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51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1

水产养殖病害现状及病害防治现状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的规模较大,并且我国自然环境状况呈整体下降的水平。池塘、河流、水库、湖泊、沿海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并且一些工业污染不仅仅对养殖产品造成了危害,还滋生了相当一部分的病菌,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传统的水产品病害发病高峰期在夏秋两季,但是现在的状况是一年四季都成为了水产养殖的发病高峰期。病害的爆发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的养殖场地都毗连在一起,相互的传染性较高。同时由于江湖水质较差,极易造成病菌滋生,为病害生长提供了温床。所以,病害通过水质传染的速率也较高,这就造成了当今水产养殖病害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的现象。并且由于多个物种共用同一片养殖水域,许多病菌产生了交叉感染,产生了一些新的更具有危害力的病菌。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都是以药物为主,同时由于饲养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防治知识,病害的防治情况非常不理想。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养殖场都是个人承包,缺乏专业的养殖人员和病害防治人员。并且由于养殖工人水平有限,对于病害的防治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管理粗放的局面,并且管理水平较低。许多养殖人员病害防治与管理意识较差,特别是海水养殖和湖泊养殖产业,由于面临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养殖人员的防治心理较差,认为有自然的庇护,水产养殖不会遭受太大的病害。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现在即使是海水养殖及江河湖泊养殖也面临着巨大的病害。船舶污染物、石油污染、外来物种、蓝藻、浒苔、各种水生生物、人类排放的垃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产养殖病害爆发频繁,但是人们的防治意识与管理意识较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害的发生。由于我国的水产品病害药业研究领域起步较晚,许多水产养殖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由于长时间使用药物,许多病菌已经对传统的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这就需要新的药物的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落后,渔药企业较少,并且企业创新精神较差,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也较差,不能有效地满足渔业养殖对药品的需求。面对工业污染时,防治手段更为落后。大部分养殖户只能看着自己的养殖产品被工业垃圾所污染。由于没有充足的预警与防治机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防治手段非常落后。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对策

许多水产养殖户因为无法提前得到相关的病害预警信息,只有在养殖产品受到病害的侵袭之后才能发现,并作出一定的反应。这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往往只能起到较小的补救效用。缺乏专业的病害防治预警与监控体系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遭受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牵头,联合水产养殖企业,建立信息互通,及时病害预警。并且政府要积极地对相关的养殖水域的水质展开监控,及时发现工业污染可能会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在工业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要格外重视对水质的监控,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治监控与预警机制,来减轻病害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

针对水产养殖病害爆发突然、影响广泛等特点,要加大对病害危害的宣传力度,使得养殖人员充分提高对病害的防范意识。针对养殖户知识水平有限现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配备专门的技术咨询人员,必要时要进行上门指导。并且鼓励水产养殖户通过自学等途径,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对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的储备,将知识转变成为生产力,促进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并且要加强养殖人员对于病害的快速诊断能力,确保基层养殖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病害,并且明确其种类,以便及时地采取预防与救治措施。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这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困扰。许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因为水资源的污染而逐渐衰落。国家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国际贸易日益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远洋货轮穿梭在我国的各个港口码头,而货轮带来的外来物种和生物极有可能在没有天敌的我国水生环境,对我国的水域环境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破坏水产养殖的环境,国家要针对外来物种展开积极的防治工作。我国当前的渔药企业较少,针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药品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国家应该加强对相关的渔药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相关的科研工作以及新的病害防治药物的开发工作。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2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虾蟹增养殖;理论知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23-02

“积极推进和深化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明确提出的,此决策为当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确立了导向。新形势下,倡导和开展高校研究性教学,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课外知识拓展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产实践,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

《虾蟹类增养殖学》和《虾蟹养殖实习》两门课程不论从理论知识方面还是从实践应用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虾蟹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研究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虾蟹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虾蟹类养殖科研、生产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虾蟹类增养殖的意义,掌握虾蟹类的基础生物学、虾蟹类育苗与养成的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类的增殖及养殖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虾蟹类增养殖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2]。而《虾蟹养殖实习》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到生产企业或实验基地进行专业观摩和参与生产实践,对虾蟹类养殖的生产环节、生产技术管理有全面而直观的了解,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了解我省当前鱼虾蟹的养殖现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可以发现《虾蟹养殖实习》是《虾蟹增养殖学》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深化,也正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有效体现,是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保证。但在经过四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两门课程的实践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保证了学习时间的衔接性,而忽略了与生产实践的衔接性。《虾蟹增养殖学》的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即每年上半年的3~5月份,而《虾蟹养殖实习》正好在《虾蟹增养殖学》课程结束后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从课程学习安排上来说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水产养殖的季节性限制,一般的虾蟹育苗生产在也集中在3~4月份,5月份后基本已经进入了大塘养殖阶段。因此,这就导致学生实习内容仅限于成虾(蟹)的养殖实习,而没有机会接触育苗生产。

