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十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十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8:0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受到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对企业内部成员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而且它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的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业绩。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做为管理学的一个新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管理学教授戴维斯提出的,它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思想支撑,是供大于求的环境中企业脱颖而出的有效工具,是国内企业应对wto、参与全球经济市场竞争的“利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在竞争的环境中,它是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企业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以及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这样的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业突出性、文化亲和性,是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证关系表现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它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积累的方向,并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

企业的强大或弱小,主要体现在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或弱小上,要追求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精心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建造和提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精神文化。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独创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企业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想获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理论和实践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如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就认为,企业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一个职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高尚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为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供制度保障转贴于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须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的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机制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三、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其运行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领导者要使自己具备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素质和正确的经营思想,然后才能在企业员工中加以倡导和推行。领导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和经营哲学等均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领导者,领导者是企业经营的主角。

总之,在信息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开拓自己的新视野,制定符合时代步伐的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富有个性、独具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才能长期获得竞争优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朱国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家文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内非国有经济组织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同国外跨国公司的激励竞争。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与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营造员工忠诚度、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等作用,对外具有宣传、导向、提升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等功能。因此,企业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第三,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机制,鼓励有利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行动、方案和建议,使文化创新变成一种风气,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资源配置和能力整合,需要创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王东民:论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

[3]兰国庆姚昌义: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3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5~6月份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业界普遍认为文章首次也是当前最具权威性最具代表性地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eompe-tence/competency)的概念:“thecollectiveleammgorganization.espcoiallyhowtocoordinatediverseproductionskillsandintergratemultiplestreamsoftechnologies。”国内的普遍翻译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普及开来,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上巅峰,文献学和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组织持续有效地调控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领先竞争对手,以创造超额顾客价值来保持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核心竞争力、形式竞争力、竞争力优势是构成竞争力的三个层次,其基本逻辑关系应该是: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子集;竞争力是资源、环境、能力的函数:竞争力=f(资源,环境,能力)。

相对而言,竞争力是有形的,容易度量的,是具象的,是直接产生市场竞争力优势的企业行为,如品牌、产品、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分销渠道、独特资源、资本优势、开发能力等等;也可能是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惯例、企业文化、资本运作能力等等,最有可能是其一或其中几种的协同。以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能够运作众多品牌的成功案例为例,其优秀的差异化市场细分能力、强有力的市场媒体促销能力等,是其竞争力的形式;而针对中国市场独到的差异化概念策划,并利用自身资源迅速将其转化为一组市场运作行为的能力,则是其策划力和执行力的有机协同,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恒基伟业自制了“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概念后,便将一个不能再简单的电脑卖红了大江南北,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几个层面

(一)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以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三)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

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四)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经济结构、企业的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五)市场应变能力

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三、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人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我国列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我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41万美元,0.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29.8万美元、1.41万美元。

我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一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4

从近半个世纪的企业现代竞争理论的演变看,经历了以战略管理为中心,以市场结构为中心和以企业素质为中心的竞争理论的三个不同阶段。正式主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不足,促使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迅速兴起。从实践来看,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武器。通过对世界500强以及中国优秀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毫不例外地拥有代表其特质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它们可以被很容易地区分开来,可以被目标客户接纳,提供它们所擅长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创造商业价值,不断成长。中国企业只有选准核心竞争力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何谓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个企业优于其他企业的、特有的技术优势;有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或其他支持性政策的扶持下,形成的一种综合竞争力;有的认为,是基于企业资源优势的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技术决策,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营销网络等;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隐含知识的创造、利用和传播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

1.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有一种能够使它赢得维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的表现是层次的、多样化的、包括独特的技术、难以模仿的技巧、合理的组织方式、良好的营销网络、与众不同的文化或管理模式、较强的已有资源重组能力或者融合、稳定的客户资源等。

2.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是指在物质开采、加工转换、组合利用方面的能力,包括产品开发、工艺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等,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与生产能力,矿物的综合利用能力等。商业能力是指在市场上吸纳资源、推销商品的能力,包括资源能力、招聘能力、采购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管理能力是指集体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3.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机制

一是加大创新教育力度。要让高层次管理和基层员工清醒地认认知,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以“差异化战略”整合企业资源,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形成与同行业显著差异,而这些特殊价值的开发,往往是构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二是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一个企业要形成优势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要清醒第把握本企业核心技术是什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财物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项目,开展创新、攻关、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多数成长在良好的环境土壤之中。为什么不少国有企业高不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制度约束。如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企业无暇顾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故此,必须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现有体制弊端,创新发展机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升级,提供健全的制度保证。四是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有位著名企业家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不能模仿我们的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要素,有了全员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在无形中就会形成对员工的超强激励,使他们终生为此奋斗,进而形成独具企业个性的核心竞争力。

