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十篇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十篇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41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园林艺术;影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园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造园者在园林中加入了建筑、植物、山石、水流等要素,运用一定的审美方法和造园方法,形成了具有高度意境美的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造园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意志品质等通过园林艺术很好的传达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1.中国园林基本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按照造园者的类别主要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高贵气派,气势恢宏而且庞大,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博怀和气概,私家园林小巧灵活,景色秀美,表现了古代财富拥有者的个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意趣。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结晶,是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是独树一帜的,不仅仅是因为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物质财富,更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满足人类基本住房的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思想追求和价值观念,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强调了“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蕴含了令人遐想的意境。园林艺术中的寥寥几笔,点点装饰,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都能够展现出无限深远的意境。

中国园林提倡“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中国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加入了假山、水流、亭台楼阁等建筑、雕刻、诗画等元素,经过造园者的精心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景观,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交融的艺术,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光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之一就是简约二字,以求用简约之形传达出意境深远之意,让人徜徉其中,得到了心灵和精神的放松和舒缓。

2.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园林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传统文化又是离不开哲学思想的。传统的哲学思想赋予了园林艺术深远的意境;传统的山水文化渲染了古典园林的环境氛围和艺术追求;阶级社会的更替引导着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2.1传统哲学思想与园林艺术

民族艺术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哲学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这也间接影响了民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是因为带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的深刻烙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主要受儒家、道家这两个学派的深刻影响,它们所倡导的人文色彩和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无一不体现在中国园林艺术之中,可以把园林艺术看作是传统哲学思想的缩影和概括。

儒家思想自从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理念,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深刻地影响,园林艺术带有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特征。儒家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文化对天与地的关系上,儒家文化认为“地载万物,天垂象”和“取材于地,取法于天”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去对抗自然;而且儒家文化在保持自己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吸收道家的思想精华,即道生万物的思想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万物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这些儒家思想对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古典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奇山异石的摆放都追求一种自然和谐的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成为了园林艺术所坚持的一个重要理念。

道家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道家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的一切本源,是宇宙和万物存在的根本。道家主张人要有出世的观念,鼓励人们与自然融合,生活在自然之中。庄子强调人应该寄情于自己理想中的山水,他的物化精神,既可以把自然赋予人的性格,也可以把人想象成自然。道家所认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理念,它强调人应该追求心灵的安静和精神的自由,认为人只有在完全放空的状态下,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自然之美。道家这样的哲学理念渗透在园林的花草树木之中,古典园林无一不体现着道家这种悠然自在、忘却俗世、自然逍遥的价值追求,园林艺术中表现的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便是道家思想最好的体现。

2.2传统山水文化与园林艺术

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改造和探索过程中,融入了无数古人的优秀智慧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园林艺术的形成。中华民族对自然一直保持着传统和敬畏之心,与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一直以“相生相容,和谐共生”的理念来指导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山水文化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孔子认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认为“自然天道而无为”,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古人对山水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山水文化还衍生出了山水画,这为园林艺术的审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山水文化强调人类要融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体会到山水的美感所在。在山水文化和山水画的影响下,园林艺术的审美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私人园林小巧秀美、奇山异石、楼阁交错等园林的设计深受山水文化的影响。可见园林艺术在审美方面是山水文化的一个代表和展示。

2.3阶级社会的更替与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自然是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深刻的烙印的。人类社会只有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时,创造了很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使一部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追求精神上和生活上的享受。园林艺术是封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它是封建统治阶级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封建统治阶级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意趣的欲望,就没有园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3.结语

中国的园林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处处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和理念。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居住生活的场所,也代表了古人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这些价值观和世界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哲学思想、山水文化、阶级的发展都是促使园林艺术产生的根源,园林艺术深刻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它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科]

【参考文献】

[1]吴明秋,汪波.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园林艺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2

园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在当今全球化到来的时代,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本文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

一、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一直决定着园林的形式与内涵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变革,总是在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我国的现代园林就是通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扬弃”中逐步实现的。

1、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也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立寺成风,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壮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极明显反映出主人的意识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唯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折射着当时社会人为思想。