其次,《虾蟹增养殖学》尽量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经济虾蟹类的知识概况,但忽略了虾蟹类经济动物的养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的特点。《虾蟹增养殖学》所涉及到的养殖品种包括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龙虾、河蟹、锯缘青和梭子蟹等大部分经济种类,但因为各养殖品种在生物学及生态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同时由于实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地区性限制,导致《虾蟹养殖实习》实习对象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再次,《虾蟹增养殖学》是以增加水产资源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目前大部分学校《虾蟹增养殖学》教材采用的是由王克行主编的《虾蟹类增养殖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水产学科组的指派下,由青岛海洋大学、湛江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共同编著的,吸收了当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联系实际,找出规律,升华为理论,写出的一本适合于当时形势的教科书。综合来看,该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自1997年发行第一版开始,迄今已18年,部分知识更新性不强。而在实践生产中,与育苗、养殖等相关的技术已不断更新,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存在脱节。

最后,《虾蟹增养殖学》课程评价体系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日常参与实践学习的贡献。目前,《虾蟹增养殖学》课程仍以试卷分数作为考查学生掌握课程水平的主要方式,导致有的同学仅在考试前一两周突击背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真正掌握课程内容。以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为例,通过背书,学生仅知道其适宜的温度、盐度、pH值等生态学指标,但却不知将其与养殖实践相结合,在回答“如何建造一个现代化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时,无法准确给出对养殖场场地选择、水质处理等方面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虾蟹增养殖学》和《虾蟹养殖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系统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不利于学生实践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学时间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和思考。

第一,将《虾蟹增养殖学》的课程调整为四年级的上学期,即每年的9~12月份,而在四年级的下学期,即第二年的4~5月份开展《虾蟹养殖实习》的课程,这样既能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的有效衔接,又能使实习课程与实践生产紧密联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二,在《虾蟹增养殖学》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养殖品种的人工育苗技术、成体养殖技术都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把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养殖经验充实到理论课教学中,同时就关键技术进行见习和技能培训实习。有针对性地讲解必需的理论知识,重点讲授育苗和养殖技术,同时介绍一些实践经验。在讲授每一项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前、后都安排与之对应的实训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将课程内容与当地养殖种类和养殖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感而发”,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水平这一问题,已有专家从各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我的看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将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作者,即“使从事理论学习的人去研究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练习实际生产。其次,要优化教育体制,淡化应试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在国家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适量、适时、适度地在高校实行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实践问题。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优秀的国内外虾蟹类增养殖学教材作为参考。优秀的国外教材,特别是随着高校英文授课和双语教学的广泛开展,及时更新使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筛选了部分书籍和期刊杂志作为参考,如《甲壳动物学》、《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水生生物学报》、《aquaculture》、《Fishandshellfishimmunology》等。通过对以上期刊上有关虾蟹类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便于补充和充实行业知识。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定期举行水产养殖技术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水产行业发展状况、水产新品种养殖技术、水产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等。另外,注重将“教学与科研”高效有机结合。对于所授课程涉及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来,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科研相长。在将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大题“小”做,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提高教学的设计和引导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获取、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涵养,注重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促成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另外,在专业教师和外聘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训,直接参与到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综合以上改革和完善,总结两门课程教学的主要运行过程是:理论教学适时穿插现场教学(见习)技能培训实习。同时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课程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校内教室的教学模式。对于必须掌握的虾、蟹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明白讲解,让学生彻底掌握,突出技能主线。通过真实的、实际的虾、蟹人工育苗生产管理过程以及成体养殖管理过程的实习(或某一环节的见习),让学生亲身感觉到实际生产过程的同时,也感受到生产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实习过程中由实习单位负责人、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鉴定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三方共同评定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

通过对《虾蟹增养殖学》和《虾蟹养殖实习》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时间及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也有利于毕业后能更顺利、快速地融入到工作中,这种效果的取得正是研究性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大专业基础知识的宣传,促进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接收和消化,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专业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丰富校外实习的内容,真正做到产学研合一。

参考文献: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3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积极应对其实践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注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依托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必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符合高校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的重点,与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的宗旨的素质教学观相一致,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亟需相关的教师人员转变教学理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设备,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协调一致发展,其教学实践有助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是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水产养殖专业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是一门技术型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导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将具体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性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是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基地的方式开展实验课程,加强与校外优秀企业进行合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奠定基础。

二、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发展现状

在当前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发展过程中,实验基地数量少,忽视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平台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发展需要。同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落后,部分教师将教学任务的重点转移到理论知识讲授中,没有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国当前部分高校开展水产课程的时间晚,但课程知识广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环节中,验证性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大,综合型实践课程有限,忽视校外实习,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对相关的应用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师在水产养殖课程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没有严格按照当前高校整体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其相关的教师人员都不是本专业的教师进行执教,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在实验训练环节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方式

(一)完善课程类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的关键是,需要逐步完善课程类别,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与该地区高校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背景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课程类别的规划上,要对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进行研究,对其不同类型课程设置理念进行更新,将水产养殖等相关的鉴赏、繁殖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申报,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教学。当前水产养殖专业涉及技术以及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为了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对水产养殖学科进行科学的划分,理解水产养殖专业的关键内涵,明确其专业发展方向,做好社会市场调查工作,为学生制定符合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计划,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培养综合型发展的人才,切实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验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需要注重优化实验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内容,合理优化实验验证以及试验性的实验之间的比例,以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实际发展特点出发,及时对传统教师处于课堂权威地位的局面进行完善,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实践教学的乐趣,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全程讲授实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当教师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不要将实验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应该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对其进行引导,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掌握实验的步骤,明确水产养殖相关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提升教学实践效果,可以适当的增加试验型实验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打开学生思路,通过试验的方式掌握水产养殖相关的药理以及病害原理。

