年。可见,证券公司在进行国际化之前,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发展自己,积聚相当的实力。

第二阶段:国际化开始阶段,其特点是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探索进入目标国的可能,根据条件把本国业务向目标国延伸。这一阶段是以在境外设立办事机构为基本特征。事实上,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所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其到国外设机构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拟进入国进行调查,联系客户,熟悉环境。这是国际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如果对拟进入国的情况不了如指掌,在拓展国际业务时就有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这是证券公司国际化过程中控制风险,拓展国际业务的必需环节。

第三阶段:国际化扩张阶段。由利用本国资本向利用全球资本转变,由利用本国人才向利用全球人才,由个别国家向所有有可能的国家扩张。通过国际化开始阶段运作,证券公司对国际化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从而具备了大力扩张国际业务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业务国际化就有可能由一个国家向多个国家发展,由金融中心向非金融中心发展,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业务网络。

第四阶段,国际化深化阶段,其特点就是业务本地化与本地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其业务触角触及了各主要资本市场后,其业务国际化进入深化的阶段。在这阶段,主要特点就是使业务就地生根结果:其一,业务本地化,也就是说业务在所在国开花,以服务于所在国的资本输入与输出、筹资与投资为主。其二,本地业务创新,也就是根据本地的投资需求与筹资需求,依据所在国的相关制度,进行业务创新。

与业务国际化的四个阶段相对应,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创立组织结构阶段,主要是形成经营理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本国市场状况和本国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形成合理公司规章制度。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公司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萌芽和培育阶段。

第二阶段,组织结构完善阶段,有明确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内控机制逐步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与企业的优势业务和经营文化理念相匹配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文化已经形成。同时,开始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并创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6

关键词:证券业;银行业;合作

我国证券业在近年来迫于竞争的压力与追逐利润的内在驱动力,开始逐步与银行业联手,开展了诸种形式的非股权合作。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证券业开放正式启动,外资投资银行势将大量涌入我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角逐。因此,在此形势下,我国证券公司也开始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和国内银行业“握手”,展开了诸多合作。

一、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动力

1.追逐利润化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

从美国证券业和银行业融合的进程来看,推动力主要来自于证券业的利润最大化,我国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也来自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行业的飞速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衍生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突出,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需要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架设融通渠道。我国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少,外源资金更少,融资渠道狭窄易诱发证券市场的支付性风险,因此,为证券商建立合法的融资渠道关键是要打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道。同时,加快与银行业的合作,可以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证券公司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

2.加入wto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外部推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将逐步履行开放国内金融证券业的承诺。加入wto后,我国允许外资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权,3年之后可增至49%;同时外资投资银行亦可持有我国证券公司33%的股份。因此,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而言,意味着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审视国外诸如花旗集团之类的大型跨国金融控股公司,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模式。如果我国证券业继续按部就班地发展,则在外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形成有效的竞争实力恐怕是镜花水月。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与银行业合作的步伐,拓展证券业的业务空间。

3.资本市场的发展所隐藏的潜在风险是推动证券业合作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加入wto,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在规范的竞争规则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竞争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全世界。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隐藏着潜在风险日趋暴露。即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相对稳定的融通渠道,形成时而分立,时而融通的不规则的局面。没有危机就没有合作的需求,合作的初衷是弥补各自的缺陷,共同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同时,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和新的运行平台,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本身也需要金融体系内部的合作,融合和沟通。惟有如此,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才能发挥其核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升级和金融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现状

1.我国证券业与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合作。

从目前看来,我国证券业与外资投资银行的合作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成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前者目前已经付诸实施,2001年12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征求对《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该规则详细规定了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设立条件;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也已于2002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对于后者,目前法律层面的规范工作也已进行,如《投资基金法》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规定》也将出台。

从实际操作看,目前法国巴黎银行与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昨日在北京分别签署了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及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境内首家正式对外宣布的此类合作。法国巴黎银行委任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兼亚太区(除日本外)投资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为代表,全力落实成立该合营公司。该合营公司已初步定于在上海设立。合营公司的客户对象,是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中国企业及在华投资的海外企业。这就在实践上为我国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开创了先例。对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工作也已有条不紊地付诸实践。

这种我国证券业与外国投资银行之间的战略性合作其目的已从过去单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逐渐向“双赢”的目的转变。合作的本质不再是零和博弈,而转变为了正和博弈,合作双方均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并从合作中获得了各自的利益。中方无疑最为看重的是外方先进的业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能力,以求在合作过程中向外方学习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而外方则求先了解中国市场,为其以后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奠定基础。

2.我国证券业与国内银行业的合作。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处于各自的需求,开始了各种形式的业间合作。其主要内涵有两种,其一则是证券业在经纪业务领域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外部一般型非股权合作,该合作在我国的主要方式即是推出“银证通”业务。开展该业务对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而言可以实现“双赢”:证券公司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而商业银行则可以借助与证券业的合作拓展其业务领域,并收取适度的“费”或“手续费”。这种合作一方面是为了绕开分业经营体制的“藩篱”,另一方面也是对产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本能反应。

另一种较为广义的银证合作则是指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业之间进行的股权关系的合作,该合作方式由于受到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而未能充分展开。但是该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初始的萌动,或者说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已经有所松动。譬如我国目前出现的“光大”模式、“中信”模式、“招行”模式等。

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又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展开全面合作。目前该集团初步形成了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又在同一主体下互相协作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中信控股责任有限公司旗下包括四个全资子公司,即中信实业银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三个控股子公司,即中信证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在香港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它涉及证券、商业银行、期货、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三、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趋势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金融机构之间交叉持股与以子公司形式进行金融业务的适度交叉经营并未做出明确的禁止性条款。我国“中信”模式与“光大”模式控股公司均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以金融业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特殊背景,在综合化方面更为有利,该模式也是在此前提下的历史产物。因此,走该模式道路限制重重。

借鉴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证券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可以认为,组建数个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可供选择的方案。目前我国已有的“中信”模式、“光大”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均以商业银行为控股母公司,这就导致证券业务的发展缺少足够重视。有鉴于现资银行或证券公司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与贡献,组建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十分迫切而且十分必要。这对于我国证券业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张,稳定和吸收更多客户并进,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势力与竞争能力,并最终直接增强证券业的赢利能力,尤其必要。

实现控股公司制的集团化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国内券商、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在实现集团化的进程中,首先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对证券公司来讲,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已使他们得到历炼,因而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但证券公司却在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实施集团化战略时,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选择正确的突破方向。另外必须注重在此过程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大而不强的企业同样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考虑如下三个方案:(1)鼓励一些大型证券公司与国内地方性商业银行合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2)鼓励国内信誉度较高、资本资产规模较雄厚的证券公司出面组建控股的民营银行;(3)对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改组,使证券业务部门成为其母公司。

同时,证券业必须认真修炼内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理念是在市场中占得先机的关键;(2)注重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是任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证券业的生命力的源泉。墨守陈规、没有新意,肯定要被具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淘汰;(3)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竞争从根本上争的是人才。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证券业效益的源泉和证券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求有敬业精神,有专业知识,有效率意识,有实践本领,有理论素养,有团队精神。

最后,在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藩篱”以及监管层面的诸多问题,只有在各方面政策、制度均配套的情况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才能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旺.券商国际化的挑战.资本市场,2002,(9).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7

从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开展网上证券交易的证券经纪公司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证券经纪公司,另一类就是所谓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既然两者都为客户提供网上证券经纪服务,那么划分传统的非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呢?

