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十篇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十篇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7:59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体验运动安全破“障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教几年来,我对不同的“学困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有的“学困生”素质不差,但是短跑却很慢,素质都练了,但依然快不起来,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得知这类学生是害怕在快速跑动中摔倒,没有安全感。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安全是人类的第二层需求。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困生”做不好动作或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心理障碍是其中一个原因,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自然就会影响运动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绑腰带在学生身上的方法,教师拖着学生,让学生快跑,使其充分体验快跑的感觉,自然也就体会到了快跑的安全。

又如,在山羊分腿腾跃中,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动作是因为害怕摔倒,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言语鼓励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保护帮助的人数,使其充分体验到山羊腾跃的安全。

二、多样练习激发运动兴趣

第八次课改之前,体育教师为学生设置的练习难度基本一致,学优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明显大于“学困生”,久而久之,“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持续下降,运动参与的动机减小,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学优生”的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很少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不仅可以使“学困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而且有助于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如前滚翻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在无倾斜度的体操垫上完成,可安排部分有倾斜度的体操垫供学生练习,当学生能够在倾斜度的体操垫上顺利完成前滚翻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再请他们到无倾斜度上的体操垫完成,成功的几率就高很多。

又如,跨越式跳高中,为了解决“学困生”摆动腿上摆不充分的问题,可以设置不同高度的横线代替横杆,可设五个高度的横线,并在横线上挂上铃铛,“学困生”在较低高度上练习时,只有动作基本正确,都可以听到铃声,从而增加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些项目,不适合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即使设置了不同的练习难度,容易造成学生自卑的心理,这时,可考虑设置不同的、可测量的达成目标。如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练习时,“学困生”往往发不到后发球线附近,这时,可在前后发球线之间,设置不同距离的若干条新后发球线,学生每进步一点,都能得到承认,成就感自然较强,而且目标是循序渐进的,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挑战新目标的激情。

又如,60米跑,单纯的以秒数的减少为学生设置目标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到自己每一次的进步,对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很有效,可做如下调整:在跑道上60米之后,每隔1米划一条线,直至70米,以9秒时间为界,看看学生能够跑过哪条线,这样“学困生”获得肯定的机会就大大增加,每一次的目标就更具体,更直观,获得同伴和老师表扬的机会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三、给予更多的表扬机会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2

关键词:报考行为合理选择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教育消费均衡

1994年以前,我国对普通高校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的政策,大学生的培养成本绝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1993年,普通高校生人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5310元,占普通高校生人均财政预算内、外教育经费支出6442元的82.4%。这个比例到1994年又提高到84%。这无疑使高等教育经费的短缺雪上加霜。高等教育投入增长实际上已处于难以为继的地步。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当时体制内可供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压缩招生;二是挤占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这两个办法实际上都行不通,因为前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更加匮乏,后者会使义务教育更加困难。于是各地高校纷纷探索体制内改革的新方式,就出现了高校招生收费的“双轨制”。“双轨制”就是对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计划内招收的学生实行公费,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计划外招收的学生,可缴费入学,或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缴费入学。但双轨制招生明显存在制度缺陷和机会主义问题。“双轨制”如不及时改革,就会造成教育腐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的要求,从1994年起,高校招生不再有计划外指标,不再分公费和自费,实行“并轨”,改为缴费上学,即由学生分担部分培养成本。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先在50所高校试点。第一批改革试点推出后,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时,竟出乎意料地得到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拥护。经过总结第一批试点的经验,对方案加以完善后,第二批240所大学扩大试点也非常平稳地展开了。第三批试点除当时农业、地矿、师范等特殊专业外,基本上都全面平稳地推开。前后用了6年多的时间,到2000年末我国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基本完成。②

高等教育收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考生的选择行为和预算条件及其教育预期,以下本文将对教育收费改革对考生的影响及其对应性的行为选择做一实证分析。

一、教育收费引发的预算约束问题:考生和学校

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教育成本转移的过程:即从由国家财政负担转向由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承担。对教育成本的负担无疑直接的“硬化”了考生和家庭的教育支出预算约束。而这种教育支出预算约束的改变,对报考行为的选择会产生重大影响。

收费改革之前的教育成本在1994年以前多半有政府承担,学校通过“双轨制”在国家招生计划之外,自主招收一定额度的自费生,以此缓解教育资金匮乏的危机。从这一点看,在当时教育成本引发的预算约束,主要停留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层面,而只有部分自费生面临个人教育支出的预算压力。“并轨”改革则将教育成本的一个部分转移给了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而这部分人也是在高考制度选择的资格认证失败后才面临预算约束的),这使得教育支出的预算约束带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源于教育本身带有的公共品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考生报考和高校招生的行为都是在既定的高考制度之下进行的,所以本文分析将高考制度视为招生和报考行为的一种外部制度环境。它是一种带有资格认证性质的博弈规则。

教育收费后,使得教育支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商品消费的性质。如果我们把考生看作消费者,把学校看作供给者的话,那么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对此就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

对考生而言,教育收费直接增加了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由此形成的预算约束由以前财政支付对个人形成的“软约束”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硬约束”。软约束由于不是直接的和收入对应,对考生的报考行为选择影响并不是实质性的;而硬约束则由于和收入的直接对应,会对考生的报考选择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被看作“经济人”的考生,同样会通过简单的成本收益比较,来实施报考行为。由于各个专业和学校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考生和家庭需要考虑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来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并试图实现教育收益的最大化。

对学校而言,教育收费其实只是改变了教育经费的来源问题。如果我们把财政支付的方式称作教育经费的外源式间接融资,那么教育收费制度则将高校的融资方式转化为外源式直接融资。财政支付的外源间接融资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支付能力、税率和税源的限制,实际表明,通过财政支付的教育投入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而收费制的外源式间接融资则可以摆脱财政的限制,从而扩大和保障了教育经费的来源。因为高等教育的准公共品特征,它是每个人必需的消费。从教育资源的供给者角度看,对学校的行为目标进行货币化具有一定难度,主流经济学关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定不完全符合高校的实际目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分析。用非货币化的最大化原则处理,我们假定高校的行为目标在于追求声誉和影响力最大化。

二、考生报考行为的预期及其评价

分析了考生报考行为在收费制下的硬性预算约束之后,我们有必要对考生报考行为的目的做出解释,以便在本文第三部分建立报考行为的分析模型。

考生在教育收费后仍然踊跃报考,而没有因为成本支付的上升而取消报考行为,表面看来不符合市场经济关于均衡价格分析的供求定理。这里就此做一说明:教育商品由于具有公共品特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需品。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部分基本符合公共品的条件,但高等教育则只是准公共品(带有公共品特征的经济物品)。高等教育收费尽管改变了个人和家庭接受教育的成本和预算约束,但是收费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商品对个人的必需品特征。这是解释个人教育成本上升,但教育需求不减的重要原因。除了教育本身具有必需品的特征之外,考生的报考行为还在于教育支出会带来的收益,这才是考生报考行为发生的真实目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它的发展日益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个人在开放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和条件,与个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其竞争力直接相关。一个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很难在现代社会获取成功。而通过接受教育来增强个人在开放社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则是实现个人理想和改善个人生存条件和状况的重要途径。由此,考生的报考行为带有明显的收益预期。这种预期包括货币收益预期和非货币收益预期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指受教育后的个人可能获得一切可货币化的收益(如工资,年薪,甚至非合法的寻租收益);后者主要指个人通过教育可能获取的一切非货币化收益(如名誉、地位、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等)。

(一)考生的无差异曲线

影响考生预期教育收益的因素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因素:(1)所选高校的社会评价(名气和影响力),记做U-University;(2)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社会地位,工资收入等),记做m-major;(3)自我兴趣和偏好,记做H-hobby;(4)社会就业需求的走势或变化趋势,记做S-Social;(5)未来个人目标的高低,记做F-Future等。

如果用i来表示考生的预期教育收益,那么我们可以把考生的预期教育收益函数记做:

即:考生预期的教育收益是关于以上各因素的一个函数。

尽管影响考生报考预期收益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专业和高校两种因素。为了便于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考生教育预期收益仅受专业和高校两个因素影响,那么预期教育收益的函数可以记做:

按照该预期收益函数,我们引入无差异曲线分析:如果考生在不同的专业收费和学校收费的不同组合中可以达到相同的收益预期,那么就可以绘制出考生和家庭对于教育支出预期的无差异曲线。(如图:1-1)其中横轴U表示高校的优越度,纵轴m表示专业的优越度。

图1-1说明:根据无差异曲线含义,上图中个人教育支出在专业和高校之间的不同组合可以是其教育支出的预期收益达到相同满意度(如G、e、F点分别代表不同的优越度组合,但都位于同一水平的预期收益i2之上;i1、i2、i3分别代表不同的预期收益水平,且有i1