2.开发企业外部创新渠道,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如何提升企业形象声誉,改进营销技术和营销网络,建立巩固的企业联盟,拥有广泛忠诚顾客群等。形象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生命线。在产品市场上,是企业对消费者作出的不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是企业对投资者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营销技术是企业通过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等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如,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营销技术创新,在当前消费者时代,其绩效甚至比制造技术更具有竞争力。营销网络是企业推销产品或服务的前沿阵地,如,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系统等统筹联结,形成覆盖较大区域的市场网络。

企业联盟包括知识联盟和企业兼并。知识联盟有助企业之间专业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凸显其竞争力。企业兼并是扩大企业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可重新整合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和经营机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目标。发展忠诚顾客群,也是提升外部竞争力的重要渠道。顾客群越多,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故此,必须重视企业各细分市场顾客群的忠诚度培育,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公关等各个营销节入手,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5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20年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6

关键词:陕北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力;质量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35-04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的论文,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提出,对国际企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核心竞争力是构筑企业竞争力的中流砥柱,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力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企业有效竞争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工具,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推动下,全国的乡镇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无论从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还是就业等方面,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一致,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乡镇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末陕北煤、气、油等自然资源的发现与开发,陕北能源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更是助推了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多种原因,乡镇企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界需要解决的紧迫难题。面对这一形势,陕北乡镇企业需要充分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致力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得起市场风浪的挑战,赢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独有的,别的企业不具备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服务、流程、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等核心竞争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也有人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第二,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第三,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第四,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第五,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

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第一,决策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就不可能为企业发展瞄准方向。

第二,组织执行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强有力的组织执行力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缺乏组织执行力,优秀的决策力也无法得到落实。

第三,员工竞争力。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落实,企业的主体--员工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奉献精神。

第四,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

第五,品牌竞争力。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产品在行业内,在市场中没有号召力、影响力,企业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

第六,渠道竞争力。企业要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宽阔有效的渠道构成一种有效资源。因而,渠道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内容。

第七,价格竞争力。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

第八,创新竞争力。“一招鲜,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变法则。要保持企业的“一招鲜”,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能力。哪个企业能不断地创新,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表现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等,但是它的灵魂则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一个企业能够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不断走在别的企业前面,就能够保证自己在行业、在市场的领先地位,从而起到引导市场,引导消费,引领技术标准的作用,就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成为市场的强者。

2.核心竞争力不同于其他竞争力的区别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第一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第二是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竞争、不可模仿的独特优势,它为企业所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第三是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企业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它具有延展性强、可构建企业竞争壁垒等方面的特征。

二、陕北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品牌力问题

上个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陕北乡镇企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处于发展初期,许多产品处于卖方市场地位,行业竞争对手少,往往是有产品就不愁卖,而且不愁卖不上价。在这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乡镇企业利润丰厚,生存发展环境十分宽松,萝卜快了不洗泥,自然没有形成企业创造品牌的市场压力。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了二十来年的发展,整个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产品已经由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就越来越受到品牌的约束,品牌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严重的瓶颈。目前陕北乡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更严重的问题是乡镇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不少企业管理者甚至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自己只是小企业,只要有市场就行了,创不创品牌也无所谓。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陕北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发展越来越受到局限,企业的平均寿命期在不断下降。

品牌竞争力是某品牌较同类产品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它是指企业的品牌拥有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品牌内在的品质、技术、性能和完善服务,并引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感召力所在。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所以,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的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产品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信赖情绪越来越强烈,所以企业能否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对企业的成败来说至关重要。陕北乡镇企业主农民占主要成分,一般来说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受小农意识的局限,缺乏市场的远大目光,认识不到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往往认为自己的小企业不需要也没有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陕北乡镇企业管理者如果走不出这种认识误区,就很难在市场上稳定发展。

(二)产品核心技术缺乏问题

拥有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核心技术意味着企业掌握着本行业独有或者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领先地位,就意味着产品功能的先进性或者质量的保证性,这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核心技术缺乏恰恰是陕北乡镇企业发展的先天性缺陷。陕北乡镇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数是一些精明的农民,他们脑子灵活,市场嗅觉高,或者有一定的胆识,敢干敢闯,但是一般来说文化水平不高,所受的教育有限,所以他们所创办的企业大多数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所生产的产品是雷同性高的市场“大路货”,很少涉足高科技领域,很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竞争还不激烈,在买方市场的宽松条件下,这些企业容易创办,也容易生存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乡镇企业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就越来越严峻了。这些乡镇企业一般来说资金有限,专业人才欠缺,技术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升级困难。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整个社会转向技术研发资本投入大,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技术专利保护意识增强,技术保护法律法规越来越规范严密,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大背景下,以往乡镇企业靠抄袭模仿产品和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靠这种方式发展也越来越困难。

