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9:51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1

关键词:高龄患者;临床麻醉;用药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逐渐加剧,经济也在不断增长,临床上进行老年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日益增多,高龄麻醉成为临床麻醉的重要部分。因为高龄患者的身体机能出现衰老和退化,常伴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使得临床麻醉风险增加,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因此手术前要做好身体各项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提高高龄患者麻醉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的128例高龄临床患者为试验研究对象,男75例,女53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5.7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5例,B组73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B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全部患者均有除手术治疗之外的其他内科疾病,且含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占75%。包括心电图异常96例,高血压心脏病46例,冠心病53例,肺心病27例,慢性肺气肿44例,脑出血21例,脑梗塞42例,糖尿病39例,低蛋白血症11例,严重贫血13例,水、电解质紊乱6例。全身麻醉中急诊13例(23.64%),硬膜外麻醉中急诊19例(26.23%)。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对患者进行分级:ii级28例(21.88%);iii级50例(39.06%);iV级44例(34.38%);V级6例(4.69%)[2]。iii级以上的高龄患者进行麻醉均有一定的危险,应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制定详细的麻醉方案。

1.2麻醉方法

1.2.1麻醉前准备麻醉术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评估,做到全方位的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心率、心电图、氧饱和度、血生化、X线胸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以及血、尿常规[3]。术前应对各种合并病症进行控制:①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持续进行降压治疗控制血压;②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血糖≤8.3mmol/L;③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术前应将感染有效控制;④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⑤对伴有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的患者应尽量控制,避免发生心律失常[4]。患者术前4h禁饮,前8h进食,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5]。

1.2.2麻醉术中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常规参数,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尿量以及氧饱和度,病情严重的患者除以上参数外,还需要进行深静脉穿刺。a组55例高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快速诱导插管,静脉滴注芬太尼0.5mg/kg、丙泊酚1.5mg/kg、咪唑安定2mg/kg、维库溴酚0.1mg/kg迅速诱导气管插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在诱导前5min给利多卡因1.5mg/kg[6]。吸入异氟醚用于维持麻醉,因术中要控制呼吸,应结合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手术的需要而调整异氟醚的量。因高龄患者身体机能的衰老和退化,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给肌松药,通常实际给药量比理论给药量少[7]。全身麻醉法有很多优点,如诱导快,充分镇痛、供养、肌松,保持气道通畅,易于控制持续时间和深度等。B组73例高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循环呼吸较好的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直入或侧入,先给3ml的1.5%利多卡因,观察10min后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麻醉阻滞面情况来决定是否追加利多卡因及追加剂量[8]。

1.3麻醉效果的评价标准通过观察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和血压的波动情况进行评价,一般与手术前比较波动不大于20%较好[9]。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麻醉后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升高比较p值小于0.05,血压下降p值大于0.05,生命体征p值大于0.05。由表可知,12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麻醉后生命体征有较小波动,基本趋于稳定,但术前、术后血压波动大于20%的患者较多。

3讨论

临床上高龄患者是指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因此高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例数也在增多,高龄患者的麻醉手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高龄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的衰老和退化,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超过75%的老年人除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外,还伴有超过两种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血管病等,因此,手术前应做好身体各项常规检查,对麻醉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合理、详尽的麻醉方案。由于高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症状,降低了受体的数目,使代动力学发生改变。高龄患者对物的敏感性增加,应减少的吸入量[10]。根据高龄患者的身体情况给肌松药,一般会少于理论用量。硬膜外系局麻药的浓度也要尽量减少,采取多次、少量给药,术中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争取在麻醉有效的情况下用最少的,提高手术的安全系数。术后要加强监测,通过各项监测情况,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前患者会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医务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使患者放松心情,消除心理负担,更好的配合手术。

总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应密切监测术前、术中、术后,掌握患者详细的身体状况,灵活制定麻醉方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晓钢.高龄高危患者临床麻醉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12:1848.

[2]邢均.高龄患者临床麻醉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2834-2835.

[3]朱建伟.高龄患者临床麻醉170例总结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28-29.

[4]侯恒声.高龄患者临床麻醉初探[J].中国卫生产业,2011,25:84-85.

[5]汪压尘.高龄患者临床麻醉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2,01:118-120.

[6]杨任春.60例高龄病人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4:45-46.

[7]陈传昺.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麻醉术前评估与麻醉选择[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02:61-62.

[8]梁仁信.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08:114-115.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2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机制及诊疗的二级临床学科[1];成为了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的一门重要临床学科。由于麻醉医学教育起步较晚,我国麻醉学科总体情况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通过进修、培训等手段来完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目前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在校医学生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或工作前的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1麻醉学实习生的传统带教模式

临床实习是在理论课完成后进行的,学生对于常见的临床理论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临床的思维还没有形成。怎样才能把学生已经具有的比较朴素和原有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技能,是摆在临床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麻醉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传统的临床麻醉实习模式已日益显示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习生对于麻醉学内容一知半解,虽然经过理论课的教学,但许多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仍很模糊,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2)传统的麻醉临床实习带教是以带教医师为中心,主要通过带教老师术前访视并由带教老师制定麻醉方案获得知识,通过临床操作获得一些技能,很少有人质疑带教老师的麻醉方案的正确性;(3)教学内容不能跟上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速度,影响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4)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病人,直到第四年学习临床课专业和第五年临床实习时,才真正接触病人,因而造成基础课与临床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很难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传统教学方法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研究、探索的空间,养成了医学生接受现成知识,处处被动服从的习惯。致使许多医学本科生、硕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好,自我吸收和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医学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2循证医学引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全新的临床理念,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病人的治疗措施”[2~3]。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eBm在临床实践具体包括5个步骤[4]:(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这种被称为“21世纪临床新思维”医学模式不仅使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思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对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5]。

