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11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1

1绿色设计的提出及涵义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思潮,是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之后转向新价值设计观的一种过渡。尽管绿色设计的声势并不浩大,但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却为21世纪的设计思想确立了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宝贵价值。绿色设计正是顺应这样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而形成的一股设计思潮。其内涵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主要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狭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工业产品设计。广义的绿色设计,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2]。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维可多?巴巴纳克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了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设计对于地球有限资源的考虑,当时很多人认为他的观点是危言耸听,因为其超前言论,巴巴纳克在60年代被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开除。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能源危机爆发后,其有限资源的观点被普遍认同。进入21世纪,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2绿色设计的特征及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和方法论,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关键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在工业设计中绿色产品设计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绿色设计将重点集中于产品本身,而对产品及其相关的其他因素缺乏考虑,如产品的包装、运输环节中的绿色因素。因此,对传统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交通工具汽车为例,作为现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消耗了大量能源。因此,包括汽车在内的交通工具的绿色设计倍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据报道,美国纽约市的公交车5年后全部更新为环保车,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环保车的价格不菲,一时还不能普及。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是汽车绿色设计最主要的问题。以技术而言,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提高汽油燃烧效率减少排气量,这也是现在最普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二是使用新的清洁能源。但是目前这种方法还停留在试验开发阶段。另外,在外形设计上要注意细节,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研究车的整体性,减少风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i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之一。它采用流线造型,一次充电可行驶112~144km,不失为节省能源的优秀“绿色”产品。

3绿色设计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中国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地区已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了相应措施[3]。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绿色设计已从消极适应向主动创造的方向发展,这将导致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开创无污染的经济时代。这种设计策略,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得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三重收获。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不受人为的破坏是绿色设计的目标,也是今后主流设计的发展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设计对环境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让设计为人类造福。在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电视机制造企业必须回收自己的电视机方能生产,为此,施奈特电子公司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绿色电视机”,其零部件的回收率高达90%以上。目前德国30%的商品已成为绿色产品。这得益于该国1977年实施的“蓝天使”计划: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环保要求,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无此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却受到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同。而后,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低污染的绿色产品。中国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了常规产业与环保产业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体,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拒绝购买以珍稀动植物为原料制成的产品。此外,在消费活动中不光要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对他们来说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产品。这些都说明了绿色设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得到了关注。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2

(1)家居生活进行绿色设计的目的我们对家居环境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触觉来感受,用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来营造,人们总是在不同的文字中表达出,在钢筋水构建的建筑中,缺少人情,渴望温暖,渴望自然,不断的寄望自己会长久的拥有舒适,健康的生活。对于居室设计来说,绿色设计的理念为人是服务的主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的居住条件的意愿不断增强,大部分城市居民愿意更多的设计者和装修师能够为自己做一个健康而又环保的家居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室内绿色设计提供了条件。在现代全球化消费步入千家万户的时候,人们再生活中迫切要求家居环境的健康、绿色,期盼在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能够为家居带来健康、绿色、舒适和快乐的安全感,当这不仅是现代人类健康设计的审美要求,更是人们对生命的另一种关爱和保护,绿色设计与家居生活是人们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追求的时代表现,这也表达出现代的居民很希望通过绿色设计来改善自身的家居环境。(2)室内“绿色设计”的手法在我们对室内进行绿色设计时,合理选择用料,配合整体设计思路,根据设计空间的不同表情,从整体空间的性质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最适合的材料和合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恰倒好处的修饰,是设计构思具体表达过程的首要考虑,杜绝滥用材料,过度装修,都是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概念的具体体现。室内“绿色设计”题材的设计者首先会考虑居住空间里绿色环保的氛围营造,把握以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为理念或者概念的室内设计,通过绿色设计来直接或间接地传递某种气质或者理念,使居住着对自己的家居环境自然的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尊重环境,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关键,用那些天然的材料和可回收利用的装饰配件和一些植物装饰来装饰我们的家居环境。这就是室内“绿色设计”的重点所在,现在室内装饰都倾向于生态可回收的房子装饰元素。目前许多的纸板的家具生产,这种用纸板做的橱柜等家具即坚固有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此外,木材是公认的具有环境质量和能力、隔热效果好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材料。因为它的隔热效果好,它还可以用于屋顶的装饰,而且它的绝缘效果很好,可以用在绝缘和节能屋顶的装饰上。这种手工的家具制造还可以创造出许多传统的家具生产没有的新的家具装饰样式。根据室内家居环境的客观状况,以及居住者的心理要求和意愿,进行绿色饰品,比如植物的布置,这种布置是家居绿色设计的手法之一,意思是说设计者将个别的、局部的装饰组织起来,重视饰品在室内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布置,经过设计上的延伸、转折、过渡、改变,充分体现房屋的整体效果,从而使得室内装饰将更有生机和活力,更鲜明、更亲切、更自然、更惹人注目和喜爱,由此充分展现出居住者的个性与情感。在室内“绿色设计”中也大多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用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来突破框,让居住者能够借助自然材质,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意义,比如水泥砖墙的粗糙表面、木材原始的质地、金属等的强硬质感,这些家居装饰的艺术化手法来进行的绿色设计,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具有潜在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和释放。绿色设计和其他家居设计一样也很重视室内环境的安全检测和预防,比如及早地杜绝污染超标的家居装饰材料,根据不同空间的不同污染物选用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如空气净化器、吸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严格根据绿色设计的国家质量标准,预防建材与装饰材料潜在的危害。(3)使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生产的厂家在生产制造和在我们大家使用的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身体不会有伤害健康安全,又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室内装饰材料,因此绿色材料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设计生产的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装饰材料。总之,绿色材料的选择、运用,是绿色设计的具体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的材料均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表情,如木材的暖、金属的冷、织物的软、石材的硬等等。配合整体设计思路,合理选择用料,根据设计空间的不同需求,采用最适合的材料和合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恰倒好处的修饰,是进行绿色设计构思具体表达过程的关键。(4)使用绿色环保家具家具是构成我们每天起居休息的场所,所以家具的舒适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家具设计遵循高度精准的人机工程,家具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细节都符合人体最大的舒适度。家居的环保值一定要高,最大程度的确保绿色生活。绿色家具是指基本上具备能够挥发有害物质的家具,绿色环保家具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不同的标准但大多都有共同的认可:一是,减量:即减少产品的体积和用料;降低和减少产品制造和使用时的能耗;免掉不必要的功能。二是,再使用:绿色家具的修护比较方便、可再次或重复使用、有一定的更替产品。三是,回收再利用,以利于今后的分类处理。目前我国通常认同的绿房子环保家具标准为:基本上不具备或者不散发有害物绿房子环保节能耐用的家具,更上一层高度的定义:能够满足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有益于使用者的健康,没有对人体毒害和伤害的隐患,在生产设计过程中有严格的尺寸标准,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家具。

