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50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1

【摘要】儿童鹅口疮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系婴幼儿口腔粘膜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念珠菌性口炎。本文就儿童鹅口疮的预防与治疗近十年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鹅口疮;白色念珠菌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一种口腔粘膜疾病,口腔粘膜表面形成白色的斑膜,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常有此症[1],因为常常在口腔里表现为像雪一样白的假膜,所以又称为雪口病。

1儿童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鹅口疮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图1、图2),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

感染轻微时,家长不易发现,患儿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感染严重时,整个口腔年末可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并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等症状[2],少数病例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它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应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

2儿童鹅口疮的预防

鹅口疮多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3],其发病原因主要为乳具消毒不严、乳母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所以鹅口疮的预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食具严格消毒,乳母保持清洁;

(2)喂奶前洗手,做好一切消毒措施,切断传染途径,防止感染传播和交叉感染;

(3)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4],或缩短疗程,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抗病力,防止正常菌群生态环境改变而造成真菌增生和感染;

(4)对婴幼儿经常进行口腔护理。家庭式口腔护理可用温开水,医院传统式口腔护理可用生理盐水等,两者均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应用碳酸氢钠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地预防鹅口疮的发生[5]。碳酸氢钠盐水不仅有清洁口腔和杀菌作用,同时因碳酸氢钠是碱性液体,所以可改变微生物的酸性环境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使口腔酸碱度维持在正常范围。

3儿童鹅口疮的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法[6]。治疗方法:针刺取地仓穴,直刺0.2~0.4寸,行捻转泻法,留针5~10min,每日针1次。外用中药:黄连1g、甘草1.5g、大青叶3g、吴茱萸3g,水煎,浓缩,加入蜂蜜调成膏,外搽于小儿口腔患处,每日2~3次。

3.1.2中西医结合治疗法[7]。败酱草40g、白花蛇舌草30g、鹿角片25g,浓煎液涂口腔粘膜患处,每天4次。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败酱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8]。

3.1.3口腔炎散治疗法[9];口腔炎散由大黄、冰片、儿茶组成,研未成粉剂。使用时先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然后用清毒棉棒沾药涂敷患处。

3.2西医治疗: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多采用2%~3%碳酸氢钠溶液涂口腔,或1%龙胆紫、两性霉素、冰硼酸、硼砂甘油、制霉菌等混悬液涂布口腔粘膜,但因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口腔局部涂药不合作,操作困难,并且服药后易被咽下,药剂经胃肠道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起作用,疗程长,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10],这些不良反应将影响患儿的情绪和抗病能力,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以下几种治疗鹅口疮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3.2.13%克霉唑口腔涂剂治疗鹅口疮,具体用法为将克霉唑片3g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冷开水100m1及甘油10m1配成混悬液,患儿进食后30分钟或睡前用棉签搅匀,涂抹口腔黏膜,每日3次~4次。研究表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碳酸氢钠治疗方法[11];

3.2.2度米芬含片联合2%的碳酸氢钠液治疗婴儿鹅口疮[12]。度米芬为一种高效、广谱、表面活性抗菌药,它不但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可抑制真菌,在碱性环境下抗菌力更强,不良反应少;

3.2.3克霉唑混合鱼肝油治疗鹅口疮[13]。克霉唑系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是损伤真菌细胞膜化学成分,改变其通透性,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并影响其代谢过程致其死亡;而鱼肝油具有不亲水性,其成分又有的作用,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D,可促进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生长,起到营养和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3.2.4微生态活菌双歧杆菌片治疗鹅口疮[10]。双歧杆菌是消化道主要的厌氧菌,为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正常菌群。微生态活菌双歧杆菌片的药理作用为调节人体肠道菌群,通过营养竞争,生物夺氧,产酸抑制和占位效应,拮抗细菌、病毒及真菌的生长,并且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3.2.5制霉菌素碳酸钠溶液治疗鹅口疮。制霉菌素为多烯类抗真菌药,具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高,其药理作用为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相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以致重要细胞内容物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具体用法为局部涂药,同时加服益生菌佐治鹅口疮,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14];

3.2.6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15]。伊曲康唑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抗真菌效应,从而达到治疗鹅口疮的目的。蒙脱石散为消化道粘膜保护剂,不但直接减轻了白色念珠菌对口腔粘膜的损害,还可以减少伊曲康唑的血液吸收,起到充分杀菌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3.2.7依曲康唑涂剂治疗鹅口疮。具体用法为先以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再用100mg依曲康唑胶囊砚成粉末溶于5ml注射用水中,用棉签涂于口腔粘膜。研究表明依曲康唑涂剂治疗鹅口疮的疗效优于制霉菌素或酮康唑[16];

