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的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24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1

维修电工实训心得体会一:

在这次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中,一天天重复的工作让我慢慢的习惯了作为电工所具备的耐性,不断地练习让我明白了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的付出才能做到更好。

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刚来到电工实习场,对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陌生、很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

这次的实训重点培训了动手能力,从看图到看懂图,再从认识设备到熟悉设备再到熟悉使用,从错误连接电路图到正确连接电路图。本次实习的目的电工专用设备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安装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在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看着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操作,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实训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

在这次实训中我学到了认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对新的电器元件能弄明白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的使用。不管是见过的没有见过的电路图,经过了这次我都能自己看懂,不管是使用过的和没有使用过的电器元件,经过这次我能正确的使用,使我加深记忆。理论和实践总是有距离的,比如,我每次接双速电机启动控制电路时,看似简单的图,但是在接得时候总是有看错或者接错,只有在自己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是看错位置或者落了一条线没有接,但当我实在检查不出错误的原因时,只能去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所以,我们在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兼顾实践,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犯错误。

总的来说,我喜欢这门课程。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有点存在的小成就感;第二,通过电工实习,加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三,在电工实习的这些日子里,大家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我们不再是单体而是一个整体。大家都深深的感受到军训时所唱的“团结就是力量”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是实体,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了任务!

实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学到的比我们在学校一年学的还要多,以前我们光只注意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专门的练习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次的实习使我意识到我的操作能力的不足,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需要更努力地读书和实践。

维修电工实训心得体会二:

了解电工的基础知识,是进行电工实习、写电工实习心得体会的前提条件。从事电力生产和电气制造电气维修、建筑安装行业等工业生产体系的人员(工种)。从事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研究及其应用的人员,通常称电气工程师。特变电工,即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工学,一门学科,与电子学相对,主要研究强电。也可以是电气工程的简称。

其次,掌握实习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更有效的写电工实习心得体会。一、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当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未来的职业理想时,需要以身试水,需要在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个职业,自己是否愿意做这样的工作,举例来说就是如果你想做个文案的工作,但是当你在广告公司工作之后你发现自己不是很喜欢那种文字工作,那你就要反思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这样就可以及时的纠正和反馈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二、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在确定自己适合文案工作后,那你就要明确文案的所有工作内容,文案的一天都要怎么度过,文案的核心工作是什么,文案的边缘工作是什么,文案要与那些部门打交道,文案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了解工作内容后就要尝试着操作,争取在实践中把文案的工作都做了,也在操作明确自己的优劣势。

实习已结束,学习在继续。为期两周的电工实习暂告一段落。而此间的感受却留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老师耐心的指导,精心的讲解,好似给这如火的五月天下了场透心凉雨。

经过实习,本不陌生的电机更显熟悉。电机的结构特点,星型与三角形接法,在我脑中招来既去。还有工作原理在前面的报告中讲的十分详细,不再赘言。

原来电机在按钮控制下正转反转电动停止也是件有趣的事。不过当铜丝扎进手指,瞬间变红的疼痛也只有自己知道。

通过实习,动手能力更强了,对电路也不再抽象了。这次实习对以后的学习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培训心得体会的写法:心得体会,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感受。近年来,全党上下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其目的也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写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也是加强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其关键点不在写了多少字,而是自己学习后真实感受“所得”。为查证学习效果,笔者暗地里对部分“心得”人员进行交谈,发现他们虽然写了多少字的“心得体会”,却对自己究竟写了些什么都不甚清楚,学习目的更无从说起,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不愿意动脑筋,耗了时间花了精力,做了一个形式。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样来写呢?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多读”,熟悉学习内容,起码要知道它到底讲了些什么;其要多想,多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明白它的内在含义;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要摆正心理态度,不要把它当成一件不堪重负的任务来完成——就算它原本就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反正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为什么不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把它做好呢。事实上,许多成功事例都是从一件件小环节小事情方面积累起来的,我们要是能用心去写好每一次的“心得体会”,说不定还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四抓四看”活动也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从而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按照要求去学习并写好“心得体会”,才能使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适应发展形势。

维修电工实训心得体会三:

通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能力。本次实训,是对我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实训中学到的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现在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还是在于理解。

刚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时间好长,2周的时间,折算成小时那时多少啊。但是从实训开始后,才发现时间并不是我所想的那么漫长,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的疑惑,光是要我们理解透都要花很长时间……2周后,才发现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不知怎么的,之前一直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才发现有点不习惯。习惯了每天一早就来到实训场先选个位置好的实训台,找来好用的用具,习惯了每天接接线路,看看器材等等。

实训中说没压力是假的,不光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遇到的一次次难题和困难,都可能会慢慢地磨掉我们的耐心以及上进的那一份热情,所以,遇到难题、困难,要沉着,不懂的时候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上网查资料,查询有关所遇到的困难,再之后可以请教知道老师,解决难题。

这一次的实习有很多的东西要我去想,更多的是要我去做,虽然一看电路图都能懂,但没有亲自去做它,懂理论与懂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这次的实习就是要我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电工实训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和我们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我的实践能力,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伟大事业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伟绩。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根据线路图接线时,特别是要注意安全的,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发生有很多种,有的是由于设备问题,有的是由于接线问题,但更多的是操作错误或违章操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安全措施的意识。可能以后我们从事的工作就是电工方面的事业,这个工种是极具危险性的,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随着电气化程度夫人提高,以及一些安全措施的规范,我们的安全保障就提高了很多。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2

