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6:05

电工实训过程篇1

关键词:实训教学安全管理三相电动机安全运行触电与漏电的预防

指导老师在维修电工实训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引导、启发和辅助学习的同时,要适时地开展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学校机械光电专业群采用“1+1+1”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在主校区学习基础理论,第二年在实训中心的车间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车间按工厂与教室结合模式设置,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维修电工是机电和光电专业群的基本专业技能课程,学生以探索性技能训练为主,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基层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实训课采用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2~3个小组,每组安排1~2位指导老师带教,这样可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可更好地保证教学的安全。

笔者学校的维修电工技能(中级)实训考核装置为拼盘结构,电器零部件已经连接到端子排。实训时,学生只要在端子排上进行电气连接,便可得到各种所需的功能线路。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电器部件因反复连接而损坏,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然而线路连接走线又多又长,电路连接点增加近1倍,与电路原理图对比,整个布线更复杂。该实训装置工作位置比较高,电气线路采用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源,有着复杂的连接线、的金属电气连接部位和较高转速的电动机,如何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渗透,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态度与教学安全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操作规范与否的重要因素。若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高、学习态度积极,在实训中就能严守操作规范,触电可能性低;而被动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常发生误操作,触电可能性较高。

在专业技能培训中,二年级学生中存在两个极端:要参加技能等级鉴定的同学,技能训练积极性很高,主动钻研技能;不参加技能鉴定的同学,学习缺乏动力,消极应付技能实训,甚至逃避技能实训。对于这种现象,笔者学校统一老师认识,要求课程是所有学生必学的知识,根据教无定法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要求制定分级技能训练目标,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速度要求和进度要求,严格开展技能实训。同时,采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开展同学结对子互助学习,掌握快的同学帮忙辅导掌握慢的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在实训课中都有事做,杜绝在课堂上出现散漫现象,营造一种向上的集体学习气氛,让学习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这样做符合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实践证明,快乐互助学习可以大大降低实训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在实训中开展安全教育的策略

1.在各个阶段安排安全教育

一是培训前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在每一期的维修电工实训开始时,均组织学生学习维修电工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安全用电知识。二是课前课后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每天课前集合和课后集中,点评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强调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用电知识,进行安全教育。三是实训中进行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指导老师不仅要辅导技能学习,还要不断提醒、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更要“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出现。面对突发的安全个例,也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好机会。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对危险的永久记忆,对于其他学生更是教育引导的好机会。

2.实训教学安全管理经验介绍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的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检查、判断和防护,在实训教学过程,笔者总结了一些防范用电安全事故的经验。

(1)指导学生掌握安全用电方法。

①万用表检查。实训电路安装连接后,要求学生用万用表检查电路连接可靠性,判断电路连接正确与否,是否有短路现象等。万用表是故障排除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异物管理。连接好电路,经万用表检查之后,接通电源前,要先检查电路板和电动机等部件周围是否有异物,不用的导线、旋具等要清理干净,防止通电时发生伤害事故。

(2)训练中注意顺序问题。

①安装顺序。维修电工实训主要是控制电动机启动、运行(变速与正反转)、停止与刹车等动作。实训室条件下,实训控制对象是小功率三相电动机,动力电路与控制电路导线线径没有区别,从效果来看,先安装哪种线路都可以。实训中,学生选择先易后难,接线顺序一般是先动力线路后控制电路。但实际施工的电动机功率则视需要而定,动力导线线径按每千瓦2a配线,大功率电动机导线线径比控制电路大,为了便于接线,安装顺序是先控制电路后动力线路。为了模仿实际施工,要求学生按先控制线路后动力线路的顺序来安装,也方便线路检查。

②通电断电安全顺序。电源通断操作时,必须有专人监护,仔细检查后方能准备通电试车。实训台采用三级电源,一是总开关,二是电源启动,三是断路器。通电试车时严格执行通电步骤一、二、三,断电步骤三、二、一,渗透负荷分级管理概念。在接通断路器时,学生绝对不能正面站在电路板前面,手臂不要在电路正上方去接通或断开断路器,防止发生短路事故时电弧灼伤人体。指导老师必须站在总电源开关侧,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切断电源。学生按步骤接通电源后,人必须站在电路板侧面方能启动电路通电试车,防止电弧灼伤人体。指导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站在电路板正前面的行为,注意观察通电试车情况,果断处理存在的异常现象。

③教师现场就实训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安装好实训项目,经万用表检测无误后,连接电动机,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通电验证。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讲解、个别引导,分析电路的通断顺序,观察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做详细分析,模拟故障的发生与处理,解决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掌握三相电动机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

实训室中采用120w电动机,线圈直流电阻为1.2kΩ,启动电流小。三相电相序确定后,三相电动机转向固定。实训项目安装正确,通电后电动机运转稳定、声音优美、切换控制准确。在实训室条件下,电动机是空载运行,电阻减速启动效果不明显。

