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利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0:40

地下水利工程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国土资源发展与有效利用可再生的能源战略的实施,很大地促进了我国水利水电的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的资源分布直接影响了众多水利水电站将修建的位置。因为洪水流量比较大,河床较狭窄,我们经常将引导流建筑物与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地下,大都是在大约1.0km的范围内布置百余条的隧洞,形成平斜竖相贯,纵横交错的地下洞室群,而且跨度大都超过30m,断面积一般超过2000m的洞室不断的出现(详见表1),地下的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建造技术比较难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这成为了水电站建设的一个关键项目。

表1部分大型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统计

随着工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加深,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工程类比以及施工量测信息的动态优化与反馈分析已经成为了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的主流。岩土锚固、控制爆破、工程量测等技术的提升以及新材料、新设备与新工艺的广泛运用,不断的与设计进行互动,使大型的地下建设工程逐渐精细化,洞室的施工质量从控制轮廓成型逐渐转变为对围岩塑性区范围的控制。以“锚喷支护”为核心,改善岩体的应力状态,对岩体的变形进行适时控制,确保围岩的稳定,最终使地下工程的能够实现高效建设。

一、大型地下厂房开挖与支护

我国的水利水电地下厂房的建设技术的提高,使地质环境复杂、规模庞大的地下厂房采用锚喷支护为长期支护与岩壁吊车梁技术成为了可能,这是地下厂房洞室群快速施工得以实现的一个前提。比如龙滩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的跨度为30.8m,在陡倾角薄层状的岩体,中等的地应力,岩层与洞室轴线走向交角为35到40布置的条件下,顶拱V类围岩段,采用的是C20喷钢纤维混凝土与150Kn预应力锚杆进行永久支护,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在建的向家坝地下厂房,开挖的跨度为33.5m,顶拱泥质类的软弱岩石以及层间错动的破碎夹泥层V,Vi类的围岩段,也采用的是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以及喷钢纤维的混凝土进行永久支护,效果十分良好。

自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引进岩壁吊车梁技术到现在,此技术已经被普遍的应用于地下厂房的建设项目之中,施工技术也逐渐得到完善,如果精雕细刻,采用双向轮廓爆破技术,可以保证岩台的开挖质量;温控镜面混凝土;锚杆的精确安装以及100%注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控制爆破技术等各项技术与工艺的综合运用,导致精品的不断涌现。此项技术已经成功的实现了消化、引进、吸收与再创新。

大型的地下厂房是地下引水发电系统施工的一个关键的项目,因为断面的尺寸比较大,交叉口比较多,洞周围岩的挖空率比较高,围岩的稳定问题就比较突出。施工大都是按照分块分层的开挖支护,自上而下,逐步成型的原则进行的。从围岩应力的状态变化角度进行考察,不同的开挖支护程序就意味着不同的应力历史或者应力路径,这样不仅影响洞室的最终成型后围岩的破损区大小、应力分布以及洞周的位移状况,而且还影响施整个工期内的围岩的破损区、应力、洞周位移,所以,优选开挖的方法以及程序,应该适时的有效的进行支护,这也是大型地下厂房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除了地质因素之外,还需要根据进度要求、施工布置、施工成本、机械设备选型等因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合理的优化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案。相关实践表明,在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里,按照“立体多层次,平面多工序”的原则,保证资源的投人,认真的组织开挖支护平行交叉作业,高度的重视施工期地质评价以及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不断进行优化施工和设计,必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1、施工准备

主厂房在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实际调查与分析,认真布置施工支洞,对总体的施工方案进行规划或者优化,为多工作面的平行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合同技术的相关要求进行开挖和支护现场的工艺实验,找准质量的控制要点,掌握工艺的要领,最终确定工艺的流程。控制好辅助工程的进度,力争在主厂房开挖之前,完成相应的周边排水的系统施工,改善围岩的稳定条件;仔细完成监测仪器的埋设,为实现施工的全过程实时监测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施工通风,完成通风洞(井),改善作业的环境,确保主体工程的连续施工。

2、开挖分层及开挖方法

地下厂房是逐层进行开挖支护,自上而下,逐步成型的,它的分层厚度大都是8到l0m。确定分层应该综合考虑到设备作业空间与施工通道,钻孔的精度以及爆破振动的控制等多种因素。顶拱通常为9m左右,大部分是以拱脚锚杆的施工需要来进行控制的。岩壁吊车梁层适合控制在lom左右,它的上部界面最好按照设计梁顶高程+0.5m来进行控制,下部界面可以按照它的下拐点高程-3.5m来进行控制。发电机层上部的界面控制最好考虑母线洞的洞脸加固需要,下部界面控制应该考虑引水隧洞的洞脸加固需要。多个地下厂房的开挖实践表明,中下部的深孔梯段开挖可以造成高边的墙围岩位移急速增加,水电十四局在近几年来探索的薄层开挖的方法,也就是将爆破孔的深度控制在4~6m,对抑制高边墙位移的效果十分明显。尾水锥管以及肘管层井挖,分层厚度应该控制在1.5-3.5m。

地下厂房的顶拱层以下的开挖,大都是采用预裂爆破以及光面爆破控制开挖轮廓,深孔梯段的微差爆破挖除中间岩体。目前主要有了两种方式。一个是根据工程的爆破实验来确定预留保护层的厚度,首先将中槽进行开挖,接着采用密孔小直径的药卷分二层挖除预留保护层,上层的轮廓采用的是预裂进行控制的,下层则是用光爆成型,这种方法开挖边墙平均径向超挖可以控制在15到20cm之内,实际检测的资料表明,按照这种方式每层开挖之后边墙的位移增量,中槽开挖引起的大概占10%,保护层开挖造成的大约占90%,所以,它的控制变形的关键是采用短台阶的开挖保护层,两侧错开距离进行施工,适时的进行支护。另一个是采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进行控制开挖轮廓,一次性或者分两半进行开挖,这种方式开挖边墙的平均径向超挖可以控制在8到15cm之内,合理的控制开挖与永久支护的施工步距,控制变形的条件似优于前者,比较值得推广与应用。