绿色家居设计的现代典范—日本

绿色家居设计风格当代绿色家居设计风格中以日本最为典范,过去日本家居设计经常使用屏幕室内空间的临时空间,后来,人们开始在房间之间的柱上安装推拉门或隔扇分隔空间,比起榻榻米、推拉门、隔扇尤其在现代生活中经常看到表演空间与该类型的事。即使在地板上或者分隔的小房间设计下,安装一个滑动门,就会形成一个独立的类型空间,新日本的设计更多考虑人体的空间尺度、舒适、功能和绿色家居理念的要求,利用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材料拓展生存空间,忽略了冷淡的突破,通过精心的设计,对每个家庭居室的个性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因为生命空间的狭小,他们喜欢在“轻、薄、小、巧”项目,如小茶壶,小碗和酒具等等,所有小巧玲珑的器物。所以,“小”的意思是智慧和美丽。当人们举起这个小茶杯、陶碗、喝酒、玩之间,这很容易让主人产生舒适和惬意的感觉,器物以不同的位置和造型的出现,这恰恰反映了禅宗和谦虚品格神道教的简单的美学,这反映了日本的设计将因此而产生的影响,我们由此归纳出两个因素:小巧和精细的简约风格,二是日本人的喜好小型化和标准化的概念。这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迎合现代国际市场的需要,使得日本的绿色家居设计引领世界潮流,遍布全球。其次,日本人很喜欢木质家具,而且尽量保持木材的原本之色,并力图展现出它的功能性,减去不必要的装饰,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樱桃木、榉木、藤、竹、草等作为基本材料,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纹理,从而体现天然材料的素色的美,从简单中见高雅,家具的漆也是以透明的方式来完成,这充分的体现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佛教生命的意义,超凡脱俗的精神理念与家居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日本的设计艺术自古以来崇尚自然、淳朴的风格,注意具备简洁、美丽的物体,这已经成为一种日本艺术设计的传统与现代意义上不断结合的审美意识和精神结构,因为日本人认为木材是有生命的,它会呼吸,就像人类一样,如果刷上化工涂料,它将影响其生活,也破坏了潜在之美,这些木结构建筑房屋,所有的素色的和记录清晰的纹理,简单而又美丽,使永久性建筑展现出一种患有禅宗精神,日本民族艺术的审美追求上的禅意,家居生活设计表现出清新脱俗而又低碳节能的理念和要求。总之,日本家居的绿色设计既保持了东方文化的神韵,又含有西方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和式家具的制式,明显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现代的和式家具制式,则是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表现出日本民族的性格和审美习性使然。

绿色设计对新时期家居低碳生活的意义

绿色设计在流行于20世纪80年末,绿色设计不仅反映了现代科技文化引起的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反射,也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性化设计、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加速了资源、能源消耗,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在商业化中的工业设计,设计是鼓励人们过度消费的媒介,绿色设计也由此应用而生。绿色家居的理念不仅消费者青睐,也同样被越来越多的商家不断研究和深化来提高自身产品内涵,体现品牌价值。以“绿色”为题材和理念的设计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在一些绿色食品逐渐实现全民化的同时,绿色技术也将实现全球化、社会化、集成化。新时期的绿色设计与家居生活的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商业角度、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为了提高竞争能力。概括来说,一般是在设计之初将环保、节能、低碳的追求进行整合加工,绿色设计不仅是最后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能够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还要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人类的生存无害或小,资源利用率高、能耗最低的产品设计方案。

结语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3

关键词:Vi;色彩情感;地域性;时代感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形象识别设计即Vi设计对企业的形象树立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Vi设计是以单纯化的图案来表现意义的符号体系,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形象这种非可视的内容转化为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现代主义Vi设计是以标志设计、标准字的设计、标准色的设计以及辅助图像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构成,核心是企业的标志设计。标志是一种包含特殊含义的图形,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达到的标准都要有形有色有含义。但对于受众而言,看到一个图形,最先接受的信息是图形的色彩信息。由此可见,色彩在Vi设计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在Vi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助于形式来表达设计者独特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企业自身的特色。色彩也是一种载体,在帮助形式去传递信息的时候,其本身也是具有独特的识别性,使企业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色彩总是能在图形设计中先声夺人,由此让我们来讨论色彩在Vi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Vi设计中的色彩情感

毕加索说:“色彩和形式一样,与我们的感情形影不离。”色彩是最富有表情作用的艺术语言,它能引起受众不同的感觉和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色彩可以说是最能让艺术家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它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愤怒、绝望等各种情感变化。不同的色彩语言,会唤起不同的情感应者,其中包容着个人富于自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马克思曾把“色彩的感觉”视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反应,视觉的感知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色彩也是这样,它通过眼睛,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色彩能给人带来各种想象、联想和印象与回忆。色彩在人的心理活动是有生命的,是无声的音乐,是视觉传达中的特殊语言。色彩疗法专家,苏兹•奇阿查瑞详细地说明了情感与特定色相之间的关系。例如:红色能让人感到活力、力量、温暖、坚持。粉色能让人联想到冷静、关怀、善意。黄色能让人感到快乐、乐观;青绿色能让人感到思维镇定、集中、自信;蓝色能让人感到和平、宽广、希望和忠诚。这种由色彩刺激而使人联想到与该颜色有关的事物的现象,在色彩心理学上称为色彩联想。色彩的联想与人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色彩联想既受到观察色彩人的经验、记忆、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民族、年龄、性别有关,还要涉及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修养、职业和嗜好等方面因素。色彩联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色彩联想也有相当大的共同性。利用色彩联系能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理念、产品、服务产生印象与共鸣,在识别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区分与强调企业形象的差异与个性。

二、Vi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地域性

由于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宗教、传统习惯等差异,色彩的象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在Vi设计中,了解和研究色彩在不同地域的象征意义,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非常有帮助的。设计师在Vi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力,将所希望表达的色彩语言和视觉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人们,使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内含更为合理地展现。在不同的地区,相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古代中国,黄色象征权力和高贵,最明亮的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彩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罗马,黄色也是作为帝王的颜色而受到尊重;在马来西亚、苏丹等国家黄色是王室家族色彩;黄色又是佛教的象征色,有一种超脱的情味。然而黄色在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国家中,由于黄色是叛徒犹大的衣服色彩而被认为是卑劣的象征;在南美洲的巴西,黄色是表示绝望的颜色,在伊斯兰教中,黄色是死神的象征;在中国和日本,黄色还表达一种不成熟的意思,如称还未成年的女孩为“黄毛丫头”,日本的新生婴儿衣服使用黄色。黄色在交通信号中为停止行驶的信号,是安全的象征。绿色,在宇宙中是植物、树林和湖泊的色彩。在大自然的色彩中绿色约占50%,人的眼睛最适于绿色光。绿色是生命之色,是自然和生命力的象征,绿色充满青春的活力。绿色还表达和平、安全和环保等意念。例如,世界性的“绿色和平组织”,交通安全信号的“绿灯”表达可以畅通行驶,无公害的环保类食品称为“绿色食品”。在印度,绿色象征和平与希望;在伊斯兰教国家中,由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因素,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绿色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绿色是最受欢迎的色彩。埃及把绿色作为国家颜色。正是因为这一点,可口可乐公司在进入中东地区的国家时将其标准色修改成了绿色。但在欧美西方国家,绿色含有嫉妒的意思。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色彩,是星空万里、广阔无际宇宙的象征色。蓝色含有神秘感,还意味着幸福和希望。在基督教中,还把蓝色作为到达天国的象征色彩。在葡萄牙君主时代,蓝色和白色一起象征着君主国王;在瑞典,蓝色和黄色代表国家,在古代中国蓝色象征东方。由此可见,当设计师进行设计前,对其国家或者本国的地区差异的深入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设计是情报的建筑,当设计师在掌握大量的设计对象的信息时,才能够量体裁衣,作出更精确的合适的设计作品来。

