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22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财务报告投资效率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对财务报告有严格的要求,报告设定的内容需要符合融资体系的要求。实践证明,财务报告质量在缓解融资约束中有重要的作用,公司的资产抵押能力越高则说明能筹集更多的外部资金。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对公司现有投资项目的边际价值有一定的要求,要掌握信息间的关系,根据投资风险,减少融资摩擦,进而缓解融资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资产和信息不对称关系的特殊要求,在信息利用阶段,要进一步探析财务报告的抵押状况,对投资效率和投资不足等现象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告质量和公司投资效率的假设关系

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能力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对资金体系进行融合,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内外部融资机制出现变动。针对现有融资机制的具体变化,要做好假定设计工作,按照设计比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设计失误的现象。以下将对财务报告质量和公司投资效率的假设关系进行分析。

(一)非效率投资成因

公司投资效率主要取决于融资能力和意愿,考虑到投资机会的具体要求,需要对项目比例进行分析,按照边际价值的要求进行分析。由于外部资金提供者和信息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差错的现象,针对其特殊性,为了避免出现融资错误或者融资约束的现象,要按照投资形式要求对其进行分析,满足融资机制的整体要求。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则必然会导致投资不足,进而降低投资效率。此外公司投资是否有效率取决于投资意愿,针对道德风险的特殊性,在控制阶段,必须对公司实际控制人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有效的财务报告对企业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考虑到已有财务体系的特殊要求,为了降低投资者的决策失误率,需要掌握相关性联系,按照具体选择要求进行设定。为了避免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投资者要对公司股票价格进行分析,确定价格后,适当降低成本,从整体上提升融资能力。考虑到项目具体管理属性的变化,为了对投资意愿进行对比,必须以最大化目标为基础,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落实,按照具体契约要求实践。价格反馈对管理形式的落实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优化投资决策,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财务报告管理现状

财务报告质量比较高的公司表现出比较高的投资效率,基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必须对投资不足或者抑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假设,财务报告质量比较高的公司投资能力不足,财务报告质量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根据提出的假设问题对具体报告进行审核,我国资本市场会存在信息特征不对称的现象,如果外部资本提供者在管理阶段出现信息不到位,回报率会比较低。公司如果因为融资能力不足,出现资金短缺或者投资不足的情况,资产抵押可以作为一种保障付诸实践。资产抵押本身作为有效的保证机制,能减少融资摩擦,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缓解当前工作现状。在整个管理阶段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抵押能力和融资能力存在联系,如果公司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债务融资,则必然会出现权益融资的现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了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能力,对资产抵押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公司透明度的要求。在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要求下,为了缓解融资约束不足的现象,要按照投资比例对其进行分析。

二、相关变量分析

财务报告质量和公司投资效率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从现状入手,按照要求对其进行设定。以下将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

(一)投资效率

投资效率在整个审核阶段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特定公司的投资效率,基于其特殊性,要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建立投资模型,结合投资规模以及估计残差对其进行设定。考虑到特定变量的属性变化,为了避免投资过度的现象,需要对投资利用率进行比对,按照总资产要求进行评估。

(二)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决策者的可靠信息,财务报告所纰漏的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有重要的影响。会计盈余不仅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工具,同时也是管理者薪酬契约的基础所在。需要对盈余质量、盈余平滑度和稳健性等进行分析。按照指数要求对其进行设定,缓解单个指标存在的误差或者极端值影响。

1、应计质量

应计管理制度的优势比较明显,在线性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利润进行计算,评估出最大经济值。考虑到利润值的属性变化,公司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比较,计算出利润后,按照公司发展前景要求,拟定合理的财务报告。

2、盈余平滑度

盈余平滑度指的是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盈余和真实收益间的差异,其具体指标直接对项目变化以及系数产生影响,考虑到平滑度的指标要求,掌握会计盈余的波动情况。考虑到财务信息可靠度和相关性的变化要求,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计算出盈余平滑度。

3、会计稳健性

会计稳健性指的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要对收益值进行确定,降低利润值。为了避免信息过度披露的现象,可以采用建立模型的方式进行设定,按照操纵性利润度以及会计稳健性要求进行落实。

4、财务报告系数

为了对各种度量的财务报告系数进行分析,要研究样本信息最大化。在实践阶段可以构建平均综合系数的财务报告,通过百分数赋予的形式对财务报告指数进行评估。通常来说,不同财务指标存在差异,可以按照百分位数值变化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

(三)资产抵押能力

公司的业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固定资产和存货资产的配置关系,资产抵押能力决定固定资产和存货可变价值。基于财务报告变化值的具体要求,需要对潜在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财务报告质量和控制采用的是滞后性分析形式,要构建有效的检验模型,发挥模型设计的最大化作用。