图1龙滩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开挖分层图

图2小湾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开挖分层图

3、支护

图3开挖多点位移变化曲线图

图4支护压力与位移的关系

理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一般在中硬岩体中,支护压力随着岩移的增加而连续进行减少。出现一样位移的时候,隧洞支护后围岩所需要的支护压力应该比支护前的支护压力小,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别会随着所发生的位移而增加(图4),ii-iii类围岩中,正确的支护施工程序应该是初喷混凝土紧跟开挖面,浅孔锚杆支护应该控制在距开挖面3倍洞径长度范围之内,挂钢筋网以及深孔锚杆复喷混凝土依次跟进,最后施作预应力锚索。并应且该根据施工监测的信息反馈进行详细的分析,动态优化调整开挖与支护的施工作业节拍。

地下厂房的直立边墙高度大概是50到80m,为了保证它的稳定性,除了可以采用砂浆锚杆,喷混凝土,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以外,还可以大量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围岩,一般我们采用双层防腐无粘结预应力的锚索结构,有二点分散式对穿锚索与注浆内锚头。因为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往往成为了控制主厂房施工进度主要的一个因素。采用钢结构预制垫座,以及高频冲击回转钻进的工艺,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的周期,加快施工的进度,此外,还可考虑率先在邻近洞室的位置进行施工,提早完成钻孔施工,如果主厂房的开挖揭露,就直接可以穿索等后续施工。因为厂房随层支护,逐层下挖,上部已经加固围岩依然将伴随开挖出现位移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锚索的锚固赋存力产生变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应力超标,所以应该对锚索初次张拉荷载进行控制,对应力的增量进行合理预留从而保证安全性。当前,已经可以借助于3D-FLaC的仿真分析,对各特征点在主厂房开挖结束后的位移总量进行估算,并对锚索应力的增量进行反求,用以对各部位预应力锚索的张拉的荷载加以确定。

结束语

地下厂房施工要确保围岩的稳定性,有效的控制围岩塑性区的范围,实现优质的高效的工程目的,关键在于控制开挖,优先选择开挖程序,适时的进行支护,实时监测并对其反馈,动态优化设计与施工。

参考文献

地下水利工程篇2

关键词不良地质水利水电工程处理方法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其中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均较为优越的地区,已被优先开发或已经建成水利工程。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对水利资源的需求量的加大,现有的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还需不断地开发建设新的水利水电项目。

一、不良地基的含意

不良地基是指由于地基的天然性能缺陷,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筑物稳定对地基的要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

地质条件差,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地基内为无黏性土粉细砂层因振动可能产生液化,造成建筑物失稳破坏,或因震陷造成建筑物破坏等几个方面。

二、不良地质基础一般处理方法

1.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以大坝为例,刚性坝基砂、卵、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一般都加以开挖清除,土坝坝基砂、卵、砾石层因透水强烈,不仅损失水量,且易产生管涌,增大扬压力,影响建筑物的稳定,一般都加以防渗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透水层砂、卵、砾石开挖清除回填黏土或混凝土,构筑截水墙。利用冲抓钻或冲击钻机作大口径造孔,回填混凝土或黏土形成防渗墙。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修筑水泥防渗墙。水泥或黏土帷幕灌浆。坝前黏土或混凝土铺盖,延长渗径,帷幕后排水减压,设置反滤层。

2.可液化土层的处理。可液化土层是指无黏性土层或少黏性土层在静力或振动力作下,孔隙水压力上升,抗剪强度瞬时消失的土层,土层的液化可使地基沉陷、滑移失稳、危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常用处理的方法是:(1)将可液化土层开挖清除,置入其他强度较高、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2)振冲挤密或分层振动压实。(3)四周用混凝土围墙封闭,防止其向四周流动。(4)穿过可液化土层设置砂桩或灰土桩,或设置砂井。

3.软弱夹层基础的处理。地基基础软弱带按其倾角大小可分为高中倾角软弱带和缓倾角软弱带,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1)高倾角软弱带处理。挖出软弱带回填混凝土,做成混凝土塞,开挖深度一般为软弱带宽度的1~1.5倍,两侧开挖边坡1∶1~1∶0.5。当软弱带较为疏松,且宽度较大时,可采用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拱,以使上部荷载传至两侧完整岩体。对土坝坝基软弱带,为防止渗流淘刷坝身填士,可清除部分软弱带后回填混凝土或黏土,形成阻水盖板。软弱带与库水相通的上游端,开挖防渗井回填混凝土或设置防渗齿墙。当高倾角软弱带位于坝肩,特别是拱坝坝肩时,可设置混凝土传力墙,传力框架或进行预应力锚固;对重力坝破碎岩体坝肩,当破碎岩体自身稳定没有问题,可在破碎岩体中设置混凝土防渗墙。当坝基裂隙带密集发育时,可清除松散体回填混凝土或设置防渗齿墙。(2)缓倾角软弱带处理。将软弱带开挖清除回填混凝土,若上盘岩体尚坚硬完整,且全部开挖工作量过大时,可利用平硐或竖井开挖清除软弱带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并做好回填固结灌浆。设置穿过软弱带的防滑齿墙。高压喷射清除软弱物质回填或灌注水泥浆及砂浆。穿过软弱带时进行预应力锚固。沿软弱带设钢筋混凝土抗剪键,或穿过软弱带设抗剪桩。

