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06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1

【关键字】建筑产业化;现代建筑;实践与探索与研究

所谓住宅产业现代化,即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成品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开发规模化、配套化,设计多样化、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配化,住宅部品通用化、系列化,以及住宅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的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产业化住宅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技术集成,功能一体化组合,实现节能、节材与节水。比如墙体集承重、围护、保温、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二是工厂化生产与现场装配,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减少建筑垃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如果实现工业化生产,节约材料可以到20%左右,节水可达到60%以上。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从辽宁省朝阳市城建部门获悉,该市夏季房交会成交套数、面积和成交额均超过春季房交会,成为辽宁省中等城市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快速增长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表示,辽宁省中等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变化,值得建筑钢材生产企业关注。

首先,凸显用钢需求和淘汰落后钢筋的主阵地功能。目前,中等城市房地产项目建设主要采用框架结构,每平方米用钢约50公斤,主要是螺纹钢和线材。朝阳市房地产业今年要完成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粗略计算需要消费建筑钢材90万吨。在成为建筑钢材生产企业产品营销重要市场的同时,朝阳市按照国家淘汰落后钢筋等相关政策要求和部署,从设计、钢材市场等前端环节抓起,在建筑业全面推广使用Ⅲ级抗震钢筋。目前,在该市钢材市场,Ⅲ级抗震钢筋已成为主打产品。2012年以来,该市新建的多层和高层商品房等普遍采用Ⅲ级抗震钢筋建设。

其次,房地产业的增长空间促使钢厂发展多元化经营。如凌钢拟自筹资金投资1亿元设立朝阳新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新设公司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房屋工程设计、旧楼拆迁、道路与土方工程施工、室内装修、冷气工程、管道安装,物业管理等。

最后,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产品被广泛采用。所谓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即工厂化制造、装配式安装的绿色建筑模式。有建筑企业已经采用箱型柱+H型钢架+桁架楼承板+灌装墙的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该体系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技术相比,可节约混凝土40%~60%,减少现场湿作业50%;与普通热轧型钢结构技术相比,可节约钢材15%~25%;装配式结构、装修一体化设计,减少施工垃圾和二次装修垃圾50%以上。目前,这种技术已在辽宁省取得一定成果。上半年,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实现产值770亿元,构件产能突破400万平方米,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的项目达到21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采用全装修的工程建筑面积430万平方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已经引起中等城市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将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推动转型升级加速前行。

一、我国产业化建筑发展史

1)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经验,发展预制构件、中小型建筑施工机械和预制装配建筑,在装配式工业厂房和砌块房屋取得不错进展。

2)第二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进一步改进了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生产和施工方法,在大模板、框架轻板、预应力技术、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3)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针对之前住宅工业化存在的产品单调、造价偏高等问题,提出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加快住宅建设”的发展思路。目前形成了示范工程为载体,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为主导,材料设备公司为辅助的市场体系。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结构、轻钢结构,预制混凝土装配结构等。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建筑业摆脱人工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必由之路,对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现浇或砌体结构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模板、脚手架。现场湿作业过程中木材,钢材、水泥、水消耗量巨大且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工业化生产的构件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能大量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对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可实现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推动建筑工业化生产,可有效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能够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人工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建筑业抓紧实施工业化以解决下一步我国劳动力短缺和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外出务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建筑工人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将大幅增加;建筑工人数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将会缩小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成本之间的差别。如果能够将建筑的大部分现场作业转移到预制工厂里面去,将一部分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使他们享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这必将能够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明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可将大部分湿作业转入工厂,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尘及噪声污染,降低固体垃圾的排放,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的现象,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工业化建造方式能提供高品质、高耐久、节能环保的建筑产品,解决长期以来建筑业存在的各种各样质量问题。由于大多数部品是在工厂生产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和严格的工艺标准控制产品生产质量,容易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现场吊装和少量节点连接作业可大大降低现场工人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为保证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工业化建造工期一般可缩短20%左右,较短的建造周期可以提升开发商建设期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投资资金的周转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盈利水平。

三、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的可行性

建筑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建筑企业盈利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我国建筑业发展绝不能依靠粗放型和数量型的增长方式,而应当抓住建筑产业化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广“绿色低碳”的工业化建造模式,升级再造建筑产业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政策条件分析

在国家大力提倡住宅产业化并提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国家住建部和全国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均已成立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推广机构,出台了系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商品房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激励办法,包括面积奖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贷款贴息等政策。住宅产业化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必将成为推进我国建筑产业化进程的根本保证。

(二)区位条件分析

从区位条件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工程建设规模很大,产业化基础较好,具有技术研发和人才集聚优势,市场分工协作比较成熟,实施建筑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产业基础分析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2

 

