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24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1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无论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还是在考试中,阅读都颇费时间和精力,这其中涉及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下,老师的阅读教学不得不采取最有效率的方法,即直接把解题思路告诉学生。这样让阅读无形中走向了狭隘,学生没有了思考的空间,把能考高分当成了阅读的动力,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培养起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示范性地读一遍短文,学生再一起跟着读一遍。如此阅读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只要开个小差就会跟不上。久而久之,这样单调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小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各种情感,还会使小学生对阅读厌倦并产生反感。

(三)有的老师为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只是让学生把课文和练习册掌握就不做其他要求了,课下很少让学生去拓展阅读。小学生在缺乏自主能力的情况下,只得按照老师的布置去完成作业。缺乏这种广泛性和个性化的阅读,会使小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发散,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但有的老师也会走向阅读的另一个极端:完全放任学生去阅读,而不加以引导。这样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和语文课堂的构建。

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开阔自己的视野。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承担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的重任,因此,改变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一)多途径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兴趣的重要一环。在做阅读题的过程中,除了题目本身,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邀请其他同学回答,还可以鼓励学生再去寻找类似题材的文章去阅读,然后写出读后感。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找到阅读的乐趣,又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读与问的能力。在课文的讲解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续写故事结尾,也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来展现课文内容,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大胆想象做出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文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按不同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组织学生互相分享交流阅读方法和心得,使学生能够共同提高阅读水平。

(二)多方配合营造阅读氛围。学校方面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建立图书角或阅览室为学生阅读提供基础设施;定期举办阅读大赛,评选出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榜样,用以激励其他同学;邀请在阅读方面有经验的老师来做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有条件的可以与校外图书馆或书店联合,定期派老师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去感受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浅析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更加注重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结合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体系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发展;同时将课堂知识良好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了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状态如下:

1.拓展阅读教学的盲目性

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提高了对新时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视度,但是教育的急于求成导致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学校只是注重拓展阅读表面化的教学,而不是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不适应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国的拓展阅读教学存在盲目性。

2.拓展阅读教学的发展力度欠缺

现当代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正处于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的阶段,加大新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建设的力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拓展阅读能力是有很大程度的帮助的。但是我国现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发展力度着实不够,制约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丰富语文课堂的阅读内容

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是比较少的,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合理利用课外读物。例如当小学生们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不能让学生的思考空间仅仅停留在课堂的课文阅读上,教师可在课后为学生寻找更多的有关于植物的课文,例如课外读物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奇异的植物世界》和《蒲公英的种子》等等,以此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文阅读,同时帮助小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2.营造小学生的阅读气氛

小学语文中拓展阅读气氛的营造有助于小学生深刻地了解课文中传递的思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重点对的英勇精神和爱国情怀进行讲解,通过语言为学生塑造当代英雄人物的形象。为了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同时讲解更多的英雄任务,例如、、狼牙山五壮士等等,切实结合当时战争年代的背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明确历史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同时丰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

3.定期组织拓展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定期组织小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活动,一方面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能促进小学生积极地对待拓展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在学生的章节、模块学习结束后,组织班级开展拓展阅读活动,以古诗文、记叙文、人物传记等拓展阅读类型为划分依据,拓宽小学生的阅读渠道,比如《人类的朋友》、《鸟的天堂》和《司马光砸缸》等都是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比较有营养的读物,可利用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在拓展阅读的同时学习更多的知识。

4.教师参与学生的拓展阅读活动

小学生对拓展阅读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但是他们在阅读中的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带领学生阅读,主要目的是在教师的陪同下,督促小学生提高拓展阅读的质量。比如教师以“感恩”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与感恩有关的读物,课堂上与同学共同分享;教师同样准备健康、阳光的读物,为学生朗读,刺激其对新鲜知识的需求。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现代教育事业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新型的教育观。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语文拓展阅读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小学生语文拓展课外阅读的创新和认识,所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能够促进我们文化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速度。