传统证券经纪公司在为客户提供电话委托、柜台委托、磁卡委托等交易方式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方式;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在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方式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电话委托等其他替代交易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以电子信息交换网络为主要手段。简单地说,如果一家证券经纪公司以电子交换信息网络为主要手段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服务及相关业务,则其就归入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韩国、台湾等海外的证券界,由于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人们习惯于将那些一开始主要借助互联网络拓展市场的证券经纪公司界定为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传统证券公司日益融合,两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那么,网上交易所占比例不到20%的台湾网路证券究竟应归入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是传统证券公司范畴呢?网上交易所占比例超出60%的金华信银和数位公诚证券究竟应归入传统证券公司还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呢?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在分析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由此可见,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有的观点认为,针对传统证券经纪公司的管理办法只须稍作调整,完全可以适用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并不需要专门出台针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管理办法。鉴于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出台专门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还是必要的,但我们在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是动态概念这一点。与此同时,在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和非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施监督和管理方面,如何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和公正,在两者之间求得很好的平衡,从而促进我国证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1997年,我国个别传统证券公司开始为客户提供网上证券交易服务方式,现在已经有约80家证券公司开通了网上证券交易。2001年11月,网上委托交易量占全国股票和基金交易总量的比例为6.17%,网上交易开户数所占的比例达到9.94%。考虑到2000年网上交易所占比例只有1%这一点,这组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速度之快。其中,华泰证券公司等少数证券公司的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25%。当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

从业务范围看,海外一些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所涉足的领域比较宽泛,业务多元化趋势明显。如美国的e*trade,目前已成为一家“金融超市”,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网上保险,可谓无所不有。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既然属于证券经纪公司,因此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外乎证券买卖、登记开户、证券的还本付息和分红派息、证券代保管和鉴证、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还需要单独提出申请,即只有在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后,方可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当然,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证券业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将会出现网上路演、网上直接发行(Dpo)、网上客户理财、网上投资产品销售等业务。我们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考虑允许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开展这些方面的业务。如果将来我国金融业允许混业经营,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超市”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

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的资格,二是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一、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

从海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情况看,这些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来自各个领域,有证券公司,有it公司,有资讯服务公司,有工业类企业等。还有一些是由自然人发起设立,吸引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发展起来的。

从我国的情况看,证券公司在资金实力、证券专业人才和投资咨询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it公司在信息技术、it人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证券公司和it公司将成为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或发起人。《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专门从事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或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信息技术公司出资不得低于拟设立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注册资本金的20%”。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业务与商业银行、电信公司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受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限制,参股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存在着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电信公司的对外投资可能也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就很少有电信公司。

我们认为,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以证券公司为发起人和主要出资人,it公司参与发起,同时吸引其他公司和管理层参股。这是由于it公司的资本金实力比较差,同时不太熟悉证券经纪业务方面的流程,作为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不合适。

当然,就证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设立的网上证券经纪子公司而言,《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持有股份不得低于51%。证券公司可根据需要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全资子公司,或者采取吸收其他股东参股的方式组建网上证券经纪子公司。

二、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网上证券经纪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和智力密集型的产业,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具备相应的条件。《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对设立专门的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所应具备的条件作出了规定。我们认为,资本金实力、技术条件和人才资源是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要条件。

1.注册资本金。证券业对资金量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自然也不例外。技术开发投入,计算机软、硬件投入,证券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服务网点的设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考虑到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今后一段时间在发展规模、客户数量和客户资金量等方面的增长会非常迅速,同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所面对的风险和责任比非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要大,一旦发生偿付能力方面的危机,影响面往往比较大,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确保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偿付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需要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设置一个“门槛”限制,同时设定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财务风险监管指标。

在注册资本金方面,《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原先《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我们认为,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求应适当提高,是否可以考虑将进入“门槛”设置在1亿元人民币?《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对外负债(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额的3倍;同时经纪类证券公司在对外负债超过其净资产两倍时,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并说明原因和对策。很显然,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考虑到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特点,我们认为财务风险监管指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即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负债总额(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额的280%,同时其流动资产余额不得低于其流动负债余额(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

2.技术条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对技术条件的要求相当高,同时又是全方位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必须:(1)有符合要求的网络交易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2)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系统中有关数据传输安全、身份识别等关键技术产品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安全性测评,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系统及维护管理制度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安全性认证;(3)具有控制网上证券经纪业务有关风险的技术、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有效措施;(4)拥有完善的系统故障应急方案,包括信息传播及委托方式的转移、数据及系统的恢复措施等;(5)拥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技术岗位管理制度、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应急管理体系和实时监控系统等。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专业性很强,在评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技术条件过程中,监管机构应广泛听取技术专家的意见。

3.人才资源。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和运作需要多方面人才,证券交易专家、投资咨询专家、技术和管理人才、法律专家、市场推广人才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中国证券业电子商务研讨会”上强调,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设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证券公司拥有大量的证券交易和投资咨询等方面的专家,it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证券公司和it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可以很好地实现两者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互补。

《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设立经纪类证券公司,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不少于15人,并有相应的会计、法律、计算机专业人员;设立专门从事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还要有10名以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并能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高级管理人员中至少有一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我们认为,这一要求适用于所有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同时要对技术负责人的资格作出专门的规定和要求。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应允许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建立股票期权制度。开户,交易与清算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向投资者提供证券经纪服务,涉及多个方面的环节,其中主要的环节是:

1.开户

与传统证券公司一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必须为客户分别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传统证券公司主要采取直接开户方式,即客户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证券公司下属营业部开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除了可以通过直接方式为客户开户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和方式为客户开户。