由于预算约束的存在,导致个人在教育支出和报考行为实施中必然存在专业和高校之间的替代性选择。为了合理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我们还需要使用边际替代率mRS这一概念。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了保证效用水平不变,增加一种商品数量(如U)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如m)的比率(该比率实际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其运算公式记做:

即:考生或家庭为了保持相同的教育预期收益水平,必须在专业与学校之间作出取舍。降低专业优越度引起的预期下降,需要用提高高校优越度引起的预期上升来替代;或者降低高校优越度引起的效用下降,需要用提高专业的优越度引起的预期上升来替代。

(二)考生的教育支出预算线

考生的教育支出流向明显存在多头性,这是分析教育支出预算的主要困难。为简便起见,我们假定,考生支出面临的最主要的两种选择就是专业支付和学校支付(参见注释3)。由于从现实来看学校收费和该学校专业收费是统一的,因此,我们事先需要假定,在考生的支出约束下考生在专业和学校之间是存在偏好分离的。即对于重视专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对学校的声誉和影响一般是弱偏好的;而对于重视高校声誉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对专业的好坏则是弱偏好的。基于这种假定,我们构建考生教育支出的预算模型。

如果考生的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中用于教育支出的可支配份额既定为m,而且在考生本人和家庭看来,对专业收费pm和学校收费pU的评价已知,那么在收费制度下,考生面临的预算约束方程可以记做:

由于预算线带有明显的线性特征,我们可以将上式转化为:

按照该预算方程,可知预算线斜率为。现在,我们引入预算线概念:如果考生在不同的专业收费和学校收费之间做出选择而又符合预算约束,那么就可以绘制出考生和家庭教育支出的预算线。(如图:1-2)

图形说明:图中aB线和a1B1为两条预算线,他们用来表示不同支付水平下,可获取的专业优越度和高校优越度的组合。其中,aB表示教育支出预算金额较高时的预算线,而a1B1则表示教育支出预算金额较低时的预算线,他们分别代表两种有实际支付能力的教育支出水平。一般而言,考生可支付的教育支出水平越高,其可获取的教育资源质量就会越高(更好的专业和更好的学校);而考生可支付的教育支出水平越低,其可获取的教育资源质量就越低(较差的专业和较差的高校)。此外,预算线一旦形成,就可以为教育支出的决策形成参考系,该参考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当优越度组合点落在预算线上时,表示既有的教育支出刚好用完;(2)当优越度组合点落在预算线左边时,则表示该组合不需要预算的全部支出,会出现剩余;(3)当优越度组合点落在预算线右边时,则表示该组合在现有预算水平下不可达到,需要通过负债来满足。

三、报考行为合理选择:无差异模型和均衡分析

在给定了考生和家庭教育支出的预算线和预期收益的无差异曲线后,我们将通过消费者均衡的模型来分析考生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

在考生教育支出消费者均衡的模型中,无差异曲线表示考生主观上对不同专业优越度和高校优越度之间的不同组合所实现的相同满意程度;预算线表示客观上考生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具有支付能力的专业优越度和学校优越度的不同组合。教育消费的过程其实和其他消费一样,都是把客观约束与主观选择结合起来实现最优,而这种最优就是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均衡。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在既定预算约束和给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最佳商品数量组合,并获得最大效用满足的经济状态。对于考生的教育消费均衡,其含义在于:考生在既定的教育支出的预算约束下,他对专业和学校意愿支付既定的情况下,考生所实现的学校和专业优越度的最佳组合并使其教育支出的预期收益最大。(图1-3)

图1-3中,考生的预期收益无差异曲线有三条i1、i2、i3分别代表不同的预期收益水平,他们分别由不同水平的专业优越度和高校优越度组合构成;预算线aB表示对于某一考生来说预算线是给定的且是唯一的。根据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对其经济含义做一说明:(1)无差异曲线i1和预算线aB有两个交点G和F,说明在既定预算约束下,考生可以通过G和F两种专业和学校的优越度组合达到i1这一预期收益水平。但显然介于G和F之间的优越度组合点都位于预算线左边,这说明达到该预期收益水平的支出不一定需要完全预算支出就可以实现;(2)无差异曲线i2和预算线aB只有一个切点e,说明在aB预算约束下,考生所能达到的最大预期收益就限定在i2水平;如果预期收益水平高于i2,那么就会有:(3)无差异曲线i3由于和预算线aB无交点,说明在aB预算约束下,要达到i3收益水平是不可实现的,只有通过负债才可能实现该预期收益水平,因为构成i3水平的预期收益的专业和高校优越度组合需要更大金额的支出预算。

显然,只通过位置关系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在既定预算约束下,考生教育支出的均衡只能出现在其预算线和预期收益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图1-3中的e点上。该点对应的专业优越度m*和高校优越度U*则是教育支出消费者均衡时的最佳优越度组合。下面我们对这一均衡结论做出实证分析。

消费者均衡的图形描述说明:均衡只会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出现,那么其均衡条件可以用数学形式描述如下:

消费者均衡的图形描述说明:均衡只会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其中(6)式表示消费者均衡面临的预算约束,(7)式则表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实现均衡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即预算线的斜率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要相等)。

消费者均衡的图形描述说明:均衡只会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关于(7)式的证明:

四、高教消费的均衡分析:多考生模型均衡

以上分析了单一考生报考行为的合理化选择及其均衡条件。本节我们将多个考生的报考行为放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不同预算约束下考生的报考行为选择差异问题。

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假定将所有考生分为两种:宽预算约束和紧预算约束。这样两类考生的预算线位置会出现明显差异,高收入家庭考生的预算线会靠右方(如a1B1),而低收入家庭考生的预算线会靠左方(如aB)。由于对于任意考生来讲,其报考行为的最大化收益倾向是一致的,因此本文第三部分关于教育支出均衡的分析结论在多考生模型中仍然适用。(见图1-4)

图1-4中,预算线a1B1和预算线aB分别代表不同预算约束下的考生类型。预算较为宽裕的考生其预算线在图中表现为a1B1,其预期收益一般较高表现为i1>i2,即满足预期的专业优越度和高校优越度的组合都较高,而预算紧张的考生其预期收益一般较低,即满足预期的专业优越度和高校优越度的组合相对较低。因此,图1-4中满足宽预算考生的均衡点为e1,其对应的最优优越度组合为m1和U1,而满足紧预算考生的均衡点为e,对应的最优优越度组合为m2和U2,显然不难发现均衡中明显出现的几种比例关系:(1)a1B1高于aB;(2)i1高于i2;(3)e1组合大于e组合;(4)m1优于m2;(5)U1优于U2。

这一分析结果容易引起一种误解:即家庭富裕的考生一般倾向于获取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较高的预期教育收益,而家庭相对贫困的考生一般倾向于获取相对次优的教育资源和次优的教育预期收益。这里有必要就此做出说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是在考生面对收费制度形成的硬约束下进行的,这种硬约束的含义在于,考生获取任何优越度的教育资源(专业和高校)都必须支付相应的价格。另一个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考生报考行为的均衡分析,是在将高考制度视为招生和报考行为的一种外部制度环境,并把它看作一种带有资格认证性质的博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模型的结论并不存在矛盾。

五、结论

以上我通过引入消费者均衡模型对考生的报考行为及其合理选择做了一个模型分析,并对模型的均衡结论做了解释和说明。作为本文分析的结论部分我想对该模型的应用和解释范围做一阐述。

对于多考生均衡模型的应用和解释,我认为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来分析和解释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中的借贷问题。

由于教育收费使得考生报考面临严格的预算约束,按照目前我国农村收入水平和高校收费水平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很多考生面临支付困难。考生报考的均衡模型是在严格的预算约束下成立的。如果部分考生通过了外部高考制度的资格认证选拔,其报考的预算约束就会被真实化。当考生家庭收入不足以支付任意专业和学校的收费时(此时预算线和最低教育预期收益的无差异曲线没有交点),考生必然会发生借贷行为。因为位于预算线右边的任意组合都是考生预算内无力支付的。考生必须通过借贷一定比例的经费来促使预算线右移,从而实现获取特定的教育资源并满足特定的预期收益的行为目的。但考生借贷行为的发生在经济学上必须建立在借贷成本压力小于借贷产生的教育预期收益的提高的基础上,当借贷成本压力大于教育预期收益的提高时,借贷不会发生。图1-4中的预算线aB可以视为考生的自有预算能力,而预算线a1B1则可以作为借贷后达到的新的预算水平,这样不难发现在预期收益和均衡点上的明显改善。此外,多考生均衡模型也可以用来分析考生受其他因素影响而放弃既定预算可获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实际报考中选择次优教育资源的行为,这可以视为教育支出的节余。因为此时在考生看来,拥有节余的支出比获取最优教育资源的收益可能更大。

