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27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1

十二五阅读工程(以下简称阅读工程)包括教师读书实践工程和中小学生大阅读活动两部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式师生阅读活动。阅读工程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促进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同时,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庆祝建党90周年,培养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主题和目标

(一)阅读工程主题

教师阅读实践工程主题:“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

中小学生大阅读活动主题:“享受读书之乐,开启智慧之源,塑造灿烂人生。

(二)阅读工程总体目标

实施十二五阅读工程,使师生全员阅读,有效学习,形成一批书香浓郁、育人特色鲜明的文化校园,将阅读工程打造成为全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工程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教师阅读实践工程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为着力点,培养教师“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激发教师教育智慧,打造一批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团队,推出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有特色、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读书人物和读书实践成果,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知名校长。

中小学生大阅读活动要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内容和形式

(一)阅读内容

教师阅读包括教育名著、文史哲、教育基本理论、当代教育实践探索、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方法以及教育期刊等类书籍的阅读。每年每位教师重点研读6本教育名著(必读书目),“十二五”期间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研读教育名著30本;每年推荐古今中外人文、科学与教育名著100册(种),“十二五”期间共推荐500册(种)供全市中小学教师结合实际选读。

中小学生阅读包括红色经典类、经典名著类、传统文化类、益智故事类、科普文化类、教育启迪类等6大类,具体书目参考市首届中小学读书节推荐书目。

(二)阅读形式

采取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必读与选读相结合,书面阅读与音像阅读、网络阅读相结合,自主阅读与集体组织阅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促进师生向纵深阅读。

教师每学期在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完成3本必读书的阅读。通过读书、研究、实践、写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专题评论、读书演讲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阅读实效。

学生阅读以班级为单位,以“六个一阅读”(每天读一份报纸;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读一份刊物;每季度阅读一部作品;每学期互相交流一本喜爱的书;每生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晨读、阅读课、双休日、节假日,人人读书,全员参与,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

(三)主要活动

1.开展“四课”活动

上好“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展示课”四种阅读课是指导大阅读活动的重要抓手。各校要在阅读内容、方法、数量、情感态度等方面给“四课”以有效支持,市局每学年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阅读课作为市级公开课予以推广。

2.每学年举办一届读书节

每年10月举办全市中小学读书节。读书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举办读书节,逐步将阅读工程打造成为全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工程和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举办阅读工程系列表彰活动

开展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开展读书领域创先争优活动。市局把评选表彰十二五阅读工程先进单位、优秀读书团队、优秀读书人物(教师)和“读书标兵(学生)”,为全市十二五阅读工程提供示范引领。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阅读工程评选表彰办法,通过教师读书先进个人、“读书标兵”以及“书香班级”等评选活动,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及时总结经验,推介典型。

4.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向家长宣传阅读工程的意义,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并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亲子共读”及“书香家庭”评选等方式,将家长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鼓励家庭建立书橱、订阅报刊、购买图书,通过学生读书带动家庭成员共同读书,创建学习型家庭。

四、措施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全市十二五阅读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阅读工程的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开展工作。要把十二五阅读工程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单位十二五阅读工程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好阅读工程的实施,将阅读引领下的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大阅读活动落到实处。校长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人力、物力和舆论支持,带领学校干部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带头读书,带头研究教学实践。

(二)做好宣传发动

各学校要举行十二五阅读工程启动仪式,传达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家长明确开展阅读工程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市教体局协调电视台在“社会事业周刊”栏目开辟“真情塑造未来·读书天地”板块,邀请名家做读书访谈节目,及时报道各单位实施阅读工程的典型事例和经验。

(三)保障图书配备

市局出资每年将教师重点研读书目配备至学校,由学校分配至教研组(或年级组);各学校根据需要每年配备100册选读书目,十二五期间配齐500册。学校根据现代化建设装备需要,为学校师生阅读提供充足的图书和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方便师生阅读。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已有图书资源,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家庭藏书的作用,确保师生有好书读、有新书读、读到需要的书。

(四)保证阅读时间

将阅读工程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小学、初中阶段阅读课每周不少于2节;高一、高二阅读课每周2节,高三阅读课每周1节。教师阅读和学生课外时间阅读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学生校外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各学校要将阅读课列入课程设置,确保不被挤占课时。

