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13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1

为了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增值,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加强财务管理,根据《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两人及以上人员参与,不应有脱离监督的经济行为。

二、本单位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经济业务。

三、支票由出纳员专人保管。领用支票时领用人需填写领用支票审批单,由总经理审批后向出纳员领用,领用人负责收回相关单据并及时到财务部办理有关报销手续。

四、公司现金必须存放在财务室的保险柜内。除保证两天的开支外,多余的现金必须及时存入银行。工资发放的现金应争取当天发放完毕,避免在保险柜外放。

五、不准以收抵支,收支必须分开。

六、不准代其他单位收、付现金。

七、不准将本单位存款账户借给他人使用。

八、不准以白条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九、不准有账外存款。不得将长款存放一边,脱离账务监督。

十、办公用品指定专人购买,专人保管并发出登记。

十一、固定资产和大宗的材料物资的采购要有批准的预算。购回后要通过仓库保

管员验收入库,根据领料单出库。报帐时要同时附上批准的预算单、发票、入库验收单方能付款。仓库保管员对进出物资要及时记账、对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十二、出纳人员要认真、逐笔、顺序登记好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做到

日清月结,每天营业终了,应核对账款是否相符,月终应与会计核对账账、账实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调账。

十三、会计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出纳人员的库存现金进行清查、盘点,如有长短款,

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十四、必须每年对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一次。年中根据需

要可以不定期盘点。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2

本文主要分析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首先探索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探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一、前言

内部控制工作依赖一系列制度规范,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实质是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发展目标,促使决策最大程度的执行,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得到保障。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及行为的合规性,保证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鉴于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特殊属性,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十分必要。在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致力于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受重视、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控制存在漏洞、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缺乏力度、岗位分工不合规定等。(1)思想认识明显不到位,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及财务部门对会计内部控制不重视,也有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还有些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财务部门想实施会计内控但得不到领导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因而无法坚持。(2)会计核算工作随处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财务控制漏洞很多。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单位原始凭证管理工作不规范的情况,同时其账务核算处理工作也缺乏标准,相关复核制度以及审批制度缺乏,直接影响记账以及对账工作。与此同时,还存在材料管理问题。(3)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度不足。有的单位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制度陈旧,导致制度难以第一时间执行,甚至有些单位根本没有执行。或者,有些事业单位在结合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内控制度的建立,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会因为高层领导的意愿,就改变制度的执行,许多个重要环节执行的时候被省略办理,权责不清。这导致内控制度执行力力度缺乏,制定的制度以及相应的办法都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4)岗位分工不合规定,防范功能难以发挥。《会计法》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有明确的从业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辨别和拒绝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些在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没有得到执行,或是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体现了相互分离的原则,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按照相互分离的原则实施;有些相关人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不能按制度原则办事,导致内部控制的防范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强化的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良好的内部控制既能纠错防弊,又能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作用。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与对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和会计法规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财会部门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建立健全会计内控的责任意识。再次,相关部门要强化内控意识,实施会计内控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有关经济业务涉及所有部门都是内控的范围。因此,单位内各部门都应具备内控理念,与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内控责任。

2.日常管理工作需强化,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岗位之间存在相互牵制的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来实现强化。防止错误以及弊端的存在,坚持防范于未然的原则,在上述的基础上加强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需遵守相应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运用标准化及规范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单位业务工作。

3.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健全,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改善

内部控制制度不尽完善,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利用情况、人员增减情况、开支水平等。在实际落实单位内控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以往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不断完善。所以,在完成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4.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促使财政监

督管理力度得到强化审计部门要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单位完成内控制度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价,及时发现内控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对症下药的整改,在强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推动内控工作的不断完善。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指导力度及检查力度,从根本上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违反相关财经制度、违反内控制度的单位,就要在分析其严重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规规定进行严罚处理,促使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要想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合法和合规、资产安全得到保障,就需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技手段完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切实从根本上满足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善华.完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2(33).

2.金希萍,马慧知.环境因素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加强与完善.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4(15).

3.韦海.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4,05(23).

4.黄菊芳.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02).