三、Vi设计的色彩要具有时代感

在视觉传达环境中,基于人对色彩的生理机制、生活经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色彩象征能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理念、产品、服务产生印象与共鸣,在识别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区分与强调企业形象的差异与个性。作为一个设计作品而言,作品的色彩应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性,这样不仅仅能体现企业的活力,而且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受众以美的感受。有时候大胆的用色,更能突出企业的个性和朝气。醒目而富有现代气息的标志色彩,能够给人以享受,容易被人们识别记忆,从而能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例如许多传媒的Vi设计,其标准彩丰富而鲜艳,运用多种色彩的搭配,更能体现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精彩。所以,设计师们在用色时也需要能突破自我,冲破传统用色的束缚,设计出更富时代感和潮流感的作品。

总之,在Vi设计中,设计者要对设计作品中的色彩进行理性分析,以符合国家地区的民族习惯、符合人们对于色彩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应注意色彩的发展流行状态,从而设计出不仅能让企业满意并且更具人文关怀和时代感的Vi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澜.插图的世界[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08月

[2]云双庆编著.Ci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5月

[3]周钧.色彩设计与色彩心理[J].江苏纺织,2009年3月

[4]/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2010.9.6

[5]刘少辉,王长征编著.标志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界响应可持续发展原则而发展起来的分支概念,旨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导建筑工程活动,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建筑的提出弥补了现代建筑对于环境方面考虑的欠缺,纠正了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对立关系。绿色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组织和个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各自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从不同角度出发,但其共同点都是将建筑与环境相联系,指出绿色建筑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强调从整体出发将建筑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目的

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早期侧重建筑的环保性与节能性,到逐步认识舒适与健康的价值。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无法再以单项开发、简单叠加的手段继续发展下去,绿色建筑不仅是关于建筑技术的改良措施,同时也是关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综合。发展绿色建筑也从偏重于技术层面的讨论向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研究转变。只有将绿色建筑设计在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多层面上进行整合,将其纳入到社会经济体制轨道中,成为社会发展这架机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激励人们自觉运用绿色建筑技术积极改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出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兴建房屋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而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的严重不足。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的任务,亟需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并具有市场推广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1)技术意义。

早期的绿色建筑研究以单项技术层面问题的研究为主,技术手段是孤立和片面的,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对设计与经济进行整合研究的意识还远没有脱离经济分析只是策略研究附属的认识阶段。但早期的单项技术研究成果为当代绿色建筑技术的多维度发展和系统整合莫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们放弃了过于乌托邦的环保思想和仅靠道德约束和自觉性的自发环保行为,转而探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理念,环境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由此也进入一个从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逐渐呈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融合的趋势,这使得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进入多维发展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深化与发展在材料、设备、形态学等不同的领域展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与其它设计元素的整合也开始从过去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护结构本身的设计向技术与建筑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转变,逐渐成为了绿色建筑系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2)社会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文化的延续两个个方面。

①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首要社会意义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看作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原则是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健康的建筑空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纠正了人们以往的消费型生活方式的错误观念,指出不能一味的追求物质上的奢侈享受,而应在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适度的追求生活的舒适。从根本而言,建筑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建造起来的物质产品,当人们的文化意识与生活方式并非那么可持续时,绿色建筑本身的价值也会降低,而只有产生了切实的社会需要时,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活方式相匹配的绿色建筑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是为设计人员所垄断的专业工具,而是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开发商、业主、市民等所共同拥有的评价工具。它的开发打破了以往专业人员的垄断局面,积极鼓励市民等公众人员的参与。通过公众参与,引入建筑师与其他建筑使用者、建造参与者的对话机制,使得原本由建筑师把持的设计过程变得更为开放。事实证明多方意见的参与有助于创造具有活力和良好文化氛围、体现社会公正的社区。

(3)经济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济意义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系统全寿命的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整合到从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运行、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关于绿色建筑的经济考量不再局限于设计过程本身,而将策略扩展至对狭义的设计起到支持作用的政策层面,包括建立“绿色标签”制度,完善建筑环境审核和管理体系,加大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行为的纳税力度,健全环保法规体系等,从增加政府对可持续性建筑项目的经济扶持和提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建设行为的成本两方面为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完全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同样对于制度的健全负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因为只有来自实践的需要才是最为真实与迫切的。将相关的政策问题纳入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成为系统解决建筑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微观的层面,目前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设计策略都更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运作方式,并据此对具体的技术策略进行调整。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5

关键词:绿色设计;产品;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90-01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绿色设计师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兴起的设计思潮之一。

从整个20世纪设计发展的脉络来看,它总体上属于理性主义设计中的一环。其思想起源与人们重新审视和批判西方工业社会价值观的社会思潮相关联。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率先形成声势,继而向世界各国延伸,经历了80年代的活跃与发展之后,逐渐与“人性化设计”、“健康设计”以及“非物质主义设计”等新主张相汇合。

绿色设计出现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是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之后转向新设计价值的一种过渡。因此,尽管在这百年的最后阶段绿色设计的声势并不算十分浩大。但是,由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却为新世纪的设计思潮发展确立了一个不可违背的原则。因而人们仍然将其视为20世纪此起彼伏的众多设计思潮中最有影响的篇章之一。它是当今世界的“绿色设计”命题,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产品设计、生产、流通领域的表现。

“绿色设计”(GreenDesign)概念其内涵相当广泛。狭义理解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工业产品设计,广义的绿色设计,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宣传及产品营销各个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的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等。

二、“绿色设计”的形式与作用。当我们推广“绿色设计”理念时,就必须分清楚绿色设计形式。它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居室、绿色家具、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能源开发、绿色包装。

而本文所提到的绿色设计的概念,是一个宽泛的所指,同时,将“绿色设计”视为一种兼具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社会责任感意识的设计思潮。这种设计思潮包括了各种工作领域,凡是建筑在对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高度关怀的认识基础上的,一切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有利于减轻地球负载,有利于人类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和纯净的发展的设计努力,都具有这种“绿色设计”的意味,它们汇集在一起形成今天这个时代最有生气与号召力的设计潮流之一。

这样的一股大潮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设计方法或技巧,应当说,它主要是一种设计政策、一种发展战略、一种与政治与经济都直接相关联的整体思路,一种关系到社会生产与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对这一系统工程的整体关联性认识有多深对绿色设计的认识也就有多深,由这一认识所策使的动力有多深,用于绿色设计的创造力也就有多强。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代数替换运算题,而是绿色设计发展的展现已经揭示的。

再者,它主要是服务人类协调好与绿色生活环境的关系,只有更好的认识并掌握好这种关系,才能以设计的方式对人本身及自然元素进行修正,使二者不易发生冲突。只有每个人正确把握好绿色设计概念,才能注重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让生活环境更加充满生气,服务于子孙后代。