参考文献

[1]侯姝芳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4-01

一、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育的现状

1、小学重视基础教育而忽视阅读教育

我国小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重视应试教育,在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投放的精力过多。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阅读教育的忽视,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小学教学应该使用课改需求,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准则,如果从我国国民阅读育本身来看,其就存在阅读性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为了获得高分数,教师在学生个人精神以及人文修养方面必然所有忽略。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

教学效果是够能够得到了实现,教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教师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为了阅读教育中的一个硬伤,加大制度的制约我国阅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体的表现为:

(1)教师自身的阅读修养不够,思维守旧不灵活,最主要是对阅读教育没有兴趣,缺乏热情。一名合格的阅读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阅读底蕴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极度热情,是最为基本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作为阅读教师,不懂得语言的运用,没有科学的授课方法,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领会到阅读的真正意义,更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

(2)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于主观,散漫,讲课内容松散,毫无系统性可言,还有一部分教师授课方法死板,不懂得创新,授课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于阅读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心思想挖掘不深,这些问题都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找不到终点,更无法真正体会阅读作品的深刻内涵,对于阅读课程缺乏兴趣,不能够主动学习,由于课堂缺乏趣味性,死气沉沉,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无法从作品中得到启示,提升阅读修养,阅读课程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3、小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娱乐化

当代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可谓寥寥,与之相对应的对于阅读学习的功利性却在日渐凸显,从目前我国小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来看,怀揣阅读梦的孩子已经十分不多,人们不再是因为热爱而学习,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为了博得家长的赞赏而学习,为了能有个好的未来而学习,那些光鲜夺目的证书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阅读作品,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文章,但仅仅限于动漫、玄幻、武侠之类的小说,真正的阅读作品很好有人问津,这些都是造成了我国小学生缺少阅读底蕴,对我国文化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1、阅读与艺术合并教学,注重学生阅读鉴赏与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阅读与艺术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阅读与历史、艺术等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国外很多小学校都会在校内为学生开设阅读活动课,并且这些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都非常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消除学生心中的枷锁,使他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殿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进而培养其独立研究能力的形成。

2、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思路创新

(1)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2)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合作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其给予指导,告诉学生应该自学哪些内容。

例如:文章的体裁与背景等等。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如何细致地分析文章内容,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阅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陶行知教育思想;应用研究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概况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教育思想,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指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即“生活教育”,他主张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自身的固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要实现生活教育这一理念,就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对实践的重视,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也有相应的操作方法,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重视实践的部分,正好与素质教育理念下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在新课改不断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已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在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能够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运用语文阅读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

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使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实质,从而指导阅读教学的实践。首先,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陶行知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这种思想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重视,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当前很多语文教师都过多地强调了阅读应试答题的技巧,而忽视了对阅读思想内涵的深挖和利用,导致学生往往不能从阅读文章中学到重要的人生道理和哲学思维。而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法并且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也才能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次,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大都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进行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会极大地降低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小学生应该就阅读内容进行逐步的分析和理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产生独立的见解。

(二)培养综合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非常关注,这也启示了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为教学目标,而该通过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发挥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学科的综合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探究式学习的引导使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尤其是阅读教学本身有一定的开放性,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语文教师应该保持这种开放性,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以免挫伤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小学生尚处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阶段,创造性的阅读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避免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同时,语文阅读材料中往往含有大量深刻的哲学内容和思想价值。语文教师要懂得灵活运用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并从中收获自己的感想。这样学生能够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德,塑造起积极的价值观体系。

(三)结合生活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将阅读教学生活化,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很多阅读材料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学习,则理解起来更加容易,阅读教学就会更加简单高效。同时,这样联想式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但同时也有较大的难度。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理论,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这样小学生才能通过阅读教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翁祖怡.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8):51.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阅读教学

【中国分类法】G623.23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课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开放性阅读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并且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1、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概念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与阅读学习联系到一起,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阅读素材内容,形成直观感受。对于孩子的思考、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1]