5.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会计研究,2001(09).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规模,以及财务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需要,我国正在逐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给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防范,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和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工作迫在眉睫。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应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1)应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保证资产安全。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防止物资浪费、贪污、盗窃、挪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2)有利于事业单位获得有效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可靠。内部控制制度科学的对部门职责进行分工,制定明确的程序来管理,会计资料互相牵制,进而有效的避免出现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3)有利于事业单位科学管理,依法办事。有利于事业单位预防和控制内部弊端,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体制,增强了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性,财务工作质量有保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很多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资金利用率低,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不足。我国事业单位中一些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在单位中单凭经验工作。财务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日常财务收支,扮演着出纳员的角色,不能发挥出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忽视,导致财务部门的权利算小,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没有实际权利,内部控制无法进行。

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少严格的监督,没有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部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松散的现象,在资金使用上没有严格的程序支持,而且缺乏监督,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第三、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提高经济利益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对外投资,扩大经营规模。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对外投资的一系列工作程序上还不成熟,对外投资的盲目性较大。为企业投资带来巨大风险,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方面做得不足。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方面,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注意的有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不科学。单位内部预算编制较粗糙,只是简单的对年度财务状况大略的总结,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到具体的部门。(2)预算缺乏严格的规划性。单位对预算控制不科学,缺少预见性,影响了预算的控制力度。

第五、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岗位分工不合理。目前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展,需要新鲜的血液支持,但新进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专业素质不高。这些新进的财务人员多是刚毕业的学生,缺少严格的培训,工作经验不足,而且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不够,非常容易犯错误,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三、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所有方面,因此在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保证事业单位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受到控制,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控制体系。

第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在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事业单位各部门有效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预算编制上,细化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保证预算工作全面、有效的进行。在预算的执行上,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保证工作完成质量。还要注意预算的调整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

及时解决。

第三、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监督审查机构。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努力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强,思想品质过硬的财务人员,是内部控制工作完成的有效保证。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必不可少,有力的监督,严格的审查,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合理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资金保障。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就是事业单位蓬勃发展的表现。在国有资产的利用上,一定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目标,在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进行投资,降低投资风险,严禁盲目投资。

第五、加强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事业单位领导加强自身的认识程度,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科学有效进行。

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上面临着多方的考验。为了在新经济环境下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虽然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有所欠缺,但是相信在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定会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罗雪红.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2]边国卿.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改进[J].现代商业,2010,(21).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集中表现在部门预算编制时粗糙、不全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不分轻重缓急,资金移用现象屡见不鲜;更有一些单位,完全没有部门预算概念。诸如此类,消耗了政府微薄财力,削弱了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办要事的能力。

(二)单位绩效观念较差

首先表现在改善办公条件时不考虑支出性价比,追求档次、讲排场,造成功能过剩浪费。其次,在安排支出时,不考虑经费能力,对旅游考察、培训、招待费等福利性支出控制不严,挤占专项资金等。

(三)内部财务管理松懈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不相容岗位没有分设,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会计出纳一人兼职的现象。有些主管部门领导尤其是分管财务的领导忙于自身事务,对下属单位疏于管理和监督。

(四)资产管理薄弱,管理方式亟需创新

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账实不符。如某机关大楼,投入运行已愈十年,而其资产至今还没有在单位账中反映出来。二是资产收益处理违规情况较多。2010年,审计部门查出的某单位将房屋租金17.1万元、固定资产变价收入3.3万元转入工会,用于发放职工慰问金、节日补贴、旅游费等。三是部分单位资产使用效益低。四是资产处置不规范。有些单位对资产处置未实行公开制度;有的闲置资产长期不处置,造成无人管理而毁损。

(五)纳税观念淡薄,造成税收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有了不少的应税收入,如出租房屋、门店,将单位内部食堂承包给他人经营等,部分单位在取得这些收入时,未向税务部门缴纳相应的税费或没有缴足税费。此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增长,大部分单位未按规定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违规对外借款、担保;违反政府采购规定自行购置物品;乱收费;凭借权力截留下属单位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真实等其他问题。

产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单位领导财经法纪意识淡薄,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这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单位领导认为只要不把单位的钱装进自己口袋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二是有些单位在任用会计人员时,没有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任用一些连最基本的财会知识都不具备的人员担任会计,编制出的会计凭证、登记的账簿、报出的报表无法满足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对财务管理相关政策规定不熟悉,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敢对违纪行为提反对意见,也不及时报告,失去了会计监督的作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应站在战略高度支持单位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禁令畅通;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努力构建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级财务管理体系,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好相应的管理权限。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着力提高资金绩效

一要增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和预算管理能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切实提高资金绩效。二要扩大单位部门预算管理范围,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置于“阳光”监督之下。三要适时完善财务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实际,结合存在的问题,适时修订相关支出标准和指导规范,如差旅费标准、车辆费用定额标准、办公装修标准、设施配备标准等,使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有章可循。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产管理,理清资产存量;二是整合财政资源,及时发现闲置的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三是对资产进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绩效。