①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的安全防范。每次通电运行时,指导老师要注意电动机的运行情况,三相电动机有缺相的故障表现为有振动和异常响声等,一旦发现这些现象就要快速切断电源,防止电动机烧毁。电动机缺相运行时,启动处于某个特定位置的电动机,它不会转动,可听到电动机发出嗡嗡声;轻推电动机转子,转子就沿推动方向转动;测量缺相运行电动机的三相间电压,可以发现正常两相间电压是380V,断相与正常相电压约为320V,断相与另两相间测量电压的高低与转向有关,缺相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固定,振动大,有嗡嗡声。

Y连接小功率电动机发生缺相时,短时缺相运行,电动机不会损坏。控制缺相运行时间,引导学生观察缺相现象,分析缺相运行的危害性,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缺相故障。

②三相电动机运行的中性点不连接的安全防范。三相电动机运行的连接方法有Y、、Y—、—双Y等连接方式。在实训中发现,Y或双Y连接的电动机,首端接入三相电源,尾端不连接也可以正常运行。这是因为尾端连在一起是星形中性点,三相平衡条件下,中性点没有电流通过,尾端没有连接不影响电动机运转。为了防止运行中发生意外触电,要把尾端绝缘包扎固定。

(4)讲授防触电与漏电措施。

①漏电保护器保护下的触电防护。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总电源采用4p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是10ma,主要的作用是当发生对地触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降低触电危险性。但若相零触电、两相触电、甚至三相触电时,漏电保护器却拒绝动作,原因是漏电检测装置无法判断是正常工作电流还是触电电流。

实训中,教师在通电试车时候,规范学生操作动作顺序、操作位置,防止发生接触触电。实训过程中,有目标、勤于练习、训练进度快的学生,往往安全意识高,能严守操作规范,触电可能性低;而那些被动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常发生误操作,触电的可能性较高。近几年来,笔者在实训中遇到过两种典型行为:一是一位女生张开双手,手指直接按向通电的电路板;二是一位男生直接伸手想取下带电的鳄鱼夹。这两位学生都是被动训练者,幸好笔者坚持站在电源侧,在未发生触电事件之前就及时切断电源。在实训教学中,指导老师要细心关注学生的行为,防止被动学习学生发生触电危险。

②防止带电容设备的触电。t68卧式镗床、w62铣床等排除故障练习电路模拟板,采用电容限流的指示灯,工作电压380V。排故电路板断电后,发现按下按钮时指示灯会闪亮,mF47型万用表测量指示灯两端电压超过250V,停止按钮、启动按钮交互按近20次,指示灯还能闪光,这表明线路中电容与电磁铁间存在能量交换和阻尼衰减。设备断电后,要防止发生因电容残余电荷触电。

四、小结

电工实训过程篇2

abstract:theelectricalpracticeteachingisthemainwaytocultivat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inthispaper,theprojectteachingmethodbasedonworkprocessisintroducedtotheelectricaltrainingcourse,andboldlypracticedinelectricalcourses.throughthetrainingandtesting,thefeasibilityofthepracticeteachingmethodscanbeverified.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电气类实训

Keywords:workingprocess;projectteachingmethod;electrical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05-03

0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非常关键。本文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电气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尝试。

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1.1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1.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电气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控制线路设计、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查找及排除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气原理、材料处理、安装工艺以及各种控制电路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训教学中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它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结合液压与气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电路等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案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制造、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强化实践,重在应用”,针对pLC课程,结合图1所示实训理念,在同企业实际应用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职业道德、技术文件编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将实际项目作为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任务训练方式的应用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积极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中心,对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进行充分体现:

第一,在任务思想、项目驱动的前提下,在充分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对课程的开发,并在工作现场对电气控制设计、调试以及安装等过程进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实训过程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操作环境的良好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能够为具有良好职业化特征的培训进行接受,积极强调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良好统一;

第二,在课程建设中,按照企业车间管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进行建立,在对多类型教学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安排专门教师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及课程质量标准进行制定,以此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第三,以双师方式进行授课,并由专兼教师以分段的方式对课程的考核以及教学工作进行承担,定期做好总结,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图1)

2.2实训教学流程

在本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以及组织都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规律,在联系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质量中所规定的技能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在经过前期准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等过程后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及整合。在课程中,根据难度的不同对5个不同难度的项目单元进行了设计,在入厂培训、电气线路测绘、典型设备维修调试以及线路设计等内容为主体,将该课程设计到的技能以及知识进行了涵盖,包括有生产车间管理规范、安全用电要求、复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企业文化、线路维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可以说,通过该种学、教以及做几者之间的积极融合,则能够对实践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进行良好的贯穿以及融合。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流程详见图2。

2.2.1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在对内容进行选取时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设计以及典型工作内容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技能以及知识,通过科学分类方式的应用对不同项目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其根据不同项目内容的设置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电路以及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内容主要是按照图2所示顶岗实习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入厂培训。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以及情况的介绍,对安装用电、电力工具以及电工技能的应用进行讲解,包括有室内照明线路、导线连接工艺等等,通过同学生的沟通以及总结进行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

第二阶段,内容为C616普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师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讲解以及识别、车床控制线路检查方式等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有电气元件的检测及电动机装置制作、C616控制线路装调、交叉点评以及班组总结分析等;

第三阶段,内容为Cw613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规范分析典型环节以及调试记录编写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包括有控制电气线路分析、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线路装调、电路故障检修以及交叉点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班组的形式对上述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总结;

