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16

生物质综述篇1

[关键词]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可再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74

1前言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具有不可持续性,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寻求能源多元化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大势所趋。20世纪末以来,欧美等国纷纷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农户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车长波、袁际华,2011)2000―2005年全球生物乙醇产量翻了一倍多,生物柴油翻了几乎两番,而同期全球石油生产只增加了7%。(worldwatchinstitute,200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共同的《2013―2022年农业展望》曾预测:到2022年生物柴油的比例将占欧盟能源的45%,而燃料乙醇的比例也将占据美国能源的48%。

囿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一代生物质能生产中,国际上成功案例主要以玉米、小麦、糖料和各种油籽等能源作物的规模种植作为生物质能产业化的基础,此种模式与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形成冲突,较难在中国复制。第二代生物质能技术,利用木质废料、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废弃物等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弱化了食品和燃料之间的竞争。这使中国在生物质能产业化进程中不再望“原料”兴叹,而是获得了变废为宝的机会。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都将生物质能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需要将国外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一条因地制宜的新路。本文试图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制约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政策规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1关于生物质能产业的利弊

VonBraun(2006)认为生物质能产业可能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环境效应,比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防止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因化肥与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的土壤退化、减少大气污染等;二是生物质能产品逆向传导生物质原材料的供求,而对食品、饲料供求和粮食安全造成影响;三是生物质能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δ茉词谐〉挠跋欤凰氖巧物质能产业化发展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收入人群将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之生物质能的发展有利有弊。

DannielGDeLatorreUgart、Burtonenglish等(2006)认为生物能源可起到缓解能源压力和减少贫困人口,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多为劳动密集性产业,生物能源的发展将促进农产品供需,推动农村人口就业,增加收入。Danniel通过实证分析,当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生物乙醇产量达到60亿加仑/年和生物柴油16亿加仑/年时,可以不用休耕地。预测2007―2030年生物能源产业化生产将累积创造收入210亿美元,创造240万个工作岗位。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生物质能的发展将对发展中国家的食物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生物质能的发展使大量的粮食转化为燃料、将生产粮食的农地用于能源作物的生产,将大量减少粮食供给,从而推动粮食及饲料的价格上涨(Brown1980)。能源与农业间的关系随着生物燃料发展而变得更为紧密(vonbraun2008)。

DeLatorreUgarte利用poLYSYS系统,研究了在两种假设的价格方案下能源作物的生产对美国农业部门(包括农地的利用、传统作物的价格及农场主的收入)的影响。Babcock(2007)认为发展生物燃油,必须先考虑其对环境以及农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农作物和畜产品的影响。

以上结论表明,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须进行模式选择,充分考虑新兴产业发展对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环境、农业及农民收入、粮食价格等。

22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RJHooper和JLieGKoukios(2003)站在投资者立场进行分析,认为决定生物质能产业投资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市场和政策。生物质能的价格、技术是否能与现存能源供给结构相兼容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制约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高但售价低、生物质能产品市场风险难以测算、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及政策风险的能力不足、生物质能对环境的影响不确定。

tomasKaberger和KesmcCormick(2007)对欧盟的相关能源政策进行对比分析,肯定了政策是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Hillring(2002)提出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控,应从新能源产品提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及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着手。其总结瑞典生物质能利用经验并提出:小生态公司将具有发展优势,公司实现一体化经营。

23生物质能产业政策研究

政策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国外学者多用模型模拟政策冲击,分析不同的生物质能激励政策对相关产业、产品以及对环境或社会福利的影响。

Kanes等(2007)利用CGe模型评价了波兰不同生物质能激励政策的成效:相较于直接对生物能源补贴,提高化石能源税显得更有效率;生物质能部门受益更多的是间接税的减免。

Ray(2000)通过运用poLYSYS模型模拟了相关农业政策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可能影响。该模型测度了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柴油供给量,并指出要充分将农业部门与环境、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联系起来,以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Johansson(2007)的研究表明,没有政策限制,农民将优先使用农用地种植能源作物,这样会进一步加剧粮食作物与能源作物在土地利用上的竞争。其运用LUCea模型模拟了严格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对粮食、土地价格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税提高,生物能源的供给量将会随之提高,且生物质能原料主要来源于林木剩余物,粮食价格比基准价格上涨两倍,二氧化碳排放量至2100年接近零。

ignaciuk等(2006)在模型中选择六部门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其中包括粮食作物马铃薯、谷物;能源作物大麻、柳树;传统电力部门及生物电力部门。探讨不同的能源税收和补贴政策对碳排放、相关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生物能源产量及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传统电力征收10%的税,对生物电力实行25%的补贴,将使生物电力的份额增加到75%,生物质和农产品产量增加。增收的碳税补偿环境,此外碳税还将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1%~4%。

Gohin利用开放的CGe模型评估欧洲生物能源政策对农业部门影响。结果表明:在欧盟的能源政策下,可通过进口满足生物柴油的需求,在巨额的进口关税下,生物乙醇产量大增,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生物能源的大规模生产将导致国内畜禽类产品价格下降,产量增加。政府需补贴105亿欧元,其中国外生产者获益48亿欧元,国内食品工业获益25亿欧元,农民收入增加32亿欧元,并可提供四万个农业就业机会。

3国内相关研究

31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石元春(2011)提出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标准问题,对于生物质成型燃料,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使之发展成为一种通用燃料。

王应宽(2007)分析了产业化发展空间,并总结了中国生物质能的产业化途径。从生物质资源潜力、产品成本、环保效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其认为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的核心动力还是技术创新。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需要克服生物质原料极其分散,运输成本、生产成本、采集成本高等制约因素。

通过研究生物质能商业化途径,提出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四大支撑体系,即政策扶持体系、资金投入体系、市场保障支撑、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王雅鹏等,2007)。

吴创之等(2007)提出生物质能循环系统研究平台的建设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孙振钧(2004)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4个取向: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有机高分子材料和能源农林业。认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方向应该与振兴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向小型、分散、统分结合的模式发展。能源农业应该与新兴能源工业有机结合,使之形成生物质能产业链。

赵振宇等(2012)提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主要威胁在于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不协调、缺乏配额制、发展风险难评估等因素。

32生物质能产业政策影响及规制

刘飞翔(2011)在其博士论文中构建了四个层次的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生物质能源政策永m性发展)、4个二级指标(生物质能决策系统科学性、生物质能供给系统稳定性、生物质能消费系统持续性、生物质能科技研发与教育)、8个三级指标、22个四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问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选用综合评分法评价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价福建生物质能政策整体绩效。此外从市场机制中生物质产业组织方式、市场准入制度、价格激励性管制、社会性管制四个领域展开政府规制与激励的主要工具选择研究,提出生物质产业激励的方向、手段和领域。

胡应得等(2011)利用CGe模型模拟征收能源税对生物质能产业及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能源产品征收150元/吨标煤的能源税,从量税转换为从价税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税率分别为25%、85%和9%,生物质能占比上升了0082%,而GDp、投资和出口等指标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吴永民通过构建CGe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于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粮种植业阶段和生产阶段给予财政补贴都会促进燃料乙醇产量和乙醇汽油产量增长,在生产阶段进行补贴会引起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小幅减少,而非粮种植业阶段的补贴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生物质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意义重大。但政策选择需依托于国情,完全照搬国外条条框框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建立中国特色生物质能产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激励和规制才是长久之策。

参考文献:

[1]胡应得,杨增旭,程志光能源税对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激励效用研究[J].经济论坛,2011(9):111-115.