(三)改善实践条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提升水产养殖教学实践水平。水产养殖理论以及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将其准确的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将具体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真切体会水产养殖过程,明确岗位职责。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优化相关的科研教学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水产养殖科研设备。

(四)优化实践资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水产养殖教学实践环节中,需要注重优化实践资源,完善水产养殖学习资源库,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的更新,使之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在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科研条件的调整水平,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构建水产养殖案例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论文素材,为学生顺利毕业奠定基础。注重优化综合实践模块,充分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智能化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注重加强与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进行沟通,此时教师可以随时向平台中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实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整合实践资源的环节中,要注重分析该地区气候以及天气变化情况,掌握好水产养殖的关键期,将实践教学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收集相关集约化水产养殖以及病害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五)优化培养方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亟需优化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置的环节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教学大纲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充分结合当前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学校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出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目标,将试验型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由当地相关的水产研究所专家前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小组的方式,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制定专业教学、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中,注重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4

1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环节

1.1生产环节

笔者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好坏,生产环节是起点也是关键。就水产品而言,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1养殖环境因素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产养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水源和底质土壤对其的影响尤为突出。当前,杭州市水产养殖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即大型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比较注重水产品质量,尤其重视养殖环境;而中小型养殖场处于“多、散、小”的状况,缺乏统一的规划,对养殖水域往往不作任何环境评估,盲目投产,集体所有制水域尤甚。由此滋生出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其生产的水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如有一家河蟹养殖场,几次对其产品进行检测,都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通过追根溯源发现,该生产场地历史上是镀锌工业用地,土壤中残留着大量的重金属成分,导致了该地养殖的水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

1.1.2从业人员素质因素水产养殖是一门技术性较高的行业,特别是环境改良和鱼病防治方面更是如此。目前大型养殖企业中技术人员缺乏,而大量养殖户则以家庭为单位,由农民转业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连养殖生产必须的三项记录都难以记全,更谈不上按养殖技术的规范要求来操作。碰到问题全凭感觉或“经验”来投药,用多用少、用好用坏,存在很大盲目性。同时,由于水产养殖户普遍追求高利润,往往采用高密度放养,又缺乏水质控制技术,很容易造成水体恶化,一旦发病,为保水产品的存活率大剂量用药,导致水产品药残超标。由于养殖规模小,不可能有品牌意识,部分从业人员重视眼前利益,即使明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也上市销售。另外,由于文化程度底,主动学习积极性弱,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相关部门也很难对其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和宣传。

1.1.3农业投入品质量因素水产养殖的农业投入

品包括苗种、饲料、兽药(渔药)等,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其中苗种和饲料是最大安全隐患。部分养殖户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苗种选购时单纯追求便宜,忽视其质量,有些苗种培育过程中就使用违禁药物,特别是外地引进的苗种,此现象更为严重。由于养殖户贪图方便,现金交易,从不索取发票或收据。对主管部门来说,检测苗种成本大,影响养殖活动,较难开展苗种检测工作。即使检测到苗种或成品有问题,也因养殖户没有书面凭证,很难进行追溯。如前几年,萧山南美白对虾检出有硝基呋喃类药残,经调查,发现养殖户并没有使用这一类药物,而是外地购进的苗种带有这些成分。饲料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据检测显示“,海马牌”、“恒兴牌”“、统一牌”等鱼饲料通过参考方法都曾被检出有孔雀石绿成分。由于目前国家缺乏对饲料药残检测方法的法定标准,对这些问题饲料难以实施追溯和追究。更有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自己生产饲料,无标准可言,其质量安全更难以保障。

1.2监管环节

国家为加强对水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身体健康,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不但生产环节上制定了多项强制性技术标准,而且从法律层面上颁布了多部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既要求生产者自觉履行,更需要监管部门强有力的监管。这就给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现实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监管人员缺乏这样的素质,或者说离这个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区、县(市)一级更为突出。监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包括对法律条款的理解、技术标准的引用、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以及水产养殖前沿科技信息的掌控等等。由于食品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时效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就很难发现问题,达不到监管目的,不能真正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

笔者认为,目前在执法机构、制度体制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人员编制偏少。杭州市大部分区、县(市)一级渔政机构人员编制少于10人,既要履行传统渔政的职责,又要监管好产品质量安全,人员力量捉襟见肘。其次地方政府对这一领域支持不一。当前,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最近几年禽流感、猪链球菌等疾病的爆发,对畜禽类产品极为关注。由于水产品没出现过大型疫病,政府部门忽视了对这领域的投入,导致杭州市有相当部分区、县(市)没有相应的水产品检测经费保障。再次地区间协调互动机制缺乏。由于水产机构只存在上下级间的联系,一旦发生跨市、跨省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沟通繁琐、时间长,对监管极为不利。