利用eBm的理论指导临床实习教学,改变教师以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的传统模式,转而用真实、可靠、科学的信息――即我们所要遵循的“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基础,从而培养单纯依靠个人“直觉”和“经验”开展临床教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诊疗设备的进步,麻醉已日益成为现代化医院日常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麻醉学不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以至于为麻醉工作直接服务的新型麻醉机、监护仪的开发和研制方面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麻醉专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各科对麻醉需求的增加,使麻醉科的工作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麻醉学发展必然。麻醉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实习阶段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培养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比较强调动手能力和应激处理能力,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也较为复杂,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还涉及整个手术期的准备和治疗,维护病人的生理功能,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提供保障;同时,要掌握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能够处理危重急症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也要求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操作,具备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eBm进入麻醉教学领域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用eBm理念来指导麻醉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培养积极性与主动性及创新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所掌握的医学文献检索方法、计算机能力及外语能力来收集文献资料,用eBm的理念来正确评价资料的正确性、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eBm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和内容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3eBm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3.1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带教老师,应尽快转变观念,把实习带教作为一项重要、神圣的份内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意识强,热心教学,还善于言传身教,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查新、阅读文献的技能,从根本上自觉学习并实践eBm,逐渐实现由经验医学向eBm的医学模式转变。通过循证,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充分体现敬业精神,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教书育人,展示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根据循到的证据,与教科书有机结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尽快地掌握临床工作特点,学会临床工作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医学的浓厚的兴趣和高尚的医德,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真心为病人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得到准确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准确、合理的治疗方案。

3.2传统带教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6],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标明确,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要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归结成学习议题然后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它的局限性在于教学法所需师资、教学设备较多,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学生将基础理论学习改为临床问题式讨论,可能漏掉了一些内容,而且pBL教学需要一定环境,良好的风气,大量的教学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是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传统实习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带领学生术前访视,查看病人及体格检查,再由教师分析病例,制定麻醉计划,或有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习方式被动。由于临床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工作,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结合成为可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我们让一批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带教,师资力量充足,让学生从实际病历着手,按照eBm在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使学生领悟eBm的精髓,学生既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设计的问题会更周密,回答问题更具科学性,并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带教老师在麻醉前要求学生应首先掌握麻醉前访视所需要采集的资料。如了解病情,收集病史,确定病人一般状态,评估麻醉风险等,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采集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体检背部皮肤情况、脊柱有无畸形等,血常规、凝血功能全套等辅助检查结果,术前使用抗凝药等用药情况,了解病人的过去史、手术麻醉外伤史等。使学生学会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人的综合情况进行aSa分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制定麻醉计划及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然后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到解决的最佳证据;进一步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所获得证据来实施麻醉方案;最后观察麻醉效果,评价诊疗过程的经验。例如关于麻醉方案的制定问题,一个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拟行胆总管探查的手术,应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方式,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否满足手术的需要,术中手术方式的变更会有哪种可能性?麻醉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并发症引起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明确诊断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如何处理?带教老师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方面的思考,同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杂志书刊、因特网等查询最新的医学信息,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互相补充,制定麻醉计划。老师根据实习生的麻醉计划给予补充及纠正错误。在麻醉期间,让学生根据病人的麻醉出现的情况等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术后,实习生写麻醉小结,总结经验。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和处理临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临床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3.3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提高实践操作基本技能:临床麻醉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如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气管插管技术、深静脉穿刺技术、动脉穿刺技术及漂浮导管技术,还有心肺复苏术等。这就是麻醉专业实习要求的特殊性。在麻醉科实习的模式是一对一手带教模式,让学生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老师严把关,到学生比较熟悉的时候让其操作,放手不放眼,对病人的每一项用药和处理,学生必须征求带教老师的同意才能实施,以确保病人安全。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会远远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现行的诊实习模式进行改革。(1)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仔细示范,学生对教师的操作是模仿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一步步给学生示范及讲解清晰;(2)通过放教学录像、教学图示进行标准示范,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手法都进行认真练习和领会。(3)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要明察秋毫,对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讲解和纠正学生,在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4)麻醉学专业必需开展模拟操作训练,在模拟逼真的环境下训练临床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基本麻醉的操作过程,当在病人身上正式操作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大大减少了麻醉操作过程并发症发生,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4.3麻醉专业实习医师临床基本功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促进学生综合素的提高:进行操作考核,根据其麻醉前看病人、麻醉前准备、无菌观念、麻醉操作熟练度、围麻醉期管理病人、回答教师提问情况及术后随访病人、书写麻醉小结的情况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分,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让其改正并在今后进行弥补。实习内容和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相应的考核方式与之配套效果较好。

麻醉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以学生必须具有灵活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采集病史的能力、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和作出检体诊断的能力、根据病情选择最佳、最经济麻醉方式的能力、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调动病人合作的能力、具备处理一般急诊及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熟练使用麻醉设备及处理一般设备障碍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审慎科学的阐释临床所见并独立从事医疗研究的能力、术后镇痛的能力[7]。麻醉学这门实践性科学决定了医学生要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而在考核完成后,教师不仅给学生们讲解在考核中的出现问题,还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反复练习。技能考核既是对麻醉学知识、技能检验,又是一次再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思维性内容的考核,以麻醉计划书代替传统的出科理论考试,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自选病例(病例相同)的麻醉前计划书,在此基础上,实习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出一套系统的麻醉计划方案、麻醉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并制作成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推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在教研室作报告,全体学生当场接受教师的提问并答辩。通过这一改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熟悉了医学文献的查阅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证思维能力和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了临床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曾因明,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SacketDL,Rosenbergwm,GrayJa,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whatitisandwhatitisn't[J].BmJ,1996,312(7023):71.

[3]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

[4]李幼平.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5]李丹,米粲,赵涌,等.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04.

