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11

城市形象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形象设计;可识别性;标志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40-1

对一个企业来说,一个完整美观的品牌标志系统设计是企业文化的视觉化表现,这个标志可以出现在任何平面视觉或者多媒体媒介之中,例如户外海报、包装、宣传册,亦或是电视广告。一个优秀的标志设计可以协助企业更好的推广产品,这个标志就是企业的形象代表,是大众在接触一个品牌时帮助人们加深对品牌自身记忆的一个有力工具。

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城市国际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在国际经济急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城市他们之间的城市外貌也开始变得愈发的相似。一个形象与大众雷同没有自身视觉符号特色的城市的发展前景必然会受到阻碍。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作为保留一个城市独有个性跟文化的手段之一,逐渐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彰显一个城市性格,塑造城市的独有形象,同时又要起到推广和经营一个城市品牌作用的而产生的。可以说城市形象标志是现代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一个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城市标识标牌,是凸显城市形象的最好符号。对一个城市而言,优秀的城市形象标志设计就如同一面精神旗帜,它不仅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同时又可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是一个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座城市的建设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它有自己的文化、风俗、自然资源和历史,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内在的风韵。而而城市的外在表现,例如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公园等,是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有形的反映。城市的面孔、气质与形象,才是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所在。而城市形象设计就是把一个城市的文化理念、精神、气质等内在要素通过口号、图案、色彩、符号、文字等以视觉传达元素为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城市产生系统性的良好印象。所以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创意灵感主要来源于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其中包括了一个城市的代表性建筑、自然地理风貌、民风民俗、历史名人、民族与宗教等等。在城市形象设计这一理念出现之前,多数城市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都成为了一个城市的代表从而作为城市的品牌形象为人们所熟知,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大本钟,吉隆坡的双子塔等等。还有一些城市,曾是因为其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而闻名于世,例如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就因为其悠久的音乐历史跟灿烂的音乐文化而被人们称为音乐之都。

其实在西方世界,关于城市形象的设计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在1977年,纽约政府将“iLovenY”作纽约市的形象标志大力推广,当年为纽约市吸引了1700多万的游客,极大的提升了经济发展,且一直到现在仍然不断有商家出资购买这个标志的使用来生商品,这又给政府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可见,一个好的城市标志设计其在带动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城市文化上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而在中国,直到21世纪初,香港才率先诞生了其自己的城市品牌,随后内陆城市才慢慢开始进行自己的城市品牌设计。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2010年墨尔本的城市形象设计是最成功的城市标志设计案例之一。设计师希望新的标志能更好的表达墨尔本的特色,让人们对这个标志过目不忘从,在这个城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墨尔本的新城市标志取代了之前的使用了15年的树叶图案,成为了这个城市新形象。这个标志是其首字母m的各种变形字体,新“m”样式标志外形很常见,甚至有些普通,但是设计师赋予这个外形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无论在色彩,构成还是应用之上,都给了这个标志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在人们的习惯性意识中,为了统一性,标志都是不可变的,而在这里,在原本静态的标志里,设计者给了标志动态的活力,甚至是给了大众一个参与设计标志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这个标志做不同的色彩肌理变化,这加强了标志与大众的互动性,从而为墨尔本城市品牌推广做出了清晰的布局跟发展战略。

城市标志设计是新时代城市品牌塑造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后所形成的文化理念的视觉形象,同时城市形象标志也是城市识别系统的核心所在。在这种创作过程中,设计师要挖掘一个城市独有的个性元素,排除一些大众化的视觉信息,在设计中展现城市的特点,体现其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形象差异。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让城市标志设计承载历史文化和现代信息,让视觉符号成为城市标志设计的创作之源,同时把从传统文化理念中提炼出的精华,与现代设计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设计符号元素,使得城市能够如同一个企业一样,找到自己独特的地位,打响自己的城市品牌,并通过城市标志设计使得这个形象悠久的流传下去,是目前城市形象设计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文强.城市形象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城市形象设计篇2

城市客运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城市形象分为静态形象和动态形象,那么,城市客运形象就是城市动态形象、流动的形象,它充满生机活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客运实力的标志。客运形象其实质就是服务形象,它能集中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展示城市改革开放的整体风貌。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加强城市客运全面建设,保持城市客运持续稳定发展,积极主动地进行城市客运形象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进行城市客运形象设计,条件具备,势在必行

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国家按比例逐年投资,国营公交公司独家经营城市客运市场,市场发展缓慢;城市客运车辆少,运力不足,市民出行没有选择余地,只能乘“公交”车,公交公司控制着市场主动权;改革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集体、个体三家企业共同投资,依法经营、有序竞争,客运市场发展迅猛,市场日益繁荣。近几年来,客运市场已被不同车型、不同价位、不同服务档次的竞争分割,形成了以经济、准时、安全为特点,并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国有公交市场;以优质高效、舒适快捷为特点的出租汽车市场;以及以巷道为经营线路短途运客的三轮车(“电麻木”、人力三轮车)市场等。运力空前扩涨,载客容量出现过剩,乘客有权根据自已出行要求选择乘坐不同类型的车辆,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客运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乘客是上帝,客户至上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有、集体、个体三家企业各自按市场规则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所占份额由各自服务水平、服务价位、经营方式等所决定。

国有、集体、个体三家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吸纳乘客,必然展开激烈地竞争,商家以商标为品牌,客运企业以“客运形象”为品牌,谁的形象好,谁创造出优质名牌,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就相对的多一些,谁就发展的快。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乘客有权选择消费种类,大家都必须遵守市场法则,按市场规律办事。前些年,城市客运中巴曾一度以“招手即停、就近下车”经营理念红极一时,抢走了国有公交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但随着国有公交形象的改善,加上城市道路法规的完善,国有公交又收回了属于自已的份额,中巴车“形象”每况愈下,“家庭式”经营问题暴露无遗,被迫逐年淘汰换型,有的城市已取缔了市区中巴。再如,前几年满街都是黄面的,但因车型等硬件“形象”欠佳,加上环保等因素,市场份额又被“轿的”抢走,不得不淘汰换型,“黄虫”现象逐渐消失。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运市场的竞争,已突出表现在“客运形象”的竞争上,形象就是商标,形象就是品牌,形象就是无形资产,进行城市客运形象设计已具备了前提条件,进行客运形象设计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目前,已有部分大中型城市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初步取得一些成效。

进行城市客运形象设计,对于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客运形象”设计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一,公共客运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客运对于方便市民出行,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城市客运形象对于强化城市功能,展示城市精神风貌,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二,客运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动态形象,是外地人进入城市的第一接触印象。客运形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他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和看法,良好的城市客运形象,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开发城市旅游资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需要解决吃、住、行等问题,“行”是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行”,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怎么“行”,“行”的质量有多高,这都体现在客运服务之中。

其次,客运形象设计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客运行业是城市“窗口”行业,客运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精神文明建设要抓具体,抓出成效,就需要通过对城市客运形象进行设计。譬如,制定一系列城市客运管理法规加强对客运市场的宏观管理,提高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强化市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文明服务的水平等。只有通过这些“设计”,才能不断提高客运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转贴于

第三,客运形象设计也是城市客运行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前,城市客运由国营公交独家经营时,由于运力不足,客运部门只能超负荷营运,服务标准只能是尽量满足市民群众出行要求,有限的服务项目就是要求乘客“扶老携幼”、“排队上车”、“主动买票”、“让坐”等。谈不上是服务,更不具备进行形象设计的条件,也没有进行客运形象设计的内在动力,因为客运部门不愁你不坐车。市场放开后,国有、集体、个体三家企业角逐客运市场,竞争激烈,降低服务质量或服务质量上不去,必然失去乘客,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最终影响经济效益,为此,加强客运形象建设,积极进行客运形象设计,争取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城市客运是市区公共事业,理应突出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此,还必须对国有、集体、个体三家企业区别对待,分类设计。

城市客运形象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结出城市客运形象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共五个“一”。即,软件方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城市客运经营管理队伍;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城市客运管理法规体系;创造一流的城市客运服务质量。硬件方面:发展一批高质客运工具(车辆);建设一系列配套齐全的城市客运服务设施。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城市客运经营管理队伍。城市客运经营管理队伍是客运设计的核心,培养和造就这支高素质的队伍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长功夫。结合实际,我们认为,一是要落实人才培训制度,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适时安排人员轮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客运行业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及组织外出参观见学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启发创新;二是坚持把岗位成才作为提高人员素质的主渠道,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函授学习,支持职工坚持自学,教育职工坚持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强化单位自身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功能,不断在客运实践中锻炼队伍;三是注重从社会引进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壮大客运经营管理队伍;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强烈的爱岗敬业意识,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城市客运的信心,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客运改革创新的事业中。

(二)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城市客运管理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城市客运市场的正常运作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法规体系来保证,使管理者依法管理;使经营者依法经营,筑起一道法律保护屏障,大家的权利和义务都由法规体系来保证。当前,要注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地的客运实际,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管理法规,出台一些城市客运管理办法,保证客运市场的正常运作,保证客运市场的持续发展。目前,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定要设计好。

(三)创造一流的城市客运服务质量。客运市场是服务市场,经营者通过为乘客提供客运服务而取得劳动收益和报酬。为此,客运经营管理者一定要牢固树立乘客是上帝、乘客至上的观念,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市场,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乘客,通过规范经营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等,逐步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再者,城市客运是城市服务行业的“龙头”,客流量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准,还必须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竞赛活动,如评选“优秀出租车司机”活动,“百日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等,在活动中,还要注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不遗余力地提高客运形象。

(四)发展一批高质客运工具(车辆)。高效优质的客运车辆是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物质条件,什么档次的车型基本上决定了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市民群众对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城市客运结构不断改善,在大众运具基本满足一般市民出行要求的基础上,豪华型空调车、环保型高级轿车等分期分批逐步投放城市客运市场营运,舒适、快捷、安全的服务,满足了中高档收入者出行需要,服务质量“水涨船高”,城市客运形象迅速提升。

城市形象设计篇3

本课题系根据省市领导对提高杭州城市形象水平的要求,由市政府领导于1997年杭州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布置任务而进行的研究,并列入了杭州市城乡建委软科学研究计划。

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涉及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城市形象”涉及范围很广,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景观(视觉)形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作为承担单位在市政府城建城管处的协作下,组成了包括建委、科委、园文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研究。同时,在《杭州日报》、市科协等单位的协助下,在杭报“现代城镇”专栏中进行了多次城市形象讨论,在1998年9月市科普宣传周期间召开了“美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研讨会”,征集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论文18篇。课题组集思广益,将自己的研究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完成了本项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⒈城市形象及设计的基本概念