2、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其次在学生基本掌握阅读内容的主要脉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最后开放性阅读教学对于阅读答案没有明确的固定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2)开放性阅读要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多样性

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限制,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限制,使学生感受社会,感受自然,将阅读内容与社会观察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其次要形成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间进行良好沟通,能够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下进行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开放性阅读教学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和生活,将阅读内容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理解中,使阅读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开放性阅读教学能够很好的进行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

开放性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部分学校主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将开放性阅读教学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促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探讨氛围,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并且开放性阅读的成功运用能够活跃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充满活力,适应当前新课标的要求。[2]

二、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措施

1、开放阅读资源

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开放阅读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开放教材资源,开放时空资源和开放媒体资源。开放时空资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或者是网上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等进行查询,拉近学生与阅读内容的距离。开放媒体资源即通过多媒体进行阅读内容图片、声音等的设定,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开放教材资源则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开放性阅读教学手段,它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担任引导者的身份,对于教材的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引领,精心设计阅读内容教学形式,使教材讲解具有创新性。开放教材资源需要引领学生明确阅读内容重点,并对于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迷人的张家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自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文章内容的重点。最后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很难理解张家界的山峰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进行绘画,然后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张家界山峰的样子,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方便理解作者的描述意图。[3]

2、开放阅读形式

开放阅读形式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学生阅读形式进行全面创新,实现学生开放阅读的目标化、灵活化、实践性以及自主选择性。在进行课内阅读讲解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情境再现法、演示法、参观法等,根据具体的文章进行具体的选择,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人物性格、中心思想等。例如在学完《鲁滨孙漂流记》这篇文章后,学生对于文章鲁滨孙的性格和经历一定有很多自己的观点看法,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类似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开展学生间的探讨交流。

3、开放阅读评价

开放阅读评价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思维,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首先对于阅读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够进行模式限定,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解答,教师予以正确方向的引导。其次要善于运用评价的模糊化,即教师要明确学生答案是否合乎常识,对于不符合解题内容的答案要进行及时纠正,防止偏离解题中心。对于个性化又符和要求的答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三、结束语

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特征和重要性决定了其长久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开放性阅读模式的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凤今.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3(03):43-44

[2]郑林玉.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3):19-20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必要性;原则;改革创新

1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兴国安邦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决策,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靠教育,小学教育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学校创新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切实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规模和培养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仍影响着民族文化素质,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培养的障碍。

近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且,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所以,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保证。

2 在阅读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2,1科学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在有了新的主义或想法之后学会自己去验证,宝库而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去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最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科学原则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2,2开放原则。与封闭式教学相对,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注重学生接受式学习,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才是最有用的。显然这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如果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发展感性认识来触发其创新的灵感。所以在教学重要打破书本的局限,要结合实际,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创造丰富的直观,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来活跃学生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其丰富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应当进行的改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各有要求和渠道,但是其根本便是阅读教学。因此,推进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好阅读的素质教育。

3,1改革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重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实践操作,掌握知识,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并迁移至课外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去探索独立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2教师要走出“传授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创新潜能能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与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我认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观是以“三个方向”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行为教学的主要反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教学的根本不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才能使师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和拓展。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考与思维发展的空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话题。笔者通过总结自身阅读教学经验,认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阅读习惯好的学生而言,其阅读质量和数量均远远高于其他学生。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生词,以引导他们利用各种资源自主解决问题。例如:《狐假虎威》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纳闷”一词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将其跟“奇怪”一词比较,让学生通过学习工具找出两个词语的相同点和差异。通过比较,学生便发现两个词语都同属于疑问词,但是“纳闷”主要用以形容因为疑惑而发闷,而“好奇”仅仅是认为事物比较奇异,出乎自己的意料。小学生通过比较词语,便能够掌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以便灵活运用。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启发、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来帮助其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文并茂或者拼音读物让学生阅读。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风,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爱护图书、注意阅读姿势、保护视力等。