三、“绿色设计”产品的意义与影响。如果我们要提及绿色设计产品的意义与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正确理解“绿色设计”产品的概念。产品也就是生产出来的物品,那么“绿色设计”产品就是对产品制造业和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个环节进行扩充,并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的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等。

“绿色设计”产品的生成,可以大大的扭转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局面。因为当我们生产某种东西时,只需多一点投入,就可以使其反复的被使用。我们也可以利用废旧零部件设计成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灯具等造型奇特富有艺术性的东西,同时把它们引入到室内,让缺乏艺术创造的室内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的产品丰富了室内空间的组合,满足了人自身追求“自然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统一的欲望。

如意大利设计师卡埃塔诺・佩希尔的作品中两把造型奇特、表现力丰富的椅子。自1985年以来,他不断的发表以“再生资源”为题材的设计作品,并以其杰出的创造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世界上众多欣赏者的肯定。

1972年开始,他以布为素材,加上天然乳胶漆结合成一种坚硬无比的质地,并反复试验将其制成椅子,并在意大利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具生产厂家加西那公司批量生产。佩希尔非凡的创造性在于:他认为“造物之主就在有创见的创造设想之中”,他认为他的工作对于社会的最大的益处就在于从人们认为已经无用的材料中发现新的表现的可能性,因为他所用的布全是回收来的破布,而在他之前谁也没有设想过布这种柔软无力的材料可以做成坚固耐用的椅子。他设计的椅子的主题叫做“柔软的椅子”,因为一部分材料还保持了布的本来面貌。

四、“绿色设计”产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前景。现在人们寝食无忧,而面对这告诉发展的社会,人们在无保留的付出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自身身体健康情况。一方面,人类调节好生活规律及注重锻炼,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对居住环境特别是居室环境加以重视。

虽然目前地球人口已经有60多亿,但是,人口的数字是要不断增长的,如同一个抛物线的走势,到一定的时期将达到高峰。可是,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人口的居住区域的扩张必将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绿色环境的减少,废品的增多,迫使人们改变观念,在减少绿色植物破坏及矿物质开采的同时,利用废品制作成可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物品(以对人类身心健康无碍为前提)例如:铅笔、可回收利用的电话机、包装品、化妆品等。

如果我们考虑深远一点,那么就需要从这是开始注重废品的回收利用。对可再生的塑料、废铁等再次制造以满足人们需求,而这些废品经过设计师的创作,由原先毫无价值的物品而变成一种无形价值的用品及艺术品。这种艺术品被引入到室内设计中则强调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在室内中的表达。

再如车轮桌子,其艺术造型与齿轮和曲线的柔和力进行了有机的统一,使其更具有超强的创造力、想象力。或许没人能想象得到,设计师会用被人丢弃的自行车的车轮和齿轮来设计如此美妙的桌子。它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不言而喻了。

五、个人主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人类社会瞬间进入到21世纪伟大的信息化社会,人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而这种需要又是建立在破坏绿色资源和矿物质资源基础上的。如果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我们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以产品为例,如在产品的设计上,可以对产品进行简化设计来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推动社会与人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思想认识角度出发,人类是进步了,但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而这种代价也把人类推向了衰亡。由于受人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考。

其实,人对自然有一种眷念之情,尤其是身处居室之中。绿色设计手法就是为了摆脱室内沉闷毫无生气的心态。居室有了活力,但是当你面对一面面墙时,你是否感觉又缺少了什么呢?我们室内设计师按设计主流进行的,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废旧事物对室内进行新的设计,为我们的室内设计思潮再增添一笔。如把自行车的齿轮嵌到墙体表面作为一种装饰,一方面,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绿色环境的破坏程度。不过,目前我们必须对眼前的情况加以重视以此来说服人们,让其感悟破坏自己周围绿色环境的危害性。

首先,必须改变地球资源无限论的观点,必定地球上的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擅自利用。

其次,要对那些缺乏认识的人们进行教育开导,让他们能够深思远虑认识将来的状况。

最后,作为设计者,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可再利用的资源美化室内空间,增加艺术文化,毕竟如今的设计界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为此,我们也应该竭尽全力去营造这样的环境。

综上所述,“绿色设计”产品是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结合体,它包含了建筑设计领域与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各个元素,如我们常提到的点线面元素,其中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尤为突出。因此,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产品的前景将是无限光明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定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许平、潘林著.现代十大设计理念――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6

【关键词】生态环保服装绿色设计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信息爆炸、职场焦虑、生活压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各种危机使得美好生活距离人们越来越远。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其中提到: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然而,在10年后爆发的“能源危机”把全球性的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人类对自身生存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建构人与自然的新型审美关系的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艺术设计领域也引发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即绿色设计。

一、解读绿色设计

(一)绿色设计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在设计领域开始出现的一股潮流,强调生产与消费环节都需要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就是最初的绿色设计(GreenDesign)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指导设计师的设计方向,更倡导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促使社会各界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人类与外界的关系。绿色设计的概念与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接近,所以在各种场合经常被相互替换使用。

(二)绿色设计的发展状况

早期的绿色设计概念是单纯的从材料和生产环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在各类产品制造业里,各种新型的环保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度成为创新的形式。之后,简约主义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去繁从简,从产品风格上给绿色设计注入了新的含义。再后来,生态环保的概念由生产层面扩展到了消费者层面,引导绿色消费也成为绿色设计策略的环节之一。直到今天,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下,绿色设计更是一个时代的设计命题,是一项从设计源头的材料选择,到生产加工环节,再到包装、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程,在建设人类生态家园的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三)认识绿色服装设计

在服装设计领域,绿色服装设计的概念也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关注生态平衡,讲求环保,追求历史回归、自然回归、寻求人文关怀,成了当下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特殊要求,绿色服装设计也成为现代服装产业下发展的必然方向。服装的“绿色性”是集设计师环保思想、服装材料开发利用、服装风格表达、无污染生产流程、穿着安全、绿色包装和销售等属性于一体,全面贯穿生态环保的理念,不是简单的从某一个层面考虑环保,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

(一)“师法自然”的表现

“绿色”是浓缩了大自然特征与生命本质的理想颜色,“绿色设计”也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上提出的设计思潮。对于紧张焦虑、都市快节奏、环境污染、能源减少的现代生活状态等一系列问题,绿色服装设计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提倡使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在服装材料的选用上,除了开发新型的环保纤维外,还选用纯天然的动植物纤维原料,或者挖掘传统的防染技术;在服装色彩运用上,可以借鉴如海洋色、森林色、天空色、泥土色等一系列的自然色调;在服装图案设计上,可以借鉴自然界各物种的形态进行设计,如昆虫翅膀的纹样、花鸟鱼虫等题材来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造型上,可以通过对服装结构的重新塑造追求自然、无拘束的舒适性,强调原始服装中那些自然随意的风格特点和乡村田园式的诗意美感。自然界中的元素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是设计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二)人文关怀的体现

当前绿色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人性自由,也有别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文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除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以外,更赋予了广泛的新含义,不仅仅停留在自我感受的小个体上,还要考虑他人,在关注人文环境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在关注人类的现在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

