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专业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28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中职中餐烹饪专业基本功课程体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中餐烹饪基本功的学习亦然。各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师必须尽快完善《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体系,按照合理的《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烹饪基础。

1.潮汕地区中职烹饪专业发展现状

1.1学生的基本情况。

针对潮汕地区具代表性的中职烹饪专业,我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36分,收回问卷136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潮汕地区烹饪专业92.65%的为男同学,5%的为女同学。由于自己兴趣学习烹饪的有88.24%,服从父母安排的有1.47%,学习基础差、高中考不上的占7.35%,为了就业的占2.94%。

1.2烹饪专业师资力量。

烹饪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教师的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潮菜烹饪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1]。

潮汕地区中职烹饪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型是来自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在烹饪专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第二类型就是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毕业后,又修读了烹饪工艺与营养的大专课程,在没有接受师范教育的情况下,担任烹饪专业的教师;第三种类型就是从社会中来,他们在餐饮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凭较高的烹饪技能和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职业学校任教,他们是企业行业的能工巧匠,有部分通过函授途径取得了专科学历。从上述三种师资类型来看,双师型人才比较缺乏。

1.3中职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餐饮企业需求相适应,理论与实践等全面发展,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继续学习能力和行动导向能力,具有实践创新和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烹饪技能人才。在学校期间,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取得中级烹调师或中级面点师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式烹调、中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及厨政管理等岗位。成绩优秀者毕业后能继续学习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阶段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甚至本科阶段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1.4潮汕地区烹饪专业中餐基本功课程的设置。

通过潮阳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课程设置表(表1)和汕头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课程设置表(表2),了解潮汕地区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中餐基本功课程的设置情况。

表1潮阳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课程设置表①

表2汕头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课程设置表②

从表1和表2潮汕地区两所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两所中职的烹饪基本功训练(实操+理论)课程只设置了一个学期、一周6个学时的教学。从上表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学校对烹饪基本功的学习不够重视,有待进一步改善。

烹饪专业的《中餐烹饪基本功》包括刀工技能训练、翻锅技能训练、烹饪原料初加工训练、调味技能训练、火候技能训练等。中餐烹饪基本功训练是烹饪教学的基础,内容较多,行业上的师傅一般要花3~4年的时间才能打好扎实的烹饪基本功,所以中职烹饪专业烹饪基本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在校期间的每个学期。

1.5中餐烹饪基本功教材的使用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潮汕地区各中职烹饪专业《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尚未有一本专门针对潮菜的中餐烹饪基本功教材。

1.6烹饪专业基本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烹饪基本功训练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刀工技能训练、翻锅技能训练、烹饪原料初加工训练、调味技能训练、火候技能训练等[2]。潮汕地区中职烹饪专业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的学习一般只有刀工技能训练和翻锅技能训练,对夯实学生的中餐烹饪基本功没有起到全方位的训练作用。

潮汕地区大部分中职因学校经费紧缺、学校实验室建设落后,很多老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刀工技能训练和翻锅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演示教学―实践操作”,对于刚接触烹饪的中职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对于学生技能的提高没有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增强潮汕地区中职烹饪专业《中餐烹饪基本功》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烹饪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合理的课程设置、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培养“四维”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各中职学校必须给任课老师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学习平台,组织各学科专家对科任老师进行“四维师资”的培训,并组织大家考取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四维师资”分别指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师、职业指导师。希望通过此途径的培训,学校烹饪专业的老师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更深一层的提高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与生活上的指导,而且能为他们的实习与就业指明方向,所以培养“四维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2优化课程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学习有如下几个表现:①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陌生的烹饪学习与探究思路比较混乱。②通过初中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有一定的化生知识,但基础仍然很薄弱。③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一般,对需要思考想象的问题认识不清。④学生对实践操作课比较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态度较好。

课程的安排应该符合学生的行动导向、学习导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就业时才能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对学生的职业成长才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专业老师要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2.3开展模拟“酒店厨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烹饪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中餐基本功是成为优秀潮菜厨师的关键,我们应该如何优化潮汕地区中职烹饪专业基本功教学方法?据调查,潮汕地区各中职学校的烹饪专业都有其自己的教学模式。“酒店厨房一体化”是把烹饪实验室建成酒店厨房的模式,模拟酒店厨房进行系统的烹饪实践。目前在教学中,只有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有模拟“酒店厨房一体化”的实验室,其他学校因资金原因没能建设成此种教学实验室。

以韩山师范学院烹饪专业烹饪教学餐厅作为一个实际案例。韩师2005年9月开始模拟“酒店厨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餐厅的经营范围主要面向学校老师和学生,烹饪专业的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学习,韩师烹饪教学餐厅的组织架构如图1。

图1韩师烹饪教学餐厅的组织架构图

整个餐厅由一个负责人统筹,下面设置前厅部、厨房、财务和采购四个部门,部门所有岗位都由烹饪专业的学生负责。每个岗位都由高年级的学生带着低年级的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并教会他们做此项任务,老师会对操作中的错误进行培训和指导。部门岗位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轮岗,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岗位都有学习的机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掌握扎实的烹饪基本功,从而一到酒店实习能很快适应大规模厨房的生产模式。实践证明,模拟“酒店厨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韩师烹饪专业学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拟“酒店厨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其实是德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优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奔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是集中几个工作过程,按照一个工作工程循序渐进地完成,得到最终成果。我们建议烹饪老师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的教学观,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合理增加一些教学模式辅助教学,例如:“多媒体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演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讨论”的教学模式。

