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53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电力自动化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的自动化以及配电自动化。

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融入了许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三维技术、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1地理信息系统中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

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空间信息所处理的一维信息更为繁杂、琐碎,在描述比较繁杂的空间信息时,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直观、清晰、有序的方法,所以,面向对象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至关重要,成为了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相比,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1)以对象为基础,消除了分层的概念;(2)所有的地物以对象形式取代复杂的关系形式对每一个地物进行封装,构建了一个清晰、有序的系统组织结构;(3)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构使得系统可以对复杂的地物类型进行更加直接的定义和处理;(4)后编译的理念充分开发利用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在既有抽象数据类型和空间操作箱的基础上,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定义数据类型或空操作方法;(5)以icon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当下,Smallworld地理信息系统是最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诚然,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也有着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解决:(1)对象的操作对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2)对象的独立性与颗粒度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2.2时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地物的空间和时间特性。而传统的GiS只注重了空间特性,对其时间特性的描述比较匮乏。在环境监测、天气预报、地震救援等领域,研究对象的空间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地理信息系统要加强对地物时间特性的把握。过去由于器件性能和技术条件的制约,GiS对时间特性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才逐渐在GiS中提出了时空系统的概念。

一般而言,GiS中的时间维可以分为处理时间维和有效时间维两类。处理时间,又被称作数据库时间、系统时间,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处理所占用的时间。有效时间又叫事件时间、实际时间,就是指在实际应用领域事件的出现时间。

结合处理时间和有效时间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类:(1)静态时空系统。系统只描述应用领域内的当前状态,既不支持处理时间,也不支持有效时间。(2)历史时态系统。只支持有效时间,无法支持处理时间,适用于事件实际发生的历史在处理问题中非常重要的领域。(3)回溯时态系统。只支持处理时间,无法支持有效时间,适用于信息系统的历史在处理问题中非常重要的领域。(4)双时态系统。既支持处理时间,也支持有效时间。其中,处理时间记录信息系统的历史,有效时间记录事件发生的历史。

3环境的配置原则

为了保障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系统环境,保证系统环境匹配度高、针对性强。因此,系统环境配置不仅要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的要求,还应当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更高质量和适应能力的设备和软件。通常来说,系统环境配置的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为了使系统运行的效率得到提高,需要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系统中设备的性能质量;(2)为了确保可以顺利的接入互联网或者局域网,需要系统具备一定的网络连接能力;(3)系统内设备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4)为了保证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后仍然处于最佳状态,效率不会降低,系统要有一定的可拓展能力;(5)安全性和保密性要好,要保证系统之中的数据安全,排除被他人窥视和窃取的可能性。(6)系统的性价比要比较高。

总之,上述这几条是选择系统环境时必须要考虑和遵循的原则,也是对系统环境的硬性要求。只有遵循上述几点,才能切实的保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其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3.1硬件环境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用户的请求数量突增,服务器所需要处理的业务也会增多,服务器负担加重,这就要求服务器应当具备理想的数据处理能力。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必须选用配置比较高的计算机。而客户端的服务器配置可以低一些。这是因为客户端的工作相对比较容易,操作量没有那么大,就算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比较低,也能很好的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在客户端对服务器要求不高的同时,客户端对于显示器的要求却比较高。这是因为客户端主要是作为一个数据的显示平台存在的,必须要有一个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的显示器,以便最大限度的保障浏览的质量。

3.2网络环境以及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的配置与硬件环境的配置同样重要,在整个环节之中也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它所访问的数据数量十分庞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功能顺利实现。这在空间的显示以及分析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在进行这一操作之时必须要访问数量非常庞大的数据,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系统的网络环境以及软件环境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畅通性。

3.3功能模块

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划分为四个主功能模块,即地图管理功能模块、辅助做图功能模块、设备管理功能模块以及电网分析功能模块。

4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障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手段,从开发、建设、应用的各个环节提高对管理的要求,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系统的顺利建设与平稳运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要从组织形式上入手,建设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小组;其次要从技术上入手,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管理队伍;然后还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岗位责任制,落实每个人的职责;再次要规范技术操作和管理的流程,力求管理的规范化;最后要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维护管理,保障安全性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最近几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被重视。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技术结合点,充分发挥Gi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势,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再次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王东.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电力,2007(05).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地理“理性”的特征。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地理教学方法改革、辅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用于课堂教学,并与地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相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已经很是熟悉,但是理解不够深刻,至少还没有真正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起来,他们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地理课本中,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有现代地理学研究新技术手段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这些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直观表现效果辅助地理教学,加深学生学习了解的印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

1地理信息技术概况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及遥感技术结合,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检查、操作与分析。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动态分析,在三维图形中对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结合网络、多媒体和立体视觉给人创造个虚拟的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其对于空间数据强大的管理处理和分析能力已经在农业、林业、空页、国土、规划等等行业部门中得到应用,因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与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

2共享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可以应用的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城市电子地图、交通信息系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e都市、Googleearth、Visualmap、mapabc、mapbar等等。大众最为熟悉了解的地理信息系统当属googleearth,网络支持的googleearth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遍,人们出行前在googleearth上可以方便目的地的相关自然、人文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googleearth会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可以观赏全球任何地区的地貌。点击塔里木盆地,只见一条条排列整齐的沙垄横亘在盆地内部;点击珠穆朗玛峰,依次操作鼠标左键、右键可从高空鸟瞰、近景观看过渡到侧面观赏,旋转屏幕右上角的指北方向,可以绕山峰一周进行观赏,使人真正体验其雄伟和高大。调节观看的高度、方向和倾角,可以进行高低、远近以及缩放欣赏,地球上任一地区的大地貌和小地貌都能一览无余。如果操作左键、右键(或改变鼠标上面轮子的转动方向)可以分别放大和缩小所观赏区域的范围及其地表细微的形态和景观。这些基本功能的应用对于学生了解地球地形地貌基本情况是最为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Googleearth中丰富的街景图片,建筑的三维模型等等都将成为人文地理教学很好的展示工具。