1.1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已经发表了不少论著。一般认为,形象一词泛指事物的具体形状。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准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⑴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

⑵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居住及生产环境、公共关系等都反映了该城市文明程度。

⑶城市景观(视觉)形象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类经过长期物化劳动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称之谓城市景观(视觉)形象,通常所说的城市形象,主要指城市中这类具象的视觉形象。这种景观视觉上的识别,是以建筑物、构筑物为主体的人工环境(含各类装饰、文字、图形、广告等)和自然风光(含地形、地貌),虽然是一种物象特征,但反映了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城市居民对城市的理解和追求,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市艺术和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市形象具有下列特性:

①整体性。它是理念、行为、视觉三类识别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是三者在公众脑海中结合成的感觉和记忆。

②差异性。各个城市有自身的特征,要根据客观条件、经济实力、发展战略,设计出有本市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形象。

③长期性。城市形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城市形象”的城市规划涉及多方面、多层次。让全市人民认识、接受、实施,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1.2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⑴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形成,是反映城市整体特色的最主要的内容。比如带状城市、群体城市、单核心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不同的城市形态,影响到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城市结构和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给人的感受有很大差别,因此,结合自然条件,形成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形态,是创造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⑵城市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貌和气候等条件。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的神韵,进行城市建设,美化城市,可形成独特景观效果。如山区城市,可依山就势进行建筑布局,突出山势特征,增加城市动感,形成丰富的山城景色。临江临河城市,把水景引入城市,在江河两岸安排城市景观轴,形成临水城市特色。平原城市地形起伏小,主要是通过城市空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和建筑物的高度来暗示城市地形特征。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植物配置,会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形式产生不同影响。如热带城市充分利用种植各种缤纷灿烂的热带植物,形成热带城市风貌。如寒冷地区城市的封闭人行天桥系统,“暖房式”人行道和地下步行网,都是以“冬季城市”为主题。

⑶城市建筑物

城市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

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如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还有建筑色彩的运用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寒冷地区的建筑色彩应采用暖色调,如红色、橙色等;热带地区宜采用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等。

标志性建筑物是城市中建筑物的精品,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有重要影响。如大型文化建筑、重要的古建筑、大型商业建筑、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等。国内外建设成功的标志性建筑物有北京天安门、悉尼的歌剧院、科隆大教堂、巴黎凯旋门、艾菲尔铁塔等等。

⑷城市结点空间

城市空间根据功能和形式不同,有多种多样,其中城市结点空间是最重要的一个空间,是体现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点空间一般都是城市的景观高潮点,对空间的比例尺度,对围合分割空间的建筑物、小品,对空间的绿化环境,都有极高的要求。城市结点空间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出入口空间;二是各种广场空间;三是主要道路交叉口空间。

⑸城市街道

城市中不同道路系统形式,形成不同的特色。如方格网状系统、放射道路系统、环状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等,在方向感、识别性、道路起止点、组织城市结构方面都可产生不同效果。此外,还有道路形式,街道与建筑物的关系,以及街道轮廊线等方面。

⑹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的比例,树种、草种、花种的选择,城市绿化轴线和绿色走廊的设置,城市公园绿化、广场绿化和道路绿化等,都对城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1.3城市景观(视觉)形象的设计

城市景观(视觉)形象的规划设计,大致可以借助城市设计的手法,所不同的是,前者更注重景观与城市理念的结合,注重城市特征形象系统以及对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的反作用;后者是基于建筑学的若干原理,

以美化城市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设计,更注重与城市规划(以用地为主)的结合。本研究项目侧重于研究“景观(视觉)”的形象建设,所指“设计”的内容是以城市建筑、规划、卫生、美化等为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城市视觉识别的设计专业性、直观性很强,它包括4个方面:

⑴城市标志的设计。包括城市市徽的设计、城市雕塑设计。城市标志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如岳阳市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杭州市的六和塔、保亻叔塔等,都可说是城市的标志物。没有城市标志物的可以修建和确定。城市标志的另一个内容是城市市花、市树的选择。

⑵城市空间的形象设计。边缘空间要体现一个城市的性质,如北京机场收费站,就体现了首都和皇城的特点。城市要有一个中心广场,而且也要体现城市性质。城市雕塑是反映一个城市市民文化素质的一面镜子,雕塑不仅要体现城市性质,而且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形成一个系统。

⑶城市公益配置的设计。它包括城市的地图系统、道路标识系统、照明系统等。如北京站一出来就有一个大幅北京市图设计,日本的地图系统非常完善,均用花岗岩制成,铺在地下。道路标识,要使人一看就知这条路上有哪些单位。照明系统不仅要亮起来,还要讲究灯具颜色,城市与城市之间有区别,街道与街道也要有区别,但这些颜色还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性质。

⑷城市清洁系统的设计。包括道路清洁、水体清洁,以至公共厕所、垃圾箱设计等等都应体现城市形象。

⒉杭州城市形象的定位

2.1杭州城市的性质特点

杭州城市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这样的城市性质是颇为“特殊”的,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心城市,也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不同于一般的风景旅游城市,三者兼而有之的,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杭州的城市形象,不是向一般的大城市学习看齐就可以了,而是要按“杭州”的“特性”来定位,力求比一般城市高出一筹。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三者合一为杭州独特的城市性质。

2.2杭州城市形象定位的指导思想

⑴突出杭城的特色意识。任何时期,在杭州城市建设中,要永远保护

西湖风景名胜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坚决防止大拆大建而损坏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风景名胜。

⑵突出杭城的生态意识。使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各个方面协调配合,不断改善杭城的生态系统、生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⑶突出杭城的多核组团意识。不能继续按照城市单核向心的城建方针,在老城不受限止地扩大建筑容量与人口容量,致使老城区不堪负荷,难以正常运转。应充分利用钱塘江的优势,实施跨江发展战略。

⑷突出杭城的经济强市意识。作为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要求,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和经济重镇要求来建设。

2.3杭州城市形象的战略重点

⑴以西湖为中心,将杭州建设成为一座更具魅力的园林城市与山水城市。

⑵以吴山文化广场、南宋皇城遗址与良渚文化遗址为中心,建设与保护好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展现古都、古城的风貌。

⑶以钱塘江两岸规划建设为中心,形成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

⑷以运河杭州段整治为中心,形成以古运河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江南水乡特色。

⑸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以法治市为中心,全面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道路管理、治安管理、市场管理、卫生管理、水域(江、河、湖)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容管理、建设(建筑、管道、公共设施)管理、主要出入口(车站、码头)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从各个方面来塑造杭城的美化形象。

⑹以重点培育的10个大型企业和50个“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浙江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建设为重点,来塑造杭州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形象。

⑺以持久贯彻实施市民公约为中心,不断提高公德意识与职业道德,培育文明、整洁、守纪、安全、有序的市风。

2.4杭州城市形象的目标定位

杭州城市形象的目标定位为建设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卫生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和现代花园城市。建筑与山水为主

体的现代花园城市是总的城市景观构架基调与特色。景观构架的骨干系统主要是沿路(交通网络)、沿湖(西湖景区)、沿河(运河及其它市内河系)、沿江(市境内钱塘江)、沿山(市区境内山系)进行绿化和美化改造,并结合旧城改造,结合城市建筑物造景,结合城市广场建设,结合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和物业管理,结合旅游景点及各类公园开发建设,结合城市特别是市区绿化建设等方面来进行。同时,要特别重视保护、恢复和发扬杭州的传统历史文化,并在科技、经济、环保、卫生和精神文明等方面作艰苦的努力,最终形成杭州独特的城市形象。

⒊杭州城市形象设计探讨

3.1城市标志物

杭州城市的标志物在人们心目中一般以六和塔、三潭印月、保亻叔塔等来代表杭州,这些都是在古代形成的。近代至现代还没有形成一个杭州市民与国内外游客普遍都认可的标志物,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对城市的标志物的确定,可通过组织专家和发动市民相结合的形式,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确认;或在新建公共设施时,专门设计具有杭州特色的建筑来形成。城市的标志物一旦形成共识后,应调动所有的舆论工具,利用一切对外交往的机会,特别是代表政府部门的对外联系,在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中进行宣传,在旅游景点和旅游用品中进行标识,在城市的入口处进行显示。确定杭州城市标志物应及早提到议事日程。

3.2道路桥梁

城市的道路桥梁是城市的“骨架”,它自然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六和塔前建造的钱江塘大桥,不仅功能、规模在当时堪称第一,而且它与六和塔相辉映的画面成了独特的风景,60多年来一直是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建设道路桥梁时着重解决“功能”问题尚力不从心,无暇再顾及成不成风景的问题。1997年城东建设的艮秋立交桥等道桥工程中,不仅注意了工程本身的造型,而且讲究了环境的美化,桥下辅设了巨大的绿色地毯(绿化、彩花图案),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飞跃。

联结城市外部交通的道路、桥梁,更应成为标志城市形象的风景。许多城市在这方面都是十分讲究的,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的入口部位一般都有大型停车场,其实是绿化得很美丽的广场,可以说是兼收了环境、社会、经济的三个效益。还有许多城市在外部道路与市内道路的交叉口建设了街心花园,不仅缓解了入口处的“瓶颈效应”,而且在街心花园特具匠心地设置了城市的标志物(雕塑)等等,有些巨大的、线条流畅的标志物,在很远的地方就让人看到,引发了对这座城市的无限遐想。

大江大河上的桥梁,自应成为风景线。世界上著名的如美国旧金山的金

门大桥,桥本身如一道长虹横越江面,桥头有公园,人们可以一览桥的雄姿和江面(直至对岸)的景色,不仅是当地居民假日的游览点,也是外国旅游者、摄影爱好者必到的地方。杭州近年来也建设了两座跨钱塘江大桥,尤其是钱江二桥在设计和功能上是很先进的,但这两座桥都还没有成为城市的风景线(游览点),是令人十分遗憾的。而且在城市入口的道路交叉处也没有可以供人欣赏的标志物(或街心公园)。在今后的城市形象建设中,如能在上述道桥补上一“课”,对外来入城者定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3.3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闪光点”,有人把广场称“城市之厅”,可从中显示城市的品位与文化素质。

