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22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1

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灵活应用几何画板提高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性。

1准确绘图,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形概念

几何画板的绘制图形功能强大,可通过基本元素“点、线、圆”以及构造菜单、变换菜单里的多样化绘图选项,绘制出严格数量关系和几何约束的图形,让小学生在准确的直观感受、观察中抓住图形基础特征和本质规律,进一步挖掘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最简单的线段绘制演示过程,通过几何画板绘制两点一线,不论如何拖动任一端点,线段都是严格约束在两个端点中间、可度量的。再通过演示绘制射线、直线,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无限概念,掌握图形的性质。这种动态生成的绘图演示是几何画板独特的功能,也是其他课件制作软件所不及的。又如,认识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时,通过几何画板的构造菜单,构造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或者通过变换菜移构造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通过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画板绘制过程,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即使改变相应四边形端点,由于绘制时满足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性质特征,怎么调整都不会更改通过几何画板绘制出平行四边形的事实,从而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形概念,也为进一步探究图形性质和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2实时计算度量,辅助小学生快速建立数形表象

几何画板的计算、度量功能强大,很方便就计算出图形的相应数值,并度量常见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数据,为学生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和直观感性表象,也可以快速检验数学题目的正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平移变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后,还可以直接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角的功能,度量出三角形任意三个角的数值,通过几何画板的计算功能可直接验证学生探究的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又如在讲方位和方向时,通过几何画板创建“直角坐标系”,把相应的东南西北方位标识出来,通过板演教材上的习题,直接可在几何画板里度量出方位角,观察得出如何移动、移动多少步长、角度如何偏移等,大大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平移变换动手实践,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几何画板可创建交互性强的问题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总结、理解、内化抽象、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法则,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复杂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如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对称、反射等变换功能,为学生提供问题探究情境,通过电子交互式白板或网络信息技术教室,让学生亲自移一移、拼一拼、摆一摆、动一动、量一量,通过几何画板这个分析、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和教学助手,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亲身推导体验过程中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强化数学转化思想,增强数学探索能力。又如在初步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提供不同长度的三条线段,让学生拼摆成三角形,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增强感性认识,深刻揭示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三边规律,大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4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通过几何画板创设的数学教学实验情境,可有效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克服数学认识误区,走出理解误区,真正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静态图片,建立不了正确的知识感性表象,很容易陷入“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误区。笔者通过几何画板呈现不同角度的边长相等的角和相同角度不同边长的角,并且度量角度值进行列表对比,把角的本质属性板演出来,通过直观验证学生的判断错误,让学生观察所度量的角。当在几何画板中拖动角的边长,改变边长长度时,让学生注意边的长短变化与角的度量值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几何画板演示,有效地获得丰富的感性数学素材,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对这一错误的数学认识,高效突破了数学教学重难点。

5贴近生活情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几何画板可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认知过程逐步理性、具体化,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习的图形进行探索、思考、发现,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联系生活实际数学现象去发现、体验、总结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这样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图形的特性去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通过几何画板显现生活场景中三角形的利用,如自行车三角框架、电线杆固定支架、篮球架的篮板设计、桌椅固定维修等,显示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场景中无处无在。特别是通过几何画板绘制出生活场景中的稳定性的几何图形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更深刻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如,讲到圆的认识时,从汽车轮胎入手,演示圆的特性,为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了圆的基础特征和图形规律,更增强了生活体验和应用“圆”形服务生活的数学意识。

6结语

综上所述,几何画板功能强大,操作简便,不像Flash等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aS编程知识,只需灵活应用几何画板的工具栏和菜单选项就可以制作出一个个精彩的数学课件,来高效辅助数学教学。通过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效地应用在“空间与图形”等数学辅助教学中,可使抽象的几何图形、复杂的空间图形直观形象化。通过几何画板交互式演示功能和强大的变换、度量功能,便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具体再现出来,还原数学探究过程,促进师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寻求未知数学结论,能更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文贵.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4):34-36.

[2]彭学军,高晓玲.“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S1):9-10.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绘画;调节;学生情绪

・【分类号】J213

一、绘画的内涵

绘画是一种运用手工方式进行临摹的艺术形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时常会得到相应地运用。所谓绘画,是指运用相关的工具材料,如笔、颜料等,在纸张、木板等平面物体上塑造某种形象的艺术形态。绘画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只要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而且在思想表现方面,绘画可以表现出各种思想,将创作者的情感、对社会的认知、价值观等表现出来,这些都是绘画所具有的特色。与其它艺术相比,绘画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可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而且还能够运用到日常的休闲娱乐、商业活动等方面。此外,绘画操作起来非常快捷方便,不会受到环境、资源等的限制,能够随心所欲地结合个人的想法与情感来进行表现,这样更显得真实。

二、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极易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遇到学习难题或是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将多以负面情绪为主。这时,通过绘画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情绪,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去面对这些难题与困难。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有:一是能够为学生发泄情绪提供合理的方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只有将这些负面情绪及时有效地发泄出来,才能够帮助学生平复情绪,而通过绘画,则能够让学生将个人的负面情绪以绘画作品的方式表现出来,避免学生采用其它极易对其他学生或是教师造成影响的方式去发泄个人不良情绪,这样可以为学生发泄情绪提供合理的方式。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作为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泄个人的情绪,使得不良情绪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这些不良的情绪将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纠纷或是学生对教师的敌意。通过绘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尤其是在耐心的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更多思考的机会与平复情绪,这样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个人的不良情绪,避免这些不良情绪对外界造成的影响。三是能够帮助学生端正良好的心态。绘画能够很好地陶冶人的情操与性情,尤其是一些山水画、风景画等,这些绘画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些绘画作品中体验到外界的美,从而端庄良好的心态,及时调节个人的情绪。

三、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方法建议

(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绘画是一件非常令学生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充满无限的创作动力,从而创作出更多生动的绘画作品。教师在运用绘画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绘画内容、选择的颜色、构思以及表现的思想情感、事物的外在形状等。这样,学生在绘画时,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绘画方法,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来加以表现和绘画,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与鼓励,并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学习,从而更为积极地参与绘画,那么学生情绪也会得到相应的平复。

如图1,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加以引导,特别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如香蕉、苹果、葡萄、梨子等,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果来创作相应的绘画作品,从水果的形状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见过的水果运用绘画来表现出来。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苹果是什么形状、葡萄是什么形状、香蕉是什么形状、苹果与葡萄的区别在哪里等,通过这些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绘画创作,而且还能够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象,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水果在绘画中加以表现,包括水果的形状、颜色、与其它水果之间的比较等;在绘画方式方面,还可以运用比较、模仿等方式来绘画,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水果的需求,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出不同水果的特色,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的目的。

(二)选取富有美感的绘画素材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充满美感的画面或是风景,这些富有美观的景物能够给人以愉悦和享受。在运用绘画调节学生情绪时,可以选取富有美感的绘画素材,学生在看到这些素材时,也会有更多美好的期待,心情会变得更加的开心。在这种愉快的心情的带动之下,学生的绘画热情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特别是一些山水风光,具有更加丰富的美感,而且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带来美的视觉效果。如图2中的山水风光,从该风景图片中,学生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飘荡着的白云,自由飞翔的鸟儿、美丽的荷花、漂亮的房子、连绵起伏的群山等,学生的心情也会在看到这些景物之后变得非常开心,情绪也会变得更为平静,学生的思S也会变得更加宽广,从这些画面中联想到更多美丽的景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或从这幅图片中寻找到更多美丽的景物,包括河水、小桥、大树等。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加以启发,这幅图片中还需要加上什么元素就会变得更加的美丽、结合这幅图片构思一幅美丽的图片、这幅图片中的什么植物最美,用画笔绘画出来等,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获得美的途径。在想象方面,学生还可以联想到岸边的其它植物、树林中隐藏着的小动物、河水下面的鱼虾等。那么,在绘画时,学生也会将这些看到的富有美感的素材加以运用,创作的作品也会富有美感,那么学生的情绪也将会得到很好地调节。

