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59

农业技术研究篇1

关键词:行动研究导向;农业技术;技术扩散;影响

在“基础———应用———适应性”这一线性研究模式下,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适应性的试验无需农民参与,只要按照研究方案做好辅助工作即可。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促进作用、技术的开发、选用能力均被忽视。在扩散技术时,通常由技术指导者安排科技示范员,加之无村民督促,故缺少向其他村民扩散技术的热情,部分甚至无能力传播,诸多因素均影响农业技术的扩散[1]。

1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

行动研究重视现实环境的独特性,人们态度、认知的微妙性,提倡具体问题需具体探讨。对于农民、农业工作者在看待试验所存在的认知差异,提倡利用行为干预,以转变两者的态度、观念。在实践中,将农民视为与农业技术员相互推动技术使用的一个主体,而非被迫采纳的客体。在扩散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鼓励农民参与,以帮助农业技术扩散,并且防止农民乡土知识被现代科技知识所排斥,以免遗忘地方性知识,避免农民过度利用外来农业技术。行动研究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有异于常规模式,具体表现如下:获取过程不同,该模式下研究问题是农业技术员以农民商讨、访视等方式取得,农民可全程参加。专一化与多样化差异,行动研究思想注重过程,认为于问题处理、技术扩散这一过程中,应发挥行动主体能动性,加强问题处理能力,运用地方性知识。农业人员除了需做好常规模式下转移技术的工作,还需与农民合作做好以下任务:一是转变农业工作者对农民的偏见;二是挖掘并强化农民的社会、人力资本,提升农民技术能力;三是改善社区环境,主体参与自主化差异。农业技术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扩散,将问题的发现、认知、解决及共识形成等环节均整合为一体,系统关注各阶段目标[2]。方案需实时调整,尽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业工作者的科研任务,以满足两方需求。传递信息与互动程度差异化。机制通过农民试验参与方案的建立选择,研究设计的商讨、调整通过多方利益人群进行,消除常规模式的行政单项命令、“一刀切”的现象。农业工作者参照农民现实经验规划试验方案,既有地方特征,又遵循科学要求,农民易接受试验结果。非对等和合作差异化。农业工作者为了解农业真实生产情况,与农民共同探讨实际问题,协助其采集资料、分析问题、订制计划、执行方案等工作,建立双方和睦、平等、合作的关系。农民建设技术能力差异。常规模式的试验方案是农业工作者制定,农民独立试验。行动研究的方案由多方讨论、参与制定,农民小组共同执行、改进试验方案。

2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影响

2.1农业技术员

行动研究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改变了农业工作者固有的认知、态度、技能。认知即农业技术员对使用农业技术主体、农民参与技术发展、各学科人员参与技术发展等问题的认知;态度即技术员就农民试验参与能力、行动研究价值、发展技术公平性原则等问题的看法;技能即与农民交流、帮助农民辨别、筛选、寻求及使用农民项目监测结果等问题的能力[3]。这三种改变,使得农业工作者基于实际选取科研项目,借助相关技巧获取基本想法,促使当地农民认同并接受研究结果。

2.2农民

农民增收,土地增产,农业工作者、农民测算试验结果发现,相比传统耕种模式,肥料和地膜的亩用量均上升约20%,亩产量上升约50%,亩平均收入呈大幅度增长趋势。提升了技术能力,农民对问题的发现、处理能力增强。农民与农业技术员联合订制试验方案,再由农民小组实施,试验过程中互相分享心得,待完成试验后,一起对比试验结果,经过长期实践后,农民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合理试验方式缩减技术入户时常规模式试验以独立为主,试验方案经农业技术人员确定后,示范户依要求独立实施。行动研究技术扩散,采取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技术的“试验合作”,充分借助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增多扩散源、提升扩散效率,加快普及技术时间。另外,以往试验只有个别农民参加,其他农户仅观摩新技术。行动研究技术扩散模式下,农民亲自实践,获取更多启发。参与的农户观念得到改变,其对农业现代技术的接受期望值增高了。

2.3农民小组

农业技术以行动研究作导向,试验与技术的扩散均以农民小组形式进行,农业工作者、农民共同选举出小组长,他们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乐于将所学技术、知识教授于其他农民,从而能确保农民均等获益,免除了因传输新技术而致农民内部矛盾、收入的分化,为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日后扩散新技术创建可借鉴经验。

3结语

农业技术扩散在行动研究的导向下,通过示范适应化技术试验,维护了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间的联系,纠正了农业工作者、农民的行为、认知,加快扩散农业技术,确保农民有效采用。注重结合农民实际生产扩散技术,重视利用地方性知识。农民更有信心参与试验,提升其自身选择、识别、引进、更新技术使用的能力,维护农民关系,改善技术扩散环境,促使应用农业技术成果的步伐加快。

参考文献

[1]龙冬平,李同昇,于正松,等.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农户采用行为研究:国外进展与国内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5):132-139.

[2]樊军亮,高启杰.行动研究导向下的农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9):56-60.