3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能回答地理事物在哪里、有怎样的空间分布趋势、各地理事物之间空间关系如何等问题。其次,它也能进行直观的模拟演示、数据统计输出等。

3.1直观的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

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上显示符合某一条件的地理要素的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概念。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查询、显示功能,辅助讲授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分布,也可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2直观的表现事物地理环境状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确定某地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例如,确定离某条河流100千米内人口大于20万的城市分布,从而为内河运输、灌溉发电、洪灾预防等各种人类活动提供环境分析与决策,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功能,例如,查询某城市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线段,或较大区域内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的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多条线路,也可能给出最佳路径,这些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空间判断和决策能力都有好处。

3.3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变化情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显示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能展现其各阶段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在讲授城市化或土地利用变化等问题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直观显示不同时段的城市扩展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能帮助学生对城市化过程或土地利用变迁有深刻的了解。另外,地理信息系统能灵活添加图层要素,例如,叠加城市交通、城市商业网点等信息,使教学过程灵活多变,能培养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4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与地理情况的真实模拟:无论是地理科学本身,还是地理教学,直观性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地理信息系统能实现统计分析、图表直观显示。具体来说专题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绘制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旅游规划图等各类专题图)等。

3.5现代广泛行业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反映诸多人文地理:在“数字北京”“数字深圳”系统中,能够进行三维漫游,实现从“街区”进入房屋内部的漫游。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属性库链接查询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各类多媒体信息。这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程中的城市地理、城乡规划等知识非常有好处。

4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3

宋伟说,正是因为自己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特长,2004年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在北京华夏大地远程教育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谋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正式开始从事it方面的工作。作为程序员工作了两年之后,宋伟选择回自己的家乡广西南宁发展。广西南宁的企业,相对于北京而言对程序员的需求并不多,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宋伟选择了进入企业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2007年,宋伟进入广西小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信息部工作,从基层一名普通的信息专员干起,也正式开始了他的信息化管理职业生涯。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广西嘉和置业集团的?当时广西嘉和置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宋伟:我开始关注广西嘉和置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是从2010年开始,但是正式加入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是2011年8月,掐指一算,到今年也接近三年。我进入嘉和集团之初,说实话当时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很一般,就我看来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推广乱、应用浅、支撑差、服务弱”。

推广乱:新上的信息系统推广没有章法,培训指导都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和应用说明都没有,业务部门半懂不懂地就被赶鸭子上架开始使用。结果信息系统越用越差,问题越来越多,数据越用越错,越用越没信心。

应用浅:信息化系统上线后,信息部的人员就觉得万事大吉了,项目结束了,对项目后续工作不闻不问不跟踪了。这就造成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没人管,有了意见没人理,错过深化应用的时机,仅仅停留在表面应用。

支撑差:信息部的人员力量不足,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业务学习和分析的机制。这就造成信息部对业务部门反馈的意见反应不及时,对业务系统的思想理解不透彻,往往造成信息部推出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差,造成“系统是系统,业务是业务”骨肉分离的管理局面。

服务弱:信息部的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没有理解信息化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是为企业管理做服务的。服务不主动,不认真,不到位,造成业务部门对信息部的意见较大,满意度低。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广西嘉和置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宋伟:嘉和集团从2011年开始推行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到2013年底嘉和集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始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服务加强,满意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作为信息化管理最基础的环节,经过3年左右的持续改善和思想灌输,信息部的成员开始逐渐地建立起服务意识。同时通过更多的参与业务部门的业务学习的和讨论,信息部的成员开始领会公司的业务精髓,并能与业务骨干形成默契。目前信息部在整个企业中的形象变得清晰,满意度得到提升。

2、信息化建设有章有法,有始有终。从2012年开始新引进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都是经过严格的应用规划、上线实施等标准流程,按照“推广到位、培训到位、跟踪到位”的要求进行建设,整体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项目正式上线后,还会定期地召开系统应用讨论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深化应用的时机及时推进。

3、信息系统的业务支撑效果显著。2011年开始,嘉和集团放缓了引进和升级新系统的步伐,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原有系统的深化应用,提升系统对业务的支撑力上。经过不断的组织信息部与业务部的沟通和探讨,信息部有针对性的推广信息化系统的最佳实践经验给业务部门,帮助业务部门接受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用好信息化工具。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改善,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业务与系统的结合日趋完美,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广西嘉和置业集团工作期间,一开始您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呢?

宋伟:最初主要负责企业运营方面的信息化业务,例如成本、计划、流程等。现在还负责信息化规划方面的工作。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您在嘉和置业集团的信息化工作着力点有哪些?

宋伟:目前公司放缓了新系统的引进,因此近两年集团信息化的着力点还是抓应用深化、业务支撑和服务提升。

中国信息化周报: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是如何走上信息化道路的?