(三)知识创新能力问题

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动力,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和拥有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就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陕北乡镇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这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创出自已的品牌,受制于人。笔者通过对府谷县赵五家湾乡等几个乡镇企业调查发现,9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品牌,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主要的优势就是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大多数通过替其他企业加工产品赚取利润,或者生产无品牌的低档次产品在西北农村市场销售。还有一部分乡镇企业存在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侵权仿冒他人专利技术产品,甚至造成经营上、法律上的严重后果。陕北乡镇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企业生存空间很小,生命力不长,企业寿命大部份在5-10年。

(四)产品质量管理问题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普遍的质量困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乡镇企业主受农民意识的束缚,目光短浅,创办企业缺乏长远的市场眼界,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小农经济那种做“一锤子买卖”的思路的意识浓重,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而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管理。有些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质量保证条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少数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甚至假冒名牌,或继续生产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许多乡镇企业由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性能差,不能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而出于眼前利益,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

(五)市场适应能力问题

在陕北乡镇企业创办初期,中国尚未完全摆脱短缺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在市场上就表现为产品不愁卖。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下,乡镇企业生产的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适合大众消费的需要,很容易生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功能、档次、品牌越来越讲究。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这就对企业生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陕北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产品单一,新产品研发滞后,产品升级换代节拍缓慢,市场适应力差,一些企业的销售市场势必日趋萎缩,形成经营危机。

三、提高陕北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准确进行企业定位

乡镇企业规模小,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力量,也没有庞大的市场营销队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如何扬长避短,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是陕北乡镇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许多中小企业的失败,往往因为没有在市场上找准更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如果看到别的大企业在生产什么,或者别的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什么销路很好的产品,自己就跟在后面模仿生产,而乡镇企业在技术上、资金上、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方面均不具有优势,所以跟着跟着就被别人甩掉了。乡镇企业更应该注意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在市场空白处寻找到适合中小企业的成长点,开辟市场。这方面,认真研究市场细分问题出发,能为乡镇企业寻找市场机会提供思路。

所谓市场细分就是从区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差异性,把整体市场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类似需求的消费者群。乡镇企业无论在资金方面还是在技术、品牌方面,与大企业都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在大的细分市场上,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中小企业选择在大的细分市场着手,生产同类产品与大企业竞争,则会使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乡镇企业应该在细分市场上继续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到细分市场下的空缺市场,避开与大企业直接进行竞争,更容易站稳市场脚跟。在寻找细分市场的条件下,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专而精”的战略。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使自己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乡镇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企业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

(二)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品牌竞争力具有能使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品牌滥价能力。品牌竞争力统领企业其他所有竞争能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能力,深扎于企业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品牌竞争力具有延展力,使企业业务得以扩展的潜力。品牌竞争力具有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

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克服市场目光短视,投机性强,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培育产品品牌的小农思想束缚,抛弃农民只能生产土产品、低档产品的思维定势,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树立即使土特农产品也可以创出名牌的新思维。

乡镇企业树立品牌,一是加大公关传播,敢于塑造品牌,敢于提升企业知名度。乡镇企业有了好的产品,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同样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公关传播是企业增强知名度、美誉度,锻造企业品牌、展示企业形象、员工风采的重要手段。品牌是在营销和传播中诞生的,营销和传播就像品牌运动的两个车轮,驱动着品牌识别系统的前进和发展,从而不断积累品牌价值、提高品牌资产、塑造品牌形象。二是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以优质的产品确保品牌形象。质量是品牌的保障,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品牌信誉。要认识到,乡镇企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产品质量永远放在第一位,保证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良好信誉,再辅之以有效的公关传播,久而久之企业产品才会在消费者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提高质量意识

良好的质量是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陕北乡镇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抛弃小农意识,要深刻地认识到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来参与今天的市场竞争,只能赚一时的钱,是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要改变乡镇企业就是生产低档次产品、低质量产品的错误观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改进流程、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保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赢得顾客和市场。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等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换句话说,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把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次,推行全员质量管理。产品或服务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全员质量管理要求形成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关心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为了调动企业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企业应该将质量责任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在有一定管理基础的乡镇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创造条件,推行iSo9000管理体系的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推行iSo9000管理体系的认证,可以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管理上新台阶。

(四)重视产品与技术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要特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是指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并形成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创业型经济体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手段是通过发展知识创新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企业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秘密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是更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要打造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要分清企业的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只有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要集中人财物力去研发,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如何创造、使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陕北乡镇企业管理者应该普及《知识产权法》,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不懂法而造成违法经营,同时提高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其次,陕北地方政府也应该完善专利信息的服务体系,为乡镇企业多方位提供专利信息,将专利信息网延伸到乡镇,这样既可以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积极申请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专门的专利信息服务部门,专门为乡镇企业检索专利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引进一些好的专利项目、好的技术等等。再次,乡镇企业要重视保护已取得的知识产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专利申请、维护和保护工作,研究、规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请专利,将专利保护与保密结合起来,防范仿冒和侵权行为;建设与本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相关的专利信息库,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共专利文献数据库,做好专利检索服务,把专利信息运用落实到企业项目投资论证、研究开发过程、专利申请决策和专利保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有能力的,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乡镇企业只有早认识早行动,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和主动,取得竞争优势,从而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