农业技术研究篇2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传播作用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1-0222-01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诸多层面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未能达到足够的合理化,其未能准确地对推广进行定位;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没有达到足够的专业化,在提供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综合服务上存在局限性,同时推广机构中存在的多重职能重叠的情况也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推广中,甚至还存在重科研轻推广的策略问题;由于农业技术传播达不到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满足实际情况,也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效率;技术推广同理论研究也未能够理想的糅合在一起,目前理论研究的目标和领域都过于单一和狭隘。以上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提升巩固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加强在科研单位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使得科研技术的研究更加合理化,且更具有实用性,使科研成果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机构体系使得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影响,而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普及科技影响力,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为今后更好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石;农村的社会服务模式也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推进和激发,通过先进的技术推导可以更好的克服社会化服务内容层面过多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

3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3.1传播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根据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具有强而有力的权威性、亲和力、吸引力并且具有能动性,传播源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根据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中传播源也具有以上特点。基于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状可以得出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推广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农业技术传播的政府执行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自身具备的文化知识、信息沟通能力和社会形象地位都对农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中,国家将推广杂交水稻列入到粮食生产发展的策略中,从各级政府在推广杂交水稻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政府不仅仅是推广政策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推广的传播源的重要成员。政府作为传播源,真实体现了传播源的强而有力的权威性及可靠性的特点,而政府作为传播源也是我国能够成功推动杂交水稻的重要因素。当时推动计划中大量技术推广人员下乡蹲点各大试验田和示范田的带动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代表了各级政府,且作为推广的传播源通过各种方式拉近传播接受者的距离,从而保证信息的可获得性,这样的方式也具有上述过程中传播源所具有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的官方网站和平台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杂交水稻推广的传播渠道,这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使得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很快的发展和传播。在对一些对农户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数农户的对新技术的获得来源、信息判断及技术培训等一些相关传播过程中,对村干部和政府机构的农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性,这一调查结果也直接说明了传播源对于相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3.2传播信息研究主要结果对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传播过程中,通过研究传播信息可以得出传播信息需要具备一下特点:传播的信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论,并且前后一致的信息可以让接受者更容易理解,而让人愉悦的信息内容同样使接受者易于接受,传播内容中前段和末尾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重复出现的信息可以增加传播需要的效果,然而过于频繁的相同信息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传播效果,而信息通过不同五官接受可增加记忆性。通过上述对技术传播信息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对我们如何更合理的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使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易被受众接受获得。

3.3对传播接受者的研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通过农业技术传播明朗传播的接受者,只有了解受众才能够进行有效传播,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分析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记忆、受众的个人差异,因为受众的自身文化素质、接受态度和对信息的理解能力,甚至是受众的社会背景对他们如何获取和理解信息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在农业技术传播的过程中收集受众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客观的、熟悉的传播源,合理地建设与传播接受者之间良好且积极的关系,制作设计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的信息传递内容,从而将制定出可靠有效的推广机构以及推广方式,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被受众更轻松愉快的接受,从而加大推广效果。

4结语

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市场经济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态势和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去完善。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该是基于合理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应当足够的重视并致力于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且理解遵循农业技术传播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从而及时且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并且明白只有坚持以科学研究理论为依托根本,我们才能够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避免短期行为的错误引导,从而制定科学的技术推广策略,摆脱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坤明.探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农业技术研究篇3

关键词:机械;先进技术;农业生产;农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模式不仅仅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机械作用于农业生产中改变了过去人力劳作下的现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分析农业机械的几种类型,研究先进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的种类研究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走向机械化时代。在过去时代中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依靠农民的手工劳作,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低效率、低质量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得到广泛的普及。农业机械作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并且还改善了过去形势下手工作业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水资源浪费、农产品加工保护不到位等,还受到天气、人身因素的限制。总之,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可大致把农业机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农田建设

农田建设是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环节,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农田建设可提高农田建设的效率和质量[1]。只有首先保证农田建设的较为完善且不存在问题,才能确保后续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优质的水利建设可确保在农业生产中有充足的水资源利用,甚至会对农田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防范水灾等。

1.2土壤耕种

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的种植和培育都需要在符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下进行。过去阶段下,大多数农业生产活动中都利用动物劳作进行土壤耕种,如利用牛来翻土。虽然这种劳作方式节省了人力,但由于动物驯化难及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翻土效率并不是很高。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土壤耕种,不仅提高了土壤耕种的效率,还加强了其质量,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1.3种植施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施肥。施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分的养料,避免因为养分的缺乏导致农产品发育不良。过去阶段中,农民单单依靠人力进行施肥,如手工喷洒等。这种施肥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费时费力,往往完成一块田的施肥工作需要很长时间;二是质量不高,存在喷洒不均匀等现象,导致农产品生长参差不齐[2]。而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施肥工作,改变了过去阶段中费时费力的现状,还能均匀施肥,保证农作物均匀生长。

1.4农田灌溉

农田灌溉也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些必要的养分,还需要吸收一定分量的水。过去形势下,农田灌溉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力进行,在灌溉速度和效率上远不如农业机械灌溉高;并且,利用灌溉类机械进行农田灌溉,灌溉范围远比手工灌溉大。

2先进技术种类研究

2.1水产品养殖技术

现阶段,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中,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过去形势下,我国水产品养殖由于没有利用到科学的、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率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制约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养殖环节的问题。不同水产品对水环境的需求不一样,如温度、酸碱度等,没有控制好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水产品养殖的产量达不到标准,甚至会造成养殖风险,如水产品大面积死亡等。我国过去由于水环境没有控制到位的水产品生产活动,触发养殖风险的事件屡屡发生。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水产品养殖,不仅能提高水产品的产量,还降低了养殖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水产品养殖的先机技术内容繁多,大致是一些改善养殖环节或预防疾病等技术,如检测水的酸碱度,利用化学物质进行合理调控。利用加温、降温技术,合理控制养殖环节的温度。检测水产品是否存在疾病隐患,出现疾病合理分析病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

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也是现代农业技术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越来越高。但当今社会,农业生产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基数造成的数量需求大的问题,还要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安全需要。我国近些年来不断曝光一些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和数量,而利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生产,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一些农作物还残留农药成分,也同样带来不安全因素。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生产无公害蔬菜已成全民所向。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大体可分为改善土壤环节、杜绝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利用绿色健康的生产技术等。如优化对肥料的使用,设计科学合理的肥料使用规划,提高肥料使用效率。为避免利用化学物质进行除虫除草,可利用生物技术或其他无公害技术等[3]。

