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52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1

接受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取得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委托书(即合同),附有坐标或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设计方提出的详细勘察委托任务书、不少于两个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已知控制点。得到上述资料后,进行认真校对检查,看是否有子项遗漏和错误。例如,某厂房建设工程,总平面图上设计有五个挡土墙,墙高在8.00~17.00m之间,必须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而勘察委托任务书中遗漏了挡土墙勘察项目。

搜集已有相关地质、水文资料,对搜集来的资料应注意“点面结合”,既要看区域性资料,又要注意邻近已建项目的工程经验,同时因所搜集的资料可能来自不同的单位,单位不同对同一地区地质水文资料也有不同的见解,这时必须要进行分析与筛选,选择相对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作为编制勘察纲要的依据。

编制勘察纲要前,还要对拟建场地进行踏勘,初步了解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比便在进行勘察纲要的编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性。例如在一大型勘察项目已有的地质资料中有一层强风化砾岩,但根据拟建场地踏勘了解到,强风化砾岩应该还可以细分一层全风化砾岩,全风化和强风化砾岩岩土力学性质差别较大,因而在勘察纲要中增加了该层。后来在钻探过程中证明勘察纲要中的分层是完全正确的。

2制定勘察方案

首先要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拟定的勘察纲要和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勘察方案。大型工业厂房建设工程建(构)筑物子项多,各子项工程重要性等级也各不相同,主体建筑物如主厂房、高炉等为二级工程,有的甚至是一级,而辅助设施如通廊和转运站等为三级工程,同一等级建筑物也有荷载大小的区别和对地基变形敏感程度不同之分,因此制定勘察方案时设计钻孔深度和孔间距也要根据规程规范要求和拟建建(构)筑物情况区别对待。

勘察方案制定要重点突出,尤其对勘探、取样、原位测试、试验的方法、手段及其工作量的计划一节既要详细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对于钻孔的深度,首先依据各拟建建(构)筑物建筑等级和拟建场地的岩土层分布,确定哪些为控制性钻孔,那些为一般性钻孔,再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来设计各钻孔钻探深度,同时应对各钻孔必须进入某地层深度进行明确(如入基岩不小于8.0m等),这样在钻探施工中,机台操作人员知道何时该终孔。

在大型工业厂房建设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勘察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尤为必要,由于动用人员设备较多,地层变化复杂,如不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技术交底,在外业过程中有可能会乱打仗,甚至达不到勘察目的。如勘察方案中计划在某孔的冲积粘土层要取样测试,但实际可能没有遇到该层,取而代之是新出现的粉土地层,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若事先未交待,作业人员有时就无所适从。

3钻探

钻探应满足《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的基本技术要求,钻探方法和钻进工艺应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确定,按现行相关规范结合拟建场地地层情况有针对性选用,须特别指出如果拟建场地地基主要受力地层中包含有岩石地层时,则应选择一定数量的钻孔采用75mm口径(n型)双层岩心管和金刚石钻头进行钻进,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由于场地大,可能出现新地层,一般将机械设备进行分组分散施工,尽早发现没有预料的地层,以便及时进行勘察方案和钻探方法、工艺的调整。

4取样和原位测试

大型项目一般占地面积大,要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和持力层土质不同或承载力不同,将拟建场地划分为若干区,将取样和原位测试数量均布每个区域,地基主要受力地层每一区域取样和原位测试数量均不少于6件或次,重点关注不同区域同一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原位测试数据的差异对比分析。各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时应按规范要求对极差大于其平均值时,应查找、分析出现异常值原因,并按粗差剔除准则补充试验和剔除异常值,必要时应重新分层统计分析。

5地下水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同一场地可能有多个含水层,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隔开。钻孔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6岩土工程分层

野外工作完成后,在及时检查、整理钻孔(探井)记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资料、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进行岩土工程分层。如同一成因的粘性土因在拟建场地分布区域不同,其液性指数(iL)有所不同,可能出现可塑土、硬塑土等多种状态,这时要将粘性土划分多个亚层;同一成因的砂土因颗粒级配不一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细砂、中砂、粗砂等。

但在岩土工程分层要细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将成因相同的力学性质相近的同类地层进行合并处理。如在某钢厂拟建场地中第四系地层中出现卵石和漂石地层,从单个钻孔看漂石粒径在0.50m~3.00m之间,应独立分层,但从多个钻孔形成的剖面图看,各钻孔间的漂石层不呈韵律沉积,卵石和漂石无明显的分层界线,经周边露头的地层踏勘调查结合搜集资料可知卵石和漂石均属第四系一冰期冰碛冰水粗粒沉积(QⅠgl+fgl)层,分选性较差,以卵石为主,漂石混杂其中,属混合土,因此冠以“含漂砾卵石层”。

7特殊性岩土

拟建场地出现特殊性岩土时,首先要合理确定地基等级,准确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对不同的特殊性岩土应有针对性地布置勘察方案,应确保能充分反映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结合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客观正确进行岩土工程评价。

8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不断恶化,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大增,将加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我们在遇到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隐患的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严肃对待、科学勘察、强化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对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作出正确评价,结合整治工程的需要,建议可行的整治方案,减少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9岩土工程评价

9.1场地地层评价

根据野外描述鉴定、室内岩土试验成果及野外原位测试结果,结合拟建场地周边原有的地质资料,对勘察场地内揭露的各岩土层从状态、密实度、稳定性、力学强度和压缩性以及渗透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9.2边坡稳定性评价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分析确认可能破坏方式,再者设定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条件,最后确定采用的评价方法。在进行定量评价时结构面确定及岩土体强度参数取值以及荷载取值至关重要,必要时应将结果与定性评价对比,分析其合理性;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合理的边坡工程参数和边坡处理建议。

9.3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地基基础方案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内容,应在充分了解拟建项目的实际条件(建筑体型、层数、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地下室层数及基础底标高、相邻建筑物基础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同时结合工程经验,考虑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进行分区评价或进行一个或多个子项建(构)筑物分组分别进行评价。

对每个子项建(构)筑物经过分析比较,提出安全、可行、经济的一种或二种最优地基基础方案。基础形式(天然地基或桩基础)选择,既要满足场地地层条件,也要符合上部结构和荷载要求和施工条件的许可。当选择桩基础时一般建议最优的1~2类桩型,不宜将各类桩型均写入勘察报告中,避免设计人员在进行桩基设计时无所适从。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2

