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22:52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1

一、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目前,档案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在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上议程,协助档案局制发文件

目前各地档案局都已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视野,积极制发文件,为实际工作指引方向、提供指南。江苏省是我国首个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省份,在其草案审议后,江苏省档案局迅速下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献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档案主管部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进行全面归档,并提供利用。

2、积极配合申报部门主动开展服务,提供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鉴定工作需要大量的原始文献材料作为佐证,毫无疑问档案馆的丰富馆藏可以提供充分的凭证。在武汉市申报《木兰传说》的过程中,档案馆查阅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黄陂县志》及相关全宗的档案资料及图片,并辅助制作完成了30余万字的申报文本、25分钟电视专题片和300余幅照片,为申报提供了强有力的史料保障。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收集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文献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立档是必须的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必须全面反映项目在保护、传承过程中的真实面貌,材料必须分类有序、字迹清晰、保存持久,对此档案部门应给予有力指导。北京市崇文区档案馆就安排专人,查看档案保管条件及文件的收集整理情况,并指导各类载体文件材料的管理。

4、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活动,征集相关档案文献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保护工作的现状,是档案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青岛市档案局(馆)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主动与市政协领导沟通,派人随同参与调研活动,实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情况,随时收集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材料,协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与立档。

5、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提供展阅、编辑成册

北京市档案馆提出“北京将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举办的“华彩海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集萃”展,不但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宣传了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民众的认识。江西省艺术档案馆建成并开通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网”,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通第一网,已着手编辑《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照片图鉴、画册以及代表作品系列丛书。

以上说明档案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档案馆在参与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的业务经费不充足,在民间档案征集比较困难;档案人员对非物质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研究力量薄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能准确鉴定;档案馆领导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没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很少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这些都牵制了保护工作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档案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利与职责范围,各地档案馆的保护工作多数还处于自发状态。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与机制亟待开发,进而保证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档案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独特地位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物质形态,但有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包括了文字、声音、影像资料等,与档案馆馆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可借鉴档案工作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化保护是遗产学界公认的重要保护手段,物质化的过程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化,并为其建立档案。档案馆在收集资料、建立档案方面有非常成熟的方法、完备的工作体系,档案工作人员深知保护的本质与重要性,在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材料时,必然能够从科学全面的角度来搜寻与挖掘;另外档案工作人员长期与各种载体材料打交道,了解它们的优缺点,这样在建档过程中可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为后人留下可看可用的珍贵遗产。

2、口述档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补充

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是由传承人的口传身授得以代代相传的,传承人以其超人的才智与灵性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齐全的状况,传承人的口述档案就成了重要的来源。档案馆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现代化的专业技术和设备,通过采访笔录,形成文字记录、绘图制图、录音录像等材料,可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3、档案馆固有的工作领域与社会联系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方便

档案馆的工作覆盖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波及各个地区与领域,长期以来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工作体系和广泛的社会联系,构成了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特资源,是任何别的部门无法替代;而且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专业与独到的见解。

4、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建立离不开档案馆的直接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更是缺少不了档案部门的参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1、收集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在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大量介绍项目基本情况的申报材料与记录申报过程的材料,如新闻报道和各种宣传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这些材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进一步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档案馆应积极主动介入,将第一手材料收集保管,并建立项目档案。为了保证档案的齐全与完整,档案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通过档案局制发文件,要求相关单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和申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载体档案的积累与整理,并规范收集范围、进馆时间等具体要求;二是各级档案馆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接收进馆;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将民间散存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文献征集进馆。

2、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传承人档案

档案馆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队伍,如一些资深的老馆员,以丰富的阅历与独到的见解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进行地毯式搜索,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收集、记录、分类和编目。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主要遗产类别,还可以挖掘很多隐没在民间的文艺传承人,从而为他们建立起传承人档案。继2007年在黄山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后,我国各省市都相继确认了一批传承人名录。档案部门应抓住时机,录制传承人的口述资料。已有很多档案工作者开始了口述档案的记录之路,他们走街串巷,踏遍乡野,不漏地区、不漏种类地访谈老艺人,记录他们的作品与实物,既抢救了一批批濒危的技艺,也让老艺人们安了心。

3、研究馆藏档案、资料,为申遗工作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需要大量的材料证明此项遗产的传统性,档案馆的丰富馆藏不可或缺。因为正是这些丰富的馆藏说明了此项遗产的历史渊源、流变与传承。因此,档案馆可以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对本地区民间文化的熟悉度,对本地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档案进行挖掘、分析、整理,将其提供给申报机构。例如安徽省安庆市档案馆的特色库藏有相当完备的黄梅戏档案,有老一辈艺术家的照片声像档案,也有黄梅戏的一些经典曲谱剧照,以及在黄梅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正因为有这些充分的材料佐证,安庆市才得以战胜湖北省的黄梅县(黄梅戏的发源地)成功申遗。

4、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一个文化永远没有力量来激活,自己也没有力量不断创新的话,就会走向盛极而衰的地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如此,仅仅将这些物质化的档案保存下去,只会让它失去延续的命脉,成为一堆死物;只有传承与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这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教育。档案馆可以组织专门的研究和开发队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创作,整理出版文字记录、图片资料和视频信息,开放展厅提供展览,使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同时,开放的档案也有利于民俗学者的研究,这样引入学术同行的力量,对普及关于非物质文化的理论知识,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也是不无裨益的。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2