(四)建立激励与约束并存的财务管理机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干部职工个人利益也随经济发展得到了同步提升,为保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制衡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一是规范各类考核奖励,适时出台收入调节办法。由政府牵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考核奖励政策进行清理归并,同时为合理调节收入悬殊差距,在适当时候对奖金福利发放超过一定额度的单位实行平峰填谷,控制个别单位收入分配的过快增长。二是清理各单位自行发放和提高标准的各类补贴,对巧立名目和超标准发放的各项补贴福利要予以追回,上缴财政,以规范奖金补贴行为。三是建立单位财务重点支出统计报告制度,特别要对个人奖金福利、单位接待费、旅游考察费、车辆费用等指标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控制支出总额,防止腐败和浪费。四是健全单位财务收支分析制度,当单位财务收支赤字或发生不平衡时,应暂停发放奖金福利,并从严控制其他一般性支出。五是推进资金使用的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近年来推出的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工作给有关单位敲响了禁钟,一些单位已认识到管理好钱用好钱的重要。六是对有关单位重大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

(五)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

健全财务监督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力保证,现阶段在巩固监察、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督基础上,还要加强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国家、单位、社会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要充分利用现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凭借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行重点监督、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有机结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要以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单位以及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要在媒体曝光,以起到有力的威慑作用。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的变化,财务管理的手段也需要不断的创新。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笔者乐观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5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我国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来,“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建成。这部充分吸收CoSo框架的《指引》进一步丰富了《规范》的内容,并在各个方面提升了对风险的关注,因此,它对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上市公司及其他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贯彻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及其《指引》并未像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一样明确提出可针对政府及非盈利组织,只是进一步鼓励其他的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因而,如何把握《规范》及其《指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度问题,引起了各界极大的关注。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它并不是一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2009年,审计署对54个部门单位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这些连续困扰多年并主要集中在预算、收入、支出、国有资产使用等多个方面“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已不仅仅是照搬照抄《规范》及其《指引》所能解决的,在违规金额较大的18家中央部门中,有不少部门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在当前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关键核心在哪里?本文认为,要进一步促进政府会计改革,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必须建立以预算资金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绩效预算为目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作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它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预算资金免受损失并获得预期绩效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本身并没有认定风险管理为其核心,只是把风险评估作为其构成要素,《指引》在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管理等16个方面就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关注。2009年10月出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关注方面明显少于《规范》及其《指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地位认识存在不足。

2003年7月,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尽管没有宣布以风险管理取代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但却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涵盖和拓展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从内部控制的发展来看,风险管理似乎有取代内部控制趋势:一是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更广泛。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拓展和细化了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仍然有效。二是目标更宽广。在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风险管理将内部控制只关注财务报告的内容拓展为关注财务和非财务报告信息,同时与内部控制不同的是风险管理还引入战略目标的概念,其他目标必须以战略目标为目标。三是两者关注风险的方式不同。风险管理不同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是提出了风险的组合概念,即除了分别考虑主体目标过程中关注个别风险外,还必须从组合的角度考虑复合风险。四是构成要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别。风险管理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的风险评估要素,除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内控要素外,还创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四个构成要素。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还在探索过程中,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而放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管理的到来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功效,从应用的相对成熟度上讲,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更有效。2006年,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不能单纯地强调风险管理一词而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割裂开来,风险管理应与内部控制整合进行,并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手段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可见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控制风险来创造价值,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是控制风险。所以,要建设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充分考虑预算资金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把风险管理要求建设成内部控制的核心架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以公共服务为目标,其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各种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其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但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却并不简单。《规范》及其《指引》虽然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也可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设计思路主要针对企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因此,建设以预算资金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考虑以下建设策略:

第一,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明确责任,加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德勤永华在对大量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公司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内部控制流程的文档、记录和控制活动的测试方面,却总是忽视内部控制的软环境,如文化建设、风险理念灌输、长远规划等,因此执行氛围差,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本位主义、一言堂、拍脑袋、形式主义等现象更为严重,内部控制更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注重软环境,从领导到群众要建立良好的全员风险意识和氛围,增加风险管理凝聚力,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风险知识培训,培育风险意识,建立机关单位风险管理文化;二是签订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责任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是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因风险问题造成损失的,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三是将预算资金风险管理列入机关目标考核管理日程,防止急躁冒进行为给国家财政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在内部控制中设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目标。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营运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关法令”的三大目标。科学合理的预算资金管理目标将能有效促进内控控制管理,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内部控制不是无的放矢,它会遵循预算管理的目的、方向和途径进行科学控制;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可有效避免预算资金的浪费、流失,有目的的内部控制将对无目的、无方向的预算行为造成压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总体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预算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即实现预算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它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除注重预算资金合规性目标外,还必须注重加强预算管理,依法组织收入,注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预算资金使用绩效,防止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等目标。

