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十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十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16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1

关键词: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阶段教学法;有效尝试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现阶段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学科教育开始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人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就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学生的专业性来说,在社会发展条件的促进下,又开始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阶段教学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前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阶段课程教育改革过程的客观要求。就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宗旨来说,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从而使得学生成为社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综合计算机技术人才。阶段教学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不仅综合体现出目前课程教育改革对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职业中学对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改革的重要措施。

1.阶段教学法是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具体特点制订的有效教学策略

就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说,阶段教学法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最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之一。职业中学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基础知识通常较为薄弱,并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的层次也显得参差不齐,阶段教学法不仅能够从知识上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还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对不同知识基础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技能教学。

2.阶段教学法是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必然措施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就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不仅是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具体教学过程参与热情的重要措施。所谓阶段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具体知识层次的不同,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分层设计。因此,就阶段教学法在计算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说,不仅是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二、阶段教学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已经了解到阶段教学法的应用在目前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阶段教学法进行良好的运用呢?

1.准备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就阶段教学法的有效开展,对于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的学生来说,不仅是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质量进行改革的重要措施。在阶段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建议教师最好能够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节省相应的教学时间,提高具体的技能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知识体系的分层;除了知识体系的分层之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在知识体系分层的基础上,再对具体的教授群体进行有效的划分。

2.展开合理的测验以及总结工作

就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阶段教学法的开展来说,从本质上讲最终目的实际上是实现学生整体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鉴于这一教学目的,在阶段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建议教育工作者除了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之外,还应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测验和总结工作,从根本上实现提升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阶段教学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的有效运用,能有效提升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的相关教学质量,改善目前面临的教学现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出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层,从而提高相应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最终质量,为职业中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侯改艳.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阶段教学法的尝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231.

[2]汪佳梅.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中素质教育浅探[J].职业技术,2012(8):20-21.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2

【关键词】营改增高职税法教学冲击

现阶段,我们在进行相应的税务征收时,都需要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法》才能开展相关的经济活动。可以这么说,《税法》是任何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已经普遍从传统的职业教育,转换为更加具有实用和复合性的教学模式。随着当前营改增的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也要随着形势进行更加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变革,《税法》课程作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之一,营改增的税收改革对于它的教学冲击有着诸多方面。

1.当前营改增税法改革的主要涉及方面

高职学生通过对税法课程进行全面的学习后,就可以对当前企业整体所需要缴纳的税收种类和数量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此次部分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征收的情况,主要会涉及到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和一些现代的服务业,比如研发和技术、鉴证咨询等服务。在这些税收改革措施落实的过程中,相关的税率安排都会有一定的波动,比如在现行的增值税和低税率基础上,新增加11%和6%两档低税率,对于不同种类的纳税人的税率也都有一定的调整。营改增措施对于当前宏观的税务财政经济而言,它是有利于整体社会经济增值税务链一体化的构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利益分割和房地产的合理发展,降低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更好地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企业来说,营改增的措施施行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合理避税工作,同时有效加强公司内部的稽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面对营改增冲击中高职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营改增的税收改革的冲击下,当前高职中的税法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几点下问题,第一,教学改革不能与当前的税收改革相同步,虽然在新的税收政策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所用的税法书本中的知识及时进行了更新,但是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没有进一步根据当前这项税改制度的具体施行进行了一系列同步的改革活动,当前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操作性不强。第二,教师的税法知识并没有及时更新,要想培养出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但现阶段的营改增的措施落实还只存在于一些大型的试点城市,相关政策具体的操作和运行流程还没有普及开来,对于那些没有较多年教学和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将这些改革措施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讲解给学生听是非常困难的。第三,税务实训的流程单一,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来说,他们除了要有相应的深厚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扎实的税务实践能力,对于各项税务的来源和处理能够及时开展。随着营改增税改的不断推进,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于所需的会计人才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也变得越来高,但是现阶段中高职院校的实训流程还是较为单一,对于复杂的税收讲解培训,尚且缺乏。

