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8:38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1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实现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包括:琉璃、陶瓷、风筝、地毯、雕塑、草柳编、抽纱刺绣(工艺家纺)、金属工艺品、嵌银制品等12大类116个品种。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929家增加到2015年的1149家,年均增长7.3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20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99.63亿元,年均增长20.44%;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7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6.37亿元,年均增长19.15%;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2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66亿元,年均增长19.38%。2015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80%、5.59%、5.22%和5.10%。

2.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得到加强。

《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是指导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保护资金的申请报告和使用办法”、“工艺美术珍品的认定办法”等方案。制定了“工艺美术行业振兴计划”,撰写了《工艺美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编辑出刊了《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集》、《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集》和《第四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申报了《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正确引导和指导行业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每年编制名牌产品推荐计划,为省质监局编制行业名牌立项建议目录,为工艺美术行业制定质量发展报告,帮助企业申报、复评部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二是按照省经信委和省联社关于市场营销年、品牌建设年和品牌提升年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从宏观上打造全行业“大品牌”。省协会、各市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及有关省市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展会,整体推介行业产品和作品。“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中国名牌10个、山东名牌39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45个(“十一五”末分别为6个、16个、5个、15个)。

4.行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组织会员参加多期部级技术培训,涉及专业有植物纤维编织、漆艺、古典红木家具、编织纤维艺术、图案设计、黑陶(陶艺)艺术等高级研修和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次。二是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和砚雕大赛。承办了四届省级工艺雕刻(制砚)和陶瓷工艺技能大赛,四届大赛的参赛人数达500多人次。三是行业目前省协会已拥有团体和个人会员520个;设有琉璃、风筝等7个专业委员会。帮助泰安、菏泽、济南、日照、博兴等建立了协会和学会。“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86名、省工艺美术名人140名;获百花杯和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513个,其中金奖93个、银奖110个、铜奖142个、优秀奖168个;部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3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个。

5.展览展会成绩显著。

积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和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两会五年参展企业500余家,大师300余名,累计成交额达上亿元。积极配合北京、上海、潍坊等地市协会和省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山东省传统民间工艺品展销会、琉光异彩・山东琉璃料器精品交流展和齐鲁陶柳工艺品展、风筝万里行和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会展和专题推广活动,为拓展市场覆盖面和扩大特色区域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总计近8000人次、观众达6万人次,参展省份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现场成交额达1.2亿元、意向成交额达3.6亿元,有2943件作品分别获得精品奖和设计创新奖。

6.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影响力得到扩大。

围绕“转调创”并与地方政府部门配合,努力推进整合各种资源,以整体优势打造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协助提高声誉和影响力。“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部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11个、省级13个,特色区域23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艺美术的传统市场是欧美市场,美洲正在恢复,欧洲市场在政府债务的影响下萎靡不振;新兴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国内低端消费市场正在发展,高端市场较低迷,需一个较长时间的市场过渡调整期。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近几年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持续不断上涨,国内国际市场的成品销售价格却提高缓慢而汇率多年来也在持续升值;加之各种贸易壁垒,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不良竞争现象突出等等,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三是大部分重点品种的生产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四是全行业总体设计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品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五是绝大部分企业、个人对商标品牌作用认识不到位,尤其在出口产品方面尤为薄弱。六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性政策措施与弘扬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技艺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规划、宣传、投入、引导、保护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优势

1.新常态下新的战略机遇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并持续升级;以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都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丰富的资源优势。

蜚声海内外的齐鲁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丰厚的龙山文化等是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础;一批国家及省级工美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琉璃、陶瓷、制砚、风筝等技艺,是发展工艺美术广泛的群众基础。

3.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环境装饰用品、家庭装饰和陈设品、礼品和收藏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认同程度也将随之提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的国际需求将持续上升。

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设计已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拉长产业链条的能力,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已经得到广泛重视。随着国家和我省相关保护、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工艺美术行业的振兴开启完善的政策通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总体上看,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集成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不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滞后,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品结构档次较低,现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玩具、首饰等发展滞后,部分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2.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相适应。

工艺美术品展示、精品收购和产品交易的设施和场所严重不足,专业市场没有形成体系,一般市场缺乏规范。集市贸易和地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传统高级技艺的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无序竞争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标准覆盖率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等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3.高技能人才与支撑行业发展和实施精品战略不相适应。

大师级人才的数量偏少,年龄普遍老化,待遇普遍偏低;全行业的师承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许多技艺后继无人;高级技师比例偏小,创意人才严重不足,设计人员中能够综合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因素进行创作的人员稀缺。

4.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会组织缺乏政策、资金、组织手段和与政府沟通、协调的机制,引领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统计、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法律支援和政策研究、市场预测、传统技艺记载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5.保护性政策与优秀技艺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在高科技支持下倍率级增长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面前,处于弱势。由于缺乏保护性政策、法规和资金,传统品种和技艺出现大面积萎缩,一半以上的传统品种和技艺已经处在生存困难和濒临灭绝的境地,已有9个产品失传或停产。省内保护性政策没有出台,国家的行业保护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提高行业创新驱动力,以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为载体提高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以市场培育为导向引导工艺美术产品的消费方向,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产业振兴和文化繁荣并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加强文化研究、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夯实创作底蕴,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2.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开发。

3.专业教育与师承制度并重。完善师承制度,培养大师,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的基石;专业教育面向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扩大出口和拓展内需并重。国内消费需求仍是繁荣工艺美术的重要立足点和着力点;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和技艺,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6.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增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并重。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保护,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工艺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艺美术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出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5%。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由“十二五”末的14个增加到18个;山东著名商标由45个增加到60个;山东省名牌由39个增加到50个。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部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十二五”末的11个增加到16个;省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10个增加到18个;年产值5―1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达到8个。

到2020年全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由“十二五”末的3名增加到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19名增加到23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由286名增加到366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由140名增加到240名。

新培育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行业技术中心和2个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1个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基地,建设3个山东省创意设计园(中心),5个市级创意设计园(中心),建立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示范基地。

建设和完善国家、省、市级及个人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精品馆10个,市县企业和个人专业展馆20个。

强化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或修订质量和行业技能标准5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工艺美术行业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

(一)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工程

1.地毯。以威海、德州、滨州为中心,以海马、山花、彩霞、莱州工艺品公司、日照东升地毯公司、德州神龙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创新,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2.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以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为中心,以即发、云龙、云祥、艺达、鲁艺、千榕、银洁、青岛工艺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强化抽纱刺绣与家纺、服饰和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着力提高机制比重,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和进入陈设艺术的新领域。