三、财务报告质量对不同抵押能力公司的影响

考虑到财务报告质量以及资产抵押能力的属性变化,在交互作用的影响下,要构建合理的模型,提前设定总样本,取中间值。公司资产抵押能力越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则越大,按照融资约束力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要对抵押能力进行评估。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摩擦,必须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减少工资投资不足。对于投资样本而言,如果内部资源比较多,资产抵押能力的高低和投资过度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发挥抵押机制的最大化作用,突出其整体优势。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则说明公司投资不足或者存在投资过度的现象。考虑到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特殊要求,需要做好信息的传递工作,减少投资者和公司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考虑到投资者的具体要求,为了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激励和监督能力,可以通过资金反馈的形式,最大程度减少冲突,避免出现投资不合理的现象。在抑制阶段,应计质量越高,说明企业存在投资过度的现象,反之亦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在不同资产抵押能力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影响存在差异,大体上来说,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能力比较低的公司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较大,考虑到外部保障机制的属性变化,财务报告质量在资产抵押价值能力较低的公司中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必须对其进行有效评估。

四、结束语

公司管理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的阶段,生成自动财务报告体系,考虑到资产体系的属性变化,要提升具体管理透明度,降低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风险。对于重资产的管理指标而言,降低投资者对公司股票进行定价是关键所在,能强化公司股票流动性,减少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青原,罗婉.财务报表重述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5(12):48-58

[2]宇文晶,王振山,李丽.财务报告质量、债务期限结构与过度投资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01(01):46-54

[3]周松.财务报告质量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n].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04(12):76-87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2

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小投资者经历了投机投资向理性投资的渐变。现在中小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财务分析,期望通过财务分析,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减少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1.中小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1.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上市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如宏观经济的走势,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政治局势,通货膨胀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种风险涉及到所有的投资者,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无法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

1.2公司特有风险。公司特有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这种内在的不确定性源自上市公司内部,如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产品的销路、生产规模的变化,甚至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等都会引发公司特有风险。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的分散化来降低这种风险。

2.中小投资者投资的劣势

2.1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做出投资决策通常需要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机构投资者会有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分析机构。对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难以掌握比较专业化的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

2.2中小投资者投资信息来源渠道有限。证券市场是信息高效率流动的市场,“信息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在证券市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上市公司的信息资料分为上市公司公开信息资料和内部信息资料。公开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四表一注)、审计报告、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临时报告、企业公布的其他信息资料等。作为中小投资者在信息来源和获取信息时间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位置,有些中小投资者将获取信息的希望寄托在股评人士身上,有些则盲目地追逐所谓“内部重大消息”。不少中小投资者不关注市场和公司基本面,不注意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动向,只是根据所谓的“内部消息”进行投资,结果造成了巨大损失。

3.中小投资者财务分析策略

3.1认真研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合法性和公允性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可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基本可信的。新的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可在不影响审计报告类型的前提下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后增加强调段,以提醒投资者可能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整体上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但还有一些重大的方面不尽如人意。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中小投资者应引起警觉。因为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无法被接受,其报表已失去其价值。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上市公司经营中已出现重大问题,报表基本不能用,所以中小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之前一定要注意研读审计报告。

3.2仔细阅读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中小投资者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研究,才能提高对上市公司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中小投资者首先要关注附注中披露的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用,上市公司可以在遵循国家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条件下选择具体的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政策反映出的财务信息质量是不一样的。其次中小投资者要关注会计估计的变更(如坏账准备计提比率等),如果不看会计报表附注可能不会发现这种比率的变化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最后,中小投资者还需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或有事项。

3.3广泛搜集关于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不仅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更依赖其披露的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能更直观地反映公司的发展潜力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上市公司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主要有:公司主业所在行业情况、公司所在行业的地位、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公司的治理结构、资产重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公司的投资情况等。中小投资者通过这些非财务信息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行业背景信息,还要更多的收集行业标准、行业经验值、行业典型企业的财务值用做对比标准。另外中小投资者还应通过各种非财务信息应评价公司经营者的诚信度及其综合素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及公司的文化理念,弄清公司的发展战略,熟悉公司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况等。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3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4

为做好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编报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根据《__*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现就20__年度财务预算管理及报表编制报送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提高预算工作质量

自《__*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企业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并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编报财务预算报告,但一些企业也存在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组织不到位、相关财务预算指标不衔接、预算执行偏差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财务预算作用的发挥。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年度财务预算工作,认真总结以前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落实预算管理责任,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切实做好20__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布置、编制、审核和报送工作。