(三)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那么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不同思想认知。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让学生形成个人的观点,那么创作的绘画作品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学生也就会有更多的成就感。学生是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则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激发,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之下,结合个人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样在绘画方面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表现。如图3中的小熊,可能很多学生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面时,就只看到小熊,也就只是过多地关注小熊。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幅图片,如从表情的角度来观察、从小熊的着装来观察、从小熊手中拿着的药箱去观察、从小熊身边的植物来观察等。通过这些不同角度的观察,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如觉得小熊很可爱、觉得小熊富有爱心、觉得小熊身边的植物很美、小熊的造型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医生等。那么,有了这些不同角度观察获得的理解与认知之后,学生也就会从个人所处的观察角度来构思相应的绘画内容,包括着装、表情、装饰物的选择等,那么学生此时的情绪也能够得到很好地调节,积极去从这些角度来创作,从而完成属于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四)将绘画与活跃课堂氛围相结合

学生情绪往往会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对学习感到厌倦。此时,在运用绘画调解学生情绪时,教师可以将绘画与活跃课堂氛围相结合起来,运用L画来活跃课堂氛围。很多绘画作品并不只是简单的事物的呈现,而且还能够间接地表达相应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观看绘画作品的同时,给学生讲解相应的故事或是由学生来讲解相关的故事,这样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如图4中的森林动物会议,教师在将这幅图片展示给学生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教师给予相应的讲解。教师可以结合这幅图为学生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为森林动物会议,很多动物在老虎和狮子的组织下,举行了一次森林会议,并围绕如何建立森立秩序各个动物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了一致的会议结果。在教师讲解故事的同时,课堂氛围也会得到活跃起来,学生会充满好奇地想要知道森林动物会议中每个动物到底发表了什么观点和建议。这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如教师可以提问:大象会提出哪些看法和建议,长颈鹿会提出什么看法和建议、小猴会提出什么看法和建议等。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这样,整个教学课堂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虑,这时绘画与活跃课堂氛围就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绘画方面,学生也会将这些动物提出的想法或是建议作为绘画的主题,然后创作出相应的绘画作品。那么,在每一次的教学课堂,学生也会更觉得课堂氛围的活跃,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情绪也会得到有效地调节,绘画对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也就能够得到全面地体现。

结语

学生的情绪往往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运用绘画能够很好地调节学生情绪,让他们在参与绘画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个人情绪,以良好的情绪来创作相应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调节学生情绪方面,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出绘画在调节学生情绪方面的作用。由此,可以从加强引导、素材选择、不同观察角度以及活跃课堂氛围这些方面来将绘画运用到教学课堂中,以此来有效地运用绘画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知识,并得到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延.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咨询中运用的缘由[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王战戈.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艺术教育,2015(8).

[3]戚君子.论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3(23).

[4]孙磊.从绘画中比较全托与日托幼儿情感表现的特点[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11).

发杂志作者资料填写卡美术

姓名:孟祥燕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5年12月27日

工作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

单位邮编:511340

联系电话:15813343592

职务职称或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绘本创作;初中美术教育

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图片往往和文字相结合,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看图写字是十分重要的启蒙教育方式。而绘本作为一种文本、插图、设计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一份有关社会、文化、历史的文献,是孩子的一次经历旅行。绘本关键取决于插图和文本的互动、对面两页纸的同时呈现,以及翻页制造的戏剧性效果。[1]可见,绘本是依靠视觉图像、文字语言的相互关系来起到故事叙述的作用的,它是具有故事性及连续性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创作主要通过视觉图像、文字语言、文字和页面排版设计。在现今社会中,时代精神和社会文明赋予了绘本全新的创作理念。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电脑的普及和多媒体的发展,绘本有了新的构图风格。

绘本是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讲故事,或用纯图像来描绘故事,传递知识、概念、想法。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书籍形式,绘本与连环画、插画书、漫画书等其他图画书最大的区别在于――绘本“画中有话”或是“话中有画”。不论从意义上或实际运用上,绘本都给人更加精致细腻的艺术感受。

1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绘本教父在《我的图画书论》中认为,绘本不仅仅是“文+图”,而应该是“文X图”。绘本需要从文字、绘画、制书等综合角度来考虑创作,并强调图画的衔接、故事的文字表现密度与插图的关系。[2]佩瑞・诺德曼的《关于图画的词――儿童绘本的叙事艺术》和莫莉・班的《图画・话图》主要侧重绘本图画的叙事性,而大卫・莱维斯的《图像文本:阅读最新的绘本》和戴・凯伦的《阅读图画书的挑战风格》论文主要对绘本的风格多样性进行了阐述。wHChou在《和孩子一起睡:重要的睡前图画故事》论文中认为,绘本应该在亲子阅读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国外对绘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绘本的特点、图文关系以及亲子阅读方面,在绘本教学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

2国内研究现状

陈晖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在图画书的讲读艺术》一书中指出,绘本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强调了绘本中图画的叙述作用,并对绘本的艺术构成及讲读原则进行了分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作者彭懿则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2]在该书中,彭懿对绘本的组成部分封面、环衬、内页、正文和封底进行分析,同时对图画与文字的关系、细节、节奏、媒材技法、艺术风格等内容作了详细分析,为我们了解如何阅读绘本提供了指导。

国内的绘本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当属中国台湾。我国台湾地区对儿童绘本的阅读、创作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因此台湾绘本的发展相较大陆更为成熟,风格、形式也更为多样。例如,方素珍的《我有友情要出租》《妈妈心・妈妈树》《萤火虫去许愿》《明天要远足》等,主要从儿童的角度进行创作,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台湾“绘本教父”的《请到我家乡来》是一本兼具优美文学、地理见识、艺术眼光的知识性绘本,里面介绍了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貌民情,不仅带领读者体验了世界的辽阔和多元文化之美,还传达了开放、热情、包容的世界观。几米的绘本大多以都市生活的感受进行创作,开创了成人绘本的新形式,不再把绘本当做是儿童专用,兴起了绘本创作风潮。《向左走,向右走》表现的是都市爱情,在迎合读者、愉悦身心、心理减压的同时,还有利于爱情价值观的培养;《微笑的鱼》表现的是自己对曾经那段病痛经历的精神意义上的告别,不仅是一种励志,还有对生命的热爱。由此可见,台湾绘本创作在主题、题材选取上贴近社会生活。

近几年来,我国对绘本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的重视,而大陆原创绘本发展也很迅速。例如,《中国绘本系列》这一绘本系列大都以中国传统故事为蓝本,以传统国画绘制技法完整地展示了一个“可记忆的中国”,其中的《兔儿爷》《小石狮》《灶王爷》和《年》等浓缩中华文化图像符号的作品都是优秀代表。

3初中生绘本阅读分析

3.1初中生角度的绘本阅读

现今的绘本中,有从儿童或是学生角度创作的,也有从成年人角度创作的;有从儿童读者的视角画的,也有从成年人的立场上来讲述的。在考虑绘本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那些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想法和心情画出来的书。换句话说,不是儿童被动接受的绘本,而是儿童怀着“呵,这是我的世界”的亲切心情,“能够走进的世界”的书。当然,不是说只要儿童能进入的绘本就是好书,作品要有明确的主题――作者独立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作者能充分地讲述自己想说的事情。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登场人物的举动,要使进入到故事世界的孩子们完全能够接受。[3]