[2]王雅鹏,王宇波,丁文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及其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753-756.

[3]石元春决胜生物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65-68.

生物质综述篇2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生物质综述篇3

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

当户(借款人):以下简称甲方

证件号:

地址:

电话:

典当行(贷款人):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典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前提下,经友好协商,甲方同意将其自有的或其享有处分权的股权作为当物质押给乙方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综合费,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甲、乙双方就上述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兹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定义

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本合同项下的下列词语采下列含义:

1.1本合同由《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及其附件,双方达成的《股权质押合同》以及任何补充协议、对账单、甲方出具的并由乙方接受的任何承诺、声明、授权、证明、确认书、第三方履约保函、当票、续当凭证、乙方通知等共同组成,组成各部分互为补充,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票》中典当须知项下内容、《续当凭证》中续当须知项下内容亦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综合费用指乙方提供典当管理和服务应当收取的费用,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包括保险费、保管费等直接费用。

1.3日指自然日,包括工作日、法定休息日、节假日。

1.4月指当金发放之日起(含当金发放当日)每届满30日为一个月。

1.5若签发当票,当票系指甲、乙双方间简明借贷协议、甲方收到当票上记载当金的收款凭证,并系甲方赎取当物的惟一凭证。

1.6续当系指甲、乙双方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内以及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之日起5日内达成的顺延借款期限的行为。续当一次的期限最长为6个月,续当期自前次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日起算。甲、乙双方为续当行为,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签发续当凭证或直接在当票上注明续当及续当期限等方式进行。

1.7赎当系指甲方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与乙方结清当金本金、利息、综合费、违约金、乙方垫付的费用等,以消灭当物上的抵/质押担保负担。

1.8转当系指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后,因甲方未赎当,乙方与甲方达成的以新贷还旧贷行为。甲、乙双方为转当行为,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或直接在当票上注明转当及转当期限等方式进行。转当一次的期限最长为6个月,转当期自转当之日起算。

1.9抽当系指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后,甲方不能全额偿还全部当款本金,而偿还部分当金本金,但当物上的抵/质押负担并不消除的行为。乙方同意甲方抽当的,甲方必须首先结清截至抽当之日甲方欠付的利息、综合费用、违约金、乙方垫付的费用及乙方已发生的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否则不成立抽当,甲方支付的款项直接用于冲抵甲方欠付的前述项目费用和甲方付款之后即将发生的前述项目的费用。抽当不影响绝当的发生。

1.10绝当系指甲方未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以及转当期限届满的5内日赎当或与1乙方达成续当一致的,即为绝当。乙方依照本合同约定提前收回贷款的,视同绝当发生。

第二条当物

2.1甲方自愿以其对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享有的%的股权及其派生的权益(以下简称该股权)作为当物向乙方借款。乙方同意接受甲方以上述股权为本合同项下债权之担保。

2.2股权及其派生的权益系指该股权所享有的所有现实和将来的权利和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出质人对标的公司的投票权和其他管理权、请求支付红利或其他款项分配并收取该等款项的权利、剩余财产的分配权以及其在标的公司章程下享有的任何其他权利和利益。当物担保的债权债权范

第三条当物担保的债权范围及处置当物后清偿顺序。

3.1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当物担保范围为本合同项下的当金(¥:)及按第六条计算的息、费,违约金、赔偿金和乙方代垫的费用及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等)。

3.2续当所产生的利息、综合费、违约金、赔偿金及续当期限届满后(含绝当后)所产生的利息、综合费、违约金(含《股权质押合同》项下的违约金)、赔偿金,乙方代垫的费用及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等)。无论续当是加重当户息、费率负担还是减轻当户息、费率负担的,均属于担保范围。当户不续当的,典当期限届满后(含绝当后)所产生的息、费均属于当物的担保范围。

3.3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续当时将甲方拖欠的利息、综合费、逾期违约金等转入续当后的本金的,该等部分所产生的利息、综合费、逾期违约金等亦属于当物的担保范围。

3.4绝当后及乙方按照第十一条约定提前收回贷款,乙方处置当物后所得价款款按以下顺序清偿乙方的债权:

3.4.1乙方代垫的费用及实现债权的费用

3.4.2利息、综合费、违约金、赔偿金

3.4.3当金本金当金及用途

第四条当金及用途

4.1该股权典当借款金额(简称当金)为人民币大写

4.2甲方借款用途为受乙方对当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条典当期限

典当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如签发当票,典当期限以当票上记载的内容为准。

第六条息、费率

6.1甲、乙双方一致确认,本合同项下的月综合费率为为元。%,以第三条约定的当金为基数从乙方发放当金之日起算。

6.2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乙方一次性预扣典当期限内月综合费大写%、月利率为%,合计元(元)。,甲方应按借款用途使用当金,并随时接。

6.3典当期限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支付利息,于典当期限届满当日支付;典当期限超过一个月的,甲方必须按月向乙方支付典当期内的利息,支付的日期为每届满30日的次日,最后剩余期限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支付利息,于典当期限届满的当日支付。续当利息支付标准和方式同上。

6.4若乙方仅一次性扣除部分月综合费,对于剩余月份的综合费,甲方应在当月利息支付日与利息同时支付。

6.5本合同项下的利息和综合费用不受典当期限及续当期限的影响,典当期限及续当期限届满的,利息和综合费仍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标准连续计算,直至乙方债权获得完全清偿之时,利息和综合费的支付方式同6.3、6.4款。

6.6乙方按照第十一条约定提前收回贷款的,已预扣的综合费不予退还。

6.7乙方依照第十一条约定提前收回贷款的,在不违反6.7款规定的前提下,甲方应偿还至实际偿还之日期间的按前述标准计算的所有的利息、综合费以及第十条约定的逾期违约金、第十三条约定的违约金等,且甲方偿还上述债务不以当物的变现价值为限,当物实际变现价值低于乙方债权金额的,甲方仍应负清偿责任。6.8双方一致确认:乙方向甲方收取费用未明确注明收费性质的,均视为收取本合同项下的利息和综合费,若乙方收取的上述费用超过甲方依据本合同应支付的利息和综合费金额,则超收的费用自动转为后期发生的利息和综合费,不发生偿还乙方当金本金的法律效力。甲方向乙方银行账户支付的款项,均视为支付本合同项下的利息和综合费,若甲方支付的上述费用超过甲方依据本合同应支付的利息和综合费金额,则超收的费用自动转为后期发生的利息和综合费,不发生偿还乙方当金本金的法律效力。

第七条续当

7.1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内以及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之日起5日内,甲方可向乙方申请续当,经乙方同意续当的,甲方应结清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内的利息和综合费以及乙方垫付的费用,并按照乙方的要求办理续当手续,包括但不限于对续当之前发生的债权进行对账。

7.2除双方另有约定外,续当利息和综合费的支付标准和方式同第五条。

第八条赎当

8.1甲方提前赎当,应经乙方同意。

8.2甲方提前赎当,乙方已预扣的综合费不予退还;若乙方仅预除了部分综合费,甲方应按第六条约定与乙方结算利息和剩余综合费。

8.3在绝当发生或乙方决定提前收回贷款时起至当物被处置前,甲方选择赎当的,应结清之前拖欠的利息、综合费、乙方代垫的费用以及乙方为实现债权已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按照第十条承担逾期违约金。

第九条绝当

9.1若甲方与乙方在本合同第十六条中约定由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处置当物的,从其约定,但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应在绝当或乙方决定提前收回贷款之日起6个月内处置完毕。