(2)用来分析和解释目前高收入家庭送子女赴国外读书的现象。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导致社会财富分配发生严重分化,部分社会阶层家庭收入畸高,导致这一群体在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尤其在我国开放出国留学申请之后,许多家庭由于较为宽裕的教育预算支出,和对高等教育的较高期望,倾向于送子女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按照高等教育收费的可比价格计算,国外收费远高于国内收费水平。因此在多考生均衡模型中,如果我们把预算线aB看作国内普通收入家庭的预算水平,而将预算线a1B1看作高收入家庭的预算水平,对于分析高收入家庭送子女出国读书的现象是十分有益的。根据模型的假定,只有在高收入家庭看来,国内供给的最优教育资源(最优专业和最优学校)的无差异曲线必然和预算线存在两个交点(低于i1的任意无差异曲线)时,送子女出国才是最优选择。即在高收入家庭的预算约束下,在国内要实现预期教育收益最大化或实现最优报考是不可能的,报考均衡的最优解必须通过获取国外的更优教育资源(i1或者高于i1的无差异曲线)才可以满足和实现。如果把既定的教育支出预算看作高校潜在的经费来源,那么获取外国教育的支出就带有资源外流的性质,如果国内大学试图留住这部分潜在经费,那么提高学校优越度和专业优越度以改善高收入家庭对国内教育资源的评价(即改变国内教育预期无差异曲线的位置)是唯一可实现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大学接受国外留学生制度对这种潜在经费的外流具有冲销作用。但多考生均衡对于解释国外留学生申请行为同样具有解释力。

(3)用来分析和解释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报考和录取的现状。

本文分析的报考行为和高校录取,事前假定了将高考制度视为招生和报考行为的一种外部制度环境。并认为它是一种带有资格认证性质的博弈规则。但整个模型的分析和考生报考行为均衡,仅符合公办大学的报考和录取现实。民办大学的报考和录取与此并不相符。原因在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录取是在公办高校录取之后进行,可选择的录取对象是被高考制度资格认证所淘汰了的考生。因此,其录取和报考基本不在现有高考制度这一规则体系之内运作。而实际报考中,直接以民办高校为第一志愿的报考率也极低。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和招生法规只对公办高校有明确的录取资格规定,但对民办高校的录取并无考生资格规定。录取顺序中是按照公办大学的一类、二类、三类、四类顺序进行,所以公办高校录取结束后,民办高校才可以对剩余考生进行录取。这种录取制度导致考生报考行为选择中对民办高校的教育预期评价非常低,表现为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较近。而民办高校录取实质上只有资格上限而没有资格下限。民办高校录取的资格上限就是第四类公办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不存在入学资格的下限要求(这可以解释民办高校中为参加高考学生的现实)。

因此,严格来讲,考生报考行为的均衡分析在更大程度上适用于考生针对公办高校的报考行为,但却明显反映出民办高校学生报考行为,受现有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和扭曲。对于专科以上的公办高校(非职业技术学院类)而言,其无差异曲线是绝对高于民办高校的。只有在公办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职业技术学院之间,考生才会在预算约束下,对二者的无差异曲线做出取舍。如果考生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评价高于公办职业技术学院,那么考生才会实施对民办高校的报考行为(这一结论可以解释目前部分优势民办高校只按照第一志愿录取的现象)。

多考生均衡模型对于不同产权结构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分析的启发意义在于:(1)它可以揭示现有高等教育制度造成的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身份不平等问题。从高教资源之间的市场可竞争性而言,民办高校只有在主体平等和无歧视原则下才可以进入考生报考行为的选择范围,否则民办高校的报考和录取只能在现有高考制度之外运作,即高考这种资格认证失败后,考生才考虑实施对民办高校的报考行为。(2)只有开放教育市场,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才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可竞争的平台。多考生均衡模型的引用可以有助于我们分析民办高校的无差异曲线和公办职业技术学院的无差异曲线可比时才会发生的报考行为。因此,如果开放教育市场,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这数量,并形成有效竞争,那么在一种竞争性的教育市场上,考生的报考就可以在公办和民办高校之间自由选择。这这种自由选择的报考行为必然会导致劣质高校和专业被淘汰和退出的结果。但这需要让民办高校作为和公办高校平等的主体进入教育市场,才可能实现。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区别高校类别的录取制度,那么民办高校的发展和追求大众教育的目的困怕很难实现。

注释:

①题注:本文所用经济学术语请参考《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

②李岚清:《回忆高校收费改革决策始末》,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12日。

③说明:这两种收费实际为考生或家庭对于专业和高校的意愿支付,且只有在主观评价上,二者才会出现分离,因为现实中任何高校都对不同专业规定不同价格,并不存在专业和高校两种收费价格。

参考文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王承诸、朱勃、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3

一、在博弈论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可行性 

1.博弈论的理论性质决定其能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分析 

博弈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博弈现象进而探索解决冲突方法的理论,博弈论广泛地应用在金融学、政治学、军事领域、外交领域等。 

2.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教育活动基础上的相互之间影响的行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能被当作一种博弈的过程。 

作为博弈双方,大学生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选择能让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策略,双方之间的相互行为对整个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缺乏創新性,教学模式落后陈旧,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迅速蔓延的新形势,急需创建教育新机制以满足当今的时代需求,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们拓宽思路,加大创新力度,大胆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就业指导教育内容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当中,实现教育环境的改善。对师生间的博弈行为用博弈论进行分析,既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朝着良性方向发展[1]。 

二、微应用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博弈分析 

1.微应用下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行为的基本假设 

首先要进行理性人的假设,即假定大学就业指导教育的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个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具有计算、学习、获取的能力,也具有能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然后是对师生间互动行为的一种假设,即学生的行为是用微应用配合教师以接受教育的行为,老师的行为是用微应用传授学生教育内容的行为[2]。 

2.师生行为博弈的一般分析 

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如果采用混合式的教育方式被学生所接受,那么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双方都会获得相对高的教育收益。反过来,如果得不到学生认可,那么有可能只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以期待获得高的教育收益,实现心理均衡。相类似,学生也有一个博弈过程,学生如果赞同老师的混合式教育方式,则会积极学习老师教学的内容,在学习中收获乐趣并获得提高,取得比较高的收益,反过来,学生如果不满意教师混合式的教育方法,则会有抵触情绪出现,不配合老师教学,消极应对[3]。 

3.师生行为博弈模型的建立 

师生行为的动态博弈均衡,其中动态博弈指的是师生间的行为有先有后,后行动的人可以观察先行动的人的选择,再根据前者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选择,当然前者也会做到这点。假如老师最先选择的是混合式教育方式,多数情况下学生会选择配合老师选择。这个选择会使得教师的收益提高,教师因而会再次增加其投入,这一变化会再次影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在老师那里获得更高的收益。师生间相互的博弈促进了双方的合作,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博弈。反过来,如果老师选择的是传统教育方法,学生会偏向于不配合,这种选择使得老师收益降低,进而会减少投入,出现的变化又会导致学生收益进一步减少,这就会出现师生双方在较低的效用下达到平衡。因此,老师学生之间博弈均衡呈现动态表现,老师的良性选择给学生带来积极作用,反之亦然;相反,老师的非良性选择给学生带来消极作用,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看出,就业指导教育成效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 

另一种模型是加入师生合作行为下的博弈均衡,通过加入相互合作的方式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博弈均衡最大化。要想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就必须有惩戒制度,即通过加大师生间合作所取得的收益和不合作所付出的代价,进而达到实现师生双方行为博弈均衡的效果。老师通过获得奖励得到满足,进而获得更多收益,相反惩罚则使得教师付出大的代价,对学生来说道理是一样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加入合作行为的师生可以达到双方之间效用的最大化均衡[4]。 

三、师生行为博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微应用的启示 

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齐动 

在微应用平台上进行的线上就业指导教育跟传统的线下就业指导教育并不存在矛盾,反言之,两者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当今时代环境下要想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就一定要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做到相互融合,两者缺一不可,一味偏向传统的线下教育抛开线上教育则会导致教育方式滞后,缺乏创新性,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遭致被摒弃;反过来,过多注重线上教育忽视线下教育的作用,虽说跟紧时代步伐,具备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却少了教育所应该持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失去了传统教育的独特韵味。由此可见,在微应用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应该线上线下相结合,齐头并进,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互配合的教育模式,实现最大的教育效果[5]。

  2.提高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显而易见,如果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太过陈腐落后,即便加入了微博、微信等微应用,学生也不会“照单全收”,这样就会极大削弱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在使用混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时,要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站在平等的角度进行沟通交流,更多地关注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关注的焦点,在微应用上及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正确看待問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乐趣,使之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使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发挥作用,在博弈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3.师生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中,过分注重老师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上面的师生动态博弈均衡分析中便能看出,在质量较高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受到师生双方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者都应该秉持积极的态度,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倾囊相授,并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方面也要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知识,及时作出反馈,而教育工作者根据反馈的内容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从而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4.成立激励惩罚制度,完善就业指导教育机制 