3.2.8生物溶菌酶加特比萘芬治疗鹅口疮[17]。生物溶菌酶能溶解真菌细胞壁,其功能主要表现为杀菌、增强机体免疫力、修复组织三方面;特比萘芬为烯丙胺类抗真菌药,能特异地干扰真菌固醇生物合成的早期步骤,由此引起麦角固醇的缺乏以及角鲨烯在细胞内的积聚,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生物溶菌酶和特比萘芬均为喷剂,操作简单,起效快,疗程短,家属易于接受;

3.2.90.5%酮康唑联合思密达治疗鹅口疮[18]。0.5%酮康唑溶液为广谱抗真菌药,呈弱碱性,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吸收,能直接杀灭口腔白色念珠菌。进食前30min涂搽思密达于口腔或口服,对口腔及粘膜有覆盖作用,可保护和修复粘膜[19],同时对病毒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总结

婴幼儿时期是人体免疫功能发生和发育的阶段,而婴儿在出生后4个月内易出现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时igG水平仅相当于成人的35%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合成能力才逐步提高。由于该时期口腔局部免疫生理发育不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差,加之疾病因素需应用抗生素治疗等,容易感染并发鹅口疮。家长应定时清洗和消毒乳具,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口腔护理,积极预防鹅口疮的发生。患病后也不要过于着急,应及时就医,选择合适自己宝宝的治疗方法,同时应给患儿增强营养,进食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供给足够水分,忌食刺激性食物,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愈合。

参考文献

[1]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

[2]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

[3]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

[4]刘应霞,江少杰,季瑞芬等.双氧水用于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0,17(3):33

[5]李书梅,陈璐等.碳酸氢钠盐水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08(11):1828-1828

[6]秦泗锐,秦国培,陈娜.针刺合中药外用治疗鹅口疮.中国民间疗法,2001(9):17-18

[7]赵红卫,金海燕,张继英.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口疮3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13

[8]边才苗.白花舌蛇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5(10):991-992

[9]于萍.口腔炎散治疗婴儿鹅口疮.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8):96

[10]彭丰,何梅玲.双歧杆菌片治疗鹅口疮45例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1):53

[11]庄琼冬,汤银惠等.3%克霉唑口腔涂剂治疗盈幼儿鹅口疮的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5(20):37

[12]何周杰,任云霞等.度米芬含片联合2%的碳酸氢钠液治疗婴儿鹅口疮40例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7(20):82

[13]王可为.克霉唑混合鱼肝油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体会.护理杂志,2007(24):63

[14]黄兆敏,阳梅.益生菌在佐治婴儿鹅口疮中的作用探讨.中国当代医药(医护论坛).2009(9):188

[15]余红.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45例.中国药业(临床医药),2009(11):81

[16]程明,王亚均.自制依曲康唑口腔涂剂治疗新生儿鹅口疮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34):85

[17]韩剑星,李瑛,李惠兰.生物溶酶菌加特比萘芬治疗小儿鹅口疮80例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16-17

[18]何红,范毅荣.0.5%酮康唑联合思密达治疗鹅口疮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9(1):24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2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多发。临床以大便增多,粪便稀或完谷不化为主证。我们对腹泻患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后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知常而达变”,精心护理患儿。①详细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以区别泄泻的寒、热、虚、实,分别护理;②密切注意神态、唇色、呼吸、皮肤、四肢、苔脉及体温的变化,作好各项记录;③便前腹痛,尿布浸湿,卧位不适,饥饿惊吓等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要及时找出引起小儿啼哭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2.2加强基础护理①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服,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②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5%鞣酸软膏,以保护周围皮肤。③对伴有呕吐的患儿,要注意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及时作好口腔护理及卫生处置。腹泻患儿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2]。

2.3严格隔离措施对患儿严格进行床旁隔离,其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换下的尿布在现场直接丢入袋中,并封好拿出室外。被大便污染的非一次性尿布、被服、便盆、地面等,均应作相应的消毒处理。接触污染的尿布和衣物后要清洗双手。病儿用的奶瓶、,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洗手。护理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4做好饮食护理因泄泻患儿脾胃运化失司,又因小儿饮食不知自洁,故应注意加强饮食调护,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稀释奶液,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减轻胃肠负担。人工喂养患儿,暂停喂牛奶,可改喂脱脂奶、酸奶或米汤。吐泻严重者禁食6~8h,禁食期间要静脉补液,饮食应逐渐恢复,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5改善给药护理①小儿服药常不合作,汤药以浓煎为宜,丸膏散剂型,药量宜少,先将药用温开水化开或调在乳汁内、口服补液盐水内喂服。一般宜空腹喂药,分少量、多次喂入。注意喂药宜慢,慎防引起呛喉,药宜温暖。有恶心呕吐者,可在喂药前,在汤药内滴几滴姜汁,以缓解呕吐;②配合捏脊疗法以巩固疗效,注意手法轻柔,用力均匀,应在每日晨起或饭前进行;③若久泻不愈,可针灸三里、气海、阳陵泉等穴[3]。