海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开户非常简单,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1)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主页申请开户申请表;(2)公司送来开户申请表;(3)将填写好的开户申请表发回公司;(4)公司发来交易时需用的用户iD和密码。在办完这些手续后,只要向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汇入一定的钱款,客户就可以进行交易了。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通过网络方式为客户开户,需要对客户的身份予以核实。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明显滞后,缺乏电子签名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因此,网络开户方式还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寻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Ca认证机构等的支持与协作,利用投资者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保险单以及Ca认证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数据资料,对申请网上开户的客户身份加以验证。

在我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通过方式为客户开户,是一个比较可行并值得推广的做法。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可以委托那些营业网点多、信誉好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邮局和电信公司等机构开户。当然,委托第三方开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须与被委托方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

另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也可以通过下属服务网点直接为客户办理开户手续。服务网点同时还可以承担与开户机构联络、接受开户机构客户资料等职能。

2.交易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须向证券交易所申请独立的证券交易席位。至于证券公司控股的网上证券经纪子公司,我们认为也需要向证券交易所申请独立的证券交易席位,以便于监督和管理。

除了电子信息交换网络这一主要手段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必须为客户提供电话委托等其他必要的替代交易方式,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当然,这方面涉及长途话费等问题,需要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电信等部门开展合作;或者是通过银证合作,充分利用银行网点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应向客户提供与证券交易相关的信息查询服务,包括委托、成交、清算、资金与股份余额等交易相关数据的查询。同时,应定期向客户提供书面对账单。

3.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及销户

根据客户指令,在确定客户的有效身份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方式和直接方式为客户办理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及销户手续,具体的做法(尤其是销户)与开户手续比较类似。

4.清算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在具备资格的商业银行设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和清算备付金账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统一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和清算备付金账户。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商业银行开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动划转系统或银证转账系统,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任、义务和有关的流程。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划转可以采取网络转账、电话转账和银行汇款等方式。采取网络或电话转账方式的,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与储蓄账户之间通过因特网方式或电话方式进行划拨,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就此与商业银行、客户签订协议。服务网点对于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来说,设立有形服务网点是十分必要的。服务网点的设立,可以提高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信用度,开展与证券经纪相关的业务。与此同时,海外网上证券经纪业的发展表明,拥有有形服务网点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发展一个客户的平均成本远低于没有有形服务网点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正因为如此,海外很多原先没有设立服务网点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纷纷设立相当数量的服务网点。

与传统证券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相比,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功能应有所调整,规模趋于减小,表现在服务网点不为客户办理现金存款,不办理柜台交易和交割,不为客户提供大、中户交易室和营业大厅等经营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同时服务网点应突出其在网上交易演示等技术方面的功能。这一定位基本符合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发展需要。

《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证券公司可以申请设立技术服务站点,规定“技术服务站点是证券公司对客户从事网上证券交易提供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分支机构”,“申请设立技术服务站点的证券公司应取得网上委托业务资格”。《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同时对设立技术服务站点应具备的条件、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可以经营的业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兰州、西安等地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证券交易“黑市”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考虑到网上证券经纪业的特点,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监管。建立“防火墙”,不允许服务网点与客户直接发生现金往来,关注机构的资信情况,同时中国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当地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情况,特别是要防止有人假冒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名义欺骗投资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可以设立一家从属于中国证券业协会或者独立的专门机构,通过互联网站及时披露有关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服务网点的情况,同时开通电话查询,方便投资者识别服务网点的真伪,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外,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辨别能力,同时建立投资者举报制度。

证券交易佣金政策

一段时期以来,证券交易佣金政策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市场上的猜测和传闻很多。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出现,必然会引发我国证券交易固定佣金制度的变革。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和传统证券公司的佣金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1.两者均实行现行的固定佣金制度。当前,我国固定佣金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市场和自身的情况对佣金的收取作适当调整是大势所趋。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出现以后继续实行固定佣金制度,显然不利于网上证券经纪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这一方案是不可行的。

2.两者均实行自由浮动佣金制度,不设上、下限,公司可自主决定。海外证券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普遍采取这一做法。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证券业普遍缺乏自律和规范的情况下,我们尚不具备完全实施自由浮动佣金制度的条件。一旦完全放开,就必然会导致证券经纪业的注意力集中于价格竞争,从而忽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商业银行高息揽存、保险公司赔本竞争的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因此,这一方案也不可行。

3.传统证券公司继续实行现行的固定佣金制度,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行自由浮动佣金制度。巨大的反差同样会引发我国证券经纪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直接和公开的价格竞争受到限制,传统证券公司就会采取变相和隐蔽的价格竞争,从而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危害,同时不符合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4.传统证券公司和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行同样的浮动佣金制度,同时设定上限和下限(即浮动区间);或者是实行区间浮动佣金制度,传统证券公司和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浮动区间有所差异。考虑到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这一方案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这既给证券经纪公司留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又符合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总之,在出台针对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证券交易佣金政策时,需要考虑对原先的佣金政策实施相应的调整。同时,我国证券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当前,为了促进我国网上证券经纪业的发展,推动我国证券业的竞争,我们认为,开始时可以考虑将传统证券公司的佣金浮动区间设置在0.2%、0.3%之间,将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佣金浮动区间设置在0.15%�0.25%之间;在网上证券经纪业发展到相当规模后,对传统证券公司和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实行相同区间的浮动佣金制度;待证券市场和证券业发展到比较成熟和规范的阶段后,就可以考虑实行完全自由浮动的佣金制度。安全性

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网络方式买卖证券,其安全性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往往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大致包括实时通信线路的稳定性,以及下单的可靠性和保密性等。其实从技术上讲,相对于电话委托等其他证券交易方式,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一般人对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源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和新闻媒体对网络黑客攻击的大肆渲染。

当然,风险小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考虑到网上证券交易所涉及的资金量非常大,对可靠性和保密性的要求比较高,容不得出现一点点的误差。因此,网上证券经纪公司需要完善相关技术,加强管理。(1)对网上数据实施加密;(2)利用数字签名的身份认证,防止密码攻击;(3)将内部业务系统与因特网等外部网络严格隔离,并监控相互间的信息交换,建立有效的“防火墙”等安全防范措施;(4)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采取网络隔离等技术防范黑客攻击和外部非法访问;(5)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故障恢复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系统备份机制,保证网上证券交易业务通道的畅通;(6)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岗位管理制度和技术风险管理制度,以提高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性。

为了保护投资者及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自身利益,在接受客户开户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与客户签订“风险揭示书”,向客户解释相关的风险,协议书应采取《合同法》认可的书面形式签署。同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通过入门网站和客户终端软件向市场充分揭示风险,包括:(1)所显示的行情信息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2)客户的身份有可能被仿冒,客户的交易密码可能遗失或被他人窃取;(3)因为网络传输方面的原因,客户发出的交易指令可能会出现延迟、停顿、中断或数据出错等情况。

