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病理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01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1

关键词:检验;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24-01

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甚至危害生命安全。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实施现代化管理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检验人才的结构和人员素质上也有极大变化,一些本科学生也充实到实验室,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实验室内联网,甚至全院各科室都网络化,检验信息可以很快地传给临床科,因此作为检验科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发展。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共六章二十七条,说明对实验室已纳入法制化管理。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性文件(CLia88,iSo文件)要求相同,执行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认可,将有利于国际接轨,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利措施。

2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3]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3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医生应向病人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4]病人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其它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克菲.创刊词.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

[2]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0,1:36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临床决策;医生基本功

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推动着医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在诊断手段和方法上也不断的增加,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与以往相比起来,有着很大幅度的上升和提高。那么,临床医生怎么才能做出最合理,最科学的临床决策呢,这对于医生基本功的锻炼,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1临床决策中医生基本功的作用

1.1病史采集的正确性:病史的正确采集,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病史和症状,是病人在就诊时最主要的原因,作为疾病的表象,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病史是医生在和患者或者其家属在沟通和提问中,患者或其家属给予回答而获得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过程的病人的重要资料。一份完整而详尽的病史,能够解决大半。以上的诊断问题。病史的采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要根据病人或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充分运用问诊技巧,从患者或其家属那里获取最全面最真实的病情资料,给临床决策提供决策方向。

对那些急症的病人,一定要专注主要的问题当机立断,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临床决策,选择最有特异性最简单的的辅助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或排除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愤怒与敌意,忧伤与焦虑,文化程度低下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耐心和控制患者情绪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重要的病史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重复核实。对那些话多的唠叨的且多种病症同存的患者,要会将其话语巧妙的打断,专注重点和关键进行追问,去除精神因素的误导等方法。这些是对医生的思维逻辑,医学知识,文化修养,分析问题,问诊技巧等等综合能力的一个检测和考验。一个有水平的医生,能够根据病史的采集结果,结合基础的医学知识,从病理生理病理揭破的深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确定诊疗的方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分诊人员能通过简单的问诊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准确的送到专科医生那里,所以,病史采集在临床决策上起基础的作用,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

1.2临床检查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一般是指医生根据自己的感官,或者使用传统的检查器具对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目的是为了对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材料进行收集。

体格检查的五种基本方法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其检查的方法,结果的正确性和检查是否全面,对收集患者资料的正确与否,对医生能否正确的临床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影响重大。

对急症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病期的不同,疾病的不同,生命体征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检查生命体征,对于医生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的诊断,对病情的估计,有效及时的抢救等临床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格检查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病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很好的将大部分临床诊断问题解决掉。 在体格检查中,边想边查,边想边问,验证核实,融会贯通,使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到保证的最好的方法。某些时候如果发现了一个阳性体征,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较准确的临床诊断,全面而细致的全身体格检查,有时候能做出病因诊断,复诊的病人可以观察其体征的动态变化,前一次的临床决策是否正确就可以得出判断结论和评论。

但是如果一个错误的不全面的体格检查结果,将导致一个错误的临床决策,造成漏诊误诊和治疗原则的错误等等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重者将会贻误对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病人的终生遗憾。体格检查是医生获取病人客观健康状况最快捷、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路径,体格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善性,和医生的基础知识,医德修养,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等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联系,决定着体格检查的结果。一个准确完整的体格检查结果,是医生在诊断疾病,选择进一步检查方法和制定治疗原则等等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

2实验诊断和辅助检查对于临床决策的影响

2.1诸多因素影响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标本采集方法是否正确、设备仪器的准确性和档次、试剂质量和稳定性、操作人员是否规范、诊断人员的认知水平等,都将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2合理选择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方法: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是医生根据病史、体检提出的初步诊断选择的必要的检查,以确定、补充、修正诊断或排除诊断。医生在部署检查项目时,应注意检查的适应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利弊和安全性、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检查方法的特点合理科学地选择实验室和(或)辅助检查。对于急症病人应遵循简单、快捷、安全、特异性强的原则,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可靠的检查依据。