第三,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打造科学的绩效预算体系。与绩效管理理论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追求定位在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方面,而绩效管理在于打造公共资源管理的“5e”评价格局,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五个方面做出的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风险,但防范风险应不影响行政资金运行绩效。所谓绩效预算管理,就是借鉴现代和工商管理等理论重塑安排和利用预算资源的过程,强调绩效引导资源分配、使用、管理。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为行政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但绩效管理并不是推进财务管理的万能钥匙,一味地强调绩效管理,容易造成预算资金“被绩效化”,最终形成预算资金运行的风险。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中,通过以预算资金安全与绩效为主线,将风险预警、风险考评、风险跟踪和风险控制等方法与内部控制制度紧密集合,来促进绩效预算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提高以预算资金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很多,不仅可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方面来提高,还可以运用eRp管理方法来推进,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呢,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第一,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控制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没有预算就没有一切”客观反映了预算是当前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此,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它对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一是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制定预算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二是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进预算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当前,不少单位预算编制比较粗糙,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三是加强预算刚性控制。由于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第二,建立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但对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也极大地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环境:一是信息化极大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具体控制点,因此,控制活动必然受到信息化的直接影响;二是信息技术为事件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提供了有效控制工具;三是信息技术提高了监督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四是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五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形成新的财务风险的概率正在增加。

因此,信息化技术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就不能不考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要求:一是建设数据大集中的内部管理模式,消除信息孤岛。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应用平台五花八门,各系统间兼容性差,数据基本不能共享,不仅给财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给内部控制管理造成较大难度,严重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时必须考虑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二是将风险预警和内部控制与现有财务系统进行嵌入式开发,确保风险发现提前,内部控制及时到位,财务处理合法合规。当前,几乎所有的财务软件系统都是通过授权控制来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几乎全是事后的,因此,在开发软件时,需要加强风险预警调研和内部控制协同部署。三是实现现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的内部控制平台开发,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新的挑战。当前,无论是零余额账户管理还是公务卡消费管理,都无法完全做到现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的问题,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零风险”,需要从现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的角度设计内部控制平台。

第三,建立风险制约与控制监督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特别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制定应对风险的方案和措施,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建立风险制约与控制监督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主要如下:

首先,强化财务部门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优势,构建上下协同、纵横连贯的协同网络,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内部控制协同机制和内部控制风险通报制度。

其次,大力创新协同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协同工作责任制、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再次,积极推进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入手排查风险因素,健全内控制度,构筑风险控制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强化内控管理为手段的科学协同管理机制。

最后,要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第四,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诚信体系。《规范》及其《指引》在内部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和理念,将诚信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CoSo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环境应包括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将诚信与内部控制定位为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诚信是行政事业单位保持对外良好形象的信誉资本,也是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一个实质性前提。要想全面持续地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就必须将执行融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文化之中。同时,它作为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控制意识,并通过外在的社会评价和内在的职业良知发挥作用。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小金库”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行为,影响十分恶劣。

因此,在行政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可针对“小金库”治理工作增加诚信评价内容:一是明确诚信评价体系中的“小金库”控制指标、控制标准及定期考核制度等。二是划分诚信等级。通过对“小金库”的设立情况将诚信等级分为几等,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单位,以促使各单位杜绝“小金库”的设立。三是与单位其他财务评价或考核体系挂钩。这样会促使单位所有人员有一全面的风险意识,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有关规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摆在单位管理者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各项预算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保障支出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保证,而加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当然,也要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参与,同时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和完善。随着《规范》及其《指引》的颁布和执行,其成功经验必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美)CoSo著,方红星等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与案例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3](美)CoSo著,方红星等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德勤华永:《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林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措施林业单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完整,增加预算支出的透明度,保护林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

1.林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林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较少,有制度不执行和制度空白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所以林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基础不牢固。有些单位领导不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有的根本就不建立内控制度,导致内部控制不完整、内控虚设等不好的现象。有些领导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单位为什么要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一条条的规矩,一张张的红头文件,建立财务内部制度是不让花钱了等简单认识。有的单位已经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但是不按制度办事,对财务内控制度缺少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考核,导致财务内控制度表现在“口头”上,不能有效实施。