在与客户交流和接受客户咨询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应客观地向客户揭示网上证券交易方面的风险,不能故意回避和隐瞒相关的风险,误导和欺骗客户。与此同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应对客户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帮助客户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教会他们正确和熟练使用网上交易方式以及电话委托等其他替代交易方式。

此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还可以借助商业保险来解决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性问题。美国大多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为自己的网上交易客户提供高额的商业保险,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客户对网上证券交易安全性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网上证券经纪业的发展。

当然,网上证券交易保险的开展涉及诸多环节,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条件并不是十分成熟,要真正实施还存在不少障碍。(1)涉及不同的机构和企业。网上证券交易出现安全性问题和运行故障,其责任往往在于电信部门或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方面。一律由网上证券经纪公司花钱为客户投保,既不公平,也无力承受;(2)保险费率难以确定。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缺乏,安全认证体系和技术标准的不完善,都为费率的确定带来了挑战;(3)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

(4)道德风险和道德危害。在我国,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商业保险还没有出现,如果只有少数几家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为客户投保,就可能会出现有人故意破坏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性的现象。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8

在证券发行市场上,所有拟发行证券的公司在证券发行之前都必须经过相关的审核,这是各国证券市场通行的做法。现行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主要有注册制和核准制。

一、证券发行注册制下审计需求的产生及特点

在证券发行的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公司只要履行了法律规定的注册手续,提供了所有情况和统计资料,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经审核完全属实,不管证券发行公司自身条件如何,证券价值高与低,都可以获得证券公开发行的资格。投资者购买证券时,是根据发行者提供的能够帮助投资者判定证券质量的资料,做出判定选择并且自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然关注证券发行公司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并且当证券公开文件中有虚假或遗漏时,只要投资者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就有权向证券发行人及其董事、经理、承销商、控股股东、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相关人员提出赔偿要求。在此制度下,拟发行证券公司要吸引投资者,并表明其具有应有的投资价值,以便以较高的发行价格募得资金,必须借助于某种方式向投资者证实其所具有的可投资性-通过注册会计师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表明,从而产生对审计的主动需求。而作为投资者其对证券的选择主要是依赖证券发行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包括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他们欲使自己的投资风险尽可能降低,必然要求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从而也对审计存在主动需求。对证券承销商来说,为不致因发行证券公司虚假报告而招致巨额赔偿,其也会要求发行人接受高质量的审计。因而在实行注册制的证券发行市场,证券发行公司必然对高质量的审计存在自发性的主动需求。

二、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需求的产生和特点

我国的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鉴于我国企业发行债券并不顺利,且我国企业目前的主要筹资渠道还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所以本文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讨论主要以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我国的股票市场分为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流通市场,我国有关的证券法律法规规定,不论是一级市场中拟发行股票的公司还是二级市场中已上市的公司,都必须公开披露其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等信息,因而在我国证券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都存在对审计的需求。

1.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需求的产生。我国公司发行证券长期实行核准制。证券发行的核准制是在规定证券发行基本条件的同时,要求证券发行公司将每笔证券发行报请证券发行主管机关批准的制度。在核准制下,规定有证券发行的详细条件并必须经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后才能发行证券。我国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时,鉴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因而我国的证券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并采用“额度治理”的办法。

从1984年我国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在有关的证券发行治理办法中(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治理办法》等)就规定了公司发行股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持股比例、盈利情况等)及向证券发行主管机关报批时所需报送的文件资料,其中包括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正是这些规定促使股票发行公司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导致对审计服务的最原始需求的产生,并直接促进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及以后近3年时间里,股票的发行和上市没有实行全国性的统一治理,上海和深圳各自制定了上市公司的选择标准,基本是由当地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选择当地股份公司上市。1992年底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以后,全国性的证券市场逐步形成,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经历“计划治理、额度控制”到“标准控制”再到目前的向核准制过渡;证券发行治理法规制度也从《股票发行与交易治理暂行条例》逐渐成熟为《证券法》。其间公司发行证券,一方面要取得发行额度;另一方面,是要按照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向地方政府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及证监会提出申请并报送有关企业总体情况的资料(其中包括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财务报告、盈利预测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和在形式上(各级审核机构并不详细查实公司报送资料的真实性)符合有关证券法规规定的条件,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等,由此,在各有关证券发行治理法律制度的要求下,产生了证券发行公司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需求。

2.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需求的特点。由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的证券发行公司多为由原有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这些企业总体来说经济效益不佳,面临改变经营机制,扭转亏损的迫切要求。而发行股票筹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同时社会基于投机欲望对新股发行存在强烈的需求,对于公司而言,公开发行股票与向银行贷款相比是一项成本相称低廉的筹资渠道,并且取得上市资格则意味着企业可以无限期地利用这一低成本的筹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政府采用“计划治理、额度控制”后又采用“标准控制”对新股发行市场进行调控,使公司上市额度成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争取上市额度并通过有关审核是发行股票中最重要的环节,并不需要通过呈报的财务及其他信息向投资者显示自己的投资价值,加之在我国股票发行市场上,股票的发行价格由政府确定而非市场自由确定,即以统一的市盈率乘以相应的每股盈余(这一指标的计算变化多次),对于相称数量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理想的拟发行股票公司来讲,要想提高发行价格,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就在“每股盈余”的计算上下功夫,在相关的法律规定拟公开发行或上市公司应报送有关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资料的要求下,公司为通过审核条件被迫寻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而上市后的公司同样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拥有配股资格和保持上市资格的条件以及进行财务报告的年度审计,在此状况下为满足政府管制机构的要求,企业不得不接受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审计。我国证券发行公司特有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其不会对审计产生自发性的主动需求,而只是迫于法律法规的形式要求,被迫寻求审计服务。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即股东,泾渭分明地分为两大类,非流通股股东(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和社会公众股股东。在我国特有的公司股本结构下,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并且直接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和治理,因此,国有和法人大股东与公司的利益完全一致。而社会公众股股东的意志在公司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其利益也没有实质性的制度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的投票权在非流通股占绝对控制地位的情况下发挥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因而社会公众股股东也就不可能成为公司的长期投资者,而只能是期望获取股票上市投机利润的投机者。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低风险、高收益,更加使得社会公众股股东成为短期的投机主义者,他们的注重力,更多的投向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及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真正与公司投资价值有关的问题,反倒并不十分关注,他们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积极性去观察、判定证券发行公司的不老实行为,同时我国法律体制的不健全也使社会公众股股东无法对证券发行公司的这种不老实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一方面是与证券发行公司利益一致而丧失了监督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股股东因力量薄弱和其投机性而放弃了对证券发行公司的监督,没有产生对审计的需求。