3.2初中生绘本与成年人绘本的关系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绘本仍以儿童绘本为主。绘本非常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儿童读者,但也造成了长期以来绘本被误认为是只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的现象。其涵盖了丰富的主题,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面包括他们的想象、观察、认知、情绪、情感、逻辑、心灵、道德、伦理等要素。传达愉悦的、励志的、温暖的、乐观的世界给孩子们,并通过故事剧情阅读、人物了解,使孩子们产生认同感、情绪共鸣,进而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

成人绘本,顾名思义,阅读对象为成年人,首先由台湾出版商提出。它用非常感性的语言、颜色和形象来讲故事,所表达的情绪和内涵只有成人才能领悟或感兴趣,儿童则不易读懂。[4]它不同于儿童绘本童稚而天真的眼光,而是在观察、洞悉人和周围世界时注入了更多理性、成熟的眼光。它没有具体的主题,却又带有儿童绘本的纯真和诗意。成人绘本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减压心理,还宣传了美好的世界观,其代表人物有台湾作家几米、钱海燕。

另一方面,日本儿童文学家松居直说:“图画书是没有藩篱、没有设限的。年龄层从小孩到大人,对大家来说,那是可以用文字和图画来表现的一个非常广阔的自在世界。”[5]如果说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美丽呈现,那么绘本则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途释与传达生活的意念。绘本以一种极富感染性、独特性的视觉艺术触角延伸至成年人,使得大人和小孩都能从中获得欢愉。对于读者而言,这种绘本化的艺术形态象征着图文组合的突破与创新,是另一类文学形态。东吴大学副教授刘维公指出:“它能使大众的心灵发生共鸣;这时,你所贩卖的不只是一本书或一幅画,而是具有无限延展性的情绪与符号。”[6]现今绘本的发展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读图时代的大环境也激发出了大量适合青少年及成年人阅读的绘本作品。同时,儿童与成人阅读的界限也慢慢地被打破,甚至跨越了文化、种族和国界。

3.3初中美术教学中绘本的表现形式

(1)绘本创作教学中的图画与文字。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提到:“一本绘本之上包含三个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故事。”因此,在阅读绘本时,可能会出现好几个结局,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在绘本中,文本和图像同样重要,文字缺乏的东西(因为它们只是文字或是字母),图像可以填补,使之具有外形;图像缺乏的东西(因为它们在时间中凝固,仅仅是表面的色彩),文字能够提供叙述和运动。图说邀请文字和图形描述世界,并超越各自的能力,进入想象的瞬间,它并非引领读者走向文本或图像,而是超越它们进入一个空间,那里活的形象呈现在我们所有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面前。[7]菲洛斯特拉图斯在解读《名画记》时提出,《名画记》由三种不同的材料构成――文字、事物和图像,并把这三种要素融合在一起。在融合过程中,文字转化成图像或图像融入真实的事物。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为儿童创建了一个叙事语言模型和欣赏艺术工具,这样儿童可以探索和反思、理解符号和意义。

(2)绘本的多视角教学。文化对个人不同的感知习惯、代表对象的方式和符号有重大的影响。messaris(1994)发现,接触一定文化中的具体图像会影响儿童的世界观。在当代文化和数字媒体的视觉领域,越来越多的儿童早期语言艺术专家采用多个文化视角。视觉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工具,通过各种迹象来表达视觉语言。当前的风气有利于把文化视为一个多通道的方法,包括图像、动作、音乐、运动、动画和其他代表性模式的平等语言。在这种情况下,阅读绘本可以被视为一种价值主导型的过程,儿童在视觉图形的产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同时保证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8]

在全球化时代中,开发青年学生多种视角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现今的老师需要加强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为学生提供符合各种主题标准,包括全球联系和文化多样性的绘本主题,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同时,鼓励青年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观点。教师不仅需要注意如何教他们,而且还要注意教他们什么。指导学生在早期的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物绘本中,发展跨文化理解。

4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更新、多元文化的发展,图画书成了孩子最喜欢的读物。绘本富有文学性的故事内容、图文合奏的形式特点,契合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一些富有创意的设计,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绘本。在美术课堂中,应以绘本创作的形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创意”作为绘本创作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视知觉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画、演等方面的积极性,使其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到绘本创作中去。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珍妮特・埃文斯.超越绘本的探讨――绘本的阅读及其反应[m].纽约罗特集出版社,2009.

[2]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3]松居直(日).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刘敏.成人绘本研究――以几米绘本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

[5]林晓徵.线画风格于绘本创作之研究[D].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研究所.

[6]史蒂芬・梅尔维尔,比尔・里汀斯.视觉与文本[m].郁火星,译.江苏美术出版社.

[7]唐嘉.大陆与台湾绘本艺术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4

一、图画阅读・文字阅读・配合阅读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可见,强调视觉化效果是绘本读物的显著特点之一。精美的纸张、优美的画面在赋予孩子审美的同时,也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在将一本书平铺的观看和直述的同时还需纵观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运用一些技巧,将阅读活动开展得丰富、多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阅读时,图画与文字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不能走马观花,只读文字,也不能忽略文字对图画的烘托渲染。图画阅读与文字阅读应兼顾。这样,不仅能拓展故事信息的渠道,而且能起到增加识字量、从标点符号中体会感彩、找出句式的共同点进行口语训练等多种语文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应找到绘本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教学实效。

二、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情感阅读

从教学目标维度审视,绘本教学应关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三维目标。绘本读物的内容包罗万象,对阅历尚浅、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有利于知识的迅速积聚。“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绘本阅读又能促进语言学习,快速提升孩子们的学力。通过朗读,孕育他们的良好语感;通过发问,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优秀的绘本蕴涵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衍生精神享受,对幼儿建构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生活化的绘本内容,通过孩子自己阅读、感悟、思考、运用,通过同伴间讨论、影响、借鉴,转化各种观点,悟出生活中的道理,端正生活态度,塑造正确价值观,并自觉延伸至他们的生活世界。

三、本体阅读・想象阅读・拓展阅读

从深度广度维度审视,阅读包含多种层次。绘本阅读同其他种类的阅读一样,本体阅读是基础。为此,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关注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及封底,细致阅读,了解书籍的基本信息,尝试建构基本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建立阅读期待。而且,教师不要让小读者局限于绘本有限的画面空间,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挖掘绘本中的“留白”之处,鼓励孩子们边读边猜想画面以外的事,通过角色转换、角色体验等心理活动。一方面自然融入、感受故事,另一方面续想、续编故事,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绘本涉及到的素材和孩子们的兴趣点,趁热打铁地链接相关的绘本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视听阅读・绘画阅读・整合阅读

从阅读感官维度审视,绘本最先给予孩子们的是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从视觉阅读出发,是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既是视觉的艺术,同时又是听觉的艺术。低段教师范读故事,中高段师生同读同讲故事。声音的造势、重要情节的反复酝酿、戏剧性语言的运用,师生在文本情节中深度触摸,共享讲故事的快乐。绘本的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特别当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时,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有些绘本在故事情境中给读者留出空白页,有些绘本结尾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都是孩子涂鸦创作、抒发阅读情感的好时机。当然,绘本阅读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肢体,把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多种元素与教学相整合,在情境中理解故事,调动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五、共性阅读・个性阅读・借鉴阅读