[6]DonnerRS,BickleyH.problem-basedlearninginamericanmeicaleducation:anoverview[J].BullmedLibrassoc,1993,8(3):294.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3

关键词:高龄患者;麻醉;临床观察;分析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机体免疫力开始下降,心脏、肾、肺等功能逐渐出现问题,因此在实施手术时为了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手术实施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本文根据不同患者机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并观察其麻醉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5月共收治高龄患者共计5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麻醉方式的选择,观察临床麻醉效果。

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71~89岁,平均年龄为(79.12±5.12)岁。其中糖尿病患者有21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有1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有1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有7例。

1.2方法麻醉方式主要有全身麻醉以及椎管内麻醉等,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以及物,并观察患者麻醉后效果。

1.2.1全身麻醉应用静脉吸入的复合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首先应用丙泊酚或者咪唑安定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注射方式为静脉注射法,然后再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将阿曲库铵注射其中,最后采用丙泊酚复合液进行麻醉维持,并观察全身麻醉的效果[1,2]。

1.2.2椎管内麻醉

1.2.2.1舒芬太尼的应用首先选择穿刺点L2、L3,然后将穿刺针从硬膜外进行穿刺直达硬膜外腔,然后将腰麻穿刺针置入硬膜外穿刺针中,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如果流出,则将6μg的舒芬太尼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入产妇蛛网膜下腔中,将腰麻针退出后,针头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的深度达3.5cm[3],采用有效固定方式将导管固定后,采用镇痛泵予以给药镇痛。

1.2.2.2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如果患者应用此药物麻醉效果不显著,则改用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注射,然后为患者注射0.6μg/kg的右美托咪定,按照每0.3μg/(kg.h)的速度进行泵注,在10min内注射完毕,观察不同药物应用过程中患者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

1.3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p

2结果

2.1全身麻醉我院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有24例,实施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有26例,在实施麻醉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呈现平稳症状,麻醉效果均获得了患者极高的满意率。在全身麻醉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2.2椎管内麻醉前后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椎管内麻醉前后患者指标变化不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免疫功能不断下降,心肺等功能会出现减弱性表征,因此对高龄患者进行麻醉手术时必须考虑其对物的耐受性以及麻醉的可实施性,减少实施麻醉的困难。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以及机体适应力选择合适的麻醉手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由于不同的高龄患者身体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选择麻醉的方式以及应用的物也因人而异,并有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为最佳[4,5],在实施腹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胸部、脑部疾病的大型手术时选择全身麻醉的方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刺激,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而对于、下肢以及下腹部等部位手术实施者而言则选用椎管内麻醉,其中硬膜外麻醉方式是其中最常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并减少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提高物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高龄患者实施麻醉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以及致死率问题,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及物,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性工作,及时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消炎抗菌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高龄患者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静,万灵,梅方,等.布托啡诺复合氟哌利多高龄区域麻醉中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403-404.

[2]段宏涛.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23.

[3]雷亚娟,陈丽.高龄产妇术后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3):262-263.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4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通常用于手术或急救过程中。

中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对麻醉学问有研究。相传华佗就是第一位采用麻醉技术的医师。他利用麻沸散来减轻接病人的痛觉,然后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现代医学首次运用麻醉技术的记录,是在1842年3月30日的美国格鲁吉亚州杰佛逊市—CrawfordwilliamsonLong医生在帮他太太接生的过程中,首次采用了。

现代麻醉学的历史不过150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学科。这门学科是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以及临床工作的需要,集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理论,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临床而建立起来的,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0余年来,中国麻醉工作者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使麻醉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拓宽了麻醉工作的范围和领域,加强了各级医院的麻醉科室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麻醉专业人才,专业队伍日益扩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王士雷教授便是这支麻醉专业人才中的佼佼者。不久前,他对《中国科学报》的记者说:“线粒体作为细胞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为机体提供95%以上的能量,各种病理生理条件改变,都会损伤线粒体并导致其数量下降,细胞能量产生障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王士雷教授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作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年度“特殊奉献奖”的获得者、青年学术骨干及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您最近几年在麻醉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又哪些成功范例?

王士雷: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只要把临床做到精致就可以了;而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和医学大家,必然是医、教、研等方面都很突出的人才。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做到面面俱到并非易事。

关于科研,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临床做精的基础上,针对医学上的某一个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的研究方向是围术期脑保护,对线粒体在脑缺血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

在临床方面,我擅长肝肾移植、产科手术、心血管手术及老年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管理,多次成功抢救极危重病人。尤其于2011年开始筹建青医附院黄岛院区麻醉科,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我和团队辛勤工作,使科室在医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2012年度青医附院标兵科室,为西海岸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并为医院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据了解,脑血管意外位居世界致死率排行榜的第二位。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9年脑血管病的城市死亡率为126.27/10万,占死亡人数的20.36%;农村为152.09/10万,占23.19%。意外幸存者的致残率也非常高。我国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已超过2亿,每年约有1000万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如果围术期发生脑缺血,死亡率会成倍增加。治疗的选择性小,风险高。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在恢复血流灌注后会发生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的病理过程,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避免或减轻脑缺血后发生的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医学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王士雷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资助下,经过10多年的研究,对线粒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和预处理动物模型上,通过激动或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的活动,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在脑缺血/复灌预处理中的作用及机制;在分离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和分离的神经元细胞上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调控作用,以及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调控mptp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朝夕奔梦的路上,他和他的团队收获了金灿灿的科研果实。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问: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而成的专业,从事麻醉工作的医生所承担和面临的风险却很少提及。除了要处理一些医疗上的事件之外,麻醉师还必须面对法律规定中的医疗纠纷。您是著名麻醉学专家,请您从临床实践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王士雷:麻醉医生和一般临床专业相比,面临着更大的风险。麻醉医生的工作范畴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解决手术止痛,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术期的治疗,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提供保障。此外,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休克救治、疼痛治疗等。由于物的毒副作用与麻醉操作技术的盲探性及又创性,加之病人自身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手术的不断被打破,决定了麻醉本身的高风险和复杂性。麻醉医生的自身素质,如责任心、业务能力、实践经验、技术水平等,与麻醉风险密切相关。著名的‘三明事件’是麻醉高风险的有力体现。由于外界对麻醉工作的认识不够,一旦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麻醉医生常面临被的风险。除此之外,目前的医疗体制和媒体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矛盾,使医生面临质控的风险增加。预防医疗纠纷,除麻醉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态度,做好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代言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这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应该采纳适应新时展的理念,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2013年10月25日上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门诊管理处副主任、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7岁。另有2人受伤。目前,嫌疑人连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调查中。