一、多种办法,激发兴趣

职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困难很大。在实训中可以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最佳效果。

1、将训练内容与仿真实训相联系。中职学生对简单重复操作不感兴趣。在实训课中针对具体实训项目先开展仿真实训,再开展实际操作训练。在学习万用表的使用、两地控制电路等实训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学习几节课,然后在电气控制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把仿真实训与实际操作训练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有效提升。

2、将实训内容与网络视频相联系。教师在实训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网络中的视频资料,与所学原理及实际操作步骤相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边听边看边动手操作。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能实训时,可以在学生看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操作步骤,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同学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学习乐趣浓厚,学习劲头更足。

3、将实际训练内容与教师的评价联系。在电工实训强化训练阶段,可以通过模拟试卷进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要做并且要做好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训效果。例如,下表是我们在维修电工集中培训过程中,把实际操作项目分成七个部分采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建始职校维修电工技能竞赛成绩册(模拟试卷十)

二、结合实训内容,采用合适的教法

1、实际操作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教师要讲清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结构及功能,这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的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

2、操作与讲解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可以采用讲解练习的方法。所谓讲解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如三相异步电动机自往返控制电路的接线图,就可以要求学生先标线号再接线。

3、加强专题操作练习。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在进行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对各单元电路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

三、重视实训教学的过程管理,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3

“五大体系”建设事关全局,必须具有坚强的思想和物质保障。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调整了电力生产的专业结构,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1“.五大体系”对专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专业化是“五大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表现形式由简单和细分向高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转变,必然对电力生产流程的专业结构产生影响。由于对专业的数量和性质进行了调整与转换,为此,各专业的岗位设置和编制数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为辅助专业的,现在可能变成了核心专业,原本岗位数量庞大的专业,可能会被精简。2“.五大体系”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五大体系”建设,直接调整了组织架构设置和人力资源22013年第2期配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表现为专业覆盖范围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素质要求更全面。如调度控制一体化要求调度员要掌握设备监控知识、监控人员要掌握电网调度知识,对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五大体系”对员工培训的挑战“五大体系”提高了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对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员工培训作为保障员工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手段,是“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方面,必须超前谋划,在充分、深入了解“五大体系”对专业结构调整和员工能力素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员工现有的技术、技能水平进行分析比对,开展专项培训和岗位培训,以尽快满足“五大体系”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

“五大体系”与培训中心发展思路

“五大体系”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培训中心应积极应对,主动服务电力企业,深入分析“五大体系”下的专业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岗位工作标准和能力素质模型,以生产方式专业化为核心内容,转变培训发展方式,调整培训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建设,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培训标准体系,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坚强培训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提升培训质量。