2.4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中餐烹饪基本功。

“工学结合”其实就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烹饪专业采用“1.5+0.5+1”的形式,即前一年半主要在学校学习基础文化理论、专业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基本功技能;第四学期以“企业实践”为主,其专业基本功要求和实训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最后一年到合作的酒店进行顶岗实习[3]。

潮汕地区中职烹饪专业为加强学生的中餐烹饪基本功,可以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学模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其实就是把学校的教学实践转移到餐饮企业,学生的成长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烹饪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技艺,学生必须熟能生巧,才能掌握扎实的烹饪基本功。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体会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指能在本专业当前职业岗位中“行动”,能在本专业升级后职业岗位中“行动”,能在其他专业的职业岗位中行动。它包含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行动能力结构分析如图2:

图2行动能力结构分析图

3.构建潮汕地区烹饪专业中餐基本功课程体系

3.1根据行业需要编写适合本学校的校本教材。

任何学校烹饪专业的开办,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有与自己长期合作的优秀餐饮企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餐饮企业的人才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和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和企业共同商讨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各学校教师要根据烹饪专业的情况,组织编写实习教材,把多年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编辑成册,为今后实习教学提供宝贵的借鉴,使实习教学改变以往的随意性,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4]。

烹饪教研科组要对各老师进行分工安排,促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烹饪老师的专业才能。每位老师要结合本学校的情况和企业的人才需要,认真编写符合自己学校的烹饪基本功教材。例如: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教材、翻锅基本功技能训练教材、原料初加工基本技能训练教材、调味基本功技能训练教材、火候基本功技能训练教材等。

3.2分模块进行合理的基本功练习。

术业有专攻,中餐烹饪基本功的学习亦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任课老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把《中餐烹饪基本功》的教学分模块进行练习。在学生基本功技能实践中,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动作、姿势等,有利于标准方法的掌握,学生烹饪基本功技能才能快速提高。只有分模块训练,老师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才能打好扎实的中餐烹饪基本功。

3.3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迅猛发展的餐饮企业的人才需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现代学徒制”其实是校企双赢的教学模式。新生在入学时,学校就和企业签订协议,每个学生都有选择资深师傅的权利,实施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会和企业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把学校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与企业脱节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和师傅进行交流与探讨,在工学结合期间,有专门的师傅教自己,学生觉得企业有归属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潜移默化中提高,日积月累后升华”。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烹饪教学的一个好的选择,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教学的种种优势,又符合当今高速发展的餐饮企业的需要和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的革新,会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3.4《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体系的评价。

对于中餐烹饪基本功的学习,学校要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课程评价体系,如表4、表5,通过评价了解学生掌握中餐烹饪基本功的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不足进行有效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更刻苦地训练[5]。

表4《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考核成绩汇总表

表5《烹饪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考评

4.结语

《中餐烹饪基本功》是烹饪专业的基础课,在烹饪专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少年来,这一基本功训练一直是烹饪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尤其对新入门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是其进入烹饪领域必须迈过的“门槛”。《中餐烹饪基本功》的教学内容很多,就是行业上的师傅一般也要3~5年才能基本掌握,所以学生不是通过几十个课时甚至上百个课时的教学,就能够掌握这些技能的。我认为构建合理的《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中餐烹饪的各种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烹饪专业人才。

注释:

①来源于潮阳职业技术学校教导处.

②来源于粤东高级技工学校教导处.

参考文献:

[1]陈少俊.提高潮菜烹饪教学质量的思考[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6):56-57.

[2]薛党辰.烹饪基本功训练教程[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3]施胜胜,张卫平.中职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8):192.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2

摘要: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招生数量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从加强对烹饪专业的重视、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校企联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中职烹饪专业教学。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能力培养;厨师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58-01

餐饮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对于厨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厨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厨师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提高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文章基于就业视角,对中职烹饪专业教学进行研究。

一、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效果一直难以提升,这与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1)招生数量少。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招生数量偏少。一方面,是因为烹饪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太合理,难以根据餐饮行业的人才需求合理制定教学方针和教学方向,导致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学手段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烹饪专业。另一方面,国家并没有充分重视烹饪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资源更多地偏向其他专业。这样一来,其他专业不断扩招,进一步减少中职烹饪专业的招生数量。难以招到更多学生的情况下,也就很难为餐饮行业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

(2)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职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但这样的教学目标其实并不明确,也不完善。专业技能只是成为一名厨师所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要想发展得更好,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及创造能力。专业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则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因素。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缺陷,让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空有职业技能,却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教学体系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烹饪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难以界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这就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杂而不精,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下手。同时,中职烹饪专业受到国家的关注较少,下拨的教育经费自然也不会多,对于教学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4)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人员,其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师资源少,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只有实践能力,却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却比较低下。这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二、就业视角下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策略