9.2若甲方与乙方未在本合同第十六条中约定由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处置当物的,或者甲方指定的第三方未在绝当或乙方决定提前收回贷款之日起6个月内处置完毕的,乙方有权单方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当物进行评估,并决定以拍卖或变卖方式处置当物,但乙方以变卖方式处置当物的,变卖价格不低于评估价的70%。

9.3乙方拍卖或变卖当物后或甲方与乙方达成以当物折价抵偿乙方债务后,甲方应按照乙方的指示和要求办理当物的过户手续。

9.4乙方处置当物所得价款,若不足以清偿乙方全部债权,甲方应继续承担清偿责任;若在清偿乙方债权后尚有剩余部分,由乙方退还甲方。9.5本合同若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乙方可直接依公证执行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决定当物的处置方式。

9.6乙方也有权在任何时候不经上述9.1/9.2/9.3款规定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处置当物。乙方也有权在任何时候不经上述的价格不得低于估价金额的70%。

第十条逾期违约金

10.1甲方如未按期支付利息及综合费,甲方应每日按当金的万分之期违约金。

10.2甲方如逾期偿还乙方本金,除按本合同约定的利率、费率支付利息及综合费外,还应根据逾期天数每日按所欠当金的万分之向乙方支付逾期违约金。

10.3上述两项逾期违约金互相独立。

第十一条提前收回贷款

甲方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有权宣布债权立即到期,提前收回贷款,并依法处置当物:

11.1未经乙方书面同意,擅自改变借款资金用途;

11.2未征得乙方书面同意,擅自为除乙方之外的第三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11.3当物未按照乙方要求投保险,或当物价值可能严重贬损、或当物可能灭失、或擅自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转让、典当、赠予、再质押、托管、入股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当物;

11.4财务状况恶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11.5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被行政处罚、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或涉及刑事诉讼等,足以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11.6破产、歇业、解散、被停业整顿、被吊销营业执照;

11.7甲方的任何其它借款、担保、赔偿、承诺(含甲方对乙方的其他借款)或其他偿债责任因违约被司法部门勒令提前履行,或到期不能履行,致使乙方认为甲方履行本合同项下任何条款的能力已受到影响;

11.8当物有隐蔽瑕疵或当物的市场价急剧下降的,甲方应收到自乙方通知起三日内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当物予以置换,并重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否则乙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11.9当物灭失、部分损毁或价值减少,甲方应收到自乙方通知起三日内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当物予以置换或补足,并重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否则乙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11.10当物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被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但甲方在上述情形出现后三日内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当物予以置换,并重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的除外;49.1/9.2/9.3款规定程序而直接变卖当物,但乙方变卖当物向乙方支付逾向乙方支付逾期违约金。

11.11拒不接受乙方经办人对质押财产进行查验或拒不接受乙方对甲方贷款用途进行检查和监督或在上述查验、检查、监督过程中提供虚假资料的;

11.12拒不配合乙方的对账要求的;

11.13违反《股权质押合同》中的义务的;

11.14出现其它严重危及乙方利益的情形。第十二条甲方声明及保证

十二条甲方的声明及保障

12.1甲方已经根据中国有效法律法规和标的公司的章程、相关合同等对质押人履行了全部出资义务,其对本协议项下质押股权的部分及全部享有合法、完全和充分的所有权和其它权益、权利,并保证在质权存续期间,甲方持续地享有以上权利及权益,并免于任何其他人基于对质押股权的所有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或其他担保利益而提出的权利主张;

12.2在签署本协议之前,在任何质押股权之上甲方没有设立或允许设立任何担保权利,并且在质押期间甲方已经并将在任何时候享有对所有质押股权的合法所有权,并不再在质押股权上设定任何新的权利负担。

12.3本合同项下的质物依法可以设定质押,且不存在任何设定、实现质权的障碍与限制;

12.4甲方提供给乙方的与质押有关的所有材料真实、合法、准确、完整,且保证履行股权质押有效设立的所有法定程序;

12.5本合同项下的质物未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被采取其他强制性措施。若在本合同签订后,质物出现上述情形,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并向有关部门告知存在质押的情形;

12.6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转让、典当、赠予、再质押、托管、以股权进行联营、入股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质物;

12.7没有针对质押股权和/或甲方的任何诉讼、仲裁或行政程序存在、悬而未决或有这样的威胁;

12.8甲方向乙方披露的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均是真实,并担保标的公司在股权质押期限内不出现亏损情况;12.9甲方承诺:一旦标的公司在股权质押期限内出现亏损情况,甲方将立即以自己的其他财产向乙方提供担保;

12.10甲方承诺承担本合同项下有关费用支出,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财产保全费、律师费、评估费、拍卖费、执行费、财产保全费、登记、保管、过户、公证等费用;

12.11本合同项下的质物在质押期间发生配股的,出质人应以自有资金出资购买并随质物一起质押。出质人不购买而出现质物价值缺口的,出质人应当及时补足;

12.12出质期间,因质物而取得的分红、派息应作为保证金存入质权人的保证金账户,作为保证金担保,乙方指定的账号为:

12.13准许乙方及其经办人,在任何合理时间内进入标的公司检查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

12.14甲方保证按本合同的规定,按时还本付息、费。如逾期不还,息、费算至甲方全部还清本、息、费时止;

12.15当有任何诉讼、仲裁或法院聆讯等正在对乙方股权质权有不利影响时,保证5日内书面通知乙方并采取补救措施;

12.16按照乙方合理请求,采取一切措施及签订一切有关文件,以确保乙方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违约责任

13.1甲方违约责任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和除第十条外的其他约定,乙方有权行使下述一项或几项权利:

13.1.1按当金本金的%向甲方收取违约金。

13.1.2要求甲方对本合同项下所有债务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新的担保。

13.1.3有权宣布债权提前到期,收回当金本息及相关费用。

13.1.4本条违约责任与第十条逾期违约金是相互独立的。

13.2乙方违约责任乙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如期发放当金,否则,应根据违约金额和天数,每日付给甲方万分之违约金。

第十四条保证人责任

14.1保证人对甲方依本合同的全部债务对乙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

14.2乙方无须先向甲方追偿或起诉或处置当物,即有权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即保证人保证责任与当物的担保系平行的、并列的,乙方可以选择优先实现保证债权,不受当物担保物权存在的影响。

14.3如存在两个以上的保证人,各保证人均对甲方依本合同的全部债务对乙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即各保证人之间的保证责任亦是平行的、并列的,乙方可以选择分别或同时向各保证人主张无限连带保证责任。

14.4本合同项下的当物的担保不成立(不论是否系因甲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造成)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乙方单方面解除、抛弃的情形,各保证人仍对甲方依本合同的全部债务对乙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不因当物的担保不存在而产生任何影响。

14.5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为乙方债权到期日起的两年。

14.6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达成的补充协议、续当、对账单,均自动对保证人发生法律效力,但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加重甲方负担的利率和综合费率的,保证人仅在第六条约定的息费标准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14.7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达成转当一致的,各保证人对乙方的转当债权仍承担无限连带保证责任,乙方与各保证人之间无须再另行签订保证合同,但乙方提出要求的除外。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加重甲方负担的利率和综合费率的,保证人仅在第六条约定的息费标准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14.8保证人特别承诺:在乙方债权未获完全清偿前,保证人暂不行使对甲方及其他保证人的追偿权等,待乙方所有债权获得清偿后,保证人才有权行使该等权利,否则乙方有权要求保证人全数交还乙方。

14.9上述条款,除乙方与保证人另行达成的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废止其中的任一条款,否则上述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五条其他事项