总之,选择检查方法恰当与否和对检查结果判断水平也是对医生基本功的检验。医生采集的病史和体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辅助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因而,医生部署的检查其阳性率反映了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于检查结果,要根据病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熟悉检查的基本原理,对检查结果应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以确定其合理性和临床价值。综上所述,科学的临床决策取决于医生对病人客观资料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不是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所能取代的。

一个合理的临床决策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救治水平,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因而,加强医生基本功训练,对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技术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3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19世纪9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哈佛医学院。案例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着重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教育中,对提高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及临床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3]。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手段,将学习者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4]。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CnaS-CLo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07)要求实验室中适当的专业人员应对选择何种检验和服务提供建议,包括重复检验的频率及所需样品类型。适用时,应提供对检验结果的解释。专业人员宜按计划与临床医师就利用实验室服务和咨询科学问题进行定期交流。专业人员宜参与临床病例分析以便能对通案和个案提供有效的建议。这就对当前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培养目标,而现在我国医学检验本科实习,大多只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对于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报告的审核、检验结果的解释以及如何与临床沟通和联系等方面知识的培养明显不足,使得学生结束实习后,虽然能胜任日常的常规工作,但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的素质。因此,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践案例教学法显得尤其重要。

3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实践

3.1选取研究对象

将2014~2015年连续2年,到本科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60~8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案例教学法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两组以轮转的方式分别进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6个部门的实习,每个部门实习5~10周。两组同学到医学检验科实习之前,已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内科实习,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3.2选派骨干教师

在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4个部门中分别选派2~3名骨干教师承担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实习教学。

3.3确定教学内容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纲中的肝功能试验,肾功能试验,心肌酶及心肌蛋白检测,血糖、血脂及电解质检测,常规检测(血液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常见病原体检测等内容。

3.4病例设计和准备

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良好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首先,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要体现出典型的相关知识,经过对案例的了解和理论的学习,要有利于给抽象的理论赋予形象客观的诠释;其次,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与临床关系特别密切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以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使案例能够充分的展开,给同学们思维和讨论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并能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5]。本次案例教学法所需病例由科室组织各亚专业骨干教师统一编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8~12个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例,聘请相关临床医师对病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进行校正和指导,具体如下:

(1)消化系统:选择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肝脏疾病,胆石症、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病例;

(2)泌尿系统:选择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病例;

(3)循环系统:选择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病例;

(4)呼吸系统:选择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例。设计的每个病例分析包含:①本病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可能为哪一系统疾病?②患者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③该患者病情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何关系?④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还进一步做哪些实验室检查?⑤为什么要检查该检验项目?检查该项检验目对本病例诊治有什么临床意义等问题,设计问题的形式、种类、范围灵活,多变,难易适度,力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逐步建立《检验医学实习病例集》。

3.5教学实施

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病例特点认真备课,探索具有检验医学特色的案例教学法实习教学模式即由病例分析包含的问题引入检验项目,复习相关理论、查阅资料,师生互动探讨问题,设计检验方案;实施检验操作,阐明各检验项目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分析、判断检验结果;探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引入误差和质量控制内容,分析如何准确发出检验报告、如何解释检验结果,怎样与临床沟通和联系等。教师归纳、总结和点评,学生在思考、理解基础上掌握实纲要求内容。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始终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进行,始终将上述模式贯穿其中。

3.6教学效果

3.6.1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实践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从简单的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临床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强化临床意识,使学生在临床综合知识方面取得进步,认识到医学实验室不仅仅只是向临床提供检测数据,还能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检验结果,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解释结果和为进一步的适当检查提供建议。同时期望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并得到普及,为学生走向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6.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学对教师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专业知识更新、应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知识,切实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才能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4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案例教学模式虽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临床思维的发展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就医学检验专业课案例教学发展看,尚属起步阶段,而将之应用于实习教学,更是无相关教材可以参考,几乎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4.1典型病例的选择

