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十篇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十篇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14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技巧练笔实践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倡学生自由表达,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又要讲究方法、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觉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加大学生练笔实践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写作这种自我倾诉的活动,虽然离不开灵感的迸发,离不开生活的感悟,但要将灵感与感悟诉诸文字,就不能不依赖一定的写作技巧。再好的感悟与思想,倘若离开了好的语言载体及恰当的表达形式,内容就会大为逊色。

据笔者调查了解,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道(倒)不出”,之所以“倒不出”,是因为缺少技巧的支撑。学生要想写得出来,首先要过语言关,如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清楚,不存在语病;语句通顺、生动,能准确描摹事物、表达观点,等等。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的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谋篇等写作基本功,也会产生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困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获得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讲授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用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要素,如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诗歌要注重语言的含蓄、凝练及意境的创设,等等。其次,要根据每一单元习作训练的文体要求,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写作知识,以便学生对该次习作在方法上有清楚的认识。面对话题作文,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点化。另外,关于场面描写,怎样做到点面结合,记叙文如何开头能够引人入胜,如何巧妙地穿针引线过渡,如何画龙点睛地写好结尾,等等,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范文的阅读生动讲述。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应克服避免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的做法,密切联系具体的文本,向学生讲解相关写作技巧,这样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写作方法的知识容易获得,关键在于学会运用。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的写作方法,总是要一次次地在具体的文本里验证,才能融会贯通,再把它一次次地运用于写作实践,才能内化为熟练的技巧,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由阅读进入写作,在语言技巧和方法运用上通常感觉驾轻就熟,写起来容易得多。阅读借鉴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报纸杂志,甚至是同学的佳作。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还着重向学生指出仿写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跟抄袭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抄袭是机械地剽窃别人的文章,而仿写是阅读、借鉴别人的语言文字,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模仿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语言风格;可以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抒情、议论的技巧……总之,值得模仿的东西很多。世界文坛上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步入文学创作之旅并取得丰硕成就的。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也必须走模仿之路。这种做法目的就在于解决从阅读到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该说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技能技巧的习得离不开亲身实践,诚如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获得亦是如此。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强调:“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可见,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练习,就不能形成和巩固技能,只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注重督促学生多积累素材,多动动笔杆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不无病。只要学生乐意写、天天写,就会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此外,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一些美文佳句,就要及时摘录,丰富积累,借以提高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有的学生读的书不少,但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问题在于实践次数太少。就好像学骑自行车,光记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必须自己骑上去,经过多次摔打,才能学会。学习写作文,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外,作文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纯真感情,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作文不受约束,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在训练方式上应该体现多样化,克服单一性,追求五花八门的写作内容和不拘一格的训练项目。片段练习、观察日记、看图作文、读书笔记、观后感、演讲稿、生活随笔,等等,都可以穿插练习。作文批阅活动要提倡真诚的交流,如学生写作,教师面批,生生互评,就是一个真诚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写上“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之类的缺少情感的套话,如何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吐真情呢?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不循规蹈矩,勇于创新,沿着由读到练再到写的路径一路前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2

关键词: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长期以来,诗歌鉴赏题都是令广大考生极为头痛的,究其原因,就是不明白诗歌在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技巧,也就是诗歌鉴赏中所提到的“表达技巧”。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在全国卷各省市的考题中,均涉及到对“表达技巧”的考察。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第8题通过对比,说明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第9题通过用典(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中,两个题均考查到了“表达技巧”(对比、用典),可见,在诗歌鉴赏时,能够熟练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解读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表达技巧一般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四是篇章结构。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要求考生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下面,仅就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这一历年高考诗歌赏析中难点和热点来略加探讨!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使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说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露似珍珠月似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2、比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黑体的四个词通过比拟把春雪描绘的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3、夸张强调和突出该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三千丈”的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4、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局,句句皆对仗,对的浑圆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木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5、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是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6、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汉乐府《木兰诗》)

7、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袭用。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或得体,或含蓄,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指代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二显耀自己的地位。

8、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处处,对比极为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抒发强烈的感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0、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后四句以排比的形式铺排渲染,描绘出鱼儿倏忽往来,活泼嬉戏的动态,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活泼可爱及愉快心情。

11、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地。这第一联,开门见,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12、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词作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上递下接,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方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技巧并不是生硬的划分开的,而是综合性的运用在一起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当有意识的灌输给学生一种整体的概念!只有在充分掌握各种技巧的基础上,才能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表现的具体内容及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观,更好地理解诗词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并真正的领悟诗歌的真谛!