(五)搭建交流平台

市局将通过教育信息网、《教育信息》等媒介为阅读工程搭建交流平台。《教育信息》开辟“十二五阅读工程”专题(刊),围绕教育名著组织深度笔谈,报道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成果;教育信息网开通“十二五阅读工程”栏目,教师随时可以上传读书心得,彼此互动学习。市局职能科室及时总结反馈各校参与情况,并筛选优秀作品向全市(或上级主管部门)推介,以便教师重点品读学习。各学校要利用教师培训时间,举行干部教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论坛,促进教师把书读深、读透,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要通过教师辅导、学生读书标兵介绍经验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举办读书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读书论坛等活动,为学生阅读创设展示和交流的舞台,让学生体验读书之乐,激发读书热情。市局将适时组织学校阅读活动现场研讨会,组织干部和教师进行观摩。

(六)构建阅读长效机制

学校是十二五阅读工程的实施主体。各学校要把阅读工程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生读书活动。要将阅读工程与国学经典诵读、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特别要重视将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与改革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形成一系列专题阅读、特色阅读,不断丰富师生阅读工程内涵,逐步构建鲜明学校特色的校本阅读。要安排专(兼)职学生阅读辅导教师,并将阅读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教科室和教研室要加强对阅读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不同阶段师生阅读的达成目标,深入学校进行阅读指导。要对学校图书以必读和选读的形式向教师和各学段学生公布推介,提高师生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完善图书借阅制度,为学生借书提供便利。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2

实施方案

 

为组织举办好第十届全市中小学生读书节,促进中小学阅读活动普及开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生成核心素养,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淄博,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市委和市政府确立的“打造书香淄博”总体目标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坚持亲子阅读、教师导读、同伴领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坚持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坚持阅读与表达、阅读、写作、创作相结合,坚持试点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让淄博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养成习惯、终生阅读。

二、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三、活动内容

(一)书香校园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淄博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推动中小学校优化校园阅读环境,丰富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活动组织形式,实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目标。各区县根据学校读书节组织、阅读课程开设、图书馆利用、读书社团活动,遴选、推介“书香校园”,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二)校园辩论赛活动。辩论赛是一项基于阅读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区县和学校要按照“校校组织,班班辩论”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好校园辩论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本校教师指导水平。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山东省第三届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的通知》(鲁教基函〔2021〕15号)要求,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层层选拔推荐。在区县辩论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代表队参加市级推荐赛(辩论赛通知另发)。

(三)教师导读课例征集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继续开展阅读指导优质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课例既可以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也可以是某一章节或某一主题的阅读指导。导读课例应为面向学生的日常教学课例,能起到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收获等方面作用。各区县、学校要结合区域和学校优势及已有经验,认真做好教师导读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区县、学校为单位,积累部分导读课例资源。

(四)“我读·我创作”项目。坚持阅读与表达、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创作相结合的理念,继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我读·我创作”优秀作品评选活动,鼓励以建党百年作为背景,不限体裁,文字、绘画、视频均可,可与诗歌、经典诵读的创作与展示相结合。同时,各中小学要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教育活动的函》要求,组织开展好“读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演好中国故事”等主题阅读和创作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市教育局将联合相关媒体,择优发表、展示优秀作品。各区县、学校也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优秀作品。

(五)遴选优秀读书类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组建读书类社团并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设计和内容要体现实际需要,贴近生活、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活动组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活动策划、开展、总结等环节。社团活动要与教育资源、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紧密联系,在学校内具有知名度,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吸引力。

(七)“淄博乡村儿童阅读发展计划”。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暑期帮您看孩子”、爱与成长亲子共读、青少年公益阅读学堂、“图书漂流”“流动书包”等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满足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各区县各学校要做好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阅读发展计划,加强对重点群体的阅读关爱。

五、实施步骤

(一)发动阶段(2021年4月底前)。各区县、学校要结合本届读书节活动主题和主要活动内容,分别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措施,确保活动效果。各区县汇总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遴选区县读书节优秀案例。4月30日前,将各区县读书节活动方案、区县优秀读书节案例上传到读书节平台,参与市级读书节优秀活动案例征集展示。