病例是案例教学的灵魂,教学病例及问题的设计合理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病例储备量、质量以及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实效性已成为案例教学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的一个瓶颈。

4.1.1病例的储备量明显不足案例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案例库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还处于案例数量少、精品案例不多的局面。尤其针对医学检验专业,现有的经典案例更为少见。

4.1.2选择的病例质量不高目前教学改革所使用的病例主要来自于文献和医院收集与检验项目相关的病例,但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病例时应注意:病例内容与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纲中的内容要相符,病例要具有“三”性即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最好是学生所关心的、熟知的内容。

4.1.3缺乏设计问题难易程度和实效性的经验由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无相关教材可以参考,几乎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尚未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思路,导致教师难以把握案例选择的难易程度和实效性。根据我科的教学经验,典型病例的选择,可通过查阅文献和查阅《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和《检验医师启示录》等相关书籍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等多种方式获取来源于临床实践的案例,用于医学检验各亚专业的案例教学。

4.2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的限制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法更高的要求,带教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并能集合知识加以运用。目前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匮乏、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案例教学经验等。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带教教师的培训,通过选派进修、观摩教学、参加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等多种方式,为开展案例教学奠定了师资基础,同时请临床科室资深教师给予支持与帮助,使医学检验实习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4.3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

案例教学对学生而言,要求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案例课前预习开始,就要结合案例,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断并积极与组内同学交流沟通,这势必要求学生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院教学科和医学检验科室为实习同学提供了良好的自学空间,医院图书馆提供查阅资料的方便,同时带教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只有教和学两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使案例教学在医学检验科实习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4.4评价系统尚未建立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沟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联系[6-8]。因此,传统单一的实习考核评价手段即亚专业实习结束时操作技能考核则很难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价系统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充实和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越性,以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余红平,谢志春,曾小云,等.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91-95.

[3]陈继红,罗和生,董卫国,等.案例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相结合在内科学消化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50-252.

[4]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

[5]紫红燕,涂建成,郑芳,等.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25-627.

[6]刘春红,罗宏.中医妇科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6,6(1):161-162.

[7]陈路,薛小平.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6-67。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4

关键词:特点 检验方法 实验室

       现代检验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②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③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多参数分析、微量化标本,检验更科学;④其检测采取床边检测与流水线检测并存,使检验更加准确;⑤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院里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所以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如果检验科提供的结果不准确或错误的话,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检验科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对科室人员加强管理,对检验过程要进行全程监控。除此之外医师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接纳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临床医生及其所在的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检验结果解释。临床科室了解了检验项目对的临床医学意义,可以在众多项目中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沟通十分必要,是紧密结合的。 

       首先,从检验方法上来说,检验项目有定性法或定量法,有老方法或新方法,有生化法或免疫法等。各种方法的报告方法、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向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区别,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准确的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其次,现代检验诊断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检验指标的确定上,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复杂而且繁多,但是这些检验项目对病情的诊断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一个检验结果的得到往往需要许多项检验项目的融合,所以检验项目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这给医师的诊断造成了困难,所以检验科应该与临床医学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进一步的整合和明晰检验项目的划分。另外检验人员作为最直接的样本接触者,必须了解检验科新项目应用的局限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以便临床医生对具体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检验单时有全面的考虑。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5

武汉市中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检验技术为中医的诊断提供着技术上的保障,检验技术为中医诊断提供帮助,能够精确中医的诊断,促进中医诊断良好的发展。将中医诊断理论上与检验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得中医诊断保留传统的望闻问切角度的诊断特色,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首先阐述检验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检验技术对中医诊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医诊断;检验技术;发展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疗技术,中医诊断的主要切入点就是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诊断病患的的基本症状,从患者的基本症状上得出病患的程度。中医的经验积累主要是通过临床实践中得到的,临床实践的主要流程首先是不断的摸索疾病的相关规律,并在摸索中获取更多的经验积累,将新的知识积累与以往的经验相互的结合。检验技术为中医的临床诊断提供不能直接从患者相关情况中获得的病理研究,总之将中医诊断和检验技术相结合,可以促进中医学科更好的发展。