二、客观分析经济形势,合理确定20__年度预算目标

目前,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各企业要客观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加强对业务发展状况、内部资源利用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和预测,科学确定20__年度各项预算目标。以前年度预算执行偏差大的企业,预算目标既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又要合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提高预算目标的准确性。

三、细化资金预算,有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20__年各企业预算管理中要细化资金预算安排,一是要加强信贷政策走向分析预测,兼顾资金成本、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合理确定信贷资金预算规模;二是要认真分析财务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三是严格控制资金支出范围与结构,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等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突出降本增效,从紧安排成本费用预算

降本降耗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各企业要将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分析成本费用开支结构,合理确定成本费用压缩的项目、目标和措施。一是明确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压缩可控费用预算,特别是经济效益下滑的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要细化控制项目,明确下调目标;二是强化成本费用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五、加强重大事项预算控制,努力降低经营风险

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的运行质量下降、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20__年要对债务、投资、存货、应收款项、担保等重大事项,实施从严预算控制。各企业应严格按照《椒江区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投资预算,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资金来源未落实、投资前景不确定、不符合发展战略和主业方向的投资,原则上不作预算安排;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持续上升的企业,要压缩债务预算规模。

六、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各企业应当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工作,建立定期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分析实际业务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力度,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业绩及薪酬管理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七、企业财务预算报告的编制范围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当将内部各业务机构、所属子企业和基建、技改投资项目等独立核算经济单位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围,各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对所属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指导与审核工作。对于暂未纳入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经济单位,应当予以说明。

八、认真编制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

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是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应在总结分析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与执行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对20__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基础、预计重大投融资事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主要内容参照“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九、按时报送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各企业应在认真做好内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按照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于20__年3月18日之前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向区国资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预报20__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企业财务预算报告除报送合并预算报告外,还应当附送企业总部及与二级子企业分户财务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包括年度财务预算报表及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财务预算报告在20__年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增加长期投资预算附表。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5

1.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

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

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3.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预算报告

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

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

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

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2.2决策控制报告

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

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

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

3.2.3责任考评报告

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

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

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报告指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财务评价的标准,再对企业的整体财务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企业在选择财务业绩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经营业绩评价报告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应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价,例如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财务报告;透明度;上市公司

一、引言

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在保护投资者知情权、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保障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能够了解到公司的真实状况,从而为其投资决策提供良好的信息条件,引起了监管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各种财务报告违规行为对投资者权益所造成的巨大损害,也促使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报告透明度问题逐渐得到了重视。透明度原来是指光线透过某种物质的能力,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则是指某个事件的公开程度,其既包括结果的公开也包括过程的公开。在资本市场语境下,透明度是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应有之义。从现实情况来看,财务报告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且在可靠性、相关性等方面有着其他种类公开信息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根据《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结论,我国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和利用程度却是很低的。一方面是由投资者的专业素质、投资习惯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对于投资者来讲,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过低,使得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公司真实、完整情况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Barth和Schipper(2008)认为,财务报告透明度是财务报告以使用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反映公司真实经济情况的程度,它一方面取决于财务报告本身反映公司真实经济情况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程度。

周晓苏、李进营(2009)提出,财务报告透明度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局限于财务报告所应具有的某些静态特征,而是把公司对外披露信息与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接收、理解信息联系起来,是公司真实、完整图像对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透明”程度,也就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财务报告能够了解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承受风险等真实、全面情况的程度。因此,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公司所选择的财务报告特征,如所执行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结构、披露形式和频率等,另一方面取决于上述因素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这一群体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特征之间的匹配程度。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有着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当前学术界对于透明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散进行的,没有结合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机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缺乏全面把握,而只是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角度;从现实意义来讲,不断发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知情权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更细致地评价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把握影响透明度高低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评价体系简介

结合已有文献来看,财务报告透明度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由最初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一个静态属性,逐渐发展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局限于财务报告本身,外延到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特征;由关注于财务报告的若干特征,发展为强调财务报告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本文认为,财务报告透明度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这一工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传递公司真实经济状况的能力高低,因此,财务报告透明度应是在上市公司面向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形成的;相应地,评价财务报告透明度,应以其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来评价,而不是其他,这也是和财务报告的基本职能相一致的。

一般来说,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要经历信息的生成(编码)、信道的选择(发送)、信息的解码和反馈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影响到最终接受者对发送者所要传递信息的真正理解,即信息传递效果。