参考书目:

董绍克,《汉语知识词典》,1996年,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王国维,《人间词话》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技巧;语言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44-01

点拨教学法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技巧,随着时代的进步,点拨法有了新的发展中的内容和要求,语言点拨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技巧,在新的教学要求下也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生物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天然的优势,在生物课程中,点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语言点拨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借助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有以下几种点拨方法:

一、辅助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例如,当讲完“爬行类”时,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但它们却不属同类生物”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二者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二者的皮肤有何不同?二者的生殖和发育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便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旁敲侧击它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思路,而是间接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回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可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三、一语破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四、轴辐点拨任何一个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都有其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与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古代车轮的轴与辐的关系,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就是轴辐点拨。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遗传工程”这段短文时,可抓住克隆技术这个概念,由点到面地进行点拨:克隆技术可消除遗传疾病;可制造人的各种器官;可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动植物可实施车间化生产等等。使学生具有扩散性、广阔性、灵活性。

五、向心聚点它是与轴辐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点到面、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例如讲“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教师可点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异同,学生会不难发现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上面所谈,只是教学实践中的几个举例,而不是语言点拨内容与方式的齐全罗列。我只能说,像这些做法就是点拨,而不能说,点拨法仅限于此。一言以蔽之,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点拨法,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点拨方法,“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高超的点拨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2]季龙“新陈代谢与酶”一节的探究性教学案例[J].中学生物教学,200303.

[3]李庆文,吴相钰,美国BSCS生物教材及其特色[J].生物学通报,200001.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4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工笔;技巧

职业中专的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新课题,在绘画方面,许多学生无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为此,教师都在尽力探索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工笔画和写意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物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化、数只鸟,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使他们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笔墨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以整幅地作画了。

二、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

学虽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和技法尤为突出。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

三、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对技术院校也十分适用。

技术际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着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艺。

不仅如此,我们在注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要适当地教授理论知识,不过在这方面,它同纯美术有明显的区别。纯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画理、画技,训练基本功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当广泛的爱好,掌握必要的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知识。真正的艺术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教学上必须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要让学生明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尽管写意画是写意境,但不体现本质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事物的特征,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写意画主要的重要的要求。

(二)要在学习中知晓写意花鸟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画画也是如此,在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中国画从工笔到写意是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了写意画的要素就等于了解子写意画的发展脉络。从工整的勾填法、没骨法、兼工带写法到写意画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的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写意花鸟画也同样注重笔墨、笔锋、笔迹的表现,强化笔墨在运转流动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书法的用笔,融书画为一体。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神韵意向,形成自身的特点,文人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对写意画要素的总体概括,即“诗情画意”。

(三)要培养学生写意画的技巧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5

学对于能力的培养也是可以细致划分的,基本上可以分成基础能力培养、高级能力培养、控制能力培养、感受能力培养、智慧能力培养、想象与记忆能力培养等四个方向,其中基础能力培养包括:声音强弱的感觉、声音响亮的感觉、声音长短的感觉、声音高低的感觉等;高级能力包括:音量的感觉、节奏的感觉、声音平衡性的感觉等、音色的感觉等;控制能力包括:音色的控制、音强的控制、音高的控制、对节奏的控制、音量的控制以及“时值”的控制等;感受能力包括:情绪反应、情感表现、审美等;智慧能力包括:反射、天资、联想等;想象与记忆能力培养包括:肌肉运动表象、创造能力等。综上所述,这些需要培养的能力是音乐教学过程当中专注的表象能力培养,这些能力不仅要有专业的技巧方法训练,同时也结合心灵感受进行独特的方法体会。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声乐教,教导老师在针对学生自身声音训练的同时,应当注意各个方面的培养,这些培养的过程正是声乐教学当中表象的存在。但声乐教学又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以人性化的角度来观察的话,声乐教学的训练何尝不是一种附加于技巧之上的情感呢,我们在情感当中得到思想,将思想付诸技巧之上,如此才能真正地融合表象与实质两个方面。

