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十篇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十篇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4:27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1

关键词:火灾风险评估;食堂;模糊极值统计法;层次分析软件;改进措施

0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人们消费和娱乐的人员密集场所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繁荣社会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负面的影响——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恶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这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给社会造成了较大损失,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

食堂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在发挥提供就餐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如2007年发生在武汉一所高校食堂的火灾,再如2009年发生在川大锦城学院的火灾,虽然这两起火灾并无人员伤亡,但却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校食堂这类特殊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广泛关注。火灾风险评估对于认识火灾隐患,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提高消防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食堂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本章深入分析食堂火灾危险性,建立食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确立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建筑火灾危险评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指标体系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食堂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中,但人们对于其的关注度却很少。下面就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建立食堂的火灾危险性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1.1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

(1)人口密度大,人员疏散困难

(2)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时产烟量大,烟气造成的危害较严重

(3)内部线路复杂,存在线路老化、修复不及时的问题。

(4)消防设施完好率得不到保证。

(5)人员接受消防知识培训或消防意识程度不统一,参差不齐。

1.2食堂火灾危险性分析

任何一个建筑的火灾从根源上来讲都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从建筑自身消防安全、灭火救援力量、当地防火监督状况和社会消防安全状况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2.1食堂自身消防安全

(1)建筑物自身情况

建筑物的墙体、构件、内部装修的燃烧物质性质、室内火灾载荷等,对其控火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以及建筑物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2)防火设施与设备

合理的防火结构与布局,防火或防排烟分区等被动防火设施,能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截断其蔓延,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旦初期火灾未得到有效控制,马上就会发展成熊熊大火,很难扑救。所以,首先必须防止火灾发生,即使发生,也要控制在初期阶段。特别是对食堂这样的人员密集场所,要充分利用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火灾灭火系统这些主动防火设施将火灾控制在初期阶段,直至扑灭。

(3)火源的控制

由于食堂的用电设备少,出现用电不慎造成的火灾可能性较小。但是操作间线路较为复杂,在供应伙食前期耗电量较大,可能出现短时的短路现象。因此其着火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电器设备、吸烟,电线电缆。

(4)消防应急疏散

每年世界各地都会有踩踏事故造成很多人丧生,其直接原因是人员不能快速安全离开事故发生地。由此可以看出消防应急疏散的重要性,很多事实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食堂的应急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火警广播系统、人群的密度、疏散标志与应急照明等等,是发生事故后进行人员、物质疏散的必要设施,它的情况好坏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有直接的影响。

(5)消防安全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火灾疏散方案、设置专门人员值班、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是提前发现问题的最好手段,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燃”。与此同时,人们的安全意识水平以及食堂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水平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食堂灭火救援力量

食堂一旦发生火灾,当地的消防队装备、消防队训练水平和实战水平、消防队数量、消防通讯、道路交通状况和消防水源等等密切的关系。

1.2.3当地防火监督状况

防火监督检查也就是指消防监督检查,其责任主体在于当地的支(大)队,只要当地主管消防机构定期做好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并及时要求整改和专项治理,有助于减少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1.2.4社会消防安全状况

当地的社会消防安全状况也影响食堂发生重特大火灾危险的大小,尤其是社会消防安全、领导的重视等等。

1.3食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对食堂火灾危险性分析,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现建立以食堂自身消防安全、灭火救援力量、当地防火监督状况和社会消防安全状况4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并确定了各子系统的影响因子,见表2.1。

1.4评价指标体系各个因素的风险值

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就把在评定问题中或决策问题中所要考虑的各因素,由调查人事先测定出表格,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在本专业内聘请阅历高、专业知识丰富并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按照对安全有利的情况(越有利得分越高)进行打分。最后,由调查人汇总,计算出因素的分值,根据风险程度表进行评估。此方法易于掌握,能广泛用于火灾安全评价。

1.4.1专家打分

根据表2.1制订因素重要程度调查表。调查时,综合考虑聘请10位专家组成专家调查组,主要是消防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在打分时,要求每个专家独立完成,不能互相讨论或交换意见。

其中打分依据相关的风险等级,具体等级划分如下表2.2:

1.5确定特征值

以专家打分为依据,根据公式(2.1)确定评估指标的特征值

(2.1)

其中bij为评估分值上限,aij为评估分值下限。

指标特征值如表2.3

1.6小结

本章完成了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专家打分并根据专家打分计算出了三级指标特征值,为后续的计算建筑物的总的风险值并判定风险级别奠定了基础。

2yaahp层次分析软件的应用

2.1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指标体系绘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3.1

2.2绘制判断矩阵

对多目标、多层次进行两两对比,运用九标度法,构筑判断矩阵。九标度赋值法的重要性判断值如下表3.1

3.3各级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仅截取部分图,如下

Yaahp层次分析软件的wi即为三级指标的权重,即二级指标所包含的因子权重。

对二级指标所包含的因子,各权重求和,既为二级指标权重。同理,一级指标的权重的确定也是如此。在这里不一一罗列。

根据权重指标及各因素的特征值并利用公式(3.1)从而确定各因素对上级指标的影响。将各指标所包含因子的影响值利用公式(3.2),既为指标的风险值。

(3.1)

式中:——建筑某级指标火灾风险

——基层指标的权重

——基层指标的评估得分

其中当某级指标只包含一个风险因素时,i=1

(3.2)

式中R——上级指标得分

因此总得分:82.27,属于高风险。

虽然食堂的风险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可以一定措施进行补救。现依据特征值及风险量化标准列出对整个风险评估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几个方面。分别为室内火灾荷载、吸烟、火警广播系统、人群密度、疏散标志与应急照明、消防通信和接出警,道路交通,隐患整改落实,专项治理、社会消防宣传、各级领导重视情况这些因素对于引起火灾具有极大的可能性或者后果极其严重。如果在这些方面妥善落实,则消防安全相对可以保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文概述了消防安全评估中术语与常用的评估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研究现状。概述了模糊评价理论与方法。对食堂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食堂建筑自身安全、灭火救援力量、当地防火监督状况和社会消防安全状况为因素子集的食堂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子集的评价因子。采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结论如下:

(1)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的基础。

(2)对食堂进行消防安全评估的目的,是减少火灾发生以及火灾发生以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考虑建筑自身状况,还应该考虑灭火救援力量、当地防火监督状况和社会消防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更完整。

3.2建议

从存在较多极高风险的因素方面可以看出食堂的安全性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食堂自身的疏散方面上是较差的,消防基础设施和公共消防安全状况以及当地防火监督情况也不尽人宜。因此作者对食堂的安全管理提几点建议:

(1)食堂要实行消防安全统一管理。

1)疏散设施要统一管理,确保完好有效。

2)消防设备要定期检修,统一管理。

3)食堂用火用电要统一管理。不能私自拉扯电线、违规擅自动火。

(2)提高防火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可以利用本学院的特点,定期开展相关的消防教育与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知消防,人人懂消防。

(3)食堂要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和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

(4)尽快改善现有的消防通讯状况。

消防通信是现代化消防的标志,是提高灭火救援效率的重要保障。

(5)努力提高消防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

车辆装备器材配备要按照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实际,使消防部门执勤车辆、灭火器材、抢险救援器材和消防人员防护器材配备在近期内达到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GB50016-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杜兰萍.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73

[3]田玉敏,刘茂.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概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5):100-101.