3.冲击下的税法教学方法的改善建议

3.1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税法教程及时更新补充

目前税法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它的相关复杂性,所以我们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较多的课时,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税法教学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由于其他会计专业的课程影响,税法课程实际的课程安排就比较少,难以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程度。我们要想将税法知识完整的体系从头到尾全部讲完,这些课时绝对不够用。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教学课程,并做好教学内容的侧重工作。在营改增税改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相应的高职所订阅的税收教材和学习资料也要及时更新补充,不断更新、创新。总的来说,税法的改革和变化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相应的教程在补充更新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现存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积极的剖析,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会计思维方法和模式。

3.2注重税收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后期的税收练习

传统的税法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在当前税收政策风云变幻的前提下,相应的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积极调动高职学生们学习税法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各种实际经典的案例进行相应教学分析,以此来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帮助高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教师在进行税收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运用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税改的作用和意义。在训练学生具体掌握税法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高职院校一定要通过税收强化练习来达到提高学生们税收技能的目的。因为税法知识的复杂零碎性,所以只有通过各种强化练习才能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税法知识的掌握水平。

3.3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践性

要想有效掌握税法知识,必须利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配合才行,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右脑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来加强枯燥无味的税法知识记忆。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则需要将税法的具体知识与工作的实践性联系得更加紧密才行,因为只有将具体的税法理论知识与纳税申报实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税法理论知识、税务会计、纳税申报这三者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有一个熟练的掌握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营改增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税法教学一定要更加注重学生税法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并结合具体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下的税收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为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郭文茂.税法要素在高职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3,28:48-49.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激励教学法

一、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激励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不仅是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对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功能呢?

二、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丰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手段的重要措施

就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来说,不仅是对学生综合体能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课程,同时更是现阶段初中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激励教学法是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中的一种,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都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着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模仿,一旦一些运动技巧没有达到规范,教师则进行严厉的批评,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会受到挫伤,相应的课程教育质量便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激励教学法不仅是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措施的重要改变之一,同时也是对整个教学氛围进行有效改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2.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必要途径

就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说,他们处于比较叛逆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一味采取打压或者是教师自己居于教学主体地位的方式来开展相关教学的话,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要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初中阶段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激励教学法进行充分的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激励教学法进行有效应用的话,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爱好程度以及参与程度,同时还能有效丰富初中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手法,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为初中阶段体育课改全面高效地进行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梁彦刚.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3):56-57.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4

一、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西安航空学院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谓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1]。亦即潘懋元先生所说的“中间类型院校”[2],也有人称之为“一般本科院校”[3][4]。它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和办学层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为使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建筑施工类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地位和任务

 

建筑工程施工又叫土木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它与其他专业课一同构成建筑工程专业共同的专业平台[2],建筑施工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的一般规律、建筑工程中主要工种施工工艺及方法、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现场施工的认识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西安航空学院教学实际来看,教学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实际问题。

 

(1)实验实训建设相对落后

 

由于建设资金和场地的原因,实训实验室建设比较晚,使得一些复杂项目和新工艺、新方法的项目难以实现。

 

(2)授课方式单一,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的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甚至是过于偏重理论,虽然在课堂教学里增加了一些施工模拟动画和视频,但是这些教学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甚至脱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3)校外实训的弊端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流动性大,建设周期长,并且存在安全性问题,所以建筑企业不欢迎在校学生去企业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达不到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4)实验器材重复利用率低

 

目前院校已开出的部分实验实训项目由于是建立在以实验室为中心、以拟定工程部位为主体的实践任务,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全面施工工艺的操作流程。

 

三、建筑施工类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本文充分依托西安航空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使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给改革措施。施工技术是建筑人的核心能力,而建筑施工类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二)具体改革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借鉴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改革经验,结合自身的授课体会,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1.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

 

授课教师在开课伊始就应该结合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重点强调施工类课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有计划地将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穿插一些工程质量、经济、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的知识或案例,将技术与管理紧密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技术知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相结合