一、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怀化市位于鄂、湘、黔、渝、桂五省边界交汇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几年来,沪昆高铁、吉怀、怀通、娄怀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怀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怀化全年GDp1000亿元的突破,同比增长了12.0%。在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建筑产值增长迅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年怀化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所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高达9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总额32.25亿元。

 

与此同时,怀化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78亿元,增长19.6%;实现房屋竣工面积348.77万平方米。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推动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在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怀化建筑业所产生的总产值占怀化全年GDp的10%,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为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培育了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二)促进区域建筑技术进步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化、提高的力度,有利于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建筑新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加快了先进的建筑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进出。与此同时,保证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教授的技能是建筑行业领先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新技术引进、新技术的开发、新技术的利用等等均会促进怀化区域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怀化建筑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形成,有利于推动企业参与到建筑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中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怀化区域建筑技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力度与发展规模

 

在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数量、发展水平,而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对区域内高职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怀化区域内建筑业的发展,刺激建筑业对于高职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从而出境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专业技能教育。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怀化区域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状态,影响着建筑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市场。市场需求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要保证培养的学生和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培养方案也要紧紧围绕企业对特定职业的技能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而职业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行业又是产业的组成部分,区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专业设置的宏观依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怀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区域建筑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建筑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变,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不断地调整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四、小结

 

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坚持区域化原则。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培养的是毕业后即能胜任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和岗位,掌握企业对这些职业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案,做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

 

总而言之,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3

技术发展政策不能束之高阁,政策只有被业界广大科技群众理解与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本文谨是笔者个人在撰稿过程之后的不完全成熟的深层思考点滴,抛砖引玉,以期广大业界同仁关注献策,共同探讨新世纪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大计。

一、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形势

为了迎接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已正在向高增值型与知识集约型转变。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智能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智能化建筑正是当代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产业本身,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最典型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形式。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在一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收集与综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也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形态。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过程的主要内容有: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需求分析,方案的咨询和可行性报告,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工程的施工和监理要求;系统集成商作深化系统设计、协调、督导,还有系统的实施、试运行和验收以及峻工后物业管理。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不是多种多样产品设备的简单集合,而是指一种“能力”。它能够把现有的先进高新技术,巧妙灵活地运用在现有的智能建筑物系统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潜力。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是借助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把现有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用于综合建筑物的各个环境。

根据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的分析报告,国际上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致划分成三个技术发展阶段:1985年前为专用单一功能系统技术发展阶段;1986年—1995年为多个功能系统技术向多系统集成技术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为多系统集成技术向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应用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阶段。整个技术发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而跟着发展的。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及正在建的不同类型(含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化建筑(包括自称的)总数早已超过上千幢(项)。但绝大多数属于处在上述第二阶段技术发展之中,且由于多方面原因,技术开通达标率普遍不高,多数效益效果不理想。

自从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之后,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出台了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标,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已从随意混乱无序开始逐步走上规范有序。但也仅仅只是在设计阶段环节开了个头,要真正达到全程全面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总体水平,路还很长,问题还很多,任重道远。

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二、技术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

1.由于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技术、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它的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需要全国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对策,而不是各部门、各行业、各环节“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更不可“分封割据”打乱仗。

2.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属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完善正处在变化极快之中。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的正确指导行为是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不准确的指导行为就会导致紊乱、滞后、误解、甚至失误。

3.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而不是仅看作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主导。要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当前,不把智能化建筑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就要“贻误时机”。

4.技术协调理顺是智能化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技术发展质量保证的瓶颈。不仅是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物管之间的全程协调(包括技术资质管理统一协调)。要从体制结构上着手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山头”与“门户之见”。当前智能化系统的真正技术监理还是个空白。

5.智能化建筑属交叉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当前突出存在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严重分离。由于建筑的智能化大大增加了传统工程设计工作的难度及劳动量,而设计费一直未变,不符合按劳付酬原则,直接影响人的极积性与技术发展。

6.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政策尚未具体地与单位体制改革相协调、相结合;尚未充分体现出技术政策激励机制。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还未有机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还未深入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联系。关键是,尚未真正意识到智能化建筑产业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要。

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l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所以,国内人为地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是不准确的。况且两者技术都还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之中。

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

四、国际上技术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更准确地说,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五、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发展选择考虑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专业职能部门,理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工作,规范智能建筑市场行为,保障智能化建筑建设工程质量。从我国国情出发,应本着“功能实用、经济适用”的技术选择原则,制定技术规范标准、扶持国产化、推进产业化,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的总体水平。为迎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建立起有稳定机制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智能建筑的技术创新体系。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开发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逐步推广建造智能型绿色生态建筑(含住宅小区)。