(1)加强对烹饪专业教学的重视。相关部门要重视烹饪专业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教学体系的更新,向烹饪专业投入更多的资源,保证教学设备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同时,加强社会对中职烹饪专业的认知,提高招生数量,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大多侧重于实践技能培养,而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则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应该改变这一教学理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烹饪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学会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岗位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此外,无论是什么行业,都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才更具有竞争力。烹饪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技能,不断会有新的菜肴和制作方法出现,因此,必须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难以跟上行业需求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与行业内部的联系与沟通。中职烹饪专业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行业内对厨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导向,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影响中职烹饪教学的重要因素。对于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不平衡的教师,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兼顾两面,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对于综合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还可以送出去进修,并积极引入新的专业教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餐饮行业的发展,为中职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必须加强烹饪专业教学,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培养成行业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井和.论中职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2]左旦.烹饪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烹饪教学;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03-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是特殊的,专业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法,积极组织实施,才能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在多年的烹饪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教育实践与思索探求,终于找到了一些可行之法,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

1.提升教师素质是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

我国的烹饪高等教育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烹饪专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当前从事烹饪高等教育的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尚不能完全满足高端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各高职院校应激励烹饪专业教师通过进修、国培、下企业锻炼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还应面向社会招聘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全面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

2.探索教学资源、寻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关键支撑

2.1心理教学,走出困境,快乐学习。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报考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多数以营养作为学习的支撑,在高中报读时,家长有所不解,孩子读了这么多年书,考上大学,学习烹饪,毕业后成为厨子,让亲戚和朋友看不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我上大学就是读的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就业面广,待遇还可以。所以专业课老师要经常开导和介绍餐饮业的发展,让学生安心学习,课堂上是他们的"老师",课后是他们的"师傅";做他们的"知心人",为其排忧解难,让学生走出困惑的池沼,轻松快乐地学习烹饪,这样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做保证。

2.2兴趣教学,技能支撑,美食保证。什么样的故事最精彩?什么样的美食最吸引人?

烹饪教学的第一课是基础。学生要了解烹饪工艺与营养这个专业,就必须以烹饪文化和美食吸引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烹饪的发展史,川菜的成长历程,通过观看《千秋川菜》、《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类纪录片,让学生明白烹饪的真正魅力。

烹饪教学的第二课是关键。人们不是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吗?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实训技能结合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面点制作技术课,老师讲一些特色点心的典故,拉一手银丝面,理论技能相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以美食作为支撑,让他们投身和热爱烹饪。

2.3尝试教学,循序渐进,技能提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教学,不但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拓宽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例如面点制作技术课只有让学生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把不同面团实训制品实践之后,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尝试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做,老师检查点评后,再示范,有助于学生技能提高。但前提必须有理论知识和基本功保证,犹如一个立方体的构成,理论知识作为点,基本功练习将点连成线,不同面团实训制品实训将线构成面,要想将面构成体,学生就要尝试,结合地方风味面点的特点,去创新,最后组成体。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立方体才能放稳,才能实现自己人身价值。

2.4实践教学,方向明确,定向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一年级系统学习专业课,二年级选择方向学习;例如学生选择面点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多安排面点制作技术课程,增加西点制作技术课程;这样学生在学校不但强化了技能训练,在餐饮企业也可以找到对口的岗位。

定向培养,学院应该组织老师去校企合作的餐饮企业调查,看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人才,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老师示范实训的制品与企业接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也不至于脱轨。

2.5模块教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模块教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种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例如原料学这门课,专业老师对面点熟悉,就让他讲授粮食类模块;专业老师对调料熟悉,就让他讲授调辅原料类模块,学生受益,老师轻松。

2.6校企教学,双师结合,寻求出路。将企业师傅请进学校,给学生讲一讲自己的从厨经验,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厨师长,在校和顶岗实习期间怎么学,如何学?专业课老师平时课堂加以辅导,有助于课堂质量提升。

2.7小班教学,全面指导,质量提升。烹饪实践课小班(30人)教学,这样有助于实训老师指导和管理,学生学习认真;师资得以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2.8点评教学,约妓修,博学明智。实训点评是实践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但有助老师找出教学的不足和学生的差距,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结语

烹饪作为人类最基本生活技能之一,担负着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需要的任务。在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中,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习烹饪知识的兴趣、整合教学资源、寻求贴合实际的教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升烹饪专业教学质量,满足人们对饮食越来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海珑.怎样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

[2]张培明.略谈提高烹饪教学质量的途径【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西餐烹饪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应是我国相关餐饮专业院校应当主要改革的方向举措。很多的中职院校的西餐烹饪专业的确立都融入了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在实习制度上也都有了新的突破,整体上形成了与教学相结合、生产的教学双赢体制,保证教学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是教学制度良性循环,并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秩序与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西餐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可以说,虽然这一形式并没有完全得到普及,但总体上来说仍有一定的效果,也广受学生与家长的好评。但目前工学结合的实际含义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对工学结合的实际探究,也将在最大程度上使我国的西餐烹饪专业的优势得以发挥,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

1工学结合下的教育优势

1.1资金利用最大化

总体上来讲,工学结合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校的资金利用到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资金投入在最有必要的环节上。在西餐烹饪专业中,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将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教育投入成本,使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办学模式中,使教学规模扩大。学生在这一模式下,会严格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西餐的实际制作,无需购买过多的产品制作原材料,接下来可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销售。可以说利用销售资金作为下一项实习品种购买的资金,将会使整体的资金利用到最大化。通过在这一层面上节省下来的资金,也能将其合理的投入到教学规模的扩建中去,也将会从根本上带动学校的生源。

