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29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1

[关键词]培训者培训模式;老年专科护士;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2(a)-0166-04

applicationeffectoftrainingthetrainersmodelinthecultivationofgeriatricnursespecialistsinclinicalnursingunits

SHiHua

DepartmentofSterilizationSupplyCenter,BeijingGeriatricHospital,Beijing10009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effectoftrainingthetrainersmodelinthecultivationofgeriatricnursespecialistsinclinicalnursingunits.methodstwelvecasesofbackbonenursesinBeijingGeriatricHospitalwereselectedastrainersatFebruary2016,thetrainersweretakenthetrainingofknowledgeandskillsrelatedtogeriatricnursing,aftertheywerequalified,theystartedtotakenexttrainingforthenursesinclinicalnursingunits.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oftrainersbeforetraining,aftertraining,andaftertrainingfornurseswereobserved,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ofnursesinclinicalnursingunitswerecompared,andthenursingsatisfactionofelderlypatientsbeforeandaftertrainingwasinvestigated.Results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oftrainersaftertrainingandaftertrainingfornurses[aftertraining:(74.29±16.48),(78.24±18.03)points;aftertrainingfornurses:(81.59±18.95),(86.61±19.36)poi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66.27±11.35),(69.58±14.13)points](p<0.05),and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aftertrainingfornurse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aftertraining(p<0.05).thescoresofscientificresearchandcriticalthinkingability,clinicalnursing,leadership,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ethicalandlegalpractice,professionaldevelopment,educationalcounselingeachdimensionof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andtotalscoresoftrainersaftertrainingandaftertrainingfornurses[aftertraining:(22.31±5.28),(25.39±6.05),(23.85±7.63),(22.54±5.53),(20.34±3.05),(14.52±1.91),(16.68±2.01),(157.53±28.84)points;aftertrainingfornurses:(25.78±7.15),(29.48±8.33),(26.82±8.05),(26.61±7.49),(24.16±6.13),(16.87±2.08),(18.99±2.67),(164.94±32.11)poi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18.38±3.29),(20.45±3.17),(19.37±3.13),(18.03±2.93),(17.44±2.33),(12.34±1.76),(13.36±1.44),(150.06±22.45)points](p<0.05),andthescoresaboveaftertrainingfornurseswerehigherthanthoseaftertraining(p<0.05).afterthenursesinclinicalnursingunitsacceptingtraining,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71.24±15.32)points,nursingskills(74.29±16.42)pointswereall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60.46±10.85),(63.36±12.55)points],thedifferenceswereall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nursingsatisfactionofelderlypatientsbeforetrainingwas46.67%(42/90),thenursingsatisfactionofelderlypatientsaftertrainingwas82.22%(74/90),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rainingthetrainersmodelishelpfultoimprovethenursinglevelsoftrainers,promotethemtodevelopintogeriatricnursespecialists,atthesametime,theycanprovidemoresuperiornursingservices,andimprovethenursingsatisfac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护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尚在起步阶段,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严重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老年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2-3],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长,老年专科护士人才的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的需求[4],因此,培养老年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其不仅能有效减轻老年护理压力,还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老年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5-6]。为适应社会老龄化的新趋势,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本研究采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对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进行培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培训者2016年2月选取北京老年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单元中具有丰富的老年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教学能力、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及以上护师、5年及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12名护理骨干人员作为培训者。所有护师均为女性,其中,内科6名,外科4名,妇科2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9名;年龄35~54岁,平均(48.2±9.6)岁;工作年限8~30年,平均(19.3±4.7)年;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

1.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我院护理单元中3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内科18名,外科14名,妇科6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7名;年龄25~38岁,平均(31.2±5.5)岁;工作年限3~14年,平均(9.2±1.3)年;护师20名,主管护师18名。

1.2方法

1.2.1培训者的培训邀请我院内科、外科、妇科主任医师和各科护士长对12名护理骨干人员(培训者)进行培训,授课人员以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和王艳梅的《老年护理学》[9]作为指导,并参考《老年病综合征管理》[10]、《老年长期照护》[11]和《老年中期照护》[12],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循序渐进地向培训者传授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老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变化;老年常见疾病与康复;老年健康保健、老年日常生活及社会护理、老年用药安全与护理、老年心理护理、临终护理、老年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等。每周培训1次,每次1~2h,共培训16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2~5月。

