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光源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27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1

经过遴选,研讨会总共安排学术报告25个,报告内容涵盖了农业半导体照明科技问题、LeD植物工厂、农业照明光源与灯具、现代农业照明应用效果、智能照明装备、光质生物学、光测量和光健康等方面,研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农业照明研发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热烈地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半导体)照明的概念、发展现状、国家需求、重大意义、应用潜力、产业发展动力、产学研结合方式等制约农业照明发展的重要问题,指明了农业照明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与途径,拓展并做实了农业照明研发与产业发展的链条,研讨成果对推进现代农业照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7月18日上午开幕式上,农业照明委员会理事长杨其长研究员和北京照明学会秘书长王晓英研究员先后对大会的召开致辞。随后,杨其长理事长做了题为《LeD植物工厂应用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植物工厂”的背景、概念、关键技术、功能拓展、主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植物工厂的发展思路,重点解析了LeD光源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随后,华南农业大学刘厚诚教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宋昌斌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姜闯道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崔锦教授、复旦大学点光源研究所陈育明副教授等人陆续带来了精彩的报告主题。中国之光网Ceo洪兵先生专题介绍了中国照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代表也依次穿插做了精彩报告,介绍了各自的农业照明新产品、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7月19日上午,首个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文科研究员带来,报告题目为《设施园艺半导体照明研发中的科技问题》。刘文科研究员在报告强调了农业照明在应对雾霾等恶劣天气,以及在调控完全人工光农业生产(如植物工厂等)的必要性及重大作用,提出了农业照明和农业半导体照明的定义与特征,指出了农业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及其复杂性,并系统总结了农业照明研发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多晶硅材料为龙头,把产业链向下游产品延伸,发展太阳能级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大尺寸硅抛光片、硅外延片、太阳能电池及其配套产品、芯片制造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发展光电探测、光电显示、新光源及光机电一体化等光电子产业领域。以3G和nGn网络建设为契机,以建设*软件技术开发测试生产基地(机构)为基础,发展通信设备制造和以新一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信息化软件、装备数字化控制软件等信息软件业。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建成我国最大的硅产业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航空光电产业园。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主要产品多晶硅生产能力达到6500吨以上,8英寸硅抛光片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英寸,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425兆瓦,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以上,光电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到2015年,全市硅及光电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左右。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要根据硅电子产业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超前建设相应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洛龙科技园要根据光电子产业发展,超前建设相应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企业创新,建设好中硅高科、洛硅公司、*尚德公司、阿特斯(*)公司、凯迈测控(*)公司、*隆盛科技、*巨龙公司等企业的研发机构,抓好中航光电企业技术中心的升级。支持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依托014中心设立光电探测工程研究中心、新光源重点实验室;依托613所建设红外光电系统重点实验室;依托洛玻集团建设电子玻璃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硅高科建设多晶硅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炘源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软件技术开发测试生产基地(机构)。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发展,提高硅及光电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3.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十一五”期间硅及光电信息项目建设投资要达到100亿元左右,重点建设项目达到40个左右。

4.搞好配套体系建设。人才体系: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设置材料物理、微电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不断培养光电子材料、微电子、信息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设计和科技开发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014中心、613研究所及中硅公司、尚德公司、阿特斯公司、炘源晶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行业高端人才;设立鼓励、激励机制,引进留住人才。研发和产业化扶持体系:由市财政在产业优化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硅及光电信息产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硅及光电信息项目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风险投资体系:市财政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设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资金,将硅及光电信息产业项目列入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资金重点支持领域。

四、鼓励措施

1.实行事业性收费优惠。供水、供汽(含供气)、供电初装(开口)费用实行优惠,其中供热初装费和蒸汽价格按*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7〕71号执行。

2.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奖励。(1)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一年内竣工投产的,财政部门按照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的5%一次性补助企业;两年内竣工投产的,财政部门按照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的3%一次性补助企业;(2)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的项目,一年内竣工投产的,财政部门按照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的6%一次性补助企业;两年内竣工投产的,财政部门按照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的4%一次性补助企业;(3)凡符合《*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条件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项目开工时间以发改委《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报告书》或者建委《建筑施工许可证》核准核发的时间为准,竣工时间以发改委或建委组织的验收时间为准。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企业上年度上缴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当年不足的可以在下一年补助。以上优惠政策,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担。

3.对企业引进本产业链配套企业进行奖励。已在*投资注册的硅及光电信息企业,将与自己配套的该产业链的企业引入*投资建厂,除按招商引资提成奖励外,每引进建成一个产业链配套企业,另行奖励10万元。

企业申请奖励时,向市发改委提交正式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审计师事务所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所做的专项审计报告等附件,经市发改委初审后报市政府批准,由同级财政给予奖励。

4.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精神奖励。当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且入库税收超过上年的企业,其经营管理者可以优先评选“五一劳动奖章”、市级“劳动模范”等荣誉。

以上奖励由市财政局、市发改委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企业销售收入及税收方面数据、中介机构提供的企业销售收入和税收方面的财务审验报告,向市政府提交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经营者名单和奖励金额,由市政府批准并向企业经营者颁发荣誉证书。

5.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物质奖励。设立“硅及光电信息中小企业发展奖”,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企业销售收入及税收方面数据、中介机构提供的企业销售收入和税收方面的财务审验报告,在确定企业最近一个年度对地方财政和就业作出了实际贡献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交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名单和奖励金额,由市政府批准,同级财政给予奖励。

6.鼓励专利成果转化。被授予发明专利证书并在*实施产业化的专利发明人,由市科技部门提出,市财政部门一次性给予专利发明人10万元现金奖励。

7.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市级企业研发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洛政〔2006〕200号)执行。企业凭相关证书或认定文件向市财政局申请奖励资金。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绿色照明兴起;问题;节能;意义

“绿色照明”是21世纪出现的新词汇,是指通过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营造和体现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一.绿色照明兴起

