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十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十篇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14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1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食品(Food)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生会摄取大量的食品,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能够供给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能源支撑人体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正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品。

营养(nutrition)指的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包括人体在摄取、消化、吸收和同化的物质。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将食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能够制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品种繁多、食用安全的食品。人体摄取食品,消化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衰老、防御病毒、延年益寿等生命过程的进行。

2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食品与营养是当今广大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与营养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指标也成为了食品制造加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人们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供给,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从食品中吸收基本的营养物质,同时,人们追求“好吃”的食品,为了使人体味觉得到满足,现在人们渴望“健康”的食品,健康而有营养的食品既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体对食品的功能性需求。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必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素,食品中含有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和健康需要营养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人体从事劳动及活动需要营养物质。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学习能力、抵抗病菌的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智力、体力、身高体重、寿命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生命健康,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令人感到恐慌、脂肪的缺乏会使人懒惰和不爱思考、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维生素B1的缺乏会使人得脚气病等不良症状的出现都与营养素不平衡有关。但是,现实中没有一种食品能够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所以,要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人体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品,让人体所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总之,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维持,人类的健康好坏与食品营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食品营养强化措施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通过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强化食品的营养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营养学知识,对待食品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味觉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当是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包含多的营养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成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谋求私利,迎合广大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却忽略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一些人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针对人体的特性,根据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向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一般来说,营养强化剂往往是食物中比较缺乏的,同时人体所必须的。针对特殊的人群生产营养强化的特殊食品,平衡这些人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强化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对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进行营养强化,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地效果,例如,人类主食大米、面粉、面包、面条等。在我国,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能够享用的物质基础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现象较多,所以,食品营养强化要面向广大农民,把农村当作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工作的重点。食品营养强化除了面向人类主食,还要面向人类日用品,例如,食用油、食盐、食醋、酱油等调味品,这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向这些生活日用品中添加钙、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标准。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饮品,所以,食品营养强化也应该面向饮品,特别是牛奶、饮料等经常饮用的饮品,往这些饮品中添加营养素,有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的营养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往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既要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素,还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人体的安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添加营养强化剂,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此外,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达标的食品要将其杜绝在市场内,要制定合理的食品营养标准。

5结束语

食品营养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营养强化对于解决人体营养不良症状有积极作用。人体摄入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要注意调节膳食结构平衡,保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魏福华浅淡营养强化食品与国民健康的关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6):55-57

[2]耿渊源保健食品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进程预测[J]企业导报,2009,(1)

[3]武立平有关食品科学与营养关系探讨[J]经济论丛,2010(9):218-219

[4]罗俊粦食品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J]现代食品科技,2006(3):206-207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2

1食品营养学领域项目申请情况

1.1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概述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见表1。2010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199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总数的14.64%。2011年度,申请项目数为303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数的15.23%,所占比例比上年增加了0.59%,同时申请项目数比上年增长52.26%,增长速度高于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的总体增长速度(46.36%)。两年来,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的上述3类项目总数,在食品学科3级申请代码中占据第3位,仅次于食品生物化学(申请代码:C200101)和食品检验学(申请代码:C200103)。2010年食品营养学领域不予受理的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只有2项,占本领域申报数的1.00%。2011年,有15项申请不予受理,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分别为7项、6项和2项,占本领域申报项目数的4.76%,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23.81%,是食品学科初筛率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在不予受理项目中有6项是由于参与人超项等原因所致,7项是由于研究内容超出食品科学学科资助的范围。因此,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实际受理面上项目149项,青年基金111项和地区基金28项,合计287项。

1.2申请项目按研究内容的分布情况根据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5类:1)七大营养素的研究;2)食品中功能成分、功能因子的功能性研究,包括食品新功能成分的发掘和功能研究,食品成分新功能的发掘,食品成分构效关系等;3)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4)分子营养学研究;5)其它研究,包括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2010—2011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见表2。2010年和2011年度申请项目中,研究内容都以第1)和2)类的研究为主。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数的36.18%和44.22%,2011年分别占37.62%和44.55%。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有13项和23项(分别占6.53%和7.59%)。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2010年只有8项申请(占4.02%),2011年也仅有17项申请(占5.61%)。其它方面的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申请数量也很少。

1.3申请项目按单位的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109个单位申请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量前16位的单位见表3。这些单位中申请最多的是12项,最少申请1项,平均每个单位申请1.83项。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单位数分别是73、50和14。2011年申请单位数增加到136个,其中两年都申请项目的单位有78个,58个单位为2011年新增单位;31个2010年的申请单位2011年没有继续申请,这些多是2010年只申请了1项的单位。2011年平均每个单位申请2.23项,比2010年有所增加。这两年合计申请项目最多的单位是南昌大学(2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18项)、江南大学(14项)和浙江大学(14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申请207项,占41.24%,申请量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申请26项,占5.18%(见表4)。

1.4申请项目按申请人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35~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比例高,而41~45岁的要低。而面上项目中,50岁以下申请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水平低(见表5)。青年基金申请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科学整体水平情况类似(见表6)。

2项目评审和资助情况

2.1申请项目的评议和资助概况经统计,在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同行评议中,3位同行专家都建议资助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7.34%和8.97%,远低于同年食品学科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55%和13.92%),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与食品学科平均比例差别不大。在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同行评议综合评价方面,食品营养学领域中评价意见为3a的项目所占比例也低于食品学科平均水平(见表7)。2010年和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受理的面上、青年和地区3类项目中,一审专家对创新性的评价结果均低于食品学科的整体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只有1项青年基金,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0.97%、0.78%和1.63%。2位专家评价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61%、6.61%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8.48%、8.27%和4.07%)。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为0,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1.07%、0.81%和0.62%。2位专家评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37%、2.70%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89%、7.45%和4.35%)。需要指出的是,地区基金的创新性评价结果既没有3a,也没有2a。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申报总数占食品科学学科申报项目总数的第3位,但仅获资助49项,资助率约为15.61%,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19.31%(见表8)。在食品学科所有17个3级代码的领域中仅高于食品油脂加工的10.87%,低于所有其它15个3级代码的资助率。相较于2010年20.10%的资助率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2.2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在2010年和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所获资助的40和49项中,仍以1)营养素和2)食品功能成分研究为主(见表9)。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的43.59%和43.59%,2011年分别占32.65%和55.10%;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3)、4)和5)获资助项目数很少,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占获资助项目数的约13%。

2.3资助项目的单位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34个单位获得食品营养学的基金项目,这些单位中最多获4项,最少1项。其中面上项目有17个,青年15个,地区4个。2011年增加到40个单位。这两年合计获资助项目最多的是南昌大学(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5项)、江西农业大学(3项)和石河子大学(3项)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3项),其余都是2项和1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获资助41项,占46.59%;获资助比例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获资助2项,仅占2.27%(见表4)。#p#分页标题#e#

2.4资助项目主持人的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主持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41~4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66.67%和57.14%;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低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而面上项目中,36~45岁年龄段主持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学科整体水平高(见表10),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64.71%和60.00%。2010年青年基金主持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学科整体水平情况类似,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高于食品学科的整体情况(见表11)。

3食品营养学领域基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的情况能基本反映我国在此领域的基础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从这两年基金申请情况看,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科范围的把握,研究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以及基础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方面。

3.1学科资助范围食品营养学研究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且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食品营养学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多个学科关系紧密。在国家基金委有多个学科的申请代码与食品营养学研究都有关系,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交叉,导致很多申请人报错学科。在食品营养学领域尤其明显,有部分报到食品营养学的申请因不符合食品营养学的研究范围而不予受理,有些属于食品营养学的内容却报到别的学科。今年食品营养学有7份申请书因为报错领域而不予受理,占该领域不予受理数的46.67%。与食品营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医学科学部预防医学学科的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食品营养学和人类营养都属于营养学的范围,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门科学,按照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分支学科,即基础营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食品营养学[1]。基础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2]。临床(医学)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3]。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4]。因此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主要资助临床(医学)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以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为主的研究。食品营养学(申请代码:C200102)主要资助食品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有关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方面的研究[2]。

3.2研究队伍情况食品营养学是个交叉学科,与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关系都非常密切。但从申请单位来看,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申请较多,医学领域的单位参与该领域的申请较少,这两年医学研究单位申请数量只占约5%,获资助项目更少,只占约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其它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同时鼓励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与食品营养学的研究,针对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积极吸收和引入其它学科的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等,比如引入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方法和技术手段,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开展食品营养学研究,提高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水平,逐步形成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体系,在食品营养学研究中形成具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4,7]。