 

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大纲的内容,认真对比分析各类教材,选出高质量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应该具有“广”、“浅”、“新”、“用”的特点,使得学有所用。

 

3.利用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施工动画等视频资料等立体化教材[5][6]

 

施工类课程教材,不能仅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可以使用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视频资料仿真实训系统等立体化教材。

 

1)真实环境中拍摄的视频资料施工现场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教学录像可以展示如施工用脚手架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模板的支拆、钢筋的绑扎和焊接,真实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施工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应该模拟施工现场的环境布局,设置专门的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具备教学和模拟生产的功能。还应开辟实践专区,按照施工场地进行布局,设置各种材料堆场、加工车间、垂直运输机械等,现场应该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关键工艺流程图等,营造高度仿真的施工环境。

 

3)利用2D-3D建筑工程仿真实训系统,综合行业规范、贯穿教学重难点、实现施工场景、建筑构造仿真模拟及流程动态演示。以钢结构实验室主体施工动画为例,三维施工动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强效的宣传工具—直观施工的表现形式将复杂的教学简化为由口述介绍、图文信息、实物样品等教学模式。

 

(2)保证教学质量—有了施工动画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钢结构复杂的施工技术,可以在动画中展示钢结构构件的加工,螺栓连接、焊接的工程,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一些错误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抽象的课本知识。

 

(3)展现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施工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各门课程,通过施工动画技术讲解和介绍,在最短的时间传达最大的信息量,让学生掌握更多新技术和新工艺。

 

(4)提前展示成果—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把施工的过程提前预演,提前了解施工后的面貌。

 

(5)提高学生技能—帮助学生动态直观的了解钢结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有效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语

 

建筑施工类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高质量建筑类学生的培养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是“重基础、重实践、重能力”。通过以上论述,建筑施工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5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高职体育是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增强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实施,高职体育同样进行了改革,在此过程中,高职体育教师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探究,以期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鉴于此,本文对“关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意义重大。

1高职体育教学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实施,在改革与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步伐停止不前,因此需要加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1教学模式中原有的传统观念不能突破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实施,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满足新时期下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需求。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说法改变,其本|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思维。此外,高职体育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是按照固有上课方式进行高职体育教学。然而大部分的高职体育学生在经历过高中体育学习,对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有兴趣,从而降低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课堂积极性不能得到提升,其本质原因在于高职体育教师保持传统观念教学模式。

1.2教学资源紧缺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大部分高等院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断进行扩招,从而出现学生人数众多情况,进而导致已有的教学资源严重紧缺,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人数众多,会出现学生体育水平不一,导致高职体育教师不能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人数众多,出现多个班级情况,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只够配置一个班,从而直接影响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

1.3基本设施不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原因,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只是教学资源的紧缺,还具有教学基本设施不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人数逐渐上升,但是高职院校体育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停滞不前,还有少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教师资源得不到补充。如此一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问题解决措施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与实施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步,因此需要加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问题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1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为了有效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转变体育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将体育竞技思想转向健康锻炼,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及身体情况;再次认识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学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加强体育锻炼;最后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充分认识到体育对学生适应能力提升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教学学生《跑步技巧》一课时,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训练学生跑步是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需要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跑步对身体的锻炼。首先需要对学生身体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安排跑步量;其次针对学生基本能力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加强学生的跑步训练,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2.2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育不断改革与实施中,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操水平作为检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愉快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扔铅球》一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扔铅球只是单纯的动作训练,比较枯燥无味,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

2.3加强学生对健康发展的认识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主要认为体育就是一项休闲活动,进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规划,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创建浓厚的体育锻炼校园氛围,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体育对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开学体育教学第一课中,高职体育教师讲解什么是体育过程中,需要对体育教学目标及体育教学意义重点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实施,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在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加快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相信经过完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能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郑忠.阳光体育背景下如何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9-11.