1.1调查繁华路段每个勘察钻孔的交通流量、道路指示标志现状

地铁、高架桥、隧道等勘察孔位间距通常为30~50米,钻孔平面布置按照双线对称或“Z”字形在道路上分布。调查每个钻孔所处地段的交通流量特点及道路指示标志,制定不同的钻探方案,以对交通运行产生的影响最小为宜。比如,特别繁忙地段的钻孔可安排多台钻机在节假日或周末交通流量较小时进行突击作业;路口地段的钻孔钻探前,还要考虑其他方向的车辆通过路口左转时围挡对其影响,调整好围挡的方向,避免阻碍车辆通行;同时对于临近路口处的钻孔还要考虑所占车道是不是属于特殊车道,比如左转、调头、应急车道,必要时需配合交警另开辟行车道作为临时特殊道路通行。

1.2调查行人通行密集区钻孔的现状

繁华路段的行人通行密集区一般处于路口斑马线上,如果在此位置有勘察钻孔,那么搭建围挡时一定尽量少占用斑马线,给行人留出足够的通行空间,必要时,可将钻孔位置稍作调整;还要安排专人提醒路过市民避免围观作业区。

1.3特殊天气作业区安全保障及夜间警示标志设置

地铁、高架桥、隧道等勘察孔深通常为50米,钻机一个白天无法完成一个钻孔的钻探工作,在特殊天气或夜间时,钻探工作区始终处于行车道上,此时加固作业区围挡的连接部分和设置好警示标志就十分必要。特殊天气主要是指大风,因为勘察作业围护区属临时占道,每个作业区平均两天就会移动到下一孔位,保证围挡稳定主要是靠围挡底脚与地面的摩擦和两围挡之间的铁线连接,当大风来临时,应使用重物压稳围挡底脚,使用铁线把围挡和钻机连接起来,防止围挡向作业区外侧倒塌;夜间需做好围护区警示标志,在作业区来车方向的100米处设立爆闪灯和导流限速警示牌,围护区围挡外侧粘贴反光条,并在围挡前方靠来车方向放置一排隔离锥筒。需要注意的是,摆放的各种警示标志也要保证其牢固。

2城市繁华路段占道勘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钻探区域采用铁质围挡围护,围挡之间必须使用铁线连接,相邻两片围挡的底叉放置,每个底脚必须使用重物压稳,如果采用钻杆等圆柱形物体压底脚时,必须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带风晃动围挡而使钻杆滚落;必须防止地面钻探工具一端伸出围挡外;必须防止不使用的短圆柱形工具滚出围挡外。

(2)围挡占道宽度为一排机动车道,具体宽度依据地面虚实白线确定,搭建围挡时围挡底脚外侧禁止超越两侧的白线。

(3)作业时,钻探人员搬移钻杆或者其他长状物体时,禁止在围挡上方超过围护区外侧划弧搬移。

(4)当天未能钻探完毕的班组夜间须安排工人巡视自己钻机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正常闪亮和牢固,围挡是否牢固;围护区无工作人员时遇特殊天气,应及时安排人员返回围护区检查。

(5)钻探人员进出围挡过马路时,要严格遵守国家交通规则,禁止阻碍交通和影响他人出行。

(6)禁止钻探用水和泥浆流出围挡外侧,彩条布要满铺作业区。围挡周围卫生必须保持时刻干净。

(7)钻探多余泥浆禁止倒入市政管线的维修井内和绿化带及其他公共场所。

(8)在道路上作业时,机组成员应随时观察过往车辆状态是否正常,有异常或者有大型挂车通过时,需停止作业,待它们通过后才可继续作业。

3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3

在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之前,都要由专业人员对现场的沿途环境、水文地貌等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勘查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果勘察工作出现失误,所测得的数据存在误差,就会给实际的建设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我们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勘察结果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一、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的概念

(一)岩土勘察

岩土勘察,指的是有专业人员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岩土、水文等情况进行勘察,掌握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以此来判断施工现场的地质和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特征等情况。实际上,岩土勘察是一项环境勘察与文件编制相结合的工程勘察行为。在进行实际勘察的时候,应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与测绘,然后对现成土壤进行取样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岩土勘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施工现场的土地特性和土质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1]。通过对施工现场实际地质的勘探结果,来评估和确定地质中的持力层。而后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承载力,来设计工程项目的基础类型和施工方式。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实际的基础参数,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充足的依据。

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分的勘察依据

在岩土勘察工作进行之前,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事先查阅大量的带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以此来对建筑物的建设性质、功能特点、埋置深度、荷载能力等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2]。这些工作是岩土勘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能够有效的保证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工程中,一些勘察单位和技术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勘察时,没有考虑到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性质与地形地貌的结合,也没有考虑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要点与荷载能力,有时甚至存在胡乱编制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岩土勘察工作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往往还需要进行补勘。

(二)勘察报告质量较低

工程项目在进行方案和图纸设计的时候,需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为参照,利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达到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来进行设计。这就要求勘察人员提供的勘察报告要严格符合建设施工的要求,达到全面、完整、高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勘察单位或勘察人员都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在编制勘察报告的时候,没有对岩土勘察得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同时也无法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就使得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质量很低,有些甚至无法达到合格的标准,对于建筑施工的方案设计没有任何帮助。

(三)无法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人员在完成现场勘察工作之后,需要将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施工企业,才能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但是,当前有很多勘察人员提供的勘察报告中,存在着大量的空话、套话,缺乏实际的勘察内容,也没有实际的工程施工条件[3]。同时,勘察报告中也体现不出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实际地质的分析和研究内容也较为缺乏。这样的勘察报告,无法为施工企业的建设工作提供任何的帮助和依据。

三、加强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的措施

(一)明确勘察目的,建立勘察体系

在进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之前,要先明确勘察的目的,这样才能沿着特定的方向开展工作。进而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4]。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勘察体系,将勘察工作的目标与要求一一列举出来,包括编制工作纲要、收集基础资料、选择勘察技术、制定勘察方案等项目。同时还应当对勘察工作的指导规范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勘察工作的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细致的处理,并且认真负责的编制勘察报告。做好这些工作,能够对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帮助。

(二)确定工程项目的勘察位置

按照岩土勘察工作的相关规定,对于较为复杂的地基详细勘察工作,各个勘探点之间的距离应当在10-15米之间,而在详勘阶段,应对工程项目的地基进行均匀性的评价。地基的均匀性主要是用来判断由于地面沉降而引起的岩表差异或倾斜等岩土的形变,是否在沿途结构的承受范围之内。如果沿途土层性质的横向分布变化范围较大,将有可能会存在着影响成桩的土层,此时应当将勘察点排布的更加紧密。在最初布置勘察点的时候,应当注意将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完整的覆盖,同时对一些特定的勘探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实现勘探点的精确布置和准确定位。