宋伟:嘉和集团的信息化之路始于2006年,2008年实现了定位,2011年开始加速发展。2006年,嘉和集团的业务不断扩大,规模也开始成倍地增加,公司决策层开始意识到,必须要有好的工具。因此2006年,公司引进了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系统――oa系统,开始走上信息化管理之路。

中国信息化周报:利用信息系统之后,对工作有了哪些改善?

宋伟:信息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最好的工具之一,它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的理解看主要有六个方面:“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细化管理、控制风险”。

中国信息化周报:it在广西嘉和置业集团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中发挥什么作用?公司对于今后it的应用有什么计划?

宋伟:对于公司的战略、决策、研发、销售等核心类业务流程,信息化主要是通过收集真实、科学的数据信息,以及提供严谨、规范的控制手段帮助企业实现效率提升、管理精细和风险控制。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公司的信息系统是购买还是自主研发的?

宋伟:嘉和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采取购买业内优秀的产品,在此基础上与厂商合作,进行系统深度定制。

中国信息化周报: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有哪些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和公司的业务相匹配吗?运用起来有哪些问题?您是如何解决的?

宋伟:嘉和集团是一家大型的多元化企业集团,目前针对公司主营的房地产业务,信息系统已基本覆盖核心的业务环节。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已经逐渐显现。经我们统计,2013年业务流程的平均效率比2011年提高了一倍多。

目前公司正在主抓业务系统的深入应用,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引导业务部门接受我们业务系统带来的先进经验,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一边推动公司的管理革新,一边从各个业务板块的源头和关键环节,积极通过应用培训、现场指导、专题沟通等手段推广业务系统的实践经验,引导业务部门试用一些有创新管理价值的应用模块和流程。甚至我们还会主动帮助业务部门分析系统的业务数据,引导业务部门去关注系统的信息价值。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息系统上线时和上线后,您的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宋伟:信息系统上线时,最大的困难我认为还是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因为只有业务部门支持你的系统,系统的应用才能顺利,信息化的作用才能发挥。为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除去平常信息部门要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服务提升满意度外,还有几个工作是要做到位的:1、前期调研和讲解要到位,尽量让业务部门道出困难,理解系统;2、组织合理,尽量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参与项目建设过程;3、培训认真,这里我要重点说。系统用的好不好,业务人员对系统的熟悉很重要。通常我都要求项目经理组织多场培训,尽量让所有相关业务部门成员参加。同时精心准备培训内容,讲解应用难点,相关培训材料和视频要提前准备,发放到位。对于培训得到的反馈,24小时内必须反馈。以上一系列工作,就是要确保业务人员在使用系统的时候,不带着任何疑问。

信息系统上线后,我认为最大的困难不在外部,恰恰是我们信息部门没有坚持对已上线系统的跟踪。很多系统最后应用不好,往往是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最后小问题成了大麻烦,使得业务部门对系统没有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就要求每个系统上线后,设立跟踪负责人,每周跟踪系统的应用情况,收集业务人员的意见,做到小问题及时解决,大问题限时办结,确保系统应用稳定。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具体指导、参与过哪些项目实施?请具体谈一谈。

宋伟:在嘉和集团的这三年,我参与的系统比较多。主要参与的系统有成本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计划管理、企业门户等业务系统的建设。

这里我谈谈采购招投标管理系统的项目实施。这个项目是2012年底上线,2013年中旬开始深入应用。由于公司的采购招投标业务量大,工作强度高,一直以来又没有信息化系统应用的经验,业务部门经常用工作忙、没时间、不习惯用系统等理由不配合信息化的建设。因此我们信息部在推广采购招投标管理系统时,受到了不少的阻力。为了能够让信息系统应用顺利,我们也采用了一些实施技巧。

第一步,抓住业务简单环节先上应用。我们分析发现招标前期的供应商管理,是一个业务源头,有专人负责,业务相对简单。我们就提议先从这个环节开始应用系统,并带动业务部门负责人关注和使用系统,起到很好的系统导入作用。第二步,抓住业务难点推动管理变革。经过多次沟通,我们发现业务部门在对供应商的评价阶段,一直是一个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的工作。我们通过多方分析和收集业界经验,通过适当的推荐方式引导业务部门主动优化管理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适时将我们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的新管理制度结合推广,很快地就让业务部门接受了我们的信息系统。第三步,适当地利用上层力量。招标过程的审批一直耗时严重,并且跟踪困难。我们采取相关业务效率对比的方式,介绍我们的信息系统一旦将招标业务电子流程运用起来,流程效率将会大大提升,从而争取到上层领导的支持。借助上层领导的力量,从上而下地开始推动电子流程使用,并通过投入人力贴身服务方式,指导业务部门使用好业务功能。最终,采购招投标业务系统成功实施,目前已经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

中国信息化周报:广西嘉和置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

宋伟:嘉和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只是取得初步成功,初有成效。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有距离。从这三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看,能取得进步有几个经验值得分享:

1、提升信息化服务满意度。通过提升信息化服务满意度,可以使得信息部得到业务部门的更多支持和信任,这也反过来帮助信息部能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建设。

2、学会信息化建设的组合拳。比起书本上一成不变的信息化建设套路。信息部如果可以学会知己知彼,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困难用不同推广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或先难后易,或先易后难;或至上向下,或至下而上;或先系统后制度,或先制度后系统等等,都要好好思考,组合出拳才能成功。