1.2林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设计不科学、不合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1)内部财务控制执行不到位,把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与执行部门规章制度混为一体,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重经营、轻管理,尚未建立内部防范和内部约束机制。(2)林业单位在现实工作中,亡羊补牢的事件依然存在,等问题出现了在想办法解决,殊不知已经给单位造成了损失,加大了内控的成本,财务内控制度难以发挥作用。(3)重资产管理,轻职工素质。随着财务管理地位的提高,在林业单位财务部门也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有些财务人员是经过其他方式补充进来的,本人并不熟悉财务制度,账务处理也不熟练,相关财务手续把关不严格,认为只要有领导签字就可以报账付款,严重损害了财务核算工作的严肃性。

1.3林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不达标,财务控制漏洞依然存在

财务基础工作不达标是指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如会计凭证只盖章不签字,报账不符合程序,先报账后审批,不经授权就支付资金,有一人保管银行印章、发票等。有的发票审批直接在发票上签批,没有审批单据,造成发票不清,影响凭证整洁。装订的会计凭证,只按时间排列顺序,不考虑业务类型,给汇总和核对加大了难度。在财务报表方面,只重视按时报送,对报表情况分析较少,不填写报表附注。

2.林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

2.1明确领导的责任,为财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单位领导人是财务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是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的推动着,有责任有义务规范财务管理,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当了解财务情况,帮助解决财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2.2完善林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制定内控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单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确保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资产安全,预防不利事件的发生,规避风险。完善林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1)以防范风险为主,事后考核为辅,预防财务工作中发生不利行为,有效规避风险,减少损失。(2)规范工作程序。对重要事项的控制应当通过授权、批准、执行、检查等程序。(3)建立相互牵制制度。在设置机构和岗位时应当将不相容的业务和职务相互分离,不能有一个部门办理相关业务的全过程,也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办理具体经济业务的全套手续,避免舞弊。

2.3规范林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设置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岗位,明确责任,制定岗位责任制,严谨出纳登记账簿、保管档案,银行印章不能有一人保管。财务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本单位的财务基础工作,完善档案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保证财务系统控制的有效实施,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2.4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在内部财务控制中既是控制的执行者,也是内控的监督者。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意义重大。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财务核算水平,而且对单位的业务流程应当熟悉,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林业单位在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应当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2.5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强化政府监督

林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财务控制监督的执行机构。其主要作用是监督内部财务控制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当对已经建立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测试,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制度落到实处,检查监督资金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单位是否达到内控的目的,并定期向单位领导出具书面报告和建议。

总之,建立健全林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任重道远,需要领导支持,各部门共同参与。林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使财务内控制度切实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真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使林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玲.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探析.财会研究,2008(15).

[2]李星辰.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4).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进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监督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机制.2012年11月29日,国家财政部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施行.该规范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框架和内容提供了清晰、全面的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进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有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包涵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因此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防范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为«单位内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存在部分单位不够重视、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单位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预防腐败的长效保障机制.为调查«单位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情况,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和用友软件公司联合了«2014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种.

2.1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虽然从2014年1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单位内控规范»,但是仍然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依然很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制度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以至于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都了解甚少,忽视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2.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内控规范执行不力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可能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书面文件制度约束,管理不够严格.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缓慢,特别是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于改革期,从国库单一账户到公务卡使用的规定,再到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改革措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存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新旧财务制度衔接不畅,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出现混乱的局面.特别是«单位内控规范»颁布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本单位的制度建设中,或者已经落实在制度建设中,但仅仅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但是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执行效果的评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情形.

2.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有力执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固化流程,对于超预算报销和不符合流程的报销等,即使领导签字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这对于讲究人情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很好的防控机制,能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也能严格控制现金报销比例,对于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报销设置预警机制,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还非常落后,大部分单位只是做到了简单的账务处理,并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3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创造“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只有“一把手”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强势推进内部控制,通过组织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学习,使单位全员树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落实到个人实施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同时,在单位内部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知识,聘请专家对内控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举行内控知识竞赛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内控专题学习等活动,普及内控知识,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3.2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内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以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以«单位内控规范»为指引,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控制单位预决算、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分析各个关键点的风险隐患.同时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务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进而全面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对已经建立并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3.3建立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良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好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后,还需通过开展内控实施的评价和监督检查,查找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方案,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而这一系列的工作可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虽然财政部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对预算外资金和“八项收入”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也编制了部门预决算,但是仍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有效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4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接受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外部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后,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断加强,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加强了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领导干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对“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也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除经济责任审计之外,审计部门也开展专项经费审计、离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等多审计方式监督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也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财政预算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掌握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流向,监督好财政资金的使用.八项规定后纪检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日益显现,上级纪委直接派驻纪检部门在各单位开展纪律检查工作,这也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在审计、财政、税务、纪检等部门的共同监督检查下,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有效执行,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制度.