15.1乙方无需征求甲方同意,可将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益转让他人。但甲方未得乙6方书面同意,不得将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还款责任或义务转让予第三者。

15.2甲方继承人或接办人,仍须向乙方或乙方继承人、接办人继续承担本合同项下的还款义务及其他责任。

15.3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债权,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抵销。

第十六条通知与通讯

16.1甲方指定为履行本合同的联系人和人,与乙方进行对账、代办质押手续、收款、还款、续当、转当,赎当、处置当物等,甲方人的行为直接对甲方产生法律效力。16.2乙方指定为本合同的联系人,代表乙方与甲方进行联络,乙方代表人对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益的放弃、变更、或减低均对乙方不产生法律效力。

16.3甲方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子邮。箱乙方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子邮箱。任何一方变更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必须在变更后三日内通知另一方,否则另一方向上述通讯地址、电子邮箱,邮寄、发送文件等视为送达。

第十七条解释

本协议的理解与解释应依据协议目的和文本原义进行,本协议的标题仅是为了阅读方便而设,不应影响本协议的解释和标题项下的任何条款应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附则

18.1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含对保证人责任部分),首先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的条款仍须履行。

18.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18.3本合同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份,保证人各执份。

第十九补充约定

甲方:(签字或盖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保证人一:(签字或盖章)

保证人一:(签字或盖章)

授权代表:

生物质综述篇4

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产分娩且娩出后2h内转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5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在入院后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早产儿机械通气、药物重复使用、合并肺炎以及呼吸窘综合征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以及合并肺炎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两组间三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4(b)-0070-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简称nRDS,又称HmD(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其多发于新生儿群,主要是因为患儿肺部组织缺乏pS(肺表面活性物质)引发的一系列病症,主要临床表征为新生儿娩出2h内发生呼吸衰竭或者进行性呼吸困难,病理表现为肺不张和肺泡组织上依附有嗜伊红透明膜。肺表面活性物质又称固尔苏,主要是从猪肺组织中提炼的一种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因此又被称为猪肺磷脂。应用固尔苏对早产儿进行治疗,有助于对其肺内组织内源性肺泡表面组织活性物质进行补充,缓解肺泡表面组织细胞张力,对肺部的换气功能进行改善。选取58例在我院妇产科分娩且娩出2h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pS混合液气管内滴入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防治,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8例在我院妇科产分娩且娩出后2h内转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胎龄均在28~34周,分娩后并未出现显著的nRDS临床症状,胃液肺泡实验结果表示为(-)~(+),不存在先天性心肺畸形等症状。上述选取早产儿在接受治疗前,均告知患儿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8例早产儿中,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29.2±2.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338.2±230.1)g,其中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患儿人数依次为46例和12例,出生1min评分为(7.6±1.6)分。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上述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体质重以及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上述选取早产儿在转院接受治疗前,均预先给予呼吸道清理、血气分析、吸氧供给以及氨茶碱治疗,这对预防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注意暖箱的保暖以及VitK1的补充,并给予必要的能量支持。

对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混合剂量为100mg/kg;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在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均使用空温水进行处理,使得药液温度缓慢上升到37℃,再给予滴注。在给药期间,禁止进行吸痰,若是鼻塞性呼吸支持仍不能满足患儿体内血氧分压,保持正常代谢进行以及酸碱平衡,则给予机械通氧。两组患者在给予上述治疗的期间,同时给予镇静、纠正酸碱紊乱、预防出血、抗菌、改善脑代谢及微循环等支持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后,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改善及周围循环情况,并给予血气动态监测以及经皮测氧饱和度,治疗持续6h~3d后,借助临床诊断或者放射学来判断nRDS的发生率。临床诊断依据:早产儿出生6~12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存在进行性加剧伴呼气性呻吟和三凹征;胸部X线诊断指标:两侧肺野均存在网状阴影及细小微粒,且透亮度普遍降低。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儿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采取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后,对照组28例患儿中合并肺炎、采取机械通气以及重复使用pS的人数依次为10例(35.8%)、9(32.1%)例和9例(32.1%),其中发生nRDS的患儿人数为3例,占10.7%;观察组30例患儿中合并肺炎、采取机械通气以及重复使用pS的人数依次为2例(6.7%)、3例(10.0%)和3例(10.0%),其中发生nRDS的患儿人数为1例,占3.3%;两组间在上述四项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早产儿在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以及合并肺炎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两组间三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RDS发生率上两组间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nRDS作为新生儿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其主要是因患儿肺部组织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1-2]。该病对患儿的生命威胁度高,但由于pS的分泌和合成会随着患儿的胎龄增长而增长,因此患儿胎龄越小,该病的治愈率就越高[2]。为了防治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过去临床上常采取应用人工合成或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进行相关措施的预防和治疗,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然而,在实施上述治疗措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气管插入等侵入性操作,这对免疫能力不足的早产儿来说,极容易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等病症,严重时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1-3]。一般来说,在症状发生6h内,滴注pS后,临床症状不会得到显著改善,这主要与pS还未完全在患儿肺部组织分散开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很容易导致人为因素引发肺水肿和气道阻塞,这会对患儿肺部组织的换气及同期功能造成影响。

布地奈德作为一种吸入激素,属于气道内用药,其抗炎效果极强,可以通过对气道黏膜组织作用,促使细胞吸收该药而直接对靶细胞进行作用,稳定细胞膜,并对渗透压进行改善,抑制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这有助于降低炎性介质对肺部组织造成的损伤,该药还具备抑制黏膜合成、分泌以及刺激呼吸道血管收缩等作用,这对减轻黏膜组织水肿,扩张呼吸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改善肺部的呼吸功能。同时,布地奈德作为一种非卤化糖皮质吸入激素,其离解时间长,有极强的亲脂性,这便于药物分子能充分与激素受体相结合,对肺部组织中Ⅱ型细胞进行直接作用,促进pS的合成及分泌,进而改善临床症状。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在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以及合并肺炎等指标改善情况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该综合治疗方案较对照组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采取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参考文献]

[1]蔡茵莎.早产儿预防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6):775-775.

[2]王腾.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4):5846-5847.

生物质综述篇5

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的方法并不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的。黒格尔在他的哲学中,对这个逻辑方法已有相当出色的论述。黑格尔批判康德强调综合贬低分析时,就已经提出分析综合法了。康德主张只有综合才能为人们提供新知识。.黑格尔反对康德的拎面主张,并在他的《逻辑学》中钯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统一起来。黑狢尔认为:辩钲馬维的方法“是分析的……但同时也是综合的”对于思维从抽象上并到具体的过程,黑

格尔也有详细的描述,他说“这个前进运动的特征就是:它从一些简单的规定性开辦,而在这些规定性之后的规定性就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具体。因为结杲包含着自己的开端,而开端的运动用某种新的规定性丰富了它。”它不仅没有因其辩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了什么,丢下了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牧获物,使自己的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但是,黑格尔的理论“是从完全错误的.出发点发展起来的”,迆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他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都是为他的绝对观念这一哲学核心服务的。他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是绝对观念的上升运动,他的分析与综合是绝对观念的分析与综合,而不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的思维运动。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质时说:“黑格尔陷入幻想,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思维成为“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的外部表现。”马克思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则,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对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就把分析综合法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使分析综合法成为人们主观反映客观,实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对于这个历史过程曾经作过非常深刻的总结。他在给库格曼的信中说:“我的阐述方法和黑格尔不同,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但是,只有在剥去它的神秘的形式之后才是这样,而这恰好是我的方法的特点。”?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分析综合方法之所以能够为此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它用非常纷繁复杂的现象,甚至是假象,把资本主义的本质掩盖起来。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必要劳动甚至表现为无酬劳动,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封建社会的徭役地租,封建主对农奴的剩余劳动的梅取,无论在空间上或者在时间上,都是明摆着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通过工资这一转化形态,却表现为全部有酬劳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完全看不见了。本来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剥削关系却表现为“最公平”、“最合理”、“最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要把资本主义的这种复杂现象剥离开来,让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暴露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贫想的社会主义者曾经作过种种努力,由于历史的、阶级的以及世界观方法论的限制,他们都没有成功。正如恩格斯所批评的:在他们那里“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⑧因此,他们无法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马克思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把在等价交换掩盖下对剩余价值的无穷榨取这一资本主义剥削本质揭露出来。