为了实现就业指导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激励惩罚制度,对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优化教育内容的教师,学校可以相应地给予奖励,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对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给学生以收获的老师则应取消其任教资格。对学生来说可以将他们参加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各类评先评优等学生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建立激励惩罚机制让老师和学生双方感受到相互合作配合带来的益处,这既有利于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局面的形成,也有利于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杜志宏.博弈论视野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谢敏,张兰,张杜争.博弈论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3]何碧如,何坚如,叶柏霜,俞林伟.微时代高校网络就业指导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4

一、mooC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一种名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正在风靡全球。美国《时代周刊》(time)将2012年称为“mooC年”。这场由互联网教育公司和名牌大学发起的在线学习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致力于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1]

1.mooC的起源

mooC一词最早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ofprinceedwardisland)的戴夫?科米尔(DaveCormier)和国家自由教育研究协会(nationalinstituteFortechnologyinLiberaleducation)的研究员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alexander)在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中提出的。[2]斯坦福大学于2011年秋季推出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三门mooC课程,起初预计招生约1万人,经过在线宣传与公告,招生人数迅速突破16万。2012年2月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thrun)、大卫?斯塔文斯(DavidStavens)和麦克?索科斯基(mikeSokolsky)创办Udacity公司,于2012年2月20日同时启动两个在线课堂,教授计算机相关课程。[3]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安德鲁?恩格(andrewng)与达芙妮?科勒(DaphneKoller)教授合作创办Coursera项目,在线提供免费网络公开课。[4]与Coursera首批合作的院校有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随后不断有著名高校加入该合作项目,达到几十所,目前仍在持续扩充中。2012年5月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该计划基于麻省理工的mitx计划和哈佛大学的网络在线教学计划,将整合两所名校的师资教学力量,并吸收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名校的优秀资源,预计使近10亿人受益。[5]随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mooC开始出现,并迅速风靡全球。

2.mooC的产生原因

mooC之所以迅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技术的发展进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愈发成熟。互联网传输速率更快,数据存储空间更大,影像声音资料更清晰生动。这些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网络教育资源传播更加广泛,人们获取更加方便;覆盖社会各角落社交网络如微博、论坛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之间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讨论与交流。方便、快捷、资源丰富是mooC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次,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缺陷。传统教育模式包括高等教育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教师将教学资料加以个人理解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包括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传统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创新性和独立性,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6]mooC的出现开拓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一般将课程分成几分钟一小段的视频,分段间隙会提出问题,学员需回答提交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课程。mooC实现了学员与课程的互动,学员不再被动接受。注重互动与反馈是mooC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特征之一。再者,mooC模式的低成本。教育尤其高等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全球范围来看,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依然是少数。即便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想要顺利完成学业,除要缴纳高昂的学费外,教材费对一般家庭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大量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来说,由于经济能力和当地教育基础等原因,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有一定困难。mooC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学习模式。目前,几乎所有的mooC都实行免费开放,你只需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便可在任何地方享受世界各名牌高校的各种课程服务。不必担心高昂的学费与教材费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加入到mooC的学习当中来。低成本甚至免费是mooC得以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

3.mooC在全球及中国的发展现状

越来越多的高等学府开始自己或与教育机构合作创办mooC项目。除美国外,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诸多国家的大学都纷纷参与创办mooC。目前影响力较大的mooC项目为发起较早的Coursera、edx、Udacity。据国外权威mooC网站统计,目前全球参与各项mooC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已达215个,且还在持续增长中。[7]

2003年4月由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平台揭开了我国在线网络公开课的序幕。截至目前,累计建设覆盖全国的国家精品课程3700余门。2010年11月,中国知名门户网站网易推出了完全公益性质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课程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国内真正意义上最早的mooC项目是2012年创办的“过来人公开课”,目前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并已同国内众多知名大学结成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mooC课程。[8]果壳网的mooC学院(mooc.guokr.com)提供各平台的mooC课程链接与社区讨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已加入edx项目,于2013年9月份推出mooC课程。互联网教育公司与知名大学进行合作,开设mooC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可足不出户享受免费的高质量教学资源。

二、mooC的运营模式分析

mooC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有很大不同,其携带着独特新颖的课程模式和盈利模式迅速风靡全球。mooC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反馈能力,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运营模式也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公开课,绝大多数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

1.mooC的课程模式

mooC一般由大学与专门的教育机构合作,不仅向学习者提供在线视频课堂,且还会定期布置作业,安排结业考试,为成绩合格者颁发合格证明,有的mooC甚至会给予合格者该大学承认的学分。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机械地提供视频,mooC更注重与学习者的互动和反馈。mooC的视频课程会被分割成十分钟甚至更小的视频片段,每个视频片段对应课程的一小节或几个小问题,学习者需在每段视频后回答问题,就像游戏的通关设置,答对才能继续听课。[6]学习者需选择3周到52周不等的课程时长,确定从每周1至4小时到每周16至20小时不等的学习时长。时间紧迫的学员可以选择完全自主学习,自由支配时间学习。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到该门课程开设的在线讨论区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每门课程都会设置结课考试。成功通过考试的学员会得到相应的证书或该大学承认的学分。[7]充分的互动与反馈能够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作业一般由计算机评阅,这分担了教师们的大量工作。计算机评阅可轻松地在数以万计的作业答案中发现学员们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向这些易错的学员们统一发送邮件,具体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法。如此个性化的服务是传统的网络公开课所不具备的。

2.mooC的盈利模式

几乎目前所有的mooC课程都实行免费政策,不对个人学员收取上课费用。mooC提供机构一般通过以下方式维持运营、获取利润:(1)吸引相关企业赞助,2013年8月10日,Coursera获得4300万美元风险赞助投资;(2)接收广告,爱尔兰的一家mooC机构alison的利润来自于出售网站的广告位;(3)收取授权费用,Coursera将收费授权一些希望充实现有教育资源的大学使用该项目中的课程教材;(4)提供额外付费服务,Udacity联合佐治亚理工和at&t公司获得授予佐治亚理工计算机博士学位的授权,学员可免费获得该学位课程教材,但需支付7000美元学费;Coursera会向需要结业证书的学员收费。[8]mooC与大学合作实现双赢。当Coursera获得收入以后,大学将获取其中的6%~15%,这取决于它们提供课程的时间长度,以及Coursera从中获取了多少利润。除去成本核算和营收佣金后,双方还能获得20%的毛利。Coursera会获得现金流的大部分,实现盈利。[9]

三、mooC对传统高教出版的冲击

mooC的免费教材政策大幅缩减了学生的高等教育成本,更多学生以免费或较低的成本获得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学生在获取免费教材资源的同时必定不再会重复购买纸质教科书,这对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盈利三要素――利润源、利润点和利润杠杆带来了一定冲击,势必引起高等教育出版模式转变。

1.对利润源的冲击

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利润源是出版社提供的出版物及其配套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群体,即高校学生和教师或有学习需求的社会大众。mooC课程面对的学员也正是有高等教育需求的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mooC与传统高教出版的利润源重合,两者必然会争夺同一市场。在市场争夺过程中,mooC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类人群学习到更多高质量课程需求,且相对于传统高教,其不受时间、地点、费用的制约。mooC的目标之一是使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高等教育带来的知识,mooC的出现,让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年轻人接受哈佛大学的课程已不再是梦想。

2.对利润点的冲击

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利润点是可获取利润的出版物或服务,主要指纸质教材、教辅等。由mooC带来的免费教材或电子教材占据了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利润点,对其造成了冲击。一些mooC的教材已深度嵌入课程,有些课程甚至不需要教材,只需在网上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即可。mooC少教材甚至无教材的模式,完全侵占了传统高教的利润点。

包括教育出版业,整个出版行业在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outsell统计,2012年美国大学和中学教材购买额为124亿美元。其中,在线产品占27%,达到34亿美元。另据美国BookStats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教育纸质图书市场销售总金额由2010年的279亿美元降至2011年272亿美元,降幅2.5%。但出版业总销量由2010年的20.68亿册提升至2011年的20.77亿册,增幅3.4%。[10]说明教材出版物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电子教材产品比例正在提高。mooC的迅速发展会侵占传统高等教育出版业的生存空间,对传统的教育出版模式产生巨大冲击。

3.对利润杠杆的冲击

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利润杠杆指出版社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等一系列运营模式。传统高等教育依靠销售纸质教材及其配套教辅获取利润,而mooC的免费教材政策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利润杠杆造成了冲击,免费教材对公众有强大的吸引力,彻底颠覆了高教产业链,甚至颠覆了高等教育体系。mooC全新的运营模式,如获取高额赞助,收取授权费、提供增值服务等并不针对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用户群,却对其用户群起到了分流作用,这导致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利润杠杆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发展。