2、园林社会价值取向更多地反映在哲学思想上东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哲学差异产生的。自古以来,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在美学还未形成体系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支配下产生、发展的。在西方,尽管一直贯穿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的斗争,但不论哪一派占上风,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就充分体现这一本质。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则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彩表现为自然式山水园林。这种绘画与诗文的影响,直接反映当时文人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符合当时社会的哲学要求。

3、现代园林中的社会价值取向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

建国初期,我国园林基本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路子,这符合当时的人文要求。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这种形式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技发展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如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与人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多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地位,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要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如何运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现代园林的发展

明确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取向对园林建设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运用现代观念造园中,进一步全面了解社会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园林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力争避免我国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燥动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

1、片面追求政绩工程的消极作用政绩工程在现代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领导出差归来,大讲人家城市发展之先进,接着找两个设计人员,天南海北走一遭,回来照葫芦画瓢,搞项目如游园、大同小异,设计没有特色,多数掺入领导意图,不经讨论,显示不了地方文化,地方风貌,经不起历史检验。

我们在园林建设中,首要的是明确现代园林定位一定要符合地域特色和人文思想,园林是活的,一棵树一根草都折射出设计者的匠心,但政绩工程是领导意志的体现。

例如,前些年大连市首先采用了大面积草皮来造景,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风貌……草皮造景,往往可形成大面积开敞空间,有一种气势;而且草皮来的快,转眼成景,不久全国上下,大江南北,都兴起了植草之风,广场公园自不用说,连社区小游园也言必谈草皮,根本不问当地的实际,等到大连出现浇水危机后,全国上下自然也无法幸免。

还有政绩工程往往都有一个突出主题的载体,特别是园林雕塑。园林中使用雕塑自古就有,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遍地开花”。自深圳出现“拓荒牛”后,全国各地效仿不穷。今天你牵头牛,明天我就拉匹马,或栓头羊,更有甚者,会上一座连设计者也弄不明白的东西立在园内怎么看怎么别扭。根本不考虑当地的文化与地域特色。政绩工程对经济的浪费也是惊人。一任领导一任想法,有的道路、游园甚至随着领导变化两三年换一次,这样劳民伤财给社会造成影响。

2、用健康的价值来指导园林的发展现代园林不能一味强调好看,也不能过份强调其国际性与旅游效用,应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我们在建园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人们对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要通过造园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回归自然。生态型园林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产生的。生态型园的基本要素是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它符合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

现代园林形式是多样的,在符合生态效用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当地的人文与自然历史,应具有地域的特异性。笔者就铜陵市的园林

规划来说明地域性要求。

铜陵市是一座依山傍江的中小型城市,是以铜开采与冶炼为支柱的工业型城市。铜陵市的园林规划就应充分考虑山水要件,突出其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以古铜都文化史为隐线,着力塑造唐代大诗人李白心目中的灵韵山川: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设计的园林基调应以长江为衬景,以道路绿色走廊为连线,辅以公园广场、游园为点缀,创造大园林景观,以实现绿掩铜都的理想境地。同时,现代园林应在生态经济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人们普遍要求回归自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应立足于现代、高于现代,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享用的公共环境来辅助城市建设,以求城市生态进步,造福人类的空间。

三、在现代园林中融入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指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等融合过程。

现代园林的全球化战略实际上就是东西方园林思想与技巧的高度融合过程。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园林的世界认同性,二是对世界园林思想、方法的认知性。

近年来,在国际广泛交流的推动下,园林建设与发展的新视点、新思维大量涌现。在城市园林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花园城市观、森林城市观、山水城市观。这些新的观点,也大大超越了人们以前的园林观念,将城市园林引向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了解园林建设的全球趋势,就能在深层次上了解影响和制约园林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认识促进园林建设的根本动力。

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要求,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继承与“拿来”都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比如在公园建设中,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包容性、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新景区。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3