由于财务报告是按照特定的专业技术规范(会计准则等)编制的,具有较高的专业难度,与一般的信息传递过程相比,要经历更为复杂的编码、解码过程,这就使得信息传递效果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正如Bushman(2004)所说,透明度最终是由信息的生产、传递、传播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是这一系统过程中各个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财务报告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所要经历的整个过程的分析,本文把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划分为5个环节,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粗体箭头代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椭圆代表这一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本文认为,通过财务报告这一工具进行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经历图1中各方块所代表的5个环节:1.上市公司作为财务报告的生产者和主体,对相关财务报告特征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其相关的公司特征构成了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2.财务报告本身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对透明度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为维护市场正常运转,监管机构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制约;4.及时性是财务报告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对于投资者理解信息及决策有着重要影响;5.财务报告的传播效率是影响信息传递效果的直接因素,包括财务报告的传播途径是否通畅、其内容、形式等是否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理解能力以及投资者反馈的便利程度等。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向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传递信息,需要经历上述过程,因此其信息传递效果要受到这一过程各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财务报告透明度的最终水平。因此,较高的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应体现为上述5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不足,必将限制其他环节作用的发挥,从而制约最终的透明度水平。

基于上述5环节模型,本文提出财务报告透明度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自上而下分为形成环节、考察内容和具体项目3个层次:形成环节是指图1中财务报告透明度形成的5个环节,每一环节通过若干项考察内容来评价其当前状态;考察内容是能够共同反映上市公司某一方面表现的项目集;项目是具体的评价指标。

项目是决定整个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基础,在这一评价体系中,项目的选择是在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作出的。入选的项目除了能对形成财务报告透明度具有重要影响外,还应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能够有效捕捉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间的差异。该评价体系详见表1。

三、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不同的行业特征将会给公司的信息披露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控制行业因素对透明度评价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又尽可能地保留较多的样本量,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将选择当前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作为样本选择范围。

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办法》,结合深交所、上交所网站上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确定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为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行业编码为C7。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一行业的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透明度形成各环节上的状态,来获得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现状的大致认识。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经查询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截止到2008年6月底,深交所和上交所共有186家上市公司处于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7),这其中包括同时在海外发行的上市公司和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考虑到与其他公司相比,这两类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有着特别的规范要求,故将同时发行a、B股公司和同时在海外发行的上市公司剔除;若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往往伴随着主营业务的重大变化,导致其行业归属发生变动,因此,将近两年内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或者正在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予以剔除。最终,共取得156个研究样本,其中深交所上市公司55家,上交所上市公司101家。

本文以2008年度为时间范围,对样本公司这一期间的财务报告透明度状态作出评价;根据评价项目数据类型的不同,其来源有所差别,其中,违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网站有关数据为作者手工收集整理;其余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

(二)结构比率分析

按照表1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本文对2008年度的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7)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做了考察,以下是其各项目的得分情况汇总。如上文所述,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代表性行业,通过对这一行业的考察应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所处的大致状态。(三)主要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及时性比较欠缺。主营业务运营数据是投资者及时了解公司运营情况的有价值的渠道之一。从表2来看,只有4家上市公司能够定期提供主要运营业务数据,占比不到3%,且全部为汽车制造企业(但并不是全部汽车制造企业都定期披露主要业务数据),这说明虽然这一项目有显明的行业特点,但实施水平仍然不高,其他行业更是如此;在业绩快报这一评价项目上,只有18家公司了年报或半年报的业绩快报,占比11.54%。本文认为,这一比例较低和我国当前对于业绩快报的规定有关,因为根据有关法规,业绩快报目前只是限于“可以”和“鼓励”,没有作为硬性规定;并且如果实际业绩与快报业绩偏差超过10%,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做出专项说明,超过20%还要以公告形式向投资者致歉,限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的业绩快报行为;同时,能在3月底前披露年报的比例只有52%、能在8月中旬以前披露半年报的比例只有30%,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的时滞普遍较长。总的来看,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足,这必然会对投资者使用财务报告带来不利影响。