4.淤泥质软土的处理。淤泥质软土包括淤泥质土、泥炭、腐泥、以及其他天然含水量特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土,多呈软塑及流塑状态。由于其质软,易产生高压缩变形、侧向膨胀、滑移或挤出,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土坝坝基的淤泥质软土排水困难,长期难于稳定。常采取的处理办法是:(1)开挖清除。(2)置换砂层,或砂垫层排水。(3)砂井排水。(4)抛石挤淤。(5)控制加荷速率,使其缓慢排水固结。(6)扩大建筑物基础或采用桩基。(7)预留沉陷量。(8)用板桩墙封闭和在底部侧向填砂、砾石阻滑。(9)用镇压层法,如反压护堤平台。

5.深覆盖层处理。当地基处河流冲积层砂、卵、砾石层、碎石层、坡残积层洪积或泥石堆积层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冲积堆积层厚度较大时,不便于全部开挖清除时,因其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易产生压缩变形和渗漏,有时因其中夹有软弱夹层,不利于抗滑稳定。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1)用强夯法或振动碾夯实或压实土体表层。(2)对地基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3)设置混凝土截水墙或用高压喷射灌浆构筑防渗墙。(4)坝前铺盖防渗。(5)采用沉重桩或摩擦桩。(6)扩大基础。

6.坝基涌泉处理方法。坝基涌泉或来自基岩裂隙、松散土层或来自喀斯特管道,可能造成土坝的管涌流土破坏造成坝身不稳定。也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困难,甚至形成漏水通道,因此必须妥善加以处理,处理原则是能堵则堵,能排则排。涌泉处理一般常采取的办法如下:(1)对基岩涌泉,能封堵者予以混凝土封堵,涌水量大者,引水入集水坑,回填砾石,并预埋灌浆管,然后抽水并回填混凝土封堵,后期再进行回填灌浆。作为土坝基础,于混凝土盖顶上再铺筑黏士。(2)在涌泉出口安装活动逆止阀门,使其可向库内涌水,但不能使库水漏失。

地下水利工程篇3

深基坑工程在水利水电等各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利工程深基坑施工主要包括降低地下水位与土方开挖施工、支护结构施工两个部分。在工程施工中,一般由于建筑物座落在较深的土层上而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但因为工程征地有限没有足够的空间放坡或此空间内存在已建成的邻近建筑物、运输道路、地下管线等不允许放坡,而采用在支护结构保护下进行基坑垂直开挖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其施工的成功是深基坑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水利工程基坑支护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复合土钉墙等技术。其中,地下连续墙是水利工程基坑支护应用较多的挡土、挡水结构。本文针对该方法介绍其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方法及优点,供国内外工程建设同行学习交流。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在施工地下连续墙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施工工序及内容。其中包括:导墙施工、钢筋笼制作、泥浆制作、成槽放样、成槽、下接头管、钢筋笼吊放和下钢筋笼、下拔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接头管。基坑开挖前,应首先根据地面建筑物布置定出连续墙位置,进行导墙修筑。然后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使用一定挖槽机械设备开挖一定长度的沟槽(称为“单元槽段”)。待沟槽开挖至工程设计深度并对槽底进行清除后,使用起重设备将加工好的钢筋骨架吊放入充满泥浆的沟槽内。然后采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沟槽内使用导管由底向上进行混凝土浇筑。随着混凝土的不断浇筑,泥浆逐渐被置换出来,待混凝土浇筑至工程设计标高时,此单元槽段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施工完毕。各单元槽段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之间使用特制接头连接,形成连续的在基坑周围呈封闭形状的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1导墙修筑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期应进行导墙修筑,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可作为地下墙成槽的导向标准;二是在成槽施工过程中稳定泥浆液位,以达到维护槽壁稳定的目的;三是维持表层土层的稳定,防止槽口塌方;四是承受施工机械设备荷载;五是可作为工程测量的基准线。

导墙的工程施工一般采用C20混凝土,为有效地防止地面水流入沟槽内,导墙顶部标高应高出地面10cm左右。一般导墙施工应首先进行场地平整,然后根据工程布置进行测量定位,进而挖槽并对挖槽弃土进行合理的处理,之后绑扎钢筋、支模板,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并在导墙外侧回填土。

2泥浆护壁

泥浆在施工过程中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护壁作用,由于泥浆的密度大于水,当地下水位高度不大于槽内泥浆液面高度,槽内泥浆对槽壁产生的侧压力则相当于一种液体支撑,可防止槽壁剥落和倒坍,并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二是携渣清槽作用,由于泥浆具有一定的粘度,它能携带土渣悬浮起来,既便于槽底清除,又可避免在开挖面上的土渣沉积影响挖槽机械的挖槽效率;三是冷却与作用,泥浆可降低钻具由于连续冲击或回转引起的高温,又具有可减轻钻具的磨损作用。

3挖槽

挖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主要工序,占整个施工工期的一半,由此提高挖槽施工效率是缩短工期的关键。对挖槽槽孔的形状和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地下连续墙质量的关键。