(五)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乡镇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现实的困难是乡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低于大型企业。陕北地处山区,远离大城市,乡镇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难。面对这些现实条件,陕北乡镇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和员工关系,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稳定和巩固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最大限度的留住老员工。老员工是企业的一笔可贵财富,由于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老员工无论是劳动效率还是质量意识都要强于新进的员工。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管理者和员工关系要建立在一种相对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让员工感到在企业工作有盼头、有甜头,才会积极工作,而不是考虑跳槽。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培育。乡镇企业要摒弃小打小闹的小农意识,敢于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长久不衰的企业,这就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文化底蕴。企业仅仅有制度是不够的,更应该有被所有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育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的逐步形成。

四、结论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陕北乡镇企业土里生,土里长,已经在风风雨雨之中滚打摸爬走过了二十来年。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陕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陕北乡镇企业一路摸索一路走来,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原来只知道抡老撅头而今却既懂市场又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他们是陕北农民奔小康道路上的优秀代表,也成为陕北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他们在农民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将继续发挥领头羊的示范作用。

陕北乡镇企业走过了草创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陕北能源与重化工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难得的机会。同时陕北乡镇企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陕北乡镇企业进入了需要经营方式转型和管理、技术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在买方市场形成的背景之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获得发展,能否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陕北乡镇企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因素。只有企业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就能获取长期而稳定的利润而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所以,陕北乡镇企业必须认清形势,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和目标设定,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创名牌产品,提高研发质量,增加核心技术,并通过发展知识创新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同时努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佩航.论企业核心竞争力[n].大众科技报,2007-03-20.

[2]戊明.企业入世发展战略之三――品牌[m].九州出版社,2002.

[3]尹柳僻,邓斌.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金占明.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山版社,2000.

[5]舒醒.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4(2).

[6]邱海峰.浅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7]张光建.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中国煤炭,2002(8).

[8]冯云翔.精益生产方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9]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0]张晋东.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

[11]宋书才,刘家明.如何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市场观察,2002(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功能;作用机制

企业要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竞争优势,而核心竞争力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和价值增长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的概念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由于其在日本企业管理界的突出作用而受到热烈追捧,并迅速成为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明确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对当前提高我国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认清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其在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与企业内部、外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能力。具体说来,企业文化主要有如下五种功能。

(一)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企业文化的一种能把企业全体员工聚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整体力量的能力。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是一种空想。

(二)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和职工的价值和行为取向的引导作用,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整体的共同价值观、追求和利益,企业导向功能作为一种企业的有力工具,能够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目标的方向上来,能够使员工个体的思想、观念、追求和目标,与企业所要求的目标一致,使人们为实现企业特定目标去努力奋斗。

(三)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企业文化能够起到使职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奋发向上,为实现企业目标保持饱满精神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四)规范功能。规范功能是指企业文化能够起到控制、约束、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有形的、正式的、成文的、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和无形的、非正式的、不成文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不断强化员工的道德观念、整体观念、纪律观念,潜意识地遵守,自觉地规范和约束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企业文化要求组织成员自觉采取工作、行事和沟通的共同行为方式,知道此时此地为人做事的方法,从而产生企业的整体效应。

(五)互动功能。企业文化的互动功能表现为对外互动和对内互动两个方向上。它对外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行为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相一致,尽可能地从社会中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并承担着对外树立企业形象的使命。它对内协调各分支机构、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与企业内部的资源—物质资源、时间资源、精神资源等互动,使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技术和技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有机整合而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资源,有人认为是技术,后来又有人提出是企业制度。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对手难以模仿的、支撑企业不断壮大发展的关键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消失、转移,甚至转变成企业的发展的障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上述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包含四层含义,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现象上的种种比较优势;其次,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系统能力,是一种整体能力,且是不易被对手抄袭或者模仿的能力;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体现出来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是一种动态的产物,而不是静态的结果;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它是环境的存在物。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环境、行业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等都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因素。