《资本论》的分析是辩证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把资本主义进行分解,把资本主义的矛盾体分为各组成部分,而是从多样性的象中把握构成规象所由产生的基础,因此,《资本论》的辩证分析能够深入到资本主义的内部,了解到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是了解资本主义矛盾的因素、矛盾的不同方面、矛盾的发展阶段、它的内部联系以及矛盾的层次,真正地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资本论》的综合是辩证的综合,它把从资本主义整体分析出的各种规定以及内部本质、外部表现,按照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联系有机地综合为一个整体,以达到对资本主义这一具体事物的具体和完整.的认识?通过分析得到的各种规定性以何种方式进行联合,资本主义本质之所以会表现为它的各种外部形式,只有通过综合才能达到,也只有通过综合,才能认识到各种规定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也才能认识资本主义的内部本质是它的外部现象的基础,它的外部现象是其内部本质的表现。《资本论》正是采用这一方法而使资本主义各种关系和盘托出。

马克思的分析从现象开始,然后深入到本质。这就是说,他从资本主义流通开始,而后进到资本主义生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流通“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在“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他指出,所谓自由,商品劳动力的买卖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所谓平等?他们之间是以“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谓所有权,他们双方都只支配自己的商品所谓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办但璋些都是表面#象,在这里,剥削被等价交换掩盖着。因此,克思从资本主义流通进到资韦主义生产,他说:“让我们同货币灰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一道,离开这个嘈杂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领域,跟随他们两人进入门上挂着‘非公莫入,牌子的隐蔽的生产?场所吧!”在隐蔽的生产领域中,.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榨取,就会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显现出来》马鸾思说:“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资本是怎样进行生产的,还可以看到资本本身是怎样糠生产出来的。赚钱的秘密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

经过马克思多个层次的分析,“赚钱的秘密”终于暴露出来了。他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分析,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不仅同任何社会一样,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要生产出物质产品,而且因为生产资料为资本家占有,整个劳动过程都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时,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产品为资本家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独具的特征,就是要生产出一个剩余价值。.马克思说:“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以生产棉纱为例分析了价值的形成过程。他举例说,资本家垫支12先令购买生产资料,.挚支3先令购买劳动力,这3先令等于工人6小时的劳动时间。如果这个资本家让生产资料同工人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而且也只劳动6小时,这样,价值是形成了,资本家垫支15先令,工人生产出15先令的商品,但这还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在这里,产品的价值等于资本的价值,价值没有増殖,剩余价值还没有生产出来。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他指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相当于6个劳动小时,也就是工人半日的劳动。这并不妨碍资本家要工人劳动12小时,即整日劳动,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本身不归它的卖者所有,正如已经出卖的油的使用价值不归油商所有一样j为了能够让工人劳动12小时,并把它凝结在商品中,资本家必须垫支24先令购买生产资料。这样,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出30先令的商品来,其中24先令是从生产资料上转移来的旧价值,6先令是工人在12小时萝动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而资本家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只垫支27先令,其中24先令购买生产资料,3先令购买劳动力。结果是,工人替资本家生产出3先令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到这里,“戏法终于变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了:剩余价值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把价值的形成过程加以延长,工人不是劳动6小时,而是劳动12小时。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力的价值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两个不相等的量,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会大大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所以马克思说:“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资本家给工人3先令,等于工人6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资本家叫工人劳动12小时,其中6小时补偿劳动力价值,多余的6小时,就是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用价值3先令的生活资料换到能创造6先令价值的劳动力使用价值,这就是问题的本质。但它被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掩盖了。直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把这个本质揭露出来。马克辱还通过对资本的不同部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分析,说明了真正带来剩余价值的是祈变资本,而不是全部资本。从上述可见,马克思的分析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的。

当思维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之后,还要从本质返回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一本质揭示之后,就对工资这一趣象播态进行论述,这是从分析转到t综合。工资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4全部劳动报酬”。如果工人能够得到他们的劳动的“全部报酬”,那么,资本主义就将失去存在的基础?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s工资根本就不是“全部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择化形态。马克思的这-说明是通过区分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根本不同的范畴而展开的。他首先论述了工人钯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为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如果是商品,就得有价值,而劳动又是决定价值的,?这样就会陷入同义反复,循环论证;劳动不是商品,也不可能是商品。因为它投有独立的存在形态;把劳动断言为商品,不是破坏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原则就是杏定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硇。以上这些论述,揭穿了“劳动价值”这一虚幻用语的虚假性。接着马克思论述了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工人每日得工资3先令,是他的劳动力的日价值,但他必须劳动12小时,于是劳动力的日袼值被误认为曰劳动的价值。由于这一转化,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界限消失了。马克思说:工资形式“消灭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_佘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初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6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甩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工资这一现象的揭示和论迷,是以区分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根本不同的范畴力中心而展开的。但要科学迪这;分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范畴,就得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正是运闬了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的学说,才有可能劳动力商品进行料学的分析;对劳动力与劳动作出迗分,才有可能阐'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徠性,论证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解决了古典学派无法解决的难题,科学地说明了_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这些理论是马克思在前面经过分析而获得的结论。在这里,马克思又运用这些结论,经过综合,用本质说明现象,建立了科学的工资迪论。

'在论述工资之后,马克思又对资本积累进行了分析,说明资本自身的生产。如果说,对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的是第一层次的本质,那么,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积累又转化为资本,揭示的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是这样地从分析到综合,又从综合到分析,在辩证运动的交作用中把事物的本质及其外部表现揭示出来。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甩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如果把抽象力理解为一个过程,它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构成的,一个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再一个是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从而达到了在思维中复制具体的目的。这些不同的裏:展阶段构成了思锥掌握世界的客观进程。马克思是用分析综合法来实现这一过程的。马克思‘曾以认识人口这一事物为例籴说明。马克思说:“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末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切近的规定之后,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些最简单的规定。”'可见5从感性具体到达抽象的规定是通过分析来完成的。马克思接着又说:“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总体了。”“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衷规为综合的过程。”3可见,从抽象的规定到达;思维的具体是通过综合来完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了这一方法,实现t透视资本主义现象,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目的。《资本论》的逻辑体系是沿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途径,有步骤地、有层次地、有节奏地展开的。《资本论》的先行范畴包含着后继范畴,后继范畴发展了先行的范畴,一个范畴紧扣着另一个范畴,随着逻辑运动的向前发展,其规定性不断丰富和增多,最后达到《资本论》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