3.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工艺品。以烟台、滨州、临沂为中心,以莱州工艺品公司和贝思、博兴工艺美术公司、临沭和郯城工艺品公司、曹县鲁艺、菏泽美家、无棣和阳信工艺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探索新植物资源的利用,探索草柳装饰材料的新方向,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塑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表现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4.工艺美术陶瓷和琉璃制品。以淄博为中心,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注重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美术陶瓷和琉璃艺术应用领域。

5.雕塑产品。以莱州、嘉祥、临朐等产地为中心,以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为方向,加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改善技术装备。

6.民间、民俗工艺品。以鲁西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为中心,将民族文化与工艺美术产业相结合,依托当地充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民族服装、鲁锦、染织、刺绣、乐器、剪纸、面塑、风筝、传统布玩具、工艺绘画(巨野)、发制品、刻葫芦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提高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7.花画工艺品。以平原、夏津、禹城为中心,增加仿真植物的品种,采用新原料和新的加工工艺研发,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仿盆栽艺术。

8.古典红木家具工艺品。以潍坊、淄博等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典红木家具艺术品生产,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嵌银工艺,打造“鲁作”古典红木艺术。

(二)新兴产业拓展工程

玩具、首饰和礼品等品类,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对提升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强化原始创新,强化品牌培育,强化集聚意识,重点解决设计、模具和涂饰三大“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玩具,以青岛、威海、潍坊为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玩具设计、模具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益智、电动、遥控(光控、声控)、智能新产品。首饰、礼品,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加大引进设计、工艺、装备的力度。

(三)传统技艺保护工程

围绕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明显,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和产量急速下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要实施抢救措施,全面加以保护。一是强调和资助大师带徒。二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许可手段,如资助、收购产品、划定保护区、认证传统品种、特色区域、特色标志、原产地标识、大师工作室等措施进行保护。三是搜集、整理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实物、历史资料,用各种手段记录、存档、传播。四是加快建设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的收藏、陈列、展示设施,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建设。抓紧抢救“胶东边(即墨镶边、蓬莱梭子花边、威海满工扣锁、荣成手拿花边、乳山扣眼、文登扣锁、青州府花边以及荣成生丝台布、招远网扣、昌邑百代丽等)、鸡油黄、鸡肝石炉料、发丝绣、雨点和茶叶末釉、仿汉印、高密泥塑、扑灰年画等20多个重点技艺品种;抢救保护手工地毯、民间布艺、剪纸、刻葫芦等技艺品种。

(四)科技创新推进工程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使行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模具、表面处理、新材料应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和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实行集成创新,力争有所突破,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的结合,促进工艺美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结合。在我省玩具、绒绣、贝雕、陶艺、琉璃、风筝、铜雕、嵌银、绢花、锡雕、制砚等独特领域和优势领域,建立一批原创大师工作室,为创意人才营造创业乐土,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来山东创业发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时尚艺术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创意产业投资软环境,积极探索创意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创意格局,加大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形成集聚、集群、互动、辐射的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一是立足地毯、抽纱刺绣、美术陶瓷、琉璃料器、风筝年画、嵌银漆器、锡雕锡镶、绒绣、贝雕、仿古铜制品、制砚制笔、微雕、锲金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名坊”。二是整合大师、技艺、材料等优势资源,建立生产设计联盟,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是瞄准玩具、首饰、礼品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支持一批工艺美术品研发和设计创新项目。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开发工艺美术“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对“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评定、宣传和推介,健全价值发现机制。

(六)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和地方工艺美术馆建设,向国内外展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的“专、精、特、优”产品,构筑展示大平台。鼓励企业打造“名店”,建立有自己特点的“精品店”、“电商店”。完善渠道体系,变革实体店,加大电商力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发展。依托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市场,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认定识别体系,配备识别设备,完善鉴定、仲裁、公证等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国际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加强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文化和消费趋势研究,吸收其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技艺,加快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提高重点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办厂,特别是到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探索运用国外的资源,发展新型门类和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就地销售。加强与国际工艺美术企业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七)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依托贫困县乡村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工艺美术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农村地区贫困人员务工收入水平。在乡镇一级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并做好规划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要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产业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社会功能。借鉴国内外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延伸到工艺美术领域。研究支持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有关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创业创新,大力推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和工作者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山东从事工艺美术事业。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

围绕《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一是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配套政策,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传承光大;三是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和全面摸清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建立人才、技艺、特有资源档案库,作为政府实施保护措施的依据;四是推动建立政府保护性资金,完善使用办法,用于人才保护和培养,技艺抢救、保护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大师开展创作、科研和产品开发,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等;五是继续做好《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撰工作;六是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对可再生资源划定专门保护区域确保材料品质,对不可再生的重要专用资源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明确开采保护调配权,严禁盲目开采。

(三)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相结合,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快建立常设性工艺美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银企联合力度,建立工艺美术行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多层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要根据工艺美术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提供可循环使用贷款、封闭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特别是通过专业评估确认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工艺美术品,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工艺美术企业的改组、改造,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加快扩大规模,形成集“开发、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工艺美术民营企业发展,着力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四是发挥名师、名坊效应,打造一批名牌企业。正确区分工艺美术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把大师精品创作和普及型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走大中小企业并重,各种所有制形式并重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突出“专、精、特、优”的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五)全力打造品牌展会

一是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向,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创意度和“文化+科技”特色,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的国内外知名度。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成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促进工艺品和服务交易与出口,使博览会成为展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省工艺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办好博览会重大配套活动,提升博览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博览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推动博览会项目和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是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会,展示精品、名品和珍品以及精湛的技艺。以“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推广中心”为平台,根据省内外市场的需求,组织行业企业北上、西进、南下,分品种有重点的不断进行巡回展示展销和新品推介等活动。支持和培育各市县、各专业委员会办好各种形式的市场开拓活动。

(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加强“山东省工艺美术网站”建设,对其全面改版、更新、充实、完善,建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信息、交流、交易、服务、展示”的综合性网上平台,为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借助“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名企、名牌及名师产品、作品,从线上线下,以网络带会展,以会展促网络,促进整个行业长短线营销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型业态体系。

(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突出体现“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二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层次,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发挥相关院校专业优势,聘请大师进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拜师学艺,使其成为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重要基地;完善师承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技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五是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八)加强工艺美术基础建设

一是解决涉及到行业整体工艺水平提高的“瓶颈”设施,如旅游纪念品、金属工艺品、现代工艺品、玩具、首饰等行业所急需的模具中心。二是整合和提高小企业总体水平急需的分大类产品,如工艺家纺、花画工艺、玩具、金属工艺等信息和研发中心。研究和追踪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流行色、款式、造型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缩小与先进设计理念的距离。三是推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四是沟通企业、大师、名人与市场的展览、展示、交易设施,如“山东省工艺美术馆”等。五是沟通行业联系的信息平台。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扬州;传统;工艺美术;继承发展