可见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需求是在政府管制的要求下产生的,这种审计需求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的审计需求截然不同,完全是基于管制的要求被迫产生的,仅仅是一种停留于形式的被迫性的法定要求,或者,这一审计需求与其说是证券发行公司的审计需求,不如说是满足政府管制需要的需求,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了(应该说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也存在一部分效益和信用良好的企业,它们在证券市场中会为表明自己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而主动寻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鉴证,但毕竟这些企业目前没有占到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的主流,因而它们所形成的自发性审计需求也没有占到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需求的主导部分)。

三、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需求现状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对审计的有效自发需求不足的状况,在今后相称一段时期内,我国证券市场和审计、会计业界应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改善:

1.发展机构投资者,培育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主体。我国的社会公众股股东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很难真正成为审计的有效需求主体,而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可以使其成为证券市场中制衡上市公司行为的有效力量,而其所特具的经营风险性势必使其注重对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监控,从而产生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自发需求。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正是由于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弱小和大股东专权内控,才造成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审计有效需求者的缺位,因此,只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产权真正明晰,两权真正分离,才能形成对外部独立审计监督的自发需要。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9

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背景下,作为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有力推动者,证券公司业务必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等必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总体原则

中国证券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导力量

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国际融资服务、全球投资场所、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国际金融交易场所、对全球资本的定价权等,而资本市场无疑是实现国际金融中心主体功能的核心平台。纵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证券公司内生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实现各种功能的最佳媒介。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将会逐渐往东方漂移,在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中,证券公司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为上市公司、投资者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或者直接参与到市场中去,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导力量。目前,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为代表的国内一流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它们已经开启了国际化之路,这些证券公司将成为中国金融的快速崛起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的主导力量。

中国金融体系变革的推动者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当然未来也可能出现第三种模式,即银行力量和市场力量相当的金融体系。对于中国而言,目前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无论是融资来源、金融资产总量占GDp之比,银行都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从历史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银行配置资源的效率低于市场的力量。未来中国应该推动金融体系向市场化更进一步迈进,中国证券公司将是中国金融体系变革的主要推动者。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舶来品”,其构建框架和法律法规都参考了欧美主要市场的经验,而中国证券公司则是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具体践行者,它们通过产品的新和业务的优化来推动市场的力量不断壮大。涓涓细流终成大海,中国证券公司的每一个努力与新,都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更加茁壮健康的成长,成为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重要动力。

金融产品的新者

新是投资银行发展的重要动力,整个投资银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新的历史。新能力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大要素,证券公司要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下占据绝对的制高点,就必须通过不断的产品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一味地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未来,通过一定时期的行业整合,中国的证券公司将成为专业的资本运作机构,它集知识、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优势于一体,是金融产品的新者,向社会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证券公司能够成为产品新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开拓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首先,证券公司的利润收入来自于证券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新的空间很大,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新的动力更强;其次,证券市场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而转移和分散风险是证券公司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证券公司设计出不同的规避风险的工具和产品,而这些都对证券公司的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证券公司作为以提供证券产品和服务为主的中介机构,在证券市场中是处于“卖方”的地位,而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联系最为紧密,它们能够迅速地洞悉市场的变化,并且能够最切实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并且根据这些需求去进行产品的设计,并发掘潜在的新机会:最后,证券公司有着最为优秀的人才资源,在经过了市场的锤炼后,一批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家将逐渐产生,他们将成为中国证券公司新的重要推动者。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金融市场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产品极其丰富,证券公司和投资者能够实现双赢。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则很大程度上残留着计划经济的思想。对许多产品和业务新都没有放开,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产品还极其有限。虽然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避险机制已经出现,但是投资门槛还较高,证券公司的“卖方”业务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这也决定了长期以来中国证券业以经纪业务为主的简单业务模式。

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证明,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新的束缚越小,市场的活力越大,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就越快;新的束缚越大,市场则往往缺乏活力,金融市场的发展则有可能踟躇不前。我们所鼓励的新是与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业态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新,这样的新需要适度领先于市场发展的节拍,以实现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但是不能在领先的道路上走得太远,防止超出金融监管的能力和宏观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监管部门理应消除对证券公司产品和业务新的制度束缚,鼓励和刺激新应是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点,特别是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宏观战略下,监管部门更需要采取超常规的策略,促进证券公司产品和业务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

金融产品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流动性增加型,为流动性较差的金融工具造流动性,以促进资本的流通速度和使用效率,典型产品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第二,风险转移型,即将风险重新组合和分配,使风险在不同偏好的资产投资者之间进行转移,典型产品有:远期、期货、期权、信用互换、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等;第三,权利造型,就是将一些权利附着在普通的金融产品上,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典型产品是: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证的债券。这些产品的新都与证券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未来,随着制度层面的约束逐渐弱化,中国证券公司新能力的竞争必将逐渐显现,一批新能力弱的证券公司有可能被淘汰,而一些更具新潜质的证券公司有可能会成为行业的新航母。

事实上,产品新和风险防范并不是对立的,产品的设计需要新的精神,而很多产品在设计之初正是为了防范风险的需要。在未来,中国证券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执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善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制;其次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既要有利于促进新,更应该引入责任追究制度,防止过度的投机性操作;最后要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由前台、和后台相互交叉、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对各种风险能够及时识别和监管。

风险的配置者

从风险角度看,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是沉淀的。而现代金融新的基本宗旨就是把风险还给市场,把收益也还给市场,市场的力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中国的证券公司将成为风险的主要配置者。中国证券公司利用其专业化的优势,能起到进一步配置风险、

优化社会风险结构的功能。

证券市场具有三级风险配置体系。第一级是证券发行市场,实现风险的初次分配。证券发行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筹资功能,使得企业的股权和债权逐步分化,经营风险由此分散到不同投资人,他们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面临的各种风险。第二级是证券交易市场,它的功能是给初始分配的风险提供重新配置的机会,其主要功能是风险交易和风险定价。第三级是风险对冲市场,其典型的工具是融资融券和期货、期权,当投资者认为资产的风险溢价过高时,就可以在对冲市场上反向操作实现风险规避和风险对冲。在这三个市场上,都可以见到中国证券公司活跃的身影,未来中国的证券公司对于风险的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分散、风险定价、风险重组、风险对冲。

财富的管理者

在收入水平较低时,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结构还处在一个偏低的水平上,静态意义上的资产安全性是其对金融中介所提供服务的基本需求。当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就会超越静态意义上的资产安全性的要求,进而期望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增值,避险、组合一体化的金融服务。30多年的改革进程,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的功能提出了更高需求,财富管理应运而生。未来我国证券公司要完成盈利模式从通道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转变,就必须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而财富管理无疑是我国证券公司未来业务的重要一部分。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主要就是通过匹配风险与收益,实现财富的增值。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证券公司的价值增值主要通过造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以及通过对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的组合管理实现价值增值的。