1.2减轻家长的负担

在工学结合的情况下,学生会自己创造出一部分经济财富。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专业型知识,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还能极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通常来讲,学生的生活费用由家长来提供。但在工学结合的教育体制下,学生能够自己凭专业知识进行财富创造,通过西餐烹饪的售卖来赚取生活费用,进而轻松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剩余下来的钱也可以购买一些生活与学习的必需品。

1.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中职教育西餐烹饪专业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情况,将枯燥的课堂氛围有效改善,并且让学生了解了西餐烹饪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在工学结合教育体制中,也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成就感,也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信心得到增强。可以说,目前调动西餐烹饪专业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使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

1.4使学生能较早的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而工学结合的方式是学生能够更快的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较早的适应社会,为将来真正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真正走向社会时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心理,并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调整。工学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早的感受到社会带来的压力,提前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保证真正走向社会时能够从容面对专业的或是非专业的问题。总的来讲,对于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来说,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2西餐烹饪专业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2.1学校教学规模较小

我国很多的西餐烹饪教育机构,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并且缺少较为完善的实习场地。在很多情况中,西餐烹饪专业的车间空间较小,难以承担较大数量的生产制作,工作与学习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并且我国的西餐烹饪专业院校中,硬件设备的质量与数量都达不到应用的标准,技术也处于落后阶段,需要及时的革新保证我国整体的西餐烹饪教学水准。但目前的情况给我过的西餐烹饪专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工与生产水平。

2.2师资力量不足

对于西餐烹饪教育来说师资力量的影响尤为关键。目前我国部分西餐烹饪教职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素质和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学生西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进步。目前的西餐烹饪专业中,高级技师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的知识需要,并且很多的教师缺少实践生产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机会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2.3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

目前的西餐烹饪学生普遍缺少自主学生的能力,自身吃苦耐劳的程度也较弱。此方面的影响较大,在很多用人单位中也都更偏向于能够吃苦的学生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因身体原因,使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群体内,应当适当对学生传输吃苦耐劳精神理论,并整w上提高学生的体制素养,保证在西餐烹饪学习过程中能够满足精神与身体上的要求,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西餐烹饪专业知识。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西餐烹饪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教育优势,并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掌握深层次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各方面发展不断进步的背景之下,工学结合模式在西餐烹饪专业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可在极大程度上加强西餐烹饪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西餐烹饪的工学结合教育手段是为了满足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而产生的必然教学手段,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西餐烹饪事业的发展,也将使我国的西餐专业教学体制更加完善,将总体上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辉.中焙烤“英才计划”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探究――以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西餐烹饪专业与福建复茂食品合作为例[J].福建轻纺,2013(08):45-49.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5

因为挚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奋斗。在烹饪学习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业。更让我高兴地是,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留校任教,成为一名真正的烹饪教育工作者。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人师表,就要不断自省自强,勇攀高峰。“烹饪是一门科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的营养理念;烹饪也是一门艺术,它承载着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我对烹饪的领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烹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烹饪技能。任教后,我又先后在扬州、南京、淮安等地拜师学艺,有幸得到了胡长龄、杨继林、王立喜、王树华、吴志华等著名烹饪大师的指导,使自己的厨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在淮扬菜领域乃至中国烹饪界有所建树。1997年后,我多次被邀参加国内外大型烹饪赛事和烹饪行业活动,并屡获殊荣,如:亚洲曼谷烹饪大赛金奖、马来西亚第四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特别金奖等。同时也获得了行业协会颁发的诸多奖项和称号,如:中国烹饪大师、扬州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烹饪国际评委、江苏省餐饮行业领军人物等等。

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得到了行业协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我自然觉得高兴和自豪,但我同时也很清醒。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科研是我本职工作,我选择淡漠名利,宁静为学,潜心育人。一方面,我一直坚持承担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海外留学生的一线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素质硬的烹饪本、专科及研究生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师徒传承的传统方式,接收了31名厨界精英为徒,言传身教,授艺解道,培养了一批餐饮业的新星和淮扬菜系的继承人。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我不断地致力于烹饪科学、中国餐饮标准化及智能化研究,推动烹饪学科和产业的发展。我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2006年10月8日,我参与研制的世界第一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爱可面世,推动了烹饪过程自动化、烹饪菜肴标准化、机械化的进程,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实训教学;实训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15-02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被评定为省重点专业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充实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紧密围绕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烹饪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餐饮企业日益突出的人才需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

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我们根据烹饪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确定设施的性能、型号等。从学生的数量、班额大小、课程安排、现有设施等角度综合考虑,以实用、够用为前提,保证现有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我们还综合考虑了实训室建设的长远用途、设施售后服务等因素,以能支撑专业的长远发展及实训室的可持续良性使用为目标。合理规划各实训场室的用途,做到专室专用,甚至一室多用,提高烹饪实训设备的共享率,避免资源浪费。实训场室还同时具备了重要的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功能,并能面对社会人员进行烹饪技术技能培训,使职业教育更具特色。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训场室的管理需要制度的约束和支持。经过与烹饪专业老师、班主任及专业部长多次专题研讨会的商讨,我们出台了完善的《烹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制度明确了实训场室的使用要求及管理要求,明确了任课老师及实训管理员的职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岗位都管理到位。