[2]蔡艳子.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运动,2014,03:118-119+111.

[3]张士彪.分析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94-96.

[4]尤海臣.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7:48-53.

作者简介: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56-01

在新时代,急切地呼唤能较熟练地应付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而交往的高素质人才,这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己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师资不足的状况需要缓解

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后,学生数量猛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力进行有效口语教学和课外辅导,然而受高校总体人员编制和教师素质要求的限制,短期内无法大量引进师资。

(二)教学效果亟需提高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仍然只学得一手哑巴英语。这说明,仅有目标的转变,而不能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其既定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种空想。

(三)教学手段亟需进一步改善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改革已经兴起,其特点是教材的电子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但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的限制。

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措施

围绕教学资料收集、课件制作、语言实践、学习交流、自学辅导等各功能环节,新的改革措施可这样进行:

(一)建立网络资源信息中心

为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必须广泛开通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渠道,网络资源信息库作为贮存这些教育信息资源的贮存空间,应包括如下内容:各种从网上下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资料;教研室同行设计的个性化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指南;学生课程学习的现状信息。

(二)设立课件信息中心

课件信息中心是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其系统的设立应体现课件素材来源、课件的研发和存贮调用等功能。根据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课件信息中心可分为课件库和研发库二个单元。

1、课件库是课件信息中心的主体部分,应围绕新编大学英语教材而编制,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文化背景、词汇、语言点、篇章结构、课文朗读、课文翻译等知识要点进行直观化处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对知识的摄取中去,提高学习的效率。

2、课件研发库。为了确保实用课件能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必须为课件的制作设立一个缓冲库,如果教师对课件库中的现有课件不满意,则可以利用课件库中原有课件模板,利用“网络资源信息中心”中的资源重新制作新课件,经院系集体评议后方可放入课件库中备调用。

(三)开辟相对独立的网上语言交流空间

网上语言交流空间应该相对独立,以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其建立主要是利用校园网建立师生课外交流的渠道,开辟课外讨论的网上空间。

三、实施改革措施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师资培训

信息化改革措施的实施需要的是一批一专多能教师,需要教师既具有除英语以外的其经济、管理、人文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又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将自己塑造成为教授专业英语知识的专家,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器。

(二)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

在多数高校,三线合一的媒体接口已接入到了学生寝室,部分学生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实施信息化教学所必须的设施和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要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必须将网络资源信息中心、课件信息中心、网上语言交流空间等子系统利用校园网紧密联通、捆绑起来,建立起既开放又相对稳定的网络教育系统。

(三)加强团队合作和校内各部门的协调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7

论文关键词:阳光体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针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社会难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它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并行不悖。采用文献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主体、社会影响、效力大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实施的对象、达到的目标并无本质上的差别;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2007年4月,为应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严峻形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俗称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国性的体育锻炼热潮。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推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6年后提出的,与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并行。不少人要么把它们混为一谈,要么截然分开,这样都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笔者认为有必要弄清二者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落实力度。

一、“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异曲同工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针对学校体育采取的两个重要举措。二者实施的主体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实施的对象、最终路径和目标是相同的。

首先,二者实施的对象相同,都是学生。尽管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对象表述上,有些地方采用的是青少年,但它与学生的外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点,我们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标题及行文可以得到印证。

其次,二者实现的最终路径都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当然需要通过学校体育来完成。“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目的的实现也同样通过学校体育的平台。在《通知》中明确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再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同。二者目标都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增强学生体质。前者的表述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而阳光体育运动的表述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第二,掌握运动技能。新课程改革目标是“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具体要求为“掌握2~3项运动技能”,这与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是吻合的。第三,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二者都以学生终身锻炼为立足点,把运动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第四,对锻炼行为的要求。二者对学生日常体育锻炼行为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多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二、“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主体、社会影响、效力上有所不同

“阳光体育”运动是根据中央7号文件精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牵头发动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现行社会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其政策性很强,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极强的号召力。实施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在社会上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实施主体除了学校,还涉及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庭和其他社会各界。