1检验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1.1检验技术概述

检验技术是重要是通过分析病人的血液、尿液、身体的相关分泌物的情况,将这些情况进行化验,从而获得疾病的相关原理、及疾病的病例变化的资料。其主要通过检验获得病原理,并将病原理与以往的临床经验相结合,从而为治疗带来帮助。检验技术主要是由临床检验和实验检验组成而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着检验技术的进步,检验技术的发展可以不断的推动着中医诊断的进步[1]。

1.2检验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检验技术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病患的相关资料,一般情况下,通过中医诊断中检验信息技术熟悉的形式表示病患定量信息,例如在脉诊中的波动频率,在中医诊断中具备一定的非数值形式表示的定性信息,通过检验技术的应用,确定中医诊断信息的特点,进行诊断。检验技术首先将病患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各种类型的诊断仪器进行检测,通过相关数据的采集,从病患未知的信息中得到确定的样本信息,并将中医诊断的样本信息通过m维数据向定量的形式表现。例如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舌苔诊治,检验技术会首先分析,镜面舌、少苔、正常等舌头的相关指标,对于定量和变量实施相关的数学运算,从而帮助中医进行诊断。

2检验技术为中医诊断的推动作用

2.1检验技术为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病理的相关资料

现代的检验技术与中医诊断的相结合,可以为中诊断提更多的疾病情况的相关资料,患者病情的变化,到最后病情的好转都离不开临床检验技术的帮助。检验技术可以直接说明病患的病例变化情况,可有利于中医的临床诊断,例如,脾功能的理化检验指标,是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脾功能亢进,针对这种病情可以采用pSe的方法来解决脾功能亢进[2]。

2.2检验技师促进中医诊断深入到肌体诊断的阶段检验为中医诊断提供肌体的相关资料,促进中医诊治向更深层次发展。中医的诊断不应该永远的停留在对病患表面的诊治的层面上,也应该伸展到身体和肌肉的内部层面上,将诊断深入到脾、肺等其他组织层面上。

2.3检验技术促进为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在中医诊断中,不存在定性和定量的限制,这样对诊断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而现代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的相结合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缺。想要全面的促进中医的发展,一方面中医诊断必须树立辨证的病理论证,另一方面还要与现代的检验技术相结合,将检验技术采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充分的利用不断的完善中医的诊断。

2.4检验技术可以完善中医望闻问切诊断中的漏洞

通过检验的出来的结果有利于中医更加精确的分析病情。通常情况下,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治。首先四“望”,望主要是指通过观看病患的基本情况,掌握病患的气色,其次是“闻”,听病患的气息变化情况,从气息中辨别病患的程度,然后是“问”,问就是指对病患进行症状上的询问,询问症状的基本情况,最后是“切”,切就是指通过号脉经过以上所得到的病患信息和诊断的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结果[3]。这种传统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今日,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疾病的出现,传统的诊断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应该借助现代的检验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理变化,例如对间歇性精神疾病,通过望闻问切的临床诊断为脉象微弱,常见于气血不足,肾功能异常导致,这种诊断上的失误会严重的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必须采用现代先进的检验技术,可以促进中医精准的找到病原,并对病患进行临床指导,可有帮助中医对病患开展科学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3结论

中医是一门传统的医疗技术,中医想要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与现代检验技术的相结合,其原由就是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中医的诊断提供极大的帮助。中医的发展应该由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将传统的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的完善自身存在的缺陷,以便于不断的促进我国医疗诊治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董志荣,董译方,徐世琳.检验技术与中医诊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1:132+137.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6