3.5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最终的落地实施依赖于信息化系统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如财政部门建立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平台,包含账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支付管理系统和专项资金系统等模块;单位内部报销可以建立资金管理系统,规范报销程序,严格审批制度等.根据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将单位部门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中增加内部控制评价情况进行报告.同时通过单位的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公开内部控制信息,规定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公开机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发挥好信息公开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明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新经界,2012,(11).

[2]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2).

[3]沈丽峰.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2).

[4]吴先成.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8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其所有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起着自我监督管控和自我保护的作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主要目标为进行有效的财物治理,通过一定的机制进行约束,如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问题上的管理实现最优化,发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事业单位实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完善的治理结构支撑体系,可以极大地促进事业单位现代管理结构的形成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因而,事业单位实行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意义是非常大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设立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在不盈利的前提下完成国家委派的任务和职责,所涉及到的经费一般都为国家或主管部门全额拨付。形成了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的日常管理就显得较为松懈,工作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年度任务或者工作是否能够及时完成。由此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资金闲置无法发挥相应的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多种所有制体制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更为多样,财务往来也更加复杂。而当前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上依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与实际相脱节,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正常业务的运行。具体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健全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可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度条文等不够健全,而且可用的条文不系统,大多散见于有关财经法规制度中。由于当前我国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而新《会计法》作为一项新的财政管理体系,它的实行初期,相关的配套制度或者规定尚未制定或者明确,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存在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问题。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没有严密、完善的制度可循。其次,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应的制度无法落实,执行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只能流于形式。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各事业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直接领导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会计人员地属于服务单位,对本单位直管领导负责。上级财政部门仅对事业单位任用的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管理,对会计人员没有进行直接的领导。由此造成了不少事业单位始终存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查出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是我的运气”的侥幸心理,账务私设乱设,对上级隐匿财务收入,私设小金库,形成了混乱的账务管理乱象,贪污浪费严重,行贿受贿屡见不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施行后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银行账户,裁撤同级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办理,集中监督会计核算业务之后,铲除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的土壤。各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往来,收支用取等财务行为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账号,在中心专职会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加强了事业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纪律的意识,但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弱化的形式不见好转,然而有愈来愈弱化的趋势。一方面,事业单位未能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部分事业单位即使建立了相应的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也由单位领导决定,造成了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直接受单位领导管理,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如果了监督的机制。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实际要求不匹配

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专业性强,业务实践能力要求高,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紧缺,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人员自身素质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匹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及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能力差,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职位和要去,同时,部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无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经凭借个人喜好和意志办事,粉饰报表,导致会计信息资料失真,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对资产的控制效果不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多,各单位之间由于职能差别,所获得的财政拨款也有了相应的差别,由此形成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相互攀比的弊端。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买卖时,在建设大型工程投资等活动时,往往会盲目追求量的大和全,而忽略了对投资行为的有效论证,形成了大量资产投入到无用的项目中,直接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购置的大型机械设备时,对于设备购置成本或者形成的预期效益的估算分析都没有做好,造成了大型设备购置花费过高,投资后的实际收益率过低。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清理时,特别是在对一般设备进行报损回收时,由于处理不及时,设备丢失严重,对资产的变化和处置的随意性,又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金额不符。

(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意识浅薄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仅以下达的事业任务是否如期执行,所拨付款项是否按照制订的预算严格执行为标准。由此造成了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的日常管理就显得较为松懈,工作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年度任务或者工作是否能够及时完成。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认识不清,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者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意识,随意根据个人意志凌驾于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上,无视规则,随意更改,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规范建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轻视,造成了相关的体系建设落后,保证机制不完善,与单位长远发展规划不匹配,难以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牵涉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因而,单纯依靠财务部门的一己之力,是无法保证管理效应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同时它也不是财务部门所具备的专属职权,而是关系到事业单位各个组成部门和人员,因此,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应当把会计内部控制作为领导和管理好整个事业单位工作的重点,积极发挥财务部门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赋予财务部门更多的权利,确实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运行起来。

