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十篇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十篇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28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1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养成。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当然,从现在开始做也不困难。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读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考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拓展

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关系。阅读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要与书为友,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更多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1.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真正受益。学生有阅读兴趣,会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活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师生要做到全员参与,立足课堂教学,利用教材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要保证阅读时间,抓好早读、午读:“早读”、“午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到预备前,每个班级晨间、午间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本好词佳句摘抄本和日记本(包括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中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的读书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批阅,好的读书笔记将以班级展示进行交流,定期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2.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1)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提高了家长的阅读素养,家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热情,也能感染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例如一段优美的文字、与孩子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彼此朗读一段,或复述书中故事情节,谈谈读书心得,就书中某一角色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知道自己思考的思路,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大帮助。这些崇尚学习的活动,也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教师通过家校联系会,向家长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引导孩子阅读,从这样几方面考虑:阅读时间、阅读内容、故事中的人物、喜欢的词句、通过阅读认识的生字、生词、明白的道理等。(2)开展读书交流主题活动。阅读活动需要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例如,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诗词朗诵会”等为主题的活动。学生通过读书,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能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让它浸润孩子们的人生,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基。如在学完以“爱”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中,很多孩子感悟最深的就是感恩类的书籍,如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孩子们感悟到了亲情的伟大、老师的无私、友情的珍贵和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而正是这些充满了墨香的文字,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化解为对读书的渴望和高尚的追求。(3)向学生推荐好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小兵张嘎》、《中国民间传统》、《爱的教育》等,并“结识”了许多知名作家,如:中国女作家冰心、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等。通过阅读,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对生命的意义也体会深刻了。为了拓展图书来源,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完善班上的图书角及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全班可每人交换看,并为学生带来的书进行了编号登记,敞开小书柜。(4)读书卡或书签的制作。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制作了很多精美的读书卡,记录了孩子读书收获的点点滴滴。这些读书卡,融文字、图画、设计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各自的生活、学习之余,更自觉地沉浸于浓浓的书香,更自觉地读好书,更好地长知识、明事理。每一张设计得很有创意,如“读书是种美丽的休闲!”“让书香伴我成长!”读书卡或书签记录了孩子阅读成长的足迹,在孩子终身阅读的路上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各年级开展的阅读活动都是异彩纷呈的,如《我与课外书的故事》《我们爱阅读》《我是小诗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常给学生讲学校里以及班级上勤读课外书的同学的例子,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或向学生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无形中就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伟人无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使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3.引导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真正做到与书为友。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真正做到与书为友。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采集书里的好词好句,在优美词句下面划横线,写体会、写困惑,引导孩子读童话、名人故事、成语故事、成长经历等,让他爱不释手。即使是能力弱的学生,他们也慢慢乐于思考,展示自己思维的方式了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且随时批注、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符号划出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记忆。阅读时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思维的好习惯。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有趣、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等等,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总之,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对于观察和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这其中还涉及到许多相关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因此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养成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好习惯,拓展课外阅读,与书为友,让阅读相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幸福一生!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3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迫切渴望得到知识雨露的浇灌。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自由翱翔于知识的海洋,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做为一名工作在小语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就把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家庭因素制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课外阅读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其实与其说读书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现今的社会,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开始了,如听音乐、讲故事、经典诵读。的确,家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功课中解放出来,从电视机、游戏机旁边走向奥妙无穷的读书生活呢?在这里我想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室。

现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都很好,很多家长也愿意在孩子的身上进行智力投资,不惜花费很多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第二课堂,但是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虽然我们也偶而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虽然我们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但是那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是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书是自己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做,他才会真正地想拥有书籍,为自己能够得到书这样的竞赛奖品或者书这样的生日礼物而兴奋。刚开始他可能是为了能够用这些得来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而兴奋,到后来他真正兴奋的是这些书充实了他自己心灵的图书室。

其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其实,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家长一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面玩电脑,却叫孩子去看书,那孩子是没有心思看下去的。

二、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孩子们每天都在与书籍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因此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校要开放图书阅览室,班级也要建立图书角。为了弥补书源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除了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外,还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借阅。图书除购买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给班级捐献或借阅,这样相互借读、竞读,就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地阅读,让学生把阅览室和图书角当成课外阅读的海洋,让自己的心灵在这个海洋里自由的驰骋。

其次,班级和学校要定期组织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刚开始可能缺乏一定的自制性和持久性,这就需要外在力量的检查和监督。而且许多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少课外知识,他有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原动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原动力,促进其进行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就要经常组织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比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当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阅读成果得到积极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鼓励,从而更积极地去阅读。