1.2.2培训对象的培训培训者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开始进入内、外、妇科各科室对护理单元中的护师进行培训。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培训,每2周培训1~2次,每次0.5~1h,共培训8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6~9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培训前后分别对培训者与护理单元护师进行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考核。护理知识通过笔试的形式考察,满分为100分。护理技能参考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考核内容包括压疮预防、用药方法、口腔清洁、叩背祛痰、床上擦浴等,满分100分。

1.3.2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即科研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别为0~4分,0分表示完全没有能力,4分表示能力很强。分数越高提示核心能力越强[10]。

1.3.3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调查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为2016年2~5月(培训前)、2016年6~9月(培训后)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各90例,所有患者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或电话随访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极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维度,总分100分,以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来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护师后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单元护师培训前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护理单元护师接受培训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培训前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6.67%(42/90),培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培训者培训模式是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成人教育模式,其不仅科学、高效,而且普及面和适用性广[11-13]。培训者培训模式以培训者为培训对象,先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再让接受过培训的培训者开展下一步培训,培训结构呈金字塔式增长,能全方位、多层次培养老年专科护理人才,有利于壮大老年专科护理队伍,缓解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匮乏和护理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14-17]。目前我国专科护师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评价标准,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尤其薄弱[18-19]。为了探索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的最优模式,本研究引入培训者培训模式,结果显示,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后(p<0.05),结果提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能显著提高培训者的护理水平,而培训护师后的护理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培训者在培训护理单元护师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激励培训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水平。

培训者培训模式结合了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有利于弥补和纠正护理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0-23]。本研究中,培训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培训者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能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更容易满足患者需求,实用性较强。本研究运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老年专科护士,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经过培训者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后,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培训者的筛选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培训者培训模式的成败。培训模式的培训者务必要保证能胜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的授课工作,否则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2)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培训者培训模式成功的基础。适时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培训效果。(3)护理部及护理单元护士长的支持和配合关系着培训者培训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我国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只有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专科护理质量,真正使老年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刘传红,屈清荣,孙巧枝,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14-1116,1117.

[2]周云辉,周晓艳,文安笑,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4,29(10):72-75.

[3]邓俊,王晓月,程海丹,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品管圈活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61-3664.

[4]郭莎莎,陈雪萍,王花玲,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社区低龄老年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0):3756-3759.

[5]张莹莹,李华珠,许勤,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压疮防治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38-440.

[6]刘志英,龚竹云,涂国红,等.老年iCU多学科联合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115-3117.

[7]沈志云,陈利群.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50-1253.

[8]邸淑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9]王艳梅.老年护理学(供护理学专业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陈峥.老年病综合征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11]宋岳涛,杨兵.老年长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2]陈峥,王玉波.老年中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3]赵振华,张爱莉,汪洁,等.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师培训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1):42-46.

[14]周晓艳,周云辉,文安笑,等.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20):27-28.

[15]陈秋华,陈萍,邵庭芳,等.系统化健康课程培训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163-4165.

[16]廖映红.对低年资护士因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性缺乏的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39-339.

[17]游汝,胡姑长,莫志云,等.老年病区陪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59-260.

[18]周颖.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培训用于老年病房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119-120.

[19]刘祚燕,陈茜,黄兆晶,等.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老年人态度及知识的调查分析[J].o理研究,2014,28(3):299-300.

[20]龚兰英,杜凤娟,肖斌,等.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06-107.

[21]计晓薇,张黎明.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无陪护病房护理员队伍现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116-118.

[22]胡苏珍,夏海鸥,王国文,等.培训者培训模式用于社区院前急救培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17):84-86.

[23]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17):2064-2066.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2

【关键词】长期照护;培训;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快速增加的老年高龄人口,对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长期护理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增加了老年服务提供的难度[1]。在这个群体中,70%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的慢性病,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则需要更多的医疗设施、场所、人员以及相应的服务体系来应对,因此长期照护服务是至关重要的[2]。

长期照护服务是指由经过教育培训的照护服务人员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其显著特点是保健护理与生活照料的结合,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了专业性援助,有效的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尤其目前机构照护压力增加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使得居家照护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老年人也更愿意居家获得照护服务,但正式护理资源不足[3],使得非正式照护在长期照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需求研究是人员培训工作基本程序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培训的内容方案、教学方法和培训效果的关键步骤。