四、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的应对策略

mooC相较于传统高教具有不少优势,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大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出版。传统高教课堂有着mooC无法比拟的生动性与实践性。大学校园除教授文化知识外,还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甚至是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对青年的成长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堂面对面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教出版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高教出版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生存环境的变化,不能坐以待毙,须顺应市场需求,寻找更多发展模式,开发新产品模式、新商业模式以应对挑战,或与mooC合作实现双赢。

1.练好内功,积极向数字出版转型

国内外教育出版单位纷纷迈出数字化转型脚步。国外著名教育出版商如培生教育集团、汤姆森集团、麦格劳-希尔集团等一些在高等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出版集团都开发并推出了丰富的数字教育产品与服务。国内的高教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也已开始,但相对国外还具有一定差距。[11]

教育出版商掌握着海量传统教科书资源,可以开发新的产品模式,如可将资源整合重新出版成电子教科书的形式,在线销售;创建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材形式数字教学资源库,将各学科分门别类,把所有与本学科相关的教材、习题、教辅、资料等内容整合,供学习者在线查阅。资源库类似于在线百科全书,但比在线百科全书更加权威、丰富。

2.转变观念,从提供教材到提供服务

教育出版商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开设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对应教科书的配套增值服务、虚拟实验室、个性化的课程定制、考试测试辅导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在向服务商转型的道路上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1999年高教社推出了4a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目前,4a平台在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产管理、课程内容编辑、移动适应性学习、基于语义的课程导航与智能答疑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教育出版商还可将自己的产品与最新的终端设备应用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联合起来,在诸如苹果市场、谷歌的安卓市场等应用软件平台开发与教育相关的应用产品。2011年10月培生教育集团宣布,启动一项全新的学习管理系统――openClass。这套系统由课程管理工具和一个社交网络环境构成,旨在为学生及教师们提供教育管理服务。openClass通过谷歌应用市场。

教育出版社由单一的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教育出版向服务商转变是一场由“卖书”到“卖服务”的变革,[11]提升了客户的依赖度,发掘潜在收益。

3.大胆开放,与mooC合作双赢

mooC是对现有高等教育的延伸,教育出版商应当顺应时展潮流,与之合作,实现双赢。mooC的出现对于传统教育出版业也许是一个机遇。mooC是内容资源,也需加工,也需把门人。高教出版机构可为其提供高质量视频录制加工服务,打造品牌。mooC的普及会帮助教材出版商卖出更多的教科书,mooC的课程使得学习者有兴趣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有购买额外资料的可能。如mooC在线课程会推荐阅读书目,由于mooC课程的学员基数庞大,即便是很小比例的学员选择购买,销量也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目前mooC的创办者一般都是大学教授或教育领域相关从业人员,他们也迫切需要同教育出版商合作,获得更多教材使用授权,来开展他们的mooC课程。2013年5月8日,Coursera宣布圣智(Cengage)学习出版集团、麦克米兰(macmillan)高等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圣哲(SaGe)公司和威利(wiley)公司将为其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电子教材。高等教育出版商收费授权Couresra使用其教材,Coursera用户可免费使用。这样教育出版商在mooC用户群中形成良好的广告效应。mooC的发展不仅使得各大教育出版商同mooC项目进行合作,也促进了出版商之间的合作。出版商之间也需共享资源,弥补彼此不足,有助于全球资源共享,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实现良性竞争。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5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风险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与产出差距在不断加大,出现巨额余值时使用,并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及以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报(如通过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形成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问题。

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一)、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下图显示了学校教育投资的可能分析。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需要S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在完成后如果就业,会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龄,比如65岁。更一般地说,年龄t。学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等K。另一选择是不接受学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赚得工资w0,(从决策开始到退休年龄t)。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没有能力限制,没有退学风险,收入在整个工作年限内不变。工作经验与决策无关,没有失业风险(见图1)。

假设投资成本(或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K和机会成本w0(可能赚得的工资)。而放弃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是成本中较大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中整个生命周期贴现收入,选择贴现收入较高的方案。我们还可以将不接受学校教育的收入从接受教育的收入中减去,如果结果为正,可以预测该个体会选择投资于学校教育。在第一个S年,每年的差距为-K-w0,

该个体必须付出学费和书本费等K,并且不能享有收入w0,因此,每年的w0为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了教育而放弃的收入。w0+K为每年的投资成本。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贴现后收入为图中的B+C,在S年之后,两种收入流改变:获取ws(超过不接受教育的收入w0)。差额ws-w0为教育带来的利得。较高的年收入是由于学校教育。同样考虑折现,可以发现贡献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收益差额为a。

如果由教育决策带来的终生净收入为正数,或所得利益(ws-w0,从年龄S到年龄t,贴现后)大于投资成本(w0+K,从年龄0到年龄S,贴现后),那么该个体会选择学校教育。如果人们可以以市场同期利率进行借贷,则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

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有以下几个结论: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参加学校教育的人数会增加(虽然每种条件的影响大小可能不同):(1)未来收益增加,即工资奖金对那些已经完成其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增加了。(2)直接教育成本减少,比如学校降低学费或政府增加教育补贴。(3)贴现率降低。由于未来工资收益相对于以前工作阶段中的成本增加了,或者说对那些着眼于未来利益而非当前利益的人来说,贴现率较低会使人们倾向于学校教育。(4)教育筹资变得容易。如银行更愿意贷款并且降低利率甚至提供免费的奖学金。

进一步分析,如果给定受教育的年数,与工资增加ws-w0相对应的年回报率(学校教育的回报率)是投资决策中必须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每增加一年的教育会产生一定收入百分比的增长,这个增长的百分比则是教育的回报(mincer,1974)。为了计算它,理论上必须知道某人实现的收入并等到退休。

关于是否投资教育或继续投资教育已经有许多公式化研究,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力投资的时间比较长,难以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13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式为

式中,C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的直接费用,w0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而放弃的收入,Xi表示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i表示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表示受了13年教育之后可以赚取收入的总年数,r表示第13年教育的收益率,i表示观察的年份。根据这个公式,利用所要求的资料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就可根据对投资与收益的分析,做出是否继续投资教育的决策。决策基本原则是,预期收益流量(流入量)之和不能小于人力资本投资流量(流出量)之和,否则,人们就不愿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能低于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否则,人们只进行12年教育投资,而不选择13年教育投资。

(二)最佳投资的决策: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有的个体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学校教育,在做出最佳投资决策时,我们必须分析学校教育的最佳长度。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就会增加生命周期的收入,但并不稳定。在最初的几年,如果一个人继续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幅度会增加,但以后年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入学校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Yoram,1975)。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YoramBen-porah公式化了教育投资过程并描述了其主要决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个人通过已有的人力资本和他自己的时间、其他市场资源相结合来达到产出(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Yoram最佳资本积累的模型是个人人力资本生产函数:Qt表示个人在时期t人力资本的总投资;Kt表示个人在时期t初始人力资本存量;St表示个人在时期t内贡献于存量Q的时间(Q:人力资本存量总增加);Xt表示积累人力资本(生产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如果初始人力资本较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首先会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全部时间都花在学校教育上。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后,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他的在职培训(on-the-jobtraining)。参数B是由Becker在1975年运用同一生产函数时增加上去的,它表示“有限的个人体力和智力”,使Yoram的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设合理化。原因是(1)随着个人在增加其人力资本累计的过程中,成本增加。(2)个人生命是有限的,随着受教育时间的不断付出,工作年限会缩短,这减少了获得利益的时间,结果最终是收益的增长幅度减少。而且个人继续延长其受教育时间,增加的教育年限的成本是增加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机会成本增加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获得的工资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花费(见图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学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边际收益(每延长一年增加的收益)会下降而边际成本会上升。受教育的最佳年限出现在边际成本线与边际收益线相交的那一点。如果教育年限超过S*,则产生的额外成本要大于额外的收益,此时再选择学校教育从经济上来看是不理性的。

因此,S*为最佳投资点。在此点上,投资者可获得最高的收益率,即内部收益率(iRR),是投资成本现值与投资收益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即教育投资的净现值npV为零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图1中面积a=B时的贴现率。

这个模型也可得出几个预测(允许成本和收益曲线随个体不同而不同):

(1)边际成本曲线较低的人(总成本线较平坦)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如较易获得贷款的人,资金成本较低(筹资费用较少)。如图中a曲线。

(2)边际收益曲线较高的人会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比如由于家庭关系网络、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或智商很高而学校教育恰好能与之互补等原因较易在接受教育后找到工作的人。如图中B曲线。