挖槽工程施工主要考虑单元槽段的划分、挖槽机械的选择、挖槽的质量控制这三个主要方面。

3.1槽段划分施工槽段的划分是确定整个地下连续墙每一个施工单元的长度,一般为4~8m。单元槽段长度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施工地质条件,当周边土层较不稳定时,为防止槽壁倒坍,应减小每个单元槽段的长度,以减少槽壁在泥浆中暴露面和缩短挖槽时间;二是地面荷载,当邻近有较大的地面荷载时,亦采用缩短单元槽段的长度来保证槽壁的稳定;三是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由于槽段的钢筋笼一般为整体吊装,应根据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估算吊装的钢筋笼的重量和尺寸,以此推算得到单元槽段的长度;四是单位时间内混凝土的供给能力,单元槽段内的混凝土浇筑宜在4h内完成,因此由(4h混凝土的最大供应量/(墙厚×墙深))推算出适宜的单元槽段长度;五是泥浆池的容积,一般情况下,泥浆池的容积不应小于各个单元槽段挖土量的两倍,故单元槽段的长度亦受到泥浆池的容积影响。

3.2机械选择挖槽机械对连续墙的施工具有重要影响,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选用适宜的挖槽机械设备。目前国内常用的挖槽机分为回转式、挖斗式、冲击式三大类。

3.3挖槽的质量控制挖槽质量控制对连续墙的施工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粘土粘钻(抱钻)和钻机卡槽等问题。因此,成功的挖槽质量控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影响:一是严格控制开槽的垂直度;二是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情况、成槽精度以及工程的工期要求,对使用的机械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满足工程对开槽速度的要求;三是应连续作业,且依规定顺序进行施工,如若因故中断,应迅速从槽中将挖掘机提出;四是开槽的挖进过程中,应时刻保持护壁泥浆不低于工程规定高度;五是若成槽施工过程中局部遇岩石坚硬地层,钻孔或钻抓进尺较困难时,可配合冲击钻冲击破碎联合作业。

4槽底清除

当单元槽段开挖到工程设计标高后,必须要清除槽底淤泥和沉渣。目前一般采用排泥及潜水泵排泥、压缩空气升液法、砂石吸力泵等三种方式。工程上采用的“换浆法”,即在槽段开挖完成后继续泥浆的反循环作业,也可待土渣基本沉淀到槽底后再进行清底作业。

地下水利工程篇4

[关键词]混凝土连续墙应用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情况

1.1工程概况

绰勒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的嫩江一级支流绰尔河上,工程总投资2.8亿元。由主坝、副坝、电站等组成,大坝采用壤土心墙砂砾石坝壳的结构形式,主、副坝坝顶全长为3740m,主坝建基面放在含卵石的粗砾层上,层强透水层需进行垂直防渗处理,设计上采用砼连续墙进行坝基防渗处理的方案。

1.2设计的基本情况

设计连续墙轴线长度1570.401米(0+083―1+653.401m)采用槽孔式砼防渗墙,墙体宽度为80cm,墙体底部深入要对不透水的泥砾层内50cm,深度为5-15m,顶高程为216.5-218.5,墙体材料采用塑性砼,强度为5-6mpa,弹模700mpa。

2.施工程序

槽孔式防渗墙施工程序主要为:施工准备修筑施工平台及导墙组装挖槽机械一期槽孔造孔砼浇筑二期槽孔施工等工序详见槽孔式防渗墙施工程序图。

3.施工方法

绰勒水利枢纽工程主坝基础防渗墙分为三段施工。为满足施工导流的需要,首先施工导流口段桩号为:0+183.8~0+533.787m,然后施工左坝段桩号为0+533.787~1+653.401m,最后施工右坝段桩号为0+83~0+183.80m。

3.1施工平台及导墙

根据规范要求施工平台顶高程高于地下水位2.00米,绰勒工程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在218.00左右。所以,施工平台高程定为220.00米,平台宽度为15~20米,平台填筑时用16t振动碾进行压实。导墙采用矩形钢筋砼导墙,墙宽为60cm,深度为1.2m,墙底部配4根Φ18钢筋,中间和底部各配两根Φ14钢筋,墙顶高程为220.0m。

3.2槽孔建造

在每个施工段落中,沿轴线划分槽孔并编号,槽孔分两期施工,一期槽孔为单号孔,长为7米,二期槽孔为双号孔,长为6.4米。先施工一期槽孔,待一期槽孔砼浇筑完成后,砼达到终凝并有一定的强度后,开始抓二期槽孔,造孔采用GB24、BS650、BH12三台抓斗抓槽,每个槽孔采用三抓成槽,第一抓、第二抓、抓槽两端,第三抓抓中间部分。造孔过程中,采用膨润土拌制的泥浆进行护壁,浆液的密度1.1~1.3g/cm3,粘度小于30S,含沙量小于5%。

3.3砼浇筑

设计墙体材料为塑性砼,配合比中要掺入适量的膨润土,经反复试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绰勒工程使用的配合比为:水泥:204kg;膨润土:42kg;砂:866kg;0.5~2cm石子:900kg;水:241kg

砼浇筑前,要进行清孔,清除孔底的淤积物,以保证防渗墙的底高程,清除结束在4h内开始浇筑砼,砼浇筑过程中拌合、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因故中断不超过40分钟,绰勒工程砼拌合采用0.5m3搅拌机拌制砼,HBt-80a型砼输送泵送料至前台集料斗,集料下设三根导管,导管在槽孔内等间距布置,导管内径219mm,由数节0.3-1m的导管由法兰连接而成,长度根据孔深而定,控制导管底部距孔底在15-25cm之内,浇筑前导管内塞入充气后的排球内胆,先注入水泥砂浆,随即浇筑砼,提升导管时(特别是首次提升),要根据管内砼的方量,确定导管的提升高度,确保导管在砼内的埋深在1~2米内,导管的提升采用25t汽车吊车,提升时,三根导管均匀提升,确保砼面平齐,浇筑时,要有专人,随时测量记录砼面上升高度,确保防渗墙顶高达到设计高程。