3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3.1节水灌溉

节约用水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应有的责任,在任何行业生产活动中也必须贯彻落实节约用水的理念。水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资源。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这其中难免发生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同样,在农业生产中也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但过去形势下由于科学技术不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并且存在浪费等现象。如进行农田灌溉,由于人工灌溉存在的缺陷,其灌溉极不均匀。现阶段,农业灌溉机械中普遍应用了节水技术,通过节水技术不仅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及质量,还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4]。尤其是自动化灌溉机械,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合理计算所需要灌溉水量的数值,呈网络化分布式的灌溉手段,及时进行开关控制,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2后续农作物加工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一些特殊的农作物只有经过后续的加工之后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如油菜籽,在油菜成熟以后,首先要进行收获,但收获来的油菜还需要进行加工获得油菜籽才能进行相应的买卖活动。在过去,油菜籽的加工主要通过人力完成,利用一些木质或塑料工具,摇晃使油菜籽脱皮。这种方式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效率低下,在量大时要劳作数天,并且部分油菜籽还没有脱皮就被处理掉了,导致出现浪费现象。而运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油菜籽脱皮工作时,可有效避免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不仅节省了油菜籽脱皮的时间,提高了油菜籽蜕皮工作的效率,还改善了过去浪费等现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3.3农田保护技术

农田保护技术也是现代先进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成果。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田土质越来越差,过度地使用农药或化肥改变了农田土壤的化学性质,久而久之就无法再进行种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质改良技术已经逐渐被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如改善土壤酸碱性、增加土壤肥力、消除土壤中残留的化学物质等,可以通过配置无危害的改善药剂,通过机械均匀喷洒来改善土质;还可以设计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水利工程,利用机械设备建设,从而避免因水的问题而导致土壤环境的变差。总之,先进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中,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延长农田的耕种寿命,从而为农业生产活动建立良好的土壤环境[5]。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逐渐由过去的手工劳作逐渐转化为机械劳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并且,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不断研发,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格局。通过先进技术和农业机械相结合,发挥机械和先进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6]。

参考文献

[1]任思英,刘善辉,常亮.浅谈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2(3):18-19.

[2]寇红专.探析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239.

[3]王伟妮.论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36,242.

[4]赵宇,佟童,张佳丽,等.农业机械中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55.

[5]朱方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制度反思[J].中国科学论坛,2009(2):117-121.

农业技术研究篇4

近些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以及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的实施,全国各省市纷纷进行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了“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1]。现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完成。为了更好地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数量、管理体制、人员数量、素质状况、制度建设、经费保障、设施条件等进行高效管理,摒弃因逐级上报而产生的数据不统一、数据错误、效率低、成本高、保密性差、统计时间过长的弊端,开发了一套可以覆盖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系统。系统可以为全国省、市、县、乡四级的农技推广机构提供服务,使其明确工作职能、规范运行机制、建设优良的推广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同时提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机构也可以高效的对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2需求分析

2.1功能性需求

通过需求获取,获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统计与农技推广体系中机构、人员相关的一些数据。根据总体功能需求,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划分成六个功能模块:用户登录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单位人员信息管理模块、查询模块和统计模块,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1)用户登录模块。①常规的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功能;②当用户为安装后第一次使用系统,用户需要选择用户类型(填报单位、管理单位、管理员)、单位的行政级别(省、市、县、乡)及用户单位名称,然后设置登录密码。

(2)系统管理模块。①常规的修改系统密码功能;②行政区划管理功能,用于管理系统中的省、市、县、乡四级的行政区划数据。其功能包括对行政区划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显示等;③单位管理功能,用于管理系统中的省、市、县、乡四级的所有单位数据。其功能包括对单位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显示等;④数据文件管理功能,用于对本地数据库文件的管理,即对本地数据库文件的导入导出功能。

(3)单位基础信息管理模块。①常规的添加、修改单位基础信息的功能;②在添加、修改单位基础信息时,增加限制功能,即所有信息必须全部填写,如有一信息不填写完成,不允许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③打印功能,将已添加或修改完成的信息,打印出来;④导入导出功能,多数据条目的导出到excel表中,或从excel表中导入;同时需要单数据条目的导出到excel表中相应的表格中。

(4)单位人员信息管理模块。①常规的添加、修改单位人员信息的功能;②在添加、修改单位基础信息时,增加限制功能,即所有信息必须全部填写,如有一信息不填写完成,不允许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③简单查询功能,可以通过任一人员信息项进行查询,并统计查询数据条目;④导入导出功能,多数据条目的导出到excel表中,或从excel表中导入。

(5)查询模块。①查询推广机构信息,需要按照行政区划查询和按照行业查询两种查询方式,其中每种查询方式都需要对所有相应的数据库表中项进行查询;②查询推广人员信息,需要按照行政区划查询和按照行业查询两种查询方式,其中每种查询方式都需要对所有相应的数据库表中项进行查询。

(6)统计模块。①按年份分别统计机构情况调查表、体系队伍情况调查表、体系队伍情况调查表(续表)、机构运行机制情况调查表、机构经费保障情况调查表和机构设施条件调查表六个统计表;②对于每个统计表都要有相应的统计图;③将六个统计表分别导出到相应的excel文件中;④可以分别打印各年份的统计表。

2.2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需求是指那些不直接与系统具体功能相关的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主要与系统的总体特征相关,是一些限制性要求,是对实际使用环境所做的要求,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等[10]。根据ieee830标准,非功能性需求需要包括性能需求、安全设施需求、安全性需求、软件质量标准属性、业务规则、用户文档几个部分的内容。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性能需求。系统至少能在CpU主频为1.7Hz的机器上运行,而且反应时间不能过长。同时,软件安装不能繁琐。