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因素

简单的模型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风险,下面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较少被论及。但事实上,有投资就会有风险。与证券市场相同,人力资本市场包含许多资产,即各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不仅与受教育的时间长度有关,而且与所受教育的种类有关。每个人选择与其未来收入的风险和回报相匹配的资产来获得最优选择。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教育资产市场有几个重要的限制:首先,多样化不可能。第二,任意调整不可能。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套利来调整投资。投资于教育是不可撤回的,一旦你持有某种教育,你就不能再出售它。加之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环境等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投资风险概括起来说,有市场风险和个别风险。(尽管在有关研究中有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的描述,但在本文中为了简洁起见,统称为风险。)

(一)、市场风险:影响整个市场上或一个受教育群体内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的不确定因素。

1.未来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变化

假设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能力获得在任何教育水平的期望回报,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投资者,只关心生命周期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有最高净收益(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成本后的值)的教育。则我们只需观察接受每一种教育的人群。在一种教育下,每个人的净收益都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弹性工资来建立。如果太多的人选择同一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下降。相反,如果只有少数人接受这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短缺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上升。只有当工资产生的终生收益相等时才会出现均衡的态势。

2.市场分割

YumingFu和StuartGabriel研究得出结论:教育投资在私人部门(单位)的回报要高于在国有单位的回报。另外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因此,投资回报中包含了失业风险和由于就业于不利的行业或部门而导致的低收入风险。

此外,还有市场平均工资、流动限制等风险因素。

(二)、个别风险:只影响个体或群体中少数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因素。个体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智力能力、动机、兴趣等。这些因素使教育回报的估计变得不是很准确。受更多教育者获得较高工资不仅因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由于他们的能力及其他特征。具体地,个别风险有以下:

1.自身认识的不确定性:

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面临几种不确定性。首先,人力投资者(即潜在的学生)对其所选择的教育本身的信息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许多教育系统在学生步入大学教育之前向学生展示越来越多的选项(如课程、专业等)。而潜在的学生并不知道哪种学科对自己来说是必要的,以及喜欢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的要求(智力水平、耐心或能力等)。第二,在完成学科(毕业)后,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面临不确定性。即便是接受过职业或专业教育,他仍可能缺乏职业所需的能力或其他要求。而个人并不能明确地知道他相对于职业的真实能力。adamSmith早在1776年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任何特定的个体永远拥有资格于他的工作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行业中有很大的不同。让你的儿子去当鞋匠的学徒,几乎毫无疑问他会做出一双鞋;但如果送他去学法律,精通法律的可能性与他会在此行业中站得住脚的可能性相比,至少为20比5。”

2.生命风险。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人力资本受益期也将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的时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主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会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

此外,还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中个人承担的份额、个人已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时间的投入(总时间=受教育时间+工作时间+用于消费的时间)、机会成本、经验等。

总之,我们在进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需要进行是否继续进行教育投资的决策以及最佳投资的决策,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风险,能够帮助投资主体做出更客观准确和相关的决策。文章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如何进一步将风险因素量化,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更加完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雅各布•明塞尔,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郭丛斌.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3

[4]Heckman,James.China’sinvestmentinHumancapital[J].nBeR#9296,2003.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6

苹果教育优惠申请流程1、苹果官网教育商店

1.1购买流程

「苹果官网教育商店选择配置填写收件信息付款苹果发邮件要求验证信息回邮件并附上身份证明苹果验证通过发货。

1.2审核认证

苹果教育验证系统针对“在校学生“目前支持两种验证方式:“学信网在线验证码验证”和“学生证验证”。

即有的人会收到需要学信网操作验证,有的人则是学生证验证,邮件中会有详细步骤说明,按要求来就行。

(1)学信网在线验证码验证

如果你是在校学生或者是替学生提交信息,需要回复学信网的“在线验证码”,具体步骤:

访问学信网首页点击“学信档案”登录/注册点击“在线验证报告”中的“申请”查看“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报告生成后会获得验证码,然后在回复邮件时附上该验证码就可以了。

(2)学生证验证

如果你是在校学生或者是替学生提交信息,需要提供学生证的扫描图片或数码照片:学生证(需包含封面、内容页即个人信息页、注册详情页)。

(3)已录取新生

如果你已被高等院校录取,但尚未入学登记,需要提供录取通知书的扫描图片或数码照片。

1.3注意事项

(1)填写收件信息的邮箱地址要填写正确,否则收不到审核邮件。

(2)收货地址上的姓名与审核证件的姓名要保持一致,否则验证不通过,苹果会取消订单。

(3)你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按照要求提交验证信息,否则订单会被取消,等待1-3个工作日核实资格,审核通过之后苹果会发送确认邮件,就可以等着收货了。

2、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

2.1购买流程

支付宝在读大学生验证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下单付款发货。

2.2审核认证

支付宝输入“校园生活”“支付宝校园派”右下方“我的”“我的客服”“什么是在读大学生验证”点击问答中的“点此操作”跳转信息填写页面去完成认证。

等待数据同步后,在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购买苹果相关产品就会显示教育优惠价格。

3、京东苹果自营旗舰店

3.1购买流程

京东苹果自营旗舰店,验证学生身份获得“必购码”商品详情页选择带有“教育优惠版本”的苹果产品下单付款发货。

3.2审核认证

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在活动页面(或者商品详情页入口进入)点击“获取必购码”进行验证,认证通过后将会收到购买您选择商品的必购码。

3.3注意事项

活动期间内每名用户最多能提交验证优惠资格2次,最多能获得一个mac必购码和一个ipad必购码,最多可购买一件mac商品和一件ipad商品。

4、苹果直营零售店

4.1购买流程

苹果直营零售店线下教育验证付款直接带走。

4.2审核认证

线下购买比较简单,当面审核也快。

(1)在校学生:直接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享受教育优惠,如果学生证不在身边,也可以尝试学信网、支付宝大学生认证、学生证截图、复印件等。

(2)已录取新生:直接出示“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即可享受教育优惠。

5、中国大陆appleStore零售店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42家,建议去之前先查下附近有没有支持的零售店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7

一、备一节好课的前提——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来自河北保定三中的沈莉老师讲授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节优质课给我的感受很强烈,这节课从开始联系“烤蛋糕”“蒸馒头”等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景,从预设情景到生成情景一气呵成,听完这节课,带给我的是轻松、快乐、获取知识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但像沈老师上的这样的一节课,不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可以临摹出来的。因为从沈老师这节课中,你会感受到她在备课中注入的对每一个学生的热情、关爱、尊重。沈老师教学方案的设计,首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技术,选择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沈老师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心里装着学生,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才能够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上出一堂像沈老师这样的好课。

二、一堂好课所具有的特征

沈老师这节优质课的展示,让我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同时教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好的组织者、好的参与者、好的帮助者。我们也许不能做到每堂课都精彩,每堂课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但我们可以、一定能做到每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理解,“学生理解了、学生收获了”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终极目的”。沈老师的课就是这样的一节课,让我们从中得出优质课、好课所具有的特征。

1.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沈老师讲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节课时,其课堂引入是从联系同学们都熟悉的生活实际——烤蛋烤、蒸馒头所使用的发酵剂开始的,这样一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对所学知识探知的欲望。沈老师又通过设问、质疑的方式,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来完成探究实验,得出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小组实验结束后,沈老师又鼓励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成果。接着沈老师又巧妙的从学生小组实验中体现出的多种方案提出问题,从而顺理成章进入到有关化学性质的学习。一节课中,沈老师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在沈老师的有序引导下,整节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沈老师这节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了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师生交往自然,并且积极互动,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每一位同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收获。我想一节课的成功也正在于此。

2.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具有挑战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沈老师在讲授na2Co3与naHCo3化学性质时,安排两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设计,分别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以及na2Co3与naHCo3分别于HCl反应生成Co2气体速率的快慢。在传统教学中,教材对于这两条化学性质已给出实验,只需教师和学生依据给好的实验验证化学性质即可。而沈老师在这两处却没有采用传统教学,而是安排了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经验或已有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且验证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当这两个问题抛出后,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等形式,并在其中穿插着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及各种形式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多思多练,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最终,同学们和沈老师一起设计了两个非常成功的实验,实验现象也非常好。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知识。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多得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对知识形式的体会。课堂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师也不是学生的主导者、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沈老师的这节优质课贯穿四条线,即知识线、能力线、方法线、生活线,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并且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在掌握钠的化合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充分的了解它们的来源及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学会应用这些资源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如na2Co3与naHCo3可以做发酵剂,naHCo3可以除臭美白等。这会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多的参与到化学与生活中来,在体验参与的同时收获知识,感悟生活,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的“美”。

三、几点思考

1.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不必要每节课、每个问题都探究。我们一定要从具体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设计灵活处理,设计出合理、高效、活跃的课堂,正所谓“教学有法、教亦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2.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或者对学生提出的新方案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并且拥有广阔的知识储备。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8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小学初中,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不值得宣传和推广。他说,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起步不影响一生发展”