3.3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状况分析从这两年基金评议情况看,我国食品营养学总体研究水平不高,申请项目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度较低,总体评价较差。比如,在2011年食品科学面上项目综合评议中,3个专家都同意的比例达到了13.92%,在食品生物化学领域3位专家都建议资助的比例为15.49%,而食品营养学领域只有8.97%。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的资助率都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尤其是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资助率分别比食品学科平均资助率低3个和5个百分点。从创新性评价指标看,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申请项目创新性也明显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急需围绕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思考,努力提高研究水平。食品营养学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前文的5个方面。但从2011年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面,而且大部分研究还处于跟踪国外研究的阶段,缺乏学术思想的创新性,也缺乏研究深度。因此在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素研究方面,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应逐步深入到分子营养学水平,研究这些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从而对其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研究如何利用这些物质促进有益健康基因的表达和抑制有害健康基因的表达;研究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活性物质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研究这些物质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另外,在食品营养学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申请项目少,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今后需要鼓励和加强。如,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及其机理以及我国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等。

3.4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后,食品营养学需要针对与该领域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研究,通过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重点需要关注以下方向的研究:(1)食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对食品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方法;(2)深度挖掘食品或天然产物(特别是药食同源物质)中具有独特生理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在分子水平上探寻食源性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信号途径;(3)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4)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5)研究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建立新型膳食营养结构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基础。(6)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研究营养代谢中间产物在细胞信号传导、参与生理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评价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食品学科将优先鼓励如下领域的食品营养学研究:#p#分页标题#e#

(1)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研究食品营养成分的变化涉及到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料的收获、贮藏与保鲜、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营养素的保留以及食品贮藏、加工和流通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加工行业改善食品营养,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食品组分及营养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也引起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问题的密切关注。目前,国内研究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还比较浅,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本质、分析方法等,而对其生物学变化,包括变化途径,贮藏、运输和加工过程对其影响及其机理等知之较少,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

(2)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都是由众多的不同结构的类似物组成的,如:脂肪是由连接不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组成,而不同脂肪酸的连接方式导致脂肪的营养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18种氨基酸经过酰胺键连接之后可以形成无数种不同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中常见的单糖就有10多种,能形成多种糖苷键的不同连接方式,从而构成众多的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即使是单纯1个单糖本身也存在不同构型,单纯的1种脂肪酸也存在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之分,而这些都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不可能同时解决,只能从共性问题入手,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因此,要尽快解决研究主要食品组分中的常见结构变化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理,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正确的食品饮食及膳食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3

[关键词]退休;矿工;膳食;营养;健康

[中图分类号]R15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7-01

[abstract]objectiveknowaboutminernutritionmeals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retiring,theminergenerallevelofthehealthretiringprovidesabasistonutritionsituation,riseimprovingtheminerwhoretires.methodsRetirementchoosingthemagicalChinacoalminetheminerisanobjectofstudy,thequestionnairethemethodadoptingentiregroupofrandomsamplingiscarriedoutontheminerwho1006retiresnvestigateshether.Resulttheminercityandcountrysideoldpeopledietstructureretiringisunreasonable,showssolicitudeforfoodanddrinkbeingsohealthyastotakeuptheoninquirygeneralnumberneeding70.2%.ConclusionHaveblockofwoodsciencedietaryhabitandnohealthymealsbehaviorandsoonnutritionproblemintheminerwhoretires,shouldcarryoutmealsdirectionandnutritioninterferingwith.

[Keywords]Retiree;miner;meals;nutrition;healthy

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膳食密切相关,科学的营养理念与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了解退休职工的营养膳食状况,给该矿区老年人的饮食营养提出积极的建议,我们于2008~2009年对该矿的退休职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依据该矿各矿区交通状况、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等情况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各地区共1006名退休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5人,女性461人,年龄55―90岁之间。

1.2方法自行编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即年龄、性别、民族、籍贯、退休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和有关营养保健有关问题,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取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膳食种类及食用频率,吃饭场所、时间、方式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006份。

2结果与分析

2.1粗粮的食用频率饮食平衡的第一原则就要求食物要尽量多样化。但是从调查(表1)来看,每天坚持吃粗粮的人男女平均23.1%,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2.3%和23.9%,而偶尔吃的男女分别为63.7%、64.9%。

表1粗粮食用频率分布比例

2.2豆类的食用频率共调查男性653人女性356人每天坚持吃豆制品的男女分别为100人和52人占调查总人数得22.3%和23.9%,而每周两次以下的男女分别为43.5%、37.1%。相比较而言,每周两次以下的人明显多于天天吃的。

2.3肉类食用频率调查数据显示,每天吃猪肉的男女分别为20.8%、20.0%,而吃鸡肉的男女分别为4.1%、4.8%。性别差异分析:X2=4.391,p>0.05,可认为男性矿工和女性矿工在肉类食用频率分布比例没有差异。

3讨论

粗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排毒养颜、增智醒脑、提神安眠,是现代多种“文明病”的食疗佳品。在保证主食多样化的前提下,应该有意识地多选择粗杂粮,将之作为饮食营养的第二个原则。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机率。因此,很多营养学家都呼吁,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等动物性食品,是解决城市中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凡是非细菌感染的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来源都是血液中酸度过高,而酸度高的最大原因是吃下太多的肉类。且因过量的摄取肉类,导致营养过剩,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体,成为肥肉,应控制肉食品的摄入量,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6]。通过调查和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退休矿工在膳食营养中存在膳食质量差、饮食习惯和膳食行为不健康等问题,为了提高退休矿工营养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普及营养知识营养教育是改善退休矿工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良好的态度与合理的膳食行为存在相关[9],今后应加强对退休矿工的营养教育,促进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增加对他们购买食品的指导,推广食物inQ表和良好的膳食模式,着力培养专业的营养师,实践科学饮食的“八字方针”。

3.2培养退休矿工健康生活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鼓励退休矿工食物种类多样,常喝牛奶,多吃动物性食品,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完善食物营养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营养监测系统,定期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实行营养指导,使退休矿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矿工的营养状况。

3.3社会总动员,提高退休矿工健康水平健康促进是当今世界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它致力于使个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在更大程度上主动参与修正不健康行为,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优化生活方式,促进环境改善,增进身心健康[9]。因此,改善退休矿工健康的过程,主动参与是健康促进的根本。合理营养是构筑健康金字塔的基石[10],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丰富他们的菜篮子;企业优先支持对主食的加工,在安全、营养的基础上发展方便食品和冷冻食品,加快制成品生产步伐,尽量满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总之,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共同促进退休矿工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树军,马冠生,翟凤英,等.我国中学生早餐食物种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196-199.

[2]葛可佑,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建议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主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文集[m].北京:中国检察出社,1999:8-17.

[3]宋大维,科技日报[n].2007(8):15.

[4]薛志成.漫谈肉类蛋品的营养特点[J].肉类研究,2001,(3):48-50.

[5]张鹏亮.肉类结缔组织在烹调中的合理作用[J].烹调技术,1989,4:11-11,9.

[6]林向云,何承云,高荫榆,林秀梅,刘玉环,阮榕生.知识窗.2005,285(1):43.

[7]窦丽玮,陈长香,李淑杏.卫生职业教育[J].2007,3(25):12.

[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平衡宝塔节录中国自然医学志,2001,5(2):119-122.

[9]谢斌,赵熙和,贾健斌,等.北京、广州、上海城市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卫生研究[J].卫生研究,1997,26(5):345.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4

论文关键词】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科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食品营养学是现代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点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通过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进修、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及对食品营养学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介绍其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并对近年来食品营养学中的热点问题作介绍和探讨。我们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用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食品营养学》。由于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本学科点编写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作为辅助参考教材使用。由于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将一些章节省略不讲,让学生自己自学,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食物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而增加了食谱的编制、科学烹调、洪绍光教授在中南海的健康讲座、大学生的合理膳食构成、亚健康状态以及健康心理等内容。同时面向上海市东北片高校跨校非食品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营养与健康”的系列讲座课,力争做到浅显、易懂、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目的在灌输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所帮助。

2教学手段建设

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各个主题制作成powerpoint,同时让学生参与版面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插放图片以及动画制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查阅大量资料,制作的powerpoint非常精美。此外,购置了卫生部医学Cai课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通过对不同播放形式的教材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大量信息简便、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深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多元化

除采用多媒体教学、部分内容学生自学以外,通过本校天空教室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许多学习辅助资料挂在网上,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我们还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其他一些改革。

3.1改革考试方法,以综合练习代替传统的期中考试

如学生通过计算自己一天的能量消耗,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再进行食谱的编制,通过计算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膳食评价表、营养素与来源分配、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以及能量来源分配等,对自己编制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再根据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改进。通过此综合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营养学理论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由于食品营养学知识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密切相关,与食物生产有关,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实用知识也相当多,因此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题型相当灵活,不仅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生活实际常识,还有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比如谈谈开发一种新型老年食品的设计思路等,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调动其积极思维的能力,还能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2改革“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设定专题讨论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专题powerpoint,上台发言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通过学习交流,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加热爱本专业,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4学科建设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具博士学位2人,一位博士在读,硕士学位2人,另有实验师1名。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新)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食品及其原料在贮藏、加工与流通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生物资源中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途径确定最适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本学科点隶属于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在有充足经费的支持下,已开展和拟开展以下的一系列学科建设工作。