第四阶段,Xa6132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流程原理、电气纸质绘图方式原理以及线路故障排除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有铣床原理图、位置图、项目进度表以及接线图的绘制,铣床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等,在该内容中,同样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知识内容学习完毕之后由班组进行总结分析,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叉点评;

第五阶段,为用户制做低压配电柜。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项目的甲方代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流程、相关标准制作、交工文件制作以及技术协议书制定等进行讲解,包括有协议书的编写。项目进度设置、原理图绘制、位置图以及接线图的安装等,并由学生以班组的方式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获取具有着科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也一再发生转变,在同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2.2.2教学组织安排

同以往较为传统的案例方式教学不同,在该教学方式中,其中的不同项目单元都是具有较强真实性、且较为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对工厂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工段、班组以及车间的三级管理,以此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规范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首先需要完成任务的接受,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则在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进行积极联系把握的基础上对完成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消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电气图以及不同类型元件清单的绘制;再次,则需要按照任务要求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调试之后,则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验收以及评审,并对交工文件做好准备;最后,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毕后,则可以将其进行上交,并联系整个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上述流程可以说是项目单元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的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该系列任务进行获取以及完成,并在对任务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对学习以及工作间的融合进行了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时,其目的不仅需要对低压电器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在维护、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工作开展中对自身掌握的电器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控制系统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验证过程中对该类工作的程序、要领以及方式进行掌握。在这里,我们在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即学生首先接受任务,在对任务要求以及目的进行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方案的制定。之后,则完成列元件以及电气图清单的绘制,根据其中要求做好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之后,则可以对其质量以及效果进行验收以及评审,并做好交工文件的准备,最终进行该文件的交付以及总结,保证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都能够严格按照该流程对任务进行完成以及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以及培养,对学生综合全面能力进行积极的提升以及发展。

2.3实训考核

在该改革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技能、知识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且非常重视学生面对任务时的能力以及素质。考核内容方面,其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技能考核、电工技能鉴定以及理论考核这几个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项目没有考核通过,那么该门课程的成绩则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补考时,学生仅仅对考核过程中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考核即可。而当学生以上三个考核项目完全通过之后,课程则评定为合格。成绩比例方面,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技能鉴定占课程总比重的40%,理论知识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其中,在课程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装配工艺,其中,基础理论占据课程考核项目的60%-70%,装配工艺以及操作技能占据30%-40%。操作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工艺功能、安全文明以及技术文件,其中,工艺功能占操作考核项目的50%-60%,安全文明占20%-30%,技术文件占20%-30%。技能鉴定方面,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对其该部分的成绩进行计算。

3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人才教育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13级学生在大三学生毕业实训中进行推广,并经过严格的成绩评审,大部分学生实训成绩合格,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顺利就业,整体就业率达到了98%,较12级学生就业率整体提高了6%。

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中,企业对人才的操作技能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则需要高校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积极的培养。在上文中,我们对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类实训的思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通过对现实工厂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具有着较好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威.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生产性实训课程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102-103.

电工实训过程篇3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实施电工电子实训过程中,在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实训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决定相关专业学生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实训掌握相关技能。荆州职院依托2006年建成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积极创新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实训与操作能力。

1、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功能

实训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仅仅靠老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克服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弊端,通过招标购买电工电子类实训演示软件,借助多媒体设备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从操作准备到操作要领以及设备运行等信息一目了然。然后,学生根据多媒体软件的演示,积极而有序地操作设备,减少了操作失误,保证了实训设备的完好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2、善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存在错误和缺陷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规则意识参差不齐,尽管有多媒体演示操作要领,老师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但在平时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学生违反实训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造成常识性的错误和缺陷。对此,实训指导老师不是指责和安排其当旁观者,而是耐心指出失误的原因所在,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实训过程,这样反而让实训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缺陷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安全注意事项往往容易被忽略。最基本的细节忽略往往影响整个实训过程,甚至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实训老师每次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前都要求学生检测漏电保护器和实训台保险装置,充分保障学生实训安全。

3、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师生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电工电子理论的学习兴趣。在日光灯管实训中,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在扩音机电路的实训中,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上音箱,让完成实训的学生直接能够听到从音箱里放出来的音乐,这是对完成这个实训任务学生的肯定和激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再比如,在抢答器或者计数器的实训中,可以安排完成实训的学生进行抢答比赛,让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所带来的实用性。让学生体验实训成果,感受劳动的喜悦,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4、优化整合基础性实训和综合性实训内容

验证性的基本实训和课程内综合实训,是电工电子实训体系的基础,主要涉及掌握运用常用仪器仪表、机械设备及实训技术,起着由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不同层次、跨学科的综合实训是专业课程实训的核心内容,它主要依托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能训练室、pLC实训室、eDa实训室和创新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自主选择实训内容或项目,为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5、创新实训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实境操作能力

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检验学生实训成效。如电子设计大赛培训、“挑战杯”培训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等。在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活动之前,实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撰写实训报告,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不同专业学生的有不同学习要求和特点,考核方式也实行差异管理。如化工类专业以平时的考查为主;冶金机械类采用开卷考试方式,考核题目以操作为主;电类专业实训独立开课,除期末考试外,也要进行操作考试等。要注意把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按一定比例记为最终成绩,通过考核,既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明确了学生努力方向。