王定华称,人生犹如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影响一生发展。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可以理解,但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值得宣传和推广。

谈到“小升初”择校问题时,王定华承认,“小升初”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推进解决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城市所具备的特殊情况,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多。

副厅长称言论和利益相关

到会的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也不认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

“这句话是谁喊得最要紧?是办学的人,因为背后都有利益支持的,都和利益相关。”张志勇认为,要看到小学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关键的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方法,要呼唤教育理性,而家长理性非常重要。

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

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介绍,近期将印发义务教育分规划,通过采取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和治理“占坑班”、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鼓励普通高中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等方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目前有种社会现象,就是把办班与招生联系起来,举办所谓的“占坑班”,甚至有些学校明里或者暗里与“占坑班”的举办人进行联系,作为选择生源的一个途径,这种现象是不允许的,而且是目前需要着力整顿的。

征收高额择校费的问题,也是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一直反对的。目前有些地方的学校虽然明着取消了择校费,但改为“捐资助学”的方式暗中获利,针对这一情况,王定华表示,治理择校收费并不意味着要停止捐资助学,根据《教育法》、《捐赠法》,一直鼓励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现在要反对的是把捐资助学与择校直接挂起钩来的错误做法。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切断学校收取择校生与获得经济利益的联系。

王定华表示,在大城市,小升初的问题仍是社会热点和难点,需要继续推动解决。由于大城市所具有的特殊情况,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面临的挑战比较多。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淡化过早考试竞争。

小升初的择校,客观上刺激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加重,学生睡眠少、上太多课外班、做各种习题的情况仍然存在,给小学生减负任务仍较重。“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王定华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他认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

王定华介绍,2011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分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其中,义务教育分规划有望于近期印发。

教育部表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从根本上必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薄弱学校,消除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同时必须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教育部将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鼓励将普通高中一部分或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地分配到初中的办法。据悉,解决“占坑班”、择校费等问题,将列入北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王定华介绍,各地都将签订关于此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备忘录,而北京作为第一批即将确定具体内容。

每年千名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前测

同学们,儿童节刚刚过去,你们一定度过了一个很愉快、很有意义的儿童节,说说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三名学生回答)

我知道有一座城市的科技馆每年的儿童节都会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在那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和最神奇的轿车。看!同学们有的摄像,有的记录,有的咨询,一边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赞不绝口,一边想解开这些科技之谜。

这就是前几年同学们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出示课件)

二、预设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课件)你们见过这种统计图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统计图。

(二)自学

1.学生先学

第一部分:认识折线统计图

出示自学思考提示:

阅读教材109页,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这种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

第二,中小学生参观科技馆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第三,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自学提示:

第一,独立完成110页例2的折线统计图。

第二,先完成的同学可以完成统计图下面的3个问题。

针对每部分的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展开自学,之后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先解决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

小组长收集组内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汇报。

2.预设学生暴露的问题

第一部分:认识折线统计图

预设问题:学生不能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二部分:绘制折线统计图

预设问题1:学生不能准确描点。

预设问题2:学生连线不准确。

预设问题3:学生不标数据。

3.共同释疑

第一部分: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之后欣赏各种折线统计图。

(1)海平面的变化情况如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温度上升。

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清晰地看出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第二部分:绘制折线统计图

(1)教师收集学生绘制的出现问题的统计图,并在投影上展示。

对于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绘制者明确自己出现的问题和改正方法。

(2)小组汇报自己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3)全班学生共同帮助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帮助解决。

(三)总结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描点

(2)标数量

(3)连线(按次序)

如果统计图画得不规范,请修改过来。

三、当堂检测

我们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节课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1.111页做一做。

2.113页第7题。

学生线上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篇10

一、积极推进建设教育强市的工作

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在南海、顺德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后,市政府于去年月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年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会议,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到今年月止,全市已有区个镇街通过了省督导验收。我市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更为坚实。

为进一步加大教育强市建设力度,我局月底组成由市教育局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两个调研组,对各区对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落实教育强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区在推进教育强区、强镇建设进程中,成绩是突出的,全市建设教育强市的进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㈠强化政府行为,全面铺开教育强区、强镇建设

⒈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都给予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切实把创建工作摆上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市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创建强区、强镇策略,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有的区还提出了“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重点帮扶”的工作策略,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政真正做到教育工作“六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各区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形成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镇级教育投入比例更大,村一级办学积极性也很高,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氛围,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机制,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㈡“硬件”、“软件”一齐抓,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创建教育强区、强镇过程中,各区、镇紧紧扣住一个“强”字,在“强”字上做文章,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硬件”、“软件”一齐抓,力争“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层次,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⒈扎实抓好教育“硬件”建设,为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近两年来,各区按照《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推进等级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等级学校是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市区一级以上学校已有所,其中省一级所,市一级所,区一级所,使我市等级学校数量占学校总数的,特别是优质学位增幅较大,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各区都加大投入,重点建设。目前,全市己有多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学生人机比例达到:,居于全省前列。

⒉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各区、镇把创建教育强区作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契机,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规模小的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据统计,今年撤并中小学达所。各区还抓好部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二是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的办学模式。采取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校长、教师队伍。各区、镇都出台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如南海区全面开展了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全员聘任工作,三水区白坭镇也改革了教师聘任制度。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⒊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各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进网络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创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学会学习。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计算机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强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五是突出英语、艺术、科技、信息技术教育等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

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各区、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原创: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名校长的培养。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水平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四是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多途径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目前,全市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㈢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

创“强”工作,重在创建过程,重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逐步建立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⒈“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部分区、镇教师工资待遇有所提高,镇属学校与区属学校差距逐步缩小。

⒉营造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各学校不仅重视学校的绿化、净化和美化,而且还注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体、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⒊促进社区教育体系的形成。各区、镇以创“强”为抓手,在抓好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的同时,重视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区、镇街都建有成人教育机构没有的镇正在建立、社区文化广场、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站,开办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㈣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创“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区、镇教育投入困难不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学校上等级工作受到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队伍结构、水平、能力、流动机制、待遇、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落实等。

对于上述问题,市教育局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各区教育局局长会议,提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的新措施。

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年月日,我市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我市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市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完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一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教科研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完善了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我们出台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关于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等。这些规划和意见,对于我们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㈡教学质量在改革中再上新台阶

⒈教学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教师在全国及省级学科教改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活动、新教材教学课例、网络课件及多媒体课件等评比中,有人获全国一等奖,人获全国二等奖,人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新课程经验交流与成果评价大会”上我市获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市教研室获“优秀指导组织奖”。我市中小学生在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全国竞赛中,有人获全国一等奖,人获全国二等奖;人获全国三等奖。

⒉教育特色在实践中逐步凸显。今年,我市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成绩突出。教育信息化有两个突出成果:一是“网络教育应用‘全面解决技术方案’开发与应用”、“支持新课改的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入选××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计划;有件作品的作者获邀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占全省参加面试作品数的,其中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占全省的;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今年月,我市还代表省在“第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作经验介绍。二是我市出台了《关于“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部分试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开设幼儿英语课程。率先在全省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进行中考英语口试试点,定期选派英语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⒊高考成绩在连年提高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⑴上线总人数及上线率再创新高。今年,我市人参加高考,上线总人数人,上线率,比去年增加人,增幅达。其中第三批线以上人数达人,占考生总人数的,高出省个百分点,以极小差距位居全省第位。⑵高分层人数、重点线和本科线上线人数有较大增长。今年高考,全市总分分以上的考生人,分以上人,比去年增加了人,其中佛山一中叶树蓁、柳昕同学的语文,南海石门中学欧阳尚夫同学的综合科荣获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全市考生上重点线人数人,比去年增加人,增幅高达;上本科线以上人数人,比去年增加人,增幅达,创历年增幅最高水平。⑶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人数有新突破。全市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总人数人,比去年增加人,其中本科线以上人,比去年同批增加了人;上第三批线人,比去年增加了人。美术类上线人,比去年增加人;音乐类人,比去年增加人;体育类人,比去年增加人,成为高考新的增长点。

㈢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⒈科研力量增强。××年申报立项课题项,课题研究从纵向、横向拓展,队伍不断壮大。

⒉科研课题等级高。近年来立项的课题,有全国“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与其子课题、省与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项,全国和省其他有关部门的子课题、实验校课题多项。××年获得立项的课题中,重点规划课题项,一般规划课题项,备案课题项。

⒊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立项课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围绕发展优质教育、区域素质教育模式、新课程实验、主体性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模式等开展研究。结集出版了《探索、求实、创新》、《区域教育新追求》两本优秀教育论文集和一本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理念、探索、求真、创新》以及教育科研专题课题成果编著《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