3、扎实地修炼自家内功。信息化系统用得好不好,一个关键就是系统上线后,信息部门能否跟踪到位。这就要求信息部成员对业务很熟悉,能够及时发现业务操作中的不合规处,及时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小问题、小差错扼杀。系统应用熟练了,流程顺畅了,数据准确了,系统的信息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信息总监,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您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宋伟:我认为在企业负责信息化建设,主要的挑战有三点:信息化团队管理;向上推广信息化管理;向下提供信息化支持。

1、信息化管理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要培养一名既精通信息化技术,又理解企业管理理念的人才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国内很多企业招聘信息部人员的时候,大多都是优先考虑技术出身的人才。那么如何把一名技术人才培养成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这就考验信息部负责人的水平了。就我的经验来看,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培训+实践。比如我们部门每月都要有内部业务培训课,由各系统负责人讲解自己负责的业务系统的业务内容;每当有新应用要推广的时候,开展应用培训的时候,我会要求部门全体人员都参加学习;还有各个系统的负责人都要掌握系统报表的制作方法,业务部门的报表需求都由系统管理员自己制作,从制作报表中去学习业务。

2、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出成效,上层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很重要。作为企业的信息部就要善于向上推广信息化管理。比如,善于抓住机会向领导介绍信息化系统的优点;善于联合业务部门推广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善于用信息化技术与分析,发现领导想要的信息等等。

3、信息化的系统要跑起来,数据要准确,就要依靠在第一线应用信息化系统的业务部门的支持。因此,我把向下提供信息化支持,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大挑战。我们采取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配合;提升信息部的服务主动性、及时性;有策略地推行信息化应用和解决业务的关键难点等等举措,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支持效果。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信息总监,您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了解程度如何?您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对公司业务的了解?

宋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者,我觉得至少要对企业的业务熟悉80%以上。我的资历还比较浅,房地产的业务也比较复杂,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要想很好地了解公司业务,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首先,必要的业务书籍是肯定要看的;其次,尽可能多的参与业务部门的会议,业务部门积极讨论业务问题的时候,正是学习业务的好时机;最后,自己要多研究成熟业务系统的管理理念,这是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如何看待云计算、大数据?您认为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企业的发展规划有何意义?

宋伟:云计算、大数据都是现今比较热门的话题,我也比较关注。但是,我对云计算的信息安全性问题还是略有顾虑。至于大数据,对于我们一家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应用还为时太早。

企业要走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路线,学会信息数据分析和挖掘是很关键的。学会用数据说话,理性分析,才能避免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会走偏,并将企业经营的风险控制到最低。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4

一、概述

到目前为止,地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统一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是需要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也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计算机软硬件支持,通过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采用系统和信息等过程,对有关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达到一个可视化的表达,可以为空间动态变化提供信息。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理教学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体现其作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能够解决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分布以及互相之间的联系。地理信息系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使用一些软件等,可以对地图的图幅大小进行调整,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的内容等进行确定,还能够精密计算两个物体间的准确位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在地理教学的时候,把不同的地理版块通过软件而变大变小,方便教学。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某一具体条件地理要素的特征等,更好地为学生解读地理信息。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即查询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地理信息和属性的查询,实现简洁的统计和查询,最终将结果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明确地理要素范围内的地理分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地理问题,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再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先进软件,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不同的颜色标注和不同的空间显示,实现地理信息设置和管理。通过把多样的信息结合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

最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显示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段内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状态,能够显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更直观地演示一些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事情的客观规律,把一些事件的发生通过形象的图片缓慢地展示出来,比如对于板块的运动,海陆的变迁,矿产资源的形成以及生物进化等。还能够把抽象的现象变得更详细,比如地区的公转和自转,生态系统的能量守恒定律等,让学生能够更形象直观地学习到具体的知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更热爱地理学科,更好地进行学习,收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2.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理教学的实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使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技术能够把一些文字、图画、声音等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比如人口地理教学,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方便地展示讲课的内容,按照人口分布,通过人口密度图展示。对于城市的空间结构,可以制作城市的空间结构图,从而让学生能够自己去观察和分析空间分布情况。

另外,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通过使用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很多在现实当中无法重现的景象,比如高原、盆地、地球板块运动等。通过使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水纹、生态等进行形象的展现,利于地理教学的深入开展。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断和学习,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理形态。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5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81-0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本课程在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信息系统建设的概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规划、实施、维护以及评价,重点讲解基于结构化思想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简单介绍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对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我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承担信息管理和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审计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顺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课程是实现我校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课程。

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的探讨

1.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定位及特点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了解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信息系统常用开发方法,掌握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基于组织、管理和技术全面地分析、设计实际的信息系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信息管理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管理学等,在学习完成这些课程基础上,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之后紧接着就是大四第一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该课程是毕业设计之前的先修课程。无论从开设课程的体系结构上还是开课时序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是实现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为信管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的内容多,抽象程度高难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通常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展开介绍的,信息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重点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对于从未有过开发信息系统的经历的同学,这些内容多而繁杂且抽象,尤其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中用UmL进行信息系统建模具有相当高的抽象程度。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以及开发工具不断更新,要求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更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只有通过实际案例的实现才能理解其理论,掌握其开发技术。所以如何设计、安排课程的实践内容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1.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时数90其中包含54课时理论和36课时的实验课。课堂上教师主要借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解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具体教学过程上,通常第一节课教师首先介绍该课程在我们信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结构及主要内容,介绍在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考核的形式。其后,根据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事例来解释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教师批改后通过习题课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1.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中的优点

1.3.1 教学内容易于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教师结合了具体的实例,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如对数据存储条目,不只是告诉学生其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还配备了具体的例子,给出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存储条目,让学生明白数据存储条目的具体定义。