展望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中产阶层地不断增长,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将稳步增长,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也为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造了很多的互动空间,并将为上海在2020年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起到推进作用。

中国证券公司未来的改革重点

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仍然在逐步加深,全球经济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当然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是金融全球化,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使用信用货币的国家整体上处于流动性充足的状态下。尤其是以美元、欧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全球流动性的相对过剩,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加速和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融入世界经济的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现在还在继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等都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欧债危机的进展时刻影响着国内资本市场。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将扩大,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变量也会越来越多,需要证券公司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加速资本集中,实现做大做强

证券公司是主营业务为资本市场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属于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型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发达资本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标志。中国证券业在未来首先要加速资本的集中,实现做大做强,不断整合行业内外的有利资源,在业务上不断拓展和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证券公司航母。

鼓励支持行业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未来中国证券业改革的重点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国际经验看,投资银行业都经历了由小型化、分散化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的演变历程,其中尤以美国最为典型。虽然美国独立的投资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集体消亡或转型,但是并不意味着资本对于证券公司的重要性在减弱,相反,在任何情形下,资本都是抵御风险的必要手段。从产业发展来看,一个行业如果过度分散,其竞争往往是无序和低效的,适度的行业集中能够使得资本的规模效应得以充分地发挥。

应该说,证券公司的行业性重组是提升证券公司自身和行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证券公司的重组不应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推动各证券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强者更强,优势互补,盲目的扩张和并购反而有可能使得品牌价值缩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证券公司重组,在资本规模扩张和业务扩大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使公司的资本规模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

差异化经营与竞争

当前,中国证券业的无序竞争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盈利模式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方面经纪业务市场趋于饱和,券商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高度的同质竞争已将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挤占至临界值;另一方面新类产品和服务市场则几乎处于真空地带,这一状况导致了证券公司的恶性竞争,极大地制约了证券公司的做大做强。因此,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未来中国证券公司实现和谐共赢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中国证券行业大浪淘沙,最后胜出的证券公司都有自己特色业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它们专注于自己竞争力强的产品和服务,开展差异化的竞争,在保持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外延产品和服务拓展。

不少的证券公司面临着业务转型,做出特色、寻求差异化经营成为必然的选择。差异化竞争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企业在全行业范围中独具特色的东西。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有许多方式,如品牌、产品技术、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证券公司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能够避开最激烈的正面竞争;与此同时,证券业产业组织的多样化、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可以提高整个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弹性,分散冲击波的力度与方向。

实现证券业差异化经营与竞争是未来中国证券行业改革的一大课题,也是证券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样的差异化经营与竞争,能够形成证券行业合理的产业层次,形成良性竞争,使得整个行业更具市场效率和抗冲击能力。

业务模式的转变

中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来源长期依靠经纪业务,这使得证券公司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行业的整体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水平受市场涨跌的影响明显。未来中国证券公司的一个改革重点就是要实现业务模式从通道盈利模式向服务盈利模式的转变,通过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来实现公司的成长。在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变后。证券公司的理念、规则、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都将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从通道盈利模式向服务盈利模式的转变,中国证券公司的收入与二

级市场的相关性将大幅降低。由于服务型产品的风险很小,中国证券业现存的风险收益结构也会得到很大改善。

打造和谐共赢的金融投资文化

证券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证券公司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人们对证券公司的关注、批评也随之上升。不管是“密西西比泡沫”导致法国对金融投机文化的憎恨,还是大萧条引发美国强制分拆银行与证券业的举措,证券公司的发展之路充满了谤誉,其背后则是人们对证券行业背后所代表金融文化的不断反省。2011年,源自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又将全球的目光聚集到了证券公司,自私、贪婪、腐败成了华尔街的代名词,而中国证券公司出现的内幕交易、老鼠仓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金融文化的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投资文化,证券公司应该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有利于证券公司的长期有序发展、有利于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来看,打造和谐共赢的金融投资文化是一个发展方向。

业务线视角

经纪业务发展与改革重点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未来我国证券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下,证券公司业务必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就经纪业务而言,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与不同投资需求的市场实体客观上要求多样化的经纪服务内容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实践。因此,在交易制度方面,多种交易制度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发展兼容证券商报价制度的经纪活动成为市场的内生需求。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条件下,证券经纪业务的展开和繁荣将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

证券公司报价体系的建立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必然引入证券商报价机制,未来我国市场上必将呈现出以集中竞价交易制度为主,兼容证券商报价驱动的主板;以证券商报价制度为主,投资者指令驱动为辅的业板和采取证券商报价制度配之以非强制性做市商功能的三板市场的多层次、混合型交易制度结构。同时,大宗交易市场和控制权转让市场中也将改变比照集中竞价交易价格成交的恶劣局面,引入证券商报价,发展多种交易制度。

实行证券商报价制,证券商作为特许的注册经纪人,需要派其代表进场提供股票的双向报价,在很大程度上参与证券价格的形成过程,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将使得我国原本单一功能的经纪人制度,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成熟方向发展。

为防范证券商报价制度可能引发的市场风险,在主板、业板市场,相应的证券经纪商将负有与报价制度相配合的特定做市义务。

由此可知,证券商报价制度的引入事实上将造未来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双轨制”。一方面,既存在因循现有集中竞价交易制度、法律上采用简单关系的经纪人;另一方面,也将发展出以证券商报价为基础、以信托法律关系为核心的经纪人。上述两类经纪人的并存,对于我国多层次经纪人制度的建立,对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无疑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板市场与柜台交易报价

三板市场基本格局的特异性,要求法律设计必须为协调联网交易与柜台交易预留制度空间,这使其未来的经纪制度呈现出不同于主板和业板市场的特点。三板市场的发展将推动公司法制和证券公司经纪人制度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革。未来三板市场中,由于上柜公司实力较弱,不可能采取主板市场的集中竞价交易制度。引进证券商报价制度,由经审核批准的券商,持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投的活跃程度。这成为三板市场交易制度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对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人业务的深化发展提出了挑战。

经纪合同变革与经纪活动规范

各市场报价体系建设的影响将渗透于证券经纪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使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生重大变革。

证券商报价制度的引入必然要求在经纪活动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托法律关系,从而引发信托合同条款的变革和必要的强行法规的补充与完善,并进一步对经纪人业务活动规范和经纪人会员资格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最终推动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根本性改革与发展。