从阅读主体维度审视,有个体阅读与集体阅读,由此产生相互之间的借鉴阅读。每一部绘本读物都蕴含着特定的故事情节、基本知识和情感特征,这样才能让师生在共读一部绘本读物后,拥有“共同语言”,彼此达成共识,享受共性阅读的快乐。然而追求阅读的共性并不是阅读的唯一目的,更不是最终目的。“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极其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强加给学生,追求阅读中的所谓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孩子们从同一画面、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平等地和孩子分享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相交换,我们则拥有两种思想。”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讲,有的体味其中的趣味性,有的更在乎其中的情节性,还有的更钟情其思想性。我们应珍惜阅读差异,关注阅读交流,借鉴彼此的心得体会,深层次地挖掘绘本读物的教育资源。另外,在课外阅读中也要充分尊重孩子选择不同绘本读物的意愿。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抽象视角具象儿童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99-01

梵高、毕加索是著名的抽象派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往往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效果,第一眼很难看出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用传统美学的“像”与“不像”去衡量抽象派作品恐怕不妥。按照西方一些评论家对于美术作品的评论依据:比例关系、光影效果、绘画技巧,抽象派大师的绘画作品恐怕得分都不及格。儿童的早期绘画作品,尤其是排除成人示例教学及成人美术评价标准干扰下的绘画作品与抽象派绘画作品非常相似。本文以儿童作品为例,探讨存在于儿童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一具象与抽象之争

纵观中国历代名画,传统的中国画并不强调具象。如果按照西方绘画中的比例关系和透视关系,恐怕合格的不多。大部分中国画中关于人物的描绘很难呈现出光影和三眉六眼的比例,更多的是强调绘画中人物的神韵和风采,往往通过笔墨的浓重、粗细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可以说抽象多于具象。近些年,美术教育呈现出更加趋向西画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更强调结果和技法。当前美术教育基本是两种模式,一种是美术鉴赏,一种是技能练习。其中技能练习上又分成以线条造型为主的中国画和以西方绘画为主的造型画。无论是线条画还是造型画,基本是“依样画葫芦”型。但纵观抽象派艺术大师作品,尤其是毕加索的作品,人物基本是不符合比例关系的,夸张的色彩和构图,扭曲的比例关系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在儿童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往往呈现出夸张的色彩和比例关系,而且这些色彩和比例关系往往体现出儿童对于该事物独特的视角和看法。图1是4岁儿童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可以解读成很多形象,如伸出手的人、滑滑梯,但儿童在作品中表现的却是大象。仔细观察该作品,可以看出,儿童的大象其实非常“像”,它有大象最具标注性的长鼻子和夸张的大耳朵,这种夸张和毕加索在很多绘画作品中为表现女性特征夸大的描绘女性的非常相似。可见,儿童用抽象的夸大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大象的形象,在这幅作品中除掉比例关系、光影效果等常见美术评价标准,可以说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抽象派美术作品。因此,学习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事物,找到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从而进行夸张或修饰,是学习抽象绘画的途径之一。

二视角之争

站在一个平面,人能不能看到与自己平行的画面?这似

乎是个没有争论的答案,人的眼睛不会旋转,当然看不到。但在实际绘画中,成人往往忽视了这个现实,理所应当地描绘了位于参照物前后的全部画面。图2是一个5岁儿童描述的月夜,请注意观察画面,右下角的红块代表儿童自己。如果站在这个位置,我们看到的天空实际只能看到色块以左的范围。科学研究证明,人的视角是水平视角120度,所以说如果不扭头根本看不到与自己平行的区域,水平或者身后区域实际上是视角盲区。因此在这幅看似简单的美术作品里,儿童既使用蓝色表现了在他视角范围内的天空和月亮,也有黑块表现了他看不到的未知区域,这种对于视角的真实展现,在成人的绘画作品里基本没有。因此,我们应该向儿童美术作品学习这种真实之美。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幼儿;绘画能力;教育建议

绘画是幼儿自我表达的良好方式。幼儿沉浸在绘画中,感受到色彩、线条、块面的魅力时,快乐就与之相伴。绘画不仅是幼儿释放天性、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有助于学龄前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如何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充分发挥绘画对幼儿的启蒙作用和解放天性作用,是每一位幼儿美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幼儿绘画能力提升的因素

1.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

美术的基本语言包括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线条是幼儿画作中最常见的符号。善用线条是幼儿绘画能力的基本体现。形状是由点和线条构成的结构或轮廓。能运用越来越复杂的形状表现图像,说明幼儿对复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色彩的辨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是衡量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标准。丰富的颜色为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图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线条、图形。构图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能较为集中地展现幼儿绘画的综合素养。幼儿对线条和形状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引导幼儿有规律地安排它们,是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儿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握需要一个过程,更多地建立在后天认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正确辨识、灵活运用色彩,合理组织构图,对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样重要。

2.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因素

影响幼儿绘画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幼儿绘画的发展具有三大阶段,即涂鸦期、象征期和定型期。涂鸦期通常在幼儿1至2岁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作画多表现为胡乱涂画,图形以点和线条为主,多为波浪形等,呈现无规则。象征期通常在幼儿2至3岁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逐渐有意识地创造视觉图像,能够画一些简单的线条组合甚至几何图形,并赋予图形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用椭圆形代表人的身体),对于主要色彩也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这一阶段的后期,幼儿的画作色彩逐渐丰富,并能按照事物本身的颜色为画作涂色。定型期通常在幼儿3至7岁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作画喜欢用相对固定的图式或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幼儿的性别差异也会影响其绘画能力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有了性别概念,在作画时也会体现出对性别的区分。幼儿会用简单的符号区分人物的性别,如头发、衣服、装饰品或场景等。

3.教师专业素养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应尊重幼儿绘画的自发性。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新鲜感是幼儿作画的重要诱因,教师应予以尊重,维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帮助幼儿提升作画的信心和满足感。其次,幼儿美术教师应帮助幼儿构思。教师如果只是以下命令的口吻要求“快点画”“画房屋”,幼儿就会不知如何下笔。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不能期望在布置任务后,幼儿就能思路清晰地立即着手画。因此,教师应循循善诱,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幼儿构思。最后,幼儿美术教师要善于有趣地谈画。幼儿主动把画给教师看时,兴趣最浓,是谈画的最佳时机。教师看到画时,可以先不作评价,只露出微笑,倾听幼儿诉说自己的想法,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等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教育建议

作为参与主体,幼儿在绘画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针对幼儿对绘画的认知,及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差异,美术教师应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策略。

1.美术教师应掌握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规律

绘画是幼儿生理变化和心理成长外化的一种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存在差异,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使用色彩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使用色彩的数目会增加。依据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研究,3至4岁的幼儿色彩观念淡薄,处于无意识使用色彩阶段,通常拿到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画中的颜色零散、不集中。而到了4至5岁时,幼儿画作中使用的颜色数目明显增多,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色彩观念。这时,美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用色,引导幼儿在色彩使用上多加变化。从性别差异角度分析,尽管在整体水平和构图上,男、女性幼儿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色彩、主题等细节上,却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男性幼儿的涂色控制力相对较差,而女性幼儿使用色彩的数目相对较多。这说明,男性幼儿用色通常不受约束,而女性幼儿对色彩的关注度较高,更加注重装饰。女性幼儿通常比男性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绘画主题,喜欢根据主题作画,而男性幼儿大多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面对男、女性幼儿在绘画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美术教师应正确对待、因材施教。针对男性幼儿涂色控制力较差的问题,美术教师不宜苛求其着色效果,应当多给予赞美,鼓励其细心涂色。针对女性幼儿使用色彩的能力与特点,美术教师不宜要求其按照事物原貌着色,以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而应鼓励其多用色、多变化。