2用好阅读教材,张扬学生个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班上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并增加相关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能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课文《三顾茅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文本,从“渴见”这个词语入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查字典,了解“渴见”的意思,即“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猜年龄”的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这个时候教师应通过“反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个词语是否用得恰当。这个问题难度很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陈规旧矩”的束缚,让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此学生便可以真正理解到刘备的求贤若渴,并充分感受到我国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发展学生个性,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3尊重学生观点,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是将自身的喜好作为教学准则,以至于学生在阅读中彰显出来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常常被无情扼杀了。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例如:在教《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去解读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的生命和灵魂。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逐个段落阅读的方式发表自己自谭老师的看法。在读完第一段,有的学生认为谭老师对爱家人,有的学生则认为谭老师爱工作;在读完第二段后,有的学生认为谭老师的爱和责任,在读完第三段,学生通过谭老师在危及关头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行为感受到他对学生浓浓的爱。在此过程中,无论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感悟课本。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阅读

需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该多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机会。“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展示的机会。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为此,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设计预习任务和活动安排,督促学生自主阅读。例如:在教《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学生在阅读前,教师提出要求: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初读文章,思考如下问题: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够运用哪些词语来概括。然后再要求阅读文章,勾画出生词、生字,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和短路。让学生再品味黄果树瀑布之美提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描绘黄果树瀑布的美的?……通过层层导读和阅读的形式,不仅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本。第二,在小学阅读课堂中引入“生本理念”,还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草原》这篇课文时,老师可采用提问法和探究法有效结合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内容中细腻的描写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也许能够感受到文章描写得较好,但是具体哪个部分描写得较好却难以清晰的讲述出来。老师在《草原》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全面感受文章,品味文章的幽美意境;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思考《草原》描写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了《草原》的描写方法。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文章的幽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描写景色的方法,增强了语文的“文学性”的认识和对艺术手法的借鉴。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的新理念,该理念充分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本教育”理念,从而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高亮.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05):79-80.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现个性化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6-01

语文课不应该只着重于课本,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就有说过“课本无非是例子”的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有明确提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们直接的接触到语文阅读材料,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解读才是实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最佳途径。

一、设置阅读情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行为最好的推动力,低迷甚至是厌烦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看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在阅读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学习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调动他们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可以多教学过程的灵活设计,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小松鼠找花生》《小熊住山洞》《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对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此时的学生阅读愿望就会比较强烈,很容易的就会进入到教学情境,从而进行自主的阅读[1]。

二、及时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文朗读是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以及发展语言能力。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比较丰富,引导学生流利、正确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大任务。但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读书的指导过程中,不管学生读得如何,都给与学生以没有标准的鼓励,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适时的指导,让其加以改正。如生僻字词发音的不标准、课文段落朗读时感情的无法把握等现象,都是需要教师注意的[2]。

三、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

个性化阅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主观性判断,而是存在于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基础之上的。想要实现个性化阅读,就必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和阅读的内容,不管学生采用的阅读方式是否适合,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文本互动的状态下,教师就应该给予支持和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例如,在课文《日月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其自由组合,分别对日月潭按清晨、午时、雨后几个时间段的景色进行分组阅读研究,最后由各组自主选出代表,对日月潭不同时间段的景色特点进行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张扬学生的个体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阅读的最佳选择。

四、适时引导,确保学生思考的独立性

在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体验及人生阅历,对于同一个文本的联想和解读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时加以指导。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时,老师也可以设置情景,将学生带进《生日》的话题讨论中去,对于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师可以给予不同的引导,对于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可进行适当表扬;对于还不懂感恩,还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加以鼓励,让其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在整个课堂的整体互动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道德观,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3]。

个性化阅读是我国新课改提出的最新教学方法,它对小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的教学方法,创立新型的特色化教学;尊重学生阅读选择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及时、正确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来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是实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综合性选择。

参考文献:

[1]欧津.试论如何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2):194-194,195.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9