(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能与会计信息化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重视和运用。我国事业单位中也广泛采用了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和财务信息等工作。这就对事业单位在处理原始会计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能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事业单位真实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会计电算化在给各部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形成了某些弊端,比如,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由于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限制,部分财务和会计人员不仅负责事业单位信息报送和数据输出方面的工作,同时又负责财务信息数据的录入工作,这就造成了财务信息数据可能会被人为修改的问题。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其所有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起着自我监督管控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依赖于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支撑体系,可以极大地促进事业单位现代管理结构的形成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完善事业单位财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完善事业单位财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牵涉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责任主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当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保证本单位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确保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保障体系、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在本单位人员中树立起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意识,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增强员工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确保人人知道、了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和威慑性。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事业单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机构要与财务机构独立分开,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内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地会计再监督作用。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审计监督意识,树立审计部门人员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管理,严格控制和规范财务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权;在签字审核中规范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

(三)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

财务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几乎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有相应的财务部门。在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开始建立年初预算、中期评估、年终决算这样的财务制度,为了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运用,事业单位应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控制,财务制度对一个单位或者是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只有充分重视财务方面的作用,那么才能适应现代竞争,具体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注意。

一、人员素质方面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或者是企业,如果它的经营者或者是管理者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以及熟练的业务水平,那么,就不可能对单位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可能做出利用单位长久发展的决策。同样,对于事业单位或者是企业,财务制度上的原理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无法真正得到实施,财务控制也无法保证。要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只有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高了,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制度得到实施。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培训,使财务制度具有合法的效力,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给事业单位带来活力,让他们贯彻好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二、内控监督机制方面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这个部门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内部的人员关系却不是相对独立的,他们要和其他部门的人进行联系,关系也要依附于领导,财务人员要接受事业单位领导的监督,那么,就难免会对财务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影响,为了降低这方面的影响,就要消除这种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使财务机关的人员相对可以独立一些,不必因为依赖关系而使财务制度得不到贯彻,这样才可以确保财务良好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要熟悉自己内部单位的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各尽所用,每个人各司其职,加强财务人员内部之间的监督。在进行岗位设计时,也要充分注意,每个人员职责都要明确,不能存在虚职,如果存在虚职,就会存在人员上面的浪费,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明确以后,要对岗位进行审核,进行评估,这就是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财务人员进行评估,这样奖罚分明,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一个人不能监管其他单位的职务,财务人员要专注于财务,不涉及其他的业务。只有这样,财务业务才能熟练、专业。

三、财务制度方面

加强对财务的审批制度,加强财务方面的控制,必须建立好财务审批制度,每个财务票据要进行签字,建立财务审批程序,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对于财务的细节要进行支持,对日常的开支也要逐笔签字,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对于财务报销,每一笔报销都要遵循严谨的财务制度程序,确保资金合理化运用,制度合理化运行。加强财产方面的保护,这方面的核心是要保护好涉及到财产和资产的相关文件,然后对固定资产进行核实,账单和物单进行比较,核实,确保两者相符合,这样才能使财务达到一致,不会存在问题,如果遇到不符合的情况,一定要彻底查明,做到责任明确。建立并且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对财务预算进行实施,细致的进行运算,编制财务支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规划,不能毫无目的进行核算,在预算执行的时候也要细致,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对于财务制度要很好地贯彻,对于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一定要惩罚,给予批评,保证预算的合法效力。

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

财务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财务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财务控制具体可以分为两方面内容,分为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两种,内部形式要依靠单位内部的自制,内部接受监督,依靠的是内部环境的控制,内部自身的约束等等。事业单位内部要进行审查,内部要有相应的财务审查制度,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内部做到分工明确,做到财务信息正确,财务人员要认真负责,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也要健全,财务制度也要符合具体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也要达到要求,财务的各项手续都要齐全,财务的各个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样确保财务各项制度的确立,确保财务状况正确运行,完善相应的财务规划制度,对于每一笔业务都是重要的,只有建立健全好这样的财务制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顺利进行。

五、国家政策支持方面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关系到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作为中国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在国家规定的政策下进行工作,因此,国家政策要对这方面进行支持,在国家范围内的角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指导,做出规定,这样,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才会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加强事业的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以及监督,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透明,才能符合现代标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同时要保证人员方面的素质,人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也要加强业务水平锻炼,同时建立起内部的监督和审查机制,对财务进行监督,这样,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财务制度的顺利进行,这样,必将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与基业长青——《内部控制》推介[J].财经问题研究,2011,(07)