三、有效的阅读指导,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引方向

做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指导者、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举起了一展走出黑暗的明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快速地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1、引导孩子合理地选择阅读的书目。在孩子的阅读初期,教师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如果教师的指导得当,孩子会比较容易爱上阅读。教师一定要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需要先吸引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可能要比大人强调的a、B、C、D和1、2、3、4等抽象的事物有趣得多。因此,早期阅读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篇幅短小、生僻字较少、语言相对口语化、有一定插图的动物画册、童话、儿童诗等,比如金波的《踢拖踢拖小红鞋》、孙幼军的《小猪当保镖》都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看。

2、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主要是把各种阅读方法展示给孩子,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求去选择。比如“精读法”,其实就是要"吃透"也就是细读,把里面蕴含的知识全部挖掘出来,要弄懂、弄清,更重要的是要记到心中,学会运用。因此,读书是前提,我们要先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4

全书共分了五个章节来写小学数学教师的五项修炼。第一项“读懂孩子”,第二项“理解数学”,第三项“有效研究”,第四项“追随智者”,第五项“全面学习”。从这五项的标题中,可以清晰地循到作者从教以来不断提升自我的行走轨迹。

一、研究学生,读懂孩子

在第一项“读懂孩子”里,作者说“‘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和基础,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对于教师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这一观点我极为认同!翻阅两年来的教育随笔,我发现随笔的内容逐渐由记录自己的教育失误与精彩到记录学生的精彩,再到怎样研究学生的学情,研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及对策。应该说,我的教学记录已由研究教师自己转向了研究学生。看到作者的这段话后,我随即产生了一种思维上的共鸣,这种教育随笔的记录方式其实是教育研究的一种“由表及里”的必然状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虽然读过很多教育案例,但从“读懂孩子”里,我那些已不太敏感的神经仍能被一些课堂细节所触动。在“是你的观点,还是叙述别人的观点?”的语言指引下,孩子自然会说“我的观点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他们独立观点的保护与中肯评价,不仅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培养,还应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得到应有的锻炼,这需要每个科目教师的教育自觉和自知——即知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语言的适当引导得到提高,便自觉地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

我所知道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多是请个专家给学生做报告。而作者给孩子们请来的是毕业于他们厦门小学,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学哥学姐们,报告内容也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年龄的微小差距,不仅让孩子们乐于接受学哥学姐们的观点,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从“读懂孩子”的角度出发,举办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地触动孩子们,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理论支撑,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既‘有营养’又‘好吃’的美餐”,我为这一观点叫好,但作者并不满足这一答案,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追问,使答案离她更近。在“理解数学”这一项修炼中,有一段作者与孔凡哲教授的对话。孔凡哲教授说:“一线教师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顶天,就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立地,则是研究要从实践中来,要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作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的就是“顶天立地”的研究。

在案例“鸡兔同笼”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作者课前研究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掌握了对“鸡兔同笼”这节课的编排意图后,开始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这节课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学生先进行了前测,在了解了学生习惯用哪些方法解题后,让学生在自学中思考三个问题:(1)课本在解答问题时用的是什么方法?(2)课本中三个表格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3)你还能想出与课本中不同的方法吗?一般情况下,未曾认真研读教材的教师会停在满足于学生会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层面,而不会深入到对这一问题多种解法的探索层面,更不会在意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和能力。而作者所提的这三个问题,足可以证明她对新课标“四基”“四能”的深刻解读,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这三个问题,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问题(如书中的定义),而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以思维为基础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不可预知的力量。从作者描述案例后的“意外”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看似耗费时间的教学方法,让倒数第一的“差生”也有了将“路程问题”类比为“鸡兔同笼”的问题模型并成功解决的能力。

肯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培育属于自己的解题思维,从专业角度来说,作者的前两个问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性思维,第三个问题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我们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作为数学教师,作者做到了读懂教材,真正拥有了“顶天立地”的研究姿态。

善于思考的人必是善于研究的人,对于一次作业设计作者也是“费尽心机”。课本中的小资料,在教学进度的挤迫下,往往仅是可看可不看的内容,而这在作者的眼里却成了一次教育的良好契机。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道作业:(1)请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2)访问你的家长,计算他们小时候的恩格尔系数。(3)比较两个数据,写出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作业设计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从知识技能角度来说,学生计算恩格尔系数时用到了百分数的知识;从过程与方法角度来说,学生经历了搜集数据、筛选整理数据的过程;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来说,作业很好地拓展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感恩父母给予他们的一切,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只要有研究之心,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看似鸡肋的作业设计都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习交流,勤于写作