“教师阅读工程”推进的途径

在“整体设计、榜样带动、分层实施”策略引领下,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

(一)分析教师阅读需求,准确定位实施目标

海淀区有李希贵、窦桂梅、刘可钦等一大批外来的教育名家,也有刘彭芝、李晓风、王春易等众多在本地成长的教育、教学大师。在同样的专业成长环境中,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快速成长?通过分析名教师、名校长的专业成长历程,我们发现,他们都是热爱思考而且勤于笔耕的人。他们热爱教育,并且有着强烈的自我完善愿望。在他们完善自我的道路上,阅读和写作就像梯子和拐杖,伴随着他们行进在越来越高远的专业发展之路。这种以内部驱动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成长路径,摆脱了对外部刺激的依赖,能够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持久和自觉。那么,普通教师的阅读状况和名师的阅读有什么不同?从区域管理的角度,如何改善普通教师的阅读状况,从而促进更多教师在专业上提升呢?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寻找推进教师专业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对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普遍高度认同阅读的价值,把阅读与反思看作是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但是,教师和学校都对教师阅读本身缺乏理性认识,希望能够得到活动方法的支持,在区域内形成交流平台和管理工作机制。有了学校与教师对阅读的价值认同做基础,有学校和教师的阅读需求做指引,海淀区的“教师阅读工程”定位也变得逐渐清晰。在区教委的统筹安排下,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希望通过阅读工程的实施,营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培养阅读习惯,交流阅读收获,提高教师素养。阅读,从此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洒落在海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活中,渗透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思考中,浇灌着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之树。

(二)建设学习型学校,点燃教师阅读的内驱力

只有阅读的动力来自教师内心,教师才会在阅读中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才会有把阅读所得用于改善教育教学的企望。如何才能把更多教师变成持续的学习者呢?除了通过建设校园环境、丰富师生活动、健全管理制度等外部措施,打造自己的“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发挥文化对学校成员的滋润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型文化融入个人意识之中。追求个人发展,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望。只有把个人学习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成为个人发展的持续动力。学习型学校发挥对个人学习的带动作用的关键在于,把学习、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让学习成为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在学校中的每个人意识里都注入读书促进发展的基本观念。

(三)推荐精品好书,丰富教师阅读内容

为了让教师阅读持续有效地进行,我们借助各种活动,把好书推荐给教师。

在区域层面,我们展开教师阅读的研究,精心选择能够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书籍,推荐给全区教师。每年向全区教师推荐50本精品书,详细介绍图书的作者和内容,供教师们选择。推荐书目源自对教师阅读书目的分析,例如通过对教师征文分析,把教师认可度最高的10本图书推荐给教师。区域层面的图书推荐活动已经进行了6年,累计向教师推荐300本图书。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在学校里就能读到需要的书,我们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扩大学校藏书量和更新速度;指导学校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科研、人文素养等专业书籍或杂志,进行人文化管理。这些努力得到了学校的积极响应,也使更多教师直接受益。

(四)推广经典阅读,帮助教师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从经典阅读入手,组织教师阅读经典的集体活动,帮助教师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培养教师阅读教育经典的兴趣,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指导小组启动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教师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读好书、诵经典,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成为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的内容之一。各学校在推广经典诵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诵读形式。教师读书社、读书俱乐部、读书沙龙和读书交流时间等名字各异的读书组织在海淀区的中小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些组织活动时间或灵活、或固定,参与人数或部分、或全部。教师们边阅读,边讨论,对教学的认识角度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五)评选区域读书人物,为教师介绍读书方法

为了以真实人物带动教师阅读,我们以示范学校为主,面向全区评选“海淀区教师读书人物”;每年都召开阅读工程总结表彰会,推广读书经验,分享教师阅读成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景小霞、窦桂梅、刘可钦等一批优秀教师被评为“教师读书人物”。我们组织他们把自己的成长历程、核心阅读书目、读书方法、选书心得、读书感悟等写成平实生动的文章,并且编印成书,供全区教师借鉴。他们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渊博、谦逊与深厚,深深触动了教师们的心灵,使教师在自我发展与专业阅读之间建立了一条感情的纽带。每年评选的海淀区“十大读书人物”成为许多教师的精神榜样,一大批读书先进人物应运而生。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征文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引用刊登。