扬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独特、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智慧城市新时期,科学技术更新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网络计算机技术参与其中,以科技促进经济成为主流。扬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也面临技术变革的新挑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科技研发技术实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扬州工艺美术因其丰富的种类,精湛的技艺以及浓浓的民族神韵而享誉国内外,本文立足于扬州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对智慧城市下的扬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实用与美观,体现着民族文化价值与内涵。扬州传统工艺美术涉猎漆器、玉器、刺绣、陶瓷,牙雕,木雕,剪纸等领域,强调手工技艺,艺术成品绚烂多彩,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以目前的发展来看,扬州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手工业时代,这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相悖。面向社会创新的智慧城市,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参与其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初心进行创新发展,保护发展,促成扬州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将其打造成国内顶尖品牌。

一、扬州建设“智慧城市”图景分析

扬州是全国“智慧城市”的领军城市,打造了28个信息化项目,目的在于为市民带来便利的智能生活。扬州率先以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为突破口,站在未来科技的发展高度上,增强城市的全面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扬州产业的生产力、经济的竞争力、各大行业的创新力等等。智慧城市的关键就在于建一个平台,整合所有便民资源,将独立的便民项目利用大数据库的后台处理中心联系起来。为了促进扬州“智慧城市”有序发展,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扬州经济结构转型、城市网络管理、三网融合等入手,提升扬州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覆盖城乡的通信传输网络,智慧城市信息感知和传输骨干网已成型,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陆续推广开来,将工作重点设为组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与扬州各项目的对接。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成果,充分保持扬州智慧城市的先进性。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在扬州发展智慧城市的蓝图之下,完成扬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大数据库的后台处理中心是核心,整合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产品,将各种不同类别的工艺美术品创作系统联系起来,共享数据,以大数据的后台处理为中心,实现智慧城市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城市下的扬州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展的思路

1.以创新为指向标,与智慧城市发展齐头并进

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一个城市先进性的代表,还意味着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形成。以发展城市科技、促成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为新标杆,努力提升扬州经济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才是这个时代的正解。扬州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新时期工艺品的创新发展却始终停滞不前。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在风格上、形式上、趣味上融入大众喜爱的元素,在传承古代技艺的同时,服务于当代的物质文化生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智慧城市下的创新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不能一味的迎合当代快餐文化的需求,全盘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应当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传统工艺美术韵味十足,如何适当的利用古典文化,结合建设智慧城市的需求,让传统工艺美术重拾往日风采,需要我们进行思考。智慧城市的一大主旨就在于通过科技的创新实现经济的发展,对于扬州的工艺美术行业来说,为此努力的方向唯有创新。

2.打造扬州工艺美术品牌

以文化内涵为价值导向的经济发展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成熟,加强宣传,打造品牌对于工艺品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智慧城市的打造也是增光添彩的一笔。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需要一个可以吸引消费者的品牌作为支撑,而不是作为地区性的散兵游勇,一盘散沙。利用品牌将扬州的传统工业美术品的种类综合起来,同时设立监管部门保证质量,设计好产品,打造美誉度。使扬州的工艺品走上有梯度的产品价值路线,将民族元素融合进去,合理设计,利用一条龙式的品牌路线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消费者的信任感。结合区域优势和企业品牌,给予政策鼓励,培养优势工业品,提高创新能力,开发产品工业设计。一方面保持传统工艺品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着重开发机械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既重视质量,也重视生产力。

3.结合旅游业,扩大工艺美术品的市场

扬州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不仅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声名响当当,也是旅游业的一大卖点。建立旅游和产品销售的合作区,向游客展示手工制作的过程,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以往以实用为主,美观为辅。现在,我们可以结合其手工制作的特点,主打文化内涵,为当地的旅游业增光添彩。同时,我们亦需要意识到传统工艺美术品与现代旅游市场结合之后,必然要面对量产的现实,科技创新,进行机械生产是必然的选择。我们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创新工艺美术的设计,创新工艺美术产品的制造,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制造工艺,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以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吸引游客,以旅游业的兴起发展消费者。

4.从技术发展的视角,实现工艺美术信息化发展

智慧城市以新生代的信息技术为核心,代表着知识创新环境下各式产品的创新发展。扬州的工艺美术有较好的发展土壤,从产品设计上,可以引进全面透彻感知的信息技术不断寻求突破;从产品生产上,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自身科技创新相结合,实现生产力的飞跃,满足市场需求;从产品管理上,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快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做好产品管理与销售工作。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融合网络技术发展扬州工艺美术产业,将对于消费者的服务与体验融入每一个环节,发展新的业务模式,用户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确定自己的喜好与选择,而供应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完成对于产品质量的保障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工艺美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智慧城市下的扬州的发展,鼓励各式各样的创新,我们应该努力去保护、继承、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结合现代元素,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扬州经济的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何松.中国玉文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3).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3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开展,使得工业化生产逐渐增多,使得传统的手工艺逐渐向现代工业转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应该处理好与现代工业的关系,把传统手工生产优势和现代工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互补,要把传统工艺美术提升到文化发展的一定高度,使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得以共同的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建立服务平台,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批发市场,并且建立专业化的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要建立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技工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以此来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力度,从而有效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旅游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丰富旅游业,提高旅游文化特点具有显著的特点。在旅游业和民族工艺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所独特的魅力,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各地旅游业的文化优势,使传统工艺美术有效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从而打造出具备当地特色的民族工艺。除此之外,应该发展当地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使当地的旅游业也得以发展起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使传统工艺美术成为当地的一项旅游亮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4

开展当天,恰逢国庆文化周第一天,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就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一道,前来观看“两评一展”的工艺品。

在展览区,摆放着色彩鲜明、制作精巧的一件件工艺美术品,有越王剑、会稽铜镜、越窑青瓷及花雕、嵊州根雕、竹编、金银铲贴纸扇、石雕等,共展出36项工艺美术品类和67位工艺美术民间艺人近800多件作品。许多市民观看后啧啧称赞:想不道在绍兴还有这么多民间艺人仍在从事这些传统工艺品,真让人大开眼界!