全国爱眼日

黑龙江垦区残联在第十次全国“爱眼日”活动中积极协调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等部门,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以“预防近视、珍爱光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义诊及医疗救治等项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紧紧围绕主题抓宣传,结合实际定方案。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的通知精神,总局残联立即通过电子邮件,以最快速度将活动方案传达到九个分局残联,并在残联网上刊登有关眼病预防、眼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基层与卫生、教育、宣传部、广电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大力宣传“预防近视,珍爱光明”为主题的“爱眼日”活动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咨询、义诊、治疗等一系列爱护眼睛、预防近视、防盲治盲等眼保健知识及眼疾病的治疗等活动,以确保“爱眼日”活动方案切合实际,眼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治疗到位。据初步统计,总局电视台、九个分局及各农场电视台均对“爱眼日”活动做了新闻报道,播发“爱眼日”常识及开展宣传活动的新闻稿件80余条,印制发放各种宣传单2000余份,制做板报9期,对宣传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防盲治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爱眼日”期间,垦区各基层单位都开展了广泛的眼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有7个分局残联、86个农场残联在卫生部门积极配合下,开展为中小学生义诊活动,免费为学生们进行了视力检测。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3

责任分工

1、区“平安电力”创建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多部门协调工作的有利条件,形成每年不少于2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保障措施,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协调解决本地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方面的矛盾和困难,检查、指导、督促本地区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2、区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平安电力”创建活动的组织、宣传、督查、指导、协调和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要加强电力行政执法管理,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建立综合执法体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要积极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电力设施的危害性;3、区综治办要将“平安电力”建设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考核目标,将电力设施保护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4、区发改部门要做好各供电区域内的电力布局规划和协助推进电力设施建设,负责电力投资项目的管理以及相关安全工作。5、区安监、住建、建工部门要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建筑行业和吊车等特种车辆驾驶员的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培训;同时,安监部门要加大对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积极协调和处理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各类问题,严防发生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事故,确保电网安全;6、区住建、建工、规划部门要根据省经信委和建设厅《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工程项目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确保对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危险源的事前控制。住建、建工部门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宣传力度,严防发生外力过失破坏电力设施事故;7、区农业、旅游管理部门和各街镇、园区应与电力企业加强沟通,及时修剪电力线路下的树木,以保证符合电力线路安全距离的要求,要引导群众避开电力线路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以种植低矮树种为主并负责修剪,以保持树木和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安全距离;8、区公、检、法机关要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活动,对辖区内发生的危害大、影响恶劣的盗窃、破坏电力设施重大案件,要集中力量,加大侦破力度,尽快破案;检察院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及时准确打击破坏电力设备与盗窃电能等犯罪活动,为打击涉电违法犯罪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9、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废旧金属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非法收购电力物资及器材的废品收购站点要坚决查处;要全面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依法打击收脏、销脏行为,坚决扭转废旧物品收购站点泛滥的局面;10、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电力设施保护区域的有关土地征用和涉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房用地等申请,应严格把好审批关;对单位或个人申请用地的范围不得超越有关重点电力工程规划范围和已经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范围;11、区政府法制办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区实际,在制定涉及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时负责审核把关,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依法受理有关涉及电力行政执法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12、区城市管理部门在批准设置渣土弃置场地前应考虑周围的电力设施安全,必要时应和供电部门采取会签制度,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渣土弃置场地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应及时取缔;要加强户外广告的审批和管理,对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设置广告牌并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不予审批,对违反规定未经审批擅自设置广告牌并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应及时拆除;13、区供电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预警机制;要加强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确保内部稳定;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队伍建设,加大对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巡视力度,落实专业巡线岗位责任制,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责令改正,严防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经费的投入,建立人防、技防、设施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保护体系;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工作;要认真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下群众护线的新路子、新方法,总结推广新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护线员的积极性,真正使群众护线组织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14、区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通讯等新闻媒体,多渠道进行宣传。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形成系列专题报道,营造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15、区司法局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将《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平安电力”创建是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各街镇、园区和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平安电力”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全区平安电力创建活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平安电力创建活动,成立“平安电力”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落实创建“平安电力”活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本部门、单位平安电力创建活动的开展。(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联席会议,加强信息通报和矛盾、困难的协调解决;建立责任分解机制,实行平安电力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建立宣传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平安电力宣传,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特种车辆驾驶员的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培训,提高全民电力保护意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制定电力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建立自查互查机制,每年组织各成员单位自查互查不少于2次;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完善保护电力设施的内部协调制约和外部协作监控制度,确保物防、人防、技防等措施保障到位。(三)强化督查指导,严格考核奖惩。区“平安电力”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平安电力创建活动的督查和指导,形成推进工作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同时注重对各成员单位的考核奖惩,把开展平安电力建设工作列入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作为评先受奖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导致辖区内电力设施被盗窃、破坏并造成重大事故和社会影响的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相应责任;对完成年度电力设施保护任务,未发生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街镇和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电力设施保护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专项表彰奖励。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4

高校档案管理,是指高等院校将历年的学生档案资料、教师档案资料以及学校的活动档案资料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整理,并实行严谨、安全的保管[1]。高校档案管理,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妥善管理所有人的档案资料,按照国家相关的档案管理条例,合理、合法的调用学生及教师等的档案资料。[2]因此,高等院校的学校历史和该高校的档案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高效档案管理为学校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资料见证,从一方面讲,充分的保护了该院校的历史,防止了历史的流失。为了进一步探究高校档案与学校历史的关系,本文从当今社会的热点出发,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1.我国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实现了从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并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完善,但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1高等院校的各级领导部门,对高校档案的重视力度不足

大多数高等院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状况,忽视了对本学校历史保护的重视,尤其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1.2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的手段不科学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一代又一代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的积累,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造成了高校档案管理手段的不科学。

2.现阶段高校档案与学校历史的具体关系

2.1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是收集学校历史、见证学校历史以及保护学校历史的重要工具