广场的“文化氛围”应该是“气质”型的,而不是标语口号型的。如果在一个城市广场里布满了标语口号甚至是诗词,弄不好还会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而应该以高雅的环境来烘托,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其文化品质。上海人民广场是近年来改造得比较成功的,布置了绿化和雕塑;在具有现代气息的地铁自动扶梯出入口,都有雅致的绿化和建筑小品点缀;广场一边是朴素大方的市政府大楼,一边是线条流畅的博物馆;入夜灯光衬托,花团锦簇,成了一道洗脱商业之气的风景线。

一年多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已提到营造广场文化氛围的重要性,除了要求对原有的武林广场、少年宫广场能像上海改造人民广场那样改得“高雅”一些外,特别要求在新建的吴山广场上多花一些功夫。

3.4城市街景

城市的街景犹如人的面容,是展示城市特有风采的风景线。构成城市街景的主体是沿街建筑,还有附加在上面的店铺牌匾、广告、张贴物、悬挂物和照明(灯彩)等等。从杭州目前主要街道上来看,既没有特色又显得支离、凌乱。人们常以“拿不出一些像样的、有特色的街景”为憾。

对杭州的城市建筑评议一直不断,见仁见智。但“从整体上看没有体现城市特色”这一意见是比较一致的。

现代“异军突起”的建筑群之所以受到批评,主要是与西湖的秀丽山水尺度与比例不协调,从湖上看“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天际线”甚不协调、和谐。如何处理好“三面云山”与“一面城”的空间关系是不能掉以轻心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中,做好这方面的文章,将是一个“高难”课题。

市区主要街道没有形成特色,症结是从建筑、牌匾、广告、灯光等都没有在“环境艺术”上作整体的规划设计,而是让沿街商铺(单位)各显“神通”,以致于新建的街面也不能避免支离、凌乱、不和谐的现象。因此,

城市街景要有整体的城市设计。

希望杭州在城市形象建设中能“布置”出几条具有城市特色的街景来。尤其是即将动工的新建街道(河坊街、城站路等),对街景能有一个整体设计,显示特色。旧有的街道和规划中要保留的历史文化街段(如中山路),只能采用“淡妆浓抹”的手法。例如对中山路,再不能用大拆大建的办法,在吴山文化旅游区开发的同时,就应给它“打扮”一下,与之连续并显示和谐的美。

3.5住宅建筑

在城市的建筑物中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与组合绿化等环境艺术最密切的是住宅建筑,因此,它构成了城市特色的“基调”。

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城市的建筑应体现城市的特色,尤其是要通过作为“基调”的住宅建筑,反映出特有的环境风貌。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近年来提出创“山水城市”的学说,要求中国的山水城市:第一,有中国的文化风格;第二,美;第三,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他认为“杭州具备„山水城市‟条件。”

杭州的民居改建,恰恰忽略了传统的“美”,新的建筑多数没有在环境艺术上下功夫,而且在成片的“剃光头”中,把近代的一些优秀建筑也拆掉了。因此,建议:

⑴在旧城改建中,要制止一概采取“剃光头”的做法,不仅对定为“保护点”的古建筑或名人故居要保护,对一些优秀的近代建筑也应保留,以体现城市的传统风貌和建筑的历史沿革,与新建筑有机组成风景线。

⑵旧城改建的新住宅小区,要尽可能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体现杭州作为“天堂”的传统风貌,在功能上,如钱学森先生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

⑶已经建成的小区颇多遗憾,需美化形象。现在改变建筑造型已无可能,唯一的办法是加强绿化,改造周围环境。不仅可充分利用原有的规划绿地(被侵占的要坚决收回),还可以采用墙面垂直绿化、屋面绿化等方法,来美化建筑物的形象。更是要利用一切空间,增设雕塑小品、喷泉等等,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

3.6城市交通

杭州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每年几乎近有10条道路进行改建、拓宽和延伸。去年,杭州城市道路总长达401公里,面积889万平方,人

均道路占有面积6.13平方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中等水平。但由于杭州城市性质的特殊(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经济中心城市),车流量、人流量都较一般大中城市频繁而集中。但道路交通管理不严,乱穿马路、乱停车辆、人车混行的现象严重存在。在有些道路上,人行道已被占作他用或已被汽车压得高低不平,行人走在马路上,马路又成了停车场,原来尚可通行的道路变成了狭窄的管道,有时大小车辆与行人挤成一团。到夜晚,一些人行道上都停满了汽车,原来按行人重量设计负荷的人行道被压得七高八低,无人去管。

3.7市容环卫

有人形容杭州的市容环卫好似“懒人洗脸”,只图脸上鼻梁旁边一圈好看、干净,耳朵后面再脏、再难看也不管了。即便在闹市区主干道旁边,有些“脏、乱、差”现象也是触目惊心的,路人皆掩鼻而过。与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的形象要求,实在是格格不入的。其中较突出的是马路市场,长期占道,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集中体现,必须迅速改观。

3.8城市绿化

杭州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占了西湖风景区的光,人均公共绿地5.56平方米,获得了几项“绿化先进”的桂冠。可是城区(除了西湖风景区以外)人均绿地面积仅1.03平方米,远远低于深圳的30.6平方米、珠海的14.4平方米、合肥的7.1平方米,甚至还不及上海的1.4平方米。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理应大力加强城区的绿化,管理、保护好绿地。但蚕食、侵占绿地的现象还在不断发生。居住小区的绿地被一片片侵占搞违章建设,甚至借建设毁了整个公园都可以安然无事。这些现象必须彻底改变。

3.9经济与科技

经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科技是经济的先导。树立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形象,对城市形象至关重要。杭州历来是江南经济繁华的重镇,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已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又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对高新技术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上海、深圳、江苏、山东等已相继推出了一些重大措施和政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杭州的差距正在拉大,优势在逐渐缩小。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形象已受到严重威胁。杭州的国内著名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大,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内世界著名企业较少,城市中的科技文化设施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不高等等,对杭州城市形象的确立有很大影响,并越来越明显。

⒋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美化城市,拓展城市中心区域旅游、购物的时间空间,体现杭州作为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的风采和特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市政府于1996年4月决定实施“为西湖增辉,让杭州更美”的形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杭州在国内外的影响,构筑现代大都市氛围,展示西湖美景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商业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自形象工程实施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提高,从原单一的、被动的沿街商店、湖面、武林广场的亮灯,拓展到改善环境质量、整治市容市貌,努力达到“创意新颖,环境协调,高雅文明,促进旅游”的环境。1998年,市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设的主题——“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杭州”,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同时,实施了机场路拓宽,体育场路、湖滨路整治工程,并进行了东部及道桥建设和整治,大大提高了杭州的形象水平。

4.1亮灯工程

亮灯工程始于1990年9月柳浪闻莺大型彩色喷泉的建成。1996年4月,市政府牵头,专门成立了形象工程领导小组。在统一规划布局、分步实施的前提下,实行分块负责。西湖及环湖一带区域由市园文局负责,西湖区政府配合;武林广场区域由下城区政府负责;解放路、湖滨路、延安路商业区域由市贸易办负责,上城区政府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

⑴西湖及环湖一带区域

西湖及环湖一带区域由四个区块组成:

湖滨公园区块:以湖滨公园为中心,向环湖两侧延伸。由1~6公园、少年宫广场的沿湖大树和绿地、望湖楼、文澜阁、明鉴楼、西泠印社、湖天一碧、省博物馆等楼台亭阁和特色建筑等组成。

北线区块:以白堤为主体,突出历史文化内涵。由亮起来的白堤、平湖秋月、曲院风荷公园、省老年活动中心及保亻叔塔等组成。

南线区块:以柳浪闻莺公园为主体,突出广场文化的娱乐性、参与性。由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儿公园、花港公园及玉皇山仿古建筑灯光组成。

湖面区块:以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柳浪喷泉为主体,配以彩船、荷花灯等水上娱乐活动,突出“夜明珠”魅力。

1996年,市园文局在西湖区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克服了时间紧、经费少的困难,经过2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投入资金上百万元,安装了投光灯、

满天星、荔枝灯和软管霓虹灯共8600余只。实施中,拆除湖滨原有低档次的小灯网和软管霓虹灯,搬迁了湖边夜市,以保持开阔宁静的空间。1997年,为迎接“七·一”、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及市政府组织的西湖国际游船节,营造欢乐吉庆的气氛,市园文局共投入111万元资金,用于西湖沿岸及柳浪闻莺公园主会场的装饰,为庆祝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1998年,市政府又决定对湖滨路、沈塘路、少年宫广场等沿湖区域进行整治,拆除了一批摊点和大型广告牌,并对沿湖灯光和湖滨路东侧建筑亮灯作了调整。市园文局制订了1998年西湖亮灯工程的目标及西湖夜游活动计划。在确保前几年水平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灯具安装质量和灯光的配置水平,采取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体现夜西湖的独特景色。

⑵武林广场区域

以广场音乐喷泉为中心,依托周围建筑群的电光源,形成城市中心区广场夜间绚丽多彩的景观。整个区域先由浙江展览馆等15幢建筑组成,逐步完善后再向体育场路东西两侧扩展延伸,突出城市中心广场和现代都市特色。

下城区政府根据市政府的意见,在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工作。一期亮灯工程共筹资250多万元,新增灯具近200套,15幢大厦(17个单位)于当年6月开始亮灯。1997年,在一期亮灯工程的基础上,着手二期工程建设。着重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延伸。向东延伸至中北大酒店、省建行、杭报大楼,向西延伸至民航大酒店、景新商场,向南延伸至延安北路的国际大厦二期和省粮食厅;二是提高。增加立体效应,从地面提高到建筑立面和顶层,提高品位和档次,增加彩色灯、霓虹灯,光源从静态提高到动态。如市长途电话局、省邮电局、省科协等建筑;三是增添。1997年下半年增添了武林广场上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牌,在广场草坪增添一些地坪灯和一批灯箱广告,更新了广场喷水池周围的路灯,改造了花坛上的网框灯光,并督促没有亮灯的单位尽快亮起来。亮灯工程不仅使市容市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而且也吸引了大批顾客的光临,给商业带来了繁荣。

⑶市区主要商业街区域

为了加强对市区主要商业街区域形象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市贸易办成立了市区主要商业街实施形象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主要商业形象工程实施的范围,解放路、湖滨路、延安路这3条主要商业街道两侧300多家商店、大楼、大厦、饭店,在原已安装霓虹灯的基础上拾遗补缺,及时修复了损坏的灯饰,按规定每周末、节假日夜间亮灯。市工商、电力等部门通力协作,使延安路主要路段西侧广告牌接电拉灯,同时增加天桥灯饰广告,与西湖、武林广场夜景相接壤,营造杭州主要商业街特有的购物氛围,提高市区商业街的知名度,形成和完善中心主要商业区群众游客夜间购物、游乐新环境。