2.美术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画方法

了解儿童画的含义,是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幼儿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其作画顺序、画中形象的大小、人物关系、色彩选择等各有特点。在作画顺序上,幼儿通常会将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先画出来,如果幼儿认为自己最重要,也会首先画出自己。在形象的大小上,幼儿画中的人物形象越高大,说明这个人在幼儿心中越有威信、越重要。在人物关系上,幼儿喜欢把自己亲近的对象画在自己身边,画中人物之间的距离也表现出他们情感上的亲疏。色彩的选择能反映幼儿的心理状况,如果人物或场景是用暖色调绘制的,往往说明幼儿的体验是快乐、幸福的;如果使用的是冷色调,则说明体验往往是难过、沮丧的。儿童画是幼儿内心的一扇窗户,秉承激励性和指导性原则,从兴趣性、创造性、主动性、熟练性等多角度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美术教师才可能通过儿童画这扇窗户,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兴趣,为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保驾护航。

3.美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绘画教育观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美术教育者应融入幼儿生活,秉持乐观的态度,保持幼儿的创造性。不了解幼儿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融入幼儿生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让幼儿教育结出硕果。幼儿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教师应该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处事,积极的情绪能够感染幼儿,面带微笑、动作温和、语言温暖,幼儿便会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茁壮成长。幼儿绘画教育重在发掘幼儿的创造力,很难想象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如何培育幼儿的创造力。幼儿能把内心的感觉以新的、自发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值得肯定。为了维护幼儿创作的新鲜感,教师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启发幼儿,开展不落窠臼的创新教学。结语幼儿绘画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如在儿童早期实施的话,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否则,便可培养出虽有丰富的学识,但却不晓得如何去应用,以致成为缺乏内涵,而且难以与环境融入的人,由于感性、思考和感觉,在任何创造过程中均同等必要,因而艺术就是平衡儿童的智慧与情感不可或缺的工具。”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其年龄和性别差异在绘画上的反映也越来越突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绘画教育观,了解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变化,正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在绘画表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有效的绘画教学方法为依托,采取科学的评画方法,培养幼儿对美的形象的描绘和表现,培育幼儿的审美心理,让幼儿学会欣赏,从审美的角度把握世界。

作者:皮君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7

论文关键词:工程制图,基础知识

 

《工程制图》对工科学生来讲,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构思力,进而能很好的读懂和绘制工程样图,为后续课程,相关的课题、毕业设计,以及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怎样教好,学生怎样学好,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知道要学好一门课程,打好基础,学好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没有基础的学习是不牢固,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想《工程制图》课程的基础知识应包括,1.中学几何基础;2.投影基础知识;3.制图基础这几部分。有了这几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将《工程制图》学懂学好,并深入的学习好专业制图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些基础,下面对这几方面的重要性和认识谈谈我的切身体验。

一、中学几何基础知识方面

通过中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中学几何知识要了解掌握诸多几何特性,学会一些几何作图方法,建立起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思想观,这是最起码是中学几何教学要求。

我们知道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他们是具有很好的中学基础知识,当然也具有较好的中学几何基础知识。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的扩大,各校各专业等级层次不一,踏入高校门槛的学生,他们的水平能力相差很大。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几何基础知识很差,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不懂,跟不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以及教学的质量。

下面我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来谈谈中学几何知识对《工程制图》学习的重要性。

案例1:几何特性问题。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中应用投影知识进行作图求解时,常常要用到诸如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梯形等几何特性,可是实际教学中则发现同学们的这些基础很不扎实,投影知识是清楚的,不清楚的则是中学几何知识,比如说,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这样的几何特性也有同学不知道。

案例2:几何作图问题。在钱可强、何铭新主编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中有这样一制图作业,让学生在a3图纸中绘制一起重钩,这其实是一个抄图练习,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作图要求,用一圆弧与一直线和另一圆弧相切,求出圆心,画出圆弧;用一圆弧与两圆弧外切,求出圆心,画出圆弧;用一圆弧与一圆弧外切和另一圆弧内切,求出圆心,画出圆弧。像这样求圆心画弧最基本的几何作图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

画图是《工程制图》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可以说画图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作业,进行相关设计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会画图,画好图,除了要有很好的《工程制图》知识外,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掌握好中学所学几何作图方法,如果最基本的几何作图能力都不有,要学好《工程制图》将是很困难的。

案例3:三维空间问题。在中学通过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起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的观念和思想。有了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的观念和思想才可能有很好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也才可能学懂、学好画法几何知识,进而学好《工程制图》后续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是看到部分同学三维观念三维想象能力很差,在个别同学头脑中几乎就建立不起三维空间思想,这大大影响了整个教学。

从以上三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学几何知识对《工程制图》学习的重要性。

二、投影基础知识

在具有很好的中学几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好投影基础知识是学习《工程制图》关键。点线面、基本立体、组合体的投影,这些基础投影知识是整个《工程制图》课的基础知识,只有把这些投影知识学懂学好才可能学懂学好《工程制图》课。我们知道有了点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线的投影思想;有了点、线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面的投影思想;有了点、线、面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基本立体的投影思想;同样有了点、线、面、基本立体的投影知识基础,才能建立起组合体的投影思想,这基础知识是环环相扣,是整个教学的基石。

《工程制图》学习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画图以及怎样读图。画图是将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画成只具有二维平面的投影图形的过程,读图则是把二维平面的投影图形想象成三维空间的立体形状。要读懂图和画好图必须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建立和培养则是通过这些投影知识学习能达到的。有了这些投影基础知识,我们的思维才可能做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由物到图,由图到物,这样的构思和想象能力。

三、制图基础

在《工程制图》中,制图基础部分主要是学习国家和相关部门标准的基本规定,训练用绘图工具绘图,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学习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把相关规定和方法了解记住会运用就可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还是做不到学不好,该了解的没有了解,该记住的没有记住,自己不清楚也不翻书查找一下。具体地情况如下:

a、各种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

b、绘图比例选择。

c、图线的绘制。粗、中、细线的线宽关系;虚线、点画线等各种图线怎样画;绘制圆的中心对称线时点画线又该怎样画等等。

d、标注尺寸时,怎样规范地画尺寸界线、尺寸线,标注尺寸数字。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动漫电脑绘画教学体系数字化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08-02

近年来,在国家动漫产业振兴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我国动画制作机构生产的原创动画片的产量已经超过动漫传统强国日本和美国。与此同时,产业的高速发展所需的大量动漫人才也对我国的动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动漫专业人才成为了各类动漫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这些年我国的动漫教育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可观,国内的动画院校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其中高等院校开设的动漫专业成为了我国动漫教育的主题。据调查,目前全国已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漫专业,1230所大学开设涉及动漫的课程,而2000年时我国还仅仅只有不超过5所大学有动漫专业。也就是说,近年来,我国的动画高等教育以平均一年50所,平均每星期1所学校的增长速度迅猛普及开来。这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个奇迹。正因如此,我国的动画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许多动漫企业都异口同声的宣称:“缺少动漫人才!缺很多!高薪难求。”而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批的动画专业高校毕业生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而烦恼,有的不得不选择了转行。从中不难发现,动漫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动漫教育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脱节现象。动漫企业需要的是基本功扎实、造型能力过硬、创作能力强的员工,当然动画制作流程和动漫软件的操作等专业知识也非常重要。然而,在许多学校动漫专业的学习中,被重视的往往是缺乏系统性的动漫课程体系,常常是现有教师会什么就开设什么课,或者看到其他学校有什么课就开设什么课,学生们毕业时虽然拥有一定的动漫制作能力,但却没有系统的动漫知识和优秀动漫原创作品。所以,在一些动漫企业的招聘中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动漫专业学生很多,但优秀的人才却很少。