1.3.2 课堂加强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讲完相应的知识点后不但会给出例子,还会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自己做,并把作业当堂上交,这不但使学生得到了练习,还可以作为学生的考核。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

1.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听课人数较多,主要采用的是以老师讲为主间或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就会抱怨课程枯燥乏味,他们就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进行思考,使得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他们的信息,并没有通过学生大脑再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将过去的大班教学分解成小班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以及互动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教学由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多向信息交互交流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最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由教师主导,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角色完整的开发团队,成员扮演着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操作员等角色,承担着整个开发过程每一阶段的任务,在协作过程中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针对老师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授课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学的探讨

2.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组织系统的抽象描述和建模的能力,熟练使用分析工具来描述信息系统模型,进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后期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它也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运用中的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课,二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设计。

2.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的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课程共计36课时,内容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操作用友eRp-U8会计财务管理软件,学生操作完成后,系统实现的每一部分功能能够绘制出它们的数据流程图。第二部分是借助CaSe工具如mS project、mS visio等软件,学会绘制甘特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以及系统结构图。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后,能够了解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所使用的CaSe工具,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设计共安排40课时,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大纲等相关教学资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承担信息系统开发不同阶段的任务并协作完成。每个小组的课题可自行命题也可根据老师提供选题来确定。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对所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完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文档。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同学们更好地熟悉了开发信息系统的整个过程,掌握了开发文档的撰写,培养了同学们互相协作精神。因此,课程设计非常有效地服务了课堂的理论知识。

2.4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在内容、教学方式、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教学安排上有些不合理。我们准备对今后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作一改进,即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系统规划”完成后,就开始布置课程设计工作,将放在学期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前面,使得学生对系统的前期调查和分析有较充裕的时间,课程结束后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时间集中撰写各种文档。同时,在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更加紧密地了解社会对信管人才的确切需求。

3 结束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随着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效能。结合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信管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群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术,2007(4).

[2] 成卫,张小川.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报,2006(11).

[3] 陈玉栋,郭长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福建电脑,2006(5).

[4] 张富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1).

[5] 黄双颖.关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优化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8,4:112-113.

[6] 余梅,郑悦林,余肖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2009, 21:222-223.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操作的管理系统。跟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相比,新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能够及时的了解房屋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的反应情况,了解问题后能够尽快的想出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自己在网上了解该房地产企业的相关信息,避免了消费者在不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上当受骗,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住的舒心。信息系统的服务宗旨是设计一套简单、容易操作、功能多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使它更好的应用与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和管理。

1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首先进入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这里设计了登录和系统主菜单两个选项。登录进去可以了解该企业房屋销售情况和销售价格等各方面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客服进行交流,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系统主菜单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四个窗口,分别是:基本信息、房屋销售、统计报表和系统设置。在基本信息这一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房屋型号的销售价格、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在房屋销售这个窗口里面,我们可以了解该企业的销售方式、销售的收款管理、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和客户的退款管理等情况。其次是统计报表这一栏,我们可以了解该企业的员工销售统计、购房订购统计及客户订购和数据统计等。在最后一个系统设置栏里,有用户管理、用户口令修改、数据备份恢复和退出系统这四个功能。

2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

(1)登录模块

用户根据登录提示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库会对此进行检测,来验证用户的账户和密码是否正确。

(2)基本信息模块

用户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该企业的基本信息,及时地了解楼盘的销售情况,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了解该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这样也方便客户在购房时能够及时地和企业的销售人员联系。

(3)房屋销售模块

用户可以根据房屋的销售情况,了解哪些房屋已经销售,哪些还没销售,这样更能清楚的确定自己的购房目标。对于已经卖出去的房屋,这里有详细的收款情况,如果任何有问题的房主,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查询与核对。买房者的基本资料也可以在这里查询,如有客户要退房退款,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再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4)系统设置模块

用户可以在这个模块修改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基本信息,同时也可以将用户的信息备份,以免丢失。要是客户退房了,房屋销售情况就会有所更改,以便购房者可以及时的了解此房还没有销售。要是都没有问题,整个系统就可以应用了。

3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也叫可行性研究。为了了解该系统是否可行,我们会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检验该系统的研发是否有必要。通过对它的实用性、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来对其进行检测,如果各方面指标都达标,则这个系统可以应用于房地产信息的管理,只要有一个不合格,则该系统就要重新研发。工作流程是管理系统的核心,它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化、流程规范化、监控智能化。应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公司的办公方式,也可以为整个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和办公理念,提升了公司的管理能力,使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可视化。对于房地产企业,房屋销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屋销售情况好,企业的利润就高,反之则企业没有盈利。现在房屋销售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提高销售额,销售企业只有在各方面不断的提高,如:人才培养,企业形象,好的管理系统等,企业的销售额自然也会随之增长。房地产企业需要及时掌控房屋的销售和收费情况,这时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房屋销售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试应这种需求而设计的。

4需求分析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对数据库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该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过数据库来实现的。数据库中有些表的属性较多,而且有些表的数据将用来检索其他表,所以要求数据库的访问能力比较强。此外,该系统在会员登记、信息查询、房屋数据管理等功能方面要求比较高。

5结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将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房地产管理是必然的趋势。它不仅便于企业管理,也服务于消费者,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7