转变培训发展方式,配合“五大体系”建设

1.调整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建设“五大体系”从根本上调整了电力生产流程和专业结构,培训中心必须对生产流程和专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应调整培训的组织架构和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首先,要调整专业教学部门设置,原教学部门实训中心和仿真中心可整合调整为输配电实训中心、电网实训中心、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三个实训中心。其中输配电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检修”开展培训,电网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运行”开展培训,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营销”开展培训。其次,要调整专业教学部门的教研室设置,输配电实训中心下设线路运检培训室和电力安全培训室,电网实训中心下设电网运行培训室、电网修试培训室和智能电网培训室,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下设计量技术培训室、营业用电培训室。通过培训专业教学部门和教研室设置的调整实现培训中心与生产现场的专业对接,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2.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培训标准体系(1)当前培训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不足。目前的培训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和报表统计的方式直接了解生产单位和职能部室的培训需求,汇总编制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问卷模式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面向员工,针对性强,第二是具有较强的时间特征,时效性强。但同时,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问卷模式制订的培训计划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适用于新兴企业或中小企业,却并不适用于公司这种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员工整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起点比较低,利用问卷模式制定的培训教育计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幅度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必然会遇到缺乏培训新内容、重复培训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现实的困惑,也是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2)以典型岗位设置为基础构建培训标准体系。“五大体系”对典型岗位设置进行了调整,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以“五大体系”典型岗位设置为出发点,建立了能力素质模型,确定了岗位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岗位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应制订了岗位培训标准。岗位培训标准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模块和考核标准等内容。所有典型岗位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训标准组成了整个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开展了针对性培训。岗位培训标准体系是培训中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是转变培训发展方式的着力点。3.构建全环节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1)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全环节质量控制。大力开展“培训质量行”活动,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工作,以教研室建设和培训教学基础台帐为抓手,建立培训基础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强化培训基础管理。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培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培训需求分析、计划编制到授课实施各个环节,从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到实训指导书和课程教案等全环节的基础台帐,实施培训全环节的检查督导,实现了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各环节的可控、能控和在控。(2)改进培训需求调查、效果评估和结果反馈方式。深入贯彻iSo10015质量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要着重改进需求调查方式,推广网络调查和培训项目菜单式调查,增强调查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着重改进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通过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质量。强化四级质量评估,改进评估结果反馈方式,从而形成培训质量管理闭环。4.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1)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服务重庆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公司现有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培训计划需要,也不能达到培训标准要求,且不具备改扩建条件。作为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国有大型央企,在当前“五大体系”变革的关键时刻,公司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此,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公司发展的迫切需要。(2)结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修订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首先,要紧密围绕“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进一步修订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大运行”方面,公司“大运行”专业体系将实现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配网调控合一的一体化运作,按照实训设施与现场同步的原则,应建设调控一体的电网运行仿真实训设施,实现覆盖10~50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调度仿真、变电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监控仿真的培训系统,满足电网调度和设备监控的技能训练功能。“大检修”方面,要结合“大检修”专业体系建设的实际,构建专业化、标准化、运维一体化的电网输变电设备实训设施,覆盖0.4~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的实训设施,满足设备现场操作、现场维护、新建和检修设备的技能训练功能。“大营销”方面,要结合“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电能计量、95598客户服务、电能信息采集与监控、电费业务、用电检查与反窃电、配电设备抢修的电力营销实训设施,覆盖0.4~500千伏电压等级电力营销业务的实训设施,以满足操作技能、管理技能的训练功能。其次,电网一体化运行、电网技术进步促使电网继电保护、电力通信、电力自动化等设备、技术、建设、运维、管控进一步融合,可称之为“大二次”,培训中心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筹建与“大二次”相适应的实训设施,满足二次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业务的培训需要。最后,要搭建与支撑五大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化实训系统。信息化是公司“三集五大”的支撑平台,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现代电网公司,绝大多数员工均必须具备与信息化相关的知识、技能,需要按照“集中与网络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运行、维护、使用的训练设备及训练软件系统。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五大体系”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员工培训,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合适、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与“五大体系”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实现与“五大体系”的对接,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与“五大体系”的专业对接存在差距;其次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能力结构不全面,电力专业专职教师仅29人,平均年龄达46岁,来自生产企业的仅2人,整体上欠缺现场实际工作经验;第三是系统内兼职培训师来源不够稳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1)打造具有开放性、立体式结构的师资队伍。首先,要适度增加电力专业专职教师数量,引进新鲜血液,增加师资队伍活力,从各供电企业选派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优秀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入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队伍工作,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其次,创新系统内兼职培训师聘用机制,通过发放“兼职培训师”证书、把授课任务纳入优秀人才年度业绩考核等方式,实现优秀人才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兼职培训师的作用,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电力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培训师队伍。第三,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师资力量的合作,吸引社会高端师资到校授课。(2)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师资专业能力。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电力生产先进技术,对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开发与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生产高度融合,要求培训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多维度发展,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向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延伸。另外,培训中心必须要加强师资培训,采取专项进修、现场实践、参加高层次科研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基于“五大体系”的电力生产流程,加强学习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先进理论技术,熟悉设施设备,大力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围绕坚强智能电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体系庞大,涉及的专业面很宽,依靠传统的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必须采取团队协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项目责任人制度,以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小团队,共同研究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使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水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14-02

近些年来,电力体制改革不断落实,电力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挑战。电力企业越来越注重对职工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企业自身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面对如今很多企业培训效率低等情况,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和经验,强调从效果监督、过程管理、制定计划等诸多环节中对培训管理全过程进行把握和控制,从本质上提升培训管理水平。进而保证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为电力行业培训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1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内涵

作为电力企业培训基础建设工作,培训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规范以及电力企业有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运营层面、资源层面以及制度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电力企业培训管理运营层面的内容涉及到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培训跟踪、培训方案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等。资源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讲师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职工成长体系等。制度层面包括培训方法、培训总则、培训标准、培训制度、培训管理规程等。

如果把电力企业培训体系比喻成高速公路,那么,培训制度体系就是高速公路的桥墩,对高速公路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电力企业培训流程就是高速公路的超车道和行车道,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具有分隔作用,好比各个类型的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各行其道。而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就扮演电力企业培训课程的角色,培训讲师则是驾驶汽车的司机,是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资源体系,司机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便是电力企业的运营体系。如果电力企业的培训规程和培训制度完整,其培训流程通畅,电力企业讲师体系技术强,电力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完美,那么,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便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事情,想要收获良好的效果也是情理之中。

2提升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途径

2.1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

在电力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中,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是提升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组织职工培训的人员,必须要根据职工实际情况、企业发展规划、职工技术需求,制定出详细、完整的培训计划,帮助职工提升自身的认识和水平,积极投入到培训之中去。想要使职工通过培训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使企业全体职工端正对于培训的态度,对参与培训的目的进行明确。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使职工意识到参与培训是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工作对于职工自身和企业均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有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才能够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进而使职工主动接受培训,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去,将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和习惯,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集体组织的时候,要营造出共同学习的氛围。

2.2改进培训方法和内容

电力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但是,在培训过程监督、培训师资力量、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法运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电力企业的培训组织人员应该对培训的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分析现有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培训管理水平,推动培训工作良好运行。

在培训内容方面,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职工来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有些电力企业的培训内容常年不变,全体电力企业职工均学习同样的培训内容,内容缺少实用性,更缺少适合的培训教材。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职工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培训的内容,而是照本宣科,导致培训工作与专业岗位相脱离,授课的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离。没有生动和详实的培训内容和授课内容,即便拥有再完美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再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白费力气。所以,电力企业在制定培训内容的时候,要对职工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职工实际需求来设置培训课程,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性,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为职工进行培训,保证培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便可以在提升职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将重点突出,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培训。