(三)增设实训室管理员,规范烹饪实训场室的使用

烹饪设施的工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课程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增设了烹饪实训室管理员,要求每日对当日所用过的烹饪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并与当日使用实训室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交接。要求任课老师填写实训室使用日志,详细记录每次上课前后实训场室内设备的使用情况,明确设施的安全责任,又保证了实训设备故障的及时排查与维修。

二、校内实训教学管理

(一)合理设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烹饪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烹调基本功》《面团制作技术》《食品雕刻工艺》等实践性课程,注重在学习初期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扎实抓好基本功训练,打好根基。第二学期,在继续深化烹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开设了《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深度的认识,并掌握烹调常用原料的初步加工及点心制作的基本工艺。第三学期课程设置有《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菜点围边与冷拼》及《地方特色菜肴制作》,主要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日常点心制作,熟悉各种烹调法的使用,训练烹调操作技能;地方特色菜肴制作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地特色餐饮的需求,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第四学期继续开设《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并增设《西餐烹调技艺》,强化烹调技能,扩展了学生的烹饪专业技能。按照技能考证标准及厨房主要岗位的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科目授课内容的统一

我校烹饪专业班级较多,同一门科目由几位专业老师任教,老师们的授课安排各自发挥,造成了授课内容的不统一,教学效果参差不齐。2013年10月,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牵头,分别对《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西式面点制作》《中餐烹饪基本功训练》《面团制作技术》《食品雕刻工艺》《冷菜制作与拼摆》等7门专业实训课程作出了授课内容的统筹规划,形成每门专业实训课程详细的授课计划。实训科目授课内容的统一,给任课老师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规范了实训课堂的授课,同时也为校本教材的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好实训课堂管理,提升专业实训效果

1.规范实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烹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首先从着重仪容仪表上严格要求学生,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禁止进入实训场室,抓好实训课堂的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岗位意识。此外,我们还在每个楼层配备了一名实训协管员,整个实训过程中,实训协管员始终贯穿于各个场室,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实训课堂的管理。

2.实训课堂上课模式的调整与规范

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全体烹饪专业教师商讨、探索实训课堂上课模式的改革。至今已形成了“理论学习――小组研讨――教师示范――合作实训――多元评价――总结反思”为过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耗时长短控制理论学习和演示示范的时间,机动组织学生开始动手实操,学生实训结束后,再由任课教师组织集中评分与点评,下课后再组织值日小组进行清洁卫生。如此,实训课堂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避免了课堂管理上的时间漏洞。

(四)改革实训科目考核形式

继统一了实训科目的授课内容后,我们把实训科目的考核标准也进行了统一,同时还对实训科目的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我们随机抽出5名烹饪专业老师组成考核评分小组,根据统一后的实训科目考核标准,对每次的实训考核进行评分,一改过去由任课老师既负责监考又进行评分的传统。通过这样的尝试,以统一的标准对待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以专业的标准来对待每一门实训科目的学习,营造自觉练艺的学习氛围。

(五)打造真实厨房环境,实现产教结合

2013年10月,我们尝试把校内教工食堂转向为教学与工学一体的烹饪实训基地。根据食堂的实际从实训上设立了六个档口岗位,从六个档口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学生的实训。学生在真实的厨房工作环境中,以真实的菜品为载体,由值班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真实岗位的实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们提前体验了真实的生产的环境,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竞赛能力

我们尝试把烹饪技能竞赛纳入到常规教学的范畴,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并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我们还尝试把技能竞赛的内容与规则列为课程内容,让其渗透到常规的实训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竞争力,再从中选拔出优秀的选手,由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作一对一的辅导培训,上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

三、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一)做好入学教育

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们对初入学就读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把烹饪专业的发展过程、烹饪行业的发展趋势、烹饪行业的岗位设置、以及各岗位的要求等对学生做详尽的介绍,同时还把烹饪专业的纪律、学习及技能考证等多方面的要求向学生一一说明,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心中树立起在校三年的学习标杆。

(二)加强学生烹饪操作安全意识的培养

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训课程占了60%以上,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在烹饪实训室里度过的。烹饪实训课不仅是一个专门向学生讲授烹饪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厨房安全操作知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的课堂。因此,我们把安全操作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定烹饪实训操作课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将这一教学内容作为对任课教师的考评项目。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操作的意识,也有利于烹饪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

(三)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

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而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坚持以行业对岗位的要求作为实训课堂上学生操作的标准,注重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把岗位意识始终进行渗透性教育。在政治课上灌输职业道德教育,在烹饪专业理论课上培养学生对烹饪岗位的热爱,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操作习惯。

另外,我们打造的真实厨房实训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使知识、技能和素养融为一体,达到现代餐饮企业对学生素养的要求。

中餐烹饪专业的校内实训,应以地方餐饮业发展和餐饮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不断完善,才能切合地方经济的需求,为现代化的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烹饪;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功能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R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96-02

社会进步需要创新,烹饪教育也同样需要创新的烹饪专业人才,我认为作为教育主要渠道的课堂教育,这里才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环节及重要途径。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目前约有餐饮网点400万个,近5年来年均增长2000亿元以上,2011年中国餐饮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635亿元。这个蓬勃发展的餐饮业对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能够将“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形成教学合力,在技工类院校真正实施起来,那么必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的认识进行总结,做如下分析:

一、烹饪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学枯燥无味

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是照本宣科,从头到尾不停地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将原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银幕。教学方法虽然有所改变,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性质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实践技能课则依旧采用传统课堂演示法教学,老师在前面做,学生在下面看,枯燥且乏味,根本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体系过于老旧,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模块化课程体系模糊、不够清晰,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的界限又过于清晰,相互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过于老旧,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根本不能跟上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实践技能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也不够清晰,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生根本无法很好的掌握实用技能。

(三)封闭学习,闭门造车,烹饪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落伍

很多技工院校的教师因课时量较多、工作量较大等原因,无法主动地做到与企业保持有效的沟通,更不要提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教研活动,所以对餐饮企业、大众需求、流行菜品发展的情况根本无法了解,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从授课教师那里获得与社会接轨的、新颖实用的烹饪专业技术知识,所以也无法了解现代化烹饪的发展情况。

二、“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烹饪专业“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是师生双方一起在“教学一体化”的专业学习模式中共同完成一个或几个项目模块当中学习任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老套的静态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其主要内涵包括:师生与餐饮企业员工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的“一体化”,烹饪专业教师与餐饮企业管理人员“一体化”,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高效。“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多门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实用。“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以及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会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理论的理解,灵活掌握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为度,强调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3.变革。“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教学效果从“知识的转移传递”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普通教室、集中授课”向“一体化教室、餐饮企业厨房”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方法则由“口授、板书”向“实践操作、实物展示、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技术教育”转变;师资则从“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三、“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一)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烹饪专业的职业培训,应以能够向餐饮企业提供直接参加生产及服务一线企业的技术人才,所以实用的实践操作能力始终是培养的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也应当围绕着“实用”来进行。为了让“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要有餐饮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经验,且至少每年必须要到企业当中去学习锻炼一次,不断增加新的烹饪专业信息,新的烹饪技术,新的制作工艺,及时且准确的掌握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餐饮行业发展的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二)建立烹饪专业特有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实训基地

烹饪专业特有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实训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专业烹饪技能不可缺少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烹饪专业教学的要求,烹饪专业学习基地的建设必须以生产为主线,与教学紧密贴合的方式进行,并应当努力建设成为生产、教学并行的学习场所:

1.在原来媒体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结合新式的教学设备,使创新的教学化管理与现代餐饮发展相结合,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2.基地的设计与布局,尽可能参照餐饮企业厨房的布局,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找到在企业工作的感觉,为以后的参加工作做好铺垫。

3.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应配备较为全面的、合理的、符合教学需求的烹饪专业实训设施及设备,在实际教学功能上确保“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

4.烹饪专业在实际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根据烹饪专业所对应的工作流程,将人才培养方案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

四、“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试行方案

1.思维方式创新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烹饪教学模式,尤其在实践课方面,采取的无非就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做、老师转”的实习课授课方法,而且每一门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导致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关联、缺乏横向联系。我认为改变这些现象的最好方法,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烹饪教育的思维方式、采取明确的烹饪模块化教学,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烹饪专业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系列,让每一个组里的学生模仿酒店里的厨师,自己找到自己的岗位,老师充当顾客的角色,拿起菜单来点菜,各小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菜肴“上桌”,在学生制作期间,老师还要巡回指导,充当行政总厨的角色,并且随时找出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而且对于上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亲自“手把手”地进行辅导,这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模式,更可以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足够的提高,而多年来一直在提倡却一直困扰教师的因材施教问题,在“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长此以往,这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教学手段创新

“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运用,推动教学方式的整体创新,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最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各种方法手段,以实现烹饪专业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实现对烹饪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整合,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烹饪人才来。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那就是要要注重营造宽松、民主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想像力与创造力、注重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注重实习实训场地的模拟实践。

3.评价方式创新

在学生完成某一模块的教学任务后,即使学生完成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也给予学生比较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与鼓励,例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道菜肴,也许在调味上、刀工处理上、装盘上等方面有一点不足,此时老师不应当训斥责骂学生,而是对菜肴的可取之处加以肯定,要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烹饪的兴趣,充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菜肴与其他学生所制作的优秀菜肴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身的不足,养成自己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表扬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烹饪教师,积极的、准确的、恰当而富有创意的评价,对模块化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烹饪专业理论教学

一、热菜制作理论教学方法

传统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原材料、菜肴特点和操作过程的讲解。随着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渐发展出“八法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菜肴命名、原材料选择、烹饪方法、烹饪过程、菜肴特点、学习要领、案例和营养。

(一)对菜肴的概念和命名方式的讲解

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菜肴的菜系、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比如“松鼠鱼”是苏菜中的一道名菜,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了这道菜以后龙颜大悦,封赏了店主。在教学中讲述这个故事,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烹饪的兴趣。中国菜肴的命名十分讲究,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菜肴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典故命名、形态命名、主料命名、夸张比喻命名、烹饪技巧命名、烹饪器皿命名等。比如“八仙过海”、“叫花鸡”等菜肴的命名就是典型的民间典故命名法;“狮子头”则是典型的夸张比喻命名法。

(二)对烹饪方法的讲解

在热菜制作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讲授烹饪方法。中餐的菜肴种类较多,而且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定要将烹饪的方法讲述清楚。一些菜肴的烹饪过程和方法可能较为相似,教师要做好区分工作,避免概念混淆。