关键词:轨道交通;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信息化

1前言

庞大而复杂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因其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设计计算理论尚不完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工程进度难以把握、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工程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而为确保工程安全进行的施工监测由于条件限制,使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获得的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工程事故仍然不断。另一方面,由于轨道交通工程规模庞大,各种数据浩如烟海,全面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对建设管理单位控制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正是基于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运用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开发的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快速而准确地获得各种数据和信息,随时了解工程动态和进展,方便快捷地查询历史资料以及工程结束后资料整理、归档、利用等工作。

2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2.1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该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车站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隧道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网络远程办公系统、网络视频远程监控系统、自动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自动监测系统是根据需要嵌入车站或隧道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中运行的。自动监测系统与自动监测仪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传输、查询、分析、预警网络,全过程无人工干预,确保数据的实时、真实可靠,通过网络通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随时随地了解工地实时状况,保证工程数据的及时处理,在工程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进行。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系统下工程信息传递和交流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内容的缺失、信息扭曲、信息传递的延误等,实现了工程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相对集中化、信息整理和变换的程序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等。具体来说,整套系统可以把监测、监理、施工相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实时地上传、汇总、整理、分析,可以对监测数据的异常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动判定、报警;监控者随时随地通过视频技术直观地了解现场的施工及进展状况(图2);同时该系列软件还可以实现对工程文档、进度数据、工程合同等工程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汇总。由于本系统中发展了internet网络远程监控的新技术,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远程控制;使得监控中心多点化、低成本任意位置移动。管理者、专家组只要可以上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该系统收集所有监控数据,了解现场情况,同时由于各种工程资料的电子化,施工结束后资料的整理、归档、利用问题也迎刃而解,科研部门亦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科研工作,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建设水平。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8

摘要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总体架构及GiS平台的基本功能,指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关键词GiS共用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1背景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2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历史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应用进行管理。图1所示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下的集成。3系统的技术框架3.1系统的总体架构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3.2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9

关键词:计算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183-03

BasedonGridComputingthree-dimensionalGeographicinformationSimulationSystem

LiXu-xiang1,ZHanGwen-ning2

(1.SoftwaretechnologySchool,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2.SoftwareCollege,Zhong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3,China)

abstract:Byintroducingthegridcomputingideaanditsrelatedtechnologiesintothespatialdatamanagementandinformationserviceinthewan,thispaperdescribesthethreedimensional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whichcombinesthecomputationalgridenvironmentwiththegeospatialdatagirdenvironment.theplatformpresentedsupportstheunifiedmanagementandefficientdispatchofthemassiveandheterogeneousgeospatialdata,satisfyingthelarge-scaleconcurrentaccessestothegeospatialdataandservices.

Keywords:gridcomputing;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analogsimulation

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以宽带信息网络为主体的信息高速公路(nii)构成了数字地球的神经网络,而各种信息服务就是这个神经网络上的神经元。地理信息服务则是一种最基础的信息服务【1】。

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在其基础上,可以整合现实生活中各种信息资源【2】,建设数字城市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1】,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建设地理信息平台服务于各种空间资源的管理、应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3】。

1系统设计策略

以全球空间环境为目标,通过计算网格将高度分散的各种异构地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地理信息服务网格,以统一的界面透明地提供给用户,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将空间分布和动态连接的各类地空信息资源向分布的用户群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服务。

系统的设计充分的考虑了已有的、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可以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各种地理信息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全球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集成度高,在充分理解和消化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和分析需求,利用现有的技术成果,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以最优方式集成。

该系统的研制采取顶层设计、技术集成、多方协作的途径。

1)重视顶层设计、强化标准意识。运用网格技术构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是新技术发展与地理信息服务新需求相适应的结果,不仅涉及一系列新技术领域,还涉及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各领域对地理信息服务的新需求。因此,本系统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做好包括地理空间网格体系框架和技术框架在内的顶层设计和标准研究,以便涵盖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各个方面,正确引导随后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2)重点技术突破、体现技术集成。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技术集成是该系统研究的一个难点。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涉及到网格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协同计算技术、数字地图技术、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还与认知科学、地理学、地图学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因此,本系统研究多在技术集成上下功夫,以达到最优的集成效果。

2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大规模计算机集群的协同:构建计算网格环境,通过大规模计算机集群的协同,克服或缓解网络环境的动态性和不可预知性(例如:网络拥塞、网络断开、节点退出等)对服务性能造成的影响,提高协同的访问效率,减少文件传输的网络延迟。

2)海量空间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在计算网格中,存储pB级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网络上分布的多个数据资源,形成单一虚拟的数据访问、管理和处理环境,为用户提供实时服务。

3)空间信息数据的高速传输:相应用户服务需求,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使得存储在计算网格之中的数据可以高速的移动、更新,以供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数据。

4)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调度:在三维视景渲染中,快速更新显示数据页中的数据,提高渲染速度,缓解视景的“延迟”现象。

5)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向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转换:适应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将传统的按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分幅编号存储的现有4D数据产品转换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便于分布式存储、大规模用户协同访问,快速调度显示。

6)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将地理信息应用功能以服务方式提供,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基本业务(如地形地貌的浏览,专题要素的查询),并结合政府、企业及公众的特殊要求,提供相应的特殊服务(如寻址分析,交通分析,警用分析等)。

3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共分为硬件资源层、网格环境层、服务应用层和用户层。

对用户而言,只需要提出地理信息服务请求,不必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来自哪个地方的哪一台服务器,而取决于其信息服务机制。网格服务环境能够把互联网上高度分散的各种异构地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以一种统一的界面和方式透明地提供给用户,地理信息网格的目标就是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将空间分布和动态连接的各类地空信息资源向分布的用户群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服务。