2培养歌唱的“感觉”

心理学指出:“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也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人了解和认识事物的开端。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的心理基础,这些感性知识是通往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列宁曾指出:“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可见人的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觉而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离不开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自然的、感性的联系,即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来接触和了解世界。根据心理学中感觉的概念,可以把歌唱的感觉理解为: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声音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也就是说,歌唱的感觉是歌唱发声中的心理活动的开端,是对歌唱发声的初步认识,它是为歌唱发声的高级认识提供必需的信息和材料。声乐学习与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发声的技能、技巧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有时候就算教师说清楚了,学生也很难准确地理解。沈湘教授说:“方法是抽象的,感觉是具体的。学唱,光知道方法,自己做不到,那么方法还是老师的,你还没学到手。只有实实在在找到了具体、正确的感觉,才算把老师的方法学到了手,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可见感觉对于声乐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它在歌唱与发声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声乐学习中的每个环节,很多时候都需要从细致的感觉中去体会,这样就简单、容易得多,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声乐教学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对学生感觉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吸气训练时,老师总是会教给我们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气沉丹田”“吐气”开声等等,但是一旦将其融入日常的训练当中时,总是找不到感觉。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将表象和实质二者结合来看就比较简单了。首先表象是训练上的功夫,也就是说吸气训练和学者的肺活量有关,我们可以将其归纳到控制能力训练上。如果说到实质当中的感觉,其实学习者多被“气沉丹田”这一词给饶住了,首先笔者先解释什么是“气沉丹田”。这是源于道家术语,在音乐上其实就是“积气而发”,方法很简单,首先练习深呼吸,深吸气,然后慢慢吐气,吐气时注意气息要均匀。然后注意自己的两肋,无论吸气吐气,两肋都要撑开(这个叫作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样有助于气息的保存,而且在接下来的发声练习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a,i,u,e,o”是练声的五个基本音,练声时可以把撑开的两肋想象成两个音箱,声音由音箱发出,找到两肋与喉的共鸣,这样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用声,不会给喉和声带造成压力。以气息带动声音,如此就能做到气沉丹田,吐气开声。在了解这一点后,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所谓的感觉是一种方法上的训练,而训练当中的想象正是帮助我们找到感觉的根本所在。因此,将歌唱训练实质当中的技巧与感觉结合到一起,就是本章所阐述的具体理论了。

3结束语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6

关键词:沟通技巧;初中班级管理;初中生

初中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课堂,告别小学儿童时代。此时的他们,开始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在思想上开始成长,所以,初中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顺利地完成学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沟通技巧,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那么,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又应该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呢?

一、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想法。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充分感受他们的思想,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

感受到温暖,从内心深处将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更愿意配合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适时地运用沟通技巧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适时地运用沟通技巧。沟通技巧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也有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例如,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考试失败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学生生病的时候,抚摸一下学生的额头;学生的衣冠不整齐时,帮学生整理一下衣袖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三、利用网络与学生加强沟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了宽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可以与学生用电子邮件、聊天的形式进行沟通。有些话学生当着教师的面可能说不出来,但是用网上聊天的形式,学生就可以更加真实地向老师反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由于初中生各方面的变化特点,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教师只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沟通;适时地运用沟通技巧;利用网络与学生加强沟通等手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他们就会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7

第一部分:领悟诗歌

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1.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调,分清类型

鉴赏古诗词,首先应当明确,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是喜悦欢愉还是凄苦悲凉,是豪迈壮观还是闲适淡雅……根据诗词内容将其大致分为五类:

(1)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景物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一种是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

(2)送别诗

送别诗或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是表达别后的思念等等。

(3)怀古诗

这类诗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4)战争诗和思乡诗

一般来说,战争诗中除了有一些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阔主题的少数诗词外,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5)闺怨诗和羁旅诗