2.6注重情志护理中西医都十分重视精神护理,但因小儿具有易睡,易醒,易哭,易惊,易饿,易兴奋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所以护理工作更要细致入微。①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护士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勿惊吓患儿,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对熟睡的患儿勿轻易唤醒;②对1.5~3岁的患儿,应多予以哄导、诱导、鼓励,态度要和蔼可亲,通过关心与爱护与她(他)们建立感情,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

2.7预防并发症①防口疮:进食或呕吐后,可用清热解毒草药,如金银花、甘草液洗口腔;②防臀红:保持局部干燥,如已发生臀红,局部涂以油膏或鸡内金外敷;③防肺炎:患儿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吸入性肺炎。

3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破坏肠绒毛导致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双糖酶及其钠/钾atp酶缺乏,造成肠道内水、电解质转运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的腹泻。通过对小儿泄泻的临床护理,我们体会到:首先只有了解到小儿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才能对患儿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护士在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修订辨证施护计划,使护理密切配合治疗,促使患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参考文献】

[1]余孝良.儿科诊疗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婴幼儿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护理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为婴儿期最常见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医生将其纳入“病毒性肺炎”范畴或称其为“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定的死亡率。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地治疗和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患儿45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450例,男203例,女157例,年龄0.2~2.5岁,平均1.6岁。均有1~3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出现咳嗽、喘憋,烦躁不安等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肺部听诊哮鸣音。诊断标准均符合文献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

护理

一般护理:病室环境温度保持18~25℃,每天要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忌对流风。相对湿度50%~60%。注意给患儿保暖,但不要过暖,以活动时不出汗为好。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陪护人员。护理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静脉穿刺力求准确轻柔,减少对患儿刺激,以保证其充分休息。重症患儿卧位时头胸部稍抬高,经常给予变换,喘息重者给予半卧位,轻症患儿不要过度限制患儿活动。饮食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少食多餐,嘱家长增加患儿水分摄入,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小于6个月腹泻患儿做好臀部护理,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臀炎、尿布疹及上行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发热患儿要定时测量体温。体温38.5℃以上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以防高热惊厥发生,注意观察退热后不良反应。

口腔和呼吸道护理: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患儿鹅口疮、口腔炎、口腔溃疡并发率较高,本组分别为38例(8.4%)、20例(4.4%)、12例(2.6%)。鹅口疮可能与患儿体质差,发病时间长,口腔感染可增加患儿痛苦,减少食欲,更重要的是引起感染下行,导致患儿二重感染,病情加重或恶化。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很重要,首先保持口腔清洁,患儿进食后,嘱家长喂适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有鹅口疮、口腔炎、口腔溃疡时定时给予口腔护理,配合适当的药物,以减轻患儿痛苦,促进食欲,减少并发症。由于小儿气管、支气管较细的解剖特点,感染后因黏液潴留、黏膜肿胀、支气管痉挛,造成呼吸道梗阻痰液咯不出来,加重喘憋症状,故护理上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痰堵或有痰咯不出来影响呼吸和氧疗时,要及时处理,咳嗽有痰出现呼吸道梗阻时,及时刚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患儿背部,以助排痰缓解呼吸道梗阻。必要时负压吸引吸痰,吸痰时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在成患儿伤害和继发感染。

氧疗护理:患儿喘息重出现缺氧症状者需给氧气吸入,临床表现为喘息明显、三凹征、呼吸次数≥30次/分,或经皮氧饱和度≤95%,或氧分压≤90mmHg,必须行氧气治疗,可间断或持续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吸氧前清除鼻腔分泌物,痰多者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给予。遵医嘱调解氧流量,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观察氧疗效果。

雾化吸入护理:雾化吸入是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用药和频次,常用的是3%的盐水、布地奈德气雾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以单用或联合应用,应首先安抚小儿,减轻其恐惧心理。

口服和静脉输液护理:遵医嘱用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熟练掌握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做到精确及时足量用药,了解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服药时注意避免呛药。因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尽量采取留置静脉针穿刺,以减少反复穿刺之苦。建立静脉通路后,要妥善固定,静脉输液时保持静脉输路通畅,以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教给家长留置针注意事项。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滴速,用药后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出院指导与健康宣教: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指导家属出院后做好宝宝日常护理,室内每天开窗通风,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居室禁止吸烟,家庭成员感冒注意隔离。餐具要消毒,合理添加辅食,补充营养。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和过暖,夏秋季坚持用冷水洗脸及口鼻,以增加呼吸道黏膜御寒功能。按时接种各种疫苗。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生。

结果

本组450例患儿,痊愈425例,好转21例,转院3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5.8天。1例患儿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肺衰竭。部分患儿有反复发作倾向。