关键词:美学;古典园林;造园

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立意到构图,到造园形式,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日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意识和美学评判标准,并产生了两种风格独特园林艺术形式,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1.朴素的道家美学:中国古代老庄哲学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以道家的自然美学认识观为基础,崇尚的是自然、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的人生艺术境界,它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它基本上确立了古代中国文人的自然审美观体系[1],也影响了当时的造园活动。在“道法自然,法无定式”的准则指导下,造园的目标就是造园者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也即“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古代的造园家们通过对场所的认识(相地),在对人工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结合独具匠心的构思(立意),以及准确的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依据合理布置其空间秩序(布局),使园林完美地从有秩序的建筑空间向自由的自然空间转变,达到“道法自然”而又“法无定式”的境界[2],成功地完成了从人到地、从地到天的过渡,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园林的形式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体现。可以说,“道法自然”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造园的艺术特点。

然而,道家思想却不是中国古典园林唯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对中国古代造园产生影响的还有儒家和佛家禅宗的思想。儒家和禅宗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在唐代以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也曾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圆明园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儒、佛、道合流以后一个突出的典范[3]。但是,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也仅仅限于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两个方面,而道家的美学意识作为一种指导中国古代造园的设计理念,却从未偏离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并且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2.“隐忍”的禅宗美学:“物哀”与“幽玄”意识

2.1“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

日本在古代时期就有了“物哀”意识的萌芽,即对人的共鸣和同情的思想。其发展和完善融合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美学意识。它既是一种文学理念,又是一种世界观[4]。《源氏物语》中将其内容概括为赞赏、亲爱、共鸣、悲伤、同情和可怜等,对象也从人扩展到整个社会世象。“物哀”意识作为日本美学的底流,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民族文化也有很大区别,它更多的体现一种对失败者的可怜乃至一种悲壮情绪。是一种经过艺术锤炼而形成的独特美感,一种能使人产生心灵感动的纯粹的悲剧美意识。

“幽玄”实际上是“空寂”和“闲寂”的组合,它是以“物哀”意识作为根基的,同时与“物哀”意识又是精神相通的。“空寂”来源于日本的茶道,提倡“空寂”的茶道美理念,并强调了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充实,如果没有审美的存在,贫穷就会成为纯粹的贫穷。“闲寂”则体现了一种浓厚情调的“寂寞”之美,后来,“闲寂”又发展出具有“风雅”意义的一面,成为一种永恒孤绝的美的形式[5]。“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作为日本美学两个主要源流,占据着日本艺术的中心位置,这种意识都是在精神与文化层次起作用,更加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日本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

2.2日本禅宗美学的形成

日本的禅宗思想来源于12-13世纪的中国,并且在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文化一直是采取学习的态度,所以中国的禅宗思想也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引入到了日本并发扬开来。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样,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只有与传播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结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果实。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够在日本得以接纳并传播,也是如此。“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的基础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6]。

3.对中日两国造园活动产生的影响

造园思想和审美标准是人类进行造园的根本,这种植根于个人脑海中的艺术美学标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待事物所产生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对于造园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山水画因为受道释自然观的影响,有不少画家把人迹罕至的地方视作理想的境界。尤其在宋元之后,许多山水画以追求画面的素净而不画人的活动,表现出“荒寒”的气氛,体现出“超世俗”的思想[7]。随着这种画风在日本的引入,它极大的迎合了日本人“物哀”、“幽玄”的美学口味,进而也影响了日本的造园活动。

日本吸收并发展了中国的禅宗思想,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禅宗美学体系,并表现在绘画、园林、建筑等诸多艺术领域中。中国的造园技术大体与佛教同时传入日本,重要的造园著作《园冶》也在明末引入日本;然而,在“禅”的理念指导下,日本人对于中国的造园手法进行吸纳、提炼,加上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的原因,日本形成了以质朴、简练而又富于内涵为特点的园林形式。这种基于“物哀”、“幽玄”意识的禅宗美学意识,几乎渗透到了日本古典园林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布局、意境等。事实上,当中国古典园林从自然山水开始向文人山水转化时,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却开始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美学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日本庭园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诠释着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显示出与中国古园林表现手法和技法上的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4.结语