(六)丰富交流反思渠道,提升教师阅读效果

教师职业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需要教师运用阅读获得的思想来解决实践中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反思,形成经验智慧,进而促进专业进步与成长。基于阅读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的过程。“教师阅读工程”注重集体阅读,突出合作与交流。在教师之间开展阅读交流,能促进教师积极思考,启发思维,催生思想火花,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从他人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师阅读工程”实施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教师阅读的引领,使教师能够成为实践型、反思型教师。

区域的教师阅读交流平台有每年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的读后感征文评选、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我们把学校的阅读交流平台也纳入区域平台之中。教师借助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打开了专业视野,提高了阅读的层次和水平,从他人的阅读中汲取了智慧,同时又启发了别人。通过阅读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领会到“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而文化的滋养令教师们人文素养和专业修养的底蕴不断深厚,有力地提高了全区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

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的主要成效

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已成为新时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新的“增长点”,日益得到了学校与教师的普遍认可,对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起到了战略性作用。

(一)区域教师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5年来,“教师阅读工程”从全区的角度组织了大量阅读活动,主要有专家讲座、阅读工程现场会、阅读征文、阅读人物评选等。这些活动对学校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海淀区曾经请朱永新教授对全区教师做“读书与教书”专题报告会。会上朱教授推荐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随后,就有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共读了这本书。每年海淀区面向教师进行的读书征文活动已经成为不少学校固定的读书活动之一。在海淀区中小学,读书已成为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教师通过开展深层次、专业性的经典教育理论阅读,学习名家教育智慧,在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教育实践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智慧,进而实现了自己的专业进步与成长。

(二)教师的阅读环境大幅度改善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面对中小学普通教师展开了教师阅读状况调查。调查显示,2007年,认为学校定期组织读书活动的教师只占39%,2011年这一比例提升到了82.4%,绝大多数学校已把教师阅读工作常规化。79.7%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资源得到较大更新,77.2%的教师认为阅读工程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与2007年相比,2011年读书数量在5本及以上的教师比例从37.0%上升到62.1%,提高了25%。教师在学校中能够过有组织的图书生活,能读到好书,也能及时交流读书收获。

(三)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教师阅读工程”在学校开展得比较普遍,在教师层面已经基本得到普及。在阅读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把学习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形成了“以读书促教书”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自觉地通过读书提高教学质量,在工作中领悟阅读的快乐和教书育人的真谛。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热情也得到激发,在“读书—研究—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调查显示,通过4年阅读工程的开展,94.4%的教师了解了“教师阅读工程”;77.2%的教师对阅读工程的成效非常肯定,普遍认为阅读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四)教师阅读工作已经融入学校发展

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也使得多数学校推广读书成为常规内容。2007年,认为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读书活动的教师只占39%,经过4年的工作推进,这一比例提升到了82.4%。多数学校已经把教师阅读工作固化下来,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部分学校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师阅读工作机制。海淀区许多学校建立了各种阅读工作室,为教师提供阅读的场所,更多的学校把精力放到教师阅读活动的组织上,部分学校能够做到固化活动形式,同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的典型经验

(一)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教师阅读工程”顺利推进

在阅读工程启动前,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由区教工委副书记领导,教委人事科、教科所、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办公室等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工作。学校各个处室之间也密切协作,各部门工作统筹安排,使得阅读工程在学校和全区顺利推进。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多位教育专家的支持。我们还注重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阅读氛围,《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海淀报》等都大篇幅报道过我们的阅读工程。《海淀教育》杂志设立“一卷书屋”专栏,专门刊发“教师阅读工程”的优秀读书征文。