讨论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和支气管痉挛。婴幼儿肺泡发育落后,支气管内径狭小,细支气管壁肌肉薄而少、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不完善,易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因此减少分泌物堵塞,湿化气道最为首选,雾化吸入要及时有效。其次,善于识别危重患儿,进行重点看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安静时的呼吸次数:50次/分;1~5岁R>40次/分;>5岁R>20次/分,除外发热等视为呼吸急促患儿,应引起重视;②发热超过38.5℃并伴有呼吸急促、三凹症、湿性啰音和CRp过高患儿往往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尽早选用有效的抗生素;③呼吸急促、三凹症、喘息、鼻扇、呼噜音(即将出现呼吸衰竭)需引起特别重视;④危重患儿:婴儿呼吸频率70>次/分、年长儿>50次/分、血氧饱和度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4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儿科患者23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并发症、母乳喂养的保证护理、护理模式的选择、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程序的规范、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238例患者母乳喂养率、健康知识评分、家属满意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降低,但患儿住院天数并没有缩短;结论:整体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整体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为适应时代的潮流,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开展与发展,尤其是在对象特殊要求更加严格的儿科临床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实施更具有必要性。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238例患者,男148例,女90例,年龄1周~4周之间,平均年龄:(3.21±1.49)周,新生儿孕周28~43周,平均孕周为(37.86±1.24)周,给予238例患者传统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护理、母乳喂养的保证护理、护理模式的选择、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程序的规范、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整体护理。

2护理方法

2.1传统护理: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护士长制定的值班表,在自己的上班期间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以疾病为中心”,对患者做到合适的疾病相关护理及处置(如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以及睡眠、饮食的变化,观察病情,如有变化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处置等)。

2.2整体护理:a、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护理:严格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尽量杜绝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防止发生新生儿红臀、鹅口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患者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减少家属不必要的焦虑。

B、母乳喂养的保证护理: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尽量保持患儿能够进行母乳喂养,对于已建立的患儿尽快恢复,未建立者进行重建,同时对患者母亲进行婴儿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宣传指导,使之能够健康有效的给予患儿提供必要的营养。

C、护理模式的选择:采取小组护理模式,将患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护理小团队负责,24小时均有护理人员护理,每个护理小团队至少由1名专业护士和3名辅助护士组成,保证平均一个护士对应2张病床,专业护士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监督及评价,定期根据结果进行调整。

D、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人员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地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哲学、宗教、营养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e、护理程序的规范:严格规范护理程序的规范性,不仅包括护理人员对患儿护理过程中的操作、处置,还包括护理资料的填写、保存及交班等规范性。交班时专业护士应该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等的变化。

F、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新生儿因为语言等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所以患儿的疼痛、不适等都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学会倾听,在进行倾听时要注意患儿的音调、表情、身体动作及姿势,全神贯注,并给予相应的回应及安抚,给予患儿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在进行治疗前需先向家长介绍患儿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案、用药,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等,让家长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同时给予家属鼓励和人性化关怀,告知以往治疗痊愈的病例,以增强患儿家属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加家属的依从性,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患儿家属提供相关护理健康知识,如母乳喂养知识、婴儿卫生知识、早教、辅食添加、护理等。

G、出院指导:对疾病已治愈或病情已控制出院的患儿,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相关护理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并定期回儿科门诊复诊或进行电话咨询,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分析方法:回顾2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孕母状况、护理措施、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比较、综合、分析。

二结果

238例儿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共190例患儿进行了母乳喂养,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鹅口疮、新生儿性红臀、院内感染等并发症共17例。23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三讨论

238例患者经整体护理之后,其母乳喂养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保证了婴儿营养的全面,同时经整体护理之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降低了,这说明整体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儿的母乳喂养率,使患儿能够得到更好的营养补充,并且能够显著的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我们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问卷、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整体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使家属了解了更多的健康知识,使其能够更好的照看患儿,并能够有效地缓解医患关系,不过经比较分析经整体护理之后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并没有明显的缩短,说明整体护理并不能够使患儿的病程得到缩短。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母乳喂养率,增加患儿家属的相关健康知识,使患儿家属满意度得到提高,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且能够使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得到提升,提高了护理群体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作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建新.整体护理的质量保证[J].护士进修杂志.2002,1(2):119.

[2]余明珠,丁梅月.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相关因素和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11.