三、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

不同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文化也通过其不同的功能来帮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前文已经述及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互动和辐射等五大功能,企业文化通过五种功能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确立企业崇高的经营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才能凝聚员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企业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员工群体通过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认真加以总结、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使之转化为企业的文化,从而能够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锻造成更高层次的企业文化竞争力。由此,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就形成了以企业文化来指导经营实践,通过经营实践来创造财富,通过创造财富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践经验上升至企业文化,周而复始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着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卓越的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总是引导企业去主动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譬如,企业的创新文化将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利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不遗余力地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提高员工的创造力素质,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浓郁的文化传统和优越的企业文化环境,吸引有创造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富有挑战精神的各类精英人才,凭借企业的文化、能力、人才和其它优势,掌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三)通过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马斯洛提出需要的五层次理论以来,人们己经充分意识到,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活着,人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追求,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在这点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驱动下,企业精神深入人心,积极的群体意识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让他们以工作为乐,以企业为家,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通过在共同的文化观念下形成的适应本企业特点且具操作性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1+1>2”的团队合作效益。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综合发挥了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作用,通过为企业成员培养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起到精神激励的能动作用,具有其他激励手段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它所激发的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无穷力量,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企业文化的规范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能规范企业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企业文化的教化功能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统领员工奉行高度集中的企业精神。(2)引导员工共建协调一致的群体意识。(3)感化员工养成助人助己的社会责任感。(4)培养员工构筑知礼仪,重修养,守公德的操守。

企业文化的这些规范功能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之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保守企业秘密,同时能够很好的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减少企收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通过企业文化的互动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互动功能来看,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组织迅速对顾客需求或竞争对手的行动作出反应,形成与外界的良好互动。可以从一些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中看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显示了对顾客的重视,把顾客利益、满足顾客需求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具有适应性的企业文化中,管理者关注顾客和企业成员,高度评价有助于变革的过程,企业行为是灵活可变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力,使企业在内在动力、外在压力的相互作用中,激发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力量,在企业经营中表现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此形成充满生机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活力,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日报企业文化2001.11.28第012版

[2]埃德佳·H·沙因著,朱明伟、罗丽萍译企业文化与领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

[3]任志宏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2004

[5]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1

[7](美)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陈今淼,杨道南,陈今池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

[8](美)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唐铁军,叶永青,陈旭译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9]edgarHorganizationalCultureandLeadershipSanFrancisco:Jossey-bass1985

[10]allanw,paulD,mikewChangingCultureinstituteofpersonnelmanagement1989:98-10

[11]pamelaSL,StephenHG&patriciamFmanagementChallengesin21stcentury[m]westpublishingCompany1995:134-140

[12]HofstedeGCulturalRelativityoforganizationalpracticesandtheories[m]ReadingininternationalenterpriseLondon:Routledge1983

[13]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pegneuhauser,RayBender&Kirk:BuildingCorporateCultureintheConnectedworkplace(1stedition)[m]Johnwiley&Sons2000.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才能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内涵,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内部安定,对企业员工来说,也能提升他们的自身素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的是勇于创新的企业理念,是在困境中寻找发展和方法的净胜,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战略目标。而在这些理念与精神的源泉则是企业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和谐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和谐”是企业文化在新时期被赋予的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时代性、和谐性和竞争性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和谐文化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包括了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员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内容。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包括了知识、资产和技能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种基于“和谐”为基础的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企业和员工之间价值观的协调,他充分的融合了企业和员工的思想和价值理念,进而为共同的行为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内,可以帮助企业凝聚和协调各种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整合力量,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外,和谐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越企业自身利益的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通过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企业的价值观不断的传到到客户和社会公众。在企业的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进而不断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可以说和谐企业文化是通过将企业内部和外部关系进行和谐统一的一种形式,进而提供出强大的整合力量来推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二、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对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视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提高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入手,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公正,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认识,充分发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坚强堡垒作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全部。要加强领导层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使个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在企业管理层中形成共识,以便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进而把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当成是企业战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进而提高企业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内外共识的和谐企业文化价值观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形象的竞争,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作用,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维护和发展和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例如企业员工工资福利的增长要不低于企业效益的增长,企业的就业权利,企业的劳动环境等等,要把企业办成员工之家,主动聆听企业员工的各种心声和诉求,建立社区论坛以及留言信箱,加强企业和员工的沟通。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不断提高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力度,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注重企业员工培训,促进员工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宣传企业的文化,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等。

再次,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三)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制,从企业管理高层入手,结合各个部门,建立其全方位、立体式的企业文化管理格局,进而共同倡导、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人事制度建设,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来不断的约束企业内部完工的行为,进而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通过规范制度来引导员工依法履行其义务,充分行事其权利,做到行为有尺度、奖罚有制度。例如,企业可以细化对内部安全管理员工的考核制度,通过制定规范的考核制度,来确保各个员工知道自己的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以及相应的安全规范制度,知道什么是违反规定的行为,什么是违规操作以及违章指挥等行为,来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以及班组例会等方式,强化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最后要注重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制度,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心,细化研究内容,制定出长远规划,创新文化内涵,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认真搞好企业文化交流,并在每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分析,交流经验。

结语: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教育途径与方法,坚持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建设,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水平,推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

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9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导向

一、引言

随着物业管理市场逐步规范化、竞争日趋激烈化、业主自治能力不断加强以及国外物业管理企业的冲击,物业管理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深入领会物业管理概念的内涵,把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认知构建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持续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新形势下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的经营管理行为,以为委托人创建一个舒适的“安居乐业”环境,保护业主、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为目标,通过精心的策划,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服务品质,改善物业的内外环境,提升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物业既能保值,又能增值。

