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工电子实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3:47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1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

中职院校的职能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电工电子实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而电工电子学科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还和电力生产体系以及电工电子制造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对中职院校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研究,找出电工电子实训的的教学策略,有着一定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职电工电子实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

现如今,我国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主要以应试教育考试的成绩来定,大部分成绩好、素质较高的学生都会选择在本科院校进行学习,那些少部分学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学生则会选择职业院校。同样的道理,很多这样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放弃继续读书,选择中职院校学习一技之长。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能力较差,致使他们严重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对学习存在一些消极心理,比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中职学生缺乏对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没有对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学习目标,这样他们难以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和理想信念,也难以对自己的人生走向进行合理的规划。

2.中职电工电子实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中职院校有关电工电子实训课的课程设置具有独立的特点,电工电子实训课和其他机械类专业课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且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讲解机械构造,主要是为了引起中职学生对机械运作原理的爱好,往往不够重视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现如今,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电子类专业教师是和机械类电工电子课的同一个教师或者讲师,他们在电工电子实训课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没有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电类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生硬地运用到电工电子实训课中,很难提高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实训内容落后

现如今,我国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中高素养的专业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教师也仅仅掌握了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教学,很难使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实现。与此同时,大多数中职院校对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更新不够重视,使得实训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需求难以符合,很难调动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中职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往往太过单一,很难有效地让学生对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二、中职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策略

1.提高中职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让在电工电子实训课的课堂中做主体,使学生意识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必然联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展电工电子实训课之前,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电工电子实训课么?”有的学生知道,而大多数是不理解的,教师在表扬答上来问题的学生后,给他们讲解这些道理。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

2.加强建设中职电工电子师资队伍,扩展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内容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关系着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所以针对师资队伍不够强大这一问题,中职院校要加强师资力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的理论基础掌握能力、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师素养。加强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师资队伍,有效地为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还要扩展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内容。现如今很多中职院校对电工电子实训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师也没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对电工电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实训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很难加深对电工电子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电工电子实训需要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为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作出新的要求和努力。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存在各种问题,但也有各种策略解决这些问题,职业院校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要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们还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中职院校以及教师能做的很多,比如调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的积极性、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扩展电工电子实训内容、强化基础教学设施、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等等,进而提升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能力平台实训模块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是部级示范学校,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教学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有近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深刻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技术人才,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训练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为此,我们将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两个方面。

1.电子工艺实训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纪守纪、操作规范的职业作风。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求实创新的职业意识。

为落实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实训中心结合每个实训模块制定和完善学生的行为规范,并结合技能培训题目,专门设计培养团结合作、求实创新意识的内容,将素质养成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电子工艺实训的技术基础能力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涵盖多个技术领域、门类齐全、专业众多的产业。因此电子工艺实训的技术基础能力目标确定为:

(1)电子基本能力平台――从事电子操作技工必备的基本能力。

(2)电子专业能力平台――从事电子产品开发、制造,维护技术人员必须的基本能力。

(3)电子职业能力平台――从事高新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对高新技术设备进行操作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环境对实训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和实际操作的效果,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均按照电子工厂的环境、氛围设计实施的。

1.实训场地

目前实训基地一期建有三个实训车间,每个车间建有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有20个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一套工具和一只万用表,可供一个学生使用),总共120个工位,可同时接纳三个班120人的学生进行电工、电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培训。实训基地二期建设已启动,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和职业能力的培训。

2.实训车间工位的布局

由于电子工艺实训离不开手工焊接、装配、调试、总装等工艺流程,故将实训车间分成两个区域:装配区和调试区,装配区有40个工位,调试区有6个工位,这两个区域完成的功能、培训目标不同。装配区用于完成手工焊接练习、电子产品装配等过程,调试区用于完成电子产品的测试、调试等过程。

3.实训车间的环境布局

营造一种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氛围对于实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实训车间的墙面上悬挂实训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并布置与电工、电子工艺实训相关的实物(各种电子元器件)展板。