[3]王小玲.整体护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与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8.3(4):53-55.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5

作者:徐杰作者单位:鞍山市双山医院儿科,辽宁鞍山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饥饿、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硬肿一般好发于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腰背部、腹部,常伴有多器官功能低下甚至损害。本病预后恶劣,病死率高达25%~75%,是北方地区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1?2]。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硬肿症患儿有15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早产儿13例,足月低体重儿2例,合并肺炎3例,脐炎4例,住院12~25d。15例患儿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14例痊愈;1例合并肺出血死亡。

2护理

2.1复温的护理

正确有效的复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先用低温计正确测量肛温,根据不同体温给予处理。体温大于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足月儿可置入20℃~26℃室温环境中加热水袋复温,早产儿可放入30℃温箱中;体温小于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入比体温高1℃~2℃暖箱中开始复温,并逐渐提高箱温,每小时升高0.5℃~1℃,温箱温度不超过34℃,于12~24h体温达到正常,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监测肛、腋温变化,每2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6h后改为4h一次。用远红外线抢救台快速复温是把患儿放入床温30℃抢救台上,每15~30min升高体温1℃,随体温升高逐渐升高抢救台温度,最高32℃。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预热至适宜的暖箱中。使用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儿腹壁皮肤与环境温度,进行摄入或输入热量、液量及尿量监护。在复温后注意更换,避免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

2.2供给充足的营养

在复温过程中,随着体温的增高,组织的代谢过程加快,患儿的水分与热量消耗增加,故应增加水分和热量的补充,以维持基础代谢。喂养应按病儿吸吮力来进行,对能吸吮的患儿,母亲要亲自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不能吸吮者,应将母乳挤出,用滴管或管饲喂养,每2h喂奶1次,奶量逐渐增加,注意奶温和喂奶速度。每次喂饲后须观察20~30min,以防呕吐呛奶而窒息。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

2.3预防感染的发生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min,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应注意口腔护理,生理盐水和2%碳酸氢钠溶液擦试患儿口腔,避免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局部保持清洁干燥,有感染者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衣着被褥松软舒适,颈下、腹股沟、腋下等皮肤皱折处搽爽身粉,在臀部涂氧化锌软膏,勤换尿布,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按摩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各种导管导线放置妥当防止擦伤患儿皮肤。将消肿膏适量涂于硬肿部位能使硬肿很快变软。硬肿膏取中药复方,制做简便,对小儿皮肤无刺激性,可广泛使用[3]。

2.4观察病情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持续吸氧,应用监护仪检测血氧饱和度和进行血气监测,防氧中毒。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重症患儿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密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尤其在静脉或肌肉注射时,针刺部位出血或有淤斑,应考虑早期dic,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粼龆啵?粑?莱鱿峙菽?聪屎焐?狄禾崾居蟹纬鲅?阆颍???级?辔裕??垢?酰??栉?当3趾粑?劳ǔ??乐怪舷ⅰS蟹纬鲅?呒笆蔽?担?3趾粑?劳ǔ?=】抵傅级ㄊ弊龊迷斜<觳椋?霸缱龊米急浮w龊帽e?臀梗?乐胃腥尽o蚣页そ步庀喙刂?叮?〉眉页さ呐浜希???し溃?档头⒉÷剩?褂仓卓刂圃诮闲》段В?岣咧斡?省?/p>【参考文献】

[1]高岭,王金华,朱阿瑾,等.新生儿硬肿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4,31(6):13.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6-0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接收病情危重的患儿,治疗与观察过程中需使用各种导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组织较为脆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不足,故在置管及导管维护时操作较为困难,易引发非计划拔管,中断治疗,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危害生命健康[1]。集束化护理是利用一系列护理措施处理难治性疾患,最大程度的优化医疗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2]。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旨在探讨其对非计划拔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胎龄34-41周,平均(3741±207)周。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35-41周,平均(3753±212)周。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管道护理,胃管留置患儿佩戴小手套、喂养前检查胃管刻度并通过回抽内管观察其内容物,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培训: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学习最新管道护理技术与并发症预防;②导管标识改进:由医院统一制作导管标识纸,不同导管以不同颜色代表,并备注药物名称、日期等,并规定标识纸贴放位置;③中心静脉管理分级护理:由专人负责更换敷贴,由高资历护理人员正确掌握脉冲式冲管手法实施日常护理,并在患者床头粘贴不同导管维护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管道安全评估表评估其风险,做好评估记录,加强管路巡视;气管插管时,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时,应轻轻抚摸其背部,并用轻柔的语言安抚;根据需要,及时吸引清理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及时更换有松动现象的固定胶布。

13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不同类型管道非计划拔管率,包括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及综合性管道。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Ⅱ度臀红、鹅口疮、七部感染、管道堵塞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非计划拔管观察组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综合性管道的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等特点,患儿需接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措施,但在既往护理过程中,常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与拔管评估意识差、患儿肢体缺乏约束、导管固定差等有关,因此,如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已成为目前科室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3]。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7