1.3市场环节

目前是大市场格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都会涌入同一市场,故对其商品的质量监控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食用商品。而食用农产品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食源,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杭州市场上,大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如畜禽类、蔬菜类、瓜果类等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监控和保障措施。而水产品市场在质量监控方面基本上仍处于空白,市场呈高自由化开放性,针对质量安全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以至在对水产品抽检中屡次发现含有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问题产品,更为严重的是还出现过霍乱弧菌。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产品基本上都系外地流入,这就更显示出在市场这个流通领域对其流通商品质量的监管工作极其重要,刻不容缓。

2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完善养殖许可证制度

在2002年农业部颁发的《关于完善滩涂水域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及2007年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浙江省水域滩涂养殖证管理办法(试行)》中,都明确了养殖证发放范围和程序,首次将集体所有水域纳入养殖许可制管理,即所有水产养殖者都需申领养殖许可证。因申领养殖许可证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还须主管部门的审核,所以能有效地避免水产养殖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投产,避免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能对养殖业的整体素质实施掌控管理。因此,建议对所有水产养殖单位,进行一次排查和清理,对未申领养殖许可证的单位,按法律程序,规范要求,督促其申领。对一些产地环境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要求的,予以取缔或搬迁。

2.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要对水产从业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强化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生产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产业发展政策、养殖技术和规范、科研成果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等。积极倡导和帮助推进“三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在投入品的选择上,应积极引导养殖户选用大型、正规企业的产品,优质品牌产品,增强质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要将所有从业人员纳入诚信化管理,建立诚信体系,使他们懂得诚信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道德标签,而且是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2.3鼓励成立农村互助型组织

农村互助型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从小农业走向大市场的桥梁,是振兴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成熟。要在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类似的水产品种养殖户成立农业合作组织,以便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结束各自为政,小打小闹的局面,重视品牌效益。

2.4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和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食品质量安全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一支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和高素质的监管人员,是确保一方平安的根本保证,队伍是基本,人才是关键。光有队伍,没有高素质人才,就不能真正履行监管职能。因此,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不但要学习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还要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知识,以及科研新成果。通过培训,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能熟练运用相关的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能完全胜任对水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管的工作,真正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能。与此同时,各级财政要以食品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加大对水产品监管领域的资金投入。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经费,至少要保障区、县(市)一级渔政机构有足够的检测费用,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水产品质量问题。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物联网;数据感知;智能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826-0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重点强调了科技兴农,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1】。水产养殖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水产养殖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2】。

本文针对水产养殖环境对象具有的多变性、多样性、以及分散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是面向工厂化水产养殖集约、高效、高产、生态的发展需求,基于智能感知、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开发的,集养殖环境参数远程感知、无线传输、实时存储、智能处理、信息、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服务平台。

1系统框架结构

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以及视频采集设备实时感知水产养殖现场的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以及相关视频信息,并通过固网、移动网、专网等网络媒介将感知的现场数据信息实时传输到远程的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的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存储、显示、处理、分析等,同时对不达标的水产养殖现场,通过网络媒介将相关控制指令传输到智能网关,由智能网关将控制指令下发到相应控制器,来启动相关设备(如增氧泵、换水系统设备等),从而改善水产养殖现场的各项参数【3】。整个系统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系统主要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即:数据感知与传输功能模块、设备控制与指令传输功能模块、数据服务功能模块和远程监控功能模块【4】,如图2所示。

2.1数据感知与传输功能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水产养殖现场数据,并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ZigBee主节点,由ZigBee主节点简单处理后经网络媒介传输到数据服务功能模块。

其中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是整个功能模块的核心,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能够实时感知养殖现场水的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数据,并降低开发难度;(2)充分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农业用低成本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现场数据的精确感知、实时传输;(3)低成本、低功耗,并降低安装和维护难度【5】。

出于以上几个主要因素的考虑,无线传感器节点中的各类传感器全部采用农业用低成本数字信号传感器,从而在节点的设计中不用考虑a/D转换,降低了开发难度。同时在节点的设计中采用了ti的低功耗系列单片机mSp430作为主控芯片,并辅助CC2530作为ZigBee无线通信的收发芯片【6】。此外,根据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节点需要被安装在养殖水域的中心位置,因此提供固定电源的成本会大大增加,所以节点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智能充电模块和蓄电池组成整个节点的供电系统【7】。整个节点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

对于现场视频数据的感知则主要通过摄像头等视频设备采集后,经wifi节点实时传输到数据服务功能模块。

2.2设备控制与指令传输功能模块设计

远程监控功能模块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感知的养殖环境实时数据处理后,对不符合生态化养殖环境参数要求的数据,自动下发相应的指令,经网络媒介下发到设备控制与指令传输功能模块,由模块中的物联网智能网关对指令进行解析后,传输到现场被控设备的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来控制中间继电器的开关来启动或关闭被控设备,从而来改善养殖环境,使其达到生态化养殖的标准【8】。

2.3数据服务功能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实现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的养殖现场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后,供远程监控功能模块调用。模块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服务器组成,如接口服务器主要负责侦听指定端口,判断并识别数据感知终端发出的tCp/ipSocket连接请求,如属于合法数据则存入指定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服务器主要实现对存入指定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进行规范化管理;web服务器主要为远程监控中心管理系统提供web服务;移动应用服务器主要智能移动终端的提供wap服务;应用服务器主要为其他各类系统提供数据接口、权限管理和其他应用服务。