2.3创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电力企业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良好的培训教师可以使培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些教师经过长期的工作,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但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在开展培训活动过程中,常常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也缺少权威性和专业性。有些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外聘教师。外聘教师的缺点便在于教师不能充分了解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无法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计划,更无法满足岗位性质、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等需求,讲授的内容也不符合电力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不能够保证培训工作具有良好效果。因此,电力企业应使内部职工中经验丰富的职工担任培训教师职责,注重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激发这些职工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潜力,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熟悉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情况的培训讲师队伍。还可以在电力企业的外部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教师,采用内部培训教师与外部培训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是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培训又是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质量不仅对职工素质具有决定作用,更直接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再加上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深入,在改革过程中,电力企业得以发展,赢得主动权,必须要依靠高水平的培训管理。鼓励职工更好、更快地学习,提升企业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梅.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创新――以佛山市民营企业培训管理为例[J].中国市场,2006(28):47-49.

[2]祁小丽.浅谈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9-10.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5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181-02

高职院校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简称输配电线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适应电力工业电网建设,掌握电气、力学、电力线路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输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检修等技能,能胜任电网企业、供用电企业和电力建设企业的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与检修等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对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能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打下坚实基础。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可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便成为高职院校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输配电线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申请新增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获得了批准,成为了广西首个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学院结合输配电线路专业及行业特点,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该专业的实训条件由最初的只有一条10KV线路发展到现在拥有0.4KV~500KV七种电压等级线路,分立杆作业区、登杆作业区、铁塔攀登作业区和柱上变安装与操作区,建成了一个具备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基地可进行线路工艺实训、送电线路测量、线路施工的部分实训项目及线路运行与维护实训的大部分实训项目,还能进行配电线路和送电线路施工与检修项目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测量实训室有20台电子经纬仪、10台全站仪、5台水准仪和一套GpSRtK测距装置,可进行输电线路勘察测量、施工测量和维护中的测量。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训课程大多数是在校内的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开展,部分实训项目是广西区内院校唯一开展的。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输配电线路校内实训基地在硬件上有较大改善,但与电网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实训基地功能有待扩展。一些实训课程的实训项目还没能实施,如线路施工实训内容包括基础开挖,基础模板安装,杆塔的组立,导线、避雷线放线,绝缘子和金具的安装等,目前还不能进行基础模板安装、杆塔组立及配电变压器安装施工等项目的实训。

2.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教师对校内实训基地教学与课堂教学交替融合的内涵理解还不深,实践教学方法有待更新。学生对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的目的、作用不甚明确。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应只是机械地操作,应增加动脑的机会,把知识融入实训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模式还不够灵活,教学的基本原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分组实训来说,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样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实训教材还不能满足要求。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等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专业特色未能完全体现。

二、输配电线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2011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输配电线路专业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紧缺专业,同时获得了国家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经费的支持。为此,针对输配电线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一)输配电线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和原则

1.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示范性。通过项目建设,发挥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在校内和周边院校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引入和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使实训基地具有体现工学结合先进教育理念的示范作用。

2.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先进性。以电力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设备为标准,强调高新技术和设备,兼顾常规技术和设备,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实训设备要与行业的同期设备具有同等的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职业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努力营造电力企业建设、维护、检修、技术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努力营造企业文化和氛围,体现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4.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具有开放性,向本专业师生开放,向本校其他专业师生开放,向周边院校师生开放,向企业员工培训和鉴定开放,向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开放,使实训基地具备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5.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效益性。制定长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确保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注重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积极探索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和管理,实现互惠互利,提高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基地建设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输配电线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扩建输配电工程实训基地,提升项目化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满足线路施工等课程改革和建设需要,对输配电工程实训基地进行扩建,增加基础施工实训区、杆塔组立实训区、柱上配电变压器安装及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区、电缆安装实训区、电缆附件制作及故障检测实训区、室内登杆及变压器检修实训区、体能训练区等七大功能区,扩建完成后,输配电工程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完善,基地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技术服务、承办技能竞赛等功能为一体,并能实施对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增加线路施工实训项目,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输电线路施工的实训项目一直是本专业建设的一个弱项,主要是线路施工场地大、耗材多、耗时长,因此一些实训项目很难在校内开展。对线路施工的工作过程深入研究后,制定了线路施工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案(如表1)。表中的导线、避雷线和金具的安装,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配电变压器安装和电缆安装可安排在校外实训部分,通过团队成立的施工队,直接参加校外配电线路实际施工,随着基地建设的完善,建成柱配电变压器的安装项目后,可先在校内进行基本的训练,再到现场参加实际施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

3.校企合作开发线路检修实训项目,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与电力企业共同制订高压输配电工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途径与办法,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与电力企业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与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派教师参与南宁局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检修项目,与南宁局合作开发输电线路覆冰除冰装置,通过这些合作,引入最先进的线路检修技术,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4.鼓励教师参加线路工程施工,不断提高团队教师职业技能。团队挂靠电力建设企业国恒电力工程公司,成立电力建设施工队,承包配电线路施工工程,由教师带队,学生参与,教学互长,团队保持有一到两名教师在一线,在条件成熟时,申请独立的资质,把专业做大做强。