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话可说,必须不断学习,勤于写作,无捷径可走。从作者摘取的教育随笔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勤勉的数学教师。她在东北师范大学培训的过程中,写下了“教育要让谁满意”“聆听大师讲有效教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大智慧’”“教学应追求‘悟其渔识’”等有深刻见解的散记;在听课后,记录每次听课的感受;在公开课后,记录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反思解决策略;调查研究后,记录自己的深度思考;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便记录所思所惑;在网络研讨和教育著作的阅读中,与专家对话。可以说,只要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作者都会挤出时间学习并写下自己的观点。而现实中有多少老师浪费了培训提高的机会?有多少老师从来不阅读一本教育著作?有多少老师从来不写教育随笔?从本书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的教师。作者不断写作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写作,作者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理念才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阅读指导;读书环境;人文素质

abstract:Readingdeterminesthecultureandbournofaman,andhassomethingtodowiththediathesisandstrengthofanation,soinfluencethefutureandfortuneofcountry.thereadinginstructingisselectedasbreakthroughpointtostrengthencultureconstruction.itisproposedthattheclassshouldbebuiltasastudy,andpeopleshouldconstructanexquisiteenvironment,providegoodreadingspace,basedonthis,strengthentheafter-class-readingguide,promotethehumanaccomplishmentofstudent.

Keywords:Readinginstructing;readingenvironment;humanaccomplishment

总理曾经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读书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而思想又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行为会形成一个人的习惯,最终习惯也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整个民族的性格自然也就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同样深知读书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倡导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为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的教师,已深刻意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推进。为此,笔者提出,要建设书香班级,教师可一边营造优美环境,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一边提升自己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水平;一边指导家长做好亲子阅读工作。

一、打造“清如许书斋”,营造优美读书环境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充饥的食物。”要使读书成为人的精神需要,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要指导孩子养成课外喜爱阅读的习惯。要加强课外阅读,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载体。所谓好的载体,就是要将班级打造成一个读书斋,包括面积适当的读书角、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美的书香环境。万事开头难,2009年9月,刚刚送完一个毕业班,就又接手了一个全校最特殊的“机器人”班,这个班男生是女生的二倍还要多两人,在所有任课老师心目中,这是全校最“魔头”的班级。如何在这样一个好动、浮躁的班级里展开课外阅读工作,是摆在我面前的头等难题。思虑再三,我决定打造“清如许书斋”。所谓“清如许书斋”源于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通过书斋的建设,推动课外阅读教学,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成立班级图书角

首先,笔者自己先带头,带来几本学生爱读的书读给他们听,并把书借给他们看。接着,又发动全班学生把看过的书带到班里。很快,图书角就有了第一批图书。有一名家长十分热心,不但给班级捐献了很多图书,还自费给班级购置了一个书柜,于是,“小荷班级图书角”便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正式成立了。当笔者向这位家长表示谢意时,家长意味深长地说:“只要能让这个班级的孩子有书读、爱读书、好读书就行了。”也许是这位家长的行为感动了大家,升入五年级后,另一个家长又给班级带来了更多的图书和一个更大的书柜,同学们还给这个书柜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班级图书漂流站”,班级图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目前,五(6)班班级藏书量约有300多本,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以市教研室推荐的书为主外,还有一些科普、习作、美术方面的杂志。

2.班级图书管理

根据学生的投票,大家选出了三名小管理员,负责平时的图书管理。这些图书小管理员所做的图书管理工作,也是有声有色,有力地推动了“清如许书斋”的建设。首先,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给所有的图书建立了名册,内容包括:图书名称、主人、价格、编号等。其次,他们建立了借阅记录表格,记录每本书的“借阅人、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另外,他们还制订了班级借书公约有效地管理图书。在全体学生的监督下,有的学生弄坏了图书,赔来了新书;有的图书内容好,读的人很多,学生干脆就又带来了一本……因此,学生都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之中。

3.营造书香环境

“清如许书斋”要发挥对学生的良好熏陶作用,不能只在图书上做文章,古语云:“功夫在诗外”,为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环境。优美的环境有陶冶身心的作用,笔者在班级开展了“护花”评比活动,即开学初,每人带一盆植物(不用太贵),贴上标签,学生要做好花的养护工作,学期结束时进行评比,看谁的花长得好。这个活动,既美化了教室环境,让书香、花香充满教室,又培养了孩子(特别是男生)的责任心。每天中午吃过饭,不少学生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花拿到室外晒晒太阳、浇浇水,哄闹的现象少了。另外,我还在班级墙壁上展示了学生制作的优秀读书卡、优秀读书笔记、图书管理员和其他同学绘制的好书推荐、小书虫风采展……走进教室,每一个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充满书香、溢满花香;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二、提供读书的空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还要开展实实在在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1.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不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保证,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保证学生有时间读课外书、有效地读课外书,学校安排每周二、周四的午间20分钟为课外阅读时间。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午间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和老师同读一本书,并一起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2.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