(三)采取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综合的勘察方式

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中,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可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应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勘察方式,或者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工程项目所需的勘察深度不大,同时地下水的水位又较深,此时可以采用探井法[5]。如果工程项目的勘探点需要进行岩土分区界线的划分,则可以采用探槽法。如果施工地点的地下水水位较低,则可以采取开挖深井、现场取样等方式,为研究和试验提供样本。此外,勘察方式中的触探法是一种十分快捷、便利的勘察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勘察出地基土层的承载力,或其它相关的数据资料。而动力触探法和掘探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创新岩土勘察技术

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为岩土勘察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使岩土勘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稳步的提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普利用计算机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的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岩土情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模拟,为施工企业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帮助与支持。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33-01

1目前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建设开发的过程中,虽然建设开发的资金多数情况下是十分雄厚的,但是分配在建设项目总造价勘察中的资金数量却并不是很多,可见现在大多数的岩土工程勘察管理人员对于岩土勘察的造价管理并不十分的重视,对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手段都不甚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岩土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勘察的造价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即便是现代的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对于工程建造前的勘察工作展开的非常的少甚至是基本不做工程勘察,或者是在开展工程勘察的时候,过度的压低工程建造的资金,有时甚至还会出现降低勘察的资金使用,也不能按照规章政策做到准确的勘察,盲目的制定勘察策略,导致工程的设计单位无法在勘察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资料,导致设计过程中盲目的加大安全系数,间接地导致岩土工程造价增大。

1.2岩土工程中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政府等行政单位对岩土勘察的造价管理的力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即便当下政府单位已经颁布了一些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的相关问题,但是多数的建设单位经常是有法不依,相关单位也执法不严,也就是说政府对于造价管理的宏观调控不恰当,不仅如此,岩土工程在执行造价管理的时候,一般只是将勘察招标设定在投标的阶段,对于岩土勘察中的实施阶段和事后的管理工作做得却并不完善恰当,正是由于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不能做到全程管理,导致涉及造价管理的文件资料不全面,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与整理也不能做到全面,不能有效的总结造价管理的经验。由于造价管理的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全面,使得勘察单位盲目降低勘察报价,过低的定价导致勘察单位为了保证剩余利润而大幅度的削减勘察的工作量,也不能由此设计出规范的勘察方案,直接降低了勘察工作的为岩土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

2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的策略

对于岩土工程的造价管理应当从勘察单位、建设单位、政府部门、建立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这几个方面着手,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开展造价管理工程,才能全面的降低岩土工程的运行成本。

首先,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十分重视的就是勘察单位,日前的勘察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勘察单位唯有加强造价管理,才能在建设投标的阶段获得优势,在勘察阶段,勘察单位只有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确定,使得造价价格形成相应的机制,获得最佳的投标优势。

而在岩土工程的实施阶段,造价管理是决定工程是否能顺利实现的关键,合理有效的造价管理对于真个岩土工程的投资运营状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造价管理应当同时加强对施工工程的质量进行勘察,,将强造价管理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在彼此互相影响之下优化勘察方案,降低勘察造价等方面的管理。

在建设单位方面,造价管理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开展,一个是勘察招标阶段,另一个是在勘察实施过程中以及完工之后对勘察造价的管理,主要的内容有标底的编制、标底的主要内容、报价的评审等等,其中标底的主要内容有标底综合编制说明、标底价格审定书、标底价格计算书、带有价格的工程量清单,在这些的基础之上采用综合系数计费法或者是综合单价计费法等等方式对标底的内容进行编制,只有在公正、公平的原则指导之下才能准确的制定出报价数据,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制定出的岩土工程的报价才是最合理的,在这样管理过程中所提出的商务建议也才是最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的。

在勘察的实施阶段,工程的造价管理只能依照勘察法规文件的要求,完成其中的辅助工作,以此才能确保勘察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倘若在勘察工作完成之后,勘察合同若还是没有固定的总价,那么一定要对其中的勘察单位所上报的勘察决算进行仔细的审查,只有在核对了实际的岩土工程进行开展的工作量和工程建筑材料单价之后才能确定,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造价决算的准确性。

政府部门在岩土工程造价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门在维护勘察市场秩序的时候,应当尽职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此确保岩土工程的勘察管理能够顺利的进行,对造价管理过程中的秩序也要进行维护,确定岩土工程中的勘察决算是否有固定的总价,约束勘察单位在造价管理中已经保证做出了决算并且确保了决算的准确性,使得政府等相关执政单位能够真正的做到检查勘察单位的勘察方案、综合考察、评选出最佳的项目管理方案,确保勘察工作中的造价管理是最严谨、优秀的方案。

监管单位在造价管理中的作用是贯穿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全程的,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监理单位首先应当确定勘察合同价的确定,监管参与方采用的是科学、合理的合同价格,对造价管理中的施工人才的优势进行勘察造价估算,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标底,打好评标的基础。不仅如此,监理单位还有对造价管理的方案的执行程度进行监督,确保勘察工作的进行质量,同时还能保证勘察工作的资金耗费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的,这一过程中,需要监理单位对勘察工作完成后的工作量、结算的审核,保证岩土工程的所有勘察工作都是严格的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工作量完成的,同时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规范的价格进行结算的,一旦出现了违规结算和造价制定的问题,监理单位都应当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严格的处理,对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在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中充分的发挥着监理单位的专业优势。

3结语

由于一些建设单位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造价管理非常的不重视,间接地导致岩土工程的施工成本有所提升,所以管理人员应当完善勘察过称中的造价管理方式,引入全面多层次的管理理论,创新造价管理方法,发挥岩土工程各个参与者在造价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岩土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施工质量和实现的经济效益也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莫志良.关于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的研究分析[J].科技资讯,2008(8).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024-02

我国岩土工程由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勘察转化已经有20余年,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了更新换代,岩土工程技术不管从勘探手段、测试设各、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选址和设计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建设项目具有极大的影响。