[4]ShieldsJ,SilcockG.anapplicationofthehierarchicalapproachfiresafety[J].FireSafetyJournal,1986,11:235-242.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2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辖区安全态势,监管工作常抓不松懈。按照市、区相关工作要求,街道成立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联络沟通、情况汇总、督查考核等工作。同时,街道定期召开小结会议,汇总本辖区专项工作开展情况,研判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确保专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街道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边坡、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违法建筑安全、特种设备及食品(药品)安全、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企业和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燃气安全、在建工地和既有房屋安全以及提升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能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在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和既有房屋、消防安全等容易引起群死群伤、危害程度大、影响面广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分级分类治理存量风险。

三、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为做好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街道于年初开始酝酿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着手摸排、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协调专业评估机构,在与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街道安全形势,编撰了《街道安全风险评估方案》。综合、客观地分析辖区面临的安全风险,剖析存在的薄弱环节,辨识安全风险根源。

此次风险评估范围主要涵盖辖区的珠宝加工行业、危险边坡、人员密集场所、居家、消防等领域。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靶向工作规划、提炼治理重点,为下一步安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3

关键词:消防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1当前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层建筑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建筑密度较大,人员密集、交通流量大,灭火救援难度大。高层建筑大部分采用玻璃幕墙进行装饰,在火灾时高温作用下,极易破碎下落形成玻璃雨,使消防车辆,人员难以靠近,水带铺设困难,影响灭火战斗行动。其次,单位多,使用功能复杂,内部分割混乱造成按消防规范合格设计成为消防设施欠缺的格局。第三,建筑结构复杂。主要是建筑高、层数多,形式与结构多样,有各种管道井、竖井、电缆井、电梯井等,特别是设有共享空间的高层建筑,使楼层互相连通。第四,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多种多样,易、可燃物多,用电量大,火灾荷载大。

2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是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大。高层建筑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或者各家各户(如果是高层住宅楼)的装修、电气、家具等多为可燃物,它们不仅降低了建筑的耐火性能,还在火灾发生后助长火灾的蔓延。同时,这些装修材料燃烧后会产生多种毒性气体,人一旦吸入,极易中毒伤亡。二是火灾扑救、人员疏散比较困难。国内现有高层建筑中很多是超高层建筑,现有的登高车辆有时达不到所需要的灭火救援高度。高层建筑物比较高,离地面安全区域较远,所以火灾发生后,即使疏散楼梯井内空气环境很好,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步行下楼。高层建筑物结构复杂,建筑物的使用人员很难对其全部掌握,对各楼层(比如避难层)的功能也不熟悉,所以不利于快速疏散。建筑物内部人员素质高低不同,人员的防灾意识有强有弱,再加上高层建筑内人员相对密集,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发生火灾后人员的安全散。三是火灾、烟气蔓延速度快。高层建筑物内部各种各样的竖井(如楼梯井、电梯井)、管道和孔洞使整座建筑上下连通,为火灾的水平和垂直蔓延提供了途径。一旦火灾发生,极易出现“烟囱效应”。

3影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不利因素

首先,高层建筑中有大量可燃材料,火灾时产生浓烟,使室内能见度降低。特别是火灾时,因停电能见度更低,这不仅影响人员疏散,也影响到火灾的扑救和营救被困人员;其次,由于洞孔、竖井多、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途径多,消防人员堵截火势蔓延难度大;第三,灭火用水量多,供水难度大。

4新时期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对策及思考

4.1对高层建筑一定要立足于自防自救

高层建筑单位要立足于自救,加强建筑内部人员的训练。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首先发现火灾的绝大多数是内部工作人员。此时,火灾处于初起阶段,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消防技能训练,立足自救,是扑救火灾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加强消防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消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懂得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蔓延的方向,扑救火灾的基本战法和处置对策;二是要学会高层建筑内部有关固定消防设施的操作与使用。在发生火灾后,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操作,及时消灭或控制火势,发挥其作用;三是消防队到场后,内部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为消防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配合消防队员进行灭火。

4.2从灭火战术上要做到积极抢救人员,迅速控制火势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和烟雾垂直蔓延非常快,热、烟、毒危害极其严重,而且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相对集中,尤其是着火层以上的人员,受危害程度更高,是疏散和营救的主要目标。首先,利用广播系统通知各楼层的人员(广播通知时为防止拥挤一定要按照先着火层后着火层的上层再是着火层的下层),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逃生路线。方法有:从楼梯疏散,从消防电梯疏散,从窗口或阳台用绳、被单等滑到着火层的下一层(不宜在燃烧部位的正上方下滑),脱离危险区,或进入避难层、屋顶平台等待消防人员营救。其次,消防人员利用各种救护装备进行疏散营救。一是消防人员利用绳索或梯子从窗口或阳台进行疏散营救;二是利用救生袋救人;三是利用举高车救人;四是救生袋与举高车联用救人;五是如果邻近有建筑塔吊,也可以使用塔吊救人;六是如果有消防直升机,可利用直升飞机从楼顶救人;七是利用缓降器救人;八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救生气垫救人。

4.3力量的部署

力量的合理部署在高层建筑灭火中十分重要,主要是:先在着火层两侧部署兵力,以下风向为主。尤其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处要设置灭火力量,切断火势向上、下蔓延的通路;然后在着火层上下层部署力量,以上层为主;三是加强内攻力量,外部防御防止火势向上蔓延为辅;四是内攻要以固定消防设施为主,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同时启动消火栓泵向管网补水、加压;五是在压力、流量不足时,要及时用消防车向水泵结合器加压补水,以保证楼内灭火用水不间断。

4.4正确使用水源

水源使用顺序是:①在火灾现场首先利用着火单位的室内消火栓出水灭火,同时,启动消火栓水泵向楼内管网加压补水;②根据市政消防管道供水能力,确定使用消火栓的数量(减去已使用的高层单位室外栓数),就近优先使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市政消火栓或与市政管网相连单位内部的室外消火栓,迅速向火场供水(这一条主要用在辖区中队上,在辖区中队用不完的情况下方可优先安排先期到达的第一个增援中队);③增援力量到达后,分别利用邻近单位的室内水源,启动消火栓泵(或消防车占领水池抽水)向增援消防供水车供水,供水时一律采用双干线大口径水带向前方车辆供水。使用邻近单位水源时,各参战中队可通过电话或保安人员通知邻近单位消防控制室人员,启动本单位的消火栓泵抽水,最大限度地向室外消防车供水。这种供水方式在城市消防供水中,要比市政水源供水有保证。据熟悉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每一座高层建筑单位地下水池贮水量都不少于500t,消防水泵的供水量都在30~40L/s,相当于使用2~3个市政消防栓的供水量。若在着火时多利用几个邻近高层单位,就可保证充足的消防用水,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

5建立高层建筑灭火预案评估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消防部队进行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行动的指南。科学合理的灭火救援预案,可以使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行动有序展开,最大限度地发挥消防部队作战效能;同时,编制灭火预案也是训练消防指挥员指挥能力的重要手段。对高层建筑灭火预案优劣的正确评估,既是多种预案选优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指挥员进行编制预案训练的必要条件。预案评估有两种方法:一是实战演习评估,即将所编制预案运用于实战演习,用实战来检验预案的优劣,这是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评估方法,但成本高、周期长,难以经常性进行;二是理论评估。理论评估只要模型正确,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评估结果也科学合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各种训练方案和灭火预案进行评估,尤其适用于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评估体系的建立对消防部队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减少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

【2】李建会,康青青.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151-159.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75-282.