智能化建筑技术涉及多个专业技术部门,理应全面同步发展与推广。但是,谨对于建设部来说,应该需要重点抓住发展和推广的是楼宇设备自动化(Ba)技术。因为,一方面Ba技术是与建筑物本身紧密相关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首要基本技术,另一方面Ba技术不属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如信息产业部、公安、广电、环保、电力等)的业务管辖范围。因此,建设部理应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地承担开发和推广Ba技术的重任,Ba技术产业化不可以放任自流。因为Ba系统产品设备又是智能建筑必不可缺的基础配备,市场需求潜力极大。目前又均为国外进口产品占据主导市场。因此,国产化产业化的前景极为深远。

由于我国人口最多,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世界排名属倒数,根据“十五”计划期间,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要达到57亿平方米,到2005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2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潜在需求量极大。21世纪的住宅产业对智能化技术的需求必定地十分普及,因此智能化住宅小区产业化前景看好。要建立起智能化住宅部品、质量保障、性能认定等体系,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

六、与技术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为了确保智能化建筑建设整体工程质量,保障投资效益,减少浪费损失,提高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总体水平,有利于技术创新激励,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提出如下方面建议:

(1)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技术政策首先必须符合适应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向;

(2)“十五”计划应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调整优化行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智能化建筑就是传统建筑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形式;

(3)统一抓好智能化建筑领域各类资质管理改革,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市场封锁与分割,推进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质协调管理。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减少政府行政设定企业资质审批作法,逐步同wto市场接轨,用个人资格替代单位资质;

(4)立即着手建立健全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技术监理制度,填补空白,以保障智能化工程质量。智能化系统技术监理工程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上岗;

(5)智能化建筑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项目建设法人(业主)必须在立项报告(方案说明、项目论证、可行性报告等)中,说明拟建项目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拟达到的功能要求及标准、投资及措施;

(6)建设智能化建筑是一项投资巨额的系统工程。为了减少决策或抉择的失误,必须把技术咨询列入工程必须要有的法定规范程序,贯彻于工程过程始终;

(7)建筑的智能化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之相适应。建筑设计必须要与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建筑环境平台必须能足够支撑建筑的智能化。兴建智能化建筑必须要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集成,紧密协同、整体规划、细致管理、精心实施;

(8)智能化建筑的总体规划必须着重考虑到要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以便全面规划、分期实现,既符合当前实际、又能满足未来发展;

(9)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综合统筹设计。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全过程,不只是从单一的设备供应出发来考虑,而必须以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四个方面出发综合(集成)来考虑;

(10)智能建筑的物业运营管理人员素质必须经过系统的全面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上岗,才能确保建筑智能化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获取经济效益;

(11)传统工程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结构构成,已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创新系统的需要。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充实智能化高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12)根据传统惯例,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主持人就是该建筑项目的主建筑师。因而作为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主持人的建筑师,责无旁贷地肩负着领衔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的工作责任;

(13)必须尽快制定出台系列化能相配套的有关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物管等等规范规定,使得我国智能建筑工程从局部到整体、从环节到全程均有章可循,形成体系;

(14)必须严格智能建筑工程审查和质量监督管理。对于已竣工实践证明是质量优秀、功能合理、运行良好、效益突出的智能建筑工程,才应当作为样板示范工程给予鼓励。不宜事先预封“样板示范”;

(15)按照“引进、消化、发展、创新”的方针,要大力加强对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研究。特别要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深入分析了解,要组织力量投入;

(16)由于新兴的智能建筑领域技术发展太快,技术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国际先进的技术,目前暂不宜强制规定定位在某唯一种技术或协议标准上,而宜采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导向、业界公认”的策略;

(17)要有政策扶持。大力鼓励国产建筑智能化技术产品及系统,要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18)工程设计单位实行真正企业化。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基准,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企业制度与机制改革为手段,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政策激励技术创新机制;

(19)立即调整智能建筑设计收费标准,将“智能化系统设计”单独立项收费,落实“按劳付酬、多劳多得”原则;

(20)全国统一成立“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协(学)会”,发挥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的综合归口协调的作用。加入wto以后,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学)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律,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结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意识的自治组织。而不可将行业协(学)会办成为“第二政府”。

由于篇幅关系以上内容未展开论述,只能点到为止。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4

【关键词】技术创新;竞争优势;企业文化;项目管理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建筑企业的生存状况会逐步好转。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开始转变观念,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使得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一、技术创新的作用分析

比较企业竞争的非价格因素,我们就会发现对企业信誉的比较绝对是建立在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而施工质量也是施工技术的体现,就像已建成的建筑物只能代表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不能代表未建建筑物的质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创新的根本作用也就是使建筑企业技术水平能够超越自身原有水平,进一步取得或者拉大优势地位。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原有的技术能力,获得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两个功能:一是能够创造充分的顾客价值,即给顾客带来根本性的效用和好处;二是能够创造充分的企业价值,即帮助企业降低产品成本或提高产品差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二、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问题分析