结合物业管理管理企业的特点,可以将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物业管理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技能、技术和资源,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而形成的能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高品质、低成本的独特服务能力。

(二)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单单是日常的房屋修缮、清洁、绿化等常规能力和房屋租赁等有针对性的个能力,它还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品质为业主和使用者带来更高的价值。同时也为物业管理企业创造长期竞争和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沿着特定的轨迹逐步积累而成,是物业管理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不断的学习,以及市场实践的逐渐磨练。

(3)系统性。从系统的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是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系统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这个大系统而独立的存在。如果一味强调核心竞争力而忽视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那么就会影响核心竞争力这种独特的稀缺性战略资源的充分发挥。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着力将其发展为综合竞争力。

(4)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一旦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相关的领域创造更大的利益。因此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

(5)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变成基本的、一般性能力,甚至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不停顿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物业管理企业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一)物业管理的行业特征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业管理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然而,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衡量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不断的构建和提升其它企业难以效仿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现阶段物业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而政府又把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微利性行业来发展,因此,物业管理的规模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管理规模的物业管理企业很难生存和发展。而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在其核心竞争力的“平台”之上。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业管理是风险小、利润低的行业,许多物业管理公司认为,物业管理的效益是广种薄收,于是,这些物业管理企业力争更多的楼盘,不断对外扩张,更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管理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对市场瞬息万变的预测能力和对变化中的业主的需求的把握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形成自己独具的、不易被别人模仿、代替和占有的独特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实力,才能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三)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环境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业管理是外资企业最容易进入的领域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而物业管理在我国仅有20多年历史,其管理经验、服务水平与外资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加入wto后有很多的外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这些外资企业的加入使我国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本土企业只有加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物业管理企业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坚持“顾客价值导向”经营理念,建立企业持续经营优势

所谓“顾客价值导向(CustomerValueorientation,简称CV)”是指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即企业的战略决策、日常运营管理及经营绩效评估等都以认知、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战略目标,通过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动态均衡考虑,在持续提升顾客价值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以建立企业持续经营优势,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的顾客是广大物业的业主和使用者,坚持“顾客价值导向”经营理念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讲,就是要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价值。一方面对业主和使用者来讲,就是物业管理服务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利益满足;另一方面物业则可以具有更好的使用功能和”长健长新”,保值增值。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提高服务品质的同时,还要了解顾客接受服务的动机。包括价值、习惯、身份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对其进行研究、开发、改造、提升,使其成为能够给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带来独特价值的核心专长。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经营个性、管理风格、企业理念和人员素质的综合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对内它能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对外它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知名度,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再次,它也是企业实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物业管理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关注员工的需要,以为员工提供理想的终身职业为己任,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目标,强化企业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企”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工具。但并不是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就可以保障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执行不力,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强化执行功能是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重要保障。

1.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目标,这是培育物业管理企业执行力和打造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确立企业目标要有客观性,要时刻注意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动态。把握本企业内部的各种具体情况,以此确定企业的执行目标。同时,还要力求使这一目标有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无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相反,如果压力过大,缺乏必要的弹性调节,也可能会在外界因素的突然变化中使企业受到挫折,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为此,必须首先确立企业的总目标,然后依此确立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最后再确立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目标。只有上述三级目标确立的科学合理,才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执行目标体系。

2.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流程,提高运行效率

物业管理企业执行目标确立之后,要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确立相应的执行系统流程。包括:(1)明确目标执行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和要素,按责任细分并建立相应的环节;(2)按照系统的功能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规范;(3)以执行目标的结果为基准对各个相应岗位的人员进行考核;(4)按照执行目标和执行流程的要求,聘任相应的工作人员,所需人员不仅要对工作目标和执行流程比较熟悉,而且要具备执行过程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社会经验等素质,同时还要有团队意识和吃苦奉献精神;(5)以执行过程的最终结果为目标,结合组织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确保组织执行目标的实现。

(四)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效而系统地对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研发和财务等经营各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管理,实现内部信息流通的实时化和高效化。借助于互联网或局域网,企业还可以及时地将内外部的各种数据信息传输给各相关部门或员工,实现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得和加工信息。

信息化可以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恰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客观的手段强化企业以及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从而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依照既定的管理模式实现良性运行。同时信息化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以业主和使用者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缩短物业管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物业管理企业准确地把握市场,提升服务的时效和品质提供有效手段。另外信息化还有助于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办法,提升员工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配合合理的决策和恰当的管理,物业管理企业就可以实现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融合,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相应的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物业管理的行业服务特征以及竞争更加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环境,都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都必须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业管理企业只有不断的打造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合理的运用竞争策略,才能在当前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迎合新形势下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ollis,D.J&montgomery.C.a.CreatingCorporateadvantage,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mayJune.