(2)安全性需求。用户所能检索的的数据必须为本级单位或者下级单位的数据,不能检索到上级单位数据,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软件质量标准属性。软件系统的易用性必须强,因为系统的一部分用户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差。必须做到可移植性,现阶段各用户应用的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必须要在所有主流的操作系统上都能运行。

(4)业务规则。系统的三类用为户填报单位、管理单位、系统管理员,各自应用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要进行区分并设置权限。同时,在填报单位的权限中,各用户在未填写单位信息前,不得填写单位人员信息。

(5)用户文档。需要有详尽的帮助文档。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架构

通过需求得知,系统应可进行联网使用,同时也能单机使用。据此需求,绘制出系统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在这种架构中,系统可以通过联网进行下载和上传数据操作,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系统也可以单机使用,在网络连通时再进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操作。

3.2设计模式

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的应用群体及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本系统选择了C/S的软件开发模式技术架构。(1)浏览器的标准不统一,使得各浏览器各自为政,且其代码不公开,会产生兼容性问题,这样会使系统产生移植性问题。(2)现在针对浏览器的插件很多,可能会出现插件代码冲突问题。(3)用户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移植性和代码冲突问题会凸显,使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下降。

3.3数据库技术

根据系统需求,系统可以单机使用也可以联网使用,所以系统的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Database,DDB)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布于网络上的多台计算机中,即是一个物理上分散的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集[2]。网络数据库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本地数据库使用microsoftaccess2007。

3.4系统开发框架和开发语言

根据用户的非功能性需求(要在所有主流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系统开发应用了Frame-work3.5。应用此框架,系统可以在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Framework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采用系统虚拟机运行的编程平台,以通用语言运行库(CommonLanguageRuntime)为基础,支持多种程序语言(C#、VB、C++、python等)的开发,也为应用程序接口(api)提供了新功能和开发工具[3]。系统开发环境为VisualStudio2008,开发语言为。

4系统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果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结构,综合运用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可以在任何一款流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提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水平,以及管理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单位、人员的监督、管理。

农业技术研究篇5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技术;研究;分析;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01-02

随着我国农业领域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大数据技术所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特别是目前农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的增多,其产生的数据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关于农业数据分析的相关需求也越来越多。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在农业数据研究中结合了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以及农作物本身特性的数据集合,其数据的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有潜在的价值也很难利用,虽然我国的农业大数据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们必须对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分析,建立完善的农业大数据技术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农业大数据技g发展。只有农业大数据技术得到了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到我国的农业经济领域中,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其他相关领域的经济发展。

1农业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1.1关于农业大数据清洗技术的研究分析

数据清洗技术的工作内容是找出并且改正数据中可识别的问题,降低问题的出现和不一致性,完成对象识别的过程,该工作的关键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比如数据统计、数据挖掘、预定义的数据清洗要求把脏数据转变成符合数据质量标准的数据。数据清洗技术的研究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当传统的数据量比较少时,该种状况下的数据清洗方式的研究分析,这时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人为完成方式、程序完成方式、某类特殊领域的特定方法、与特殊领域无关的数据清洗,这几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数据中重复信息的筛选和删除。第二,数据较多的情况下的数据清洗方法,比如在云计算环境中的相关处理方法;在数据数量庞大情况下的数据清洗技术基础结构模型和对其制约性的研究分析是我们的基础工作,不过现阶段该过程的相关研究仍处在研究的初期阶段,还没有更深一步的研究发展,与其相关的大数据清洗技术的报道也并没有出现。所以说,针对农业大数据清洗技术的研究分析特别的重要,我们需建立一个完整的大数据清洗技术体系,以便我们今后可以快速的得到干净、完整的数据集。

1.2关于农业大数据尺度转换技术的研究分析

农业大数据技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时空特性,现阶段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采用的是时空插值法来完成与农业相关的电源数据的尺度转换工作,该部分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采用普通Kriging方式完成改造和时空扩展,之后在具体实践中检测相关数据的具体数值,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降雨量的时空分析、温度的时空预测,这种操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当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业务特色进行突显时,很难完成相关的工作,例如农作物所受灾害威胁的物候性,利用这一方法就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第二,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比如编程语言中的R语言构建与其有关的时空协方差函数模型完成时空变异建模的构建和相关插值的研究分析,根据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有两种建模的方式,一是建立可以相互分离的建模模型,该种模型应用的是空间协方差函数、时间协方差函数,把它们两个进行相加或相乘;二是不能够分离的模型,该种模型的作用是完成对时空变量的变量信息的有效描述,已经成为工作的主要方向,但是,因为建模模型的构建十分复杂,全面的进行建模的应用还存在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等到有比较成熟的结果之后才能够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1.3关于多源农业大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分析

农业大数据的数据融合技术是指把多个来源的不同观测数据在统一的要求标准下进行自动分析和继承处理的过程,最后得到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的数据无法得到的有着重要意义价值的数据信息。该种技术在国际上的研究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语法层面的数据综合研究,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的方式、在元数据上建立的数据集成方式、以往网络协议标准为基础的数据操作方式,这种技术比较传统,其缺点是其数据集成技术不能够适应农业时空数据的异构性、分布性、增长性、变化性等。第二,语义层面的数据综合研究,这一研究阶段的发展比较多成熟,它的延展性较好,对动态信息员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同时,它还支持语义级信息共享的特点,是对数据的集成、研究、分析的高效阶段。目前国内外对于农业本体的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数据信息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并没有发现,因此,我们必须更深一步的研究农业时空大数据融合的本体建模,加快农业发展的脚步。