转贴于

4.1规范教学管理文件

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新的教案,不定期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文件规范。

4.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等以及一些横向课题,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

4.3实验室建设

我们编写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并到其他高校取经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化学与营养综合研究室”,具有同时为本科生、研究生实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多功能性,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4.4开设研究生双语课程“高级食品营养学”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订等。通过开展食品营养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带动该课程的建设。并有本学科点的老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下,在美国进修、学习过一段时间,将美国大学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营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

4.5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上海市食品学会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接收新信息;增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络,引进食品营养方面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点建设和发展。

5试题库建设

在试题库建设方面,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不像大学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容易编写试题库。因此我们制作了食品营养学成套的试卷4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因此我们只编写了参考答案,内容涵盖面非常广,这样便于考试时随机抽取,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的考题。

6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认为食品营养学教学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编制食谱时非常认真,有的将食谱一遍一遍地修改,认为真正学有所用。一般每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没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

当然,我们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需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学科建设是我们近年的主要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5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的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别,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的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和食品质量监管人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食品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基石和阶梯的作用。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国计民生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课程,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认清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地位与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营养健康的新问题。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随着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新问题,如黄曲霉毒素、二恶英、丙烯酰胺等对食品的污染,三聚氰胺、地沟油、疯牛病、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现,这些都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国计民生以及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社会属性的科学,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十分重视灾区的饮水、饮食安全,“三鹿奶粉事故”发生后,政府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给食品专业学生以重要的启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

三、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且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等课程有密切联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包括人体健康的生理基础、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社区营养、营养配餐等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还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各类食品卫生、食品中毒及其预防等卫生学知识。因此,该专业课对培养学生的营养与卫生观念、扎实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苦于无一技之长、缺乏工作经验。但是,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公共营养师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公共营养师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是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的使者,是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食品类专业学生若在校期间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学好、学精,考取“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无疑将有一道崭新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总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在高职食品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该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程的重要性,系统地安排教学环节,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小丽,葛秀涛.《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探究.滁州学院学报,2011(02).

[2]王瑞兰,苏新国,等.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6

【摘要】目的:探索针对围产妇女进行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应采取何种方式效果最佳,为围产营养门诊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2名孕妇进行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调查。每名妇女均进行6种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对多种不同营养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评价,发现一对一咨询指导是最有效的途径。结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可提高孕妇营养知识知晓率,为孕妇建立科学的摄食行为提供帮助。

【关键词】围产营养;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80-02

近年来,有关围产营养的研究正逐步向纵深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围产营养不仅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近期健康,而且对人的远期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孕产妇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现象并存,且营养过剩日趋普遍。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改善孕妇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1]。本研究旨在研究采取何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效果最佳,为开设围产营养门诊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5~9月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参加保健大学的孕妇。

1.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经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开展预调查后确定。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等)、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习惯等。所有入组人群均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指导孕妇现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3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医务人员一对一咨询指导、阅读围产营养知识手册、观看围产营养专题节目、看报纸、保健大学课堂及其他等。主要内容包括围产营养基础知识、营养评价与膳食调查、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等。

1.4质量控制: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孕妇完成,并现场帮助补漏纠错。回收问卷由专人核对检查,计算机双人录入。健康教育方式中,一对一指导固定一名营养师,保健大学讲课内容及讲师均固定,自制围产营养知识手册及电视宣传片。

1.5统计学方法:调查问卷录入epidata数据库,双核实录入后,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相关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为98.0%。经核实,剔除不合格问卷4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7.9%。本次调查的192名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28.95岁;孕周8~34周,平均24.63周;身高152~176cm,平均162.6cm;调查时体重40~134kg,平均67.847kg。从地区分布看,城市占89.1%;郊区占4.6%;农村占6.3%。从学历分布情况看,初中及以下14人,构成比7.6%;高中48人,构成比26.1%;大专44人,构成比23.9%;本科及以上78人,构成比42.4%。从职业分布情况看,无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23.3%;军人所占比例最低,只有0.6%。

2.2认知程度

2.2.1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孕妇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经过围产营养知识的干预,孕妇知晓率均有提高。通过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两种干预方式,其各项围产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多数有显著提高,二者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且经过医务人员一对一咨询指导,孕妇知晓率有6项处于最高水平。

表1不同健康教育途径孕妇营养知识认知情况表

注:*表示p<0.05,说明干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2.2.2将每道答对问题赋10分,9道题共计100分。将所得总分分别与获取围产营养保健知识的6种途径(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书籍、报纸、电视、亲朋好友、保健大学课堂)作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只有从“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课堂”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总分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p<0.001)和0.281(p<0.001),说明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课堂是有效的干预方法。

2.3饮食行为: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孕妇进食频率及百分比见表2。利用医务人员及保健大学两种方法干预后,孕妇的饮食行为均有显著改变,其中显著增加的有:每天1次的豆类及制品,每周1-2次的海产品及每天1次的杂粮。腌制及熏烤煎炸食品显著减少。

表2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孕妇进食频率影响比较表

注:*表示p<0.05,**表示p<0.001,说明干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孕妇营养知识知晓率: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特别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知晓率不足50%,采用“亲朋好友”获取知识只达到38.3%,较陈超刚等[2]教育后普遍较低。且在采取的6种不同干预方法中,孕妇知晓率均有所不同,但医务人员一对咨询指导干预方式拥有“最高知晓率”最多。也只有“医务人员的一对一方式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与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知晓率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只有采取“一对一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课堂”的方式,才能系统掌握围产营养保健知识。

3.2孕妇饮食行为: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3]。本研究通过健康干预显著地增加了相关食物的进食频率,减少不良食物的进食频率。从而进一步说明提高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的必要性[4]。

3.3围产营养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牵头,首批12个项目省15家医疗保健机构执行,雅培公司协助的围产营养项目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为项目执行单位之一,经过3个月准备进入试运行。保健中心对本项目的开展采取:医生培训-群体健康教育-一对一咨询指导的模式,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我中心已将该项目在全市各区县推广。

本研究采取6种不同方式进行干预,以“医务人员的一对一方式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最为有效,也进一步验证本中心开展围产营养项目采取的方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围产营养保健人群已从原来的“孕28周至产后1周”扩大到现在的“孕前、孕期及产后哺乳期”。人群的扩大使我们妇幼保健工作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更多的人群受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且随着围产营养研究的发展,围产营养已成为影响妇女和儿童近远期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围产营养项目的开展,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营造氛围,采取群体保健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围产妇女进行系统干预,使之达到健康教育中“知、信、行”,最终有效提高围产妇女及下一代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季芬.300例孕妇营养咨询指导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1990,9(2):32

[2]陈超刚,刘和菊,陈岱佳等.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的效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076-4077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7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79-181,184-186.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5-16.

[3]张文学,杨立刚.食品安全的环境责任界定[J].生态经济,2003,6:2-4.

[4]孙明,刘晓庚.化学物质的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3,24(8):176-177.

[5]谭云.现代食品的安全问题[J].粮油食品科技,2003,11(1):29-30.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8

关键词食品营养必要性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始终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21世纪的今天,由于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的改变,营养与健康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营养、食品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在公众营养的教育和管理方面相对比较滞后,而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的需求和对食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明显增强;且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食品与营养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这一切都亟需一批又一批的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人才来加强对食品与营养的科学引导、管理和监督,以加快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营养工作,从而跟上社会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步伐。

1食品营养专业的介绍

食品营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流通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从事食品研发、加工及流通领域的营养管理、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营养教育、公众营养等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专业教育,主要学习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评价、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营养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及公共营养领域等从事营养管理、分析检测、营养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2增设食品营养专业的必要性

2.1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国民的营养状况并没有随之提高,而是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食品营养问题日益突出。①美国学者popkin提出了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的阶段,分“饥饿减少”、“慢性疾病”、“行为改变”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从第一时期过渡到第二时期,进入“慢性疾病”时期。其特点是脂肪、能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其结果会增加与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要(2001-2010年)》指出“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表明国家重视食品营养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反映出国民对食品营养的关注。②要改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的现状,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就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传播,因此在高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2.2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营养学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不足万人,主要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的营养科室,为特殊需要(疾人)人群服务。面向公众的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屈指可数,我国在该领域至少需要2000万名专门人才。在食品加工生产领域,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以每个企业需求按2名计算,需要6万多名营养食品开发、生产管理、卫生与营养品管的技术人员。在餐饮管理领域,300人以上就餐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营养管理师,全国现有宾馆、餐饮业从业厨师800万人,以30名厨师构成一个网点,以每个网点配备1名计算,需要26万名;再加上机关、学校、厂矿的餐厅或食堂,以每个单位1名计算,至少将有4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进行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营养、卫生管理,至少需要40万人。在医疗保健营养、运动营养、营养咨询、公众营养、健康管理、HSe管理体系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因此,预期总计需要2000万名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且需求迫切。