完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质量和成效的地方还有许多,但总的目标是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是我们恒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过程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几乎渗透了所有知识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开设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训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思维结合的能力。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是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训大纲的制定科学严谨,教学内容合理实用

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部开设的了安全用电与现场急救,初、中、高级电工实训、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使用,焊接技术及电子设备组装,pCB电路板制作,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等工程训练项目。在电工电子部筹建之初,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的差异,在制定实训大纲及教学教案的过程中就层层细化;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又根据教学效果及问卷调查的反馈,不断总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合理、实用。

2推动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工程实训主要包括集中实训的基础环节以及后期的开放性创新巩固环节两大部分。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就是让低年段学生在集中实训环节了解基本的工程思想,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开放性实训项目的合理设置,使高年段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的工程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劳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同时还关系到家庭等社会责任。在安全用电与现场急救实训环节,教师要适时地融入学习的社会责任等内容,明确实训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始终是我们积极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实训中,我们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如何正确地运用仪表判断线路问题,在实现单开关控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楼上、楼下照明灯的两地控制等,通过类似的实训教学安排,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训练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实训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4提升指导教师素质,不断丰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

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实训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尽可能到有关院校考察取经,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科研与工程背景训练,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施教,提高指导学生工程实训的能力。实训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创新性。所谓基础性是指基本的工程认知训练,包括电器元件认知及常规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所谓广泛性是指实训内容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安排,力争做到实用、适用。所谓创新性,是指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创新性训练,是学生初步尝试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增强其参加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的自信心,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贴近产业化实训模式,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针对电气及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许多学校往往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常规的电气实训环节,实训装置过于保守,学生看不到实际的电器元件,同时对学生的实训要求过于限制其主动性,一些学生甚至不敢送上电源,运行电路。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工训中心在筹建之初就确立了贴近产业化的实训模式,电工实训所有工位采用开放的网孔板结构,所有器件一目了然,各工位均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装置。学生的布线操作,要求完全采用产业化作业规范考核。对于较为复杂的实训项目,我们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要求各组成员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在实训中自觉培养团队精神。

6探索开放式实训教学的新思路,提高实训设备、场地的有效利用率

如何提高实训设备使用率,落实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一直是实训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首先,我们在平时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有责任心、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留意观察,悉心指导,发展这些学生成为义务助教。利用课余及周末的时间,将电工电子实训环节的弱电部分完全开放,同时将7S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到实训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实训教学的管理秩序及工程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通过网上预约系统,教师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电气继电控制技术等强电内容的开放性实训项目,这项工作的开展既为我校工科学生双证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实训教学的覆盖面。

电工实训过程篇5

在我国,电子工程专业是理工科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理工专业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电子工程专业是电气工程的一个子类,是面向电子领域的工程学,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http://等领域。电子工程专业汇集了机械、电子、通讯、系统、电磁场、微波、工程技术等等,属于交叉类型学科,需要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正因为电子工程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训教学环节才成为了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电子工程实训教学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1实训教学在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训教学在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训教学是电子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电子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许多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例如在电子装配科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集成电路的原理、电子元件性能及仪器仪表工作原理等等,向学生教授相关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对电子装备有一些浅显化的认识,而且这些认识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电子装备工作的实践中,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完成一个指定的项目,是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学生通过实训教学环节,能够切身地体验到电子装备各工作环节在实践中的衔接,也能够熟悉各种仪表器材在实际操作中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理工类学科,电子工程专业的理论课教学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而且由于学生对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一,很多学生会因此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这些对于专业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实训教学,教师可以直观化、生动化地展现以往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将复杂的理论问题转化为实际操作问题,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长此以往,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助益。

(3)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工程学科的本质规律。电子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电子设备器材等,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就为从事学科专业学习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凸显出了学科的本质规律。例如对于一些学习数控机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但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同时还要严格保证操作过程中的设备和人身安全。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这些观念,即使强调的再充分,再具体,学生也很难在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只有亲身操作了数控机床设备以后,才有可能体会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学科本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加深入。

2现阶段国内高校电子工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工程实训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实训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阶段的培养,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设定专业实训教学目标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与层次。2)应结合实训教学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的执行。3)强调职业导向,实训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但是当前国内高校在开展电子工程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训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的问题。以数控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为例,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电子工程技术,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在设定数控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专业特点设定总体教学目标和相应的阶段性规划,但是许多高校却忽略了数控技术包含的广泛内容,仅仅从指导学生获取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实现就业的角度开展实训教学,却忽略了数控机床编程、维护及其它数控设备的维护使用等重要教学内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过分强调电子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在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应用知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而对于一些基础性和延伸性的科学知识则相对忽视和淡漠。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许多学习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希望在校期间能够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坚实保障,高校的专业教育也就随之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相应地调整了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样无疑人为地缩小了电子工程专