本院iCU新生儿病房于200406~200706,共收治多胞胎、双胞胎早产儿62例,其中56例发生呼吸暂停。对呼吸暂停患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2例多胞胎和双胞胎早产儿中,3胞胎12例,双胞胎50例。出生体重最低670g,平均体重1660.3g,胎龄最小24周,平均胎龄33.1周。62例早产儿中,4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13例RDS,而且出生体重愈少、胎龄愈小,呼吸暂停出现的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有6例为此应用呼吸机。发生呼吸暂停最少1~2次/d,最高达15~20次/d,且多发生在出生后的最初3~5d内。

1.2呼吸暂停和RDS发生的原因

①环境温度或体温过高、过低3例;②血糖高低4例;③血气值波动过大17例;④胃食管反流8例;⑤感染19例;⑥颈部过度伸、屈5例。

2护理措施

2.1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患儿不同体位,奶前给于仰卧位时在肩下置软垫,用两个小沙袋固定头部,避免颈部过度伸屈,头部可偏向一侧,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俯卧位可使肺部的气血比例趋于合理,血氧分压增加,而且俯卧位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吸入,安全性高[1]。本组15例采用俯卧位,患儿哭闹减轻,有安全感。喂养时床头抬高15~30°,防止胃食管反流。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①胃管喂养23例;②泵奶22例;③十二指肠喂养11例。

2.2恢复自主呼吸

患儿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给予物理刺激:弹足底、托背呼吸、放置自制小水床等方法,以患儿出现呼吸动作、肤色转红为度。加大吸氧流量,清理呼吸道,通过刺激缓解呼吸暂停。上述方法无效时用呼吸囊面罩加压给氧,常很快好转。对频发的或原因不能去除的则尽早气管插管,本组上呼吸机治疗6例。

转贴于

2.3合理用氧

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气分析监测,根据临床表现及监测结果调整给氧方式及氧流量,主张低流量间断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这样即避免了低氧状态又预防了氧中毒,有43例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吸氧方式:①鼻导管吸氧30例;②头涵吸氧8例;③开放式面罩吸氧5例。患儿吸氧前血氧饱和度在80%~90%,吸氧后血氧饱和度在90%~95%。

2.4建立静脉通路

本组有42例应用氨茶碱静脉泵入,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液速度,不得随意调节输液速度,特别是24h维持输液,不能中途停止输液。

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监护仪报警及时发现呼吸暂停的先兆,给予及时急救护理。

2.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给予体温监测,每2h测1次体温。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使体温波动值不超过±0.5℃。体重<2000g的患儿入保温箱,体重在1501~2000g者,暖箱温度在32~33℃;体重在1001~1500g者,暖箱温度在33~34℃;体重<1000g,暖箱温度在34~35℃。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患儿,放在辐射台上,温度设在34~36℃,并加盖保温膜,防止空气对流,避免患儿体温下降。病情较轻,体重>2000g患儿,可以放在小床内,头部应带小绒帽。在保温箱,辐射台内患儿,注意温度探头的放置,防止被遮盖。②加强口腔护理:用2.5%碳酸氢钠擦试口腔,2次/d,动作轻柔,发现口腔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③加强脐部护理:用碘伏消毒液2次/d擦试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无渗出,避免尿液浸湿脐部。④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温水擦试皮肤1次/d,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防止臀红发生。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及处置前后必须洗手,为防止反复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和增加感染的机会,主张用腋静脉留置针,体重<1500g者应用piCC导管[2]。本组患儿有5例出现鹅口疮,2例发生臀红,经过细心护理,均痊愈。

本组呼吸暂停的56例早产儿,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密切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治愈49例,放弃治疗7例(因经济条件),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跃娟.不同卧位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091.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8

【摘要】目的了解掌握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现状,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5月-2009年5月住院的1864例新生儿的所有临床资料和病历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1864例新生儿中,医院内感染95例,感染率5.1%,早产儿发生率最高,占7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8%。95例感染中,治愈81例,治愈率85.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创操作、广泛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住院新生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控制,加强细菌学监测,强调手卫生,增强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加强管理和防范,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

医院内感染是所有niCU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构成对住院新生儿的严重威胁。美国儿科疾病预防网的调查表明,niCU和piCU中的院内感染率高于国家CDC公布的平均水平,说明儿科病人的易感性。发生医院内感染给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新生儿救治,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给预后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卫生部非常重视,并把院内感染发生率列为医院分级标准之一。为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现状和特点,我们对95例发生院感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864例新生儿均为2006年5月-2009年5月住院新生儿,男1083例,女781例,早产儿342例,低出生体重儿336例,平均胎龄35周,平均体重2200g,院内感染发生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5例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历逐一查阅并按统一表格登记,院内感染诊断由专门培训过的各病区负责人把关,并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院内感染发生率:1864例新生儿中,医院内感染95例,感染率5.1%。