这类诗大多与妇女有关,有的是通过写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愁别绪,忧郁伤感。

2.赏析语言,辨明风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质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等。正是这些体现了作家卓尔不群的风格,如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读唐诗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会政治不同导致的诗风的巨变,同时还要注意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差别;读宋词就要弄清柳永和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地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不同诗作风格迥异,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来抒感的呢?其实很简单,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直接抒情;类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还包括借景抒情(也可叫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等。

我们要明白,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往往是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的。而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对比、象征、衬托,其中艺术手法中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

第二部分:答题技巧

光对诗歌有了以上总体大致的把握还不够,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诗歌鉴赏题不外乎以下几种。

1.对诗歌“字”的考查。这种题型我们称其为“诗眼”题型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对诗中的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②找出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或两个)字,并作简要分析。③该诗的某联中有的版本用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指导:我们知道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追求一字传神。我们要品味出所炼字的妙处何在,但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将其放回原句中,结合整首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技巧:①首先肯定好不好,或肯定哪个字更好。②接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义。③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好的字在句中所展现的画面、意境。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对诗歌中句意的考查,我们称其为句意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诗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某一句(联)的理解或赏析。

解题指导和答题技巧:诗句往往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要结合全诗,指出其表层意思,有时要挖掘出其深层含义,同时要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考查对整首诗意境的把握,我们称其为意境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诗中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解释诗中某一联的意思,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③整体感悟全诗,简析某两句是如何创造意境的。

解题指导:意境就是诗中通过意象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展现出的诗的韵味,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是诗词鉴赏中的核心。

答题技巧:①先找出诗歌中的物象、意象。②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诗一样的语言将诗歌的画面描绘出来。③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点明意境特点,如:清新质朴、凄凉悲怆、冷清孤寂、闲适淡雅等。④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给人什么样的启迪等。

4.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我们称其为“主旨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关于这首诗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兼而有之,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这首诗明写眼前之景,暗寓历史沧桑。请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加以赏析。

解题指导:我们知道,诗言志,诗歌最终是要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因而分析诗歌的主旨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答题技巧:①先分析具体的诗句的内容,看其具体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刻含义。

5.对诗歌语言特色的考查,我们称其为“语言特色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②赏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题指导:答这类题,不可只突出个别字运用的巧妙,而应对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进行品味。回答时也应多用形容词,如简练传神、凝练雄浑、沉郁顿挫、豪放雄奇……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准确概括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诗歌手法方面的考查,我们称其为“技巧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如何抒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题技巧:我们要明确,诗人抒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表现方法(也叫表现技巧)。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8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思考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的示范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教学

朱自清先生说:“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样可以影响写作。”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多读多写,首先是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因此,语文老师平时一定要将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品“鱼”(教材)的美味的同时,得到“渔”(写作)的技巧。下面我以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使人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能帮助解释文章的主题,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重视对文题的推敲锤炼。但是,当前的中学生在作文的审题立意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审题不清的问题,比如作文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学生往往只叙事,却不写该事件对自己有何影响或能写影响却看不出影响有多大,更谈不上最大;有审题偏差的问题,如作文题《雪天里的故事》,有很多学生写成发生在冬天的故事。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就只能责怪、埋怨吗?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可谓各呈异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是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

在上《安恩和奶牛》这一课时,我先板书了课题,让学生交流自己根据题目所产生的疑问。学生纷纷举手:安恩是谁?安恩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一头怎样的奶牛?安恩和奶牛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文章为何以安恩和奶牛为题?……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了解到课文内容都是围绕题目展开的。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问学生:“题目中的‘和’能否换成‘的’?”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和’表达了作者希望人类平等地对待动物,关爱、尊重动物的感情,从而体会到了作者所拟题目的精妙。我顺势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审题,确定作文的中心,再紧扣文题展开内容。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能反复加以引导、点拨,学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写作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中学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一般有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小说、散、议论文几类。中学阶段写作的重点是要求掌握记叙文写作,了解另外三类文体并尝试写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写人叙事类阅读和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结合,使学生学会写人叙事的技巧。