作为老师,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必须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不断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平时,笔者加强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结合南京市教研室的意见精神,努力从三种课型上加强教学水平。2010年10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笔者参加了白下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随后的南京市课外阅读指导课经赛活动中,笔者执教的《走进科普世界》,获得了二等奖。几个月的教研和磨课,既提升了笔者对课外阅读课的认识,又提高了课外阅读这一课型的教学水平。

3.阅读活动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课外阅读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见效。笔者根据学校和年级组制订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活动。四年级时,笔者指导班级学生统一阅读了《夏洛的网》《马燕日记》等书,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如召开班级读书会,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写读书笔记,制作个性化读书卡;针对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小小辩论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开展“读书小报”制作大赛,评比最具个性化、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古诗文积累比赛”,陶冶情操……五年级时,笔者又让学生召开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自己主持读书会,学生兴趣高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参加《南京晨报》《东方卫报》和《扬子晚报》等各种媒体主办的小记者社团,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从2009年9月接手班级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在《作文之友》《南京日报》和《金陵晚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作文共40多篇。学生爱读书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4.调动家长的力量,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据我看来,没有比指教父亲和母亲如何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老师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理解并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外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每学期的家长会上,笔者都会面向全班家长讲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真诚地邀请家长朋友也能加入阅读中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从自己做起,并用自己的读书行动引导孩子,成为孩子读书的良伴,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家成为一个吸引孩子阅读的“阅读场”。同时,笔者在班级的墙壁上展出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的照片,进行“亲子阅读照”展。每学期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时,笔者也提醒学生和家长除了按照少工委和学校的要求开展系列的小队活动之外,还要在一起读读书,交流一下读书的心得。他们有的来到“先锋书店”读书,有的去大学的图书馆借书,有的去新华书店参加作家签名售书活动,还有的给手拉手的新疆小朋友寄去了图书。

课外阅读指导是课内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益补充。通过书斋这一阅读载体的建设,包括读书角有效的图书管理以及立体化的课外阅读教学,笔者和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一起在书香班级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读书,使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让思想更成熟、更健康。笔者愿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通过阅读以及阅读教学,点亮学生的理想之灯与信念之灯。

参考文献:

[1]魏庆春,李树军,张玉华.活动是完成小学教育目标的积极手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9):15-16.

[2]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159):96.

[3]刘月月.小学4-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110-112.

[4]陈丽新.关于中师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

[5]沈怀军.激趣诱读・持趣乐读・延趣创读:以激发兴趣为宗旨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09):71-72.

作者简介: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6

浸润书香梦想,搭建幸福教室

阅读存在的地方就是一个迷人的地方。班里孩子的学习生活是从阅读开始的。在书香校园里,笔者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绘本《爷爷总会有办法》《逃家小兔》,那种亲自阅读,才会有体味、有积累和学会运用。每周,笔者都会向学生推荐名著和做新书介绍。随着年级的增长,“新书介绍”的栏目主持轮流由班里的孩子们担任。和孩子们一起到图书馆里阅览最新的少儿读物。图书馆里的阅读氛围会让孩子浸润书香!于是不管是阳光灿烂的午后,还是寂静落寂的夜晚,笔者和孩子们在这带有文墨清香气息的“纸文”阅读中走过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走过了《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在家长会上,笔者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讲一些科学家教的方法。阳光明媚的春日,刚步入三年的孩子们,再一次收到笔者的新学期礼物――在书的扉页写上寄语的课外阅读书籍!浸润了书香的童年,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基石!

有了书香的相伴,孩子们格外地热爱生活,教室里呈现出更丰富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的生态角,负载着学生情感的小组海报展示,温馨浪漫的班级合影,最值一提的是孩子们阅读过的书籍封面展示,装帧美丽的封面诉说着孩子们阅读痕迹,更像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凝聚着那些与书共舞的岁月。

巧用赏识赞美,雕塑金色童年

花开花落,馨香如昨。在十九年的工作历程中,笔者用自己的真诚,为那一颗颗充满爱的心灵赢得了好多的褒奖:最淘气的孩子过生日,笔者送给他一本全班同学为他罗列出无数优点的精美日记本;最胆怯的孩子,笔者手拉手与他同台演出;成绩差最没自信的孩子,笔者会告诉他明天展示的背诵内容,提前准备获得同学的称赞。

一年级入学第一天,笔者送给每名同学一支铅笔和一张写满鼓励话语的心形卡片……心激励、爱无涯。伴着爱心,孩子们幸福地感受着笔者独创的“爱心激励法”,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出色表现,除了鼓掌,发小笑脸外,还有如下颇受学生喜欢的方法:与老师真情拥抱一下,拿班级钥匙一周,上领操台领操,老师满足一次你最想做的事情……这些奖励总是及时兑现。笔者用积极心理暗示的原则为孩子的成长拔节!班级里有一个隆重的节日叫“摘星节”,我们共同设立了“读书之星”“文明之星”“体育之星”等十个奖项,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发放星星奖牌!孩子们的热衷程度可以用家长的话来描述:奖牌别在衣服上孩子不舍得摘,睡觉时要从外衣上摘下别在睡衣上。班上一名家长在班级QQ群上留言说:“这奖牌也不贵,能不能让我多买点给孩子们发一发,我儿子做梦都想摘星!”