4.2环境整治工程

为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1998年3月,市政府组织杭州市赴甬学习考察团,对宁波市的形象工程和城区绿化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在学习了宁波的先进经验之后,考察团对我市的形象工程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把形象工程建设从原单一的抓亮灯工程,调整为整体的改善环境质量,美化、绿化城市的综合工程。

1998年的工作重点是机场路改造,体育场路、湖滨路等道路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通过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包括亮灯工程、绿化调整、道路改造、拼接阳台、拆除“保笼”、粉刷建筑)等,其实质是改善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在机场路整治中,依据规划和工程量,投资概算超过1亿元,在保留原樟树和地面绿化的基础上,使机场路分别拓宽到40~50米,在20天内拆除临时建筑、违章建筑8万平方米;并明确规定沿路不设大型广告,而在快、慢车道间的绿化带中设置园林小品式的灯箱广告,灯箱间距100米,以此增加机场路的现代气息。

在体育场路整治中,对18幢居民住宅进行了“整容”,拆除临时建筑2万平方米及一批“保笼”、窗式空调和各类低档次的广告宣传牌,实施了体育场路南侧慢车道在透绿、还绿上做文章,并埋设了一批地下管道。同时,从地面、建筑物立面、裙房层次、高层建筑顶层、住宅建筑等5个方面作了详细规划设计。在地面,减少现有广告,立柱灯箱广告间距保持一致,距离以25米为宜;在立面上,完善店名和广告,商业橱窗陈设讲究艺术性,并加强人行护拦灯箱的统一性;在裙房层上,结合商业招牌,充分考虑照明的形式和趣味;在高层建筑屋顶上,结合主体建筑造型和功能特征,试行高科技电子屏幕广告,配以多种灯光色彩;住宅建筑原则上不设霓虹灯广告及夜间的灯光照明。

在1998年国际旅游节到来之前,对湖滨路实施了全面整治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3绿化工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绿化建设作为树立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多渠道投资建设园林绿地,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结合市区道路改造提高道路绿化水平;②在河道整治的同时进行大规模河岸配套绿化;③加快新景区新景点建设扩大绿地面积;④确定重点进行精品公园建设;⑤城乡一体化,建设公共绿地,争创省级绿化小城镇。通过上述工作,1998年全市已增加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使杭州市人均绿地面积有了很大提高,并确定了今后每年扩绿保持100万平方米以上的目标。

⒌杭州城市形象建设近期参考目标

杭州城市的美好形象,正在形成之中。驰名中外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多年来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近年来实施城市形象工程和环境整治取得的成绩等等,已为确立杭州城市形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市政府对城市形象工程十分重视,已经实施和规划一大批环境整治的项目,包括道路、河道、城市出入口、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等方面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将对杭州城市形象的形成进一步取到较好的作用。

课题组研究认为需进一步明确和建议实施的重要工程有以下几项。

5.1钱江沿岸规划建设工程

钱江沿岸的建设,关系到杭州市的跨江发展,是杭州在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点,又处在尚未全面规划和启动的时机,省市专家就此已进行多次的探讨,并召开了钱江沿岸地带开发的学术研讨会。当前,正是全面规划这一地区的大好时机。这项工作应作为城市形象工程在战略重点,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规划和设计,其总体目标应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貌。

5.2运河杭州段为中心的规划整治工程

把这项工程作为是体现杭州江南水乡特色的重点工程。以运河杭州段为重点,带动贴沙河、古新河、东河等河道整治,选择适当地段,建设成批江南民居,形成小桥流水风格。这一点应向南京、苏州、湖州等城市学习。

5.3南宋文化保护区建设

作为南宋建都的杭州,恢复和建设南宋文化保护区应及早提到议事日程。特别是吴山文化广场建设的启动后,接下来应重点规划和建设南宋文化保护区,主要包括南宋皇城遗址公园、太庙遗址公园和南宋御街等的开发建设,以加大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显示度,并作发展旅游和第三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5.4滨江城的规划建设

滨江城是杭州南部新城,规划安排高科技工业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相应的居住用地和旅游设施,以形成产、学、研、居、游相结合的高标准现代化新城。由于起动时间晚,留有遗地大,是塑造杭州城市形象的一块极好的试验区。该城应是体现发达的高科技为重点,成为杭州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部分。引进和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著名企

业,一批国际组织驻中国和浙江省、杭州市的办事机构和联络站,一批世界著名学府和科研机构的分校和分院,使其与国际接轨。为此,建议将此城的规划建设,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招标,使之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成为杭州城市形象的一项标志工程。

5.5“蓝天、碧水、绿地”工程

环境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我市将实施的“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在未来城市形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中,首先要在控制污染源上下功夫。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该关、停、并、转的,坚决“关停并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在发展第三产业中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决不能以“生态旅游”为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破坏原有的环境,引起新的污染。其次,加强执法管理也十分重要。应加大对环保的执法力度和管理力度,不能以“罚款”来代替一切,该吊销执照的吊销,该处分领导的处分,该负刑事责任的就得负责任。第三,加强计划,排出一批重点环保工程项目,由市政府出面,组织和动员全市力量限期完成。

⒍塑造杭州城市形象的对策措施

6.1强化政府功能,进一步实施“形象工程”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实施“形象工程”非常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已扎扎实实地实施了一批工程项目,对杭州城市新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确立杭州城市形象是一项需经过长期艰巨努力的大工程,政府的职能必须进一步增强,领导小组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每年应制订具体目标,确定负责单位和责任制,并采取相应的扶植措施,保证如期完成,使杭州的形象一年比一年好,每年都有新的进展。

6.2编制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纲要和规划,并进行立法

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基础上,重视城市设计,邀请专家编制杭州城市形象建设规划,明确总体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分步实施计划,以及长远规划蓝图。规划应立足长远,高起点,全方位,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议政府在贯彻实施“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战略中,首先抓好规划设计,并发动全市各界及市民进行讨论,而后通过市人大审批并制订相应的地方法规进行立法,确保规划付之实施。

6.3统一部署,分工实施城市形象研究、设计与建设、管理

城市形象是全市的一项综合工程,必须由市政府组织各系统各部门共同进行。城市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订规划、政策,部署重大工程,组织检查督促和总结交流等宏观决策方面的工作。具体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

面,必须建立分工落实的责任制,尤其是建设成果必须要有长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应切实各司其职。市政府应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监督机制,保证这项工作能经常化、制度化地进行。

6.4建立旅游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杭州应以本市的主要特色,建立“旅游城市设计信息系统”,推进城市形象建设。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其他产业。城市的形象设计应以此为核心,以“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全面呈现21世纪“新天堂”的城市形象。当前国际上和国内一些先进城市(如天津)已导入城市Ci(Corporateidentity)设计。所谓城市Ci,即通过对城市形象有关的一切要素(理念、行为、视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统一传达,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以谋取社会大众认同的城市形象战略系统。杭州旅游城市Ci设计导入,将指导城市(特色)形象的体现。建议Ci导入参照如下内容:

⑴理念识别要素包含:城市旅游特色、风格;城市旅游发展宗旨、目标形象;旅游经营方针、原则;旅游宣传口号。

⑵行为识别要素包含:对外——城市客源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城市旅游公关活动、市场促销;城市的公益活动、文化活动。

对内——城市面向市民(含旅游从业人员)的Ci宣传;各类旅游企业的相互协作;城市旅游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⑶视觉识别要素包含:城市旅游标志;城市旅游名称标准字的设计;城市旅游的标准色;城市旅游代表形象设计;市花、市树的标志设计;城市旅游特色歌曲、乐曲的制作;旅游广告、旅游手册、地图、明信片、幻灯、录像等制作。

⑷旅游城市建设的主要要素:建筑风格、色彩;城市道路、水面、绿地、建筑小品;城市亮灯工程;行道树、花草、路灯、路牌、邮箱、单位的牌名等。

城市形象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形象;文化旅游;楚文化;荆州古城;设计

abstract:Jingzhoucityhistoryandculturerichinresources,"chuculture,thethreeKingdomsculture"asthemainbody,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fromthedelegateelementstopositioning,thusdesignedcomplywithjingzhoucityimageofthecity;andthedevelopmentinthefutureofjingzhoucitystateorientationandthinking,thedevelopmentofancientcitytourismservicebusiness,jingzhoucityconstructionwillbesettotravelaroundcities,leisure,ancientcityprotectionsystemfortheintegrationofurbanlandscapeandpopularizedjingzhoucityoffame.

Keywords:cityimage;culturaltourism;chuculture;Jingzhoucity;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10-02

1引言

荆州史迹文化特色突出,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水利文化深入人心,湖泊风光秀美宜人,历来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外地区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之下,荆州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遗产保护和旅游热的兴起,历史古城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保护”等理论和实践给古城景观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2荆州古城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各个要素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通过城市的内在品质和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具有独特的个性,外界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文化符号、信息整合等。湖北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至今还有保存完好气势恢宏的荆州古城墙,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省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1地脉分析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2条,长江流经本区453km。从交通区位上来看,荆州自古“踞三楚要害,为七省通衢”,乃陆海空四通八达之黄金宝地。公路交通距武汉市180km,距宜昌三峡90km,距武当山350km,张家界207km。轮船可达宜昌、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45分钟可达宜昌三峡机场,2小时即达武汉天河机场。

2.2史脉分析

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留下了众多三国纷争的遗迹,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见图1)。元代时,这里曾是荆湖行省省会。明代洪武年间,这里是湖广分省的省会。明以后,这里一直是州(府、署)、县的治所。从楚故都纪南城到三国荆州城,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这座古城已焕发出新的光彩。1982年,荆州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荆州古城旅游形象的发展优势

3.1区位优势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望武汉,西接三峡,北临汉水,南及潇湘,区位优势十分显著。荆州的交通四通八达,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荆东高速公路及随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加之荆州水路通江达海及沪汉蓉高速铁路与荆岳铁路的建设,为荆州旅游交通连东西、贯南北提供了条件。

3.2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见图2)。其土城、砖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独特风貌,充分展示出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古城内外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南门天主教堂等文物保护点,三义街、得胜街、冠带巷、东西堤街等历史街区,以及三国公园、博物馆、三国文化街、荆州宾馆、张居正纪念馆等文化景点,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见图3)。