[2]胡恩华,毛翠云,葛玉连.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J].科学管理研究,200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10

关键词:企业力内力外力集成

在当今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首先是能力差距。我国企业能力要素的发育普遍欠佳、整体综合能力(即企业力)普遍较弱。在跨国公司搭建的全球性业务网络中,我国显然被定位成了新兴市场和低成本生产基地。在全球产业链中,产品设计和经销方(一般是品牌拥有者)夺取了丰厚利润,而制造方利润则非常微薄。我国企业由于其企业力短缺,只能靠赚取一点加工费来完成资本积累。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以牺牲资源、环境、压取廉价劳动力进行资本积累。这就充分表明,我国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企业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才能摆脱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尴尬境地。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力理论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旋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核心力、领导力、学习力、成长力、执行力等,且都各自突出其极端重要性,研究气氛异常活跃,但也导致管理上的思维混乱、操作上的举棋不定,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力图将上述提出的形形的“力”进行系统整合,集成为一个有机的企业力系统,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能从战略高度整体上把握企业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企业力理论的缺陷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力”的集合体,是由众多的特殊分力合成的。由于企业千差万别,不同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力”的集合。就是同一企业,在发展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企业力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正是这种有区别的企业力,决定了各个企业的经营状态、成长过程、生命周期的不同。因此,在研究分析企业时,就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要停留在那些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上,而要着重于企业的各种特殊分力尤其是起主导作用的分力以及相互合成的企业整体综合能力的研究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使企业力不断提升,使之创造持续竞争的优势。企业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给企业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严峻挑战。

在企业力理论的研究上存在缺失。斯密的分工论产生两百多年来,虽然曾有过辉煌,但金字塔式的结构如今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桎梏。波特的五力模型曾是企业进行环境分析尤其是产业分析的利器,但近年的实践表明它隐藏着对企业战略制定的严重误导。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力理论的研究往往只是关注企业的一个或很少的几个侧面,并将其强调到不恰当的地步,没有能够从整体上全面考察企业的各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整体性的研究。尤其是单独研究了某个分力,却没有去研究和其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企业力体系中的作用,这样很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者在思维上的片面性和操作上的盲目性,更无法站在战略高度去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力。这就造成对企业的任何决策与行为极为不利的局面。

企业力理论自身的一些概念界定模糊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诸多困惑。很多企业管理者很难识别、区分、界定企业核心力与非核心力,有的甚至把企业所有的特殊分力都囊括到核心力的范围。企业到底应选择哪些方面去构筑自身的核心力、选择究竟按什么标准?每个企业不论大小都必须有核心力?这些问题该理论都没有回答。以致成了企业管理者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因此,相当多的管理者几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短期行为上,而不能为企业的基业长青努力。

企业力理论的负面影响为企业布下了陷阱。在核心力概念提出后,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特征、结构、培育等方面,并且都是围绕核心力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行的,这无疑有其内在逻辑,但纵观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论一个企业过去是如何辉煌,未来的成效都难以预料。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以惊人的高效率生产着高品质的产品而为西方企业普遍赞赏、效仿,而到了上世纪末以来,日本企业管理经验早已被西方企业模仿、超越,日本式管理发生了由辉煌到失落的巨变。这说明,企业已有的核心力并不能保证企业永领,不能不使人们对核心力的优势产生怀疑。其实,核心力的成功本质在于企业外部与内部因素和本身内容相匹配,一旦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企业自身条件发生改变,核心力的价值将会降低,发展新的核心力就成为必然。然而曾导致企业成功的核心力却让管理者过分自信,不愿再去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从而阻碍核心力的升级,成为企业成长的一个陷阱。由此可见,核心力可以给企业带来一时的成功,却不能带来永远的繁荣,甚至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种障碍甚至会随着核心力优势的加深而进一步增强。要走出这个怪圈,不仅需要企业战略家对核心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且更需要通过企业力理论研究的系统深化,从理论高度上来避免这种陷阱的发生。

此外,原有的企业力理论对竞争高度动态条件下的战略管理研究尚欠深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在战略制定和选择上都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如何通过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地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地制定和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规划。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企业大都热衷于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短期行为极为严重。实际上,战略是不断定位、不断争夺的过程,企业实施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战略发展目标,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点。这就需要在企业力理论研究上有新突破,需要下大力气培育和壮大企业战略竞争力,这是在竞争高度动态的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成功的核心问题。