美国及发达国家100~300人即有1名营养人才,人数是临床医师的2.5倍;战后的日本非常重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如今40岁以上的日本人比中国人矮,而40岁以下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国人高,这不能不与日本平均300人就有1名营养师以及拥有200多所专门培养营养人才的学校有着极大关系。可见,我国对食品营养类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培养量,食品营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将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增设食品营养专业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这不仅对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会改善学生的就业前景。

2.3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发展营养专业、规范营养教育培训的需要

如今,营养与健康越来越受到我国国民的关注,公众需要更多专业的营养师来指导和教育。公共营养师是我国的新兴职业,许多培训机构纷纷开设营养师培训课程。③各机构培训的营养师,对社会上普及和提高公众营养知识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培训机构的资质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无法保证质量,门槛设置较低,导致培训出来的营养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真正为大众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规范食品营养教育,打破国内营养专业人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就亟需在国内本科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营养人才。

2.4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食品营养教育差距的需要

相比于国外的高等食品营养教育,我国的营养教育尽管起步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发达国家重视国民食品营养战略,拥有较完善的营养法律。营养教育发达是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国家有较成熟的营养教育和营养普及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不仅早在许多大学设食品营养专业,而且营养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④我国也在积极地制订和推行食品营养方面的法规,普及营养教育,但还是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全国通过学历教育明确设置“营养学”专业,向社会输出本科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大学,也只有上海交大医学院(原上海二医大)一个高等学校,因此有必要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增设本科专业是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食品营养差距的需要,也是食品营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5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农业类院校的学科进一步延伸发展的需要

农业院校是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源头,为食品加工提供原材料,大多数农业类院校设有食品专业,为解决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提供服务。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食品消费观不再是对量的追求,而是更注重对质的追求,向着营养、质量、安全的目标转变。⑤不仅希望食品美味且具有营养价值,还期望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研究和发展现代食品营养理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的天然活性成分或物质、解析食品中重要生理活性因子结构与功效,开发新型功能食品,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服务,进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6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食品营养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的食品相关学院开设较少,主要在医学院开设的较多。随着国家对食品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加强,加之国家对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倍加关注,食品科学专业科研及教学工作者对食品营养学的认识逐渐提高。⑥与食品营养专业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等主干课程,已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开设多年。但是更为深入的,从分子角度阐明食品的营养,将食品的营养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涉及到例如分子营养学,医用营养学,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等较为专业的课程教学。⑦因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上,设立食品营养学专业势在必行。

3开设食品营养专业的构思

3.1高等院校开办此专业情况及专业定位

目前有少数高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营养方向,如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我国与营养专业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及研究所共46所,其中医学院校占82.6%,农业院校占8.7%,食品院校占4.3%,生命科学院校占4.3%。与营养专业相关的本科高校共6所,即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其中医学院占83.3%;食品院校占16.7%。⑧⑨

区别于医学营养专业,该专业毕业后服务对象主要是90%的健康与亚健康的人群。对于专业定位方面,食品营养学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可根据农业类院校的优势设立修业四年的本科专业,授予的学位门类为理学。

3.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营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中营养的提升与保存的知识和技能,对人群的饮食、营养进行指导与管理的能力,对人类饮食链中的食品原料及食品的营养与成分的分析、检测与管理及营养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营养、保健食品及新营养食品原料研究、开发的能力,掌握国际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术并能消化和应用的能力。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流通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3人才就业方面

目前营养专门人才需求迫切,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该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主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营养管理、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营养教育,机场、海关、餐厅、餐饮业、宾馆、幼儿园、小、中、大学餐厅饮食与配餐指导与管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营养的指导和管理等。

3.4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培养食品营养专业人才,应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培养出现代复合型人才。⑩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包括:

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食品化学、营养学基础、食品毒理学、分子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临床营养学、食品工艺卫生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卫生统计学、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公共营养学(包括营养宣传教育)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食品分子生物学、食品分析学、营养学综合实验、食品科学概论、功能性食品、食品卫生与营养讨论课、食品加工原理、食品质量控制等课程。

4结束语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健康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尽早在我国本科高校设立食品营养专业,规范科学营养教育,培养高级人才,加速大众营养知识的推广应用,发扬中国优良的饮食健康文化,促进我国国民健康发展。

注释

①肖贵平.开设食品营养本科专业的思考[J].福建轻纺,2010.3:38-42.

②黄鹭强,陈必链,黄建忠.师范院校开设食品营养公共选修课初探[J].福建轻纺,2011.11:51-54.

③何宏.公共营养师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51-53.

④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2-5.

⑤潘蓓蕾.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促进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4-7.

⑥杨新泉,江正强,杜生明,等.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食品学报,2010.5:5-13.

⑦刘永峰,李建科.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3:149-151.

⑧张立实,吕晓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4:296-298.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9

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远古年代,没有营养专家的建议和帮助,人类自主地决定吃哪些食物来生存和发展。现在,“专家建议”充斥于生活之中,但是,这些纷繁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营养学“专家建议”,实际上正把现代人引入一个“怪圈”――营养学研究发展程度越高。现代人反而越来越感到困惑。越来越不知道究竟该吃些什么了……

前言:人究竟该吃些什么?

吃什么才能最有益健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回答。

美国专栏作家迈克尔・波兰近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题文章,论述现代西方营养学陷入的误区及其给现代人带来的困惑。

波兰认为,现代人越来越熟悉“纤维”、“饱和脂肪”、“多酚”之类的营养学名词,并从杂志报纸上吸收和累积越来越多的健康饮食资讯,但是除了日渐挑剔的胃口和娇贵的身体,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健康,这是因为各种纷繁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营养学科研成果,实际上正把现代人引入一个“怪圈”――营养学研究发展程度越高,现代人反而越来越感到困惑。

波兰指出,食品行业的商业宣传需要、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出现偏差以及新闻媒体的随意“炒作”是造成困惑局面的根源所在。

是呀,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讲究养生之道,追求延年益寿。这种对饮食需求的改变成为现代营养学高速发展的动力和平台,而事实上,营养学专家们也不负众望,他们通过辛勤工作在科研领域取得累累硕果,为渴求营养知识更甚于渴求营养的我们及时提供权威的“专家建议”。

然而,营养学研究得越事无巨细,我们也越来越懵懂。每隔一段时间,报纸杂志都会报道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是媒体很关注的题材,同样是权威的科研机构,同样是咖啡、深海鱼油、维生素……却得出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结论。喝咖啡究竟好不好?深海鱼油究竟有没有用?维生素复合片究竟要不要吃?孰是孰非孰有理,连专家们都莫衷一是,我们群众“雪亮的眼睛”瞪得再大也是徒劳。

到最后,人究竟该吃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被高科技文明武装到牙齿的我们竟然集体失语,似乎没有谁能够给出简单明了的答案――现代营养学陷入“越发展、越困惑”的怪圈。

当然,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准科学家犯错未免太不合情理。问题是,在耐心等待科学家继续“上下而求索”的同时,对于我们来说,生活还在继续,吃喝也必须继续。那怎么办?究竟该吃什么?喝什么?既然专家仍在争论不休,看来只好“我的吃喝我做主”了。这应该不难吧,连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在“专家建议”极度匮乏的年代都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开枝散叶,我们好意思说不行么?何况,中国人的老祖宗到底是有大智慧的,人家早说了:凡事讲究平衡、适度,不偏不倚……

看来,倚仗这样朴素而有益的硬道理,以及同样朴素而有益的鱼肉蔬果等天然食物,遵循自然、返璞归真,才能走出营养学之怪圈。

现代营养学存在三大误区

一直以来,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低脂食品有助预防乳癌,但在去年冬天,美国女性健康研究所指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同一时期,两份有关深海鱼肝油omega-3的科研报告同时出炉――美国医学研究所声称omega-3对于促进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帮助,而哈佛大学的研究却发现鱼肝油有助预防心脏疾病……

吃什么?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食物”开始渐渐从超级市场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营养”。“鸡蛋”、“早餐麦片”和“曲奇饼”等熟悉的食物名称日益式微,充斥顾客眼球的是“纤维”、“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等营养学名词。这些营养成分变得比食物本身还重要,因为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它们才是真正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这些“专家意见”让人们的饮食走向误区。

误区一:“吃食物”就是“吃营养”?

“营养”这个概念在十九世纪初开始形成,英国医生威廉・普劳特首先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定义为三大“营养素”。

到了十九世纪末,波兰化学家卡什米尔・芬克发现维生素。在此之后,营养学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到了二十世纪末,营养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超越食物本身。营养被现代科学技术从食物中提炼出来甚至用化学的方法合成营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食物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其所含的营养的差别,他们吃的是营养,而不是食物。

要了解营养学,首先要明确一点――营养学不等于营养。人们对于营养学有一种普遍存在但未经证实的设想,即了解食物的关键在于了解其营养成分。

由于相对于食物来说,营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物质,因此科学家,包括采访科学家的新闻记者,总想揭开其神秘面纱,把食物的真正实质展现在民众面前。既然吃的是看不见的营养,人们自然需要大量的“专家建议”。

囫囵进食就是为了健康?