高校档案,包括了学校的几乎所有的实证资料,主要以纸质的档案为主,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档案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由于电子档案[3]安全性高,查看与调用方便,并且存放空间小,保存时间久,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开始逐渐的取代纸质档案,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形式。高校档案是学校历史的承载体,而高校档案管理,则是高等院校收集学校历史、见证学校历史以及保护学校历史的重要工具。只有做好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学校的历史。

2.2保留学校历史是实行高校档案管理的初衷以及最终目的

学校历史,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高等院校不能丢失的魂。因此,为了充分的保护学校历史,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保护历史资料的完整性,而实行高校档案管理,就是最好的选择。

3.完善高校档案管理、保护学校历史的具体措施

3.1努力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高等院校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4],只有采用最新的技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保证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减少传统的档案保管工作过程中的损失率,以及实现高校档案的条理性和可查阅性,从而进一步的保护了学校的历史。

3.2高等院校要不断的拓宽高校档案管理涉及的领域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高校档案管理涉及的领域较为狭窄,只是涉及到了学生档案资料、教师档案资料以及学校的活动档案资料等,还缺乏一些其他的档案管理,以至于高等院校的一些活动并没有留档资料,从而造成了学校的部分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因此,高等院校只有不断的拓宽高校档案管理涉及的领域,才能保护学校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实现对学校历史的进一步保护。

3.3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视

我国的高等院校应该在关注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情况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内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尤其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为了提高该项工作的工作效率,各高等院校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大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在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在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努力为保护学校历史提供专业型人才。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5

一、数字档案的特点

其一,在媒介方式与传递方式上的变化。首先是在媒介方式上,数字档案的磁盘、移动存储、网络数据流等载体将取代传统档案中的纸张、胶片等,这样的改变不仅更利于管理者的统计、保管,同时也更利于人们的浏览与利用。其次是在传递方式上,数字档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取代传统档案的人工传递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实时检索和传递,更有利于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发展。

其二,在档案文件建立方式与存储方式上的变化。首先,在建立方式上,传统档案文件的建立基本上是依靠键盘输入,但数字档案的建立更具多样性,如扫描、摄像等。其次,在存储方式上,数字档案的存储方式也将从传统档案的单机硬盘备份、磁盘存储备份转变成为服务器集中存储或云存储,这明显提高了档案文件存储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人们查阅档案文件的便捷性。

二、数据库管理模式下的安全保障要务

(一)常用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首先,定期清理计算机。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对于人们在使用程序或上网时留下的一些记录,会自动地保存下来(如浏览器,计算机会自动将人们在浏览过程中的信息自动保存到相关的设置当中。临时文件、缓存、历史记录等便是这些记录的具体表现)。对于这些保存的记录,一旦被人利用,将会从中获得很多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另外,当收到了一些来路不明的文件或邮件等,不要轻易打开,为了避免病毒的入侵,应该立即采取删除的手段。在“windows”系统中,自带了一个更新漏洞补丁的功能,应该定期进行更新,以此来有效地保护计算机。同时,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清理工作,对不必要的记录进行有效的删除,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更能够为系统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积极效应。其次,灵活运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杀毒软件,它是确保计算机拒绝非法访问、不受病毒侵害的根本手段之一,而在数字档案信息的保?o中也是一个最为基础的方法。因此,身为档案管理人员,如果能够对杀毒软件的应用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且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那么就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的实时监控,从而从根本上对最新病毒的侵害起到一个防范的作用。另外,所谓防火墙,它是位于“internet”与内部网之间的一个构成,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地为计算机和网络提供安全保护的硬件以及相应的软件。因此,杀毒软件与防火墙都具备了较为关键的作用,二者有着互相补充的关系。

(二)对入侵检测技术的充分运用。所谓入侵检测技术,它是防火墙技术的一个合理补充,能够有效地帮助计算机系统来对付网络的供给,对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带来一个扩展的作用。同时,入侵检测技术还能够从根本上保护链接网络的服务器,对可疑的链接以及非法的访问起到监视的效果。通过监视,能够及时地发现攻击的行为,从而以此为分析的证据来对可疑的访问行为进行自动的响应、为整个服务器提供一个主动的防护作用。而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一是分析、监视系统和用户的活动。二是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正在发生攻击的活动,对此进行及时的响应、报警。三是发现攻击活动后,通过对其跟踪的手段来检测出攻击活动的范围以及后果。四是通过诊断,能够及时地发现攻击方的入侵地点及方式,并给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五是能够对活动证据进行有效的搜集和记录。对于网络入侵检测的“iDS”而言,攻击的识别、事件的响应、策略的检验和策略的改进便是其使用的范围。而基于网络的检测系统和分布式的监测系统以及基于主机的监测系统,则是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在数字档案信息的网络防护能力上,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够使其防范水平得到提高。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6

按照《2009年全国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要求和《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切实做好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结合客观实际,按照大力宣传、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有效遏制了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案件的发生,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现将市广电局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广电系统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部署,落实到人,从严从细,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防范各类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二、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防范体系

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采取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措施,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甘肃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强化日常安全管理与维护,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强协调,组建了专群结合的巡护队伍、建立了巡护机制,配备了车辆和防护装备,切实加强对案件多发线路、地段、时段的巡逻防控,确保了广播电视设施安全。共建立治安保卫机构8个,现有治安保卫人员40人,投入防范资金22.95万元,组建专职巡护队伍50支,队员134人。