3.4槽孔接头处理

槽孔间墙段的连接是比较关键环节,如果连接方法不当或施工质量不好,接缝部位将会产生渗漏,从而影响防渗墙的质量,绰勒工程防渗墙接头采用拔管法连接。一期槽孔浇筑前,在槽孔的两端先下入接头管至孔底,接头管一面半径为70cm的半圆,一面为直面,下放时半圆形面向里,直面向外,紧贴孔壁,接头管分段制作和安装,每节长度为0.3-1.5m,根据孔内确定组装其长度。在砼浇筑完成后,根据现场试验的结果,在7~8小时左右,用拔管机将接头管拔出。二期槽孔在浇筑前,用特制的钢丝刷,安装在抓斗的头部将接头管部位的水泥面刷洗干净后,方可浇筑砼。

绰勒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防渗墙,于2002年10月开始施工,至10月16日结束,共完成239个槽孔,优良率为94.5%,造孔面积17793平方米,成墙面积为15478平方米,砼浇筑14979立方米。施工完成后,轴线在两端作开挖检查,轴线上布置7个钻孔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看,防渗墙墙厚度均匀,均不小于80cm,墙段间连接缝密实,无夹泥现象,通过钻孔后的压水试验成果看,墙体修透系数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体施工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4.几点体会

4.1在砼连续墙施工前,对地层的地质情况要了解清楚,以便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并对造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事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地下水利工程篇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在施工技术和实际操作等方面与其他工程建设不尽相同,工程施工环境也存在自身的特殊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包含以下特点:①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规模相对大、范围广,相应的基础处理施工本身就需要很长的工期,资金成本投入也很大,因此,需要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视;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大都地形复杂且水流湍急,在这种严苛的外部条件下建设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需要高超的施工技艺,基础施工建设中的每一步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③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项目建设中,需要用到的技术类型非常多,如果施工点的地质地形环境不理想,或是遇上软土地基,将直接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困难程度;④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建设的要求也极严苛,既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上部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要确保足够的基础强度,正因如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人员都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水平,这样才能够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需求。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影响最为严重的有以下三点:①施工地点地基的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不足,抗滑性就会下降,基础施工的稳定系数也会下降,基础施工的稳定系数下降会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致使建筑寿命大幅减少;②地基渗透。地基渗透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一旦渗透过大,地基上会产生过大的空隙,这种情况将直接引发水利水电工程的重大安全事故;③基础沉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施工时发生基础沉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施工场所周围的地质条件决定的,但基础沉降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整个工程的结构会变形,产生的作用是破坏性的,直接影响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基本要求

3.1确定合理的施工时间。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上看,最先要确定的是施工时间。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是最大的,水利情况随时间变化,不同地区的水利情况又各不相同,施工时间一定要定在枯水期,最大可能减少水利情况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枯水期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工程施工建设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工程建设流程顺利进行。3.2图纸设计与实际情况要相结合。图纸设计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图纸设计之前就要对整个施工环境展开详细的实地勘测,成图后还要将图纸与现场环境一一比对,出现误差及时做出修改,保证图纸环境数据统一。3.3不能忽视隐蔽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隐蔽工程常常得不到施工团队的足够的重视。隐蔽工程一旦存在问题,会给工程整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难点是这些问题很难被发现,且问题大多不会在施工建设中或者刚刚完成时就显现出来,大都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才会影响才会出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给予隐蔽工程更多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谨防上述情况的发生。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4.1灌浆技术。按照配比混合施工材料,搅拌制成浆液状态,把浆液压送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促使其固化后加固地层、堵漏防渗,改善地基条件,进而加强基础部分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该方法被称之为灌浆法。灌浆技术的操作核心在于浆液的制备和灌注。浆液调配需要按照最佳的浆液比例和数量,确保在灌注后完全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加固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实际灌浆操作时一般选用自上而下的封闭灌浆法,灌浆孔的深度和孔的倾斜度都要经过精密的测量,明确规定偏差范围,而且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需要越来越精确地控制偏差。遇到较大量的岩层渗透时,我们大多采用屏浆来加强灌浆的质量,这样的处理效果更好。另外,灌浆的起始压力也需要严格控制。4.2锚固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点一般选在地形情况较为复杂的山区,复杂的地形条件给基础处理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锚固法的使用减轻了复杂地形带来的影响。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之一,其核心是应运锚杆支护开挖的地下工程周壁。它是利用土体或岩体的锚固力维持地下结构的稳定,防止地下工程施工中如坍塌、滑移、等灾害性出现,保证施工安全。锚固法还有一大优点是能够减少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量,缩短了工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4.3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天然孔隙比较大、压缩性能高等特点,多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因为软土具有这样的天然属性,那么在高压下容易产生压缩变形、滑移等现象,为保证上层建筑物的稳定,一定要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排水固结法。人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通过加压和排水两道工序,使土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土层强度;②置换法。如果基础施工中遇到的软土层比较薄,可以适当挖除这部分土层,用水泥土、煤渣、粗砂等低压缩性和防腐蚀性的散粒材料填换,或用沉井基础等方法处理地基;③桩基法。如果软土层较厚,很难做大面积挖除处理,可以使用打桩法夯实土层;④灌浆法。此方法就是运用上文介绍的灌浆技术对淤泥等软土层进行加固。4.4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技术是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最常使用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一,利用管桩本身的特性可以大大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基础部分的强度和稳定性。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施工方式,具体应用中,两种施工方式差异较大,起到的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谨慎决定。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基础施工处理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经过严谨、繁复的设计规划过程,施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出现问题,及时从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改善,才能切实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2]田献文,孟磊,施观宇.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的新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7):176-177+199.

[3]何建国.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285.

[4]刘维肖.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66-67.

[5]杨国军.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52-53.