激情创意无限,创建精彩课堂

课堂是师生思想碰撞最激烈、情感交流最频繁、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在课堂上,笔者常常和一双双明澈的眼睛对视,用激励信任的目光传递师爱的力量。依稀记得班里最小的女孩然然,对汉字的识记很吃力,晚上刚听写学会的字,第二天早上考就会错,家长气得抓着孩子的头发打。当笔者得知后,送给孩子家长一本家教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家长看完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孩子说:“有一次我把‘看’字写错了,到高老师那里批了四次才改对,高老师每次都温柔的看着我,哪像你们!”孩子的话无疑是对笔者一直以来倡导家长“静待花开”的理念的最佳褒奖。家长的震惊和感激都抵不过孩子送给笔者的感激目光!

光阴荏苒,笔者和孩子们的创意课堂更是精彩无限。在科任老师教研或是病事假的日子,我们师生会演绎出新的课堂――创意的品德课上,笔者会以《影响孩子人生的七堂课》为教材,讲一讲《感谢生活磨难》《带上勇气上路》等文章,一个个小故事犹如一碗碗心灵的鸡汤,溢满心田。别样的科学课上――笔者以《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为蓝本,和孩子们一同体验科学的神奇力量。另类的美术课上,我们师生一同聆听名画的故事!

蕴含关爱评价,建构班级文化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教法、同一种思维来面对不同的孩子。于是,笔者选择了用评语来来沟通孩子的心灵,用文字来诉说老师情感。周记是笔者与孩子心灵对白的绝佳平台。有的孩子在周记中流露出不愿意洗自己的袜子,笔者就在评语中告诉她:回家喝杯咖啡,劳动就像咖啡,先苦后甜。针对这种思想,笔者还利用班会时间,与孩子们共同制定了班规:“学习、劳动、自我管理。”写在本上的评价笔者用赏识的语言,让文字呈现出温情的魅力,抵达孩子的心灵。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7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要先找到源头活水,那就是阅读!臧克家说:“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越多,收获就越丰满。”这足以说明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教师第一课》教师写作的多重意义中也写到:要能够写好文章,往往离不开阅读的积淀。阅读,不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还能够给自己增添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非凡气质。我们集团英教管理中心的副总园长王少群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一个美女,但我比较有气质!”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咱们这里,大少的粉丝是最多的。很多老师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偶像!为什么?因为的她才华!她做的培训和讲座每次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她的博学多才总是让老师们感到望尘莫及,倾佩不已。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她家去做客,她的书房里满满的都是书,卧室里,整整一面墙被做成了书柜,就在床的旁边,她说:“这样多好啊,睡前想读哪本书,顺手拿来。”她的嗜书如命,让她的文章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分析问题透彻深刻。书读得多,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因为读得多,所以写得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说:读书,是每个老师专业成长的必需的生命方式。一个不读书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读书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书读得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知道得甚少,发现自己缺少教育智慧,只有阅读才能把教师从琐碎、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要想写好文章,多写多练是必不可少的,熟才能生巧。鲁迅先生说过: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别人在成功之前所做的努力。记得有一年竞争上岗之后,有一个刚刚入职两年的英语老师被评为了首席教师。当时很多人都有些唏嘘不已,想着一个新老师有何等的才华能获得如此的殊荣?后来,在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会上,指导培训工作的领导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一些教学随笔,学习后老师都觉受益匪浅。大家才知道就是这个老师从一入职就开始每天坚持记录的幼儿英语学习的随笔。从第一天做一名英语教师的惶恐不安,到逐渐使用全英文带班;从不知道该怎么教给小孩子英文,到孩子跟老师用英语开始进行简单交流;从孩子们对老师英文的全然不懂,到孩子用英语开心的做游戏;她把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记录了下来,把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记录了下来,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记录了下来。两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其实也不短,难能可贵的是每天的记录,每天的思考,每天的成长。两年,她从一个对幼儿英语教育一无所知的新手,成长为了一名幼儿英语教育百事通,她的成长,就源自于她的写,每天的写,不停的写!写作给了他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说到写,我自己也是经常写作的受益者。自从当上老师之后,更觉得肩上有了千斤的重担。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容,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当然,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有各种捣蛋包把良好的秩序弄得一团糟,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你要和他们要酝酿着发火时,他们早就把刚才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里,我把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写在我的日记里。常常会翻出来回味那充满着各种滋味的生活。当然,我也为此品尝到一丝成功果实的甘甜。刚工作的那一年,学期之初,园长布置写教育笔记,学期末,多数老师因为没写而疲于应付的时候,我因为之前的准备而能从容应对。因为我坚持写随笔的习惯,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的文章也经常出现在学校的校报上。记日记,写随笔,有助于我们集中思想,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长期的记录,在英文教学上有了我自己的独到思考和见解。十年前的时候家长对幼儿园学英语还不太认同,后来我便专门为此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学英语的态度并不明确。于是,我开设了一个幼儿英语家长小讲堂,给家长分析幼儿学英语的优势,帮助没有英语基础的家长普及英语知识,教给家长如何跟孩子一起玩转英语,那期课程一共举办了八次,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有一个小朋友的爷爷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课,课程结束后对我说:你讲的真好,我全都做笔记了,还取了个名字就叫“小伟老师讲英语”。听完老人的话,很受感动。欣喜之余,觉得肩上有了更重的担子。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8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43―01