2.4远程监控功能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是运行在web/wap服务器上的网络应用程序,采用B/S模式设计,用户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客户端或智能移动终端浏览器即可访问,实现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的养殖现场环境数据的实时显示、历史查询、数据分析,以及控制指令下发、报表管理和辅助的决策分析等功能。

3总结

影响水产养殖环境的关键参数是水温、溶解氧、氨氮、ph值等,但目前这些参数的获取主要以手工化学测定为主,基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避免传统离线检测中存在的数据不全及耗时费力等弊端,还可以实时了解各个关键数据的变化情况,以便为水产养殖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使人们对水产养殖过程的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对养殖环境参数进行最优化控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为科学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德昌.中国农业进入科技创新驱动新时代—专家学者阐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J].中国工程咨询,2012(3):13-19.

[2]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3]曾宝国,刘美芩.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水质实时监测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6):53-56.

[4]李慧,刘星桥,李景,陆晓嵩,宦娟.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3):175-181.

[5]史兵,赵德安,刘星桥,蒋建明,孙月平.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136-140.

[6]单正娅.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原生态水产养殖监控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2013,32(8):16-18.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6

1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1?1养殖方式柳江县水产养殖面积1822hm2,其中水库大水面养殖占69?48%,主要施有机肥养殖,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易造成污染;池塘养殖占28?16%,主要以施肥兼投饵养殖,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池塘老化、养殖技术薄弱等情况,不利于节能减排;另外,网箱养殖约4×104m2,分布全县各中小河流中,以投饵养殖为主,存在问题:一是养殖区域网箱较为集中、密集,不利于水体自净;二是部分网箱养殖区域受生活、工业污水影响,生产效率低下。

1?2水产品产量近年来,柳江县水产品产量年均以7%以上速度增长,2007年产量突破万吨,达11102,t其中水库、池塘、网箱产量分别占33?47%、40?95%、21?62%,但产品仍以鲢、鳙、鲮等低效益品种占较大部分,结构不尽合理。另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产品产量比例小,仅为7%,有待进一步提高。

1?3生产管理柳江县水产生产经营以户为主,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者多以传统渔业经验和思维组织生产,从业观念陈旧,加之养殖技术水平不高,过分追求产量效益,生产管理模式粗放。

2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问题特点

2?1浪费现象普遍首先,生产以户经营为主,其自主计划,自营生产,普遍存在节约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生产资源浪费现象普遍。主要表现在:一、用水:即求产量,增密度,盲目用水;二、饲料:即饲料在运输、存放、投喂过程中,因意识、管理及投饲方法等问题造成损失浪费;三、用药:如未能对症下药,或盲目、滥用,或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不光造成药物浪费,还会带来其它负面影响;四、设施、设备等跑、冒、滴、漏现象造成水、电、油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其次,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出售假冒伪劣饲料、渔药、种苗等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造成水产生产资料的浪费损失,如渔药、饲料、种质质量低劣,鱼类极易得病或生长缓慢,结果既增加用药量又提高饲料系数。

2?2排放日益增加主要是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大投入导致大排放。如:柳江县养殖产量2007年比2006年增长820,t若粪肥系数为15,则2007年比2006年需多施12300t粪肥;若饲料系数为1?5,得多投1230t饲料。可想而知,包括药品等其它投入品在内,大量的投入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其他层次原因有:一、减排意识淡薄:譬如,忽视环保,施未经发酵、腐熟粪肥,加大用药剂量或使用高毒药物等;二、受技术水平限制:如投饲技术不合理或用药技术缺乏,导致大量饲料或大剂量、高毒性药物投入水体造成污染等;三、养殖条件恶化:如生活、工业污水污染,池塘老化,设施简陋等问题恶化养殖条件,导致恶性循环,加大污染物排放量。

2?3节能减排意识淡薄主要是水产生产经营以户为主,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者自主计划,自营生产,往往观念落后,传统的养殖模式根深蒂固;其次,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信息不灵,对新鲜事物感知不强,节能减排意识有待提高。

3节能减排应对措施

针对柳江县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3?1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引导养殖业健康发展。

3?2搞好水产养殖污染源普查充分了解各养殖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为制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3加强各养殖单位相关证件管理重点要抓好《水产养殖使用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等证件核发工作,使之与节能减排工作挂钩。要求养殖场所必须符合区域布局规划;投入品,即投饵、施肥、用药必须合理;养殖设施如增氧、排水、供热、供电设施必须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等等。对于不符合节能减排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相关证件。

3?4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工作一是加强推广资源循环、生态综合养殖先进技术。如近年来柳江县实施的“草-牛-沼-鱼-蔗”、“猪-沼-果-鱼-灯”的生态养殖模式,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二是加强项目实施,搞好科技示范;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养殖者素质;四是搞好鱼病测报等工作。