1、改革检验科人事制度,加强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①目前,自动化程序较高的分析仪器陆续进入国内大中型医院,仪器的应用及保养每个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这样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医学和医学检验学是两个关系密切又相对独立的学科,临床医生不十分了解检验的情况,检验人员也不清楚临床资料,所以,检验人员要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交流,增进相互理解,而要达到与临床对话,架起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的知识,熟悉临床医学有关知识,特别是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临床诊断,疾病分析以及病原学方面的难点和死角纳入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为发挥检验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效率和质量,近几年我院对检验科人员加强培养:①实行按岗位定编制,科内不能胜任本岗位者暂不聘证;②积极接收医疗系或相关的专业本科生从事检验工作,但要经过1-2年的检验专业培训或进修;③对在职的检验技师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2、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

检验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让临床医生看得眼花缭乱,这其中临床认识也常常落后于实验学的发展,而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介绍其诊断性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等试验特性,使临床在选择试验时可供参考;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以及其他特定的识别等填写清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经常出现不同的医师写同一位病员的姓名、年龄、床号不同的现象,诊断不填写更是普遍,当检验人员对报告结果有疑问时,因为无诊断将无法判断异常结果是由于实验室内的原因还是疾病本身造成的,无法取舍是否复查核实,由此会增加分析的误差频率,这些都是导致检验单或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偏差的重要原因。

凡送检标本应注明标本类型、全血、血清、血浆、胸腹水、脑脊液或尿等,不同的标本类型对结果有不同的解释。如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需要病员身高、体重及24小时尿量等信息;申请日期未填,无法确定标本送检时间;医生签名未填或不清,当检验人员出具报告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或遏制紧急情况时,无法与医生取得联系,不利于对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无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3、质量管理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从行政管理转向技术管理,实验室以出具准确数据为目的,与其他临床、医技科室有所不同,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

3.1试剂管理用于临床检测的试剂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持有正式药字批号。

3.2仪器管理用于临床检测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和宣局审批,持有正械字批号。

3.3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是两个重要环节。它控制着从接受样本到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所有临床检验科向患者提供测定报告的检验项目,都应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7

2022年3月1日起具体哪些病需要重复检查?

1.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

2.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

3.检查检验项目对于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的(如手术、输血等重大医疗措施前);

4.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

5.涉及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的;

3.其他情形确需复查的。

政策原文: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检查结果,是指通过超声、X线、核磁共振成像、电生理、核医学等手段对人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所称检验结果,是指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信息。检查检验结果不包括医师出具的诊断结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工作。国家医保局在职责范围内推进全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持工作。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工作。各地医疗保障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持工作。国家中医药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规范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按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功能指引要求,加强区域平台建设,推动辖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第七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组建或者指定的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简称质控组织)应当在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完善本级检查检验项目质量评价指标和质量管理要求。各级质控组织应当加强本地区本专业检查检验项目的质量管理,定期规范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推动本地区医疗机构提升检查检验质量。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本机构内的互认工作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工作流程,为有关医务人员开展互认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及保障措施。

第九条医联体牵头医院应当推进医联体内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检查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升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合理诊疗,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对符合条件的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

第三章互认规则

第十一条拟开展互认工作的检查检验项目应当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具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便于开展质量评价。

第十二条满足部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部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满足地方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地方质控组织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该质控组织所对应的地区。不同地区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检查检验互认工作的,应当由有关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共同组建或者指定质控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参加相关质量评价并合格的,互认范围为协议地区。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志统一为HR。检查检验项目参加各级质控组织开展的质量评价并合格的,医疗机构应当标注其相应的互认范围+互认标识。如:“全国HR”“京津冀HR”“北京市西城区HR”等。未按要求参加质量评价或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不得标注。

第十四条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导辖区医疗机构统一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样式,对于检验结果应当注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鼓励医疗机构将在同一区域范围内互认的检查检验结果在一份报告单中出具,并在报告单上统一标注相应互认区域范围和互认标识。

第十五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同级质控组织定期梳理辖区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清单,并按有关规定加强公示公开,便于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查询了解。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标有全国或本机构所在地区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鼓励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际,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其他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