一高校动漫教学体系中的电脑绘画课程

动漫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漫画和动画,现代动漫产业还涉及电影、电视、网络、数字娱乐、出版传媒等众多领域。动漫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然会带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和细分化需求,而企业往往要求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即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在动漫教育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漫创作“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而“电脑绘画”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自20世纪末我国推行教育改革以来,各地高等院校进行了大比例扩招。从此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型教育模式转向为半精英半普及的大众型教育模式。因此,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覆盖了更多的受众和担负更大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扩招,各艺术院校招生的门槛也大大降低,大多数学校的动漫专业在招生时并不考动漫方面的内容。因此,高校动漫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为普通艺考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习过人像素描和静物色彩写生,但对于动漫方面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电脑绘画课程成为学生们转向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电脑绘画首先应该使学生从高考模式下的画画状态中跳出来,明确动漫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改变学生以前“临摹物体”的习惯,锻炼学生在习作中注重构思和创作,并以动漫语言的形式去表现对象,而不是所谓百分之百忠实于表现某个对象,不做照相机可以完成的工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想并结合动漫专业特点,创作出耳目一新的、具有动漫特色的电脑绘画作品。

另外,电脑绘画作为数码艺术的分支,它在与各种新型的数字化动漫的衔接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电脑绘画是一门与未来动漫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学中应当突出它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案例的设置和创作训练的安排中,都尽量使教学内容适合信息化、网络化的传播方式,避免将教学重点被限制在传统动画的制作体系中。

电脑绘画课程是动漫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除了训练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更为后续课程打好了学习基础。在动漫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课程有角色造型设计、中间画设计、场景设计、动漫运动规律和分镜头脚本设计等,而这几门课都与电脑绘画课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电脑绘画课程中应体现出与后续课程相关联的知识讲解和范例安排。如电脑绘画作品中人物角色和背景的绘制可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这将有助于角色造型设计、中间画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和场景设计等课程的学习。电脑绘画软件photoShop和painter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电脑软件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为后续的影视片头、三维贴图、动漫插画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如何提升电脑绘画的教学效果

1.明确电脑绘画的课程定位

动漫专业是一门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型设计专业,电脑绘画课程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目标性的综合训练课程。它是在传统绘画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动漫专业知识和电脑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电脑绘画作为现代动漫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整个动漫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它与素描、速写、构成等先导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为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动漫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储备。因此,在电脑绘画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训练学生使用电脑来绘制作品的技能和掌握通过卡通化艺术语言来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另外,也使学生们对前期的学习有所总结和对后面的学习有所准备。所以说,电脑绘画是在整个动漫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

2.科学的课程设置

在电脑绘画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电脑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主导思想上,教师应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的更新。首先是对传统的绘画教学中的塑造形体的方法和规律的再认识。传统绘画中注重的是通过光影变化再现客观物象的形体和结构。而在电脑绘画作品中大多采用三维CG技术,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结构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动漫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变为创作角色和物体,并设置环境和灯光来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对于动漫设计师来说,对人物、动物和场景形态的理解远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光影来表现它更重要。因此,在电脑绘画课程的内容安排上,通过多样性的速写、慢写和默写习作来加强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理解,同时加强空间结构和透视结构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学生们对客观物体的科学认识,为后期的创作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巧妙的构思是动漫作品的灵魂,丰富想象力是动漫设计师最重要的财富。在电脑绘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创作有主题的完整画面,并使用动漫化的艺术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创作练习,最终使学生们掌握创作出想象中的角色、场景和情节的能力以及可以自由地使用电脑软件创作出理想画面效果的综合能力。

4.采用多媒体演示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普及,它已成为动漫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优点。在电脑绘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会收到传统绘画课中老师口述配挂图所无法达到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优秀的动漫电脑绘画作品和它的创作过程,这样可以加速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图像对比向学生们展示在电脑绘画练习中所学知识在动漫名作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三维软件以立体图像来展现学生的创作构思,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验证创作作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主体意识,使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电脑绘画的特点;在创作电脑绘画作品时,自己选择恰当的软件和表现方式,完成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感悟为起点,探索造型表现的技巧、提高审美、完善表现技法,构建自己的创作风格。力争在电脑绘画课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动漫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最终提升学生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电脑绘画课程与传统绘画课程不同,不只是锻炼学生形体塑造能力和表现力的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将动漫构思意图使用电脑绘制成动漫作品的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掌握电脑及其动漫创作软件,而且培养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表现动漫画面的能力,并最终将自己构思的动漫形式创作出来。这也要求教师在电脑绘画课程的授课中不仅要加强形体练习,同时还要增加动漫语言和创作方法的学习,此外,还应适当地加入动漫透视、运动规律等相关内容,使学生的课内习作与专业化动漫创作更接近,与后续学习课程的联系更紧密。

电脑绘画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晚,作为一门新课程,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逐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外,还要实时关注动漫产业的发展动向,了解近年来数字化动漫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新颖的案例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动漫创作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们未来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动漫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为中国的动漫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且专业水平高的创新型动漫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佳.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实践[J].艺术教育,2013(11)

[2]薛龙.论动漫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3]刘博.浅谈动漫出版物装帧设计的新思路[J].编辑之友,2012(5)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科学技术 绘画 物象 真实 写生

 

有一部电影《瓦力》描述了现代人对未来世界的幻想;未来的人类移居到太空,他们四肢和大脑都已经萎缩退化,肥胖的身躯坐在全自动的装置上,任何时候有什么需求就会有机器人来为他们服务。每个人都像是菜叶上的青虫,经不起任何的一点打击。其实类似的电影有很多,这反映了人对于未来的担忧。

 现如今人类正在充当神的职能,无比自信的改造物质世界,一切为我作用;各种欲望正在无限膨胀。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原来很复杂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此人们大都表现的欢欣鼓舞,过于乐观;然而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时是不是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人们对于科技的崇拜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艺术。笔者深深体会到了这种影响,包括观念和技术层次的影响。下面就从绘画的角度谈一些感受。

一、科学写实并不一定真实

   人对于客观物象的把握总是局限于某个特定范围内;比如说对于人,人的脸部,某些特定的角度,某些特定的光线,特定的情境。人在描绘再现它时总是带有一定主观性,这和此人的知识结构,描绘方式(技术程式),性情等都有关系。可能有人要说照相机是绝对客观的,在照相机面前绘画是软弱无语的,它不能把握真实。可要知道即使照相机感光出的胶卷也是带有它自身结构的烙印的;如圆形镜头造成成像的不同程度变形;更不要说感光度,曝光时间,胶卷质量等。往深了想,把握瞬间影像的可行性都是值得怀疑的。除此以外,用相机拍摄也是人的主观行为;它必然带有人的主观选择的烙印。 

至此我们对所谓的客观性深表怀疑。如果我们说用一种纯粹的眼睛来看事物不带任何偏见的观察和记录此眼所见;现在可以确定这种现象在真实世界是不可实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客观性是不真实的,真实的就是不客观的。

那么什么是绘画真实性呢,在此我们已经知道毫无偏见的记录眼见真实是不可实现的;那么看来机械的看待物象是不对的。我们周围的世界时如此鲜活,这背后一定是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当我们在描绘一个人体时,如果仅仅是看他的颜色,解剖结构,身体比例等因素,那么你会始终感觉画出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尸体,或人偶,如果你没有注入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没有感觉到一个个局部之间充满力量的有机联系;你画出的就会是一个没有生命感的东西。但如果你把握了它,即使你画的和对象相去很远;你也可以在其中感受一种真实的力量。