说到绿色照明。首先应说光。它是历史的产物,自有地球以来,就有光,产生光学。其次就谈照明问题。照明过程是从研究良好照明过度到节能照明,又发展到“绿色照明”。“绿色照明”是本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提出的新方向,它是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起点的全球倡议。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关注和各国的积极响应,而且都地制定了相应计划。

我国对节能事情相当重视,在照明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照明学会组织力量,编写了照明节能书,还提出了一些措施。并于1990年组织编写了《未来十年照明节能预测》报告,对二十世纪后十年的照明用具与照明节能潜力及情况,做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措施和予管措施,分别报送国家纪委等领导单位。此报告被列入了《199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报告文集》进行了重点宣传。国家经贸委于193年开始把照明节能提到了能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还于1994年就组织制定了中国照明工程计划,1996年正式制定了《中国绿色照明实施方案》等,先后组织了试点单位进行实施。还分别于1996年10月、1997年10月、1998年10月,结合试点与实施情况,作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全国节能周,由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司主办,中国照明学会等单位协办了三届中国绿色照明国际研讨会,参会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广泛宣传,对“绿色照明活动”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绿色照明存在的问题

绿色照明工程是一长远工程,我国已有20余的发展。但仍有问题如下:⑴宏观指导的无原则,制定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和“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但在全国推广的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⑵法规(或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直至目前,全国还没有一部专门关于照明各方面管理的法规或规章。在各自区域的照明管理极不统一,只能各自为政。使管理者难以开展工作。⑶管理体制不够统一。从主管部门来看,各区域、各部门都有管辖权,但又都不管;不同的管理机构有着不同的主管部门,工作开展之中难以协调一致。⑷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⑸低效高耗问题突出。

三.认识绿色照明的意义

实行绿色照明的实质,是大力发展和推广高效照明器具基础上,节约电能、实行绿色照明宗旨。

从我国照明史上看,一直参与“绿色照明”的有益活动。从“白炽灯”到“紧凑型荧光灯”再到“单端荧光灯”最后到“紧凑型荧光灯”。分别在原有基础上节约30%、15%、13%以上。从上面的比较的数字看出,我国在实行“绿色照明”上,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并将一直努力下去。

无论是美国提出的“绿色照明计划”,或者是我国制定的《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就是节约电能。要全面实行我国的绿色照明工程方案,达到预期的制定目标,就必须要使照明工程的设计、科研、生产维护专业人员,在全国对绿色照明工程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干部、百姓从多方面参与管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简单化或片面化,都是对环境保护有害的。其认识缺陷有:⑴绿色照明工程的认识不够。⑵对绿色照明工程中的环保意义认识不清。⑶对绿色照明工程的长远性认识不足。⑷对绿色照明工程发展性理解不够。⑸对绿色照明工程的高科技性认识上不去。

结束语

实施绿色照明,必须从全局上确立明确的绿色文明意识,树立一个环境文明的理念,绿色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地球、保护大自然,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新型光源,提高照明节能产品质量;充分利用昼光进行照明;大力发展太阳能方面工程,制订出整套科学管理措施,达到节能的目的;制定合理建筑照明节能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照明节能、采光节能、管理节能的舒适绿色照明的目的。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4

2.《落叶果树》侧重选登应用技术方面的稿件,但为了全面体现办刊宗旨,也选登部分研究报告或理论性文章。来稿若属获奖科研成果论文,请附寄成果奖励证书复印件。若属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及项目编号。来稿要求短小精悍,字数一般500-3000字,重要文章不超过6000字。本刊在尊重作者文稿原意的前提下,有权作必要删改或摘登,不愿删改或摘登者请在来稿时注明。

3.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自2000年第1期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来稿要求增加作者简介,请按以下格式填写。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试验研究报告请附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和3-8个中、英文关键词。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请附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8个中文关键词。

4.文稿用16开方格纸,钢笔抄写清楚,标点占一格。打印稿件用16开或B5纸,正文用字不小于5号字,行间距不小于1个字高,左右页边距不小于1.5cm。用字遵照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外文字母须分清大小写,物种学名中的属、种名用斜体字,定名人用正体。请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书写规则。文稿中的附图用硫酸纸或白纸墨绘,图字用铅笔标注;如有照片,要求清晰,标明上下方向,以便制版。微机制作的曲线图请附原始数据。

5.省略。

6.每篇文章的署名作者最多5人,目次中的作者按先后顺序登载3人。作者有不同意见时,请在稿件上注明。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转光棚膜;大棚蔬菜

中图分类号:tQ320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212

1农用转光棚膜发展概况

1.1我国农用棚膜使用概况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国,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养活13亿人口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设施农业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各种类型的塑棚温室,这也是我国农业正在大力推进的“种子、生物、温室、绿色”四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要。我国农用薄膜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品种上、质量上较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光照的质量和强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光照条件、强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以获得更好的温室效应和栽培效益,制作出适宜植物生长的光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研究课题、研究方向。

1.2植物生长需要的光波―光肥

不同波长的辐射对于植物的影响作用不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作为植物体内最丰富的色素,其最善于吸收红光和蓝光。而450nm的蓝光对于植物叶片和根系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00~700nm的红橙光却有利于茎的生长,并促进植物的开花和叶绿素的形成。

2环照光合膜的研发

2.1稀土镧系元素的螯合――转光剂

我公司于2011年开始与日本JintRaD株式会社合作,开展农用转光棚膜的研发,经与日本专家村上仁士博士共同,经过近年来的潜心研究、实验,将稀土镧系元素配合物具有吸收阳光中紫光、紫外光的特性及转光功效,成功激发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600nm的橙红光。经实验室合成后光谱测试。

2.2转光强度

虽然成功将镧系元素的转光功效激发出,但经测试,发现还存在发光强度不够,不能达到完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要求。所以,我们又对镧系元素配合物的螯合工艺进一步改进,通过调整反应温度、结晶时间、添加比例等工艺,终将转光剂吸收紫光后激发出的橙红光发光强度大幅提升,以达到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光谱测试如图2:

2.3转光剂与荧光染料的有机结合

为了制作出能同时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蓝光、橙红光,经与日本专家多次实验,最终,将稀土镧系元素配合物与荧光染料、有机颜料的有机结合,制备出了一种复合型转光添加剂,添加在农用棚膜、地膜中,达到吸收阳光中的紫光、紫外光,同时转换出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蓝光和橙红光。经实验室光谱测试如图3:

2.4科技查新

2015年07月17日,经国家科技部“北京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我公司研发的“环照光合膜”项目查新,《科技查新报告》查新结论:“利用稀土转光材料(稀土镧系元素配合物)与荧光染料的有机结合,制备一种转光添加剂,添加在农用棚膜、地膜中,吸收阳光中的紫外光,同时转换出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蓝光和橙红光”、“国内尚未见与本查新项目“一种农作物栽培方法”完全相同的报道”。

2.5环照光合膜的实际测试

近年来,我们将复合型转光添加剂在实验室制作出小样进行过数次、反复的测试,但以上测试均在实验室完成。所以,对于转光膜的室外、实地的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经我公司在室外阳光下、白色普通棚膜棚内、环照光合膜棚内的光谱进行测试,如图4:

图4室外阳光下(out)、普通棚膜内(white)、粉红色转光棚内(pink)测试光谱

3环照多功能光合膜的应用试验

几年来,我公司积极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水神州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接洽,进行转光棚膜的试验。

3.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测试结果

《测试分析报告》结论:“光转化膜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复合功能薄膜,把阳光中植物不能利用的光吸收转化为可利用的光,并扩大植物利用光的波长范围,增加植物可利用的光谱成分,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改善品质。使用环照牌红色光转化遮阳网膜能延长果枝绿色生长期,显著提高红地球葡萄果穗重和果粒重,增加葡萄产量,并改善关键品质性状,增加了葡萄甜度,减少了酸度,可在葡萄生产中应用。

3.2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测试结果

《彩虹光合膜试验研究报告》结论:“通过明确彩虹光合膜特性结合技术指导,使试验区的作物产量提高15%以上,主要质量指标提高10%以上,667m2效益比传统棚膜种植提高15%以上;通过推广应用彩虹光合膜,可促进我国彩虹光合膜领域研究的发展、可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的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后,可加快设施农业迅速发展,优质设施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3.3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水神州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测试结果

《粉色多功能日光温室棚膜芹菜育苗初试报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粉色光转换多功能膜较清田牌聚乙烯流滴耐老化膜CK有较强的优势;粉色光转换多功能膜,在外界温度低时增温效果显著,在外界温度升高时增温效果显著。粉色光转换多功能膜各阶段的平均温度较清田牌聚乙烯流滴耐老化膜CK均为增高。粉色光转换多功能膜对芹菜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增强芹菜幼苗长势、加快茎叶分化速度,缩短生长周期7~10d。

3.4政府农业科技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今年10月,我公司按照省农牧厅(农机总站、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省农科院的安排,将我公司研发的环照光合膜(日光温室、拱棚、地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在省内十九个市、县进行了大范围的试验。

4转光膜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

4.1我国转光膜发展概况

转光膜自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发明,目前我国已有多所大学和科研部门在研究中。2011甘肃祥业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日本JintRaD株式会社合作研发出一种利用稀土转光材料、无机荧光染料、有机颜料的有机结合,制备出了一种复合型转光剂,利用这种转光剂生产出的转光母粒,添加在pe、eVa、po膜中,成功生产出转光膜。

4.2转光膜的优点

转光膜的主要性能:可吸收70%~80%的紫光、紫外光,增强蓝、橙红光的透光率;提高光照强度;提高植物生长需要的光谱匹配性:四是经实验证明可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明显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促进作物早熟增产、改善植物品质、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3国内转光膜的光谱测试分析

目前研究、生产转光膜的厂家,虽然在产品广告上都对自己研发的转光膜做了非常好的宣传,但经我公司对几种转光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均无法达到满足植物生长的理想光波。国内几种转光膜光谱测试图如图5、图6、图7、图8(隐含厂家):

通过测试,可以明显看出:利用稀土的转光特性,都可以做出激发出橙红光的转光膜,但蓝光光波激发的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如何很好的将蓝光光波激发出,是衡量转光膜研发成功的重要标志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6

今年是我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第16个年头,在这16年里,我和其他教师一样,上过各种类型的课,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准备,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从中收获很多,伴随着上课,我在成长……

■课前慎思:是先注重设计还是先注重操作?

多数探究性的课,授课教师是把重点放在“设计实验”这个环节的,这样的教学总让我感到有一些遗憾:一是学生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的实验方案往往随着研究课的结束而不了了之;二是学生在设计修改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受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刻;三是虽然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可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充当听众的角色。

2007年,我从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受领了一项任务:为西北地区录制一节初中研究课。当时,初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探究性学习方式无疑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是,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很快就确定了课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在多数我听过的研究课上,授课教师是把重点放在“设计实验”这个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后完善本组的实验方案。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积极讨论,思维活跃,参与度很高,学习效果显著。

但同时存在着我刚才所提到的一些遗憾,如何弥补这些遗憾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如果先把重点放在操作上也许可以避免这些遗憾,也就是说,先让学生“做”,并要求学生用照相机记录下实验的过程,最后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我要上的课是基于学生实验操作之后的成果汇报课。

面对这样的设计思路,教师不免有以下疑虑。

疑虑1:学生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再自己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接着独立操作完成一个实验,难度会不会太大?