现代设计范畴下的绿色设计更是人文精神需求的体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观念下却蕴藏着人类对生存发展、对自然环境和谐的共同需求。正如在绿色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与当下环境的协调融入;工业设计中,注重考虑以开发节能环保型产品或利用物理能源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室内环境设计中,要求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在服装设计中,拒绝采用动物毛皮面料并替代各种新型仿裘皮面料进行设计来倡导保护动物等,这些都是新时期赋予的人文精神需求及在设计中的文化体现。

(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是一项保护世界生物资源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当代的科学术语明确提出来。1981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台了第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保护地球》文件,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新世纪,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的理论背景下,绿色设计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推进,设计思想的成熟和责任意识的产生使得绿色设计有了新的本质内涵,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地球能够永续开发利用并支持所有生物生存的能力。

伦敦时装学院对“可持续”一词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的理解为“合乎道德及责任的运用资源,不损害社会及生态平衡”,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给了更深入的解读,将“发展”与道德责任、与生态相联系。今天的设计,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谋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可能带来的美好和快乐,也可能带给人类的是破坏和毁灭,设计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绿色设计作为一个新潮流,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风格表现和设计形式的变化,更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变革和导向,是人类迈向美好明天的可能途径。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表现与应用

(一)面料的绿色性

面料是人的第二层皮肤,采用环保面料是绿色服装设计的重点。服装面料的绿色性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采用由天然植物、动物纤维和毛皮加工形成的传统的棉、麻、毛、丝等面料。即便是棉、麻、毛、丝也未必是真正安全和绿色的。如果天然纤维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导致纤维中农药的残留,制成服装后也会对人的皮肤产生伤害。若染色时使用过量的甲醛和重金属也会伤害消费者健康。所以,环保面料是指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通过检测的纺织行业中,选用对周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材料,并按标准生产出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服用面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技术也为人类更好地生活而服务,新开发的包括具有可回收利用,无污染,健康舒适、功能性等特点的新型面料也都是环保生态的体现。特别是新型的功能面料的开发,因其在特定领域有着特殊要求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及消费者的亲睬。比如户外运动的服装,需要具备防紫外线、防风、防水、御寒、吸湿排汗等功能;消防员、炉前工等特殊岗位的服装,需要阻燃的功能等。面料的绿色性更多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简约风格的体现

“少则多,多则惑”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观点。这个观点延伸于设计领域也同样合乎道理。当下的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材料的消耗,重视材料的循环使用,从而使得“少就是美”“少就是多”在设计理念中有了新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简约风格正体现了现代人简单而高贵的生活理念,遵循“少就是美”的设计美学原则,在服装结构设计中,重“质”而不重“量”,重“机能性”而不重“装饰性”,去繁存简,以结构设计的目的满足人体功能的需要为出发点,去“设计化”地演绎着简约主义风格服装设计的核心思想,侧重于穿着者的舒适程度和对其所需环境的适应性和功能性上。另一方面,简约主义风格的服装在设计上也许会有多种穿着方式,以达到不一样的穿着效果,以适应更多的环境变化和需要。简约主义是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服装设计风格。

(三)绿色管理与营销

在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生产企业不应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降低面料品质或违规生产流程,应本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产有益于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产品为己任,重视整个产品研发到生产制作的过程,进行绿色管理,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营销过程中,绿色包装是必须被关注的一个环节,既要降低包装成本,又要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不能过度包装,造成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调和视觉污染。企业应在管理和营销上做出努力,将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实施绿色包装及绿色营销,树立设计师、企业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打造良性的绿色市场经济氛围,推动全社会的环保生态发展,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且更加尊重生命和价值。

(四)绿色的消费观念

全社会各层面都在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而努力。其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作为企业唯一不可掌控的部分,但消费者的意识一定会影响和限制企业的生产方向。所以,消费购买环节是结果制约过程的形态表现。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曾掀起了“绿色消费者运动”,这是一项通过消费领域来触动影响生产领域的环境保护运动,并在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作出了明确定义。概括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

贯彻绿色设计的理念,不仅要培养设计师和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全民正确的消费意识,改变传统的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在促进人类的健康生活状态和良好环境上共同努力。

结语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认为是新世纪面临的严峻考验。21世纪,是人类反思生命、能源、环境、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时代,倡导“绿色服装设计”的概念是现代文明及生活的标志,并成为服装行业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绿色服装设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乃至企业管理等整个过程中都体现环保意识,在各个环节中贯穿环保的绿色理念。它也不仅限于对服装自身和周边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还蕴含了设计师、生产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是真正以人为本、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人文关怀。在不断满足各层面需求的同时,认识到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才是未来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道路。

(注: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人文社科类指导性项目“基于生态环保概念下的绿色服装设计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G535)

参考文献:

[1]许平,潘琳.绿色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吴春胜,何潇湘.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与策略[J].丝绸,2004(5).

[3]沈华菊.多元影响下的服装面料及其对人文关怀的思考[J].天津纺织科技,2007(4).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7

关键词:绿色雕塑;绿色理念;伪绿色设计;艺术与科学融合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111-03

"Green"principleofContemporaryUrbanSculptureart

HeJing-jing,HuangYi-di(CollegeofDigitalarts,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inadditiontothecontemporarygreenurbansculpturedesign,thedesignerneedstofollowtheprincipleof4R,andalsoneedtocomplywiththelawandthedevelopmentoftheart,withaseriousandresponsibleattitudetocreation.atpresent,therearemanyuncertainfactorsintheprocessofthegreendesignevaluationofurbansculpture,anditisneededtodevelopevaluationcriteriaandimprovetheaccuracyoftheassessment.throughtheanalysisoftheexistinggreenurbansculptureworks,thearticleconcludedthatthepromotegreenideas,economicalandpracticalgreenproduct,eliminatepseudogreendesign,fusionofartandscience,whicharethefourcontemporarygreenurbansculpturedesignprinciplesaresummarized.itisnotonlyasupplementtotheprincipleof"green",butalsoprovidesareferencefortheevaluationofthestandard.

Keywords:greensculpture,greenidea,pseudogreendesign,fusionofartandScience

internet:.cn

城市雕塑是公共环境里为大众服务的室外雕塑艺术形式,简称为“城雕”,目前还没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颁布的《上海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中释义:城市雕塑是指在本市道路、广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区、开发区内塑造的独立形象雕刻作品。城雕也是艺术家运用形体和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性,在公共环境中赋予人们感受和联想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故此,设计者需要更多地考虑市民在使用和参与的过程中,城雕、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入绿色设计理念是实现城雕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一种理性选择。

当代绿色城雕设计除了需要遵循4R原则,设计师更要以一种认真而负责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把握作品的“绿色”艺术形式、“绿色”概念和“绿色”艺术现象。在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下,绿色城雕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和现象既不应停留在过去,也不要受限于既定概念,需要顺应艺术潮流,认清艺术发展规律,不断萌生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形态,显示出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一、原创性和唯一性

雕塑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艺术家不断的发现和创造,雕塑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一系列的审美活动而创造的产物,所以它必然包含作者独有的审美情趣,这便造就了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和原创性,其中包括主题、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唯一性,以及艺术形式、风格、尺度和加工工艺的原创性。那些简单模仿、批量复制的雕塑作品,势必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最终会被遗忘在某个垃圾角落,但它已经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二、为地域文化和人而设计