1、项目管理创新

一是大力推广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成果,拉动提升建筑企业的优化升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产业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适应性。建筑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影响其生产的重要因素,故如果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适应性,则同时也就提高了生产效率。

2、新材料的开发应用

工艺技术的创新(1)在地基基础和地下工程技术方面,要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地基加固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使用我国特点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如预应力管桩、大口径重荷载现浇灌注桩、深基坑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等。(2)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方面,在模板的使用上有台模、飞模、排架式快拆模体系、独塔式快拆模体系、升扳机整体式提升模板脚手架体系等;在钢筋混凝土技术上,可以在钢筋工厂生产焊接管网,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焊接骨架整体安装,可以发展高标号混凝土、商品泵送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在结构吊装上由传统机械吊装向大型化与多机组合吊装发展,如整体提升技术、平面滑行安装技术。(3)建筑工业化是建筑生产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它是采用现代大工业生产来建造建筑物,使建筑生产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方式向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它通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和供应的商品化、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建筑生产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克服建筑业由于其产品不能移动,形体庞大,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著地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4)开发推广节能、低污染的环保建筑技术,营造绿色建筑;大力提倡智能化楼宇建造,推广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5)发展并完善提高施工监测、材料检测、功能检测、使用寿命检测等多项测试技术。

三、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加强技术推广力度。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但问题解决了,却无人将科技创新成果总结推广应用,致使很多一部分花费很大的科技创新成果仅一次使用就结束,没有对行业的经济发展产生应有的作用。表面上看,大中型企业都有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也有一些科技成果,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却寥寥无几。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获得的科技成果,有的束之高阁,有的自行消失,造成长期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因此,要加强创新成果的推广,使创新能真正为实现企业科技进步发挥作用。

2、大、中、小型企业确定不同的创新重点。(1)目前,我国国有建筑企业是建筑市场上的主体,大型企业和集团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他们具有相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大企业应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重视技术创新的人才培养和信息储备,增强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2)建筑业中中小企业主要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为主,具有结构简单、灵活的优势,但相对与大企业人才缺乏、资金缺乏、信息不畅、技术设备及生产手段落后。

四、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析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鼓励个人成就,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物质激励系统。能力出色的创新人员往往认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贡献是不同的,因此,要对他们的个人能力予以充分的承认,针对他们的个人成就实行差别化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永远是激励的基础因素。采用的手段通常有奖金、股票和股票期权。后两种是国外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它们把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风险激励机制。(2)给予创新活动足够的空间,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创新活动往往和企业现有的经营活动不完全一致,因此应予创新人员足够的自,使他们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创新工作。创新者的个性也较为鲜明,应允许他们的一些反常行为。只有具有了足够宽松的创新空间,创新活动才能发展,创新人员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聪明才智。(3)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中间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成功创新的背后,往往有着千百次的失败。现实中很多人否定失败的创新活动,甚至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创新就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不知不觉中错失了很多机会。

2、建立适合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没有相应的环境,新思想、新意识未必能有良好的环境进行试验和应用,创新也就无法取代传统。所以企业必须建立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指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及创新的物质形态的总和。创新文化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的制度、创新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具体内容。创新文化塑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的持续创新。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常常是难以度量的,但是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它们极其困难。一般来说,创新制度对创新文化具有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制度来改变企业文化,虽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对创新文化的形成有显著的效果。

3、以住宅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搞好技术创新工作住宅建设正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一个系统化产业工程,并逐渐形成住宅技术保障体系、住宅建筑体系、住宅部品体系和住宅的质量控制体系、住宅性能评定体系等五大体系。针对住宅建设中的结构体系、节能、装饰装修、使用功能、质量通病等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住宅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住宅产业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5

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我国自己还没有一款成熟的系统集成产品,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没有一定的主动权,很难做出适合本国智能建筑的规划。

3、缺少专业的智能建筑人才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机电设备、安防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人才相当缺乏,在今后的发展中,供需缺口较大。

二、重视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重视智能建筑的宣传工作

智能建筑存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时间,但很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度,推进其健康发展。

2、提高集成设计能力,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改变集成设计弱的现状,需要市场对系统集成公司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科研院所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采取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通过消化改变,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培养合格专业的技术人才

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专业人才缺少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三、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建筑相关的it技术,如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新的材料、设备等都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技术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智能建筑技术刚进入国内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经过后面几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技术及相关技术人员数量日益增加,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于智能建筑课程,有的甚至开设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出不用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智能建筑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并有着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SiemenS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收购Landis公司,最终凭着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很高市场占有率的技术与产品进入了到智能建筑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技术与产品供应商之一。