三、加大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宣传力度

全市各播出机构大力宣传《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2009年甘肃省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等保护“三电”设施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利用专题报道、张贴标语、制作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重要性,为深入推进“三电”专项斗争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自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在电台、电视台共播出专项斗争新闻180条,公益广告129条,宣传相关法规累计播出428小时。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7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的实质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记录保存起来,使无形的文化遗产能够以物质形式得到再现,即所谓“外化物质再现”。[2]这种“外化物质再现”并非一种静态的再现,而是使非物质文化物化为一种可见的物质形态后,成为能够承载、传播人文精神的载体和平台。静态的档案式保护侧重“保管-保存”,将物化的非物化文化遗产存放在档案馆博物馆;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则强调“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仫佬族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一束艳丽的鲜花,本文以仫佬族民歌档案式保护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如何从静态走向活态做一个概要论述。

一、收集整理仫佬族民歌档案

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案、传承人档案、申报与保护工作中形成的档案三大部分。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案是指记录和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过程与结果的文字、录像等材料。传承人档案是指记录和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然状况、文化背景,说明传承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状况、传承状况等。本体档案记录和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完整历史过程,传承人档案则最能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案和传承人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

仫佬族民歌档案式保护的第一步是依托和借鉴档案工作方法,对有关仫佬族民歌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收集、整理、保管,为保护传承仫佬族民歌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其中主要收集整理仫佬族民歌本体档案和传承人档案,包括:1.仫佬族民歌文本资料。仫佬族民歌文本资料主要包括仫佬族民歌的文字记载。如《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中国歌谣集成》、《仫佬族文学史》、《仫佬族古歌》、《罗城歌谣集》、《仫佬族民间音乐》、《民间歌曲集成》等正式出版物和油印品。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田野工作,全面采集流传在民间的仫佬民歌,征集仫佬民歌手抄本等等。2.仫佬族民歌音响资料。现代技术发展促进了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化保护,来自田野采录的音响资料更为真实、生动,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厚重,能避免因时过境迁带来的人为破坏和曲解。限于当时的条件,现在收集整理的仫佬族民歌,基本上是纸质文本,以歌词为主,少量曲谱。仫佬族民歌音响资料还不太多,应加大仫佬族民歌音响资料采录力度。3.仫佬族民歌相关民俗事象资料。仫佬族民歌扎根于仫佬民族传统文化,对仫佬族民歌进行档案式保护要求我们既要全面记录仫佬族民歌,也应包含对仫佬族民歌原有生存环境的描述,完整记录与仫佬族民歌相关的民俗事象。通过声像资料呈现有声有色的历史和滋衍仫佬族民歌生存发展的环境。4.仫佬族民歌传承人资料。民族民间艺术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传承人则是我们的“活宝贝”。正是传承人(传承群体)将民族民间文化精粹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且使文化得到创新和发展。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是生活在某一地域的民众,除了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由生活在这一文化空间的民众共同传承的。因此,仫佬族民歌传承人资料不仅包括代表性传承人和歌王的个体资料,还应注意记录典型传承群体传承仫佬族民歌的群体活动资料。

二、建设仫佬族民歌档案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是一种能够管理视频、音频等大量多媒体资源的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它往往是一段舞蹈、一道工序、一段序曲、一类腔调等,较之静态的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包括文字、图像、音像、录像等记录形式,这些经格式转换和处理后建立的多媒体数据库可以形象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记录下来,避免单一、抽象的文字记录可能带来的信息失真、难以理解等问题。

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宗旨。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征,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多媒体数据库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场景以影像的方式再现,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保存的需求。其次,多媒体数据库可以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传递和传播,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

建设多媒体数据库的关键是要扎实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即运用扫描、模拟转换等各种技术手段将保存的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视频档案等各种介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信息资源,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除了进行一般转化以外,尤其要注意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数字技术和逼真的三维动态技术,以便于更生动直观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

建设仫佬族民歌档案多媒体数据库,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仫佬族民歌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做好仫佬族民歌档案信息采集工作。根据仫佬族民歌档案内容和记录信息方式,分别做好文字档案、图形档案、声像档案(照片、录音、录像、影片)等各种介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其中,仫佬族民歌文本资料主要以文字档案为主,包括用文字记载仫佬族民歌的正式出版物、油印品和手抄本等。仫佬族民歌音响资料以声像档案为主,主要包括邀请仫佬族民歌传承人、歌王以及村寨里的歌者演唱,录音录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利用现代科技,把人类祖先创造的千姿百态的声音遗产,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刻不容缓。”[3]因此,以录音、录像档案为主的仫佬族民歌音响档案是多媒体数据库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仫佬族民歌相关民俗事象资料则包含文字档案、声像档案等。如用文字、照片、影像生动记录仫佬族地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通过声像资料呈现有声有色的历史和滋衍仫佬族民歌生存发展的环境。又如用文字、照片、影像记录与仫佬族民歌中“依饭”歌谣紧密相关的仫佬族宗教节日依饭节,记录与仫佬族民歌中“走坡歌”密切相关的仫佬族古老习俗“走坡”等等。仫佬族民歌传承人资料主要用文字记录传承人(传承群体)的自然状况、文化背景,用照片、录音、录像记录传承人(传承群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状况等。

三、建立仫佬族民歌活态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不仅需要强调过程,更需要理解档案式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承载”和“传播”,从静态走向动态,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建立仫佬族民歌活态档案是在多媒体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剪接编辑仫佬族民歌档案,挖掘仫佬族民歌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呈现其内在文化基因。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形成了不少保护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重形轻神”的做法,只从表面形态和存在样态上重现和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忽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等文化因素的理解和继承延续,造成诸多尴尬、无奈。突出表现在生活在同一文化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拥有的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相当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但生活在这种文化环境下的当事者却感觉无关紧要,要么为名利争争吵吵,要么毫不在乎,主动丢弃。从本质上讲,文化应该是精神的。[4]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同样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能仅当作以备查考和研究的“凝固的历史”,而要成为被广大民众了解和接受的“活态档案”,进而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8