转贴于http://

业实训教学的范围。

(2)电子工程实训教学模式不完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训与实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实训更加偏重于对专业设备、材料、工具等的使用,更加具有实际操作的特征。按照哈金教授的理论,实训教学一般应当满足问题、背景http://知识、工具、数据评估和归纳等15项特征,才能成为完整的实训教学模式。而在现阶段国内电子工程专业实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经过初步统计,大部分高校的实训教学指标要素只能达到标准的47%,还有相当一部分实训教学指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可以说,现阶段国内高校电子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电子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不完善,是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影响的。从客观的因素看,我国高校的电子工程专业起步时间相对较短,许多理论成果都是全盘引自国外,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实训教学模式容易出现一些缺失。在专业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资金、师资、教学条件等等的影响,实训教学环节的部分内容存在了缺失的现象。从主观因素看,国内一些高校的专业教师并不十分重视实训教学环节,认为过分强调实训教学就有将高等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化的趋势,进而有意或无意地排斥实训教学,主张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主要精力完全放在了课堂理论教学和科研之上,对于实训教学模式设置的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便相应的减少,更遑论利用国外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指导实训教学模式和科目设置了。

(3)实训教学效果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实训教学效果评估机制是衡量实训教学模式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效果考核评估机制应当包括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操作规范化水平、实训产品质量、设备和生产环境维护、应急事故处理、质量问题修正等等的综合全面考察。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电子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效果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根据电子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全面的考察项目,往往会采取指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考核,往往会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操作数控车床,完成产品生产过程。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电子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割裂,也无法真实全面地衡量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3如何运用模块教学法提高电子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水平

(1)模块教学法基本含义。模块教学法是近年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获得广泛认同的教学方法,其含义是指教师根据实训专业教学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情景化的方式将教学目标统一在一个模块化的体系之中,让学生在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中完成实训训练项目,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实训科目的水平。利用模块教学法,教师可以将阶段性教学目标进行统一,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阶段性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特别是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的知识维、操作维和认识维可以起到全面的考察和衡量。

电工实训过程篇6

关键词:企业;电力企业;电力;培训因素

作者简介:杨坤(1968-),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供电公司,工程师。(江苏南京21150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44-02

当前,随着电力市场的日益完善以及电力行业垄断的打破,极大地加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传统竞争转变成为人才竞争。现阶段,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中最为有效、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只有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实现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一、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影响因素

1.培训零散且无针对性

以往电力企业所采取的培训方式大都是以企业全部员工为“目标”进行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也缺乏一定差异性,即依据员工个人现状进行电力知识技能培训。员工往往会对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感到厌烦、枯燥,时间久了往往呈现出麻木、厌倦的状态。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员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企业应结合企业现状以及员工个人现状,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切实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但在当前电力企业培训过程中,部分企业会将某种技能以零散、模糊的方式传授给员工,根本发挥不出培训应有的效果。此外,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员工因业务基础以及个人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吸收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比如部分企业的老员工基本都是中专水平,而青年一代则有的为本科学历,有的甚至是硕士学位或者是博士学位,所以在对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如果没有结合员工的个人能力而进行同等培训的话,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2.信息反馈不及时

现阶段,电力企业所使用的培训形式多为短期、传统的课堂培训,还有少数通过长期的远程学习方式进行培训。由于这种远程学习、培训的软件开发起来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对硬件资源、软件程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这种培训方式也只在我国少数一些发达地区中使用。也正是因为资源受限、使用较少等诸多限制,致使使用这种远程教育培训的作业人员无法对软件进行及时、有效更新,甚至还会出现一段时间不更新或者漏更新等现象。而电力企业培训者由于对辅导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因此使得信息反馈相对滞后,再加上远程软件互动性本就差,所以很容易导致受培训员工逐渐对培训丧失兴趣、信心,甚至还会产生麻木、厌烦等心理,从而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3.未考虑因人施教

依据培训机构的自身设置特点,部分电力企业大都在培训过程中选择上级指导下级的管理模式。换句话说,每个电力企业的HR部门基本都是遵循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计划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员工个人能力开展、实施各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企业员工进行适应性培训、常规性培训、考核培训等等。并对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有效检查与考核。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电力企业所开展的培训工作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完成上级所制定的相应量化考核指标。虽然我国部分电力企业采取的培训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以及普适性,但因其缺乏相应的灵活应变能力、自主培训能力,所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4.缺乏综合培训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综合培训其实就是指企业采取科学、合理手段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整体化、多角度、多层次培训。但当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因其自身的培训规划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再加上缺乏长远、完整性的培训方案、定位不够准确等,致使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有些企业也已经开始认识到实施员工培训的有效性、重要性,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却没有形成一套长期、有效的员工培训计划,而且已经开展的培训工作也没有呈现出战略性、长远性等特点。正是因为电力企业所开展的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计划与组织才会使得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所开展、实施的培训计划处于一种“东一脚、西一脚”状态,根本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有部分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想通过一次性培训就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成年人的技能以及思想观念都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学习才慢慢积累形成,如果不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与教育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改变和改善的。

另外,当前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意识到了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通常都会以企业内部拨款的方式来对该类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但因这种单一、固定的培训对象常会造成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呈现出相对不完整性以及局限性等缺点。基于这种模式之下,企业所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因同内部其他部门及员工缺乏相互协调与配合,或者说缺少某种明确的目标,因此这种培训活动只能局限于企业的人事处理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等活动中。在该种情况下,这种培训模式只是一种企业内部活动,并非一种长远性战略。