1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现状

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人员数量较少并且素质不一,目前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现状是一方面高龄失能老人本身护理难度大、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收入偏低、精神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等因素,导致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特点是,大多年龄在40岁~55岁之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4],大多数来自农村务工或下岗人员,上岗前接受的相关培训甚少,基本上是边干边学。

有研究显示,照护者对日常照护常识不了解[3],使得长期照护服务普遍缺乏专业性,而长期照护与一般老年照料或家政服务的区别就在于它的专业性[5]。基于目前这种现状,加之长期照护基本上都是一些低技术服务(Low-techservices),对这些人员进行规范化、多层次的培训已被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证实具有可行性。定期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可以使他们能够掌握更高的日常照护的知识和技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因技术的提高,也可相应提高其工资待遇。

2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现状

2.1长期照护人员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长期照护人员由于大多数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的岗前培训少甚至没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除给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外,对护理技术操作了解不多,很难满足服务对象快速增长的护理需求[6],导致她们在很长时间内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处境,而长期照护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收入,更加愿意接受相关的培训。

影响培训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等[7],部分长期照护人员年龄偏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吃力、集中力很差、记忆力下降,会明显降低培训的意愿。大部分长期照护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对培训内容理解力差,导致自信心下降,也会降低培训的意愿。还有小部分因为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相冲突,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充分,部分长期照护人员仅仅将其视为自己的谋生之路,轻易的放弃培训的机会。基于上述的原因,导致长期照护行业发展滞后,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2.2长期照护培训现状

目前从事长期照护培训的机构和人员不一,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下岗无业人员的照护岗前培训,以培训初级长期照护人员为主;经济发达地区由政府牵头建设的养老照护培训基地,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组织的不定期培训等,培训内容以最基本的照护知识为主,但取得养老照护培训资格证上岗的人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建议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社会疾病的负担加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我国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探索之中,如专业化发展问题、服务的连续性问题、政府的政策及规范化管理问题、培训的方向和内容等。

(1)建立规范的长期照护制度,即可缓解日益增长的机构长期照护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又可起到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的,整合社区老年人服务资源,引进专业护理力量,建立长期照护服务平台,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对接。

(2)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的、方法、时间。应将传统的讲授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除了提高其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应重视塑造其个人的品质、职业道德。还应根据其文化水平、年龄差距、时间不同安排不同的培训类别,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提高长期照护人员的总体水平。其次强化监管的制度,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应建立培训评估的体系,以监督和评价培训的效果,量化各种所需的指标,测试是否达到培训的标准。还应加大财政的投入,鼓励养老机构和职业培训学校积极的开展长期照护人员免费培训的业务,适当给予其经济补贴,以减少长期照护人员的流失。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自身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要求,这是素质提高的根本途径,长期照护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我素质的重要性和工作的价值,才会采取切实的行动积极的配合。

(3)建立有资质的长期照护培训机构。基于目前长期照护人员的服务能力现状,不论是专业、半专业或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教育及定期的在职训练,才能提升长期照护的服务质量。建议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项目、资格认定、认证上岗等方面规范了照护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培训机构,为高龄失能和残障人员提供更有品质的长期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友庭.人口高龄化趋势及长期照护制度研究: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6-60.

[2]徐新鹏,王瑞腾,肖云,等.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1(25):84-88.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3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干预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卢少萍,符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4]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58-59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4

关键词介护基础护理技能培训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0-02

杨浦区引入老龄化社会的“介护”工作概念,以患有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家属和为老服务者为对象,提供居家老人基础医学护理技能培训,使其更好的承担起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料的责任,提升居家老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享受[1-2]。本培训工作纳入了杨浦区2012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实施前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介护”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延吉社区有常住人口74777人,65岁及以上的人数为15825人,占21.16%;8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444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8.11%,远远高于周边平凉社区的6.22%和大桥社区的9.74%[3]。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6月结合病史和入户调查,确定100户家有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家庭,免费提供居家护理技能培训。100户老人中,由子女和配偶照顾占56.00%,保姆和护工、志愿者照顾占44.00%。

1.2方法

使用杨浦区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编制的“介护”培训《需求咨询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患病情况,家属或保姆希望得到哪些居家护理技能的培训项目等。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2结果

2.1居家养老者的疾病构成

居家老人中居首位的是脑卒中后遗症,占45.2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39.60%;糖尿病占15.20%。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患者占58.60%,有46.30%的患者有肢体障碍。