5.建立先进的线路检修实践课程管理模式,满足实训需要。由于线路检修实训项目受场地、工器具数量等限制,每个实训项目不能开展多个工位,因些,必须实施新的实训课程管理模式,采用多任务同时展开,小组间轮换的实训教学模式。可同时开展三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有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在作业时,另一个小组写作业方案,两个小组再轮换,当一个实训项目做完时,再与别的实训项目轮换。通过优化管理,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实训项目,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杨毅.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2]申屠江平.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3]汤晓青.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吴英绵,陈玉峰.高职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5]王春玲.旅游类高职院校经营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6]辛峰.关于高职院校商务类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电力行业培训的特点

电力行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强调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的传统理论培训和以更注重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行为科学理论培训阶段,其培训工作突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全员性的培训能极大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能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公司的全员培训率逐年提高,全员培训的工作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2.实效性。电力企业能够针对自己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培训年度计划并下发执行,在各个层面上所开展的培训更突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对于正在开展的新型技术与设备控制技术在培训中体现出“全仿真”型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3.多样性。培训的方式已经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电力生产的全过程。有理论学习,也有现场实践;有校企联合办学培训,也有资格强制认证培训;有“以师带徒”的现场培训,也有“订单式”合同培训。

4.层次性。开展着以领导力、执行力培训为重点的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以新技术培训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的强化培训、以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训和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程。

二、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体系规划建设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体系,虽然现在很多电力企业已经意识到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也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了,但也只限于企业当前阶段的任务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需要,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企业长期的、基础性的培训内容没有形成培训体系,往往出现一些电力企业当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现象,培训的阶段性和短期性现象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还尚未建立,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人力资源培训效果和目的就还无法科学的呈现出来,从而导致培训的盲目性。

2.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内容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和思想文化教育培训两大部分。而事实上,第一,很多电力企业培训的内容仅停留在电力企业相关电力法规、文件和电力知识技能的书面形式上,致使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实践和电力生产经营的实际脱节;第二,电力企业的培训也没有与电力企业岗位特点相符合;第三,电力企业也忽略了以企业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直接影响到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3.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滞后,师资和环境有待改善

现代化的电力企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模式。但事实上,电力企业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多为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上课的“说教”教学,车间的“参观”学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与现代化电力企业相应开展的挂职锻炼、岗位轮换、模拟演习、技术研讨会、远程网络等多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模式相比比较滞后,这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不利于电力企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另外,目前我国不少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刚刚完善和建立,承担企业培训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刚毕业人员,他们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培训效果往往不能达到使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三、解决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完善完整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组织体制支持保证。电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从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科学的培训规划和计划。一方面,培训体系要围绕电力企业质量效益型发展需要为前提,无论是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还是岗位提拔任用培训都要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培训体系;另外在培训制度上,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才接受教育培训的制度,修订和完善教育培训的管理教学方法,具体操到作中,就是要使得各阶段的培训工作要做到有机地结合,并要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以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

2.充实培训内容,明确定位,以教育培训促企业文化建设

电力企业应根据教育培训工作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不断充实和修订教育培训内容和目标要求。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广泛的设置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一些更适合本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如职业技能、知识技术、安全管理、组织发展的培训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培训,开展关于电力企业“软”实力的培训,诸如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安全行为、人际交往、个人自尊、压力管理等相关培训,形成以电力企业文化和精神为重要内容的现代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以此培训为契机,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造就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

3.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不断改善培训师资环境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也应该根据企业改革的深化不断推进和创新,这就要求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培训方式。如开展案例教育培训、企业外会议、岗位轮换、技术交流会、多媒体教育培训、事故演练、以运用和开发现代科技手段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计算机仿真处理系统等。此外,还应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可尝试与电力企业院校和相关高等学校合作,或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中选拔,这就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总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学培训是一个历时长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实践中结合本企业情况,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培训体系的内容和模式,才能为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促进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做出长足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谦.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研究[J].人力管理实践,2009(1).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7

找准作力点:“三大培训”聚沙成塔

2013年5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全员培训工作,用三年的时间(2013-2015年),从三个不同层面、三个不同方式、三个不同主体分层次、有侧重、重差异地推进“三大培训”工作,以点带多、以多带面,促进全员培训和全员素质提升。

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

按照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实施大规模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简称: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简称:专业培训)和骨干人才培养(简称:骨干培养),即“三大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增强培训针对性。技能培训突出对主业一线人员、“双技能”人员、转岗人员“会干活”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备安全知识、常用理论、业务常识、工作技能、系统操作等知识;专业培训突出对各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了解掌握的国网公司、公司专业工作会精神及专业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理论、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计划、业务流程、系统操作、工具方法等知识;骨干培养突出对骨干人员高精尖技术技能“会引领”能力的培训,包括系统的专业技术、业务技能、大型工作组织、疑难问题处理及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技术技能。