“阳光体育”运动实际上是将解决体育课改遇到的难题提升到政治高度来解决,是就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向全社会发出的呐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表达了党中央对提高学生体质的高度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坚强决心。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是在学校内部,依靠学校体育自身的力量进行的有关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革新和教学理念的改变。它是庞大的社会改革工程的一部分。其行为的性质属于教育行为,影响范围主要在学校。社会重视的程度和效力远不及“阳光体育”运动。

三、“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

首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手段。“阳光体育”运动是由中共中央牵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联合发动的,旨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规模浩大、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阳光体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行政部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社会社团组织、家庭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合力,它是一个庞大的阳光工程。政府部门肩负着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职责,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家庭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父母的健康观念、体育理念、锻炼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教育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营造舆论氛围,树立“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给“阳光体育”以更大的开展空间。学校体育是“阳光体育”运动大会战的主战场,“阳光体育”运动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因此,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

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说,“阳光体育”运动又是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如前所述,“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是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实际上,青少年体质下滑也正是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质下滑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世纪开始的体育课程改革直面这一难题,并一直在苦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青少年体制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体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囿于权力的局限,单靠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遏制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脚步是很有限的。面对这一时代难题,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出击,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为学校体育课程清障开路,从而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阳光体育”运动是解决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突出难题的一种社会途径。

四、“阳光体育”运动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保障体系,是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首先,“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了解决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计划和具体要求。《通知》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是“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时间期限为3年,达到的具体效果是85%以上的学生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同时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保证上,也做了明确规定:第一,保证开足体育课程,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要求按照国家标准不折不扣地完成体育课时,即小学1~2年级为4课时/周,小学3~6年级和初中为3课时/周,高中为2课时/周。同时要求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必须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对高等学校的要求是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每个学生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针对青少年近视率上升的严峻形势也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每个学校每天上下午必须坚持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这些措施目标明确,详细具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目标无计划的不足,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次,“阳光体育”运动建立了明确的监督机制。为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的实施,《通知》明确要求建立监督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要求各地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进行通报。实施情况每年通报一次,将测试结果上报国家数据库,专家对此进行分析,教育行政部门及时通报。二是实行督导制度,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情况的实施力度。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并定期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三是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再次,阳光体育运动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阳光体育运动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奖励制度。对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书。对达到优秀等级者,将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鼓励学校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二是建立阳光体育运动档案。主要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记录体系,要求把小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计入本人的成长记录中,初中以上的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必须存入学生的档案,并作为其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同时,把阳光体育运动的测试成绩与学生的升学联系起来,加大体育测试成绩在升学中的权重。

最后,加大财政投入,落实配套资金。为保障“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弥补长期以来存在的器材不足的现象,中央决定设立专项资金,对“阳光体育”运动器材进行支持,重点帮助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配备体育运动器材。在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新校园建设工程中,切实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的改造力度。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以上措施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观念淡薄、计划不周、监督不力、体育器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期待多年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阳光体育”运动,从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体育课程改革的不足,解决了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助推器”。

五、总结

“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本世纪初针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两个重大举措。“阳光体育”运动以其浩大的声势和极强的社会影响力改变着学校体育在人们新心目中的地位。它是对“应试教育”的迎头痛击,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0-51.

[2]杨贵仁.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J].校长阅刊,2007,(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课程群建设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具体措施

课程群是与单门课程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课程群建设是近几年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1],它能有效克服单一课程建设中的诸多弊端[2],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高校进行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所在的二级学院的课程群建设的实例进行探讨,旨在为其他院校或二级学院的课程群建设提供参考或示范。

一、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群不是简单的课程集合,它的构成一般由属于同类的三门以上课程组成,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紧密衔接和关联,各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或技能培养是连贯的、递进的[3]。课程群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程优化整合为重点,以改革课程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内容,以加强课程群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与建立课程群评估体系为保障,与时俱进,构建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群[1]。