对这个质疑,我是这样考虑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实验的设计不难,无论是实验材料所用的种子,还是实验用具纸杯、水、土壤等都非常容易获得,且操作过程简单,所以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实验没有太大困难;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比较多,有外因、有内因,我让学生按个人的兴趣任选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这样既降低了设计难度,又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为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了条件。

疑虑2:学生的实验方案没有讨论和交流,设计方案会不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按照有问题的方案做出的实验结果还有意义吗?学生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呢?

带着疑惑,我开始实施教学,让教学实践检验与修正我的设计。

■课中掠影:“做”带给了学生什么?

“做中学”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尤其是那些失败和错误成为了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笔宝贵财富。

以下这些被我精心挑选,得以在课堂上呈现的学生汇报,给学生搭建了思想交流的舞台。学生不仅得出了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更在分析实验失败原因的过程中,对实验设计的原则有了更深的体会,实验的能力、方法和生物科学的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从交上来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很有个性,也回答了我的疑虑。

掠影1:一份优秀的实验报告

下面,是一个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汇报。

问题: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假设: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材料和用具:两个碗;同样且质量一样的水;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绿豆共40粒。

步骤:1.将两个碗中装入适量且相同的水;2.将40粒绿豆平均分成2份,并分别装入已倒好水的两个碗中,将其中一个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设为实验组;另一个放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设为对照组。(观察期为3天)

(实验过程记录略)

实验结果:放在有阳光照射地方的实验组和放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对照组里的种子全部发芽。

实验结论: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这份作业无论是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还是实验报告的撰写都是非常完美的。在“做”这份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这样的知识,而且她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我们知道,一份优秀的作业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都具备了这种水平和能力。

掠影2:同样的“阳光”,不同的“结果”

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实验方案和结果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有8个学生选择研究“阳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多数学生的结果和结论与上述相同,可也有例外,除了“两组都萌发”这个实验结果外,还有另外两种:有阳光的组萌发而没有阳光的组不萌发、种子烂了。实验结论也有三个: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不知道。

为何同样是研究“阳光”这个因素,却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呢?种子又为何烂了呢?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得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外因素,还能从这些失败的实验中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于是,我有意让完成那份优秀实验报告的同学第一个汇报,目的是明确知识目标: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课堂效果确实也达到了我的预期,同学们纷纷夸赞:

生1:实验报告非常完整、清晰。

生2:实验设计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生3:用照片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非常直观、可信。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7

摘要:LeD是21世纪令人瞩目的光源,具有广阔的照明前景。首先对LeD光源的原理、发展概况、特点等做了介绍,然后重点阐述其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最后说明了LeD在路面照明中的应用并做了总结展望。

关键词:LeD光源;照明;光效;节能

中图分类号:tn312+.8文献标识码:B

theapplicationofLeDintheLighting

wUShu-mei1,HUoYan-ming1,XUmei2,FenGLi-hua3,tanJun-ting1

(1.Hebe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hijiazhuang050018.China;2.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30,China;3.HebeiBankingSchool,Shijiazhuang050081,China)

abstract:LeDisimpressivelightsourceinthe21stcentury,whichhasbroadprospectsinthelighting.thetextfirstlyintroducesLeDlightsourceaboutprinciple,thedevelopment,featuresandsoon,andthenchieflyfocusesontheLeD's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trendsintheareaoflighting,finallyexplainstheapplicationoftheLeDinlightingoftheroad,inthesametime,makesasummaryandgivesoutlook.

Keywords:LeDlighting;luminescenceefficiency;energyconservation

LeD光源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是半导体发光材料技术高速发展及"绿色照明"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产物。"绿色照明"是国外照明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新概念,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始于1996年。实现这一计划的重要步骤就是要发展和推广高效、节能照明器具,节约照明用电,减少环境及光污染,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以及有益环境的照明系统。

1LeD简介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是半导体照明的核心,其发光原理如图1所示,在pn结正向偏置条件下,通过注入到器件有源区的电子空穴对自发复合辐射,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即产生可见光。

1.1LeD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964年首先出现红光LeD,之后出现黄光LeD。直到1994年,蓝光、绿光LeD才研制成功。1996年由日本nichia公司(日亚)成功开发出白光LeD。随着LeD发光效率和光能量的提高,目前LeD已在科研和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高光效、高亮度的白光LeD的开发成功,使得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目前,世界各国均加紧提高LeD光效方面的研究,在不远的将来其发光效率将有更大的提高(如表1所示2007年底各国白光LeD技术指标)。曾经有人指出,高亮度LeD将是人类继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2LeD光源的特点

1.2.1LeD光源节能环保

LeD光源属于一次光源,在发光的过程中,电能直接变为了光能,LeD灯作为新光源,在与普通白炽灯(二次光源)保持同样亮度下,其耗电量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因此能耗小。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照明光源。人们按现在LeD技术发展的速度预测,到2010~2015年,白光LeD的光效将达到150~200lm/w。远远超过所有照明光源的光效。此外,现在使用的白炽灯工作的过程中,发出过多的热量,影响环境温度;而现在广泛使用的荧光灯、汞灯等光源中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汞,这样在发光过程和废弃的灯管都会对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而LeD则没有这些问题,是一种无污染的光源。

1.2.2LeD光源使用寿命长,响应快

一般来讲,普通白炽灯的寿命约为1,000hr,荧光灯寿命约10,000hr,而LeD的寿命可达到100,000hr,可见其寿命长得多。LeD发光的响应快,它的响应时间为ns级,荧光灯为0.1ms,日光灯一般为ms级。

1.2.3体积小、结构牢固

LeD是用环氧树脂封装固态光源,其结构既不像白炽灯有玻璃泡、灯丝等易损坏部件,也不像荧光灯有体积大的灯管和附件,它是一种全固体结构,能经得起震动、冲击而不至损坏,而且体积也相对较小,重量轻,成本低。

由上述可知,LeD光源是一种绿色照明光源,现在已经成为当今各国研究的焦点。

2LeD光源在照明中的应用

2.1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LeD光源除了大量用于各种电器装置、仪器仪表、设备的显示外,主要集中在照明领域,包括:

(1)景观照明市场。主要用于重要建筑、街道、商业中心、名胜古迹、庭院、草坪、休闲娱乐场所的装饰照明,以及集装饰与广告为一体的商业照明。在政府的推动下,功耗低的LeD,在用电量巨大的景观照明市场中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LeD照明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景观照明市场中。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陆续申办成功,北京、上海等主要的举办城市加大了对景观照明的投入,受此影响,2007年LeD用于景观照明的市场规模达到21.2亿元。目前,LeD照明景观市场正从一级城市快速向二级、三级城市扩展。

(2)汽车市场。LeD被称为第4代汽车光源,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拥有白炽灯无法比拟的优点,如LeD车灯具有无延迟、节能、长寿、低热、抗震、色纯度高等诸多特点,已成为钨丝灯、卤素灯的必然取代产品。每台车内部应用如仪表板、阅读灯,外部应用则为尾灯、煞车灯、方向灯、头灯等。汽车用照明是目前LeD照明发展最快的应用市场,海拉作为汽车灯具领域的领先者,一直将车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今海拉已为新一代凯迪拉克凯雷德白金版成功开发出全LeD前照灯,此产品将会在2008年夏天投入量产。

(3)交通灯市场。由于红、黄、绿光LeD有亮度高、寿命长、省电等优点,在交通信号灯市场的需求大幅增加。厦门市自2000年采用第一座LeD交通信号灯后,如今全市100多座交通信号灯已有近70%更换为LeD;上海市则明文规定,新上的交通信号灯一律采用LeD。

(4)专用普通照明。如便携式照明(手电筒、头灯)、低照度照明(廊灯、门牌灯、庭用灯)、阅读照明(飞机、火车、汽车的阅读灯)、显微镜灯、照相机闪光灯、台灯、路灯等。

(5)安全照明。由于LeD光源具有抗震性、耐候性、密封性好,以及热辐射低、体积小、便于携带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防爆、野外作业、矿山、军事行动等特殊工作场所或恶劣工作环境之中。如矿灯、防爆灯、应急灯、安全指标灯。

(6)特种照明。如军用照明灯(无红外辐射)、医用手术灯(无热辐射)、农作物和花卉专用照明灯等。

随着LeD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发光效率的逐步提高,LeD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泛,特别在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LeD在照明市场的前景更备受全球瞩目。

2.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LeD照明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但在照明普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光通量有待提高。LeD的光效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采用LeD作为照明光源,必须可以发出更多的光,必须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目前世界各国均加紧了对提高LeD发光效率方面的研究。

二是LeD发出的光与自然光仍有一定的差距。白炽灯具有非常强的黄色光的成分,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白光LeD发出的白光带有蓝色光的成分,在这种光的照明下,与自然光有较大差距。

三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提高。由于照明灯具需由多个LeD单体组成,其参数离散性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除了通过预选、分类,尽量保证一致性以外,还必须设计合理的灯具结构(包括LeD单体的排列和位置布局)和研究合适的驱动电路,防止偶然产生的能量集中而烧毁部分LeD。此外由于照明灯具由多个LeD组成,要考虑其散热问题,以免影响灯具的性能和寿命。

四是价格较高。这也是影响LeD照明普及的重要原因。如表2所示。

3LeD光源在路面照明中的应用

随着大功率LeD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LeD路灯的如下优点:节能环保,节省能源70%;对光照面的均匀度可控,理论上可以做到在目标区域内完全均匀,可避免传统光源"灯下亮"现象中的光浪费;维护成本低,大功率LeD光源可以正常使用10年不用更换,而传统高压钠灯平均1年半就要更换一次;显色性好,LeD的显色指数高(75~80),路面更明亮,而高压钠灯光谱窄,显色性差(20~40),感觉路面昏暗。LeD灯具逐步替代传统灯具已成为可能。LeD光源在道路照明中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半导体照明行业的热点。

2006年10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正式启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进入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我国出现了好多示范性路灯照明案例,节能效果很明显。

不仅我国积极研发LeD路灯,并进行示范引导使用,世界各国都在极力推广LeD路灯的使用,如表3所示。LeD城市照明行动(LeDCity社区)于2007年2月启动,旨在促使各个城市在部署节能照明时加强合作和提高效率。每个示范区都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能源节约,并满足其经济需求。例如,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密歇根州阿恩阿波尔市有12.5万人,最近该市安装1,000多个LeD路灯。每个耗电56w的LeD灯可以连续使用10年,来代替耗电120w且使用寿命只有两年的灯泡,这使阿恩阿波尔市的公共照明能耗减半,每年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减少2,425吨,这相当于400辆汽车上路一年排放的尾气数量。

虽然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环保节能的LeD路灯,但是还仅仅局限于一些示范工程,光效与成本仍然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待于LeD光效的进一步提高。

4结语

随着LeD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发光效率的逐步提高,造价逐步降低,LeD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泛,特别是在全球能源短缺的背景下,LeD光源在照明市场的应用前景备受瞩目,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LeD光源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光源。

参考文献:

[1]罗毅,张贤鹏,韩彦军.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3).

[2]S.L.mcDermott,J.e.walsh,R.G.Howard.acom-parisonoftheemissioncharacteristicsofUV-LeDsandfluorescentlampsforpolym-erisationapplications.optics&Lasertechn-ology40(2008)

[3]王声学,吴广宁,蒋伟等.LeD原理及照明应用[J].灯与照明,2006,(12).

[4]方配敏.LeD照明灯的发展概况[J].今日电子,2007,(12).

[5]陆笑秋.话说半导体照明[J].电子制作,2007,(11).

[6]Huseyinmurat,HerbertDeSmet,DieterpactLeDprojectorwithtaperedlightpipesformoderatelightoutputapplications.Displays27(2006).