2.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00名居家老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判定,完全自理平均为14.77%;有些困难平均为38.50%;需他人帮助平均为23.20%;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平均为23.50%(表1)。

2.3培训项目需求调查

“介护”技能培训必授项目,需求度最高的为扣背按压、预防压疮、协助床上更衣;选择性项目最高的为口腔清洁、床—轮椅患者转移单人操作、床—轮椅患者转移双人操作(表2)。

3讨论

“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很受欢迎,有多种慢性疾病、肢体障碍的患者家庭对“介护”培训有很高的需求[3]。我中心自2012年6月开展此项培训宣传以来,在广大居家养老患者家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挑选有肢体障碍和困难家庭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因此调查结果中,需要依赖他人部分帮助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4]。家庭医生服务制是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方向,“介护”式居家养老模式丰富了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更为便捷、科学、精心的护理模式,是值得在社区进行推广的。

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及陪护更加愿意学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护理操作。肢体障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等疾病,对贴近实际需求的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应当成为“介护”培训重点考虑的内容。上海延吉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进行“介护”技能培训,是应对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其林,王颖丽.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上海医药,2012,33(2):23-24.

[2]王君俏.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8-20.

[3]孙伟,钟宁,蒋中陶,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1,11(4):27-30.

[4]王颖丽,金其林,崔明,等.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J].上海医药,2012,33(2):25-29.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5

【关键词】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成人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D52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养老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匮乏也更加突显。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针对对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级养老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学者Knowles的理论核心概念认为成人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成人具有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独立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动机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且为内在动机所驱动;学习目的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渴望知道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及现状

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2011年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其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都做了要求,在工作要求中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初级技能要求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如给药仅限协助口服给药和协助口服药的保管。文献回顾发现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医学基础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而对已经进行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经验总结中,有研究者指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现状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基本上也未受过专门的养老技能培训,缺乏一定养老护理基本常识。

三、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过程的应用

在培训中为了达成较好的培训效果,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培训内容根据初级养老工作过程划分成:模块一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模块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模块三清洁卫生;模块四营养需求、饮食与排泄;模块五安全保护;模块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观察、给药;模块七消毒隔离;模块八冷热应用;模块九护理记录。教学中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注重职业道德塑造

在培训中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养老护理对于社会的价值,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多一些耐心、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老人的不适与需求,给予恰当的处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准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案例讲解,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针对学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特点,在介绍老人权益保障法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员加深对老年人权益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常识时,结合案例着重讲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结合学员工作生活介绍劳动法知识,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贴近工作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化基础知识培训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中不少是医学基础知识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知识专业性较高,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时有限。学员在初次接触专业的医学知识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太复杂了记不得。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则很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教的理论性太强,不实用,学习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要求学员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掌握,而是要学员为后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转换,二次开发教材,最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解剖生理,再讲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而是分系统逐一讲解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老化改变、护理注意点及其原因。培训过程采用学员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讲解,帮助学员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大量运用图片、实体模型,三维动画帮助学员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其理性认识。

4、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培训

仿真模拟训练是在预先根据工作任务设定的案例中,运用仿真模拟人,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要求设计标准案例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既直观地展示了技能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练习环节还设置了提问、讨论环节,以pBL教学法深化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由学员讨论后回答;或者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一些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有效地达成技能培训的目的。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中设置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完善学员的职业素质。

四、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易懂、且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考核结果显示,多少学员都能达到初级养老护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6

关键词:品管圈养老护理员培训

近年来我国养老护理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我国养老护理改革在不断深化;其次,养老护理改革对养老护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护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社会及养老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养老护理员的总体情况而言,如年龄、学历、从业资格、相关专业知识与目前岗位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就需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自身业务素质。所以在当前我养老护理事业发展中,如何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培训品质,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养老护理员的满意度,切实保障养老护理员的学习愿望以及利益。对品管圈模式进行运用,能够对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并为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综合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1品管圈应用现状

(1)品管圈的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在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创立品管圈活动,之后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