误区二:进食就是为了健康?

第二种普遍存在但未经证实的设想――人类进食是为了维持和促进健康。

古希腊“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这句话体现了这种设想。但是,人类社会并非所有的民族和文化都持有相同的观点。有一些民族认为进食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或者是进行社交。这些民族最重视的不是食物内含的营养成分,但是他们的身体同样很健康,甚至比讲究营养的美国人更健康。

这就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实:那些进食各种各样“不健康食物”的人,在很多方面却比美国人更健康。这至少引发一个疑问:我们一直以来坚信的“营养学”是否真的对我们有益?

误区三:各种食物没有本质差别?

现代营养学另外一个潜藏的严重缺陷在于:它无法把各种食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在营养学家的显微镜下,鱼肉、牛肉和鸡肉都是传递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运输系统,它们的区别只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多少。同样,加工食品和天然食物本质上的差别在他们眼里也不复存在,两者的差别在于营养的数量上而不是本质上。

营养学误区被食品制造商利用

现代营养学上存在的误区,对于生产加工食品的食品制造商来说是好消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特别欢迎各种各样的营养学报告。营养学成为他们的营销噱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食品行业陆续推出数千种“含有更高营养成分”的加工食品,这些“健康食品”大受欢迎,而且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食物科学的发展,营养学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营养学有利于商业经营,美国出现“吃麦片年”

以1988年为例,当年成为了美国的“吃麦片年”,在营养学家的大力呼吁下,美国市面几乎每一种加工食品都含有麦片。虽然麦片风潮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但是它开创了一种模式,每过几年都会有一种新的营养物大行其道,包括最近几年流行的omega-3鱼肝油。

相比之下,许多传统的天然食物在与拥有

营养学“撑腰”的加工食品的竞争中显得势单力薄。

这些天然食物的“命运”之起落完全取决于营养学这一大环境的变化,而加工食品只需要经过加工改良,就能顺应潮流“重出江湖”。这就是为什么当食物行业受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热潮的重创时,面包和意大利面条能够迅速经过改良重新占领市场,而可怜的未被改良的土豆和胡萝卜则大受冷遇。

营养学有利于商业经营,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营养学对民众究竟有没有好处?也许你会认为,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营养成分的功能作出明确的规定,无疑有益于国民改善健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前提必须是相关的科学依据、政府政策以及有关的新闻报道能够做到正确无误。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经过改良的低脂食品未能让美国人减肥

1982年,美国一份关于癌症的科研报告提出了饱和脂肪与癌症的联系,结果在美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低脂膳食”的风潮。在随后的接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很多美国人确实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恪守低脂的饮食原则。食品行业也迅速顺应潮流,推出大批经过改良的低脂食品,从低脂肉到低脂果糖等应有尽有。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的低脂膳食风潮之下,美国人的体重却有增无减。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目前蔓延美国的超重和糖尿病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很多美国人为了避开“邪恶的”脂肪,而纷纷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营养学研究方法误导科学家

营养学能误导民众,同样也能误导科学家。目前,大多数营养学研究只集中对某一种营养成分单独进行研究,即使是营养学家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做法存在严重偏差。

正如美国纽约大学营养学家赖斯泰所言:“这种单独研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做法的问题在于:它把营养成分从食物的营养大环境中分离开来,而事实上,单一的营养不能独立于食物,单一的食物不能独立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而单一的饮食习惯也不能独立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既然如此,为什么营养学家仍然沿用这种错误的研究方法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即使是最简单的一种食物,其营养结构也非常复杂,而且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着互相作用和关联,这些作用和关联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作为营养学家来说,他们只能化繁为简,单独研究食物内含的每一种营养成分,而忽略这些成分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它们整体对人体的影响。

这种“科学简化”在研究中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工具,但是同时它也会造成误解,特别是在食物与健康这一领域里。人们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机械化的观念:吸收某种营养,身体就会获益。

此外,人吃进身体里的是食物而不是营养。食物对人体的影响大不同于单一营养对身体的影响。

举例来说,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多吃蔬菜水果有助防癌。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蔬菜水果里面富含的抗氧化物,例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物质在起作用。然而,科学家却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把这些抗氧化物从蔬菜水果中提取出来,制成营养补充剂,它们却完全没有防癌的功效,其中胡萝卜素甚至还有增加某种癌症的风险。

对于这一点,科学家至今仍然感到迷惑不解。

同样道理,忽略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来研究其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同样是不科学的。

一直以来,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饮食习惯被公认是最健康的饮食习惯之一,这个结论主要来自于对上世纪五十年代生活在希腊克里特岛的居民的调查。

确实,这些居民吃大量的橄榄油,比较少吃肉,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定期绝食。他们还食用大量的野生蔬菜,最重要的是,他们摄入的卡路里比美国人要少得多。

健康饮食18个经典谎言

为了健康,你恪守着关于饮食营养的种种箴言。但是你知道吗?那些你一直深信不疑的营养学家推荐的饮食箴言,其实很多是充满了片面性的谎言j现在,是还你一个清晰的真相的时候了。

一提到糖、盐和脂肪,人们就不约而同地说道:“应对之忌口,因为它们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而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其实,万物皆有个度,只要掌握好这个度,你便不会因为它们而受害了。

1、新鲜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

如果是指刚从菜地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吃到的蔬菜大都没有那么新鲜了,而通常都是储存了几天之久的了,其维生素也在储存的过程中逐渐地损失掉。相反,超低温快速冷冻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维生素,因为蔬菜采摘之后即速冻,就能很好地防止了维生素的流失。

2、喝矿泉水绝对可以放心

很多人说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更有益。

但是矿泉水也会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质(如汞和镉)的污染。近日,荷兰科学家对16个国家出产的68种不同品牌的瓶装矿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矿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险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其中蕴含的致病微生物要比想象中的多得多。尽管这些细菌可能并不会对健康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对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瓶装矿泉水中的细菌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危险。

3、喝咖啡有损人体健康

咖啡容易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但是只要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了。事实上,咖啡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它能促使脑细胞兴奋,具有提神的功效。早上起床后如果觉得尚未睡醒,头脑昏沉沉的,那就喝一杯咖啡吧,头脑会立即清醒过来。喝咖啡只要不过度、不上瘾,并加入牛奶再喝,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4、褐色面包就是全麦面包

注意饮食健康的人,却经常被食品的颜色所迷惑:褐色面包被看作是健康和营养价值更高的食品。殊不知那只是面包师烘制面包时添加的食用色素,从而使褐色面包更具有诱人购买的色调。因此褐色面包并不等于全麦面包,购买全麦面包最好看清标识。

5、黄油面包片比炸薯条更健康

曾几何时,人们都知道快餐中的炸薯条热量大,转而选择看起来更健康的面包片。但是为了让面包片的味道更好,很多人在吃的时候都会抹上黄油。其实,抹上黄油的面包片和炸薯条相比,两者的油脂含量区别极小,它们含有的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也几乎完全相同。而且相对来说,炸薯条所含的维生素C更丰富,所以黄油面包并不比炸薯条更健康。

6、早餐吃什锦麦片比面包片更加耐饿

什锦麦片内含水果丁、胡桃仁、葡萄干等食物,并添加了牛奶,看起来仿佛更加丰盛,但实际上它和涂果酱的面包片相比,所含的卡路里差不多的。但食用什锦麦片的人,其血糖含量通常较低,而且糖含量越高的麦片就越不容易让人感到饥饿。所以,实际上吃果酱面包片更耐饿。

7、葡萄糖能使人保持极佳的状态

虽然葡萄糖快速提供的“闪电能”可以

使人短时间内头脑清醒、精神饱满,但这种能量会很快地被消耗掉,人甚至会感觉到比以前更饥饿。

8、未喷农药的水果不用洗

即使绿色水果,吃之前也要用水仔细地清洗干净。水果果皮上(如草莓、苹果)的虫卵是看不见的。倘若水果不洗净就吃,就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

9、甜味剂有助于减肥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容易发胖,所以用甜味剂来代替糖分就可以帮助我们减肥了。但研究表明,所有甜味剂(尤指糖精)均会加速胰岛素的分泌,其结果是让你对糖更依赖。

10、沙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大概是因为沙拉的卡路里含量低,因此为许多人所青睐。沙拉所含的水分多达80%,但实际上人体从沙拉中所摄取的养分也是很低的,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女性并不宜吃太多的沙拉。因为通常女性的体质都偏冷,吃太多沙拉容易造成新陈代谢差,血液循环不好,经期不顺,皮肤没有光泽,甚至产生皱纹。此外,许多蔬菜的硝酸盐含量都也较高,这主要来源于种植蔬菜的肥料,其潜在危险不可小视。

11、晚上吃东西会毁了好身材

如果这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地球上99%的人都会发胖。事实上,只有当你晚上吃得过多过饱时才会发胖。如果晚上不摄入过多的卡路里,就不会产生超重的问题了。但是要注意,进食太晚,或是有吃夜宵的习惯,确实会加重胃的负担,很容易导致睡眠障碍。

12、黄油比人造黄油卡路里高

黄油和人造黄油的卡路里含量是相同的。事实上,某些人造黄油制品的卡路里含量不但不比普通黄油低,而且其非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更容易导致体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13、深色鸡蛋比浅色鸡蛋营养价值高

深色往往是健康和营养价值高的代名词,但鸡蛋壳的颜色只与母鸡的品种有关。鸡蛋营养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母鸡的健康状况以及每日所喂食饲料的质量。

14、热带水果中的酶有助于瘦身

如果真是这样那有多好啊,我们只需要吃菠萝和木瓜体重就能降下来了。但事实上,热带水果所含的酶,具有支持蛋白质消化的功能,使食物更好地为人体吸收,但身体的脂肪却不会被燃烧掉。因此,瘦身不能靠酶来实现。

15、蜂蜜的热量低,有助于减肥?