农业技术研究篇6

关键词:农户视角;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途径

1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农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农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对于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对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农户来说,接受农业技术的新知识的速度会比较快。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户虽然没有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吸收新知识的速度快,但是能够认识到接受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农户们就会积极的去学习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同时,农户的家庭状况不好的话,也是需要通过农业新技术来不断提高农业收入,增加财产收入。1.2农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农户的家庭人口数量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家庭的人口数量越多,农户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服务需求越大。人口越多,意味着家庭负担越大,所以如果加入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那么农田的生产量就会逐渐增加,农户家庭的负担就会适当减轻,农户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1.3农户平均承包的土地面积。对于承包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户来说,如何整体提高农田的生产量是首要任务,所以这个时候也是最需要把农业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家庭人居承包土地面积越大就越需要农业技术的支持来保证农田的生产量。只有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农业收益才会远远大于成本,这个时候,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大范围的土地面积上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1]。1.4农户每年平均收入。对于农户来说,使用农业新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根据数据调查分析,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程度就会越低,因为在经济条件充裕的情况下,是不需要考虑如何增加农田生产量和家庭财产收入的,那些年平均收入相对低的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反而更大,因为这些农户需要通过农业技术的支持来不断提高农田的生产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1.5农户收入来源。收入来源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需求的影响来说,农户如果把农业作为主业的话,那么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会比较大。农业不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就没那么大的需求,有些家庭的成员出去打工或者经商的话,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就更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通常会把农田让别的农户承包。但是对于农业收入是家庭总收入一半的家庭而言,农业技术的推广还是必要的,只是对于那些不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来说,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没那么大。

2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需求分析

本文的农业技术推广途径有:专家指导途径、平面媒体途径、广电媒体途径。2.1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对于平面媒体途径的影响相对来说要比其他两种推广途径的影响要大,因为专家指导途径和广电媒体途径对农户的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这两种推广途径并不需要农户认识太多的字;而平面推广途径这种推广方式包括宣传材料和报刊杂志等,所以对农户的教育程度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只有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农业技术的知识,对于平面媒体途径的推广需求量会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对于平面媒体途径的推广的影响程度会更深一些。2.2收入来源的影响。收入来源在本文中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在收入来源的影响下,专家指导途径、平面媒体途径、广电媒体途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对于这三种推广途径的需求还是较大的,因为这些农户要通过这些宣传来提高对于农业技术的认知,从而能够在实际意义上提高农田的生产量。也就是说,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或者是农业收入占比重较大的农户来说,这三种推广途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要的。2.3农业技术推广途径服务的影响。农户有没有受到过相关途径服务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农户如果之前受过相关的途径服务,那么在后期对于此类相关途径服务的需求也就越大。比如专家指导途径,专家指导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所以,对于农户的需求也是相对了解的,农户在对专家进行反馈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延续了整个推广途径服务。因为在后期,农户发现的问题往往是专家可能已经能够预估的问题,所以如果农户之前收到过专家指导途径的推广的话,那么后期对于专家指导途径的需求也就逐渐加大。2.4农户家庭人均承包土地的影响。家庭的承包土地面积越大,对于各种途径的推广方式需求也就逐渐加大,按照简洁明了的程度来说,专家指导的推广途径是比其他两个推广服务途径要简单得多,因为专家指导可以让专家跟农户面对面交流,对于农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能给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2.5农户每年平均收入的影响。农户的收入来源分为年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在人均年收入比较低的家庭里面,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农业收入,所以他们是很需要通过农业知识的传播来提高农田生产量以及家庭财政收入。然而对于家庭年收入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其实对于这些途径的需求也就没那么大[2]。上文提出,在平面媒体途径中,收入越高,对于平面媒体的需求就相对降低。此外,对于广电媒体途径来说,广电媒体一般是通过电视网络进行传播,这就需要农户家里配备电视跟网络,这需要农户家庭条件相对改一些的才行,所以,人均年收入相对较低的人对于广电媒体传播的需求没那么大,对于人均年收入相对高一些的农户来说可能需要广电媒体传播多一些。

3思考

3.1坚持“以农为本”的推广理念只有熟知农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才能高效开展。首先,对于农户的需求政府要尽量满足,倾听农户真正的想法。其次应该对农户提出的意愿尊重,农户的意见和反馈,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吸取农户的意见和反馈。3.2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途径创新农业技术的提供者大多是政府,企业很少有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环节中去,所以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也需要企业加入,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多元化[3]。另外,农业技术推广途径也需要不断创新,除了示范、宣传、培训以及咨询等方法之外,还应该推广更多创新的推广方式,比如建立农民田地学校等。

4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效果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业正朝着集约化和规模化靠拢,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有些跟不上农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需要。所以通过政企不断加入投资力量以及创新力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量和生产力,从而让农户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提高我国GDp总值,加快我国的小康建设道路。

作者:陈孝旋单位:海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狄传华.农户对主要类型技术服务的需求研究--基于华东四省的调查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农业技术研究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农业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形式

1.1商业性

农业技术推广商业性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以产品销售、产品收购为目的的农业推广形式。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关联其他农业服务,且这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的主要目标是现代化产品,所以对技术开发、技术传播以及市场销售的能力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对于市场销售的形式,通常是由专业公司来进行研究、推广与投入工作的,进而为农民提供有关市场信息,以此来让农民对产品的具体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最终将产品发放到农民手中。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应该按照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夸大产品功能只能是误导农民购买,在产品的推广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1.2项目专

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依据专题项目合作,在特定的区域内,组织相关单位在依据影响农业发展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一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当地农民生产的发展。

1.3帮扶性

农业技术推广在对农业技术推广时,给贫困单位一些资金支持,可以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这种推广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大多数时候没有对扶贫单位进行细致的了解,盲目地进行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但是农民的认识程度不够,投资的新技术也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先进的技术没有实用性。