地下水利工程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研究;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又叫做水工程,是用来调配、控制地下水与地表水,以期达到兴利避害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包括修建溢洪道、坝堤、鱼道、进水口、渠道、筏道、水闸、渡漕等建筑物,为灌溉、防洪、发电和供水服务。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自身具有综合性特点,各项服务目标既相互矛盾,又紧密联系;第二,对环境影响较大。水利工程既能通过建设任务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第三,工作条件复杂。水利工程自然条件无法确定,工作条件极为复杂;第四,水利工程效益影响较广,具有随机性特点;第五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兴建时应该按照有关标准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材料设备短缺:对于小型的水利工程企业来说,资金相对短缺,致使投资的成本小、运转周期短,而且需要的设备相对简单。陈旧的设备。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还可能给水利工程运营造成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

2.2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许多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存在分工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工作顺利开展,限制了管理人员职责履行,制约了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2.3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这些管理者依赖团队管理,不能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但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缺乏统筹规划管理,一些管理人员的理论管理能力与实践相脱节,阻碍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

2.4监管效果不佳:一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认识不足,一味追求工程利润和工期进度,对水利工程监管放松警惕,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导致安全问题频出。

3、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

3.1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含水文地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水利工程建筑地基一般是岩石和土,其类型对工程的安全稳定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岩石的岩体结构主要是第四纪土层,并且包含各种类型的土层特征、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工程地质结构按构造形态可以分成褶皱、倾斜、断裂三种构造。地貌地形主要是指地表形态以及类型,具体指地表森林植被、山脉和水系以及建筑分布。

3.2水文条件:主要包含地下水水质、水运动特性、岩层的透水和溶水性、含水层的厚度以及隔水层的深度。水文条件对坝基的稳定性、水库严密性以及地下水影响等工程相关因素都有极大影响。另外,对于建筑材料,施工单位要对材料开采、质量以及运输等进行详细勘察,以保证施工过程高效且顺利进行。

4、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1坝体地质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针于不同类型的坝型,由于地质要求不同,导致工程施工的工作特点也不相同。如果大坝的岩体存在某些地质方面的缺陷,那么在工程施工中就可能导致坝基的渗漏以及稳定性问题。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体结构的影响,大坝的边坡就可能出现错落、倾倒等现象,另外如果有泥石流的发生,也会对边坡产生极大程度的破坏。边坡的变形以及破坏。

4.2水库地质问题:水库主要有地面水库和地下水库两种类型。水库在进行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都会产生极大变化,比如水库以及地下水的的水位升高或是风浪的冲蚀作用,就会产生诸如水库浸没、淤积、渗透等问题发生。

4.3软土基坑地质问题:软土基坑问题主要包括边坡的稳定问题以及基坑的降排水问题。针对边坡问题,工程施工时,采取了设置保护面、保护坡度、减低水位等措施。针对基坑降排水问题,可以使用细砂或是粉砂土层作为边坡,以及使用粘性土作为基坑,并且一定要保证基坑干燥。对于降排水处理方法,一般有人工降水以及明排法两种。

5、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5.1山区地质灾害:在某些地区,由于地面结构等活动比较频繁,会引发众多地质灾害,比如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与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又导致了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甚至是导致地面的沉降以及地裂灾害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毫无疑问又会极大影响工程施工。近年来某些地区地裂以及地面沉降问题比较严重,相关单位正在采取地下水的回灌等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

5.2水土流失:在一些地区,由于在雨季时降水比较集中,如果该地区又正好植被比较稀疏的话,就极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另外,也由于目前很多地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现象的增多,水土流失的问题就往往更加严峻。再加上某些地区,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不考虑长远发展,进行了大肆开发,严重损害了地区生态平衡,使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

5.3隧道勘测:很多地区各类水利工程修建都会遇到隧道修建工程。某些地区,地质结构块体的边界是以走滑断裂以及逆断裂为主,是板块运动十分剧烈的场所,所以它的南水北调等工程一般都是采用隧洞的形式。在这些工程的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地面的勘测工作,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勘测、人员素质的勘测以及选择适合的勘测方法等。

5.4高边坡的问题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西部扩展,很多工程项目都面临着各种地形的高边坡的稳定问题。有些边坡高度过高,工程施工的地质条件也比较复杂,就会成为具体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边坡的地质力学、变性破坏以及荷载控制等问题,都是工程研究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

6、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

6.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责任人,严把质量关。第一,招聘具有专业水准和专业技能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第二,把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头上,责权制度明晰,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第三,建立问责制度,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疏漏责任,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6.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技能,保证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乃至避免施工事故。

6.3加大监管力度:水利工程施工应该预先做好预算、控制和规划,在施工现场严格进行检查,施工工程验收时严把质量关。第一,岗前教育培训,保证施工进度和效率。第二,施工方、设计方、建设方与监理方通力合作,合理制定施工规划和具体施工技术流程。第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地下水利工程篇7

地质勘察对水利水电工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下水作为岩石土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但会影响建筑项目场地地基层的岩土体性,还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在进行勘察中不能忽视水文地质问题,要深入分析,不能只做一般性的评价,否则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地下水在岩土体中有不同的存在方式: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都会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是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膨胀收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时,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严重的会导致地裂引起构筑物特别是轻型构筑物的变形、崩塌破坏。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如抽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行为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移动的动水压力通常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2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内容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时,在设计基础上和施工基础上没有深入评价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导致许多工程的质量受到威胁,造成下沉或开裂的的后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中一定要加强做好水文地质的研究和详细评价,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其对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评价内容有如下:从岩层、构造、地貌等方面阐述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一般规律,根据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及其与地表径流的关系、水化学类型进行评价。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及建筑物基础的作用和影响;对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消除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还应根据建筑物及建筑物地基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选型,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下水的天然状态进行查明,并分析预测地下水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的会发生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按地下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地质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获得了飞速发展,从深度、广度及精度上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主要的技术手段及应用如下:

3.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勘察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将它们填绘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为下一步布置勘探孔、试验及长期观测工作打下基础。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必须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件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应与地质测绘比例尺相适应。在图上,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应尽量反映,宽度不足2mm的重要工程地质单元,如软弱夹层、断层等,要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其实际数据。地质界线误差,一般不超过相应比例尺图上的2mm。

3.2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通过对地质、地貌、第四纪冲洪积物、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的调查,填绘出水文地质图,查明勘察场区内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的开发利用远景评价,并对区内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等提出防治措施。

3.3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地下工程出现的问题和取得较深入的资料。主要有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坑探、遥感技术等。

3.3.1工程钻探。钻探是指为了鉴别和划分地层,用钻机从地表向地下钻进,在地层中形成圆柱形钻孔。钻探是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应用广泛。钻探通过钻孔采取不同深度的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特征等,从而判断地质情况,查明地下水的类型。从钻孔中取出的岩石、土样可进行室内试验,用以测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指标。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地质人员在钻探过程中应根据钻探质量要求,认真记录钻探中出现的各种地质现象;对于像砂砾石层、软弱夹层、滑坡等特殊地段,应选择合理的钻探方法以保证成果能够真实反映该地段的地质条件。

3.3.2工程物探。工程物探是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物探应用观测仪器来测量勘探区的物理参数,如导电性、弹性、磁性、密度等参数。工程物探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3.3.3坑探。坑探是指用挖坑方式观察地层地质情况的作业。其特点是勘察人员能直接观察到地质结构,便于素描,且准确可靠。对研究断层破碎带、软弱泥化夹层和滑动面(带)等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工程性质等有重要意义。坑探主要包括探坑、探槽、浅井、竖井、斜井、平洞等。由于坑探人员能够直接深入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地质现象,且对地质体扰动较小,可以不受限制地采取原状结构试样,并可用来做现场大型试验,所以坑探在水利水电项目中作为一种辅助勘察手段被广泛使用。3.3.4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属性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它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而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而搜集信息,在水利水电勘察中也应用较为广泛。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共3大类。按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遥感技术优势:

(1)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

(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时效性)。

(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结束语

地下水利工程篇8

关键词:水利渠道;因素;防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在水利渠道工程建设中很多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使得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在水利渠道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渗漏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还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相应的损失,更有甚者还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因此,就需要找出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渗漏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渗技术,以期解决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现象。

1.水利渠道施工中造成渗漏的因素

1.1大量的地下水的渗透

水利渠道施工中,如果遇到大量降水的状况,就会有可能导致水利渠道渗水。这是由于水利渠道周围的土壤在遇到降水时,土壤吸收降水,土壤中的水分就会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使得地下水位上升。但是,水利渠道中的地下水位还会处于一个原来的位置,这个时候,水利渠道四周的下水会流进地下水位较低的渠道中来,造成了水利渠道中地下水的反渗。或者是当利用水利渠道进行灌溉时,水利渠道中地下水位上升,进而使得水利渠道中地下水流向周围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使得周围的地下水位也随之上升,当停止灌溉时,就会造成四周地下水与渠道内水位不同而向水利渠道中流去,使得水利渠道中地下水位上升,然后地下水反渗。

1.2水利渠道施工中材料的材质问题

施工所用的材料的材质也是造成水利渠道施工中水渗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关于材料的材质所造成的水利渠道水渗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材料的质量问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贪图便宜,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一些质量低下的施工材料,这些低质量的施工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渗漏问题。有些施工材料不是由于购买质量低下的材料,而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保管人员使用了错误的保管方法,造成了一些材料的性能下降,例如,在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购买了大量的水泥,但是由于保管人员的疏忽,将水泥存放在了潮湿的环境中,使得水泥不能正常使用。

其次,材料的耐久性。水利渠道的修建是用于水利灌溉,这也就决定了水利渠道是一个运作时间长的工程。很多情况下,水利渠道渗水多数发生在一些使用时间久的水利渠道中,由于灌溉过程中引水对水利渠道混凝土墙面以及其他材料的冲刷,使得这些材料的寿命缩短,再加上有关人员不进行定期的维修,就会造成渗水。

最后,气温对材料的影响。一些水利渠道中的材料极易受到周围气温的影响。例如一些水利渠道中会使用到一些塑料材质的材料,周围气温高低的变换,会导致这些材质老化,进而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水利渠道材料中一些材料耐高温或者是耐低温性质差,导致高温或者低温出现时,这些材料被气温所影响,不能够正常工作,使得渗水的情况出现。

1.3土壤特性不同易引起渗漏

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土壤性质特殊,不利于施工,例如湿陷性黄土地区,这些地区土质结构复杂,大大提升了施工的难度,使得修建成本提高。还有一些地区土壤的承载力不够,这就容易使得水利渠道的地基发生变形,进而影响相关设备的功效,导致渠道发生渗漏。

2.水利渠道施工中反渗技术的应用

2.1改善土壤性能

由于土壤的性能不同可能会导致水利渠道施工中渗漏现象产生,而这些土壤特殊的地区又多分布在我国的贫困地区,水利渠道的修建对这些贫困地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改善这些地区水利渠道修建地方的土质性能使得水利渠道修建工作顺利进行便成为这些地区的头等大事。所以水利部门就应该派遣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土壤特殊地区水利渠道施工地段的土壤性能进行研究,然后针对这些地区的土壤性能以及周围环境状况提出改善方法。例如,在一些土壤承载性能较差的地方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土壤承载能力加强。