国务院总理对浙江温岭医生被刺身亡事件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侵害医务人员案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侵害医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杀医案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唯有彻底地医改才能从根源上缓解医患矛盾,让医院血案逐渐绝迹,这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在解决了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

问:麻醉师是手术病人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保护神”。您在2006年与人合作主编了《麻醉危象急救和并发症治疗》一书,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王士雷:正确处理各种原因导致的麻醉危象和并发症,对于减少麻醉不良后果,保证病人麻醉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常可以预测各种医疗措施的结果,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各种麻醉危象和并发症。但是,这种经验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授。一般专业参考书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不够全面和系统。基于此,我们撰写了一本有关麻醉危象和并发症方面的参考书,得到了麻醉学同仁的一致认可,对提高临床麻醉医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麻醉危象急救和并发症治疗》(王士雷曹云飞主编)2006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麻醉危象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预防和处理,重点介绍了各种麻醉危象的正确处理及如何预防的经验,并附有典型病例分析讨论。全书内容系统完整、新颖实用,对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减少麻醉不良后果、提高麻醉人员素质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适合麻醉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问: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医学院的学生选择麻醉专业,不仅仅因为它收入高,也因为麻醉医生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工作量比较有预见性。您工作之余还从事教学工作,带了多名硕士生,可以介绍一下他们的学习及学术成果情况吗?

王士雷:大家都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对研究生的培养一定要严格要求。我是以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标准培养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的,使他们得到严格的科研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他们在毕业时均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大部分达到了博士研究生才能达到的学术水平。他们毕业后很多成为了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并取得了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根据教学相长的道理,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同时,一定会促进自己的科研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问:您对当今国内麻醉学研究状况及前景怎么看?

王士雷:近二三十年来,麻醉学无论在新药物、新技术和麻醉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全身麻醉原理的研究、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物预处理的器官保护作用、可视化技术应用、微创连续心输出量测定等监测技术等方面,使得麻醉理论和临床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有关麻醉学未来的发展,正如美国著名麻醉学家米勒所说,未来20年,麻醉学的变化将由通信、分子生物和结果分析学来推动,将会出现一个网上数据库,我们在任一地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想得到病人的资料;将来的麻醉机完全自动,可以自己施行麻醉;对于麻醉快诱导过程,将有一个持续的感受器和离子通道应用于临床;每个病人将有其基因图谱,对病人实施个性话得麻醉。到那时,麻醉将变得更加可控和安全。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力培训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我国医患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再者由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只需要身体上的康复,还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接受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培训,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临床医学教学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及医护人员的知识,同时对于医院的正常临床活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使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高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临床技能的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复杂,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应在真实环境下教学(如理论性、实务性、技术性课程),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此要求。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解决上述难题。

1情景模拟教学法简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学生积极性如何,是否自愿,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意义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工作情景,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它是从病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病例教学法的延伸。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模拟临床实践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节约教学资源、场地以及人力等,同时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2]。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总结为以下4个步骤:(1)准备情景模拟材料,创设情景环境;(2)进行情景分析;(3)情景模拟实践,进行知识内化;(4)课后指导总结,延伸巩固提高。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由学校医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连续统一的部分组成。医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结束学校医学教育之后,进行临床实习及规范化培训,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行医技能,这个阶段也是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巩固临床知识的黄金阶段。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效果,许多医学院校、医院的各个临床教研室引入了情景模拟教学法。

2.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学专业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要求医护工作者拥有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以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及术后恢复,它包含临床麻醉、危重病急救、疼痛治疗及科研等,涉及多学科知识。王宇娜等[3]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临床教学中发现,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可显著提高学生理论成绩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邹磊等[4]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临床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麻醉学临床教学效果。魏霞等[5]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开展了情景模拟教学,调查表明,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麻醉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对刘慧慧等[6]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为非麻醉专业实习生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效果分析发现,对非麻醉专业的学生采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可显著提高其麻醉技能,培养临床操作、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朱海燕等[7]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临床见习中发现,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临床麻醉见习教学,效果较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2.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内、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内、外科知识与技能是临床医生要掌握的重要内容,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内、外科常见的临床情景再现,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乐飞等[8]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实习医师的外科临床技能。袁世明等[9]在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培训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且减轻了带教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教学成本。赵晓[10]在临床外科教学中开展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调查结果显示,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张学志等[11]将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应用于外科学教学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分析外科疾病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与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有一定促进作用。石姝梅等[12]将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应用于内科实践教学中发现,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能明显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水平与操作技能,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提升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急救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任何工作的失误或差错都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每位医生都需具备急诊医学知识并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抢救技能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朱贤春等[13]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新职工急救培训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新职工的临床急救能力。赵晓[14]在临床心肺复苏外科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翁留宁等[15]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培训后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提高了培训对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多发伤急救手术配合能力,增强了团队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

2.4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毕业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医患沟通能力欠佳、医学继续教育不足等问题,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及和谐医患环境的构建起着负面影响。近几年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大部分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导致,因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医学生应必备的素质[16]。郑鹏等[17]将情景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发现,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3情景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情景模拟教学的关键环节即情景再现,需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做到环境设置尽量接近临床实际,不能单单反应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其中。此外,课程知识点的难易、多少,也是选择课题时所需注意的要点。它要求情景能够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加直观展示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领悟和正常表演出来,起到启发性教学的作用。另外,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需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适当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促进活动顺利进行,并做好课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是符合医学教育现状、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医学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能及时把握和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江城梅,李彦荣.“情景模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1-272.

[2]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56-57.

[3]王宇娜,杨秀娟,刘海萍,等.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179.

[4]邹磊,刘丹彦.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44-45.