作者简介: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4

关键词:西方建筑,消防

应美国商务部邀请,我们随中国建筑标准代表团,于1999年9月27日至10月10日赴美参加了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组织召开的中美建筑领域待业标准研讨会。

现仅就美国建筑标准体系,各协(学)会在标准制定方面的作用,私有机构制定标准的法律属性等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作一简要介绍,希望对我国建筑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美国建筑标准绝大部分由协会或标准组织制定,这些机构多属独立的非赢利私有机构,不受任何机构和组织管理。美国法律将从事标准化、检测、福利等活动的私有机构性为非赢利机构。这些机构不以赚钱为目的,如美国全国标准学会(anSi)、全美供热、制热及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美国材料测试协会(aStm)美国燃气协会(aGa)、国家防火协会(nFpa)、美国森林及纸业协会(aF&pa)等。

这些私有机构的成员一般为政府机构、大学院校、研究机构、测试认证以及生产等方面的代表。在标准制定和审查方面,协会有比较严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如美国材料测试协会(aStm),有各技术委员会、各技术分委员会和协会标准委员会。标准制定审批后勤工作骒由起草标准的工作组提出草案,交相关分会审议,通过后提交相关委员会寓言,最后由协会标准委员会审查批准颁布为协会标准。协会分委员会和委员会人员组成的原则是各利益方代表的比例不超过总人数的30%.

1各种协(学)会在标准制定方面的

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协会、学会、制造商等),都可以编制自认为有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指南及手册。美国标准学会(anSi)或其他权威性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公告、征询各方面意见修改)将某一标准认可为国家标准(仍为自愿采用的标准,这与我国的国家标准有本质区别)后,该标准才可能被采纳为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区的标准。只有在联邦政府某些州、县、市被认定或在被认定的标准所引用时,才能在其行政管辖区内具有法律效力,而成为联邦政府或这些州、县、市政府的强制性标准。

一般除涉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建筑防火等方面的标准外,均为性能标准。如果某项标准涉及多个领域或组织,由一个社会认可的权威组织或机构组织其它相关协会的专家来共同编写,从而避免交叉和矛盾,同时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2标准的法律属性和版权

美国的标准是立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属性。标准的立法程序大致为,由地方标准官员(据称全美共有5万员)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和所需,将某一标准中的内容或某一版本的模式标准建议为本地区的标准后,由地方议会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向本辖区内公民进行颁布并征求意见,在完成上述程度并获得无争议的通过后,该标准所建议的条款或模式标准就将作为本行政区内的标准强制执行。标准部分内容的修改也是采用同样的程序。

由协会制定颁布的标准在政府正式采纳前仅属模式标准,不具法律属性。当各州或市议会通过后,才成为当地的法律。政府只有权颁布自己修改后的条款,所采纳的协会标准由使用者向协会购买,标准的版权归协会而不归政府所有。

目前,在美国参与模式标准编制的主要机构有:国家防火协会(nFpa)(编制电气、消防、人身安全等)、国际建筑官员大会(iCBo)(编制国际和同意的标准)、国际建筑官员和规范官员组织(BoCa)、南方建设官员组织(SBCCi)、国际管道和设备官员协会(iapmo)这些组织也是非政府的、不以赢利为目标的非赢利机构。

3各协会的经费来源

编制标准的机构除标准业务外,都有大量的其他业务,如产品认定、试验室认定以及发行出版物等。而这些是他们保证运行的主要经济支撑。因此,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费和标准、手册、规程和指南等出版物的销售费用,以及其它测试认证等服务费,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助和支持。

4各协会之间的关系

美国各协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且职责上还有所区分。anSi不直接组织制定标准,而主要是定规则、定政策、搞技术论坛,帮助国家机构和私有机构以及美国与外国的合作,并对其他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认可。美国很多协会出版的标准都印有“本标准经anSi认可”的字样。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因为anSi权威性高,得到它的认可,可提高标准的地位一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所有美国标准要得到iSo的认可或备案,必须经anSi的认可。因此,协会标准要走向世界,也需要得到anSi的认可,但这种认可完全是自愿的,没有法律要求。在美国,一个协会的会员或董事可能同时是其他几个协会的会员或董事。在各个协会或组织之间,业务虽有相互交叉、相互竞争,但又相对独立与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在政府的指导和调节下进行公平竞争发展的社会环境。

5标准制定的原则

协会制定的标准均在联邦登记册上刊登,即使修改中的标准也在此刊登,广泛征求意见。标准的制定遵守开放、平衡和合法上诉的原则。开放就是让公众知道,并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平衡就是制定标准的参与者组成合理,各种利益代表的比例均衡。合法上诉就是公众有权通过各种渠道提出自己的意见。

转贴于

6政府机构在标准制定和监督实施中的作用

尽管政府机构不直接制定标准,但很多政府官员是各协会的会员,他们参与制定标准,提出意见,参加投票。如niSt是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机构,他们的成员很多参与各协会的工作,其研究成果为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各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niSt官员在介绍情况时特别强调政府机构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观点值得借鉴。政府机构除采用协会标准外,还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有关建筑监管条例,并监督实施。我们到过的盖城(GaithersburgCity,ma)市政厅有50余员标准官员主要负责市政建设,审批建筑规划和设计图纸,发放许可证等。并实地检查工程施工情况。

7美国性能标准(即以性能为基本的)的发展

在美国,有关建筑标准(包括建筑防火内容)有多个协会或组织制定,如nFpa、iCBo、BoCa、SBCCi等。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各州有权根据本州情况立法及采纳任何协会的模式标准。目前,一些州采用iCBo的建筑标准,而另一些州则BoCa或SBCCi的建筑标准。由于各州采用的标准不同,给建筑设计者和其他有关建造者带来不便,因此,美国国际规范委员会(iCC)目前正与iCBo、BoCa、SBCCi等标准化组织合作,着手制定统一的建筑标准。

美国标准编制的趋势是从规格型逐步转向性能型,即改变目前标准的内容是告诉技术人员如何做,成为今后标准要告诉技术人员标准的最终要求(使用功能)是什么,至于如何实现功能,技术人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另外,美国的标准都是由州政府颁布,作为本州内的技术法规,只对州政府以及本州内的单位和个人投资项目具有约束力。对于联邦政府的项目。无论建以哪个州,都可以不受所在州的任何标准的限制。