(二)实施阶段(2021年4月-9月底)。各区县、学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安排,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导向,分级、分项目有序组织实施,确保阅读成效。各学校要做好统筹结合工作,在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不得增加学生和教师的额外负担。其中书香校园建设,教师导读课例征集、我读·我创作、优秀读书类社团遴选等均通过逐级遴选推荐形式进行,具体报送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三)总结阶段(2021年10月)。市、区县通过读书节系列活动展示现场会的方式做好读书节活动总结、展示,全面梳理读书节活动中的亮点、特色,积极宣传推广读书节活动成效。各区县读书节活动总结请于10月23日前报送市教育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组织读书节活动,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文化传统、呼应时代需求、积极参与书香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各区县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确保将读书节活动动员到每名教师、开展到每个班级、覆盖到每个学生、带动到每个家庭。要将读书节活动融入书香淄博建设系列活动,一方面发挥好校园读书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城市书屋等各类社会阅读资源,形成校园读书与全民阅读的良性互动。

(二)把握正确导向。各区县、学校要正确把握读书节活动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着重组织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党史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重点学习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人民英雄和先进模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青年一代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三)构建阅读机制。各学校要发挥主体责任,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要建立相应的促进阅读活动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

(四)塑造活动品牌。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活动,各区县和学校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做实做细做精上下功夫,通过整体设计、细致实施,实现读书活动的内容系统化、方式多样化、项目特色化、评价精准化。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宣传阵地、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读书活动信息的宣传和读书节典型经验做法推广,提升活动水平,营造活动氛围。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优化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综观近几年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观点陈杂、实践方式多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补充、修正或否定中曲折地前行。”[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最终难以付诸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建构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有些实践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最终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故笔者拟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概述

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三点,分而阐之:

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学”的内涵,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其次是“阅读教学”的内涵,指学习的主体(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个体以语言为中介,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情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而言,从横向关系来看,阅读教学的要素分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要素之外以及文本和环境的客观要素,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承当以下几个角色:首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其次是教学活动中经验的选择者和组织者;再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最后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和自我发展的探索者。2.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为学习意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训练、创新等具体行为。3.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通常指狭义的教材文本,包括课文系统和提示系统两大块。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并非只能拘囿于静态的教材文本,只要以教材为主线,跳出以本为本的狭隘观念,教材之外的动态生活文本也可信手拈来。4.环境。阅读主体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及阅读行为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客观基础都属于阅读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阅读主题介入这种活动时的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为: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2.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原则。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为例,阅读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原则。首先,从语文阅读课程的目标看,三维目标既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维度的工具性目标,又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人文性目标。其次,语言文字都是存在于文本之中,依赖于一定的语境。所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一页纸的正反面、一个人的左右手,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和课堂听课两种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并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乡、县、市三所不同等级的学校,共发教师问卷78份,收取有效问卷75份,学生问卷300份,收取有效问卷293份(每个学校100份,分别从学校的三个年级的不同班级随机选的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如下:从教师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年读书量不高,第1题答案a占73%,答案D只有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偏低,第4题答案a还占有23%,第5题答案a占有56%,可见科研的目的比较功利。从教师卷的6至10题与学生卷一的11至20题的答案对比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疏于指导,只是停留在考试层面。从教师卷的12至21题与学生卷二的4至12题的答案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陈旧。而且在两处对比中,我们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在很多发面还有出入。从学生卷一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初中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来源偏窄、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上还有很多障碍。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偏差,既有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读,又有实践操作的误差。

第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笔者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结合了听取的随堂课、公开课、部分教师备课笔记的情况,以及自己本身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1.学生阅读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唯书本,使学生阅读兴趣的锐减;唯分数,使学生阅读目的变得功利化;想读,没有时间读;想读,没有条件读;想读,没有能力读。2.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需求,强调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真实、有效性,教学中出现了“泛自由”现象;文本单一,教案牵引,使阅读课堂教学处于封闭状态;评价手段过于单一,难以体现成长性。

三、目标引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性策略

层次性策略以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为旨归,以各个层次的阶段性目标为导向,以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从而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操作。下面将详细阐述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策略的具体实施,并以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例证这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具体两点: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层次说;2.阅读心理学理论。以第2点为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其中诸如“阅读想象”,指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而进行再造想象,是阅读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别人想象过的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活动“再造”出来的。

第二,层次性策略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点:1.以兴趣阅读到达学生的认知层次,实现初级目标;2.审美阅读到达学生的鉴赏层次,实现中级目标;3.以反思阅读达到学生的研究层次,实现终极目标。综上,以目标为引领的层次性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师生阅读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符合文本由形式到内容的本质属性,更有利于凸现新课程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四、身心参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性策略