3.3景观优势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包含护城河、太湖港、西湖、北湖、洗马池、盆景园等自然或人工水系。景区内外的水体很好地构成了连续而有变化、贯穿分布于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空间。城墙随水而宜、沿河而砌、跨湖而筑、水网密布。湖城水市相连,亭台楼阁凭水凌空,小桥流水等,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古代水景园林城市画卷。此外,以古城墙植物为主,由砖土墙、护城河等综合而成的封闭型廊道景观是荆州市历史特色和城市意象的识别标志之一。

3.4文脉分析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20代君王在此定都411年,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伟大功业,创造了“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有别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的灿烂楚文化。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周围的八岭山等大型古墓群中,封土堆尚存的大中型古墓即达l000余座,被誉为“巨型地下博物馆”。

荆州是三国文化“最集中、最深厚、最广泛”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关公文化和世界关公文化的发祥地,2009年被正式授予“关公文化之乡”称号。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的三国名将关羽,被后世冠以“关帝”的名号,与孔夫子合称“文武二圣”,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已成为全球华人的价值取向。荆州每年一次的“中国·荆州关公祭”活动更是荆州联系世界的纽带。

4荆州古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定位分析

荆州担负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城市规划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体系规划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发展需要。这种区域关系的应对,着重体现在既要满足发展的现实性又要考虑如何为未来形成荆州都市圈创造有利条件。综上分析,总结出建设荆州的整体形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自然景物类

如杭州西湖、维也纳森林以及诸城市的市花、市树、市鸟等。城市著名旅游景区往往都具标志作用。荆州的市花是月季,市树是广玉兰。种植大量的市花市树,以形成古城的另一道旅游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赏。同时在进行其城市标志设计上,我们也可以提取其市花市树的形态进行标志设计。

4.2特色建筑类

古城荆州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见图4)。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规划中以独特的设计、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浓郁的荆楚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色景观及便捷的交通,打造集旅游、休闲、商贸、娱乐、古城保护于一体的围绕荆州古城垣的城市景观精品带,并对旅游、居住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综合区。在进行其城市标志设计时,可以勾勒出这些特色建筑的轮廓并结合荆州的一些人文典故进行设计。

4.3人文类

人文艺术照明规划城墙的亮化照明,在夜景灯光的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如何通过灯光的映衬让这座在夜幕中沉寂了数百年的古老城墙焕发异彩,使荆州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得以再现,是照明规划的重点。形象定位以景观照明为主,以功能性照明为辅,追求艺术照明与环境、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完美融合,在灯具的选择上以绿色、节能为根本,选用高光效的优质灯具,将高科技技术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墙亮化中,让古城墙在夜幕中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夜明珠,光艳夺目,成为荆州一道新的景观亮点,为荆州古城增添妩媚风姿。与此同时,古城荆州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根据前文对其城市形象定位分析,在对其城市景观小品设计时,可以借用三国时的典故或者人物形象来进行景观设计。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照明规划的设计理念为:

①用独特的设计思维营造古建筑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灯光环境,凸显古朴、人文、自然的宗旨。

②突出城上建筑与城墙各自的建筑风格及特点,使灯光富有层次感,利用层次、明暗对比及色彩实现不同建筑的主次风格,使建筑与城墙既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

③古建筑保护与绿色节能相结合,充分考虑在不破坏古建筑任何结构和立面的基础上,选用安全性、维护性优秀,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灯具产品;以可观察的角度为视点充分实现可安装灯具的隐藏设计。

5结语

在城市形象旅游环境设计中把荆州古城打造成湖北第一旅游城市,同时有着提升城市名气,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整个城市环境形成新旧共生个性鲜明的城市景观,城市内各要素的风格进行统一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开发新区、保护利用古城资源、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其旨在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人文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古城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效应,显示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荆州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晖丁,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J].规划师,2003,(4):75-78.

城市形象设计篇5

关键词:东北地区;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

就一个城市而言,从视觉传达方面而言,构成城市形象的因素主要涉及城市色彩、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等。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实现城市形象的全面塑造及提升。本文以东北地区城市为例,总结了其在城市色彩视觉、城市公共交通视觉、城市公共设施视觉等方面的传达设计研究现状,从而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1东北地区城市色彩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城市色彩直接关系到其形象,每一个城市的基本色调,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城市不同,其在民族历史,具备不同的民族历史方位,不同地区的城市,因民族、历史、风土人情的不同,城市色彩上也各具风格。有东北地区城市而言,受地域以及气候因素(寒地城市)影响,这城市的色彩教为单调。夏季,主要为绿色,冬季较为萧条呈灰色。当前状况而言,需要借助视觉传达设计途径来丰富城市色彩,使其呈现个性化以及独特化。

在对城市色彩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首先,设计的基础应当建立在服从城市功能上。城市环境具备社会化以及公众化,在设计时一定要关注协调性以及统一性。每种设计风格都应该充分呈现城市自身的地区性色彩特点。地区有众多的城市,功能上存在区别,例如商业城市、旅游城市以及文化城市,我在对其色彩进行设计时,就应当突出差异性。

此外,就城市不同区域而言,比如行政区、商业区、文化区以及居住区,其在色彩呈现上会存在稍许的区别。为此,在对城市色彩,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城市色彩规划,即设计好基于城市视觉色彩的规划方案。这就需要调研整个城区,做好相关方案设计,以此来明确城市色彩的规划主旨思想,确定色彩基准以及色彩体系。然后,确定各项建筑分区色彩控制标准,主要涉及色相、明度以及彩度等,是确保执行效果。通过以上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实践工作,基本能够妥善东北地区(寒冷区域)各城市的色彩问题,从多元化的色彩上,树立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形象。

2东北地区城市公共交通的视觉传达研究

就一个城市而言,公共交通也是体现其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的一种动态宣传工具,能够呈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整体视觉形象。对比国外的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国东北地区现行的,公共交通工具,视觉设计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视觉形象较差。

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涉及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设施等。包括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站台、道路、天桥等导向系统。这几项是北地区城市形象塑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主要工作。首先,应当明确公共交通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则。即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原则、与城市文化相协调原则、色彩搭配原则、色彩心理原则。其次,做好东北地区城市公共交通视觉传达设计框架。对公交车色彩进行设计时,结合东北地区较为寒冷的气候特点,应当主要选择暖色调,以此来缓解城市中存在的寒冷氛围。此外,为了丰富城市色彩,线路的主色调应设计出区别。同时,需要确保车顶、车身广告以及公交车底色保持协调性与融合性,避免产生突兀感。对东北地区的对轨道交通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要做好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做到一线一色,提高辨识度,公众出行提供最大方便,同时又充分呈现出一所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形象。对公交站台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应当遵从人性化以及协调化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参照所设计城区的主色调以及文化内涵,来设计公交站台色彩,使其融入站台设施外观形象设计中,构成独具特色的视觉传达效果。

3东北地区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觉传达研究

公共设施为一个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视觉传达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在建设公共设施时,大多数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通常仅关注城市公共设施的物质性以及功能性,而没有充分重视这些设施的识别性以及亲和力。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觉识别程度不但能够呈现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同时,还能够由此,对城市的人文情感以及文化品位作出科学评价。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在内的形象视觉传达系统,如果其具备合理化、现代化、人性化以及科学化,能够帮助城市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通过良好的视觉形象,提升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照片的采集以及公共设施视觉设计资料的广泛收集,发现,在公共设施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东北地区城市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加以不断完善与改进。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对东北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因环境、语言等因素,城市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独特性特点。东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醇厚的民风民俗。城市公共设施同城市文化保持协调,构建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从而充分呈现出城市形象的鲜明化以及特色化。从造型要素设计,需要从城市独特文化元素、历史遗迹以及相关器物中挖掘到设计灵感,包括民谣、传说、绘画以及雕塑作品等。就某一城市而言,公共设施中融入历史文化因素,能够提升城市居民对自身居住区域的感情以及凝聚力。通过公共设施有的文化符号,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勾起其对生命以及历史的感悟。在色彩要素设计方面,在对公共设施做财经设计时,一定要借助以及依附公共设施自身造型,实现形状与色彩的高度统一与协调,使公共设施具备极强的感情意识以及表现特征,起到精神影响作用。此外,因为城市公共设施具备数量多、分布特点,故而,在设计其色彩时,还需要关注城市环境,实现两者的协调。在材料要素设计方面,充分借鉴国外城市建设的成熟经验,积极选用创新型材料,将设计以及造型的创新,使城市呈现出具有一定创新性以及生命力、活力的形象。

4结语

在城市形象视觉传达方面,相比于国外成熟国家,虽然东北地区城市发展较为滞后,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经济发展趋势良好,此外,相关部门也充分关注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借助以上良好的发展平台与优势,相信东北地区城市形象会日益完美。

参考文献:

[1]朱雯.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动态化研究[J].艺术科技,2015(08).

[2]李文婷,等.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11).