如果你寄希望于蜂蜜来减肥,那么你的希望往往就会落空。事实上,100克蜂蜜含有303卡路里的热量,100克糖含有399卡路里的热-量,前者的热量仅略低于后者。不过,在钾、锌和铜的含量方面,蜂蜜的营养价值比糖高。

16、吃土豆容易发胖

很多人都把土豆当成容易发胖的食物,其实不然。土豆含有淀粉,但是它们的含水量高达70%以上,真正的淀粉含量不过20%,其中还含有能够产生饱胀感的膳食纤维,所以用它来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发胖,还有减肥的效果呢!土豆之所以被人们看成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完全是因为传统的烹饪方法不当,把好端端的土豆做成炸薯条、炸薯片。一只中等大小的不放油的烤土豆仅含几千卡热量,而做成炸薯条后所含的热量能高达200千卡以上。令人发胖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它吸收的油脂,做过土豆烧牛肉的人都知道,土豆的吸油力是很强的。

17、红糖比白糖更有益

红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来的,红糖的制作工艺较白糖稍微简单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纤维素也较多,而且释放能量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但是,红糖所含的糖分、热量几乎和白糖一样。而且,红糖的味道不如白糖那么甜,人们在喝茶和咖啡时自然而然就会多放些,所以其实红糖有时候比白糖更危险。

18、蔬菜生吃更健康

不少蔬菜生吃确实更健康,因为那样能最好地保留其中的营养。但生吃并不适合所有的蔬菜,如:土豆。

健康饮食7个错误概念

在以前物质不太发达的时期,吃饭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尽管食物单调了些,至少不会有专家围着桌子不停地摇着手说:“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空前繁荣、便利的时代,各种营养建议充斥其中,人们总想与最新的动态保持一致。但它们真如你期待的那样吗?最新一期的美国《预防》杂志邀请专家,披露健康饮食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概念。

误区1:含有谷物的都是健康食品

虽然大量研究都发现,富含谷物的食品能有效抵抗心脏病、癌症以及其他多种疾病。但专家们也表示,只有未经加工的谷物才富含纤维、维生素e和镁等营养物质。一旦加工成面粉,会导致这些营养素的丢失。波士顿一个非营利性消费者组织的负责人哈瑞曼说:“不幸的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食品仅仅是标有‘富含谷物’,其实里面没有一粒完整的谷粒。”所以,购买这类产品时定要仔细看营养标签,确认你所需要的谷物被列在第一位或第二位。

误区2:维生素饮料很健康

现在的瓶装水也成了“营养概念股”,宣称富含各种维生素,以及中草药“精华”,这足以看出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有多高。不过,《预防》杂志的顾问伊丽莎白・索默却奉劝大家“看好自己的钱包”,这些瓶装水中含有大量热量。以某知名品牌的饮品为例,一整瓶水含有125卡的热量,而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还不如两个草莓多。因此,当你口渴时,选择不含热量的纯净水就可以。

误区3:脱水蔬菜远比薯片好

脱水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从脱水胡萝卜到香菇、洋葱应有尽有。但这些看起来健康的小零食,营养还是有损失。况且,一包120克的胡萝卜干含有约600卡热量,与薯片相当,是不是很吃惊?

当你想要吃点小零食时,不妨选择一小把坚果,它富含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满足你咀嚼的欲望。如果你想选择绝对健康的产品,原汁原味的蔬菜才是最好的:胡萝卜丝、芹菜条、黄瓜都不错。

误区4:不含水果的零食更健康

包装上面精美的水果照片,声称所有产品均来自新鲜水果――即便如此,你也绝对不能用它们当作补充每天所需营养的来源。

“浓缩的葡萄汁或梨汁听起来非常健康,其实它们的原料大多只是果糖和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专业的盖尔教授这样说,“它们往往含有很多热量――几乎全部来自添加的糖。”

如果把这样的小零食直接当成水果,还是少吃为妙。如果你想寻找一些简单快捷的方法,也许袋装葡萄干或者其他一些水果干是不错的选择。

误区5:瓶装牛奶更新鲜

玻璃瓶装的牛奶保质期短,让人们误以为其更加新鲜。其实不然。透明包装的牛奶,有些营养成分会丧失掉。牛奶里的钙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维生素和氦基酸会在光下分解。康乃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牛奶用塑料容器包装,并在荧光下暴露16个小时以后,其中的维生素a含量会降低32%。光线还会将牛奶中的脂肪氧化,口味变差。

最好选择装在不透明容器里的牛奶。在这种情况下,牛奶里面的营养物质可以保存10天以上。

误区3:喝酒对身体不好

有超过100多项的研究证实:与滴酒不沾的人相比,适度饮酒可以降低约1/3的心脏病发病概率。进餐的时候饮酒,可以减小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升高,同时还能加速身体的代谢,这些综合起来能够起到缓解血压升高的作用。进餐时饮用少量酒精饮料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酒精是众所周知的可以预防动脉栓塞和心脏病的有效成分,而这些疾病通常容易发生在一顿大餐之后。

误区7:饭后吃点薄荷糖

薄荷糖清凉的味道正适合缓解餐后的油腻,但事实上,这样会带来不少麻烦。美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信息中心研究发现,薄荷会引起烧心,还有可能使胃液逆流回食道引起灼烧的感觉。原因是薄荷会使胃口贲门的肌肉放松,从而引起逆流的发生。

如果你有烧心的感觉,饭后喝一杯白开水再散步是个不错的选择。散步可以让你保持直立状态,借助重力让胃酸回流进食道。

营养学系列困惑录

困惑一:食品添“营养”有益还是有害?

如今,越来越多的食品宣称自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功能性食品”。但是,这些“功能食品”真的有效么?一些科学家们认为,一些功能食品的“食疗”效果尚未得到证明,而即使是那些被证明有效的功能食品,在吃的时候也有不少“注意事项”。英国科学家则干脆宣称功能性食品功效被夸大。那么食品添“营养”成为“功能性食品”究竟有益还是有害?

功能食品分很多种类,每种都会为人体提供不同的帮助。最为消费者所知的功能食品有两种降低胆固醇食品和益生菌乳饮。随着功能食品的发展,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功能性啤酒,据说这种啤酒中含有大量能黄腐酚,能有效预防癌症。同时,捷克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没有酒精的“啤酒”,它含有大量植物性雌激素,能缓解更年期症状。

如今,先进的食品工业使得制造商们能在食品中添加更多自然的、有益健康的成分,而这些成分被称为“活性添加剂”。

降低胆固醇的食品能常吃吗?

原理 这些食品中含有植物甾醇和植物酯,能阻止食物中的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疑惑 植物甾醇和植物酯对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已经经过实验证实。但英国新食品专家委员会建议说,添加了植物甾醇和植物酯的食物“只适用于胆固醇指标‘接近危险边缘’的人群,即那些在医生指导下应通过控制饮食来达到降低胆固醇目的的人。”

若想要判断功能食品的潜在效果,一定要先考虑服用者的个人状况。英国圣乔治医院的饮食专家凯瑟琳・桐林斯说“你要记住,如果服用者没有均衡而健康的日常饮食,任何功能食品都不可能起作用。”

益生元对人体有益吗?

原理 益生元又被称为化学益生素,指肠道益菌所需要的某些特殊营养素,如寡糖和某些特殊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它可以帮助益菌的生长。

疑惑 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胃液是酸性的,益生菌乳品中的益菌可能在还没有进入肠道之前就已被杀灭大半。而肠道益菌之所以能存活,得缘于一些特殊营养素。因此,这些科学家声称,人体有必要补充化学益生素。

目前,含有益生元的婴儿配方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厂商认为食用这些奶粉会降低缺铁性贫血、痢疾和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率。但是,科学家们对益生元是否能对人体健康起到帮助这一问题争论不休。

燃烧卡路里的饮料能减肥吗?