因此,笔者所在二级学院把课程群建设指导思想确定为:课程群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学院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和各级教学组织,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宗旨,根据课程群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和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群建设,加强以教学内容和课程群改革为核心的课程群体系的整体优化工作,使教学改革和课程群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学院的课程群建设水平,为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课程群建设必须以达到校优秀课程群为目标,力争在近年内成为省级优秀课程群乃至国家精品课程群。

二、课程群构建的主要原则

课程群建设既有很强的学术性,又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课程群将吸纳整个系统的优秀教师资源,在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带领下,形成一个涵盖不同研究领域、知识结构合理、热爱教学工作的团队,针对所负责课程的各个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遵循相关性、系统性、独立性、创新性、综合性等基本原则[4],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群的构建。

(一)原则内容相关和相近的多门课程可组成一个课程群。

(二)课程群由各教学部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和教学工作需要进行申报,经专家评审再上报学院批准确定。

(三)课程群设置先从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中开始,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其他课程实施,分期分批进行。

(四)课程群的设置每三年一次,一般在秋季进行。

三、课程群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课程群一般由三名以上教师组成,设组长一名,根据需要可设副组长一名,实行组长负责制。

(一)课程群组长、副组长。

1.课程群组长、副组长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近年来一直从事开放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成绩突出。

2.具有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经验,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敬业精神。

3.课程群组长、副组长由群内成员通过推举产生,由学院聘任,任期三年,可以连聘连任。

4.课程群组长、副组长应团结课程群教师,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因故不能履行负责人职责的,学院将根据情况重新调整。

(二)课程群成员。

1.课程群成员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为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学人员。

2.同时参加两个以上课程群的教师,要妥善处理好各组关系,保证完成课程组交办任务。原则上每位教师不得参加三个以上课程群。

3.课程群成员应当积极参加课程群的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服从课程群整体工作安排,支持其他成员的工作,完成所负责的工作任务。

四、课程群的建设内容

课程群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课程群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过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建设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课程群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有合理比例配备的教辅教师;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包括基本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实验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等;教学过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研究、教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建设包括教考分离的实施、试题库的建设、教学质量的分析方法等。

五、建设课程群的具体措施

(一)保障措施。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改革的前提,加强管理、政策保障是确保课程群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4]。针对二级学院课程群的建设工作,笔者所在学院形成了“学院—教学部—课程群”的内部管理模式,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保障课程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如课程群建设实施方法、关于设立课程管理组的若干规定、课程群负责人制度实施方法等相关文件。

(二)申报制度。

课程群建设分重点课程群和一般课程群。重点课程群是指申报、审批后在学院立项建设的课程群;院重点课程群是对学院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主干课课程群,学院将逐步把这些课程群纳入重点建设的范围内,并给予资助。

确定学院重点课程群的程序一般是课程群建设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重点课程群建设申请表》,阐述该课程群在培养本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课程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目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以及经费预算等,教学部主任审阅、推荐,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审、筛选,主管院长审批公布。

参考文献:

[1]陈火弟,刘光萍,罗泉龙.高校课程群建设与课程组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67-72.

[2]朱振林.课程群建设断想[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5):93-94.

[3]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61-64.

[4]陆为群.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2007,(11):110-11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探析

古话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几千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时光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作为十几年教育的开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养好学习习惯和打好学习最基础学识的根本。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的买菜结账,到工作后的工程运算,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想而知,数学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管理和创新。以下笔者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进行具体探析。

一、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中间几经磕磕碰碰,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新课程教学教育,数学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仍旧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1.对于国家,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不发达和地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忽视和小视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基础学习的扎实和雄厚程度,而地域差异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差异,这些现象都使得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发展缓慢。

2.对于教学设备和模式,不管是书本、练习册、黑板三点一线的教学设备,还是老师为主的教学主体,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枯燥又乏味,而那些不得不死记硬背的公式和理论,和老师强制学生听课的被迫模式,对于正处于逆反期和调皮期的小学生来说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加之新课程的开设难以让老师掌控教学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低下给老师们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预知阶段,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但是,多数地区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仍是低水平。