在城雕设计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雕塑的环保功能并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的必然选择。城雕设计理念必须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统一,以体现不同城市的个性特色、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提高城市知名度为目标,是成为一个理想的绿色城雕作品的必备条件。同时,现代城市是个对一切公民平等开放、自由准入、平等参与且包容性极强的公共空间,这也是城雕之所以在城市立足的核心精神。

1981年,由理查德・塞拉创作的雕塑《倾斜之弧》或称为“铜墙铁壁”(如图1)是延伸120英尺、高12英尺的钢板制品,当地人们因它阻碍了其在联邦广场的行走,将它称为“生锈的钢铁屏障”,联邦服务总署共收到近4500封要求拆除这件作品的投诉信,为此还举办了听证会,作品最终被拆除。塞拉在听证会上说到:“我是通过处理既定现场的环境因素来创作作品的……它的构思和产生是与现场的特殊环境息息相关的……挪动《倾斜之弧》就等于毁了它。”虽然如此,但还是被转移到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内收藏。事实很明显,他虽满足了地域文化,却忽视了人的因素。江苏张家港的名为《帆船》的城雕也有类似遭遇,当年政府招标的时候,参与决策的人员都觉得“一帆风顺”寓意不错,结果刚建好就遭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原因就是“帆船”是“翻船”的谐音,不吉利,无奈拆除,这也是一种浪费的污染。

三、雕塑作品本身倡导绿色理念

雕塑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需以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为主体,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区域引发大众对生态观、环保意识的重视。

(一)抽象寓意的启发

绿色抽象雕塑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雕塑材料,如钢铁、青铜、石材或木材等,体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对环境生态的迫切要求,在这类雕塑作品中,绿色生态概念被扩大化、宽泛化,起到了向导与教育的作用。当代景观和艺术设计不再是一般的模式化的产物,不再是传统的“形式美”概念的表达与演示,而是逐渐注重对于人们的内在心理世界产生激发和影响的意义①。彼得・沃克的很多作品不失为是通过抽象寓意的启发来倡导绿色理念的典范,他强调几何和秩序,材料上除了使用新的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还挖掘自然材料的新魅力,通常将自然材料用一种抽象而极简的人工形式表达出来,体现出工业时代的特征。例如1979年彼得・沃克为哈佛大学设计的《泰纳喷泉》(图2)(tannerFountain)是一个没有水池的喷泉,由159块石头排成了一个直径18米的圆形石阵,喷雾设计在石阵的中央,人们可以在里面任意穿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具象形态的语言

一切对实物自然形态的忠实再现的艺术表达方式都属于雕塑具象形态的表达语言,具象形态能让人一目了然,具有直接反应和表意明确的特性,使用具象形态的表达语言不失为还原自然形态的最好方式之一,特别适合用在倡导绿色理念的宣传中。2010年11月16日,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缔约方第四次会议的背景下,世卫组织在蒙得维的亚街头放置了一组呼吁禁烟的雕塑《香烟的丛林》(图3),号召人们不要迷失在香烟的丛林中。当刺激物激活我们的感觉神经,由此引发的感受被传送到大脑做处理时,关注就产生了②。

四、经济实用的“绿色产品”

绿色设计理念下的城雕作品不仅可以从形象上美化城市和教育大众,还可以同时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既可以向用户和社会提供功能先进实用的绿色作品,也可以创造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或潮汐能来发电,产生新的有用能源。由伦敦设计师劳里・查特伍德(LaurieChetwood)设计的《伦敦绿洲》(图4-5)形如一颗参天大树,是以大量艺术形式展示由绿色创新科技支持的太阳能城市艺术装置。花朵开合,展示“花枝”里太阳能电池的运作;绿洲中心躯干装有热风筒,用风力使内部涡轮旋转制造更多能量,同时为装置散热;装置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燃料电池,以储存由太阳能和风能提供的能量;此外,还能收集雨水给人们降温或灌溉田地。作品利用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处理系统,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作品。

五、杜绝“伪绿色设计”

伪绿色设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为经济而设计

目前很多雕塑题材雷同或缺乏创意,主要原因是为经济而设计:1.在经济利益迫使下,雕塑家多数是依赖客户需要、理解和感受,很少凭借独立的价值判断来选择恰当的形式定位,其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受抑制而不得发挥;2.在从众心理支配下,“拿来主义”使得一些雕塑作品“水土不服”,沦为没有艺术价值的“垃圾雕塑”;3.选择雕塑设计师的标准不严谨,忽视了不同作品特点对不同风格的设计师的要求也不同,往往造成客户不满意。“为经济而设计”的方式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其雕塑作品可能是一次性的,或是被大众所摒弃的,又或是因为造成严重危害后,被政府部门强制处理的,甚至遭遇被拆毁的命运,这就是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设计③,最终还会导致大众对城市雕塑审美能力的普遍降低。据新闻报道,2004年底,有关部门对北京城市雕塑进行全面普查,筛选出差的雕塑15座,占总数的1%,另外在案登记的已经拆除34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形式主义

1.口号化。不论城雕作品是否“绿色”,宣传口号一律被冠名为“绿色设计”,作为吸引人眼球的卖点,具有欺骗性,有些作品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形式化。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形式化,认为只要有水、有山、有植物就是“绿色”,有悖于“绿色”的初衷。如常年干旱的地方出现大量的人工亲水雕塑广场,或者城市供电紧张的夏季大搞所谓的“绿色冰雕展”等,不但不“绿色”,而且还损耗资源和能源,典型的“伪绿色”设计。

六、艺术与科学融合

前文中已经枚举了几个雕塑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例子。当我们追求绿色环保的新艺术形式时,科技就会出现在艺术的身旁,帮我们解决问题。当我们追求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来启迪思维时,我们觉悟了科学是在寻求规律,艺术在提升境界、提升美④。

绿色雕塑设计涉及材料、设计、工艺、环境和管理等多学科知识,需要收集大量各学科相关资料,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我们必须作进一步工作:

(一)绿色设计方法的综合运用: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设计、模块化设计、面向拆卸的设计、面向回收的设计、长寿命设计、节能设计、虚拟设计等,需要针对具体雕塑作品的不同特性,将上诉方法合理组合并灵活应用;

(二)目前,城雕的绿色设计评估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制订评估标准,并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三)将绿色雕塑设计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来考虑,除了对技术方法、设计流程和评估体系进行深入探讨,还需对保证绿色设计能够有效实施的外部条件,例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责任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语

目前,很多国内外艺术家以及理论工作者已经逐渐开始关注如何实现雕塑作品与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融合,如何在作品材料和创作方式上最大限度的使用原生态材质和现代环保材料,为城市雕塑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故此,雕塑家和雕塑设计者都应该真正深入涉及绿色设计理念的各个关键环节,多层面、多角度将各个设计要素进行宏观控制、有机整合,将其理念完美地融入到整个城市雕塑设计和制作之中。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城雕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支持,绿色设计理念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雕设计应注重最新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实际运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高度。设计师和艺术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自然,更多的考虑人、自然和环境三者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单纯以人为中心,这是绿色城雕设计的前提和始终要遵循的原则。

注释:

①翁剑青.超越本体的价值含义-公共艺术的广义生态学管窥[J].文艺研究,2009(09).