城市形象设计篇6

随着旅游行业日益的激烈竞争,资源型城市如何提升旅游城市品牌,如何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为了设计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煤都大同的转型发展为切入点,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探讨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建立的基本方法,并实际应用到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中,以期实现大同城市形象的转型重塑。

关键词:

煤炭城市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大同

1.绪论

进入21世纪后,煤炭城市逐渐进入经济转型试验阶段。大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长期煤炭的开采带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这种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难题。面对转型,大同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以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为辅,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但是大同原来煤都的形象很难马上从人们过去的印象中转变过来,所以重塑大同旅游城市新形象成为大同发展旅游业的前提。面对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特别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发展形式大多比较相似,如何从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如何提升大同旅游形象,成为设计研究的主要难题。

旅游行业的空前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旅游设施、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力图改变大同依赖煤炭资源单一的产业结构,大同发展旅游业势在必行。

2.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同目前还没有确定城市旅游品牌标志,所以笔者从旅游城市形象定位、旅游城市形象广告以及旅游交通工具外观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大同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

由于大同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所以对外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旅游产品也无特色可言,与大部分旅游地的纪念品相似,游客到此一游也无法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如果一个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很难使游客记住这个城市,从而降低了旅游城市的回头率。明确的旅游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2旅游城市形象广告不多

大同旅游城市形象广告不多,户外广告、电视媒体广告也都不多见,街道周围主要充斥着缺乏设计感的商业广告,只有在云冈――恒山旅游节的时候会有些旅游宣传类的广告,旅游节一结束,旅游宣传类的广告也随之淡了出人们的视野,旅游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需要不断地宣传才能使人们逐渐了解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广告传播可以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有利于短期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是有效获得回报的营销手段之一。

2.3旅游交通工具外观设计没有特色

大同市内旅游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由公交公司运营,以前到云冈坐3路公交:到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景点坐4路公交……现在大同有一条专门的“公交旅游专线”,从云冈石窟-观音堂-古城内各大文物景点,均可搭乘该线路,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公交车外观无论颜色还是图形都与普通公交车没有区别,有些甚至在车身上喷涂了商业广告,并没有将大同旅游城市的形象展现出来。

3.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定位

通过对大同旅游地域条件、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形象感应分析,对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进行总体形象的定位,重新塑造大同的城市形象,转变过去煤炭城市形象,在视觉形象设计中最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同时兼有一定的现代感,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大同,感受大同丰富的人文资源。

3.1大同旅游地域条件分析

对地域条件分析研究是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研究,总结、概括、归纳地域特色。通过对自然地域特征的分析,找出与其他地域不同的特征,或特殊地位,都有可能被开发,同时用以吸引游客的兴趣,如大同废弃的矿山可以开发成探险类游乐项目,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矿工的工作环境。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考察分析,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大同的煤雕、广灵的剪纸等艺术,再通过合适的媒介使其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2大同旅游资源分析

大同具有两千多年的建成历史,作为北魏的京都,辽金的陪都,明清九边的重镇,其政治地位、经济发展、军事防御等方面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景观举世瞩目,尤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华严寺等文物景点驰名中外;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尤以火山群、土林等景区为我国之最;地方文艺、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地方特产种类多样,由此可见大同蕴藏的旅游资源发展的潜力巨大。

3.3大同旅游市场形象感应分析

过去的大同主要以煤炭工业为主,由于长期煤炭资源的挖掘、开发以及随之产生的一些浪费,给环境污染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大同连续几年都被评为污染城市,所以一提大同马上会联想到煤炭。“煤都”的形象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对大同旅游业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一个旅游城市形象模糊,很难使游客记住这个城市,从而降低了城市旅游的回头率。其次人们对大同云冈石窟的印象很容易与敦煌石窟或是龙门石窟相混淆,加上媒体宣传力度不高,使其知名度、美誉度不高;恒山旅游形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其他山岳品牌相比没有特色可言等,其他旅游景点用过的宣传方式已经形成自己的营销模式,对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不能再去模仿,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设计思路,围绕大同古城历史及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

3.4总体形象定位

综合以上的分析,大同旅游资源以“文化体验――休闲购物”为总体定位,视觉形象设计决定了旅游城市将来一段时间内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游客面前,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大同旅游城市整体形象定位为:平城文化,北方胜地。前者是对大同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特色概括,反映了大同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后者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佛教文化,佛道儒三教和谐共处一地,展现了多民族宗教文化间的和谐性;二是旅游胜地,大同5月――10月气候宜人适合游客来此避暑,同时带动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行业的发展;三是美食胜地,大同地方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游客的喜爱。(如图1)

4.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构思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主要围绕大同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构思。主要通过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特色要素的提取和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方案两方面进行相关设计的阐述。

4.1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特色要素的提取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特色要素的提取主要包括造型要素、色彩要素、图案要素和文字要素,通过分析、提取,希望将大同的历史及现在城市新形象展现出来。

4.1.1造型要素的提取

大同在我国历史上是有名的古城,“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生活在此,留下了许家窑、青磁窑等文化遗址”,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造型要素的提取从大同是历史文化古城的形象入手,从大同旅游资源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中提取,主要有: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华严寺等寺庙建筑、古城墙等,其中最具有古城形象特色的景点是古城墙,所以笔者选择古城墙作为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造型要素。而且在造型设计方面还要考虑城市规划现有的特色,大同市空间结构遵循“一轴双城”的格局,以御河为轴,以河西古城和河东现代化新区为两翼,实现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实现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呼应,实现煤炭资源与旅游资源相协调,实现古城保护、修复与御东新区的建设相统一。

4.1.2色彩要素的提取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不可能一下从煤炭城市形象完全转变成旅游城市的形象,在现阶段,我市需要一个过渡期,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过去大同煤业发达,为了产煤甚至不惜破坏环境,使得绿地面积覆盖率很低,加上生活和工厂用煤质量都不高,排放到空气中的烟尘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城市中到处灰蒙蒙的,城市的色彩以黑灰色为主。现在大同政府开始下大力气实施“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循环经济,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中绿地覆盖面积的增加是其中重点改造的工程之一,近几年大同绿地面积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预计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可达到40.09%、35.96%和14.79平方米,大同的空气污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市颜色由过去的黑色转变为现在的绿色,所以笔者选择黑色和绿色作为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色彩要素。

4.1.3图案要素的提取

忍冬纹在北朝时期非常流行,虽然是外来纹样,但具有吉祥、美好、永生的寓意,所以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大量应用于装饰中,云冈石窟中就有很多忍冬纹的样式,至今在大同城市的许多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忍冬纹的应用,所以图案要素提取忍冬纹进行设计。

4.1.4文字要素的提取

北魏时期大同被称为平城,由于是军事重镇,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长年的战争使其出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大融合,出现了与晋文化、边塞军旅文化不同的历史文化――平城文化。平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文化主张是兼容并蓄,文化精神是与时俱进,文化生态观是和谐统一,文化形态是多种多样,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提取“平”作为文字元素,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大同过去的历史,曾经的辉煌我们不应该忘记。

4.2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方案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基本要素的设计和应用要素的设计。

4.2.1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基本要素的设计

(1)旅游城市品牌标志

旅游城市品牌标志设计是通过简洁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多种内涵的象征性符号,具有传达旅游城市品牌理念的作用。设计中应将地方特色作为视觉语言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旅游城市经营的理念和明确定位的指导下,提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并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旅游城市间形象竞争的差异。设计时要考虑公众的视觉感受,以及对标志中相关信息的解读。

通过分析大同旅游城市品牌标志的设计,造型形象元素、色彩形象元素、图案元素、文字元素等的设计如下图:

(2)旅游城市品牌标准字

标准字是根据旅游城市的名称、旅游资源、地方特色等要素而精心设计的,对于字体之间的距离、字体的选择、字体笔画的结构与精细程度等方面都要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字体的个性化、艺术性、识别性等。对于火车站、汽车站、星级宾馆饭店、各类广场、主干道等位置的指示牌进行统一规划,使用统一规范的字体、颜色、图案等,便于更加清晰地表现城市旅游形象,对外展现出煤炭城市的新形象。

(3)旅游城市品牌标准色彩

标准色彩是传递旅游城市品牌信息的视觉语言之一,由于不同的人对颜色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标准色的应用,不适合选用刺激性强烈的色彩,应围绕旅游城市的特色进行颜色选择,设计时还要考虑颜色的行业属性原则。通过色彩的搭配,引发游客的联想,强化对旅游城市的印象,旅游城市品牌的标准色彩可广泛应用于宣传品、事务用品、旅游纪念品等多种产品中。(如图2)

4.2.2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应用要素的设计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应用要素的设计,就是将视觉形象应用于大同旅游城市品牌管理与宣传促销活动中。

(1)旅游品牌视觉形象基础要素应用项目

视觉形象基础要素应用项目包括旅游部门有关旅游的宣传招贴、媒体广告、旅游服务指南等;著名景点的指示牌、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画册等;宾馆酒店方面应重视管理人员的名牌、大厅的装修及欢迎牌、客房提示卡等的设计;旅行社相关旅游手册、导游旗、导游名片及服装等。

(2)旅游品牌视觉形象广告应用项目

旅游品牌视觉形象广告应用项目主要包括: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等。户外广告建议在大同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城市主要交通口岸,以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设立大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广告牌。电视广告邀请著名导演执导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片,向国内外游客展现北魏平城遗址、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华严寺等特色建筑风貌,通过国内外著名电视媒体的播放,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介绍大同旅游资源,其宣传片还可以在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以及主要商业广场等进行媒体播放,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大同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平面广告可在省内外主要报刊、杂志上连续刊登宣传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口号,配以相关图文对大同旅游资源进行介绍,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信息的传播。

(3)旅游品牌视觉形象在公共交通的应用

公共交通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公共车与公交车站具有体量小、人口流动性频繁等特点,在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公交站牌,将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应用于此,便于人们对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接触和了解,对其影响力的推广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大同煤炭城市形象的重塑需要充分发挥大同市各级旅游局的指导作用,主动协调有关景点、旅行社、酒店等行业的旅游服务作用,积极开展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推广工作,促使大同的煤炭城市形象向旅游城市形象的转变。

城市形象设计篇7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对现代城市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对城市的总结和概括。西安城市形象标志设计很早就有,但并没有使用“现代城市形象标志”的理念对其内容进行整合,只是像中国有些城市那样,拥有市徽、市花、市树、市鸟。西安城市形象标志可延续使用西安市市徽也可重新设计,但都要考虑实用性与现代感,可以像纽约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做法一样,保留原有市徽,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再设计具有现代感、实用性、文化性都兼顾的全新的西安城市形象标志。拥有一个适合于西安城市形象的标志对于西安城市形象塑造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是世界城市形象塑造的潮流

当今世界处处充满竞争,国与国的竞争,地域与地域的竞争,城市与城市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导致各个城市在不断寻求自己的特色,借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营销城市的理念越来越被城市重视,国外好多城市形象推广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爱丁堡是苏格兰的古都,也是苏格兰现在的首府,“鼓舞人心的爱丁堡”城市品牌(theedinburghinspiringCapitalBrand)(见图2)于2005年5月25日被正式推出。新的城市品牌标志,凝结着爱丁堡的核心信息和雄心,是爱丁堡整合城市营销努力的强大工具,并且担当起向全世界推广爱丁堡投资、旅游、居住和学习价值的使命。除了爱丁堡之外,世界主要大城市如东京、纽约、伦敦、首尔等都有自己的城市形象标志,设计城市形象标志是一种潮流。

西安城市形象标志是对西安整体形象的概括

设计西安城市形象标志就是要总结西安城市的品格、特色、情感,通过了解西安这座城市,提炼概括西安的核心理念,将其图形化、艺术化,这一标志至少应该体现出人文西安、绿色西安、和谐西安的特色。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城市形象标志需要有差异性,不能全部模仿其他城市的标志设计理念,设计的全过程要坚持西安特色,要让人们看到这个标志就认定这就是西安。