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中国遗留的园林多为明清时期的,反映的也只是我国两千多年造园技术的一点余晖而已。而深受中国造园影响的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礼失而求诸野”,由日本园林我们可以想象出我国宋代、甚至唐代的园林是什么样子[8]。研究两国形成不同园林形式的意识根源,不仅对于弘扬两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促进世界民族交流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

[3]方晓风.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1):39-49

[4]梅子君.《源氏物语》的美学思想―“物哀”、“风雅”与“幽玄”,2005

[5]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洪修平、吴永和.禅学与玄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新思路

1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1.1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

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

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人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

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1.2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1.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结语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加强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5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进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建筑业也迅速崛起,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已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园林设计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合了人文、科技、传统、现代多种文化于一体共同发展。优秀的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园林建设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原材料选择,仍要重视园林设计师的总体构思与设计风格理念,做到山水人文、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于对现代园林设计必然遵循的基本元素深入了解,仔细分析了地理环境、原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外来文化等因素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探索出将科技化、自然化、人文化融入现代园林设计的优化措施,从而提高园林的创新性、功能性以及个性化空间的建立。

二、现代园林设计的诸多影响因素分析

(一)条件、地理、环境因素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风格有“北派”和“南派”之分,源于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继承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南北方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1.北方气候干燥多地理为平原、所以园林建造显得大气、稳重、浑厚粗狂、有四合院的基调并带有花鸟园、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实际上就是扩大的四合院建筑。

2.南方气候多潮湿、河流众多,宜人的景色给园林设计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奠定的风格也是水石相映、花木众多、整体清晰典雅。

现代园林设计涉及到艺术学、地理学、人文学、经济学、建筑学。设计之初无论是北方园林还是南方园林,设计者就要考虑现当地经济环境、气候特征、实际条件,这种影响不仅是审美功能更是实用功能,北方园林设计冬暖夏凉、南方园林设计尊重排水、通风,所以当地的地理要素、经济背景都影响着园林的发展趋势。

(二)空间、功能、原材料选择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园林设计要考虑其外部景观建设,美学价值,同时也受到园林设计空间、功能、原材料选择影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园林个性化设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种个性化空间源于设计理念中心理行为、社会习俗的影响,奠定了整个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风格。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诉求,越来越成为影响园林设计方向的重要因素,如在园林尽管设计中提供人休息的摇椅;服务设施中的电话亭、书报亭;特殊信息设施如路牌、标识;卫生设施饮水台、垃圾桶;以及娱乐设施、秋千、爬梯等。这些功能设计都要满足园林设计“藏”“露”的设计原则,同时不影响园林本身的风格特征、美学价值。

原材料的选择对于园林整体设计则至关重要。原材料的选择既要满足园林整体的艺术风格、建筑风格、同时良好的建筑材料也是保证建筑稳定、安全的重要因素。设计过程中部分原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根据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新建建筑设计最低限度技术要求规定,这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容置疑。

(三)植物景观设计自然化、人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影响

现代园林设计所秉持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植物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包含两项内容自然化、人文化则对园林设计目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设计流程都有重要影响。

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如同一个小型生态环境,如何把握好植物景观布局、植物种类选择、植物功能和谐统一发展,是对园林设计的一大考验。园林设计无论是功能实用性还是景观美学享受,其主体对象仍旧是人与自然。怎样平衡自然化与人文化之间使其相辅相成两者达到共赢,是设计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西方外来文化、科技发展对现代园林设计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原则。然而随着西方先进科技和艺术文化的纳入,这些外来元素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有着不小的影响。

上世纪50-60年代,西方抽象艺术、概念艺术、大地艺术的引入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景观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西方新思潮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将欧美、英伦夸张、抽喜的设计风格纳入当下园林设计,既体现了简约的要素,也彰显了西方文化内涵。人造雾、光线等在园林照明、超现实景观要素纳入中不断体现,科技化的发展趋势也深深影响着现代园林设计。

三、现代园林设计的优化措施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在处理植物景观建设和实际功能实用性的过程中应秉持,协调统一的发展原则。既要考虑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文明诉求,同时也要强调园林的实际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炼、净化园林规模,功能,使其更具有层次性和艺术感。