3?5加强执法力度首先要加强渔业污染整治力度,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其次,加强水产饲料、渔药、种苗市场整治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坑渔害农现象发生。3?6加强宣传、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一要提高养殖者的长效节能意识,使之将生产节约与生活节约相结合,倡导节约风尚。二要提高养殖者的节能减排知识,使之自查自检,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和整改。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7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肥牛养殖在我国有好的发展条件和远景,但是在进行肥牛养殖的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也比较突出,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不仅会影响肥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还会产生一系列得问题。由此可见,在进行肥牛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大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并且积极的引进专业的人才,提高肥牛养殖的技术和水平,促进肥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1肥牛养殖遇见的问题

肥牛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使用生物之一,其肉质鲜美并且富有营养,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是,由于肥牛是一种低等的生物,并且群居生活,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传染疾病的影响,不利利于其健康的生长,并且在进行肥牛养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较多,下面笔者对其进行举例说明。

1.1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大多数的农户在肥牛养殖的过程中,不重视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管理的效率较低,农户由于没有有效的市场信息来源,通常会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肥牛,所以肥牛养殖户没有获得好的利润回报。

1.2养殖人员的素质偏低

就目前来看,肥牛养殖行业主要的养殖人员是农民,农民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而且关于肥牛养殖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甚至并不了解,只是根据先关的经验来来进行肥牛养殖,这样经验养殖法,在对肥牛进行正常的养殖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其正常的成长,但是在遇到为危机状况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积极的解决,对肥牛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肥牛养殖的风险也较大。肥牛养殖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偏低,不能有效的提高肥牛养殖的效率和质量,影响了肥牛养殖的健康发展。因此,现阶段针该种情况而言,极大肥牛养殖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为肥牛养殖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而提高肥牛养殖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是保证我国肥牛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手段。现阶段,各大高校开设的关于养殖方面的课程较少,对其没有深入的认识,这样就影响了肥牛养殖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完善,对于养殖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肥牛养殖行业发展,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1.3养殖品种单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的,但是,对于肥牛养殖行业来讲其养殖的品种没有进行过多的变化,养殖品种过于单一,没有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改良,在不同种类的肥牛养殖方面好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我国现阶段在进行肥牛养殖的过程中主要以黄牛为主,肥牛品种没有更新,缺少质量优良的品种,这样就导致了肥牛养殖的品种改良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得缺陷和不足。除此之外,在进行杂交牛生产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这样就导致了杂交牛的质量低,影响了肥牛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肥牛养殖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疾病防控意识

有关部门应加强育肥牛养殖的疾控监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疾病防控意识。育肥牛养殖户应做好育肥牛疾病防控,尤其是春秋两季,做好牛舍的清洁工作,使用火碱、石灰等及时进行牛舍消毒。定期为育肥牛注射疫苗,建立育肥牛免疫档案。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

2.2推广生态,健康养殖

按照生态学原理,以农业和畜牧业,渔业和畜牧业相结合,林果和畜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建立生态畜牧场,畜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多途径回收利用。防止动物饲养场建筑密度过大,超出环境的消化吸收能力,建议按照饲养场的规模合理搭建配套的污染物处理设备。

2.3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开展好学习工作。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专题性环境保护讲座,全面提高广大干部以及B殖户的环保法规知识水平。

3结束语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8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加快推动本科高等院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与部署[1]。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大学,每年为各大水产养殖企业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核心内容包括养殖水体环境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变化规律和水质指标检测技术等,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1-2]。为了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强化实验技能,还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高校由“传统教学型”向“现代应用型”转型的目标[3-4]。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养殖生产中,本文对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结合应用实际,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主要以重复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水体中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测定[1,5-6]。学生通常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内容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企业生产一线人才,我们将一线生产需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以下教学内容。①养殖场现场采样内容。通常为了节约时间,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尤其是样品采集环节[7],但是样品采集在生产一线水质检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样品采集出问题直接影响实验结果[8]。因此,将样品的采集、固定及存储纳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②海水与淡水方法对比实验。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都占有重要地位,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中水质指标检测方法有很大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别和理解2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可通过设立对比实验增强学生对测试方法体系的认识和理解。③小型便携仪器测定实验。在企业生产一线,经常会使用便携式盐度计、pH计、溶氧仪等小型仪器[9]。因此,可以增设小型便携仪器测定实验,通过仪器测定结果和传统实验结果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仪器原理,掌握仪器操作,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④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实验教学中很少涉及实验测试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但是在实际测试工作中需要对结果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10]。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空白值、校准曲线、平行样、标准物质、加标回收、质量控制图等)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理论及其体系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室分析方面的专业素养。