西安城市形象标志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摆在西安社会各界面前的重大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依旧处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起步阶段。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要想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西安市需要从好多方面做出努力:解放思想,提高市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意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经济总量;扩大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国际开放水平;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塑造西安城市精神,全面提升西安城市的文明程度;积极策划举办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重大活动,提升西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无论那方面的工作最终离不开城市形象的塑造,西安城市形象标志将扮演重要角色。

西安城市形象标志是增强城市软实力的法宝

城市软实力,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持。城市软实力为城市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奠定了基础,现在各地越来越注重“软实力”建设。西安城市的软实力需要通过推广从而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软实力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拥挤的车流,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城市软实力形象推广活动中如何体现西安,不是靠嘴说的,直观的视觉形象更能唤起大众的认同感,所以西安城市形象标志可以看作是提升西安城市软实力的法宝。

西安城市形象标志是增强西安市民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的利器

一座城市的市民对这座城市总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多少年来他们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受这座城市的兴衰变化,所谓城市光荣市民光荣,城市破败市民潦倒。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是一种心里意识,心里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透的,所以西安城市形象标志就成为这种心里意识的寄托,更是这种心里意识的载体。

西安城市形象标志是人们认识西安、了解西安的窗口

我们习惯于讲述西安,甚至赞美西安。但有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声音的东西感受总是没有视觉的东西来的深刻,西安在对外宣传推广活动中怎样更容易被别人认识、了解?通过讲述、赞美是不够的,西安城市形象标志要广泛应用于重大的经济活动中,并延伸设计出一些旅游纪念品摆在大家面前,这就像是一个窗口,有了这扇窗就会有一扇门,进而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城市形象标志的窗口作用不可轻视。

小结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市形象标志对于西安城市推广、发展是多么重要,笔者呼吁尽快发动一切力量,应用现代设计理念设计西安城市形象标志,从而为西安的建设服务。

城市形象设计篇8

一、研究基础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市域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登封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信息化创新城市,同时,还被确定为部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惟一的绿色照明示范县(市)。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登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用世界眼光、国际一流标准,努力打造百年建筑,建设精品城市。因此,良好的城市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直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意译为企业形象设计也简称Ci。CiS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企业的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本文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研究和设计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登封市的城市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三、登封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以及口号

(一)城市品牌形象定位

2010年登封市旅游局出版的《登封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将登封旅游的战略定位为:世界功夫之都、华夏文化圣山;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根据以上分析,将登封市的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为:第一、功夫品牌形象,主要倡导武术的坚毅、自强、动感、健身的力量之美;第二、三教荟萃和谐、包容的和合品牌形象,倡导包容万象、和睦共处的品牌形象;第三,休闲度假养生品牌形象。

(二)城市品牌形象宣传口号

2009年5月登封市市委市政府进行登封市旅游宣传口号及形象标志进行网络征集活动,评出了适合登封特色的口号,本文给予总结。

国际市场宣传口号:中国的登封,世界的功夫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国内市场宣传口号:三教荟萃嵩山,四海名扬少林

嵩山,有容乃大;少林,无欲则刚

省内宣传口号:游华夏圣山,乐休闲度假之所

四、登封城市品牌形象设计

(一)理念形象

理念形象是一个城市形象设计系统组织中的核心和原动力,是城市形象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即在市民及外来者眼中形成对城市统一的理念和认识。登封市的理念形象设计要在河南“旅游立省”、“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以及郑州强市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实现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理念,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培育精品,立体开发,产业联动,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体验的旅游产品链条,全民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登封市旅游业培育成新型支柱产业和重要接续产业,确立登封“世界功夫之都,华夏文化圣山、三教荟萃文化”的旅游品牌形象,努力把登封打造成集观光、修学、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现代化旅游名城。

(二)行为形象

行为形象是传递和表达一个城市理念形象的方式和途径。根据CiS识别系统将城市旅游形象的行为形象分为外部识别行为和内部识别行为。据此,登封市的行为形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建设:

1.外部形象设计

(1)充分利用少林武术和天地之中建设群,打响登封市功夫之都、文化圣山、三教荟萃的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_发一批名牌产品。树立精品意识,以少林武术和文物古迹为依托,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为主,创新和开发武术体验旅游产品和农家观光生态以及休假、修学的特种现代旅游产品的复合开发模式。

(2)继续开展多种对外公关宣传活动。继续举办每两年一次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同时,开展和宣传国际青少年登山节(以周边的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登山运动会为主),以及国际武术夏令营活动、特色产品展销会,宣传登封的武术、动感、健身、休闲度假的理念。

(3)多开展游客问卷调查。能更准确的掌握客源市场的变化,了解旅游者的最新需求,以及旅游产品的运营状况,适时的根据旅游者需求,创新和开发适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2.内部形象设计

(1)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形象。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是城市品牌宣传的民间形象大使,他们的从业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城市行为形象的优劣。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形象应遵循“一切为了游客”的服务理念,从外在着装和内在涵养方面建设入手,逐步强化旅游企业文化素养。从而,实现旅游企业统一目标,统一行为,统一态度。如嵩山少林旅行社和嵩山管理委员会就要求员工“统一着装、文明用语、礼貌服务、微笑服务”,给外来游客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同时,在城市形象“窗口”位置,如:火车站、汽车站、酒店、旅行社、出租车等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城市内在形象。

(2)市民行为形象。市民意识形态和行为态度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灵魂。市民形象设计,首先要进行宣传教育和政策约束。如在城市公共场合进行城市品牌形象宣传,让人人自觉规范语言、行为,为旅游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制定相关的法规,对不文明行为和有损城市形象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引导。其次,发挥“窗口”行业的榜样带头作用。如:城市的公共交通(客车、出租车)、旅游商店、酒店、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规范他们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形成登封市民热情、好客、礼貌、微笑的市民行为形象。

(3)政府人员行为形象。政府工作人员是一个城市对内外交流与沟通的纽带,是城市形象的履行者和监督者。政府人员行为形象主要表现在:1)政府要做好旅游业发展的后盾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公正、廉洁、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为旅游业和旅游者保驾护航。2)建立良好的旅游业市场秩序和竞争体系,实现依法治旅。

(三)视觉形象

登封市的视觉形象缺失,由来已久,旅游者离开登封之后,基本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甚至给游客造成负面形象。在2004年西北大学董亚娟的硕士论文《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中,将城市视觉形象展现的关键部位分为:第一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根据以上研究和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登封市的视觉形象关键部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首先,第一印象区。第一印象区包括:登封市汽车站(总站、西站),东西两个高速下路口,登封――少林寺沿途。汽车站周围进行环境整治、商铺统一管理、规范周边市民行为、制作大型动态展示栏(登封景区或城市品牌形象宣传口号)、登封市景区交通地图、景区导引牌,不断更新和增加特色项目,使来登封的旅游者出行更加方便。东西两个高速下路口和登封――少林寺沿途,树立登封市形象标识和标志性雕塑设计(特色鲜明、易记、简洁),周围环境整治、道路绿化、交通导引牌、景区设计简图,登封特色产品展示移动牌、宣传口号展示栏。

其次,光环效应区。主要包括: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景区周边地区,应重点规划,加强管理。集中进行景观规划、道路绿化、公共设施和便民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注重与景区环境相协调、统一。目前,少林寺和嵩阳书院做的比较好,但是有“光”无“环”,景区周围的延展性有限。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旅游接待目的地。

最后,地标区。可设两个:登封东转盘、登封西武林风公园。进行登封市标志性产品设计,强化登封市品牌形象的标志性设计图标或雕塑(山岳、武术、三教合一),周围环境治理、道路绿化、标志雕塑或夜景LeD灯光建设,宣传口号栏、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完善,打造风景美观、特色鲜明、交通便捷的登封市品牌形象地标区。

在视觉形象建设方面,还要做好以下两点。

1.夜景建设

夜景是增加城市晚间魅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登封市的夜景可归为两条线路:一条线路:可主要集中在登封市东沿途经少林大道右转(或者大禹路)至少林寺方向,途中武林风公园可做重点夜景建设,采用现在LeD灯光设备,变幻出各种造型和效果(如山岳、武术、三教合一的和合精神)。另外一个夜景重点区域可设登封西武林公园向西至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沿途及门口,其可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其造型和效果应体现精致、小巧、特色,主要展示音乐大典、禅宗、武术、禅乐的主题形象。

2.标志性雕塑和形象标识

雕塑是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城市雕塑又被称为主题型雕塑,以此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性和追求。登封标志性雕塑可以以少林武术动作和三教九流图为题材,取其武术的动感、健身、力量之感,以及三教九流图的和谐、包容的精神。此外,用雕塑配以登封形象标识,便于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特色街区建设

特色街区建设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登封城市建设特色不足、规划简单、建筑物不够规模,然而嵩阳里街是这方面的尝试。嵩阳里街是中式文化旅游步行街,主要以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餐饮酒吧等,西面与原嵩阳公园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主要塑造“忠、孝、仁、义、信”文化理念,集休闲、健身、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园林景观街区。

(四)听觉形象

城市形象设计篇9

关键词:烟台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形象设计

从历史上看,山东省烟台市是一座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名城,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烟台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资源优势,其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也不如周围几个旅游城市。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烟台城市旅游的发展定位不准、城市旅游缺少特有的形象概念。

烟台市旅游发展定位

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依据

确定一个城市地区的旅游发展定位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长期内旅客的旅游产品需求;二是本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关于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许多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业层次。观光游览属于最基本的层次,提高层次是指娱乐和购物,而专业层次则包括疗养、会议、宗教、考察、商业等多种活动类型。对于特定城市来说,旅游活动类型可能是综合性的,但更有可能表现为:在城市不同时期的旅游发展空间上,某一种或几种旅游活动类型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居于次要地位。这些居于主导地位的旅游者需求行为演变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市场方向。

发展城市旅游不同于普通的景区旅游建设,除了要具备充分的景点资源外,还必需考虑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城市旅游的建设是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发展。一个城市发展城市旅游需要对照上述条件对自身进行权衡,根据自身条件设计符合自己的城市旅游发展道路。

烟台市城市旅游发展的考量因素

城市旅游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型,也称资源型。这类城市往往是以某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如自然山水、人文遗迹昭著于世,并以此作为旅游吸引物。如广西桂林就是因其美丽如画的山水风光而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二是综合型,也称混合型。这类城市往往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如科技、教育、文化、金融、外贸和工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吸引八方来客。例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城市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又具备很高的的经济实力。这类城市旅游的活动形式比较丰富,呈观光购物、娱乐休闲、商务考察和会议展览等复合状态,并且不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