[5]魏霞,张兵.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6-8.

[6]刘慧慧,岑晴云,罗艳霞,等.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为非麻醉专业实习生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75.

[7]朱海燕,阳建福,廖琴,等.模拟教学法在麻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64-67.

[8]乐飞,何琳,邓漾.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91-92.

[9]袁世明,赵雪梅.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情景教学培训的应用效果[J].华夏医学,2015(4):133-136.

[10]赵晓.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在临床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4):183.

[11]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1397-1399.

[12]石姝梅,黄敏娟.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在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13):56-57.

[13]朱贤春,张敏,黄友梅.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新职工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3(15):74-75.

[14]赵晓.情景教学法在临床心肺复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39.

[15]翁留宁,高静,朱玲,等.pBL模式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36-37.

[16]杨洪斌,陈钰仁.住院医师规培学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成效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2-13.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6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效果

5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41-02

现在,大部分医院在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都会运用单肺通气,在胸部外科治疗中,要对切除患病位置,此时进行麻醉措施。根据患者疾病的深浅进行不同程度的麻醉,药量的多少会使肺部形成各种分流。运用药物复合方式进行麻醉后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是否存在苏醒的现象,此类报道少见。文章就异丙酚结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组男性患者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在29-68岁间;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19例;经医院检查全部患者在治疗时都需要进行麻醉,患者治疗前体质、年龄、性别和精神状况无异常现象。全部患者进行治疗检查时,肺部机能正常有37例,存在异常现象有43例,检查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性。

1.2麻醉方式研究组治疗前30min内对肌肉位置注射0.06mg/kg的硫酸阿托药物,以及0.1mg/kg的安定药物,管道插入后血液麻醉应控制在1-3μg/ml内,采用异丙酚结合瑞芬太尼进行注射,剂量应在0.9-0.26μg千克。对照组实施麻醉时间应保持在每分钟0.10-0.25μg千克,注射密度在百分之一以上与百分之三以下的瑞芬太尼。患者在进行麻醉期间均使用ippV设备通气,观察呼吸设备中显示的数据,保证患者呼吸正常;运用多功能设备观察患者DBp、HR、eCG等,通过观察电路图和心率跳动调节药物量。分别了解在麻醉之前的手术切除时间、切后时间、基本值等,30min为切皮手术的最佳时间,前10min收集患者4毫升动脉血液进行检测,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数值和血液氧饱和值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90例患者在麻醉之前首先进行30分钟的单面肺部通气,30分钟全面分部通气,治疗结束后6个小时,抽取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液进行检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2.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标准差(χ±s)代表所计量数据,数据之间采用t进行检验,存在(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性别、病例、临床表现、病症进行分析,两组数据存在对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异丙酚结合瑞芬太尼进行单肺通气麻醉后知晓手术患者为0,知晓概率为0,治疗后呼吸系统恢复时间为(4.0±2.0),睁眼时间为(7.6±0.9);对照组中有3例知晓手术,知晓手术概率为6.67%,呼吸系统恢复时间为(7.8±2.3),睁眼时间为(9.5±1.3);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设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对于医疗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存在重视;因此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减少其疼痛感提出有效方案,通过麻醉方式提高手术质量。为了满足患者要求,为探索有效的麻醉方案提出更好的措施。因此,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肺叶手术治疗患者9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研究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单面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体制、肺部特征等进行分析,结合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看有效防止钙物系统出现阻塞,控制钙离子消失进而加快动脉扩张,还使血管组织运动性的受到影响,降低血管的运动力度。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此药物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具备效果快、平稳引诱、缩短衰期、控制性强、副作用小等特性,在临床治疗中获得广泛使用。两种药物相复合后可提高其作用,而选择式是瑞芬太尼的一种特征,也存在效果快、输入身体中无储存、药物过后使患者快速恢复的特性。此次研究采用药物符合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麻醉,对调整肺部呼吸系统、手术顺利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临床分析得出,麻醉进行后,肺部总量明显高与麻醉前,肺气总量30分钟使和一小时后数值呈持续上升趋势。对照组肺气量在30分钟或一小时后,数值明显高于研究组(p

参考文献

[1]王灿发,孟令瑞,张亚平.单腔管在胸科单肺通气中应用的临床报道[J].中国实用医药,2011(02):230-237.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7

【关键词】麻醉意外;并发症;原因分析;预防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59-011导言

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由于麻醉及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生理的影响,各种病情复杂及危重、疑难合并症的患者需行手术麻醉,这样就使得麻醉意外难于预料及防范,然而,麻醉意外一旦发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麻醉医师所承担的风险不言而喻,如何防止麻醉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防范意识,这是临床麻醉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2麻醉意外原因和预防

麻醉意外指的是,在进行麻醉期间因为麻醉操作和药物特殊的影响,还有手术的不良刺激和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些预料之外的严重情节的出现和发生,甚至非常的严重的会出现死亡现象。对麻醉意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的涉及就需要涉及各个医疗单位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技术水平,当然还会涉及一些防范措施,这些都是必需的。

2.1对其中常见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即临床操作的失误、组织工作的大意失误、器械等硬件设备的失误和难于避免的因素。

2.1.1临床操作的失误。对于病情判断的有些错误,选择的麻醉方式有时不当,又或者是操作技术出现错误等。比如,气管导管由于意外进入食道或者气管插管导管失误进入一侧的支气管之内;没有进行严密的观察,造成了病情出现了大的变化,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2.1.2组织工作的大意失误。比如,不适当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如果他们施行麻醉的话,在缺少严格训练的情况下,势必出现问题,所以训练有素的麻醉医师是必要的。

2.1.3器械等硬件设备的失误。比如,在没有基本的麻醉设备的时候进行麻醉的话,麻醉器械部件出现失灵或者接头开关出现错误的话,又或者是没有必须的监测设备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异常状况。