1.4科研型

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型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主要是指有关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人员与机构都在主动与积极地研究技术推广形式,但推广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则必须在经过了一定的专业培训之后才能够掌握。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

2.1农业技术推广站带动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站是政府与政府延伸管理的科技服务部门,其主要有财政部门、政府科技局系统、农业主管部门等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且具有支撑性特征的力量。一般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与日常业务进行一定的管理工作,其中,下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同时能确保省级和县级农业之间的信息联合。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一般采用“技术承包”、“科技产品跟踪服务经营结合”、“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结合”、“示范辐射和项目推广结合”等形式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该模式还包括对象团体系统和技术服务系统这两个系统。其中,对象团体系统主要是农村社会环境、农村社会结构、农民构成;技术推广服务系统主要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环境、推广人员构成。上述两个系统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的各个组成部分,其能够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与帮助。

2.2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广模式

农村技术协会的主要组成人员是农民科技致富、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普及的关键工作人员,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引入农民生产活动中。农业技术协会主要目的是要向农民传输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使其在依据市场实际需求以及自身意愿的基础上,提高农民市场意识与生产先进性,不断开阔农业市场。农村技术协会一般处于竞争主体的位置,能够主动的掌握农业市场的需求,然后将这些信息及时的推送给农民。农民在得到了农业技术协会的帮助之后,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然后就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进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3农业科技园推广模式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农业科技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引入农业新品种的方式来提高科技园的科技水平,并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到农业运营中。当农业科技园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主要是向农民推荐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高效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而让农民能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经营模式。当农业科技园在进行推广工作时,需要做好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并在使用一些高新技术时,邀请专家到田地中进行实地指导,和农民面对面交流,解决实际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在园区之中推广农业技术模式,让龙头企业做好前期工作,让农民做好种植生产工作,充分发挥园区的资源能力,提高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园主要是将科学技术放在首要的地位,并将龙头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在此模式下,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更好地推广农业技术,就需要不断进行信息化辐射,并且还要进行市场化规范管理,推广高新技术产业,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此外,农业科技园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进行仔细的整理与总结,并对农业高科技成果进行汇总研究,然后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推广,之后将其推荐给更多的农民,确保区域经济的发展。

3结语

农业技术研究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精准化农业;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前言

农业一直都是各个国家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导航技术虽然在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史当中存在的年头不多,但是在世界农业发展史当中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willrodt就发明的一种的拖拉机应用附件,并且获得了专利许可。这种附件技术可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引导机械沿着犁沟的平行路线行驶。现代农业的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在精准化农业的背景之下被广泛关注,因此对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发展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农机位置测量方法

农业机械的自动导技术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农机位置测定,对于农业机械的位置测定将会包括机械位置、航向、速度、车轮转角等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机械当前位置的测定。而对机械位置进行测定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位置测定方法,一种是绝对位置测定方法。其中相对位置的测定主要测定的内容是机械与导航基线的位置关系,而绝对位置的测定,其测定的内容为机械在地理空间当中的位置。

(一)基于机器视觉的位置测量方法

机器视觉的位置测定方法其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仿人的视觉效果,然后从客观图像当中发现并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终加以分析、理解及实际测量控制。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十分的迅速,并且其自身的信息存储量较大,功能也是十分的健全。在机器视觉位置测量方法当中,自动导航技术会将机械的摄像机作为信息传感器,利用图像技术来对环境当中的作物进行识别,以此为基础确定机械运行的基线,其中被应用于作物识别以及导航基线测定的方法主要有Hough变换法、最小二乘法、以及垂直投影法。其中Hough变换法是现阶段应用于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直线段基线检测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佳较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导航方法。而垂直投影法则是利用图像方法,对所采取的图像进行灰化,然后利用垂直投影法图像当中的目标区域与非目标区域进行准确的划分。以此为基础确定农目标区域当中的作物行数。最小二乘法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直线段基线检测方法,其具有测量速度快速,高精度等吃特点[1]。

(二)基于GnSS的位置测量方法

现阶段可以提供商业用途服务的GnSS包括naVStaRGpS、GLonaSS以及我们国家北斗系统。其中应用时间最长应用作为广泛的是naVStaRGpS。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定位过程当中采用的定位精度是厘米级的RtK-GpS[2]。

二、农机自动导航技术发展前景

(一)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

目前农机的自动导航技术研究已经日渐成熟,而GnSS/GiS的导航技术应用也成为了现阶段应用的主流技术,并且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我们国家所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的系统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可以实现卫星定位系统的全部功能。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服务。由此来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必将会在精准化农业当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3]。

(二)农机物联网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代标志。智能化农业与精准化农业进程的加快,将会使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当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增加。在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当中,物联网技术将会着手解决单机自动导航系统各功能部件之间的车载物联问题,以及多台农机之间的机群物联问题[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农机导航系统大多数情况之下是由检测单元、机械控制单元、任务执行单元所共同构成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以上单元分工明确,合作高效,在很大的程度之上可以让农业机械良好的进行作业,符合现阶段的精准化农业要求。目前,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导航技术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各种机械的附件技术或是辅助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与此,还应进一步革新。

参考文献:

[1]胡静涛,高雷,白晓平,李逃昌,刘晓光.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10):1-10.

[2]慕军营,戚树腾,陈军,马阳,王峰霞.自动导航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及果园适用性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7):6-12.

[3]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20):1-14.