1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在土工设计参数获取与岩土工程可靠度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对勘察布置与分析不够,一方面可能导致基础设计过于保守从而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或将导致基础设计安全度不够以致基础发生严重破坏:因此,勘察范畴应该依赖现场条件和结构的重要性作基准。然而,勘察费用在整个工程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小,且受到财政预算、工期、经验和岩土工程师的判断来决定,这样容易造成勘察数据不足的情况而影响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岩土工程师通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有效地获得基础设计所需的现场资料或据,且这些数据应该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然而,困难的是,很多情况下都存在勘探数据不足或代表性不够的问题,而且存在量测与勘察解释的主观性;换言之,由于缺乏考虑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作为依据,因此,勘察范围的选择和数量布置的有效性值得深思。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对基础设计提供一些能反映地质情况和具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所产生的数据包括地质、强度和变形参数等,这些参数可以用来预测土层受荷载时所产生的响应,确定勘察资料和数据中土工参数的准确度等,它是进行经济、安全、可靠的地基基础设计的基础。

2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后,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更是促进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的进一步进度,主要体现在:

(1)岩土工程勘察的设备和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勘察设计研究院计算机化应用和信息化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经广泛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之中,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同时,随着3S技术(RS、GiS、GpS)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已发展到勘察设计一体化(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体系之中。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取得了很大地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表格、图纸等资料仍是使用纸质媒介,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下;资料共享性差,循环利用率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一体化和数字化技术。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由于部门的协调难于统一,勘察和设计工作分离,工作效率过低;同时先进的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过快,我国掌握了新技术、新方法,但没有及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导致得到的勘察资料地质化程度过高。由于设计和勘察之间脱离,勘察人员得到的地质信息设计人员难以理解,而勘察人员一般不会参与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得到的第一手成果在实际设计中没有在第一时间转化为成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岩土工程勘察各设计部门之间没有做到资源共享。部门之间的交流多用纸质媒介传送,没有做到无纸化办公,很少通过网络或是数据传送工具进行传送,这样导致出口数据在进入下个工序的数据入口时,又要进行重新录入,既容易出错又耗费时间。

(3)数字化设计系统与数字化地图之间不够贯通。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部分技术条件不够完善,导致CaD软件的接口与其不匹配,因此很难做到数据的顺利对接,导致设计人员不得不重新进行勘察资料的数字化,影响了CaD设计系统的全面推广。

(4)软件功能不够完善。目前岩土工程中使用的设计软件,主要是应用于设计文件的编制、工程图的绘制和设汁中的数值计算。但有关于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设计中的评价、方案设计,目前的软件还不能解决,而且这些开发的软件功能较为单一,设计功能少、计算功能多,难以适应将来网络化和数据集成化趋势的要求。

(5)软件的系统封闭性,这里的封闭性是指系统设计缺乏整体性,实现不了系统一体化的特征,造成勘察部门与设计部门、各CaD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使得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分析还是处于各部门分离式操作的状态,以致于如上文所述不得不采用纸质媒介为载体来实现信息交换。

(6)勘查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如上所述,勘察部门提供的信息多以表格、文字和图纸等形式,多以内容描述为主,这一方面给设计人员准确理解上增加难度,另一方面又使得勘察信息难以得到二次利用。

(7)系统综合能力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所涉及的信息是多方位的,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村镇分布、农田、交通、水利设施、环境、经济、社会人文等,这些信息既有空间定位特征、又有属性特征,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既有确定性因素、又有不确定性因素。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由于缺乏对各类信息全面采集、表达、识别、分析手段,造成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综合决策缺乏全面的情报支持。

(8)目前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功能单一,不具备空间分析能力,造成设计方案的好坏在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缺乏科学性的有效支持。

(9)研究成果与实际使用还有一些距离。由于软件本身的不够完善,加上比较落后的软硬件环境,导致研究成果与实际上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3

措施

3.1 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

从上述可以看出,目前岩土工程中最主要问题是勘察与设汁分离、设汁软件功能不够完善。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体化的体系。一体化作业的主要特点是勘察、设计各环节使用计算机作业。勘察阶段为设计阶段,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以及各专业工种问提供接口数据文件以使数据传递流畅,达到数据共享。这样,作业速度快,缩短了勘察设计周期,文件资料一致、整洁、质量高,从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效率,节省人力,提升经济效益。要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汁的一体化,应该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流程的数字化。掌握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岩土工程建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地质统计技术和随机场理论,这一些技术与理论应该是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的基础。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的系统流程图如下:

3.2 勘察方案的有效性

同时,针对勘察方案有效性问题,国外学者开展了不少研究:whitman建议搜索理论(Searchtheory)作为一种概率方法来衡量是否有足够的现场勘察,搜索理论提供了一个概率估计方法,指在合理已知条件下,找到土体在土层内的瑕疵或缺陷的能力:parsonsandFmstt也利用概率的方法来衡量一个完全彻底的勘察,他们利用地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比较一个取样策略和另一个取样策略的探索土体特征能力:tsaiandFrost在类似框架上利用彻底勘察来检查勘察质量:wiesner建议应用50x50m作为钻孔范围,是一个更具体常见的做法。但是上述研究都没有全面地考虑勘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如岩土空间变异性、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量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土工参数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得这些量测资料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鉴于这些事实,研究能考虑岩土特性空间变异性的勘探方案是有必要的。近年来,基于应用原位测试配合经验公式来估计~-r设计参数的方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地使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原位测试已具有高精度的设备和标准化的测试程序,测试时对土体的扰动很少,而且操作简单,能迅速地获得大量数据,有效地反映场地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些原位测试和经验公式却存在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以及参数转换模型的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勘察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结果是尽管设计时所采用的理论、公式和程序较为完美和准确,但其最终的结果仍可能是一堆欠缺合理性的数据而已。基于上述问题,我国有学者提出利用基于随机场理论和静力触探试验Cpt模拟岩土参数的固有空间变异性,建立了考虑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勘察范围方法。过程是首先利用随机场理论,建立一个量化土体空问固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基于新的勘察方案,提出了一个由原位测试数据转换到土工参数时的整体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此方法把勘察阶段至估计岩土参数过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跟空间变异性整合,务求获得最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及其不确定程度,利用大量的原位测试数据结合两个方法的应用,对土工参数作出具可靠的评估。

4 结语

(1)通过实践表明,工程人员应将传统的勘察技术与现代的工程物探技术相结合,这是解决当今勘察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最佳方案。但是,无论是哪种先进技术都有其适用性,我们应因地制宣,当遇到某些地形复杂的岩土勘察问题时,联合使用各种勘察技术手段,不墨守成规。

(2)培养后备的工程勘察技术人才,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扩宽其知识水平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投身于具体的岩土勘察实践。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6

关键词: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引言:就现在来看,中国桥梁项目呈现优劣的发展态势。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的目的,关键是为了认识并处理桥梁项目工程建设经过中和岩土介质有关的一连串问题,是桥梁项目工程建设别关键的一个程序。只有经过地质勘察才可以认识桥梁项目建设所面对的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进而为桥梁设计供应基础数据,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桥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探的重要性