美国国际规范委员会(iCC)目前正在研究性能标准,并已提出建筑和防火方面的草案报告。由于性能标准是建立在火灾试验、计算模型和评估模型之上,试验数据和计算、评估模型的可靠与否是决定性能标准可行与否的关键。性能标准和规格式标准的关系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对一般情况,规格式标准是首选的方法,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况,用规格式标准无法满足安全、经济、合理等要求时,则需要采用性能标准来帮助设计者进行优化设计。规格式标准解决普遍问题,性能标准解决个案问题。据介绍,性能标准特别适用于旧有建筑的改造设计。尽管美国已开展性能标准的研究,但nFpa以及其他协会的代表在谈到性能标准时,仍表示一种担忧。即目前还缺乏足够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计算、评估模型来为性能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8建筑设计评估服务

在国际规范委员会以及其他一些机构中有专门进行建筑设计和设施评估服务的部门,主要解决标准执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替代原有技术和材料是否具有等效性等问题,为政府标准官员在审批设计项目时提供技术支持。据介绍,由于这些评估机构具有权威性,政府机构一般都接受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这些评估机构的评估工作有一套很严密的工作程序。

9消防方面的

在消火栓建设方面,所到均能看到维护保养良好的消火栓,在已建和正在建设的城区道路上均建有消火栓。特别是,一些住宅小区房屋还没有建成,但消火栓已建完。在一些州际高速公路上也建有消火栓。

在建筑消防设施方面,我们所到的饭店均设有水喷淋、火灾报警及声光警报等消防设施,特别是大的中厅回廊内都设有水喷淋系统。很多建筑物外墙上建有水泵接合器,建筑物前的道路用黄线标注为消防通道,并写有“消防通道不得占用”的字样。我们住的饭店尽管只有8层,但也设有水喷淋和火灾报警、声光警报等消防设施。我们参观的独立住宅中一尘不染还装有家用报警器和水喷淋系统。据了解,这些建筑物安装消防设施并不一定是标准的规定,很多是保险公司的要求。在美国,保险公司的保费与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保险业对促进消防水平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5

【摘要】:火灾风险评估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参考依据,火灾风险评估既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风险评估也包括区域规划布局的火灾风险评估,要通过建筑物和城市区域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现状和问题,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关系,以及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对策。

【关键词】:火灾,风险评估,灭火救援力量,布局

【abstract】:fireriskassessmentisinfirefightingandrescueworkthemainreferencebasisforpowerdistribution,fireriskassessmentincludesbothbuildingtheirownriskassessmentalsoincluderegionalplanningofthelayoutofthefireriskassessment,throughbuildingsandurbanareaofcomprehensiveriskassessmentreportofthelayoutofthefirefightingandrescueworkforce.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firefightingandrescueworkforceinChinaatpresentthelayoutof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question,fireriskassessmentandfirefightingandrescueworkforcelayou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fireriskassessmentbasedonthefirefightingandrescueworkforcedistributioncountermeasures.

【keywords】:fire,riskassessment,firefightingandrescueworkforce,layout

为了建设与地区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地区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保障地区建设跨越式大发展的顺利进行,火灾风险评估须经过科学论证,必须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研究。

一、当前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火灾风险但无灭火救援力量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很多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受限,无必要的财政投资,使得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小城市、乡镇,具备火灾隐患和风险,但缺乏必要的灭火救援力量。在我国目前还有七百多个县城没有消防队,这将会使这些地区潜在的火灾风险和火灾损失增大,我们应当加快填补小城市消防站空白工作的步伐,减小城市消防站布局的不合理性,而不是加大这种差别。除了小城市的空白外,乡镇地区的空白,大城市空白的区域都需要布局灭火救援力量。

2.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大,肯定会直接影响各地政府投资的力度,救援力量的布局不可能达到最完善的规划。大城市建筑密度高,人口集中,社会财富集中,适合现行城市标准规定。小城市则存在着执行困难的实际问题。在我国大城市规划人口密度大约在1万人/平方公里,这就是说,按现行消防站布局配置标准,在大城市中,平均4-7万城市人口,就有一个消防队。这目前在我国消防事业发展中无法想象,不符合当前国情。目前国内的布局标准是基于灭火救援的共性因素而提出,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的大小不一、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不同,这就使得我国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问题或者由于相关专业性人才的缺乏,使得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合理性欠缺,科学性不够;而一些发达城市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虽达到了相关标准,但无法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使得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符合相关规定但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消防站布局建设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内容,但仅仅是基本要求,各地区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布局的灵活性,做到灭火力量布局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和协调发展。

2.灭火救援力量与“5分钟消防”目标的差距

从目前全国各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现状来看“5分钟消防”目标完成情况依然不佳。之所心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资金不足,土地不足,资源不足等等。但火灾的危害不会考虑这些原因,因小失大导致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不值的,也是短视和不负责的表现。灭火救援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消防资源,对其进行优化布局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门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要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进行。

火灾风险评估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参考依据,火灾风险评估既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风险评估也包括城市规划布局的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估,要通过建筑物和城市区域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

由于灭火救援力量所响应事故类型不再局限于火灾,可能还包含特殊救助,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等,以及一些重大事故,如恐怖袭击、飞机失事事故处置等使得灭火救援不光要考虑如何灭火,还要考虑相关灾难的关联风险和关联处置,所以使得救援力量的灾难处置变得异常复杂;一些火灾发生的频率较大,但是其处置的难度较小且后果通常也不是非常严重;一些火灾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其灾难可能是毁灭性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如人员集中程度较高的影院,剧场等,火灾一旦发生直接关系着大量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风险评估报告要综合这些因素,尽可能的将火灾引发的所有可能的关联风险一并考虑,从而为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城市功能区划的重要表现,科教文卫功能区如大学城、城市休闲功能区如广场绿地等、居民消费型娱乐功能区如购物及商业街区等以及城市产业园区等。这些城市功能的不同承载地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布局,而各功能区的建筑自身的火灾风险不一,使得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火灾风险也不同。这就要求要全面评估分析火灾风险,为救援力量布局提供参考。

原则上,风险高的区域应配置相对较多的灭火救援力量;而风险低的区域,配置相对较少的灭火救援力量。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应当以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火灾风险为出发点,再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他类型事故风险[1]。

三、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对策

1.解决有无灭火救援力量的问题

消防站配备的当务之急是填补消防空白。现行的一刀切的城市消防站配备标准,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就会形成难以跨越的屏障。尚无消防站的小城市起步建站的台阶不能太高,完善加强需要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资金的逐渐注入。也就是说,城市消防站的从无到有比从弱到强更重要,填补目前我国七百多个县级小城市消防站的空白是最迫切的事。

2.合理确定灭火救援力量的的保护半径

在火灾风险评估报告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扩大灭火救援力量的的保护面积,这样满足大中小城市消防站的配置数量的压力就会大大减缓。保护面积是由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决定的。在火灾风险评估中可充分考虑下列因素,近而有效增加灭火救援力量的保护半径。根据国家建设标准,辖区面积计算公式:a=2p2