农业技术研究篇9

循环农业是传统农业精华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受较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土地制度的双重影响,绝大部分农民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以地为生、以农为本成为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囿于当时农业资源匮乏和生产消费水平低下,只有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促成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业废弃物利用之间的循环流动,才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降低生活成本、缓解环境压力、提高农业产量。一方面,农户通过创造沤肥、堆肥和熏土等有机肥积制方法,将农业废弃物做成包括粪肥、绿肥、泥肥、饼肥、骨肥、灰肥、杂肥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肥,全量还田,提高地力。另一方面,农作物秸秆作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用燃料、畜禽养殖饲料的主要来源,其消费后产生的人、畜、禽粪便又可以全量还田。这种“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农耕方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有效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产生,购买性物质投入包括化肥、农药、塑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加入到农业系统中,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系统。受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为了追求农业的高产出,人们不断加大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逐渐舍弃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将传统农业的“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改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单向物质流动方式。

现代循环农业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运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以“4R”即“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可控制化”为原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减量使用购买性资源如农业化肥、农药,要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要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可更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要能够控制农业废弃物排放养分的去向,通过现代技术耦合、循环生产工程和机械配套,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系统化循环利用,达到购买性物质投入产出最大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物质排放最小化的目标,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缓解资源稀缺与环境破坏的现实压力;二是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三是可以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基料化等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降低农户家庭生活成本(见图1)。

2江苏省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模式探索

江苏省农科院前身是1932年原国民政府创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现直属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为江苏省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农科院系统前列。全院围绕国家和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宏观政策研究。历经几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开放创新、敦本务实,现已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江苏省“三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成果保障和技术支撑。“十一五”以来,面临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需求,江苏省农科院在稳定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学科调整和优势布局,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江苏特点的该院特色的新型学科,其中,循环农业就包含其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和技术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循环农业团队拥有核心成员45人,形成一批以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为主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承担了一批国家、部省级重大研究项目。据统计,“十二五”以来,该研究团队承担各级科研项目72项,总计合同经费5893万元,并拥有包括“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华东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循环农业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研究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成果,也探索形成了多种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和转化运用的模式,有效引领和支撑了全省现代循环农业的全面发展。具体来看,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模式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农田内部循环利用模式”、“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和“流域水体养分富集利用为技术特征的循环模式。

2.1农田养分内部循环利用模式该模式一方面针对“秸秆焚烧禁不住”和“综合利用难度大”问题,以整个乡镇为实施单元,按照“区域控制,整体推进”的利用理念,遵循“就地、大量、便捷、经济”利用原则,重点攻克“直接利用均匀还田”和“间接利用快捷收储”的技术难题,实现稻麦秸秆在种植业内部循环使用。一是就地直接利用。针对全年稻麦两熟和茬口安排,提出“稻秸还田为主、麦秸还田为辅”,“每年每块田(地)有秸秆还田”,“粉碎扩散匀铺还田”的三原则,确保秸秆直接全量还田有序高效,保证后茬作物全苗壮苗,实现稻麦增产(见表1)。二是离田间接利用。研制和引进了系列的秸秆收集打捆与贮运装备,研发水稻、小麦收割与秸秆打捆一体机,实现稻麦收割与秸秆打捆收集同步,达到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收集、转运和储存离田秸秆。通过秸秆二次压制成型设备,将秸秆制成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墙体材料,每座日光温室可消耗50吨秸秆,约80-100亩田秸秆;通过垫料调配,将秸秆压缩打捆作为养殖场垫料,每栋猪舍(1000m2)也可年消耗秸秆50吨,开辟了“大批量、便捷化、低成本”利用的新途径。该模式通过政府出台秸秆收集储运优惠政策等措施,培植企业开展秸秆全量利用,打通了秸秆收集、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在江苏泗洪县车门乡初步实现了农民利益、企业受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农民通过秸秆还田可每年每亩减少40多元磷钾肥料成本,企业通过秸秆收集加工与销售,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该模式也可以实现农田节能减排和生物质循环利用(见图2),关键点主要有:一是运用农田周年生物配置、光温水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农田土壤培肥等技术,提高农田光热水资源周年利用和固碳能力;二是运用化学投入品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购买性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单位农产品能耗;三是运用水肥周年调控、合理耕作等技术,减少农田和单位农产品生产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四是运用秸秆、填闲作物的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五是运用钝化、解列、生物降解、土壤理化环境转换等技术,减少有害物质输入农产品和环境;六是建设农田净化塘工程,在净化塘配置富集养分植物,通过富集养分植物的农田利用,建立农田流失养分富集再利用体系。