眼睛能够看见许多许多的事和物,能帮我们写字、画画。也就是说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有眼睛。那眼睛除了这些以外,它还会说话呢,你们信不信。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珍爱我们的眼睛策划方案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珍爱我们的眼睛策划方案一

目标:

1、懂得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点:

懂得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难点:

知道眼睛的各种用处,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准备:

1.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眼睛的用处。

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漂亮吗?(漂亮)哪儿漂亮呢?(幼儿回答)

你们怎么知道的呢?(用眼睛看出来的)

那你们的眼睛还能干什么呢?(让幼儿分别说出眼睛的许多用处)

师小结:眼睛能够看见许多许多的事和物,能帮我们写字、画画。也就是说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有眼睛。那眼睛除了这些以外,它还会说话呢,你们信不信?

那你们看老师的眼睛在说什么?(生气)

谁的眼睛也会说话?(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的眼睛说了什么?(例如:他的眼睛说了我很高兴等等。)

2.通过游戏让小朋友感知眼睛看不见的滋味

师:眼睛除了能看以外,还能像刚才小朋友的表演一样传递感情。

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一个自做的眼罩,想不想戴上它来跟老师做游戏?

那你们就一起戴上它吧!

老师拿出一个皮球,问:现在我手上有什么?(不知道)

摘下眼罩看一看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再戴上眼罩来摸一摸老师在哪里?有没有摸到?

为什么我们戴上眼罩就不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就摸不到老师呢?(因为眼睛看不见)

3.教育小朋友如何关心帮助盲人。

我们知道眼睛看不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可是有的人一出身就看不见,那是谁呀?(盲人)

那我们看到盲人该怎么办呢?(让小朋友各抒己见,说说如何帮助盲人)

4.利用故事告诉幼儿患了近视眼也会给人带来不便。

眼睛看不见很不方便,那眼睛生病了也会很难受。有一只啄木鸟没有保护好眼睛结果闹了许多笑话,你们想知道它闹了那些笑话吗?

让小朋友听故事录音。

听后提问:啄木鸟闹了那些笑话呢?(幼儿回答)

5.让小朋友看情境表演,判断对错。

师:不好好保护眼睛,使眼睛近视了不小心就会闹出许多笑话,那我们平时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做得对不对?如果做得对我们一起送他一个五角星好不好?

6.告幼儿怎样保护眼睛。

刚才我们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做对了,有的小朋友做错了,那我们到底该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它不生病呢?(让幼儿回答)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说了这么多保护眼睛的好方法。今后我们一定要记住了:

(1)千万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2)看电视时要离电视机远点儿,而且时间不要太长。

(3)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4)不要坐在行走的汽车上或者摩托车上看书。

(5)不要在光线太强或者太暗的地方写字、画画。

(6)写字、画画的时候,身体要坐正,胸脯离桌要一拳,眼睛离书本要一尺。

(7)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8)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玩尖锐的东西,以免伤害眼睛。

7.让幼儿正确做出看书画画的姿势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他们看到自己做得对不对。

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书、纸、玩具。请你们自由的去玩,然后让我们来看看谁做得,谁最会保护自己的小眼睛。(让小朋友从电视上欣赏自己的样子)。

师小结:从电视上看到我们的小朋友做得真好。老师还要告诉你们每年的6月6日是爱眼日,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做个保护眼睛的小卫士将保护眼睛的知识去告诉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吧!

珍爱我们的眼睛策划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爱护眼睛,爱护我们的心灵

二,活动目的:通过一系列爱眼护眼活动的开展,让家长和全体幼儿进一步认识到眼睛是人体

的重要器官,以增强幼儿的爱眼护眼意识,提高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意识,同时激发幼儿对盲人,弱视者的关爱。

三,活动时间:20xx年11月份

四,活动参与人员: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师幼;幼儿园保健室保健医生;全体幼儿家长

五,活动准备:视力测试表,视力测试灯箱,宣传画,宣传资料,家园沟通信函,眼保健操光盘。

六,活动过程:

1,准备工作。10月份最后一周给各班发下视力测试表,用一周时间引导幼儿认识视力测试表,为全园视力普查做准备。

2,各班11月份第一期展板要以显眼的方式对护眼活动进行宣传互动,幼儿园一楼大厅摆放宣传画。

3,11月1日-----11月10日由保健室主持,各班老师配合,完成全园幼儿视力普查,并填写表格。

4,中班组,小班组晨会以“爱护眼睛,爱护我们的心灵”为主题配合护眼活动。

5,各班自主生成爱护眼眼睛课程,向幼儿渗透爱眼护眼知识。每班有二至少背诵2首爱眼护眼儿歌。各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家园互动,共同关注爱眼护眼活动。

如:告诉幼儿要经常吃一些已与眼睛营养的食物;组织幼儿绘画“明亮的眼睛看世界”。

自制爱眼护眼卡片或标志让幼儿佩戴;家园共育体现等。

通过示范“一拳一尺一寸”,引导幼儿懂得保持正确的坐姿。

6,组织幼儿玩盲人游戏,感知眼睛受到伤害后的困难,激发幼儿对自己眼睛的珍爱及对盲人,弱视者的关爱。

7,眼睛保健知识专题讲座:孟奶奶给宝宝讲爱护眼睛。

8,全员普及眼睛保健操。

9,幼儿园以统一信函方式,向家长发放爱眼护眼资料及家园爱眼护眼共同约定。

珍爱我们的眼睛策划方案三

一、设计思思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通过向家长发放讲授学习,将爱眼知识落实到每个家庭和幼儿。通过儿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教育幼儿讲究用眼卫生,带领幼儿一起学习眼保健操,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眼睛的重要作用,懂得要爱护眼睛。让护眼行动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主题目标:

1、知道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增强爱眼、护眼的意识。

2、愿意争做小小宣传员,会大胆地进行爱眼知识的宣传。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三、活动方案:

1、眼睛真灵(谈话活动)

2、我的眼睛看到(美术活动)

3、假如我看不见(体验活动)

4、我是小小宣传员(社区宣传活动)

四、护眼儿歌:

儿歌:保护眼睛

1、儿歌一: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2、儿歌二:看书太近眼不好,时间长了眼疲劳。躺在床上不看书,不在车上看画报。看电视、真高兴,坐的距离要记清。娃娃有双好眼睛。

五、家园共育:怎样保护孩子的眼睛:

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

1、注意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孩子看书写字姿势很重要,尤其是刚刚上学的孩子,必须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身体坐直,书或要写的笔记本离开孩子眼睛的距离是33厘米,不能太近或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否则时间长了容易造成驼背,还会影响视力。

2、收看电视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收看电视节目,是调剂神经、消除疲劳、增进知识、欣赏艺术的一种正当的娱乐活动。如果看得时间过长,电视距离不适当,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特别是玩电子游戏机比看电视更能损害孩子的眼睛,家长必须提高警惕。看电视若想不损坏视力,人与电视机的距离保持在电视屏幕尺寸的6~8倍,并以看不清屏幕上横向细线条为好。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坐位,使眼睛与屏幕尽量保持在水平位置,并让孩子坐在中间。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应调节适宜,使图像清晰、柔和,而不能开得过亮或过暗。室内开一个3瓦左右的小电灯,可防止眼睛疲劳。

3、注意照明条件。

孩子看书或写字时,要注意室内的照明条件让光线从左边射来,光线不要太强、太弱,防止刺眼,台灯效果比较好。

4、正确选择近视矫正眼镜。

对患了近视眼的孩子,配带适度的矫正眼镜。在青少年近视眼中,治疗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散瞳验光。目的是解除睫状肌的紧张度,使眼的调节力完全松驰,这样才能测得准眼球轴真正的屈光度,即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真正近视度。如果不散瞳验光,随意选购,直接配镜,眼睛由睫状肌的过度收缩造成的调节紧张不能解除。真性、假性近视混杂在一起,必然对眼正月有直接的损害,久而久之,睫状肌持续过度收缩,将眼球轴逐渐拉长,假性近视也就成了真性近视。因此,散瞳验光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切不可忽视,验光后配的眼镜才是最合适的。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9

关键词: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护线机制;供电企业;电力法制建设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7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37-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67

电力设施分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山火、异物、盗窃破坏、违章施工等沿线各种各样的环境对电力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电网企业作为社会个体的一员,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责任的同时,其电力设施环境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安全压力。当前,在我国电力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主体诉求多元交织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电力设施沿线地方政府、群众地缘优势,围绕“政府领导、乡镇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建立“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1坚持政府主导、全员参与

近年来,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案件时有发生,放火烧荒、线下违章植树、建房屡禁不止,威胁了电网安全运行,影响了供电企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供电企业虽然在电力设施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众多的人力和物力,但通常是孤军作战,成效不大。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着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

1.1主动沟通,积极宣传

第一,供电企业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汇报沟通,定期通报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状况,及时反馈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决策支持提供丰富的依据;第二,要结合全民普法教育、安全生产月等大型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加大对《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宣传力度,在高于输电线路沿线设立永久性保护电力设施宣传栏。输电线路运维单位人员要经常组织深入农村,走家入户进行宣传,把宣传材料送到了田间地头,使保护电力设施工作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第三,要善于运用典型案例教育群众,逐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强力震慑不法分子,营造全社会参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1.2明确职责,主动担当

积极推动政府把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纳入当地政府“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政府部门安排部署各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明确各乡、镇主管领导和各综治成员单位领导和骨干,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增强各级领导对保护电力设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各乡、镇分管领导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责任书》;供电部门要将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考核之中,与生产经营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1.3全员参与、奖惩严明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一方面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专防与群防、静态防范与动态防范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整合保安资源等典型做法,积极开展企地共建,把供电企业内部的防控网络建设和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对铁路沿线、电力线路、重点工程等周边及涉电案件发案重点地区的废旧金属收购站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要建立电力设施保护物质与精神双奖励制度,筹集电力设施保护专项奖励基金,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的积极性。一次举报,就意味着可能及时发现一起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就有可能为电网企业避免更多损失。适当的奖励是对举报行为的褒扬,其社会效果远远大于投入。

2坚持多管齐下人防技防并重

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破坏现象严重的现状,电力设施运维单位要分析总结电力设施环境的特点和趋向,积极制定防范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人防方面

各班组、变电站、供电所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电力设施工作,如定期巡视、重大节日期间坚持特巡等,对变压器、线路等实行就近保护承包等措施,为保护电力设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用电需求,解决用电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良好的企业行为影响群众,以热情、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每一名有正义感的群众加入到保护电力设施的队伍中来。

2.2技防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在各变电站、重要输电线路地段安装清晰度较高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一旦发生违章施工、盗窃现象,可以清晰地将施工现场、作案过程全部摄录下来,有效遏制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发生。

3坚持警企群联手打防联防结合

3.1定期组织联合巡逻检查

紧紧依靠政府和公安部门,组织动员公安干警、各村组织村干部和民兵巡逻,明确责任区和重点设施范围,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组织巡逻队对电力设施实行24小时巡查、重点区域蹲守。在查获的一些破坏电力设施案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群众举报的。因此,笔者认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增加供电企业的“耳目”,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电力设施行为。