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外部表现,需荽运用分析综合法,但还应当运用归纳演泽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甚至是他们最优秀的代表李嘉图,由于不懂得辩证的归纳演绎法,区分不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径直分析剩余价值个别,即利润、利息、迪租,结果造成了剩余价值一般与剩余价值个别的混同,而使他们的理论陷入了极大的混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运用分析综合法时,还恰当地运用了归纳演绎法,从而有可能科学地解决各种极为复杂的理论难题,最终到达了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目的。列宁曾经指出:“《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4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儿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3如对商品与货币的论述,马克思从商品引出价值,从价值引出价值形式、从价值形式引出货币,这是一个演绎的体系。但是在价值形式的论述中,马克思是从个别价值形式过渡到扩大价值形式,再从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然后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显然这样的顺序又是归纳的体系。这就是说,在论述商品与货币是采用归纳演绎法的。但同时也是分析综合法的。马克思在分别分析丁商品的两个侧面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后,把商品综合为:通过市场交换而满足人们某秤需妥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统一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性。马克思在分别分析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个侧面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后,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综合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来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可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这两个辩证方法是同时并用的。分析综合法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归纳演绎法从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发挥各自不相同的作用。马克思对它们同时并用,充分地发挥了它们应当发挥的作用,达到了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的目的。这是马克思对辩证方法实际运用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还把分析综合法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结合起来,对分析综合法的唯物主义?础作出规定。他把资本主义现实和资本主义历史作为《资本论》逻辑运动的依据和基础,也作为分析综合法的依据和基础。正如恩格斯在论述《资本论》方法时所指出的:《资本论》的逻辑“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不断接触现实。因此这里举出了各种各样的例证,有的指出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现实历史迸程,有的指出经济文献,以便从头追溯明确作出经济关系的各种规定的过程。”总之,资本主义的现实、历史以及其经济文献是《资本论》逻辑的材料来源、依据和基础,也是分析综合法的材料来源、依据和基础。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并非逻辑要时时、事事、处处与历史完全相一致,而是逻辑与历史保持一种本质的、有条件的、经过“修正”的一致。.就是说,逻辑以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揭示客观实在及其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例如“货币转化为资本”这是逻辑的,因为它表明,要“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但也是历史的,在历史上,货币就先于资本。马克思说“在资本存在之前,银行存在之前,雇佣劳动等等存在之前,货币能够存在,而且在历史上存在过。”可见,“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命题就显示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但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呢?马克思运用了分析综合法,以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揭示了这一转化的历史过程。马克思首先区分作为货币姐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m的本质差别,在经过从流通、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对货币和资本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之后,指出资本必须经过流通过程而带来更多的货币。但马克思立即指出:这样却同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原则相矛盾。马克思说:“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很清楚,这个矛盾的提出,是经过综合而获得的。接着马克思继续运甩分析综合法,着手解决“带来更多的货币”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问题。扒上述可见,分析综合法是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生物质综述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有效途径

本文以下将高中物理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简单的概述,并且将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与介绍,同时,将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进行综合阐述,从而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一、简述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应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必要性以及意义

(一)满足高中物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并且还愿意尝试制作、创造身边应用工具、产品等物品,而这些物品将会涉及到各种物理学,因此,培养学生们的物理实际应用能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更有利于推动物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而为了有效实现上述目的,则需要探讨有力教学方法,即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就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目标。

(二)满足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初衷

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初衷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而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则能够有效满足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初衷,故该教学方法值得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三)为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探索冒险精神,因此,为了使得学生们将来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中,则教学教师需要积极探讨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教学,而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则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目的,故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值得应用。

二、浅谈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操作

(一)合理、科学的选定课题目标

课题是巩固课堂物理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科学的课题目标,则对提高学生们学习成绩以及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而合理、科学的选择课题目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信心,而且还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成绩,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二)分析课题目标

当课题目标被确定下来后,则需要指导学生们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分析,以寻找其存在的问题,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反应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拥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除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学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引学生们进行探索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进而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三)合理的制定探究计划

当教学教师制定探究计划的时候,需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合理的制定探究计划,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并且,教学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们为计划主体,将学生们的意见作为主要意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学生们进行展开讨论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制定探究计划也是一项严谨科学行为,进而使得学生们充满信心而实施探究计划。

(四)总结与评估

当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尝试发现每个知识点的有机联系,与此同时,学生们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可以尝试与其他同学合作,以补充自身的不足点,由此有利于增进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以及提高其人际交流的能力。

三、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以及建议

首先,合理的设立情境以及问题,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进而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其次,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将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应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并且将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与介绍。最后,本文针对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而提出了几点有效途径以及建议,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亚茹,孟秀兰,高楠,李改娣,辛海峰.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调查分析[J].学科教育,2009(09)

[2]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

生物质综述篇7

[关键词]“球感”定义运动知觉生理机制

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球类运动员来说,球感一词并不陌生,但是球感具体含义则并不为多数人所知。其实在体育理论界中,球感一词的概念也一直是很朦胧的,很多专家都有自己的表述。以至于很多个定义让人不知到底哪一个才是准确的。从定义的形成角度来说,一个事物的概念要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而球感的本质也就是它的生理机制。球感的形成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那么要如何才能更快的形成球感呢?这也得从球感的生理机制说起。本文从球感的本质出发,提出球感的概念,以期能对运动员的训练有某种帮助。

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查阅了1995年至2004年的所有与“球感”有关的文献资料,摘出其中“球感”的定义,并将这些定义中有同样或类似观点的分作一类进行阐述。

二、专家访谈法

利用座谈的方式对不同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专家访谈。首先在排球理论方面,进行排球理论界专家的访谈;在“球感”的生理机制方面,进行了运动生理学及普通生理学专家的访谈;在最后“球感”的定义形成后又进行了逻辑学专家的访谈。

1.“球感”定义的现状

在查阅了1995年至2004年的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于“球感”定义的文献资料后,并将所有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总结,发现关于“球感”的定义大致可以用以下5种表述方式来加以概括:

1.1“球感”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殊的感知能力,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陈国强等,2004)

1.2“球感”指学生对排球的专门化知觉,即人球关系在运动过程中的专门化知觉。“球感”的实质是学生协调性、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身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1.3所谓“球感”指在排球练习中,能够比较正确地感觉到来球的重量、速度、性能、弹性及控制球的反弹飞行距离、方向、变化的能力。

1.4所谓“球感”是运动员在长期足球运动中形成的对足球的所有感性及部分理性认识,主要包括运动员良好的肌肉感觉和对运动中球、人、场、时机的观察、思维、判断。

1.5所谓“球感”是指人体与球接触时的一种综合知觉。是通过学生的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机体感觉等多种感官信息分析和综合后产生的,它能对球、球场、球网及时空特性等客体做出高度敏锐和精确化的识别与认识,它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精确地感受到球所处的位置、距离、重量、体积、弹性及球的力量、速度、方向等。

综上所述,对于“球感”,体育理论界并没有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而是处在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使“球感”的定义一直扑朔迷离,不知道到底该相信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基于此,作者才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现存各种“球感”定义都有其合理部分,但也有其不准确的地方。

2.现有“球感”定义的不合理性的分析及合理部分的归纳

所谓定义,就是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判断。不揭示本质的定义就不可以称之为定义。上述各种说法都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球感”的本质,也就是“球感”的产生机制。尽管有些文章中把“球感”的生理机制单拿出来进行了阐述,但是定义中却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2.1上述理论的不足之处

2.1.1针对1.1的定义:该定义表述的过于抽象化,将“球感”的诸多内涵仅用“特殊”两个字进行了概括。特殊在什么地方没有表述清楚,使人看了这个定义后,依然对“球感”的内涵不得要领。