(二)把教师阅读和继续教育管理结合,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教师阅读工程”启动之初,我们就通过政策推动将教师阅读纳入了继续教育管理体系,赋予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并研发出“教师阅读工程”实施监测指标体系。6年来,通过阅读工程展开全员继续教育,促进了教师主动学习,使教师的学习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灵活性,满足了不同职级和学校教师的需求。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常规制度,在北京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严密的操作和管理体系。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成本较高、有时教师在培训中还比较被动等。阅读工程丰富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弥补了传统的培训方法单一的不足,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切性,为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的多元培训模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三)坚持以阅读促教学,提高“教师阅读工程”的时效性

“教师阅读工程”应着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组织者需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鼓励和提倡教师广泛参与阅读活动,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形成开放的阅读交流渠道;在鼓励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倡导职业性阅读,实现阅读价值的多元化;引领教师将阅读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阅读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阅读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素养;开展阅读活动应特别注重实效性,在引导教师结合阅读进行反思、指导实践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确保阅读的效果。

(四)坚持全面引导与重点推进结合,实现“教师阅读工程”普及性

海淀区开展教师阅读活动的策略是全面引导,重点推进。以试点校形式推进“教师阅读工程”,引领学校将教师群体阅读、专业阅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教师阅读工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在30所试点校首先开展教师群体阅读活动,总结和分享活动经验,引领、带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教师阅读工程”。试点学校都以校为本,制订和实施了本校的工作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校本阅读活动,比如,教师讲述读书故事,开展读书朗诵会、读书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等,让教师们通过阅读、交流、分享,产生对教育职业和教育生活的热爱。试点校的经验及时向全区,打消了个别学校实施“教师阅读工程”的畏难情绪,提升了一般学校实施阅读工程的效率,最终实现了“教师阅读工程”在海淀区中小学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五)立足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增加“教师阅读工程”可持续性

“教师阅读工程”不是单一的读书活动,而是涉及教师素养提高和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整体性的眼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养成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

小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中教育;小说阅读;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将来的人际交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高中语文对小说阅读的教学,可以在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小说阅读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这是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步,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手段。审美教育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内容进行,而是要结合多学科,拓展多领域,融会贯通,把审美能力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高中语文教学风格轻松,课堂氛围极具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更易加强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吸收。通过语文教学,使审美能力得到集中的呈现,让美学的认同感在小说阅读中获得阶段性的升华。对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教育摆脱单一性,进而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学生对美的懵懂理解可以在小说阅读中加深印象,使其对美学的认同感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说,高中小说阅读是审美教育一个最为合理和最为有效的传递平台。

二、高中小说阅读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1.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满堂灌”。教师不应该把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主动接受知识。在小说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和氛围,而审美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发挥。任何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语文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是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前提。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领和点拨,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基于小说的特殊性,其对高中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尤其在教材中选取的小说文章,具有完美的艺术传达性和深刻的价值内涵,最适合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培养。可以通过集体阅读或自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小说的初步阅读,形成一个粗略的第一感知印象;随后教师借以这个首要的触发点,让学生主动体会小说中呈现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小说艺术的探索中,提高分析能力。作者在小说中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能够让学生内心中固有的美学理念得到洗礼和创造,并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一个和小说相对统一的审美因素以及审美交汇点。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自身能力的灌输,而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形成审美意识和能力。

3.方法多样,丰富学生审美想象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传统教学的改变,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的媒体设备展开形式丰富的教学。教师运用图像、视频等现代化的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在每个情节走向的关键节点时,引导学生对情节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小说的魅力,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4.扩充知识,提升学生审美创造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多元化,为受教群体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扩充方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充实自身的知识涵养。因此,仅以课堂教学中的小说阅读教学,是无法达到有效保障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培养。语文教师若想进一步对学生审美创造力进行培养,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于学生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审美视野。其二,促进学生主动创造短篇小说,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精炼自身的审美表达,确保其对阅读教学的深化认同。以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阅读乐趣,确保其阅读认知感的同时,推动其审美创造力的有效提升。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确保人们在知识获取中,实现自身美学认同感的提升。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俭.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J].学周刊,201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