三、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训的效果。

1.实训基地的组织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模拟工厂的管理模式,设立拉长(Line)、总拉长负责制,即每条生产线配备一名拉长(指导教师),指导20名学生的实训工作,各拉长服从总拉长的统一管理。拉长和总拉长都设立了相应的岗位负责制度。

2.实训教学课程及内容。电子工艺实训属于电类各专业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也是学生动手操作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同时也为专业能力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已开设的实训教学课程有初级、中级电子工艺实训、实用电工实训、电气工程实训、计算机拆装实训等。将要开设的课程有:集成电路应用实训、彩电维修实训、表面贴装实训、印制电路板制作实训等。其中初级电子工艺实训内容包括三个模块:手工焊接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简单电子产品――数字万用表的组装;中级电子工艺实训内容包括六个模块:手工焊接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较复杂电子产品――调频调幅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电路工作点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收音机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等。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3.学生实训管理。为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首先要接受实训前的教育,内容有实训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安全用电教育等,学生考勤要打卡,上下班各一次,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必须穿工作服,佩带胸卡才能上岗,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实训内容的实施、操作要点,设立一些实训内容专门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4.学生实训考核评定。学生实训成绩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结果,采用模块考核与评分结合的方法,例如,电子工艺实训成绩100分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两部分,职业道德素质考核占30分,操作技能考核占70分。在教学内容的实施操作中,始终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在实训的全过程中,培养出工科电类、非电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四、在实训教学中完善实训教学文件

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积累和总结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了实训教学文件。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还应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此,实训中心把教师分批送到电子工厂参加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电子工艺生产实习,熟悉工厂生产程序及全面质量控制,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从电子工厂引进技术人员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六、取得技能资格认定,加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电子工艺实训面向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学生。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岗位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从事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因此,经过正规培训并获取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们正在积极配合信息产业部进行相关的技能等级鉴定方面的工作,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经过培训考核后,还可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或上岗证书,这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技术基础。学生们普遍反映,经过短短两周的实训,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东西,有岗前培训之意,这适应2l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2]陈桂珍等.加强实验室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3

【关键词】eDa软件实训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69-01

电子工艺实训教学是面向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理论贯穿其中的技术基础课程,整个过程是把平面图形经过一系列工艺变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属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范畴。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掌握最基本的装焊操作技能,学习印制电路设计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严谨、踏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学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电子工艺实训教学的基础训练包括以手工烙铁焊接技术为主的基本操作技能、以识别电子元器件和装配为主的工艺常识以及初步印制电路板设计能力,这三项是实训教学的重点和基础,是学生在后面的研究训练、创新实践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但是,实训教学只抓基础训练是不行的,随着电子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元器件层出不穷,特别是第三代组装技术(Smt)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制造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果不接触高新技术,甚至对当前技术前沿知之甚少,将难以面向社会实践,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太原理工大学在2003年组织学习团队前往清华大学将表面贴装技术(Smt)引入电子实习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实训教学效果。Smt是新一代电子线路板组装技术,它将传统的分立式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体积很小的无引线或短引线片状器件,直接贴装在印制板铜箔上,从而实现了电子产品组装的高密度、高可靠性、小型化、低成本以及生产的自动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形成了较规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Smt贴片教室、电子实训教室等硬件设施,使学生较系统地完成课堂讲授、动手训练、观看录像、产品制作等实训教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普及,计算机软件在电子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使电子产品设计人员能够高效地进行产品分析、设计等工作。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是在电子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pCB版图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protel99Se是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首选软件,它具有强大的eDa综合设计环境,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电子线路的设计效率,因此可以把eDa软件应用到电子工艺实习中。

