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51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樽詈玫淖约骸保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Life》,《Holidays》,《SuperSports,Super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windy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of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windyChicago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popcorn”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bandshell”和“tallbuilding”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windy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allgotomexico》。《Let’sallgoto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windy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windy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monaLisa》、《Breakfast》、《theworldCup》、《Blood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english》;绘本类,《iCanRead》系列、《童话盒子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pan》、《Charlotte’snet》、《the65-storeytreehouse》、《theFaultinourStar》、《Harry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2

一、多法并举,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推动保持学生持久阅读的动力源泉,只要有了期待,他们就能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最终高效地完成任务。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哪怕就是成年人,天生就对故事情有独钟,要想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就可以以故事引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使他们徜徉于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中,流连于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优美简练的文本语言中。

二、注重细节,加强方法指导

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状态,阅读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有些学生拿到书后,一会儿翻到前,一会儿翻到后;有些学生只关注书籍中的插图,问问他们有什么收获,他们要么是支支吾吾,要么就是哑口无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少阅读方法,不知道怎么去读书,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当然这样的指导必须立足课堂,指向课外,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性地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教师要教会每一位学生学会使用新华字典,要让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向这位“老师”请教,这是拓展阅读必备的条件之一。每节课上课之前要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要具体到如何预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促使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1)自绘阅读蓝图。这里的蓝图是指学生的阅读目标,众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可以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制订相应的读书规划,以及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如阅读时间安排、阅读步骤、阅读方法的选择等,这样阅读的效率才会更高,才能更利于拓展性阅读目标的实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要学会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做出及时调整修改,以不断充实自己的阅读规划和措施,使之更利于阅读目标的达成。

(2)优化阅读过程。准备是一种心理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在阅读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阅读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笔者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时,首先,让学生完成一份读前提问表,如你阅读过程中做过哪些事情,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阅读时遇到拦路虎,如生字、新词,或不能理解的句子,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文章你最怕读,为什么,要想把这篇文章读懂,需要怎么做。其次,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对照此表,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否科学有效,哪些内容需要做笔记,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只需粗读,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等等。第三,在阅读结束时还要再次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灵活评价,促成阅读习惯

评价是一种反馈、调整和激励手段,每一个阶段的阅读之后,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对这一阶段的阅读情况进行一次客观、全面地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此阶段的阅读目标是否实现,阅读计划、措施是否落实,阅读效果是否有效等。达到度高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达到度不高的也要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同时,评价方式也要注意多样化,如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讲故事比赛、交流阅读心得、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等。通过此阶段的评价,目的是调整下阶段的阅读目标和计划,使之更合理有效。由此循环上升,学生就能养成自我调整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自然会显著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拓展性阅读和课外阅读区分开来。首先,课外阅读的时间很明确,那就是课堂以外,而拓展性阅读可以是课外,也可以在课内。其次,课外阅读的范围比较广泛,阅读的内容也不必有具体的要求,而拓展性阅读必须依托课本向外发散延伸,因此,相对来说,拓展性阅读比课外阅读指向性更强。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拓展对策

课改实施多年来,拓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课堂更是走在前列。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教学曾一度在视导检查听课评价活动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拓展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就抓住文中某一点进行拓展,这样的课完全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理解“语文”两个字的内涵。词典解释:(1)语文就是语言文字;(2)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认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其次是文学及文化的学习。

一、语文课堂上的拓展教学的现状

(一)文本弱化。

语文阅读教学源于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的拓展只不过是为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注重拓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我就有一次失败的教训,在上《水浒传》专题阅读课上,我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集放给学生看,学生的确享受到视觉冲击,但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学生与文本对话丝毫没有涉及。这就是只注重拓展而忽视文本的结果。就文本阅读而言,任何文本的意义都只有通过文字的阅读来实现。连文本都不读,怎么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怎么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此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

(二)文本泛化。

我曾经听过《甜甜的泥土》这节课。课上教师先针对课文提了几个问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问题的答案,教师点学生回答问题。但后半节课,教师通过谈“离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话题,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的感情,又以“亮亮”同学的角度劝他要离婚的父母等。这样拓展文本,对语文教育来说是可怕的,完全泛化了文本。

(三)文本的偏差。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然而学生因缺乏生活的阅历,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文本朗读的方法,对于文质兼美的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的了解存在明显不足。然而大多情况是,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拓展,反而背离学生,背离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结果,有了形式却没有效果。有位教师在上《小石潭记》时,花很多时间对“贬谪”的话题进行深刻探究,而这篇文言文的重心应是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这才是文言文教学重点,更为严重的是,把本应在课堂上的诵读漏掉了,这也是教文言文的致命伤。

脱离了文本去拓展,热衷于搞游离于文本之外花哨的教学技巧,这样的阅读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说得好:“拓展是为了回归文本,拓展是为文本服务的,它是调味的,不是主食呀!”