(2)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品管圈是一种通过对管理制度的提高与工作环境的改善,达到集体参与并改善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方法。自1978年兴起于我国,并在我国质量协会的监督下不断发展,向着更高的技术方面、工艺方面、管理方面扩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品管圈不仅要求领导人员参与其中,而且也要求职工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只有如此,品管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当前,品管圈模式在养老护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运用,并且在养老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品管圈模式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也决定了品管圈模式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品管圈模式中,团队个体所具有的能力与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而整个团体也可以在明确的分工以及相互的监督检查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对于为养老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现平台、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养老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养老护理对象的满意度也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2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2.1国外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国外的养老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沉淀,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建立了养老护士的专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相应的培训机制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培养,并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

2.2国内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从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来看,由于我国养老护理工作仍旧停留在关注养老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因此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内容也多集中于此,这导致了养老服务对象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在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得到体现。另外,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规模的迅猛发展,而是反映着我国养老护理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而这种数量上的缺口,也导致了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准入门槛较低,这对于提升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我国养老服务人员所具有的持证率较低。当前,我国拥有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仅有两万多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持证率普遍都在50.00%左右,而广州也仅仅达到了12.00%,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或者中小城市,养老护理工作者的持证率则更低;再次,不规范化培训,培的谌菁虻?结构不合理,且主要以考证培训为目的。

3品管圈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作用

3.1促进了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操作产生深入的理解

品管圈小组活动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发展方向,可短期见效,易持续开展,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学员满意度。品管圈模式能够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通过培训了解工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操作重点,从而确保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使用更加规范的动作与更加熟练的流程,并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养老护理对象开展沟通,强化自身对工作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认知与了解。当然,通过品管圈模式,圈员也可以开展圈员会议,总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再使用统计学方法和鱼骨图等明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从而确保培训工作能够体现出更好的针对性,并确保培训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借鉴品管圈在其他行业推行的成功经验,将品管圈改善方法导入到养老护理员培训中,旨在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培训教学的教学品质。从品管圈模式所使用的方法来看,这些方法可以发挥出老师的辅导作用,并在充分调动养老护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操作与实践来培养养老护理工作者的问题发现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进行持续完善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养老护理共组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学习效率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品管圈模式中,圈员扮演者培训者角色,同时也扮演者学习者角色,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品管圈对于强化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与养老护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降低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而且也有助于引导养老护理对象掌握更多的养老技能,推动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养老护理工作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3.2强化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品管圈模式中,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质量进行评估,这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改进与优化。而对于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协调和完善激励惩罚制度及管理制度。

3.3品管圈活动对于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双赢效果

在品管圈模式中,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素养,引导培训对象构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且也能够提升培训者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完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培养体系,提升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升养老护理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职业判断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实现养老护理事业从单纯停留在表面向充满人文精神、专业高效的全面护理的转变,借鉴品管圈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7

关键词:民办养老;护理;康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2-02

一、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家庭养老,其次是机构养老。照料老人尤其是照料身体患病的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难题。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的养老模式。这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服务性行业便应运而生,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目前已成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也纷纷建立,并参与养老市场的竞争。但无论是家庭的孝道型养老还是机构的供给型养老都没有客观地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养老护理产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100年,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专业。养老护理有专业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职业准则。对此我国有很多院校纷纷响应和开设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和教育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益性色彩,给从业人员提供的待遇偏低。护理人员的每月工资普遍在1000―1500元,远低于从事一般服务业的人员,比如医院护工、餐厅服务等。同时由于传统社会认为养老护理服务是伺候老年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泰州民办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稀少、层次偏低的程度,主要提供的是照顾老人吃饱睡好的所谓“保姆式”服务,以生活上的照料为主要内容,养老护理需求数量大,但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的护理工作也决定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坚持专业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经过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承受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2.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从业队伍素质偏低

在泰州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中,存在一些护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形。比如养老护理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等。从泰州民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很不乐观。当然,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开始了推进养老服务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但是整个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据测算,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左右,近年来,招收聘用下岗女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职业认证的标准,在整个养老职业队伍当中通行开来,这些都应该从行业规范的层面上加以改进。

3.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力度薄弱

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中存在着养老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与职业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全市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人手匮乏,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该所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的泰州市养老护理员比例堪忧,而在连续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全市报名入学的学员不足1/8。报名培训的更是以单位、团体居多,个人报名者更是少之又少。

4.养老护理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还停留在关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老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心需求,如对增长个人才艺的需求、了解社会发展、追随时代进步的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现在难以满足。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大部分是生活半自理老人,老年人有心理护理诉求的占多数。但是护理人员接受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的只占极少部分。