[7]梁红兵.LeD路灯大规模商用需解决技术成本标准三大难题[J].中国电子报,2008,(3).

[8]中国LeD产业概况[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11(154).

[9]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发光二极管的相关应用及驱动技术[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7,(12).

[10]薛景照,.LeD路灯拉开道路照明节能序幕.新材料产业,2007,(12).

[11]Dralanmills.LeD2005illuminates.ConFeRenCeRepoRtLeD2005.

[12]LeD前照灯开创汽车灯具新纪元[J].汽车与配件,2008.9(4).

[13]黄孟娇.全球主要LeD路灯示范计划[J].itiS产业观察.2007,(4).

[14]赵琪.车用LeD光源应用与设计[J].电子测试.2007,(7).

[15]nadarajahnarendaran,YiminCu.Life0fLeD-basedwhitelightsources[J].ieee/oSeJournalofdisplaytechnology.2005.1(1):167~171.

[16]郝金刚,梁春军,刘淡宁等.LeD产业分析报告[J].现代显示.2006.3:8~15.

[17]郭一翔,牛萍娟,毛博年.LeD路灯设计和实现[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8

长脉冲紫翠宝石激光以脉宽5、10和20ms脱毛激光医学张美珏(145)

对于2ms和10ms的紫翠宝石激光脱毛效果的评价包晓青(149)

在日本病人中红宝石激光脱毛的组织学效应秦梅香(151)

红宝石激光脱毛:长期效应与副作用的评估秦梅香(154)

激光治疗纹身包晓青(158)

Q开关nd:YaG激光去除纹身的显微分析聂凡(163)

紫翠宝石激光(755nm100nsec)去除纹身色素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泰梅香(167)

治疗血管性疾病的新方法施虹敏(172)

激光在皮肤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聂凡(178)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瘤施虹敏(184)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光量子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杜英(189)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建立李永飚朱菁(97)

激光医学荧光光谱用于伤口愈合研究杨远龙(103)

FCm在肺癌tiL放射标记中的作用张良平何进卫(106)

良恶性肿瘤的光谱特性杨远龙(110)

性病疣的鉴别诊断与激光治疗李波光(115)

激光小梁成形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及其预防余梓逵(117)

儿童血管性损害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Geron.,R张美珏(120)

激光角膜热盛开有术治疗远视和散光孙昕(124)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良性皮肤色素损害陈静英(128)

低强度激光治病——一种尚未建立的临床设备刘炳荣(131)

用可见光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为光源的流式细胞计许松林(138)

新治疗模式——用低功率激光成功治疗女职员复发性压力损伤周min(140)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乔渝珍孙近仁(143)

中药加Co2激光治疗鼻前庭母子疣张龙英(F003

光动力学疗法后的脑胶质瘤坏死邱永明朱菁(49)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心律失常的影响(附42例临床分析)吕孙成沈霞(50)

脑外伤性耳鸣症的Lmpt临床观察及随访研究邱德明(52)

DR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前后F—eRG和F—Vep的研究任炼儿郎木福(55)

nd:YaG激光经直接喉镜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手术配合体会辛静佟昌华(58)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朱菁(59)

低强度激光照射对血液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王怡振王之光(62)

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病变激光医学邹俊(68)

激光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3)李国荣朱洪生(73)

第15届日本激光医学大会关于早期胃癌激光治疗信息沈明(74)

光动力学(pDt)光纤直插式治疗消化道中晚期恶性肿瘤110例临床报告陈拯民汪连兴(76)

低能量铜蒸汽激光泵浦染料激光血管内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2例临床观察喻森明原莳(79)

Co2激光治疗色素痣致瘢痕疙瘩3例报告陈建新欧阳林弟(82)

30wCo2激光治疗五官,会阴赘生物395例体会蔡诚绥(83)

Co2激光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32例艾霞蒋传翠(85)

激光治疗婴儿和孕妇尖锐湿疣20例报告郑巧莎(87)

激光治疗母疣后子疣消失48例临床观察蔡慧敏庄悦祥(89)

Co2激光治疗外阴瘤样增生936例报告赵玉珍丁春平(91)

Co2激光治疗腋臭100例疗效分析周红(92)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关淑岚宫琪(93)

nd:YaG激光治疗中鼻甲息肉样变性的初步体会杨柳孟昭和(95)

Co2激光治疗色素痣245例钱根健杨乃运(F004)

激光对纤维粘连蛋白分子的影响张良平朱菁(49)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兔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单培芳曲本琦(52)

培养人工舌癌细胞与三种光敏剂作用观察周国瑜徐勇(55)

氦氖激光乳腺诊断仪的研制赵祥生李爱忠(59)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激光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方法石学耕(61)

激光医学医用激光与中医针灸学李德政(64)

光动力学治疗在发展哈献文(65)

日本早期胃癌nd:YaG激光内镜治疗近况沈明(67)

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张振科李兰更(69)

经胃镜nd:YaG激光治疗胃黄色瘤陈明伦田韧(72)

He—ne激光治疗部分血液病疗效初探夏永荣安桂枝(73)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风心病房颤1例报告吴伟科(75)

铜蒸气染料激光光敏治疗恶性肿瘤17例报告罗昭目李家鹏(76)Http://

Co2激光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63例临床观察司书理魏书仁(78)

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218例疗效观察陈静(80)

Co2激光治疗睑缘赘生物方大复魏跃珍(82)

54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氩激光疗效初步观察陆豪李海生(83)

三种激光治疗口、耳、鼻及咽喉良、恶性肿瘤201例小结方佩华孙振风(85)

Co2激光烧灼治疗鼻中隔毛细血管瘤王俊才陈明(88)

nd:YaG激光治疗五官科血管瘤杨绪霞(89)

YaG激光治疗舌海绵状血管瘤—附30例分析孙向东吴思恩(92)

激光治疗蔓状血管瘤5例报告刘益龙(94)

氦—氖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63例疗效观察李顺好朱健(95)