自营业务发展与改革重点

风险控制一直是自营业务管理的重要一环,伴随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高风险性将进一步凸显,市场发展导致自营风险进一步加剧表现在:第一,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导致自营业务风险增加;第二,法律、政策规范的专业化、严格化,导致自营风险提升。

在公平市场条件下,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与其他交易机构的业务相比,并不存在任何优势,同样具备高风险特征。我们认为,证券公司未来在自营业务方面,尤其在风险控制领域,会呈现一系列发展趋势,并由此引发制度变革。

加强风险控制

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与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政策、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主的系统风险与内部控制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非系统风险都有加剧的趋势。加强风险控制仍应作为自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设立专门自营业务部门执行董事会、投资决策机构关于自营业务的决策。自营业务是与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回购交易业务并行的一种证券公司业务类型。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组织机构,完善自营风险管理流程,实现对风险的及时识别、监视和处理;在技术层面要学习外国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实现自营业务交易机构的独立法人化

除在证券公司内部保留自营部门进行自营业务以外,还应当鼓励设立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进行自营业务。进行传统投资品种以外金融产品的投资,因为缺乏经验所以风险更突出。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模式进行此类自营业务,这既是拓宽自营业务范围、活跃市场的一种尝试,又能将风险控制在子公司范围内,不致引发连锁反应和系统风险。

在市场发展、金融产品增多、自营风险突出的大环境下,由证券公司出资建立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自营业务,将成为一种趋势。

证券公司无法再依赖行业便利行为

证券市场是开放的自由市场,具有高风险性特征,在证券市场中投资,对目标公司信息知悉越多越有利于风险控制,投资回报率就高。随着市场规则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证券公司将无法继续依靠自身特殊地位,获取内幕信息等行业便利而保持对其他类型交易机构的竞争优势。

中国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度依靠作为保荐人和承销商的双重地位和便利条件,通过内幕交易等方式获取了对同业交易机构的竞争优势,这些隐性优势在公平市场条件下将荡然无存。

虽然现阶段内幕交易尚未被有效控制,还出现了内幕交易主体扩大化、内幕交易信息丰富化、内幕交易手段多样化,内幕交易非法所得巨额化等趋势。但是政府有决心控制内幕交易,相关法律正在不断完善,市场规则也在健全、发展之中,证券公司进行内幕交易性质的行为将会付出巨大代价。

除了较大的违法成本使证券公司主观不愿从事内幕交易行为外,客观方面,随着公司内部隔离墙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自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在财务、人员、信息方面完全分离,其相对于证券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很难知悉更多内幕信息,建立独立的子公司专门从事自营业务时,更是如此。

承销与咨询业务发展与改革重点

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发行体制下,证券发行承销几乎不存在风险。由于我国对于证券发行实行核准制,上市公司实际上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与此同时,对于网上申购者资格准入过于宽松的规定进一步助长了投资者的“打新股”心理,超高的申购比率实际上掩盖了真实的供求关系。而在定价技术单一、退市制度不健全的情形下,发行人、承销商、保荐人以及询价机构的利益共同体又推动股票发行价屡新高,为这四方获取了超额利益。这种高收益低风险的情形导致了实践中承销协议形同虚设,缺少必要的风险防控条款以及内部责任分担机制,且承销方式多机械地采取余额包销这种高风险的形式。

承销业务相关制度未来的变化趋势

随着我国股票发行审核体制不断市场化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将不再是稀缺资源,一级市场的风险也将逐渐显现。

如果说新股破发仅仅是昭示着

二级市场价差的缩小和承销业务风险的增大,那么发行失败将直接影响到承销商的利益和声誉。在未来,伴随着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演变,以及网上发行网下配售方式、保荐人制度以及退市机制的改革调整,券商在承销业务中无疑将面对更大的风险与挑战。

核准制的实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长远和积极的影响,但是核准制亦具有较大的缺陷。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注册制”替代“核准制”的发行监管制度的改革呼声日渐强烈。

目前我国新股发行采取的是“网上发行+网下配售”的模式。在申购新股行为成本提升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申购新股将会更加理性,从而有助于还原股市真实的供求关系。

就网下配售而言,下一步改革的内容将有可能涉及调高网下配售比例、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权以及存量配售三个方面。特别是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权的推出将使询价更为合理。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主承销商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询价机构群体,兼顾发行人和机构客户双方利益,最终令发行定价回归合理水平。

有学者提出了保荐人制度改革的三种选择:第一,废除保荐制度,恢复原来的主承销商制度;第二,保留证券商保荐,废除保荐代表人;第三,设立专门的保荐事务所,实现保荐与承销业务的分离。无论采取哪一种选项,其目的都是为了打破保荐人与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利益链条,恢复保荐制度的中立性,发挥其在证券发行上市中“私人警察”(privatepoliceman)的作用,保证发行新股的质量。在保荐人独立性、客观性得以确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保荐人对承销商的约束机制将会大大增强,要求承销商严格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另一方面,保荐人和承销商分离后,二者之间将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券商之间在承销业务方面也势必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承销能力,避免发行失败,成为券商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退市制度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是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一般都辅有完善而有效的退市制度。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退市制度必将进一步得到关注和完善,当前上市公司退市率极低的异常现象将会得到扭转。与之相配套的,将会是有关责任主体法律责任制度的健全。

承销业务的应对策略

包销与代销。对于券商而言,包销或代销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别,而应当根据公司的质量和市场情况来决定采取哪种承销方式。对于发展前景广阔,信誉优良的公司,券商可以采取包销的方式以赚取更高额的承销费;而对于非知名公司,代销则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实际上在成熟证券市场,证券承销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包销和代销。

单独承销与承销团承销。独立承销适合于小规模的证券发行,但如果发行规模较大、区域较广,则采用承销团承销将有利于证券的销售,并可降低承销团成员的风险。

放弃发行。根据境外成熟市场的有关经验,在项目巨大,超出承销商资金承受能力的极端情况下,承销商一般会与发行人协商放弃发行。在中国电信首次募股时就发生了股票认购率过低的情况。

承销协议的细化。相较于国际证券市场中的惯例,我国的承销协议的基本条款在不可抗力条款、陈述与保证条款和免责条款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1)定价能力

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是承销商在新股发行中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股市供求关系逐步均衡后,承销商为了确保发行成功,必须根据发行人的行业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定价方式,并综合考虑市场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行业地位、经营业绩、发行规模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一般来说,新股发行价格的市盈率应低于股票市场上同类股票的市盈率。发行溢价过高,投资者不愿意购买;太低的发行价不能使发行人筹足资金。因此提高定价能力,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是承销商防范承销风险的第一步。