三、推进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民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才应是集大成者。从业人员应是具备一般护士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能力,能确保护理、照料和治疗方面的质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咨询,能给老年人独立生活及社交活动提供保障,有听取和采纳老年人家属等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然而,目前养老护理从业者存在非专业、非职业、非行业、非本土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养老护理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始从业年龄偏大,更谈不上专业性。从业人员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与国外“让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照护老年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养老服务岗位的流动性也很大。泰州市应通过大力兴办能够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门性人才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为从业主体的局面。其次为鼓励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从事养老工作,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护理培训机构的学员本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员学成后需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通过为政府提供服务抵扣相应的学费。再次还应注意挖掘和吸收我市高等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男生生源,丰富人才结构,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社会口碑;应该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合格养老人才队伍,在这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泰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较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规范化服务。首先,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就是照料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流程,对哪一级别的护理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都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其次,要注重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最后,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家属来院探视一般都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度,该讲的就讲,不了解的就不要讲,严禁私下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联系家属。从护理员本身来看,一是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短期来看,安排培训必然影响工作;二是护理员队伍老化及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减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3.加强心理护理教育,转变护理模式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身体日渐衰老,常出现孤独、抑郁等一些特殊精神心理变化,影响着其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但在对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养老护理员自认为可以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有效护理。可见这与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态是不符的。这就表明,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加强保障机制的构建

泰州市应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行政府为特殊老年困难群体购买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发放高龄养老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龄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宣传和落实工作,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机构内养老专职工作者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只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促进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养老方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民办养老机构,是泰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状况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缓解当前养老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民办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及生存状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相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泰州市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8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在新护士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新护士的教学技能。方法将2007年7月入院的新护士85名为观察组,2006年7月入院的新护士83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结果观察组除演示和板书技能外,导入、教学语言、提问等8种教学技能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形成于美国2o世纪6o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此教学方法是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种微格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它是通过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各项教学技能逐一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技能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系统从构成看,它基本上是一个专门化的小型演播室,尤其对摄录像设备要求较高,不利于其推广。鉴此,笔者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对我院2007年7月入院的85名新护士进行为期一年教学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007年人院新护士168人,男21人、女147人,年龄21~25岁,平均22.7岁。学历:专科92人,本科76人。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外,还系统学习了《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将2007年7月的新护士85名作为观察组,2006年7月的新护士83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学历、学习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即采用微格教学方法,但不采用摄录像设备,具体为:第一步,受训者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微格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等。同时指导老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第二步,微格教学理论有导人、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组织、结束10种技能。以导入技能的培训为例说明,讲解的题目为《原发性肝癌》,指导老师先上台示范。在讲课的开始展示一张图片,如著名影视明星傅彪的一张剧照,老师开始提问:这位明星大家可能都见过,我也很爱看他演的作品,可惜他已不在人世了,那他到底是患什么病去世的呢?预想新护士的答案:肝癌。老师接着说:为什么肝癌如此厉害,竞能夺走一名当红明星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疾病。指导老师给大家示范结束后,每位受训者轮流上台进行导人技能的示范。然后,其他受训者和指导老师给出评价,导人技能训练的评价标准是:①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②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③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④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⑤讲话感情充沛,语言清晰;⑥导人时间掌握得当,紧凑;⑦能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该受训者导人技能合格,则该名受训者可进行下一个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如果不合格则根据反馈评价的结果重新修改教案。进行微格教学再实践,反复训练,达到充分掌握教学技能,直至合格。第三步,当1o种技能全部训练完成后,组织受训者进行试讲,试讲必须综合运用之前学习的1o种技能。做到对各种教学技能熟练运用,融会贯通,真正学到当老师的本领。培训周期为1年,前1o个月进行1o种教学技能的训练,最后2个月进行试讲。培训时间为每月月中和月末的一天下午,时间为3h。指导老师为护理部选取的各科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的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方法,即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然后试讲,老师再进行综合点评。培训时间与观察组同。

1.2.2评价方法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试讲,试讲内容为各受训者所在科室的常见疾病,肘间为lomin。由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并长期从事临床及理论授课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老师30名对两组进行教学评价。评价表为学校编制的教学评价表,内容包括我国规定的十大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每种教学技能的满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所有评委的平均分为该名受训者的最后分数。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a一0.05。