岩土项目勘察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建设经过中具备特别关键的位置,岩土项目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把拟建场地的地质状况查明,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能供设计应用的关键资料。每一项建设项目在设计与施工以前,一定要依照基本建设流程实施岩土项目勘察。报告是不是准确反映项目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特征,影响到项目设计与建筑施工可不可以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把岩土工程勘察做好并编写合格岩土项目勘察报告对项目的施工和设计有着关键的意义。这些年来因为对岩土项目勘察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屡屡发生重大事故,不但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不良的影响,项目各方要充足的重视岩土项目勘察工作。

2、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桥梁作为道路项目的附属桥梁物,除了大型的桥梁或者关键的桥梁之外,通常在编制设计时不独立设计,针对桥梁的设计关键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初步设计阶段,另一个是技术设计,只有当道路初步设计被批准经过以后,之后才可以实施编制桥梁的初步设计,对于项目规模相对小工程而且简单地质条件的桥梁,其实施岩土勘察项目时能够在第一阶段同时实施。

2.1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勘察项目的初步设计,其内容关键就是对岩土中的施工方案线路实施比较分析,对于岩土中的线路中的每一个地质问题实施具体的控制,重点就是对于岩土中的部分品质相对差的岩土和对品质相对差的的深度实施勘探,针对技术性和针对经济性,实施结合的综合分析,从中选取出一种最优方案。

2.2技术设计阶段

岩土项目的勘察技术在实施设计时,针对现实的勘察,需要保证其应用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能够依照现实的标准需要实施钻探试验与原位测试,其核心就是,对于项目的地质一些的问题实施及时有效的分析,之后对于其实施路线选择时的基础种类实施提供资料。

3、桥梁桩基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选择桥梁桩基方案需要处理的每一项岩土疑问是勘察研究的重点。从桥梁所处的海域繁杂环境、桥梁构造特征,结合桥区岩土层分布特点,综合分析,桥梁桩基方案有下面多种可能性选择。

3.1桩端持力层以第四系覆盖层下部密实砂层作为,使用岩土运用效率相对高的打入式大直径钢管桩方案。这方案关键存在2大疑点,首先,沉桩将达70~80m深度、而且要穿越比较厚的含卵石密实砂层,目前的沉桩项目技术是不是可以处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践论证。其次,就是使用合适的桩径沉桩达到了预定深度,单桩承载力能不能使设计要求得到满足,也需要通过试验论证。

3.2以基岩全、强风化层为桩端持力层,或打入式钢管桩,或钻孔桩方案。对于打入式钢管桩方案一样要面临方案①的质疑。而全、强风化岩的项目特点差异显著是这方案更大的疑问,项目运用上的不确定原因相对多,要慎重。

3.3以中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使用钻孔嵌岩桩方案。这方案简单可行、比较少未知风险。当然,鉴于这区域基岩差异风化显著的状况,岩石强度的科学定量研究,对于嵌岩桩的勘察设计,一定是勘察分析评价的重中之重。

4、改进与增强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4.1构建一套规范标准的地质勘察机制

依照国家公布进行的法规和有关项目的技术规范,充分思考桥梁项目工程的现实特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标准规范的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体制,系统全面的落实要担负的勘察职责权限和详细的勘察内容、要求、规范、技术等,并编制有关的惩处方案,凡是不依照规定要求办事的,要予以必要的惩罚,合理科学的指导勘察工作。此外,还一定要有效监督和管理地质勘察工作经过,健全并落实有关的监督机制,找出现实存在的问题,及时使用相关对策有效解决。

4.2保证地质勘察技术

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活动还没有进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现场勘察作为首要部位,相关资料及时全面的收集,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要切实掌握。在选用勘察设施设备经过中,精准度高、可以完成相对好勘察效率的设施设备要首选投入现实中运行;所使用的勘察技术不能依照固有的形式和流程来,要结合项目现场实况灵活应用先进完善的技术和理论,与此同时,基于全部从事勘察工作的人员展开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以确保其具备相对高的业务素质,更好的工作。在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质量方面,不可以一味的寻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盲目的把勘察时间和勘察成本减少,造成勘察质量停滞不前。

4.3增强桥梁项目施工现场四周环境的检测

中国各个区域中的地质条件呈现多样化,因此不一样区域中的桥梁项目工程要依据所处地区的现实状况选取相关的架设方法,在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展开的经过中,要增强四周环境的检验,之后拟定科学的地质勘察技术规范。桥梁项目地质勘察人员还要遵循《桥涵规范》中的规定:桥涵项目施工放样测量经过中,要对桥涵每一个墩台的基础坐标、控制性里程桩号和设计高程等一连串数据实施复核计算,确保计算无误以后再实施施测。桥梁项目工程建设也许会对四周环境中的生物、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导致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展开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四周环境的保护,避免一些随意破坏环境的情况发生。

5、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

随着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的持续展开,其相关的技术已经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进步。但是,在以后的桥梁地质勘察工作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一,在钻探方面,钻探技术的运用不但要深入分析,还要增强对地质条件的分析,进而选用科学的钻探技术,而且持续完善相关的钻探技术,优化钻探程序。第二,在取样方面,必须要持续增强取样技术的标准性与规范性,完成取样的合理化和完整化。第三,在测试方面,必须要增强对测试技术的研究,应用部分先进参数,清楚确定勘察数据。第四,在勘察方面,必须要增强技术的突破,在陈旧技术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勘察技术,推动岩土工程的成功实施。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使地质勘察技术有效的提高,推动桥梁岩土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6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每一项基础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岩土项目勘察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与重中之重,为建设项目设计供应可靠根据。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要依据桥梁项目工程所处的地区和地质环境状况,应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对桥梁项目施工现场中的地质状况实施勘察,以此确保桥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提升桥梁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川,孔凡芬,浅谈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J].技术与市场,2011.08.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7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目前,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相对而言是比较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的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提高。我们在庆幸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同时,也应深刻的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正视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存在的缺陷问题,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现场的具体环境,在综合分析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对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过程的安全性,使之可以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要求的分析

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工程地质勘察测绘调查的质量通常取决于测绘地区的自身条件。在进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之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测绘地区,进行一次全方面的考察工作。在对测绘地区的考察过程中,应侧重对测绘区的切割状况、岩层条件、地质地貌、井泉存在状况进行全方面的勘测。经过一定的分析与探究,能够通过对测绘地区岩土物理性、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情况判断测绘地区地下地质的整体结构,提高勘察的质量。另外,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在测绘区存在大量植被的情况下,遇到的勘测条件不明显的状况,如果还是照搬常用的、传统的勘察技术与方法进行相关的工作,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效果可能达不到岩土勘察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结合测绘地区的实际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进行岩土勘察的工作,以期达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具体目标,促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相关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关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应用意义的分析