二、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提升策略与途径

当前,为了能够使得电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结合上述所讲的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些因素对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

1.渐进式的网络培训

现阶段,网络课程对于部分电力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企业开展网络培训式所选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构建一个专业的电力企业网站,将企业所培训的内容以及科目以网络课件的形式摆放在内部网站上,并结合相应的培训内容开设一个专门的“答疑专区”来解答受培训职工在实际培训与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另外,为了设置出更为便捷、灵活的授课方式,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使用较为先进、系统的网络课程进行培训、教育。同时结合员工现状,为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培训计划。此外,通过使用各种相应的学习、培训工具,并融合传统学习与现代培训的e-Learning模式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以实现培训效果与员工个人能力的有效提升。

2.学以致用,加强实践

所谓学以致用,是一种融合培训与反馈的先进培训模式。当前,为了能够确保电力企业所开展的培训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成果,就要求企业多为员工提供一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搭建各种有效的软件平台与硬件环境来开展多媒体网络教育,并营造一种信息化氛围。当企业员工培训结束之后,还可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练习进行更加细致的实践与学习。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电子设备或者向其他培训人员、受训者求助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巩固。此外,还需要提高员工自身的自我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改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培训模式只适用于工作年限相对较短的员工培训项目中。这主要是因为,该培训模式需要将企业所讲述的培训内容在短时间内全部讲述完毕,然后再依据标准留出一定时间,让员工进行自我消化和巩固,从而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员工切实地学习、掌握某种专业技能或知识,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在实现调动员工学习兴趣的同时增长了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整体能力。

3.不断施加驱动力

应该说,电力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让员工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学习那些专业的理论知识,阅读书籍、参加各种研讨会,是基本不可能的。一是员工不可能拥有这多实践,二是员工对于某些理论知识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如果采取这种培训方式是不可能取得一个好效果的。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企业应让员工带着任务、目的以及探究精神去积极自主地去接受培训,找寻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多与相应的培训人员、专家进行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些隐性的知识。另外,电力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不断驱动和激励来帮助员工接受培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4.进行综合培训

当前,电力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过程中应依据企业现状与员工个人能力实施全方位、多层级、整体化、多角度的培训。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活动时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与目的,并依据现状进行合理定位,进而形成一种长久性、系统化的培训计划。此外,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模式,加强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与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对企业员工的综合培训,从而在开展员工培训过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在提升其整体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总结

文章主要结合当前电力企业培训过程中影响培训效果的几种因素对如何提升培训效果进行详细探究与讨论,为日后进一步研究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我国“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取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3).

[2]侯丽,王建设.突破人力资源管理瓶颈[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7,(3).

[3]李效和.加强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效果[J].中国培训,

2006,(10).

[4]魏晓华,宋桂华.新形势下电力教育培训工作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5).

[5]韩祖贵.关于深化我国电力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6,(29).

电工实训过程篇7

[摘要]本文结合《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阐述了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改革思路;依托行业优势,实施工学结合;通过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

[关键词]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工学结合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对《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及内容进行阐述。

一、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

《电工工艺实训》是我院电力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实践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根据专业要求,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突出高职技能培养为核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使课程教学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该课程在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循序渐进,合理构造实训内容。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依据电力技术类专业在电力企业典型就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电工工艺技能要求组织该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构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入手,实训内容分为电工工艺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性技能训练、应用性技能训练及综合性技能训练等四个层次,逐级递进,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实训过程层次清晰,注重学生电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2、依托电力行业优势,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就要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环境和充足的生产实践岗位。近年来,学院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泉州亿力电气公司、泉州七星电气公司、泉州亿兴电力公司及福建省电力公司下属地方电业局等单位合作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并借此与地方电力公司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合作关系,其中的大部分电力企业成为了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它们既是学校的实训场所,又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是学校的技术服务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生产安排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电气设备厂、变电站等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将实训教学搬到企业现场,指导教师结合现场进行教学,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配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上,充分利用电力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基于工作过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实训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实践类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即分析完成一项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即确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和相应的技能要求;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和设计学习情境。在《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以电力行业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道德和服务生产一线的思想定位,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采用以任务为驱动、按项目为导向,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为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缩短差距,将进网电工鉴定内容引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体系中,这样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考核标准参照鉴定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其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融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取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受到企业及学生的好评。

5、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推行“双元教师”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走出去”,企业工程专业人员“请进来”。每年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贴近生产企业,同时学院聘请了泉州电业局、永安发电厂、泉州亿力电气公司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企业的专家与学院的教师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电工实训过程篇8

【关键词】技能竞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pDCa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pDCa质量管理理论。基于pDCa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4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pLC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7人,电类高级技师12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4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赵燕南.电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职业,2012(23)

[5]刘珉.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3(10)

[6]展同军,卓军,解永杰.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培训,2015(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级课题“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电工实训过程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室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76-02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电工电子专业应用广泛,电工电子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需求不嗟菰觯如何解决电工电子人才紧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是培养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了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将电工电子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在资金、设备、人才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对所学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重视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能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的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如何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实训室,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重要的专业管理工作之一。