电子工艺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预备阶段训练,首先由教师理论讲解基本工具(万用表、电烙铁)的使用;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及其符号;集成元件的几种封装形式;特殊器件的介绍;pCB印制板的制作方法;Smt表面贴装方法;基本参数的测试方法等,然后由学生进行元器件识别、pCB装焊、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形、镀锡及装焊的训练。第二阶段是实践操作阶段训练,完成两件实习产品(Fm贴片收音机、am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理论讲解实习产品的原理与Smt的元件、设备及装焊工艺过程,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方法与工艺,掌握调试方法与故障分析方法。第三阶段是实践操作提高和扩展阶段训练,了解eDa电路集成设计系统,学习protel99Se软件的使用方法,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实习产品的SCH原理图和pCB印制板图,学习pCB的制作方法,直观了解pCB的制作工艺和流水线生产过程。对于一些对电子制作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提高型实习。首先选定一个实习产品,了解产品性能,自己设计电路、筛选元件、焊接、调试,完成一件具有实际功能和使用价值的电子制作。电子工艺实训教学的实践流程如下图所示:

电子工艺实训教学的实践流程图

综上所述,将eDa技术软件引入电子工艺实训教学中,开创了电子实习的新局面,提出了实践教学发展的新设想,是适应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成果。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将继续创新探索,继续向先进院校学习,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合作,脚踏实地、团结奋斗,创造电子工艺实训教学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姚宪华、郝俊青主编.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天曦等.坚持改革创新,开创电子实习新局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4):90~91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4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电子商务资料库!1;5+*96*)15%)"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

   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

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电子商务资料库(.44,1+06&1".-(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由上可见电子政务培训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中国电子政务领导干部读本》王位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技能与应用》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政府导论》罗元镜焦宝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陈庆云王明杰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读本》周宏仁唐铁汉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5

abstract:trainingbaseconstructionisanecessarywaytocultivatevocational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abilityofapplyingtechnology.itrealizesthepurposeofvocationaleducation,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high-skilledtalenttraining.thepaperexplorestheconstructionofelectricandelectronictrainingbase,providing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practicaltrainingbas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关键词: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探索

Keywords:trainingbas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xplore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4-03

0引言

安徽水院在近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目前开设的专业涵盖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和应用电子专业是我院主干专业,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①统一性与层次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机电类、电子类专业设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规划,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还依据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课程合理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

②生产性与创新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中心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与产业单位、科研院所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及管理方面加强合作。实训基地再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基地心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③技术性和先进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核心,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提供先进实训设备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践平台。

④共享性与开放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社会共享,面向学生、社会开放,提高投资效益。校内外实训场地不能成为某个系、部或专业的专用场所,也不能局限于我院,在仪器设备、软件、师资、管理人员和服务平台等方面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不断扩大培训项目,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实训基地的内涵,面向社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能满足200人同时使用的仿真实验室。利用electronicsworkbench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利用Keil软件的软件仿真功能开设单片机汇编程序的调试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软件开发能力发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单片机CpU的工作情况以及仿真单片机电路,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硬件系统开发及运用能力。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自动控制理论的虚拟实验。为教师科研、全校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下设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维修电工技术3个实训室。结合原有的实训室,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及专项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③电气自动化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按引入式生产车间型进行建设,设有与企业车间对应的岗位。柔性自动化生产车间建设。结合《自动机与自动线》等相关课程,增加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等设备。利用其上料检测、搬运、加工、机械手、传送带、搬运安装、分类、触摸屏主控、组态监控工程师、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11个工作单元提供每单元8人的实习岗位,承接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任务。

④扩建新建实验实训室。

扩建电子认知多媒体实训室;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室,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应用实训室各1个。建设电子设计各实训室,包含:扩建eDa技术应用实训室,新建pRoteL设计实训室、mULtiSim仿真实训室各1个。完成对eDa设计调试、pRoteL制板设计、mULtiSim仿真实验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

⑤重点建设电子生产性教学工厂(新建2条生产线,1个生产车间)。

学生直接参与自动生产线的操作和电子产品装配,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满足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可承接电子生产工艺技师和表面贴装技术操作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形成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和检验的生产性教学环境。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天威保变(合肥)等企业共建,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2个,重点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校外实习实训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兼具教学、生产与社会实践功能,能反映电气、电子、机电专业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专业教师现场技能实训场所,且专业教师可以到现场进行企业员工培训,还有利于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课题开发,实现校企双赢。

2.3实训(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师、行业高级工程师、行业能工巧匠相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力争4年内使机电类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达4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85%,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85%以上,主要专业课和实践课以企业生产一线教师为主。