第十七条对于患者提供的已有检查检验结果符合互认条件、满足诊疗需要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重复进行检查检验。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查检验医嘱。对于符合互认条件的检查检验项目,不得以与其他项目打包等形式再次收取相关费用。

第十九条出现以下情况,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可以对相关项目进行重新检查:

(一)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

(二)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

(三)检查检验项目对于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的(如手术、输血等重大医疗措施前);

(四)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

(五)涉及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的;

(六)其他情形确需复查的。

第二十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由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执业医师出诊,独立提供疾病诊断报告服务。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医患沟通,对于检查检验项目未予互认的,应当做好解释说明,充分告知复检的目的及必要性等。

第四章质量控制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应当符合有关要求,并按规定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检测、校准、稳定性测量和保养。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检查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按照有关要求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质控组织及时、准确报送本机构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相关质量安全信息。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质控组织开展的质量评价。已标注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项目参加相应质量评价的频次不得少于半年一次。

第二十六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质控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质量情况进行抽查。抽查工作应当以“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组织开展。

第五章支持保障

第二十七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辖区检查检验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现场检查、结果监控等工作。

第二十八条

(一)检查检验结果即可满足诊疗需要的,医疗机构按门(急)诊诊查收取相应的诊查费,不额外收费。

(二)检查检验结果符合互认要求,但确需相应检查检验科室共同参与方可完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可在收取诊查费的基础上参照本院执行的价格政策加收院内会诊费用。

(三)检查检验结果符合互认条件,但属于本办法第十九条所规定情形,无法起到辅助诊断作用,确需重新检查的,收取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费用。

第二十九条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当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的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同时,合理确定医保基金预算总额,不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调减区域总额预算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

第三十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情况纳入本机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

第三十一条鼓励各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将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情况作为医保定点机构评定标准。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有权通过查阅、记录等方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互认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不得拒绝、阻碍或者隐瞒有关情况。

第三十三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工作考核,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四条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资料共享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问题突出的医疗机构提出改进要求。

第三十五条对于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而产生纠纷的,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六条伪造、变造、隐匿、涂改检查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后果的,由违规主体依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医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联合制定实施方案,推进检查检验结果跨省份互认。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8

检验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接受标本发出报告,还要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检验医学的重要性,才能使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进行及时高效的转变。检验医学对临床诊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对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蜗步难移甚至原地踏步。首先,检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处于辅助地位,在医院里,检验技术基本从属于临床诊断,多用于对病人临床检查的各项指标的检测,长期处于被动过度医疗服务,既导致了功能局限,阻碍了检验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又造成医疗资源占用和浪费,使得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其次是管理模式的问题,特别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由于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检验设备层出不穷,导致各个医院的检验水平不尽相同,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导致偏差和错误检验时有发生。再次,由于设立检验医师岗位的医院少之又少,检验医师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检验医师的临床诊断意识渐渐淡化,而且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干同样工作,与检验医学的发展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2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迈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30余年间,促进了检验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并运用新技术,但临床医生并不能对新的检验项目做到很好的了解,这就使得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联系更加紧密,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还应具备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把关、检验项目的推广和合理应用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检验结果和咨询,把有限的实验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2003年10月,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在专科医师分类中设立了检验医师类别,标志着检验医师的诞生。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也逐年增加,医生在诊断疾病中对检验的依赖度越来越大,鉴于检验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即懂检验又懂临床的检验医师迫在眉睫。