(三)烹饪原料的介绍

原材料包括主料、辅料和调料,这些材料在烹饪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不同。教师在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中,要向学生一一介绍这些原料在菜肴中起到的作用。只有实现所有原料的完美调和,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比如在“蒲棒里脊”这道菜的制作中,有两道加鸡蛋的工序。虽然同为加鸡蛋,但是两道工作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第一道工序是为了增加菜肴的营养,第二道工序则是为了方面沾面包渣,增加美观度和口感。

(四)讲解烹饪过程

对热菜烹饪过程的讲解主要包括对烹饪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讲解,具体指刀工、配菜、调料及制作过程、装盘等的讲解。其中对制作过程的讲解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这部分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条理清晰,避免毫无章法。

(五)讲解菜肴烹饪的特点

中国菜肴的菜品丰富,具有一菜一风格的特点。菜肴的色、香、味都是菜肴的特点,一些菜肴在装盘方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并不是所有菜肴都需要这样面面俱到,选择一些有特色的菜系进行讲解即可。

(六)对烹饪要领的讲解

每一道菜的烹饪都有一定难度,比如“鱼香肉丝”这道菜,虽比较常见,但在实际烹饪过程中还是很有讲究的,刀工、抹味、上浆等都是控制的难点和要点,也就是所谓的烹饪要领。

(七)讲解例子

中国菜肴菜品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每一个都讲解。教师在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中,讲究的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本领,让学生举一反三。事实上,很多菜肴都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的,只要掌握其中的要领就制作出不同的菜肴。

(八)讲解菜肴的营养

热菜制作的核心是味道,但最终目的却是营养。我国传统的菜肴制作明显对营养有所忽略,导致膳食失衡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菜肴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强调营养的均衡搭配。

二、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

在烹饪专业热菜制作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践教学更好地发展。

在实践教学中,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演示,加强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该将动作要领和制作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对滑炒和滑溜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区别,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观察老师的做法后,接下来就要自己动手制作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菜肴制作方式的升华和创新,导致教学活动始终停留在学习某一样菜的制作方法上。事实上,学生动手制作热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技术升华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个菜的制作,掌握这一类型菜肴的制作要领。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菜肴进行评价,并对烹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这个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技能。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成败的分析,对其他同学菜肴的评价及成败分析等,这样不仅能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三、结语

热菜理论教学一直是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认识到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显然过于简略,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指导。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内容的细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促进热菜制作教学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家铨,宋贤能.烹饪专业热菜制作理论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究[J].新农村,2012(09).

[2]周济扬.任务导向在中餐热菜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2(10).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烹饪专业;实习教学;问题;对策

烹饪实习教学是烹饪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实现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烹饪专业学生知识技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教学的质量。而目前职业院校烹饪实习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实习教学的效果。本课题组基于二十多年的实习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体会,对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的相应的对策。

一、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目前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因循守旧、教学目标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授课模式不能体现学生的技能层次、教学内容安排重复缺乏系统性、理论课与实践课严重脱节、校外实习或项岗实习安排随意、实习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实习教学安排包括目标、任务、要求、计划等,突出表现在要求和计划上。一些年轻教师对学生教学各阶段分别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无本可依,导致其在教学计划和实习内容上编排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在烹饪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的作用。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有的烹饪教师就是酒店行业的师傅,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未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难以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技巧,对烹饪中存在的一些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明就里。有的专业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教烹饪,虽经过一定培训,但对烹饪操作技能缺乏功底,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再加之烹饪专业教师长期呆在学校,与企业缺乏交流学习,吃老本,造成专业技能老化,不能适应企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教学质量。

2、教师在烹饪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的作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烹饪实习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事实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吃力,最后只能事倍功半。

(2)教师示范不规范,讲演分离。

部分教师在示范操作时方法简单,往往只有示范,没有或很少讲解。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从头至尾的示范中没有几句话,既不提重点知识,对难点内容也是一带而过,学生似懂非懂,效果不好。在讲解中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有些年轻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够娴熟,操作不够规范,示范动作不够准确。

(3)教师责任意识差,巡回指导流于形式。

受传统观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影响,一些教师不太注重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在学生实习操作时随便转一圈草草了事。既没有计划,也没有目的和准备,错误地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上好课,而操作是学生的事,巡回指导在实习教学中并不重要。这种错误观念导致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中不能观察到学生违规操作的情景,使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好的操作习惯,既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乎视了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4)烹饪实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后总结,造成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不完善。

在烹饪实习教学中,不少经验缺乏的教师都把课后总结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时间就讲一下,没时间就算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一次实习课下来,对自己产品质量的好坏一无所知,教师不及时把操作中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学生就只能继续错下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此时正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如不给以表扬鼓励,时间一长,这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下降了;暂时落后的学生认为老师反正不闻不问,“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也就形成了,不利于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5)有些教师在烹饪实习教学过程中把实习课与职业道德相分离,影响了实习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烹饪的实习教学中比技能还要重要,许多烹饪专业教师认为我就是教技能的,职业道德是政治教师的事,和专业教师无关。看见学生在昌常专业实习教学中出现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不去制止并教育,造成学生职业素养下降。

(三)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烹饪实习条件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和烹饪实习条件建设滞后重影响烹饪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由于受到招生规模、实习经费、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实验室、实习室的建设和实训经费的投入上相对滞后。有的学校仅有几张案板、几个煤气灶,便构成了烹饪实习室,再加之经费的严重不足,教师和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有效的烹饪技能实习教学,更不要谈实习质量了。