二、改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措施

(一)扣住精彩文段,获得语言。

围绕文本的精彩语言作一些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积淀、获得语言的意识,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重视学习修辞。修辞用得好,说话写文章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在教《老山界》一文时我扣住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间夜景及山间独有的声响,据此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写的拓展训练。

(二)扣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可以以句子作为切入口,去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地把握作品重点。扣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读懂语句,进而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我曾听过《散步》这节课,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这样一个拓展环节: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你母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有差距?从学生的内心体验来感受世界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于是教师问道:“文本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说说你的感悟。”有相当多的学生谈到了“在作者的心中,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是最重要,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关注”。这位教师的拓展既是文本主题的自然延伸和深入,又给了学生触摸心灵拥抱感情的机会,是一次人文的教育和熏陶。

(三)扣住悬念,训练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扣住文本的空白是进行拓展教学创造性训练的一种好形式。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教师应紧扣住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1.续写。情节是表现人物、体现情感、反映主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抓情节进行续写的拓展,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窗》这篇小说时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小说最后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并没有病友死前为他讲的美丽的公园,湖里漫游的天鹅,一对对情侣,玫瑰花,牡丹花,网球场……这时,让学生去想象,续写“他”这时的心理活动,“他”的结局。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中加深了对真、善、美的理解,对假、丑、恶的唾弃,从而更好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改写。对课文的改写也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目的。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假设:在游船上遇到的是发财的于勒叔叔,菲利普一家会怎样表现?让学生根据这对夫妇的个性合理地想象,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扣住主题,归纳拓展。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拓展阅读;英语能力;阅读素养

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达到以下标准:能够提取并总结一系列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以帮助理解故事结局;能够在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后,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能够发现不同读物的相似之处,如相似的场景、问题、人物类型等;能够评价提升读物趣味性的因素,如幽默的人物角色;能够整理、概括读物重要信息用于讨论和写作;能够以多种信息作为依据,评价读物的内容[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对话题、词句、语法、内容、文化等把控能力的综合。而要提高学生的以上能力,唯拓展阅读不可少!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全方位英语能力。

拓展阅读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注重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2]。因此,笔者在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后引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教材之外的语篇补充,使学生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更好地拓宽自身的视野,培养更好的文化素养意识,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全面开花。

一、拓展阅读增加学生对话题的了解

教师只有跳出英语教英语,跳出教材用教材的圈子,不唯本而教,不断开发与创新语篇,实现拓展化、实践化、趣味化,才会让学生在拓展的趣味阅读中得以发展,使知识在被拓展的同时,被接受、被消化和被吸收[3]。因此,我们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应多使用故事式、直观式、注解式、双语式等简单易懂的语篇,以篇带点、用篇谋面,在拓展阅读中接收有趣味的有意义的信息。

现在的教材多以话题为中心,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当学生对要学习的话题有所了解时学习会更主动,参与会更积极,教学也就更高效。因此,在教授新话题内容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增加学生对话题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网络这个话题时,笔者在课前进行了以下拓展阅读(因版面限制,本文中涉及的阅读材料及相关教学步骤中的具体内容详见教学月刊网站“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

Step1:Showthepicturesaboutnetworkanddiscussitsgoodandbadsides.

Step2:Listenandanswer.(1.whatarethegoodsidesofusingthenetwork?2.whataboutthebadsides?)

Step3:watchtheflashandfinishtheblank.

Step4:Readandt/F.

Step5:Readandcirclethepointwords.

Step6:Retell.

【反思】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淘宝、微信、QQ等网站或软件入手,并辅以直^配图,引导学生紧紧围绕network这个话题进行相关活动。这样的拓展阅读让学生从趣味中认识了网络的利与弊,对网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新话题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对词句的运用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毕业生学会使用1600个左右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拓展阅读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词汇和相关句型的复现率,巩固学生对词句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话题单元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切入结构明朗、细节丰富、词句突出的语篇,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推敲,会获得更多教材语篇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和信息,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又可以增加词汇量,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排除词句障碍。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ourHobbies时,围绕话题中的hobby,collect,coin等词汇和重点句型“ilove/enjoy/prefer/aminterestedin/amfondof...”,笔者进行了以下拓展阅读。

t:Firstreadthepassageanddiscussthebesttitle.

t:Lookatthepictures.whatcanyousee?whatdotheylikedoing?