㈣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初显成效

课改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七大变化: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参与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二是教学行为的变化。由以往的孤军作战过渡到团队的紧密合作;由素质单向型教师过渡到素质综合型教师;由拘泥于教材过渡到开发课程资源。三是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师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四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五是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坛等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六是课堂的变化。课堂氛围变活了,以教材知识为教学中心的现象减少了,教学面拓宽了,师生关系平等了,师生感情融洽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七是考试制度与教学评价的变化。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

㈤招生考试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坚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和招生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二是考风考纪宣传教育落实到位,涉考人员工作责任制有效防止了违纪作弊行为的发生。三是逐步推行网上巡考工作,推进考场建设。四是高中阶段学校扩大面向全市招生规模,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填报志愿和录取,实现档案电子化,开展英语口语考试和信息技术考试试点工作,实行了计算机辅助考试(即“人机对话”),首次启用中考网上指挥系统,确保了考试过程中考试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五是小学、初中的入学办法以居住地为依据,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户籍所属区的范围内升学。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照顾和优惠政策。

三、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系列活动

今年月日是我国第二十个教师节,我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㈠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我局制定了《佛山市教育系统××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围绕“安教乐教,丰硕人生”的主题,按照“隆重、热烈、高雅、务实、简朴”的原则,精心策划了第二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教师节表彰大会,有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有慰问活动,有文艺汇演,有教师代表座谈会,有教育行政机关篮球比赛等。例如,月日至日,由我市近年来获得国家或省、市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佛山市教育系统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先后赴各区作报告。名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感人事迹和“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每场报告会的听众均达多人。月日,我们分别召开了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和市直大、中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阻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㈡活动组织规格高,气氛隆重

为开展好今年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我局特别重视提高活动的组织规格,确保活动隆重展开。首先,成立了佛山市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杨晓勤、苏年福以及局纪检组组长吕宝生、局助理调研员陈瑞虹任副组长,各区教育局局长和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在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各项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注重以政府名义开展活动,使活动定位较高,气氛浓重而富有影响力。如月日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人大主任黄龙云带领市五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副市长杨锡基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绍棠作了重要讲话。五套班子领导还分别为今年被评为佛山市教育系统的个先进单位、名优秀教师和名先进教育工作者颁了奖。月日,组织有关人员分两个组分别赴各区慰问生病住院治疗的教师代表。这次慰问,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体现党委、政府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

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于上述认识,我市把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在各项活动中,省、市各家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使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不少群众和教师评价说,今年教师节活动内容如此丰富、组织规格如此之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教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发展教育。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全市广大人民教师不断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们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今后将继续团结一致,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而作出更大贡献。

四、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国家教育部决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作为我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精心筹备、周密部署、大力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㈠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顺德、南海、禅城区在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又进入课改实验;三水、高明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也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课改实验。要求教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㈡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开发地方课程

我市从实际出发编写了各具特色的南海、顺德、佛山三套信息技术地方教材。南海区还开发了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产权教育读本》等地方课程教材。

㈢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构建支持课改的创新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网上教学系统和网上教研系统,实现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度共享,使一大批既有出色的学科能力、又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学科内容的丰富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㈣大胆探索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夯实课改基础我们注意加强研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在评价的方式上重视创新。在完善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同时,还进行了学生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测验与考试的改革。不但关注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而且意识到测试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随着教师对评价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始尝试以人文化的测试来评定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努力做到让学生测试前轻松自信,卷面设计富有人文色彩,题目要求活泼有趣,测试内容注重整合,测试成绩重在激励。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忱。

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对于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已全面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都把课改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一费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是切实治理学校乱收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一费制”的推行,不仅有利于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推进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两年多来,我市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一方面坚决狠抓治理乱收费,一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一费制”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按省的部署,从××年秋季开始,我市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义务教育阶段收取书杂费,高中收取学杂费。原创:全市中小学收费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实行教育收费公示,统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统一亮证(广东省教育收费许可证)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中小学收费票据,统一实行中小学收费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银行代收,学校给票,财政返拨,教育监管”的模式。

××年底,按省“一费制”以外收费的有关通知精神,我市教育、物价、财政、纠风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的通知》,经市政府批准下发执行。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采取由市定项目、各区定标准的办法,解决了我市实行“一费制”以后出现的新问题,使我市教育收费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市“一费制”收费项目,一是“一费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高中学杂费。二是“一费制”以外收费项目:⒈可统一管理收费项目(省定项目):住宿费、高中阶段的择校生择校费、城镇中小学生体检费、高中阶段会考费(毕业考试费)、军训(或实践活动)发生的食宿费、城镇中小学校服费等个项目。⒉可选择性收费项目(市定项目):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费;补课费;代订杂志、教学资料费;校外活动费;膳食费;校车接送交通费;节假日兴趣活动费等个项目。

在落实“一费制”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教育,提高执行“一费制”的自觉性。我市各级政府、学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省、市的“一费制”政策,使“一费制”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群众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确保“一费制”工作得到落实。我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实行“一费制”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工作来抓。⒈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由市纠风办牵头,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工作小组,并成立了治理乱收费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⒉统筹安排、专题研究工作。⒊市教育、纠风、物价、财政等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三是积极筹措经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市实行“一费制”收费后,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学校每学期约少收入亿元。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作,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如顺德区××年财政增拨教育经费亿元,解决了教育经费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问题;南海区平洲街道办××年从财政增拨教育经费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所属学校经费不足问题。

四是加大对贫困生扶持力度,建立扶贫助学制度。我市特别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年全市中小学减免了特困学生人,累计减免书(学)杂费万元(其中省补万元),保证了每一个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是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健全监督机制。我市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加强对实行“一费制”的监管,有效地遏制了自立收费项目、擅提收费标准等违规收费行为,使教育收费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⒈落实收费管理责任制。各中小学校均有收费责任人,使教育收费管理责任制得到落实。强化了责任追究,有效地抵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⒉坚持开学初(春、秋季)的教育收费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违规违纪收费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落实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增强了收费的透明度。⒋市、区两级审计局、教育局都能适时对学校的收费进行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加大监管力度。⒌设立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市、区已建立了群众举报制度,加快了电话举报、来信来访的处理速度,化解各种矛盾,稳定了社会大局。

当然,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一费制”标准搞“一刀切”不尽合理。目前,全省“一费制”是以三类地区划分标准(广州、深圳、其他市),这与我市经济水平相比,显得相对偏低;以我市为例,虽属一类地区,但高明、三水与南海、顺德的经济条件有明显的差别,也划分为一个收费标准,显然不够科学合理。小学的书杂费各年级差异甚大,但按一个标准收费;初中各年级的学习科目也有很大的差异,也按一个标准收费,这显然不合理。再如,“一费制”标准偏低。⒈书杂费最高限价定位偏低。由于“一费制”书杂费包含了课本费、练习本费,而且收费标准比实行“一费制”以前有所降低。据禅城区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前后对比,实行“一费制”一年减少收入约万元,由此造成学校公用经费不足。⒉“一费制”的书杂费未能考虑到计算机、英语教学和目前开设的新课程改革的课本资料增价等因素,这无形中减少了学校的公用经费的开支。⒊课本费、练习本费应按实际发生数核支。现在的做法,主次不清,书费杂费不分,既容易出现书费杂费混用、互侵互占的现象,也不利于财务的管理和监督。

⒋练习本属于个人消费,使用多少因人而异,“一费制”中涵盖了练习本费是不合理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脱离学校实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亟待研究解决。

六、开展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

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公平、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市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地高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规定和办法,完善了各种配套措施,保证了不少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随着高学的扩招、市外生源及线学生的招收,我市高校贫困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目前已建立起相应的高校“奖、助、贷、补、减”多元化的扶贫助学体系,如设立奖学金、推行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等制度,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制度和“学校从所收的学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经过实践探索,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初步统计,××年全市在校贫困大学生人,受资助的贫困生人,占贫困生总数的,扶贫助学资金共万元。其中,有人申请和办理了助学贷款万元;人了减免学费,总金额为万元;人享受助学金,总金额为万元;有位贫困生领取了奖学金,共万元;有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支付勤工助学资金万元。另外,有人办理了缓交学费手续,缓缴学费万元。顺德高职院助学贷款工作做得比较好,××年助学贷款资金为万元,××年为万元,预计××年助学贷款资金将超过万元。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我局最近制定了《佛山市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工程指导意见》,已报市政府审批,待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成立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

为切实抓好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工作,我局月份成立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组长、局助理调研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考核小组日常工作由组织人事科负责。考核小组还向社会公开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举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局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

八、出台《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应变能力,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月出台了《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预案》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一是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风灾等。二是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爆炸、危险品污染或泄漏、火灾、交通事故、中毒、疫情等。三是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重大如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上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