2.4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①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将电工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划分能力训练模块,优化实训模块,使各模块的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考评办法形成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②加强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

开设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焊接技术、元器件识别与测试、模拟电路单元设计、数字电路单元设计、收音机装配及其调试、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发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发家电调试与维修、单片机运用与编程及计算机辅助电路原理图设计、线路板设计、检测技术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满足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毕业设计及电工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顶岗实习等要求,开设电工电子绘图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产品批量生产的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电子产品设计、表面贴装工艺、表面贴装设备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2.5制度规程等软件建设通过调研、论证,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快实训教学指导书、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软件建设,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实训管理体系(制订实训现场安全操作规范、现场安全考核细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实训教师职责制度),完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利用基地设备,保障实习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成果与特色

①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实训基地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跳出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框框,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了教、学、做统一的课堂。

②生产性。

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建设,其运行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③先进性。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未来的需要,具有先进性,尽可能体现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得到体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适应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实训设备配置、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水平,并有一定的超前性。

④培训与技能鉴定功能。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为各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同时也为当地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⑤开放服务。

为合肥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电子类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和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服务(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承担技术工人培训、特殊职业(工种)培训、技师培训;面向社会承担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为教研科研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工程质量检测服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

4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推广

引进先进的教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制和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在我省高职院逐步推广。与多所院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和对流协议;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院校的合作交流,使学院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理念、特色和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平台,围绕我省实施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创办、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实现共同发展;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将实训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67-02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突出的标志就是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始建于2001年,于2003年开始招收高职生,现有在校生200余人。由于电子商务专业为新兴专业,早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表现出与企业的发展及要求不相适应。因而,我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电子商务人才模式方面积极创新,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以电子商务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电子商务仿真实训室、校园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及南昌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来重新构建教学计划。根据企业中的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将电子商务人才划分为四种类型:技术管理型、技术操作型、商务管理型、商务操作型。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岗位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类,将原有课程群的概念打乱,把知识模块化,并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安排。从毕业生进入企业参加电子商务类职位工作的角度,根据工作人员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工作任务,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划分为专业知识模块:企业架构及文化—供应链管理(理论36学时,实践/实训36学时)—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理论108学时,实践/实训108学时)—网络商务谈判(理论36学时,实践/实训36学时)—签订电子合同(理论36学时,实践/实训36学时)—物流与配送(理论72学时,实践/实训72学时)—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理论198学时,实践/实训198学时)—电子商务模拟操作—电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创业—顶岗实习。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知识模块。对于每个专业知识模块,我们按照工作情境中的真实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下面我们以“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这个模块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我们通过走访企业调研,与电子商务专家座谈等形式,对电子商务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出编制商业计划书、网页制作、客户服务等15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体。然后将这15项工作任务进行归纲分类,从而把“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这个模块细分为五个部分,即:电子商务规划,网站规划与建设,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促销和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具体见表1。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根据专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制定教师培训内容,坚持以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梯队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形成名师效应,在省内外形成较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教师层次方面,通过“定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在我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了培养出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实训中心依据对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符合高职培养要求的实训场所和实训项目。实训中心包括六大实训室的建设,即后街网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数字影像采集实训室、数字影像制作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训室。每一个实训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满足了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不仅便于各类实训教学的开展,也可以确保学生实训工作的联系性。利用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全面地实战操作网上活动策划与实施、网下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论坛活动策划与实施、网络推广及线下宣传、谈判技巧训练、制作合同、电子合同的签订、商品的入库与出库、商品包装及发货单制作、快递单打印、公司创办、开设网店等实训项目,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为企业所用。因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企业进行联系,调整培养方案,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应深入拓展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应做好专业调研,更为广泛的收集信息,明确社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根据毕业生就业后企业和社会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浩.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

[2]沈凤池.基于项目实践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1,(29).

[3]于海超.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2,(5).