2.2改善水利渠道施工中挖掘施工技术

在水利渠道施工之前,首先要请专门的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大致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和信息,然后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其次做好放样工作,通过测量经纬度器材的使用,确认好水利渠道的位置以及大致走向,然后确定中心桩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中心桩的位置要在水区弯道位置的每五分米设置一个,这样就能够减少施工误差。再次就是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保障施工的顺利有效进行。最后就是做好清理工作、收面工作、养护工作和拆模工作。清理工作就是对水利渠道内以及水利渠道周围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时发现渠道出现裂缝,要先将裂缝中的垃圾清理干净后再对裂缝进行补救。收面工作就是利用浇筑原浆,使得渠道的结构紧密。养护工作就是对施工之后的工程进行养护,例如对渠道内的混凝土进行洒水,确保混凝土的湿度,防止混凝土因为长期日晒而出现干裂现象。拆模工作主要是在水利渠道施工中混凝土凝固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水利渠道完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确保混凝土已经凝固成形再使用。

2.3改善水利渠道施工材料的材质

水利渠道都是要求长久运作使用的,所以在水利渠道施工中要选用优良的材料,以确保水利渠道的长久使用。首先有关部门可以组织研发一些新型耐用的材质,使其运用于水利渠道施工中。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对温度的变化反应不明显的材质做成施工材料,这样水利渠道整个工程受到气温条件的影响就会变小。

2.4预防地下水渗透技术的应用

对于地下水反渗的情况,施工部门可以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地区的土壤中注浇混凝土,混凝土的防渗效果比较好,而且对于抵抗水冲刷的能力较强,这一方法以被用于多数水利渠道施工中,并且效果明显。对于地下水的反渗,还可以采用暗挖渠道,安装暗管的方式,对于一些降水丰富的地区可以在水利渠道周围挖掘一些暗渠,或者安装一些暗管,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将地下水排除,减少地下水的反渗。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渠道防渗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水利渠道防渗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加强水利渠道防渗方面的技术,这需要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有关部门的不断努力,加大对水利渠道防渗工作的研究,使社会大众共享科技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徐开麟.水利渠道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03(25):119--120.

地下水利工程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小型农田;问题;注意事项

当前农村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用水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使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变革,水利工程施工量越来越大,施工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作为民生大计的重要构成元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各项施工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开展。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

1.1水文勘测不到位

水文地质勘察是指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工程施工前的环境综合评价或其他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由于水文环境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地质勘察必然离不开水文地质勘察。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在实际勘探过程中,一些地区小型农田的水文地质勘察很容易被忽视,在工作中往往进行象征性的勘察,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不细致、不到位,一般性评价较多,综合性深入分析较少,水文勘测容易出现缺失。

1.2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合理

我国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在改革初期建立,当时的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乡镇或村组自主建设,属于“三边工程”(即:边设计、边施工、边使用),有些甚至是无设计、土法上马,建设标准低,配套工程先天设计不足、后天管理不善、灌排设施设备简陋、配置不全,部分地区灌排不分,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执行工程建设“四制”和“三同时”原则(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同时”原则),出现“三无”(即:无立项、无验收、无管理情况),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同时,处理不好上下游、左右岸各种涉水利益关系,易引发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1.3工程设施和施工设备陈旧

早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相关机械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工程质量的检测和控制能力较低,由于前期经费投入不足,引起水利设备超过负荷运行情况较多,加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营举步维艰,资金紧张,后期维保资金难以到位,最终导致老化设备难以及时更新、调换,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拦水和蓄水能力极大受限,影响了农田水利功能的有效发挥。

1.4对工程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施工单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现象,部分工程未履行审批手续,施工单位资质不全,或没有获得相应工程资质,违规建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1重视水文勘测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研究地下水与岩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地面塌陷等问题,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水文地质勘察内容丰富,技术要求较高和专业性较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最大化实现水文地质勘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性作用,确保地质勘察预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程度,并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勘察人员。

2.2合理设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选址时,工程选点要科学合理不盲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施工,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工程进度。严格控制水利工程变更,遇到设计变更等突况时,及时做好设计人员与水利施工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避免二次返工。为避免政策变化造成的影响,在水利施工许可文件下发后方可施工,严禁非法施工。签订施工合同前,水利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个条款严格把关,对争议之处及时协商处理,进行修改完善,并充分调研水利施工环境的水文、地质等环境,对这些特殊环境在合同中明确相应风险条款,对工期、造价等相关条款清晰准确,提高合同的有效性。

2.3加大水利工程设备投入力度

在预算标准的限制下,对水利项目的成本控制往往要求苛刻,难免会以牺牲设备质量来确保成本目标实现。但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注意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造价的关系,不能有所偏颇。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政府补贴、社会资本,通过水利企业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水利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换老旧水利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还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方式,统一物资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既能有效降低成本,又能确保水利施工原材料质量,从而从根本上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

2.4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监督部门要督促工程监理部门对施工单位的有效监管,采取实时监控的方式,将监管工作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实现“无缝隙”监管状态。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结束后,应该及时移交给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进行运行管理。要根据工程设施的性能特点,定期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问题排查,及时发现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安全运营的因素,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水利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水文勘测不到位、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合理以及对工程的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小型农田水利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最大化实现水利建设施工工程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确保水利建设设计规划质量符合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充分重视水文勘测,合理设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加大水利工程设备投入力度,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水利施工项目的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雷兆伟,高皓君.解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风,2013(11):145.

[2]黄雅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现代农业科技,2013(5):210.

地下水利工程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1]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2]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2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4]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3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2]王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