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理发育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非常重要,这是婴幼儿早期阅读重要的身心发展基础的前提。2岁至2岁半是出现词语表达的“爆发期”,是接受语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图意,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

作为托班教师,如何在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体

1.从教育内容出发.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在阅读活动中,幼儿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幼儿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每一次开始阅读新书时,教师应创设一些比较新颖的讨论或小游戏来吸引幼儿一起阅读。

2.创设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阅读环境。阅读的环境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书本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的图书、报刊,在成人引导下,引导幼儿阅读。二是非书本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为幼儿创设文字环境.让幼儿时时刻刻感受到文字环境是周围环境的一部分。

二、让幼儿有充分的联想、交流的机会

要让幼儿的语言真正得到发展,让幼儿开口说话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倾听,努力地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其次,支持和鼓励幼儿去探索、去表达,为幼儿营造轻松而随意的活动氛围。在每一次的阅读中,笔者都不直接给孩子们讲故事.而是让孩子们先通过观察书上每一页的图画,让他们自由地讲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这样就能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在语音方面就会有很大进步。

三、让家长成为阅读活动重要的合作伙伴

阅读活动不仅仅是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同时也是家长和幼儿的分享。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与家长探讨指导方法,家长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我们的阅读活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帮助幼儿挑选读物。幼儿喜欢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特别喜欢具有人性化、拟人化的童话故事。因此,给幼儿挑选读物的诀窍就是满足孩子的阅读心理.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1)挑选孩子爱看的读物。(2)购买画面生动的读物。现在市场上的幼儿读物琳琅满目,在挑选的时候.要翻阅读物的画面和内容是否生动、活泼.特别是色彩和画面的印刷是否清晰、逼真。(3)选择健康、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为幼儿选择这类读物,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从小有礼貌的习惯。

2.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幼儿读物主要以图画为主。家长应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家庭中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阅读影响很大.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这种习惯。因此,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抽时间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跟着记忆,时间长了自然记住了故事,再与画面文字相结合,阅读效果就极佳。另外.家长在家里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幼儿可以随手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家长还可以给家里的一些物品做上标记.从不同的活动中不断丰富阅读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9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学生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关键词:

课外阅读培养兴趣营造环境教给方法成为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课标》还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最低阅读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多么重要。这使我不由联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的一段话: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然而在我们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所拥有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所以课外阅读量极小,这些极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定期为学生朗读有趣的书。

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为了让我班学生爱上阅读,我曾苦口婆心的向孩子们推荐课外书,但真正去买来读的人却很少。记得去年的一次早自习,我给孩子们朗读了《西游记》的片段《三打白骨精》之后,过了几天班上果然有好些孩子下课也不出去玩了,都在看少儿版的《西游记》呢!尽管《西游记》里的故事他们很熟了,但孩子们还是愿意读《西游记》书,我想这还是和“有趣”分不开。之后我又为他们朗读了《笨狼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等经典有趣的童书的片段,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后来,脆把每周一的30分钟早自习改为读书课,专门由我或朗读能力好的孩子为全班朗读童书的精彩片段。

记得《朗读手册》扉页上有这样一段小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想这首诗说出了朗读的价值之所在,也说明了在有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朗读有多么重要!