《安恩和奶牛》这篇文章对安恩这一人物形象做了具体的描绘。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安恩的语段,再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在描写安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我再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及生动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加以小结,并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动作,神情心理细节描写,让人物自己说话,让读者切实感受你笔下人物的个性、心理。事实胜于雄辩,人物用自身言行去表现个性才最有表现力。时间一长,学生在写人的作文当中就会有意识的使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他们的写人作文就不再空洞,不再泛泛而谈。

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选材剪裁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选材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因此,要让学生明确选材必须紧扣主旨。要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更要指导他们理解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安恩和奶牛》的第二部分,写到了牲易市场上贩子和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我提醒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买牛人的种种表现?这与刻画安恩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明确了在牲易市场,人们带来的牛都是用来交易的,安恩带来的又是这样一头出色的好母牛,贩子和屠夫们关注她的奶牛,顺理成章。同时,贩子和屠夫们对牛的态度与安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安恩对奶牛的爱怜,也更能表现安恩的人性美。学生从中明白了作文选材的原则:写作的素材可以根据主题进行剪裁,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主次详略等。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明确选材要注意以下几个标准:(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2)选择典型的材料。(3)选择新颖的材料。(4)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5)选择生动具体的材料。(6)选择真实的材料。

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谋篇布局

明确了文章的主题,选择了适当的材料,并不一定能写成好文章,还需有合适的结构,把材料组织起来,巧妙地表达主题。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9

关键词:舞蹈;技术技巧;舞蹈表演;应用;训练方式

舞蹈是一门动态的艺术,通过营造特定的舞台环境以及在舞蹈演员形体动作的表现将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同时通过形体动作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情感特征。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训练以及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行文上一共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技术技巧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舞蹈技术技巧的必要性;而后介绍了舞蹈表演中技术技巧的应用及处理;第四部分阐述了舞蹈技术技巧的科学化。

本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为舞蹈教学与训练中技术技巧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于提升舞蹈演员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能力、提升舞蹈演员的表演水平、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以及促进舞蹈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舞蹈表演

何谓舞蹈表演,它的中心任务是根据音乐和美术等艺术载体,发挥表演者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将剧本的故事内容转化为可视可触具象化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技与艺的结合。舞蹈演员只能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外观造型以及其他技巧等表现形式来传达再现剧情人物的思想情感。

2.形与神的统一。表演者的表演一般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

3.虚与实的兼备。我国的舞蹈艺术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在表演中,常用的手法为虚拟和假设。这类虚拟的表现形式之所以能够感动观众,引起共鸣,是因为表演者的真实情感贯穿着表演的始终。

4.表情和动作的协调配合。千变万化的面部微表情,是受众理解剧情,体验角色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剧情变化的重要形式。

(二)舞蹈技术技巧

舞蹈技术技巧是表演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动作,让机体的肌肉、韧带以及骨骼进行协调做出连贯性的复杂动作,从而准确的表达舞蹈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在表现形式上舞蹈技术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风格不一,灵活多变。

二、舞蹈表演中应用技术技巧的必要性

(一)是舞蹈情节展现的需要

一场成功的舞蹈表演不光需要表演者展现他的肢体语言,其中舞蹈的技术技巧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亮点动作,只有如此方能有血有肉的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情节。任何经典的优秀舞蹈作品是运用独到舞蹈表演技术技巧来吸引眼球,从而泾渭分明的将自己和其他作品分将开来。它是舞蹈表演中的关键部分,总是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升舞蹈感染力的需要

表演者必须要经历艰苦卓绝、日复一日的训练,方能熟稔的运用肌肉、韧带、骨骼等自身机体,根据表演内容的需要展现出各类高难动作。舞蹈表演创作者应当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契合演员个体的舞蹈技术技巧,最大化的发挥表演的技术技巧。如此方可合理发挥表演者的技巧才能,准确出彩的表现表演内容,得以通过舞蹈表演传递舞蹈的内在情绪,生动形象的将角色人物的思想意识刻画出来,从而增强舞蹈角色的个人色彩感染力。