2.2院内感染与疾病种类关系:早产儿发生率最高,为68例,构成比占71.6%,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的患儿,医院感染率越高。由此可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创操作、广泛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住院新生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2.3院内感染部位:肺部感染31例,上呼吸道感染2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7例(包括尿布皮炎11例,脓疱疹6例),口腔感染(口腔疱疹、鹅口疮)12例,肠炎6例,败血症3例,结膜炎2例,脐炎1例。

2.4感染与预后:95例感染中,治愈81例,治愈率85.3%,致原发病加重的14例,4例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2例放弃治疗。

3讨论

3.1早产儿是易感人群,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要做好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院感发生率越高。

早产儿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不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质和量存在缺陷,吞噬功能不足,补体缺陷,抵抗力低下,对微生物的易感性高,极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和侵犯。另外早产儿一般住院时间较长,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长,受感染机会越多。

3.2强化无菌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在我院新生儿科,主要的有创操作包括胃管留置、气管插管和不定时吸痰。胃管留置容易使胃内细菌沿胃管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鼻饲喂养后胃管内的食物或多或少残留在管壁上,形成小培养基,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气管插管和吸痰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器官继而发生肺部感染或血源性感染。而且,各种导管的固定,常常会使用许多胶布,胶布的使用会损伤皮肤,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而导致全身感染。所以,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规范无菌技术,在接触患儿前均应洗手、消毒或带一次性手套,动作轻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早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辅助通气过渡至完全撤机。做好niCU消毒隔离,呼吸机管道要严格消毒灭菌,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定期气道湿化、翻身拍背吸痰防止堵管。注意导管的维护,加强皮肤护理,以碘伏或70%乙醇消毒导管部位的皮肤,使用符合规定的合格医疗用品。正确使用或尽量减少胶布的使用,我科使用3m高通透透明敷帖可减少患儿的局部皮肤因敷帖造成的过敏、湿疹和炎症。

3.3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一方面可以有效治疗感染,但另一方面又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细菌耐药菌株的进一步增多及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所以,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严格抗生素应用指征,减少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合并感染宜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一种抗生素治疗,尽量避免经验性、盲目性用药。我院使用益生菌对调节肠道菌群有一定作用,例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源首)、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等。益生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增加肠道黏膜对细菌及其产物的屏障作用,激发机体免疫力,起到保护性免疫作用。

3.4加强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病区必须由责任心强、具有专业知识及熟练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工作,要科学地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重视每一个细小环节提高护理质量。婴儿使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如被服、毛巾、尿片等必须是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婴儿洗澡水应为流动水。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在于严格消毒,护理婴儿时注意卫生,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奶瓶、奶嘴要经过沸水消毒,每天用制霉菌素、苏打水等涂抹口腔。预防红臀,主要是保护臀部皮肤,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片。要勤换尿布,尿湿后立刻更换干净的。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柔软的小毛巾吸干,然后涂上一薄层煮沸消毒(须放凉)的植物油或清鱼肝油保护皮肤。新生儿脓疱疹也重在预防,应勤洗澡、更衣,衣服应柔软,吸湿性强,透气良好,注意皮肤护理。

3.5

应严格限制探视制度和加强消毒隔离。病室内一般不准家属陪伴,非本区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病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任何人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限制陪客,减少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有健全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大扫除和空气消毒,每日病室通风2次,每次1小时。听诊器、治疗用物(如压舌板、氧气管、胃管、输液管、头皮针)均应严格消毒。定期作治疗室、病室及配奶间的空气细菌培养。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隔离,并应有专人护理,护理后工作人员要泡手消毒。出院后,其床、保温箱等应行终末消毒。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调离新生儿病区,停止与婴儿接触。

3.6强调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niCU空间狭小,危重病人多,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工作负担重,需要洗手最频繁的niCU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差。手卫生,这是防控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手卫生差,病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接触传播,极易造成感染暴发流行。所以,要提高处于医疗第一线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强调洗手、戴手套和手部消毒,重视洗手设施,正确洗手,互相监督,养成自觉遵守、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医护人员有感冒者,禁止入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还要教育新生儿的陪护、父母、探视者等在接触新生儿前注意洗手或手消毒。

3.7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工作。要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监督,加强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对突发感染事件要有高度警惕和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疑似院感病例,不能抱侥幸心理,要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向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参考文献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弃婴;救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58-01

大多数弃婴曾经被其父母实施过相关的救治,后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其被放弃治疗并被遗弃,而放弃治疗原因多为经济因素。,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水平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弃婴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值得我国伦理学者和医疗工作者关注的。本次救治的弃婴患儿推测是在家长认为治疗无望后被遗弃的,但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治疗和活力后,成功被救活。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病例情况

1.1一般资料:患儿、男性、约10天(具体出生日期、时间不详),因“发现全身皮肤青灰色,呼吸急促2小时”入院。患儿于2012年9月27日16:35被人发现遗弃在公园厕所内,全身青灰色,经市民报警、呼叫120急送入院,由儿科科主任、护士长(作者本人)组织参与抢救,并立即开放院内绿色通道。