2、智能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

第一座“智能大厦”的诞生成就了如今的智能建筑。早期的“智能大厦”就是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突显出来的重要性,使得智能建筑范围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在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智能、信息、数字化功能的住宅不断涌现打破了“智能建筑”原有定义,成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具备着“智能建筑”特点。从自身角度来讲,它们有着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但从整个城市来讲,它们就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如何更大地发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换句话说,“数字化城市”就是“智能建筑”的一种扩展,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再将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社区、医院、银行、娱乐场所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那么和现代的“智能建筑”将有多大的不同,智能建筑的这些可以预见性前景,代表着极广阔的发展领域。

3、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6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工程机械制造;应用分析

前言

建筑机械制造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所需要使用的相关机械设施,这也是工程建筑中对所有的机械设备的一个统称。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具体的通过工程机械制造的实际状况来判断。在当前我国众多的行业当中都开始广泛的使用工程机械,其中就包含了建筑行业、重工产业、冶金产业以及农业生产等。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中对机电自动化技术加以充分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机械制造与机电自动化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的发展现状

建筑机械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也成为了当前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一种见证。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阶段,人们都在不断的对生产工具进行改良,直到蒸汽机的出世,大型机械制造产业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人类也从此步入现代文明社会。伴随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充分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对机械制造行业赋予统一化的概念,但是每个国家的机械制造行业的层次高低以及发展速度对这个国家建筑工程的机械化制造业的发展会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二)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自动化技术属于一种系统化的机电技术。它也是当前社会与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当今现代化的发展和生产过程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先进,真正做到了促进各个不同学科以及不同专业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伴随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又掀起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工程技术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建筑工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工业控制形势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对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制造出具备实现信息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处理的相关产品。对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可以为该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控制,以此来保证机械设施可以依照设计规划来实现各个方面的操作,不仅如此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误差,并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以及工作的效率。

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机械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

(一)柔性自动化技术在建筑机械制造业中的使用

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借鉴从而研发出的一种柔性自动化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在技术性操作当中实现全程自动化操作,对机械工程实施自动化操控,这样可以使得机械制造产业的生产效率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并且还可以有效的节省很多方面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在建筑机械生产过程当中有效的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为施工人员和工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充足的保证。这项技术基于数字化技术之上,充分的运用了电脑信息网络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结合,从而实现了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机械制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让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效提升。

(二)水泵机械生产中对自动化技术的使用

水泵的功能主要是将各种液体准确的运输到其他设备和区域当中,通过给液体进行增压,提升液体的压强,并且还可以对更多不同类型的液体进行传输,如:水、油、液态金属以及乳化液和酸碱性液体等进行运输。水泵通常是将机械外部的存在的能量或者是原来起动机当中所具有的机械能全部转变成压强传输到水泵中的液体中,这样就可以让水泵中的液体取得更大的压强。水泵在社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上应用也比较多,在进行水泵的安装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水泵足够的压强以及在进行液体高空传输的过程中具备充足稳定的压力,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效率性。在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机械动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水泵将更多的液体进行高效率输送,并且保证液体更加稳定和充足的压力。而对于不同类型和性能的水泵来讲,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类型的安装使用过程以及工作的原理,将自动化技术科学有效的融合在水泵机械生产当中,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水泵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同时还可以简化水泵的工作流程,扩展水泵的工作范围,让水泵在建筑工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三)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当中对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其中主要包含了现代化工艺的机械制造、计算机图形设计、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并行工程、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使用,并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系统建模为理论基础,构成一种由多种学科一起组成的综合性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技术通过对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对现实的机械制造工作进行有效的仿真,通过这种方式来发展机械生产当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此来达到机械产品的有效生产,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以及提升机械产品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

结语

通过对自动化技术在建筑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生产制造业中很多都涉及到机械制造业,其中机械制造所生产的设备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伴随我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产业也在慢慢融入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到机械产品当中,以此来不断的提升机械化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含量。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工程制造产业运用了更多的自动化技术,因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自动化设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对建筑机械制造产业的一种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程振杰,张建超,徐莹.RFiD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a].2007年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讨会[C],2012

[2]杨晓媛,杨维平.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的拓展[a].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

[3]宋明安.面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应用;趋势

建筑行业主要为人们提供居所,塑造生活、娱乐空间,是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程度的标志性行业之一,是社会、市场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一)市场发展的必然。进入21世纪后,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在政府的扶持下,市场上大批资金流入建筑行业。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行业,其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生产工艺等各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与国际水平接轨。我国建筑行业的一些先进施工技术多是由国外引进,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就行业自身来说其,创新能力不高,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三)提高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水平取决于技术的创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但是建筑商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