三、舞蹈表演中技术技巧的应用及处理

(一)技术技巧在不同舞蹈中的应用

在舞蹈表演中运用技术技巧,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地表达舞蹈作品定的情绪,特定的场合。对于一些民族特色比较浓厚的舞蹈来说,不能生搬硬套该民族舞蹈里面的招牌技巧,而是对它的技术技巧进行加工,使之契合整体舞蹈表演,更加符合民族的特点。当然,在进行技术技巧的加工丰富的同时,也要符合该民族的风土人情,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性格色彩。

(二)舞蹈技术技巧的合理化处理

为了创造出更具观赏性以及更具冲击力的舞蹈作品,更加容易打动观众,舞蹈技术技巧处理应运而生。舞蹈艺术家在编舞构思阶段,应当把握全局,根据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情绪变化的需要来创作整个作品的舞蹈情节,要把舞蹈技术技巧运用到作品中去。

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务必要把握住舞蹈技术技巧的使用以及转换。务必要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对这些舞蹈技术技巧处理的根据是什么?舞蹈动作的目的是什么?舞蹈动作应当从作品剧情出发,应该从角色人物出发。

四、舞蹈技术技巧的科学化

(一)抓住特点,加强技巧训练的针对性

舞蹈技巧的训练,除了完成学校达标规定的训练内容和项目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项目和内容进行训练,使这门课有更强的针对性。

考虑到技巧训练的专业性质,以及在将来的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根据男女生理结构的异同,非常有必要分清楚男女班各自的训练侧重点。例如男生翻腾"跳跃等类技术技巧动作,应当强调动作的爆发力和滞空时间,强调反应能力,注重力道;而女生在练习翻腾"跳跃类技巧时,似乎更应注重协调性,强调美感。

(二)抓住要点,注重训练的科学化

抓要点的科学化训练是舞蹈技巧训练迈向更高台阶的一种标志,能否抓住要点、能否进行科学化的训练主要在于舞蹈教师的作用。在进行舞蹈的教学与训练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教授舞蹈技能的层面,而是要注重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来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受与创造性思维,这些是舞蹈教育区别于一般文化教育的地方,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部分。

五、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识不断的提高,做为一种具有审美特点的艺术形式,舞蹈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人们对舞蹈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技术技巧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舞蹈演员对技术技巧的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所以对于技术技巧的把握、了解与实际运用就十分必要。

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性别特征、身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此外,在进行训练教学时,还需要抓住相关要点,以科学化的手段进行训练。在这样的模式下,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才能更加有效的发]作用,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舞蹈的表演效果,从而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如何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篇10

关键词定向行走;定向;行走;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理想,有的想当一名画家、有的想当一名飞行员,有的想当一名游泳教练等等。这些理想对于健全人而言,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些职业对于盲生而言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由于视觉的残疾给盲生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明眼人看来非常简单的找座位、上厕所、去食堂等等,对于盲生而言都非常的困难。盲生之所以感到困难是因为无法用视觉器官感知周围物体的存在,没有方向感,不敢迈步前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定向行走这门课程是如何帮助盲生利用视觉以外的感官来感知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

一、定向行走与盲生的关系

定向与行走(orientationandmobility)是盲生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对明眼人来讲,由于有视觉的参与,定向和行走的技能可以通过视觉经验的学习轻易地获得。但是对盲生来说,如何有效、安全、有目的地定向行走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盲生的方向感很差,并且行走的姿势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帮助盲生有效的行走,国家教委1993年把定向行走规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在盲校开设。将其作为补偿视力残疾儿童视觉缺陷的重要内容,而予以特别的重视,并就定向行走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二、从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训练盲生的方向感

1、通过听觉定向

有研究表明,个体可以通过听觉学习定向:通过对到达两耳声音强度的差别以及声音到达两耳时间上的差别进行声源的定向和定位,大脑可以将声音与具体事物建立暂时神经联系,个体即可通过听觉进行定向。利用听觉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自己所处的位置是盲人在行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声响是与其特定的环境有联系的,如: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可判断前面是所学校;听到商贩的叫卖声,则意味着也许农贸市场就在附近。