2.1.2在1.2的论述中提出“球感”的实质是“学生的……综合体现。”而且未在定义中指出,而是在解释部分提出的。1.3的定义:该定义中指出“球感”是()的能力,如果给这个能力补一个主语的话,理所当然应该是人。这些论断暗中转移了论述的主体――将论述主体由“球感”转移到了人的身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的本质是事物本身的特有属性,所以“球感”的实质论述的应该是“球感”的特有属性,而不应该是人。

2.1.3在1.4的定义显得过于笼统,只是简单的将“球感”的定义归结为一种认识,对于“球感”的产生原因及实质没有清楚的表述出来。

2.1.4针对1.5的定义:所有以上的对“球感”的论述中,这个论述是最全面而且合理的,它综合了上述的四种观点,但是他将“球感”固定在人体与球接触的一瞬间是很狭隘的。它后面的论述“是通过学生的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机体感觉等多种感官信息分析和综合后产生的,它能对球、球场、球网及时空特性等客体做出高度敏锐和精确化的识别与认识,它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精确地感受到球所处的位置、距离、重量、体积、弹性及球的力量、速度、方向等。”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2.2上述理论的可取之处及理由

2.2.1在1.1定义中,提出了“球感”是一种专门化知觉这是合理的。“球感”,顾名思义,“感”就是感觉、知觉。

2.2.2针对1.2定义,在定义中提出的“球感”是人球关系在运动过程中的专门化知觉,“球感”就是人对球的感觉,这中间当然涉及了人与球的关系问题。这比1.1的定义就更进了一步。

2.2.3在1.3和1.4的论述中引入了主体对“来球的重量、速度、性能、弹性及控制球的反弹飞行距离、方向、变化”、“运动中球、人、场、时机的观察、思维、判断”这是合理的。感觉是由客观事物的刺激引起的,那么在谈论感觉时就不应该只谈主体,而不谈客体。

2.2.4针对1.5定义,这个定义是上述定义的综合,所以其合理性自然不必重新赘述。

3.本文对“球感”的定义的推理过程及结论

3.1合理部分的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上述定义的合理部分进行高度概括如下:

3.1.1“球感”是一种专门化的知觉。

3.1.2“球感”包括主体对客体(即来球的性质、球场等)的判断和思维。

3.2“球感”的产生的生理机制――即“球感”的本质

3.2.1“球感”与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相同

“球感”是由于练球时进入视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和皮肤分析器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在大脑中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神经联系的结果。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与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在大脑中,与条件反射相关的中枢之间建立起了暂时的神经联系。

3.2.2“球感”与条件反射的特点相同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重复的训练;其次,形成条件反射后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第三,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一个球员在形成“球感”时都具有条件反射形成的特征:首先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形成“球感”,其次在形成“球感”后可以无意识的完成技术动作,第三,“球感”的形成同样经历着条件反射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由上述,我们可以说,球感的生理机制也是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球感”的形成也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那么“球感”也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3.3专门化知觉与“球感”的关系

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专门化运动知觉的定义是:“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实践中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主体运动知觉。”而运动知觉的定义为:“人脑对外界物体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由上述可知:“球感”是专门化知觉,专门化知觉属于运动知觉,推理得出:“球感”属于运动知觉。由运动知觉的定义可知运动知觉包括两个范畴:大脑对外界物的反映和大脑对自身运动情况的反应。这样又可以推理“球感”也应该包括这个范畴。

3.4“球感”的作用

运动员敏锐的球感有助于他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场上情况变化;有助于他精确地产生反应动作;有助于击球的精确度;也有助于使其注意力从完成击球动作过程中解放出来。良好的球感不仅可以控制自己需要控制的球,同时也可以注意同伴的行动路线、位置的变化等。那么通过“球感”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4.1“球感”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球。

3.4.2“球感”可以对球起到一个微调的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将“球感”的定义确定为:“球感”是在球类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大脑依据对运动中的来球的距离、速度、力量、性能等性质进行判断思维后指挥机体自身做出能够对球进行控制和微调的一种条件反射。

参考文献:

[1]洪伟.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增加“球感”练习的实验研究[J].

[2]冯永.对“球感”的理解及其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3.

[3]陶利.利用准备部分培养学生“球感”的方法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1999,9.

[4]屈东华.培养学生排球“球感”能力的途径[J].浙江体育科学,1995,12(2).

[5]陈国强.论排球正面传球的专门化知觉及其培养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报,2004,9.

[6]钟前涓.排球运动员“球感”特点、作用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

[7]体育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

生物质综述篇8

【关键词】深部煤矿资源开采;传统地质勘探方法;综合地质勘探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煤矿资源的地质勘探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深部煤矿资源的开采对地质勘探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深部煤矿资源开采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引进与推广综合地质勘探的方式,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概述

现阶段,深层煤矿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频频发生安全事故,如瓦斯爆炸、矿井突水、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塌陷等,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矿区的安全生产,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采取科学、规范、合理的煤矿地质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开采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地质勘探可以通过分析工程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工程施工方案,防止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主要是运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勘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直流电探测法。直流电探测建立在介质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岩石和矿石视电阻率的方法进行地质勘探;第二,瞬变电磁法。这种方法又被称为tem法,是在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勘探方法,在目前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时间域人工电磁感应技术来达到勘探的目的;第三,地质雷达法。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地质雷达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朝着便携化和高精度化的方向发展,在工程、煤矿地质和环境探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勘探方式主要通过发生短脉冲高频电磁波,对接收反射波的位置和走时等具体参数进行分析,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之外,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还有高密度电率法、重磁勘探法、三维地震勘探法和大地磁电阻率法等。

上述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单一使用,就会凸显出自身的局限性,只能大致探明地质结构中的突水因素,不能有效掌握整个矿区的地质结构。

2.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在深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

综合地质勘探可以充分利用地面测绘、通感、必要钻探和多种物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优势,可以达到立体化、多参数、多层次的勘探效果,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地质勘探方法。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的勘探原则是先地面后井下,在地面勘探阶段主要利用先钻探后物探的方法,在井下勘探阶段主要运用钻探、物探相结合的方法。

2.1采区地面地震勘探

在开采煤矿资源之前,首先需要利用地面地震勘探的方法,对采区的断层发育规律和地质构造形态进行勘探,掌握底板的起伏情况和煤层的具体赋存状况,客观评价矿区含水层的富水性,预防水害的发生,利用准确、可靠、真实的地质材料,为采区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另外,在地震勘探阶段要进一步地了解采区的小构造,比如采空区的分布、陷落柱和断层等,将采区衔接,并提前设计实施。目前,在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有三种,即矿井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和三维地震勘探法,此外还有钻探等探测技术。与矿井勘探相比,地面物探具有探测效率高、施工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即受地表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地面条件适宜的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地质勘探的首选。

2.2微动测探勘查

微动测探勘查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可以勘查地质构造。通常情况下,微动测探勘查可以通过天然场微动信号并结合数据分析与处理手段,获得面波信号,从而勘查出地下S波速度结构。这种勘探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空间域和定期都不规则,通过波动理论可以知道面波与体波都在微动范围内。一般来说,微动测探勘查的震源都是在地表面或海底面,所以分析面波成分非常重要,微动测探勘查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面波反演地下物质结构。