企业力集成的原则

在当今高度动态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从整体上、全局上认识和把握企业力,对企业的各个特殊分力进行系统整合,集成为一个能全面反映企业整体合力的企业力系统。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使每一个局部与竞争对手相比都不具备特别的优势,但若能做到部门间环环相扣,默契配合,就能获得整体组合优势,使其整体合力大于和优于各分力之和。所以,企业管理者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主导力,带动和引导各个分力向着企业目标方向发展、集成;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在系统整合企业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企业力。企业力与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企业管理变革是密切相关的,是因时因地因企业不同而存在差异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应根据时间、地点、条件对企业力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恰当运用,以求把各个分力整合成最大的整体合力,从而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发达国家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在工业化、现代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提出的企业力概念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这是根据那个时期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我国现在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巧妙运用辩证法来系统整合企业力。企业的发展成长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因此,在系统整合企业力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内力系统,又要考虑其外力系统,按照辩证法规律最终完成企业力的系统集成。由于企业状况各不相同,企业力在各个企业是有差异的。企业力中的各个分力,并不是在所有企业都同样存在,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力”在另一些企业未必都存在;同一性质的“力”,在不同企业发挥作用的程度未必相同;同一性质的“力”,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作用也有不同。所以,在企业力的整合方式上显然也不可能雷同。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整合的过程中巧妙运用辩证方法,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矛盾,理顺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战略与执行、变与度等,以优化系统整合企业力,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协调、和谐发展。

善于抓住主导力。企业力是由诸多特殊分力合成的,各个分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发挥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有的起着支撑作用,有的起着次要作用,有的起着辅助作用。因此,在集成过程中不能将各个分力等量齐观,而要着力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把着眼点放在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导力上,通过抓住主导力,来引导各个分力朝着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把内耗减到最小,使整合的效果最佳,合力最大。

实行优化整合。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主要依靠内在动力,同时也要借助外力,但主要是依靠内力。在系统整合企业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及不同服务对象的企业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打造和培育独特的企业力,形成在行业市场和不同市场上的市场定位和优势定位,实现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宽。特别是要创造一个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使大批具有开拓创新和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群体脱颖而出,要制定和营造企业力的战略体制,尽快实现制度创新、战略结构创新和资源整合创新,按照快速化、效率化、知识化、信息化要求,形成并行同步和系统合力的、资源和信息共享的企业战略结构,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内部化和内部优势的社会化。

企业力系统的构建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描述这一系统的企业力理论仅靠某些个人或者某些个人用有限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实际上,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因各自所持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经验领域不同而从不同的角度努力去观察、分析、研究企业能力,不断为描述和凸现企业综合能力的真实全貌做出自己的那点贡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成功不再被看成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是企业力不断提升和发挥作用的结果。企业力的培育、提升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最关键因素。当今的国际竞争,是企业与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决不是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特殊分力的较量。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系统分析企业力、全面认识企业力、准确把握企业力,才能取得竞争中的主动权,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要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考察研究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应用辩证的方法,既全面考察其内力的决定性因素,又全面考察其外力的决定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企业的内力系统与外力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即企业力系统。这样,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借助它作为系统分析的工具,对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得出完整而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操作上得心应手,快捷地把握和应对多种机会和挑战。

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各种要素投入的价格构成企业使用这些要素的机会成本。只有当一个企业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大于这些投入的机会成本时,企业才会盈利。企业持续的盈利力,是企业成长力不断提升和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础。而企业要有持续的成长力,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力,也就是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可延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表现为某种独特的技术力、制造力、营销力和整合力。但隐藏在其背后的是优秀员工团队的学习力、或创新力、或执行力、或整合力。而要做到这些,一个企业必须有超强的领导力,即企业必须由富有创新精神和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来领导,由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者来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力系统的整体合力发挥最大,以企业高效率、高品质的运作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

具体而言,企业内力系统主要由领导力、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整合力五个分力构成。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领导者的决断力和影响力,即企业经营者、高层管理者作出重大决策的速度、效度以及工作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之和,是员工及团队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系统(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和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创新力即企业在观念、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这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主要体现在观念与时俱进、重视投入、建立长效的创新机制、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等方面。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机构信息传递的通畅程度与决策执行的有效程度。整合力则是企业整合其多种资源方面的能力。

企业的外力系统包括成长力、技术力、制造力、营销力和形象力五个分力。成长力是企业成长的潜力,是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可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它是依靠持续的盈利力来打造的,只有确保企业的持续盈利力,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成长力。技术力即企业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在时间、技术、人员等方面所拥有的相对优势,核心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制造力是企业制造产品的技术、设备、工艺、厂房、人员等方面的整体力量。营销力是企业营销的策略、体系、范围、人员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形象力是企业在建立整体形象、创立品牌等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企业品牌在市场上受到的支持度、受保护度、信誉度及美誉度等方面。此五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态的外在力量,相对企业的内力系统,这外力系统的可变性更强。

由以上的企业内力系统与外力系统共同构成“企业力系统”,其中十大竞争力就成为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企业竞争力通过这一系统的集成,就可以对以上复合的十力逐一在系统内进行客观的、定量的评价,进而得出对企业整体合力的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