(四)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其生产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现状

随着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引进,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差不多可以与国际水平接轨,实际应用的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然而,在新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环节尚且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这导致了建筑行业整体上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较少,重管理而不重开发,对管理员工和施工人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技术研发人员的待遇差、地位较低,其创新积极性自然不高。

(二)技术创新内部管理问题。技术研发起步晚、发展慢、投入少,研发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且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性培养,整个施工技术创新团队内部的管理不能有组织的健康运行。

(三)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其中技术人员激励机制以及专业化培训机制落后,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一些建筑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和人员完成旧有的产业体制向创新型体制的转变,整个建筑行业的产业升级较为困难。

(四)创新技术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中,但也只是更注重新技术的引进,而忽视其创新工作。中小型企业不愿也没有资金和能力组织有效的技术研发活动,也不愿引进新型施工技术,造成技术的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技术创新的实际应用不够。许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只是为了应付政府政策,其成果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差异很大,无法真正地投入生产以致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六)施工技术设计的理念落后。技术更新慢,理论与实际相差很大。等到实际应用时无法满足需要,制约了创新工作的顺利运行。

二、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趋势

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结合当今的行业现状,在今后的技术创新研发中需要关注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一)建筑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行业的计算机化,对建筑施工设计、材料应用、建材价格等实行标准化计算,能有效减少细节上的失误,促使施工过程更加严谨。

(二)环保技术的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废料、废气和废水等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置之不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民的生活,并给城市化过程带来阻碍,也会造成其施工环境恶劣和施工过程的不便。

(三)新型监理技术的应用。开发新型监理技术,并确保新技术的实施,提高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效率,增强管理人员对施工设计、施工过程、材料耗费、施工质量的实时有效地控制,以实现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更加有效、科学地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确保建筑质量。

(四)低碳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过程中使用更多的低碳、清洁的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这也是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五)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开发使用高强纤维、合金、聚合物等新材料,构造新的结构形式,结合新技术的使用,提高建筑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顺畅。

(六)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舒适度、居住感受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类型的房屋明显落后。

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在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原有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新发展。

(一)政府应在政策上扶持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创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创新补偿,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积极性。在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型建筑企业建立施工技术创新中心或实验室等,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利的平台。

(二)要建立一个良好完善的创新平台。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新技术的重视,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系统科学的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为技术人员的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新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三)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创新教育。鼓励和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新型施工技术的研发和研究成果的推广。争取打造出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优秀团队。

(四)建立完善的创新技术扩散机制。对创新型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可以为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既能促进新技术的传播,也能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优化。

(五)尽可能大的提高创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之所以进行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目的在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综合效益。

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技术创新工作对于各行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政府和建筑企业应大力扶持并增加对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投入力度,重视创新理念的教育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创新技术引进机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提高施工质量,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自然能为自身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彦奇,何向哲.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8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概述

自1946年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作为科技的先导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计算机成为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方便的工具,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科研乃至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察世界的方式,并成为人类离不开的助手。

随着计算机技术深人到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人类文明已进入到信息时代,土木工程中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铁道施工企业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和施工方式,迎接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具有流动性,量大面广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智能中的应用。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是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中应用的总称。它是利用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中心,将建筑施工工程所发生的主要信息有序的、及时的、成批的存储,以施工各部门间信息交流为中心,以业务工作标准为切入点,采用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现代建筑智能施工项目从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共享到项目管理目标形成等环节的信息化,及时准确地以量化指标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提供依据。

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的标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施工企业各职能部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应用;(2)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所需的专业软件的应用。

二、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主要内容

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现代化改造。

1、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工具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建筑项目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的核心,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标申请、投标总结、合同管理、开工管理、施工方案备案或审批、施工进度管理、月报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程款拨付管理、项目新技术管理、项目回访管理等。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局域网、LotusDomino软件将网络技术引入现代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是提升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应当是一个局域网与广域网相结合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施工企业内部网络为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它方便灵活,易于非专业人员学习掌握,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打下基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网的建立和运行,将使传统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给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国际互联网为传递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使电子商务、网上采购交易、网上招标投标和对施工项目的远程管理成为可能。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信息来源,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记录材料消耗及现金收支情况,为控制项目成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随着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成为各级政府加强法制建设,调整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轻招投标相关各方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规范性,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落实。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施工资料的管理。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当通过应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计算机软件设计是一项内容广泛的软件生产过程,必须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来组织和管理其开发工作。软件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以达到用较少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软件的目标。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选择管理型软件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现状、发展方向及相关的外部环境。软件提供方应具备现代建筑施工行业的专业背景,所提供的软件要具有可塑性,必须在用户化的基础上可以二次开发,在二次开发中尽可能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都会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信息化管理也会不断发展。