式中:a-消防站辖区面积;p-消防站保护半径。在城市规划用地规模、道路网密度、火灾危险分布、道路通行状况等均值的理想状态下,消防站保护半径与辖区面积可参照下表1

理想模型下辖区面积与消防站至辖区最远点的关系为:以消防站为区域中心,以消防站至辖区最远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围合的区域如图1和图2,

图1理想模型下的站址辖区图图2理想模型下的总体布局图

由于理想模型与城市实际情况往往具有较大差距,消防站辖区面积实际上是个变数,上述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很多影响布局的因素简单化,缺少考虑城市和地区的自身特性,没有考虑道路阻抗及服务时间的综合影响。同时,地区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地区风险级数等因素也会对站址服务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如服务范围重叠、或出现消防盲区等情况。所以我们可依据理想模型,重点考虑地区差异,通过在火灾风险评估中详细评估地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理想模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在做火灾风险评估是,要重点对地区内的下列因素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适宜的消防保护半径,尽可能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消防保护半径。

1)消防站配置的消防车性能,关键是消防车的可能速度是否满足扩大保护半径的要求。

2)区域消防通道条件是否满足护大保护半径的要求。如道路宽度,路面平整度,道路指挥信号系统是否完善。以及火灾发生后,消防车可能的行驶路线,各路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流量计算、交通网络对消防车可能的影响等因素。只要消防通道的整体性能提高,就为救援力量护大保护半径提供了充分条件。

3)消防通讯条件是否满足扩大保护半径的要求。原来城市15分钟消防原则中的2.5分钟通讯时间是否在新的通讯条件下,可以节省尽可能多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加消防车的行驶时间,1分钟就可增加消防车的行车里程至少一公里,这将大大增加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和覆盖面积。

实事求是地说,在原来的条件基础上,只要使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增加一公里,那么保护面积将增加一倍甚至数倍,消防站的布局配置密度压力将大大缓解。

3.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灭火救援力量三层布局

灭火救援力量作为消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消防站、消防装备及消防人员组成。从救援力量的价值发挥来讲,在有限的消防资源上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出发点。所以根据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来决策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是最有效的布局策略。基于些种策略根据结构进行“三层布局”即,对消防站的布局、灭火救援装备的布局以及人员配置的布局。

消防站的布局

对消防站布局的要求是:提升火灾警报的响应时间,最快程度达到接警后及时到达现场的极限标准[2]。根据目前消防站建设标准,其一般原则为“以火灾接警后,消防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沿最远点为标准,建设一个消防站”,也就是通常说的“5分钟消防”目标。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和城市很难做到这一标准。所以依据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报告来设定不同的到达时间,这样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还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消防站资源。

灭火救援装备的布局

由于各个城市和地区间的功能区发生火灾的风险不一,种类多样,一旦发生火灾,对灭火所需的装备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确定区域进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火灾发生的机制进行灭火救援所需的装备布局。救援装备要满足该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能的火灾类型和救援需求。

3)人员配置的布局

由于火灾风险的不确定性,救援人员的布局不可能达到最完善,但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将救援人员的配置尽可能优化。区域人口、可能的火灾的类型和规模、火灾的频度等。根据这些因素的风险评估优化配置人员,是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方式。

根据各消防站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主要风险评估结果的各项关系系数里,损失的评估远远难以达到更加精准的参数,对风险评估的高危目标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根据“风险扩大化”或者“不确定性因子”的发生机制,要确保做到万无一失!除了对城市灭火救援力量的基本布局需求的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城市灭火救援综合力量的储备系数[3],从而得到火灾发生更大风险时,救援力量的布局能够满足城市灭火的总体需求。储备系数主要考虑城市同时发生两起特大火灾以及本地经济特征。

四、总结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要确保进行设定发生火灾时,确保所有人员生命不受到威胁,如何最佳高效和安全地对评估目标物人群安全疏散,其次是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火灾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内容应严格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评估目标要明确,数据要充分、可靠,评估工作内容和程序要合理,逻辑论证过程要严密;所采用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评估与规划技术体系要完整,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要能较好地为消防站、消防装备规划的论证提供系统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海涛.消防站合理布局配置有关问题的初探[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2):27-29.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HSe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HSe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许多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研究已经颇具影响,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尤其在大型建设工程领域,在注重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的控制的同时,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持续发展的HSe管理体系也迅猛发展起来[1]。

1工程概况

浙江省长兴体育训练基地(暨国际射击中心)迁建项目室外运动场地工程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整体建设规划中建筑及相关配套工程完成,本案建设为基地内室外运动场地工程。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376平方米,批复调整概算43396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补助(公益金)和自筹。建设单位为浙江省长兴体育训练基地;设计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注:监理、施工单位正在招标)。计划总投资95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直接费为868.7万元,建安工程其它费为85.6万元。已完成设计的招标及设计施工图等工作。根据设计施工图纸,10月底完成工程量的清单编制,11月底前完成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计划12月初项目开工建设,至2015年春节前后完成施工。

2HSe管理的内涵

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andenvironmentmanagementSystem),简称HSe,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健康、安全即环保管理。在HSe管理体系中,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一体化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国际化的通行证[2]。

3建设工程项目基于HSe管理体系的现场实践

承包商在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后,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发展现状和医疗水平,在某些落后国家或地区的项目经理部配置医护人员,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例如非洲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疟疾等疾病的防护、预防和治疗工作。承包商还应根据合同的规定,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项目现场放置适当的急救医疗设施,防止突发医疗事件或工伤事故的发生。按照制定的健康管理体系文件,承包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制度上保证施工人员和员工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承包商根据安全管理文件的要求,从体系上保证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包括施工安全和社会安全。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减少污染、降低污染的影响、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垃圾分类处理等。使项目实施的过程符合当地法律等管理目标,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节省资源,增加承包商的社会信誉[3]。

承包商定期对健康、安全和环保进行评估,通过日常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是否符合当地法律规定和合同要求的意见和结论。如果某些方面不符合,则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便使其行为符合法律和合同要求。对于建筑施工行为人自我品管的作为,强调自主检查,瑕疵担保,使得每一工程项目检验停留点做到自我检查,才能避免错误的产生。有了自主检查的构想,也因此产生了每一分项的质量计划。有了分项质量计划的构想,相同的就会有整体的施工计划的构想;为了确保质量,施工团队必须遵守规划周详的质量管理机制,透过三级品管机制确保品管制度的运作,以确保建筑工程中各阶段的施工质量。一方面,可明确界定相关人员之权责、减少工程纠纷诉讼;另一方面既能达到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之终极目标。为落实现场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过程及各项工作之品质量状况,该要点系依据施工质量管理标准订定各项工程施工之自主检查表,并予以表格化,便于保存及查阅。监理方及承包商各依工程特性、设计图说及建筑相关法令,分别先由监理方拟定监造计划书及监造查核表,承包商再据以拟定施工计划书及施工自主检查表。承包商并应依照该要点质量管制作业,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时,填写施工自主检查表,经工地负责人及专任工程人员确认无误后,始得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项目。监理方为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材料规格及质量应予以查核,必要时得进行现场比对抽验;如发现缺欠,应以书面通知承包商限期改善并送相关部门及起造人备查。主管机关派员前往施工场所勘验时得查核起造人、监理方、承包商是否依规定办理施工质量管理作业[4]。