(一)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质测绘工作范畴是,对确定的测绘区域内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以及地理地质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的工作。同时,对相关工程的地质条件作出初步的判断与评价,并形成一定的书面资料。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资料能够为工程选址的地质、水文勘察、桥梁隧道位置等施工勘探方案提供相对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利于技术人员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整理的分析资料,通常对工程的地质测绘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完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地质测绘的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规划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地质测绘工作为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施工建设、地质勘探、资源开采等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意义

现阶段,我国与国外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水平,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方面,我们应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积极的改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应用的技术与方法,从而实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既定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GiS)应用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过程,成为我国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GiS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其自身融合了数字化测量、一体化测量、扫描矢量化、数据处理等特点,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创新与完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提供了精确度极高的地理信息数据。规范化的数据,在促使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实现规范化、智能化的发展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遥感技术应用与意义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RS)的应用,逐渐成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进步与完善的重要表现。因RS技术自身具有时效性强、经济性能优越、监测数据准确等优势,所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地质勘察中地质勘察图像不清晰、地质数据不准确等缺点。不仅提高了勘察地质图像的分辨率,而且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后期,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将RS技术适当的应用于勘测区域,一方面可以提高岩土勘察地质测绘的水平,有效的避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严重的方向性失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确保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水平上,节约勘察的的工作成本。

(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我们必须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根据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应的技术。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以往传统手工绘制图纸中出现的问题。科学的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图纸的精准度以及勘察的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直接利用现代设备将勘察得到的数据自动生成电子数字地质图纸,同时借助专业的绘图、编辑软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完善。从而有效的避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严重的错误,影响相关工程的施工质量。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探究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提高测绘的精确度。使之可以在实践的运用中,不断的得到完善与改进。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容易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项目工作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黄亮,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2]李军,常利敏,邓小宁,李靖辉.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西虎岭景区岩土工程勘察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王龙,章长松,王小清.岩土工程勘察在水下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6)

[4]周亚明,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9(03)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8

关键词:长输管道岩土工程勘察

近年来,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建设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我国适时加快了长输管道工程的建设。由于长输管道涉及地域广阔,途径区域的地质和自然条件也相对复杂,而其长度一般在几百,甚至上千公里,所以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国组织建设的中缅石油管道工程,由缅甸西海岸马德岛起,途径我国云南瑞丽市,最终到达重庆市。在我国境内的中缅石油管道,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并列而行,包括一干一支。本人根据中缅石油管道工程的地质勘察经验,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国内段)主要包括1干1支,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并行。干线从云南省瑞丽市58号界碑入境,干线经德宏州、保山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曲靖市,在贵州安顺市油气管道分离,原油管道向北经贵阳市、遵义市,到达重庆市。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国内段)干线全长1631.1km,管径813mm/610mm/559mm,设计压力8~14.7mpa,全线采用X70级钢管;安宁支线42.8km,管径610mm,采用X65级钢。原油管道设计输量为2000×104t/a,拟分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瑞丽―禄丰干线管道以及安宁支线,输量为1000×104t/a,2013年9月具备投产条件;

二期:建设禄丰―重庆管道,瑞丽―禄丰干线管道增输至设计输量2000×104t/a。其中,禄丰―安宁支线设计输量1000×104t/a,禄丰―重庆段管道设计输量1000×104t/a。

2勘察等级和技术标准

根据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区域地质资料、场地附近勘察成果及本工程特点,确定其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1~3.1.4条综合判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统一技术规定”,同时遵循以下国家1985基准高程和行业的相关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

3)《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t0051-2003);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3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岩土勘察按照常规的工作流程,即踏勘、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等三个阶段。由于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岩土勘察的工程量较大,而且对于工艺、技术和质量的标准较高,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3.1合理的制定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由于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沿线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前必须制定详细、周密的勘察方案,并且认真考虑各种勘察方法的利弊,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勘察方案。在本次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中,勘察单位根据沿线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貌的不同,选取分段进行勘察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勘察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

根据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设计要求,并结合本次勘察工作的实际特点,本次勘察与初步勘察阶段布孔原则大体一致,即在管道穿越中线上、下游15m处各布置一条勘探线,在充分利用初步勘察阶段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本次勘察布置了24个钻孔。同时,根据设计方隧道底板埋深,本次勘察钻孔深度达河床最低点以下45m,遇溶洞、暗河或其它不良地质现象时钻孔深度适当加深。

3.2合理确定各种类型河流的穿越方式

在长输管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合理确定各种类型河流的穿越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直接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目前,在国内外长输管道岩土工程勘察中,主要应用的河流穿越方式有定向钻穿越、常规开挖方式等。在中缅原油管道工程中,沿线需要穿越的河流、湖泊较多,受到其水深、宽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常规开挖方式较难实现,盾构隧道技术因适用于管道口径大,穿越距离长等特点,而被勘察单位所选用。例如:本次勘察在水域钻孔中有代表性的抽取6个钻孔进行了压水试验,通过钻孔压水试验,测定岩体的透水性指标,为评价岩体的渗透特性提供基本资料。

3.3重视对于不良地质体的勘察和治理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涉及的地域广,而且需要跨越较多地貌复杂的区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沿线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在长输管道工程沿线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泥石流、滑坡、冲沟、崩塌等,以及其他因不良地质体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因此,在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岩土勘察中,勘察单位对不良地质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且将其对长输管道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根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水文和地质试验结果,并结合场地地层资料分析认为:本工程沿线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为残坡积土,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导水性、富水性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排泄以蒸发及侧向径流为主。基岩裂隙水按含水岩组岩性属碎屑岩类裂隙水。浅部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深部风化裂隙减弱,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勘察单位在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勘察的基础上,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3.4加强工程地震安全性的评价

根据国内外长输管道工程的岩土勘察实践,常见的地震灾害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1)由于地震作用使得土体的连续性、整体性遭受破坏,如地裂、断层错动、砂土液化、滑坡等;2)地震波在土体中的进行传播,导致焊接质量较差或遭受腐蚀的薄弱管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岩土勘察中,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划分标准,将穿越场区抗震设防烈度设定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结束语

随着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在建设规模、工艺、技术、质量、安全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今后的长输管道岩土工程勘察中必须适时改进现行的工艺和技术模式,并且对于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董鲁生,郭书太,等.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发展展望[J].石油规划设计,2002,(06).