2.2适度规模种养加结合循环模式该模式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现实问题,在核算农田养分需求、居民能源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延长农业生态生产链条,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养分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用电和燃料需求,做到农畜产品的无公害化生产,并通过加工增值。以生猪养殖为例,该模式的运行流程可以表达为:猪猪粪有机肥还田有机水稻、蔬菜猪猪粪(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养猪供暖和生活用电猪污水氧化塘处理还田模式等(见图3)。2006年开始,江苏省农科院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建设动物科学基地。基地建设遵循的理念是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模式之一为“猪—沼—肥—农田”。具体而言:万头苏钟猪养殖场的动物排泄物执行干清粪工艺,固体排泄物在堆肥厂进行腐熟加工,形成生物有机肥,供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养殖场的液态排泄物进入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气刚于发电,提供给养殖场及其他生产车间使用,发酵后产生的沼液经过泵房加压、管道输送,缓存至田问沼液储存池,以耦合作物需肥的季节性和反应器沼液排放的连续性。无公害农产品通过生产、加工、销售,进入市场。总体来看,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围绕规模化养殖对优质饲料的需求和市场对特色优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将传统的稻、麦、油菜改为鲜食玉米、甘薯、豆类、蔬菜等经济效益高、饲料质量好的作物。作物边角料、残次品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又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家畜粪便发酵生产沼气,经过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的沼液、沼渣为种植生态农产品提供优质肥料;沼气发电为养殖业、加工业及居民小区提供能源。同时围绕种植产品发展贮藏保鲜、加工业,围绕养殖业建立屠宰和肉类加工业。在此基础上发展运销配送业,通过如此大的循环,相关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产品的多次增值。此模式既可保护环境,又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流域水体养分富集利用为技术特征的循环模式该模式以降低水体氮磷为目标,以水葫芦种养利用为切入点,通过技术攻关、工程化开发、集成创新和规模化示范等途径,完善和提升水葫芦种养安全控制,机械化打捞处置,沼气、有机肥生产利用等技术、工艺,研发定型成套专用设备,形成水葫芦“种、捞、运、加、用”环环相扣、运行稳定的工程化技术,建设示范展示基地。通过水葫芦富集水体氮磷,建立了能源和肥源循环利用2个链条,一是形成了氮磷循环利用链条,由于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投入结构的不合理,江苏省化肥、农药的利用效率不到40%,过量的氮、磷等养分通过降雨和径流的方式流向江河湖海,造成了大面积的水体富营养化。将水葫芦作为水体氮磷资源的富集载体,对水葫芦进行采收、脱水处理,其中的干物质氮磷含量高,可作为肥料利用回到农田中;二是形成了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链条,水葫芦在富集水体氮磷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葫芦脱水处理后的汁液,经过发酵产生的甲烷可作为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回到大气中(图4)。该项技术在江苏太湖、云南滇池进行了技术集成示范,降氮、降磷效果十分理想,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见表2),初步形成了以流域水体养分富集再利用为技术特征的循环模式。生物富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性难题。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降低水体氮磷含量,生物修复技术是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最具优势的途径,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水葫芦生长速度快、生物产量高、氮磷富集能力强,与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相比,适宜生长的水域更为广泛,且便于打捞处置机械化作业;与生物浮床比工程投入少,水体净化效率高。

3进一步提升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农业技术研究篇10

关键词农户分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190-02

农业技术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型的核心推动力,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益,更能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使农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产业。相比于外国的农场农业科技来说,国内的农业科技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农业生产中的推广程度不深,农业科技应用依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1]。对于当前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多样化,包括个体户、家庭农户和专业农户等不同的形式,形式的不同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却是任何一种农业主体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如何更好地将农业技术的力量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许多农业主体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丰富农业主体对农业技术选择的余地,是各个农户主体找到自己农业经营发展科学之路的根本途径。

1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的推广现状

农业技术的推广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自上而下采取行政型推广模式鼓励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三十多年来,农业技术的发展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推广形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以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为重要发展标志。此后,农业生产量得到大幅度改观,农业技术的发展得到不断突破;而在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上,农业技术的推广从最初的行政或政府推广为主的推广方式发展成为农业科研教育部门、农民合作组织、企业组织、供销社等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乡镇的农业推广网。如今,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农业的推广主体在不断丰富过程中,农业科技的普及渠道在不断拓宽,推广力度在不断增强,农业主体在应用技术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2]。尽管农业科技在不断推广,但是农业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却鲜有成效,这主要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够,农业教育程度不高,经费不足、推广机构过于分散,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支撑力量仍然不够强大;同时,推广的人群素质不一,推广体制不够健全等因素阻碍了农业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对提高人们的农业生产量帮助不大。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农业技术的应用方式随着农户经营方式的不同也各不一样。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加强群众对农业技术的认识与运用对促进农业发展多样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运用的特征分析

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农业经营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个体农户、家庭农户、专业农户、集体农户等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对于不同的经营主体,由于农业经营的方式互异,因此在对农业技术的选择上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下面笔者就以个体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及注册家庭农场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为例,来看看不同的农户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情况[3]。对于个体小农户而言,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种植良种及其繁育、栽培,肥料及其施用,植物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需求较为明显。对于个体户而言,农业生产领域中涉及到的仅仅是种子、化肥及农药这些十分浅显的农业技术,而对于气象条件,农业机械化信息、农产品的加工包装以及运输等农业生产领域都并不关心,也很少有农户会主动关心农业生产的技术性问题。对于专业种植户而言,良种的培育繁殖、化肥施用等方面也是十分看重的,但与个体农户不同的是,专业种植大户也同样看重对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运等由农业而衍生而来的副业,对于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条件,水土变化等等也都比较重视。而对于注册了的家庭农场的农户,除了对良种的培植、化肥使用等基本农业培植技术比较重视外,更关注农业专业技术的发展,如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引入、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的防灾减灾等方面。整体上说来,不仅生产规模更大,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家庭农场农户更具有远见。

3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的推广机制的优化

针对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户对农业技术的不同需求及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化农业技术的推广机制主要从加强农业技术教育、加大投资力度以及针对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不同的技术推广方式三方面着手。开展农业技术教育是农业技术推广必不可少的环节,农业的技术教育是农业经营者熟悉农业经营技术的根本途径。因此,政府或是民间组织应该定期举行农业经营交流活动,在普及农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各个经营农户加强农业经营心得交流,增加农业经营知识[4]。当前,尽管农业技术推广的手段不断多样化,但政府的主导力量仍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机制下,政府应该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资金投入,促进更多农业生产技术走入农业经营户中,提升农业生产量,促进农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此外,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对农业技术推广侧重点也应该各不相同,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5]。

4结语

推动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发展,对促进现代化农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的农户,政府在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时,不仅要加大投资力度,更要因材施教,从真正意义上推广人们所需的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赵玉姝,高强,焦源,等.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述评[J].东岳论丛,2013,34(9):178-183.

[2]赵玉姝.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3]王菊英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J].大科技,2015(23):156

[4]焦源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基于农户分化视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