三个不同的培训组织方式

技能培训,落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采取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方式,以培训、普考、年检、复测的形式,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和岗位胜任能力考评。专业培训,采取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方式,以专业培训、工作指导、任务完成等方式组织实岗实训,由专业教研室按照“主岗位职责认证”的原则,梳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内部资格考评认证专业,分年度、分专业组织内部认证培训和考评认证。骨干培养,采取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委托培养方式,以知识强化、跟班学习、实岗实作、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主要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带电作业、直流专业骨干;委托客服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委托南岸、江北、市区供电公司培养带电作业专业骨干;委托经研院培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骨干;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三个不同的培训实施主体

对技能培训,基层单位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专业教研室是指导平台。对专业培训,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组织平台。对骨干培养,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支撑实施单位是培养平台,培训中心是保障平台。

把握作力正方向:“三大保障”同向合力

为有序、顺利实施全员培训工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资源保障体系“三大保障”,在人员与责任落实、建章立制、资源调配上给予全方位支撑。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和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在公司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分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员培训领导小组,设置由人资部牵头、专业部门和培训中心(培训分中心)参与的全员培训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专业分管领导任主任、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人资部相关负责人任委员的公司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考评鉴定工作。

成立专业教研室。按照“抓业务必须同时抓培训”的原则,突出专业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以国网公司网络大学重庆分院建设为契机,依托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3个专业部门主体,成立了电网运行、电网检修、电力营销、工程建设、科信、安保、领导力、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发展规划、行政党群12个教研室。其中,电力营销、财务审计、行政党群教研室按专业进一步细分,下设营销、交易、财务、审计、监察、行政、经法、后勤、运营监测、政工、对外联络、工会、企协、离退休14个专业教研组,构建起覆盖公司全部专业部门、全部专业的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网络。公司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分管负责人、培训中心分管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专业部门专业处长及专责、培训中心及部分单位专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教研组)成员,具体负责专业教研室的规划建设和常态运作。

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全员培训组织管理关系和工作流程,厘清公司人资部、专业部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在全员培训中的职责界面,建立了“人资牵头、专业主导、培训中心支撑,各单位共同履责”的全员培训主体责任体系。公司人资部是全员培训的总体牵头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员培训总体方案编制、机制建设、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和重要信息。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的主体责任部门,主导各专业培训的计划编定、组织管理、资源建设等工作,负责编制全员培训各专业年度计划、年检(复测)方案、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评认证方案,明确培训、考试方式和考评标准,并牵头开展专业培训和考评。培训中心是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单位,主要负责搭建并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牵头督导各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工作质量,协助专业教研室(教研组)进行教学管理。各单位是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和组织实施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开展本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认证。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定期跟踪、分析及通报机制。建立月度信息报送机制,以两级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为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月收集各专业教研室和各单位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实时掌握各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具体状况。建立季度专业教研室工作会和年度片区工作会机制,定期掌握两级培训工作阶段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找出并落实下阶段培训工作的改进思路、方法和举措。建立定期督导和通报机制,根据各单位报送的月度培训计划,以“不事先告之地点、时间”的方式深入各单位培训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培训和考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限时整改,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实时给予预警,并在公司月度例会、季度例会上进行通报。

完善制度管控体系。相继出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中心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工作先进评比管理办法》等“四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培训主体责任、工作流程、考评内容及方式、结果运用,规范全员培训工作开展。印发《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完善专兼职培训师遴选、培训、使用、奖惩体系建设,明确兼职培训师的选聘、使用、调配的流程、范围及待遇、考核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企业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项”机制,加强对全员培训工作成效的激励约束。

建立健全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培训大中心。积极搭建集公司、片区、单位、班组培训平台为一体的培训大中心。公司层面,加快技能培训新基地建设,把带电作业、仿真运行、故障检测和典型专业设施场所纳入培训中心统一管理,建设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培训重点的西彭实训基地,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缓解培训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依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成立电气试验、变电检修、营销、调控、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等6个骨干培养工作站,为骨干培养创造特殊的培训环境。片区层面,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供区分布现状,新建市区、江北、永川、长寿、万州五个片区培训分中心,将片区培训分中心作为培训中心培训业务的延伸,行政上接受所在供电单位管辖,业务上接受培训中心管理,为片区各单位技能培训搭建了“随时就近、灵活便利”的公司级培训平台。基层单位层面,在32个供电单位和检修分公司组建班组实训角,为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搭建现场培训平台。

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将近5年退休和在职的本部专业处长及以上专业管理人员、各级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基层单位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核心骨干,纳入公司专兼职培训师遴选范围,通常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加强初、中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着重培训兼职培训师在选课、备课、讲课、表达等各环节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提升兼职培训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加强兼职培训师的激励约束,将兼职培训年度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纳入本人年度绩效考核。完善兼职培训师激励发展机制,将担任兼职培训师作为公司各级优秀人才和专家评定的优先条件。2013年,聘请专兼职培训师526人,其中19名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专业教研室34个重点培训项目开发负责人,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亲自授课,3名兼职培训师因表现优秀被提拔至高层次岗位或领导岗位,有效激励了兼职培训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加快构建内部培训市场。借鉴“市场化”理念,以培训计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内部模拟市场”方式,发挥市场在培训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开展“就地平衡、区域平衡和系统平衡”三级培训资源调配,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依托部分单位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成立市区供电公司安全风险实训分基地、检修分公司变电运检实训分基地、电科院电气试验实训分基地、信通分公司信息通信实训分基地等四个专业实训分基地和云阳县、武隆县供电公司两个专业实训场,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建立片区培训分中心管理流程,明确集中培训、委托培训两类片区培训项目计划的储备、立项、实施、评价的流程及主体责任,确定培训费、教师酬金、交通费、住宿费的取费标准和原则依据,进一步开拓内部培训市场,做实片区培训分中心。