[2]董旭.管道勘察设计的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m].管道发展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薛振奎.油气管道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m].管道人才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4]林宗元.中国岩土工程技术发展展望[J].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9,(06).

[5]乔桂芳.有关国内外勘察与岩土工程应用新技术情况[J].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2008,(05).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石灰岩,地下水,钻探

0引言

在石灰岩地区,岩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不良地质作用,其宏观上虽有发育规律,但在某一场地其分布和形态则是具有随机性及无规律性。这一特点增大了勘察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及时彻底查明岩溶分布及特征,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及使用安全。

1工程案例

1.1某教学楼岩土工程勘察

该教学楼高4层,场区上覆土层为可塑~软塑状红粘土,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基岩面埋深0.3m~10.0m,钻探中未见溶洞。根据地层特征,该教学楼以石灰岩为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与桩基相结合的基础形式,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在挖孔施工阶段,当地进入雨季,持续降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至地面以下约2m处,施工无法继续进行。施工单位采用大功率水泵抽排的方式来降低地下水位,效果不明显,且在场区内形成了面积约30m2的塌陷区,因发现及时,对周边建筑物未产生影响。停止抽排地下水后,塌陷渐告停止,人工挖孔桩亦变更为旋挖桩。对勘察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在详勘阶段对地下水的调查不够全面,未查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经事后走访调查,项目所在地附近存在地下暗河,详勘阶段未能查明也是一种失误。

1.2某教学实验楼岩土工程勘察

该实验楼高5层,场区上覆土层为可塑~软塑状粘性土,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基岩面埋深4.5m~8.7m,仅一个钻孔发现有溶洞。根据地层特征,该实验楼可以粘性土为持力层采用筏板基础或以石灰岩为基础持力层采用桩基础。由于该实验楼位于山区某中学校园内,考虑到大型桩基设备进场困难及筏板基础造价偏高等因素,最终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基础形式,施工勘察拟采用钎探。在挖孔施工过程中,实验楼西侧中间区域大部分桩发现溶洞,通过钢筋探底,溶洞垂直高度约1.5m~3.0m,且充填有软塑~流塑状粘土。施工方采取了抽排泥浆等多种措施,均未能解决该问题。后将实验楼西侧桩基础变更为筏板基础,已成孔部分采用素混凝土回填,问题才得以解决。对勘察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详勘阶段钻孔间距虽然满足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的要求,但其以点带面,通过经验推测得到的勘察资料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石灰岩地区,复杂多变的岩溶发育情况常常会导致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

1.3某政府高层安置小区施工勘察

该安置小区由7栋30层高楼组成,以石灰岩为持力层采用桩基础,基岩面埋深约6.0m~14.5m,上覆土层为可塑~软塑状粘性土。施工勘察按照一桩一孔进行布孔,钻孔位于桩心位置,钻孔深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在施工勘察钻探过程中发现7号楼第30号桩位处存在土洞,土洞平面尺寸小于2m×2m,高度约7m,顶板厚度仅约为2.0m。为确保施工安全,采取了先对30号桩周围桩基进行施工,并在30号桩位处铺设长3m,宽2m,厚15mm钢板的措施。在对29号桩进行旋挖施工的过程中,30号桩位处发生地面坍塌,因提前采取措施,旋挖机安全撤离,未造成设备倾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桩施工勘察基岩面埋置深度小于桩基施工基岩面埋置深度的情况,一般是由于钻孔位于石芽、石柱或基岩面孤石上等原因产生的,若在施工勘察中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钻孔深度,则会导致实际桩端以下完整基岩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在石灰岩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几个实际的工程案例中可以发现,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成本、质量和工期。在石灰岩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详细查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除对各层地下水位进行有效观测之外,还应对拟建场区及附近区域的地下暗河、落水洞、岩溶漏斗等进行走访调查。在石灰岩地区,赋存于上覆土层中的地下水常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等通道与石灰岩中发育的溶洞、地下暗河等相通,受补给水量和排泄途径的影响,岩溶水会随之发生动态变化。在干旱季节未能观测到地下水位,雨季则可能因地下水补给充足、地下水位上升、水压增大而发生突涌,造成基坑垮塌、施工受阻,也可以造成桩基础混凝土中水泥砂浆流失,形成断桩。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常常会忽略外部条件改变时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仅对上层滞水进行观测和评价,使设计人员对基础形式做出错误的选择。上述案例1中,雨季地下水位猛涨且无法疏干,就是因为场区附近存在地下暗河,导致雨季来水量充沛。而地面产生塌陷除与持续大量抽排地下水有关之外,也与地下水沿溶洞和岩体裂隙流动,不断带走上覆土层中的土颗粒有关。

2.2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详勘阶段钻孔布置常根据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要求的钻孔间距沿建筑物角点、边线和轴线平均布置,钻探过程中很少有勘察人员会对钻孔间距和钻孔数量进行调整。石灰岩地区不良地质现象在某一场地其分布和形态具有随机性和无规律性,严格按照预先布置的勘探点钻探施工,有时会因勘探点较少,勘探资料不足很难彻底查清其形态特征及分布情况,导致无法准确分析和评价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安全的影响。因此,必须结合现场勘探施工的具体情况,对勘探点间距和数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岩溶发育在宏观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有工程经验表明该地区岩溶较发育的建设项目,应适当缩小勘探点间距,提高岩溶勘察的准确度。当遇到软土、红粘土等特殊性土层及土洞时应适当加密钻孔,在岩面起伏较大和岩溶发育的地段、地下水异常的地段,也应适当加密或加深钻孔。上述案例2中所处区域,项目经验比较丰富,地下岩溶发育程度比较高,野外常见岩溶漏斗及落水洞等,但是详勘阶段勘探点间距仍然取国家规范以及地方标准要求的上限值,导致勘探点间距较大,勘探资料未能准确反映岩溶发育的实际情况,使得设计人员在基础形式的选择时出现失误,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

2.3基础形式宜优先采用天然地基,后采用桩基,慎用

人工挖孔桩对于轻型建筑物,在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上覆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若上覆土层为红粘土,在满足基础埋深大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利用浅部硬壳层,并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再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采用桩基础时,对于地下水埋深浅、水量大,或者外部环境引起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场地和岩溶较发育的场地,应慎用或不用人工挖孔桩。案例1中若直接采用机械桩,案例2中若直接采用天然地基或机械桩,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4施工勘察方式宜优先采用钻探