3.2积极配合案件查处、严厉打击不法分子

电力设施点多、线长,为了防止人为破坏电力设施,供电企业要积极开展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犯罪行动,组织精兵强将,周密部署、深挖线索,有效地打击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的犯罪行为。要针对一些涉法者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协助警方侦破一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打掉犯罪团伙,有效遏制了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犯罪的上升势头。要将一批社会反响强烈的恶性电力设施破坏案件作为重点侦破对象,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全力配合警方,对供区内电力设施被盗案件进行梳理,加强相互间信息的传递,查找可供破案的线索。同时要积极探索政企协作、警企联动保护电力设施新模式,致力于清理整顿废旧金属收购市场,堵塞销赃渠道,依法取缔查处违法违规收购站点,有效打击电力犯罪,保护电网安全运行。

3.3要正向引导、营造氛围

要围绕“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的维稳保电工作中心,加强输配电线路治安专项整治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电力设施保护联防工作责任制,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正向引导,认真做好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以案说法,教育群众。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调动各方面力量保护电力设施,营造出“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全社会积极关注、支持、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

4注重细节消除树障

树障是引起主网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天气炎热、雨水充沛的高温夏季,高压线下生长迅速的树木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为此,供电企业输电运检专业变“被动防范”为“主动预防”,充分结合春检的有利时机,做到治理树障“早出手”,从源头上防范、在过程中管控,积极化解线树矛盾,消除树障对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影响。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在上级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争取了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建立了联动体系,从而对于从规划源头入手治理树障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在日常输电线路运维过程中,加强管控,以“逐年修剪”为主要手段,以“当年修剪当年安全,逐年修剪持续安全”为目标,开展定期巡视、特殊巡视、重点巡视等全方位、全过程的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及时跟种植户沟通,并根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移栽或修剪,确保及时消除树障隐患;充分结合日常主网输电线路运维巡视,进行树障排查、统计,给树障治理提供了依据;坚持不懈地加强输电线路沿线依法护线法律法规宣传,讲解线下植树的危害,确保从源头防范新增树障隐患。同时利用所属“银线卫士”微信平台对主网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影响电网安全的树木处理情况进行研判,拍摄了修剪现场前后对比照片,有效记录现场修剪情况,确保树障隐患排查和处理工作的质效。

5结语

群防群治护线机制是一项社会性的公共事业,是一次对专业水准和群体素质的考验。做好这项工作是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观的一种体现,在这场“持久战”中,要善于借力,与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切实联手,共搭台子共唱戏,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从而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与可靠供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S].

保护视力的活动方案篇10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

abstract:thememorypropertiesbecomearchivesafterinformation,intellectualpropertyandanewparadigm,andfilememoryviewhasbecomeahotdiscussionofthearchivesworkpracticeandtheoreticalresearch,anddeepenitstheoryconnotationhasbeenmining.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combtheoriginandconnotationoftheory,andunderthistheoryattentionfilesassociatedwiththe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socialfunctionsofarchivesworkintheheritageprotection,theprotectionof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ofarchiveswork,dealswiththerealityofthedevelopmentandthesituationobjectively,soastoputforwardrationalSuggestions.

Keywords:Filememoryview;File;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Correlation

1档案记忆观理论溯源

社会记忆是区别于个体记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个体记忆是大脑的产物,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给予过充分的重视和科学的分析描述。由于人脑的记忆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万事万物存储于大脑中,为此需寻求各种方法辅助人脑进行记忆,这就是所谓的“人脑记忆的延伸”。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家庭、地区、阶级、民族乃至人类整体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着他们关于过去的历史记录,从中汲取力量,树立信心,形成凝聚力。社会记忆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使社会历史代代相传,保存和传递,促使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康奈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指出:记忆不仅属于人的个体官能,还存在着叫做“集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现象。他认为:社会记忆的提出是对传统记忆观的挑战,记忆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对所获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它更强调记忆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个人记忆的社会制约性[1]。哈布瓦赫认为:“一个在完全孤立的情况下长大的人是没有记忆的,人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才形成记忆。尽管“拥有”记忆的仍然是个人,但这种记忆是受集体影响的。虽然集体不能“拥有”记忆,但它决定了其成员的记忆。”[2]综上,社会记忆理论范畴超越个人生理记忆拓展为社会集体记忆,研究范围由西方蔓延至东方,它从最初兴起就得到各门学科的关注,涉及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档案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社会价值,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的课题,联结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社会记忆从主体上讲包含世界记忆,国家记忆、(单个)民族集体记忆、城市记忆、个人记忆等,同时又不仅仅是一种记忆存在,它强调记忆的社会性与主动性,对社会当时的一种反映与映证,对历史与文化的留存与保护。

档案记忆观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和“世界记忆工程”实践的推动下成为档案学界的新视点。关于档案记忆观内涵的概括目前尚未统一,但旨趣趋于一致。冯惠玲教授认为:“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第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维护和传承。”[3]潘连根教授认为:“基于对档案基本属性――社会记忆属性的本质性认识,把档案与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记忆,档案馆是记忆的保存场所。”[4]特里・库克认为:“档案就是我们的记忆,档案不能仅限于有权者或官方的文件记录,应有更广泛的档案文件记录,档案工作者是建构社会和历史记忆的积极因素;档案馆要反映出适合于新世纪的新‘后保管’秩序。”[5]尽管国内外档案学者对此内涵的认识虽尚未统一,但对其理论内涵基本达成共识:承认社会记忆存在并具有建构功能,档案本身也是一种记忆,同时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的载体和资源,探索档案背后的记忆,需要根据留存档案进行情景化分析和再造。档案馆不仅仅是记忆储存库,更是为开展研究提供依据和素材的研究所。档案工作者的角色更加重要,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记忆的存损程度,关乎民族的未来。档案记忆观理论为当下档案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工作便是此理论应用的最好实证。