②[美]RogerJ.Best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8

【关键字】绿色空间;传统文化;伦理性;表;里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引言】非典的无忌横行,印度海啸的嚣张,北京雾霾的常态化,南极冰川融化的不争事实,这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突显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趋严峻,而钢筋水泥筑就的现代都市更使生存其中的人渴望自然,回归绿色的期盼。同时,盲从中的一些误区也催生了设计界的极度“物化”的跟风现象,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对绿色空间的营造只是停留在“表”层次的模仿,所谓的绿色,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和语素的叠加。究其根源,道德伦理性才是东方文明思考一切事物的“初点”,更是设计界所依从的根本。人、绿色、设计三者辨证关系所构建的绿色空间思想体系,从应用、精神、文化的角度诠释其本质和深层次的思想,为现在和后来者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表”和“里”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004年10月16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会中澳大利亚学者mathews认为要构建环境伦理学,必然要赋予一个全新的理念,要从东方的道教、佛教中寻求,环境伦理学是不可能建立在西方那种主客二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1]那么,人、绿色、设计三者的辨证关系必将成为本世纪全人类关注的焦点,有必要构建和重组新的绿色空间思想基本体系,如图所示:

一、人与绿色的和谐性(精神)

绿色的概念狭义上讲,是自然界中普遍可见的颜色,是人生理需求上的一种认知;广义上讲,绿色在精神层面上陶冶人的情操,也是传统文化“意”的感悟。

中国古代在人与绿色的相互融合方面,儒道的传统哲学思想功不可末。儒道哲学的共融点是“天人合一”,是在生命的基础上,作为兼自然与上帝二义之“天”与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和谐关系。“贵和尚中”是儒家伦理的一大特点,“贵和”即贵和谐、和为贵;[2]同时,道家哲学虽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没有象儒家思想那样被重视和采纳,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其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总之,中国古代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一致认为人是天地所生,是自然中的一分子,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彼此相互依赖。可见,绿色空间思想体系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更是人类经过岁月历练后的精神沉淀。

二、绿色与设计的可持续性(文化)

儒家的“贵和”和道家的“自然义”都是建立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恰恰设计的文化性是绿色空间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本思想体系进一步的拓展和不断革新的平台。

人类从原始社会为了生存而掘穴或简单的围合,到如今的钢筋水泥筑就的庞然大物,是人类在不断解决居住需求过程中,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装饰手法来诠释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特点,以及空间和人的关系,在装饰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现实中,经常面对的许多客户在谈项目时,大多会提到最好能体现设计的地域文化,诸如此类等等。文脉及地域场所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发展所积淀的产物的体现,设计在认知上是简单的拿来还是弃“表”取“里”,其实这是个人感悟的过程,不仅是对尺度的感悟、空间的感悟、对人性的感悟,而对待文化依然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所谓“神形兼备”就是“天性为神,人性为气,物行为形”的高度概括,有了人性的“气”才可驭“形”于动人。中国的园林特色举世无双,遗留下来的经典园林中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大多体现了主人文学修养,融入了主人的情感,同时加上能工巧匠完美的结合,赋神于其形,才有了如今的浑然天成的气质和灵动。多数的园林并非是现今的容貌,规模也不是建设一次到位的。它是一个不断感悟、不断修缮、不断补充的过程,是不断地注入自己的感情,达到“里”与“表”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是要有选择的采用,取意舍形或形意兼之。如把提炼和抽象化后的符号语素融入到现代空间语境中,拿来的符号必须是否符合特定空间语境所追求的文脉特征,这样的拿来才不会使符号停留围合的“表”。可见,在设计作品中如不考虑文化融入和做到有感而发,其作品必定是苍白无力的,这也是东方文化的一种情结。

人类不再沉于征服自然,而学会了和谐相处;人类不再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感悟到了“表里如一”的永恒和文化的厚重。绿色空间思想体系所宣扬的文化性是设计的精髓,也是古老文明得以繁衍生息的源泉,更是社会和谐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三、人与设计的技术性(应用)

人与绿色追求的是和谐,绿色与设计蕴藏的是文化,而人与技术却是和谐、文化的完美结合。在绿色空间思想体系中,人与设计间的关系却是整个系统的实践环节,但在我们身边却存在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技术决定论思想,想把技术与老祖宗的理论分离的误区或断章取义。伴随着技术文化的垄断,其越来越暴露它的负面性,也意味着与过去的逐渐割裂。

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已把一切一切都寄托在技术上,不自然间取代了“过去”,它带来文明也带来了种种不安,正如荷兰哲学家舒尔曼言:“技术正在变成全球的力量,它开始染指人类的历史根基,而且正在向人类历史注入极不稳定的因素”。[4]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要在设计与环境间找到一个平衡模式--“中间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技术选择上的经济性、本土性和技术水平的简单合适性。批判的继承现代技术,不顶礼膜拜西方的技术也不相信技术的无用论,其实正是儒家的“尚中”即崇尚中庸之道思想。设计师必须能动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对“中间技术”的理解,这也是设计界一直在追求的最佳状态。

“尚中”是我们传统的伦理思想,虽在技术和商业利益的浪颠中显的是有限的,却是非常重要和值得思考的。对有些在法律中难以限制和规范的行为,设计者能从伦理层面认识自己的行为并找到可行的方向,为人类的和谐、可持续构造一个真正的绿色空间。

【结语】

绿色空间思想体系在应用、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剖析和整合我们的思想,它在人、绿色、设计彼此的辨证关系中诠释了人类生命活动与存在的意义。绿色空间思想不是纯粹的概念,需在应用层加以深化和延伸,才能真正认知建筑围合空间的本质,感知其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从传统伦理哲学的高度阐述其“里”的深层次表述,让其融入我们的血液,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进而才能为我国本土文化设计的发扬光大找到厚实的土壤。

参考资料:

[1]王国聘.在吸收与交流中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2004

[2]《荀子天伦》

[3]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4]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面的挑战.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9

关键词:绿色设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063-02

1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绿色已成为健康和谐,安全幸福的代名词,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指标,是经济发展状态的量度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可以说,绿色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致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设计对绿色理念的实践所具有的巨大助推力,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绿色设计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产品设计,广义来说就是从产品最初的设计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市场流通,以及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都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产品所应有的基本功能及质量等。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在设计过程中,更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环境效益,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在产品的设计之初,要考虑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考虑材料的生命周期和分解性能,以保证产品或包装废弃后容易回收和分解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产品的可回收性与可拆卸性主要是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为前提的,注重产品的结构设计,易拆卸、易重组,以便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绿色设计所追求的理念是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在满足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维持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以保证地球和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在其不断为人类提供优良产品,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背后,人类所付出的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地球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产品外部的视觉效果,这更加剧了产品设计中无节制的浪费与重复。正是这样的粗放生产,与盲目消费,让工业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诟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在其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与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注重有限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服务。这本书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理解其观点的人少之又少,一直到后来的“能源危机”爆发,他所倡导的绿色设计理念才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