2.3井下钻探与综合物探法

为了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可以采用井下钻探作为地质勘探的手段。井下钻探有很多优点,如工程量小、投资少、水压水量直观、工期短、针对性强等。此外,井下钻探不受地表条件限制,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在防水试验阶段,可以利用井下钻探的方式对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分析与控制,也可以利用物探等手段勘探富水区的工作面。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利用物探手段探明矿区的导水构造、局部富水带和隔水层变薄带,之后再用钻探手段验证。这一操作过程的重点在于布置注浆改造和疏水降压等工程。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完成勘探过程:一是利用井下直流电法透视采煤工作面,勘查内部的导水构造和底板集中富水带;二是利用tem进行探测。tem也被称作瞬变电磁法,利用tem法可以探测出高程不同的富水区,通过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提高防治水措施的针对性;三是利用弹性波Ct进行勘探,弹性波Ct也称为地震层析成相技术,可以勘查矿区的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的发育状况;四是利用瑞利波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及时了解掘进巷道前方的异常体情况,适用于探测矿区的前方构造。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煤矿矿区容易受到底板岩溶水害威胁,应当重视对煤矿矿区的地质勘探。在矿区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可以做不同规模的防水试验,再利用钻探和物探等手段,勘查出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地质异常区的勘查力度,综合利用多种勘探手段做好地质勘探工作,使各种勘探方法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相互验证、相互补充,发挥多种地质勘探方法的综合效应。[科]

【参考文献】

[1]胡俊峰.煤矿深部开采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19).

生物质综述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能力培养策略

理综考试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高考命题原则,而实验题能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高三生物的复习,要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提高复习效率,注重提高能力。

一、把握能力结构

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那么,主要考查哪些能力呢?生物学科对能力结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次:

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例如在学生学了“遗传与变异”知识后,教师就可以用“基因”“染色体”“遗传基本规律”等概念、原理或遗传图解,去解释诸如“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之类的问题,而不必从“什么是基因”“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等细细道来。生物学教师必须注意在复习教学实践中研究生物学语言现象(包括教材的、学生的和自己的),提高自己,示范学生。

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用文字准确表述图表中所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图表题的复习解题指导,如曲线图题的解法:先“识标”(明确坐标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明点”(明确曲线的交点、拐点等关键点的生物学意义)、三“析线”(描述曲线的变化规律及生物学原理)、四“用图”(用相关生物学知识与图紧密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绘图,以图代文来表达生物学事实和实验设计、结果。画简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复习中往往会被忽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图,以图代文来表述课文,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达到复习教材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绘图技能及以图代文的表达能力。

2.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学生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生物学语言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应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复习教学,在教学时要归纳综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揭示生物学概念、原理、生理过程的内涵和外延;总结教材中的生物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学生一般习惯于对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突破,不善于梳理前后章节的知识体系,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框架,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就不可能深刻,结果严重影响了对知识的领悟力。

二、提高能力途径

1.提高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考察知识的综合能力,既包括学科内综合,也包括多学科综合,不再强调学科知识的覆盖面。试题以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因而在复习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开放,掌握生物学科的特性,及与其他学科的互通性,比如生物和化学的知识就有许多互通性,有许多知识彼此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正从题海型向能力型、创新型转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分解、综合,要注意训练学生对于图形、曲线的分析,以及图形转换能力,同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设问、思考、解决。达到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只要做适当的题目,就可以在复习练习中获益非浅,而不必沉溺于题海中,不能自拔。

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内容,约占20%的分值。这部分试题是高考的压轴题。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逐渐达到能用恰当的实验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多方面能力要求。

3.提高高考答题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

解答选择题,首先是调整心态。在理综试卷中,生物学科的选择题是排在最前面的,很多考生此时还未进入考试状态,思维不够严密,审题粗心,建议考生要尽快调整心态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审题时要看清题目所给的条件,看到熟悉的问题要注意是否有变化。其次,选择答案时要有明确的根据,无法判断的可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者回头再认真读题,寻找尚未利用到的条件。第三,选定答案后再回头核对题目内容,看看题目究竟是不是这么问的,不要忘了题目设定的条件,自己的选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4.提高心理素质能力

生物质综述篇10

总结多年编纂的实践,要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在诸多因素中,准确把握条目的设定,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把握条目在年鉴中的地位作用。

年鉴,特别是地方性综合年鉴,编纂上一般采用条目体分类编辑法。大体上分为类目、分目、子目、条目等层次。而条目是年鉴的主体,是年鉴所有记述内容的核心,是年鉴资料性、信息广泛性、主题突出性的载体。条目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左右年鉴的编纂质量,更影响着年鉴的可读性、可用性。因此,条目词条的设定至关重要。条目设定是否突出主体内涵,是否突出资料价值,是否突出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突出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必然影响年鉴所具备的信息载体、信息汇集、积累、传播、应用等基本功能的发挥。总之,条目设定是否准确、合理、科学、得体,是年鉴的价值所在,是反映年鉴基本属性的客观要求。

其次,要明了条目设定中存在的缺欠和偏差。

回顾多年编纂年鉴的实践,查阅分析各层面和各部类已出版的年鉴,不难发现,很多条目存在不合理、不准确、不得体的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总结式的条目。有的照搬年度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加上条题,充作条目,穿靴戴帽,淡化了条目的主题词。如某部年鉴,记述道路运输情况,以“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为条目,在“环境保护”类目中,“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为条目,均为总结式条目。这类条目应浓缩为“道路运输业”、“流域水污染防治”。这样的条目,不仅清晰准确,而且考虑到“年鉴”资料的连续性,是否“快速发展”、“加强”什么“工作”没必要在条目中表述。

二是多元复合式的条目。就是把多种元素或称事物设为一个条目,形成内容表达的混乱。同样在一部年鉴的“环境保护”分目中的一个条目是“推进减排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既是总结式又是多元复合型,既不符合条目的基本属性,又不适应一事一目的规范。完全可以作为“减排科技应用”、“环保产业发展”两个条目分别记述。

三是鉴定评议式的条目。如:“某某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实现社会福利机构投资多元化”这种类型的条目,不仅缺乏深度的概括、提炼,而且没有必要下定结论。其中“取得重大”、“实现多元化”均可减掉。

四是动态综述式的条目。如在税务分目中,设立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宣教增强干部服务意识”一类的条目,完全可以设为“社会公益活动”、“干部教育”,既明了,又不影响所涉内容的记述。

五是逻辑混乱式的条目。在一部省级卫生年鉴中,把本应设分目的设为条目,条目下又设标题另起,不仅不符合年鉴一事一目的体例,还造成了逻辑混乱。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条目中,又分别设立标题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这样的条目设立由大变小,内涵过多。把条目列为分目,下面的词条进行精练,分列条目,可列“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等,更能突出条目的内涵,且增强条目的资料性。

上述总总,都对年鉴记述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三,要坚持条目设定的基本原则。

条目的设定必须符合年鉴体例的要求,在实践中最基本的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要遵循系事性原则。即一事一目,一事一记,突出特点,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事物的内涵及实在。

二要遵循记实性原则。只有实事求是地设定主题词,抓住事物的实质,才能更好的记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剔除不必要的修饰用语,是记实性的关键所在。如在一部银行年鉴中的“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农作用”这样的条目,支农作用不是主体,而“支农再贷款”才是事物的主体,突出了“再贷款”才能体现事物的实在性。而怎样发挥作用、发挥了什么作用可以在记述的内容中体现。

三要遵循连续性原则。条目的连续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一个部门的工作,是由部门的职能决定的,每年的内容基本是稳定的,而年鉴所要记述的是其内涵的变化。如在县级教育年鉴中,可列的条目必须有“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每年都可如此。但其发展变化可在内容记述中去体现。这样,把几年的年鉴汇到一起,才能看出发展变化,才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年鉴的可鉴性、变化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