建造性能评估除结构安全与住宅维护性能部分,须在施工期间进行质量确认外,其余项目系于建筑物施工完成未进驻前,到现场进行评估,主要在确认该建筑物是否按图说施工。建造性能评估中,结构安全与住宅维护有关管道部分必须在施工期间定期到工地现场进行评估,其评估方式系以施工报告、检验报告书及图说等文件确认为主,并辅以现场检视,至于评估时间、评估次数及评估内容等资料[5]。

HSe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活动,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期望达到以最小的HSe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保障目标。对危险的辨识分析,通常采用HaZop(Hazardoperability)会议的形式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既包含定性的评价也包括定量的评价,但是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评价风险[6]。借助于软件对关键的设计、施工工序、工艺、运行管理、环境影响等进行相关的分析,并且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承包方、业主(投资者)和监理共同确认,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建立相关的跟踪程序文件,属于哪个阶段的风险应在哪个阶段的工作开始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关闭的进行关闭,不能关闭的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结论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标准,在将体系有机组织、形成体系的运行机制时,它基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即pDCa模型,即把HSe活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相联系的环节。计划环节就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它预先决定谁去干、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等问题;实施环节是将计划予以实施;检查环节是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行动偏差;改进环节是针对管理活动实践中所发现的缺陷和不足,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本文通过探讨对长兴体育训练基地迁建项目室外运动场地工程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善项目的系统管理、整体安全的控制及对环境影响最小方面的考量等。

参考文献:

[1]黄宁,雷印勇.优化项目HSe管理机制实现项目HSe全方位管理[J].安全,2014,01:44-45.

[2]李剑峰.浅析人、机、环三要素在油田工程项目HSe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4,05:57-58.

[3]陈宗良,方银娥.HSe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4,03:89-90.

[4]葛春山.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J].城市建筑,2014,06:152.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7

关键字: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对策

abstract:urbanlandnownervous,inordertoimprovethelandutilization,effectivelyreducetheconstructioncost,moreandmoreofthehigh-risebuildingwasborn.thispapercombiningwithpractice,thissimplehigh-risebuildingconstructionunder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someeffectivesafetymanagementinthesafetycountermeasuresofeffectivemeasures,isonlyforyourreference.

Keyword:highbuildingconstructionprocesssafety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的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对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都不一样,没有绝对、严格的统一标准。在美国,24.6米或7层以上被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米或8层及以上被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米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在2005年,中国规定了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目前最高层建筑是阿联酋的迪拜塔,它共有160层,高度为828米,于2009年竣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

一、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建筑施工自身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危险因素也相对较高。

(1)、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几乎都是要在高空进行完成的,由于高空坠落、受物体打击等造成了严重的意外事故。从脚手架、垂直运输设施、预留孔洞、滑跌、踩空、拖带、碰撞、失衡等原因引起的坠落;身体受到空中坠落物、器具、硬物、崩块打击或破片的飞溅伤害。高空作业物料上下较困难,发生安全事故也比一般建筑更难多,更加难处理。

(2)、施工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都要立体化,但又不可避免交叉作业,因此经常会发生上下层次互相伤亡事故。

(3)、施工工期长。高层建筑施工工期比较长,都在两年左右,甚至有些大项目要长达三四年。在如此漫长的一个周期里,难免发生人员变动,再加上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交集在一起,使一个完全正常的设施立马就转入了危险状态,不加强管理就会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因此,要认真考虑下因时间变化等各种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影响。

(二)、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

(1)、工地上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证设计或施工、层层转包,对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误报、漏报、瞒报,甚至直接不报。

(2)、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落后。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公司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人监督管理。

(3)、无制约措施导致建筑市场混乱。因为没有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企业私底下进行非法转包,现象较严重。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不顾企业安全资质,利用手中的实权,收受贿赂,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

(4)、员工整体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和高中的占到了一大半,因此对安全意识观念较薄弱,对事故的应急能力较差。部分建筑企业在作业人员上岗前未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也造成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一个原因。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防范有效措施

(一)、通过培训,树立正确的施工安全管理理念

高层建筑是一种新兴施工模式,其安全管理理念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社会形势。安全管理的关键是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要通过培训学习等形式,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增强责任心,切实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对业人员的上岗培训也要有待加强,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建设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安全教育、职业技能的培训,掌握较规范的职业技能,提高施工安全意识,一定要做到持证上岗。

(二)、做好高空作业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人员不能是恐高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作业时必须要系好安全带,精神要集中,情绪要稳定,更要具备安全防护设施,比如安全可靠的脚手架、操作平台等。在施工时所要用到的小型工具、材料不能随便乱放、随意抛掷,一定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用专用工具包传递。外脚手架上不得堆放材料,在拆除模板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落伤人。尽量避免在夜间高空作业,6级以上大风或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严格禁止高空作业,以确保人员安全。

(三)、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评估

近几年机械事故也越来越多,原因就是设备过于陈旧,或是未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评估,很多企业如果不切合实际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性报废制度,其实这样既不经济又不安全。我们应该要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进行检测评估,评估合格方能继续投入使用,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生产责任人要明确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有步骤地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维护广大用户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保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4(25):2901-2902.

[2]、农杰.探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101,1(12):999-1000.

[3]、李文莉,蔡芸,等.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2(12):2330-2331.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8

关键词:港口建设项目;风险预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港口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意义

1、明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地位。

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年,国务院颁布下发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评估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基于超前预防和本质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安全管理对象固有安全能力的保持和提升,着眼于提升企业事故预防能力建设,强调对事故的根源控制和超前预防。这一管理体系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风险预控管理转变,由治标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向治本的人的风险预控转变。因此,企业只有引进和采用这种管理方法,才能把握防控事故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有效化解风险,防范事故,实现长治久安。

2、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领导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也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组织保障,要亲自参与安排部署,各企业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抽调不同层次、具有相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专门负责评估体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评估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并要制定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安全文化保障、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保障、生产要素管理保障等各种保障机制,要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管理;要搞好风险评估知识培训,企业要通过聘请专家现场授课、为员工教程序、教方法,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3、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奋斗目标。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就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通过开展持续、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和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做到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提升为风险管理,提前发现和消除引发事故的因素,从而杜绝事故,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二、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评估着眼于安全生产管理中“人、机、环、管”四大要素,是依照法规、制度、标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各类防范措施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安全管理中最为先进的管理模式。