在全球背景下,为与时代同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检验医师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检验专业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未来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的卫生医学大背景下,培养检验医师的过程呈现“瓶颈”态势,首先,主要是由于要成为一名检验医师既需要考取检验技师证又要考取医师资格证,而医学检验本科生可以考取检验技师证,但不能考医师资格证,即使是上了研究生仍然不能考取医师资格证,使得学习医学检验的人无法成为检验医师;对于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考取医师资格证,研究生阶段选择攻读检验的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考取检验技师证书,这样的学生可以发展成为检验医师。但由于检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临床的辅助学科,所以很少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选择攻读检验的研究生。这就造成了一种本科学习检验的不能成为检验医师,而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的又很少愿意选择从事检验的局面,使得培养检验医师的道路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其实学习检验的本科生也是有系统学习临床知识的,虽然和学校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在学科教育上安排不尽相同,但是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无论是考临床检验,还是其他临床的研究生,都同样要考西医综合,他们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对临床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的,在知识面上并不差多少,而且研究生的教育本身就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因此,本科学习检验的不能成为检验医师,极大地阻碍了培养检验医师的步伐,也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样,大多数学习临床医学的本科生认为检验是“小学科”,认为在医院检验科工作没有前途,没有成就感,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攻读检验的研究生,因而影响了检验医师的发展。其次,是因为检验医师定位不明确,很少医院设置了检验医师的岗位,有也没有得到重视,干的和检验技师一样的工作,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师的发展与壮大。

3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检验技术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医学检验必将向检验医学转变,检验理念也由过去的“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全新理念。未来的检验医学必将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首先,转化医学将应用与检验医学,发展更有利于病人的床旁检验,为病人提供个体化服务,确保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时准确。其次,循证医学模式将有望应用于检验医学,有助于对检验所涉及到的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再次,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市场经济下的“快餐”检验诞生,给检验医学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9

【摘要】检验人员除了执行实验室操作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提高临床思维意识,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综合所有信息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为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检验;信息交流;临床;结合

examinationandclinicalunionandinformationexchange

LiShi-junLinGHai-ying

【abstract】examinesthepersonnelexcepttocarryoutthelaboratoryoperationstipulation,todeveloptheentirejourneynaturetocontrol,butalsomustcollecttheclinicaladministrativeofficesandclinician'sfeedbackopinion,raisestheclinicalthoughtconsciousness,thestudyclinicalknowledgecanimproveownservicequality.Synthesisallinformationcarryonthescientificthoughtandthelogicalanalysis,afterthepreventionhealthcare,thediseasediagnoses,thetreatment,thepre-judgementandsoonprovidestheobjectivebasis.

【keyword】examination;informationexchange;Clinical;Union

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时刻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才能更准确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二者的紧密接合与信息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申请单填写与标本的采集

临床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必须详细准确,才能更有利于检验人员的检测和分析。所以检验单上应填写临床诊断,诊断不明者可注明重要阳性体征。

有些指标的检查对采样前有严格要求的,所以要求临床医生配合,通知病人积极配合。如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对标本采集有严格要求如:血脂、血糖、肌酐清除率,采集前对病员饮食要有所限制,采样前不做剧烈运动等。因为剧烈运动以后可使血浆aSt、GLU、CK等升高。有些指标要求空腹采血的必须坚持空腹采血;有些指标要避免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服用胆盐和氯丙嗪可使胆固醇浓度升;甲状腺素、肝素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等。[1]所有的这些都要求临床医生认真分析病人情况,提前通知病人,做好检验样本采集的准备,否则会严重影响样本质量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

2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情况全面分析检测结果,不能仅凭检验数据进行诊断。所以,应积极要求临床医生随时同检验科沟通,如果对检测结果有疑问,应及时告知实验室,以进行核对和复查。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一般基于当地的正常成年人群,在分析检验结果时应注意病人个体差异的影响。例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正常参考上限就受到了年龄的影响,它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我们常用的pSa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知识的普及,患者希望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经常要求医生对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解释。若要满足患者的这种“知情权”需求单靠检验科的医生或临床医生一方是不行的,需要二者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更客观和个性化的介绍病人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检验人员应主动向临床医生介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特别要注意对新项目的解释;临床人员则应向检测人员介绍病人的既往史,一般情况以及治疗现状。