2、做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爱读书的话,那么无论他怎么鼓吹阅读的好处,学生也不会真正爱上阅读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读书的榜样。因此,我特别注重与学生在一起读书。每天中午,我都会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各自捧本书自由阅读。读到开心处,我就毫不掩饰的笑,有时还会入情入境的吟诵精彩语句。我还会特意让学生看到我读的书的封面(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去买来读)。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规定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就可以自由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阅读。

上《景阳冈》这篇课文之前,我给孩子们讲《水浒传》里其他好汉的故事,上《草船借箭》时我给他们讲《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平时的课堂上,我力求做到好词佳句能随口拈来,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与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3、课内学文,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我想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在学习的课文同时,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那么,如何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比如:上完《卡罗纳》这篇课文,我给孩子们讲《爱的教育》里其他孩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去读《爱的教育》;上完《渔夫的故事》,我给他们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读《一千零一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阅读期待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上完《将相和》后,我从无疑处设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赵国在这之前也被灭了。课文中不是说,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以保赵国平安吗?可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赶快去找书看,自己去读《史记故事》或《中华上下五千年》。事实证明这也起到了很好的激趣效果。

二、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孩子营造读书环境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形象的讲出了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是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就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么能酿出蜜来呢?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专家薛瑞萍老师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依感。”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博览群书的条件,让孩子能够读共同的书呢?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班级图书库,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环境。这一点,对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在以下两方面下了工夫:

1、争取家长的支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光靠老师一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把家长会开成了“读书会”。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家庭藏书至少要达400册”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每周要带孩子去一次书店,多为孩子购买好书。这样,孩子们就有书可看了。

2、建立班级图书库。有了家长的支持,我就发动学生和我一起来建立班级图书库。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每月捐一本书给班级图书库,那么你就能读到42本书。这样一来,我们班级图书库的藏书就越来越丰富,不仅使学生不断有新书看,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呢!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会”读书的不多,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内容就泛泛地读读;有的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高效地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四种读书方法一定要教给学生: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对于一些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我就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打开后,为了让学生能成为终身读书人,老师还需要多想点子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如开展朗诵比赛、赛诗会、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都能极大地让学生保持读课外书的热情。

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赛诗会是每个学期我必开展的一项读书活动,一经发动,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大家都争着把自己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诗或童诗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讲故事比赛也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还有读书笔记评比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偿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尝试。通过努力,我们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正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

由此我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想办法,在培养阅读兴趣,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这几个方面多下工夫。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参考书目:

(1)《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

关于教育孩子的读书笔记篇10

岁月是条小河,流逝了时间,改变了容颜,唯一挟持不了的是一颗朴素的心。

回顾往昔,我已融入教育十年,任时光匆匆,于教育,我心如初。

静下来,与文字相约,我心如初!

2006年,我成了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怀着原有的阅读热情,带着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奇,我开启了另一段阅读之路。五年里,教育阅读的开启,几次外出学习,让身处农村的我大开眼界,我开始叩问: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去?

2011年起,阅读不断在我的生命里生根。她像呼吸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不捧不寝,我的捧更加理性而富有逻辑:《百年孤独》等文学之捧了我的情感;《语感论》之教育家系列为我的“乡土乐”课程保驾护航;《存在与时间》等哲学之捧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给了我一双审视自己职业行为的眼睛。两年里,我读了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尤其是对教育家专著的阅读,给了我一颗坚守农村的心。

2014年起,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走上了每月主题式的中西结合之捧,《静悄悄的革命》与《构筑理想课堂》联捧……这种互文之捧,又一次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教育思维。

读什么,便思考什么!我的阅读为我构造了一个合宜的大脑:我开始颠覆以往的读书笔记方式,用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方式记录读书生活,尝试沿着“浪漫――精确――综合”的路径,以“走近(整体上关注一本书的存在)――走进(用批判的态度审视,纳入书中精华)――走出(用总结的方式梳理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思所获)”的方式来抒写我的阅读诗意。

与文字相约,我清醒地认识到:不看他人的文字,便写不好自己的个性文字。不解读大师的言语密码,就码不出属于自己的言语精神。我坚信文字能改变我,我的课堂,还有我的孩子。读是穿越他人的世界;写是雕刻自己的时光。读写就是在他人的世界里穿越后回到自己的时光中和自己对话!我收获着“不跪着阅读”“写有个性”的文字情缘。

与文字相约,被文字浸润的朴素之心告诉我――选择了农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

沉下去,和孩子相伴,我心如初!