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就是学生身心真正地参与课堂中,以自身的主体经验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下文将在阐述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策略的具体实施,并用优秀的教学案例来辅证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体验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有生命哲学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两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例,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产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阅读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摆脱被动境地,自觉地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体验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品读文本,唤醒体验;2.融入情境,还原体验;3.观照自我,升华体验。以第2点为例,由于文本中语言文字的隐晦性,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唤醒学生原有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借助音乐渲染、多媒体还原、表演体验等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从而实现体验的还原。具体如下:首先是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如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来代替平面桥和拱形桥作对比,即体现了“直观情境”中的“物象直观”。其次是想象情境,指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从创设想象情境来看,主要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围绕大纲要求,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依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如教《阿里山纪行》一文中,某教师为了符合文本中山野情趣,特选择了一段竹笛独奏《苗岭的早晨》。丝竹悠悠,意味无穷。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笛声,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寂然遐思,仿佛已经走进了幽深,宁静,清凉,神奇的阿里山。

五、时空拓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策略

本文中阐述的开放性策略是立于教学时空的拓展上,建立宽松、平等的阅读环境;不应只就课文而论课文,让生活与课堂链接;教学形式上提倡“散文化”教学,形散而神不散,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

第一,开放性策略的理论依据。开放性策略是以接受美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点理论为依据而实施的,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自足的开放性、独创性的阅读过程中。因此它倡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作者退居幕后,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退居幕后。最后它还鲜明地指出:课堂阅读的主人毫无疑问只能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

第二,开放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突破学科壁垒,回归真实生活;2.创新预设形态,留足生成空间;3.开放教学形式,建立互动课堂;4.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文本范围。以第4点为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而是要以教材为凭借和载体,开发和拓展各种课程资源,丰富课程体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经典名著课程,其次是民俗文化课程;最后是综合实践课程。

六、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对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完全理解,评价体系制度建立不够全面,整体阅读环境的不够优越,使得策略不能够完全实施。所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得以实行,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保障:

第一,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教师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其成长过程对于教学成败至关重要。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文化自觉,指的是教师要有自主专业成长的意识,要加强知识储备,如阅读内容需广泛,阅读思想需厚重,阅读方式需多样。2.互助合作,指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和合作,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合作,诸如语文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同其他学科间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优势互补;师徒合作,教学相长等具体活动。3.反思实践。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反思途径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记课后记,随时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收集学生评教信息,加强教与学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在教学实践的展示与竞争中锻炼、检验自己,以此促进反思;他山之石,为我功玉。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

第二,建构多维的师生评价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为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有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内容。以“多元评价主体”为例,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学生的互评,互评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做出的互相评价;最后对教师的评价主体也不应该只是学校的领导。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体现多元化。

第三,建立一体化的阅读大环境。阅读的环境从大范围上来讲,主要包括有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及传媒、家庭中的家长、学校中的教师。阅读环境的一体化是指这三者要联手为学生们的阅读创设一个适宜于创造发展宽松环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5加2大于7的效果。具体如下:1.健康的社会阅读环境;2.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3.人文的学校阅读环境。以“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而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其次家长要做读书的爱好者;最后有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为孩子多买书。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前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及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目标引领的层次性策略、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时空拓展的开放性策略。并明确提出了以上三个策略实施的保障: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建构多维的评价体系及建立一体化的阅读环境,力求通过教和学方式的一些转变,实现师生更好地发展。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案 阅读教学

一、学案教学的提出

如何能唤起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让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引导学生学习是教学的关键。“学案”教学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英语教师是教学法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李庭芗,1983),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学案教学”将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通过研究学案教学能否帮助学生完成课堂阅读的任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使用学案前后阅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二、“学案”的相关研究

在众多的学案概念的阐述中,裴亚男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明确提出学案教学概念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学案就是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其二,认为学案是学习材料。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评价任务等编写成供师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其三,认为学案就是案例,是在教案基础上,为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裴亚男,2007)。