一、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的原则

(一)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根据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点,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应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建设电工电子实训室时,应该加强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建设,以应用型、综合性实训项目为主导,并增加实训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线路等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

(二)软件、硬件配置合理性。电工电子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一方面,通过软件实训教学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总体的感官认识,但软件实训教学只能是实训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任何形式的软件实训教学都不能代替真正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必须进行硬件的真实训作。因此,在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

(三)安全性。安全性包括实训设备安全和操作人员安全,电工电子实训室和用电有着密切联系,特别要注意用电安全和人身安全。要求每一个实训台都应该有内外电压漏电保护、电流型漏电保护、隔离变压器接地、实训室铺放绝缘地板胶等,切实有效地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保障操作人员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设备仪器仪表运行安全,要求所选购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具有较好的超负荷运行保护功能,交流、直流电源情况下,都能够具有过流、短路保护功能。另外,采购设备仪器仪表时,严格把关,确保实训室设备仪器仪表的质量,杜绝劣质设备仪器进入实训室。

(四)以人为本。实训操作台的长宽高等规格设计应该符合人的操作习惯,坚持以人为本,尽最大限度满足实训操作要求。规格合适的操作台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听课和实训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实训操作台设计应该美观大方,布局合理,以有利于实训教师在实训操作中走动,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五)开放性和兼顾性。实训室除了在正常的教学时间满足教学工作需求外,可以考虑在课外时间开放,使部分对电工电子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进行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当然,实训室的开放是建立在安全性和专业管理人员、辅导人员都配备的前提下。另外,实训室应该是兼顾到中职学校全体师生的,既考虑到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需求,也应该兼顾非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

二、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

(一)根据课程教学特点配置实训室。根据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将电工电子专业划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课程和实训教学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区分,其中,电工电子基本技能教学和实训包括电工基本功训练、电子组装工艺、仪器仪表的检测与使用等;电工电子综合应用技能教学和实训包括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电工电子拓展技能教学和实训包括电气自动化设计、电路设计、综合布线、汽车电工、网络技术、机电技术等。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特点进行配置,同时不同层次但技术应用相同或较为相似的教学实训可以配置同样的实训室。如电子基本功训练配置电工基础实训室;维修电工、电机与变压器维修等配置电工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器技术等配置控制器实训室;仪器仪表的检测与使用、数字电路等配置电子测量实训室;单片机技术配置单片机实训室;电子组装工艺配置电子技术实训室;电气自动化设计、电路设计等配置计算机实训室;电气布线、网络技术等配置综合布线实训室。

(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室。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技术服务业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时代性。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实训室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实训配置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先进合理。但这样的设施往往投入不菲,比如有的微电子设备投资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只依靠学校或财政资金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实训室的建设可以考虑与企业共建。比如可以考虑定向培养,学校和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原则,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企业则与学校共建实训室,同时协助学校对实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均满足企业的要求。

(三)注重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是实训室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所优秀的中职学校,不但要有先进的实训室、设备、仪器仪表等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有会使用这些先进设备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师队伍和辅导管理人员。师资力量水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实训室培训人才作用的发挥程度。一名优秀的理论课教师应该也是一名优秀的实训教师,学以致用,教书育人,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实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与实训课程有关的前沿知识,保证实训教师知识武装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实训教师的实训室操作性,掌握实训课程的前沿知识,充分有效地发挥实训室的最大功能和最大培训作用。

三、电工电子实训室的管理

(一)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应根据电工电子实训室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特点,制定合适的实训室操作规则和实训室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与实训教师共同承担实训课的制度。各实训教师负责具体班级的实训指导工作、实训报告批改。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实训室仪器、仪表、设备保养维护、维修元器件、实训易耗品统筹,以及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和全程指导学生实训。

(二)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保证实训室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必须注意对实训室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只有保持定期维护和检修,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对实训室设备、仪器仪表等应该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熟悉各种设备、仪器仪表的操作规则,定期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使这些设备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出现故障及时彻底排除,并做好检查记录。每次实训课结束后,注意仪器设备的摆放,保持设备状况完好。每天下班前注意切断电源、水源等,关好门窗。同时注意保持实训室的环境清洁,不使用设备时,注意做好设备仪器的防尘、防潮和防震工作。

(三)加强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实训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训科目完成的质量,如果仪器设备质量较差,则学生完成实训操作的质量就较低。加强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要求实训教师在实训课上课前要及时整理好实训仪器设备及各项耗材,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训操作规则和要求m行操作,避免元器件的损坏,减少损耗。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补充所缺的器材,确保下一次实训课的正常进行。

(四)做好设备的档案及使用管理。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需做好实训室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对每一个仪器设备都分别建立档案和设备卡。新采购的设备仪器要建立原始档案,登记好设备的信息,同时应尽快熟悉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做好设备仪器的使用记录工作,要求每一位实训操作人员严格做好设备仪器的使用登记,及时、完整记录设备仪器每次使用的人员、时间、运行情况、实训内容等,以利于设备仪器在维护和保养时进行参考。