二、烹饪专业实习教学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烹饪专业教学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响应教育部有关规定,着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烹饪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念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实现目标可以采取:一是走出去,轮派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动态,提高操作技能;二是请进来,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不定期轮训专业教师;三是坐下来,定期召开理念与实践课教师交流会。以利于教学;四是签下来,包括和企业签订联合办学机制和兄弟院校签订友好学校同盟,互为借鉴、取长补短。

(三)遵守教学规律,合理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实习教学中。

教师在实习教学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根据烹饪专业内在的序列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实习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具体到综合,逐步深化。我在实习计划安排上具体是这样做的:一年级实习侧重刀工和烹调基本功训练,并结合刀工与烹调做一些简单的菜肴。二年级实习侧重专业技术提高,安排冷拼、雕刻、面点、烹调实习、原料加工等。三年级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同时在三年的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实习教学中,要切合本专业教育的方式及特性,教师要注重用行为去感染,用心智去感招,正确的引导、启迪、教育和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

烹饪专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传统教学法外,还可增加多媒体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实习作业法、模拟教学法、综合设计法等。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录像机、影碟机、投影仪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模拟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厨师长、面点师、烹调师、切配师、冷菜师、食品雕刻师等不同的角色,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综合设计法中,可让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热菜、雕刻、点缀、制作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花色菜;还可分组进行宴席制作,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品尝,老师点评,此法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可多样化,如采用互帮互助形式,两人互结对子,以高带低,促使低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加快技能提高的速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些多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都对实习教学有较大的帮助,我们实习教师应该充分去运用和发掘,以提高烹饪实习教学质量。

(五)教师讲解示范应规范并注重效果。

课前讲解要讲清本次实习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讲清本次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及使用方法;明确工艺过程、技术要求、操作要领、安全规程;讲清产品的验收标准,并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并尽可能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示范操作要准确,成功率高,给学生以明显而深刻的印象。重点部分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难点部分可采取“慢速示范”或“分解示范”,将操作要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示范菜点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相同烹饪技法的其他菜品;菜点选择要具有实用性,教师要及时掌握行业中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口味、新工艺,还要顺应时代对人们饮食观的要求即营养、健康、美味选择要具有广泛性,不应局限于原料、菜系等条件束缚。

(六)实习教学中重视巡回指导环节。

实习教学中巡回指导的内容只有全面和细致,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巡回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工装整齐与否、个人卫生情况、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有错,操作姿势是否正确,工作位置组织是否合理,烹调工具、原料使用是否有问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并加以示范。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如发现多数学生出现典型错误,则必须全部停止操作,集中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纠正的方法,再继续练习。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安全规程遵守得如何,卫生保持得如何,遇到问题怎样解决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加以纠正。

(七)实习课后总结要全面而详实。

实习课后总结就是对学生的实习菜品、组织纪律、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进行评价,是讲、演、练等前期教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讲评工作可按对学生个人讲评和对班级集体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讲评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评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针对学生实践产品的好与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今后在训练中应注意克服和提高的方面,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2、要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加强针对性。3、要针对学生的实习纪律、安全操作、劳动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提出不足,指明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八)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篇10

关键词:创新教育;烹饪;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1、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创新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

2、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发展延续,就必须坚持创新演变。

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思想中的“唯师论”,敢于对老师说‘不’。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可做到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突破发展。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项目任务,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项目任务。在课堂上请学生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大家的激烈争论,大家发现有些项目任务把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内,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项目任务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培养对象的现状

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一种困境,技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较低的情况已经是比较普遍,很多技校生缺乏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学习中大多数同学缺乏学习热情,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大。其原因主要有:基础不扎实,学习上存在较多的知识衔接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上存在着偏差;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烹饪专业的很多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是出于无奈,或是为了逃避文化课学习,故其专业选择带有盲目性,专业意识欠缺。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到因材施教。

2、如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需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就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在烹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像能力。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项目任务既不能太浅显,过于浅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又不能过难,太难学生就不敢想像。设计出来的最理想的项目任务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努力,就能摘到果子。同时,设置项目任务应面向大多数同学,兼顾两头,让全体同学都能去思考、去分析,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项目任务能够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转换和拓展知识,检验和运用知识,并学会分析项目任务和解决项目任务,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烹饪专业课操作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操作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项目任务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开展好课堂教学操作,使人人参与了操作,学习的乐趣还给了学生,在操作中促进了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三、烹饪专业创新思路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引领着东方饮食文明的方向。对于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在今后将如何发展,社会赋予了当代烹饪者强大的历史使命。那么,中国烹饪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继承与发扬的发展路线,在继承博大烹饪文化的同时我们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经过对中国烹饪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思路进行创新发展。

1、挖掘历史文化,进行古菜今做,达到推陈出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历史文化,把古人创作的菜品结合现代烹饪理念与方法进行加工提炼,做到古今结合扬长避短。

2、烹饪技法的相互渗透,使传统技法多样化,达到创新的目的。烹饪技法是实现菜品变化的重要途径,在运用中,可以把各种技法进行交叉使用,互补不足,是菜品花色多样化。

3、合理运用可食原材料,进行主辅搭配增进花色,达到创新。在菜肴的制作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烹饪原料的性质,进行主辅搭配。不同的菜肴运用不同原料,相同的原料运用不同的部位,这样可以大大的扩大菜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