(二)现代园林设计,避免不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充斥,园林彰显的是“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包容”则是园林设计中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融通发展,让现代园林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能有科技元素的纳入,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这个社会也要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三)现代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背景、地理特征、环境气候变化,根据环境因素,选择园林设计的原材料与设计图纸,对其整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达到人与自然共存的目的。

(四)无论园林设计之初、过程、文化赋予等,都要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完善健全设计制度,秉持坚守科学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现代园林设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融合了传统文化,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更加注重风格和形式多样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切实有效推进现代园林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丽;城市生态园林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8期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6

【关键词】拙政园;留园;现代景观设计;影响

1.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2.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三绝是: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3.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这些在拙政和留园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受到了它深刻的影响。

4.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这些从拙政园和留园的很多细节上都也有着很典型的例子,在此不一一列举。

5.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影子”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从十七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对中国园林的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颇感兴趣;到十八世纪,英国仿东方风景园林达到全盛时期;不久法国又受到影响,出现了中国式景园。中国的园林设计能如此影响世界,并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有增无减,大概是因为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其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建筑物仍作园林之主,石木次之;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故能远播海外,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

其实还有一些很具体的例子,例如拙政园中最具特色的云墙现在就无处不在的出现在我们的现代的园子里。而一些借景、框景、漏景、添景的经典案例更是被无数设计借鉴拷贝。

从观赏性质上来讲,拙政园属于典型的动观园林,正所谓“步移景易”。而留园则是典型的静观园林。虽然空间不大但是在空间利用的技巧上却是很有独到之处。这些都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借鉴。

当然,随着现代工业社会有点超速的发展,一些功利不科学的东西破坏了古典园林的原貌也限制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例如济南著名景观——佛山倒影,就因为高层建筑构筑物的没有前因、不故后果的建设而毁灭殆尽。先撇开这些不科学的建设对古人留下的好东西的破坏不说。就他们本身而言,又有多少可取性?至少没有人因为这些“半高”的高层建筑看出济南是一个多么有现代气息,多么时尚的城市。而济南的标志之一——泉城广场……生搬硬套了“现代”广场规划主题雕塑加水景喷泉的老套模式,没有新意、特色、生气,无怪曾经有位山东园林届颇有威望的老专家就曾经说中国的景观规划落后西方过30年。

我个人认为,近年业界较成功的“土人”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吃得比较准。在他们的案子里其实是不难看到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和思想的影子。例如在水体周案的处理上讲究以软的有弹性的边界代替生硬的硬质堤岸。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讲究均衡和韵律而不是一味的行植。这些都是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这些在浙江大学新校区的景观规划中有着很典型的体现。

其实在现在这个文化高度融合、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再也没有什么典型的西方古典园林或者说中国古典园林了,只有兼容并同、扬长避短。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极度珍惜的态度去保护继承中国自己的东西,用谦虚学习的态度去融会外国造园手法的优点。这样我们的才能不妄民族千百年来傲立世界的独特造园工艺,才能再造拙政园、留园、颐和园、圆明园的神话。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西安;风格;分析;评论

abstract:architecturefromtheRoyalGarden,Xi'anasanearlycountryhavebeenbrilliantgarden,butnothandeddown.afterthemillenniumGardenfacingthepopulaceonceagain,wehavetore-examinetheXi'anGarden,discussitsstyl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Xi'an;style;analysis;review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起源于西安皇家①,秦宫汉苑,堪为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的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的“一池三山”格局,奠定了中国山水园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提到中国园林人们只知道江南园林或北京皇家园林。历经千年沧桑,今天西安园林是什么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在此对其风格做初步探索分析。园林风格由植物和园林建筑两方面形成。