原理 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人们腰围加粗“罪魁祸首”之一的可口可乐公司声称,他们联合雀巢公司研制出了可以燃烧卡路里的一种饮料,这种饮料将在美国上市。

研制方声称,这是从绿茶和咖啡因中提取的一种复合型饮料enviga,这种饮料能加快人体的代谢速度,有助于身体燃烧热量。

制造方表示,3罐咖啡因含量相当于3杯黑咖啡。在一个包括32人的临床试验中显示,饮用3罐355毫升的这种碳酸饮品能够平均燃烧106卡路里的热量。

疑惑 enviga即将上市的消息传出后,一些健康专家担心,有些消费者饮用这种饮品会感到兴奋,这可能对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造成潜在的危险。专家还特别关注这种饮品对于心律不齐和其他身体情况的消费者的安全性。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咖啡因摄入增多而产生不良反应。

益生菌乳饮:喝多少酸奶才有效?

原理 益生菌乳品中加入了有益于胃肠道的细菌如嗜酸乳杆菌等。这些细菌能帮助消化道中已有的有益菌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疑惑 事实上,科学家们对益生菌食品的作用并不清楚。一本名为《药物与治疗报告》的医学杂志载文指出,并没有可靠的研究表明,益生菌乳品可以像食品公司宣称的那样显著改善人体健康。

目前,有证据表明,益生菌乳品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对健康起到有益作用――比如让胃口不好的儿童开胃、改善因炎症引起的腹泻,或是预防肠道工作紊乱。但让科学家们困惑的是,他们并不清楚哪种有益细菌适用于哪种病症,或是喝多少益生菌乳品才能达到效果。他们唯一能确定的一点就是:益生菌乳品对身体没有害处。

英国食品标准署的一项调查表明,某些益生菌乳品中含有的“有益细菌’。存活时间很短,甚至还没有进入到其应该“工作”的器官时,这些“有益细菌”就已经死亡。

吃鱼油真能预防心脏病吗?

原理 omega-3是鱼油中含有的一种脂肪酸,一些食品公司将其添加到鸡蛋、牛奶等日常饮食中。omega-3脂肪酸是促进大脑和视觉系统发育的必要成分,同时,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疾病。研究表明,omega-3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可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同时,含omega-3脂肪酸的化合物可抑制血凝块形成并减少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

疑惑 研究认为,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摄入对人体有好处。但是,一些食品生产商夸大了人体对omega-3脂肪酸的需求量。而且,omega-3脂肪酸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这种胆固醇又是引起心脏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曾发文宣布,由于有关omega-3脂肪酸可防止心脏病的科学依据并不十分明确,因此他们要求食品生产者在谈到鱼油和其他食物油与心脏病关系时应非常慎重。

同时,FDa建议生产商在其产品中将omega-3的每日摄入量限制在1克以内,因为如果每日从食物和添加剂中所获得的总摄入量超过3克,在某些个体中会出现“大量出血倾向”。

此外,在补充omega-3脂肪酸的同时要注意减少omega-6脂肪酸的摄入,因为omega-6脂肪酸会影响omega-3脂肪酸发挥作用。花生油和玉米中含有大量omega-6脂肪酸。

实例 吃鱼油吃出老年斑

口述:汪女士,女,34岁

我去年查出患有轻微的高血脂,我有一个做医

生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多吃鱼油对身体很有好处,因为鱼油营养价值很高,能预防心脏病、高血脂,丈夫于是去年给我买了几瓶鱼油,我便保持每天都吃,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吃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不舒服,脸上还长出了老年斑,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难道,我这种情况是吃鱼油引起的?会不会是鱼油过敏?

我于是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查,该医院营养科卞主任认为,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吃鱼油中毒了。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类脂肪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因此,鱼油能够降脂,可以适当服用。但是,如果把鱼油做为日常必备的保健品来服用,有时还加大服用量,认为保健品多吃点对身体没什么“坏处”。事实上,体内含有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消耗抗氧化物质,出现细胞老化等情况,如皮肤老化有老年斑等。对儿童来说,也不是多吃鱼油就会更聪明,此外,鱼油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吃鱼油时最好不要喝茶,以免茶叶中的茶碱和鞣酸与鱼油作用,影响保健效果。补充鱼油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习惯吃鱼的人来说,没有必要额外服用鱼油。

听了医生的话,我停止了服用鱼油,身体不舒服感慢慢消失了,但糟糕的是,老人斑却一下子无法消退,让我羞于见人。

鱼油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吃鱼油时最好不要喝茶,以免茶叶中的茶碱和鞣酸与鱼油作用,影响保健效果。补充鱼油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习惯吃鱼的人来说,没有必要额外服用鱼油。

困惑二:早餐要不要吃?

吃早餐的习惯在地球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中,中国人讲究“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在许多文化中,早餐都被认为是“黄金餐”,即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为人展开一天的活动提供体力和脑力基础。因而,不吃早餐被看作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近年来,一些营养学家和科学家开始挑战这种传统。纽约大学营养、食品研究和公共健康学教授玛丽恩说:“对成年人来说,我认为(早餐有益身体)的证据是含糊的。”玛丽恩本人已经好多年不吃早餐,因为早上她并不感到肚饿。

正方观点――早餐可以为大脑“充电”

早餐的概念源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究,不过早餐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是事实。阿尔及利亚人喜欢喝咖啡,吃法式面包,抹黄油和果酱;泰国和越南人喜欢喝汤,吃米粥;中国北方人喜欢油条豆脑,广州人喜欢喝早茶;英国人则喜欢吃咸肉、鸡蛋、香肠和油炸面包片。

1902年,速食麦片和玉米片的诞生推动了西方人早餐文化的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中心的注册营养学家苏珊认为,经过晚上好多个小时的“禁食”后,人体补充食物重新获得活力似乎合情合理。而且,补充体力不是唯一的好处,“许多早餐时吃的食物是一天中其他时间人们不再摄入的东西”,比如奶制品、水果和全麦类食物。

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时的食物是钙(从牛奶、酸奶、奶酪中摄取)、纤维(水果、全麦面包和麦片中摄取)、铁质(强化铁的早餐麦片或者全麦面包)、维生素C和维生素a(从橙汁和添加维生素的牛奶中分别摄取)的优质来源。

许多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成年人存在营养不足现象。今年,在16000名20岁以上成年人展开的研究显示,那些不吃早餐的人获取的微量营养素更少,这些微量营养素包括叶酸、维生素C、钙、镁、铁、钾、纤维等。

还有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让那些企图减肥的人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说:“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存在体重超标的更大风险。”

另有研究显示,早餐能够防止慢性疾病,因为像早餐这样的“小餐”不太容易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突然大量增加,从而降低胰脏受损以及得糖尿病的风险。

1998年,英国威尔士斯旺西大学心理系教授戴维主导的一个研究发现,早餐可以为大脑“充电”,让大脑更好地工作。

反方观点――早餐:最该避免的一餐

不过,面对早餐支持者这些似乎“铁证如山”的证据,早餐怀疑论者仍然坚持己见。他们指出,这些研究结果都是模棱两可的,经常不足以支撑一个确定的结论。

许多认为早餐有益健康的科学家也承认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首先,一些研究并未发现在不吃早餐和肥胖之间有清晰的联系。

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兼心理学教授莱维特斯基说:“看看那些减肥者的饮食习惯,你会发现首先发生的改变就是早餐被去掉。”莱维特斯基认为,减肥者做得很对。“他们比科学家知道得更多。”

为了挑战不吃早餐容易肥胖的理论,莱维特斯基亲自做了一个研究。在这个尚未发表的研究中,他将本科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早餐吃什么都行,而另一组不吃早餐。两组人在一天的剩余时间吃东西不限。

结果发现,不吃早餐的人,在午餐时会吃掉150千卡热量。他们与吃早餐的人相比,每天少摄取450千卡热量。按此推算,如果一周两天不吃早餐,就大约节省1000千卡,这样坚持下去,减肥不难做到。

在啮齿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也支持不吃早餐的理论。耶鲁大学的兽医兼神经学家塔马斯在实验中发现,饥饿会令小白鼠更聪明。“绝大多数动物都没有早餐、午餐、晚餐的概念。”

为了研究早餐的奥妙,有的科学家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塞斯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多年;随时记录自己的变化。他发现,过去自己在早餐前几个小时就会醒来。这种情况被称为“预期活动”,是因为对早餐的预期所引起的。

所以,他决定不吃早餐,结果现在睡得很香。“大家都错了,早餐其实是一天中最该避免的一餐。”塞斯说。

实例 一天两餐令我无病一身轻

口述:柳成,男,32岁

我以前本来是一天三餐的,我遵从现在流行的观念按时吃早餐的,但我在四年前不幸患上肝脏病,曾到医院住院,实行了10天断食疗法,通过断食,我身体顺利地恢复了健康,正式断食结束后的第10天,我出院回家。出院时,体重为62公斤,基本上属于标准体重。因此,医生建议我以后注意,不要使体重再增加。然而,回家以后,开始实行一日三餐制,体重就很快增加,难以控制一后来干脆不吃早餐,只吃午餐和晚餐、这样一来,基本使体重不升不降,保持稳定,我的饮食的量每餐与一般人的量差不多,只是生蔬菜的量显得多些。