以中国古代木偶艺术为例。木偶应是属于民间艺术,那些工匠也大都不具备获得高深学养的条件。但看了一些甘肃木偶图片,我们不得不佩服那精湛高深的艺术修养;这不是现在一般的所谓艺术家能够比拟的。那些古代的传世木偶一律极有神韵,熠熠生辉。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脸部结构并不符合解剖结构,看的出来当时制作木偶的艺人对于人体结构并不了解, 五官的结构感性而简单,按照现在科学写实的观点来看就是错误的;但和现代人做的木偶比起来明显感到现代木偶一律生硬呆板,像是僵死的尸体,甚至连尸体都不是,只是一些缺乏有机生命的起码完整性的虚假拙劣的一堆散碎东西。

木偶面部表情和人物性格很大程度上依靠脸部那些意象的脸谱纹饰来烘托。所有纹饰构成一个有机的力的完整体,如同书法的抒情方式差不多。人物形象夸张概括的如此自然流畅,没有阻碍;这种真实的感觉是和客观物象的真实并行不悖的;而不是一种对物象的附属关系和简单模仿的关系。 

   二、如今绘画学习和创作方法反思

当写生变成一种依赖,往往扼杀了人的感受力。众所周知,当年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界最大的影响就是科学写实主义的引入,以至成为后来学院纯绘画教学的主流。而写生也就成为最理所当然的基础训练方法,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陷入不知所以的程式;使绘画可以回归到一个比较原初的起点;但这种方法如果发展成一种依赖的话就会有很多的弊端;直接导致对于绘画理解的本末倒置,为了写生而写生;或者因为写生的习作性质而忽视画面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把绘画的意义简单化为被动的描绘,从而在创作时离开所谓写实造型的技术框架就无所适从了。

再来看看写生这种行为本身。在写生之前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观察方法;据说这些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在描绘某个物体时还必须掌握这个物体的结构。比如画人时要掌握一些例如三庭五眼等基本比例和头部的解剖结构;也就是说当你在写生时,其实是在运用你获得的知识在描绘,并非是纯粹的观察。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并且在实践中熟练运用,那么就基本不知道怎么把看到的物体画出来。根据这些科学的知识准备,我们画出了科学的绘画。到这里,绘画就成为科学的附属物,或者说是科学的插图。

非洲的原始艺术之所以在现在人看来那么奇怪,就是因为那背后的知识框架和我们现在的知识框架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像非洲原始部落的人也看不懂我们的写实绘画认为这些东西和现实并不相符。 

根据以上的推断,我们知道写生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纯粹描绘的过程,它无非也是某种理论的实践和某些知识的运用过程。当这种框架和理论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层次时,我们的写生活动基本就是扼杀心灵的行为。

当照片和电脑变成创作的必须条件时,它们往往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由于我们对于科学写实框架的依赖,致使现在从写生过渡到创作最普遍适用的方法就是运用照片。不管怎么样,必须有一个能说明你的写实功夫的活体现出来,然后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在此并不是说运用照片就不可以;但如果这成为一种必须的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的时候就又成了本末倒置。很多时候往往是换种方式来写生;背后的精神是空洞的,苍白乏味的,人云亦云的。

现在国内的绘画专业的教学缺乏创作过程的训练,更缺少艺术思维的锻炼,大多数时候是要先拍出或先做出一个图片,再转移到绘画上去,对于那些已经对绘画有相当领悟的人或比较有天分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比较善巧的方法,但很多时候,这会使人产生依赖,并且失去对绘画独立生命的体会,绘画有自己的空间和结构的规则,这和画面上每一个哪怕最细微的部分都有关系,比如笔触的关系,颜料的层叠,色彩色调的关系,它关系到作画者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动作以至每一点情绪的变动。所有这些都将融入到你的绘画中,这和你的画面形象是否符合科学透视,解剖,等等没有关系,形象只是可辨识的符号。

但笔者并不是要把两者分裂并对立,在古代两者是没有区别的,但是自从照相术发明之后,形象被相机从绘画中抽离出来,两者变成了矛盾的东西。乃至后来艺术家走向两个极端,一派极力反对绘画性,无限放大可辨识图像;另一派坚守绘画本体语言,排斥绘画的图像效应。说的严重点造成这种分裂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现代技术。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像古人一样忠于自己的内心,根据自己的记忆绘画;主动避开这种对技术的依赖。三、古代画家的担忧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过去被认为是很复杂的事现在可以在技术的强大力量下变得轻而易举。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很难说清;现在的人容易对科技过于乐观和依赖,而忽视了自己正在被异化的事实,机器延伸了人的各种功能,同时也取代了人的各种能力。

   当年洋人的新技术登陆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辉煌文明的泱泱大国时,国人就觉得各式的科学技术只是奇技淫巧,让人养成懒惰的习惯。当时可能是一种保守的表现,但现在看来我们应该理解了当时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忧。

   西方的现代史大致就是技术发展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透过画了格子的玻璃发现透视技术,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大师是一个自然科学的痴迷研究者,他其实只是在艺术中加入了一个非艺术的表象,开创了一个看似不断进化的过程;为美术史家编造美术史提供了一个借口。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并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和写实能力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的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技术的进步不能等同于艺术的进步,而且优越的技术往往会限制人们的灵性发展的空间。技术使得人们忽视自身的能力,也无法调遣自己的潜力。 为什么现代再也不能有人能像米开朗基罗那样用自己的精神建构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很多绘画蔓延着乏力空洞的影像拷贝;我们再也没有戈雅那种的想象力了吗?我们可以像过去人那样根据记忆和想象来绘画吗?只有那些沉淀在心灵里的形象才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才是最鲜活生动的想象而不是机器的冷漠记录。

   照相术发明之前中外的很多艺术家都是根据记忆和想象绘画。我们中国古代的画家学习和创作是和现代人截然不同,他们对于绘画技术的掌握大都通过画谱的临摹和口诀的揣摩来达到的,而不是对着对象写生。比如山水画,他们是先学习古人总结下来的一些程式,然后把心目中的山水和画谱中的山水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自然的山水回来之后用学得的程式描绘下来。而且是按照绘画的规律来创作,这样从一开始就着眼画面本身的独立性;随着程式的熟练掌握而融入自身的情绪与学养,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会进而不断改革和完善出新的程式。 

由于技术条件的局限,古代的艺术家基本是根据记忆来作画。但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局限非但没有限制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好的发掘了内心的潜力,也更好的把精神专注于绘画更本质的属性上;经营画面的格局,营造画面的空间和意境是古人乐在其中的享受。古代的山水和我们眼中现实的山水显然是有很大出入的,然而我们在那些山水中能感觉到一种更纯粹的美境,那是等同于现实山水的另一种现实。他和简单描绘眼中所见空间和透视的类似照片的绘画比较,具有一种完整性,艺术的完整性,而不是一个空洞的片断的现实投影。

绘画角度的相关知识篇10

游戏的制作具有内在的电子产品属性和外在的视觉形象表现两部分。其中,视觉形象表现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制作、角色制作、道具制作等,这些内容主要是在模拟现实世界形象的基础上,为达到游戏的娱乐性而进行创意改造,强化其视觉冲击力来增强欣赏性。这部分的制作主要是以美术手段来表达,其制作是在专业的电脑软件中进行的,通过形象设计与绘制、模型的建立、贴图绘制等手段来完成。这个部分的制作与传统的美术有很大的区别,但也包含美术知识的运用。例如游戏三维角色制作:制作角色模型首先要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操作和项目针对角色的制作要求,人物角色的比例、装备造型及色彩的设计搭配、角色形象造型在制作时需要运用美术的相关知识来标定准确程度和审美判断。在用软件工具制作模型和绘制贴图时,美术的相关知识起到的了指导意义,实际制作主要是对模型与贴图的完成度为最终目标。