市委书记钱建民在展区仔细观看着每一件工艺品并不时地与艺人们交流,勉励民间艺人创作出更多名优工艺美术精品。市领导尹永杰、魏伟、陈月亮、傅祖民、余祥明、丁晓燕、徐明光、钟洪江等也先后走进展区参观。

绍兴2500多年的建城史沉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古越大地,成为代表绍兴城市内涵的工艺美术文化。许多工艺美术工作者潜心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创新的工艺品多次获得部级、省市工艺美术展览会金银铜奖,在海内外赢得一定知名度。特别是一些失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得到挖掘恢复,如重新铸造出仿越王勾践青铜剑、背透光的会稽青铜镜等,均引起省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

对此,一直热衷于挖掘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绍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市人大原副主任舒炳炎,颇有感慨。舒炳炎说,绍兴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先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是古城绍兴历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物质财富,我们应该责无旁贷负起这一重任,去挖掘、保护和发展它,引导绍兴传统工艺美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传承中创新传统工艺,提升工艺品的附加值,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之成为绍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月亮在参观“两评一展”工艺品后,充分肯定了这次展览会对保护与传承绍兴传统工艺美术起到的推动作用,现场召集相关单位和部分民间艺人举行座谈会,就建设绍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问题听取大家的意见。许多与会人士就如何传承发展绍兴传统工艺美术畅所欲言地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想法。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对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视和开发,绍兴市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复苏和发展。2009年9月17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成立,把发展工艺美术行业、服务民间工艺美术艺人的工作提升到新水平。不久,《绍兴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绍兴市工艺美术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府扶持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政策相继出台。2011年,评选出首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一步提高了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2011年8月,全市工艺美术大会召开,时任市长的市委书记钱建民在会上作了发展创新绍兴传统工艺美术的报告,吹响了振兴绍兴工艺美术新发展的号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1200多家,主营业收入300多亿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已形成了绍兴金银饰品,诸暨珍珠,嵊州根雕、木雕,上虞工艺伞业等块状经济,它对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绍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毛顺生会长说:“这次最具影响力的绍兴工艺美术品展示评选活动,是协会成立3年多来,通过走访挖掘、引导服务等方面工作,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绍兴传统工艺美术的盛会,目的旨在把祖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传承、创新和发展,为绍兴市建设文化强市添砖加瓦,使绍兴工艺美术品成为展示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5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生命力与现代创新

(一)提高对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意义的认识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植根于民间的,是我国中国民主的智慧结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有污染少、社会价值高的特点。因此,应该提高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性,做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调查,清楚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行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并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此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与相应的支持,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扶持基金,以此来带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处理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工业的关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开展,使得工业化生产逐渐增多,使得传统的手工艺逐渐向现代工业转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应该处理好与现代工业的关系,把传统手工生产优势和现代工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互补,要把传统工艺美术提升到文化发展的一定高度,使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得以共同的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建立服务平台,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建立服务平台,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批发市场,并且建立专业化的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要建立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技工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以此来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力度,从而有效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把开发民族工艺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旅游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丰富旅游业,提高旅游文化特点具有显著的特点。在旅游业和民族工艺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所独特的魅力,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各地旅游业的文化优势,使传统工艺美术有效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从而打造出具备当地特色的民族工艺。除此之外,应该发展当地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使当地的旅游业也得以发展起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使传统工艺美术成为当地的一项旅游亮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树立科学人才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6

目前,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包括十大门类: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石雕(含寿山石雕)、油画框业、工艺编织、铜雕、漆器。全市工艺美术产品不但外向型程度高,而且内销业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木雕、玉雕和古典工艺家具的产值、产量及出口额均占全国同业首位。

产业规模大。至2007年底,莆田市共有工艺美术企业3700多家,从业人员16S万人,年产值近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72家,年创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926%,增幅居十大产业集群之首。预计2008年底,莆田市工艺美术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家,工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80%,是莆田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

产品种类多。莆田的工艺美术产品种类众多、品种齐全,产品包括艺术木雕、佛像木雕、寿山石雕、玉雕、青石雕、竹雕、牙雕、骨雕、根雕、明清古典工艺家具、漆器、金银首饰、草编、竹编、金属工艺品等1000多个品种,涵盖到收藏精品、旅游产品、工艺礼品、饰品挂件、宗教用品、纪念品、家居陈设品,以及宾馆、园林、寺院等建筑的装饰品等多个应用领域。其中木雕、玉雕和古典工艺家具的产值、产量及出口额均占全国同业首位。

经区域品牌多。莆田市在工艺美术行业大力推进品牌的打造,目前已获得了四个全国性区域品牌,为:2003年10月荣获的“中国木雕之城”称号、2006年12月莆田市仙游县荣获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07年9月荣获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以及今年莆田市秀屿区荣获的“中国银饰之乡”称号,是全国荣获工艺美术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同时,莆田市还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龙禧牌方桌、贡品轩牌桌案、三福古典牌清式龙凤多宝格柜和御雕牌天然形明式茶几等6件产品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仙游华邦公司古典家具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集团指定为国内唯一合作伙伴和唯一的生产加工基地。2008年2月份,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在仙游县成立,这有利于莆田市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近几年,莆田市许多工艺企业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了,纷纷进行作品版权登记。美诚达(李氏)雕塑有限公司等被省版权局授予福建省版权保护重点企业,涵江区雁门雕刻厂、仙游县榜头镇庆全艺雕厂、光临雕塑创作室、扬帆雕塑工作室和仙游县绿色走廊创艺中心等5家企业被市版权局授予莆田市首批版权保护重点单位。三年间,我市共有1000多件作品版权登记申请,其中有600多件作品已取得省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有五件工艺家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专利证书。

技术力量雄厚。经过多年的发展,莆田市现已形成了一大批由老、中、青结合的工艺美术技术骨干人员,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方文桃、余国平、林庆财),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2名,省竹编专家1名及省工艺美术名人33名,工艺美术师职称以上人员200多名,还有4000多名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近几年,莆田市共组织工艺企业近千家,组团参加了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杭州等地的全国性大型展览展销会60多次,累计荣获部级和省级金奖406件、银奖370件,居全国历次展会获奖总数榜首,在国内影响巨大,充分地展示了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雄厚实力和艺术风采。

集聚初步形成。为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产业,莆田市大力创办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同时对现有的生产基地进行升级,从而促进行业的强劲发展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目前,莆田市的工艺美术产业已初步形成集聚规模。“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集聚区”、“荔城迎宾路木雕产业集聚区”、“荔城黄石青石雕、玉雕产业集聚区”、“仙游度尾木雕产业集聚区”、“仙游东桥铜雕产业集聚区”、“秀屿上塘银饰产业集聚区”、“秀屿下郑草竹编产业集聚区”等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并初步形成了海内外市场销售网络。尤其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的建成,改变了莆田市没有集约型交易市场的落后状况。

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它一期规划用地460亩,总投资6248亿元,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由展示中心、展销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组成,拥有商业旺铺约20多万平方米,有800多家企业入驻。工艺美术城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展销的形式,把木雕、玉雕、石雕、金银珠宝、民族民间工艺品等几大行业集聚起来,通过资源整合,力求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一个立足莆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型工艺品市场和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中心。此外,莆田市还将陆续建立仙游县宝泉工艺产业园、仙游县度尾艺雕加工园区、莆田油画产业园区、涵江区宗教雕塑工艺加工园区、秀屿区上塘首饰珠宝城等专业的工艺品加工园区,完善工艺美术产业链。