(一)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是一项自成体系的管理方式,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等内容。具体实施起来,工作量大面广,技术性很强。各企业在推广过程中首先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吃透《规范》的实质,结合实际,对企业生产系统要素进行合理划分,参照《规范》逐项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管理体系,用以指导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认真做好风险源辨识评估。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源辨识和评估是做好风险预控的关键环节。各企业要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专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从“人、机、环、管”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在辨识的基础上,实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管理对象,并对风险实行分级分类,并按照全面性、可操作性、全过程性的原则,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加强监控。同时,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者有重大改变时,要进行持续风险评估。要认真组织开展全员安全评估。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职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措施的制定。在生产过程中,要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风险评估、班后和作业后评估。以便随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总结经验教训,推动风险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三)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备的制度既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也是巩固预控管理成果的重要保障。各企业在风险源辨识和评估的基础上,要针对评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预控评估责任制、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要加强职工全员培训,确保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贯彻到全体员工,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风险预控管理取得实效。

(四)加强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加强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是实行风险预控管理及其重要的环节。企业在实施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根据岗位、工艺划分生产要素,从“人、机、环、管”各个方面辨识风险,开展风险评估。要通过制订详实的岗位危险源安全风险辨析和控制表,明确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分析的原则、范围、方法和内容,对职工从事的岗位和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客观全面地辨析。特别要对设备故障和人为误操作等不可控状态下带来的连锁反应进行分析。要以部门为单位,全面查找制度、设备、工艺、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周边环境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列出危险源和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要在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现有的工艺可靠性、自动化控制水平、事故预防措施、应急处能力和操作规程的可靠性,找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消除隐患、控制风险的方法,调整和更新安全管理制度,补充和完善操作规程。在评估中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落实整改,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三、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

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完全消除的。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第三,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尤其是大型项目中,由于风险因素众多,风险的可变性更加明显。作为建设单位,应正视风险,把握其规律,采取相应的防和处理措施,避开或减轻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很多,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加强各方面协调,牢固提高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形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可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风险,超前分析透彻,做好风险预测。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建筑法律法规,认真研读相关条款;分析具体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同时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人的管理。所以,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和协调,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避免许多不应有的麻烦,从而也有利于工程进度。

2.强化项目管理,降低管理风险

风险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还能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的前期。坚持“慢决策,快实施”的方针,努力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发生偏离,实现建设项目投资目标控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低价中标是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3.以科学态度对待风险,以法律手段规避风险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但其产生和消除也是有规律的。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风险只要预防得力,一般都能化解或规避,即使出现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在消除和规避某些风险时,只要方法正确、策略对路、技巧得当,善于以法律手段实施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就可以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合同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合同的基本作用是管理和分配风险。合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识别出的风险因素的后果。工程风险与工程合同不严密、不完备、不规范密切相关,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质量,是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建设项目风险预防机制中的一个主要的防范措施。同时建设单位应重视国家土地利用政策,规划要求,回避政策风险。

4.密切联系市场、加快信息化进程

港口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市场信息,建设工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以信息化方式运作、规模化集团推进、专业队伍为主的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只有形成信息、资产、人力、物力的规模效应,发展才会实现质的飞跃。建筑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根据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选择地进行经营活动.

5、加强建设项目过程管理

港口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的工作不同,项目管理具有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等属性,因此,要确保项目的成功,获得让所有项目相关者满意的效果,项目经理除了需要清晰地把握项目流程外,更要具备优秀的信息管理、沟通管理、冲突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集成管理等能力。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团队是一个项目成败与否的关键,所以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建设,择优选择优秀人才,广纳贤良,同时做好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做好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推行经理负责制,给项目经理足够的管理指挥权和聘任、解雇权,实行权、责、利三者的有效统一;要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与能动性,比如对员工予以认同、支持,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在对材料进行管理是,要特别注意凡是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构件、成品以及半成品,都应当事先向监理工程师上交报验表、产品出厂合格证以及相关技术说明书等,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审查完毕后,方可准于其进入施工现场。

总之,港口建设项目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严格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建设企业自身的实施情况,科学分析建设项目管理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洪一民.港口建设工程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8)

[2]陈刚.浅谈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6,32(1).

[3]叶钜蓬.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作用与实施[J].山西建筑,2006,32(5).

[4]高存胜.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成本控制,苏盐科技,2006,3.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9

关键词:古建筑防火预防措施

1古建筑火灾危险性

1.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的很多古建筑中的建筑材料都是木材,木材本身的耐火等级就相对较低,再加上很多的古建筑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这样使得古建筑的耐火等级更加低,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的古建筑中都会有帐幔、字画等作为装饰,这更加提升了古建筑的火灾荷载,古建筑更加容易出现火灾和火势更加容易蔓延和扩大,使火灾对古建筑的损害加大。

1.2火势容易蔓延

我国大部分的古建筑在格局设计上都是采用庭院式,这种布局可以增添建筑的美观实用性,但是在同时也造成了防火分隔以及安全空间的减少,这样如果一旦遇到火灾,火势容易蔓延很难将火势控制住,容易给建筑物形成较大面积的损伤。

1.3灭火救援困难

我国很多的古建筑都是在一些山林或是山谷之中,离消防队很远,并且周围道路崎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古建筑一旦失火,消防队就很难快速到达进行灭火抢救工作。有些古建筑即便是坐落在市区,但是和周围的建筑距离较近,并且道路相对较窄,再加上建筑的材质,一旦发生火灾,也会存在很多的救援困难。

2古建筑消防关键技术

2.1从建筑物的防火能力方面进行保护

2.1.1应用现代建筑材料和产品技术对建筑构件进行阻燃处理。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使古建筑免受火灾的摧残,可以在古建筑的外层涂防火涂料,这样既不会影响古建筑的外观以及其文物、历史价值,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古建筑的耐火性。在古建筑以及一些构件的表面进行防火涂料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古建筑火灾的发生率也可以在火灾发生后阻止火势大面积的蔓延,降低对建筑物的损伤,为消防救援工作争取足够的时间。

2.1.2防雷技术

有效的防雷措施可以使古建筑降低遭遇雷击的概率,所以这些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一定要做好各项防雷措施,有效避免古建筑受到雷电的损害。雷击还会引起火灾,因此在古建筑中加强防雷措施也是减少古建筑遭遇火灾的重要途径。

2.1.3有效进行防火分隔

防火分隔可以有效阻挡火势的蔓延和扩大,所以在古建筑中在保持古建筑格局和外观的情况下,在古建筑中适当的进行防火墙或防火门的设置,可以使古建筑在火灾中的受损程度大大降低。对于扩建、改建的古建筑要设置恰当的防火间距。

2.1.4杜绝电气火灾隐患

用电安全也是存在在古建筑中的火灾安全隐患,因此在古建筑中要重点注意用电设施以及线路的安排。在古建筑中电线线路要运用铜芯阻燃导线,还要在电线的外层涂防火涂料,定期对古建筑的用电设施进行安全排查。

2.2从提高消防保护能力方面采取措施

2.2.1建立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系统,改善消防给水设施

在古建筑中要建立一个完善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位置要设置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方,这样可以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灭火处理。坐落在城区的一些古建筑其消防系统要充分利用市政水管网,此外对于坐落在郊区以及山林中的古建筑要在附近修建消防水塔等,以保障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水源进行灭火。