1、西安园林植物景观特点

园林植物受环境气候限制,因此植物景观最能体现园林的地域特征。西安所处的陕西关中地区②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北侧,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地势相对较低。冬季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被黄土高原阻隔大幅度衰减,秦岭平均海拔约2000米、可阻挡空气南北对流。这使得关中平原比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温润而少风。因而这里既有众多的北方植物、又可以引种栽植许多南方植物,是北方园林露地栽培植物品种最多的地区。北方园林较稀缺的多种常绿阔叶树都可以在这里正常生长。常绿阔叶树中已作为园林主体植物的乔木有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桂花(osmanthusfragrans)、石楠(photiniaserrulata)及多种竹子;藤灌木有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海桐(pittosporumtobira)、凤尾兰(Yuccagloriosa)及火棘属(pyracantha)、卫矛属(euonymus)多种植物;在园林中少量点缀的有日本女贞(Ligustrumjaponicum)、蚊母(Distyliumracemosum)等。南北植物交汇、季相分明、四季有绿是西安园林的植物景观特点。

2、西安园林建筑风格

建筑的地域风格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2.1自然环境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民居影响较大。平民建房考虑财力、要使建筑成本最小化必须就地取材。关中地区黄土广厚,民居多以土坯或黏土砖为墙体材料,感觉厚实淳朴;气候是影响民居造型的另一重要因素,关中民居属北方类型,但由于风比较小、屋檐伸出多、屋脊稍高,没有华北民居那样的拱形屋面带来的圆滑感。民居风格间接地影响了西安园林的建筑风格,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园林最早出现在皇家,皇家建筑不受财力限制,因而自然环境对皇家建筑影响较小。因为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一部分,民间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衍生物。所以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也较小。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建材资源,如造园用的山石、江南以太湖石为主、岭南以英石为主、西安地区则以秦岭石为主。秦岭石广布于秦岭河沟、经水流长期冲刷形状浑圆、质感光洁,近年在西安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西安园林一大亮点。

2.2历史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属于皇家建筑范畴,而皇家建筑风格主要由历史文化决定、由皇族的性格风俗决定(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在明朝时为矩形,到清嘉靖时改为圆形,这与清朝皇族帽子造型风格相近)。西安早期园林建筑也由当时皇族风俗文化决定。以西安为都城的朝代主要有周、秦、汉、唐。周朝的已无从考证,但周人先祖精于农耕,性格应该粗中有细。秦人先祖是牧马部落,性格彪悍,后来移居关中与周人后代融为一体。周人和秦人都发迹于关中西部——西岐和雍城(今宝鸡市的岐山、凤翔一带),他们都曾在此经营发展数百年。由此可推断周秦两个朝代的皇族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体现在建筑物造型上是粗犷、简洁、得体。紧接的西汉沿袭了秦朝体制和文化。唐代的经济文化更加发达,建筑更加考究,相比秦汉建筑略显华贵。外来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也有影响,如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曾影响西安,今天在西安地区的绿地公园中偶尔还可以看到具有西域特征的石雕,见图6。再如、近代我国江南园林对西安很有影响,在西安及周边城市有许多亭、桥、山、水都是模仿江南园林建造的。今天影响西安园林的外来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一些新建的城市广场有明显的几何流线气息。日本次之,在大雁塔附近有少量日本园林。

2.3西安园林建筑风格特点周秦皇族的性格风俗奠定了西安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框架。早期只是为了满足游猎期间临时栖居的需要,园林建筑比较简单。到了隋唐、山水画意境引入造园活动,使园林建筑更侧重于观赏性,因而唐代园林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屋面轮廓线多有弯曲。这满足了繁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简洁自然的大气。唐代以后西安地区不再做国都,原有的宫苑等园林建筑由于战乱和地震等原因全部毁灭消失。今天西安城区存留下来的蕞古老建筑物可能是唐代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从唐朝到民国、西安基本无园林可言,正规园林在西安的重新出现的标志是1922年在唐“承天门”遗址上修建莲湖公园以及五年后修建的革命公园。当时尚没有自我风格意识,公园中古建筑沿用明清样式、山水布局采用江南园林手法。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兴庆公园才重建了沉香亭和花萼相辉楼等少量唐代园林建筑。西安园林真正复兴是在20世纪末,城市园林大量修建。源于西方的城市广场园林由于其实用性和满足时代的功能性在西安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但这并没有淹没西安园林的自我意识,西安园林在共性中逐渐确定了以秦汉建筑与唐代建筑为自己的风格特征。2005年建成的丰庆公园、大唐芙蓉园都是以仿唐建筑为主题。2008年建成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及正着手建设的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大型园林都坚持了唐代建筑风格。目前正在筹建的绕汉长安城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则秉承汉代建筑风格。其他小体量的秦汉风格建筑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也随处可见。这种秦汉风格精髓还延伸到一些现代化的园林建筑。秦汉建筑与唐建筑外观虽略有不同,但共同特征是以直线条为主,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可以确定秦汉及唐建筑风格将成为西安园林建筑的主流风格。