另外,我在废除早餐后,还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大便变得通畅了。世上有不少人,遇到大便秘结不通时。总是想多吃点东西,就能像机器压面条似的,将大使挤压出去。但是,实际上这样做,不仅达不到大便通畅的目的,反而由于长期过食、饱食,损伤胃肠,容易引起“肠麻痹”,使大便更加不畅,宿便停滞,成为有病

之源。因此,要想达到大便通畅的目的,就必须坚持少食的原则。通过少食,使肠胃功能改善,宿便排出,才能真正获得健康。不过,要提醒的是,在实行一日三餐制时,往往在早餐后,很快就排大便,但是,在突然废除早餐后,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大便不通的倾向。这是因为以前吃早餐,已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可催促便意,突然不吃早餐后,这种条件反射一下子没有了,新的排便机制还没有形成。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大便反而不畅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早晨饮用二三杯生水,来代替原来的早餐。这样,同样可以反射性地引起排便。

我将我一天两餐的方法介绍给妻子,妻子废除早餐后,她多年小便不通畅的毛病也好了。真是令人惊讶。那么,为什么废除早餐会使小便排出通畅呢?医生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不吃早餐,使体内的毒素充分排泄,肾脏排尿的功能得以改善所致。废除早餐而使大小便排泄通畅,必然对身体健康极为有益。这是不难想象的。

最近我买了西胜造先生所著《早餐无用论》一书学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一直不解的是,早在小时候父辈传授给我的“一定要吃早餐”的理念也确实想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因为四年前不幸患上肝脏病,我是绝对不会废除早餐的。

困惑三:吃荤还是吃素?

吃肉会中“五毒”?

吃素者广为流传的一个理由是“吃肉:中毒”。

有专家认为,吃肉会中“五毒”。毒之一:现代的饲养场为节省成本,动物都被关在狭小的空间中。恶劣的环境让动物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正常的成长状态,身体内已经开始分泌有毒物质了。毒之二:为了缩短养殖过程,降低死亡率,动物被迫食用或者注射开胃药、抗生素、镇定剂、化学混合饲料,成长激素等等,这些化学物质大量残留在体内产生新的毒素。毒之三:动物在被剥夺生命的极度痛苦时刻,由于愤怒、绝望等“负面情绪”而刺激身体细胞产生毒素,会迅速进入到动物的血液中,再随血液流经到身体的每个部位。毒之四:动物被屠宰而死亡后,细胞即刻停止工作,蛋白质开始凝结而分泌出用于自我分解的酵素,使肌肉腐烂,产生毒性,称为“尸毒”,而且即使经过烹饪处理也无法去除。毒之五:等待出售的肉类,不管是生是熟,为了在储存期间避免变质,难免被加入化学防腐剂,也是有可能致癌的强烈毒素。素食者认为,存在动物体内的这五重毒素早就积存在脂肪、血液中,无法分解。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吃肉竟然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才会检省长久以来的饮食方式。至少从健康的角度,“素食”这一营养哲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

在德国柏林,奥林匹克的世界运动会上,有一位赢得马拉松赛跑冠军的韩国运动家孙基中先生,他本身就是一位素食者。在他赢得马拉松赛跑冠军后,打破了世人认为素食会营养不良或是体能不佳的看法,致使德国的素食风气开始在流行。

在我国,素食也可为流行,其中不少白领女性为了减肥、美容、保健需求,在美食面前决不动心,发现一丁点肉也必弃之,成了纯吃斋之人。

吃肉更容易患病?

而主张吃荤的专家认为,人类吃肉的历史有250多万年,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已成为我们人体结构的必须,并且人体也能够处理肉类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在250多万年的捕猎中,没有任何根据显示动物死亡前产生的所谓“毒素”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只要经过检疫的肉类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如今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存在滥用抗生素、激素,肆意添加不健康辅料等问题,人为导致食用肉类出现安全隐患,应该受到制止。但这并不是我们不能吃肉的理由。

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群指出,强调国人以素为主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饮食要营养均衡,素食者是不均衡的膳食结构,相对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和工作紧张的青年人,素食不能完全满足机体的需要。在蛋白质、脂肪、糖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素中,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可以使组织修复,细胞再生,调节机体激素水平和免疫力。肉类,家禽,奶类,蛋类等动物性蛋白是优质蛋白,能提供大部分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人体如果缺乏这些蛋白质,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出现疲劳,因抵抗力下降而患病。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生长发育。蛋白质、赖氨酸、脂肪、脂溶性微生物、钙、磷、铁以及微量元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它们大多存在于鸡鸭肉、猪肉、蛋、鱼等动物性食品中。

实例 吃素让妻子变成了傻子

口述:吴小雄 男,41岁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篇10

配料、营养成分没啥区别

在朝阳区某连锁超市内,不少产品的包装上都用醒目的大字注明“非油炸”,包括小脆系列焙烤薯片、薯愿薯片、上好佳鲜虾条,以及五谷道场、康师傅、白象方便面等。售货员告诉笔者,在方便面、膨化食品中,销量最高的都是标有“非油炸”字样的产品。笔者询问了几位顾客,他们一致表示,“非油炸”口感好,制作工艺一定比油炸的健康、有害物质少。

但我们仔细对比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非油炸”食品和相应的油炸食品后发现,其实二者的配料、营养成分似乎没什么区别。比如,无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无论是薯片、方便面还是饼干,其配料中都含有食用棕榈油或氢化植物油,马铃薯粉、食品添加剂(增稠剂、乳化剂、膨松剂)、白砂糖、食用盐、淀粉等。以“上好佳”下属品种嗲得薯片(油炸)与芝士条(非油炸)为例,前者能量为578千焦、蛋白质2克、脂肪5.5克、碳水化合物20克、钠250毫克;而后者含能量552千焦、蛋白质2.4克、脂肪4.4克、碳水化合物21克、钠257毫克。说明书上几乎相同的数字,不禁让人疑惑,“非油炸”与“油炸”究竟差在哪里?前者真的更健康吗?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方便食品,以淀粉类食品为主。根据这类食品的国家标准,主要有焙烤、油炸、挤压、微波等生产工艺。以方便面为例,油炸方便面需将面饼用沸油炸制干燥,而非油炸方便面则直接用热风烘干。而薯片在制作时,则是先将马铃薯粉和配料拌成糊状,分份并压制成薯片形状,然后再选择油炸或烘焙。“薯愿”薯片就是将马铃薯糊放到烤箱中焙烤,再喷淋食用油烘干,以保持口感酥脆。

非油炸并不等于健康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教授强调,非油炸只是一个卖点,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健康。

首先,无论制作工艺如何,油炸和非油炸淀粉类食品都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胡小松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油炸方便面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在50微克/千克左右,比油炸的高近5~10微克/千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吴永宁也指出,没有发现油炸方便面比非油炸方便面的丙烯酰胺更高。

其次,方便面、饼干、薯片等,大多添加了精炼植物油、植物起酥油、部分氢化棕榈油或氢化植物油。名称不同,但其本质都是氢化油。近日,氢化油的发明被欧洲某杂志评选为“人类食物历史中十大灾难时刻”之首。因为它在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反式脂肪酸,大量摄入会增加患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几率。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傅红研究发现,如果女性每天摄入4克反式脂肪酸,不孕几率就会增加70%。而4克反式脂肪酸,只需要一包薯片就足以提供。“我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糖尿病患者,这里面恐怕就有氢化油的‘贡献’。”中国人民总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赵霖教授说。

再次,无论是不是油炸,膨化类食品都会添加大量调味剂,包括甜味剂、谷氨酸钠、盐等。其中仅食盐一项,长期过量摄入就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此外,这类食品中添加的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等膨松剂,长期摄入会造成体内铝超标,诱发老年痴呆、骨软化症等。

最后,上述食品的生产管道通常是铅锡合金。高温下铅会被汽化,污染食品。尤其是方便面、饼干、薯片等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儿童,他们承受铅危害的能力远不及成人,但吸收铅的量却远远高于成人。铅一旦摄入就不易排出,会损伤大脑,危及周围神经系统。

选购食品别迷信概念

非油炸食品也并非一无是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至少非油炸食品添加的油要少得多,水分含量明显高于油炸,脂肪含量和热量也低一些,再加上烹调温度相对较低,对营养素的破坏较小。”其实,“非油炸”几十年前就有,早先的挂面制作就是采用热风烘干,是典型的非油炸食品。

而“非油炸”之所以如此受追捧,关键还在于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追求,商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而对其大做文章。赵霖深深记得,去德国访问时,老师指着超市货架上精致的包装食品对他说,这些食物只能满足你视觉和味觉的需要,但永远不能满足你对健康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