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

我国经济市场的迅速扩展及增长,推动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为其外部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某些行政类的事业单位逐步在财务控制方面暴露出问题。这类单位在处理日常财务工作过程当中,内部控制属于核心工作内容,也是单位财务达到现代化控制管理的一大保障。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在财会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

(一)内控意识十分薄弱

有部分行政类的事业单位,其管理层领导在财会内控方面缺乏足够的意识,导致内控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个别领导不仅没能做好内控管工作,没有做好带头作用遵守单位的内控制度,而且遇到财会问题时也从来不分析问题原因等,只是一味地强调灵活处理,导致单位原有的内控制度缺乏威慑力,失去了严肃性,久而久之,单位的其他职员也对此缺乏重视。另外,由于内控意识不足,这类单位往往没能在单位长期发展计划中融入财会内机制,最终造成整体职员内控意识十分薄弱。

(二)财务工作基础薄弱

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对财务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进行管理。部分单位对自身财会管理并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指导,很多财务事项都是凭借经验、惯例等处理,导致财务管理出现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保障和约束。第二,授权审批缺乏合理性。国内很多行政类事业单位在审批制度方面依旧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导致财务会计的内部及控制监督未得到落实。第三,印鉴保管存在漏洞。部分单位将法人印章与财务印章均交给了财务管理者进行保管,甚至交予财务出纳人员保管,严重违反国家相关财会制度规定,体现出单位财务工作基础有待提升。

(三)单位财务内控缺乏监督考核的机制

很多行政类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考核职员业绩与政绩的时候,均以该职员对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利润多少为依据,并且财务内控未纳入考核当中。部分单位领导者为了增加自己的政绩,往往会联合财务人员做出虚假的业绩,有的甚至盲目地追求发展而在缺乏足够科学论证背景下将不合理的经济目标分配给下属单位。而些单位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讨好上级管理者,也会谎报虚假的经济信息,导致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缺乏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进行约束。

(四)财务内控没能更好地结合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部分行政类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电子技术的必要性,会计电算化也没能在日常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得到应用。此外,部分单位采取积极应用了信息化的财务处理方式,但是这种模式会增加不良行为的隐蔽性,很多财务人员通过会计电算化谎报财务数据与信息,导致财务流失。

二、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措施

(一)加强财会内控意识

行政类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对财务内部控制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管理层的领导人员,务必要在自身意识方面不断增加财会内控的了解。单位的领导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首要责任主体,就应有责任保障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有效。单位要对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内控知识的培训与宣传,以便增强其意识,使之明白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领导层还应当积极和下属部分做好配合工作,使财务控制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做好领导工作并充分发挥带头的作用,做好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并树立足够的权威性,使大家内控意识不断增强。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牵制的制度

行政类的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原则使得会计记录与财务业务经办实现互相分离,使得业务经办和授权批准实现互相分离,使得财产保管及采取记录实现互相分离,使业务稽核及业务经办实现互相分离,财务监督检查和财务的授权批准实现互相分离等等。通过以上的岗位职责分离原则,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的制度,建立一个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财会工作团队,通过合理设置好财务与会计岗位之间的职责及范围,明确其工作权限,有助财务内控工作能够得到牵制制度的有力保障,使各工作岗位的人员之间可以到达互相监督、共同努力的效果。

(三)强化财务基础工作

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要对相关财务人员、会计人员等及时做好基本工作规范化的培训和宣传,在此之上建立其严格的财务基础工作监管制度,如健全授权审批的制度;建立单独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印鉴保管漏洞处理制度;加强财务票据的管理及经费支出控制制度等。通过建立上述制度,对单位财务的基本工作规范形成有力的约束,使工作人员自觉地规范处理工作。另外,还要促进财务内控工作与日常工作的有机融合,对财务内控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合理分配工作的重点领域、岗位、环节等,同时加强这部分内控制度管理,确保单位经济活动具备合理性和合法性。

(四)加强财务信息的控制

对会计电算化给予足够重视,首先加强单位财务软件控制,加强对财务计算机工作人员的监督和制约,确保输入、输出的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其次,单位要明确财务计算操作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好合理分工,使得信息操作和业务审查职等职责之间的互相分离,通过有效、明确的分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行政类事业单位对自身财务做好内部控制十分关键。通过加强领导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积极建立有效、严格的监督机制及明确分工等,使单位的领导与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财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1(01):57-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