2.网络在财务报告传播中的作用比较有限。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有近80%的上市公司建设了公司网站,但其中只有近80%的上市公司在网站上提供了公开信息,这意味着其余超过20%的上市公司没有将投资者作为网站可能的沟通对象,纯粹出于其他目的建设了公司网站,如开展电子商务的需要;在建有网站并提供公开信息的上市公司中,只有76%的上市公司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公开信息,而不是只是将其作为“摆设”;在建有网站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30%的公司提供了在线分析功能,以方便投资者查询、决策。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的网络传播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3.财务报告内容的充实性不高。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20%的上市公司能够深入披露其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详细情况;仅有23%的上市公司深入披露了其报告年度的现金流情况和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同时,只有27%的上市公司详细报告了其主要投资项目的进度和效益情况;只有不到40%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详细分析了其上一年度的经营情况及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而这些信息对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是非常关键的。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虽然形式上符合了相关法规的要求,合规性高,但从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来看,内容不够充实,投资者实际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4.财务报告的易读性差,与投资者互动程度不足。从表2可以看出,仅有不到一半的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的格式作出了相应的安排以提高其易读性,而在网站上与投资者开展互动交流的比例还不足30%。作为完整信息传递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财务报告晦涩难懂、缺乏反馈,必然限制其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而这一点在我国还没有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需要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共同采取措施,尽快改善这一局面,才能切实提高沟通效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对财务报告透明度概念的分析,提出了财务报告透明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评价体系为依据,对我国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所属的深沪两市共15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还比较欠缺、报告的内容不够充实、大多数上市公司忽视网络的传播作用以及报告的易读性较差等。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有助于切实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首先,应修订相关法规,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定期披露主要业务运营数据,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设置“安全港”制度,从多方面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其次,尽快对财务报告的易读性出台相应操作性规范,降低普通投资者阅读财务报告的难度,使财务报告真正为投资者阅读、理解并使用,改善其决策的信息基础;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网站利用效率的考察评价,可考虑对上市公司网站的建设与运营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其中要特别强调发挥网站便利投资者反馈的功能,增强财务报告的反馈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Barth,Schipper.FinancialReportingtransparencyJournalof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Spring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7

【论文摘要】为了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信息,满足社会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定期出财务报告。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很多,难以满足经营者、尤其最高管理当局独特的信息需求。本文就如何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关内部报告来弥补财务报告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见解。

现行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财务报告的多重目的,造成了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诸多缺陷,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进企业财务报告。但对于何谓管理报告,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建立管理报告体系等实际问题感到困惑。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行财务报告信息和经营管理当局需求信息的差异人手,逐步分析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提出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设想,以及建立管理报告的意义和难点,以期在企业实践中建立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提供帮助,也为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现行财务报告信息和经营管理当局需求信息的差异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构成

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由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附注(如会计政策、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等)、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有关市场竞争状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其他相关内容构成。其中,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部分,主要报告受托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投资者决策所用的信息则包含全部内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其目的在于满足投资者等相关信息使用群体的需要。

(二)经营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

经营管理当局需求的信息复杂多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报告资源受托责任的履行。由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构成,包括财务报表和相关报表附注所反映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基于历史成本基础上完成。(2)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主要分析财务、经营和业绩数据变动的原因主要趋势、特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3)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信息,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各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4)前瞻性信息。主要是机遇和风险信息,包括主要趋势所引起的机遇和风险,管理层的计划,关键性的成功因素,实际的业绩和以前预计的机遇、风险和管理计划之间的比较。(5)公司宏观信息。主要是公司经营目标与预计之检讨,公司战略实现程度,行业竞争和产业结构对公司的影响。(6)内部财务和经营决策信息。主要是投资决策信息、单向产品(服务)盈利能力及其敏感性分析,资产价值及质量信息,组织资本及其优势,绩效评价及控制等。可见,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范围广、内容详细,与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相比更具独特性,有其特定的需求目标。许多信息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财务报告信息只是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差异较大。因此,为了及时准确地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由于理论和实务研究多集中于财务报告和改进企业财务报告,研究管理报告的相关内容很少涉及,管理会计又多注重于研究成本确认、决策分析、最佳激励方式、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所以,何谓管理报告,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便成了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分析

管理报告的总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但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范围较广,现行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其中部分信息,因此,管理报告应该满足其中另外部分,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应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形成企业完整的内部管理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体系。这里,以单项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为例(见图2)来进行分析。

从图2可看出,企业对外提供有关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报告其不同产品或服务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企业在决定经营这些产品或服务以前,首先面临产品或服务的投资决策选择净现值、风险因素、报酬率等管理会计指标开始在决策分析中使用;而决定投资后,企业又要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边际贡献、敏感性等进行分析,以选择不同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这些构成了企业决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通过对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落实,与各个不同的责任主体签订业绩目标实行管理控制,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其预算与实际、实际与行业标杆值之间的差异,这些构成了企业责任报告的主要内容。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和差异,企业将传统的产品或服务经营改为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因而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客户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何种类型(如商业客户、政府客户、个人客户等)或地区的客户是企业的主要价值来源,预计何种类型或地区客户的价值创造,提供给每类客户所耗费的单位成本等信息,以及许多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信息(例如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重新设计等),构成了企业价值报告的主要内容。因此,除对外财务报告外,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决策报告、责任报告和价值报告,三者构成了完整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其中,决策报告的目标是为企业投资决策、财务和经营政策选择提供信息,责任报告则为责任主体的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价值报告为跟踪客户和市场、改变竞争策略提供大量的信息。三者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

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设想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应分析的信息