2结果

培训后对照组教学技能总分为(79.3±3.7)分,观察组为(94.6±2.9)分,两组比较,t一29.87,p

3讨论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护理部每年承担大量的理论授课及临床教学任务,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的老师。临床护士既要承担理论授课和临床教学,扮演老师角色,平时又要应付繁重的临床工作,比较注重专科理论及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教学技能的培训欠缺。而教学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新护士是医院未来进行护理教学的生力军,其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学技能缺乏,只有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培训,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一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由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所决定。知识的掌握在于临床长期的积累和自己不断的学习,教学技能则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素。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9

论文摘要:目的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人,高职生15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岗前医院概况介绍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岗前专题教育讲座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轮岗培训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特色带教队伍建设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考核评价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老年人护理培训篇10

关键词:日本;老年护理;社会福利士

中图分类号:D7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14-03

1999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约6.96%[1]。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与人口老龄化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加快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国老年护理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存在着绝对数世界第一、发展迅速、地区不平衡、高龄化和“未富先老”的特殊性,养老和老年护理的社会问题日趋严峻,其中老年护理人才匮乏尤为突出。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之一,其在为老年人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反观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日本国民总数近一倍,通过对日本养老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借鉴,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为老服务人员的解决路径在当前极为重要。

一、日本养老人才培养:社会福利士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机构民营自由化改革。但是这一改革带来了很多弊端:日本人口生活压力大导致社会整体生育率水平下降;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日本总人口约1.28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2958万,占总人口数的23.10%,平均2.8个生产力人口支撑一位老人;青年人口逐年下降,人口资产增长率呈现负增长态势,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有20.00%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服务[3],对于老年人护理相关的福利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日本的社会福利士及护理福利士的职业被独立分离出来,并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中的一种新职业。

(一)日本社会福利士概况

日本社会福利士是在1987年5月第105届国会通过的《社会福利士及介福利士法》中规定的,具有从事社会福利业务国家资格的人,即社会福利士是在厚生劳动省按规定正式登记,具有社会福利方面专业知识,或者护理等相关技术的个人;能够为身体或者精神层面存在障碍或由某种理由造成的无法正常生活的个人或者群体提供咨询、建议、指导等服务的或相应帮助的个人[4]。

日本老年人护理按老年人所处场所不同分为居家护理服务(临床护理)和机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居家护理是指由于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等原因,只能在家中接受的各种护理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是指享受社会保险的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各种护理机构接受的护理服务。日本政府为了保证老年人健康、愉快地度过老年生活,建立了许多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老人福利护理机构,主要包括老年人保健机构、老年人福祉机构和疗养型护理机构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的保健、咨询服务,并且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参与开办,由政府给与资助。

日本的社会福利士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往往大不相同,总体看来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资讯,这也是福利士最为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咨询者具备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下,为其提供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案,促使其解决现有问题。二是协调协商。在咨询谈话的基础上,为受助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在问题没有计划的情况下配合相关当事人进行协调协商,促使问题的早日妥善解决。

(二)日本培养社会福利士的措施

1.扩充社会福利士的职业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为了使社会福利士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有需要的老年人,不仅开设了许多相关理论的课程,并且还要求学员进行实习操作。改善现有的培训方式,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增加各培训机构专职教员的数量,使其能够更认真地培养社会福利士。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

2.完善社会福利士的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向养老服务行业输送人才,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日本政府建成了两套社会福利士培养设施。一套是以普通全日制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一般性培养设施;另一套是以社会福祉专业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短期培养设施。并且修改了关于社会福利士培训教育设施的相关规定,完善了社会福利士部级资格认证考试制度,由厚生劳动省指定的日本社会福利士养成校协会进行统一考核。

3.提高各福利机构的吸引力

为了提高社会上各福利机构的吸引力,日本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强制降低了各中小福利机构的消费金额限制,使广大收入较少的老年人能够消费得起。并且各福利机构也相继增加了多种服务,满足需要护理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至此,日本社会福利机构的利用人数逐渐增加起来。

4.利用网络等改善社会福利士的就业环境

日本政府为了改善社会福利士的就业环境,促进其就业,规定全国各地的福利人才服务中心都要无偿地为社会福利士介绍工作。政府还对为确保福利人才就业而开办活动的福利中心的经营者进行补助。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福利人才供应网络,要求求职者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哪里有需求,保证第一时间通知到需要就业的社会福利士。并且服务中心还会给与各求职者相应的指导,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使用这个人才供应网络。