常用的施工勘察手段有钻探和钎探。对于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建设项目,施工勘察以钎探为主,一般在开挖至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端入岩深度后进行人工钎探。理论上这种施工方式是可行的,但实际施工中若遇到类似于案例1中地下水位猛涨、案例2中溶洞发育的情况,人工挖孔尚不能进行,钎探施工更无从谈起。虽然采用钻探的方式较钎探成本偏高,但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二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且相对于钎探而言,采用钻探的安全风险几乎为0。因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建议施工勘察首选钻探。

2.5施工勘察阶段应注意上覆土层中土洞和塌陷的发育情况

土洞与塌陷对工程的危害远大于岩体中的洞隙,查明其分布尤为重要。对于有土洞和塌陷发育的地段,可采用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小口径钻探等手段,详细查明其分布。在施工勘察阶段,由于有详勘资料作为参考,勘察人员常常会忽略上覆土层,只关注基岩面和岩体中洞隙发育情况,甚至在钻探过程中没有旁站,把记录工作交给不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工人。上述案例3中,若没有重视土洞发育的可能,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则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6施工勘察阶段应适当增大钻孔深度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该适当的增大钻孔深度,留有一定的富余量,如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案例3中施工勘察基岩面埋置深度小于桩基施工基岩面埋置深度的现象,导致实际桩端以下完整基岩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有效规避了安全风险。

3结语

在石灰岩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勘察手段以及勘察工作量的安排应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能一概而论。准确的勘察资料、合理的施工建议以及正确的基础形式对降低工程风险,减少施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S].

[2]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问题;勘察方案

中图分类号:tU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19-01

前言:岩土工程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技术,调查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从而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详细、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因此,将现代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分析方法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探点深度及间距

实际工作中,勘探人员虽严格按原定大纲执行,但因现场编录人员的不仔细,不能做到随机应变,造成在内业资料整理中发现相邻两勘探点地层变化很大,甚至相差悬殊的情况。另外,在对勘探区岩土特性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按某个地基等级进行勘探,在室内对所采集的岩土试样进行分析时,发现如盐渍土、湿陷性士等特殊性岩土,使地基等级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点间距的不合理。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大部分勘察人员遇到上述情况,都会进行补充勘探,完善勘察工作,造成一定的成本支出。但在工勘市场竞争激烈、盲目压价的地区,遇到这种情况勘察人员可能会闭门造车,给工程建设造成资金浪费或埋下工程隐患。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可满足要求,在工程地质条件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区可适当减小深度,而多层框架结构商场,高度较大的地下室,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尤其在细土平原区可能存在软土层的情况下,15m深度不能满足要求。相反,在有丰富经验的碎石地区,对2、3层一般建筑物,也盲目地勘探15m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地下水的测定

实际地下水位量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应同时观测地下水位,量测时间须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h后;(2)地下水位观测应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影响,若量测时间正好处于附近抽水井抽水下降漏斗时,所量测到的地下水位肯定偏深:(3)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我们知道勘探孔口周围地面实际不是一个水平面,水位量测参照孔口位置不同,水位埋深也不一样,因此而产生的误差几厘米是难以避免的,这根本无法满足按规范要求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为±2cm的要求,也更无法测定地下水的正确流向。解决方法是孔口坐标、标高回测,同时以标高回测时的孔口位置为准向下量测地下水位深度;(4)要分析近年地下水的变化幅度以及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5)钻孔深度范围内有2个以上含水层时,应分层量测水位,在钻穿第一含水层(到下一含水层之前)并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之后,采用套管隔水,抽出孔内存水,变径钻进,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这样量测到的水位才是含水层分层水位。

二、制定勘察方案

首先要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拟定的勘察纲要和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勘察方案。大型工业厂房建设工程建(构)筑物子项多,各子项工程重要性等级也各不相同,主体建筑物如主厂房、高炉等为二级工程,有的甚至是一级,而辅助设施如通廊和转运站等为三级工程,同一等级建筑物也有荷载大小的区别和对地基变形敏感程度不同之分,因此制定勘察方案时设计钻孔深度和孔间距也要根据规程规范要求和拟建建(构)筑物情况区别对待。

勘察方案制定要重点突出,尤其对勘探、取样、原位测试、试验的方法、手段及其工作量的计划一节既要详细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对于钻孔的深度,首先依据各拟建建(构)筑物建筑等级和拟建场地的岩土层分布,

确定哪些为控制性钻孔,那些为一般性钻孔,再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来设计各钻孔钻探深度,同时应对各钻孔必须进入某地层深度进行明确(如入基岩不小于8.0m等),这样在钻探施工中,机台操作人员知道何时该终孔。

在大型工业厂房建设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勘察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尤为必要,由于动用人员设备较多,地层变化复杂,如不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技术交底,在外业过程中有可能会乱打仗,甚至达不到勘察目的。如勘察方案中计划在某孔的冲积粘土层要取样测试,但实际可能没有遇到该层,取而代之是新出现的粉土地层,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若事先未交待,作业人员有时就无所适从。

三、解决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几个强化措施

1、提升勘查技术水平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为了保证勘查质量,勘察单位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勘察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大技术交流和培训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除此之外,还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勘察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

此外,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勘查技术,例如,采用克里格法来有效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使用高密度点法以及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来切实提高勘测的精确度。

2、做好勘探与取样

2.1勘探

勘探工作主要有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它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调查地质状况,同时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让工程人员全面了解地质详情。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我们应该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常用的手段,这种方案较之钻探和坑探来的更轻便,经济性高,施工迅速,可以很快的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有急需处理的地下地质情况,因此,它常常与测绘工作连接在一起,但它又是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都是勘察直接手段,可以帮助勘察人员更清楚的了解到地质情况,在现代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无法掌握地底情况时,可以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可以根据具体的勘察要求选择。

2.2取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有明文规定:每一个勘察场地的每个主要岩(土)层取样不少于6件(组),可是,目前有一种不良的现象出现,不少勘察单位重视取样的数量却忽视了取样的距离和只来了个,没有错开取样,在孔少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加突出,几乎是在同一个水平面的深度上取样,导致整个取样的代表性差,因此,工程人员必须错开取样。

3、加强岩土工程监测

在岩土工程勘测过程中,要将工程监测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都难以全面揭露和掌握地质情况,加之地层本身的不均匀性、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勘察报告难免存在某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将岩土工程监测贯穿工程全过程,以便及时补充和修正勘察成果,提出有效的解决的方案和措施,保证勘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