2开设综合性实验,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

在养殖生产中,水环境化学性质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水产生物生长,是各种水质指标综合作用的效果[1]。因此,可以根据养殖生产实际工作中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中重复性和验证性实验,设计一些实验内容更接近生产一线的综合性实验。例如,针对常见的水质指标溶解氧、营养盐等,在鱼类不同生长阶段中,可以设计溶解氧与营养盐(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浓度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各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水质指标是怎样互相影响的,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养殖水环境,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组讨论交流、请教教师专家等方式设计综合性实验,最终以报告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哪些综合性实验方案可行,并以专题实验形式开展实验,并将一些好的实验成果组织形成科研论文,对以后考研的学生特别有帮助。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能更好地掌握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依托生产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规的教学实验只需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并按照实验步骤掌握操作技能,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6]。此外,这类课程培养的学生只会单一检测水质指标,不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更不能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去评价、调控和管理养殖水体环境。杨雨虹等[7]研究表明,将室内的实验教学内容引到课外实践中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每年都会集中去东海岛海水养殖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主要包括鱼类(虾)的孵化、育苗、成品鱼(虾)养殖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众所周知,在鱼类(虾)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孵化和育苗期,水环境化学性质的改变(水质的好坏)能引发水产生物病虫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环境化学知识在生产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依托生产实习进行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例如,可以在学生进行鱼类(虾)孵化、育苗不同生长阶段同时监测投料方式、饲料配方以及水环境化学指标(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等),让学生观察并查阅资料去分析各个水环境化学指标在鱼类(虾)不同生长阶段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引起了这些变化,怎样调控水质指标能让鱼类(虾)生长得更好等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各小组针对生产遇到的水环境问题进行定期交流和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教师及水产养殖的专家,最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生产实习开展水环境化学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的目的相一致。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9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出口水产品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要确保我国水产品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国水产品市场,必须加大对水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因此,加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设,已成为近年来水产品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

一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由于水产品养殖大多是“小而散”的生产模式,标准化程度低,不利于规范生产,加之养殖者素质比较低,受利益趋使,为提高水产品养殖成活率及产量,获取即得利益,在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禁用物品或饲料中非法添加促进生长剂、不按要求从事生产等,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初源头。

1.2水产品在市场流通环节包括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水产品被污染或发生质量问题,加之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原因,致使劣质水产品进入市场。

1.3大多消费者缺少足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加之众多媒体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夸大问题程度、盲目转载报道等,导致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有媒体抛出相关报道,消费者不加判断,第一反应即是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疲于应急,相关行业部门一味追求处罚、严惩,缺少安全真实风险水平的科学评价,不能有效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不利于及时挖掘水产品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提升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途径

2.1扩大宣传,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宣传。一是组织人员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人口流量大,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以多种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并散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水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水产品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辨别假劣水产品的能力及水产品安全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在各养殖场发放《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及各种宣传资料,加强养殖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到千家万户,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及监管工作的措施、进展、成效。加强社会监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揭露、曝光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风险和违法行为,提高企业遵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全社会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2.2严格把关,认真做好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抽检工作

到水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抽取水产品产地的鱼样进行检测,确保本地区每个养殖场的所有鱼类都进行检测,并在养殖过程进行不定期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入市场的水产品实行一批一检测制度,保障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对水库及各养殖场的放养水产苗种进行检测,确保放养苗种质量安全。

2.3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水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应涵盖从生产到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是一个“从池塘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它的制定要以现代渔业科技成果、成熟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综合考虑渔业生产水平、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以及国际贸易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技术指标。

2.4标准化生产示范和无公害基地建设逐步形成

水产品消费在人们食品消费中占着主要地位,而水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在大农业中又是最落后和最薄弱的。因此,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可以通过建立标准化示范区的方式逐步推进,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完善示范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贯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对水产品养殖水域的环境、渔药施用、饲料投喂、加工、包装、标志等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区域化产业组织格局。同时,借鉴示范区取得的成果,带动辐射其它区域生产,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以达到提高全行业标准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2.5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

药物残留是日常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问题,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检查本地所有养殖场的《生产记录》、《销售记录》、《用药记录》三项记录。与各养殖场养殖户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灵寿县渔业生产安全责任状》。询问养殖场生产用药、查看库存药品、用药记录清单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通过强化检打联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清查收缴违禁物品,深入开展主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6做好渔用投入品的专项整治

重点检查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行为。自5月份开始,对本地养殖场进行拉网式及不定期抽查的检查方式,在检查过程中主要对水产养殖场是否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违禁药物、有毒有害或不明性状化学物质、国家明令禁用的饲料添加剂以及利用地沟油投喂鱼类的现象等进行检查。定期检查养殖场的饲料来源、药品来源及渔药销售市场有无国家禁用渔药和非法添加剂,发现不合格的生产资料立刻进行处理。上市水产品全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和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7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全面推进

每到水产生产旺季,组织人员到渔业养殖场,发放并张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宣传公告》、《关于严厉打击在牧渔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的通知》及《水产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

物质名单》、《水产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并组织养殖户进行健康养殖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业务培训,培训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养殖户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养殖户的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动员养殖户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共同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2.8组织技术力量,提供用药指导服务

在生产季节技术人员对养殖场进行生产环节用药跟踪指导,指导养殖户从下列几方面进行:1、规范用药,健全档案。2.正确诊断病因,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和理化特性。3.使用药物宜早不宜迟。4.内服外用药物结合使用。5.要注意遵守休药期。从而指导养殖户安全用药、科学制定休药期,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把病害控制技术、管理技术在环境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产业。

三总结

只有加强对水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优质的水产品,才能保证我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增强水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提升我国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震,钱和,陈峰.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足及对策[J].食品科技,2007(,02).