2.2.2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使人们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火灾的发生,尽快的采取救火措施在古建筑中应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古建筑中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探测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此外在古建筑中还要适当的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以便在有人发现火灾时及时通知其他人知道,更快的采取救火行动。

2.2.3建设消防车道

有些古建筑中由于道路较狭窄在火灾发生后消防车并不能通过,对消防工作造成一定阻碍,所以在古建筑中要尽量在不影响古建筑的外观情况下,适当进行消防车道的建设。

2.3性能化防火设计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在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中性能性防火系统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要求包括:存在相同的消防安全目标以及功能目标;能够对古建筑的火灾场景进行确定性以及概率性评估;在设定对消防安全目标以及功能目标的同时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评估。现阶段,性能化消防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古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其次要对古建筑消防安全功能目标、总体目标等进行确定;还要在古建筑性能性防火系统中建立性能指标以及设计指标的明确等几个方面。性能性防火系统是有效保护古建筑历史价值的重要消防措施。

2.4研发更加先进的灭火、防火技术

在古建筑中应用更多先进的灭火技术,是灭火效率更高,减少火灾对古建筑的损害程度。在灭火过程中要避免灭火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的二次污染,所以这就需要不断研制新的灭火方式,尽量在快速灭火的同时保持古建筑的原样,不对古建筑造成污染,提高灭火效率[3]。

2.5完善古建筑火灾安全逃生技术

古建筑中出现火灾时尽量减少古建筑的损害十分重要,但是对古建筑中人员的救援更加重要。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古建筑人员逃生以及人员疏散的措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古建筑中的人员能够顺利疏散、逃生,此外古建筑中人员的尽快疏散和逃生也有利于消防工作的实施。

3结束语

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但是由于古建筑在用材以及存在时间上的特殊原因,使得古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造成古建筑中较为容易发生火灾,而火灾对古建筑造成的损害相当大,因此也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古建筑要加强防火预防措施的研究,降低古建筑火灾发生的几率,降低火灾对古建筑以及古建筑内文物的损害。

参考文献:

[1]仝艳时,曲毅.建筑防火构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37.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篇10

【关键词】消防;保险;风险评估

1引言

保险与消防都是为了减少灾害,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目的一致性社会行为。消防与保险都是以危险为存在前提的,但当保险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的同时,社会消防安全环境的改善却远远滞后于保险业的发展步伐,未能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据统计,全国保费年收入1980年的64亿元到2002年入3053亿元,人均保费(保险密度)237.6元,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保险深度)为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3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从2000年的3373.9亿元,仅两年就达到了6494.1亿元。保险业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获取得了最大的利润。

2保险与消防合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1保险与消防合作的必要性

保险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承担着补偿灾害损失的责任,从企业经营管理和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必然会主动关心保险财产的安全,积极进行防灾防损工作。保险企业运用自己长期处理风险的经验和专门知识,积极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向被保险人提供防灾咨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被保险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同时,保险企业还会主动从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防灾基金,资助有关部门增添防灾设施,开展灾害研究。通过上述种种工作,既可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或缩小灾害损失的程度和影响,使社会财富少受损失,又可减少保险赔款支出,稳定保险经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统一。

而保险介入消防监督与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具有的防灾防损的职能在客观上起到了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保险人通过与消防监督部门的配合,开展防火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了投保人对防火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参加当地消防委员会等安全组织,做到互通信息,搞好各部门的防灾防损工作;保险人还参加由主管部门组织的地区性或行业性安全联合检查、冬春两季防火检查,帮助投保人消除事故隐患;结合承保、理赔工作,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拨付防灾补助费,用于防灾防损专职部门添置设备、防灾宣传、修建防损设施,使企业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如此既稳定了企业生产,也保障了社会安定。

2.2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保险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人们对保险与防灾还缺少全面的认识和有力的措施,在消防部门承担消防监督工作的同时,消防与保险的都将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企业财产火险投保后,防火意识淡薄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干部和职工,可能会想“我们已经向保险公司投了保险”,认为投了保,就把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包袱甩给了保险部门,对安全防范工作态度消极,放松了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规章制度不检查、不贯彻、不落实,对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以保险代替火灾事故预防的思想相当突出。

二是企业财产火险投保后,消防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减少了。有的企业财产火险投保费用是如期交付的,但对过去购置的消防设备,年久损坏却得不到更新。不少企业在精简非生产人员的口号下将原保卫部门及防火干部并入其他部门,专职防火干部为身兼多职的管理人员,原组建的专职消防队队员不是充实到其它部门就是年老体弱得不到更新。

三是企业财产的投保导致了一些犯罪现象的发生。在一些企业即将面临破产时,企业领导人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可能采取故意放火的犯罪行为,或是图谋赔款向保险部门虚报夸大火灾损失。

四是企业财产火灾投保后,公安消防工作的担子加重了。由于人们对企业财产火灾保险缺少全面的知识,投保后对火灾预防在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产生松懈的心理,这样不仅增加了火灾危险性而且增大了火灾损失。

2.3国外的好的作法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由于其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发达的阶段,所以很多企业行为是直接与市场挂钩,是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比如在上述国家和地区,许多行业自身均已形成了一套风险评估体系,同时不断完善了其风险评估的方法理论,表征企业的安全水平。而这些评估体系,或是由企业,或是由科研机构,或是由国家监管部门,或是由上述多方参与建立。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评估体系无一不是借助了保险的评估理论体系。国外保险的一些做法就很值得人们借鉴,比如:

(1)在保险活动中,若是被保险方在一年中未发生任何事故,那么保险费率会逐年降低,作为一种对被保险方的补偿奖励。

(2)保险人会根据被保险方规模的大小,分配安全检查人员到各个单位进行检查,促使被保险方不断检修、保养、维护设备,控制风险水平,若是检查人员认为被保险方未能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降低风险水平,那么保险公司有权中止合同。

(3)保险公司对良好的建筑与消防设施常予以保险费折扣的优待,甚至支出消防费,或直接组织火灾救助队,以抢救受灾中的财产。

同时,由保险的功能可以看出,保险对于企业的保险、银行贷款、政府及公众的安全信任度等活动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活动中,企业都必须提供证据,证明企业是具有安全信用、贷款偿还能力等。那么,建立一种适合于企业保险和安全监管的风险评估体系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反观国内,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粗放式的发展,逐步开始规范化、科学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直接导致保险的发展走入了一个瓶颈地带,尤其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各种机构、机制、管理等诸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了保险业和安全监管在技术上、理论上、观念上的落后,也使得国内的风险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还是在引用、吸收国外技术的层次上,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建立完善、有效并适合于中国保险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3结语

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要求人们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除了不断转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弱化行政干预色彩,除了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宏观管理的能力之外,人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企业要生存,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然需要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就必然需要遵守市场规律;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对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应该尽快在这一领域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将保险行业融人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保持各方的信息沟通,同时要积极开展适用于各行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开发各自相应的基础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张洪涛.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晓慧.火灾?消防?保险[J].安徽消防,2002,(9).31.

[3]蔡智敏,史平松.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4(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