系统模块的划分:

1)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网格管理模块

利用网格来管理各种空间信息数据。基于地心坐标系和统一高程基准面的地理坐标参考系的信息粒度从空间地域上划分要包括覆盖全国城市的大比例尺高程数据、高分辨率影像和全国地区的矢量数据。空间信息数据管理模块将空间信息数据有机的管理,便于快速的调度。

2)计算网格支持模块

可以支持大用户量的并发访问,设计了合理高效的文件Cache机制,通过负载平衡以及并行计算减小了网络延迟,为客户端提供了高性能的协同服务。

3)地理专题信息服务模块

研究专题信息资源的分类、数据标准及数据库体系结构。提供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的服务,如市政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交通导航、生态环境、城市灾害等。专题信息服务子系统还可以深度融合各种信息,在其上进行各种分析,如经纬度查询、距离量算、面积量算、缓冲区分析等。

4系统的主要技术构成

该系统的主要技术包括计算网格的构建、数据网格的构建、服务网格的构建三大部分。

4.1地理信息计算网格的构建

地理信息计算网格的构建是指构建一个广域网条件下的计算网格环境。它可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系统平台各异的计算资源和格式不同,编码不同多种地理信息资源,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网格平台,可以满足大规模的用户对海量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

地理信息网格环境的构建主要在网格计算技术支持下,以空间信息网格(UG)体系为指导,探索以空间信息网格为基础的新一代网格地理信息系统(Grid-GiS)的结构与组织体系,开展联邦空间数据库、空间计算环境前沿技术研究。

1)广域范围内支撑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的网格存储结构技术

网格存储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将所有参与进来的用户既视为服务对象,又视为空间数据信息提供者,为用户提供实时服务;它能够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空间数据虚拟成一个海量数据库,能够在动态的分布式环境中实现空间数据增量更新并维护数据的一致性,能够自适应地根据用户的访问量来调整服务器内部以及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同时要实现网格系统本身高效的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

2)广域网环境下计算机集群协同技术

网格技术在解决分布式计算机协同和共享上有很大的优势,是理想的高性能协同服务解决方案。不考虑硬件和网络设施的因素,系统应该尽可能地克服或缓解网络环境的动态性和不可预知性(例如:网络拥塞、网络断开、节点退出等)对服务性能造成的影响。另外,为了提高协同的访问效率,减少文件传输的网络延迟,系统必须设计合理高效的文件Cache机制、负载平衡算法以及并行传输机制以减小网络延迟,让用户没有远程感觉,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协同服务。

4.2地理空间数据网格的构建

针对计算网格的特殊性,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地理空间数据网格体系。传统上地理空间信息是以地图投影作为数学基础,以比例尺和经纬度来组织,以图幅为单位来划分的。这种数据组织方式已不适应网格环境下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需要。因此,需要突破传统平面投影、比例尺等的限制,研究基于地心坐标系和地球椭球面的地理空间信息的多级网格的构建技术和方案,使得地理空间数据能够更好地满足网格环境下的信息保障要求。

将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转换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将按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分幅编号存储的现有4D数据产品转换到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可变比例尺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

1)地理信息服务基础地理框架构建

基于地心和统一高程基准面的地理坐标参考系;地理信息服务矢量基础地理数据多比例尺度应用要求及多比例尺表达的技术体系结构;多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要求及应用技术体系结构。

2)地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结构构建

地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结构的构建是本项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基于地心坐标系和地球椭球面的地理空间信息网格化方法,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尺度、不同空间基准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与融合技术,形成地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

地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属于地学网格的概念,是对地理空间进行多层次划分的方法。网格划分的方法很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多级网格体系结构一经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地理位置的空间数据可由(网格编码、属性)来表示,实现全球空间信息的统一存储与管理。这种表示方法克服了传统不同坐标系、不同投影等各种异构数据源带来的一系列不一致表示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了网格计算环境中地空数据共享的集成问题奠定了基础。

该系统采用的网格划分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按不同网格大小将全国范围划分为不同粗细层次的网格,不同层次的网格,在范围上具有上下层涵盖关系。每个网格以其中心点的坐标(网格中心点)来确定其地理位置,同时记录与此网格密切相关的基本数据项(如经纬度,全球地心坐标,各类投影参数下的坐标)。网格划分层次是根据实际地物的密集程度和应用的精度需要所确定,需要建立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型,实现不同网格层次数据之间的无缝浏览。

3)传统地理空间数据到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数据的转换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是在地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检索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集成和融合不同时间、不同尺度、不同空间基准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构建网格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只有将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转换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应用技术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将按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分幅编号存储的现有4D数据产品转换到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可变比例尺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理论、技术与方法非常重要。

4.3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网格的构建

在地理空间数据存储与访问服务中,涉及任务管理与分发、消息获取与解析、本地控制管理系统、远程管理与调度等服务。为了验证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原理和技术可行性,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系统。通过封装地理信息服务的核心应用,在internet为web服务,可以实现不同企业间地理信息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共享和交互。另一方面,这些的地理信息web服务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描述各异,如果缺乏一种统一的描述、注册和集成机制,同样无法完成web服务的定位和应用,因此建立起一套方便高效的服务资源的管理机制。能够将大量的web服务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分析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基本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政府、企业在各级机构的应用模式,提出地理信息服务网格应用的技术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及接口技术。研究在网格计算技术支持下,以空间信息网格(UG)体系为指导,探索以空间信息网格为基础的新一代网格地理信息系统(Grid-GiS)的结构与组织体系,开展联邦空间数据库、空间计算环境和虚拟地理环境前沿技术研究,开发适用于网格计算体系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5结束语

本系统可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系统也可用于市政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变通导航、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城市综台管网、电力、交通、通信数字化生存等方方面面,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性的咨询服务,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述彭.地球信息机理研究――一个跨学科的优先领域[J].科学导报,1994(12).