(2)研究能力

券商应当扩充研究团队,以应对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的考验。吸引大量有深厚专业知识背景、特别是对近几年来冷门行业有研究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投行队伍,加强投行工作力量、精选项目,更好地发掘出那些素质高、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3)风险管控、承担能力

为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券商应当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股票发行的时间、公司质地、行业状况,所上市的市场以及券商自身的资本充足性、投资结构等评估股票发行的风险。

券商在未来还应加强内部风险知识培训以及合规性培训,提高内部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同时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将承销风险纳入证券公司总体风险考虑范围,使承销风险防范与其他业务风险防范相互协调。建立科学的发行人质量评价体系和内核工作流程,明确各当事人相应的风险责任。

此外,在退市制度建立完善、证券团体诉讼制度逐步健全的情况下,券商应当考虑设立赔偿准备金应对可能的发生诉讼。

(4)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各家券商的境内业务竞争形势已经比较明显,在新业务尚未有很大突破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国际业务是任何一家券商希望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一方面,通过并购或海外ipo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开拓境外业务;另一方面,通过与各大跨国投行建立竞争一合作关系,加强与其在业务、信息、人才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而逐步实现本土券商的跨境经营。

咨询业务

目前,券商的收入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和自营业务上。在经纪业务面临巨大压力,各券商为争夺客户不断压低佣金;承销业务风险逐渐显现而自营业务又不得不面对“靠天吃饭”的局面下,咨询业务将成为券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尽管如此,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而言,未来该方向上的变革将相对较小。

明确区分一般咨询和理财业务的界限。在未来,券商咨询业务与理财业务的界限将有可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明确。此外,由于券商有关人员违规代客理财,券商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因此券商还有可能就相关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证券公司从业的要求篇10

关键词:证券公司;服务营销;积分制;品牌营销

一、现阶段证券公司的总体状况

证券行业是一个受市场准入限制的金融服务行业,经纪业务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全国证券公司的净收入中,经纪业务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33%。经纪业务因其现金流大、收人相对稳定、风险较小等特点而受到证券公司青睐。绝大多数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都非常重视,而且是不断加大投入,在市场开发方式上积极创新,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的同质化特征,缺乏富有特色的服务,只能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赢得市场。但单纯的价格战会给券商带来多大的生存空间呢?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证券公司在营销理念和策略上都有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向客户营销自己,如何向客户提供极具特色的服务,如何进行服务方面的营销,成为了决定券商未来生存的关键。

证券公司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具有无形且同质性、服务和产品的统一性及员工与顾客的面对面接触性,这使得仅仅依靠传统的组合策略很难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需要以服务营销中的7ps为基础,向顾客提供服质量高、产品多样的特色服务,以满足广大客户多种需求,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而给客户带来归属感、尊贵感、重视度,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二、证券公司突破传统寻找新的未来的必要性

从以上证券公司现状来看,证券公司门正面临着很大的潜在危机。从国际证券业的发展走向看,一般证券公司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型化向大型化、由分散化到全能化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若不及时强大自己,未来必定是被强大的别人吞灭。强大自己,则先从自己的核心业务出发。毋庸置疑,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即其经纪业务。

1.经纪业务的重要性

从收入结构来看,我国的券商的盈利模式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的情形,基本上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自营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证券承销收入、利息收入等。而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占了证券公司利润来源的相当大比例,在这个业务中,各个证券公司的竞争异常强烈,甚至出现了在证券考试考场外拉人的现象。

2.经纪业务中的危机

经济业务的收入不稳定。比如我们了解到国元证券的收入就很不稳定,而且受市场走势的影响收入波动比较强烈,经纪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顾客买卖股票的手续费以及开户费,受股市波动影响很大。

顾客不稳定。顾客忠诚度低,没有归属感。中国证券行业服务严重同质化,客户对证券公司品牌的忠诚度低,券商需要有效衡量客户价值并持续跟踪客户价值量的变化,提供差异化服务和提高客户忠诚度。

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了没有为企业提供太大价值的顾客身上。据统计资料表明,证券公司利润的来源呈现极端的二八分布,即八成的收益来自于二成的核心客户。但是证券公司对每位顾客的服务与重视程度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体现那二成核心客户的价值。

三、如何转危机为生机

最后我们的重点就落在了如何确定自己的核心客户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这部分客户忠诚于公司。在保证了自己客户的忠诚度的同时把优良的创新的服务推广及建立自身区别于其他证券公司的品牌形象。

1.经纪业务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为投资者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日益发展成熟,券商的客户群有机构成已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亦已变化。而客户需求方面,多层次性的个性的投资理财产品越来越为客户所需求。

所以,在经济业务中,券商必须从量化转向质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投资者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收取相关的服务费用和中介费用。这样才能抢占市场先机,稳固自身市场地位,进行长远发展。

2.服务需创新有特色

证券业是属于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对客户需求的符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影响和决定客户的忠诚度。如何为客户提供能最大化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呢?服务必须创新,并且体现自身价值特色,让顾客对自身企业有依赖感和归属感。

所以,券商需要设计有别于其他券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体系,从内容上制度上来创新。为客户提供的优质服务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站式服务:

即在券商的任何一个营业网点,顾客的任何问题都能得到专业的解决,不管是通过所在场的员工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并且,需要顾客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持满意态度。

要做到一站式服务,需要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进行业务提炼和营销知识的推广传输,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运作。

差异化服务:

就是在客户开发的过程当中,证券商应当向客户提供依据不同的资金量来设计的服务菜单,交由客户进行自主的选择权,然后根据客户的选择提供相应的服务。

比如,对个人投资者,制定不同的个人理财方案;主动到企业当中进行调查研究,对不同企业依据其不同的资金规模和投资理念等特点将股票的交易、新股的认购、国债的回购、可转换债券等证券交易产品进行打包,为他们定制出可行的投资分析报告,然后介绍给客户,供他们选择。

人性化服务:

特别是对那些大户及机构投资者,用面对面的投资理财顾问形式代替网上的在线咨询,通过直接的交流,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从而减少他们对佣金的过分关注。

这就要求券商先要依据公共信息收集到主要的客户信息,制定详细的客户拜访方案,组织团队按照不同的客户类别分别进行上门拜访和持续的提供咨询服务。

多元化服务:

就是依据不同客户的各自需求,从大量的信息库中筛选对特定客户来说最具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这是最为有效的信息服务方法。由于信息量较为庞大,有很多信息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这对于客户而说,只能是无用的垃圾信息。而客户所感兴趣的是对他们投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行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如何向客户提供具有价值的服务,就成为了券商发挥信息优势的关键。(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1130)

参考文献:

[1]韦彩梅.我国大券商盈利模式构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