增大作力大小:“三大评价”驱动最佳成效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推进培训效果考评、质量抽检和结果应用,以考评促进培训效果,以抽检促进培训质量,以应用促进培训结果,形成以“考评、抽检、运用”为一体的“三大评价”驱动力,促进全员主动参与培训、自觉在岗履职。

规范培训效果考评

对技能培训,主要由各单位进行自主考评,至少包括应知笔试考试、应会实作考试两部分内容,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鼓励部分单位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业务评判内容。考虑个体差异,对无法进行应知笔试考试的员工,允许采取口试等方式进行应知考试。

对专业培训,主要采取笔试考试和工作业务评判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专业教研室(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作、答辩、撰写报告等考评方式。笔试考试,包括培训后笔试、竞赛调考笔试、认证笔试等多种形式。工作业务评判,包括工作及时性、资料完整性、管理规范性等日常工作评判和对标结果、竞赛调考排名等年度业绩评判。

对骨干培养,主要采取笔试、实作、答辩、工作业务评判四种方式进行考评,四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视为考评合格。笔试和实作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的应知、应会能力,可由多次笔试和实作组成。答辩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组织大型工作、处理疑难问题和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工作业务评判,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在承担急难任务、技术攻关、事故处理、技艺传授、师带徒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由本人提交申请,经所在班组、车间(业务支撑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逐级审核确定。

加强培训质量抽检

开展主要生产技能业务年检、复测,由公司对基层单位自主考评合格人员进行抽检,促进自主培训质量提高。公司抽检包括应知考试、应会考试两部分内容,抽检成绩分别达到及格标准才视作抽检合格。抽检及格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公司抽检的单位范围包括32家供电单位和部分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其中,年检抽检人员从各单位自主考评合格的人员中抽取,复测抽检人员从各单位上年度自主考评合格且未参加公司年检抽检的人员中抽取。

加强培训结果运用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8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是各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普及对会计岗位分工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内涵与设计理念,明确了分岗位实训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要点,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组织实施;教学效果

各大职业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往往采用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所有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以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为平台,从软件自有的流程出发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能帮助学生认识企业内部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但学生难以建立起软件操作与实务岗位的联系,同时也与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有较大的区别。因为企业会计核算无论是手工账处理还是电算化处理都是分岗位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悖于企业工作实际的组织。学生在课程实训后只会其中的操作,而很难将其与实际工作很好的衔接,会导致学习与实践的脱节。

一、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内涵与设计理念

1.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涵义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由会计主管、出纳、会计、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组成。基本会计岗位与手工系统的会计岗位相对应,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在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会计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应用型特点,要求会计专业教学既要全面系统的讲授会计理论与方法,又要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开展分岗实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岗位意识和岗位工作认识程度,锻炼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以提高其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2.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设计理念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应该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着重进行能力的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采用岗位角色扮演的模式,采用分组、分岗、轮岗教学法,即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掌握了本岗位工作技能后再轮岗,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的“零接触”。

二、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1.实施准备:分组与分岗

分岗实训中首先需要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使用仿真实训用具,使学生尽快熟悉会计工作环境,从而在与实际工作相仿的实训环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会计这个工作的直观认识。其次要进行实训分组,合理的分组会使得学生由个人状态转变为与小组成员紧密结合的协作状态,在正式实训开展前还要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相应的角色。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要求,遵循内部牵制制度,并结合对中小型企业主要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及一般实行一人多岗的特点,在会计电算分岗位实训中设置四个岗位: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记账会计人员和制单会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五个岗位:总账会计、出纳、会计主管、工资管理系统会计、购销存系统会计。

2.实训内容

(1)掌握会计工作的岗位流程

在分组和分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应该由教师明确实训小组所共有的目标及任务,然后在各个小组所确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安排下,通过运用手工及计算机操作手段,模拟企业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仿真企业业务的处理程序。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流程具体包括:系统初始化和基础设置、创建账套、总账系统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记账生成各类账簿、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购销存系统的处理及生成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的设置与编制等。

(2)培养电算化操作的各项技能

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就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操作手段,模拟处理企业中的货币资金业务、购销业务、存货核算业务、工资业务、固定资产等业务的核算,要求学生掌握在电算化系统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分析并解决在实践中出现各类问题,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各会计岗位之间业务传递的程序及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环节,从而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全貌拥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3.与轮岗实训模式的结合

采用分岗模式,每位同学只能接触一种岗位,而对其他岗位,认识还是不太深,因此还要把轮岗应用到课堂实训中。在实训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而精细的轮岗安排表,可以让每一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对本小组所有岗位的工作任务都亲身体验一番。这种做法与单纯的分岗实训相比,不但可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彼此沟通与相互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教学效果的分析

1.分岗实训启发了学生岗位角色意识

在分岗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教授和演示,而是转变为通过确定实训岗位的分工和职责,使得每位学生各司其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岗位角色意识,明确职业基础素质。