根据烟台市的城市条件,笔者认为,烟台市的城市旅游定位应致力于满足游客三个层次的旅游需求,成为以旅游业为标志产业的综合性旅游城市。上述定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具备发展综合性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一极,烟台市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烟台具有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2003年烟台市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名列全国第二位,所有这些都为烟台成为综合性的旅游城市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具备发展综合性旅游城市的资源优势烟台市是著名的海滨城市,“山、海、城”一色和“岛、林、泉”相融构成了烟台独特的自然景观,烟台市已形成了以海、岛和山为主的几大自然景区。同时烟台又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纯朴的民风,近几年通过对历史古迹的开发,市内人文景观已成规模,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毓璜顶公园以及福建会馆等是其中的代表,最近以旧领事馆区为基础的海滨广场又成为烟台一亮丽景观。

具备特定的区位优势旅游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处于同一旅游带的区域或城市双赢效应大于竞争效应。旅游者出行一次,总是尽可能多游览各个景区,因此一个地区成为旅游胜地也推动邻近地区的旅游发展。烟台地处大连—青岛黄金旅游带上,同时又是东北进入山东的必经之地,向内可以幅射到整个山东内陆旅游区。另外,从西方国家发展旅游城市的经验看,海滨旅游区与其它旅游区有很大不同,这就是海滨旅游区很容易成为人们定期渡假休养的地方,这也为烟台成为综合性旅游城市提供了条件。

烟台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如果说旅游发展定位确定了方向,那形象设计就是具体的实施。通过具体的形象设计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原则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一是个性鲜明原则。这个原则体现了形象区分度的要求,必须首要满足。同样是海滨城市要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大家都围着“海”字转,所谓的个性反而变成了共性,是无法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独特地位的。可以说,没有了个性鲜明的特点,城市的旅游形象立与不立没什么区别。二是文化先行原则。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要素,也是构成旅游地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必然要注重文化内涵深层次的挖掘。

烟台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标准

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海滨城市新形象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点,烟台也不例外。烟台的海滨特点是城连海、海连岛,除广阔的海滨浴场外,在市区外不远海面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岛屿,这些岛屿至今也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开发出来。如果将这些海岛资源很好的开发利用,必将大大提升烟台的城市旅游形象。烟台另一个优越的旅游资源是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烟台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山体景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变。烟台又是有名的果蔬产地,渔产品异常丰富。在当今提倡环保的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也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很好切入点。如果把这些转化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那又是烟台城市旅游中个色鲜明的特色旅游。

倡导自然和谐和人文关怀,体现天、地、人、海和谐统一在崇尚自然的今天,城市旅游却被赋与更多的人文因素。城市旅游不同于野外探险,城市旅游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更是人与人的交流。旅客来到这个城市除了观赏优美的风景外,还要体味城市带来的精神体验。作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的城市魅力应更多的融入人文因素,提倡一种人在山水间,景美人更美的境界,在突出山水美景的同时,展示了烟台市民良好的精神面貌。烟台具有良好的文化历史底蕴,民风纯朴。烟台人沉稳好客,热情而宽容,如山如水般的品质都是烟台人文精神的体现,如果这一切能够发扬光大,烟台的城市形象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追求城市发展,做到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完美结合一个形象的创立和深入人心需要一系列的甚至是全方位的软硬件配套建设。由于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长远规划与建设的协调也是形象定位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关注一个旅游城市,首先第一印象应该是对城市的概念,其次才是对景区的感觉,旅游城市的形象设计应完全融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过程中。旅游因城市兴旺,城市因旅游而发展。烟台的一些新优势产业正在形成,现在烟台是果蔬之乡、葡萄酒名城。也正是有了这些产业优势,一些重要的产业发展会议在这里定期召开,商务会议成为了烟台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虽然商务旅游是烟台旅游产业的一部分,但与一些优秀旅游城市相比,这部分比重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烟台是韩日重要的贸易城市,胶东贸易加工集散地的地位加强可以更进一步促进烟台的商务旅游发展。

进一步发展烟台城市旅游的策略

烟台的城市旅游发展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明确城市旅游发展定位,确定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烟台有发展综合性城市旅游的能力,但目前烟台的旅游资源更多地用来满足旅客的第一层次需要。要想提升烟台旅游的服务水平,必须将烟台城市旅游的发展于综合性城市旅游的层次,大力开发第二、第三层次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娱乐休闲和商务考察等旅游需求。

加强城市形象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烟台市的城市形象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本身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城市的管理和规划要合理设计旅游产品,建设和保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还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努力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知名度,以城市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区,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烟台有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但特色突出的景区或景点并不多。在今后的资源开发中,烟台在突出海域城市共性的同时,要着力建设几处国内闻名的旅游景点,充分体现烟台的旅游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游客吸引到烟台来。

参考文献:

1.熊元斌,黄浩.论城市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9)

2.赵伟兵.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桂海论丛,2003(6)

城市形象设计篇10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形态;力系

现代城市设计是二次大战后在传统城市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综合解决日趋严峻的现代城市环境建设问题的学科领域。王建国先生所著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剖析比较,从方法论的角度,澄清了现代城市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概念,系统地探讨了现代城市设计的多种应用方法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可行性,构件了一个从城市形态到城市设计的分析操作过程,提出了城市设计是一个由“设计探寻”和“参与决策”双重过程共同构成的复合体的重要结论。1目的规划性形态与自然生长性形态

王建国先生在该书第二章中提到:“在一般意义上,城市形态虽然直观上表现为一种显形形态的存在,但本质上却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隐形形态的物化载体,‘城市形态总是受着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它是上述诸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使用的结果。”纵览历史上中外城市形态的发展过程,无非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设计意图演化而来的“目的性规划形态”,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这种城市设计过程近乎格式塔心理学方法,他为知识和信息所驾驭,是一个整体式的设计,着重体现社会组织的特点和结构的要求,他常常是有少数人制定标准而要求少数人执行,故它更多的体现了理性组织和秩序的观念。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形式好比我们通过制定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当然,有法律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也有道德这个无形的力同样可以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要提到的第二种形式,即不按人们的主观意图,没有像设计规划图表达的那样去发展,而是依循自身的社会结构、经济力量、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呈现为有规划和无规划生命交替发展的“自然生长式形态”。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这是一种近乎行为主义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联想、重复和频率的作用或接近性的基础上寻求连续性。即回忆过去的建设经验和特征,反复尝试、逐步改正的随机性,条件反射及按习惯一致行动。

2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的力系同构关系

我们通常把城市形态的形成分为以上两种,而事实上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是及其复杂的,从最初的受自然形态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影响。如何在诸多因素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即合适和恰当的解答正是城市设计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的。王建国先生在书中精辟的指出:“根据物理学,力具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城市社会诸动力因素对形态的作用同样具有这三要素。它们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间共点力系”。生动形象的比喻很好的说明了影响城市形态的各动力因素与城市设计的关系。所谓空间共点力系即不同方向和不尽同大小的力作用在同一作用点上,而在城市设计中,方向是影响城市形态的各因素,如社会、经济、政治等,即属于“类”的问题;大小是各因素对城市设计影响的程度,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即属于“量”的问题;而作用点也就是城市、都市本身了。在这一点上,城市设计和力系是具有同构关系的。当然,我们的类比必须是限定在力作用的空间范围内。与物理力系不同,城市形态运动的“共点力系”还有着时间这个第四维度。同样大小和同样方向的力,作用时间不同效果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力的大小一定,则城市规模愈大,形态变化所需时间就愈长。时间短,力能大,形态影响变大;时间长,力能小,则形态呈渐进特征;时间长,力能大,多见之于建新城;而力能小,时间短,则看不出形态整体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时间维度在以形态为对象的“共点力系”中举足轻重。

3城市设计的临界空间状态

我们都知道一个建筑物的结构承受一定的荷载,这些荷载在“类”上是不同的,有来自不同部位传递而来,各部分荷载在“量”上大小也不尽相同,当然,我们最后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它的合力和方向,从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条件来进行设计能够抵挡住这些荷载的构件。在这个当中我们会提到两个有关结构的概念,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此状态一旦出现,后果十分严重,会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机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制的状态,当出现此状态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轻一些,因此对其出现的概率控制可以放宽一些。这将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城市设计中是否也存在或者有必要树立这样的临界状态的概念呢?城市是一个母体,一个作用点,它承受来自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甚至人口、交通各个不同大小和方向的作用力,什么是城市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或者是“临界空间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可能是一个范围,但这个范围如同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一样一定存在,并且这种临界空间状态是对影响城市形态的诸要素各力之合力作用的结果的解答。正如王建国先生在书中指出: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其结果可以较经济、较有效的利用城市建设中的合力来很好的促进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的综合发展,形成一定条件下相对合理的城市的“临界空间形态”。但也可以因为建设决策失误或设计本身的问题而导致有悖城市整体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不良形态,不能认为一切城市形态都是合理的,有的形态本身就是畸形的。

4城市设计的延续性

大多数城市是“长寿”的。我国许多城市都已有一千多年甚至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还在不断更新,延续着他们的生命。城市不像一栋建筑那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建成,城市建设的时间跨度往往很长,而且始终处于新陈代谢之中。这就要求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不同,城市设计师要求具有更为长远和前瞻的目光以及良好的预见能力。在方法上,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同时,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因为城市设计以多重的委托人和当地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地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远远超出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其主要领域是建筑物之间的城市空间,它研究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城市空间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同时起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作用。各个时代、各个年代的设计者,建造者一代又一代地塑造着城市空间。城市好像一部有许多作家合作撰写的长篇小说,一章接着一章延续着。如果把城市比做一部交响乐,每个时期的设计者、建造者都为它谱写新的乐章,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对整个城市是如此,对局部的建筑群也是如此。

5总结

城市设计与城市形态在受力这点上是同构的,只不过城市形态是力系作用导致的最终结果,而城市设计则是具体承受这个力系,并指向特定的城市形态理想一个干预过程。亦即城市形态是社会诸力作用多棱折射后的成像,而城市设计就是这面棱镜,它起一种能动地过滤中介作用。同时,它比形态更加现实具体,也更先一步受到社会诸系统合力作用。由此可见,从历史上城市设计活动的受力情况分析入手,进而探寻城市形态的受力状态,特别是临界空间状态,将是一种具有显示意义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