[2]薛勇,王剑秦,郭华东.数字地球网格计算雏议[J],遥感学报,2004(1).

[3]陈述彭.信息流与地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鲁学军,励慧国.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科学[J],地球信息科学,1999(6).

[5]周成虎,鲁学军.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J].地理学报,1998(6).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篇10

1.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简称为GiS。它是一种特定的比较重要的三维空问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相结合,对整个空间中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和描述。与此同时,位置与地理信息不仅是LBS的核心,而且也是LBS的基础。经纬度坐标只可以放置在特定的地理信息中,只有在确定某个地点、标志、方位后,才能够被用户认识和了解。用户对与之相关技术获取到位置信息之后,还需要更多的了解所处的地理环境,查询和分析环境信息,以便为用户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对测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信息、数据、参数的分析,来对实物的坐标进行定位,随后根据测绘设施设备的检测结果来绘制图像,从而形成具体影像信息的过程。应该说,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充分的减少了相关人力资源的使用,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缩短了工作时间。 

1.2GiS的功能分析和技术特点 

GiS在进行技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着重对属性和空间数据的科学有效利用,其具体应用过程中利用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其主体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决策方面的具体应用,如果按照地理方面的信息功能对其进行划分,GiS则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编辑和检验等几个部分,其中,空间分析和模型等使比较常用的功能,GiS通过将各类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综合运用,有效提高了地理信息定位的的精准度。同时,GiS在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之间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在工程测绘中应用起来比较方便,GiS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进行充分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地理现象和认知方式的体现,在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的过程中GiS综合实现了精准定位、快速采集数据的功能。 

2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1对数据采集的技术分析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系统正是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才得以将实物性质具体表现在影像上面,因此,数据的采集工作也就至关重要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我们常用到的储存方式为矢量与栅格。其中栅格数据包括存储单元的行与列,存储单元放唯一值,可以根据地而单位的网格宽度来确定栅格数据采集的分辨率。矢量存储对实际存在的对象采用几何图形实际的表现出来。同时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获取相应的坐标位置,将输入的GiS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在配合摄影机、激光雷达、数字扫描仪等设备,结合航天器和卫星的数据库,最终完成数据采集。 

2.2转换处理相关数据 

在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处理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实物的具体特点、属性进行系统的识别,从而建立一个空间链接,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测绘。数据采集完成之后,我们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新建构,用以确保GiS系统可以对采集的信息格式认证、识别,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信息的兼容,使之成为我们所能用到的信息模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信息系统转换、处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测绘精确度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就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相关的数据、信息有选择性的予以保留或删除。 

2.3在制作专题图方面的应用 

在对空间不同规模制图和对象识别过程中,传统测绘技术在识别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更加适合制作专题图,地理信息技术的分辨率和地圖的比例尺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由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平台和传感器问题,使地图信息在形成过程中,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方面的成图精度和比例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地理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体分辨率和地图之间的比例尺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使用过程中不同传感器在获取信息和图像时,形成的比例尺也是不同的,在地理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对这个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和变化周期有所了解,对地理信息源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以此来快速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 

2.4在工程变形检测方面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工作中,由于受到地壳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建筑物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位移现象,这种工程变形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沉降、陆地工程移位变形和大坝变形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传统的测绘方法很难把握,使测量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GiS测量方法在工程测绘中应用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工程变形可以分为地表沉降和陆地工程变形等,通过GiS可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监测,机构强度设计和观测时段设计等进行把握,GiS技术在这些周期中都体现出比较强的作用,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要。 

2.5空间的处理与分析 

空间的处理与分析过程发生在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转换之后。它具体指的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空间信息分析,以及相关的图形信息换算,对空间里的实物进行定量的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处理分析过程是该系统最为关键的一环,空间的处理与分析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较为复杂,因为在具体操作时,它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技术与学科,一旦适用不当,就有可能会引发一些误判。实际上,空间的处理与分析就是描述空间的现实状态,得到空间信息的效果,以及对现实空间做进一步的预测。在未来,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和范围也会继续提高。 

2.6显示数据 

一般来说,在地图上描述地理特征,尤其是在对一些大中型城市进行测绘时,我们可以适用点来具体表示该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市民的分布状况,即使用不同密集程度点的分布情况来对其进行直观表达;相同的道理,对于道路、街区,我们就可以使用线来对其进行区别,即使用不同密集程度线的分布情况来表达各区位市民的居住情况。对于以上城市测绘,我们也可以先对每个区位的市民人数进行统计,然后再依据一定的指标,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市民的区位分布,同样,城市的交通、街道也能够通过对相关地区交通量的统计后,使用颜色来对它们进行分类。 

3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独特属性,对测绘测量工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支持,它更促进了测绘工作的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在一些测量任务中,地理情况复杂、地形不便而无法进行测量测绘的难题,它的提升和运用,不仅能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国家地理上的一些空间区位问题。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逐渐完善和研发,这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深化对该技术的认识,加大投入,以此来促进我国测绘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称生.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