低功率激光照射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一)施炳培(1)

屈光性角膜激光手术的展望王永龄(8)

激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方宁远郑道声(12)

激光在肝外科中的应用М.,АА刘书明(15)

金蒸气激光光敏治疗鼠S180肉瘤的实验研究朱菁陈升(18)

叶绿素光敏剂—CpD4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应分析汪连兴陈拯民(22)

He—ne激光治疗口腔扁平苔癣12例报告张平曹霞(26)

Co2激光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激光医学李萍(28)

nd:YaG激光与纤维支气管镜结合的声带手术赵正刘雪莉(30)

尖锐湿疣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安徐生张育勤(31)

氩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颈椎关节病吕小霞周红(32)

Co2激光烧灼治疗慢性滤泡性咽炎54例报告刘丽华宋月华(35)

氦—氖激光疗颞颌关节症候群孔巧?(37)

Co2激光治疗900例宫颈糜烂疗效观察张龚梅秀荣(38)

激光治疗皮肤科疾病的疗效小结迟振荣吕华杰(40)

氦氖激光超短波治疗外耳道,中耳炎疾病杜秀良安经克(42)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1500例宫颈炎临床疗效观察秦良畦徐友梅(44)

激光治疗混合痔的手术要点彭之孙焕(46)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刘建平(1)

激光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进展刘书明(5)

激光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邓洪练英熙(9)

氦氖激光不同时间相同强度对细菌影响的实验观察王成传张新友(11)

金蒸汽激光光敏疗法治疗胱癌的临床研究朱菁戴胜国(13)

激光治疗皮肤及粘膜血管瘤580例疗效观察路德平李宪林(17)

激光如息性治疗直肠下段癌报告袁永辉庄也璋(19)

激光汽化与切割治疗腋自30例疗效比较詹天棋(21)

Co2激光与干扰素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张关明(23)

光敏疗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黄明培陈志侠(25)

YaG激光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周静英汪绪武(27)

激光治疗尿路感染60例齐莉娟谭昌琴(28)

小功率与大功率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翁启军汪边兴(29)

尖锐湿疣合并所皮过长的Co2激光治疗许小庄谢若斯(31)

激光治疗宫颈糜烂206例疗效分析成述昌(33)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外伤高血压出血的临床探讨吕祥振王铁丹(34)

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296例疗效分析袁丽辉于桂芳(36)

激光照射耳穴治疗扁平疣54例吕华杰迟振荣(38)

拟氖激光及Co2激光联合治疗带状抱疹53例尤声(39)

He—ne激光治疗带状抱疹265例疗效观察章毓秀黄有馥(41)

激光医学几种性病的激光治疗彭之孙焕(42)

拟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的治疗方法潘君信吕祥振(44)

Co2治疗鼻息肉的方法曾德招(45)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9

关键词:LeD显示屏;wiFi;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设计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各单位对信息的已不再局限在简单的文字上了,他们要求图文并茂、色彩绚丽、动感十足、赏心悦目,而且要求操作简单、速度快。因此,基于wiFi的超薄LeD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单位必不可少的选择。

目前,我国有数十家大学、研究机构及公司正在从事大功率LeD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国家产业扶持、台商加入及国际巨头的多方推动,LeD产业在我国已具相当规模。在技术研发水平上,国内的蓝光芯片指标已达到国外中档水平,个别研发机构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LeD封装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2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核心控制电路、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等构成,如图1所示。通过传感器能实现LeD亮度的自动调节;利用wiFi可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和控制;透过亚克力导光板和数码管实现图文和数字显示。

图1系统总体框图

3核心控制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要求既能控制LeD显示屏系统,也要对以太网控制电路和传感器模块进行采样控制,并对数据进行存储。经过研究和比较,本设计最终选择用FpGa芯片ep2C5t144来做核心控制电路。该芯片具有功耗低、兼容性好、设计周期最短、开发费用少、风险小等优点。

4导光板的选择

亚克力导光板以其透明度高,具有极佳的耐候性、良好的表面硬度和光泽。其可塑性强,易于加工和粘结,易于着色,广泛用于航天、航海、建筑、装潢、广告、卫生洁具、汽车、机械、仪器、仪表、工艺美术、日常用品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激光导光板制作的特殊性,普通的激光雕刻机在导光板制作时不能满足需求,要针对行业特点专门开发了导光板雕刻功能。

本项目根据系统结构、面积大小以及周围的环境特点,应用先进的三维激光加工导光板技术对亚克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采用激光雕刻或数码印刷技术在导光板底面形成各种形状的扩散点,运用LeD自动调光驱动技术设计软硬件,使得光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全板面,从而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该面光源厚度为3-10mm、省电70%以上,并做到了功耗更低、空间更少、光效更高、光显更匀、价格更经济、稳定性更好,真正实现“超薄、节能、便捷、环保”。

5结束语

LeD信息系统既满足了重要信息的,也承载了单位形象与文化,逐渐成为各单位的重要人文景观,一定程度上还是该单位精神建设和创新力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人们对当今社会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和享受生活乐趣的一组文化符号,体现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凝聚力,融合了各单位的视觉环境系统、形象系统、信息系统,成为该单位的识别坐标之一。

照明光源研究报告篇10

wilson病患者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水平与内脏损伤的关系张尊胜,杨任民,ZhangZunsheng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椎病鉴别诊断方法的评估姜凤英,薛一帆,丁铭臣,JiangFengying,XueYifan,Dingmingchen

舒噻嗪治疗癫痫强直-阵挛发作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李继民,李作汉,金泳清,潘道明,徐培锡,胡大萌,徐敏

胼胝体卒中20例临床分析岳彩磊,张克望,王艳华,李义召

合成促皮质素及维生素B6联合治疗婴幼儿癫痫王延平,廖卫平,潘英,何小诗,谢海峰,邓宇红

急性蜂蛹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5例报告杨光成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郭沂涟,李义召,刘爱芬,孙琳