二、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了在小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改革,实现现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新兴教育模式,必须深刻反思和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下面就此做一些简析。

1.作为国家,要大力提倡和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第一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相违背部分。把原来的强制教育改成以提高能力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放开小学生的天性,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于教育环境和老师,学校要开设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课堂可以生动、多样化,同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加到游戏与视频动画中,以动画的形式讲给小朋友们听,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比强制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我要学,而不是必须学,如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的学习更为轻松、简单、扎实、积极。

3.对于家长和学生,家长要酌情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太重的负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得不偿失。所以,家长要引导学生的主课业学习,减轻课外班的负担。作为小学生,要深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典故,在简单放松童心的基础上还是要以学习为重,课堂上积极动脑配合老师的教学,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做铺垫。

21世纪后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高科技的创新更依赖于对基础的学习和巩固。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是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进步的领头羊,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和引领的作用。好的开始才能有好的结局,所以要重视对小学生新课程的改革,带动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篇10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影响;对策;

1.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05年在全国正式推广和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在总结我国多年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标的学科内涵,强化创新教育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必将对中小学体育教育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新体育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要想顺利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就必须对可能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给以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努力促使这些因素转化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

2.影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

2.1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大家在轰轰烈烈讨论新课程时,有谁想过我们的主体是否认同我们所作的一切,没有学生参与的新课程是不完整的,诸多文献资料里关注学生感受的文章很少,说明在很多教师头脑中并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主体来进行教学。通过调查也发现学生对新课程了解很少或是根本不了解,但在态度上是欢迎的,说明学生对现状是不满。由于传统的体制使学生丧失了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力,因此培养这种能力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解决的方法因该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品格。

2.2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存在和发展形式,是师生员工在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以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形式来反映、传播精神和物质文明需要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行和校园体育风格的形成。同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体育课及各种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新体育课程的实施也会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创建有利的文化氛围。

2.3社会环境对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影响

许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说明,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外部机构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课程实施产生影响。学校的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从调查中得知,新课程标准在实施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却并没有真正的落实,这可能是新课程标准与学校所在地的需要不相一致造成的。在调查中发现一直以来体育课程所经历的改革对我国的中考、高考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虽然说中考有体育加试,高考也有运动员加分等,但它不像其它主要课程那样变动就会对学生的切身利益产生影响。因此,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受到社会、家长的关心相对较少,指责同样相对较少。

3.对策与建议

3.1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复杂性,加强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指导和培训

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复杂性,正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估计实施的难度,以及采取切实的措施为实施做好充分准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继承原有体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方位、彻底的改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策略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给予必要的课程实施指导和培训,以准确把握新体育课程理念,能结合教学实际给受培训者提供有用的建议,在指导培训中应加强体育教师如下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周密细致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高起点的教育和教学技巧;深刻的全面思维和独创精神,敢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技术、新观点、新方法,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的能力。与此同时,改进培训的模式,继续鼓励教师反思自己教育实践背后隐藏的背景、文化和思想等,使其与新课程改革“个性化教学"理念相一致。

3.2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角色转变的意识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没有对新课程思想上的高度认识,就不会转变为具体的实施行动。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对传统体育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挑战。体育教师们能否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加强自身素质将会对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合理的反思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快角色转变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3.3加强学生对体育新标准的理解程度

学生应当清楚地了解新标准所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一心一社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

3.4加强沟通与对话,协调各方面影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整体行动,单靠体育教师执行课程方案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加强课程实施者与课程设计者、管理者以及校长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与学生等的沟通,及时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策略,从而达成对课程方案的一致理解,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树立服务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有关课改的信息及其对教师的要求,还应积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同时,从物质方面和精神层面给予体育教师支持和鼓励,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栋,王宝.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若干思考川.体育教学200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