[4]连奇波.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与义乌工商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7

论文摘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8

调查发现,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还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和设备的技术含量较低,实训力度和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实训设备有待开发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重复性单项训练多,体现工作实际的综合性训练项目少;简单连线训练多,故障分析与排除的训练项目少;传统的板书教学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少.这些因素导致了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差和教学效率低的结果,严重制约了对学生现代电子技术技能的培养,毕业生无法实现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现状

高职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投入实验实训室建设.广厦学院专门为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配置有模电实验室、数电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室,但其配置、利用率、使用效果、管理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实训室现有条件基本能满足验证性、仿真性实验,但缺乏真实性实训条件,限制了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因此增加电子器材,改进实训室配置,对加强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为便于管理,目前广厦学院对现有的电子实训室实施“封闭式管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间进入实训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探索实训时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模式,如借用图书馆式的管理模式,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支持学生自拟题目、自拟方案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完成自拟的实训项目,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较以往提高了很多,但实训室的利用率和效果仍不够理想.目前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课堂内实践教学,而无其他的用途.如果教师利用实训室对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开展培训,并承办学校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不仅可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而且也可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2006年开始广厦学院已为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了配套的虚拟实验室,但未得到充分利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推广力度不够,且虚拟实验室中已有的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因此,利用网络优势,充实网上实训教学资源,推进实训室的开放,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对策研究

电子实训室的建设是为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服务的,因此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建立在对电子技术相关工作过程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此,笔者先后走访了金华汇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电子企业,对企业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确定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电子技术核心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模式进行了重构,即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充分融合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体系.例如,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形成5个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基础项目.这些项目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基本涵盖了电子电路和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强化了焊接训练,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满足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先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训项目的制作,制作过程中边动手边跟上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最后综合分析所完成的实训项目,将需要的理论知识整理、归纳出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全面、更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根据学生层次,可相应设置课外加强型实训项目.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国分类号:G718.5

今天,电子电工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很多中职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已把电子电工专业当作重点培养发展的专业。电子电工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因此,电子电工的实训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在职业学校教学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一、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

1.动手实践项目老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现今很多学校的电子实训教学很少注意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老师在每次实训前要花很长时间去讲实训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学生跟着老师照葫芦画瓢,结果,学生失去了实践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2.实训监控指标陈旧,内容缺乏质量监控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尽管在内容上已经逐渐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与学结合的模式,但是对实训教学监控仍旧沿用原有的课堂教学的监控指标,使得监控结果可信度大大降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3.实训反馈机制迟钝,成绩缺乏有效反馈

在理论教学中知识集合和理解需要时间过长,而实训教学重在技能的临场运用,学生动手操作的表现及时反馈才能生效,而大多数学校依旧使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分数来反馈实训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教学消息的反馈质量。

4.学生认识不到位,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状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体系的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对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新进行设计与整合,使其符合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实训教学监控体系的准则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用户的满意程度”。实训教学质量可以用以下8个准则进行监控:

(1)学生满意度:学生对整个实训教学的操作过程、结果及反馈的满意程度。

(2)老师满意度:上课老师对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程度。

(3)学习可靠性:在完成实训项目之后,学生应该具备解决与该项目难度类似的问题和能力。

(4)效果可见性:提供实训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记录及实验实训报告及总结,使得每次实训都有据可查。

(5)企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对实训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和对实习生(毕业生)动手能力的满意程度。

2.体系的组成内容

质量监控体系是把行业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实训管理人员及实训的硬件、软件条件、实训的手段、实训的信息等有效组织起来的一个综合的监控管理系统。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相关的实训设备和技术支持,制定一系列实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方案,对实训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制定配套的措施,激励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激励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2)良好的制约制度。建立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训督导组、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训社团等。各个层面直接应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形成良性循环,从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控教学过程,使质量得以保证。

(3)合理的质量监控。完整的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数据和信息,如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结、课堂作业、心得体会等,根据实训教学质量监控准则,形成质量监控报告。

(4)良好的反馈机制。将收集的实训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及时反馈给实验室管理员、上课老师和学生,对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最终形成一个制度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3.实施的步骤