丘脑梗死后记忆与智能障碍的初步研究王玉凤,米景龙,刘红军

颅内肿瘤术后脑脊液中SoD和Lpo动态观察徐培坤,许功林,李汉杰,王茂音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浆及血小板5-Ht、5-Hiaa含量的变化谢炜,陈宝田,朱成全

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沈君,沈新,张丽,王和德,郭述苏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刘长山,李萍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高绚照,李莉,刘明

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附4例报告)徐建洋,李洪亮,王守勇,费志华,杨丽

闪电击伤后神经系统损害(附2例报告)邵素玲

88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王焕明,常义,肖安平,杨纶先,陈国志,马骏

伽玛刀治疗中小听神经瘤的疗效观察吴锁如,樊跃飞,谭峰,昃大江,谭永莉,曹守明,刘国庆,董静

左颞硬膜外表皮样囊肿、耳前瘘管致脑脓肿1例报告王芳,詹书良,李定君

视觉反射性癫痫黄秀新,姚在瑞,代成波,周秀珍,郑成畴,王淑芳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孙吉山,宿英英

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预后的探讨王东霞,许远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王少萍,韩仲岩

多系统萎缩的回顾与进展赵景礼,涂来慧,郑惠民

脑卒中加重与高血糖的关系张媚,张临洪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合并帕金森病1例报告张巍,梁战华,雷征霖

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附30例临床分析)薛艺东,陈惠玲

评<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一书沈天真

家族性三叉神经痛--一家族4代8例报告胡丽沙,张淑芝,李问诗

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中的脑血管反应孟红旗

妥泰治疗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刘颖苹,孟庆桐

首发神经系统症状的鼻咽癌22例临床分析钱传忠,蒋琴娴,倪新初,吴松寒

表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脑出血2例报告赵兰蒂

丘脑病变的特殊临床表现孙作斌

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83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路华,张玉珍,张鹏,刘丽珍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1例临床分析刘正松,胡俊夫,周睛华

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其意义吴宇飞,楼燕如

静脉滴注尼莫通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匡永锋,宋亭,许治强

不同疗程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张晓玲,裘秀兰,黄俊军,汤央洁

维拉帕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张望,薛荣汉

椎动脉瘤致wallenberg综合征1例报告鞠卫萍,周建华,吴喜娟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微管相关蛋白tau的检测王琨,丁新生,程虹,沈霞,姚娟,邓晓萱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丛志强,李文馨,许建新

脑干出血并脑-内脏联合综合征2例报告李玉顺

脑水肿的实验研究陈旭,郑惠民,谢惠君

白细胞介素与脑缺血杨渊,方思羽,张苏明

偏头痛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何小华,张苏明,阮旭中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与mRi盛世英,赵忠新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与病理(附13例分析)徐惠琴,玲,王耀山,何巧玲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附12例临床分析)李冬梅,邱爱军

假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对其诊断的价值易兴阳,潘光强,张顺开,余昌明

扭转性发作1例报告柳扬,王建琴,张玲菊,徐秋芳,丁德云

Creutzfeldt-Jakob病的脑电图改变逯恒东,陈芷若,李乐加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研究张帆,邓学俊,周桂桂

髓周动静脉瘘的分型与血管内治疗邓钢,滕皋军,郭金和,何仕诚,方文,黄祥龙

反射性癫痫1例报告杭维亮

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附8例临床分析)江炜炜,狄晴,赵薛旭,李作汉

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龚筱倩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治疗分析黄焕新

脑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陈东,周易谦,肖建美,李军

皮质基底节变性王晔,何祥,王耀山

脑干卒中与眼部症候陈衍贵,兰敬豪

internet上的神经病学在线期刊陈志,冯华,刘小红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张颖冬,刘阳,石铸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曹非,孙圣刚,王涛,曹学兵,陈吉相,刘昌勤,梅元武,童萼塘,骆芳

Vogt-小柳-原田病7例临床分析林菊香,强丽娟,梅今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储照虎,朱武生,吴家幂,袁存国

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中GaBa转运体动态变化的研究张卫清,迟兆富,尚伟,曹丽丽,唐吉友

盐源山蛭注射液治疗实验性脑内血肿的研究吴文斌,胡常林,吴碧华

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Ct、mRi表现与临床黄德晖,吴卫平

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附2例报告)许念桂,卢伟,谭利明,胡治平,蒋波,彭隆祥,肖波

妥泰单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观察霍晓丽,赵翕平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薄型胼胝体的临床特征赵国华,唐北沙,严新翔,沈璐,江泓

家族性多囊肝多囊肾合并脑出血3例报告王爱琴,罗盛,王安全

亚低温和甘露醇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影响的比较姜美子,吴光,朱惠京,李芳英

重症肌无力合并parkinson病2例报告马乃华,邓本强

alzheimer病患者脑脊液tau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王琳,王晔,郭大文,王德生,韩杰,张昱

脑脊液净化治疗6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冯文萍,张波

不同部位、范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曹桂华,刘丹,王颖慧

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疼痛高东,曾志,陈显智,王景周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王鸿雁,潘旭东,韩仲岩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赵永波,王忠卿,吴云成

动态脑电图在原发性癫痫治疗过程的随访研究王华燕,许国英,王宝婵,李智文

癫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孙亚楠,陈月琴,赵翕平

嗅觉性癫痫1例报告曹玉梅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郑立峰,王爱兰,宋方禹,谷晓林

38例脑死亡并发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尤荣开,蒋贤高,邵朝朝

表现为"急性腹膜炎"的椎管内转移瘤1例报告张召平,王恩长,王珠堂

3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黄艮彬,张志坚,慕容慎行,许国英

19例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王岚,蒋雨平

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王宁,邹元杰,汪小海,陆军,阮义峰

Binswanger病的诊断郭洪志,屈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