“十一五”新规划。莆田提出工艺美术产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产业梳理,充分发挥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的环境;围绕“十一五”工艺美术发展规划,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化公共服务体系,使产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主导产品更趋突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分工协作更趋和谐,产业配套更趋完善,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经适应市场潮流的需要。工艺美术产业属于文化产业范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说明了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艺品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具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济基础此外,工艺美术产业的文化传播作用也愈显突出。工艺美术已成为海峡两岸乃至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由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承接的湄洲妈祖大殿系列神像雕塑,成为传播妈祖文化的重要媒介;莆田市承办的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已成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品牌展会。

链接

问题

产业集聚区和企业规模偏小。现己形成的产业集聚区规模仍很有限,与其他行业相比,业内上规模的企业

数量偏少,弱、小、差的企业数量占全行业很大比例。

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市多数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和作坊仍然处于零星分散的粗放生产状态。适合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工艺美术品种和适合一家一户手工批量生产的工艺美术品种的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高;适合少量或限量生产的工艺美术品种材贵艺不精,有粗制滥造现象。还未形成按生产特性和艺术价值对不同工艺美术品种采用不同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品种单调,档次不高。现代原创的高艺术附加值的作品偏少。不少企业囿于重复加工传统佛像作品,满足于在华人文化圈和市场圈内小打小闹,打入欧美主流市场的拳头产品不多,同时存在仿造名企名品现象。

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生产终端产品的加工型企业居多,产业服务配套型企业少。如行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机构缺乏。

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现象。企业之间为了争客户拉业务,竞相杀价时有发生;仿制他人获奖或畅销产品的现象仍有存在。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使许多企业之间产生矛盾,造成同行关系不和谐,各行其是。

技术工人队伍不稳定。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技师、技工约有5000人,占15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过小,与产业发展规模不相适应。技师技工紧缺,人员流动大,用工不规范造成企业技术流失和著作权屡受侵犯。

作品著作权保护难度大。行业缺乏创新产品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导致自主创新工作滞后;行业协会草拟的行业规约,缺乏政府相应法规的配套制约,对仿造盗版等问题难以做到令行禁止。

部分传统绝艺濒临失传。木雕砚照(精微透雕)、精细牙雕、精细竹藤编织等全国有名的传统绝艺因老艺人逝世,且非应时俏货,缺乏传承人,濒临失传,亟需抢救保护。

传统工艺保护政策亟待制定。莆田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和实施办法均未出台,我市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些门类还得不到相应力度的重视和保护。对一些传统知名品牌及其传承人的认证、宣传和保护,以及对已经评为部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人员的奖励、带徒津贴、健保待遇等问题尚待解决。

机遇

产业振兴已成趋势。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近几年产值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左右,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莆田工艺美术极富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意文化产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新木雕、玉雕、金银首饰、古典工艺家具、油画框业、工艺礼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有着巨大的商机。

行业发展趋向多元格局。工艺美术品集具传统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工业的特性,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推进下,原生态手工制品和产业态工业产品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我市的工艺美术品不仅涵盖收藏精品、旅游产品、礼品、居家用品和宾馆、园林、寺院的装饰品等,还包括古典工艺家具、首饰、油画框业等产品。

产业布局愈显集聚效应。全市已形成数个富有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荔城木雕,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黄石石、玉雕,秀屿上塘银饰,秀屿下郑草竹编等产业集聚区在省、内外已有较大的影响力。

职业教育培训渐受重视。业内人士要求到高等艺院职校进修深造的越来越多,不少社会青年也要求学习雕塑、首饰、编织等专业技艺。工艺美术行业正需要大批既有丰富文化知识,又有扎实技术功底的年轻新秀补充技工队伍。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7

从北京到上海,“薪技艺”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本次“燃――首届‘薪技艺’国家青年工艺美术展暨学术研讨会”让海内外青年工艺美术家、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话“薪火传承”。

“薪技艺”来源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批热爱艺术教育,执着手艺理想的青年教师,连同国内外友好院校青年艺术家的倡导。这两所学校都立足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和艺术精华,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关注人类生活品质,重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本次“薪技艺”展览和研讨会将进一步深化两校的共同理念和交流合作,以此为契机探索完善的工艺美术教学与学术结合体系,促进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蓬勃发展。

“薪技艺”是一个充满活力、尊重传统、孕育新知的团体。他们倡导在继承文化和工艺血脉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和新观念;他们努力将民族技艺与个人情怀相融合,用双手去感受、去制作;他们抛开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桎梏,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审美的“手艺理想”……我想,这正是“薪技艺”这群青年学者和艺术家对两所学院传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本次展览以“薪技艺”为核心,以“燃”为主题,寓意引燃开端。陶艺、金属、玻璃、漆艺、染织纤维等作品运用火元素抒发艺术真情,激发创意火花。“薪技艺”展出了12个国家的109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内的探索实验之作。这些作品表达了“薪技艺”这个团体的学术主张的价值标准,但为大家提供了审视的素材。希望各方主张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展示和交流,促进当代工艺美术繁荣创作,启迪思考。

工艺美术应在学科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以科技为主导的工业化生产,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在深思在构建更和谐、富有人文情怀和艺术情趣的未来社会中还有许多缺失的部分。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以工艺美术为主导的学院,其实用美术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领头羊的角色。虽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中更关注现代设计,但一直将工艺美术当作重要的办学方向。这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重要的学术积淀和学术传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的工艺美术系在近些年发展较好,且做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学术活动。结合国内产业发展和工艺美术行业的再兴起,也为地方合作与产业发展举办了许多大型活动。清华大学的设计学科有七个系,面向传统的是工艺美术系,面向未来的是信息艺术设计系,另外五个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是面向当下的衣食住行,这些科系面向各行业和产业,并推动行业和产业的创新。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面向前沿的信息设计系或是面向当下产业的五个系,其实都和工艺美术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工业化初期,拉斯金和莫里斯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当时还是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学生的我对这一运动不理解,觉得这种思潮是不是社会的倒退。经过了三十年的沉浮,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在思考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忽然想到了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手工艺运动。我们知道手工艺是将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劳作方式密切联系的,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对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异化作用。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调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不能以资源要素驱动,而改成以创新驱动,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所有生产者的身心健康。这些反过来也让我们想到了手工艺运动。

工艺美术应寄托情感、继承传统、回归生活

一个国家的文明的构建和承传没有中断,我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代表精英文化的典藏文物,另一方面是民间艺术,即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代表民间艺术这一领域的重要方面,因为其继承了我们整个生活方式。今天我们转变发展,强调内涵发展,强调将人的情感注入生产环节和产品之中。我认为工艺美术是我们应当重视的艺术。