2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分析

档案早已有之,它凭借着自身的记忆属性与独特的管理方法,参与着非遗保护的整个过程。在记忆观的理论关照下,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记忆的两种主要形式更是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文化性与记忆性尤为凸显。探析二者的关联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和科学化管理,有助于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

2.1二者具有共同的文化属性。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甚至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国家或民族的进步和社会开化度,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下位概念,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由物质层面向非物质层面的拓展,是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和重要表现形式,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保存、流传下来的,是认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方地域的鲜活的方式和手段。它们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特定时空关系中,反映了历代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年深月久传承下来成了传统和现代真实完整的、活态流动的见证,具有无以替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6]档案是由载体和内容信息构成,具有着双元价值。其载体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体现着时代的更迭和文化的变迁,载体就是人类历史演进史及人类文明进步史,其内容信息更是传达着人类、社会、国家的知识与文化。档案保存的完备程度直接体现着国家的文明和开化程度。

2.2二者具有共同的记忆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程式化、代表性的集体记忆,是历史的活态遗存。由特定历史阶段、特定种群民族、特定地域范围的人们世代沿袭所传承下来,生动地保留并表现了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生产习俗、生活风貌、伦理观念,并对当时的社会形态、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有所保存和反映;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遗存,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印迹,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容。

档案是固化的历史信息,是一种记忆载体和工具,是记忆之地。档案既是社会记忆建构的资源,同时也参与社会记忆建构过程,它作为集体知识存储器的前提是物质的数据载体,作为记忆的支撑物的主要是指文字。档案馆不仅是保存过去的文献的地方,也是构建、生产过去记忆的地方。它作为社会记忆的固化,无论是作为事实的文本,还是作为材料的文本,在建构社会记忆中都起到重要的解读作用。“人类社会记忆的表现形式无非是文本记录、仪式、文物等,社会记忆不能和传统的文献记录划等号,但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是重构社会记忆中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影响着社会记忆的形成予以补正和校验。”[7]

2.3二者又可相互转化。在档案馆的馆藏中,部分的档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物化的社会记忆。如重要的口述历史档案、少数民族艺术档案等,这部分档案主要是以影音、影像、录音等技术形式存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记忆价值,是某一群体集体记忆的重要体现和稳定形态。因此,利用档案的社会建构功能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化保存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种活态的精神层面的记忆,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转化成为档案家族中的一员。因此,无论是档案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社会比较重要的记忆形式,二者基于文化和记忆属性而成为我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档案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构功能

3.1留存记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非物质性而不易留存与保护,更不易传承后世,“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采取拉网式普查的方式,全面掌握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保护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更好地留存社会记忆,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世界遗产。[8]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这两种档案在管理及利用上较普通的档案文献有更大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在管理和利用上需要特殊的技术维护和专人进行保管。而对于传承人档案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更新,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搜集最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主动建立新的传承人的档案。

3.2凭证参考:档案馆为非遗保护提供丰富的档案史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丰富的资料来论证保护的必要性和其价值,体现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档案史料起到了重要的可资借鉴的作用。历史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依据原有的历史档案资源重新塑造和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档案物化为固态信息,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加以保护和传播。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守护民族记忆的当下环境中,此举更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今天的档案馆更加重视特藏的收集。辽宁省档案馆发出公告面向全社会征集各类历史档案资料,如东北大秧歌、踩高跷、皮影戏等。[9]

3.3科学管理:档案工作为非遗保护提供经验与技术支持。当前,我国非遗体系尚不尽完善,充分借鉴档案管理和保管工作的现有的基础,依据档案分类方法为非遗信息资源设置类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加强档案部门的参与力度,实行非遗信息备份归档与容灾制度,将非遗信息资源备份后统一保管于档案馆,有助于防止突发性灾害对非遗信息资源造成的损坏。必要时也可赋予档案行政部门在非遗信息资源档案式管理中的指导和监督权,便于科学合理地管理非遗信息。另外,邀请档案专家参与非遗信息资源档案式管理方法标准的研究制定及相关培训,指派档案工作人员参与非遗数据库建设和非遗建档工作等。[10]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档案工作的深刻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目的就是传承和保护社会记忆,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展为新时期的档案学拓展了学科阵地,燃起了新的档案职业使命,提高了社会对档案的认知,更赢得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4.1丰富了档案种类,开拓档案研究新的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种类,无论从载体类型上,亦或是从档案内容方面均可窥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无形变为非遗档案的物质固化形态,通过拍照、录音、录像、文字等建立口述档案、声像档案、文献档案等留存文化和记忆。面对非遗档案这一新的管理对象,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这给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实践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为档案理论研究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使得档案学研究走向深入,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可以说开启了档案学研究新的思维。

4.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升档案部门社会参与能力及认可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规定,部级联席会议以文化部为牵头单位,由文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组成。”[11]档案部门在非遗保护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积极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主动宣传档案工作,挖掘档案工作新的发展空间和社会价值,通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提升了档案部门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4.3举办各种展演,促进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的形式――举办展览,通过对民族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展演进行宣传,让更多的社会民众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特色和传统习俗。从而达到了解、热爱、保护民族文化和社会记忆的作用。在非遗保护实践工作中,利用档案帮助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各种节庆日适时地举办展览,丰富了百姓生活,同时达到宣传和教育社会公众的目的,使公众认识、接触并熟悉了档案这一事物,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知,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