5.社会福利士教育课程要求

鉴于社会福利士对使用技能的要求,为了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士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日本厚生劳动生要求各种教育机构在教学中达到以下要求:普通培训教育机构在保证1年以上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选修新课目,将总课时扩充到1200个小时。短期培训教育机构在以往修学年限不得少于6个月的基本条件前提下,根据新设置的规定将课程的授课时间扩充到600小时[5]。大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在维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实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资质符合相关规定,并要符合必修课、选修课在一定范围内的互补和替换要求。

学校还对课程设置以及知识点作了详尽要求,内容主要涉及四个主要方面:其一,理解关于人、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改善和开发方面的知识技能;其二,理解关于综合性、整体性谈话援助的理念及方法;其三,关于地方福利的改善和开发方面的知识技能;其四,服务相关方面知识。另外,日本厚生劳动省还要求教学内容上应在保持原有国家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尚未被列入考试大纲但又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知识点,积极将新领域、新知识纳入资格认证的实际教学中。

二、中国养老人才及养老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服务老年人才培养起步较晚,至今未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养老人才人员少、素质低、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养老发福利事业的发展。

(一)整体素质偏低,服务人员年龄偏大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人才的文化素质以中专以下学历为主。从事护理的人员,多数是下岗及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人文关怀、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适应不了养老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高层次养老护理的需求[6]。我国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年轻人一般不愿意承担这类工作,所以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大多数为40―50岁左右的年龄段[7]。

(二)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少、工作待遇偏低

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护理人员就是伺候老人、社会地位较低等诸多原因,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即使从事了这个行业,人员流失率也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现有约30多万名养老护理人员[8]。但我国老年人口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超过2亿,服务比例严重失调。这也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流失率。现有养老机构多数为社会公益性质,因此,不可能给从业人员提供较高的薪水。而社区服务人员一般都是政府购买,服务低于市场价格,再加上政府补贴措施不到位、社会捐款分配不均衡,从事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普遍只比当地最低工资水平高一点,有的甚至就是当地最低工资水平。

(三)养老护理培训不足

养老机构及社区中的护理人员多数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方面的培训。护理人员在上岗前未接受过正规的养老护理知识的培训,养老机构中提供的培训方式多数是由从事该职业年限较高的人向年限较低的人传授经验和技巧[9]。这种方式只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缺少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因而护理人员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层次和特殊的需求。

(四)高等教育缺乏相关专业

由于养老服务是一个新兴专业,大多数高校还未能及时开办相关专业,而开办该专业的多数是专科类院校。使得毕业生只具备技能知识而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这样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人才的培养,阻碍了对养老产业的进一步研究。

(五)全国未形成统筹

现阶段我国养老人才培养主要还是在市一级统筹的程度上,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培训、考试标准,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养老人才管理混乱,不能很好地维护养老人才的权益需要,使得各地区护理人才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养老人才流失严重,不能满足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老年人对护理的需要。

三、日本养老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养老护理人员的特殊性,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应由政府主导。我们应通过学习日本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并且与国际接轨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之路。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人才管理中心

统一管理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考试等工作,维护养老服务人员的权益,促进全国的养老人才的交流与流动,提高养老人才的服务水平。

(二)鼓励各大高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

建议政府部门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新产品开发等专业,为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希望相关部门、机构对现有养老服务人员和有志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待业人员进行家政、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增强其专业技能,提高其整体素质;并建立相应培训基地。相关部门应对各类社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等级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实行职业资格认证,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三)提高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补贴力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收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并且提供免费的培训及建立全国统一的护理人员就业网站,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的就业问题;对培训机构进行补贴,实行减税或免税的政策,改善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

(四)逐步完善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

建立完善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国家需要在现有《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职业资格认证的类型标准,促使养老人才认证机制更加全面规范。加强国际交流,创新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培养和打造外向型人才,我国养老护理融入国际老年护理领域,共同探讨和解决老年护理领域存在的共同问题,很好地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民政部,养老服务基本情况[eB/oL].http:///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2013.

[3]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数据[eB/oL].http://bdtk.mhlw.go.jp.2008.

[4]财团法人日本社会福利士会.http://jacsw.or.jp.2008.

[5]日本厚生劳动省,关于在社会福利士养成教育内容等的修改.2007.

[6]张慧清,申秋.广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10):28-32.

[7]杜国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