3、结束语

西安园林具有我国南北交汇的植物景观;经过周边文化长期渗透影响和现代西方文化、日本文化强烈冲击,西安园林呈现出多元文化。但是西安园林在发展中没有迷失自我,其主体风格仍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近年来凡经官方或正规专业设计单位之手的大型园林建筑都坚持了鲜明的主题风格,即以唐代皇家风格为主、兼有秦汉神韵。

参考资料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8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城市中景观设计的风格也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形象的美观性。城市园林是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可以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园林艺术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以及生命力,其包含多种艺术手法,而且综合了城市的人文因素,可以使城市景观设计更具特色,可以为市民创造出更多的视觉美观。

1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优秀的景观作用。

1.2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艺术设计,可以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也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园林艺术设计包含多项内容,其可以很好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出更加当地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还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及配置,这样才能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照云.技术理性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9

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意境的设计,园林的意境通常都要依靠各类手段和方法来营造,并在创造手法的烘托下强化园林意境的体现效果。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主要有5种,分别是一池三岛、名山胜景、文化典故、人化景物以及诗情画意等。其中借助于一池三岛的布置能够促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上产生变化,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层次,立于岛岸,面对碧波,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布局凭借其空灵的风格长期以来受到众多造园者的喜爱。名山胜景主要是通过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手段,将名山胜景和自然风光集于一园之中,其别典型的当属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大规模宫苑,在此方面当推圆明园。这种景色上的借鉴摹仿并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从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出发,来实现各景色间的取长补短。文化典故则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神话故事融入到园林意境之中,这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境创造手段。比较著名的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都是此类代表,在园林意境中充满着文化典故的韵味,都取自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场景。人化景物就是人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思想和品格,用于人们情感上的交流和抒发,在借景抒情的环境下深化意境,增强园林意境的感染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人化景物的手法都是文人志士所经常使用的手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园林的设计。对于诗情画意的这种手段来说,我们应当更加熟悉和了解,自古以来园林景观的发展就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园林比较注重的就是诗意的营造,诗意在很大程度上与园林的意境存在着一致性,在园林讲诗意、诗文绘风景的相互循环作用下促进园林意境的体现,使园林意境与诗歌之间能够做到相得益彰,相互凸显。但是在设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过程中,还应当做好园林的构思工作,要尽量先用诗句立意,借此来为园林意境定下主题,进而在不断体味中建造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其主题,在经过相应的加工手法后,最终建成具有“诗意”的园林。并且这些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秉承着生态学的设计理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生态学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虽然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确保各方面之间的协调,避免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应有面貌,发挥出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并且文化消费不断上扬的环境下,且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背景中,广大群众对于园林的审美要求不断提升,要求园林具有简洁、容易识别且影响深刻、环保性高等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园林设计既能够反映出现代城市应有的现代气息,而又能够满足市民们的审美需求。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将我国“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与城市建筑相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园林景观。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还应当明确,园林意境、场所感、归属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尽量满足场所感和归属感方面的要求,使园林真正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最后,在对园林意境加以利用时,还要注重对园林特色和城市自身特色的凸显,使园林景观的设计带有时代和城市自身的烙印,保持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特点,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3结束语

园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篇10

【关键词】园林工程;建设;整体性;意境营造;文化;生态学

1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在生活环境发面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人们需求不断提高的刺激下,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3年如由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承建“芳华园”在西德国际园艺展中一举夺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金奖和园艺家协会大金奖;1999年“粤晖园”获得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获庭院施工金奖;2000年我国设计的“粤秀园”获得了日本淡路花博会的最高奖―知事奖和包括设计金奖、庭院施工银奖等15个奖项,中国自主设计的园林工程作品被世界所认可。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园林工程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园林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想象,设计工作者们盲目的引进国外园林工程的设计理念,使得我国园林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逐步的别削弱。