2.分岗模式体现了财务工作内部牵制原则

传统会计实训自始至终都由一个学生来完成业务的处理,既是出纳、制单,同时还是审核、主管,各种工作都是一人完成,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到会计系统中各个岗位间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密切关系,而分岗教学模式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深刻体现了会计工作的内部牵制原

3.分岗实训全方位强化了学生工作能力

在分岗实训过程中,学生自己成为了一名会计,实训教室变成了企业科室,同学成为了同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模拟仿真训练中,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有了清晰直观的理解和认识,而协同完成各个岗位工作,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作者:常鸽单位: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宁靖华,肖湘蓉.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消费导刊,2014(3).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姜琴(1964-),女,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贸易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重庆40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322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21-02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职院校作为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毕业生在技术应用领域内“缺乏应用”,其职业能力没有达到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紧密与行业企业结合,或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对应专业职业能力标准要求不一致;三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度不够,缺乏职场氛围;四是具有取得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明显不足;五是行业协会引领、介入力度和政府导向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迅速扩张,社会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泛开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面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对会计教学的制约,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针对会计教学改革的诸多研究。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室讲完整本教材之后,再到实训室进行实训,表面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没有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也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存在理论教学有余,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致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岗位职业能力,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和重新培训学习的过程,这与工学结合“零适应期”和“零距离”的教学要求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创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构建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含义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就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的实质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等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教室、实训室和岗位实习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训练。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专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以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实践环境的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运作为重点,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学校、企业、政府紧密结合,创造真实(仿真)的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学校教育与企业接轨,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零距离”和“零适应期”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能否较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一体化考评机制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行业调研和与行业专家研讨,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珠算技术与点钞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混合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践培训;多证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按照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结合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运作模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传统的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订和建设过程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了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

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四)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我院教师从传统教学法中脱离出来,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做账和计算机做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合岗位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六位一体”。同时,我们创新了“教、演、学、练、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定学、多证培养、教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方法,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课证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重要。我院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即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等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咨询等;也让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同时还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

(六)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考评机制

检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考核为要素,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对于学生行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作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单元测验、学习态度、进步系数等。终结性考试分为笔试和实务考试。(1)笔试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固化在试题库中,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全部采用客观题。试题库按照教学大纲组建,题库系统可以通过对考核范围、难度系数、分值分布等进行定制的方式自动组建试卷并评卷。学生随时可以申请在机房参加考试。(2)实务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珠算技术与点钞能力;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手工会计混岗综合技能;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报告;技能竞赛;多证强化等方面的考核。

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的意义

“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就业实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落实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能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课程教学从职业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明确课程的技能培养要求,采取“教、学、做”一体化进行“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真实案例环境中,体会到工作实际要求,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要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完善了过去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的体会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工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适合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将电子电工专业作为重点专业。电子电工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对所学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特别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要求和教学手段。但当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的实训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找出解决办法。笔者对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提供借鉴。

一、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观今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电工电子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电子元器件较多,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容易造成损坏;另外,实验巾提供的电源是220V的市电,远高于36V的安全电压,操作不当会造成触电事故中职学生的纪律观念淡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述问题。

2.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巾职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仍从属或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陈旧,脱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有些经典实验没有发展创新,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如单级放大器实验,就是孤立的一个放大电路.对放大信号是否失真.只是简单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在实验方法上,传统电工电子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存文验过程中不能结合存在的问题主动思考.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连线、测,片面追求数据的正确.不注重实验全过程,对一些基本问题缺乏理解、更有一些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主动性的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实验考核方式不合理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是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但目前存存的问题是巾职学生自觉性羞,实验报告仅仅是抄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存在严重的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另外,由于学生多,实验指导老师少,很多学校甚至对实际操作能力不予考核。这样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出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策略

1.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在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打下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特别是对物理电子的规律、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实训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操作规范等,都需要学生仔细学习和掌握。否则,学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而引起危险,比如,在电工实训过程中,电线的连接和安装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来做,否则会引起火灾或者触电等。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知识促进实训技能的掌握,通过实训课程反馈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增加电子电工教学的实训项目,丰富教学内容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内容有正确认识常用器件,电的相关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常用的仪器并掌握各器件、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等。通过实训课程训练,学生可以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自己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产品,亲自体会自己动手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实训课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实训项目应随知识的更新不断深入和递进,根据当前技术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实训项目,体现出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例如,在电子实训过程中,可以在万用表的安装调试、焊接练习、制作稳压电源等基础之上,进行数字抢答器、多谐振荡器、数字计数器等制作内容;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多台电动机等实训内容。而且,在增加了实训教学项目之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更多的优化教学组合,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的全方位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

3.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和错误,勤于动脑,大胆动手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常因机器发出噪音或电火花而不敢面对实训,导致不能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应在确保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勇敢动手操作。比如,在做电动机转动实验或日光灯实验时,常会出现短路现象,个别学生会产生恐慌心理,不敢再次打开电源,实训课无法继续完成。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大胆操作完实验。而且,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训,只要学生在出现的失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我们都给予认可和允许。让学生在失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实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渠道,搞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教师必须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实验的特点,通过严格的实验管理、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电工电子实验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类课程是中职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新,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不少知识涉及学生就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冈此,开没电工电子课程无疑是必要的,是合理的。电工电子实验埘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开展中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铁,高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