S:He/Shelikes/loves/prefers/...doing...

t:whocanaskme?

S:whatdotheylikedoing?

t:Collectingstamps/makingmodelplanes/

Goingfishing...

S:He/Shelikes/loves/prefers/...

t:almosteveryonehassomekindsofhobbies.Readthewholepassagebyyourself,thentrytoretellit.

【反思】笔者提供的拓展阅读的语篇清晰准确地展示了本话题单元要掌握的关键词汇和重点句型。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在语境中深入理解词汇和句型的运用,避免了孤立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也为学习新课扫除了基本的语言障碍。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5

一、专题引领,形成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应有所依据,关于阅读资源的难度与广度的选择,应当切合初中生的语文基础,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教师不妨联系教材,以课内阅读为支点而进行阅读辐射,从而形成专题引领。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专题目标及教师的书目推荐,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搜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资料,形成一系列的阅读素材。

以苏教版7年级下册的“莲”的专题为例,其目标是搜集有关“莲”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通过“赏莲――咏莲――读莲――议莲――写莲”,能够对“莲”的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解读。在“莲”的专题目标的引领下,学生搜集了王昌龄的《采莲曲》、郑谷《莲叶》、李商隐的《赠荷花》、欧阳修《采桑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诗文,构成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当然,学生的资料搜集多是庞杂而无条理性,教师应当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目标预设、训练条件及学生基础等,合理筛选并适当补充,以确保阅读素材的优质与适量。

二、精心设计,注重方法点拨

初中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引领与自主阅读,初中生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加深,从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形成了审美思维的建构。针对阅读素材,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修辞等角度加以引导,使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感慨,从“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中感悟出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学生从《爱莲说》中感悟到:周敦颐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来赞美高洁脱俗而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爱莲说》与王昌龄的《采莲曲》,从中把握两者所托之物“莲”相同而所言之“志”却不同:王昌龄以荷叶的“任天真”是品质,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同样与《爱莲说》类似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白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陆龟蒙诗咏白莲,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却没有黏滞于色彩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花之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以虚笔写神,花之精神若隐若现,栩栩如生。借吟咏白莲的精神之淡雅高洁,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隐居中孤高寂寞而自伤迟暮的情怀。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方法点拨,有助于学生从文章义理角度对阅读素材进行理性的鉴赏、品评、思考,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激发兴趣,强化阅读互动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思维,促进青少年的心灵成长。然而,课业负担的加重,往往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不少学生更乐于通过手机等途径,进行浅层次的信息浏览或碎片化阅读,而不愿意思考探究,进行有意义的深度阅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丰富阅读形式,以竞赛、故事、辩论、板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互动,进而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有的展示“古文人眼中的莲”,有的探讨“莲与佛教的关系”,有的分享爱情诗中的“莲”与“怜”。

在“莲”的专题阅读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或小组之间,进行诗文有奖竞赛,比比看谁搜集并背诵的关于“莲”的诗词多,谁掌握的关于“莲”的知识多,谁能以声传情将诗文中的关于“莲”的情感读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少学生纷纷加入到主动阅读的行列中,自主搜集关于“莲”的诗文,对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小组内部交流与分享,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其素材加以整合,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形成图文并茂的“莲”文化阅读专题。

四、注重反思,推动阅读拓展

阅读是一种基于自身体验感悟的个性化行为,而系统的素材资源、多元的鉴赏技巧、丰富的交流形式等,都不能够覆盖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更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阅读反思。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反思,不能简单地以“我学到了什么”作为标准,使其沦为大而空洞的形式总结。而是应当以仿写、扩展等为依据,选取阅读素材中的难度适中而特色鲜明的词句作为范例,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形成阅读拓展,将句式、修辞、写法等鉴赏技巧以写作的形式逐步内化,或以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形式将阅读感悟记录下来,在阅读拓展中不断提升写作功力,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6