三、学案教学的实践

1 研究相关资料,精心编写学案。

精心编写学案是实施学案教学的第一步。在编写学案前要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同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要完成的阅读任务,任务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开始时,我编写层次较低,梯度较小的学案内容,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后,便可增加学案内容的层次、梯度,并把重心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目的是让学生克服阅读时心理畏难情绪,让他们感觉凭借自己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树立他们阅读理解的信心。每篇阅读课文在上整体阅读课前编写出一份学案,学案的设计要步骤清晰,任务明确,每份学案包括:prcditing,skimming,scanning,carefulreading,summingupandhomework几部分,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学案上标注出task1,task2…,有的任务设计成填空题,有的任务设计成翻译题,有的任务设计成连线题,还有的任务设计成补全句子,最后还有discussion等等,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

2 实施学案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应用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按照学案设计的阅读步骤能一步步完成阅读任务。设计的填空题,填空题等题目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来做,补全句子,翻译等题目可以让基础稍好的学生来完成,discussion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来做,或者小组活动,通过这样的学案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 调查访谈学生。考察学案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四、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被访谈的同学大都认为学案对他们克服英语学习的困难是有帮助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知道该如何预习、听课和复习了,并且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针对采用学案教学的阅读课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是更多地收集学生对学案教学的想法和意见,更科学地检测学案教学的效果。问卷调查的学生仍然是我所教班级的50名学生。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多学生表示在学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阅读任务,而且对学案中老师设计的阅读理解题感兴趣,感觉学习英语变的容易了,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感到满意,认为课堂学习气氛比以前更加活跃和轻松,表示自己的课堂参与机会较以前多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提高了。有了这个支架,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逐渐多起来,借助于学案很多学生可以概括出全文的mainidea,能够找到或者总结每段的topicsentence。学会了predicting、skimming、scanning、wordguessing等阅读方法。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字可写,有事可做,唤起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这一切的变化初步可以说明学案教学对学生是有帮助的,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极大地克服了学生的阅读障碍。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68

一、引言

当下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改革英语课的教学方式呢?本文将以高中英语中的阅读课为切入点,来探讨如何变革英语的教学方式。

二、学案式教学

1.“学案式教学”的概念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所探寻的目标。近年来,笔者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尝试运用“学案式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进行“学案式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学案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提问题。“学案式阅读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展开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呈现出立体开放的解读效果。不少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缺乏信心,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学案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领的作用。

2.学案式教学的应用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以英语教材为主,课外阅读文章为辅。新课标打破了多年以来中学英语以语法和翻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教材内容和语法结构融于情境对话之中,改变了学生只会写不会讲、只会背不会用的传统英语教学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英语课外阅读应该分步骤、有条理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安排,分专题进行,使学生对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是英语教学法的一个创举。它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教学,而且是一整套英语教学思想,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较小的英语范本(即语料)的深入分析、理解和记忆,准确地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使用规则。泛读的学习理念是通过大量的英语接触,发挥人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自发力量,自然习得英语的语言能力。它不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也不要求学习者精研细读,处处要搞懂为什么。除此之外,还有课内阅读与课外兴趣阅读相结合。英语教学中,若能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览结合起来,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英语课本,让学生的研讨和交流代替教师的讲授,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那么,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一定会有质的提高和飞跃。

三、分层阅读教学

1.分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阶段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大学阶段的阅读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衔接。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在高中阶段,分层阅读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通过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均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人尽其材。尤其是学困生,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有些是因为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有些是自制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但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妥,使得学生失去了获取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便导致其形成严重的知识缺漏和思维受阻的恶性循环。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埋怨低、中层学生不肯学,其实他们本来也有同样的求知欲望,实施分层教学实际上是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呼唤。优层学生希望个性得到张扬,低、中层学生希望学有所获。分层教学既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上课积极参与,又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层阅读教学的实践

首先,课堂阅读教学的分层上课要让基础生首先参与、中等生主动参与、好学生带头参与。教师不仅教知识给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要给愚钝的学生。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层层递进的阅读任务并设计好课堂内容的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同时为了保护基础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发展区中都有更高的突破,设计问题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关心到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其次,课外分层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此外,学生应学会摘录难理解的句子及问题,学会摘录优美词句,从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的水平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在分析了高中英语课中的学案式教学和分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之后,笔者希望可以对英语课堂中的阅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另外,也希望通过探讨课堂教学的改革,推进我们的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记军.高中英语学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1.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英语阅读;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077-3

1 选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的要求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背景下,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条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以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为例,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分数比重占整个卷面总分的50%以上。如何高效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规范办学向英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课堂教学质量不下降,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再提高,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传统学习模式必须转变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learner-centered),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掌握要领等新的学习方式。于是,我校就提出“以学案代替教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自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2 学案及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及学案导学的定义虽不相同,但所表述的涵义是相同的,如:

“学案就是学习的方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学习材料。”“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调控,突出学生自学,有效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教学体系。”(赵加琛、张成菊,2009)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编制的学习活动方案。”“该方案有目标、重点难点、探索过程、学法指导、测试、反馈等环节。”“学案导学充分体现教师是研究者,学生是探索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达标’为目标的教学行为。”(光、陈启胜,2000)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等功能。”(任长松,2003)

3 理论依据

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下列教学理论的支撑:(1)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2)布鲁纳的发现法(Discovery);(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4)图式理论(Schema)等。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发现法强调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首先提醒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编制出科学的学案,同时帮助教师如何做好指导者,即如果学生所学内容在他们已有的发展区内,那就应该使学生通过自己先自学来完成;如果所要学内容超出了他们现在的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完成学习。而图式理论则是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采取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有了以上理论的支持,课题研究就有了方向。

4 研究设计

4.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方面:

(1)自主阅读学案的编写与设计。

(2)实施学案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3)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检验。

4.2研究假设

学案导学改变了传统的“教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阅读)能力。

4.3研究方法

“学案导学”为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应变量(DependentVariable);受试者(subject)为我校高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在同类性质、同水平的班级中随机抽取“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前测等行动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学期后(共四学期),进行问卷调查、后测,分析、讨论,作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4.4研究工具

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师问卷调查表,前测、中测、后测试卷,数据收集整理SpSS文件包,英语阅读教材。

4.5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建立初始数据;(2)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3)阅读能力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4)数据的处理、分析、评价和课题研究结果的报告;(5)反思及进一步完善阶段。

4.6研究时间

2009年2月10日至2010年10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1)2009年2月10日至4月10日为准备与前测阶段;(2)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为实验实施和中测阶段;(3)2010年5月10日至2010年10月31日为实验实施和后测、分析、评价阶段。

5 实验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实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一)教师教学行动方面

(1)增强了教师的“研学”意识。实验前的教学研究,教师的备课重点是研究“如何教”,即教师备课的重心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知识,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试验后,教师关注的不再是自己“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情、学法和心理状态以及研究课内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高质量学习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

(2)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实施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行为的发生。教师自发地形成合作,合作编写导学案,在备课组集体教研中互相讨论并修改导学案,整合了各位教师的资源,大幅度缩小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而且,对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组内合作可以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教研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3)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题研究能力。为了设计出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导学案,教师必须分析学情,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精心选择素材,合理设计与编写学案。这一过程激发了教师的灵感与创造性,提高了教学预见性,自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活动有序又高效,从而提高课堂管理与驾驭能力。总结评价导学案教学工作的成效,不断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研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需要老师深入课题研究,通过实验不断升华点滴经验,使学案教学更科学、更适应学情,从而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4)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前的自主探究(exploration)一课上的讨论(Discussion)一展示与交流(DisplayandCommunication)一课中的教师点拨与归纳(instructionandSummary)一课末的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andexpand),突出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英语阅读教学向优质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行动方面

(1)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并在班集体前展示,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咨询老师、同学乃至家长,商讨问题,求证答案等。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气氛浓烈,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或他人的解释。

(2)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

(3)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借助学案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内容的指导,学生经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阅读任务而获取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阅读材料中的观点或思想提出质疑或给出自己的观点。

(三)阅读成绩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7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步骤

研究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课程的建设策略。

研究内容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对其阅读材料进行甄选以及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策略等。

研究步骤研究步骤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课题进展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开题论证会后幼儿园代表教师认真学习了相关专家意见,进一步修订了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并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按期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通过调查,初步明确了幼儿阅读的现状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幼儿园围绕“幼儿阅读的条件,幼儿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喜好”等方面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当前幼儿的阅读现状。

初步制订了3-6岁幼儿阅读发展目标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文献学习,对3-6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的独特要求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前阅读的不同要求做了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提炼、归纳、探讨,初步制订了《德才幼儿园3-6岁幼儿前阅读教育目标》。

形成了3-6岁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针对幼儿自主挑选阅读材料的倾向,通过调查、学习、查阅、观察对比,展开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归纳,形成初步的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形成了幼儿园前阅读环境创设的策略