工艺美术发展也遇到了很多挑战,我们也考察了许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看到许多大师对于传统工艺的完全传承,但是在商场或展厅里有些则是模仿和尝试性的创新,但是我觉得缺少文化内涵和创新高度。

学校应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时期,继承传统文化,从理论构建基于当下生活的手工艺运动的范式,并做出一些具有示范性的作品。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工艺美术要想面向未来、持续发展,应回到初衷:与生活相关。否则工艺美术只是象牙塔,就无法融入现代化的生活当中。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8

2009年适逢建国6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精心策划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于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与公众隆重见面。此次展览从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遴选了350余件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几乎囊括中国工艺美术各个品类,占用中国美术馆一层全部九个展厅,规模空前,是工艺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己丑新春欢庆的日子里,中国美术馆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推出“新春特别奉献”,为观众“烹调”丰盛的节日艺术大餐。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非常重视打造“新春系列美术展”的品牌效应,举办了“大俗之雅――中国美术馆乙酉新春民间美术大展”、“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和“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藏年画、风筝精品陈列”等。2008年的敦煌大展创造了两个月66万人次的参观量,社会反响强烈。本次展览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携手,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精心策划、办出特色,共同为广大观众营造一个欢乐、吉祥、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

本次展览的特点是:

一、最高艺术殿堂里的第一次工艺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被艺术家和观众奉为中国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工艺美术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优秀技艺,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保护和传世,民间收藏与百姓财富效应更加明显。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过工艺美术大展,这是个遗憾。近年来,国家文化部门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将工艺美术列入中国美术馆展览、研究、收藏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落实文化部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工艺美术家多年的愿望,同时使工艺美术回归了高雅的艺术殿堂。

二、是品类齐全、历时较长的第一次工艺美术大展。我国工艺美术品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本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工艺美术的各个品种,有玉器、木雕、牙雕、石雕、金属工艺、刺绣、织物、陶瓷、漆器与民族民间工艺品等10大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历时1个月,不仅是美术馆策划的展览中时间较长的一次,也是工艺美术展览中时间较长的一次。将通过展览来研究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展览使广大观众欣赏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是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一次艺术大展。在这60年里,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继承传统,组织手工制作上,工艺美术行业的老艺人就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工艺美术创作进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对工美人才的发展状况非常关注,给予工美工作者很高的荣誉称号,促进了工美的发展。本次展览中既有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有80、90年代新一代大师创作的作品,多数是20世纪以来工艺美术家的新作。

四、是工艺美术艺术化的一次导向性展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数百所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及工艺美术大学,使工美传统教育在艺术的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工艺美术行业长期以来没有政策保护,工美大师被视做工匠、手艺人,而不被看做是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工艺美术行业提出了“工艺品生活化”和“生活品艺术化”的理念,使工艺美术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装饰了生活,美化了环境,艺术品中的精品更是被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本次展览在遴选作品的过程中,着重从艺术品位较高的作品中优中选精,力求通过展览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向文化艺术品行业发展、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大师向艺术家转变。

五、是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一次大展。进入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1997年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促进发展。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并制定了每年举行文化遗产日活动。本次展览,不仅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美的享受,而且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从而加深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感情,提高自觉保护意识。

六、是工艺美术新成果的一次集体亮相。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本次展览在考虑到历史发展的同时,重点展示中国工美大师和省级工美大师新创作的作品,向观众展示当代工艺美术家的新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9

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新世纪文化教育发展的潮流

艺术因技术的加入而变得多姿多彩,技术也因艺术的介入而更富有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往往都是工匠们运用高超且独具匠心的技术,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创造的。中国古代采用科学烧制技术促进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烧制出魅力无限的唐三彩、青花瓷等。艺术与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是当今时展的新趋势。目前国家不但在中小学,而且还在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艺术与技术的相关课程,试图通过这些努力来培养艺术与技术的综合素养,从而开拓受教育者的思维想象空间,以此培养出具有人文艺术素养与科学技术头脑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但催生出很多新的学科,如景观建筑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同时也使得一些古老艺术,如柳编、花灯等传统工艺美术,似乎又变得精神焕发。

(一)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工艺美术虽注重技术与材料,但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技术与材料的作用。脱离于工艺美术作品之外的材料和技术,不仅是对创作者生命地消耗,也是对艺术价值地削弱。判断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仅要看材料的贵与贱,也要看技术的难与易,更要看能不能打动人的艺术效果。如明代家具以简洁大方着称,相比之清代家具却以雕饰繁琐见长。但从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过分的追求雕饰,反而淡化了其实用性,以致成为一种陈设。那种认为工艺技术只是一种虫篆之技,微不足道,这种轻视技术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试想:陶瓷、漆器、木偶、皮影等工艺美术,哪一种不讲究技术?如制陶工艺就有选陶土、筛陶土、和泥、制坯、成型晾干、烧陶等各种技术,单单从制坯工艺上来讲,就有捏制成型、泥条盘筑、快轮拉坯、泥片贴筑等各种制坯技术。同时,陶器的的纹样设计采用动静、曲直、长短、疏密等对比法则,无不透露出高度的艺术成就。制陶工艺就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二)艺术与技术融合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工艺美术因实用而产生,并因需要而不断发展,实用功能可谓是工艺美术的物质属性,其存在要受到物质材料的影响。工艺美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劳动和生存需要般采用所能够掌控的物质材料,加再上创意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就拿最远古的工艺美术石器设计来说,无论是原始的打制石器,还是磨制石器,都需要经过千万遍的技术加工和实践应用达到真正意义地好用、耐用,即所谓的实用。如打制石器习惯于“尖’“薄”,宽度15厘米,以方便于手握,实用是工艺美术最基本的功能。当然,人们在对这些石器工具的制作中逐渐建立起了审美的意识。石器工具尽管有大小、重量、硬度、光泽、颜色等物质属性,但人类在经过技术的加工,却体现出了对称、平衡、光滑、弧线等艺术的审美观,人类的美感在劳动中开始诞生了。因而,我们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工艺美,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体现。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新思维的意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可谓是博大精深,其发展是随着人们衣食住行不断翻新,并无时无刻不断变化和发展,只要有人类,其发展就永远也不会停止。从原始的玉器工艺我们不难看出,其严谨的纹饰、鲜明的用途、奇妙的造型,再加上运用高超技术的雕凿,无不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传统工艺美术一方面具有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具有文化特征。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室内环境设计、服装美术设计、染织美术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这些工艺设计对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艺术相比,工艺美术既有满足美感要求的装饰工艺品,又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日用工艺品。人们对材料改造的过程也是对自身审美意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不断探索与挖掘,既可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又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思维,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又是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由于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优秀表现形式,目前,已被各级政府所重视,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传统工艺美术也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下工艺美术的发展持反对态度。当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把传统工艺美术停留在收藏的境地,把它们仅限于作为以后升值的物件,认为越古老越值钱,这使得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一般百姓的生活较远;二是,工艺生产落后。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虽是有手工技术的文化传承人,但这些传承人的审美观念和工艺生产几乎与当今的时尚元素不沾边,导致现代商品社会中很少见其身影;三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数量越来越少,许多手工技术的传承有失传的危险。现代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感官的刺激与光怪陆离的时尚,对传统工艺美术既不感冒,也不觉新鲜。四是,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如今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虽已经受到重视,但因人力资源的匮乏,使得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技术、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的阻碍,基于以上原因,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四、艺术与技术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水平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艺术手法等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今强调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要体现创新的设计。设计是一个思维过程,即通过实物或图样把创意的想法表现出来。而制作是设计的兑现,设计的信息反馈。因此,制作就必须符合工艺材料、适合技术加工、吻合艺术创作、契合产业发展。设计制作既可以促进技术的改革,又可以体现艺术美。设计制作也是一个艺术与技术反复适应、不断磨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如传统制陶工艺,既有描、刻、嵌等诸技法,又有对比、分割、重复等艺术形式美法则。再如刺绣工艺,既有打底、套、扎、长短等诸多针技表现力,又有淡雅、喜庆、活泼、夸张等艺术氛围。所以说每一种工艺都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对首访第一站的俄罗斯,就曾赠于普京总统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的作为国礼。