二、游戏美术的运用与传统美术的关系

游戏在实际制作中与美术相关联的制作环节有:游戏概念设计、Ui界面设计、三维角色制作、三维场景制作、游戏宣传动画与海报等。游戏制作是对游戏设计的生产与完善,美术应用是完成设计的手段。一款游戏画面效果是否精彩,主要是依靠游戏美术人员。游戏美术人员是一款游戏外观世界的创造者,所有的创意和想法都将由美术人员通过2D、3D图形软件制作出来,呈现出游戏的视觉外观面貌。游戏的制作与生产既属于设计范畴也包含造型艺术,设计往往和生产技术、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完成设计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技术以达到其目的,而技术工具在服务于设计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价值和找到了具体的结合点。设计是视觉艺术中的一部分,以传统美术为基础,在游戏制作中使用并以美术造型知识为手段来进行创作。游戏制作形式多样,从外观面貌来概括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再现现实真实为内容的形式;一种是以表现形式感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在以再现现实真实为表达手段的游戏制作,更侧重的是对现实真实的模拟,这种形式的制作是以强悍、真实的视觉效果吸引玩家和打动玩家,在美术应用方面更注重细致地刻画,较接近具象写实绘画的画面效果。在实际的游戏制作中更突显和考验美术人员传统的美术基本功和绘画能力,扎实的美术基础可以使模型的外观贴图制作更真实,特别是在处理贴图色彩时,受过严格美术训练的美术人员能够轻松绘制出符合视觉真实的色彩和肌理。在游戏设计的前期阶段——概念设计(包括场景气氛图、角色概念设定、场景规划图、装备设计等)全凭美术人员设计和绘制出完整的形象方案来确定游戏制作的整体风格,统一设计风格,完善设计形象等。侧重表现形式风格的游戏,更注重的是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方式。游戏中所运用的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等手段完全是为了强调游戏的娱乐性和可玩性,通过另类和怪诞的视觉形式来吸引玩家,增强游戏产品的持久性和持续拓展的设计内容空间。与传统的表现艺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完全不同。在美术方面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简洁与色彩的高纯度应用方面,再进行程序难度的操控设计和动态的设计,以增强和传达出视觉元素的吸引力。

三、美术在游戏制作中的应用内容和形式

不论什么风格的游戏其可视化的形式特征必然由美术与设计来承担,其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指定化、形式流程化。游戏的开发制作是根据“策划案”为背景,内容的设计与绘制严格根据游戏的整体策划进行的,绘制人员按照策划案指定的角色形象、场景样式进行制作。内容形式按制作团队分工不同,将不同的制作环节流程化分配给不同的部门,以确保团队分工协作的准确度。内容形式主要表现在美术绘制环节,前期包括角色形象的设计塑造与绘画,场景规划以及局部气氛图的绘制,装备及物件的设计及绘制,前期环节美术应用比例较大,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将策划概念形象化。内容形象具体化、形式程式化。游戏体裁不同其内容形式也不尽相同,不论具象性写实类游戏还是非具象性的、意象形式的游戏,其形象均为具体化的视觉形象以使得玩家辨别操控,对于美术制作来说主要运用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意味、趣味的具体可视形象,游戏主体形象具体化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后期数控程序要根据游戏进展和关卡设定来控制具体形象使游戏顺利完成的依据。这一点,也使得其美术制作以一种程式化的方式进行,例如模型的面数控制、图形的分层管理、贴图绘制的尺寸大小要求都必须符合程序要求。否则,制作的“零部件”由于不符合程序要求而不能载入。内容形象理想化、形式规范化。游戏为增强其娱乐性和视觉吸引力,游戏内的各种形象都是经过超感觉设计并符合审美理想、具有化身作用的理想形象;游戏里面的任何形象制作都必须按照程序规范进行,因为其最终是以使用为目的,其成品是用美术手段创造出来的电子形式的产品,既生成的是数字代码,这种数字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序列规范,游戏制作是现代科技与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结合出具有现代文化新面貌的产物,是运用绘画艺术表达幻想描述,通过数字技术形式转化为具有媒介传播的情景艺术,其内容形象的具体和形式的规范是显而易见的。

四、美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和表达理念的媒介作用

美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通过美术造型手段对人类精神文化产生影响。游戏是具有描述性特征的一种主观先验性假设,它是在利用一切手段来告诉我们游戏中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讲述和传达是游戏世界观的重要方式,游戏要塑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外化形象必须通过美术造型手段来实现,美术长于刻画事物的外部形态来得到可视的实在形体,同时获得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运用绘画、雕塑、设计、书法等美术手段塑造可视化形象贯通整个游戏的制作环节,可以说游戏制作是将幻想的世界通过形象塑造还原出来,以完成可视的形象世界。在游戏制作中美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前期角色形象设计与绘制、场景地形地貌的设计与绘制、Ui界面的设计与制作(游戏中的Ui界面属于设计范畴,但其制作过程是使用软件进行绘制)。中期模型的制作,模型制作环节使用的是三维软件工具进行造型,实质上也是美术造型的范畴,因其基本应用的是绘画的造型知识,包括角色形象和场景的外观贴图的绘制等。后期角色动作与场景动作(水流、动态火、风吹等)都属于艺术的客观表现,同传统绘画忠实自然描绘相同。在游戏产品最后运营阶段,宣传海报和衍生产品的绘制与制作依然是美工的工作范畴。一款成熟的游戏是通过其外观形象的塑造来传达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游戏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游戏操作的规则,同时也决定了美术风格的形成和形象塑造的基础,美术的任务就是要表现角色特有的外貌和着装,与众不同的地形地貌等以传达出隐性的神秘背景。游戏是一种多媒体艺术,是一种图像式的视觉传播媒体形式,通过色彩、形象、动作等图像语言来传达世界观的,这也决定了美术手段在游戏制作中的媒介作用,也正是美术特有的造型元素的综合应用形成并传达了整个游戏的理念,也赋予了整个游戏以鲜活的生命力。

五、游戏美术赋予数控形象以艺术审美属性

游戏的制作由于美术的参与使其具有了艺术审美属性,通过形象塑造的表象传达游戏的思想及主张。游戏本身是一种娱乐活动,可供人们参与和互动的行为活动;而美术属于艺术范畴,是人为能力的体现方式。美术在游戏中的应用不仅使数控技术得到功能上的完善,也开辟了数字艺术的诞生,为艺术表达形式增加了新的手段,产生了新的视觉审美形式。美术应用在游戏中是将策划者的主观意图转换为客观目的的创作活动,是一种有既定目的的劳作,在游戏制作中的各个与美术相关的环节,游戏“世界”既要运用美术手段形象化,同时,又将所创造的形象物态化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审美对象。因此,艺术创作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任何创作形象都是经过美术人员主观世界审美意识加工改造的产物,创作形象一旦完成就成为了欣赏对象和审美对象,也就具有了审美属性。游戏美术和传统的纸上、布上美术造型手段相比,游戏中的美术手段比纯绘画的美术手段丰富得多,游戏美术的绘制过程主要是在软件程序中进行的,是一种电子化的艺术形象,其制作手段必然是以电子形式为主要手段,这种电子手法是对现实的一种模拟,利用电子数控技术来塑造形象,工具的使用与制作方式和传统的美术有很大区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审美形象。数控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技术,数控技术是一套系统的操作流程,其通过具有不同功能的工具并配以相应的指令来完成作品的生成,操作者必须熟知和学会工具和命令的使用方法,且形成固有的操作系统,以数字化的方式来控制所得到的结果,其塑造的审美形象具有规范、真实、完整、超现实的特征。特别是在游戏所代表的数字艺术中,使我们认识到游戏制作是情景、表演、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实用艺术。美术是游戏制作的一部分,塑造形象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审美属性。

六、游戏美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