在研究中,幼儿园根据幼儿期以无意式注意为主、对事物的主动趋向性往往从好奇开始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着手,整体阅读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在于让阅读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发展幼儿阅读的自主性。

创设温馨、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园户外场地的阅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童趣标语、文字、标志。如:游戏区各种大小型玩具各部位的功能,观赏区、沙水池旁的温馨提示语,各种花草、树木、植物的名称,都用图文方式标志出来。大门柱子、操场墙壁都配以生动图画,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进行装饰。使整个幼儿园的外部环境犹如一本可翻阅的大书,努力创设书香氛围,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氛围,这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喜爱阅读的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研究中,幼儿园从心理暗示、行为暗示和阅读成就动机的形式三方面着手,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探究前阅读教育的特色活动策略

为了探索“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和“亲子阅读”三种形式下的不同教育策略,幼儿园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以幼儿园一年一度的四季特色活动“春花烂漫读书节”为契机,探索了特色活动策略,充分创新阅读特色活动,拓宽研究新思路。

在总结每年一度“读书节”经验的基础上,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持久深入的阅读,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说、学、唱、演”等情景交融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非语言通道。尝试开展了“亲子儿歌童谣秀”“寻找故事大王”“自制绘本展览”“亲子童话剧表演”“宝贝图书推介会”等特色阅读活动。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将文学作品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孩子们依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使用教师提供或者亲子自制的道具,创造性地再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从而体验创造与表达的乐趣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讲述和表演能力。

需要改进的问题

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有关幼儿前阅读的心理学研究是值得教育者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幼儿前阅读的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需要做更深入的提炼在实践中虽然初步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提炼还不够。幼儿园教师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课题组部分教师出现“参而不与”,只扮演“从属者”角色。幼儿园还要进一步提高例会工作质量,增强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8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及实施建议

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有机整合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

试论“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

英语阅读文本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语篇分析:阅读文本解读之本

抓住中心句,紧握阅读文章的钥匙

“学玩合一”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学情分析

高考英语的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探索

英语听力教学中词汇处理的策略探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订购方式

英语口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英语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小学生英语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订购方式

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的分层设计

小学高年级故事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引领,打好小学生英语课程基础

通过教材文本重构,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命题特点与备考建议

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与多样化教学

强化听时环节记笔记的听力教学探索

教育信息化和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问答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层文本解读策略

区域教研中推进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升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课堂阅读教学对课外自主阅读的有效促进

课堂阅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课外学习设计

中学英语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要素分析

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的课堂实践调查与建议

分层走班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析

以阅读为中心,培养初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持续默读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与规范化建议

交互式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解读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辩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三制:一轮复习课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与探索

合理使用学案,培养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例谈运用“集中攻略”创新培养英语阅读微技能

例谈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体裁规范与交际得体

运用BackwardDesign设计英语读写教学的课例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中板书与ppt课件使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通过改变教师话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研究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小组互动;教学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施意义;应用

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丰富英语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利用小组互动方法实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给小学生更多英语阅读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与阅读文本形成互动,以此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一、“小组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手段的创新

利用小组互动教学法实施英语阅读教学,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会将英语阅读内容进行分解,并且从中归纳知识点。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阅读只是形式上的阅读。而利用小组互动法实施英语阅读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小组互动而成为英语知识的探究者,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利用小组互动教学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创新,有利于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2.有利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氛围的活跃

一味地听教师讲解阅读知识,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阅读题,会让小学生英语学习负担加重。而教师利用小组互动方法实施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动”起来,有机会与除了教师之外的人交流,必定会促进英语阅读学习氛围的活跃。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小组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方法

1.组建科学互动小组,加强英语阅读教学

组建科学合理的互动小组,是利用小组互动方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讨论时,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就近原则与同桌或者前后桌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应用普遍,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要利用小组互动教学法实施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进行考查,依据英语阅读水平以及学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态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像学困生、中等生与优秀生。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组建四到六人的小组。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英语阅读学习小组。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小组,在英语阅读能力与思维储备量上有一定差异,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而综合实力相当的小组,能够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2.利用小组内互动,加强英语阅读教学

在科学小组建立之后,学生就形成一个阅读学习的小团队。在小团队中互相分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共同讨论,是小组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形式。当代小学英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小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并给学生创造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借助小组的力量,提高个人的能力,是小组内互动的意义所在。