[2]孙建富,鹿丽.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不足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篇10

关键词泥鳅;引进养殖;失败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1-0295-01

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技术性很强的特种养殖项目,它对鳅种的来源选择、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水平及防护措施的落实都具有严格的要求,养殖户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各个环节做到疏而不漏,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来说的确很难做到。2013年,萧县龙城镇万达家庭农场修建高标准泥鳅养殖池20口,面积2.33hm2,并配备小口机井11眼,2014年初,冯浩天、欧航航等8户承包了该农场全部养殖池,先后从河南范县、安徽五河引进泥鳅种苗进行饲养,经过近9个月日夜辛劳,最后因各种原因和问题导致养殖失败,泥鳅成活率、回捕率、产量很低,每户经济损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让人痛心,为提醒广大养殖户引以为戒,避免步其后尘,特撰写此文分析此次引进养殖失败原因。

1泥鳅养殖失败的原因

1.1经验不足,盲目上马

在确定承包养殖池进行泥鳅饲养之前,8位养殖户对泥鳅的生态习性、养殖技术管理、病害防治知识等一无所知,对泥鳅苗种优劣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不了解国内人工养殖泥鳅市场行情,对泥鳅养殖风险性估计不足,最重要的是缺乏泥鳅养殖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上述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同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仅凭电视广告和场家提供的片面的养殖技术信息凭感觉盲目上马,导致后来在苗种选择、饲养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敌害生物防护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引进饲养失败应是意料之中,不能不让人深思。

1.2苗种引进存在很大问题

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苗种选择是养殖户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技术考验,如果选择放养的苗种质量不过关,将为后面的管理、生长、养殖产量、回捕率和经济效益带来无穷后患。据事后调查分析,此次苗种选择放养存在很大问题,从最后起捕情况得知,此次引进仅存活下来的泥鳅品种就有6~7个,起捕时成鳅颜色混杂,规格大小不一。此次引进的泥鳅苗种放养后成活率仅为50%~70%,苗种放养后伤亡损耗大,导致产量和回捕率很低,经济损失惨重。其中1口池塘放养苗种逾500kg,到最后起捕商品鳅也仅为500kg左右。

1.3饲养管理技术不过关

本次参与承包的8位养殖户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池塘养殖泥鳅,对泥鳅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养殖经验技巧更无从谈起,仅凭场家提供的粗浅片面的养殖技术信息,盲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养殖项目,又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高薪聘请专家长期驻场指导又不现实,只能由自己摸索,再加上苗种放养带来的后遗症、泥鳅饲料价格高、市场行情因素等影响,最终无法逃避养殖失败的现实。失败的实践证实,没有掌握熟练的养殖技术,缺乏养殖的经验技巧,盲目实施一些高投入、高产出、技术含量高的养殖项目是非常有风险的。

1.4水质管理和防护措施落实不过关

池塘高密度饲养泥鳅,水质的管理调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水质老化,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指标升高,导致养殖过程中泥鳅病害增多。夏季水温高,池塘高密度养殖投饵量大,鱼类排泄物增多,天气变化无常,水质极易变差,这项难度较大而又非常精细的工作对缺乏经验的养殖户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直接将过多的井水注入池塘会引起泥鳅的应激反应,经常注入井水也不利于泥鳅生长。此次引进养殖泥鳅,从放养苗种开始就没有加盖网来预防天敌危害,致使后来放养的泥鳅苗种受鸟类危害严重而一筹莫展,也是导致此次养殖回捕率低、养殖效益极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不能科学用药,造成用药过后泥鳅死亡更加严重也是养殖效益差的重要因素。

1.5市场行情因素的影响

在做出引进养殖泥鳅项目决定之前,养殖户缺乏对国内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对泥鳅市场供求前瞻性和预测能力不够,对泥鳅养殖风险性估计不足,本次引进的苗种质量差、价格高,商品鳅价格偏低也是此次引进养殖经济亏损的一大原因。

纵观此次引进养殖泥鳅全过程,该农场养殖户在各方面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实施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养殖项目,最后造成引进饲养失败,经济损失惨重,望广大农民朋友在选择致富项目时头脑要十分清醒,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千万不可盲目从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农村养殖户从事特种养殖的措施

2.1做好市场调查

对新发展的项目市场行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好对市场行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发展项目风险性作充分评估,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2.2熟练掌握养殖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最好先做小规模试验养殖,获得一定效益及实践经验后再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2.3注意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是发展泥鳅养殖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无病无伤、品种纯正生长快且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进行放养[1]。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建立良种场,自繁自育,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外购的风险性,外购苗种一定要到有资质的繁育场引进[2]。

2.4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操作要细心,用于养殖泥鳅的水源最好选择河、湖、水库等天然水源,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溶解氧达到3.0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0,池水透明度以15cm左右为宜,水质调节总体要求是“肥、活、爽、嫩”,最好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加强病害防治和防护措施的落实[3-4]。总之,要在各个养殖环节都做得非常严密,确保无任何疏漏,才能获得养殖的成功和高效益。

3参考文献

[1]徐如卫,俞奇力,杨福生,等.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河北渔业,2015(2):30-31.

[2]杨光维,赵磊,刘程才,等.伊犁河谷泥鳅活水高效养殖技术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