2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园林工程缺乏整体性

我国传统的园林工程建设自园林工程设计之初到具体的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是园林主人的思想和意识的集中体现,园林构建的思想均由一个人来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园林设计的完整性与和谐性。而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从设计到具体的施工完成,涉及到包括园林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多个主体,一项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有这些主体的参与,这就使得我国园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许多不同的声音。园林设计工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满足业主与建设方的基本要求,为了迎合业主的风格与设计理念,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必然被打破,所以建成的园林承载着多个主体的不同想法,园林的和谐性与完整性被打破。

2.2现代的园林工程在意境的营造与表现上存在欠缺

园林中所蕴含的意境主要是指园林景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一项成功的园林工程,必然体现着某一主题或是某种心境。传统的园林设计在表现主题意境上有着独到之处,然而我国现代的园林设计对这种意境的追求正在不断的消失,或者根本无法表达出所寻求的某种意境。设计者将更多的设计精力集中到了园林的视觉效果和游客视觉享受上,忽视了园林意境所传递出的精神愉悦。

2.3现代园林工程缺少某种文化内涵

传统园林中的景观要素如园林建筑、小品、植物等,都在设计者的精心构思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整体或局部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而现代园林工作者在挖掘和赋予景观要素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园林工程中,将其要表现的文化内涵通过景观表现出来。

现代园林工程一方面已有离弃传统文化的倾向,另一方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淡薄。随着科技的发展,由自然而上升为建筑文化的东西,在园林作品中也越来越少见。而积淀下来的人文文化,在“地球村”的思想影响下也日益淡化,“西化”思想却越来越盛行。许多园林设计工作者在存在崇洋的思想,殊不知我国在园林设计方面很多独到之处和精髓所在同样是外国园林设计工作者所潜心挖掘和研究的东西。我国园林建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对我国的园林设计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定位,不能盲目的消防外国,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2.4现代园林工程对生态学的体现不足

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秉承“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建园理念。然而,在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的今天,园林设计过多考虑的不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忽视了生态学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首先,现代园林工程无法与自然系统融为一体。现代园林建设缺乏对固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盲目的重建、扩建问题严重,这种做法即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增加了园林建设成本。园林工程无法与外部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二者的互补性无法再园林工程中得到体现,使园林工程失去了浑然天成的自然之感。

其次,现代园林工程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对园林工程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对园林工程的影响在园林设计工作者内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物种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然而这些植物当中被运用到园林建设中的植物资源却仅占植物资源的很小一部分,园林工程中的物种相对单一,在整个园林工程中单一的物种容易导致整个园林系统的不稳定,前些年建设的“大草坪”,已经敲响了警钟。

第三,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缺乏对物种生态学习性的了解。物种的繁衍生息有其自然规律,但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物种移植打破了一些物种固有的生态规律。物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尊重物种的生态规律性。

最后,现代园林建设在引进外来物种问题上过于盲目。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使得外来物种与乡土物种竞争,使乡土物种的生态位越来越小,甚至引发生态灾难。虽说现在有很多物种已经成功引进,但其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因此,园林工程中还是要以乡土植物为主。

3结束语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世界园林的一朵奇葩,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而现代园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摈弃了自己的风格,舍弃了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于当前园林工程市场的恶性竞争,不仅园林作品的“质量”急剧下降,而且将很多园林工作者拖入了这场“浊流”当中。有些人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有些人是因生活所迫,而更多的人是无奈。其实,园林工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园林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若不是前人在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植物配里、文化表现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就不会有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传统园林。虽然现在园林工程的大环境较差,但作为园林工作者不应怨天尤人,而应该学习古人的“专一”精神,致力于建造“精品”园林,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技术含量,提高责任意识,探索出一条能够将中国园林发扬光大的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孟晓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