3检验项目的选择

检验人员有责任向临床介绍和推荐有医学价值的检测项目,向临床介绍试验的相关信息诸如试验的简单原理、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影响因素、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和最佳送检时机。避免不适当的检测结果给临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带来错误导向,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结果也避免造成国家经济的浪费。对必不可少的检查建议临床医生尽量送检,如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创伤性治疗前的病毒系列检测等,一方面可以早发现问题可提早采取对应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医疗证据保留备用,减少医患纠纷。对新的实验室检测只有在充分评价其准确性、可靠性、是否有助于医疗决策,以及经济有效后才能运用于医疗实践。[2]这些有利于患者治疗、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有利于减轻经济浪费的评价都需要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紧密结合,可见二者间交流的重要性。

4检验与临床医疗行为的渗透

检验人员应深入到临床科室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因此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病人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不了解此情况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样,医务人员经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是“正常”的,而实际上病人不了解应送检粘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

临床医师主动到实验室与检验人员对话。新分配的临床医师到实验室轮转一段时间,以了解实验检查项目和检验科工作特点,这是有助于加强二者联系的好办法。医师在开展重要诊疗活动时要与实验室人员联系,给出意见,共同努力完成;也可以邀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新的实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最好由临床出面邀请相关实验人员到病房参加病例讨论及查房。多进行类似的研讨和会诊不仅活跃学术气氛,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与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总之,检验人员除了执行实验室操作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提高临床思维意识,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医生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信息、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利用其他适用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波等所提供的结果,综合所有信息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为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易利平,钱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3):331

[2]黄仕君,陈进凡,柳渊洁.浅谈检验医学与循证医学,卫生职业教育,2005,23(9):61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篇10

目前,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都要同步进行骨髓组织活检;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先做骨髓穿刺涂片,当诊断有困难或有疑问时再做骨髓活检。这主要是因为骨髓组织病理学与一般的外科病理学略有不同,用常规病理的石蜡包埋技术,细胞往往不容易识别,因此一般的病理科不愿意做。一些医院把这一技术放在血液实验室来做,进行塑料包埋,细胞容易识别,而且能与骨髓涂片相结合,提高诊断符合率。随着wHo淋巴系与髓系肿瘤分类在国内的推行,骨髓的组织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指标或条件,因此,许多医院开始开展骨髓组织活检技术,这需要一批有相关知识的检验人才。根据黄斌论等对浙江省2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发现,有12家开展了骨髓组织活检技术,因此,希望在医学检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进行调整,加强临床应用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开设血液病理学正与这一建议不谋而合。在淋巴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方面,目前在国内是由检验技术人员制片、病理医师阅片;这也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有很好的血液病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切片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在与临床医师交流时,为相关疾病提供准确信息,继而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血液病理学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医学检验专业设置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课程主要有病理学和血液学检验。在病理学中,血液系统疾病一般设置2学时左右,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对分类复杂的骨髓肿瘤及淋巴瘤的诊断显然是不够的;血液学检验虽然有大量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骨髓形态学知识,但一般集中在细胞学水平,对组织学形态特点一般设为自学内容;对淋巴组织肿瘤的学习一般安排0~4学时不等,但没有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是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将与血液病相关的技术和研究热点传授给学生。因此,开设《血液病理学》介绍各种贫血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淋巴及骨髓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基因诊断等热门的专题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

2医学检验专业开设血液病理学的教学实践

2.1开课时间大连医科大学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方向),血液病理学为其必修考试课。学生完成课程到医院实习后,临床医生反映学生对血液病知识掌握较好。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进行教学大纲修改,经专家认证批准后在医学检验专业增开血液病理学,课程类型为考查课,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应落后于血液学检验开课时间,此时学生已对血液疾病有了很好的概念。血液病理学教材为自编讲义,共设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血液病理学理论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的方式,主要内容:骨髓活检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内容及诊断要点;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正常淋巴结结构;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淋巴瘤侵犯骨髓的诊断及鉴别。实验课主要观察骨髓组织活检切片及淋巴瘤切片,其中2次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一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另一次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9级92人、2010级98人已完成血液病理学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