一、问题式阅读:用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课堂阅读教学的“问”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教师必须认真学纲,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相关的教学资料,提升自己的文化层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此外还要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对这些做到吃准、吃透。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问题式阅读教学的问题形式可以是整体性、局部性、迷惑性和互逆性的。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按照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并在答案旁边写上自习的感想。比如我在上《项链》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1.路瓦栽是帮凶还是绅士?2.玛蒂尔德真美还是真惨?课堂上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不仅涉及到人物的形象,还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采用问题式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研读课文前就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分析、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使课文阅读教学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二、质疑式阅读:研习文中散落的珍珠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目标是这样说的:“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美国学者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们用问题式阅读后,学生一般会比较认真地阅读文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定会有所发现,有所疑问。比如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时,我是让学生带着“鉴赏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这一问题阅读文章的,结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文章要写王熙凤住在贾母的后院?”我让学生找出贾政和贾赦的住宅方位,再联系贾政和贾赦社会地位,再回想《鸿门宴》中的座次安排,学生马上找到了答案:住宅的方位体现着人物的尊卑,王熙凤住在贾母的后院,说明她深得贾母宠爱。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可以弥补教师在第一环节授课时遗忘的文本精华,也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增加了学习和发现问题的兴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他们按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回答、反省、校正,然后再与教师的讲解融为一体。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异向的问题产生,那么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师生之间一定要以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质疑培养了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的学习品质,促进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知识是有限的,而由质疑所引发的创新是无限的。

三、拓展式的阅读:超越文本,拓展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选择拓展、自由创造的空间,为学生超越文本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提供了基础。但是拓展时一定要立足文本,立足文本的拓展,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那么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主要做法是:相近内容的拓展、相对内容的拓展、同一作者作品的拓展、相近时代作品的拓展、相近风格作品的拓展、同部作品的拓展。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拓展空间;改革方式;个性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课外阅读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阅读方法,获得独立阅读的“金钥匙”,就可以在课外自由地畅游书海。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立阅读的“金钥匙”呢?

拓展阅读空间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加强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学生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举一”方能“反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精读了“美文”后,可指导学生阅读在形式上、内容上和所学课文相近或相似的文章,这样,能凭借“例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后,可让学生阅读介绍庐山风光的文章和古诗,既能从各个角度了解庐山的风貌,又可比较不同时期作者所体现出的庐山不同的特点……这样,凭借“课文”这个载体,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空间。

从课内走向课外一本语文书所承载的内容毕竟有限,因此,要把阅读阵地,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校园扩大到社会。阅读报纸、杂志;阅读一些经典而有趣的名著;阅读些现代作品;阅读各种内容的书籍。文学作品中,诗歌、童话、科幻、民间故事等等都应该看,更应该阅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书籍,让自己的知识丰富些,也可锤炼学生更为准确的、简洁的表达能力。

拓展阅读内涵阅读,要着眼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要把大量阅读建立在“大阅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阅读的内涵既包括以书面材料为载体的分析、理解,也包括对社会、对生活的解读。因此,阅读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也包括网络、电视、广播……

改革阅读方式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阅读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课外阅读这块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发挥作用。

指导选择阅读素材市场的阅读书目良莠不齐,学生不懂选择,需要老师指导。因此,可根据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目:低年级的学生可读一些拼音读物、儿童诗歌、报纸等;中年级的学生可读一些童话故事、儿童小说、杂志等;高年级的学生可读一些名家名篇、现代诗歌等。对阅读书目的选择应该从阅读种类尽量宽泛、阅读内容精挑细选这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阅读书目,但这样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在所读书目必须健康、有益的大原则下,应该允许差异的存在。男孩子喜欢军事类、侦破类,女孩子喜欢小说、散文,这是由性别决定的,客观存在,无可厚非,我们可以建议他们读些其他类别的,但却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喜好。

传授阅读方法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浏览法、速读法、默读法等。对于一些优美的经典范文可指导学生进行精读,也叫深度阅读。如果课外阅读仅仅停留在自然状态的低水平的简单重复,那显然只是一种内耗。而深度阅读是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并进行批注。对文章进行批注阅读是学生在独立精读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层次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在学生精读之余,指导学生进行浏览阅读。“浏览式阅读”应删繁就简,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阅读材料的某一要点,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拎出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或从零散的材料中找到所需的立足点,以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和抓住重点的阅读技能。

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阅读的同时,不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低中年级,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或提倡家庭内开展亲子阅读。其次,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记忆、边读边联想、边读边评价的好习惯,使每读必有收获。然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读议结合的好习惯。即不仅要边读边理解,还要边质疑、边问难,因为“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得”。最后,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提供交流平台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老师还应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当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表意见、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时,他们的思维定是空前活跃的,而当他们在聆听了他人的见解后,也会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思考,刺激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之间的阅读差距缩小,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而这样的交流机会,可以是文章主人公大聚会、故事大王评比、成语小博士、运用工具书比赛、古诗文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结束语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8