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提供了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方向,但要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还需要分析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这三者的报告基础、报告运行和报告呈报。

1艮告基础。决策报告面临投资决策选择时,重点关注现金流量、净现值、风险因素、报酬率等指标;面临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选择时,则主要报告边际贡献、敏感程度等因素。因此,决策报告以时间价值、本量利要素和成本分摊为基础报告要素。企业通常在评价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的业绩时,需要报告边际贡献、部门经理可控边际、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等指标,同时报告这些指标与预算目标、行业标杆值的差异及原因等相关内容,故责任报告是以可控资源和责权利结合为基础报告要素。价值报告则重视客户的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以及一些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因此主要以历史成本信息结合经济事项为基础报告要素。

2.报告运行。决策报告涉及时间价值、量本利要素和成本分摊,故以价值和非价值为确认标准,并以货币和非货币进行计量;而责任报告关注可控资源在不同主体的受托责任,因此主要以可控贡献边际及其过程为确认标准,并结合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价值报告的运行稍稍复杂,其客户的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将以价值实现及其过程为确认标准,但一些经济事项则不能通过现金进行计量,其所提供的信息可能细致到每一项具体活动,并允许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描述这些经济事项的各个方面,以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活动的全貌,有助于对客户及其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作出整体评价。

3.报告呈报。决策报告主要向企业的决策机构呈报投资、更新改造等资本性支出活动,以及单项产品或服务的贡献边际、敏感程度、安全边际分析等相关决策活动所需的信息;责任报告则需要逐级向责任主体呈报责任人在授权范围内的责任业绩实现程度,并报告实际与预算、实际与行业标杆的差异及其改进措施;价值报告重点向经营管理当局呈报客户创造的价值、价值的实现过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例外信息和风险预警机制等。

(二)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程序

通过分析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三种报告的基础、运行和呈报,为构建企业内部完整的管理报告体系奠定了基础。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还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以明确各“用户”需求为起点。企业内部各“用户”需求的差异,导致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等三种类型管理报告的内容各异、目标不同,因此,明确各层“用户”的期望和需求,是企业建立管理报告体系的首要任务。从组织的层面上讲,管理报告的最高级“用户”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它承担着为股东创造财富的重任,整个管理报告体系将以此需求为起点进行研究和设计,因此,明确最高管理层的信息需求将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信息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以保证职能部门、分公司、事业部、子公司等信息需求主体都很清楚自身对管理报告的定位。实际分解和落实各层“用户”信息目标时,需要注意“用户”的权力、责任等因素对管理报告的影响。一般是基层单位的信息尽量详细,最高经营管理当局则只需关注重点和例外事项,各“用户”之间所报告的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管理报告信息的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整合、评估现行相关报告体系亦很重要。企业通过关注既有报告的种类、制作流程、内部交流途径、信息可使用性与准确性、报告的及时性以及例外和风险事项预警报告渠道,可以确定拟保留使用的管理报告、需要修订和新增的管理报告、新增管理报告与原管理报告的衔接等重大问题,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报告体系,保持管理的延续性,最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确定管理报告的设计原则和报告框架。由于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因此设计这些管理报告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就非常清楚。首先是实用性。同时,管理报告不能像财务报告那样按月份为基本单位,它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应具备随时报告相关信息的功能,因此第二个原则和要求是及时性。由于最高管理当局重点依靠这些管理报告进行决策,因此其信息的质量就要求非常高,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故管理报告的第三个原则和要求是准确性。

至于管理报告的报告框架,尽管因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首先要求报告突出重点事项。由于及时性的要求,管理报告不可能像财务报告那样有固定的报表结构和报表项目,有时候可能是一件事项的描述,有时候可能是一些数据的传递,但并不表明管理报告可以不要自己的架构,我们可以将重点和关键的报告内容列为管理报告的第一项目要素。其次,常规的管理报告框架可以按照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进行设计。比如责任报告的报告框架就可以包括报告要素、预算数、实际数、差异、差异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第三,具体明细项目的报告框架,可以借助财务报告现成架构或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按照这三项措施的基本要求,企业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报告框架体系。

3.拟订具体的管理报告。根据已明确的信息需求和管理报告基本框架,拟定具体的管理报告便不再是一件难事,只需拟定一个各“用户”对管理报告的需求目录,再制定管理报告的总体要求、编制要求、报送要求、数据来源、例外信息及风险预警报告等相关内容,便可以构建一个具体的管理报告体系。

四、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意义及难点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意义