2、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建筑传统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现代化改造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改造施工方法和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保证施工质量。利用计算机自动测温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进行监控,保证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现今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对传统混凝土搅拌技术进行改造,实现配料、搅拌、检测等生产工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运用尖端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仿真施工全过程,事前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优化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的目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现代建筑智能的高边坡治理进行监测,建立地质和测试的信息化系统,提高高边坡治理的安全性。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传统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仪器进行改造,实现路基压实质量的测试数据储存、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打印的自动化,提高路基压实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的传统改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现状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应用计算机是从复杂计算分析开始的,8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到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管理,90年代扩展到现代建筑智能施工技术方面。1990年信息高速公路技术出现,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做信息服务工作。开始开发利用施工工程中综合信息。现在许多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已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等活动,但还没有达到信息化施工的阶段。

施工所需的专业软件应用有直接的事务处理和深层次推理系统应用两个层次。直接的事务处理归类于事务表层问题,任何人不加分析就可提出的要求,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综合施工过程中诸多因素,设计最佳的施工方案,而现在的单项专业软件往往只考虑一种因素和要求。因此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信息化水平总体处于直接的事务处理阶段,远没有达到深层次推理系统应用阶段。

与其他行业相比,现代建筑业推行信息化施工的力度小;投人的人力财力较少,应用信息化施工的水平较低;铁道行业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缺乏制定技术规程的能动性,因此现代建筑信息化发展缺乏指导;目前的机制,使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的领导缺乏采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现代建筑业专业软件产品市场刚刚形成,需要大大提倡和引导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

四、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信息化施工主要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实现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决

非易事,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对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实行计算机岗位培训合格证制度,并与评定各种技术资格相联系,以确保计算机培训的效果和贯彻执行,造就一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力培养在职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系统,使他们懂得按照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要求,改造传统的管理工作。

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组织专业软件公司,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和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在铁道重大的技术项目只能依靠民族化产品,不能完全依靠外国。

3、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数据管理、信息加工、技术要求、信息的更新与维护、工作的进度安排、检查验收等作具体规定和要求,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有序发展的轨道。

4、在国内现代建筑信息化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开发现代建筑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将带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大变革。开发现代建筑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必须紧密配合现代建筑施工队伍,分别从网络平台、施工企业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施工企业数据库和管理决策等方面人手,逐步开发应用,最终使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信息,提高效率,正确决策,降低成本,获取效益。

5、现代建筑信息化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制定相关技术政策,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

结语:

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中是必然的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建筑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挥其经济增长倍增剂的作用,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J].中国建材资讯,2007,06:55-57.

[2]马智亮,莫方彬,陈娟.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02:105-110.

[3]梁博.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作者简介: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9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智能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成为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智能化建筑正是当代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产业本身,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最典型、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形式。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包括人类的生产、生活等空间)。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二、智能化的建筑技术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CRt),即a+4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1、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

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该首推并行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该技术是计算机多机系统联网的一种新形式,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统一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把多个数据处理系统的通用部件有机地组成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各软硬件资源管理没有明显的主次管理关系。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强调的是分布式计算机和并行处理,不但要做到整个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要做到任务和负载的共享。这种系统对于多机合作系统重构、冗余和容错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因而系统具有更快的响应,更大的输入/输出能力和更高的可靠性,系统的造价较为经济。

2、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

目前,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是集散型的监控系统(DCS)。该系统采用具有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组成集散型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则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合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系统运行具备高度容错等可靠。

3、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具备iSDn/B-iSDn等功能的通信网络。它能在一个通信网上同时实现语音、数据及图像的通信。

4、现代图像显示技术(CRt)

现代图像显示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操作和信息显示的图像化,可完成开关量或模拟量控制、信息状态和参数变化的形象显示

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2、智能建筑市场洋货充斥,国货难于立足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经调查,认为进口消防自控产品运行状况“好”的和“一般”的各占用户的50%,没有认为差的。而对国内产品缺乏信任感,认为产品可靠性差,误报动作较多,维修率高。尤其一些用户对消防、保安产品被有关部门指令性购买的做法意见很大,XX大厦被有关部门强迫购买的乡镇企业产品,其质量十分低劣。在调查的大厦中,消防自控系统多采用美国西伯乐斯、爱德华,日本的能美,日探,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安德沃等。

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才能顺应其发展规律

首先要提高认识改变以往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大杂烩、不正统,不够深度不够研究档次等偏见。实际上,建筑智能化学科有若千特有的问题和许多重大的研究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克,只有把建筑智能化当作一个新学科来认识,才能顺应其发展规律从国家到地方的科研机构都应该加以重视并对其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无论是计划项目还是自筹项目。

2、加快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信息时代

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技术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世界,智能土木建筑将成为建筑业的龙头产业,带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及其它的建筑产业的发展,建筑智能化将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加快研究开发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智能土木建筑,从智能大厦到智能土木建筑群,甚至智能城市的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艰巨的使命。智能土木建筑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师们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开辟了新的建筑设计创作道路展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逐渐得到了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相继兴建了许多大型的公共型智能土木建筑,而且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技术优势。

3、加强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

4、“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人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推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建筑工作者共同的责任。高度关注和思考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并继续为行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也是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共同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身煌.浅谈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现状与对策[J].科技风,2009,(06).