情系教育,爱植乡土。我逐步意识到:语文学科可以有多个语文课程或多种样式的语文课程。凭着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农村孩子语文学习特征的粗识,2013年10月7日,我在新教育在线构筑了我们师生安身立命的去处――乡土乐。自此,我在农村开始了一场以抒写“乡土人生”,深埋“乡土情怀”为旨归的“乡土乐课程”的长途跋涉。

在语文学习中,我大胆放手,在教会孩子阅读批注的同时,让其摸索着自己学习课文的方法。学生个体独立地穿越文本之后,课堂上探讨共性的问题,把节省出来的课时用于整本书阅读。作业设置上,我将生字词进行整合,将日记、周记、习作进行整合,把这些琐碎的作业统一命名为“我手写我心”,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课程研发,生命在场。本着“宁贴在地面行走,也不在云端舞蹈”的课程研发原则,在以乡土乐为母课程的携领下,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走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

在新教育晨诵课程的启发下,我的课程“那诗意乡土的歌”这样行走着:周二诵诗,吟诵具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诗;周三送诗,以诗的存在形式送给孩子们,并引导他们赏析;周四作诗,引导孩子们集体作诗;周五习诗,孩子们先诵读前三首诗,接着说说本周诗歌之旅的收获,最后自由展示个体创作,并说说创作小故事;课外寄诗,凭着记忆,我用现象学还原的方式完成一周诗歌课程的记录,反思教学行为。

几年来,我们读了200多首儿童诗,我自己写了200多首儿童诗,孩子们累计创作了近千首儿童诗。刘铜硕等10个孩子的儿童诗先后发表在《蓼风》上。

“荡舟书海”,每月一本共读书,每天中午30分钟,从人文到科普,从精心选择到上推荐课,从共同批注到上交流课,从组织展示到上汇报课……整本书阅读走进了我和孩子们的心里,而我正是通过这些文字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品味乡土生活”,我和孩子们走上街道,走进超市,走上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我们的眼睛观察,用手中的彩笔描绘,用深情的文字书写乡土生活。“跳蚤书市”,4月的世界读书日,9月的新教育阅读节,组织孩子们把好书推荐。“h方的诗”,我以留守儿童这一个教育难题为突破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架起桥梁,开启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每周一封信的书写。

我和孩子们一起穿越童诗、童书,在各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中行走,他们的心得到了丰盈,我的生命受到了洗涤,我们带着一颗颗朴素的心向着浪漫的诗意生活教育走去。

和孩子相伴,围绕课程,我的写作形成了一个体系:周一教育叙事;周二儿童诗;周三教学叙事;周四生活随笔;周五课程叙事;周六读书笔记;周日亲子叙事。通过不断雕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单有激情不够,还要用文字为爱作证;教育只有思考不行,还应让文字记载奇迹的诞生……写是为了在写中锻炼思维,学会反思,最终在自己的文字里与教育对话。

和孩子相伴,我的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身后是一颗颗期盼的心,我就是立在眼与心之间的那个人!

沉潜中,携他人同行,我心如初!

一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局限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个人的反思常常会因自身的理论贫乏无法对导致自己的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走进一个个共同体,携他人同行。

2012年深入网师,在大家的启发下,我摸索着儿童课程之整本书共读的“推荐”系列课的呈现方式,并努力以“文本特征”来区别不同体裁经典著作;摸索着通过“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的课堂构建朝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开启了一个人的教研模式:一个月精心上一次自己的公开课,写文本解读、教材解读、框架设计、教学叙事、教后反思。这样走下来,每一次教研结束,我都会写上20000字左右的叙事。

2014年我成为“种子”教师,作为年级组长,带着伙伴们开启了“共读共写共行共享”的网络学习模式。我们读了《教育的目的》《新教育之梦》等书。通过阅读和群内交流,我坚信,这些共读在唤起共鸣的同时一定会让伙伴们感受到不同于之前的生命存在方式。

2016年1月23日,我走进了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我一边关注教育故事本身的可读性,一边开启了深刻的理论探究,寻找故事背后的教育本质,在叙事主题“携一颗心做教育”的文字浪漫中不可自拔。

跟着叙事者共读,我开始运用大师的理论对接我的实践并对其审视总结,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撰写的《诗意生活着我的课程》一文入围了2016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第四次接到论坛邀请函前往温州。

怀着一颗朴素的心,走进“叙事者”之后,我发现我文字的哲思诗的气质越发呈现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而我整个人在主题的书写中越发安静、真实、纯净。

沉潜中,携他人同行,我自己也在线上线下主持了几十场的交流,每一次交流,我在梳理自己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被淘洗的生命告诉我――执着乡土,与读写思行同在,孩子的方向便是我的方向!

回眸审视我的行走,似乎我已经不再是我了,但,我依旧还是那个朴素的我,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不断渴望,对教育饱含激情,对孩子时刻依恋,一位执着乡土的小老师。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去?诗意的生命告诉我――诗即生活,接受教育,不为考试,是为了寻找诗意的生活!传播教育,不为考试,是为了帮助诗意地生活!在乡土,探索人的诗意存在便是我教育生活的朝向。

爬犁生命,澡雪精神,净化灵魂,提升情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愿用最朴素的心编织乡土教育的诗意生活,再为自己的教育生命留一颗不改的初心。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