构建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科学正确的决策、合理的绩效评价、改进对客户的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1)企业改进财务报告的努力,一直是从外部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管理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关系,而从经营管理当局的角度提出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将更具探索性意义,也为完善财务报告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2)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研究一直从授权与分析、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等角度进行,但其最终效果缺乏直接的体现,通过研究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可以实现责任主体的层层目标控制;(3)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对事实的清晰分析和判断,信息的充分和准确、客户前沿信息的及时反馈,管理报告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凋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这需要管理报告提供相应的信息;(5)来源于客户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的报告,可以更好地赢得市场和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务报告 财务信息 决策

一、财务报告的供求分析

(一)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及其目的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股东和投资者、管理人员和雇员、贷款人和供应商、顾客、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其使用财务报告的目的如下:第一,股东和投资者以及投资顾问可以利用财务信息选择能够接受的风险、报酬、股利水平和流动性偏好的投资组合,评价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业绩;第二,管理人员得到的财务信息会多于组织向外部提供的信息,由于存在被解雇的威胁,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很高。利用财务信息可以掌握组织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发现经营及理财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方针策略。雇员利用财务信息可以了解组织的盈利状况、资产的流动性以及未来发展能力;监督退休基金计划的执行情况、员工退休后的福利保障程度等;第三,贷款人利用财务信息可以决定对借款人的放款额度、利率以及其他担保条件,监控借款人的营运资金水平和利息偿还能力等。供应商同商业银行―样,可以持续关注并认真研究生产商的财务信息,判断其能否支付货款;第四,现有的或者潜在的顾客可以利用财务信息了解供货商的财务实力,判断其能否提供持续的售后技术服务;第五,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信息了解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的资金流动情况,及时进行宏观调控;第六,社会公众利用财务报告可以规划职业生涯、关心社会保障等。

(二)财务报告的供给者及其动机 财务报告的供给者主要有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其披露财务信息的动机是:第一,遵法动机。根据市场效率理论,当信息披露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效益时,信息的披露量是最优的。但由于存在“外部性’(externalities)和“搭便车”(Free-rlding)以及信息不对称(infonnattonasymmetry)现象,会导致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从而迫使政府通过立法、制定会计准则等手段来强制组织披露会计信息,以避免市场失灵;第二,合约动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双方博弈的结果是签订债务合约,债务人必须主动披露有关财务比率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债权人监测债务人债务合约中有关条款的执行情况。同样,组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成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投资者期望获得可靠目相关的财务信息对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进行评估,但管理者可能并不愿意披露投资者所期望的所有信息。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案就是双方签订根互认可的合约,合约要求博弈双方都可通过财务报告观察到财务信息计量指标;第三,市场动机。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不得不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策略,否则会被其他经理人所取代。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策略驱使企业管理者自愿披露会计信息,因为资本成本的降低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股票市价提高。

二、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分析

(一)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决策信息 首先,盈利能力信息。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资金增值的能力。金融危机下社会公众、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以及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开始关注金融等特殊行业或者大型国有企业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因为他们的薪酬与企业的利润紧密相关,决策者可以从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获得绝对数,还可以通过计算“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得出职工薪酬是否正常的结论,做出正确的决策。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爆发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监管部门忽视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除“成本费用利润率”之外,决策者还可以利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偿债能力信息。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反映企业或者个人财务状况安全性的重要标志,债务人偿债能力的高低是银行等债权人最为关心的,因为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关乎其资产的安全性。如由于美国的银行以及房屋信贷公司没有严格审查房屋贷款人的偿债能力,盲目发放贷款,引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其实,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家监管部门、企业供直商、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股东等都可以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核实个人的收入状况分析个人的偿还能力。再次,营运能力信息。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报表使用者根据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主要决策指标。

(二)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提供的决策信息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与政府机关相比,它不具有权力性,与企业相比它具有弱营利性甚至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必须依据财务报告,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管理也要依赖财务报告。由于事业单位以提高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因此其行为关乎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现实状况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更容易被方方面面所忽视。以高等院校为例,其财务报告既不需要公开披露,电不需要通过会计事务所审计,其财源稳定性、财务充裕性以及财务效率性受到质疑。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资产负债的构成、资产使用情况、收入支出情况、经费自给水平、专项资金收支情况以及应缴款项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财务报告得到,决策者可以采用的主要决策指标是: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和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

(三)行政单位财务报告提供的决策信息 行政单位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机构,其人员列入国家行政编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给,如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单位的目标是行使政府职能,财务管理以预算拨款为中心。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渐成趋势,百姓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以社会保险为例,由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并没有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报告,也无须通过会计事务所审计。正是因为社会监督出现了“盲点”,才会发生上海社会保险基金腐败案。相关的行政单位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应公开披露会计事务所审计后的财务报告,提供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公费医疗费用以及划入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的经费等相关决策信息,既满足公众参与公共管理、考核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需求,也能满足其关注自身社会保障、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的信息需求。行政单位内部也