[2]吉星,赵飞.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3]成建设.浅谈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8,(18).

[4]伍海峰.浅谈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7,(02).

建筑产业化技术篇10

   1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建筑工程前期勘查需要信息化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的初步勘查,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外在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勘察。前期勘察的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后期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否顺利。此时,信息技术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关于地质勘测辨别,气温气候的侦测以及建筑结构的合理都给与了充分的科学分析,模拟了日后建筑施工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效地预防了各种事故的发生。

   1.2建筑施工的产品多样化,需要实现标准化

   建筑物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用途的不同,以及工程结构,材料的价格、施工的方法的不同,导致建筑设计产品的多样化,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能够正确无误的将这些多样化的产品分开并确保能够轻易地找到,信息化技术为其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对于建筑工程产品的多样化能够以合理的方法将起分类并容易区别,这是传统方法难以做到的。

   1.3建筑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需要现在化信息技术配合

   建筑施工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技术,加上建筑施工经常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情况进行多种的配合工作,所需的设备和物资极其繁杂,从而导致施工管理难上加难,而且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较低,人员的配备就显得重要。再次,对于工程建筑而言,周期长是这个行业所具有的特点,也是他的弊端之一,同一工程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竣工,一般都要经历一年四季的不同环境影响,为了简短施工的期限,降低施工的难度,利用信息化技术相配合,可以加强各个工程步骤的联系,使得不同的施工单位或不同的工种之间相互配和,减少施工的难度。总之,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的进行信息技术必不可少,他是建筑工程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信息化技术的相伴,建筑施工管理则倍加艰难。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2003年11月14日,国家建设部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刚要》中提出“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如今已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了,在国家政策发行后这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究竟怎么样,以下是简单的介绍:

   2.1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较窄,整体处于初级阶段

   建筑行业必须的配有现代化计算机的配备,然而纵观我国的相关行业,计算机的配备还是较为不普遍,相关技术,比如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的单机操作,没有形成特定网络化系统,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技术也相对落后。大多企业甚至不利用信息化管理这一模式,尤其说是不利用,还不如说是不同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大部分企业家都是80年代的下海任务,由于当初缺乏知识,对于世界的发展摸不准方向,总是落后于人一步。总之,不管是从专业知识上还是思想上,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都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

   2.2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由于传统施工生产模式根深蒂固,现代建筑工程基本上是靠经验来完成的,这种生产方式对于网络计划管理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现代信息化管理,在西方国家实现了无人化,标准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等管理模式。①这不利于既得利益者,也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②由于现代化发展落后,企业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当今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既是管理人员有事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实现有效的分工,导致企业成本过高,或者导致了不能够同时满足管理的质量和建筑的质量。

   2.3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环境或者国家政策的影响,导致了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对于偏远地区项目管理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期望不够强烈,而对于沿海发达的地区,项目管理人员出现供过于求,一方面是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人才济济却不愿去偏远就地区这种矛盾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足。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的落后迫切需要改变。

   3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

   3.1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通信

   传统的数据通讯其弊端不经显现在速度过于缓慢,而且准摘要:随着信息化革命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日夜不停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靠人力的基本建设行业。在发达国家中,计算机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我国也步入了全球化潮流中,然而我国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今天,怎样促进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确性较低,错误率较高容易造成工程失误等多方面不可预测的事故,借助计算机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和现在化网络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准确性得以全面的提升,减少了数据层层汇报的种种弊端,减少了施工情况的错误判断,而且大大缩短了时间,简短了工程的周期。可谓一举多得。

   3.2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相结合

   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治”的缺点,管理更为科学化,效率更高这是计算机制度的优越性。当然,决定使用计算机管理制度是,必须对这种系统有充分的认识,要运用正确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三位一体结合。

   3.3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

   一个企业的员工的思想可以折射出这给夜的文化内涵,建筑企业的员工就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员工的思想要不断的更新方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思想过于落后是不能够胜任的。企业更替就像朝代的改朝换代,没有先进的思想是不能驾驭新的政权的,也必将凋零的很惨。建筑行业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