1.2诊断情况:患儿患有重症肺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新生儿冷伤综合征,新生儿中度贫血。

1.3入院初步检查情况:患儿体温38.3℃,脉搏130次/分,心率48次/分,体重3.5Kg,血压80/60mmHg,患儿反应差,予静脉留置穿刺时无反应,呈足月儿貌,全身青灰色、浮肿,躯干部可见明显花斑,腹部胀满膨隆,头部左侧、额顶部、双手、足背及腕部,腹股沟、双侧腋窝处可见多处针孔,脐部干净,脐带未脱落,左下腹可见穿刺针眼3处,周围呈圆形紫红色瘀斑,直径1.5cm,会、双、双侧均硬肿。

1.4彩超检查结果:肝脾肿大、腹腔积水,头颅Ct考虑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部Ct示肺部感染,动脉血气分析示氧分压80mmHg,血氧饱和度95%,血糖2.7mmol/L,wBC30.16×109/L,HGB95g/L,入院后入重症监护室,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输液泵控制滴速,计24小时出入水量,患儿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于9月30日全身皮肤及面色转红润,10月3日全身多处针眼已全部愈合消失,会、双、双侧硬肿消失,给予人工断脐。

2救治情况

2.1成立该弃婴的专治护理小组:从接诊到该例患儿后,医院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成立专门医疗、护理救治小组,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救治,并得到全方位的治疗护理,例如科护士长每日到病床旁指导护理工作,给予患儿、喂养等护理措施,以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积极参与救治,决不放弃,使患儿得到康复。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测,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计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

2.3积极控制感染:因患儿在外院进行过多处静脉穿刺,且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抗生素要每8小时静脉点滴一次,故固定专人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静脉穿刺处肿胀,液体渗出[1]。

入院时血培养示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经治疗后复查无菌生长,出院前复查腹腔彩超正常,头颅Ct正常,肺部Ct明显吸收好转,共住院14天,于2012年10月11日10:30送儿童福利院收养。

3护理情况及护理体会

3.1合理喂养,促进生长发育:患儿奶具严格消毒,奶嘴孔大小适宜,奶液新鲜,温度适宜(34℃-36℃),喂养由少量循序渐进过渡到适量,喂养时抬高患儿头肩部呈30o,喂奶过程中观察患儿吸吮、吞咽能力,喂奶后竖起患儿轻拍背部,入睡时患儿取侧卧位,防牛奶窒息。护理时我们注意定期测体重,评价喂养效果。患儿入院时体重3.5Kg,入院第一周3.75Kg,入院第二周3.95Kg,说明喂养有效,生长好。

3.2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采用专人护理,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严格洗手,穿隔离衣;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并对衣服进行消毒处理。本例患儿无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2]。

3.3加强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是否红润,每日予擦浴一次,注意环境温度适宜、保暖[3]。每次便后给予温水清洁肛周,皮肤皱褶处涂婴儿爽身粉。

3.4加强口腔护理:患儿因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易致鹅口疮,故入院后即注意口腔护理,每日使用1.4%苏打水洗口。

工作中注意护理细节如尽量避免减少采血次数,每次采血时注意仔细计算采血量多少,避免医源性贫血[4];予脑蛋白水解物护脑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患儿今后生存质量。。通过对本例无名弃婴的护理,笔者认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怀着一颗对生命永不放弃的心,通过自己高度的同情心、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参考文献

[1]刘楚婕,李玉香.放弃生命支持治疗在iCU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695-3696

[2]韦艳姬.早产儿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50-51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篇10

【关键字】:新生儿;护理;难点;措施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以至于其机体抵抗力较低极易诱发相关疾病,且病情变化速度快,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对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的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婴儿38例,女婴儿30例,体重2.5-4.3kg,平均体重(3.6±0.5)kg。10例新生儿肺炎,15例母婴血型不吻合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14例新生儿湿疹,24例新生儿黄疸,5例新生儿脐炎。

1.2护理难点分析

1.2.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1]。

1.2.2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2.3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1.2.4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系数高,护士工作压力大。通常而言,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较为繁杂、琐碎,加之新生儿病情变化快,需要护理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对其实施静脉输液时,要求液体滴数准确,静脉高营养维持较长时间,并且液体易渗漏需要二次穿刺的频率较高。加上新生儿很容易哭闹,各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极易让扰乱护士的心境,长此以往,可能促使护士精神高度紧张,降低工作积极性。

鉴于此,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然后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从下表1可知,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

3讨论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室,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快,加之患儿家属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这使得患儿从住院直至出院都需要护士的协助,护士如果疏忽了某个护理细节,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2]。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天左右脐炎会彻底消失。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3]。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两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总之,认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俊美.分析新生儿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01(45):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