五、借鉴国外传统工艺美术在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日本、土耳其、瑞典等国近年来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颇见成效,如瑞典设计师ner就曾利用金属骨架作为支撑来编织设计成沙发等生活用品,其编织呈现多功能设计,有茶几、座椅、花盆等,彰显生态时尚的生活理念与美观实用的风格特点,这些作品既有都市的简约美感,又有传统的质朴韵味。下面以日本井波木雕为例,着重介绍其产业化的发展之道。

(一)政府支持

日本的传统工艺美术井波木雕闻名遐迩,其产自日本富山县南砺市,江户时代为了瑞泉寺院的修建,当地木雕匠向京都本愿寺的御用雕刻工匠进行拜师学艺,学成之后把技艺传回家乡,井波随即吹起了木雕旋风并成为了日本最着名的木雕之乡,井波木雕最初其实就是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饰木雕,它既美观,又实用,一般经常被用在日式住宅建筑的墙壁以及天井上,起到透风、遮阳、美观、装饰的作用。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走向衰弱,井波木雕也深受冲击。日本政府在20世纪的70年代为振兴传统文化,及时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法规既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又是对技艺资源的整合,也是对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政府每年还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进行资金救助。针对井波木雕,开始有了针对此行业培养人才的学校,即《井波木雕工艺高等职业训练学校》;还有了展示其品牌的平台,即《井波雕刻综合会馆》。

(二)注重产业链的打造

为了与现代生活接轨,其设计形式不断创新,有旅游纪念品、装饰陈设品、日用生活用品等,这些作品都带有当代的时尚元素,并与周围环境相统使人爱怜欲罢不能之。当地政府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利用各大媒体加大品牌宣传,如今井波木雕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并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体验木雕技艺并亲自动手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当地政府为了加大旅游业的创收,兴建了便于了解井波木雕的影像馆,馆中有图片、讲座等形式;还兴建了便于学习制作的体验馆,馆中有设备与工具以供游人习作;此外还兴建了产品销售馆,馆中不但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的实物陈列,既有精美详实的产品宣传册,又有夺目的广告宣传用语,等等。总之,会让游人来一趟,既了解了井波木雕,又有掏钱购买的欲望。其产业链的打造应该说是做的比较成功的典范。

六、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转型探究

(一)技术与艺术的创新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在当今文化创意产业中立足,就必须在已有的生产方式中进行变革,变革不是颠覆与打破,而是继承与创新。继承一方面包括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抢救,另一方面又包括对艺术技巧的了解与发扬。创新一方面包括对新的材料、工艺、技术的引进,另一方面又包括与时俱进的艺术构思与创作,还包括经营模式的改变与革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的产业市场发展过程中要与当代社会相顺应、与百姓生活相适应、与大众审美相呼应,只有这样其开拓的产业市场道路才能规模化、集聚化,高附加值性才能真正体现。

(二)加大品牌建设

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它体现着产品的认知与可信度;对企业来说,它体现着产品的质量与信誉承诺。加大品牌建设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诉求,而且还是行业发展的规律。试想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如果没有品牌企业打龙头,行业的发展就会处于群龙无首的低迷状态,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如此。

(三)各相关部门要联合打造

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发与保护,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这既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又有行业协会、科研院校、民间力量等相关部门的积极组织与推动,只有通过各部门的联合打造,传统工艺美术才能走向旅游业、会展业等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四)提高人力资源培养力度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要想获得成功的转型,其中人力资源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是人,对创意产业的开发也是需要人来进行规划,这些人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工艺技能,以及创意的设计理念。试以陶瓷艺术为例,从最早的原始陶器,到最现代的陶瓷器物,期间经历由捏塑到轮制、由粗陶到彩陶、由黑陶到釉陶、由青瓷到白瓷、由刻划雕缕到彩笔描绘,产生的种种差异性变异方面呈现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另一方面表现了陶瓷的发展活力,还展现了人创意无限的能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要加大力度。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篇10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传播;优化功能;策略

1引言

品牌价值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工艺美术作为弘扬品牌资源传统、传承品牌资源基因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工艺美术功能发挥受到思维观念、体制机制等制约。因此,把品牌价值与工艺美术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品牌资源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是正举。

2工艺美术与品牌价值交流互鉴融合的必要性

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是工艺美术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工艺美术制度保障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工艺美术品牌效能的关键所在。

2.1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是工艺美术题中应有之义

从社会角度来说,品牌价值充分挖掘,才能促进品牌交流。工艺美术背景下,品牌价值交流互鉴的逻辑基点与实践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品牌价值彰显了平等意识。如果淡化交流平等意识,就有可能弱化品牌资源精神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最终导致品牌资源品牌与现代社会的脱节。因此,只有始终不放松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始终高扬品牌资源平等意识,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第二,品牌价值体现着公平正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1]工艺美术下,为追求公平正义应当站在公正的角度去体会其精神要义,并使之成为支配社会公共资源的有力指引。既要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也要强化自身德行意义上的正直,提升自身的品牌发展规范水平。第三,品牌价值体现了诚实创新意识。工艺美术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产业。在工艺美术的各个阶段都要讲究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是要讲诚信、守诺言。也要看到,诚实守信不是保守僵化。工艺美术的品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面对工艺美术资源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建设同质化、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唯有强调观念、理念与思路创新,才能破除既有逻辑范式和思维定式,为工艺美术跨越发展夯实思想基石。各国文化交流关系与实践的深化、延伸,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并置、融通提供了机遇,为文化精品表达提供了话语空间和文化场景。(如图1所示)