总之,为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电工电子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训教学方法,做好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和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6)

[2]黄一展.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43)

[3]栗松.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新课程,2013(9)

[4]魏刚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5]李树芳.技工学校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8(6)

电工实训过程篇10

【关键词】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3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高等工程教育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内众多高等学校先后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实施综合工程实践教育的校内基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简称“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三层次递进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工程认知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拓宽工程视野,工程训练中心针对本校所有工科专业及部分文科专业新生开设了工程认知训练,包括机械工程认知训练和电子工程认知训练。通过对机械与电子发展历程、加工原理的了解,以及典型设备的操作,使学生对工程训练加工方法及用途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

(二)工程训练

为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面向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工程训练,其包括机械工程训练i、机械工程训练ii、电子工程训练i和电子工程训练ii。工程训练以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和电子制造工艺技术为平台,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工程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仪器设备和工量具的使用,以及训练项目的引入,掌握了机械和电子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应用范围和机电产品制造过程。

(三)综合创新

综合创新训练是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加工方法,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创新作品。本层次以各式综合创新作品和各种学科竞赛(如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命题为题材,为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功能机构设计与制作、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内容,通过本层次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工程训练的要求。为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效果,在原有的现场教学的基础上,新增了远程无线网络设计与制造系统、视频教学系统、网络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工程训练实践学习需要。

(一)无线网络设计与制造系统

无线网络设计与制造系统是包括机械、电子、控制、信息、CaD/Cam等多种高新技术集成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具体做法是利用CaXa网络设计制造平台构建的局域网,将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电火花线切割、激光加工等现代加工技术操作指令实现网络无线传输。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要在计算机室进行相关产品设计,经审核无误后即可将程序传输到相应的加工设备上,完成零件的加工。无线网络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现代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效率。

(二)视频教学系统

视频教学系统主要针对现场演示较多、操作难度较大的设备,通过在加工设备上安装高清摄像装置,将机床的操作过程、指导教师的讲解实时传输到多媒体教室,学生即可进行远程学习。视频教学系统能将复杂的操作过程进行分解,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不必再拥挤到操作现场,提高了训练的安全性。

(三)网络教学

为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本中心将各种训练内容、要求、评级体系等制作成网络资源,放在工程训练中心教学网站供学生使用。目前,制作并开放使用的网络教学课程3门,多媒体课件18个,试题库2个。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爱好,可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为工程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基于工程目标的训练项目的实现

工程训练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应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大工程观的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受传统的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转变思想作风”为主要理念的工程训练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训练的安排基本按照工种内容进行,学生通过对各种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对机电产品的制造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和感性认识。但这种训练方式很难让学生站在大工程背景的角度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缺乏对工业生产的整体认识,极大程度上消弱了工程实践的训练效果。

为真正实现工程实践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大工程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对原有的训练内容进行了全面革新。在工程训练过程中,改变按工种顺序进程的训练方法,实行按工程目标的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的训练方式,即训练不是单人单一的加工某个零件,而是学生自由组队,共同制作一个以实际工程应用为目标的机构或部件,通过对实际工程应用机构和部件的调查、研究、机械设计、工艺设计、成本分析,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通过各零件的各工种选择和加工,最后装配或组装成一个作品,实现确定的工程目标。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充分训练了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审核、技术指导和验收工作。

近三年来,通过对机械制造、材料成型以及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试点,学生自由组队200余队,参与学生达1000余人,制造基于工程目标的创意作品100余件,部分作品被推荐参加部级或省部级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基于工程目标的训练项目的实现为我校今后工程实践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围绕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和工程训练内涵的发展,工程训练中心必须完善训练设备,实现由原来单一传统工种技能训练向现代制造技术的方向转变。近三年来,为完善本工程训练中心设备配备,共投入经费2400余万元(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经费、示范中心专项经费、企业联合共建经费、社会捐赠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在保留传统训练内容的基础上,引进代表技术发展前沿的现代设备,搭建了与现代工业同步、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工程训练平台。

目前,机械工程训练的设备包括传统的车、铣、刨、磨、铸、锻、焊、钳工等内容,还引进了大批现代设备,如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快速成型以及先进的检测装置。电子工程训练在原有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装配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Smt工艺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

五、教学效果

工程训练中心承担全校60个专业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等认知、实验、实习、综合创新、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成为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基地,是部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重要组成,也是开展“部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实行开放,在开放时间内,学生自主完成实践与创新的题目选定、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成本预算等流程,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核与答辩,最后完成作品的制作。在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工程训练中心十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近年来,中心共承办或组织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十余次,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部级奖励44项,省部级奖励62项。

示范中心的建设,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热情。近年来,承担区级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项,区级重点教材建设1项,区级教改项目7项,校级教改项目35项,发表教改研究论文54篇,出版专著4本,实验教材8本,自编实验讲义11本,指导学生参与部级创新实验计划8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区优秀教材二、三等奖各1项。

总之,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不断完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伟.综合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模式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

[2]刘建伟,廖维奇,吕汝金.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3]丁洪生等.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

[4]陈咏华,李丽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

[5]郑志军等.现代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

【基金项目】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0JGZ012)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示范中心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