2.1.4难于避免的原因。病患出现恶性高热,或者药物过敏和肝肾等功能严重受害。

2.2对于麻醉意外要做到首先在于预防

2.2.1在进行麻醉之前要对病情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和了解,足够的了解了病情,做好麻醉和手术适应程度,以及中间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的正确评估。不能只依据医生写的相关病历和体检报告,或者一些检查结果来判断,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手术的时候,负责此麻醉任务的医生必须亲自检查和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

2.2.2询问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所从事的职业,如果是女性的话,还需要问以下婚孕史状况,是否有过手术史和相关涉及麻醉的情况,有没有过药物的过敏史,输血史和并发症等等;有没有心慌和气促等细节现象等。利用询问和了解等手段,就能够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心中就有数了,进而就可以预测出未来发生的变化和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来防止出现麻醉意外。

3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应该进行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保证麻醉安全。

3.1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强效的全身均可抑制循环功能,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过高过广可造成循环抑制,突出表现为低血压;患者在血容量不足或麻醉状态下改变,可使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

麻醉防治措施:术前访视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如有心脏病的患者,术前采用改善心功能措施以提高心脏代偿能力。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调整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2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麻醉过浅,镇痛不全;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血容量急骤增加;升压药使用不当;患者本身因素:原发高血压、妊高征、肾或肾上腺的肿瘤。

麻醉防治措施:术中血压过高,可使心脏负荷过重,心功能差者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者,可诱发脑血管意外。

4小结

本文针对麻醉意外及其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进行了探讨,包括麻醉意外原因和预防和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前者主要有常见的几种原因,即临床操作的失误, 组织工作的大意失误,器械等硬件设备的失误,难于避免的原因;对于麻醉意外要做到首先在于预防,即在进行麻醉之前要对病情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和了解,足够的了解了病情,做好麻醉和手术适应程度,以及中间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的正确评估,询问的主要内容。后者包括了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和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598-607.

[2]王大柱.天津市七所医院麻醉意外死亡9例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1,15(2):126.

[3]陈万静,孟庆云.麻醉性镇痛药对呼吸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0,21(1):30.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小儿麻醉[J]现代麻醉学(第三版),2006,11(1413-1458).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8

关键词:中老年患者;肝叶切除术;麻醉恢复期躁动;临床护理

术后恢复期对于肝叶切除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对于中老年患者尤为如此。麻醉恢复期躁动,则是这一阶段较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可能进一步引发其它更具威胁性的问题,甚至间接导致患者死亡[1]。基于其形成机制在目前尚未被完全探明,我院对出现此类情况的患者做了深入的分析,最终制定了一套较为全面而具备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际应用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则以160例不同时期入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哪些护理方案对降低麻醉恢复期躁动具有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6月开始全面实行麻醉恢复期躁动的针对性护理,以这一时间点为分割点,随机挑选81例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行肝叶切除术中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随机挑选79例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新肝叶切除术的中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开展本项研究,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45岁,且均在全麻条件下开展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9:42,平均年龄(54.5±4.0)岁,aSaⅠ级、Ⅱ级患者的比例为37:44;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7:42,平均年龄(55.8±6.1),aSaⅠ级、Ⅱ级患者的比例为34:45。两组患者一般信息间的差异不显著,见表1,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可比性充分。

1.2护理方案

1.2.1对照组行一般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术前宣讲、术后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行约束带保护、确保各种管道畅通等。

1.2.2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术前心理护理。首先,可以在不违背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鼓励患者家属进行探视;其次,还需要在术前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其畏惧、紧张心理的出现率,从侧面降低各种催眠、镇静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最后,还应该就手术的关键事项,如麻醉方式、主刀医生基本情况、麻醉恢复期的一般感觉等进行深入的分析。②术后镇痛护理。疼痛是患者最先恢复的知觉之一,过于强烈极易引起患者出现躁动情况,因此需要积极应用适量的镇痛药物,我院对此类患者均行芬太尼静脉注射,剂量固定为1μg/kg。③口腔及呼吸道护理。带患者恢复循环功能、呼吸情况正常之后,即可及时拔除气管导管,并进行口腔及呼吸道的一般清理[2]。④躁动强化护理。针对于已经出现了躁动情况的患者,必须强化护理,一方面需要耐心解释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使患者能够在心理上承受躁动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需要调整并控制患者的,密切关注各种医学管道的情况,于此同时,也可以视情况对患者使用小剂量丙泊酚等,当然,对于部分患者,导致其出现躁动的因素较为明确,如气管导管折叠或者无法忍受气管导管等,行对症处理之后一般可解决问题[3]。

1.3统计项目主要统计两组患者出现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比例。行Riker镇静-躁动分级,视5级、6级、7级患者为出现躁动,且级别越高,表示躁动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主要分析软件为SpSS19.0。对年龄等计量数据,以±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躁动患者例数等计数数据,以n(%)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为p

2结果

2.1一般信息对比

数据统计见表1所示。可见,两组患者一般信息不存在显著差异,可比性充分。

表1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2.2麻醉恢复期躁动出现率对比

数据统计见表2所示。可见,观察组麻醉恢复期躁动总数为12例、Riker6级为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应的28例和15例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表2麻醉恢复期躁动出现率对比

3讨论

麻醉恢复期躁动是肝叶切除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虽然很少直接致命,但却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非常危险的状况出现,需要我们积极避免[4]。恢复期期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的节律和频率、缺氧状况、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尿量,大多数病人能在安静平稳的状态下苏醒过来[5]。为防止病人突然躁动而发生坠床、擦伤和碰伤,因挣扎而使静脉穿刺针脱出、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情况,可用约束带进行协调约束,固定好病人的四肢,并密切观察病人四肢血运、皮肤温度,静脉注射部位等情况,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6]。

防止因躁动引起的病人自身的伤害:如遇异常躁动或症状异常的病人,应及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免发生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给予氧疗,可避免因缺氧导致的烦躁不安,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如是酸中毒、低血压等病情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总之,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是病人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必须严密观察,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Spo2、呼吸末Co2分压及呼吸频率等,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对躁动病人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相关因素,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目前对该症状的研究并不深入,我们只能从相关性研究上,得出导致躁动可能与患者对物的敏感性、自身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有关,则在其他人关于麻醉恢复其躁动的研究中有较为明确的说明。基于此,目前最有效的护理主要还是针对于患者的身心情况、降低外界刺激等方面。本例的研究显示,综合应用心理护理、镇痛护理、口腔及呼吸道护理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躁动的比例,值得推广应用。另有部分研究显示,体温护理、应用右美托咪啶等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本文的研究中并未涉及,因此需要广大同行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青凤,施兰兰,杨光等.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2):7085-7086.