比如,在讲解Holidayfun时,文章主要讲述了“mike,Liutao”两个主人公的国庆假期。这一主题接近小学生的个人生活,且语言较为简单,加上课本配图,学生有能力自己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促进小组互动,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合理的阅读问题,像“wheredidmikeandLiutaodoontheirholidays?”具有概括性,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去总结答案。鼓励小组成员先自主阅读,再通过组内互动确定小组答案,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三、利用小组间互动,加强英语阅读教学

小组互动活动中的小组是一个整体。教师可以借助小组中的团队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赛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英语阅读活动中。比赛是激发小学生斗志最好的方法。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比赛,不仅能够提升英语阅读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完成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比如,在讲解Signs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组以竞争快速阅读找到英语标识语为任务进行竞赛,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哪个小组获胜。为了扩展阅读教学内容,可以给小组规定时间,在限制时间内写下尽可能多的英语标识语,完成数量最多的小组为胜利小组,以此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小组互动教学法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积极互动,能够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氛围的活跃。利用小组互动活动的组织,给小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对英语阅读内容进行探究,能够提升英语阅读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小学生的英语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导学案;优点;弊端;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23-1

一、“导学案”的优势

1.教师问卷表明。

(1)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

(2)使用“导学案”教学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对自学情况了解更详细了,课前准备更充分了,更加明确教师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增强,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变化:发言的多了,小组讨论实了,展示的方法丰富了,后进生也能有表现了,优秀生更突出了,学生的兴奋点多了;老师不再独占课堂,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堂检测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2.学生问卷表明。

(1)有526名学生赞同使用“导学案”,认为其能帮助到自己,约占所有人数的90%;能按老师要求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约有82%;认为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有92.97%;在半小时完成“导学案”的约有97%;认为自己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步的约有94%;认为自己听课效率提高的约有91%。但是能做到日日清,在“导学案”上记笔记、学后记的比例仅有约52%左右;教师检查“导学案”的有约76%。

(2)在使用导学案后,预习有任务有要求了、能真的预习了,预习时会标记、概括大意了,能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了。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提高了、自信了。小组讨论时敢说自己的做法了、愿意参与了。课上敢展示、敢发言了。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更有信心了,习惯变好了。优等生的优势更大,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学习了。

二、目前还存在的弊端

1.教师方面。

(1)有些教师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

(2)很多教师对学生如何使用好“导学案”没有明确的指导,让很多学生对“导学案”不以为然。

2.学生方面。

(1)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依据学案,像割草机一样平稳推进,一题不落,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而不是着眼于我要“学什么”与“如何学”。

(2)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用完前一节的“导学案”后就将其抛到脑后了,没有将其装订成册,导致再要用时其“尸体”都找不到了。

三、对策

1.导学新知。

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入手,依据知识体系的构建,以“目标明确、任务小”为原则,通过问题、习题、方法指导、思路提示、需要的习惯、需要收集的资料等进行安排。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导学案”来利用教材等多种资料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前进行预习,为课中准确确定学习目标,为实现师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础。

学生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结构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对教材的层次、结构进行全面疏理,理清教材呈现的概念性问题(是什么),原理性问题(为什么),训练性问题(怎么办),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会提炼问题。

阅读阶段,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查、写、记、练”等方法进行结构化阅读。

第二步,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梳理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和训练性问题。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确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和自身阅读存在的问题。这里的阅读指导要体现在“导学案”中,学生有所依据。关于阅读目标的设计要求,要紧密结合地理课标要求,选取阶段性要求,逐步落实和提高。

2.学案编写应有层次性[1]。

学案编写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参与其中并学有所得(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中等生收到激励,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3.学案的情境创设应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情境的创设应有明确的目的。情境不是摆设,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一个好的“导学案”,其教学情境一定是为其教学目的服务的,同时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所学新知的需要,设置一定的相关已经学过的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情景。要注意学生做后找出规律和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迁移的基础。

4.学案的“讨论交流”不能变成“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不管时机是否成熟,问题是否值得讨论,都交给学生讨论,导致学生围成一团唧唧喳喳地讨论,走上“放羊式”。学案设计时教师要深思熟虑,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讨论时,教师启发诱导;讨论后,教师要全面总结,并概括出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案的最大作用。

5.学案实施应有递进性。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层级训练”是有效实施学案的四部曲。学生应依据能力进行层级训练,基础题必做,拓展题稍加难度,大多数学生都要完成,拔高题综合性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