(1)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记忆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其核心在于把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以维修电工为例,将电工电子实训分为采用电气安装与检测、机电控制电路装调维修、自动控制电路装调维修、基本电子电路装调维修等模块,使项目的设计贴近生活生产实际。

(2)确立实训教学的中心地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确立以实训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纽带,将课堂、实验室、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政策上、制度上规范实训教学,使得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质量保障。

(3)量化评价指标

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准则进行指标量化,综合运用运筹学方法以及其他相关教学法,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总结

电子电工实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而就,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用科学的方法,将实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控体系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和创新,不断更新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卫兵.电子电工技能训练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2)

大学电工电子实训篇10

关键词:电子实训;教学改革;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模式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电子实训》课程作为最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重要使命。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毕业人数日趋增多,职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发生着悄然改变,主要体现在,“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1],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胜过专业知识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表征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是浮出水面1/8的显性素养,显性素养仅代表表层的特征,是容易习得、培养和改变的,而表征一个人潜在特质的动机、意愿、态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等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冰山水下的7/8的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方面,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所以如何发掘学生隐性素养,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实训作为最接近企业生产过程的实践课程,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加强职业素养为核心,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电子实训教学,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目标,才能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必然的趋势。

2基于职业素养创新电子实训模式

2.1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市场导向机制,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并没有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高等教育后在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受到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如何培养既有大学学历,又有高端技术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电子实训课程中,采取“职业素养导向、任务驱动、工位化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和实施(例如以功放、收音机、数字钟、充电宝、电话机和玩具小汽车等具体项目产品为依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生产的操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不同产品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加强了教学效果(学生部分作品如表1所示)。同时,要求学生在装配电路前要明确电路原理,做到“做前有所知、做有所依”,也就是要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装配调试中遇到问题,先要通过小组讨论、查询资料等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渠道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达到“做中有思、做毕有果”的目的[2]。此外,在工作过程的电子实训中,要将每个工位人员的责任明确化,确保全员参与、执行,采用7S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实训前要进行整理、整顿,区分本项目用到和不用的电子元器件与工具,并明确Sop操作流程;实训过程要节约耗材、保持秩序井然有序,具有较强安全意识;实训结束要进行清洁、清扫、保养工装仪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企业作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

基于职业素养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若干完整的项目,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制作和调试进行教学,学生以每个团队占用一个工作岗位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在每个具体任务中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做、用”一体化,通过每个项目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学内容选取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学项目以新颖实用的电子产品展开。例如“60S旋转电子钟”项目,是通过编程和焊接组装具有调时、定时和秒旋转功能的电子钟表,该项目融合了C语言编写at89C2051程序的单片机知识,以及利用两片CD4017和一片6反相器,CD4069采用“纵横双译码”的数字电路知识,以及操作中进行贴片元件焊接的焊接技术,最后进行电路调试排故,将丰富知识点巧妙地整合运用到一起,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电子实训教材采用由学院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主编,充分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与知识架构编写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材,教材结构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产品新颖,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当前最新电子产品的装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具体电子电路和电子产品为项目展开教学,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实训(30学时)、单元电路装调(30学时)、整机装配(30学时)和综合创新实训四大模块(30学时),具有适合提升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特点,适用于电子信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电子专业、光伏专业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等学生电子实训;在内容选取方面,贴近工厂最新生产工艺,更新了传统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在评价方面,引入“7S”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学做一体、真事真做、真岗真干”的目的,充分突显高职电子实训实践技能为本兼顾职业素养培养的特色。

2.3尝试师徒制模式

正如石伟平教授所讲,“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第一线所应用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是有距离的;无论教学设备如何先进,与工业企业先进的最新机器、最新生产线相比,总是有距离的;无论学校的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如何高,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操作能手比,总是有距离的。”不可否认,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采取校企资源共享、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校企双导师的培养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在工厂不断学习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学生就业方向也会进一步明了,通过这种在校有老师辅导、在工厂有师傅指导,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紧密结合的学徒制模式,让学生在电子实训中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先进技能培训,最终达到在岗培养,在岗成才的目的[3]。