3绿色设计的运用

3.1绿色设计现状

人口增长快,自然资源稀缺,环境污染严重,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日渐突出,除了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之外,人类所制造的大量的生活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增加的物资消费,而这将耗费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令人担心的是,绿色设计虽然已被人们普遍认可,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执行效果并不令人乐观。资源浪费随处可见,消费垃圾越来越多。一次性的木筷、白色的泡沫饭盒,到处飘扬的塑料袋,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城市中有超过1/3的固体垃圾都是产品包装,这说明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在当今社会,人类的消费观念,极度依赖视觉刺激,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在这股强大的视觉风之下迅速发展。包装不再作为单纯的产品保护媒介,而成了产品质量的代言,亦或是商家一种变向的商业广告手段。不少设计师已经对绿色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更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绿色生态文化的形成。

3.2践行绿色设计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领域,绿色设计不仅仅只是像以往一样风靡一时的设计风格,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喜乐爱好,应该而且必须要成为一种设计理念的变革和社会观念的认同,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3.2.1政府层面

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其中,不仅要对现代人负责,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同时,要在整个社会倡导绿色理念,加大绿色设计理念的宣传教育。同时,政府要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粗放的生产方式,提倡节约与实用,从客观上促进绿色设计的良性发展。

3.2.2社会层面

社会上的民间环保组织应该把绿色设计的理念内化为组织内涵,利用自身人员广,操作灵活的特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此外应做好政府的帮手,为政府的决策献言献策。作为生产垃圾的“制造者兼使用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的消费者群体,更应该转变消费观念,不能一味的追逐潮流,注重外观,而要讲究实用,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绿色产品。这不仅促进绿色事业的发展,也是对自身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负责。为了避免重复购买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生活中还要学会合理安排,循环利用。作为生产厂家,也要对自身的生产理念、生产模式进行转变与重新包装。要把探索绿色材料,运用绿色设计作为自己的责任。

3.2.3设计层面

设计师不仅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同时也是设计产品的缔造者。由于现代人的消费越来越注重视觉因素,对产品的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而这恰恰是造成资源浪费与产品污染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努力探索绿色材料的应用,通过自己的设计经验与技术创造出简洁、实用、环保的新式绿色设计。

4结语

在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在绿色设计领域以取得一定成就。如美国的“能源之星计划”,日本的“绿色行星计划”,加拿大的“环境清洁计划”及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一切都说明绿色设计适合民心、顺应民意,合乎社会自然发展逻辑。随着绿色设计一步步应用与推广,相信在未来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提都将会得到妥善处理,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必将给绿色设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柳冠中.工业设计史[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绿色设计的时代意义篇10

关键词:批判的地域主义;绿色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而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是基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特征、建构地域的文化精神和采用适宜技术经济条件建造的建筑。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批判性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既要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相关特征,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这才是其思想旨意所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的出现,大家在过度追逐绿色建筑的功用与功效的同时,很容易忽略建筑体所处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甚至会对于这些因素全然忽略。这是对于建筑的一种不太尊重的做法,批判性的绿色建筑首先不能遗失这个根本。建筑只有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良好的融合才能够体现出其特征与价值,这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宗旨,更是批判的地域主义理念下绿色建筑应当有的设计形式。

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体现在我国许多有着厚重的人文色彩的建筑设计中。例如,我国著名建筑家冯纪中先生在80年代初在上海松江设计的方塔园,就具有十分明显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冯先生很早就表现出对转化传统形式的兴趣。如在1950年代同济大学和平楼及青年楼的设计中采用粉墙黛瓦,就是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对江南民居的形式进行了运用和转化,是现代手法和传统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些设计手法中不仅很好的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发扬了当地的历史,这也是对于这些重要人文要素的一种传承,让建筑体能够体现出浓郁的人文特征。这是很好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体现,这一点应当在以后的绿色建筑中更好的得以体现。

二、“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

“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是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这也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绿色建筑应当有的一个设计方向。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建筑体在设计时应当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舒适和谐的内部环境。现在的许多绿色建筑设计的都过于复杂,在众多智能元素的引入后建筑体功用非常强大,但是这些复杂的设计很多时候却并没有将人的需求与习惯作为最直接的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很好的得到体现,这种空间设计模式并不合理,效用也不明显。批判性的地域主义下则应当从这一点上做出改善,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

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设计的“二分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的设计范例。这是一处位于山顶的别墅,依山就势,设计师将一个别墅划分为两部分独立空间,设计成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内部结构。整个“二分宅”在建筑用材上也非常注重原生态,充分考虑了人的舒适性,选用了大量中国传统的土木材料,并且整个房屋采取框架结构为主导,这能够很好的让内部空间具备保温降噪的功效,充分考虑了人居住其中的空间体验。这种原生态的设计模式不仅很好的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经典原素,整个设计中也极大的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

三、对场所的尊重

批评的地域主义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建筑体所在的场所的具体情况,要在设计时对于其所处场所更为尊重。这不仅能够让建筑体更好的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这也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建筑体应当具备的一个重要特质。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就很能凸显这一点。香山饭店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这里景色自然天成,又有众多寺庙亭台和建筑遗址。按贝聿铭的话说,这种环境“决定了香山饭店应以一种适当的面貌出现,使其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我们即不打算照搬西方的建筑形式,也不准备原封不动地套用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中的某些要素诸如大屋顶之类。正是在这样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最后设计成一幢低层的具有园林与民居典型性格的旅馆,院落布置为其精髓所在。”最终香山饭店营造了一个让人感到中国典型园林与民居地域性浓厚的场所感。这种对于周边场所的尊重,并且将建筑体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充分考虑并且融入建筑体中的设计模式,这不仅很好的打造了一个与场所和谐共融的建筑,这也充分体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的旨意。

四、强调真实的体验

如果建筑体能带给人非常真实的体验,这种真实既表现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辉映,又表现为建筑体自身的用材、设计形式等和周边的场所的融合,这样的建筑毫无疑问能够带给人非常直观的真实体验,这也是评判的地域主义下绿色建筑应当有的一个设计宗旨。

王澍作为中国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其设计的作品被誉为是建筑界最具中国传统特征的作品。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为例,整个建筑体极大的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的共融,设计师抛开了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些经典规划方法,而是将建筑周边的环境作为设计时的最主要依据。在这样的理念下打造出的建筑不仅能够很好的与环境共融,并且会带给人强烈的真实体验,人们在置身于建筑体的同时会强烈感觉到置身于整个环境与氛围中。这也是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绿色建筑的重要思想所在。

结语:批判的地域主义绿色建筑不仅是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一种延伸,在这种思想与理念下打造的建筑体也能够更好的凸显建筑体周边的环境文化,凸显对于场所的尊重以及注重人的感受。这些都是批判地域主义绿色建筑的设计宗旨,这些理念也将有助于打造出更加优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宾.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J].山西建筑.2008(08)

[2]范燕群.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建筑的地域性[J].山西建筑.2006(18)

[3]王颖,卢永毅.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阅读[J].建筑师.2007(05)

[4]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05)

[5]刘启波,周若祁.论绿色住区建设中的地域性评价[J].建筑师.2003(01)

[6]怀伟.以批判的地域主义观看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D].江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