可以采用人员经费支出占经费支出的比率、公用经费支出占经费支出的比率等决策指标考核其受托责任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提供的决策信息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行政权力的民间组织、非官方组织,其资金多数来源于政府或善心人士的捐助,对于捐款人而言,能阅读到完整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了解并分析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信息,也是其应有的权利。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这其中有观念落后、慈善机构数量少、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捐赠者因质疑自己捐赠款项的去向和实际到位金额而经常会减少捐赠额或者有放弃捐赠的想法,因为挪用、贪污慈善款的事件频出。社会捐款的使用如何才能保证透明合理,民间慈善机构怎样才能维持良好的运营状态。要求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公开化,一方面能够赢得大众对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上的信心,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内部也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各收入的来源及构成、各收入使用的限定情况、业务活动成本、筹资费用等强化内部财务管理的功能。

三、决策者理解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财务报告内容 首先,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解释过于简练和专业化,非财务人员很难理解。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大多财务报告披露的仅是这些项目的构成,没有解释其含义。再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财务报告,其向社会公众披露的是公共管理信息,应该使被保险人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运用、管理和给付等情况,现在的财务报表内容丰富了很多,但是也没有对“指数投资资产”等术语有所解释。其次,企业财务报告没有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等因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没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列示。

(二)财务信息披露的渠道及方式 财务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否则,再充分合理的财务信息也无法及时地传送给信息使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是:“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不难看出,在有限责任公司和没有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除股东外,企业员工没有获得财务信息的渠道。有关部门向社会公众披露的公共管理财务信息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对某城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5.5%的社会保险基金缴费人不了解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的披露渠道和方式;71.1%的基金缴费人不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情况。南此看出,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社会监督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因为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渠道太少。

(三)财务报告阅读人自身素质无论财务报告阅读人的目的如何,也无论其采用哪种分析方法,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其判断力的质量对于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现实状况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具备良好的财务、税收、市场营销等基本知识,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很难理解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大部分财务信息需求者,由于自身:专业素质较低,影响了其决策的能力。

四、决策者提高理解财务报告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财务报告内容通俗化 随着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信息了解的渴望,信息使用者对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求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求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求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求被褥确定的信息,还要求披露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求披露历史信息,还要求披露未来信息。这些要求受到会计要素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在财务报告中,所以,财务报告提供者应该通过文字、图表等方式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解释,将一个个抽象的数据分解成若干具体项目,并说明产生各项目的会计方法等,不但财务人员能深刻理解,而且非财务人员也能明白。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9

一、财务报告及其作用

(一)财务报告的定义新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是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企业的财务结构、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营成果主要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的高低与控制情况等。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有助于使用者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产权分离,使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出现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股东把资金资本投入企业,委托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为了确保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其投入资本不断增值,股东就需要了解管理当局对受托经济资源的经营管理情况。为此就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企业情况,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财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外部单位和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对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现金流量等进行比较分析,降低投资风险,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地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筹资、融资、投资活动日益频繁,在企业外部就形成了投资者、债权人组成的与企业有着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偿债、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作为进行投资、信贷、融资等方面决策的依据。

财务报告是国家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通过对财务报告的逐级汇总,便于国家掌握和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是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考核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情况,从中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做出准确的决策,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和政策倾斜,发挥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财务报告也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编制和提供有用的财务报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借助于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披露,促进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

(一)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定义,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以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发生矛盾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但一直以来会计界就很难判定到底是实质重于形式还是形式重于实质,现行的财务报告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并以此进行会计核算。如按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财务会计资产这一概念表述:资产是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是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会计人员核算时不是真正按照现值而是按照历史成本属性去计量资产;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但会计人员核算时只能反映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并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现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负债势必造成会计核算会以法律实质进行会计处理;当产品销售有销售退款时,会计人员往往在交易发生时就已经将其确认为收入,但经济事实却是与该产品相并存的风险并不能忽略也不可能完全转移。

(二)现行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欠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投资理财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方法作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财务管理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只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

   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

   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      动比率等。

   (4)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5)投资报酬分析。

   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6)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其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可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及上缴情况。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已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因此,客观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重要作用。

   (2)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4]。近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发展的势头逐渐明显,作为企业投资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债权人已不仅只局限在国家银行。此种情况下,各方面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决策上就会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现状,他们的信贷和投资等决策就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因此,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论文网Lunwennet.Com]

   (3)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4)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善于企业理财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矛盾,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三、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还要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人力资源状况。

   第二,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

   今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着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企业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2)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3)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求是学刊,2002,(04)。

   [2].朱晶。试论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