2、通过嗅觉定向

嗅觉对盲人辨别方位及行走也能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餐馆的饭菜香味、医院的消毒水味、油漆店的油漆味、垃圾堆腐臭味等都可帮助盲人识别特定的环境。

3、通过触觉定向

通过触觉,个体可以获得物体的温度、硬度、大小、质地、形状、重量、弹性、光滑度、轮廓等物理属性的信息,判断物体是什么,再根据自己己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进行定向。

4、通过皮肤觉感知风和阳光定向

太阳和风可以帮助盲人辨别方向。如果盲人知道每天的时间和太阳的位置,就能以太阳光照在身上或脸部的热为依据帮助自己定向。早晨,如觉得太阳光直射在脸上,就知道正对东面;下午,如觉得太阳光照在身体左侧,就知道是正对北面。同样,如果盲人知道风向,也可利用风吹到身体或脸部的不同位置来辨别方向。利用风辨认方向,最好是在空旷的地方,因为风遇到较高障碍物时,容易改变其方向,致使判断失误。

三、盲生学习定向行走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个体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个体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交方面:为盲生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盲生的社会学习,丰富盲生的社会阅历,提高盲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日常主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盲生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经济方面:良好的定向行走技能能增强盲人的谋生能力。如果一个人能行动自如,便能获得较多的工作机会和较好的工作待遇。

四、个案分析

王某,女、17岁,先天盲,现在就读我校四年级。该生方向感很差,胆子很小,并且盲态很严重,走起路来蹑手蹑脚特别慢。当听到有人从她的身边经过时她都会停下来,生怕有人会撞到她,等别人走远了她才敢走。王某在我校已经生活四年了,自已还很难找到厕所,为了减少去厕所的麻烦,她一天也很少喝水,导致经常上火生病。针对王某的现状,我给她制定了定向行走训练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现在已经能够独自去食堂,并且能够找到学校的大门口了。

1、首先对盲生进行心理疏导

盲生由于看不见或看不清他们周围的物体,所以他们在独立行走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物体所撞到,导致很多盲生不敢快走,或出现碎步、八字步以及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手臂前伸等盲态。王某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碎步及手臂前伸的盲态,盲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心理的恐惧引起的,解决心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我让她认识到独立行走的重要性,要想生活独立就必须学会独立行走,否则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独立行走训练的过程中我充分的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我能行。只有她自已大胆迈步,才能走好。

2、其次纠正盲生盲态

王某最严重的盲态就是在行走的过程中手臂前伸,低头和走小碎步。我告诉她正确的行走姿势:挻胸、抬头,手臂配合脚自然摆动。并且我让她学会了利用上部保护法保护她的头部,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走路姿势比以前有所好转。

3、帮助盲生建立确定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是盲人关于地形、路线、方位、建筑物、公共设施等信息的记忆表象。它也是盲人顺利行走达到目的地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它对盲人的定向与行走有特殊的意义。在训练王某去厕所的时候我帮助她建立了心理地图:出了教室之后先左拐,沿着扶手找到墙,再垂直定位之后大约走15步找到另一面墙,然后沿着扶手继续直行,当找到第三个门才是女厕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找到厕所了。

5、掌握定向和行走的技巧

定向行走这门课程涉及了很多定向的方法,如阳光定向法、内时钟定向法、外时钟定向法、六点盲文定向法、线索定向法、建筑物定向法等等。针对王某的状况,我主要教会了她内时钟定向法,让她利用这种定向方法掌握如何辨认前后左右的方位。定向行走这门课程中所涉及的行走技巧包括随行技巧(别人带领着行走)和独行技巧。随行技巧王某掌握的很好,独行技巧我主要训练她上、下部保护法、沿物行走、沿墙行走、垂直定位和上、下楼梯。在盲杖技巧这部分教学中王某掌握了两点式技巧。并且她现在能独立持杖去食堂吃饭。

盲生要想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独立行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掌握定向行走才是盲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第一步,定向行走给了盲生一双明亮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盲校实验教材《定向行走》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