[2]黄毓婵,朱琼芳,陈旭素等.舒适护理在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41-43.

[3]王杨.体温保护对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975-977.

[4]王竹梅,杨志军,安裕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病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9):710-712.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9

[主题词] 针刺麻醉;针灸疗法/历史

利用传统针刺镇痛方法完全或部分替代药物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称为“针刺麻醉”(简称针麻)。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针灸疗法在国外得以认识并被广泛传播,与针刺麻醉所起的影响不无关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刺麻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发展。随着近几年临床上对针刺麻醉,尤其是复合针刺麻醉的应用,针刺麻醉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将简述针刺麻醉的兴起、发展概况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就针刺麻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望得到同道的批评指正。

1 针刺麻醉的历史回顾

针刺麻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中医工作者的首创,是我国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成就之一,它兴起于60年代,盛行于70年代。1971年,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这一伟大成就。这一消息的,不仅推动了国内的针刺麻醉研究和应用热潮,也第1次使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国外产生了重要的、深远的影响。1971年8月20一24日,美国著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JamesReston)在上海亲临现场观察多起针刺麻醉操作,并在美国媒体对中国针刺麻醉做了详尽的报道。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亦为神奇的针刺麻醉倾倒。这些连续事件促使美国很快形成了“针灸热”,并因此而波及到全世界。

1960年我国针刺麻醉首次成功地应用于肺切除术,1965年针刺麻醉的临床工作得以推广,1966年卫生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针麻工作会议,使针刺麻醉的成就得到肯定,从此,针麻镇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1979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对zo世纪50年代以来针麻镇痛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机制研究做了总结,如针麻的有效率、有效的针麻疾病谱等,并为针麻研究和发展制定了总规划。1986年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肯定了针刺穴位的镇痛作用,并分析了穴位的特异性及其物质基础,尤其是这段时间内针麻的机制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发现,推动了针刺麻醉的应用和研究。目前除中国外,临床应用针麻的国家有30多个,从事针麻原理研究较多的有瑞典、加拿大、日本、美国、新加坡等。

在中医界,针刺麻醉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据调查,到1979年,全国针刺麻醉手术总例数增至200万例,手术种类接近100种,几乎遍及各科常见手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针麻热渐趋衰微,但对针麻的理论探讨和试验从未间断。近年国内外有关针刺的研究和支持力度逐年增加,随着针麻临床工作的深入,理论研究也渐趋活跃,针麻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上海的曙光医院、仁济医院在心脏和颅部手术过程中成功地应用针刺复合麻醉,并被国内外主要媒体报道后。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2 针刺麻醉的现状

综合近6年来国内的相关文献报道,单纯使用针刺麻醉的小手术有拔牙、扁桃体切除、伤科整骨等。适用疾病谱范围较广的则是针药复合麻醉,如甲状腺手术、心脏手术、多种开胸手术、人工流产、食道癌、胆囊切除、结石手术、开颅手术、眼科手术等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的外科手术。在取穴方面,有循经取穴、远道取穴、阿是穴、耳穴、按神经节段选穴、手术周围局部取穴等多种方法,尚无统一的选穴原则。如同选穴情形一样,针刺麻醉的其他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也很不一致。如在常用的甲状腺术针刺复合麻醉中,所选用的穴位有合谷配内关,有单用扶突穴的;在电针的应用方面,有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G8605型电针麻仪、G6805-2a型针麻仪、B1701型脉冲电麻仪、57-6型电脉冲医疗刺激仪等;所选用的电针参数差别更大,频率有2~100Hz、2~8Hz、2.6~7.4Hz,有的甚至在术中可随时调整频率,波型有用疏密波、正脉冲50V和负脉冲35V、连续波等,刺激强度有10~15ma,或者以患者耐受为度等等,没有统一的规范。

在针刺麻醉的功能及优势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辅助镇痛,减少用量,病人苏醒迅速,使机体保持动态平衡,自我稳定;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过程中脑部的供血与供氧,减少了脑部功能的损伤,有利于对脑的保护作用。在镇痛机制方面,相关研究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诱发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imRi)信号表达;y-氨基丁酸(GaBa)作为抑制性递质参与针刺镇痛的受体分型;中枢p-内啡肽(ep)参与低频低强度电针镇痛;在颅后窝手术中,发现针药复合麻醉可明显抑制患者术中儿茶酚胺反应,部分改善手术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在体外循环内直视手术(oHSC)中,发现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抑制oHSC的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反应和血糖升高等等。以上研究均表明,针刺麻醉的取效是多途径、复合的结果。在目前国内报道的针刺复合麻醉中,大多数都采用了电针的方式。

3 针刺麻醉优势及局限性

针刺麻醉是我国针灸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重大发展和新的突破。针刺麻醉研究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我国医学科学研究5项重大成果之一,也是世界上掀起“针灸热”“中医热”的一颗星星之火。它不仅将传统的针灸学推向世界,也进一步使中医学在世界范围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而且为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和学术理论发展开拓了新领域。针刺麻醉的成功不仅为现代外科手术创造了一种非药物性的麻醉方法,而且对外科麻醉学和痛觉生理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影响,催化了现代自然科学多学科对疼痛学的研究,掀起了疼痛生理学领域的研究高潮。使神经生理、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神经递质等学科产生了不少新概念,已成为现代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费用高涨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如我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近8年来,人均门诊费平均年增长13%,人均住院费平均年增长11%,大大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的5.2%。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世界发达国家医疗费用支出非常惊人,据统计,1996年全美医疗费用高达1035.1亿美元,占国民总产值的14%以上,预计到2007年将高达2万亿美元。针刺麻醉费用低,适应证广。如果能够在大范围推广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