2.2品牌价值是完善工艺美术制度保障的必由之路

工艺美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制度品牌发展化与品牌发展制度化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二者落脚于工艺美术制度保障安排范畴。加强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对于实现工艺美术制度安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制度入手规范人的行为,可以不断强化工艺美术从业者的自律;从制度刚性出发约束人的行动,能够不断提升他律的水平。二者双管齐下,既能够彰显品牌价值交流互鉴的普适价值,也有助于强化品牌价值规范标准,还有利于工艺美术从业者品牌发展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制度伦理层面有效实现品牌价值养成与全面发展。第一,制度创制需要管理体系保障。西方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本身应当由社会精英群体设计出来。“制度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是由历史经验和原因指导、由能力强或弱的人创制出来的”。[2]工艺美术资源管理体系,承担了不可再生的工艺美术资源制度创制、确定与调整、引导的职责。中国工艺美术企业充分开发并利用好潜在作者资源,根据不同作者的身份、经历、特长,通过约稿、合著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中国工艺美术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搭建平台。(如图2所示)第二,制度品牌发展离不开品牌发展支撑。工艺美术从业者的理性及品牌发展水平,影响了制度伦理的基本运行。第三,强化制度保障离不开品牌发展推动。制度本身作用就在于革故鼎新,在于更新观念、变革思想。因此,当新旧制度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认识与品牌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导向。

2.3品牌价值是提升工艺美术效能的关键所在

品牌资源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必须将品牌价值放在重要位置。第一,品牌价值利于凸显工艺美术品牌智慧。在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相继出台利于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印发实施纲要。通过不断完善工艺美术价值链条,提升品牌资源理念下自觉,不断树立良好的形象。工艺美术所包含的品牌资源江山永不褪色的深刻忧思,恰恰是整顿党风,搞好社风民风。第二,品牌价值利于提升工艺美术品牌效能。品牌价值交流互鉴作为思想品牌建设的必备要素,是工艺美术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抓好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建设好打造好每一条品牌资源线路,接待好每一位游客,举办好每一场品牌资源活动,才能为工艺美术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发挥好工艺美术的品牌效能。第三,品牌价值利于激活工艺美术伦理效能。品牌价值交流互鉴能够有效塑造角色意识,巩固执政思维。角色责任是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本体,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组织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就是要强化执政者的角色意识,明确为政者的角色责任,提升为政者从事自身角色的能力。良好的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有利于巩固民本的基本理念。

3工艺美术优化传播的运营经验

3.1依托数字技术,重构国际合作工艺美术模式

工艺美术行业机构应该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大国工匠等主体展开与国际工艺美术工作者的联系,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打造工艺美术的大数据时代。使工艺美术的数据平台更专业的提供给服务商家。一方面,搭建数字化综合运营平台。通过内容生产协作、信息资源共享、传播渠道整合,构建起协调指挥统筹平台,打通用户与行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了工艺美术资源与运营的合力,确保各类媒体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多样传播。例如,中国工艺美术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出集资源、营销、服务与技术为一体的创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中图工艺美术采选系统(pSop),实现外文工艺美术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强化工艺美术“走出去”的技术驱动。在选题策划上,突出大数据和算法的“ai+选题决策”,提升选题策划的针对性和新颖度;在工艺美术翻译中,强化神经网络技术的“ai+文本翻译”,促进翻译文本跨越语言藩篱;在工艺美术版权输出中,完善深度学习技术的“ai+形式设计”,促进开本、篇幅和装帧设计人工智能化设计,满足输入国读者的审美要求与阅读习惯。借助工艺美术大数据技术,监控与分析海量舆论热点、用户信息,实现热点推荐;通过读者用户分析、传播途径评估,完善工艺美术传播影响力;通过系统策划工艺美术、抓取素材、智能化筛选、排序并推送工艺美术,确保工艺美术时效性和准确度;通过网站、杂志、app、公众号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确保媒体内容推广覆盖、用户抓取和智能研判等传播环节有序进行,放大工艺美术传播效果。

3.2发挥公共传播属性优势,激发有效需求

工艺美术社在国际间合作中,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立体传播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求同存异,寻找文化普适性。主动与国外文化主管部门、工艺美术商、工艺美术销售商对接,寻求双方共识,创设文化交流空间。这样的例子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并不鲜见。另一方面,设立机构,激发受众需求。[3]依托工艺美术平台、工艺美术部,使中国主题工艺美术进入西方和“一带一路”国家主流工艺美术店,影响国外主流社会和主流人群。

4融媒时代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向

4.1完善管理与引导,加速工艺美术体制转型

只有强化政策措施的保障,才能确保基层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同时相关行业机构正确解读国家关于工艺美术的施政方针。各地方积极出台“十三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应出台《关于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措施的通知》《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等文件。包括品牌提升、文化贸易、风投奖励、上市融资、四板奖励、孵化创新、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文化保税信用体系、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旗舰企业、精品园区等推进工艺美术产业转型。

4.2发挥整体规模效益,实现精准定位和谐统一

品牌价值交流互鉴,组织是关键。要优化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整合不同隶属、级别、空间的组织联系,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交流互鉴效能。

4.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工艺美术人才聚集基地的建设,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健全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强的梯级人才队伍。第一,精心培育“领头雁”。严格按照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机制》,要将人品好、业务强、知名度高的人才选拔出来,充实工艺美术大师行列中去,起到带头作用。第二,精准抓好“先锋队”。组建先锋队,开展集中培训、轮岗交流等,重点培养基层骨干,切实打造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队伍,实现专业服务能力再提升。第三,加强培养“后备人才”。在高校、企业、行业中发掘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干部、大学生、行业工匠等进入后备人才资源库。提高薪酬奖励机制,激发参与积极性,提高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涵养匠心、培养匠才。通过动态化管理,建立实绩档案,激活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活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4.4强化平台搭建,实现资源共享

品牌价值交流互鉴,平台是保障。要完善平台,强化考核评价体系,彰显服务效果。第一,完善区域化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稳步落实移动优先策略,经过技术赋能,建立具起领先的新媒体客户端,精心开发并推出客户端。第二,彰显需求服务效果。通过搭建全员共享的治理平台,政治引领、做好服务,是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两大主要功能,其中,做好党群服务、强化服务效果,尤其是通过党组织对各个组织机构的凝聚引领,搭建全员共享的治理平台。充分运用场景捕捉核心技术,持续强化用户优先意念,运用场景捕捉核心技术,重视个性化推荐环节,经过算法运用,分析客户数据,给用户推送有针对性内容,体现价值的同时,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引领核心价值观念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