一、知识拓展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时代,语文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汉语热”的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风靡世界,在国际领域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知识更新客观上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语文教育的目标已越来越高,追求也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超的语言文字运用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适应环境,获得终身发展的资本。现今的语文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识字识词、遣词造句、段意中心等肤浅层面,而不追求全面的阅读应用,将是失败的语文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拓展延伸,便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然环节,是现今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独木桥”。

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知识拓展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面宽量大,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是一门教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一般认知规律。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既要让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深入理解,寻找共性,又要由此及彼,一线串珠,潜移默化,内化加工,类比求异,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夯实拓展延伸的基本功

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不能光靠大量的机械训练,而要在大量的重新组织所学过的知识进程中下工夫,这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的累积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按照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讲解课文—问答巩固—机械作业的思路进行,属于典型的“解剖麻雀式”教学,严重忽视了整体衔接、问题引导,教学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根本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导致知识和能力脱节。高效课堂要求在教学中按照生活化导入—问题呈现—问题解决—主题练习—实践性作业这一顺序进行,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生活化导入,遵循“语文即生活”的原则,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水准为起点,人性化地引入学习内容;在整体呈现时,既考虑整体感知对全文基本内容和基本思路的把握,又考虑篇章语境对重点局部甚至细微问题的考查;解决环节,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及独立练习能力;在主题练习时,以相关知识阅读为主,适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力戒“满堂灌”和肢解课文;实践性作业环节非常关键,把它与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与生活化导入紧密相连,学生就会有兴趣、愿意做,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习惯,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四、以单元教学为抓手实现拓展延伸

单篇教学的目标具有纲领作用、示范作用和例子作用,属于点的层面,而单元教学具有提升总结、概括精炼、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和控制的作用,属于面的层面。在单元教学中,知识的拓展既有纵向拓展,又有横向拓展。所谓“纵向”,就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现今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往往以单元为单位编排,每一个单元都安排少量的讲读课和一定量的自读课,教学一般是通过一至两篇课文的讲读,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清知识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自读课提供可资仿效的范例,属于教学中的“刚”。因此,讲读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单元教学的成败,是“纵向拓展”的载体。所谓“横向”,是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扩展延伸,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奠定好纵向拓展基础,并且高度重视“自读课”的学习指导,在运用写作中才能产生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转移。讲读课上“举一”,自读课上“反三”,讲读课文为“模式”,自读课文为“训练”,二者一唱一和,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基础。

五、拓展延伸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在形成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坚决摈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陋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的“工具”,即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对比,寻找相同点,分析异同处,提高观察、分析、思维、概括能力,巩固旧知,温故知新,又要善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使之结构化,完成知识的纵向转移。既要以典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概括规律,又要善于探索新学法,由学到悟,由悟到用,用中学新,学中求变,最终提高能力。

六、拓展延伸的重点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量日益增加,视野日益开阔,逻辑思维日益完善,学生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语文教学绝不应该满足于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与表述的概括能力。如果学生具有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就能分辨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掌握新旧知识的共同特点,促使知识向技能转化,从而触类旁通,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学生才能变机械的阅读为灵活的“悦读”。

七、合理运用拓展规律,促进语文学习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9

摘要:绘本具有丰富精美、能够传情达意的画面,浅显易懂、简洁概括的文字,往往蕴含丰富的哲理情思,是21世纪以来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可以使幼儿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由绘本内容引发的拓展活动,则是扣住幼儿所感兴趣的元素,以亲子、小组、师幼等多合作形式多领域开展的延伸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与需要,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又能培养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的能力。课程游戏化工作要求将游戏精神融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终身。

关键词:绘本阅读;拓展活动;游戏精神

游戏化绘本拓展活动是紧扣绘本中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进行的具有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等游戏精神的开拓扩展活动。如,以绘本中的主人公或一幅画面作为切入点,以亲子、小组、师幼等多合作形式多领域开展的延伸活动。如何选择绘本开展拓展活动?如何将游戏精神与绘本阅读进行深度融合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以此作为课题研究内容,探寻出以下途径:

一、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绘本《妈妈的礼物》拓展活动,是由绘本中的画面――“贵妇的毛围巾”“脚下的地毯”等引发的关于点彩画的美术延伸活动。单纯的美术教学活动,会让孩子们失去自主的快乐,将游戏与拓展相结合,就是一场充满趣味的创作大餐。孩子们之前没有点彩画的创作经验,对于这一知识也比较缺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创作出来的点彩画没有不拘泥于一种作画工具,水粉、彩笔、皱纹纸等等,都是作画的材料。而将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整理,又是一本新的创意绘本,不仅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成就感,还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原绘本,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继续生成创作的灵感。

二、丰富绘本阅读的内容

绘本《洞》插图有趣,语言简练,重复中有变化并且富有节奏感,吸引孩子们是因为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靠近,就是以这样简单的方式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它的插图很有特点,需要孩子们根据画面去想象故事情节。如果拘泥于绘本画面,就体会不到绘本带来的乐趣,所以在拓展活动中,笔者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找洞洞、一起挖洞洞、一起进行作品创作。活动后,家长们感慨万千,似乎和孩子们一样,回归了童年生活。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和泥巴一起嗨翻天,开心至极!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教育的本源应该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此次拓展活动后,作为大班孩子的他们对“身体里的洞”又产生了兴趣。跟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新的拓展活动又开始了。绘本阅读永远不止于画面上的内容,跟随孩子、读懂孩子,才能够体会到绘本带来的乐趣。

三、拓展阅读绘本的形式

游戏化拓展活动也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开启更多的阅读形式。一幅唯美的画面、一句精彩的话语……将这些元素放大,就会发现创作者带给我们的惊喜。《花婆婆》绘本拓展――孩子们走进了花的海洋,“四季的花”“花言花语”“花瓣制作”等等,在“花花世界”里畅游,令人回味无穷;《一园青菜成了精》绘本拓展――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蔬菜沙拉、蔬菜汁,用蔬菜进行拓印画创作,绘本剧情景表演……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似乎成了菜园子里的曼妙精灵。多种拓展形式,拓宽了孩子们阅读绘本的视野,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收获了绘本带来的快乐。

四、创新绘本阅读的开展

传统的绘本阅读形式――单纯的老师讲幼儿听,或是幼儿自主阅读,已经不能满足笔者所带的大班幼儿的阅读需求。课程游戏化的宗旨,就是要求我们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还孩子们真正的游戏童年。如此,绘本阅读也不例外,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打破传统的绘本阅读方式,这样更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并能够激发他们反驮亩恋男巳ぁ5比唬不能够过于牵强,要灵活运用绘本,挖掘绘本中的可拓展元素,将游戏融合其中,由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逐步过渡为孩子们的自主阅读。

绘本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容易接受的书籍,通过绘本延伸出的各项活动更能吸引幼儿兴趣。绘本拓展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积极学习幼教先进理论知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想”和“说”,最重要地要去“做”和“思”,真正把游戏精神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中。要结合自己园、自己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地开展绘本拓展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幼儿主动阅读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策略;作用

在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往往是一个知识面狭窄、文化素养低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就不能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不利于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拓展阅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尤其是名人轶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内容,更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只要教师指导得当,便能让学生轻松爱上阅读。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所倡导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适时、适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博读广泛阅读。如果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在教学时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让学生走出课堂,立足文本,走向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语文习作一般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但小学生毕竟年纪小,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少,常常被现实制约着,加上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写作时总会出现空洞无味的情况。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学作品,学生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将其化为己用,迅速提升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拓展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透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浪费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懒于寻找课外阅读资料,即使阅读也只是应付了事,毫无效果。其次,拓展阅读内容片面。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会督促你、影响你,让你成长。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过于单一、片面,有的甚至毫无学习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再次,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阅读量,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拓展阅读更加高效,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还要以具备亲和力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拓展阅读,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导工作,切不可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将阅读材料泛读一遍,一句一句带动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语感,积累词汇。当学生遇到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及时为学生排除疑难。一旦有了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便能主动阅读、深入阅读。

(二)扩大阅读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不同的书籍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要向课外延伸,以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学生,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比如,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进行自主阅读,内容既可是语文方面,又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既可以是小说、杂志,又可以是科学技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就可以广泛涉猎。而一旦遇到较艰涩、较难懂的内容时,学生可视情况而定,仔细读、反复读,进而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所传达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良多,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开拓阅读交流平台,增加阅读数量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各种阅读交流的渠道,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读物。比如,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各种优秀的阅读物供学生挑选和交流,开展阅读网站建设,倡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上传到网站等,这些活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助力。为了能在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学生便会自主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工作,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数量。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秀.刍议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8).

[2]王鲁梅,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33).

[3]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