与传统的药物麻醉方法相比,针刺复合麻醉具

有以下优势:①简便经济:如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手术需要3万元左右,而针麻手术只需要l~1.5万元;②安全:针刺麻醉可以避免过量引起的中毒、药物过敏事故以及对身体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抑制作用;③针麻对患者生理干扰小:除了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外,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都有调节作用,减少药麻所出现的头痛、肠胀气、尿闭等副反应;④术后恢复快:针麻患者术中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术后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并发症少,能较早撤离呼吸机,生命指标和代谢参数都有较好的恢复,缩短病人术后的恢复时间;⑤术中患者与施术者有较好合作。

随着针刺麻醉临床和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已有大量事实证明,针刺麻醉亦存在不少目前尚未能解决的难题:①疗效方面,针刺麻醉效果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难题就是所谓的“三关”,即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全、未能完全控制牵拉反应即脏器牵拉反应;②穴位选择,大量的临床实验显示,现行针麻临床应用的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神经节段取穴、局部取穴和经验取穴等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适应外科手术对组织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伤害性刺激特点;③针刺手法参数方面,临床上应用的针刺手法多种多样,各位医者操作经验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针麻应用的针刺手法没有统一的规范,在量的方面也没有可信的参考值,这种现状不利于针麻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推广应用;④电针参数,电针比较早地在针刺麻醉的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影响电针疗效的是电针的物理参数,如电极、频率、电压、波型等。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即使是相同手术的针麻,其电针参数的选择都未能统一,无论从理论和临床疗效的角度来看,都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⑤个体差异,如同药物麻醉一样,针麻也显现出较大的个体性差异,由于存在不同的患者镇痛效果有差别等原因,因此针麻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都应该考虑到个体差异,这也是目前针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⑥疗效评判标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针刺麻醉疗效的统一评判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针麻疗效的提高。

4 对针刺麻醉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几点建议

在总结既往针刺麻醉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针刺麻醉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从而规范化、标准化基于不同手术的针麻操作方案,以提高针刺麻醉方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可重复性,使针麻操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麻醉学临床病案分析篇10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69-02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位于膀胱颈下方。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最常罹患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等,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还会导致尿潴留、肾积水、泌尿系统发生感染、膀胱结石、血尿等较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临床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优势,尤其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F)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等优点,逐渐被高龄患者所接受[2]。但tURF对麻醉的要求特别高,而接受tURF治疗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一般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更是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笔者将来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12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20例,男性,年龄62-87岁,平均(75.2±11.2)岁,体重46-75kg,平均体重(66.4±10.5)kg,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2±9.8)年,其中伴有高血压47例,心肌缺血21例,糖尿病33例,心肌梗死26例,尿道感染17例;血尿13例,肺心病17例。通过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指检、前列腺指标及临床症状等检查,确诊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适当的药物和方法对症治疗,控制病情,预防手术中出现并发症。

1.2病例选择方法

1.2.1病例入选标准参与研究的对象均为老年男性患者,因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等症状前至医院就诊,经B超检查,前列腺肥大,直肠指检显示前列腺不同程度增大,中央沟变浅或者消失。

1.2.2病例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不易合作或精神异常的患者;有盆腔手术史或脊柱外伤史者。

1.3麻醉方法[3]手术前30min采用肌肉注射地西伴10mg,阿托品0.5mg,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或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手术前少用或不用镇静药,手术当天停用日常服用的药物。将进入手术室的患者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数,并持续低流量吸氧。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输入平衡盐液,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间隙穿刺选择L2-L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5cm,平卧后使用3-5ml的1.5%-2%利多卡因作为试验剂量,5-10min后无中毒及全脊麻反应,测量麻醉平面,再分次追加注射1.5%利多卡因5-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适量输液,术中补冲体液主要为平衡液,严密观察和预防水中毒及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2结果

参与研究的12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在65-14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106.5±48.4)min,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得较满意效果者有113例,7例效果不甚理想,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够完全,但加用适量的静脉物辅助,仍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有35例患者血压出现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基础血压20%以上,应用少量的多巴胺并及时输液,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术中有1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血压下降比较严重,通过静脉滴注多巴胺和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患者血压快速恢复,且为发生其他并发症。9例伴有支气管炎的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呼吸急促、并能够听见患者的哮鸣音,静脉注射适量的布地奈德即可缓解。对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并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手术过程总均未出现尿道电切除综合症。术后对所有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进行严密的监测,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的并发症。

3讨论

3.1前列腺增生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群患此疾病的概率比较大,病情也比较严重,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过去临床上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经腹切除手术,由于该类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并且由于患者的年龄偏高,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耐受能力普遍较低,并且老年患者还会或多或少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导致手术的风险变大,患者难于接受[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亲睐。

3.2临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灌注液,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发生紊乱,循环出现超负荷,增加了临床麻醉的难度。已有报道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时,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简单安全、镇痛效果好、麻醉时间长等特点,虽有血压下降反应,但及时补充体液并注射适量的多巴胺即可得到有效的缓解[5]。本研究12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113例得到满意的效果,7例虽效果不甚理想,但加用适量的静脉物辅助,仍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满意率达到了94.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3由于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加强麻醉管理,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6]。因此,麻醉前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做出正确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方案,确保患者接受手术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同时麻醉时输液的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和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的变化,出现状况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补救,确保前列腺电切术麻醉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丽,郑连文,宋春凤.400例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的硬膜外麻醉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00-101.

[2]毛柏峰.50例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的硬膜外麻醉管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3):102-103.

[3]郑鸣,陈金洋,曾铬强,等.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0):3093-3095.

[4]唐怡菲.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