3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深化电子实训改革的建议

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不是学校、学生和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由几方共同协作,实现共赢。为了调研电子实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情况,更好对比分析融合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前后的实训效果,课题组在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对进行电子综合技能实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132011班(24人)、132012班(21人)和132013班(26人)和光伏太阳能专业的132051班(19人)共90人进行了问卷调研,这些班级的共同特征是:在进行电子实训教改模式前都进行过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在探索电子实训教改过程中进行了电子综合技能实训,所以由于亲历了教改前后的教学模式变化,对问卷的分析会更客观。设计问卷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学生对电子实训的诉求,例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实训模式变化的感受、对电子实训未来的建议等等,每个题目都采取多选的形式,调研问卷如图1所示。

3.1不断深化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尽管通过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授课教师的讨论中也发现学生的纪律和精神风貌以及学习态度等都有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强化。在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题目(第“16”题),“您觉得在电子实训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哪些方面能力?有67%学生选择“专业知识”,有56%学生选择“实际操作”,有79%学生选择“社交能力”,有91%学生选择“协调能力”,有87%学生选择“创新能力”,有85%学生选择“学习能力”,有89%学生选择“心理素质养”,如图2所示;在问卷第“9”题,“您认为电子实训为解决就业难提供了哪些帮助?选择“提高专业技能”的占98%,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占90%,选择“培养了严谨的职业态度”占87%,选择“增加就业信息来源”的占28%,选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占95%,如图3所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电子实训中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和协调能力的培养,电子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勇敢主动参与,尽量激发出他们创新智慧的火花。同时,电子实训在学生求职择业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电子实训中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指导的力度,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和规划,使学生在电子实训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就业观[4]。

3.2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

在问卷中第8题设计了“您认为在电子实训中,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职业素养很重要?”其中96%学生选择“职业技能”,100%学生选择“职业道德”,98%学生选择“职业思想”和97%学生选择“职业行为习惯”,如图4所示。说明学生认为在电子实训中不但要培训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行为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运用,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引导大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技能竞赛等教育资源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职业需要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隐性素养,主要体现在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方面,隐性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据课题组对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工作中会表现出缺乏独立性、爱出风头、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弱、不愿下基层吃苦等现象,在隐性素养方面有待提高,这也成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绊脚石[5]。另外,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也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学生和企业的观点是一致的。例如,在问卷第“3”题,“您认为现在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是(),”有98%学生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有95%学生选择“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有87%学生选择“时间管理解决问题能力”,100%学生选择“团队协作能力”,97%学生选择“专业技术能力”,92%学生选择“社会交往能力”,100%学生选择“社会经验”,81%学生选择“学习成绩”,如图5所示。也就是意味着,大学生也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变强大了,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理论专业知识外,还要强化电子实训实践,从知识学习、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多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

3.3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实现双赢

为了调查学生主体对电子实训培养模式还有哪些建议和想法,在问卷第“17”题设计了“您认为电子实训中,还应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84%学生选择“工学交替实训模式”,有96%学生选择“师徒制的培养模式”,100%学生选择“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实训”,86%学生选择“提供相关岗位职业信息”,如图6所示。通过调研结果,发现学生还是很渴望有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实训,这样学生就可能在学校学习到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文化。这就要求电子实训在今后的方向可以考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师生去企业调研实习,学习电子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还要定期聘用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学生现场培训和教学,同时,为了使教学能紧密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也要充分结合企业的优势,让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实训设备,让学生在企业有机会觅得一位师傅进行校外指导,在学徒期间,充分突出企业起主导作用,使学徒能够在岗学习[6]。这样,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尝试师徒制培养模式,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荒”的压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大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完成。

4结语

通过学院电子实训教改研究发现,创建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实训模式,紧密与企业合作、尝试师徒制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该研究主要针对在读学生进行分析,对毕业生追踪调查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相关职业素养,后续会继续深入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调研,同时,为解决就业问题,电子工程学院会不断探索、完善订单班培养模式,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真正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68-72.

[2]周谟彦.在高职电子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7):49-50.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4]马丽.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2013,(33):69.

[5]范晓娟.强化电子实训教学中的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